东营农高区符近有机肥企业?

1月20日起,中国多地陆续召开地方两会。来自各地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产业代言,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说茶”梳理“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的茶业最强音。

张建民:加大茶文化建设力度,赋能首都功能定位

北京市人大代表张建民在发言中说,北京在建设文化中心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茶文化的重视,提升茶文化知识在北京市民中的普及度,进而赋能北京文化中心的功能。她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茶文化进校园。弘扬茶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建议在北京市中小学中开设茶文化校本课程或设立选修课,挂牌一批市属中小学茶文化科普基地。

政府加大对专业茶文化工作者支持力度。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应尽快壮大茶文化师资队伍,打造北京首善之都的茶文化氛围。

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茶文化、茶礼仪培训,提升茶文化素养,鼓励一批市属或区属有关国有企业积极投入茶文化建设、茶产业发展之中。

加快北京茶文化旅游建设。对位于北齐长城和明长城之间的太行高山盆地——长城山茶小镇建设给与政策支持,作为北京市重要的茶文化旅游地,做大做强长城山茶小镇对于宣传长城文化、普及茶文化、带动山区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重要的意义。

吴志明:构建武夷岩茶专卖平台,推动岩茶资源整合上市

福建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主委、省中华职教社主任吴志明在提案中提出: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力在寿宁下党乡提出的“茶叶是福建的一张名片”的重要指示,借鉴中茶和茅台酒厂的经验做法,由政府引导推动从事武夷岩茶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兼并重组成立大型股份制公司,并整体包装上市。

由股份制上市公司牵头,统一营销平台。建立“武夷山岩茶专卖平台”,采用母、子品牌并用方式解决品牌问题。为了使茶产业市场平稳过渡,茶叶市场的份额会逐步集中,充分发挥原有经营者的作用,以确保现有从业人员的充分就业和实现其收入的稳定增长。

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及武夷岩茶协会共同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统一绿色环保标准,严控茶园施肥打药和制作生产工艺流程,加强市场监管认证,确保岩茶市场货真价实。

通过市场化手段做大做强,逐渐形成对市场的有效引导监管,走出一条类似茅台酒的上市之路,以期为福建打造一家新的千亿级绿色经济龙头企业,幅射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壮大,使武夷山市成为福建最富足和盛名的一张国际亮丽名片。

肖文华:开展闽茶品牌建设与推介行动

福建省政协委员、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文华提出:

在提升茶品质的同时,也要推进平台搭建。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化平台,鼓励茶企探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途径。同时,要不断挖掘茶文化,打响闽茶品牌。通过建设茶庄园、茶文化体验馆等,吸引更多人了解闽茶;集聚资源,邀请全国茶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主流媒体来闽实地考察,见证闽茶在解决农药残留、茶庄园标准建设、茶庄园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树立闽茶良好形象,不断扩大闽茶品牌影响力。

目前闽茶品牌多、影响大,合则益分则弊。肖文华建议从政策层面规范,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让“铁观音、武夷岩茶、白茶、红茶、茉莉花茶各有特点,都是福建好茶、中国好茶”的理念成为共识,共同推动闽茶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傅天龙:数字赋能,推动福建茶产业转型

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天龙针对福建茶产业如何进一步抢占国内外市场,走出一条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给出了自己的建言:

当前5G、区块链等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迅猛,应利用新技术推动茶产业数字化,为茶产业的种植技术、生产标准、品牌提升、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赋能,推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建立AI数字营销和新的“生态圈”。联合闽茶龙头企业,依托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同推动福茶产业发展,把福茶进一步做大。

更需要借助茶产业的优势,在“国际茶日”、世界遗产大会等活动上,传播“好生态,做好茶”的故事,让闽茶走向世界。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龙头企业牵头,搭建国内外茶叶商户的对接平台,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让福茶飘香丝路。

金循:以茶为媒,点亮美好黔景

随着贵州各种特色农产品规模逐步提升,培育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畅通农产品产销链条的关键一环。不仅是自发形成的小型综合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相对专业、大宗、涵盖特色优势产业的专业批发市场也逐步建成。

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兰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循建言:

在打造“一县一特”“一市(州)N业”时,应考虑建设与之规模相匹配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市场需求反向拉动农产品销售,既让农民有活干,也让农民有钱赚。未来,贵州茶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构建销售渠道——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批销市场,使得传统意义的线下农副产品保鲜库,摇身一变,成为线上线下融合“升级版”批销市场。

袁从波: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日照绿茶美誉度

近年来,为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日照市里举办了首届大型茶博会,市、区有关部门也多次组织茶企去外地参加展销活动,收到了一定效果,但还不尽人意,经费投入与实际效果存在不小差距。为此,日照市人大代表、日照市御园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从波建议:

今后市里举办大型活动,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制定标准、提出要求、跟上督查考核,具体运作交给行业协会,达到“政府出钱、协会出力、企业受益”的事半功倍效果。

由政府出面建设官方、公益性《日照绿茶》网和微信公众号,作为对外发布日照绿茶信息的权威渠道,多举措扩大《日照绿茶》官方公益平台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晓并使用。

着力加强“日照绿茶”等公共品牌建设;以品质塑品牌,引导茶叶高质量发展;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建立联合联动执法机制,通过多方面强化日照茶产业品牌建设,促进日照绿茶高质量健康快速发展。

郑伟:加快农高区建设,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政府工作报告应该政治站位高、谋划思路清晰,提出着眼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要求要把农业农村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这也为全市三农工作注入了强心剂,为农高区建设立起了“风向标”。日照市人大代表、岚山省级农高区管委会主任郑伟建议:

要擦亮日照绿茶的金字招牌,由市、区两级设立专项资金,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公共品牌宣传为主的茶叶品牌建设新格局,叫响“日照绿茶”公共品牌,多渠道、全方位提升日照绿茶知名度。

与此同时,还需高标准推进省级农高区建设。应积极内引外联,在内引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动茶叶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在外联上吸引块头型、实力型资本投资茶产业,深入挖掘“南茶北引”等历史文化资源。

推动茶旅融合,提升产业综合实力。积极推进科技提升,加快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建设绿色防控技术中心、茶树专用肥料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全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怀梵:推广酵素生态循环农法种植茶叶

近几年,湖南以农业“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培育10个千亿产业,茶叶产业就是其中之一。茶叶除了有产品的属性,还有文化的属性,如果进行精细化培植,附加值很高。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岳阳市、张家界市佛教协会会长怀梵委员建议:

通过对酵素的使用,加速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污的分解速度和质量,形成高品质的有机肥,回施到土壤中从而恢复生长与腐解的平衡,实现恢复与维持土壤的肥力,同步实现茶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春茶的产量以及品质,从而增加茶园的收益。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茶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将进一步推动茶业的高质量发展。

注:内容转自说茶ShowCha,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

山东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滨海盐碱地 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徐锦庚 李 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近些年,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通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蹚出科学开发利用盐碱地新路子。昔日盐碱地,变身优质良田。

量身定方案 土壤增肥力

一场雨后,在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内,一簇簇麦苗破土萌生。“现在这土壤,比较松软细腻。”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王光美俯下身,拿起土块,用手轻捻,细土从指尖滑落下来。

黄三角农高区由于海水侵袭等因素,80%以上都是盐碱地,土壤盐分含量从1‰—1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覆盖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盐碱地类型,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代表。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这些年,农高区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探索出一套盐碱地改良技术新体系。

2018年3月,正值开春,王光美带领团队来到农高区,彼时地表没有植被覆盖,呈现龟裂的状态,到处可见斑驳的盐渍。“土壤盐分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低,若开展春种,发芽率会非常低。”王光美团队开始琢磨,如何给土地量身定方案,提高土壤肥力。

种植什么作物,既不耽误粮食种植,还能提高土壤肥力?王光美团队想到冬季绿肥:冬季时间短,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春季返盐;等到绿肥盛花期,将其翻压还田,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一举两得。

提高地力,仅靠绿肥还不够。

“开工!”在农高区中国科学院生物产业技术中试研发平台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拎起肥料桶,加料、定容、搅拌……流水线高速运转,72小时后,成品的微生物菌剂“诞生”了。“我们生产的微生物菌剂,绿色无污染,还能提高地力。”研发人员岳国磊说,“我们常与王光美老师的团队合作,他们检测土壤成分,确定需要的菌肥类型,我们根据需求精准生产。”

近年来,农高区自主研发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应用微生物菌肥、生物有机肥、绿肥换填、秸秆还田等方式,走出一条“用养结合”“种养结合”的新路子。3年来,土壤有机质提高22%以上,有益微生物数量提高4—7倍,减少化肥使用量32%以上,地力提升1至2个等级。

“改地”到“改种” 选出好苗子

改地适种,是盐碱地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但要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仅“改地”还不够,还可以“改种”,从“改地适种”向“改种适地”转变。

挖一勺藜麦粥,送入口中,富有嚼劲。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慧说:“藜麦是一种天然盐生植物,要培育一个适合滨海盐碱地生长的藜麦新品系不容易。”

“培育一种耐盐碱且品相好的藜麦,需从3000份藜麦种质资源中,筛出适应这里气候土壤条件的材料,再与籽粒大、品相好的进行杂交。”张慧说,常规杂交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耗时七八年甚至更久。

育种期漫长,能否提提速?农高区搭建起加速育种平台,构建三级育种体系,变传统田间经验育种为分子设计育种。

在农高区加速育种平台,栽培架上整齐陈列着一株株作物。轻触屏幕,营养液便从栽培架下流了出来。“将实验室设计好的育种材料,放置在人工模拟的育种环境中,精准供给养分,有效加速育种进程。”张慧说,这样就可以大幅缩短作物生育周期。

“藜麦是外来物种,我们正在将其与本土藜属植物杂交,实现本土化。”张慧说。目前,盐地藜麦获得了1000余个适合本地区的高产杂交组合和19个高产抗穗芽的新品系,其中两个新品系在地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亩产达到190公斤,亩产值达到3800元。

依托加速育种平台,结合现代育种手段,农高区精准培育了一批耐盐植物新品种:马铃薯品种“希森6号”亩产达4413公斤;紫花苜蓿品种“鲁苜1号”干草亩产达595.4公斤;甜高粱品种“济甜杂2号”鲜重亩产达5288.7公斤……

升级产业链 提高竞争力

在东营市中天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靳振东端起一杯豆浆细品,细腻丝滑、清甜醇香。

“这杯豆浆的原材料,是盐碱地培育的特色大豆,籽粒饱满。”靳振东说,“与普通豆子制的豆浆相比,营养高,口感好。”

目前农高区正全力建设盐碱地特色现代种业创新示范基地和盐碱地特色种业产业园,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打造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推广销售一体化的特色种业链条。

既要产得出,也要卖得好。“下午4点多,我们网上店铺刚开张。”靳振东打开手机,展示店铺,商品包含航天黑小麦面粉、丹参叶养生茶、豆浆专用大豆等。

在农高区,借助种业龙头企业,依托种质创新技术,越来越多的特色优质食品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接下来,农高区将聚焦特色种业等主导产业,发挥产业联动效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盐碱地特色产业集群。”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表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照饲料厂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