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脑子里的思想。为什么?

1982年,乔布斯家中。

乔布斯在生前是一个虔诚的冥想实践者。

比尔盖茨、马云、科比、奥普拉也是,几乎所有我认识的牛人,都是。

我也做冥想,因为冥想可以帮我缓解焦虑。

很多时候当我进入冥想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一片混乱:全身紧张、胸口发闷、脑子里思绪乱如麻,感觉整个人像导火线一样敏感得可以一点就着!

但是当我从里面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那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人,乍一睁眼看世界:哇塞,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透彻了!

我们的思想就像是盛满了水和沙子的玻璃杯。你把它放在那里晾一会儿,别动它。慢慢的,沙子就会全部沉到瓶底。

冥想, 就是一个沉淀思维沙子的过程,一个给自己思想洗洗澡、排排毒的过程。

冥想还帮我考上了北大呢!(阅读)

那到底什么是正念冥想呢?

为啥冥想有那么多好处呢?

在学习具体怎么静坐冥想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白冥想中两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

“聚焦”很容易理解,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就是要“专心”。

“正念”这个翻译是从宗教书籍里拿过来的。说实话,本人认为翻译得真是不咋地,容易让初学者误解。

这里的“正”不是把什么东西“弄正”了的“正”。这里的“正”可以理解成为“事物的不偏不斜”,也就是“真实”的意思。

所谓“正念”,用普通话翻译一下,就是:

  • 不加是非好坏评价地看世界、看自己
  • 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全盘接受!

两者关系是:聚焦是手段,正念是目的。

对不起,到目前为止可能感觉有点儿小枯燥。你接着看,别走,我保证会越来越有趣的:

为什么一定先要“聚焦”?

好,也许你问,如果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到自己,那我们往那里一坐,静静地观察自己脑袋里冒出的各种小想法、小情绪不就行了吗?

干嘛一定要先“聚焦”呢?”

简单来说,这是由我们思维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我们的思想是一个好复杂的过程。

一个想法会引发出另一个想法,然后又一个想法,然后又一个想法。几十分钟过后,我们才发现自己刚才一直在做白日梦,然后自己就这样陷进去了。

意识到自己有一个想法,与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 我在担心老板对我的看法了。
  • 前男友的样子出现在我脑海里了!
  • 哎呀,昨天我下班的时候老板脸色好像挺难看的。是不是在生我气?是不是因为这两天我老请假,还是因为我在会议上直接挑战他让他没面子?
  • 啊,他怎么会出现在我的脑子里?听说他结婚了。他不是一直说这辈子不想结婚的吗?难道只是不想和我结婚?

意识到自己有一个想法:

感觉上像云,像泡泡,质地很轻。出现了,然后又消失了,不会引起连锁反应,没有一种深陷其中的感觉。

这就好像自己是一个中立的旁观者,正看着另一个自己在想、在感觉。

陷入某种思想的时候,实质感很强,一旦进去就不容易出来了。我们常说的“无法自拔”就是这种“想进去”的感觉。

真卷入自己想法的时候,就像在水中投掷一个小石片,它会一跳一跳掀起一个又一个涟漪。而且,如果真是“陷入想法”之后,我们身体会有感觉的。我们的肌肉会紧张起来,心跳有可能加快。

深陷想法之中,我们就意识不到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了,因为,我们在想法里面待着呢。

这和“聚焦”有神马关系?

好了,你现在明白了“想”和“意识到自己在想”,“感觉”和“意识到自己在感觉”之间的不同,那么现在你可能会问:这和“聚焦”有什么关系啊?

回答:冥想要做的就是要意识到自己在想,意识到自己在感觉。

为了让我们不陷进去,我们需要借力。

这个“力”就是“聚焦”。

“聚焦”可以帮助到我们,因为只有“有参照”,才能“有鉴别”。

如果你知道今晚你必须做完手头的ppt,明天开会用,这时候你今晚要干什么就有了焦点。而其他的与之不相关的事情,例如朋友叫你吃饭,你妈叫你相亲,玩游戏看电影什么的都可以算作干扰项。

没有参照物,干扰物称不上干扰物。

只有我们知道自己应该关注什么,才能在“走神”的时候意识到“自己走神”了。

“聚焦”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聚焦”好像一个放大镜一样,帮助我们审视自己内在的活动。

太阳照射的光波照到一张纸上,如果光束是平行的话,那么充其量就是照到哪里,哪里就暖和点儿。

但是,如果一旦太阳的光波通过放大镜聚焦在一点上,那么,木头都可以着火。

“聚焦”就是这个比喻里的放大镜。

它提供了那种可燃烧的强烈感。只有这种强度才能让我们有可能真正深入到自己思想的最深处。

说到“聚焦”的犀利,很多与乔布斯有过接触的人都提到了他那双能把你“杀死”的犀利眼神。他在看你的时候,那种“专注”,那种“完全的投入”真的就像是冥想里的“聚焦”。

好,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用呼吸来作为我们的焦点啊?

为什么不是其它好玩儿的东西,例如,一根蜡烛什么的。

最简单的回答:免费!随时随地拿来就用,而且不用担心不见了。

深刻一点儿,带有哲学意味的解释:

“呼吸”这个东西是与我们一辈子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它简单又复杂,普通又神秘。

首先,“聚焦呼吸”会让我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感。

没有什么比呼吸更能够代表我们是“活着”的了。但是,好可惜,我们从来就不曾关注到它,直到....今天。

此外,呼吸具有“当时当下”的本质。

呼吸本身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不断在变化,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我会在之后“怎么做冥想”里具体解释)。

这正好有助于我们训练自己“活在当下”的思维模式。

未经训练的大脑,总是喜欢停留在过去或是跳跃到未来,但就是不喜欢老老实实呆在此时此刻。

呼吸帮助我们把思维锁定在当时当下,锁定在一个活伶伶的,充满了朝气和生命力的现实里。

爱你的呼吸,为自己的呼吸着迷吧!

“正念”是怎么回事儿?

冥想里第二个基本概念就是“正念”。

如果说“聚焦”是个放大镜,那么“正念”的作用就是提醒放大镜:喂老兄,你是不是还在聚焦啊?

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别两件事儿:“正念”以及“评判 (judgement)”。

对不起,又是两个新概念!但是很重要啊,所以我没办法,一定要告诉你!

正念:前男友形象出现在自己脑海里了

评判:他怎么连我在做冥想的时候都不放过我?太气人了!

正念:我开始担心老板的看法;我注意到自己突然全身紧张起来。

评判:自己做人真怂,一个小老板都能把自己弄成这样!

评判:我怎么总是对自己那么刻薄呢?看了那么多年心理咨询屁用都没有。

“正念”就是不加自己主观评判地看到世界原本的样子。

“评判”就是通过我们固化的思想和概念,“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冥想的目的就是“正念”,就是每当我们走神,注意力脱离呼吸的时候,我们能够注意到出现在我们脑子里的那些想法、身体感觉或是情绪变化。

“正念”是一个获得对自己清晰意识的过程。

如果你问我:我怎么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的回答就是:从冥想开始吧!

冥想的过程就是重新训练我们大脑的过程。

在《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冥想有点儿像在旧时代驯服一头野象。

你把刚捕来的野象用一条结实的绳子栓到柱子上。

你刚开始栓它的时候,它肯定暴跳如雷。它会一边咆哮一边猛拽绳子企图挣脱。

但是时日一长,它知道自己逃不掉,于是就服帖下来了。

这时候,你可以开始喂它,并且小心谨慎地牵着它慢慢走。最后,你连绳子和柱子也不用了,乖乖地训练你的大象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现在,你的大象很乖,能够按照你的意志为你工作。

在这个比喻里,“野象”就是你“永不停息的思维”,“绳子”是“你的意识(正念)”,而“柱子”就是你“聚焦的对象-你的呼吸”。

经历了这个过程的大象是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大象。

经过了冥想训练的大脑是一个能够随时聚焦,不受干扰,委以重任的大脑。这样的大脑能够准确地看清事实,即使在“雾里”也能将花看清。

就像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肌肉一样,我们的头脑也需要锻炼。

冥想这个东西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

以前的人没啥高科技,但是有了冥想这个随时可以携带的工具和技能,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我们都可往那里一坐,看清自己、了解自己,让心境变得更加平和。

多好的免费东西,不学不用好亏啊!

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就要结合自己十年如一日的冥想经历,手把手带着你一起做冥想。

我写的另外几篇关于冥想的文章

}

  昨天和老同学小小地闹了矛盾,生了一肚子气,原因很简单,近期她跟风在弄直播,然后就在微信上连续发问怎么搞这个软件。

  从一开始在哪里下载啊,装哪个版本好啊,我怎么设置账户……

  一直到最后她直播时,有粉丝留言发问,然后她赶紧再问我,在哪里回复留言什么的。

  终于,我爆发了,回了她一句:自己百度。

  是的,从上学到现在刚刚工作,我一直很反感这类人群。

  不是真的不会,也不是没有主见需要别人给点信心,就是不愿意自己动脑子,遇到点芝麻大小的问题,就要发问,坐等别人来帮他们答疑解惑,最好一条龙服务的解决。

  然而,这真的是一种慢性自杀,因为你让自己的思维和大脑太过安逸了。

  什么问题值得去询问别人来获得帮助?

  一般来说,要论证这个话题就需要先搞明白,什么算是问题。

  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有写:“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可能我的理解就没有政治家或是学者那么深刻,在我看来,能在我面前算得上是问题的事情,就是短期内自己无法独自解决,而且又急迫需要得到一个比较系统而明确解答的事件或想法。

  为什么是短期,毕竟人生苦短,谁真的会用一生去追寻一个问题,即便有,也是伟人或大家之师,不在我等小市民的考虑范围内。

  然后,就到了发问。

  还上大学那会,我周末定期会做兼职,就是很简单的前台收银。但这份工作也不简单,因为是一个美食城的收银,里面有大大小小27家卖小吃的窗口,全部是刷卡模式,充钱买卡消费,现在基本也都是这样。

  自然,充钱就是在我这个柜台了,同时我还兼职卖饮料,不止是瓶装饮料酒水,还有自己要熬制港式奶茶,大锅在一个美食档口炖着,好了之后冷一会儿装杯,夏天的时候老板还加了个爆米花和冰淇淋机。

  听着都眼晕,然而老板就只招了我一个人,中午忙的时候,她也来一起收钱帮忙。

  我为什么会扯到这件事,因为这份工作真的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问问题之前,自己先动动脑子的好处。

  我的前任收银不干了的原因除了太累,最根本原因就是钱少。

  那个时候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中午管一顿饭,给50块钱,小姑娘受不了太累了,就辞职了,于是我进去了。

  2个月后,老板直接按月给我发钱了,一个月800块。其实按天算,一个月4个双休一共8天,给400块是正常的价格,她直接给我翻倍了。

  拿到涨薪后的第一笔工资,我问了张姐(美食城老板),怎么这么多!

  她直接回了我一句话,因为我省心,没让她操太多心。

  是的,这个美食城是她的副业,主业是在本市税务局上班。有时候她周末有事情,只能在中午赶过来。有的时候都赶不过来,又不愿意额外请一个人增加成本,平时工作日都是让爸妈来帮忙,毕竟工作日不太忙。

  而我,上了一次周末之后,就记清楚了大部分受欢迎的档口的价位和菜品,因为来充钱的基本都是直接问吃哪几样需要多少钱,直接充这个价钱,刷空卡就留在那个档口了,下午回收一下就可以。

  还有,我提前备很多零钱和饮料,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熬奶茶,装杯,避免中午忙不及。

  包括平时那种饮料快卖完了,经过老板允许之后,记下联系方式问清楚结款手法,自己就提前订好什么时候来送。

  此外,我还有很多小工作,这些都是上一任收银没有做的。因为她都是事情到眼前了就一个电话问老板,等着老板来答复怎么做。

  我在这个美食城做了2年兼职,大约只有刚开始的时候问清楚一些供货方的联系方式和配送时间,还有前台的注意事项,以后除了突发事件,基本都很少打电话给她了。

  因为在我看来,其他的都不足以让我再麻烦她,因为人家花钱请你,就是要减少麻烦的。

  关系再好,再耐心的人,你问一次问题就消耗一次这个人的耐心。耐心可以在一段时期之后恢复,但请给它恢复的时间。

  没有谁天生就有义务和责任,来帮助你解决问题,除非收了钱,这就是交易范畴了。

  请别低估自己的智商,也不要把自己节约时间的成本压在你的朋友身上,因为你的问题是解决了,而他们却在这上面花费了时间。

  而且,如果是处于雇佣关系中你处于被雇的一方,那么,如何提升你的价值,除了创造更多的利润,就是节约老板在你这个岗位上花费的时间了,这也是彰显价值的体现。

  源于一个曾经的医科生的基础知识,我把活着分为肌体存活和脑存活。

  而我本人,在看过《源代码》等这类电影和一些的书籍之后,更倾向于思维不停止,思考不休止,就是活着。

  而我们要的,是更好的活着。

  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的杂文是我一生推崇的,所作的文章,值得读到心里。

  若是一个随口就发问,话语都不经大脑过场一下的人,不知道等他死后,是否会有人记得,亲人除外。

  我只知道,脑子长久不用,真的会锈掉。这句话很粗糙,但起码是我姨婆打了十几年麻将之后的真切感受。

  中国的老年人对抗脑部衰老,思维僵化最有利的武器,就是麻将,有些是围棋,不过不太普及。

  麻将真的不愧是国粹了,一百多张牌,南北方的打法也不同。期间无数的组合和排列,你要用心打,计算着每一个人出了哪些牌,在等什么牌,手头会剩下哪些牌,什么时候出什么牌最好等等,看着这一圈人的面部表情仔细分析,真的是要疯狂转动大脑。

  这里不是要说如何头脑风暴的提升牌技,而是说明一点,自主思考真的很重要,它不仅是你提升个人技能的必备要素,也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的最大表现:你有你的思想,无论正确与否,我思故我在。

  我最明显的对于思考和先尝试解决问题的感受,来源于工作。

  因为属于化妆品类部门,很多的新品类一般先过我的手。对于产品,我是最了解的。所以售前售后等其他部门的人遇到客服的咨询不懂的时候,就先来问我。

  有些时候,当一个人问你次数多了,你总会有印象。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有一个负责客服的女生,基本上每天最少有不下5次来咨询我。问题简单到什么地步呢?

  例如一些客服来拍张脸部的照片,问她适合什么样的产品,想要一套基础护肤给推荐一下。这个女生就直接一张对话截图给到我,问我推荐什么合适。

  还有一次,客户估计是用了产品之后脸上红了一点,问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售卖的是假货。这个女生也是一张截图甩过来,我给她的建议她连润色一下都不润色,直接复制转发给了客户。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然后,我就对于客服部门的培训产生了质疑,和部门的主管沟通之后才知道,只有这一个客服是这种情况。

  这算是什么,很直接啊,对于自己的工作不上心呗。有意思的是,对此客服主管还专门开了一个会议讲了一下,提醒客服们要对自己的产品了解清楚,提升一下业务素养。而这个女生浑然不觉,依旧来一张一张地甩我截图。

  不出1个月,这个女生被辞退了。

  这个时候,随口发问已经不是说会让身边的同事或是亲朋好友厌烦了,它已经威胁到了你的工作。

  一个人,如果长期习惯性的依靠身边的人解决问题,觉得随口问一下,自己遇到的困难就迎刃而解,长期以往,真的可怕。

  因为我的个人认知里,与人相处是互利互惠,亲人也一样。你一直在给别人带来问题,却从未想过靠自己解决,延伸一点,并且没有想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那么,人家和你交往干什么。

  这种观点不是说每个人的交际都带有企图和利益色彩,恰恰相反,交际本身就是一种媒介,对方对你身上的某种特质或技能或则其他感兴趣,你也如此,有来有往,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交际过程。

  而对于我来说,一个随口就发问连过一下脑子都不愿意的人,估计没什么再闪光的点能吸引我了。

  而这样的人,活了一辈子,究竟是谁主导了他的人生,还算是他自己的人生吗?我严重怀疑了。

(注:网络文章均为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