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金想创业去什么网站找创业项目比较好?

“原本都不打算创业了,现在工作迟迟没有着落,倒逼着我给自己打工。”

去年底离开互联网大厂后,程城春节后找工作两个多月至今,对手里的offer都不满意,于是,又打起了创业的主意。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互联网行业的人员优化,从头部大厂蔓延到独角兽企业,波及的不光是基层员工,还有很多带团队的中高层,就连叫法也从裁员到“毕业”,又转为“汰换”。

互联网行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成了过去式,很多离开大厂的人恍然发现,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或是难以重新找到职场定位,于是动了“创业”的念头,“不如做一份自己的事业”。

程城还停留在计划阶段,而一部分人已经付诸了实践。

近一年多来,一提及创业,外界的建议都是“三思”,尤其是涉及实体产业,认为“受疫情影响,成功的可能性较低”。最终选择走上这条路的人,并没有被劝退。有的人想从零开始,先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一门小生意,实现“开源”后,再慢慢拓展;还有的人认为既然创业就要争取做大,组建团队、创办公司、拿融资。当然,他们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为什么面临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时,创业在这些人眼中成了“最优解”?从大厂、独角兽企业离职后,给自己打工可行吗?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有勇气创业的人选择了哪些方向?要做好怎样的心理预期?

“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做自己的事业”

38岁的叶棠,整个3月一直在看项目,如今决定给自己打工了。

她是在去年底从大厂离开的,“业务线一直在变动,我当时的状态是,每天几乎没什么事情可做”,叶棠也知道,自己离被裁不远了,就主动辞职,投简历面试。

看机会四个多月,叶棠收到了几个offer,以中小公司为主,职级和薪资均有所上升。不过,她觉得都不太适合自己。因为孩子还不满1岁,自己换工作,首要考虑的不是晋升、薪资,而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些中小公司都“离家太远了”,而且可以想象入职后,又是新一轮高强度工作的开始。

为了能兼顾家庭,叶棠最终主动降薪,接受了一份杂志社的工作。但上班不到一周后,就因为很难适应从互联网到传统行业的节奏变化,便离职了。

这次离职后,叶棠放弃了上班打工的想法,开始看创业项目。

杭州的紫米也是因为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动了创业的念头。2017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从事技术岗,但因为对写代码这份工作实在提不起兴趣,每天的工作都很煎熬,于去年底,从一家独角兽企业离职。

离职后,紫米想转型做产品方向,不过因为技术岗之外的经验不足,只能海投。一段时间后,她发现给自己发来面试邀请的多是销售岗。

“这样的岗位我不太适合,过去几年的经验完全派不上用场,不如给自己打工。”想法改变以后,紫米继续投简历,目的是,把面试当成学习机会。

曾在教培行业的朱山,下场创业的时间要更早一些。在“双减”的影响下,他去年8月离职,当时就打算创业,但被家人朋友劝住了,“热潮已经过去,不要考虑创业了”。

又去一家职业教育公司工作一个多月后,朱山实在不喜欢新工作,创业的想法又开始蠢蠢欲动。11月,他便离职,和朋友一起创业,做素质教育类项目。

同样受“双减”政策影响走上创业路的,还有赵玥玥。2015年大学毕业进入旅游行业,2020年遭遇疫情,“行业受打击,我不得不转行”。随后她进入了当时正处于风口上的在线教育行业,进了一家大厂做运营,可工作了一年就遭遇政策变化, 整个业务线都被裁撤。

经历了两波行业性变动的赵玥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依靠平台,不是长久之计”,“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给自己打工”。说干就干,她离职之后就开始寻找方向。

刘瑜也是从大厂离开的那一刻,就决定要创业了。2021年大学毕业,刘瑜作为校招生进入大厂,原以为得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没想到变故来得非常突然。试用期还没结束,她就被HR通知调任到异地。刘瑜当时问HR,自己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同时打出了“感情牌”,说自己“必须要留在当地照顾父母”。HR只回复了两个字,“没有”。

“这种情况就不得不离职了,接下来不如给自己打工。”刘瑜出来创业的心思定下来后,存了几个月的积蓄,今年3月,主动离开了大厂。

有人一年站稳脚跟,有人已经放弃

创业第一步,先选项目,定方向,具体怎么做,丰俭由人。

在这些走上创业路的人当中,有人选择了0成本投资,先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起步,再慢慢做大成事业。

离开大厂后,刘瑜通过社交平台等各种能接触到的资源,大量联系创业的前辈,请教“该如何创业”。同时,她开始尝试一些小的项目,先是自学搭建了电商小店,产生了收入,还靠自己的业务能力,技术入股了一家创业公司,通过提供运营咨询拿分红。

这两份工作刘瑜都没有投入太多钱,都是靠自己一个人慢慢推进走上正轨的。如今,带来的收入能覆盖日常开支,她才开始做自己的事业,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媒体账号运营等新项目上。

赵玥玥离职之后,在方向选择上没走什么弯路,很快进入了一个运营圈子边学边摸索,准备个体创业。她的主要工作是做“运营咨询陪跑”,为C端用户提供咨询,另外,她还接了几个知识IP训练营的运营工作。在资金投入不多的情况下,运营8个月后,赵玥玥的月收入已经恢复到了上班时的70%左右,“算是站稳了脚跟”。

她的计划是,等今年上半年打造出几个成功的客户案例后,下半年推出自己的个人课程产品,预计到时候的收入会继续增长。

叶棠就没这么顺利了,求职之路不如意,在找创业项目上也费了一些周折。春节后的一个多月里,在身边同学、朋友的推荐下,叶棠密集地了解了十多个项目,儿童绘本、茶叶、中医相关的,只要感兴趣的她都去看。

筛选了一轮后,叶棠最后投资了3.6万元,加盟了一个亲子阅读项目,和线下商家谈好品牌入驻,引导家长购买在线课程或是借阅卡,以此获得收益。短期内,叶棠打算把精力都放在这个项目上,但什么时候才能回本、赚钱,她还不知道。

有人想慢慢靠自己从0起步,或是低成本创业,也有人抱着快速做大做强的想法,寻找合伙人、搭建团队。

紫米把创业项目锁定在跨境电商领域,一边寻找合伙人,一边学习行业相关知识,走向了创业早期的第一步。

朱山在教育行业有多年经验,决定创业后,他和合伙人共同投资成立了公司,打算推出一套适合学前阶段的产品,以To B的形式输送到幼儿园等学前机构,有成功案例之后,一面融资,一面快速起量,但事情并未按照预想发展,创业不到半年就已夭折。

不管创业进展如何,从给老板打工转变为给自己打工后,他们的心态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与以往能依托大厂光环去找合作、找资源不同,他们都体会到,独自创业接项目后,更考验个人魅力和个人能力,从以前只负责一块业务,到现在要面面俱到、当“全能手”。“以前有公司兜底,有团队配合,但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只能靠自己完成。”赵玥玥说道。

即便只是一门小生意,要承担的压力,也远远大于上班打工,更谈不上工作和生活分开了,随时随地都要留意听到、看到的每件事,思考这些信息对项目有没有用。

现在创业,思路要变了?

众享空间,是一个能观察创业行情的地方。去年离开大厂的创业者张嵘很明显感觉到,今年以来,办公室所在的众享空间,工位基本都坐满了,而去年大多都是空置状态。

据他观察,同一个众享空间里,创业者挑选的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和原来的工作相关,比如技术相关的人,出来针对一个细分的场景进行产品研发,另一类是,短期内能出现金流的行业,比如在抖音、小红书这些流量平台里挖机会。而后一类随着入场者暴增,竞争越来越激烈。

张嵘算是创业老兵了。他2014年第一次出来创业时的感受是,只要有产品、有数据,很快就能融到钱。现在行情大不相同了,哪怕公司已经盈利,融资也很难,所以,今年大多数创业者的心态是,先养活团队。

“在这个时代再创业,不可能和上一个十年那样,有概念就能拉融资、做产品、求上市”,独立运营顾问小马鱼对深燃提到,2018年时,前来咨询的人大多数是问“如何进大厂”,而自去年年中以来,来咨询的大多是“如何开启新事业”,而且咨询量翻倍。

据小马鱼观察,近两年,从大厂离职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和尝试以下三个创业方向:第一种是知识IP打造,通过做咨询、课程、书籍的方式进行输出和变现;第二种是个人教练,给C端用户提供陪伴式的成长,帮助年轻人调节心态,寻找适合的发展方向;第三种是将爱好、兴趣做成小生意,比如开特色咖啡馆、画室等。“用自己的爱好创业,哪怕失败,和用两三年时间追逐一个看似火热的风口而失败相比,经历和感受完全不一样。”

在她看来,在当前形势下创业,实体经济因为受疫情影响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一旦加码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相较于开一家大公司,先能够跑通一个小项目,反而是选择方向时首要考虑的。

小马鱼建议,一旦决定创业,收入可能不稳定,要控制好物质欲望,至少要提前准备一年到两年的生活费。一个项目如果必须要有投资人投钱或者烧钱才能维持的话,比如要做大开发、搭建基础设施的项目,最好谨慎尝试。“现阶段创业,要做好心理准备,即便没有融资,项目也要能自己跑得很好”,而且要善于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

据她观察,女性创业者在这方面更擅长一些。“很多男性面对社交媒体时,不太能放得开,在社交媒体兴起的风口上,享受到的红利较少。”

她提到,大多数男性创业者的创业理念,更受上一代创业者的影响,要做产品、融资、烧钱、上市,“他们往往都是野心勃勃的来,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而女性因为要兼顾家庭,反而欲望没那么大,从小而美做起,因为切入点足够尖,对目标群体的洞察足够深、足够聚焦,更容易立足。

创业意味着风险,每个创业者都要做好心理预期。

赵玥玥和刘瑜零成本起步,稳扎稳打,只要收入在涨就已经很满足了。而紫米还抱有“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即便现在已经轻微负债,也还想靠着创业赚大钱。

叶棠虽然没有太大的野心,但也希望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的这两年,能够在事业上有一定积累,哪怕不赚钱,至少也要找准方向,为之后的全心投入打下基础。“过于急功近利,往往会在意料不到的地方停滞不前。”

当有人雄心勃勃走上创业路时,朱山今年4月初重新回到职场上班。

“融资难,出行难,业务开展难”,创业五个月,他遇到了无数难题,也渐渐明白,拿融资、抢市场、搞数据,不适配当前的市场环境,能自我造血盈利,才能熬过寒冬。他以往在公司当高管,习惯了调动资源,高薪招聘人才,指挥团队作战。而创业公司,每天考虑的不是怎么发展,而是现金流还能撑多久。

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有足够强大的心力,能应对各方压力。朱山强烈感受到,疫情之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对创业者的要求和考验也在增多,这时候,更考验创业者的承受能力,而不是判断趋势的能力和成事的经验方法,“一般人很难坚持下来”。

*题图来源于《中国合伙人》。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程城、叶棠、刘瑜、赵玥玥、紫米、张嵘、朱山均为化名。

}

发表时间: 阅读:6次 作者:

一、现在开店做个什么生意比较好?

先得思考,你有什么资源?能投多少钱?卖货客源找好了吗?了解你想开店的这个行业嘛?生意好做没必要告诉你呀,闷声发大财就好了嘛!建议梳理一下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再去创业。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先去历练。积累一定的经验和人脉再去单做。什么生意好不好做都是看你有没有找到其中的门道。而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听说赚钱就来做能成功的。

能告诉你答案的人,大致分为几类。听说赚钱没做过的,再就是你做这个对他有好处的,或者做完了红利期已经过去。闷声发大财这句话是万古不变的真理!你自己品吧。机遇是要自己先去熟悉一个行业,或者有财力去和别人实现共赢。

有关电商类和天猫入驻的问题可以直接私信评论我!


二、想自己做生意,却不知道到底哪个行业好,有哪些建议?

  开过餐饮店,几年下来,开过几家店,交了不少学费,也因此收获了更多的经验。我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初入行的餐饮朋友能有所启发。

  第一,就是必须要找个人带你入行。餐饮行业,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不管是开大的中餐店还是开小的快餐店,哪怕是夜市摆个摊,都有它的门门道道。所以你得先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别一抹黑就扎进去了,最后交了智商税。我一个朋友去年想开饮品店,到南方跑了一圈,加盟了一个品牌,交了8万块钱加盟费,回来找个商场准备开店,结果审核没过,理由是这个所谓的品牌连商标都没有。

  第二,刚开始建议先别做太大,从小做起。就我对身边认识的餐饮人的了解来看,初次创业开第一家店就大获成功的很少,基本上都是走了不少弯路之后才能获得行业真知。我们在网上通过各种渠道都能看到别人讲经验,但是真正到了自己遇到时就是另一回事了,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为啥第一家店难成功,原因有这几个:一是太理想化,二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三是盲目自信。很多初次做餐饮的人,装修一定要按自己的理念来,设备一定要用最好的,还没开始就要颠覆行业老大老二,今天刚一开业就觉得明天人生就要达到了高潮……最好的做法就是从小做起,一步一步做大,入了这一行,就要按照这一行的规矩来。

  第三,做餐饮最重要的就是产品。自己如果不懂产品,最好选品牌加盟,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有产品技术那就另当别论。如果不懂产品,那就只能找大师傅,或者加盟品牌。现在懂技术的人不好招,能招来的成本又会很高,尤其是刚开始做餐饮的小白,弄不好会被师傅绑架,我见过很多店都是因为厨师的关系最后走向倒闭的。加盟的话在产品技术上就相对比较省事,但是考察加盟品牌的好坏又是一大难题,现在各种各样的虚假加盟越来越多,所以一定要仔细分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考察几次,多做对比,不要看过一两次一冲动就做决定。

  第四,如果找人合伙,一定要谨慎考虑。首先合伙人合得一定要先是能力,比如说懂技术,懂管理,懂营销,在一起能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这是最好的。其次再是钱,一定要有一个人拿大头,切忌不要股权平均,这样到最后不管事情做好做坏都会是隐患。创业前期,尽量避免一大堆人只出钱,啥都不管,然后花钱招人来做事情,这样的店十有八九是要黄。

  第五,做好吃苦的准备。餐饮行业绝对不是想象的高大上的,一定是最辛苦的行业之一。创业初期不要想做甩手掌柜,凡事自己可以不做但是不能完全不懂。生意好的时候身体累,生意不好的时候心累,永远都有操不完的心。有很多人有着本职工作,想把餐饮作为第二产业来做,如果没有非常懂行的人来帮你,建议最好别冲动。

  第六,选址一定要选好。做餐饮选址定生死,要结合你的产品你的客群去思考,不能凭感觉。选址最好是用数据去衡量,不要只是看了一两次就决定。我曾经选址时为了观察一个地方蹲点蹲了一周多。选址也不能只是听别人的判断就盲目决定,更不能为了房租便宜而原则不合适的地方。

  第七,别把兴趣当方向。很多人喜欢从自己爱吃的项目入手,认为自己爱的东西,别人也一定会喜欢。在选择项目这个事情上,除非你没得选(比如你身边就有某一个项目的资源,做起来就比较有优势)否则一定要了解市场的状况,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然后再去定方向,定产品。定了方向和产品之后就是定位选址的位置和方向,一步一步推进。用营销策划的行话说这就叫定位,定战略,定战术。总而言之,多想想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第八,餐饮赚钱的方法只有四个字: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好好做营销,做好宣传,做好口碑,让更多顾客进店,消费的人多了,你才可能赚得多。节流就是控制成本,减少浪费,开家小餐饮店,你以为钱都是赚回来的,其实钱都是省出来的。当然,省的前提是合理控制成本,可不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三、没技术还想创业做点小生意,不知道做什么好?

现在创业,还是要讲究运气的,很多人说现在做淘宝淘宝死,做实体实体死,确实,大家可以看看现在县城,镇上很多门面都是空置租不出去的,可见实体是不能碰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道理大家都懂,还未开业,各种费用不少。

3个月之前,也有朋友问过我类似的问题,综合考虑了一下实际情况,还是选择了开网店卖家具膜,两夫妻协同配合,老公上门贴膜,老婆在家接活,从开始没有生意,到现在一个月收入比拿工资高,做得也很有信心,能帮到朋友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也很欣慰。贴好后的家具很光亮。


  四、快跑者外卖跑腿系统、同城生活配送系统有什么功能?多少钱一年?

  快跑者系统致力于解决外卖订餐平台及本地O2O生活服务平台化,帮助创业者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搭建自有本地化服务平台。

  快跑者满足同城外卖、团购、拼团、发现、推广分销、同城小程序、会员权益卡、跑腿功能、信息发布等多样化功能,帮助解决创业者难题。

  在高校建立“互联网+”模式的今天,快跑者系统平台通过为高校学生提供校园外卖、校园配送、外卖小程序、表白墙、发现、交友盲盒、跑腿功能、校园模式配送、快递代取等等,打造智慧校园!

  现阶段市场上同类型系统很多,但大部分系统开发成本高,系统容易出现问题。但快跑者系统非常适合创业者,不需要太高的投资,同时系统也将定期维护更新,为创业者省去各种麻烦。快跑者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选择以及套餐定制价格不一,最低千元就能满足用户需求,没有其他的额外成本!

  快跑者立即使用地址:

}

创业赋能:关于找人、找钱、找方向的那些事儿

创业是一次远行,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也要有全力以赴的决心。

创业是一次远行,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同时,也要有全力以赴的决心,应对变化,自我突破。在华映资本2017年度大会上,通过三场对话,创业者们一起畅聊关于找人、找钱、找方向的方法与秘籍。

人才解码,企业的"撩"人之道

对话嘉宾:金柚网创始人 郭伟(右一) 微盟创始人 孙涛勇(中)

主持人:华映资本HRD 丁美会(左一)

主持人:在人工智能成熟之前,人肯定是互联网公司或者文化公司等知识密集型的行业第一生产力,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撩人的那点事,先抛一个小问题,听听两位的看法,大多数的企业都处于高速发展期或者成长期,在你们看来,初创公司如何找到你们合适的管理层人员,甚至是合伙人?

郭伟:找人尤其找高级管理者,我更愿意用谈恋爱的思路去找。因为在创业过程中TA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比你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所以要用找伴侣的标准去发掘惺惺相惜的人,花时间和这个人长时间“泡”在一起,然后才能知道TA是否适合你这个企业。同时,还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关注专业业务能力;第二,关注内在是否热情,第三是行动力。公司高级管理者一定要对结果有信仰般的执着。

孙涛勇:首先我们讲合伙人,合伙人定义是要能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终身的伙伴。一个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找合伙人非常重要,甚至重要到关系整个公司的生死存亡。招人的时候我比较关注的核心点有两个:第一个是人品,第二个能力,这两个缺一不可。在招人的环节多用内推,多用熟人推荐,关键时刻也可以用华映投的BOSS直聘来找。 

主持人:抱着恋爱的态度百折不挠,花点时间去找合适的人。两位能否分享一下,在找人上面花多少精力?

郭伟:印象当中200人以下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是我直接面试的,企业长到一定程度200以上可能就会有一种区隔。初期种子选手都是亲自挑选出来,并且一直跟着公司成长。

孙涛勇:微盟早期的时候基本上花了百分之五六十时间在找人。

主持人:孙总刚刚说到人品很关键,在HR领域里有一些专业词汇:软技能,指动机、人品等等,其实这些软技能是最难判断的,你在判断一个高级管理者或者合伙人的人品方面有哪些经历和经验可以分享?

孙涛勇: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创始人必须要有识人的能力,通过三五句言语至少能判断出个大概。如果在识人方面很难把握,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看这个人能帮你带来多少资源,去做一些行业被调、尽调非常关键,当你招到一个很靠谱的高管或者合伙人的时候,他的下属愿意放弃原来的工作来到你的公司,对这个老大认可,从这一点也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人品如何。 

主持人:以上谈得都是成功的经验,那能否分享一下你们在招人时候踩过哪些“坑”?  

郭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用人上一定会碰到一些问题,就像一个好姑娘在年轻的时候总得会碰到几个人渣,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企业尤其是创始人的要求特别高。跟刚才孙总讲得观点不太一样,我们曾在招人时出现这样的状况:找一个主管,然后他带七八个人的团队过来,当有一些利益满足不到时,导致整个团队出现非常大的困难。后来我们选人的时候尽量规避这样的问题,尽量不要带人,或者磨合半年以后,我们再选择是否接受他带过来其他人。创业过程当中对于人的敏感度,都是非常纯粹的,千万不能将就,将就一定出错。

孙涛勇:其实我们踩过很多坑,在招人上踩坑,在团队建设上踩坑,在激励上踩坑,今天重点讲在股权激励上踩过的坑。其实很多创业公司,在寻找合伙人时都非常慷慨,但千万要避免因为过度慷慨而导致不公平。在这一点上特别建议创业团队,在早期的时候设员工持股平台,但不必过早明确份额。有时候,过度承诺是一种隐患,因为你无法精确预期企业的资金轨迹,过早承诺,在未来面对困难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失信。所以可以用一个比较缓和的方式,来进行股权激励。

竞争时代,你的品牌如何突围

对话嘉宾:罐头视频创始人&CEO 刘娅楠(左)

陈中:大家下午好,我本人以前做媒体,现在做营销,对品牌还是有一些感知,娅楠是做媒体出身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关于企业的打造品牌一些心得。你认为罐头视频现在是有品牌的公司吗?

刘娅楠:我觉得对一个做媒体机构来讲,品牌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关系到了我们将来怎么变现、卖给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来问我,包括投资人会问我,罐头视频跟一些营销号有什么区别,坦白讲营销号没有品牌,没有品牌意味着在商业化的时候没有任何溢价能力。罐头视频去年一年没做任何商业化,拒绝了所有的品牌客户。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就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打造内容品牌、媒体品牌,因为只要内容有了品牌,它才有溢价能力,所以在今年罐头视频做商业化的时候,没有一个客户来跟我们砍价。因为品牌客户觉得你的品牌OK,我愿意跟你站在一起。所以,首先要让自身成为一个有调性的品牌,才能接得住品牌客户。

陈中:打造一个媒体品牌最核心的是什么?内容?

刘娅楠:我觉得辨识度很重要,其实跟人一样,茫茫人海之中为什么记住你,因为你有你的标签,你有你的关键词。

陈中:回到企业的话题来讲,初创企业做品牌是比较头疼一件事情。没有钱的时候,品牌和营销该怎么做。我以自己在桔子酒店做品牌的经验为例,分享一下。那个时候是微博这种社会化媒体刚刚开始,我们选定微博作为传播阵地,因为用户可以在里面参与互动,前提是基于这家公司的产品OK。有了基础之后根据基础做一些有创意的内容,当时选择拍微电影,当时微博里的热点话题永远在讨论星座,我们就决定拍一个关于星座在酒店发生的故事的视频,每个星座一个视频,一共12期。在2012年的时候,对桔子酒店的品牌还是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也确实没花太多钱做广告的投放。讲到渠道,娅楠能给我们分享一些经验吗?

刘娅楠:罐头视频今年做了很多线下渠道布局,很多人问我说,你们是线上的短视频,为什么做线下?其实对我来讲,品牌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定位产品,第二,就是要传播出去。陈总能分享一下在WeMedia的时期,如何打造WeMedia在自媒体江湖里的影响力吗?

陈中:还是跟内容相关。最开始我们生产很多优质内容,有了内容后,自媒体账号才会被大家记住。到了去年,大家将我们定义为自媒体联盟或者自媒体公司,我觉得有必要强化补全一些短板,比如在营销和创意方面。后来,我们通过帮客户做好案例,也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在我看来,有创意的人肯定在公司里待不住,所以我的原则是投资这些有创意的人,让他在外围去发挥作用。所以我认为,品牌可以通过做一些好的案例,让别人帮你背书,这样会比较取巧。更重要的事,公司创始人要亲自跳坑,在初创阶段所有事情CEO一定要亲身参与,如果担心留不住有创意的人,我觉得不妨尝试去作为连接点,连接外部资源,连接服务商帮你做事情,这是比较符合社会化协作的一个处理方式。 

刘娅楠:非常同意。我深有感触,一家企业到底做什么事情,只有创始人心里最清楚,所以品牌它不是一朝一夕的,品牌最忌讳朝令夕改。今天分享就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以太资本创始人 周子敬(右一) 

主持人:融资,始终是创业路上绕不过去的坎,创业需要专注努力,也离不开资本助力。在各位的融资历程中,有哪些印象最深刻的的事?能在此分享给创业者作为参考和借鉴吗? 

程欢:大家都知道,在年的时候,整个大环境有利于创业者,资本市场比较火热,按照当时的说法是小风口,小风口发展业务是很快的,但到了2016年,行业开始进行洗牌,这个时候可能就要看企业的快速反应和调整能力、开源节流的能力,以及业务的黏度、现金流、造血能力强不强。比较幸运的是,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在行业差不多快要饱和、下滑变化之前提前做的一些布局和转型,做的还算比较扎实,但即使这样,再融资的整个周期也比2015年之前慢很多,很多同类型的公司,都在这一轮行业调整和资本寒冬中出局,所以我觉得把握企业的发展节奏以及把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重要。

主持人:所谓融资,就是要抓大事,不要太纠结于一些局部细节。作为FA,在我们观察,今年上半年整个市场非常好,当下是好的融资窗口,只要企业和行业发展状态就绪,不要纠结,适当进行新一轮融资是可取的选择。

黄鹤:我非常认同周总的看法。我是传统行业出身,在互联网转化过程当中,跟其他的企业有一些差别,我们有稳定的业务、稳定的现金流,我觉得融资的关键在于: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把自己本职的事情做好,然后跟投资人良好沟通,大家只要看得一致、合拍就可以合作。

李晓萌:去买车到现在一共完成三轮的融资,我觉得其实让我总结融资感受或者一点点经验,我觉得两条:第一个节奏,第二个专注。先说节奏,基本上此前三轮基本上每一年一轮,一定要不要在自己真正缺钱的时候去融资,这是我创业一个原则。创业不能有赌博的心态,不要想什么事一击即中,所以即使账面充裕,也可以进行融资。这样你在融资过程中能够保持比较从容的心态,第二个融资谈判中如果心里不踏实,“卖项目”的心态会放大,创业者在谈判的时很容易陷入劣势。第二个最重要是专注,如果我要求自己开始启动融资周期,就要让自己抛下所有的事情,专注融资这件事,如果把融资周期拖很长,效果一定不好,因为要融资就融资,融到钱之后要赶紧投入到企业发展当中去。创业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融资而去创业,融资只是为企业发展助力的一种手段,把所有爆发力集中起来,缩短融资周期,用于企业发展当中效果会更好。

最后是心态,我们自己认为企业到了成长期之后,其实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能受旁人的影响,不用迎合别人的口味。我觉得最好的包装就是把你的价值传递给投资人,剩下的事加大底层基数,自然有人懂你。 

王华:在我看来,基金的风格不尽相同,投资人的喜好也各有所异。美元基金的思路喜欢高举高打快速把钱砸下去,人民币基金倾向于踏踏实实做收入做利润,总结下来,应该快速找到跟你风格比较匹配的投资人,在这个风格之上做深入沟通和交流,节约时间,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业务本身上面。

主持人:融资来对于每个初创企业都很重要,对成败也有影响,扎实做企业的同时,每一个创业者都需要修炼融资的能力。最后一个问题,每个人可以简单分享一下怎么挑选投资人,看谁出价高还是看性格亦或是看颜值?

卜凯军:在我们的融资路上,积累很多朋友,我觉得创业者应该把最真诚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投资人。真诚体现在什么地方,做的项目不只是时间上的投入,在项目的早期拿自己的钱投入把结果做出来才是最重要的。投资机构给我们的知遇之恩,这种相遇再多的感情上的表达其实都是,就像结婚一样,再感谢老婆也没有用,最好的感谢是挣更多的钱养家,让这个家每一个人得到最好的回报。

黄鹤:回答一下前面的问题,如果我们来挑投资人,会挑我们喜欢的投资人。原来有一个说法看不同的阶段,天使轮的时候可能凭一个idea,到A轮的时候看团队,到B轮的时候看数据,到C、D轮看利润,不仅仅是业务数据,所以挑投资人一个目的就是把事做成。比如说我天使轮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个idea,融钱目的为了找到好的团队,到A轮融钱的目的把业务做实,我们跟华映合作,对业务而言有非常大的帮助,除了资源、除了对于我们的理解,还给了我们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这是我们现在选投资人核心的要点。

程欢:关于挑投资人,第一,我们会看这个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它背后的思想和智慧,这是它的专业性,是否对我们这个行业以及我们这个发展趋势、行业的商业模式有一些深刻的理解,这样能在后续的发展和交流之中、包括战略选择方向上沟通顺畅通畅,然后再理解和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我们也会很重视投资机构它的信誉和品牌,因为我们做互联网财富管理,对于股东品牌的信誉是有一定要求的,要有一定行业影响力和地位,华映都符合这几点。第三,在投后过程中,我们希望大家能够融洽相处,有一些资源整合和支持。这是我所考虑的几点。

华映资本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创业者成长。华映资本2017年度大会用2天的时间,与投资人、合作方以及创业者相聚杭州,分享创投智慧。期待明年,能够有更多的英雄加入华映大家庭。

[本文系华映资本中国授权i黑马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黑马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ID:iheima)]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都是怎么找到项目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