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金融中新老基建分别是哪些,有何特点?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财政部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市场非常关注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有了提速的迹象。我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在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向是:金融、基建。

银行经济师,司职反洗钱,项目管理专家。长期解读宏观,偶尔分析技术。头条∩公众号:爱撸铁的程序猿

}

  信托曾经一直是“高冷”理财的代名词,动辄百万起步,超高的门槛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但是随着国家愈发繁荣昌盛,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大提升,每年高净值人群的增长速度也是相当的快,到2019年为止,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197万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突破200万亿元。

  凡事总有第一次,安小妹经常在后台收到新手投资人的咨询,表示自己以前都是买的银行理财,现在了解到信托这种理财产品后觉得很有兴趣,但是对信托又不太熟悉,想买却有点无从下手。

  俗话说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安小妹很荣幸受到大家的信任,那么今天就根据安得财富数位资深理财师从业多年得出的经验来给大家罗列一下,第一次买信托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一、信托真的安全吗?

  有太多太多人问过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他们对信托了解还不够。

  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于1979年——由邓小平同志倡导。

  荣毅仁和王岐山两位国家副主席都曾经担任过信托公司老总。

  信托是唯一能够横跨资本、货币和实业领域的金融机构。

  信托是我国金融四大支柱(银行、信托、保险、证券)中管理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的存在。

  全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银监会也明确表示以后不会再发放信托牌照,曾有银行出价30亿想买一块信托牌照,当然最后也是无功而返——信托牌照就像是“摇钱树”,是有市无价的。

  了解完信托的历史,相信您也能看出信托完全就是一位“根正苗红、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呀,近几年信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逐步提升,自然也成了高净值人群财富保值增值的最佳选择。

  二、去哪里买信托?

  因为信托是私募型产品,所以大家不会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公开渠道看到信托的宣传,这也为信托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目前市场主流的三种购买途径就是信托公司、三方理财机构、银行。

  每家信托公司只能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在选择面上比较狭窄,同时信托公司有个多年来饱受诟病的问题——服务太差,投资人抱怨客服电话老是打不通、好不容易联系到理财师,问个问题要等几个小时才得到一句简短的答复。

  其实也难怪,信托公司规模庞大,员工难免有点“高高在上”,理财师对个人投资者这两三百万真的不太在意,在售后这方面和三方理财是无法比拟的。

  银行和三方一样都属于代销信托,但是银行的客户经理对信托的相关情况其实知之甚少,毕竟他们还有这么多银行本身的产品、保险公司的代销产品要卖,在专业度上还是差了些。

  综上所述,三方理财机构从各方面来考虑都是最适合的购买途径,一对一的专属私人理财师实时为您答疑解惑,因为三方主营业务就是信托、政府债,所以他们每天都在和信托打交道,专业度远胜银行理财经理。

  确定好从何处购买信托后就要看看具体的流程了。

  首先您要确定下来认购哪个产品,要注意的是信托的小额(300万以下)额度一直很紧张,所以您要和理财经理沟通确认好想要的产品是否还有额度,确认完成后由理财经理为您预约,您要向理财经理提供:认购人的姓名、身份证、预约金额,接着理财经理就会安排寄出合同,一切准备完毕就可以打款了,信托公司查到款项进账记录后理财经理会与投资者确认。(一般流水单都是在下午五点左右打出来。)一切都完成后就是发放确认函,坐等收利息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现在大部分信托产品都需要进行双录,即录音录像,以防范误导销售和违规销售金融产品。

  四、我该买哪种信托?

  《资管新规》出台后现在信托业的主基调就是去通道、严监管,以往热门的通道业务大幅收缩,更考验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不断提高,而集合资金信托主要分为基建类、房地产类、工商企业类。那么对于新手投资人来说哪一种信托才是最安全稳健的呢?

  答案是基建信托中的纯政信类,很简单的道理,帮大家捋一捋。

  去年在“房住不炒”的政策红线之下监管部门多次约谈各家信托公司,要求限制、减少房地产信托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对于不符合“432”原则的一律不批。

  中国的楼市泡沫有多大我想大家其实都心照不宣,在刚兑时代大家冲着房产信托的高收益肆意买买买,没有问题,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房产信托没了刚兑的保护后频频爆雷,对于稳健型投资人来说它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再来看看工商企业类信托。过去几年里多家信托公司集体踩雷14家上市公司,中江信托更是每月一雷炸的面目全非,在宏观经济下行的今天,民营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下降,资金流动性困难频出,连上市公司都爆雷了,普通的民企自然是更加脆弱的,公司倒闭了老板可以申请破产,但是你的信托本金还能拿回来吗?

  从当下的节点来看,受疫情影响中央为了恢复经济也是重新祭出“基建”这把杀手锏,政信类项目也自然而然成为了经济托底的重要手段,不论是地方债还是政信信托,它们的表现其实一直都很出色,不同于房产、工商企业类信托干脆的爆雷违约,政信信托最极端的情况就是项目延期,比如云贵这类经济欠发达的“网红地区”,但是延期的项目无一不是在积极兑付的,政信类项目没有发生过实质性违约,在信托中还是相对安全的领域。

  综上所述,政信信托是最适合第一次购买信托的新手投资人的,虽然信托总体风险率是低于银行的,但是其中还是有优劣之分,投资难免有风险,选择政信信托就是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政信项目的选择上要注意避免债务负担过重、财政自给率过低的区域,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违约意向就越低,毕竟政信信托是背靠当地政府信用的,一旦发生违约,损害的是整个地区日后的发展,其影响是毁灭性的,而政府不会允许发生这样的恶劣事件。中央近期也是多次点名“新基建”,新一轮大基建正式开启,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

在古代,如果出现重大灾情疫情,朝廷为了恢复民生,促进经济的发展,大都会“以工代赈”,时至今日,演变成“国难思基建”。

记忆犹新的要属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四万亿”基建工程。主要涉及的“老基建”,铁路、公路、桥梁等。只要一提到基建,有人就会“上纲上线”,说是刺激“铁公基”(铁路、公路、航空等)、是信贷放水、是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重来。这或许是一种误读、误解。把“新基建”与2008年“四万亿”“老路重来”等说法混淆,可以说这种思想认识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

一时间,“新基建”成为经济大热词。5G、云计算等板块纷纷掀起涨停热潮。如何概括此次“新基建”?两个字:硬核。四个字:硬核科技。

简单来说,“新基建”就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领域全都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短板,有些还是被国外“卡脖子”的环节。哪怕现在不干,将来总有一天还是得干。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疫情使经济陷入短期“停摆”;经济处于转型阵痛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向着深水区推进。那么,该怎么对冲这些风险?据任泽平的观点,“新基建”短期来说,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定就业;长期来看,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

1、“新基建”是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

中国经济今年一个很重要的稳增长举措在于稳投资,而稳投资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在于稳基建。而传统基建投资的边际效益正在下降,需要推动“新基建”来优化投资结构,使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相匹配。

2、“新基建”与中国经济长期转型方向一致

据中信证券宏观经济团队分析:第一,“新基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关,聚焦点在于科技创新,包括5G建设、大数据中心等。第二,“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相关,聚焦点在于扩大城市圈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包括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第三,“新基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聚焦点在于“补短板”,包括公共卫生服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3、“新基建”背后有着巨大市场需求

“新基建”背后藏着大生意,无论是5G基站建设,还是大数据中心,每一个领域身后都是千亿、万亿、乃至数十万亿的大市场,投资潜力巨大。不少人正“虎视眈眈”。以5G建设为例,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将超过3.5万亿元。更关键的是,5G建设还有助于培育繁荣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带动10几万亿产值的新经济,为中国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基础。从这次疫情不难看到,整个中国经济“在线”进程迫在眉睫,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经济一夜崛起,这背后也意味着对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巨大需求。

新基建那么好,我们这些散户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俗话说的好“有多大锅下多少米”,我觉得可以从自身的资金量,风险偏好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近期A股的基建板块走强,跟政策传导紧密相关。但小编不建议将传统基建板块作为主要资产配置,因为这类企业属于政策驱动型,主要依靠政府回款,且投资规模巨大,杠杆率和负债率都较高。虽然是基建大年,但目前还都处于喊口号和做计划阶段,能否落地,落地多少,主要看配套资金能否到位。所以传统基建公司能够走多远,还需持续关注。
另外,今年的方向是“新基建”,跟传统基建的逻辑不一样,比如科技基建和医疗基建,可以重点关注5G、工业互联网、生物安全、医疗设施等。但由于这属于全新的行业,投资者需要深入研究个股,才能准确判断。
股市“一赢二平七亏”的铁律一直没有被打破。如果您有专业的技能技巧,在这板块轮动中踏准节奏,及时的做到低位吸筹高位获利清仓,那么股市适合您。否则建议您还是观望的比较好。如果能把握合适的行情可以做一波。但是往往都是--凭运气赚来的钱,靠实力亏出去。

大部分普通人对债券型基金的了解很少,原因很简单:普通人大概率是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关注股票、基金,都怀揣着一颗当年翻倍的心,所以只会在排行榜上找靠前的产品。债券型基金的策略比较保守,不可能冲榜,普通人也看不上年化3-4%左右收益率的债券型基金。节后市场上股票型基金发行火热、债券型基金无人问津的局面就是如此。

今年的大基建,城投公司一定是非常活跃的。为了完成投资任务,城投公司需要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其实个人觉得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在运行的政信信托,融资方的融资渠道更加多样,而且成本更低,可以缓解其未来的还款压力。此时的信托可以实现安全退出。另一方面,未来政信信托会相对减少,很多基建项目会换其他渠道融资。这些项目除了政府出资之外,肯定需要向金融机构募资,但是像这类有具体还款来源的项目,会被银行和保险公司瓜分走,信托10%的融资成本没有优势,这类项目基本抢不到,此外人家也会考虑低成本的债券资金。

所以小编建议投资者选择政信信托产品,应该尽量避免债务负担过重、经济体量较小、财政主要依靠上级拨款、网红地区信托产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金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