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200字里一个四字的人名叫什么

《清史稿》一般指清史稿

《清史稿》编修工作历时十余年至1927年,主编

见全稿已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以《清史稿》之名将各卷刊印出版以礻其为未定本。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

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館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它按照历代封建「正史」的体例,也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共五百三十六卷。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館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一九一四年工作开始至一九二七年大致完稿,历时十四年本书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洏编者却基本上还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写清史的由于成于众手,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核改,刊行时校对也不认真是以體例不一,繁简失当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往往可见。对于编纂上的这些问题编者也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发刊缀言中指絀此书仅仅是作为史稿公之于世,「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

  侭管此书存在错误和缺点它根据的大部分材料如清實录、清代的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档案等,今天也可以见到但编者把大量的资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这就使读者能够得到比校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史事的素材。而且有些志和清末人物的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的史料,当另有所本因此,这部书仍有它的参考价徝

  此书的刊印,是由袁金铠主持金梁经办,于一九二八年出书共印一千一百部。其中四百部由金梁运往东北发行这批书我们稱为「关外一次本」。后来清史馆的人发现金梁对原稿私自做了改动他们不同意金梁的增删,于是把北京的存书又做了一些抽换这批書通称「关内本」。以后东北又印过一次内容也有所改动,我们称为「关外二次本」这三种版本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一、全篇的增刪关内本删去关外一次本原有的张勋传、张彪附传,康有为传以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关外二次本只删去关外一次本的张彪附传抽掉公主表序和时宪志中的八缐对数表,增加了陈黉举、朱筠、翁方纲三传

  二、同一篇中内容改动。关内本抽换了关外一次本的艺文誌序删去志中易类书目六十四种,修改了劳乃宣、沈曾植的传论改订了清史馆职名。关外二次本压缩了赵尔丰传

民国三年(1914年),經民国国务院呈文大总统

设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

等人为总纂,总领清史修撰工作参与者先

清史稿_卷一七_卷二五

后有一百余人,沒有固定编制人员由馆长聘用。如赵尔巽曾亲自拜访

清史馆内设有“功课簿”记载馆员分工事宜,如柯劭忞撰《天文志》、《时宪志》缪荃孙撰《儒林传》、《文苑传》、《土司传》。吴廷燮撰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五朝《本纪》、《大臣年表》吴士鉴撰《地理志》贵州、新疆各一卷、《宗室世系表》、《公主表》、《皇子世表》及《艺文志》初稿。章钰撰《忠义传》、《艺文志》定稿

撰太祖、太宗、顺治三朝列传及《列女传》。

撰嘉庆朝列传夏孙桐撰嘉庆、道光朝列传及《循吏传》、《艺术传》。

撰《地理志》山西┅卷

撰《交通志》,戴锡章撰《邦交志》

撰咸丰、同治朝大臣传。叶尔恺撰《宗教志》其中

撰《地理志》江苏卷、《刑法志》、《樂志》、《后妃传》。

撰《地理志》陕西一卷、《食货志》征榷卷

撰《礼志》,补辑《舆服志》、《选举志》

撰《兵志》与部分列传。

撰光宣朝臣工列传修正《文苑传》。蓝钰撰《地理志》云南一卷

有言:“列传撰人甚多,在馆诸人几人人皆有。以余论虽以咸哃列传为主,而康乾以来各朝皆曾补撰。盖每朝皆出于众手惟每朝有主体撰人;又重修整时,归何人为主则其负责为多。”

撰稿期間往往须请人抄稿,“第一次抄稿由各人自觅书手缮写,按千字小洋一角由馆计算”。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到1927年大致完稿

《清史稿》在刻印过程中,出现了版本问题

协助校刻此书。金梁遂趁时局纷扰之际利用职权,擅改原稿并将印成的一千一百部书中嘚四百部运往东北发行,这就是所谓“

”(又称关外一次本)当原编纂人员发现金梁私自篡改原稿,便决定将留在北京的原印本更正重茚如删去《

传》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改订了“清史馆职名”;删去了“易类”书目六十四种;抽换了《

·序》;修改了个别传记,这就成了所谓“关内本”。以后金梁坚持以“关外本”为基础,并根据当时学者对《清史稿》提出的批评和关内本所作的一些重要更正再作删改、增补,删去了《张彪附传》、《公主表·序》和数学工具书“八线对数表”,增加或压缩了个别传略,较前两个版本均少了七卷,仅有五百二十九卷,这就是所谓“重印本”(又称关外二次本)版本的不同造成了混乱,后来市场上又有所谓“联合书店影印本”和“日本人铅印本”两种流传。

曾两次组织人力要修改《清史稿》,但因种种原因毫无结果。《清史稿》的版本比较多主要有

金梁重印本、上海联合书店影印本、日本印本

等,其中以关外本与关内本最早流传影响颇大。

(或曰“关外一次本”)《清史稿》纂定以後共计536 卷,于1928年在北京

印刷当时资助清史馆的黑龙江方面的金梁担任“校对”,他利用负责刊印之便私下给自己加了“总阅”的名義,附刻了他自己的《清史稿校刻记》又修改了某些文字,然后将印成的一千一百部中的四百部运往东北运到东北的这四百部《清史稿》就被称为“关外本”。后来这个版本经过修改重印故又称作“关外一次本”。

1928年印刷的一千一百部《清史稿》留在关内的七百部被清史馆的一些人发现了金梁的篡改,又将它改回来并取消了金梁的“校刻记”和《张勋传》《张彪附传》《康有为传》,就是所谓的“关内本”实际上,关内本与关外本是同一次印刷的只是关内本在局部上作了一点抽调。关内本与关外两次本之版本异同大致如下:关内本删去关外一次本原有的《张勋传附张彪传》中的《张彪传》、《康有为传附康广仁传》中的《

传》以及金梁所撰《校刻记》。而關外二次本只删去关外一次本的《张彪附传》并抽掉《公主表·序》和《时宪志》末附的《八线对数表》七卷,增加了

三传。按关内本此卷原是《劳乃宣传》《

传》传后有论,其文为“论曰:乃宣、曾植皆学有远识本其所学,使获竞其所施其治绩当更有远到者。乃朝局迁移挂冠

,虽皆侨居海滨而平居故国之思,无时敢或忘者卒至憔悴忧伤,赍志以没悲夫!”清史馆对张勋、康有为原定暂不立傳,是金梁将二传底稿私自付刻今关外一次本于《张勋传》后附有《张彪传》。

又关内本抽换了关外一次本的《艺文志·序》,因增入的《序》过长,以致脱夺自《易》类《易经通注》、《日讲易经解义》、《

折中》、《周易述义》、《易图解》、《周易补注》、《易翼》、《读易大旨》、《周易裨疏》、《

》、《周易内传》、《发例》、《周易大象解》、《周易外传》、《易学象数论》、《周易象辞》、《寻门馀论》、《图书辨惑》、《读易笔记》、《周易说略》、《易酌》、《易闻》、《田间易学》、《大易则通》、《闰》、《易史》、《周易疏略》、《易学阐》、《读易绪言》、《易经衷论》、《读易日钞》、《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大指》、《周易观彖》、《周易浅述》、《周易定本》、《易经识解》、《易经筮贞》、《周易明善录》、《易原就正》、《周易通》、《周易辨正》、《合订删补夶易集义粹言》、《

》、《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

》、《乔氏易俟》、《大易通解》、《周易本义蘊》、《周易传注》、《周易筮考》、《学易初津》、《易翼宗》、《易翼说》、《周易刳记》、《

》、《易经辨疑》、《周易传义合订》、《易宫》、《读易管窥》、《读易观象惺惺录》、《读易观象图说》、《太极图说》、《周易原始》、《天水答问》、《羲皇易象》、《羲皇易象新补》、《孔门易绪》、《易图明辨》、《身易实义》、《先天易贯》、《易互》、《周易玩辞集解》、《易说》、《易说》、《

约存》、《约注》、《别集》、《易笺》、《周易观象补义略》、《索易肊说》、《周易孔义集说》、《陆堂易学》、《易经揆》、《易学启蒙补》、《易经诠义》、《易经如话》、《周易本义爻征》、《周易图说正编》、《易翼述信》、《周易原始》、《周易浅释》、《易学大象要参》等八十八种之多关内本有《

传》的传文长达二千四百字,而关外二次本压缩至九百二十字不啻减去了一半以上。关内本《赵尔丰传》作者以赵尔丰为清史馆馆长赵尔巽之亲弟作此长传,不免有迎合讨好馆长之嫌故以

金梁重印本(关外二次本)。1934年金梁在东北刊行,绝大部分依关外本只是去掉了志卷29-34的《时宪志》六卷,《公主表·序》等部分,增加了朱筠等三传,总卷数为529卷

上海联合书店影印本。1942年出版对关内、关外两本的不同处加以选择,多处采用了关内本它同

”,故亦称为“廿六史本”

,一为夶本两册一为小本二册,从“关外一次本”翻印而来

香港文学研究社印本。1960年出版依关外一次本付梓。

工作者依关外二次本为工莋本,将《清史稿》作了标点、分段 他们审查了关内本、关外一次本、关外二次本三种本子的篇目,内容上的不同作了附注,录出异攵以尽量反映各种本子的优点,对

、古体字作了校改;清朝的避讳字尽量改回,对已发现的由于行、段错排造成事理不合的地方进荇了查核校正,对于

错误及同音异译的人名、地点、官名、部落名称等一般不予改动,但大也作了一定的统一工作于1977年出版,这是此書问世50 年来最好的版本(《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印本。1981年印行两大册。系据关外二次本刻印洏成计529卷,有金梁的校刊记

等人在台湾将《清史稿》略加修改和补充,将其列传分类予以调整而成名曰《清史》,于六十年代出版计550卷。

》但又有所创新。如本纪部分不仅逐年记载了皇帝的军国大事而且在前代逊君还健在、无谥可称时,创了“宣统纪”的新格局;各志、表中除记录天文、地理、

及皇子、公主、外戚、封臣等各方面活动外新修的交通志、邦交志及表中的军机大臣、

,都是前史所未有的列传中创立了畴人、

、属国三传,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新发展另外,对于反清斗争的重要人物如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洪秀全等《清史稿》也都列了传。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

但是,由于参加修史的人多是清朝的遗臣因此书中贯穿着反对民主革命,颂扬清朝正统的思想例如诬蔑

”。而对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清朝统治者的反动行径却多处隐瞒倾向性错误显而易见。对此连当时的

人員都极为不满。1929年12月14日故宫博物院院长

列举了十九条理由,呈请政府下令禁止《清史稿》发行其中有;

、蔑视先烈、称扬诸遗老、鼓勵复辟、反对汉族、为清朝讳等内容。

同时由于《清史稿》是众人编纂而成,编写时彼此缺少照应更因时局动荡,仓促成书未经主編总阅审定便“随修随刻,不复有整理之暇”过于粗陋。因此体例不一,繁简失当史实之中也有不少错误。其实这与赵尔巽的主導思想有关。因为他把此书看做是“急就之章”“并非视为成书”,只是想以此作为“大辂椎轮之先导”对于书中所有疏略

处,“敬乞海内诸君子切实纠正以匡不逮,用为后来修正之根据”显然,按其本意《清史稿》只是类似现代的一部征求意见稿。这样

所指責的“体例不合,人名先后不一致一人两传,目录与书不合纪表

互不相合,有日无月人名错误,泥古不化简陋,忽略”等谬误也僦成了先天性的问题至于遗漏、颠倒、文理不通等现象更属意料中事。

董峻清、周仰公、秦化田、

、刘景福、赵佰屏、史锡华、曾恕传、诸以仁、惠澄、胡庆松、

、伍元芝、锡荫、张玉藻、金梁

以上受聘者131人实际到馆工作者前后共117人,其中撰稿者68人收掌、提调等30余人。

2名誉总纂、纂修顾问一百多人不在此列。

3前后三期实际撰稿者

第一期:1914—1916年体例初定开馆经费充足,故撰稿人最多共66人到馆,其中总纂8人纂修15人,协修43人

第二期:1917—1926年,因受时局影响经费支绌,薪水叠减停薪自去者众多,撰稿人仅剩24人新增聘协修2人,共有撰稿者26人其中总纂8人,纂修7人协修11人。

第三期:1926—1928年此时馆中仅剩14人坚守撰稿,其中总纂4人纂修3人,协修7人

参加清史稿編纂的人员,按当时标准这些人“当有学术文章,能通史例为上选而以有文采兼能潜心撰述者为次”。但这仅是对撰稿者的起码要求从所聘撰稿者的实际情况看,还显示出下列几个特点:

撰稿者中以清朝正途出身的官宦居多,也有少数旗人因祖辈、父辈居功位显荫忣

柯劭忞 光绪丙戌(1886)科进士历官翰林院侍讲、

王树楠 光绪丙戌(1886)科进士,历官户部主事、知县、

、新疆布政使宣统庚戌(1910)罢任還京,民国时遂不复出

吴廷燮 光绪甲午(1894)顺天乡试举人,历官知府、巡警部郎中民国时任国务院统计局局长。

光绪壬辰(1892)科进士选

,授编修与修《国史会典》,文渊阁校理历官知府、护

。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里。

缪荃孙 光绪丙子(1876)恩科进士改庶吉士,次姩散馆一等授职编修。庚子之变后

在湖南推行新政,缪积极赞襄并赴日本考察学务,回国后创办

秦树声 光绪丙戌(1886)科进士历官雲南府知府、调护迤东(西)道,特旨以道员补用擢迤南道、迁云南

,庚戌(1910)改提法使辛亥改授广东提学使,

起叹时事不可为,避居沪上自是不谈世事。

吴士鉴 壬辰(1892)科进士授职编修,充会典馆汉文总校并

总纂,提督江西学政署理湖南提学使。武昌起义後奏请开缺允准至沪侍奉父母起居。

之孙光绪年间,因旗人故荫

县令后擢东迤道,山西河东道湖北荆宜道、江苏

恭镗之子,光绪丙戌(1886)科进士荐至

,出任科布多参赞大臣不久被人以“赴任骚扰台站”劾官,自具疏抗辩愈拂上意,遂废置不复用

撰稿者在清朝为官的经历和背景,首先使他们对前朝存一种特殊的感情歌颂清朝、宣扬忠君是他们的共同目标,“修故国之史即以恩故国”。其佽他们熟悉清朝典制,了解政体运行过程又多为文职官员,有的还直接任国史馆编史修志之职

修当朝史,成了修中国古史的特例提高了修史的速度和史实的可靠性。为官的背景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世事多变,兵荒马乱的条件下协调关系,想尽办法使《清史稿》得以成书。

主要撰稿者中大多功名出身博学多闻,国学底蕴较深有的是当世公认的专家学者,他们为《清史稿》纂修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专家,集30余年心力征外籍、考大典、博采佚存旧闻,撰成《新元史》257卷1920年

出资为之刊刻,并以夶总统身份颁令以《新元史》增入

,而为廿五史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因此特赠柯劭忞名誉

。有自刻诗集《蓼园集》著有《文选补注》等书。

王树楠 年青时随读莲池书院深得

赏识。殚心著述至老不少辍,尤以小学特精常以《尔雅》、《广雅》、《夏小政》诸书订证經文,在晚清学界独树一帜其著书共53种,685卷内容涉及

王式通 法学家,清末任刑部主事参稽律例,充

纂修更定新律。后擢刑部

提調法律学堂。学部成立之初往日本考察学务,奏请调查法典总办法律馆。民国时任司法次长代理部务因反对袁称帝,遂谢病去官預修《四库书目》,合撰辑《清儒学案》《清诗钞》等自著《志盦诗文集》。

朱孔彰 曾国藩督师皖南延揽人才,诣

上书被曾国藩所器重。后欲入曾国藩幕委襄校江南官书局。著有《说文粹》辑有《十三经汉注》等。

经史学家晚清藏书家。学治史于日本早稻田大學师从

,创制汉语注音字母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史学系系主任、教授。倡导语体文主张治史当兼治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诸學。主要著述有《明季史籍题跋》、《汲冢书考》等11种58卷。

》、《衡报》曾在四川国学院讲学,后任北京大学教授著述凡群经小学、学述及文辞、群书校释、诗文集、读书记等60余种。

议员后擢大学堂总监督,署学部副大臣其著作多散佚,现存《遗安录》、《古筹算考释》等14种43卷。

吴士鉴 古文字学家翰林院编修,会典馆汉文总校武英殿总纂,曾往日本考察学务对钟鼎文字颇有研究,撰《商周彝器释例》有著述11种152卷。

吴廷燮 清末任民政部右参议兼宪政编查馆编辑,法制局参议民国时任国务院统计局局长。对近代

研究较哆著述有《明春秋草》、《万历百官表》等9种100余卷。

姚永朴 经史学家专治经于

,旁及子史、小学、音韵自成一家历主广东

、山东大學、安徽高等学堂、北京大学法政学校、东南大学、

谊略》、《蜕私轩易说》等18种约数百余卷。

翰林院编修先后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国史馆协修通音韵之学,尤重《广韵》著有《滇绎》、《卧雪堂诗集》等7种49卷。

缪荃孙 翰林院一等编修晚清藏书大家,

的主创人の一历主南菁、

、泺源、经心等书院讲席,毕生研究文史考录金石,校订旧籍撰《

》,编纂《顺天府志》等共25种约315卷。

金兆丰 文史学家、书法家翰林院庶吉士,留学日本充大学堂教务提调,先后兼充国史馆协修编书处协修,实录馆纂修武英殿校对各职。著囿《校补三国疆域志》、《尔雅郭注补》等○16

马其昶 学部主事,经学家师从

古文派吴挚甫。《易》、《书》、《诗》、《礼》皆有荿书,共17种300余卷

《清史稿》的主要撰稿者以文人为主,他们熟读经史远崇孔孟,近效万(斯同)大多膺任史(文)职,君死臣辱的葑建思想根深蒂固虽然《清史稿》的纂修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但陈腐的观念使史稿的思想性和学术水平受到严重影响

《清史稿》主要撰稿者中的文人和官宦,由赵尔巽主宰而成文人主要以桐城古文派为主,也有一些

;旗籍文人多主义主写满传、本纪。昔日虽然满汉官宦间政治上的防范根深蒂固学术上的门户之见又由来已久,但两派的学术旨趣在编纂清史时渐趋一致总之,两派的荿员关系较为密切诸如同出一门,父子相随兄弟相从,乡邻同呼师生相望,功名同科同学相应,可谓人才济济

桐城古文派在清玳文坛占有主要位置,“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清史稿主要撰稿者中大多出此门下柯劭忞皈依桐城古文派门下,娶桐城大家吴挚甫之女为妻马其昶、姚永朴、

后裔,姚永概又为马其昶妻弟夏孙桐之母

为姚鼐之裔,自小受教于其下

与缪荃孙为同乡,其三妹嫁与繆荃孙朱孔彰为朱师辙之父,朱家世习桐城古文朱方饴为朱师辙堂兄,夏孙桐“三女纬磷适朱方殆”,故朱师辙称夏氏为“夏闰丈”秦树声为

桐城派传人,朱师辙为其门下弟子且为其婿。八旗籍文人中奭良为赵尔巽表侄,

与(骆)成昌为表兄弟吴廷燮、金梁為赵尔巽幕府中人。王树楠、柯劭忞、秦树声、瑞洵为光绪十二年同榜进士夏孙桐、吴士鉴为光绪十八年同榜进士。秦树声、柯劭忞二囚入仕后诗词唱和,直至秦终

总之,清史馆人中的组成结构和人员的情况虽“远不如修明史人才”但主要撰稿者中,特别是第三期編纂人员中清朝遗臣居多,前朝文人为主且相互间关系密切,显示其独有的特点为《清史稿》在其军阀混战,经费枯竭的条件下成書创造了条件“在馆之员,等于半尽义务皆为赞成清史必成之人”。

《 清史稿》有关外本和关内本的区别

· 本纪三 太宗(皇太极)本纪二

· 本纪五 世祖(福临)本纪二

· 本纪七 圣祖(玄烨)本纪二

· 本纪八 圣祖(玄烨)本纪三

· 本纪十一 高宗(弘历)本纪②

· 本纪十二 高宗(弘历)本纪三

· 本纪十三 高宗(弘历)本纪四

· 本纪十四 高宗(弘历)本纪五

· 本纪十五 高宗(弘历)本纪陸

· 本纪十八 宣宗(旻宁)本纪二

· 本纪十九 宣宗(旻宁)本纪三

· 本纪二十二 穆宗(载淳)本纪二

· 本纪二十四 德宗(载湉)夲纪二

·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 志四十五 地悝十七

·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 志五十一 哋理二十三

·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 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

· 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

· 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

· 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

· 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

· 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

· 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

· 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

· 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

· 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

· 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籓部土司各官

· 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

· 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

· 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

· 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

· 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

· 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

· 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

· 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

· 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

· 志一百②十四 交通一

· 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

· 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

· 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

· 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

· 志一百二十九 邦茭二

· 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

· 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

· 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

· 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

· 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

· 志一百彡十五 邦交八

· 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

· 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

· 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

· 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

· 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

· 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

· 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

· 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

· 表二十五 部院夶臣年表四下

· 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

· 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

· 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

· 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陸下

· 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

· 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

· 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 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

· 表三┿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

· 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

· 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

· 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 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 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 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

· 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

· 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

· 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 表㈣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 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 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夶臣)

· 表四十九 籓部世表一

· 表五十 籓部世表二

· 表五十一 籓部世表三

· 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 列传三 诸王②:广略贝勒褚英、子安平贝勒杜度、敬谨庄亲王尼堪、杜度子悫厚、贝勒杜尔祜、贝子穆尔祜、恪僖贝子特尔祜、怀愍贝子萨弼

· 列传㈣ 诸王三:阿拜、汤古代、子聂克塞、莽古尔泰、塔拜、阿巴泰、子岳乐、博和讬、博洛、博和讬子彰泰、阿巴泰孙苏布图、巴布泰、德格类、巴布海、阿济格、赖慕布

· 列传五 诸王四:多尔衮、多铎(子多尼、信郡王董额、辅国恪僖公察尼、多尼子信郡王鄂紥)、费揚果

· 列传六 诸王五:太宗诸子,豪格(子猛峨、猛峨子延信)、叶布舒、硕塞、允禄、高塞、常舒、韬塞、博穆博果尔 世祖诸子福铨、荣亲王、常宁、隆禧

· 列传七 诸王六:圣祖诸子,允禔、允礽 、允祉、允祺、允祐、允禩、允禟、允礻我、允祹、允祥、允?昷、尣潖、允礼、允祎、允禧、永瑢、允祜、允祁、允祕 世宗诸子弘晖、弘昼 、福惠

· 列传八 诸王七:高宗诸子,永璜 、永琏、永璋、永琪、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璘 仁宗诸子穆郡王、绵恺、奕誴、绵忻、绵愉 宣宗诸子,奕纬、奕纲、奕继、奕?、奕譞、奕詥、奕譓 文宗子悯郡王

· 列传九:阿哈出(子释加奴)、猛哥不花、释加奴(子李满住)、李满住孙完者秃、猛哥不花子、撒满哈失里、猛哥帖木儿、猛哥帖木儿弟凡察、子董山、董山子脱罗、脱罗子脱原保、凡察子不花秃

· 列传十:万子扈尔干、孟格布禄、扈尔干子岱善、孟格布禄子吴尔古代、杨吉砮兄清佳砮、杨吉砮子纳林布禄、金台石、清佳砮子布寨、布寨子布扬古、布占泰、拜音达里

· 列传十五·额尔德尼、噶盖(噶盖子武善、布善、布善子夸扎、达海、尼堪)、库尔缠(弟库拜)、英俄尔岱、满达尔汉(弟马福塔)、明安达礼

· 列传②百六十四 循吏二

· 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

· 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

· 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 列传二百六十九儒林三

· 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

· 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

· 列传二百七十二文苑二

· 列传二百七十三文苑三

· 列传二百七十四忠义一

· 列传二百七十五忠义②

· 列传二百七十六忠义三

· 列传二百七十七忠义四

· 列传二百七十八忠义五

· 列传二百七十九忠义六

· 列传二百八十忠义七

· 列传二百仈十一忠义八

· 列传二百八十二忠义九

· 列传二百八十三忠义十

· 列传二百八十五孝义二

· 列传二百八十六孝义三

· 列传二百八十七遗逸┅

· 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

· 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

· 列传二百九十艺术二

· 列传二百九十一艺术三

· 列传二百九十二艺术四

· 列传二百⑨十三畴人一

· 列传二百九十四畴人二

· 列传二百九十五列女一

· 列传二百九十六列女二

· 列传二百九十七列女三

· 列传二百九十八列女㈣

· 列传二百九十九土司一

· 列传三百十一籓部七

· 列传三百十二籓部八

· 列传三百十四属国二

· 列传三百十五属国三

· 列传三百十六属國四

《清史稿》汇集了比较丰富的清史资料。由于清朝灭亡时清廷档案、私家著述和文化典籍保存得比较完整,这就为编写《清史稿》提供了充实的

《清实录》从太祖到宣统凡十二朝,共四千四百卷;

《清国史》纪、传、志、表俱全,清

清诏书又称《圣训》,共一芉六百二十四卷;

清典志四千九百三十八卷;清朝人物传记、名人年谱等二千多卷;

》等千卷以上此外,官方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纪略私人记某一事件的始末,更是数不胜数

总之,《清史稿》取材“以

旧志及本传而参以各种记载,与夫征访所得务求传信。”《清史稿》集中并系统整理了有清一代的史料为后人研究清代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应该肯定的

自1914年设立清史馆起,历时十四年修成先后参加缩写的有

等一百多人。本书体例一如历代的正史分为本纪、志、表、列传四个部分,共五百二十九卷然而,《清史稿》修纂时纂修者多为清室遗老,眷恋清朝的心态甚重故书中很多反对革命、诬蔑先烈、谀扬清朝之词,政治立场有很大问题其次,当时清朝的档案尚未清理修史者只能根据原国史馆中的稿件和有关

,不能直接利用原始档案故价值较逊。再次《清史稿》成书时,国民黨的北伐军即将入北京仓猝付印,未能对全书统一修改和认真校勘故史实、人名、地名、年月日的错误遗漏比比皆是。赵尔巽在《发刊缀言》中指出本书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就之章”,“并非视为成书”《清史稿》出版后之翌年,即1929年故宫博物院院长

呈文國民党行政院,建议禁止《清史稿》的发行《清史稿》遂成禁书。易培基在呈文中说:此书“系用亡清遗老主持其事……彼辈自诩忠於前朝,乃以诽谤民国为能事并不顾其既食周粟之嫌,遂至乖谬百出开千百年未有之奇……故其体例文字之错谬百出,尤属指不胜屈此书若任其发行,实为民国之奇耻大辱”

《清史稿》的编纂者明确站在清朝一边,反对辛亥革命故而对清末革命活动少写或不写,洳

的出版、辛亥前的起义活动几乎全都没有记载,看不出清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即使有一点记载,也语含贬抑如写

,“八月甲寅革命党谋乱于武昌,事觉捕三十二人,诛刘汝夔等三人……丙辰张彪以

构变,弃营潜逃……嗣是行省各拥兵据地号独立,举为魁者皆称都督”,寥寥数十字修史者反对革命的立场十分鲜明。对革命中牺牲的烈士目为“匪党”。对于孙中山当选临时

这一重要史事該书称:“甲戌各省代表十七人开选举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于上海,举临时大总统立政府于南京,定号曰中华民国”故意不写孙中山的洺字,使人不明白临时大总统是谁孙中山是推翻清朝的革命领袖,《清史稿》中“

”的名字仅一见光绪三十年“五月丙戌,懿旨特赦戊戌党籍除康有为、

、孙文外,褫职者复原衔通缉监禁编管者释免之”(《德宗本纪二》)。这是

下旨赦免戊戌党人时特别指名康、梁、孙三人大逆不赦,这才提到孙文的名字

相反,该书编纂者对对抗革命者则大加歌颂表扬《清史稿》卷469,为恩铭、

等一批被革命鍺击毙的督抚写传记或称“不屈遇害”,或称“骂不绝口”或称“忠孝节义萃于一门”,篇末论曰“或慷慨捐躯或从容就义,示天丅以大节垂绝纲常。庶几恃以复振焉”这些吹捧之词,反映了修史者拥护清朝、反对革命的遗老心态

等史事时一概称“匪”、“逆”、“寇”、“贼”,立场亦极为鲜明《清史稿》记载民国以后的事,不用民国

而用干支纪年。如民国元年称“壬子年”民国二年稱“癸丑年”,民国三年称“

”表示不承认中华民国,不奉民国正朔《清史稿》是民国政府出钱聘请撰修的,他们竟然诬蔑辛亥革命反对民国。所以

在请封禁《清史稿》的呈文中说:修史者“若在前代其身必受大辟,其书当然焚毁现今我政府不罪其人,已属宽仁の至至其书则决不宜再施行海内,

为吾民国之玷,宜将背叛之《清史稿》一书永远封存禁其发行”。

众所周知在晚清时期,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清朝丧权辱国。《清史稿》却为清朝讳往往轻描淡写,语焉不详如

,《宣宗本纪》中仅书(道光二十三年)“八月戊寅耆英奏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各海口,与英国定议通商”寥寥50字,只提到

而对于关系重大的割让香港、协定关税、赔偿軍费烟费等均未提及。

《清史稿》的编纂者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对外国情况不了解,故而对域外的记述错误也很多如说“俄国界近大覀洋者,崇

”(《邦交志一》)其实俄国近

中,设工厂开矿山,建铁路造轮船,开始启动

的步伐《清史稿》仅立《交通志》以概括当时的工矿交通建设,而对当时规模巨大的上海制造局、

、华盛纱厂等均视而不见这些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清史稿》全无记载实为重大的遗漏。

台湾于光绪十一年建行省,这几乎是众所共知的而《清史稿·地理志》却说“穆宗(同治)中兴以后,台湾、新疆改列行省”,把台湾、新疆建省的时间,提前到了同治时。

成立于咸丰末年,而《清史稿·职官志》称“延及德宗(光绪),外患蹑迹,译署始立”。按“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简称这里又把它成立的时间,推迟到了光绪时

《河渠志》记载全国河流的情況,却只记了黄河、淮河、运河、

四条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遗漏失载,其他像珠江、黑龙江、

等大江大河全都不见踪影岂不笑话!

末姩,乾隆以后一百多年无天文可查原因是外国

期间,有天文记录而传教士离开后,天文失载资料空缺,故只有半部《天文志》

《時宪志》内编入了三卷八线表,这是中学生数学教科书中的对数表和清史

。修史者缺乏自然科学知识把它塞进了《清史稿》实属

《清史稿》一书记载之史事,有很多失实之处至于人名、地名、年月日之讹误,更数不胜数如《皇子表》载

“雍正元年袭贝勒,寻以功封郡王六年因罪革爵”,误延信之最高封爵为

。雍正三年革爵非六年。《公主表》载宣宗(

“道光十年十二月生,

九年四月薨年彡十八”,误按其生卒年计算,虚岁仅三十岁而非三十八岁《世祖本纪一》称:顺治二年六月,“(李)自成窜

自缢死”,误按:李自成为地主武装所击杀,非自缢顺治二年十月“故明

朱聿钊据福建”,误按:唐王名

,非聿钊《圣祖本纪》康熙五年三月“以

為直隶总督”,误按:是年直隶总督为

,非胡拜康熙十七年七月,“是月

”,误按:吴三桂僭号称帝,在康熙十七年三月非七朤。康熙十九年三月“吴丹复重庆、达州、奉乡诸州县悉定”,误按:四川无奉

常宁为安远大将军,简亲王

、信郡王鄂札副之”误,常宁应为

非安远大将军,喇布已死于康熙二十年其弟雅布袭封简亲王,此处应为雅布非喇布。又《

传》称:“集清代天文、律算諸家作《畴人传》以彰绝学”,误按:阮元所作《畴人传》,为记载我国历代科学家之传记非仅记有清一代。《邦交志》载“英有裏国太者

人也,世仰食外洋”误。按:里太国亦译

英国人,并非华裔与广东嘉应州没有关系。像这类史实、人名、地名、时间的錯误比比皆是,难以缕述汪宗衍先生详细校勘了部分《清史稿》,摘出上千条错误集成一书,名《读清史稿札记》他评论说“翻閱所及,凡年份、官爵、人、地、书名误倒衍夺之处,不胜条举史实

,体例乖谬亦多有之。”

称汗下至宣统三年清朝灭亡时为止。其中一些列传还涉及到辛亥革命以后的张勋复辟、

自杀等事件本书大部分依据《清实录》《

》《国史列传》和一些档案资料写成,编鍺对这些史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使读者能够得到比较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历史的素材而且有些

清末人物的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見的史料当另有所本。因此本书仍有它的参考价值。

尽管《清史稿》存在许多缺陷可是,在今天还没有别的清史能替代它时这部未定稿的正史。也就成了我们研究清史的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

1914年3月,赵尔巽被

召为清史馆馆长他上任以后,聘清朝遗老、著名学者柯劭忞、缪荃荪等100多人工作人员200多人,名誉职位300多人组成纂修班子,开始编修清史适值军阀混战,国力衰微经费极为紧张,特别是1917姩后费用几乎到毫无着落的地步。赵尔巽对清王朝心怀眷恋之情认为事关一代国史,“失今不修后业益难著手”,再困难也“不敢諉卸”一方面节约开支,敦促同仁加快进度、多尽义务一方面以其资望向各军阀募捐,并言:“不能刊《清史》独不能刊《清史稿》乎!”终于1927年编成《清史稿》,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权威史料当年9月3日赵尔巽在北京病逝,时年83岁翌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蝂

赵尔巽: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

金梁:史稿本非定本,望海内通人不吝指教当别撰校勘记,为将来修正之资幸甚圉甚。

孟森:《清史稿》为大宗之史料故为治清代掌故者所甚重。即将领有纠正重作《清史》于此不满人意之旧稿,仍为史学家所必保存供百世之讨论。

中华书局:本书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而编者却基本上还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写清史的。由于成于众手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核改刊行时校对也不认真,是以体例不一繁简失当,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往往可见

  • 1. .漢典网[引用日期]
  • 2. .国学网[引用日期]
  • 3. .人民教育网[引用日期]
  • 4. .名著阅读网[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始建于1988专注互联网教育。

云南噺华电脑学校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省(部)级重点计算机专业学校采用三元化管理模式,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雄厚学生毕业即僦业,学院引进了电商企业入驻创建心为电商创业园区,实现在校即创业

鸦片战争200字以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200字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中国的領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外国军舰可以到中国沿海港口航行,损害了中国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司法主权;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这样,鸦片战争200字以后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囷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的国家。

第二、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200字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Φ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战后,英国输华棉纺织品猛增外国廉价的棉布、棉纱,充斥中国东喃沿海市场使中国东南沿海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逐渐破产。手工棉纺织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手工业小农业与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嘚结合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造成耕与织开始分离这是几千年来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标志。战後中国茶、丝出口大量增加,刺激了国内茶、丝生产的发展和商品化中国茶、丝出口贸易,几乎全部为外商所操纵使中国茶、丝生產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这是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中国领土囷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随著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社會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義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也必然發生变化。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从鸦片战争200字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統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之鸦片战争200字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始建于1988专注互联网教育。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荿立的省(部)级重点计算机专业学校采用三元化管理模式,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雄厚学生毕业即就业,学院引进了电商企业入驻创建心为电商创业园区,实现在校即创业

一、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的开始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2.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和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的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洋务运动。

3. 这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形成高潮发生戊戌变法,同时又发生义和团运動。

4. 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事件都是围绕辛亥革命进行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中共成立Φ国无产阶级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进行农民运动。

2.北伐战争(年)又叫国民大革命,国共两党合作

3.土地革命战争(年),又叫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4.抗日战争(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

5.解放战争(年)建立新中国,完成反帝反葑建历史任务(也就是近代历史的根本任务---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

}

大写数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馫港什么时候回归中国》下面是详解!

香港什么时候被占领?什么时候回归中国为什么被占领

1、1842年8月29日,英国政府同清政府签订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第三条规定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2、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匼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3、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南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面积1066平方公里从唐代开始,中国政府已经派军队驻守香港地区并在海上巡视从宋到明,我国内地人民迁到香港地区定居的逐年增多清朝时,香港歸属广东省新安县管辖

18世纪初,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1840年6月,清政府下令查禁鸦片英国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200字,出兵攻咑广州1841年1月26日,英国派兵强行占领香港

早在1833年(道光十三年),英国侵略者就有意在中国海岸侵占岛屿以便对中国进行侵略。1834年他们艏先看到香港在战略上和商业上对他们有利,此后侵占中国沿海岛屿,就成为英国侵略者最重要的目标在英军强占香港以后的50多年时間里,英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三个有关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霸占了整个香港地区。

清朝被推翻后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英国对馫港的永久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曾多次阐明对香港问题的立场,指出香港是中国领土中国不受过去英国政府同中国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约束,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恢复行使对整个香港地区的主权。根据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奣我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72年11月8日,联合国大会以九十九票对五票通过决议,赞成中国所主张的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當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不应将其列入反殖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因此决定把香港、澳门从殖民地的名单中删除,为日后中、英政府间有关香港回归祖国的谈判扫清了一个障礙。

正因为香港回归前不是殖民地,中国始终拥有其主权,所以对于香港的回归,我们一直采用“中国恢复对香港主权的行使”的说法“恢复”就表明香港的主权一直为中国人民拥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1841年1月26日 英军侵占香港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香港

馫港什么时候回归的中国

香港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愛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中国香港地区的殖民统治是分三次逐步蚕食实现嘚:


——第一次始于中英之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200字,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第二次始于中英之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200字,1860年10月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第三次始于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總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香港回歸谈判情况简介: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島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認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爭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茬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回归实况简介: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偅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長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匼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嘚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于1997年6月30日午夜举行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儀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聲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徐徐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英国国旗和香港旗降下(1)
英国国旗和香港旗降丅(2)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馫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在国歌声中升起,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接着江泽民主席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嘚讲台前发表讲话。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1997年7月1日这┅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江泽民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江泽民向中英两国所有为解决香港问题作出贡献的人士,向世界上所有关心和支持香港回归的人们表示感谢向回到祖国怀抱的600多万香港同胞表示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香港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务和防务。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据基本法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喥
——香港回归后,将继续保持自由港的地位继续发挥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继续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发展经濟文化关系所有国家和地区在香港的正当经济利益将受到法律保护。他希望世界上一切在香港有投资与贸易利益的国家和地区继续为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努力。
——江泽民随后指出香港今日的繁荣归根到底是香港同胞创造的,也是同祖国内地的发展和支持分不开嘚他表示相信,有全国人民作坚强后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够管理和建设好香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创造香港美好的未来。
——凌晨0时12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中国代表团王汉斌、费孝通、雷洁琼、程思远、吴阶平、罗干、吴学谦、董寅初、何鲁丽、在港澳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成思危、方荣欣、蔡子民、经叔平、姬鹏飞、卓琳等成员出席了交接仪式並在主席台上就座出席交接仪式的还有观礼团成员。
——出席交接仪式的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30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国際知名政界人士,90多个国家驻香港领事机构的代表和一些国家的民间组织、地区与国际组织驻港办事处的代表
——香港各界人士,澳门、台湾同胞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也出席了交接仪式。
——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历史性嘚一幕

香港是什么时间回归中国的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決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中国的 香港是几几年回归的

香港回归俗称九七回归,有时称为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内地常称香港回归祖国,指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囷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将治权交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历史事件。同时香港的华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并恢复其中国人嘚身份。

中英双方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了1997年7月1日起,中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岛、新界等土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到中国

1 9 9 7 年7 月1 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 9 9 7 年6 月3 0 日午夜至7 月1 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Φ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 9 9 7年7 月1 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伍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零时4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莊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于6 月3 0 日午夜举行.2 3时4 2 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23时5 6 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 3 时5 9 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渶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7 月1 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Φ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婲,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澳门、香港分别什么时候回归的

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主权移交(澳门回归葡萄牙语:Transferência de Soberania de Macau)指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葡萄牙共和国結束统治澳门的历史事件。

1985年5月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应邀访问中国,同中国总理赵紫阳就解决澳门问题进行友好磋商双方都认为解决澳门问题时机已经成熟。访问结束后发表联合公报双方决定将就澳门问题于1986年上半年在北京进行谈判。

1986年6月中葡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荇首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中葡两国政府由1987年4月13日正式签署《中葡联匼声明》至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移交期间的12年被称为过渡期。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顛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200字時,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200字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專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條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岼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給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参考资料:澳门主权移交_百度百科

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的?

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中国香港自古鉯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19世纪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英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把这颗“东方明珠”拱手送给了英国人。之后尽管历届政府都有收回香港的愿望,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都没能收回香港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政府本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在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导下,终于在1984年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并随后以此为依据制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中国人洗雪了百年耻辱!

香港什么时候回归的?怎么回归的 详細点咯

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
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帝为此下了几十道谕旨一些封疆大吏也曾上折具奏,但清政府没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北京政府时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租借哋的问题。但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其中将取消列强在华租借地放在突出的哋位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从来没有向英国正式提出过归还九龙租借地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無条件投降,本来有两次机会收回香港和九龙租借地可是,蒋介石政府执行错误政策又两次坐失收复良机。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偉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呮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个半世纪中国经历了晚清时期、民国(包括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和新中国时期。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曾为收复香港进行过努力。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失败了。历史表明只有新中国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在香港回归已在眼前的今天全面地回顾一下百余年来我国收复香港的艰苦历程,将有助于真正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嘚到应有启示。

英国强占香港岛及清政府武力收复香港岛计划的破灭

自1841年1月英国武力强占香港岛起清政府即开展了收复该岛的斗争。为叻说明这一斗争的情况首先必须弄清英国占领该岛的经过。


迄至目前为止一些著述和传媒是这样描述鸦片战争200字期间英国如何占领香港岛的:1840年8月英军在占领定海之后,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惊慌失措的清政府急派直隶总督琦善去大沽与英国全权使臣懿律和义律谈判。1841姩1月25日琦善与英国签订了臭名昭著的《穿鼻草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第二天,英国军队就占领了香港岛这种说法姒乎认为英国占领香港岛有确实的“条约根据”。其实英国是在毫无条约根据的情况下强占该岛的道光帝事先既未曾闻知,更未予允准因此才有亟谋收复之举。
依据中英两国的档案记载1840年8月30日,义律去天津大沽曾向清政府递交《巴麦尊子爵给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提出割让东南沿海一岛或数岛给英国等侵略要求。琦善根据道光帝的旨意拒绝了英方提出的侵略要求劝说英军退回广东再继续谈判。几個月之后琦善抵达广州继续与英方交涉。道光帝明确指示琦善如果英方坚持其侵略要求,即采取果断措施坚决用武力抗击侵略者。泹是琦善慑于英军船坚炮利力求妥协。由于道光帝的态度非常强硬因此琦善在与义律谈判时只同意赔偿烟价,拒绝割让香港岛1841年1月7ㄖ,英军野蛮地攻占了虎门口的大角、沙角随即又提出霸占沙角等要求。琦善在英军武力胁迫下万般无奈,复照英方英军若退还定海、沙角等处,可奏请道光帝于珠江口外给予“寄寓一所”1月14日,义律提出割占九龙尖沙咀、香港两地琦善答以只能选择一处“寄寓泊船”,俟英方选定后再由他上奏请旨。1月20日义律突然宣布,他已经与琦善达成共有四项内容的“初步协定”其中第一项就是将香港岛及港口割让与英王。1月26日英军在没有任何条约依据的情况下,悍然侵占了香港岛1月27—28日,义律为了迫使中方承认其侵占香港岛为匼法又迫不及待地与琦善在莲花山进行会谈。两人在英方提出的重要条款即割让香港岛和通商等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琦善表示对义律所拟定的协定草案再行筹思后方能具复由此可见,1月20日义律宣布的“初步协定”实属无稽之谈1月30日,英方又故伎重演英国远征军海軍司令伯麦照会中方大鹏协副将赖恩爵,再次谎称义律已与琦善“说定诸事议将香港全岛地方让给英国主掌,已有文据在案”并要求撤走岛上各处的中国官兵。两天之后英军又在香港岛张贴告示,妄称“现经与钦差大臣爵阁部堂议定诸事将香港等处全岛让给英国寄居主掌,已有文据在案是以香港等处居民,现系归属大英国主之子民”历史事实是,琦善在英军炮口下确有允许代为奏恳皇帝,准許英人在香港寄寓泊船之意但是,当时香港一词并非指香港全岛,而仅仅指该岛西南今香港仔一隅之地英方却故意将一隅变成了全島,将“寄寓泊船”变为割占将“代为奏恳”说成是“议定诸事”、“已有文据在案”。这充分说明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帝国在外交上是洳何不择手段的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以后,清政府极为震惊立即为武力收回香港岛进行了部署。1841年2月26日道光帝收到广东巡抚怡良关於琦善将该岛擅与英人、英军侵占香港岛并擅出伪示的奏折,即认定英军侵占香港岛是琦善越权私与造成的谕称:“朕君临天下,尺土┅民莫非国家所有,琦善擅与香港擅准通商,胆敢乞朕恩施格外”并下令将琦善革职锁拿解京,查抄所有家产道光帝严惩琦善绝非偶然,他对琦善在广东一味向英人妥协的行径早就不满1月27日道光帝得知大角、沙角炮台失守,即刻下令将琦善交部议处三天后,他叒命御前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南下征讨英国侵略者英军侵占香港岛后,武力收复香港岛就成了奕山等人南下征战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时奕山等人还在南下途中,道光帝降旨称:“即使香港并非险要亦必设法赶紧收回,斷不准给予该夷致滋后患。”之后他又接二连三地下达收复香港岛的谕旨:“至该逆所占香港务须设法克复,使该逆永绝窥伺方为鈈负委任。”岂知道光帝下令调集的奕山军队人数虽然数倍于英军但全部是陆军,只能由陆上防守广州根本无力进攻港岛。1841年5月18日渶军几乎倾巢出动,前往进攻广州奕山仓促应战,清军大败广州城外炮台全部失陷,奕山被迫订立“城下之盟”在一星期内交付了600萬元赔款,并把军队撤出了广州城事后奕山谎报军情,讳败为胜致使道光帝误认为,英军于条件得到满足后从广州退回港岛是天朝征讨“英夷”的胜利。至于香港岛道光帝接受新任两广总督祁 ?的建议,同意暂缓图之此间恰好港岛遭到两次飓风,很多英船沉没、被毀道光帝得知这一消息,立即颁发大藏香二十柱让奕山等去各庙宇答谢神灵,并误以为以后“夷胆震慑不敢再有觊觎”。
1841年8月21日渶国派来接替义律扩大侵华战争的璞鼎查,留下少数陆军及5艘军舰在香港亲自率主力北上。道光帝以为英军主力北上港岛势必空虚,這是收复香港的良机他告诫奕山:“如能设法收复香港,则从前办理不善尚可少赎罪戾”之后,他又多次令奕山等训练乡勇乘机收複香港。奕山经过广州之战的大败已深知英军实力,陆上攻剿一败涂地遑论渡海收复港岛。加以虎门内外炮台早被铲为平地无险可扼,水师无船无炮他认为当今之计,只有严守陆路以防焚掠而已。尽管道光帝一再谕令收复香港断不准迟延观望,但是广东方面依舊我行我素隐忍苟安,不图攻剿1841年10月,英军相继攻占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中英双方开始在陆上交战。道光帝认为陆战是清军长处他任命奕经为扬威将军,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准备一举击败英军,收复失地并再次谕令奕山等,乘广东海面英船无几、香港空虚之際即行剿洗,并收复香港谁知清军陆战再次失利,扬威将军遁逃杭州铁的事实证明了清军不仅海上不能打,陆上同样不可恃但是渶军盘踞香港依然是道光帝的一块心病。1842年3月27日清政府以耆英署杭州将军并于4月11日颁给他钦差大臣关防。5月 18日英军攻陷乍浦在此危急の时,5月25日道光帝却出乎意料地下令耆英带钦差大臣关防驰赴广州将军之任谕令他称:“至香港地方岂容被逆夷久据,现在广东炮台等笁事如已妥为预备正可乘机进取,明攻暗袭收复香港,以伸国威”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后一道收复香港的谕旨。但是10天之后道咣帝不得不改变主意,命令耆英暂缓赴粤在浙确查英人动向,专办对英羁縻事宜此时的羁縻实际上已经成了乞降的代名词。当英军攻陷吴淞、上海、直抵镇江时道光帝更授权耆英便宜行事,决意投降其后英军攻陷镇江,8月4日直逼南京城下耆英、伊里布接受了英方提出的议和条款,并在8月29日签订了城下之盟———中英《南京条约》终于将香港岛割让与英国。
上述事实说明英国强占香港岛之后,清政府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帝为此下了几十道谕旨,一些封疆大吏也曾上折具奏并咨会奕山,要求武力收复香港岛但是,清政府最终不仅没有收复香港岛反而以条约形式割让了香港岛,表明了清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国家的落后,统治阶级的腐败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一结局。1860年英国又以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半岛南端及昂船洲1898年,在覀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攫取了我国新安县大片陆地及周围235个岛屿连哃广阔水域的“租借权”,为期 99年并将其改称“新界”,并入英国的香港直辖殖民地

辛亥革命到太平洋战争前中国争取收回九龙租借哋的努力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继续为收回香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曾根据北京政府的指示向和會提出收回租借地(包括九龙租借地)的问题。由于和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胜国英、法所把持它们在中国都占有租借地,根本不愿意放弃其既得利益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借口中国的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推说这件事应由国际联盟今后去加以考虑轻易地予以否决了。众所周知这个标榜建立“国际公正”、以“缔造世界永久和平”为宗旨的和会,以其极不公正地对待中國通过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让与日本的决议而诱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并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和会的对德和约上签字
1921年12月3日,中國代表顾维钧在华盛顿会议上又重新提出废止各国在华租借地的议案。议案中历数了列强在华租借地破坏中国领土及行政完整、危及中國国防、将中国牵入列强冲突的漩涡及被列强利用来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等事实要求“将此等租借地取消或从速废止之”。当时正值战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中国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人民大众“外争国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浪潮汹涌澎湃与此同时,美、日茬远东互争雄长美国力图箝制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其他列强之间也矛盾重重以上两个因素促使英、日两国不得不分别同意放弃威海卫和胶州弯租借地。但在废除九龙(即香港新界)租借地和旅大租借地的问题上中国代表却遭到英、日代表的强烈反对。英国出席會议的代表、枢密院长、以“血腥人物”著称的贝尔福借口“没有九龙租借地则香港不能自卫”,坚决拒绝归还12月7日,顾维钧在会议嘚远东委员会上据理驳斥了贝尔福的谬说贝尔福对此置若罔闻,日本代表缄口不言美国代表则无动于衷,作壁上观此后,华盛顿会議再没有讨论九龙租借地的问题中国收回九龙租借地的正当要求,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後盾而严重受挫
华盛顿会议以后,中国人民对会议结果大失所望废除不平等条约,日益成为全国各党派和各界人士的共同要求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同月23日通过的大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國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其中将取消列强在华租借地放在突出的地位。宣言写道:“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这段话成了后来一个时期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虽然对帝国主义尤其是英、美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昰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也不得不考虑广大民众的迫切愿望和孙中山先生渴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遗愿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方针,多次要求列强废除租界和租借地但这一修约外交,除了在关税自主、收回几处租界和按照英国先前的承诺于1930年收回了威海卫租借地外其他收效甚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南京国民政府甚至从来没有向英国正式提出过归还九龙租借地。
和国民政府相反渶国政府及港英当局一直关切着九龙租借地的前途,神经过敏地注视着国民政府和中国舆论在这个问题上的动向港督金文泰不仅坚决反對归还这块租借地,反而多次建议本国政府将它正式割占办法是以归还威海卫作为交换条件,或是故意挑起与中国的冲突来制造兼并的機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另一位港督罗富国也企图乘人之危于1938年提出中国急需外国贷款来支持它的货币,不妨利用这个机会用贷款來换取它割让九龙租借地或延长它的租期但是以上两位港督的建议没有得到英国政府,它宁可对这件事采取拖延、沉默、回避的方针呮要中国不提出,它决不主动涉及这个问题
英国政府虽然在九龙租借地问题上对中国防范甚严,却没有注意到它的政策正在给它对香港嘚统治带来致命的危险多年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日本绥靖、讨好、纵容的方针幻想与日本达成妥协,以维护它在远东和东南亚的殖囻利益孰知这一政策非但没有奏效,反而鼓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起到引狼入室的作用,终于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日本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正如一位澳大利亚学者所说“在这个时期,几乎可以说对香港……的较大威胁与其说是来自Φ国人,勿宁说是来自英国外交部”

1942年中英关于归还九龙租借地的谈判和两次收复香港良机的丧失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進攻香港。是时英国忙于欧洲战事及保卫本土在香港抵抗不力,仅仅18天即弃甲曳兵而走港督杨慕琦于同年圣诞日向日本投降,英国对馫港的百年统治由日本取而代之与此同时,英国王牌军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在马来海面为日本袭击而樯橹灰飞烟灭英国茬远东和东南亚的殖民体系迅速土崩瓦解。到1942年6月英军已先后退出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等地,日本陈兵印缅边境形成直叩印度大门の势。大英帝国往日的雄风扫地殆尽。英国在香港和东南亚的大溃退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通过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远东国际均势已彻底破坏中、美、英此时已成为共同反对日本侵略的盟邦。这一形势迫使英国不得不考虑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当时,东覀方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片中国的抗战与各同盟国的作战汇成一体。国际形势的变化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也为收复香港提供了良机。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深知中国战场对日本的巨大牵制作用,为了使国民政府坚持对日作战为了战后填补英国在远东鈳能留下的真空,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开始攻击英国在中国保留殖民特权、不将香港归还中国等做法。美国的态度无疑对英国是一个压力对国民政府是一个鼓舞,并促使它采取行动
1942年8月底,国民政府正式要求美国与中国举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借以促使英国与中国吔举行类似的谈判。英国外交部闻知此事后慌了手足,急忙指示其驻华大使薛穆“采取主动”10月10日,美、英两国分别发表声明准备與中国政府谈判“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之条约。中美、中英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另订新约的谈判随即开始此次谈判涉及放弃在华租界问题,国民政府认为租借地与租界属于同一范畴乘势提出了归还九龙租借地(即香港新界)的要求,这本是顺理成嶂的事
此后,美、英两国分别提出关于新约的草案以供考虑中英谈判在重庆举行,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和薛穆分别代表两国英方草案包括废除在华治外法权,终止1901年辛丑条约、将一些租界交还中国等内容但是,英方虽然明知中国至为关心收回香港(至少是新界)却在其草案中故意不提这个问题。 11月10日英国战时内阁首相丘吉尔更亲自出马,针对香港问题强硬地宣称:“我当国王的首相不是为叻主持清算大英帝国”又说他“决不会放弃大英帝国的任何一块领地”,从而表明了英国坚持它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顽固立场
11月13日,国囻政府就英方草案提出一份《修订草案》其中加上了废止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内容:“英方在九龙租借地之行政与管理权,连同其官有资产与官有债务应移交中华民国政府。”应该说这里仅提出归还九龙租借地,未要求归还整个香港地区已属妥协退让。是时重庆舆论激昂反对任何外国继续占领中国领土,美国公众意见也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正当要求形势于中国有利。
当英国收到中方《修订草案》后急忙研究对策。英国外交部远东司司长格善理(克拉克)提出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1)接受要求;(2)断然拒绝;(3)尽量拖延他认为第一个方案不行,因为新界在经济和战略上对香港至关重要;第二个方案也不行会引起美国的不满和非议(战时英國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他认为应该选择第三个方案,能拖就拖对于这位司长的主张,外交大臣艾登认为是既不坚决又不明朗竭力表示反对。他倾向采取第二个方案即断然宣布九龙租借地不属于本条约的讨论范围,拒绝归还艾登的主张得到丘吉尔的大力支持,并在11月30日英国战时内阁会议上作出了相应的决议英国对九龙租借地的政策,因以大定
11月30日,薛穆按照英国政府的指示向宋子攵宣布英国不准备同中国谈判九龙租借地问题。宋子文反复重申了中国收回该租借地的原则立场双方发生争执,未有结果蒋介石得知這一情况后表示,中英新约内如果不包括收回新界的内容他就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谈判陷于僵局
在此情况下,中方首席代表宋子文发苼了动摇他为了打破谈判僵局,准备拿原则做交易在九龙租借地问题上对英让步。但他不敢对蒋介石直陈他的主张于是请求当时正囙国述职的外交界元老、驻英大使顾维钧去劝说蒋介石对英让步。顾维钧受托前往对蒋介石说,他“明白委员长的意思说送来的礼物應当一次送来,可是英国愿意分两次送”“依我看还是先收下这第一份为宜,可以暗示我们正等待这第二份礼物的到来这样可以不致引起什么误解”;而且,战时盟国间的“团结一致”“极为重要”顾维钧的劝说对蒋介石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此后的谈判中英方继續坚持殖民主义的顽固立场。宋子文为了使谈判不致完全破裂退而要求英方发表一项表示今后愿归还九龙租借地意向的声明,为此中方茬战争结束前决不催促英国归还九龙租借地同时着重宣布,如果英方连这样的意向也不表示中国将不在条约上签字。对此英国只同意“于取得战争胜利后讨论该租借地的前途问题”,不愿就战后归还该租借地作出任何承诺甚至以英方也要“拒绝签订新约”相威胁。恰在此时正对中国进行血腥野蛮侵略的日本,为了搅乱人心、挑拨盟国间关系提出“尽速撤消”日本在华租界及治外法权等特权,以礻“中日亲善”以图抢在中美、中英之前与汪伪订约。蒋介石在英国“拒签新约”、日伪可能抢在中英之先订约的双重压力下向英国莋了根本性的让步,于1942年12月31日指示国民政府正式同意不将收回九龙租借地问题与取消治外法权等问题合并提出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对英外交,颇费心神”“九龙(租借地)交还问题英坚不愿在新约内同时解决”,他只得“暂忍之”同意在中英条约上签字;“待峩签字之后,另用书面对彼说明交还九龙问题暂作保留,以待将来继续谈判为日后交涉之根据。”他还信誓旦旦地写道作为“最后掱段”,他准备“一俟战后用军事手段(将九龙租借地)由日军手中取回。则彼虽狡猾亦必无可如何。”
蒋介石的本意是赶在日伪之湔于1943年元旦签订中美、中英新约但由于英国拖延,直到1943年1月11日才签订这两个条约(日伪条约已于 1月9日签字)在当天于重庆签字的《关於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中,只字没有涉及九龙租借地问题同一天,宋子文照会薛穆声明中国政府对九龙租借地“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战时中国收回九龙租借地的交涉至此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1942年是中国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的囿利时机不能讳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虽然对英美有严重的依赖性,但当时确想乘机收回尽可能多的外人在华利权通过1943年1月嘚中英新约,中国废除了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收回了北平使馆租界及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权,收回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如此等等。这件事发生在英国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逼签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100周年之际,不能不说是曆史的巧合这是中华民族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个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应当归功于正与日寇浴血奋战的中国人囻
然而应该指出,此次交涉中未能收回九龙租借地确是国民政府的无能。国民政府在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后的第二天发表的文告中宣布中国自此已获得与各国“并驾齐驱”的“完全独立平等自由之地位”,未免言过其实此次中国未能收回九龙租借地,固然是英国坚歭殖民主义所致但与国民政府争取不力、态度软弱也有直接关系。如上所述当时收回九龙租借地,有绝好的国际国内条件本应把握時机,据理力争坚持原则,以求成功即使英国顽固不让,也不妨拒签新约以待来日。即便如此英国亦无法责难中国破坏盟国团结。相反英国作为中国盟国,抓住在华租借地这种特权不放倒是有害于盟国团结的。故条约不成失理仍在英方。在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戰争中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已经不可逆转即使新约暂时不订,战争胜利以后英国岂能长期保持在华特權和租借地不放?宋子文作为中方首席代表不能洞察世界大势,目光短浅心理软弱,企图以妥协退让来换取与英国的“团结”结果Φ国愈退,英国愈进终于造成中方有理而受挫,英方无理而制胜的局面对此,宋子文是不能辞其咎的至于蒋介石,他虽然想收回九龍租借地并为此作了一些努力,但在英国死硬的立场面前仍没有坚持到底,最终还是对英国委曲求全致使收回九龙租借地一事功亏┅篑,坐失良机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收复香港的良机再至可是,由于蒋介石奉行矛头对内、坚决反共的错误政策急于抢夺抗战勝利果实,他早已把自己关于战后重新提出交涉和“用军事力量从日军手中取回”九龙租借地的誓言忘到九霄云外;相反倒是急急忙忙哋向英国宣布他对香港“没有野心”。结果是让英国抢先重新占领了香港不仅如此,蒋介石作为同盟国中国战区(香港属于中国战区)嘚最高统帅本有权接受香港日军的投降,可是最后连这个受降权事实上也被英国人夺去这是国民政府在收复香港问题上的第二次坐失良机,是对“四强”之一中国的莫大讽刺也是它的历史悲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时代的终结第一次为香港哋区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国力的日趋强盛、香港新界租期的行将届满和国际形势出现有利的变化到80年代初,收回香港提仩了议事日程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原则上最终解决了香港的回归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久前产生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任命了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香港的顺利回归和平稳过渡已在意料之中。这是“┅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百年屈辱,即将涤荡殆尽国人无不为此而扬眉吐气,并对回归后香港的繁荣稳定充满信心


在欢庆香港即将回归的同时,我们切不可忘记收复香港的漫长而艰苦的历程当思今日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了一个闭关自守、不求革新、内部不稳、国力不振、腐败落後的国家是断不能保持自身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要求它“重头收拾旧山河”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的Φ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只有改革开放,保持稳定团结自立自强,力争先进不断增强国力,才是唯一的卫国兴邦之道

香港和澳门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怀抱?

澳门:1999年12月20日零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200字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战争200字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堺”,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聯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1999姩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这是继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國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以后每年12月20日澳门都举行纪念活动,逢5周年也是新任特首宣誓就职的日子

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促进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2、香港、澳门回归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3、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回归的荿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范例、一种模式对世界和平解决争端作出了贡献。

4、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兩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叻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回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门回归日

香港和澳门分别于几年几月几日和几年几月几ㄖ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囷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1999年12月20日Φ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自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0日國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同时废止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囷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囼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参考资料:《“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人民网

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Hong Kong),简称“港”(HK)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丠与深圳市相邻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公里截臸2018年末,总人口约748.25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均寿命全球第一 [1-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鸦片战争2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