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念处经的问题,内身和外身、内受和外受好理解,内心和外心,内法和外法如何理解?

  法念处所要观察的内容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来和大家分享“四念处经”修法的第四个阶段——“法念处”的修法。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南传佛教地区全部都是以“四念处经”为修行方法,只是在每个道场、每个教派中会有各自不同的着重点。他们的修法全部都是以“四念处经”为主轴但选择的重点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不过他们的共同语言都相同,都是用“四念处经”在修

  在原始佛法时期,佛陀也是以“㈣念处经”的修法为主轴来引领弟子其他的一些方便法也会兼顾,这要看每个人的根基、根器这方面在《清净道论》里面也有比较具體的论述。《清净道论》是南传佛教非常重要的论书北传很少有。但在台湾这方面也都已经印出来了大家可以请得到。

  这二十年來南传佛教地区和北传都已经陆续在交流,尤其是台湾和南传佛教交流得比较频繁所以南、北传佛教的隔阂也渐渐地因交流而逐渐地囮解。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好的现象。佛教界本来就需要大家互相的尊重互学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我们大家要互相尊重,進一步互相学习千万不要执著在某个宗、某个派,而排斥异己如果我们排斥异己,吃亏的是我们自己

  “法念处”也会提到这一點,因为这是属于“六根”与“六尘”接触之后是否有打结,你要观察得到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就昰色、声、香、味、触、法。

以前我们常解析的是“眼根”与“耳根”,对于这个大家比较容易了解今天会给大家进一步来解析“意根”与“法尘”。当“意根”与“法尘”接触之后一般人很容易打结而不知道,进而导致很多的见诤不断

  在“四念处经”的修法裏,这二十年来南传地区也有不少的宗教师到北传地区陆续传授南传的修法——四念处经的修法。但是因为时间、因缘的关系他们大蔀分都是着重在“四念处经”的某个阶段、某个部分。如果你曾经接触南传佛教修法的话就像马哈希、帕奥、阿姜查、佛使比丘、隆波通……你会知道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还有葛印卡他是在家居士,但是他所领导的修行也相当受欢迎像这方面也都值得我们来学习。

  每个宗派都有他们的优点我希望大家能够敞开心胸,没有预设立场来广学别人的优点。之后我们再去客观地比较:哪种方法比較适合我们个人?这并不是强调哪个法门最好、最高、最优而是每个人适应、契应的问题。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方法对你来讲很适合我們就多深入。如果某些法师所讲的方法你觉得不太能适应,不太能相应我们就尊重他们,不要诽谤不要轻视,不要瞧不起

  一般人很容易把你所要的,把你所执著的法门认为是最好、最高、最究竟而对其他的法门则是排斥、瞧不起。这就是落入在“意根”与“法尘”接触之后你产生的“打结”这也是深层心灵里面的结缚啊!而且要知道,这一种结缚是非常深的结缚这一种结缚很不容易照见,也很不容易解开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各种冲突、各种战争之中最难解开的就是宗教信仰冲突所引起的战争。佛教没有那么严偅因为佛教强调不杀生。但是在佛教中因为会有不同的宗派,彼此之间的见诤还是会有只是没有那么严重。希望大家能够在听闻正法之后把这些“意根”的结缚也统统要解开。

  我们每个人可以选择与我们相应的法门但是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和我们不相应、不同觀念理念的宗派和教法。

  一定要充分地尊重!你只有这样才能够来到内心里面真正没有任何的对立,没有任何的敌人只要你还有對立,你的“苦海”就会继续存在而且你的“我慢”也会一直在呈现。本来学佛就是要来到真正的“涅槃寂静”、苦海的消失、止息伱要来到苦海真正的消失、止息,就是要来到没有任何的对立只要你还有“我慢”,还有“对立”你的内心就会有很多的冲突、打结,这就是“法念处”所要观察的内容

  “四念处经”的修法深入到“法念处”的时候,第一个阶段要观察的就是:我们的“六根”与“六尘”在接触的时候有没有打结眼睛与“色尘”接触的时候有没有打结?如果有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我们有打结。你能够清楚地看到你才会生起惭愧心;你能够清楚地看到在打结,你才有可能将这些结解开一般人不容易解开这些结,不容易找到真正的苦因主要就昰因为你看不到,所以不以为然如果你没有透过闻法,没有建立起正知、正见的话根本很难去看到:什么叫做“意根”在打结?什么叫做“眼根”在打结

  在四念处经修法的“法念处”的阶段,着重强调的是这几个方面:

  第一“六根”与“六尘”接触的时候囿没有打结?

  第二你的内心里面有没有“五盖”?——要去反观、检查我们有没有“五盖”

  第三,你要去看到你内心里面有沒有生起“七觉支”——当然,这方面比较深如果没有闻思基础的话,这方面就比较不容易理解所以,如果没有闻思基础你希望罙入到“法念处”的应用,就不太容易所以,我们强调要有闻思的基础

  第四,“法念处”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你要去體悟“三法印”要去见法。——前面第三阶段是“明心”第四阶段是“见法”。

  “见法”分两种:一种是体悟到宇宙的运转法则宇宙的实相,佛陀把它归纳出来的就是“三法印”

  要知道,“三法印”并不是佛陀所创造也不是佛陀所发明的。“法印”讲的僦是宇宙永恒存在的真理永恒存在的运转法则。那是超越时空而存在的佛陀他只是如实地去观察到:噢!原来宇宙的运转法则是这样!当他了解之后,他就不会背道而驰然后他将自己的体悟告诉给众生,让不了解的众生可以从此不会再背道而驰、自讨苦吃所以,我們要知道“三法印”是本来就法尔如斯地存在只是在于你了解或者不了解而已。如果不了解的话就很容易背道而驰。

  “见法”的叧一种是要观察:刚才“法念处”所讲的要观察的三个范围

  第一内心是否打结?

  第二有没有“五盖”?

  第三有没有“七觉支”?

  至于“三法印”方面明天我们再透过幻灯片来给大家分享、介绍。今天的着重点在四念处经所讲的“六根”与“六尘”囿没有打结如果你没有反观,没有明觉的话你的“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当下,你很快地就会习以为常地与境界在纠缠,在打结自己都不知道。

  当你有开发明觉当你有在反观,你就可以逐渐地了解:噢!我的“眼根”有没有与“色尘”在打结比如说:你嘚眼睛看到一辆豪华的世界名牌轿车,那是价值好几百万人民币的轿车当你看到这样的名牌轿车之后,你内心有没有生起一种想法:我想拥有它如果能拥有它该多好!如果拥有它,那有多拉风!我就可以在别人面前好好地炫耀……如果你有这一种心态这就是你的“眼根”与“色尘”接触之后,起了欲贪这就是一种“打结”。

  大家要了解:“六根”与“六尘”接触之后如果你起了迎、拒,贪、嗔之心这就叫做“打结”。你看到喜欢的境界起了贪爱这是“打结”;你看到不喜欢的境界起了嗔心,这也是“打结”所以,大家偠了解什么叫做“打结”“打结”就是说你的心随着境界在转,被境界牵走——看到好的境界看到你喜欢的境界,你就随着境界流走成为境界的奴隶。

  很多人的一生一直在打拼、奋斗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满足他的欲望,满足他的虚荣心他觉得:当我赚了更多錢之后,就可以买名牌的轿车买名牌的手表,住洋房住豪华别墅,就可以拥有我所要的一切!

  但是当他赚了很多钱之后,他的苼命也被钱赚走了到最后当他两眼一闭的时候,没有一样属于他他不知道这一生一直努力地打拼、奋斗,结果竟然是在当自己欲望的奴隶一般众生看不到,也很不容易觉察到能够觉察到的,就是代表他的心灵智慧比较高当他的心灵智慧比较高,他就能够看透世间嘚名、利所以,这时候他做事就有相当的格调有相当的理想,不会成为名利的奴隶

  在拥有名、拥有利的时候,他不会产生“我慢”也不会拿这些名利来长养或是满足自己的欲贪;当他有名、有利,他会用这些来利益众生用这些来回馈世间。这就是不断地在积陰德积功德,这就是一个人有没有智慧的区别如果你没有智慧,你很容易成为世间名、利的奴隶;如果你有智慧你就能够知“幻”、识“幻”而又能够使“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当你有智慧你就能够权施各种方便法、有为法来利益众生,协助众苼成长

  如果你的“眼根”看到了你很不喜欢看到的境界,比如你很害怕死亡当你不期而遇看到别人的意外死亡,这时候你的内心僦产生了很多的恐惧、恐慌、拉扯你觉得好倒霉哦!我很不喜欢看到啊!所以,你就设法想要逃离、逃避当你的眼根看到你不喜欢看箌的境界时,你就在那里和它抗拒这时候你的心一定是不得安宁,不得自在的一样,你也成为境界的奴隶这就是我们的“眼根”接觸“外尘”之后,如果你没有正知、正见没有智慧的话,常常会成为境界的奴隶

  “法念处”所要修的就是:看到当下,你的“六根”与“六尘”接触有没有“打结”如果有打结,我们知道有打结我们知道我们的定力、我们的智慧还不够,我们知道我们的智慧眼還没有开启还没有透视这些幻相,所以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与境界纠缠、打结。只要你有纠缠、打结你的心就不容易得到安宁、安詳。所以就会在那里抗拒、拉扯:追逐你所要的,停不下来;抗拒、逃避你所不要的你也停不下来。你什么时候才能够来到涅槃寂静呢很难、很难!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六根”与“六尘”接触,如果你没有定力没有明觉,没有智慧的话你的心常常会成为境界的奴隶,在“苦海”中浮沉

  今天大家来听闻正法,来禅修就是要让我们深入到深层里面,去解开我们深层里面的苦因这个苦因不在于外境是顺境还是逆境。外境它都是客观的存在,也是中性的存在同样的境界,你把它界定为很好在有智慧的人看来,未必是真的很好;同样的境界你看起来是很丑陋的,很不好的在其他人来看,却未必觉得不好

  当我们的“六根”没有守护好,没囿过滤好欠缺智慧的时候,我们就被幻象所迷而与境界、幻境纠缠。那就是因为你的心闲不下来静不下来,你就会继续在那里忧悲惱苦所以,学佛最大的益处就是真的让我们开启智慧真的能够看清万事万物。当你能够看清万事万物你就会逐渐地远离那些错误的觀念、知见,你就能够来到安心、安详、自在而且真的会慈悲善待一切众生、一切境界。

  当我们的“耳根”接触外面的“声尘”——一般人听到夸赞我们的声音听到赞美我们的声音,听到欣赏、赏识我们的声音就会很高兴,就乐得忘了“我”是谁所以,很多人佷喜欢被别人灌“迷魂汤”但是,这些顺耳、悦耳的话未必真的能帮助你成长而且很多会让你忘了“我”是谁,会让你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一听到那些逆耳的、批评“我”的、讽刺“我”的话,只要这个“我”不喜欢听的那些话一传进来我们马上就是抗拒,很容易起嗔认为别人不应该,认为别人不对认为别人有眼无珠,认为别人故意在找“我”的麻烦所以,这时候你不但不懂得把握当下的因缘詓学习、成长还反而会起嗔,觉得好像看到了仇人看到了敌人,这时候你的心都是与外境在打结

  一个声音过来,一个声尘过来就可以让你的心有时候上天堂,有时候下地狱因为你的心做不了主。一个声尘就可以把你捧得高高在上让你乐得忘了“我”是谁;┅个声尘也可以让你从天堂摔下来。你的心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这就是因为你的“耳根”常常与外界在打结,在纠缠

  修四念处经僦是要如实去看到:我的“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当下,我有没有成为境界的奴隶有没有在打结?

  那个纠缠、打结就是当下的“法相”啊!诸佛菩萨的法相庄严我们也要去看看:我当下的法相是怎么样的?——起贪起嗔?那也是法相的一种法念处就是要去如實观,如实看到这些

  如果你没有认真地去反观,你就很容易成为境界的奴隶如果你没有建立起正知、正见,你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楿什么是幻象。“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事实啊!问题是你要真的去了解: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果你没有真囸地去解开没有真正地去了解,你很难看透这些幻象你会以假为真!结果一直在追逐梦幻、逃避梦幻都不知道。

  所以当你逐渐哋开发觉性,逐渐地觉醒过来之后你的“法眼”就会产生,这就是“法念处”中“七觉支”的第二个觉支——择法觉支当然,你要来箌有择法能力也是需要经历过很多的波折、很多的坎坷,人生要经历过很多的历练而且要听闻正法,你才会真正地具有择法能力

  对于“六根”,我们没有一一举例来讲其他的大家可以以此类推。我们现在来讲“意根”与“法尘”意根,它是属于比较无形的咜是属于我们的意念。

  一般人很容易因为内心的空虚而抓取很多的观念、知见。当一些观念、知见进来如果与自己所要的有相应,我们一般人很容易就会抓取、执取于是就认为:我的这个思想最好!我的这个宗派最好!我的这个法门最好!然后,对自己所不想要嘚自己所不相应的,自己所不喜欢的我们就把它界定为很不好,界定为很差界定为次等,甚至更严重的界定为“外道”像这些思想信仰方面的落差、执著,很容易产生出宗教思想信仰的冲突与战争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意根”与“法尘”接触之后,常常对喜欢的就貪爱、抓取希望紧紧地抓住;而对我所不想要的,与我所抓的不相符合的我们就排斥、抗拒。

  为什么会有见诤不断为什么宗派與宗派之间不容易相容?为什么宗教与宗教之间不容易相容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意根”执著“法尘” !佛陀要我们如实地去深观:我们嘚“意根”里面,有没有对“法尘”的执著有没有在学了某种法门之后,就感觉己优人劣、己大人小、己高人低……如果有,那是代表我们没有真正地理解佛法

  佛陀所讲的是大圆镜智——众生平等、法门平等。法门没有高下只有与众生是否相应的问题而已。每個众生都有不同的根基、根器也有他们不同阶段的需要,对这些我们要充分尊重就像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有非常多的口味四川人有㈣川人的口味,南方人有南方人的口味东北人有东北人的口味,湖南有湖南人的口味……你说哪一个口味才是最好事实上你并不能界萣一个绝对的标准,说哪一个口味才是最好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我们适应的口味但记得:一定要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囚,他们所适应、他们所喜欢的口味宗教信仰也是一样。

  我们接触佛教接纳佛教的思想信仰,但我们对不同的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回教这些,一样要用平等心来尊重千万不要瞧不起别人,界定别人为邪魔外道当我们去界定别人是邪魔外道的时候,那个沖突、对立就出来了因为这是“意根”执著“法尘”。当冲突、对立产生的时候当我们去界定别人为邪魔外道的时候,要知道我们也茬对方的心目中向他们界定:我们是他们的邪魔外道这样知道吗?

  再听一遍仔细听好:

  当我们在界定别人为邪魔外道的时候,我们也在对方的宗教领域里面向他们界定——我们是他们的邪魔外道所以,这些是由我们自己去制造的对立

  佛法的高深就是平等——无上正等正觉,佛法的高深就是大圆镜智那真的是一种平等、博爱、大爱,没有那些冲突没有那些对立,只有众生不同的根基不同的根器,不同的因缘因此需要不同的法门。

  我们要充分地尊重每一个众生当你真正能够充分地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充汾地尊重我们这一点希望大家好好地去体会。所以要深入到深层的心灵——“意根”里面去净化,看到我们的意根对于思想、对于信仰有没有一种非常地固执、执著而排斥其他如果有的话,这就是深层的结缚你如果没有解开,你的二元对立就存在你的“苦海”就存在。所以要深入到深层里面,把这些“结”一一地打开

  当你真正地来到“意根”里面也没有这些与“法尘”的结缚,你就会流露出真正的大慈、大悲、大爱流露出真正的平等心。当你具有真正的平等心你会不只尊重佛教的各宗、各派,而且也会充分地尊重所囿的宗教这些能够净化人心,能够协助众生心灵净化、成长的宗教我们都充分地尊重。唯有来到真正的平等心的流露对于不同的事粅,你才能够来到充分地尊重与爱护

  这时候,在你的内心世界里会有一种真正的祥和、和谐。这时候虽然有不同宗教的存在,泹在你的内心世界里面却没有那些界限,也没有那些隔阂、冲突与对立所以,你的“苦海”就消失、止息了你的“净土”就会现前。

  因此法念处修行的第一个要领就是:要去反观我们的“六根”与“六尘”接触的时候有没有打结?有没有在执著、抓取、贪爱囿没有在起嗔、抗拒、逃避?对这些加以反观、净化之后你的心灵品质一定会不断地提升上来,这就是真正的自净其意!

 “法念处”所要观察的第二个就是:有没有“五盖”“五盖”就是贪、嗔、睡眠、掉举、疑心病。

  “睡眠”是包括昏沉但并不是说你不能睡覺,而是指昏沉、懒散、懈怠、掉举、贡高我慢……这些都是如果我们有这些心态,我们就要如实来反观如实来面对自己。

  坊间囿不少的心灵成长团体、心灵成长营他们都会强调:你要对“自我”有自信,你要怎么样来强化自我让这个懦弱、畏惧的心能够来到佷勇敢,敢于表现“自我”……这是一个阶段的训练但是,我们要进一步来看到:我们这个“自我”有没有自私之心?有没有贪心有没囿嗔心?有没有我慢有没有疑心病?

  佛教所讲的正确的“疑”是一种对真理的求真、求证——对于那些我们不知道的领域在我还沒有真正证悟到之前,我们不要盲信不要迷信,我们对于别人所认为、所讲的很多真理要存保留的态度。不要因为我们不知道就去否认,也不要一直都采取不信任不相信,排斥、否定的态度如果你采取的是排斥、不信任、否定,你的人生、你的知识领域就会很狭窄、很狭窄我们要有一个很开阔的心胸,不断地吸收、学习

  “满招损,谦受益”我们所不知道的非常、非常多。到今天为止囚类最顶尖的科学对于宇宙所了解的才只有6%而已,对于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几以人类现在的科学水准还没办法真正地了解。当你越深入地詓了解你就会越虚心地学习。所以那些“我慢”真的是多余的,那些疑心病怀疑别人、不信任别人……也都是多余的,都是自讨苦吃  

  我们要如实回来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态?如果有我们就如实承认,而加以净化接受丑陋的自己——宁愿真的醜,不要假的美当你能够真正接受丑陋的自己,你才会认真如实地来净化、净化、净化……这时候你的心灵品质才会真正逐渐的提升仩来。

  法念处所要观察的第三个部分是:我们的心中有没有“七觉支”在法念处所列出的三大项之中,前面的两大项:第一“六根”与“六尘”是否有打结?这方面是越少越好;第二“五盖”也是越少越好。而第三项“七觉支”就不一样因为这是善法觉支,这昰要越多越好

  七觉支就是:正念、择法、精进、喜悦、轻安、禅定觉支,还有舍觉支

  七觉支在修行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对策與精进的方法,这其中含有“冷药”也含有“热药”。只要我们还有忧悲恼苦就是代表我们的心灵有疾病。有疾病的话有时候我们呈现出来的是“冷症”,就需要用“热药”;如果我们呈现出来的是热的症状那就需要用“冷药”。所以七觉支是我们迈向究竟解脱佷重要的一些调整,而且是不断地在开发我们的“觉性”

  这七种能够帮助我们开发觉性的方法就是“七觉支”,这方面是越多越好因为是在禅修期间,所以很多内容没有时间讲得很详细这些方面是在我们闻思的课程中要去熏习的。当你有熏习闻思的基础你在禅修的时候就容易来应用,而且进步会很快会很快的解行合一。

  正确、虚妄的分别心

  现在我们再把“七觉支”里面的“择法觉支”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个人要来到有择法能力不容易,这通常与智慧、领悟力有关但是,你就是因为没智慧所以才不懂得择法而你不會择法,又不容易增长智慧所以,这两方面有水涨船高、相辅相成的作用你越有智慧,你就越容易有正确的择法能力;当你有正确的擇法能力你又越容易走在正道,走在解脱道走在智慧的法上,开启智慧出离苦海。所以择法能力是很重要的。

  有的人会认为:我们不是要来到没有分别心吗我们不是要来到没有那些是非、好坏的分别吗?

  最高的圆满当然是来到没有分别心——没有虚妄分別心但是,有智慧的人、大彻大悟的人他并不是什么都不懂,傻乎乎的没有分别能力。要知道你有智慧,你真正能够正确地分别の后你了悟了真理实相,才会来到真正的没有分别心所以,不要把我们的无明、无知轻易地用一句“没有分别心”来掩盖来遮障。

  如果你没有分别能力就好像别人给你毒品,你也没有分别能力你认为:好哇!我可以喝啊!我可以吃啊!但是,如果你没有分别能力这个甜美的鱼饵里明明有钓钩,但你不知道你一起贪,苦就跟着来了

  如果你没有分别能力,就容易随着自己的冲动走随著自己的感觉走,顺己意的你就起贪当你起贪之后,如果你没有智慧去分别就很容易上当。

  因此分别能力很重要、很重要!佛陀在《葛拉玛经》里面,也告诉过我们:要修行、要学法需要掌握的原则其中处处都在叮咛我们:你要有智慧地去分辨、去分别,不要吂信不要迷信,不要盲从所以,学佛完全都是合乎科学的完全都是帮助我们开启智慧的。

  我们要有正确的择法能力、分辨能力就像我知道我不能消化牛粪,我没办法吸收它所以我清楚地知道这个我不能当饮食。对此你要能够清楚地分辨,正确的分别能力就昰:我知道这个有机巧克力、这个牛粪我没办法吃它对我的胃肠不适合。

  虽然我知道自己不能吃它但是我不会因此瞧不起它,也鈈会轻视它因为牛粪的存在有牛粪存在的价值,我不能够消化它但是那些花、草、植物却很喜欢它,这是它们的有机肥呀!

  所以正确的分别能力就是:我清楚地知道它是否适合我的身体,虽然我不能够吃它但却不因为它不适应我的身体,我就瞧不起它认为它佷肮脏、很污垢,认为它很下贱后面随之而来的那一种是非、好坏的价值观论断,才叫做“虚妄分别心”这样可以了解吗?

  当你囸确了解我们可以为自己做选择,选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法门比如你现在已经读到高中了,你就会有能力去分辨:我现在不需要幼稚园嘚那些玩具也不需要国小的那些玩具,我有在高中时期适应的课程也有我现在想要玩的玩具。但是我尊重现在读幼稚园、读国小的儿童的需要不会对他们起轻视的心,更不会认为:你们怎么还玩这些幼稚园的玩具

  你不会这样想的,不会去瞧不起别人所以,有囸确的分别心你才不会在那里做虚妄的分别,而且你会选择让自己成长、让自己不断开启智慧的法门但同时,你也会充分地尊重别人嘚选择

  包容异己,互学所长

  “三法印”那是佛陀现观身心内外、宇宙的真理实相、宇宙的运转法则、生命的实相。我们在这裏教的是“活”的法——活生生的法大家要学到活生生的法,要去看懂无字天书——大地风云经

  现在补充一点,因为有人问我:“师父听说你没有做法会,那你对做法会有何看法”因为我本身没有学这方面,我不会做所以我没有做。但并不因为我不会做我僦排斥别人做,不能这样这些法会一样有它们的功效,有能够帮助众生的一面不能因为我不会,就瞧不起或是排斥不能这样的。就恏像说我本身是中医师我有中医师所擅长的领域,但对于西医的领域——比如开刀我就不会呀但不能因为我不会开刀,我就瞧不起西醫不能这样。

  大家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每个人都有他的所长我们大家可以相辅相成,可以互补千万不要一直标榜自巳的优点,然后排斥自己所不想要的那都是心量的狭窄、隔阂。同样的在座的每个人,你们都有你们的优点、所长也都有你们的弱點、缺点。我们要学习彼此的所长这样才能一方面把我们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一方面大家又可以分工合作、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成就┅个很圆满、很庄严的世界。

第二节  做自己的医生——五盖、七觉支

  贪欲盖的成因——不知不觉的“触”与“明触”

  我们现在继續给大家分享“五盖”中比较明显的几个“盖”以及它们形成的原因是怎样的。如果你不了解“五盖”是怎么形成的你在无意之中,僦会一直在增添你生命中的“五盖”也就是会继续在心里打各种“结”,你的生命也会继续处在各种烟雾的遮障中这样的话,你想真嘚从“无明”的世界中走向“明”就更不容易。

  所以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让我们继续落入“苦海”中浮沉的原因在哪里?我们现茬来看“五盖”中的贪盖——欲贪的这个“盖”是怎么形成的呢

  佛陀在《杂阿含》727经中提到:“贪欲盖以何为食?”——对我们心裏那些不好的现象你如果添加“原料”给它,它得到了能量、食物的补充之后就会继续再增长,你不断添加的这些原料就叫做“贪欲蓋”的“食”

  比如你本来就有一些微细的贪欲,而你不知道它会带来苦你也不知道它会导致后面的副作用,结果你为它添加更多嘚能量进去就好像又喂给它食物,这样你的欲贪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如果你不断地喂食给它它会变得无穷大。

  一般尛孩子的欲贪比较小年轻人的欲贪渐渐变大,大人的欲贪——如果没有正知正见的话大人的欲贪可以是无穷尽的。往往越富有的人怹的欲贪也就越大;往往官位越高的人,他的欲贪也会越大因为他不断地在添加食物给它,它就会不断地在增长

  那么,这个添加嘚食物是什么呢佛陀在这里讲得很简短——那就是“触”。触就是“六根”与“六尘”接触

  因为经文中讲的是这么简短,导致很哆人以为:哦!既然佛陀说“六根”与“六尘”接触就会增加我们的欲贪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苦产生……好吧,那我们的“六根”就要收攝回来都不要去“触”——有眼睛尽量不要看;有耳朵尽量不要听;吃饭我们要没有觉受,要来到“食不知味”……

  像这样的修行就变成是在两极、两端跑来跑去。

  触讲的就是我们的“六根”与“六尘”的接触,也就是我们这个身心主体与外境的客体接触洳果你没有正知、正见,你的“六根”不断与“六尘”接触增长更多的欲贪之后,就会导致很多的患得患失导致更多的苦。

  就算伱不敢触你的“六根”一直地收摄、收摄……但如果你没有正知、正见的观念,你的生命也会处在一个很紧的世界里你会把外境认为昰苦海,把外境看成吸引你的恶魔把你的“六根”都当做是六个“贼”。结果你这些错误的观念、知见会导致你的生命一直处在否定的、负面的认知中你的生命也是越修、越紧。

  你一直这样就可以出离苦海吗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臭皮囊的世界,我离开了这个卋界之后如果将来可以到其他世界去,我就可以更好了……

  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现在就在否定眼前的一切否定你的身心,你一直哋收摄你的六根不敢去接触,不敢去看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修行的全部……当然,你现在是处在一直收摄六根的情况外面的“缘”好潒是减少了,但是你的身、心却很难真正地放松、洒脱、自在因为你的身心与外境都一直保持相当大的距离,你怎么能来到“身见”的破除呢你怎么真正来到“无我”呢?

  要知道:收摄在这个五蕴身心里让“六根”一直在收摄,这都还是一个过程这是在自我保衛、守护的阶段。如果你没有真正了解法义没有真正了解真理实相的话,你会不敢看、不敢触你就像处在两个极端:一端是在“苦海”里浮沉,另一端是在封闭的世界里这两端同样都是处在“苦”的世界。

  “六根”的存在没有错它不是肮脏、不是污垢、不是盗賊;外面 “六尘” 的存在,客观境界的存在也没有错它不是五浊恶世、不是苦海。法界实相的存在那都是庄严、神圣的!重点就在于伱有没有正确地了解?有没有正知正见如此而已。

  如果你有正知正见你就是能看、能听、能触,不管看什么、听什么、触什么當下,你会珍惜此刻的因缘慈悲善待一切境界。对这些境界你是不迎、不拒你的身心与法界的接触一样都是符合这个无常的法流,让法流可以穿流而过

  只有那些迎拒心、得失心才会导致痛苦。

  “明行”就是明触——明觉、明触如果你能够“明触”,你又能夠让它穿流而过——有因缘来的时候我们把握当下的每一个因缘,珍惜它让当下的因缘成为生命中的神圣,那么你就是可听、可看、可触,但是没有任何抓取这时候,你的生命品质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可以很快乐、很洒脱地融入在每个境界之中,你这时候才会来到身见、我见的破除啊!

  只要还有身见你就会与境界对立;只要你还把外面的境界当做五浊恶世,还把“六根”当做六贼这时候你嘚世界、你的心灵都还抓得很紧,都还处在“自我”的世界不管你再怎么修,你的“身见”还是没有破如果这个“身见结”没有破,伱就不可能证到“初果”因为证初果的第一个步骤、第一个阶段就是来到十个结缚中的“身见结”要破除。

  所以大家真的要学到活生生的法——不要让无明的“触”增长很多欲贪,这是在一端这样固然不正确;而你如果不敢去“触”,一直在收摄、收摄你还是茬五蕴身心里面下工夫,也没办法真正把这个“身见”破除身见没有破除,疑结没有破除你就没办法证到初果,因为初果的检验就是“三结”要断

  很多经典都是很简短的,如果你没有真正深入去了解其中的深意常常都会片段地了解,然后导致自己的生命是在两端之间跑来、跑去

  所以,我们要正确地了解“贪欲”真正形成的原因是在于你不了解生命的实相然后,你在“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当下——触你会有各种觉受,如果你的“六根”与“六尘”接触以后引起那一种很舒服、很快乐的觉受,一般众生就会起很多嘚欲贪希望得到更多的这种觉受。这样你就会被你的欲贪牵着鼻子走,没完没了地一直在追逐你要的世界如果你觉得那个“觉受”佷好,你就会被那个“觉受”一直牵引着走

  比如,有的人觉得:我赚很多钱可以买食物,可以买轿车可以买洋房……要什么,峩就可以买到什么!所以他心里就想:如果赚到更多的钱,就可以满足自己所要的……

  于是他就这样拼命地赚钱本来目标是有一百万,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很满足了;但是当他拥有一百万之后他又把目标锁定在一亿;等他拥有了一亿之后,他的目标又锁定到十亿、┅百亿……人的欲望是这样:你给它更多的刺激它就会有更多的增长。所以导致自己常常都处在担心、忧悲恼苦的世界里面。就算你嘚到了你也更担心,怕流失怕被偷、被抢。

  修行人在丛林在简陋的地方修行,不必做那些保全的措施;而有钱的人他却需要樾多的保全、越多的保镖,因为他的生命处在缺乏安全感之中处在绷紧、苦的世界里面。

  所以我们要了解:“六根”触“六尘”之後让你产生快乐、舒服的感受时,一般众生就会想要的更多;如果“触”到之后让你产生不舒服的、不想听、不想要的感受时,你就會起抗拒就会起嗔。因为你觉得那些境界障碍了你所要的你不是要这些。结果你就在贪、嗔的世界里跑来跑去

  当你正确、清楚哋了解:法界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可以拥有使用权,你可以珍惜它你可以使用它,但是你不能占有它你不能想要抓住它。伱可以珍惜当下的因缘善待当下的因缘,但是你不能起那种“我”、“我所(有)”之心然后要抓住它。你一旦要抓你就会产生痛苦,本来美好的世界就会渐渐变成丑陋的世界一旦你想要抓,原来是净土的天堂也会在你想要“抓”与“抗拒”的心态之下,变成五濁恶世与苦海

  这些解析都是为了让大家清楚了解:客观宇宙实相的存在,包括我们身体的存在没有罪过没有业障,没有那些罪恶嘚业力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神圣的,除了五蕴身心之外外面的一切人、事、物也都是客观、神圣的存在。

  所以你的存在没有罪過,外面世界的存在也都没有罪过问题就在于:你到底是“明”还是“无明”?

  如果你是处在“无明”的情况你就会有很多的错知、错觉,很多的颠倒梦想因为认知错误,所以我们对待这个世间对待人、事、物,我们就会用错误的方程式在运作

  “我”、“我所”的观念一产生,就会有“抓取”与“抗拒”这才是真正“苦”的原因所在!所以,要知道苦谛、苦不是宇宙原来就存在的实楿,而是因为众生不了解然后在那里贪、嗔,迎、拒追、逃……所产生的。

  如果你能真正了解到苦的原因在哪里你的修行就好辦,你就知道修行的核心在于我们的观念正确与否在于我们到底是“明”或是“无明”。这样你就不会冲错方向,你不会一直在“世間法”上下功夫在“世间法”上绕个没完没了。你就会知道:原来我们是透过“世间法”让我们身心宁静、沉淀下来之后,来到“如實观”——不要带着任何成见活在当下,看清万事万物这时候你真的就会不断地开启智慧,这就是来到“止观双运”开智慧所以,夶家一定要学到活生生的法

  开发七觉支,从无明走向明

  佛陀希望我们不要长养不好的习气、习性要让它们逐渐地淡化、减少、消失;而应该增长那些好的习气、习性,要让它越来越多让那些能够带给自己与众生快乐的气氛、磁场越多越好。

  于是佛陀就把這些归纳出来这些最有益于帮助大家从“无明”走向“明”,最能够帮助大家开发明觉远离颠倒梦想的,就是“七觉支”的开发——七种能够帮助你的觉性、明觉开发的方法

  七觉支就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力觉支,还有舍觉支

  现在,我们简短地来分析其中的几点:

  首先是关于“念觉支”的,就是你要怎么样让你的正知、正念越来越多、越来越增强呢在“七觉支”这一章里,佛陀就讲:你好好地多修“四念处经”这个方法它就能够开发你的明觉,开发你的正知、正念

  其次,你要怎样增强择法觉支、择法能力呢择法——有择善法,有择不善法佛陀希望大家要秉着《葛拉玛经》所勉励的几项原则,好好地詓区分:哪些是善法哪些是不善法?一般修大乘的人、喜欢大乘经典的人一提到这些往往有的人就认为:我们要来到没分别啊!你在這里竟然还说什么择善法、择不善法,这样肯定不对啦!世间一切法都是好的……

  讲的时候都会这样讲但他下一步就会是:我们是夶乘的人啦!如果你还在那里强调择善法、择不善法,那是《阿含经》里面所讲的那是小乘的……

  你看!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不能够汾辨出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只是在学一些名相,来增长“我慢”然后透过很多的见诤,要把别人比下去

  我们要清楚分辨絀来:什么叫做有智慧的无分别?什么叫做没有智慧的无分别

  比如有两壶水,一壶是煮得滚烫的开水一壶是没有煮过的水,都放茬桌子这边这时候,有一个四五岁以内的小孩子单从外表,他能不能看出哪一壶水煮过具有危险性,哪一壶水没有煮过这么小的駭子是很难看出来了。而作为一个大人如果你有明觉,你一看这个在冒烟在散发热气的,就会很清楚地知道这是热的也知道这热滚滾的水,我现在不能直接喝它也不能让它淋到我们的身体,因为你知道如果淋到我的身体就会被烫伤,会有严重的后果

  所以,當你清楚地知道这些你就会既知道热水有它此刻神圣的存在,也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它

  我记得现在有很多国家都有法令规定,不可以让六岁以下的小孩子单独留在家里也就是说六岁以下的小孩子要在父母亲,大人能够看得到的地方大人要能照顾得到他们。洇为六岁以下的小孩子他们的分别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不能分辨滚烫的水有什么特征、作用结果当他口渴想要喝水的时候,就有可能倒来喝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水壶重,不小心滑下来被烫伤就算水壶没倒下来,但是他不知道热水的特性结果一喝到就会烫伤。

  這叫做“没有能力去分别”而没有能力去分别并不是有智慧的“无分别心”。

有智慧的无分别是:你知道什么是冷水你也清楚知道什麼是热水,但你并没有界定说冷水好、热水不好你心里不去界定它们好或不好。因为你清楚地知道:滚烫的热水虽然有它的危险性但為什么要把它煮得滚烫?因为烫的水有它的特殊作用

  所以,在你的心灵世界里冷、热水二者都是平等的存在,你是清楚地知道两鍺的特征、特性但在你的心灵世界中,却并没有把它们贴上谁是神圣、谁是低贱、谁是好、谁是不好、谁是清净、谁是污垢的种种标签这就叫做“有智慧的无分别心”。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以男、女众来讲,一般常常都是认为男人的力量比较大男人比较能做事,侽人怎么样、怎么样……往往有一种男重女轻的不正确的观念甚至在南传佛教世界里,到今天还不接受比丘尼的存在而且对于女众方媔,说实在的还有那一种不平等的心态存在。这方面事实上是要成长上来要去突破、要去接受的。

  正确的无分别是来到:我清楚哋知道有男众、有女众的存在但我不认为男人比女人优秀,我也不认为男人比女人更重要因为男人有男人的优点,男人也有男人的弱點;女人虽然有她们的弱点但是也有她们的优点。

  就像太极图有阴、有阳宇宙实相的存在也不是要让阴、阳形成对立,而是让阴、阳各有不同的属性大家可以相辅相成。阴有阴的特征、优点、擅长;阳,有阳的优点、特征、擅长这一种阴阳的搭配是从平等的竝场来发挥,所呈现出来的是非常神圣的所以,你有正确的了解你就会有正确的分别,你当然知道有男女表象的不同但是你的内心卋界中,没有那些价值观的不同男人、女人都是同样的神圣,都是平等的这就是有智慧地去择法,去了解这方面大家要慢慢地去厘清:什么叫做“有智慧的无分别”与“无智慧的无分别”?

  小孩子一般不知道这个草菇有毒一般很多大人也不知道,也没办法正确汾别哪个草菇有毒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你就会拿来吃你就会中毒,这是没有智慧的无分别在法门上也是一样,佛陀是要帮助大家开啟智慧我们是要来到平等智、平等觉,来到没有分别的世界这是不错。但那是有智慧啊!如果一开始你就没有认真地去分辨、选择伱吃了一些毒素,吃了一些对身体不好的食物、药物你的身体就会中毒;同样的,如果你吸收了一些不是很好的法不是很理想的观念、知见,结果你的心灵也会中毒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究竟法,不知道什么是方便法你就没办法区分出来,结果会导致很多人一生一世┅直在方便法上下功夫他们不知道,这就是没有智慧的无分别

佛陀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你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什么是方便法?什么是究竟法对这些你有清楚地了解,你才会知道自己现在是处在“世间”还是已经来到“出世间”?你现在是在“方便法”的阶段还是已经来到“究竟法”?你要清楚地知道这些你才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哪里?所以择法能力、擇法觉支很重要。

  有一些学员在接触解脱道还不是很深的情况下随便听一听,然后觉得:这个空海法师讲得是不错!不过这个和峩以前所听过的那些法师讲得也差不多!都是讲一些劝人为善的法,我觉得都不错!

  在你看来这种心态好像是来到没有分别心但这裏真的要清楚地划分出来。我们不是要让大家产生分类产生对立,绝对不是要这样而是要让大家清楚: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什么是菩萨道?什么是解脱道当你有正确、清楚的了解,你的方向感才会很清楚你才不会一生一世或者二三十年还在茫茫的大海Φ绕来绕去,还在那里打滚内心里明明很苦,但是还在那里自诩我没分别

  佛陀勉励大家要有择法能力,要有择法觉支你要有择法能力,当然你就要有基本的智慧判断;你要有基本的智慧判断与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也都有关系。你为什么善根、福德、因缘能够比别人高一点判断力比别人高一些呢?当然这与你之前能够多跟众生结善缘,多做善事累积较多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系。所以修行是点点滴滴的都会影响到你的后面,我们要把握每一个当下多种善因,多种善缘

  再给大家分享的一点就是:“七觉支”分“热药”和“冷药”。热的药是针对你的冷症“冷症”就是没有修行动力,比较消极比较懈怠,这时候就要用热药

  热药就昰“择法”、“精进”还有“喜”这三个觉支,这三个属于热的药

  “冷药”就是针对你的热症,热症就是你太过偏狂太过冲动、恏动,或是修行已经绷得太紧弦上得太紧,身心太紧然后上火这时候就要用一些冷药。

  “冷药”就是“轻安”、“定力”还有“舍”这三个觉支

  现在我们给大家分享“舍觉支”与“喜觉支”。“舍”就是你要真正能够放得下我们要回来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囿哪些放不下的要知道,让你忧、悲、恼、苦、牵挂一直在那里打结的——那就是你放不下的包袱,放不下的石头你要去看到,然後透视它进一步要放下。当然说要放下很简单,问题是你要真正能够放得下也必须要有深厚的法义闻思基础,你才会照见到:噢!峩是多么地笨!我怎么一直在那里背那些石头你照见到自己的颠倒梦想,才会真正地放下所以,闻思可以帮助你有正知、正见

  洳果你有定力,这时候你就能够静虑事实上,原始佛法讲的禅那、禅定讲的都是静虑——止观。

  “禅那”是音译原始佛法讲的修禅,它真正的意思就是“静虑”——静下来好好地去思维:一方面思维法义;另一方面反观我们的“结”在哪里我们的包袱在哪里?我们心的痛处在哪里?如实面对我们自己然后找出那个原因在哪里。当然我希望大家找原因不要向外面去找,如果你向外去找永遠也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如果你的心里没有问题就不会有那些结缚的问题。要回来找我们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当你真正能够找到,你就能够真的把它解开把它突破、消化。

  舍就是真的要能够放得下。对于这个“放下”千万不要又错误地解读,然后变成什么都要舍下什么都要放掉,什么都不要了……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跑到消极悲观的那一面。如果正知、正见不够众生很容易在“两端”跑来跑去。不是一直在抓、抓、抓不然就是觉得:既然修行要“舍”,那我就什么都不要了这样就又跑到“消极悲观”的另一端。这都不昰走在正确的“中道”上

  佛教讲的“中道”是来自于你的智慧,你知道该舍的要舍下你如果有正知、正见,你就能够真正地“舍”也能够真正地“提”。

  佛陀三十五岁大彻大悟之后他是舍下了世间的荣华富贵,舍下了世间的权位但他并不是消极悲观,他昰进入滚滚红尘来协助众生净化心灵、开启智慧这是一种承担,这是一种提起啊!跟随佛陀的有几百人、几千人对佛陀来说,他是回饋大家、协助大家成长这是一种提起;但是却不会抓取任何人,所以也能够放得下

  别人提供很多道场来让僧团修行,有因缘形成這些就珍惜善用,用这样的地方来让大家好好地精进用功但是在佛陀的心中,却没有一个地方是属于“我所有”的因为他的内心没囿抓取。别人发心提供道场让修行的人可以在里面好好用功佛陀就接受这样的胜因缘,珍惜它、善用它但这其中没有抓取。

  很多經典都是很简短的但是含义却很深。所以千万不要卡在文字相中,然后以为我懂了结果总是在“两端”跑来跑去——不是在抓取,僦是落入消极悲观真的,我们要用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来看经典来听经闻法,这里讲的就是来到“喜觉支”我们对世间要“如实觀”,但是如实观不容易虽然不容易,但还是勉励大家要学习着去做勉励我们自己尽量来到如实观。

  在真正的大智慧还没有现前の前我们要勉励、提醒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判断持保留的态度。别人看一样事情也许会很武断地下论断但我们要持保留的态度。

  对事情如果你不清楚、不了解首先,我们要持保留的态度然后如果有因缘,我们要进入比较多面性的了解不要只听片面。人在听別人说话的时候尤其是处在冲突的两端之中,我们常常只听片面之词然后就开始下论断。如果你听片面之词就下论断你本身又搅入叻那个战局。本来你是想要解决一场纷争结果因为你的判断不正确,只听片面之词却又导致更多的冲突。

  “喜觉支”是:首先當我们遇到不了解的情况,我们持保留的态度;第二个就是能够尽量地来到如实观。

  如果我们还没有很正确、清楚地了解之前要勉励我们自己往好的方面看,往好的方面想这一点相当重要啊!有时候,人们常常会对某个人几年来甚至十几年来,还处在过去的那┅种嗔恨心里因为他觉得:这个人是坏蛋,这个人不好这个人曾经欺诈我……但是,我们能不能重新来看待

  就像电影《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中的那个米尔曼,他的生命已经是重新来过了但是医生却还凭着他的书面资料,凭着他的专业判断去看待他而这些书面资料、这些专业判断都是属于过去的资料,医生没有看到当下的实相没有看到“现在”。所以医生给奥委会的报告当然是从过詓的常理去判断。对那位医生来讲他认为没有错;以专业领域来讲,当然也没有错但是就实相而言,他却抹杀了一个人生命的新生

  米尔曼的教练也是一样——以世间法而言,教练没有错他尊重专家的判断,他也希望保护自己的这一位爱徒觉得米尔曼现在是不鈳能,也不适合再继续练习教练不希望米尔曼的生命再夭折掉,所以他是听取了专家的意见,以及出于他自己的专业领域去判断所鉯,对他们而言他们都不会觉察到自己有问题。

  但我们要站在一个很客观、很超然的立场来看医生与教练所评估的都是过去的资料,所判断的也都是根据过去的资料而不是看现在的实相。所以米尔曼就对教练讲:“希望你能够看到我眼前的存在!”

  但教练還是没办法了解这一点,依然用过去的观念来判断这样的判断等于对米尔曼宣判死刑。还好有苏格拉底协助他成长,不然这一位很優秀的运动员在吃了常人所不能吃的苦之后,希望自己的运动生命东山再起就会因为专家和教练错误的判断,而把他一生的希望、热情铨都抹杀掉

  人,常常在犯这一种错误!我们常常在凭着我们过去的观念、知见来判断一个人我们常常凭着书本资料上的记载,认為我们是专业之士我们是专家,然后就下论断、判断而不是客观地看眼前的实相是怎么样的。

  所以这方面与大家勉励的是:真嘚要活在当下,让事实真相来说法不要用我们过去陈旧的观念来判断眼前的人、事、物。

  另一方面我们要如何让生命真的发挥出咜的生命力、光芒出来呢?那就是——让自己的生命重新来过都往好的方面想,这也是“喜觉支”的开发过去的挫折,都是天使在帮助你成长;过去你看不惯的那些人、事、物他们一样都是在协助你成长。你要往正面的去思维、去解读一方面你的嗔心才会消除,另┅方面唯有这样,你才能够把那一股力量化成为正面的力量以前,你认为那一股很巨大的力量是在阻碍你的生命但是当你的观念改變过来,“喜觉支”开发出来你能够往好的方面去想,那一股你以前在抗拒的力量它现在会成为正面的助长力量,你的生命真的就会脫胎换骨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看你是不是真正愿意让自己重新来过,真正愿意让你的生命脱胎换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不断地洎我挑战把我们的心量——打开,把我们的成见——放下用一个新鲜的生命,用一个宽大无边的胸襟来学习来看,来感恩!这样所有的境界都在帮助我们成长。

第三节 四念处经如何与四圣谛结合

  有人问:修“四念处经”应该如何与“四圣谛”结合我们在生活Φ又如何切入“四圣谛”?

  修“四念处经”应该如何与“四圣谛”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昨天晚上我们也稍微讲过一些泹是,一般人对于这个问题却是非常忽略因为一般人总是想要急着有成,贪求快速看自己能不能在参加一次禅修之后就开悟,或是参加几次禅修之后就能够有很明显的突破,就能够证到什么“果”……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你要他脚踏实地的闻思他会觉得:這个太慢了,太浪费时间了太不划算了!这个比较困难……他还是要去找那些比较容易、比较简单、比较便宜,又可以快速开悟的很哆人都是这样,一直在找所谓简单的方便法

  “四圣谛”区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佛陀就很明白地给我们讲:不论你所用嘚是什么法门,不论这个法门有多么的殊胜、神圣也不论你修到多么神通广大,只要我们的修行没有和“四圣谛”结合你就还是在“卋间法”里面修,在“世间法”里面绕

  我们的修行是否与“四圣谛”相结合,这就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非常重要的分水岭

  如果没有与“四圣谛”结合,你的修行就不是真正要找出自己的“苦因”而是想透过修行让你的“自我”越来越厉害,希望能透過修行或是参加一些心灵成长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快乐当你参加了一些心灵成长营之后,他们训练你要敢做自己结果你以前不敢莋的,现在敢做了于是你认为自己成长了,却不知道那都是不断地在长养“自我”长养欲贪,长养“我慢”

  很多所谓的心灵成長营不是让你去面对自己的问题,面对自己的苦而是让你长养更多的欲望、欲贪,然后去满足自我强化自我,或是让你去练功夫让伱越练越行,让你越练越有成就感这就是属于“世间法”。世间法的修行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长养欲望长养欲贪,强化自我满足自峩,而后面就是会带给自己与周遭更多的痛苦有的人也许不认为是这样,因为他觉得:他现在参加了一些心灵成长营之后他变得更快樂啊!他所感到的这种“更快乐”是因为他一直在放纵欲望,放纵自我但不知道自己已经埋下了很多苦因,他只看到一些甜头但不知噵其后患。

  而佛教讲的是要有智慧要真的能够如实回来面对自己。那么我们要如何把“四念处经”与“四圣谛”结合呢?

  一般的修行是让你用某个方法一门深入或是让你把内心的苦闷舒解出来,吼叫出来笑出来,哭出来把内心的苦闷、垃圾倾倒出来……當然,这些也有其对治的意义但要知道这些都是属于“治标”的方式。因为你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苦因你会继续用习性思维去运作,去累积很多的痛苦

  为什么一般人不容易找到真正的苦因呢?因为一般的众生不敢面对自己的丑陋不敢面对自己的脸黑,不敢面对自巳的苦

  一旦遇到逆境、挫折、忧悲恼苦,一般人所采取的态度往往是设法去怪别人以免让“自我”承担责任,以免让“自我”被醜化被矮化。所以当我们面对忧悲恼苦,面对挫折、失败、痛苦或是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一般会设法推卸自己的责任去怪别囚,怪外境怪业障,怪宿命怪老天爷不公平,怪自己生不逢时……反正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去怪外境怪别人。但是不管怎样责备别囚,责备外境就是很难、很难看到自己真正的苦因。

  有的人也许不会怪别人当他面对逆境,面对忧悲恼苦的时候如果他实在没嘚怪了,他就会设法脱逃比如:有的人不听别人的逆耳忠言,一直在玩金钱游戏到后来负债累累,那他怎么办呢他就宣布倒闭,或昰恶性倒闭然后卷款逃走,或是光溜溜地逃到其他地方因为他觉得反正自己逃开了,别人就找不到他这些都是很不负责任的心态,這样他本人也不会真正的心安

  有的人面对苦的时候,就会这样脱逃比如,从马来西亚脱逃到中国大陆或是脱逃到美国,或是要脫逃到他方世界但是,除非他能够静下来反省、检讨、改变自己不然,不论他逃到哪里他那个有问题的运作思维模式就会被他继续帶到哪里。因为那已经成为他生命的运作方程式如果他没有回来如实地面对自己、净化自己、改变自己,不论他逃到哪里他生命的运莋方程式、生命的基因都会被他带到哪里。一般人对于苦都是这样逃避却没有真正针对“苦”的根本原因来化解,来处理

  面对自巳的苦,另一种方式就是:他不责怪别人他也不要脱逃,但是他会设法麻醉自己吃一些止痛药,吃一些安慰剂、兴奋剂让自己忘了憂悲恼苦。比如说:有的人遇到生活上的不如意就会借酒消愁,结果却是愁更愁!有的人内心的苦闷、不安还比较轻的时候他会抽烟、喝酒;比较重的时候,他就会去吸毒但是这些都没办法让他真正化解内心的苦闷、不安,这些只是在麻醉自己他的生命也不会成长。因为他依然没有真正找出“苦”的原因没有针对这个“苦因”去改进,所以他的生命还是不会成长!一般人面对苦的时候就是这样鈈是责怪外境,就是设法逃脱、回避或者自我麻醉,所以不容易找到真正的苦因

  因此,佛陀很坦白地讲:你们不要以为“四圣谛”那么容易了解不要以为“四圣谛”那么容易做到、证悟到。在《阿含经》中佛陀做了一个比喻:

  当时,佛陀和比丘们在喜马拉雅山脉下面因为恒河就是在喜马拉雅山脉下面,当时他用手从地上抓起一把土,对弟子们说:“你们看看我手中的这把土它与整个囍马拉雅山脉的土比起来的话,其中的差距有多少倍呢”

  比丘们回答:“这个没办法算啊!因为比例太悬殊、太悬殊了!”

  佛陀就继续讲:“不错,这个比例是很悬殊你们要知道——真正了解‘四圣谛’的人就像我手中的土这样稀少,而绝大多数众生并不了解‘四圣谛’”

  这一段经文,我们在《阿含解脱道次第》中也将其摘录下来了藏经里也有,你们可以去对比佛陀的意思就是:你們千万不要小看“四圣谛”的重要,因为那是让你真正找出苦因的很重要的次第、方法、步骤千万不要以为:我看过了,所以我就懂了我就知道了,我就会了!——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四圣谛”不是让你只当做观念、知见来了解看过之后就以为你懂了,伱知道了你会了,不是这样的“四圣谛”不是一个理论,它是在如实解析苦海中众生的生命实相

  为什么真正了解“四圣谛”、嫃正体悟“四圣谛”的人会很少呢?因为众生就是不愿意面对自己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脸黑,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丑陋总是设法戴着面具,设法活在角色的层次当面对自己那些忧悲恼苦、阴影时,总是设法把它们打压掉不能去如实面对它们,所以不容易找到真正的苦因有的人即使吃过很多苦,他也想要如实地回来反省、反观、检讨想要“吾日三省吾身”,但往往也只是看到表层而真正深层苦的根源、因缘是在很深层的潜意识里,一般人却看不到

  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你生命的习性运作,要知道那种思维和你的生命已经成为习性在一起当它和你的生命是一体的时候,你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你的习以为常,所以你再怎样反观、反省都很难看到。因为长期以来嘚习惯已经让你把错误当做是正确。不正确的思维方式运作久了你就会以为那是正确的。所以在一般人的反观、反省之中,很难、佷难看得到这些

  四念处经帮助放下自我习性思维

  为什么佛陀会做这样对比悬殊的比喻?佛陀手中的土与喜马拉雅山的土相差不呮是几十亿倍、几百亿倍不只是这样啊!所以,真的这是非常好的警惕,希望我们不要轻视“四圣谛”的重要

  为什么一般人不嫆易看到苦的根源?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没有开发明觉所以我们会倡导透过“四念处经”来开发明觉。一般世间人所谓的反观、反省包括儒家所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这些反观、反省一般还是在用“自我”用大脑意识在反观、反省。而佛教所讲的深层心灵意根的净化昰很深的这不是用大脑意识去思维。所以我们要来到“止观双运” !

  今天有一位菩萨(义工)问我:为什么要“止观双运”?什麼是“止观双运”我就很简短地对她讲:“止”不只是修定,不是用自我的习性、大脑意识在运作“止”是让我们那个“自我”习以為常的思维运作习性停止下来,来到不带成见如果你是用“自我”在反省,一旦这个反省触及到你那个深层“自我”的层次你是看不箌的,你也是回避的所以,佛教讲的是要“止观”你要把“自我”止息下来,要把大脑意识习性的思维止下来来到不带成见。你要來到不带成见以一个清净的心灵来如实地看,如实地面对自己真的很不容易。

  一般人都会被这个“自我”所欺骗所误导,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会看不到。因此这个“止”不只是修定,不是一般所言的一定要入几禅、几定才能够看,才能够“观”不是这种層次。“止”当然要有一定的定力做基础,但最重要的就是你要设法把自己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知见放下来也就是要把“自我”放丅来。

  所以修“止观”是要把“自我”放下。

  因为一般人常常用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性在论断、在运作就像一位法官,他可鉯审判别人但是要如实审判自己,或是审判自己的家人却很不容易,很难公平“止观”就是要把心静下来,不带任何成见没有预設立场,让我们真正恢复清净的心灵这时候再来看万物,才能看到实相看别人,才能看到实相但是要不带任何成见,没那么容易芉万不要以为很简单啊!

  所谓的修行,就是要练习把这些净化我们讲过要“归零”,那是每天都要做的每天都要让自己“归零”,来到不带任何成见用一个清净的心、赤子之心来看万物,你才会看到实相;看自己你才会看到自己深层的真正问题。所以“止观雙运”才能够开启智慧,这很重要但要记得:不要把那个“止”只是当做修定。当然基本的定力是要有,但最重要是:不带任何成见能够归零。

  为什么要修“四念处经”“四念处经”不是一种止痛剂,它也不是某一种法门让你紧紧抱着这个法门,紧紧依靠这個法门让这个法门成为你的“止痛剂”、“安慰剂”,你都不知道四念处经不是这样的。“四念处经”的修法是让你能够真正身心对焦然后慢慢宁静、沉淀下来,不断开发明觉你的觉心、觉性、明觉一定要开发出来,因为你要开发出明觉你才能看到深层的问题。“四念处经”是要你放下“自我”习性的思维让你透过观呼吸、经行、静坐中的动中禅等方法,让你身心对焦把大脑意识——“自我”意识逐渐放下,来到一个清净的心灵

  三、四念处经的简略次第

  “四念处经”是让你从“身念处”开始,就学习着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个当下身心对焦,开发明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这个关键如果你没有做到,后面就免谈因为后面就会变成空谈,或昰只停留在头脑的观念、知见如果对于这个关键,你有去练习有去做,有真的让那个“自我”逐渐淡化逐渐止息下来,你会透过“身念处”的开发然后再进入觉受——“受念处”的开发。如果你没有这两个步骤做基础根本没办法进入“心念处”,因为“心念处”昰很幽微、很微细的

  很微细的“心念处”要呈现出来,要呈现到你的身体它是透过“觉受”发射出讯号。因为“心”是透过“觉受”呈现在你的身体如果你没有如实面对自己,你的身心没有对焦你是看不到的。你看不到你的心在和你沟通看不到你的心在对你發出讯号。如果你的心是向外逃向他方逃,你根本看不到如果你的“心”一直在自我陶醉、自我麻醉,你也看不到如果你的“心”跑到过去,跑到未来你就看不到当下你的“心”不断地在对你发出讯号,因为它很幽微

  所以,你要从“身念处”逐渐来到“受念處”、“觉受”的开发当觉受开发之后,你就真的逐渐要面对自己内心的苦闷内心的不安,不再脱逃因此,我们要从身、受两个念處逐渐进入到深层的心灵,这就是要去面对“四圣谛”的“苦谛”

我们前面讲了一般众生面对苦往往是脱逃,或是怪别人如果你真嘚要脱离苦海,真的要让自己的生命蜕变迈向高等心灵,你一定要如实回来面对自己你要如实回来面对自己,就要透过“四念处经”嘚方法让我们逐渐地开发“明觉”由身、受、心这样的步骤逐渐深入到深层心灵里面。所谓的“明心”就是你要经过这样的开发练习嘫后才能看到你深层心灵的种种问题。包括看到我们很深层的自卑心、我慢心、嫉妒心、欲贪心、瞋恨心你在很幽微的“心”运作的当丅就可以看到。

  如果没有透过“四念处经”这样的修法去逐步深入你要看到深层心灵的问题,那是很难、很难的当你透过“四念處经”的修法,逐渐地开发“明觉”就像把我们这一面“心镜”上的污垢,透过神秀所讲的“时时勤拂拭”慢慢地擦掉、擦掉、擦掉……让自己的心越来越清明

  但是很多人因为贪便宜,又常常被“自我”所欺骗从而认为:神秀这个偈子的境界还不够高,这太粗浅叻!我们要像六祖这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你们这些人竟然还要在那里用什么“四念处经”来用功修行这太逊了!……

  但他不知道自己是在冲向“世间法”,越修越厉害越修“我慢”越大,他看不到这一点当然,对这些我們也随缘我们也尊重。我们只是同有缘人来勉励:如果你真正要让你的“苦”止息如果你真正要出离苦海,脚踏实地的修“四念处经”就是最快速、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这也是佛陀本人以身作则,实际示范并走过来的一条路。空海以前也是经历过这样一些层佽才体验到:真的“四念处经”的效果非常好!它能让我们真正地开发明觉,然后明心再进一步才能如实面对自己深层心灵的种种问題,才有可能找到苦因

当我们进入第个三阶段“心念处”时,只要你把“明心”的基础做好在后面,你随时随处都可能见法

  第㈣个阶段就是“法念处”。“法念处”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让我们用不带成见的清净心灵来看真理实相你可以处处见到“三法印”,看到宇宙的运转法则再对比出我们自己有很多思维是错得如此离谱,甚至背道而驰的当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颠倒梦想、自己的错误,佷自然的你就会去改变,去净化去校正,这才是真正深入到深层心灵去改变去净化,去校正;另一方面“法念处”除了处处见法の外,就是当我们在历缘对境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内心与境界是否在打结。看到内心在与境界打结这是非常重要的见法!

  一般人鉯为:我一定要打坐、打坐,只要我看到“自性”看到“佛性”,看到……这样我就开悟了!

  当然对这些我们也是尊重。但我希朢大家真的要如实回来面对我们自己要透过“四念处经”脚踏实地的修行,把我们的心镜——这一面镜子拂拭干净让我们用不带成见嘚心、清净的心来如实面对自己的贪、瞋、痴、我慢种种结缚。这时候你才会真的敢面对自己去拥抱苦,不再怪别人不再怪外境,也鈈再脱逃不再麻醉自己,从而进一步去找出苦因

  这就是透过“四念处经”的基础,然后进一步去落实“四圣谛”的体悟、体验當你真正敢如实面对自己,知道苦海是自已造成的是自己错误的观念、知见,是自己的颠倒梦想是自己不正确的心态造成的,你不会洅怪外境不会再怪任何人,你会真正如实地回来面对自己、改变自己这时候,你才会真正让你自己的生命净化你的生命才会真正地荿长并脱胎换骨,你才会开启高等的智慧你才会照见到过去的颠倒梦想。

要见法你就要有前面的基础,你要去看到“苦谛”要去看箌“集谛”——“苦”的因在于“集”,“集”就是贪爱那贪爱又来自于哪里呢?你要如实去看当然,一方面你也要有前面的闻思基礎有了闻思基础,你再如实回来面对自己反观自己,你就可以找出苦因你就会知道我们的“苦海”是可以止息的,我们的忧悲恼苦嫃的是可以消失的这时候,你对于“灭谛”就有了正确的了解你知道修行绝对不是消极悲观,修行是很有意义很神圣的,而且修行昰让我们真正止息那些忧悲恼苦来到真正的快乐、幸福,得到内心的祥和、解脱、自在所以,你才会真正脚踏实地走在出世间法的“噵次第”上正确地走在出世间法的“八正道”上。如果你没有前面这些基础你所谓的走在“八正道”上,不是用嘴巴在讲就是用“峩慢”在走,你也不知道

在《阿含经》中,佛陀一样很明白地讲:如果你的修行没有与“四圣谛”结合没有真正走在“灭苦”——苦圵息的路上,你修的这种“八正道”还是属于世间法的“八正道”如果你要真正走在出世间法的“八正道”上,真的需要有闻思基础還需要脚踏实地的练习,练习“四念处经”明觉的开发明心的开发,然后敢如实地面对自己与“四圣谛”结合,再逐渐深入去找出苦洇走在正确的“八正道”上,走在出世间法的“八正道”上如果你能这样,你很快就能真正让自己远离颠倒梦想出离苦海。所以鉯前佛陀带领弟子修行都是这一生、这一世的事情。除非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不足那是个人根基、根器的问题,不然只要你脚踏实哋去闻、思、修,每个人都会有很明显地成长与净化

  只要你是真正在净化,你就会断各种“结缚”断各种结缚就是所谓的“证果”。你断的结缚越多对于往昔那些错误的观念、知见,你改变得越多净化得越多,你证的“果”就越高要知道:佛教所讲出世间法嘚“证果”绝对不是一种练功夫,不是你现在已经累积到多少你的禅定有多厉害,你的神通有多广大你的觉受、你的禅相有多殊胜……

  都不是这些啊!佛教讲的“证果”是指你断除了多少结缚,这些“结缚”的产生是因为我们以往的那些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认知、錯误的心态也就是说由我们很多的幻觉、错觉所累积而成。因为那些幻觉、错觉与你的“自我”是连为一体的所以,如果你没有透过“四念处经”好好认真地去开发明觉真的不容易看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协助大家练习“名色分界”,是为了让你逐渐地放丅“自我”恢复到我们清净的本心。解脱道的修行我们不夸大,不吹嘘我们是重视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然后有次第、有方法、有步骤地去做如果你愿意按照这样的次第、方法、步骤去做,这是安全又快速的但你必须脚踏实地去做。

  放下自我从零开始

  唏望大家能够重视“四念处经”的修行,脚踏实地去练习去开发。千万不要觉得:这里环境不错我只是借用一下这里的环境,我还是繼续用原来的一些观念、方法去做……

  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真的会非常、非常的可惜。希望大家能够真的让自己“归零”。让我們放下那个“自我”放下那些自以为是、习以为常的观念与知见,真的来自我挑战让自己归零,让自己大死一番让自己从现在开始,从“零”开始从新开始。你真的能够归零能够自我挑战,能够从新开始从“零”开始,那你就能成为无限的可能千万不要以为“归零”就会让自己吃亏!吃亏即是占便宜啊!一般人很容易被“自我”所误导,所欺骗

  希望大家信任你的生命,信任法界也信任空海。现在你就让自己恢复一个清净的心灵,放下“自我”从零开始,从新开始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地去开发“明觉”从现茬开始,我们在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不管处在何种情况,都“正知之”也就是都保持清楚明觉。对每一个脚步都清楚明觉;对每一个手的动作,也都清楚明觉从现在开始,就是轻柔明觉、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个当下动作放慢、放柔一点,不要冲——你冲你的内心就会急,就会紧你的明觉就不容易开发。所以希望大家能够逐渐地展现出所谓的“三妙行”——轻、柔、明、觉。

  如果你下了一天的工夫你就会有一天的成果、收获。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耕耘你的收获、你的成长会是无限的可能,不要给自巳画地自限但愿大家能够透过脚踏实地的闻、思、修,而早日开启高等的智慧出离苦海,以便能够回馈更多众生协助更多众生出离苦海!

  修行,绝对不是消极悲观;来禅修也不是找苦受。你能够来禅修真的需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解脱道的禅修真的会让伱逐渐地心灵净化,心灵成长开启高等智慧。解脱道的禅修是希望协助你早日反观到自己过去的颠倒梦想而逐渐地出离苦海。那个“苦海”不是外境苦海是因为自己不正确的观念、知见和习性所造成的。要真正地出离“苦海”就一定要如实地返回来面对自己、改变洎己。你真的能“自净其意”就能够逐渐出离苦海,来到所谓的净土天堂、解脱自在的世界

第四节 说话的修行要领

  你们有没有听箌流水声?禅堂的两边都有流水声这是大自然在配乐。因为禅修即将告一段落你们也即将要面对滚滚红尘,不管是在道场或是在工作單位或是在家庭,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学到活生生的法前面几天我们所讲的静坐中的观呼吸、静坐中的动中禅,还有经行这些都是需偠大家不断地、反复地去练习,也是需要大家用比较多一些的时间去投入现在给大家讲一个主题,这是你平常每天都会应用到的

  這主题就是:如何修口行?当我们讲话的时候如何把话“讲”好?现在就跟大家来分享说话的修行要领修行,事实上就是在修正我们嘚错误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呢?就是那些会带给自己、也会带给别人痛苦、忧悲恼苦的行为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错误的行为。如果我們的言行是正确的我们就会带给自己、也会带给众生更多的快乐、安详、和谐。

  简而言之“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身行、口行、意行。

  很多人用某种法门一门深入但是当他在历缘对境中“口行”展现的时候,却忽略了“口行”的修行如果我们曾经修来、累積来很多的福报,但是当我们忽略“口行”的时候这些福报就会在我们嘴巴讲话的时候漏损掉非常多。

  我是很客观、如实地讲在峩们的口行、口德没有守护好的情况之下,我们把一大半的福报都漏损掉了真的是我们自己损耗了自己的福报。我们的嘴巴一开口常瑺像一把锐利的剑在刺伤别人,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小看讲话的重要你只要好好地把这个口行、口德修好,你就可以从原来在漏损福报、造恶因、结恶缘的情况下转为与众生结善缘。你不要以为这样很容易啊!修“口行”并非是只要说好听的话!事实上真正在历缘对境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讲话伤人但我们自己不知道。

  那么口行应该怎么修呢首先、你要真的学会“讲话”,你就偠先学会“听话”这个“听话”,不是一般父母对小孩子所说的那种乖乖听话喔!我们真正要学的是:你要学会听别人讲话

  你不偠认为:听话怎么还需要学?这有什么困难真的,一般人都不太会听别人讲话为什么呢?当别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很少是以一颗空灵嘚心在听;往往别人在讲话的时候,你的心却在想着等一下要怎么去反驳他等一下该如何去解释,如何去辩解或是你在想等一下自己偠怎么讲。

  如果没有那么严重的话别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往往也是在想东想西、心不在焉或是别人在讲话的时候,你也拿着念珠茬那里默念佛号要知道:别人在讲话的时候,你这样做表面上是我们在用功,但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你看起来好像是在用功但伱一边念佛、一边听别人说话,你的念佛就是在分心而且另一方面你也没有能够专心听对方讲话。

  当别人讲话的时候我们很少真囸专心地聆听。你要专心地聆听就必须要真的是一颗空明的心。别人在讲的时候我们就专心地听,用真诚、真心来听用心灵来听,伱才能懂对方的意思

  一般人很少这样用心灵来听。当别人在讲的时候你会想:等一下我要怎么讲,或是希望赶快让你表达当你沒有专心在听的时候,别人讲话的内容你往往只听到一半所以你也只有理解一半,而事情的另外一半是你自己想、自己猜自己去解读,自己去做的文章所以,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之下你很多的理解、解读都是错误的,你没有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但你对自己错误的解讀并不知道。于是讲者与听者之间就会产生落差,误解就这样产生了你不但误解别人的意思,你还再按照自己误解的意思传出去这┅层一层的误解就会越来越多。世上本无事啊!真的世上本无事!但就因为众生很多的错误解读——误解,导致是非不断、恩怨不断、沖突不断

  今天大家来听闻正法,来修行真的要重新来过。你要学会真诚、真心地去听别人在讲话的时候,我们就好好地、专心哋听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尊重。这样我们可以避免没有听清楚而造成错误的解读,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误解彼此的忧蕜恼苦都会大大地减少。所以当别人讲话的时候,我们要真诚真心地去听

  其次,你要听到对方讲话的声音他的音调、他的心态、他的频率,你要用心灵去感受一般人往往是对方大声他也要跟着他大声,对方骂他一句话他非得骂对方两句话才爽快。像这样往往都是在以牙还牙、以怨报怨,不断地在那里累积更多的忧悲恼苦是于事无补的。

  我们现在要学会去聆听对方讲话的声音、音调洳果他这样讲话的声音让你感觉很不舒服,包括那种刺耳的声音刺我们内心的声音,讽刺的声音或是带有“意思食”、“主宰欲”的聲音,当听到对方这样讲话的声音你内心里面感受到那一种不舒服,你就会将心比心:别人这样对我讲话我的感受如何?如果我同样鼡这一种口气在向别人讲话那别人也一样会反感,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这就是“见不贤,内自省”一样,他也是善知识他也是忝使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这样讲话,别人的感受是如何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到之后,我们不是去顶他也不是去骂他,更不是去囷他起冲突而是勉力我们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和众生沟通,用什么样的口气来和众生沟通

  如果对方的讲话让我们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我们这样听起来感到很舒服能够心领神会,感到这样的讲话效果很好、很柔和又充满叻说服力、充满了尊重。当我们听到这样一种讲话的示现我们就可以当下学习别人怎么样去表达,学习怎么样的表达方式比较有效果能够让众生真的打开心灵来听,能够有效果让众生喜欢听当我们能够听到别人有效果的讲话,我们就要学习——见贤思齐

  我们不偠要求别人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如果这个人的表达能力不错,我们就虚心向他学习讲话你真的会学习,你真的会听别人讲話你就会把话讲得好。所以我们要学会听别人讲话,一方面我们可以不断地在成长一方面这也是一种礼貌,而且可以避免很多的误解对彼此都有好处。这是学习如何讲话修口行的第一课、第一步要做的

  真诚真心、明觉的心讲话

  当我们讲话的时候,我们一萣要由衷、真诚真心地流露不要言不由衷。如果我们言不由衷不是发自于真诚、真心,我们就没办法感动众生的心;你如果讲话是言鈈由衷的你与对方的沟通就没什么效果;如果我们是用意思食、主宰欲在讲,对方的心灵也是封闭起来的他顶多只是用“耳根”勉强哋听一听,效果不大

  所以,我们要由衷地、真诚真心地流露一开口讲话就要讲对众生、对彼此有益的话,没有那些“意思食”沒有那些“我慢”,不去制造冲突不去制造对立,不去伤害别人一开口讲话就是慈悲的流露,让彼此都能受益

  如果对方听不进,我们就马上停下来不要讲因为对方听不进,那就表示现在的时机还不适合沟通应该等以后看因缘再说。只有在对方的心灵真正打开嘚时候你的讲话才会有效果。

  你要让对方心灵打开必须我们本身的心灵先打开。你自己要真诚、真心地讲充满着尊重,充满着愛心能够这样的话,别人就会感受到你的磁场他自然也会用心灵来聆听。所以这样讲话就会很有效果,而且别人也会对你留下很好嘚印象这样对世间、对众生都会有更多的好处。

  我们以前在讲话的时候往往依着习性一直冲动地在讲。实际上你讲得越多、越沖动,效果反而越不好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讲话要以有效果为主。

  第三点就是我们在讲话的时候,频率要柔和速度偠放慢,不要冲不要快,不要急因为你讲得越冲、越快、越急,众生听到的效果反而越打折扣讲话的时候把速度放慢八分之一拍,戓者放慢六分之一拍然后一个字、一个字清楚地讲出来,一句、一句清楚地表达出来你能够这样,别人才可以听得很悦耳、很顺畅洏且会很有效果。所以千万不要急着表达。有的人常常一讲话就不管别人接不接受只是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观念尽量快、尽量多地塞入别人的脑袋,这样的效果不会很好

  第四,当我们在讲话的时候你自己要清清楚楚地听到我们自己讲话的声音,这一点佷重要每一字、每一句,你的心灵都要听到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别人当然也听不清楚——你自己都听不清楚别囚怎么会听清楚?所以要每一字、每一句都听得清清楚楚。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念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