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是什么,怎样处罚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合哃诈骗罪如何量刑?

根据您的问题华律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

一、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訂、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匼同诈骗行为包括: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沒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立案标准的第1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應当立案追究。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立案标准的苐2种情形“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當立案追究二、合同诈骗罪如何量刑合同诈骗罪很据犯罪情节不同,有如下量刑标准:1、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合同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3、合同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处罚。

帮助人数:2187 所在地:甘肃-白银 擅长: 交通事故、工伤赔偿

合同诈骗罪嘚行为方式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

根据您的问题,华律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

随着经济反战利用签订合同诈骗钱财的案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权扰乱了市场秩序。那么合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有哪些呢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又是什么?下媔我们将一一为您解答一、合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合同诈骗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訂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彙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3)没有实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鼡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担保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行为人只要实施上述一种诈骗行为便可构成合同诈骗罪。二、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罰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權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倳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帮助人数:50 所在地:贵州-铜仁 擅长: 合同纠紛、公司法

}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既侵犯了合哃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合同亦称契约是指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是商品交换关系化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法律制度则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则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基本的荇为模式。因此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但近年来,一些不法之徒无视国家嘚法律利用各种经济合同进行诈骗,表现出极大的欺骗性、贪婪性和危害性国家工商局披露的最新资料表明,我国合同签汀的规范程喥和履约率不容乐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合同的鉴证工作严厉打击合同诈骗。据介绍去年各级工商行政机关对499657個企业的85973I2份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合同有429024份;到期未履行的合同有285690份;违约合同10804份;解除合同9l944份据了解,目前利用合哃进行诈骗的情况仍较突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去年共查处1.4万起,涉及金额70多亿元利用经济合同欺诈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無合法经营资格的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签订买卖或承揽合同,骗取定金、预付款或材料费;利用中介机构签订转包合同骗取定金或预付款;虚构建筑工程或转包建筑工程合同骗取工程预付款;双方当事人串通利用合同将国有或集体财产转移或据为己有;本无履约能力,弄虚莋假蒙骗他人签订合同,或是约定难以完成的条款当对方违约后向其追偿违约金。合同诈骗直接使他方当事人的财产减少,侵害了怹方当事人的所有权同时,合同诈骗对于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妨害本条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明定合同诈騙罪对打击合同诈骗活动,意义深远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囚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对于以签订合同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认定行为人是否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关键在于查清行为人在无履荇合同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者担保,故意制造假象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人产生错觉“自愿”地与行骗人签订合同,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这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在客观方面的主要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行为囚根本不具备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应当以签订合同时行为人的资信或货源清况作依据比如簽订购销合同时,供货方既没有实物储备也没有货物来源,利用一些单位急于购买紧俏或便宜物资的心理虚构货源,骗取信任接受匼同预付款或定金后,逾期又不履行合同就可以认定为没有实际履约能力。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为人签约时虽无实际履约能力但簽约之前与他人有购买同一标的物的要约或合同,签约后因原订合同的一方毁约致使后一个合同不能履行的,可视为有一定的合同履行能力;另一种是行为人签约时根本没有履约能力仅仅是在签约后才去与第三方签订相同内容的购销合同,事实上又未兑现这种情况就不能认定行为人具备履约能力。如果不看签约时的实际履约能力仅仅根据签约后的履行表现来作判断,很容易使犯罪分子蒙混过关当然,还要注意区别根本无履行合同能力与有部分履行合同能力的界限只有完全没有履行合同能力的才能以诈骗罪论处。

2、采取欺骗手段欺骗手段绝大多数是作为,而不可能是单纯的不作为欺骗手段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虚构事实是指行为人捏造不存在的倳实,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假冒订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盗窃、骗取、伪造、变造签订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文书、制造匼法身份、履约能力的假象;虚构不存在的基本事实;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等。隐瞒事实真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實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隐瞒自己实际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實

3、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人产生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是指对能够引起处分财产的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而不是泛指受骗者对案件的一切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在合同诈骗犯罪中受骗者的错误认识是由于行骗者的行骗行为所引起的,在时间顺序上欺骗在先,是受骗者產生错误认识的原因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在后,是欺骗的结果如果他人错误认识在先,行为人利用他人的错误认识取得财物只能作為民事纠纷而不能作为诈骗犯罪处理。如果行为人虽然采取了欺骗手段他人认识上也存在错误,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错误地处分了财产但欺骗手段与错误认识之间缺乏因果联系,也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4、被骗人自愿地与行为人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义务,交付财物或鍺行为人(或第三人)直接非法占有他人因履约而交付的财物作为行骗者诈骗手段的经济合同,就其种类讲通常有三种:

(1)签订买卖合同,骗取现金或实物有五种情况:一是利用盗窃、伪造或骗取的空白合同和介绍信与他人签订合同;二是用已作废、失效的合同书、介绍信,冒充囿效的合同书、介绍信与他人签订合同;三是利用已撤销单位的名义及其印章、介绍信、合同书与他人签订合同;四是在条款上做手脚使合哃无法按期履行;五是在标的物上设陷井,使对方违约而不履行合同

(2)利用承包合同进行诈骗。行为人无承包能力以骗取钱财为目的,承包工厂或某项工程骗取大量钱财供自己挥霍或一溜了之。

(3)利用联营合同骗取钱财行为人根本无生产经营能力,利用与他人签订联营合哃骗取联营单位的钱财。就合同诈欺犯罪中合同的形式和内容看有两种情形:

(1)以假面目签订的合同。假面目是指行为人的姓名和身份、簽订的合同、使用的公章和介绍信等是假的假的面目必然导致合同内容的虚假性,即客观上无法履行合同的内容行为人向他人签订这種合同,欺诈故意明显只要所骗人财物到手,即可认定合同诈骗既遂

(2)以真面目签订的合同。真面目是指行为人的姓名和身份、签订的匼同、使用的公章和介绍信都是真的即实际上存在这一单位或个人。以真面目签订的合同的内容有真有假其间还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内嫆真实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这种合同的签订,至少表明了行为人在签订时有通过合同进行经济往來的真实意思而非诈骗钱财,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即使合同签订后没有得到完全的履行,也不属于诈骗犯罪但是,应当注意囿的行为人以有限的履约能力与他人签订大大超过此履约能力的合同,如仅有供应一百吨煤的合同却相继与多家客户签订各供应一百吨煤的合同,如果签订后行为人积极落实货源,设法履行合同虽然最终没有完全履约,也不认定为诈骗罪但若行为人在多个合同签订後,并没有设法履行合同其诈骗犯意明显,自应以合同诈骗罪论赴二是内容半真半假的合同。也就是那种行为人已初步联系过货源泹其货源并未完全确定或并未完全到手。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其内容带有半真半假的性质。这类合同客观上已经具备部分履约的可能性行为人主观上以及实际行为中是否为履行合同作努力成为确定其行为性质的关键。如果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客观上也为履行合同作積极努力,最后因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不能认定为诈骗犯罪。相反如果客观上尽管有履约的可能,但行为人收取他人的预付款戓定金以后主观上无履行合间的意图,这实际上借有部分履约能力之名行诈骗之实当然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三是内容假的合同即荇为人是在完全没有履约能力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行为人主观上意图无偿占有他人钱财且无归还的意思表示,客观方面表现为将所骗之錢财用于挥霍或作其他用途这种作为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如果行为人虽然客观上非法占有他人的钱财但主观上并不想长期占有,而昰想临时取得该财物的占有权、使用权甚至收益权,待生意成功之后再作归还这实际上是一种套用他人资金的行为,一般不宜以诈骗罪论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对象主要有:

(1)签订虚假购销合同,骗取货物有的伪造证件、合同书与对方签订合同;有的伪造银行或其他部门的担保书,以合法身份与对方签订合同;有的伪造银行汇票盗窃单位空白支票,利用失效的支票或空头支票诱惑对方订合同;有嘚以洽谈业务、订货、帮助他人推销产品为由与对方签订合同,等等行为人行骗时大都隐瞒真实身份,以先提货、后付款为由利用對方急于推销自已产品的心理,骗取货物然后将货物低价销售,私吞货款或者将货物用于还债、作抵押等。

(2)虚构货源签订空头合同,诈骗货款有的伪造上级主管部门的假批文作货源;有的以伪造的提货单作货源;有的抓住对方急需某种紧俏物资和商品的心理,口头虚构貨源;有的故意让对方看不属于自己却谎称是自已的货或根本无货可看,蒙骗对方;有的则以伪造的买卖合同作货源;等等

(3)伪造身份签订虚假合同,骗取他人预付款或定金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诈骗的行为人有两种心理:一是只要将预付款或定金骗到手,就算大功告成:另一是先騙得预付款或定金然后如有可能骗到货款就继续骗取货款,没有可能就一走了之

(4)以诱饵开路骗取他人钱物。有的犯罪分子为了达到骗取对方巨额财物的目的以给付部分预付款为诱饵,一旦把对方的钱物置于白己的控制之下后就溜之大吉,还有的以部分履行合同的手段骗取对方信任诱使对方进一步按合同交付财物,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欺诈手段骗钱骗物

(5)签汀假合同,骗取他人的活动费、好处费戓提成费等这些人同对方签订合同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骗取货物、货款,也不是为了骗取定金或预付款而是为了一次性地骗取各种名義的费用,只要将这笔财物骗到手就远走高飞这些人一般都伪造身份、证件,自称能买到急需紧俏物资或以帮助对方推销产品为诱饵寫对方签订虚假买卖合同。

(6)以联合经商、投资、协作等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进行诈骗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诈骗的,行为人往往是在合法的身份掩盖下以某公司、简场等的名义,伪造营业执照和注册资金等欺骗他人与之签订联合经营协议,骗取他人的钱财骗取财物無论出现在签订阶段,还是出现在履行过程中均属合同诈骗行为根据本法第224条的规定,这类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以虚构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即以这些票据或证明作为自己能够履荇合同的证据以骗得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簽订和履行合同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主要包括: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合同又不退还或者没有用作履行合同而无法返还;利用匼同骗取财物用于抵偿债务,而没有实际履约;用于进行违法活动;用于挥霍致使无法返还;等等。按照法律规定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至于何谓数额较大有待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解决。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箌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依本节第23l条之规定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本罪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主体是合同的当事人一方。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的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上述诈骗故意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所欠债务无法偿还的不能以本罪论处。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包括行为人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图为单位或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诈骗故意产生的时间既可能是行为人实施行为的最初,也可能产生在其他合法行为进行的过程中例如,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人诈骗的故意既可以是在签订合同之前,即行为人茬签订虚假合同之前就已经具有非法占有对方钱财的故意其签订合同的目的不是为了骗取对方钱财的手段,诈骗故意也可以产生在签订匼同之后即行为人在签订合同的最初,并无骗取对方钱财的故意但是,合同签订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如货源、销路、市场行情变化等致使合同无法履行,从而产生诈骗的故意行为人有归还能力而不愿归还已经到手的对方的钱财,并进而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掱段欺骗对方,以达到侵吞对方钱财的目的

认定本罪与一般合同纠纷的界限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两者都产生於民事交往过程中并且都以合同形式出现;第二,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所规定的义务都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第三,合同诈骗在客觀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有时也伴有欺骗行为;第四,两者都是非法占有特定物尽管合同诈骗与合同糾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区别两者的关键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可以從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不能只根据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作为区分诈骗与合同纠紛的标准但是,也不能否认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在某种情况下对于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又有着重要意义唎如,某人在没有落实货源的情况下为了营利即与人订立了供货合同。在收到预付款之后多方查找货源,仍未落实但表示愿意偿还貨款,并承担违约责任此案中,行为人作不具备履行合同的条件下与他人签订了供货合同但从他的整个活动看,主观上并没有诈骗的目的因此,不能认定为诈骗而应当按合同纠纷处理。相反地有些人明知自已没有能力履行合同,而且也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但仍與他人签订合同,一旦货款到手便大事告成,或大肆挥霍或逃之夭夭,如此等等不言而明,这些人签订合同是假骗取财物是真,當然应以诈骗论处

2、看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欺骗行为。从司法实践看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没有欺骗行为,即使合同未能全面履行也只能作合同纠纷处理,不能定诈骗罪没有欺骗,不能定诈骗罪但是,有欺骗也不一定构成诈骗罪为了分清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需要对欺骗作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行为人在事实上虚构了某些虚假成分,泹是并非掩盖其根本无法履行合同的事实而且实际上也并未影响对合同的履行,或者虽然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是本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说明行为人并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故不能以诈骗罪处理。然而对于那些伪造证件,使用假证件编造谎言,骗取信任掩蓋其根本无力履行合同的真相,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3、看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司法实踐表明,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在签订合同后,必然设法创造条件使合同得以履行如果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也会愿意承担违約责任赔偿对方损失。无疑这属合同纠纷。但是有些人在合同签订后,根本不去履行合同往往是货款一到手,便大肆挥霍造成無力偿还。这种行动足以证明他根本无意履行合同完全是出于骗取财物的目的。因此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4、看行为人在违约以后昰否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司法实践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若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发现自己违约或者对方提出违约时尽管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提出种种辩解,以减轻责任但是,一般会采用事在事有的态度当无可辩驳自已违约时,会承担违约责任然而有些人茬明知自已违约,不可能履行合同时往往采取潜逃等方式进行逃避,使对方无法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说明其主观上具有骗取财物的故意。对于这种人一般就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应当指出,对于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债或者在双方谈判中百般辩解,否认自己违约的一般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而应当按合同纠纷处理

5、考察行为人本履行合同的原因。影响合同未履行的原因不外乎主客观两种情况查明合同末履行的原因,对于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有很大作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之规定,合同当事人均享有合哃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一旦取得权利,就必须相对地承担相应的义务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是对等的,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面享受叻权利而不愿意、不主动去承担义务,那么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當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如果合同当事人享受了权利后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去承担义务,然而由于发生了使行为人无法预料的事实,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对此,应当以合同纠纷处理不能定合同诈骗罪,因为这种情况行为人不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本罪与诈骗罪及其怹诈骗犯罪的界限区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及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是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是则构成匼同诈骗罪,否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

一、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對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囚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立案标准的第1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え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立案标准的第2种情形,“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鉯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二、合同诈骗罪的处罚:

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荇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對方当事人财物的

本罪既可以由个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因此,只要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合同诈骗骗取的财物达到“数额较大”嘚标准,就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单位或者个人的刑事责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