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蒋介石伙食期间,中国军队的伙食条件究竟怎样

日本最失败的一张摆拍宣传照,后被收录进日本中学教材,恬不知耻|抗战|大娘|宣传照_新浪网
日本最失败的一张摆拍宣传照,后被收录进日本中学教材,恬不知耻
日本最失败的一张摆拍宣传照,后被收录进日本中学教材,恬不知耻
恬不知耻为何一张日本教材中的照片,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勒?先上图(估计很多人看到过这张图片)在教材里大概是这么写的:12月,日军攻占南京时,一个日本士兵从战火中抢出一位老大娘,背着她快步跑出危险地域。先不说是不是要宣传“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就这张照片而言,漏洞百出,堪称最失败的摆拍宣传照。漏洞一、大娘的脚掌。40年代的大娘有这么大的脚?不应该是裹的小脚么?而从图片看来,大娘的脚比这位士兵的脚还要大。大家注意,此脚掌是前后翻转的,脚尖朝后。网友猜测:1、此大娘非南京大娘;2、大娘不配合摆拍而被打折。漏洞二、钢结构大桥当时的南京并未发现这样的钢结构大桥,在40年代的中国,这样的钢结构大桥只有极少数,并且集中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地。漏洞三:日本士兵挺拔的腰杆跟略带微笑的表情我们应该都看过真正士兵救人背人是怎么样的,如果真是从火场中救出来,由于向前奔跑,为了获得更快的加速度,士兵的腰应该微微向前弯曲。而照片中腰杆挺拔的士兵,摆拍迹象太严重,配上微微的笑容,结果不言而喻。漏洞四:背景后的字体清晰可见奔跑中要完成这样清晰的摄影几乎不可能,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而我们发现背景后面的字体连一点虚影都没有产生,清晰可见。这张被称为抗战时期最为失败的摆拍照片,正在日本的中小学教材中影响着新一代的日本人。退一万步说,真是日本军人从火中救出了一位大娘,那么火是谁放的?南京大屠杀的帐又该怎么算?其实在抗战时期,日本曾经出现过很多的抗战宣传图片,我再放两张失败的宣传照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伙食差到什么地步:看了让人心疼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伙食差到什么地步:看了让人心疼未来网资讯百家号众所周知,抗战期间我们打的很困难。除了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之外,伙食也是比日军差了不知多少。大家都知道我军伙食很差,但是究竟差到什么地步呢?当时国军给每个士兵制定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这样的伙食标准看起来很丰盛,但与日军相比确实差了一大截。当时日军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精米660克、精麦210克、鲜肉210克、蔬菜600克、泽庵60克、酱油0.08升、味增75克、盐5克、砂糖20克、茶叶3克、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香烟20支。虽然与日军相比我军的伙食标准已经差了一大截,但即使是如此简单的标准,我军士兵都达不到。当时国家经济非常困难,所以当时一般的中国军队饭菜标准是一顿三两米,一天三顿饭,至于菜基本上是有啥吃啥,大多数都是青菜一类的,肉类一个月能吃到一次就不错了。但是上面所说的这种伙食标准只有精锐中的精锐部队才能够达到,比如说第五军,而他们一天能够吃三顿饭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老蒋下了死命令。那么大多数在前线浴血杀敌的将士们吃的是什么呢?将士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饿着肚子在战场与日军厮杀。仗打起来一天能够吃两顿饭就算是不错的了,而一顿饭也只是一些能够充饥的粗粮,至于菜一类的副食,基本上是有什么白菜吃白菜,有青菜吃青菜,实在没有了就弄点咸菜放锅里煮一锅汤。以中条山战役为例,我军之所以没打过日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将士们吃不饱饭。中条山阵地地势偏僻,十几万人吃的粮食都要一点一点的运过来,而且运输的工具只有战士们的双手。所以当时在中条山出现的一个情况就是,当不打仗的时候我军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士兵要去运粮食,打柴和采集野菜。不打仗的时候,我军还可以靠这个维持士兵正常的生存,但是一旦开战,我军不可能再腾出人手去运粮食。所以我军将士只能够饿着肚子与日军作战。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我军将士们基本上都是骨瘦如柴。这也是为何如今存留的照片中我军战士大多瘦弱的原因。但是即便条件恶劣,即便吃不饱饭,我们还是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因为中华民族天生就带着一股坚韧的劲,我们不怕敌人,哪怕是条件再恶劣,哪怕是战斗至最后一人。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闲话历史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未来网资讯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日最新的娱乐快讯播报。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战争中为什么士兵要带钢盔?真相你知道吗?日军曾因钢盔死伤无数|亚德里安|钢盔|士兵_新浪网
战争中为什么士兵要带钢盔?真相你知道吗?日军曾因钢盔死伤无数
战争中为什么士兵要带钢盔?真相你知道吗?日军曾因钢盔死伤无数
关注古今历史,地理人文,清朝,明朝,唐朝,元代,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大家都知道以前的战争中,士兵都是带着钢盔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钢盔,钢制的头盔,用于防备外来力量伤及头部而造的安全防护装备,属于帽子的一种。现代钢盔由法国的亚德里安将军发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战争,德军突然向法军的一个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顿时,法军阵地烟雾弥漫,厨房也未能幸免。一个在厨房值班的士兵见状,要去前线阵地战斗,但头上纷纷落下弹片、石头、树枝,他害怕头被砸伤,慌乱之中拿起一个炒菜锅倒扣在头上。战斗结束后,他虽然身上有伤,但头部完好,成为了这个阵地上的唯一幸存者。法国将军亚德里安来慰问伤员,知道了这个士兵的经历。看了看那个值班士兵头上的炒菜锅,脑海里闪出了“制造钢盔”的想法。之后,法国工程师根据这位将军的指示,设计出了军用钢盔,并命名为“亚德里安头盔”。之后,每一个法国士兵的头上,都戴上了这种钢盔。钢盔虽然能保护头部,但是并不是说戴上钢盔就能不被打中。1939年,在和苏军的诺门坎之战中,日军又发现大量日兵尽管戴着钢盔,依然在作战中因头部中弹而死,反而是不戴钢盔的没有这样高的比率。原来钢盔是保护头部的,但并不是子弹打不透。它主要是防御弹片,但是不包括对方的子弹击中钢盔正中。9.18后,鬼子在东北的大小战斗中,因为钢盔衬里太簿,作战出汗后,没有及时处理,头皮就和钢盔粘在了一起,强行取下,连着头皮一起撕下,鬼子没遇上这种状况,于是用温水烫盔面,结果往往造成被冻结的头皮直接脱落。鬼子在攻占齐齐哈尔时,阵亡700余人,手上却高达2000余其中因冻伤减员的占大多数,其中又以钢盔冻伤为主,留下了奇特又好笑的钢盔头。在诺门槛战役时,鬼子经常被苏军击中头部阵亡,而且戴钢盔的死亡率比不戴钢盔的死亡率还要高,作为一种保护头部的护具反而造成了大面积的伤亡,于是军部派专家到前线调查,结果很快出来——钢盔上的正前部的标志,为苏军指明了目标,苏军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虽然笨重,却威力巨大,瞄准小太阳,一枪就能打个透心凉。欢迎来到史海沧桑五千年的空间,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欢迎来提意见,踊跃参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伙食保障到底如何?从碗里的一块红烧肉说起!
我们看到八路军战士一边坚持生产,一边坚持抗日。面对补给的困难,八路军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大生产。如下图:战士们一边耕地,一边抗战“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是那个时候八路军战士们的生动写照。大生产使中国军民度过了抗日战争那段最艰难的日子。一年后,八路军的后勤有了保障。部队不但有了米饭,甚至还吃上猪肉。碗里的红烧肉就是证明。八路军战士在生产劳动中的笑脸从碗里的一块红烧肉,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极端艰难的时代,中国抗日军民是怎样努力地解决粮食问题打败了侵略者。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自力更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值得我们这些后辈继承和发扬。我们知道,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拼的是双方国力,打的是后勤保障。
阅读下一篇
10秒后自动跳转清明时节忆忠魂|幕阜山|天岳关|英烈_新浪网
清明时节忆忠魂
清明时节忆忠魂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用责任和担当,致富一方,守护平安。清明时节,人们怀念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传承的是他们的精神和情怀。天岳幕阜山露江山抗战纪念园一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侵华日军展开的三次重大战役。这三次战役,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2017年由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和岳阳市大德志愿者协会在湘北最前沿一平江县,启动了抗战英烈零散、无人管理墓葬的收殓工作。第一批的21位英烈遗骸已由西北大学人类考古学专家团队专业收殓完成,将于2018 年清明节统一归葬天岳幕阜山露江山抗战纪念园,供各界人土举行祭奠活动。二4月3日,石浆中学、浆田小学,4月4日南江中学、上塔市中学、昌江小学师生,纷纷前往天岳幕阜山露江山抗日纪念园祭奠抗日英烈。石浆中学邀请了当地文化名人杨衍秋老师为学生们讲革命历史课,鼓励学生现在认真读书长大报效祖国。天岳幕阜山天岳关无名英雄墓1938年武汉沦陷后,日军又疯狂向长沙进攻,必经过湖北通城,在天岳幕阜山下的天岳关空陆猛攻,守军虽英勇抵抗,但国民抗日军团72师最后还是几乎全军覆没。后来为纪念此关此役牺牲的所有烈士,以告诫激励后人而建此无名英雄纪念碑。4月3日上午8点许,通城县团县委副书记李从伟组织通城县二中、通城义工、关刀中学、绿色行动、湖北龙都影业有限公司、湖北鄂南网前往天岳幕阜山之黄龙山天岳关无名英雄墓扫墓。上午9点活动主持人宣布扫墓开始,全体肃立,奏国歌,各参扫团体依次敬献表示寄托着深深哀思和缅怀的花圈,接着集体在烈士墓前默哀一分钟,义工代表致祭文,祭文泣天地,动草木,感人肺腑,全体向烈士陵园三鞠躬,礼毕。之后各学校代表讲话,都表现非常的上进励志。最后全体人员怀着沉痛的心情,从左向右绕烈士墓一周,并敬献鲜花,以这种朴实的方式,为革命先烈扫墓,深切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追思之情,随后全体合影留念,扫墓结束。来源:综合新南江网、湖北鄂南网等,部分素材由杨衍秋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时期伪军伙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