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大人口净人口流入省份份排行和流出省份你知道有哪些吗

人口净流入突破100万的城市,哪个省份最多?-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人口净流入突破100万的城市,哪个省份最多?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我们首先看直辖市,上海人口净流入排名第一,达到970万人口,北京排名第二,达到810人口的净流入,而天津排名第6位,达到518万,而重庆的人口净流出人口巨大。是直辖市中唯一一个没有净流入的城市。广东省人口净流入的城市达到100万很多,第3名深圳,达到786万,第4名东莞,广州排名第5,佛山、中山和惠州都有上榜。我们从地图上来,这些城市都是邻居,非常靠近。我们从去年的GDP排名来看,这些城市也是广东最发达的城市,这个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珠海,珠海人口净流入达55万,其GDP总量虽然不高,但人均GDP达到14万,实力不俗。江苏有三个城市的人口净流入达到100万,分别是苏州、无锡和南京。而这三个城市去年GDP总量排名也是江苏省的前三名,人均GDP都达到15万左右。浙江也同样有三个城市人口净流入达到100万,分别是宁波、嘉兴和杭州。温州的人口净流入达到99万多,也差不多是100万,没有统计在内。但跟经济水平还有些不同。杭州、宁波和绍兴的人均GDP排名前三,而温州的人均GDP却排名倒数,不足6万。湖北省武汉排名第9名,达到243万,而四川成都达到193万,河南省郑州达到192万,福建有两个城市,分别是厦门和泉州,山东的青岛达到127万,昆山和大连的人口净流入也达到100万。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版】各省人口净流出排行榜【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30,762贴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版】各省人口净流出排行榜收藏
顺带分析流出流入的各省比例情况!!!排名从流出最少(流入最多)到流出最多为序!!!
小巧快捷,功能齐全的CAD制图软件,专业齐全,功能强大,快捷实用,稳定可靠
这个吧里吹牛的太多了,吹完牛还是看看现实比较好
1. 上海净流入占户籍人口达到53.7%。也就是在上海一半以上都是外地人。其中流出25万,流入873万。
2. 北京47.6%(接近一半都是外地人)流出27万,流入677万。
3. 天津27%。流出27万,流入272万。
4.广东26%从人数上无疑是第一名的。流出仅88万,流入却达到2062万之多。
5.浙江21%流出185万,流入997万。浙江在外地的人数还是不少的,但是主要是上海和北京,以及附近省份
你们绝对想不到第六是谁!苏鲁?还是闽?
前排围观一下
贴吧拳王争霸赛中累计获取10场胜利,
6.新疆7.8%上面的高层次结束了。京沪一级,粤浙一级。这是第三级的开始。流出30万,流入150万。
直播。。。。。
7. 福建7.6%流出167万,流入265万。其实福建不算是很吸引人。南有广东,北有浙江。
8. 江苏5.9%流出306万,流入432万。其实江苏跟浙江在吸引外来人员的能力差距很大。但是应该不是苏南和浙江的差距。同样,整体也败给了福建
9.西藏这个胜在人口太少。4.1%流出5.5万,主要在四川和陕西啦(估计陕西这个你们肯定要问为什么)。。流入11万(大四川的功劳很大)
10.海南3.9%其实这个也是人少,过去很多都是搞旅游的。流出27万,流入31万。
已经有统计表格了
这是单纯的人口流出的数据
11.宁夏2.5%流出14万,流入23万。
12. 辽宁1.8%流出101万,流入178万。
13. 内蒙1.6%流出107万,流入144万。
14.青海1.4%流出24万,流入31万。截止到这里,所有的流入省份更新完毕
江苏外来人口 800多万
山东净流出吗
福建外来人口100多万
地 狱 使 者 引 领 华 吧 众 人 去 阴 曹
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成绩单,安徽流出正常,但四川和重庆流出证明直辖政策失败
登录百度帐号                
                              
 现在位置:
>> 内容阅读
加强“地球之肾”保护 建设中国最美省份
作者:张居正 刘 霞 发布时间: 日 14:55:51 文章点击数:
8月10日,云南政协报社与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场&议政圆桌&在丘北县政协举行,来自环保领域的8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围绕&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助力中国最美省份建设&议政建言。丘北县政府、丘北县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丘北县环保局、丘北县林业局相关领导到会听取了意见建议。
云南政协报社总编辑程昕
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议政圆桌&举办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和搭建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平台,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为了把这一活动打造成云南政协报社的重要品牌,报社成立了&议政圆桌&专门活动机构,每个月都会围绕一些社会热点及民生话题,不定期召开&议政圆桌&讨论会。希望广大政协委员、各位专家、能够通过这个平台,献出兴边富民之计,谋出利民强省之策。
我省发布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以&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助力中国最美省份建设&为选题在这里议政建言,可谓恰逢其时。既是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也是密切围绕社会热点难点开展的聚智建言类活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近年来,由于城市开发、围垦造地、气候变化等原因,湿地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因此,应实行最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控制湿地流失和破坏,恢复并科学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功能,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水平,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行为。
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会长肖雪冰
湿地保护也需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要全面加强各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参与和保护意识。目前很多人对湿地概念模糊,对湿地生态功能认识不足,不合理利用湿地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要建立湿地保护的公众宣教平台,支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宣教事业。
应进一步强化保护意识,把湿地保护内容纳入水资源保护管理、水污染防治、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功能区等相关规划。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区建设,将生态地位重要或受破坏的湿地尽快规划建设为自然保护区,实施抢救性保护,积极引导各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扩大湿地保护范围。
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建设,探索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效形式。湿地保护也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让当地居民成为受益者和参与者。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既要解决群众现实困难,又要关注后续发展,通过优惠贷款、技术援助、生态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周边居民发展生态产业,使其分享生态保护效益。
在湿地保护中要注重保护土著水生植物,让土著水生植物在湿地保护中发挥重要的修复作用。要理顺湿地保护工作机制,处理好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周边群众利益的关系;要多方筹措湿地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建设,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森林、湿地资源,发挥生态优势。
文山州政协委员、州政协研究室主任张建波
树立&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观念
日起实施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因此建议,要明确国家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加强湿地环境保护规划,保持和恢复湿地自身循环系统。湿地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必须立足长远,立足于大环境生态改良,根据湿地保护区内生态安全状态,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生态安全动态,建立生态安全警报系统。严格控制湿地周边房地产用地,树立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观念,充分考虑湿地与周边区域的关系,设置相应的湿地生态保护缓冲带,减少周边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的干扰,建立各种生态廊道与外部景观的连接。
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手段,改善水质,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要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和措施,如沟通主要水系,通连外部水系;科学配水,实行动态监测,保证生态用水和常年水质;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水体,迁出湿地保护区内所有企业,严格控制湿地周边村寨生活污水流入湖中,生产生活污水通过专用通道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努力降低人类活动对湿地水质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湿地生态容量为准,严格控制进入湿地游客人数。以湿地环境承载力为指标,确定每日游客最大容量限额,超过最大限额人数应及时进行分流,以减少设施配备对湿地景观的影响。
十一届省政协委员、省环科院正高级工程师董海京
扩大高原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范围
云南高原湿地的形成、分布、类型和特点,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在全球湿地生态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云南省曾一度出现的围湖造田运动,致使一些高原湖泊面积缩小,有的甚至被完全排干后开垦,致使湿地环境破碎化、生态功能退化,局部区域面积缩小的趋势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
因此建议,要加快制定出台云南省湿地保护评估的地方性标准,强化湿地保护指导和工作规范,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建立和完善对县级人民政府使用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绩效考评体系,引导县级政府将省级分配各地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切实用于湿地保护和恢复,从制度上为我省高原湿地的保护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
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扩大云南高原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范围。尽快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在对地方政府政绩考评中的指标体系和办法。应不断丰富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方式,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方式,寓教于乐,广泛深入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政策、措施和成效,形成良好的湿地保护社会舆论氛围,将湿地保护深入人心。加大云南高原湿地退耕还湿的湿地综合治理力度,维护高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稳定。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实际上是结构性修复,而不是景观修复,要从维系或维护其结构与功能来考虑。省级相关部门应当科学地探索建立各类高原湿地的修复标准,对全省各地退化湿地的修复提供指导。
省环科院正高级工程师孔德平
让当地居民成为湿地保护的受益者和参与者
云南省是我国乃至北半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是南北动植物区系交汇的重要区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生物基因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在区域碳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有湿地面积259万公顷,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性、战略性资源。
云南省湿地类型多样,湿地分布地域性突出,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导致当前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对湿地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难度大。
因此建议,加强湿地公园建设,提高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水平,探索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效形式。整合各科研部门和高等学校力量,力争在湿地保护和恢复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湿地保护和科研人才。各级财政应设立湿地生态保护补助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保护管理工程和科研能力建设。正确处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湿地生态系统拥有巨大经济价值,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严格依据湿地保护区的功能区划,相关的开发活动要符合相应的功能区要求。同时,湿地保护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利益,使当地居民成为受益者和参与者。
中共丘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叶阳
采纳意见保护湿地让丘北的水更清天更蓝
随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和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相继在普者黑取景,加之云桂高铁开通后游客可以直达丘北县,普者黑景区游客出现井喷态势,去年的游客数量达到425万人次,今年更有望达到甚至超过500万人次,超过老牌著名AAAAA景区黄山,这导致景区承载力和污染防治等方面均面临较大压力。
现在,丘北县正在采取措施将游客吸引到景区外面或县城吃住,加强区内建筑风格、布局的规划,引导民宿、客栈离水70米建盖,减少景区内的商业和生活人口数量。
但是也存在规划滞后,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求普者黑景区内的所有客栈,都要建设隔油池、化粪池。还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景区建设,其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将建设AAAA景区,旺季将积极引导游客分流。此外,全县还推行湖长制,设立护河员,护河保洁,努力将普者黑湿地保护好、利用好。在加强垃圾处理方面也做了一系列工作,去年实现日处理400方垃圾,正在建日处理6000方垃圾的设施。此外,正在考虑全域旅游中怎么分流客源的问题。
委员、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梳理采纳,并结合丘北的实际,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好湿地资源,使丘北的水更清,天更蓝。
丘北县政协副主席邝宏杰
从六个方面开展好湿地公园保护
以普者黑湿地为例,涉及5个乡镇16个村民委员会121个自然村1人,每年约有200万吨生活污水和4500余吨生活垃圾需要处理,点多面广,加之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给保护和治理带来很大难度。
此外,外来物种如粉绿狐尾藻、一枝黄花、凤眼莲等物种大量入侵河道,影响水流循环,造成局部污染。湿地区域内过度捕捞原有生物,导致物种群落链遭到破坏,外来物种福寿螺、小龙虾、黄辣丁等水生动物迅速发展蔓延,挤压了本地物种生存空间,龙舌草、海菜花、黄花狸藻等部分本地物种受到影响。
丘北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湿地公园的发展建设,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广泛筹资开展一系列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湿地保护与恢复的范围延伸到湿地公园水源源头,即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内。
结合云南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保护建设情况,丘北县将从六个方面开展好湿地公园的保护建设工作。一是积极准备湿地公园验收工作。二是加强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建设。三是加强湿地公园保护体系建设。四是加快科普宣教体系建设。五是建立湿地科研监测体系。六是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按照开发利用照顾群众利益的原则,合理利用湿地公园部分区域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带动群众共同脱贫增收致富。
丘北云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汉云
政府全力引导开发企业有序参与保护
我是一个企业家,我的企业是一家农业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尽责出力。在此,我以一个企业家的身份谈几点看法。
要鼓励社会参与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并可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应让企业成为湿地保护的重要参与者。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涉及面广,而很多企业在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方面有着很多的优势和特点。因此,政府要合力引导,让企业有序参与。
对企业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支持。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企业如果没有了盈利功能,那么这个企业将面临着破产的可能。因此,如何让企业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对湿地的保护要综合考虑,特别要明确哪些是重要湿地,对每个湿地的保护目标、定位要明确,并重在坚持实施。
Copyright @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社址:昆明市安康路153号  邮编:650032 电话:89
滇ICP备号 云新网前审字 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中国人口净流出最多的省份,没有东北的,最低是河南【东北四省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1贴子:
中国人口净流出最多的省份,没有东北的,最低是河南收藏
楼上网易资料错误之处是河南,不是净流入地区,相反河南省其实为中国净流出最多的地区河南省的人口流出规模最大(-1025万),净流出人口数量超过瑞典的总人口(976万)。而在人口流入最多的广东省(+2050万),净流入人口数量超过罗马尼亚的总人口(1994万)。据国家统计局估计,去年外出打工6个月以上的人数达到2.78亿。如果这些人是一个国家,那将是全球人口第四多的国家。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日益枯竭,中国正面临经济学家所说的“刘易斯拐点”。当“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赤字”,中国经济的格局将发生深远改变:持续30多年的“中国奇迹”或将变换步调;而当下经济结构中的种种扭曲,却有望重新实现再平衡。
中国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为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引发了一年一度或许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运动。  上述地图显示了基于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得出的城镇级别的人口变迁情况。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登记人口数量与人口普查员2010年实际查到人口数量的差值。
 我们从这幅地图中了解到三条事实:  人口流动规模令人震惊  河南省的人口流出规模最大(-1025万),净流出人口数量超过瑞典的总人口(976万)。而在人口流入最多的广东省(+2050万),净流入人口数量超过罗马尼亚的总人口(1994万)。
并非所有人都涌向沿海城市  中国更边远的地区,比如黑龙江、西藏和内蒙古,人口实际上出现了净流入。
和洛杉矶、伦敦或巴黎一样,中国的大城市会向四周延伸
到2010年人口普查前,人口向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流动已持续许多年。地图清晰地显示出,流入的人口也外溢到了附近城镇和卫星城,比如上海附近的丹阳、湖州和杭州。  但这类趋势的形成需要时间。2010年,雇佣大量工人的电子设备制造商刚刚开始向内地转移,转入重庆(人口2880万)等成本更低的地区。  比如,富士康的重庆工厂那年5月18日才刚刚生产出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所以,地图上显示的重庆人口净流入看上去远不那么明显,其周边郊县在地图上也仍是一片红色海洋。  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的诸多特征——快速增长、不平等程度不断上升、储蓄和投资偏高以及巨额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至从乡镇和乡村涌向工厂和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洪流。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估计,去年外出打工6个月以上的人数达到2.78亿。如果这些人是一个国家,那将是全球人口第四多的国家。  官方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2016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计将从1995年至2009年的9.8%放缓至6.1%。劳动力人口不断缩减是主要因素。  发展经济学家阿瑟o刘易斯(Arthur Lewis)在1954年提出了拐点理论,用以解释在经历快速工业化的农业经济体中,工资是如何保持低位的。自那以来,该理论被普遍用来解释日本、韩国和台湾等“亚洲小虎”的发展轨迹。  据刘易斯解释,工业化启动之初,劳动力从生产率低下的农村向城市工业部门的重新分配有助于推动快速增长。但这种发展的成果超出比例地流向企业所有者,因为农村过剩劳动力的“深潭”确保了薪资保持低位。  这种格局解释了中国经济的特征:储蓄率和投资率高得异常。知道自己可以轻易找到新工人的工厂老板和房地产开发商,大胆地扩张业务。不断增长的利润助推进一步投资,形成一个正向反馈循环。廉价劳动力和高储蓄率导致了贸易顺差、巨额外汇储备和货币升值。资产泡沫也可能出现,就像中国房地产市场那样。  
然而,最终农村的工资开始趋近工业部门。在那个环节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城市雇主必须提供更高的工资,才能吸引工人离开农村的家乡。企业利润、出口竞争力和资产价格下降。
  另一项按行业分类的就业数据显示,只有大约3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社科院的蔡昉表示,在修正各种统计偏差之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劳动力人口比例只有20%。  蔡昉表示:“如果你去到农村,我敢肯定干农活的没有30岁以下的。他们根本不在那里。”  不过,达到刘易斯拐点也有积极的一面。多年来,经济学家们警告称,中国储蓄和投资比例过高导致国内扭曲,也造成中国与世界贸易关系失衡。  这种高投资引发了建设浪费、资本配置不当和产能过剩。空荡荡的公路和公寓楼无人居住的“鬼城”是中国各地常见的景象。工业部门过于膨胀,钢厂、船厂和太阳能电池板厂的产量高于国内需求,导致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关系紧张,后者抱怨中国“倾销”过剩产出。  刘易斯的理论解释了劳动力市场的格局变化将如何帮助纠正这些问题,推动政府政策迄今未能实现的那种经济再平衡。
工资上涨会逐渐侵蚀利润和投资,所以“再平衡自然而然地发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家、与黄益平[微博]同为有关中国处于刘易斯拐点的论文集的编者郜若素(Ross Garnaut)表示。“这个拐点将迫使再平衡发生。”  任何再平衡都将从根本上重塑中国经济及其与世界的贸易关系。在拐点前时代,房地产、基础设施和烟囱工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新时代,医疗保健、媒体、金融服务和旅游等服务行业将蓬勃发展。进口将不再集中于原油(40.60, -1.15, -2.75%)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中国将购买更多的食品和其他消费者产品。  邓小平的改革在中国开启的种种变化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存在一系列条件,而这些条件正在快速消失。中国如果要继续向前迈进,跻身富裕国家行列,就需要借助提高城市生产率实现增长,而不是仅仅依靠把农民从农田转移到低端的工业岗位。  “不必害怕潜在增长率的放缓,”蔡昉说。“然而,新的发展阶段要求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型,从仅仅依靠资本与劳动力的投入过渡到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政府政策(尤其是中国的户籍登记制度)加剧了应对劳动力减少这一挑战的复杂性。现行户口制度不鼓励潜在的进城务工者离开农村,因为他们在离开户口所在地以后,在迁入地享受不到医疗、教育和养老等社会福利。对许多人来说,那意味着让家人留在家乡,自己到城里工作。  “如果你不让人们住上好房子、得到好的医疗服务,不让他们的孩子就读质量好的学校,他们就不会呆在城市里太久,也不会把家人带到城里安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郜若素表示,“这意味着,有相当多的农民工到了一定阶段就会离开城市,而那时他们往往已经具备了技能,本来能够真正发挥生产力。”2013年11月,中共领导人批准了一项逐渐废止户口制度的方案。但该方案的执行很复杂,尤其是因为负责提供福利的地方政府往往没有财力向数百万农民工提供福利。  经济学家们表示,若没有全面的财政改革,就不可能完全废止户口制度。不过,对年长的农民工而言,户口制度改革可能来得太晚了;他们离开家乡大半辈子,却从未完全融入自己帮助建设的大城市。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邝彦晖 史蒂夫o伯纳德)
东北城市化率中国最高
5年前的贴 难道我卧底五年?
辽宁人口25年来省际净流入超80万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刘洋)辽宁省统计局7月24日公布数据,根据1%抽样调查,从1991年至2015年的25年内,辽宁人口省际间净流入80.97万人,约占2015年底辽宁常住人口的1.87%。其中,辽宁省人口流入高峰主要发生在2006年至2012年,这7年,从外省市流入辽宁省的人口为71.13万人,占25年来人口流入的87.9%。调查结果显示,从流入流出空间分布看,截至2015年底,辽宁省际间人口流入62.8%来自东北地区,其中,黑龙江占35.6%,吉林占18.1%,内蒙古占9.1%; 22.3%来自人口大省,其中,山东占6.3%,河南占5.8%,河北占4.1%,安徽占3.9%,四川占2.2%。辽宁省际间人口流出主要流向4个地区:46.23%去了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24.68%去了东北地区,9.73%去了长三角地区,5.44%去了珠三角地区。调查结果显示,辽宁人口流动总体特点是低学历人口流入比重高,但近年来出现高学历人口流入增多迹象。2015年底,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净流入7.21万人,占净流入人口的11.2%,与2010年底相比,增加16.3万人,年均增加3.26万人。从职业角度看,2015年底,辽宁省际间净流入从业人员36.68万人,其中,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服务人员净流入24.95万人,与2010年底相比,增加14.55万人,年均增加2.9万人。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流出增多,中老年流入增多。2015年底,辽宁省际间净流入人口中,11岁至50岁为45.87万人,与2010年底相比,减少15.26万人,年均减少5.1万人;51岁至100岁为14.98万人,与2010年底相比,增加6.84万人,年均增加1.37万人。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因素已经超过经济因素成为影响辽宁人口流入的主要因素;而影响人口流出的主要因素则是工作和就业。2015年底,在辽宁省流入人口中,因工作就业原因流入的占43.5%。因学习培训、随同流动、房屋拆迁、改善住房、寄挂户口、婚姻嫁娶和为子女就学等生活原因流入的人口占48.9%,与2010年相比,比重提高11.7个百分点。
北师大学者:一个收缩型社会再支撑不起一个扩张型政府我报告的题目是“收缩型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上还是说人口问题,因为在这样的收缩型社会,人口是最主要的,作为一个引擎存在的。人口变化下的收缩型社会我们现在经常说“新常态”。也有人说“L”型增长,并特别关注L到底后能不能上来,这方面有很多说法。但考虑到我现在所讲的时代背景,我认为从长期看经济增长率很难从这个L底再上来。这个时代背景就是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新的状态:由于人口的变化,我们进入一个“收缩型社会”。我强调“收缩型社会”这个概念,不是简单的经济衰退,而是包括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体发展趋势,强调由于人口结构和总量的变化所导致的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收缩状态,其中人口变化是主导因素。首先,我们把这种收缩状态区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总量层面的,一个是结构层面的。其次,对两个层面的变化,我们又可区分为相对变化(软收缩)和绝对变化(硬收缩)上。相对变化强调增长率的下降,也就是增长速度的下降;而绝对变化强调绝对水平的下降。从总量层面看,我国人口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就进入了相对意义的下降,但绝对意义的下降还需要若干年。目前有几种估计,易富贤研究员的人口高出生率方案估计是2020年,苏剑教授估计是2022年,这些时间段实际上都是很近,马上就到了。翟振武教授则乐观一些,他估计在十几年以后。从大多数专家意见看,中国人口总量的绝对减少应该是2030年前的事情了。从结构层面看,我们的社会收缩在绝对意义上其实已经在进行中。这里我主要关注人口年龄(时间)分布结构性收缩和区域(空间)分布结构性收缩。关于年龄分布结构,比较全面的定量计量方法是“人口金字塔”。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收缩型结构。特别地,如果我们关注劳动力人口(这里指15~59岁人口),我国从2012年就开始绝对减少:2012减少345万,2013年减少244万,2014年减少371万,2015年减少487万,2016减少349万,5年已经累计减少1796万,接近占世界人口第61位的智利总人口。苏剑教授更预计2022年以后劳动力人口减少呈加速态势,每年超过1000多万。再看一个社会更活跃人口,或者叫活性人口,比如15~45岁人口,虽然很遗憾我手头没有这几年的统计数据,我猜想这些年也应该是绝对减少的,而这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应该更显著。
关于区域分布结构性收缩,我们也正在经历中。首先,乡村在收缩。早在2012年,冯骥才先生就说过:“(我国)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现在广大村庄,即使没有完全消失的,也处在人口减少的凋零中。其次,一些大区域性的社会收缩也很明显,比如近来大家关注的东北现象,易富贤研究员早就从人口角度预警了今天东北的困境。关于人口衰减引致的社会收缩,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其实也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从总量上看,日本2006年开始人口绝对减少,但是其劳动人口减少始于1990年。日本空置房2017年是820万套,2023年预计会到1400万套,2033年预计会到2000万套。我们现在经常说日本经济“失去的25年”,什么是最根本原因呢?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人口减少驱使其进入了收缩型社会。这就是日本的“新常态”,25年前就进入了这个“新常态”。以后就不要再说什么日本“失去XX年”,因为它根本就不可能再回来,除非其人口趋势大逆转。其实欧洲也早就处于社会收缩状态,其表现没有日本厉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引进了外来人口。对于人口净减少的国家,比如匈牙利,上世纪80年代人口就绝对减少了,其社会收缩程度比日本尤甚。我印象很深的是2011年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在很多街区都没有人气,建筑陈旧,有的地方好似曾经繁荣文明的废墟。即使人口总量还在增长的法国,但据访问常我校的一位法国教授讲,法国的乡村也在萎缩,消亡,乡村人口逐渐往城市进行迁移。
收缩型社会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收缩型社会经济增长有什么特点?我这里想提一个理论问题:一个封闭型的收缩型社会,其长期经济增长率是多少?根据主流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人口、自然资源、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对某些国家,可能还可以包括体制转型或结构变迁。这些因素共同确定一个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在这里,人口看似只是诸多因素中一种,但它其实并非一个普通变量,它会起到一个引擎作用。在这里,人口不是孤立的要素,它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对无论物资资本还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人口和其它要素不是简单的可替代关系,而更应该是一种互补关系。从系统的角度看,这里存在一种系统集成效应,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所谓的“1+1&2”),这貌似规模经济,实际上是超越规模经济的。而其中人口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就像数字10000,其它源泉因素是在后面添“0”,但人口因素是那个“1”。而且,人既有“人手”,还有“人口”,前者是供给侧因素,后者是需求侧因素,这两重属性是其它增长因素所没有的。如果人口供给属性推进了潜在增长率,则人口的需求属性把潜在增长率推向实际增长率。因此,基于以上理论,我猜想一个封闭的收缩型社会的经济增长率是跟人口增长率更高度相关的。罗马俱乐部1972年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他们提出资源环境的制约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极限。我认为,人口收缩型社会,也会面临增长的极限。当然这里的极限并不意味着经济完全不增长,但意味着经济增长率处于低速态(也不排除经济负增长),而且这些增长更多的有可能是技术的随机进步、世界经济的协同影响等因素导致的。过去学术界常从要素生产力的边际递减来解释世界发达经济体经济趋缓,但实际上人口这个因素在里面应该起了更重要的因素。实际的例证,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日本的战后经济增长率。日本在其劳动人口绝对下降的1990年以后GDP增长率平滑值基本就没有超过2%,这与人**炸的上世纪60年代两位数的增长率不可同日而语。同样,进入收缩型社会的欧洲经济增长率也是在低速区徘徊(见表1)。一种常被人提及的观点是,当人口增长减少以后,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人均GDP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按照我前面的分析,这种观点很可能不成立。我们这里再看一下日本的数据,人口增长率降下来以后,人均GDP就没有太大的增长。而且实际上人均GDP增长率高的时候正是人口增长率高的时候,而人口绝对减少的年代人均GDP增长率也低,有些年甚至是负值。
如何应对收缩型社会最后谈一下关于如何应对收缩型社会。既然这种社会收缩主要是因为人口衰减造成的,所以应对收缩型社会首先要考虑的是尽量减缓人口衰减的冲击程度。这里比较紧迫的是尽快调整人口政策,包括直接的人口政策和间接的人口政策。直接人口政策就是尽快放开生育限制,在一些人口出生率过低的区域还要施行鼓励生育政策。间接的人口政策是指一些益生的经济社会政策,让有生育意愿的人实际能生育孩子。比如住房供给和城市低密度规划、幼儿园及教育供给等。不要因为现有人口基数大就“厌恶”人口,实际上没有一定的人口出生率支撑一、二十年后的人口强烈收缩对社会的冲击是非常剧烈的。然而,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人口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人口出生率低于更替水平、全国人口绝对数量下降都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我们希望延缓收缩、弱化收缩,但社会收缩依然是时代的大趋势。所以,应对收缩型社会更需要我们从习惯于扩张型的社会到去适应收缩型的社会。无论是我们的个人、家庭、企业机构,还是政府,都应该有这样的转型意识。这应该是真正的自古以来未遇的新变局。
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我们首先对于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预期可能需要大的调整。比如,过去30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劲的扩张期,国家和个人收入增长都非常快,以致大家可能对未来经济收入增长过于乐观。现在很多人去加杠杆买房子,我估算了一下目前房价隐含对未来收入的增长率预期是非常之高的。但是,面对我们面前日益显现的收缩型社会,这个乐观的收入预期未必能实现。现在的80后、90后很可能不会重复60后、70后那样的收入和财富增长故事,因为前者面对的是收缩型社会而后者处在扩张型社会。这是发展的一面。与此相对,还有生存的一面。对于家庭来说,在一些典型的“421”或“422”家庭,养老问题是个沉重的话题。怎么让活着的人有尊严地谢幕,这是跟大国情怀一样重要的问题。60后、70后要考虑养老问题,80后、90后的人也会考虑养老问题,这个家庭问题在收缩型社会比在扩张型社会严峻得多。
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面对收缩型社会,推行扩张战略就必须谨慎。对大多数企业和机构,恐怕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快速铺摊子。也许仍然可以在地域性和结构性上扩张,但是总量扩张已经就颇具挑战性了。因为,总体上供给侧在收缩,需求侧也在收缩。在扩张型社会,扩张可以建立在社会增量的争夺上;而在收缩型社会,扩张只是在存量上的争抢。显然,后者更艰难。因此,现在总体上真到了以内涵式发展取代外延式扩张的时代了,要扩张也应该是非均衡性的。有些企业,特别是基本消费品企业,比如啤酒、方便面企业,面对需求持续性下降,现在已经感受到收缩型社会的寒意。又如高校,现在很多大学都在抢人才,抢学生,希望有大发展。但人口基数在减少,总量盘子萎缩的时候,你想扩张就很难了。现在大家常说钱不是问题,没人是问题。慢慢地,人和钱都会是问题。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更要考虑收缩型社会的公共政策问题。我们过去经常说,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增量中解决问题,其实也就是在扩张中解决问题。这些年扩张社会也逐渐养成了我们惯性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可能以后必须面对紧缩型社会,不得不在减量中解决问题。而且这个收缩状态,实际上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性的。我们看了一下各国,可能除了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人口还在扩张,世界大部分比较富裕的经济体人口都在结构性或总量性收缩。这样。政府怎么样能够来应对这种局面,从习惯扩张中解决问题到学会收缩中解决问题,这将是一个重大的政策思维变化。以下例举几个方面的政策调整方向。
关于财政政策,得益于过去近30年的高速扩张,我们用税收、收费和土地出让收入支撑了一个日益庞大的财政支出,其中包括很大规模的行政费用和政府投资支出。随着我们进入收缩型社会,我们政府收入增长会明显慢下来,而我们的社会养老支出会快速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新的财政税收政策。特别地,我们要削减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行政费用和投资支出。这本质上要求我们在收缩型社会要缩减政府:既要缩减政府规模,也要缩减政府行为。我们需要非常清醒,一个收缩型社会再也支撑不起一个扩张型政府!
关于货币政策,伴随着过去高速的经济增长,我们实际执行的是长期的高扩张性货币政策。这种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因为有高速经济增长来消解,我们仍然可以处在一种可以接受的温和通货膨胀时代。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收缩型社会,这样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应该转向了。否则,我们将要么面对高通货膨胀,要么面对严重的资产泡沫(实质上也是一种通货膨胀)。这就意味着货币的贬值,货币信用的消解,最终引致政府信用、社会信用的瓦解。去年以来几乎全国性的房价暴涨就有老百姓对人民币信心的因素。与财政政策同理,一个收缩型社会也已经不能支撑一个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现在中外利率处在历史地位,著名的“债券之王”格罗斯(Bill Gross)在说:“全球利率处在500年历史中的最低水平。”我认为这很可能不是短期现象,如果我们考虑实际利率,以后很可能都是这样的水平,这应该跟世界性的人口收缩是有关系的。这也表明世界总体性是货币是扩张过度的。
关于土地政策,过去我们的政策是建立在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土地资源紧张的恐慌心理上。比如“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我们土地政策的支柱之一。其实,面对现在已经进入的结构性收缩社会,对于土地紧张的恐慌应该解除,而更多地考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这种有效利用应该是城乡一体化考虑的。现在,农村社会在绝对收缩,土地抛荒日益普遍,而城市还处在扩张中。现在的土地管理政策造成了明显的资源配置扭曲,这也是若干城市房价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农村土地的“保护”政策也限制了农村土地的集约使用和农村的发展。中国未来应该允许更多的城乡互动以利于城乡均衡发展。让有一些乡下人进城(房价门槛不要高不可攀),还要让一些城里人下乡(租用土地),去开发乡村,以减缓我们乡村的收缩。这是与财政货币政策一样重要的公共政策。
总体而言,我们遇上了亘古未有的新变局,我们需要面对收缩型社会。收缩型社会有不同于扩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这要求我们从习惯的扩张型社会的生存方式和治理方式转向未曾经历的收缩型社会的生存方式和治理方式。转向不易,但不得不就此迈开步伐。
资料图数据显示,广深上半年的GDP增量分别达到1100亿元和1047亿元,超过北京、上海的993亿元、952亿元。考虑到广深下半年数据往往比上半年更好,所以2017年全年数据,广深亦有望超越北上。
回顾最近几年的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深圳上半年GDP增量是有超过北上的记录的,但对广州来说还是第一次,以下是公众号“城市广州”制作的图表:图表制作:公众号“城市广州”数据显示,广州的GDP在今年上半年迎来了一次小爆发,过去三年都是五六百亿的增量,今年上半年则猛增至1000多亿,首次实现超过北京上海的佳绩。从城市之间的追赶态势来看,广州和北上的差距罕见地出现缩小的趋势,而天津苏州与广深的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深圳与广州的差距则在快速缩小,重庆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也在缩小。再来看看广东省内部的数据:图表制作:公众号“城市广州”数据显示,广东不少城市的名义增长率都超过了10%,但最高的不是广深,也不是佛山东莞,而是茂名,名义增速高达14.91%,高居广东第一!珠海、河源紧随其后,也都超过了12%。
简单解读一下:1、广东经济数据好看,一方面因为珠三角的产业转型推进得早,经过前几年的转型阵痛期之后,现在差不多到了收割改革成果的时候,这也是广东在新经济领域表现亮眼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外部环境的改善。众所周知,广东是一个外向型程度非常高的经济体,其对外贸易额长期占据全国1/4的份额,是我国第一外贸大省。所以,广东经济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2017年,全球贸易继续保持回暖趋势,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1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也就是说,进出口贸易的高增长带来了沿海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回暖,除了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沿海大省的经济数据都很不错。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第一外贸大省的广东,当然第一个享受到全球经济回暖的红利。浙江的数据虽然还没有公布,但该省的进出口数据也非常漂亮。今年5月份,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9.5万标准箱,增幅高达27.3%。
2、广州经济的回暖,一方面受益于全省进出口贸易的高增长,比如广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在今年前5月的增速达到了两位数,增速仅次于宁波舟山港,居全国第二。作为第一外贸大省省会的广州,对外部环境的改善当然也是敏锐的。另一方面,广州这两年也攒了不少大项目。从去年开始,不少央企开始密集进驻南沙,今年亦有富士康、思科、亚信等大项目落户广州。另外,LG的oled项目也有望落户广州,在未来的GDP竞赛中,广州的弹药可谓十分充足。3、茂名、河源两个城市的高增长,应该主要受益于广深两个城市的产业转移,其中广州向茂名转移了大量的石化产能,而河源则是深圳的对口帮扶城市,深圳去年也向河源转移了中兴通讯的大量产能。随着粤东西北的逐步崛起,广东经济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流入省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