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罗汉汉和缘觉到底谁更殊胜,差异在哪里。

阿罗汉有无菩提心?
我的图书馆
阿罗汉有无菩提心?
阿罗汉有无菩提心?&辅导员法师开示:为什么说阿罗汉没有菩提心?菩提心的法相是“缘佛果的智慧和缘众生”。缘佛果——在旧帖中,末学曾引用过传承上师们窍诀性的讲解:世俗菩提心和空性慧是同时生起的,换句话说,相续中有多少空性慧,就有多少菩提心。反之亦然。阿罗汉证悟人无我,决定有相应于证悟人无我空性智慧的菩提心。但是,阿罗汉不具有证悟法无我的大乘菩萨的空性智慧,也不具有佛陀的遍智,而世俗菩提心有二十二个比喻,分别对应从资粮道到十地菩萨的境界,在每一地道中,相应于不同地道的智慧,有不同层次的世俗菩提心。从空性慧而言,而阿罗汉的菩提心尚无法对应资粮道的凡夫菩萨的菩提心,故无法归入或对应二十二种比喻中的任何一个。原因是,资粮道的凡夫菩萨具有闻思修二无我的总相妙慧,而阿罗汉没有。所以,从缘佛果的智慧的分析,获得佛果的智慧是二无我的智慧,而阿罗汉不具备。缘众生——小乘以无伪出离心为入小乘资粮道标志,声闻以强烈的出离三界之心寻求灰身泯智的果位,不愿在三界以三大阿僧祇劫行持六度万行,积累二种资粮。修持声闻阿罗汉的果位最少三世就可以获得,在获得罗汉果位后,会于一万劫中入于灭尽定。没有前帖F所说的“决定众生的解脱事业由我来承担”的决定心。而大乘资粮道的凡夫菩萨是从发起无伪的菩提心为入道标志,经过一大阿僧且祇劫积累二种资粮,菩提心由生起到增上到坚固,阿罗汉不具备。为什么说阿罗汉有菩提心?缘佛果——阿罗汉虽然不具有资粮道菩萨闻思修二无我的妙慧,但现证了人无我空性的自相,已澈见佛陀的一分法身,如传承上师所说,空性和菩提心是同时的,虽然没有相应于二无我妙慧的菩提心,但有相应于证悟人无我空性智慧的菩提心,或者叫做声缘的大悲心。此悲心绝对超胜于我等未生起无伪菩提心的众生。但是,相应于急于离苦得乐的声闻根基的众生,不强调菩提心,强调出离心。缘众生——悲心对境:《日光疏》云:“声缘阿罗汉虽知我与众生皆无实体或本不存在,但众生由执五蕴的相续与积聚为常法而感受痛苦,缘此生起悲心者属于缘法悲心。全知麦彭仁波切称其为普通悲心。凡夫著相的悲心与罗汉的普通悲心于苦苦、行苦、变苦之中,唯于感受苦苦的众生方能产生,对感受行苦、变苦、无记、有漏安乐的众生便不能生起,因此非为平等大悲心。”悲心时间:“虽然声缘阿罗汉对众生具有悲心,但在获得无余涅槃时灰身泯智,其悲心亦就自然灭尽,故非为常有大悲。”悲心的程度:“譬如独子往赴疆场与敌作战,其母虽在家中焦虑不堪、老泪纵横,但未能亲临疆场为子作利益之事;其父于心不但焦虑不堪,且身奋勇,不顾一切地冲向疆场,猛力救护儿子,使其脱离险境平安而归。前者喻如声缘阿罗汉的悲心,后者喻如大乘菩萨的大悲心行。”&阿罗汉有无证悟圆满究竟的空性?大恩上师说“声闻阿罗汉现见一个无我,缘觉阿罗汉现见一个半无我,依靠入定位所见之无我,在出定位会具有一种相应的照见广大所知的智慧。”如何理解呢?辅导员法师开示:一个无我是指人无我。缘觉阿罗汉多见的半个无我是指半个法无我。《新月释》云:“声闻罗汉仅遣除了对我与我所的俱生执著,了达它们是假立的缘起法,通达了五蕴粗相的空性,而缘觉罗汉在具足声闻罗汉一切功德的基础上,对五蕴细相中无方微尘的空性也证悟了。”声闻罗汉圆满证悟人无我,但承许组成色法和心法的显现之基的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实有。缘觉则证悟了无分微尘的空性。但是其虽然证悟的无分微尘的空性,但不是大乘的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而是遮破无法微尘自性的单空。这是其和大乘的区别。《新月释》云:“然缘觉罗汉将细相中的无方微尘也证悟空性,但仍有无分刹那法中的无分别心及其余三边未被破除,可见声缘罗汉证悟的是暂时单空的部分空性,不是究竟现空双运的大空性。”&人我和法我的两种分法按照《定解宝灯论-新月释》的解释,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声缘阿罗汉虽未圆满证悟法无我空性,而人我也是法我中的一部分,故可说声缘罗汉也证悟了部分法无我空性,通达了万法无生无灭本性中的部分单空。这里全知麦彭仁波切把人我包括在了法我中,作为法我的一部分来讲述,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其它的中观论疏中亦曾说过:‘法我是总体,人我是支分。’”第二种:“还有一种分法,即把人我从法我中分离出来,与狭义的法我相对。这样罗汉也还是证悟了部分法无我,因为证人无我时必须证五蕴为空性,而五蕴即属狭义的法我部分。”末学理解上述的两种分法都可以合理的解释阿罗汉的证悟的情况。应该说《金刚经开示录》的说法与《定解宝灯论》中说阿罗汉只是证悟了部分法无我的意义决定不会相违,很多论典都对阿罗汉的断证做了阐述,如《中观庄严论释》,都是一致的。只是这里完全是从《金刚经》的角度去理解,但也会归到我们在《定解宝灯论》和《中观庄严论释》中所学到的有关阿罗汉的断证的认识中。人我执包括我与我所执《宝鬘论》云:“轮回的根本就是萨迦耶见。所谓的萨迦耶见就是将蕴视为我与我所。”《中观总义》云:“除开我执之境,对此外的任何一种事物贪著,心中想:这是我所有的房屋等,即是我所。我所执之境与法我的差别:譬如一个茶杯,执著是属于我的茶杯,这是在‘人我’观念下引生的我所执;执为是自性有的茶杯,这是在‘法我’观念下引生的法我执。因此,我所执的境为我所,法我执的境为法我,‘我所’应归摄在‘人我’中。”执着五蕴为我,属人我;按照上述对我所和法我的观点:“执着属于我的五蕴,这是在人我观念下引生的我所执……‘我所’应归摄在‘人我’中。《中观总义》” 除此,对五蕴的粗相和细相的执着,按《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的自宗的观点,都属于狭义的法我的部分。&阿罗汉证悟的空性境界与八地菩萨一致么?《定解宝灯论-新月释》恰驳斥了阿罗汉证悟空性的境界与八地菩萨同的观点:按嘎单派的观点,小乘的阿罗汉已经遣除一切烦恼障,而所知障只在八地以后才会被遣除。这样小乘阿罗汉发心学大乘时,没有遣除什么障碍,就可得到大乘初地,具足了大乘见道的智慧,这就形成了“少无所断”的过失,其中“等过失”具体是:一、从初地以上得到了智慧,但没有遣除任何障碍。二、从时间比较,小乘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证悟圆满的法无我空性,因为声闻阿罗汉果位三生可得,独觉果位一百劫可得,而大乘菩萨在登地之前的资粮道、加行道中积累福慧资粮就需一大阿僧衹劫,也就是说大乘花了更长的时间才证悟了与小乘阿罗汉相同的法无我空性。三、如此则大乘道不如小乘道殊胜,或者大乘弟子根钝而小乘声缘根利。&很多佛教徒的日诵是《金刚经》,《金刚经》中言:“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语如何理解呢?大恩上师在《金刚经开示录》中解释道:“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着,诸位贤圣的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能证)上有差别。”又:“从所证空性而言,究竟实相是无为法,没有任何差别,但从能证智慧来讲,六祖云‘三乘根基,所接不同,见有深浅,故有差别。’由于众生的根基不同,能证悟的空性慧也有深浅差别,比如声闻证悟的比较浅,菩萨证悟的比较深,而佛陀是最究竟、最圆满的证悟。《金刚经开示录》”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分开所境空性和能境智慧。《中观宝鬘论释》(龙猛菩萨著,喇啦曲智仁波切注释,大恩上师翻译)中说:“即是说胜劣两种补特伽罗的寂灭之道------法无我与人无我,这两者只是从反体的角度,才有见解的高低之别,而法界的本体并无不同的分类,比如汪洋与瓶中的水除了多少的差别以外,仅在水的方面无有差别,并且作用也同样是解除干渴的逼恼。之所以说是一切圣者之母,一切圣者究竟遍知之一乘,也是由于所见的法性无有丝毫高低等的区别……”按照引文所述:法界的本体只有一个:无我空性;反体有人,法的分类。人无我为小乘阿罗汉所证,指粗大的五蕴上证悟空性,法无我指一切万法的空性。水对应法界本体,大海水瓶中水无别对应人无我法无我均为无我空性,作用都是断除烦恼,只不过人无我断除烦恼障,法无我断除所知障。从空性侧面,三菩提全部证悟空性法门,依靠空性法门获得解脱。因所见法性没有高低之别,获得佛果时证悟的智慧一味一体,故为究竟一乘。总结:既然说:“缘觉阿罗汉现见一个半无我”,说明其空分没有完全证得。因为所谓无我包括在人和法二者中。人和法可以包括所有的对境。如前帖所说,缘觉所证悟的“一个”是人无我,是我和我所的空性;“半个”法无我是指证悟色法的现基无法微尘的空性。心法的现基无分刹那尚未证悟,属于法我的“无边、有无二俱边和非二俱边”也没有遮破,所以说,尚未证悟二无我,只证悟了“一个半”无我。同样,其没有证悟光明分。因为他们所证悟的一个半无我只是遮破有边的单空,非现空双运。&阿罗汉最后如何成佛?a:诸多论典如《中观宝鬘论》(龙树菩萨著)、《定解宝灯论》(全知麦彭仁波切著)均说,阿罗汉住灭尽定十千劫后,佛心间发光加持他们,告诉他们,他们所证非究竟涅槃。他们出定的第二刹那,往生清净刹土,发菩提心,进入大乘道的修行。&b:另如:受佛教化的阿罗汉发了菩提心后是否就能直登八地菩萨?您的这个问题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定解宝灯论》中都有详细的论述。& & & &按嘎单派的观点,声闻缘觉阿罗汉已圆满证悟法无我,这样,就有您所问的受佛教化的罗汉发菩提心后直接进入一地及直登八地这两种观点。萨迦派的果仁巴大师对前者破析,发出诸多太过。“嘎单派后来的弟子们为了挽救萨迦派的破析,就立论提出小乘声缘罗汉发了菩提心后,直接进入大乘八地《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依这种观点,佛弟子不应该入大乘而应入小乘,因为证得声缘阿罗汉的时间是三生或一百劫,从八地到佛果的时间是一大阿僧衹劫,也就是说修学小乘,证得阿罗汉果,再学大乘,径登八地而最后成佛只需一大阿僧衹劫零三生或一大阿僧衹劫零一百劫,远远少于大乘种姓的菩萨们从发心开始到成佛所需要的三大阿僧衹劫的时间。这样,本来是小乘修法绕了远道,倒变成大乘修法绕远道了,就好像放着方便的前门不走却绕个大弯子从后门进屋一般。又佛已在大乘经中说过:大乘种姓的弟子,从凡夫发菩提心开始,经五道十地到究竟佛果,比小乘种姓弟子证悟小乘罗汉果后,再入大乘,最后证得佛果,要快四十九劫。这样八地之说比一地之说的漏洞就更大了。《定解宝灯论-新月释》”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七地菩萨是否远超阿罗汉? - 知乎49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我搜你-有问题找我搜你,帮你解决实际问题
&|&&|&&|&&|&&|&&|&&|&&|&&|&&|&&|&&|&&|&
友情链接:&&&&&&&&|&&|&&|&&|&&|&&&wosoni.com&所有信息均收集自互联网 如有任何问题请&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02号护持圣教之十六阿罗汉:外现是声闻,内秘菩萨行
在释迦牟尼佛教下有十六罗汉,他们都获得了长寿持明的果位,当年佛陀要求他们不入涅槃,护持如来的教法直到佛法传遍整个世界时为止。在印度时十六尊者穿印度僧人装;在藏在时十六尊者穿藏僧装;在中原汉地时十六尊者则穿汉地有袖的深色和尚装。尊者和弟子都穿着各色的衣衫,为解救众生有情而往来奔波。&--主题推荐
释迦狮子有情依怙尊 大觉教法附嘱谁掌护
全部圣言宝箧广开敷 内护正法罗汉愿长住
圣教增长宣扬故奉请 为利有情义利祈降临
为甚么汉地一般都说有十八罗汉,西藏却说只有十六位?
我们时常在汉地寺院看见有十八罗汉,这是一个误会。自从由玄奘法师译斯里兰卡庆友尊者《法住记》之后,十六罗汉便普遍受到我国佛教徒的尊敬。到五代时,画家画成了十八罗汉,画家可能《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译者玄奘也画在一起。但后人标出罗汉名字时,误将庆友列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又重复了第一位阿罗汉的名字成为第十八位。虽然宋代便已经有人指出了错误,但因为绘画题赞的人有的是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如贯休、苏东坡、赵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罗汉便很容易地在汉地流传开来。
&&& 释迦牟尼佛曾挑选了十六位弟子,要他们留在现今的世界上宏传保护佛法,直到佛法传遍整个世界时为止(通常认为这需要五千年时间),这十六位弟子就是十六尊者。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可以将十六尊者看作是释迦牟尼佛自体的外化和显现,或者看作是由释迦牟尼佛恩泽加持的大德圣者。因而,十六尊者可以给各色佛法的信徒带来普遍的恩泽。这些罗汉都是大菩萨而来,大菩萨示现声闻身完全是为了我们的需要,为了教化我们示范以声闻比丘身严持佛律,丝毫不犯爱欲之染才能成就道果的种种修行方法。是为了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器之苦心示现。
&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中讲道:诸比丘谛听,佛子所行道,善学方便故,不可得思议。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以无数方便、化诸众生类。自说是声闻,去佛道甚远,度脱无量众,皆悉得成就,虽小欲懈怠,渐当令作佛。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
&&&&从世间众生的角度来说,又可以将十六尊者看作是托生于各种不同社会等级的家庭的普通众生。十六尊者在世间所获的知识,都是采用和普通众生一样的方法从头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的。与其他俗人成为僧人的途径一样,十六尊者最初由俗人成为僧人,是由于他们忠诚佛法,通过垂询和调查的方法认识了佛陀的教义而成为佛徒。他们聆听教法,研习教义,讨论教法,实践修习并且积极地宏传佛法。由于十六尊者持久不懈的努力,他们没有例外地全部获得阿罗汉位。可见,十六尊者并非天生就具有完美的品质,或具有超凡的知识,也不是什么超俗的神人。
由于十六尊者每个人都有好几个不同的名字。不同著作还有很多细小的差异。据文献记载,十六尊者居无定处,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衫,讲不同的语言,身份高低不同,门第上下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拯救所有的众生有情,卫护佛陀的教义。据说陪伴十六尊者的还有很多他们的弟子。尊者和弟子都穿着各色的衣衫,为解救众生有情而往来奔波。有的文本还记载说,在印度时十六尊者穿印度僧人装;在藏在时十六尊者穿藏僧装;在中原汉地时十六尊者则穿汉地有袖的深色和尚装。十六尊者造访众僧聚集的山林时,总要帮助众僧修习佛法,获取成就,还要给他们很多的日常生活用品。 
 十六尊者是印度僧人,后来他们取道中原汉地到了西藏
  一位汉地大臣奏请皇帝道:“如果万岁真是喜好佛法的法王,那么就应该在举行夏季法会时邀请印度的十六尊者前来说法,这十六尊者是以讲说佛法而著名的。”&
  于是,汉地皇帝派了一位和尚,带上言词诚恳的邀请信,前往印度的玛伽德哈邀请十六尊者到汉地传法。
  六个月后的第十三天,十六尊者穿着汉地和尚们穿的僧衣来到了中原汉地,住在皇帝专为十六尊者建造的十六座房舍里。十六尊者观察了夏季法会,并为皇帝及满腔朝文武官员讲授了“三藏”和《弥勒授记经》。讲完之后,皇帝、臣民诸人向十六尊者奉献了珍贵的丝绢绸缎,并披到尊者的身上,以致于十六尊者看起来像是美丽的阿罗汉。
十六尊者将佛法宣讲完毕,夏季法会就结束了,皇帝请求十六尊者再逗留一段时间,但没有被应允。以后,皇帝召集大臣,颁旨道:“作为一个法王,朕已将十六尊者由印度邀请到我们这里参加了夏季法会,宣讲了佛法。但爱卿们作为信奉佛法的臣子,就应该恳请十六尊者在这里住到秋后!”
  虽然大臣百般乞求,十六尊者还是没有应允。他们说还要到其他的地方弘法,为更多的人广布善业,就建议大臣制作与他们身形同样大小的造像,以便为后代众生造福。于是,就雕铸了十六尊者的身像,供奉在尊者住过的十六间屋子里。
  当鲁梅仲群访问汉地期间,他已画好了十八幅唐卡。其中除了鲁梅以汉地十六罗汉雕像作模型绘制的十六尊者以外,还有一幅释迦牟尼像唐卡和一幅居士羯摩扎拉像唐卡。这些唐卡是鲁梅仲群一天一幅绘制而成的,在他返回时将十八幅唐卡带回了西藏,供奉在查叶尔巴寺。鲁梅仲群还带回了一部从汉地文书部获取的《弥勒授记经》抄本和一份汉地皇帝邀请十六尊者入中原讲法的邀请信抄件。这封信的抄件在《丹珠尔》大藏经中可以见到。
  据说在嘎木雅王统法期间,康区流行大疫,用任何办法者无法缓解禳除,最后一位信徒向十六尊者祈愿、敬献供品,就奇迹般的康复了。&
  另一件奇迹也发生在嘎木雅王统汉时期。其时,霍尔人包围了嘎木雅王的城寨,而且断绝了城寨的供水。在这种情况下,嘎木雅王和他的上师祈求十六尊者佑助。作为对嘎木雅臣民祈供的回报,十六尊者幻化成一位满面尘霜的僧人指着一个地方说,那里可以找到水。当众人掘开之后,果然发一邮一眼清泉。多亏了这一股泉水。嘎木雅城堡才没能被霍尔人所攻破。诸如此类的事例,经及祈求尊者的人所得到的益处是举不胜举的。在康区有很多的寺庙都为十六尊者而修建。
  公元9世纪朗达玛灭法之后,六位学者在各地为十六尊造像,造像的地点包括康区及各自的家乡。拉萨大昭寺的扎西赤郭殿或乃久拉康,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十六尊者的塑像,由萨迦派奔钦旺秋佐珠出资依照的模型是属于中原皇帝的那一套十六尊者像。噶当派的格西色几普巴也出次为十六尊造像。他为尊者造像的目的的只是为了那些祝颂尊者的人们带来益处。色几普巴采用查时尔巴寺藏的唐卡作为造像模特。据说色几普巴此善举得到了十六尊者的佑护和恩泽,赐以长寿,他果然活到了九十二岁。
  阿底峡尊者倡导了一种新的十六尊者像画法,画中的十六尊者身穿三片式的印度僧衣。阿底峡尊者的两位弟子翁绛曲穷乃和布多瓦仁钦色以及其他噶当派的格西也出资为十六尊者造像。格西布多瓦还告诫弟子不论使用什么材料都要给十六尊者造像,只为十六尊者建小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表示对十六尊者的最重敬仰,也为了使今后的众生能有机会表达他们对十六尊者的祈愿与敬仰,就要为尊者造像。
  为了祈求十六尊者的佑护,需要进行一定的观修实践,举行相应的祈祷仪式。这些修习和祈祷的方法都是由上师直接传给弟子的,一代再传一代,从阿底峡尊者开始直到现在一真没有间断。阿底峡尊者将秘传的祈祷方法传给随他进藏的三位弟子之一。这位班智达弟子又将它传给翁绛曲穷乃,翁绛曲穷乃又伟给了布多瓦仁钦色。
  有很多文献记述了发生在阿底峡尊者和十六尊之间的一些奇迹,其中一些还被人所亲见。&&&
当阿底峡尊者在查时尔巴寺居住时,一次他吩咐厨师阿乃绛曲仁钦多准备一些额外的食物。厨师问:准备多少食物?”
阿底峡尊者回答:“够十六个人吃的食物。”
“如果准备那么多的饭食,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请你让仲顿巴快来给我当个帮手。”阿乃绛曲仁钦请求道。阿底峡尊者回答说:“仲顿巴已经去邀请十六尊者了,他不在这儿!”
  阿乃绛曲仁钦简直不明白阿底峡尊者为什么这样回答。过了一会儿,仲顿巴拿着香木和拂子回来禀告尊者说:“上师,十六尊者已请到此处!”仲顿巴说完之后,十六位上了年纪的僧人走上前来依次向阿底面峡尊者颔首致意。此后,由仲顿巴满怀敬意地侍奉十六尊者用餐。餐毕,阿底峡尊者说:“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奉行佛法。”
在当月的第十五天,他们举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规定每月的第十五天和第三十天举行仪式。阿底峡尊者向十六尊者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并指示仲顿巴送十六尊者返回。
  另有一次,阿底峡尊者要阿乃绛曲仁钦准备二个人的饭食。准备好了之后,仲顿巴引着二位看面相很生的比丘到尊者面前,实际上这两位比丘是从克会什米尔来的十六尊者中的两位者。在阿底峡尊者与二位比丘会见的过程中,阿底峡已经确知二位比丘实乃二位尊者,于是就请问二尊者克什米尔地方有多少班智达。二尊回答说,约有五十位班智达,也许会更多一些。阿底峡尊者进一步问道:克什米尔的班智达中是否有位名叫宗达班智达?二位尊者说此人已离开克什米尔到胜身洲去了。会见完毕,仲顿巴侍奉二尊用饭之后把他们送回去了。
  阿底峡尊者和十六尊者的另一次会面是在查叶尔巴寺。当时,阿底峡正在给仲顿巴讲述仲顿巴上一世的情景。一位年老的僧人(实际上是十六尊者之一)走了过来,在仲顿巴面前拜了三次,声称他能够遵守阿底峡尊者行善业的教诫。不久,他还要在查时尔巴寺以外的地方,变成一位年轻的僧人,并将在当僧团做一二年僧人,这位老僧要求仲顿巴帮助他并进行祈供。他说:“是该我到冈底斯山去的时候了!”僧人一边说,一边就消失了。当格西阿错劳匝瓦楚臣杰巴问仲顿巴此人的谁的时候,仲顿巴回答:“我要郑重地告诉你,刚才那个人是尊者因竭陀。尊者的诞生是人和神的福运,像他那样的圣者,如同雪山的狮子,将恩泽施于我等众生,化身一个年老的僧人,其寿如同山岭。格西你说稀奇不稀奇?!”
  当阿底峡尊者在聂居住的时候,仲顿巴恰巧不在。有人问阿底峡尊者,仲顿巴上哪里去了。阿底峡回答说:他派仲顿巴去接一位尊者。正说话间,一位年老僧人出现了,阿底峡忙从座位上站起身子前去迎接。此后俩人用梵语交谈起来。事后,当有人问阿底工峡这位老僧是谁的时候,阿底峡回答说这是尊者因竭陀。
   一次,阿底峡尊者去冈底斯山朝圣,在转山的时候,当他走近冈底斯布满释迦牟尼佛和五百阿罗汉的足印的西侧时,听见了一种木辊(法器:两头粗、中间细的圆木棍,另用一小木棰击之,使之发声,用以召聚僧人)敲击的声音。阿底峡尊者说:
"敲木辊是说尊者因竭陀和他的随从该吃午饭了,让我们也去分享吧!”  另有一次,在聂塘的时候,众僧依次序集合起来,十六尊者也赶来依次站在队伍的前列,领队的僧人没有将他们认出来,就把他们轰了出去。没想到十六尊者都飞升到天空。众僧这才知道这十六个人乃是十六尊者,于是就祝愿乞求尊返回来。十六尊者答应将他们的化身留在僧人中间。
  当贡钦喜饶前往香多地方寻找建寺地址时,路上碰见一位骑白马的折白人。白人问贡钦喜铙沃往何处去?贡钦回答说,要去寻找一个建寺的地址。“如果是这样,”白人说:“你可以到香多的那座山上去,十六尊者正在山上举行法事呢。”贡钦喜铙沃赶紧赶了上去,在那里碰到了十六尊者。后来在那个地方建立了香多日沃格培寺。
十六尊者最后的日子将是释迦牟尼佛的教义从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十六尊者要将释迦牟尼佛全部见于文字的教义全部收集起来,放入一座用七种珍宝制成的佛塔之内。然后,十六尊者环绕佛塔盘腿而坐,念诵祈颂之词,最后肉体全部消失,不留残骸于世。佛塔则与世长存。
  对十六尊者进行赞颂、崇拜、祈供,是为了祛除自身或他人身上误见和垢病;为了获得通晓“三学”的知识;为了得到所有必备的条件,或得到便于实践佛法的条件;为了得到上师的教诲和聆听佛法的机缘;为了宏传佛法,为了扩大宣传佛法的僧人队伍;为了幸福,繁荣和整个世界的吉祥。
  要得到这一切,就要不断地祈祷十六尊者。十六尊者的身形及其标志可以变化多端,每一次活动都受到行布施的“三轮”_施者,受施者,施物所支配。正如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十六尊者的排列次第中以哪一位尊者为首位,取决于祈供者要求的不同而变化排列次弟。每一位尊者在帮助他人方面都有自己专擅的领域。祈祷者可以通过对该尊者特有的祈求获取尊者所擅长的援助。
因竭陀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在雄伟的冈底斯雪山上,
  居住着圣者因竭陀尊者,
  一千三百名阿罗汉伴随着他,
  因竭陀尊者手持香钵和拂子,
  向尊者致敬!
  尊者因竭陀所持香钵与拂子的含义如下述:  关于香钵和拂子,最早可以追溯到因竭陀尊者为了他的弟子的利益,来到冈底斯山附近的色那丹坐静默修的时候。由于住在色那丹很多的神、非人、夜叉已走上解脱之路,神送给因竭陀一个拂子以便尊者能够用它扇凉;非人和夜叉送给尊者一个盛满香枝的香钵,因竭陀收下香钵和拂子,对其进行加持后作为自己的标志了。
  所有看到、摸到、闻到香钵或香钵燃香的香气的人都可以获得守持戒律的芬芳和弥漫的甘甜;拂子可以娱神娱人;可以免除疾病和痛苦。此外,据说拂子还有奇妙的神力,可以为拂和菩萨制做出各种宗教供品,无论什么人看到或触摸到拂子,他就会摆脱六根本烦恼(无明、贪、瞋、慢、疑、见)和二十随烦恼(忿、恨、覆、恼、嫉、悭、谄、诳、忄乔、、害、无惭、无愧、昏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乱和不正知);从身心两方面摆脱疾病和痛苦。
  因竭陀尊者还有很多加持力,崇拜因竭陀尊者的信徒观修他的香钵和拂子取得功德,以此作为打开因竭陀尊者无限加持力的钥匙。因竭陀的许多作为堪称后人的楷模。因竭陀的生活道路表明佛陀教义的正确和杰出,它远远在其他教法之上。因竭陀的一生也表明我们上世所作的善恶业,不能消失,并在今世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表明富有的人应不断地奉献供品,施舍财物。
  因竭陀尊者的居地 因竭陀尊者在冈底斯山的居地位于藏地的西部,那儿是众多河流的源头。其中的大河有恒河、印度河、萨特累积河等。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五百罗汉讲述业力因缘的佛法。在佛陀讲法之后,神人以及其他的信徒都走上了解脱之路。为了使后世的信徒能够在佛陀和他的弟子讲法的日子里,从此处回忆起佛陀曾经到此讲法的快乐,通过这种回忆信徒也可获取善业功德,于是佛陀和五百罗汉在冈底斯山的石板岩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据说阿底峡尊者在此遇到因竭陀尊者,还有很多记述阿底峡看见因竭陀显圣的传闻,据说阿底峡看见因竭陀就住在冈底斯山上。因竭陀圣者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意旨,一直没有圆寂,生活在此世间扶持、弘扬释迦牟尼“金色的”教法。他和一千三百名阿罗汉住在冈底斯圣山。
阿氏多尊者——十六尊者之二  在仙人山上,
  居住着尊者阿氏多。
  他周围伴随着一百个阿罗汉,
  尊者双手作掸定手印,
  向尊者致敬!
  做禅定手印时,将右手手掌向上置于左手之上,两手拇指轻轻碰触。禅定手印的含义如下所述:  一位瞻仰、顶礼、崇拜阿氏多尊者禅定法印的信徒,可以得到阿氏多尊者的佑护,并可以获得很多修习成就。其中包括观修佛法日趋精进完美;获得无限的福泽和广泛的心智修养;使心神专注于各种禅静。
  此外,据说如果信徒观想禅定于印尊祈供奉阿氏多尊者,他将对完美佛法的忠诚与日俱增,并坚定修习佛法的决心,悉心修习佛法。
  无论信徒在什么地方受到伤害或者遇到任何邪魔,由于受到禅定手印的加持和佑护,这些外力和妖魔都不能动他们一根毫毛,确保他们平安无恙;可以戒止魔、人以及非人的所做恶行,最终导引积累善业功德。
释迦牟尼佛说到阿氏多时,用了这么一句话:“我的弟子比丘阿氏多,是所有善德之人中的姣姣者。”
  阿氏多尊者的居地  根据通常的说法,阿氏多尊者的居地是在仙人山,为此还有如下的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位禅师和他的五百个弟子在修习禅定。颂经之后,禅师觉得他的弟子也必须有更大的居地,于是禅师依自己的内力念诵祈语,依据祈语产生的神力来到一座山上。这座山真是一个理想的居地。禅师的弟子、学生和婆罗门建造了很多小小的静修室,禅师就在这座山上静修,在这儿获得了五种神通(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和他心通)。以后,由于禅师在此山修习过这座山就又被人称作“仙人山”。  
  根据另一份资料说阿氏多尊者居住在恰阔彭波日山,这可能是仙人山的另一种名称,也可能是阿氏多尊者在另外的时期住过的山名。阿氏多尊者对释迦牟尼佛感恩报德,以全部身心救助所有众生。按照佛陀的指示,他一直没有离开现世间,和他的随从,一百个阿罗汉一起住在仙人山上,佑护佛陀的教法。
伐那婆斯尊者——十六尊者之三  在那七叶山的岩窟里,
  住着尊者伐那婆斯。
  有一千四百阿罗汉伴随着尊者,
  尊者右手作期克手印,
  左手持拂子,
  向尊者致敬! 
  伐那婆斯的右手作平和期克手印,左手持拂子。其含义如下:右手期克手印是降克各种外力及事物的手印。期克手印可以克除由四大元素(土、水、火、风)造成的逆境;可以禳除由各种妖魔和精怪如鬼、罗刹、龙、夜叉、非人等造成的魔障,制止魔类作祟。
  信徒感受到的从拂子吹来的凉风可以帮助他们避免由身、语、意三者造成的恶业;还可以断除认为自我存在、万物生长的愚见。它还可以佑护、帮助信徒获取有限的和无限的知识。
  除了能禳退人与非人的恶业和魔力的期克手印和拂子外,伐那婆斯尊者还拥有其它诸多法力。这些法力都是由于伐那婆斯前世的祈祷修习得来的。用法力可以帮助多年来那些由于愚痴而妄见,有罪于“三宝”的人和那些做了恶业的人。这些人通过祈佛崇拜伐那婆斯尊者,就有希望从罪愆之中解脱。以上皆为伐那婆斯尊者所言。
释迦牟尼夸赞伐那婆斯尊者说:“我的比丘伐那婆斯是居于静地禅定修习的弟子中的姣姣者。”
  尊者伐那婆斯具有善业功德,也是神人崇敬的对象。尊者祈祷可以获得作用于他物而使之转化法力。此外,通过向伤害他类的魔怪宣讲佛法的方法,伐那婆斯可以将魔类调服。尊者还坚定不移地护持佛陀的教法。
  那些遵从伐那婆斯尊者习学佛学功课的人们,从学习中认识到希望求得永世幸福之道,是徒劳无益的。这不是佛陀的教法,是追求具有其他名称的教法。依照这些人的修习观点,人们可以不必积累一定的善业就足以脱离轮回之苦。这些希求永世幸福的人应该遵循释迦牟尼佛指引的道路力求解脱;但不能只为自己解脱,而是要为所有从生求得解脱。为了使脱离尘世出家为僧的人更有效地修习,他们必须住在远离嘈杂的尘世的荒野之地修习。
  伐那婆斯尊者的居地 伐那婆斯尊者的居地七叶山岩窟,最早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当时,岩窟地方住着一位名叫“七叶”的耄老贤者。贤者有无尚的功德,以致于他的祈祷有求必现,异常灵验。一次,贤者希望住到室罗伐悉底的林中,就念起祈求之语,果然灵验,在夏丹的山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奇妙的岩窟,于是贤者住进岩窟中修行。这个岩窟从此也以贤者的名字命名,称七叶山岩窟。
  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当释迦牟尼降生,伐那婆斯拥戴佛陀教法成为尊者阿罗汉之后,贤者七叶成为伐那婆斯尊者的心腹弟子,把岩窟作为供物献给了伐那婆斯,伐那婆斯就收下了这个供品。从那以后,伐那婆斯和他的随从一直住在那里。据说七叶贤者后来也获得了阿罗汉位。
  根据另一文献,据说伐那婆斯尊者住在鲁帕贝日山,这可能是七叶山的另一种叫法,或者是尊者在其他时期内居住过的山名。 据释迹牟尼佛的口谕,伐那婆斯尊者没有从尘世间逝去,他和一千四百罗汉住在七叶山上,守护佛陀的教法。
迦里迦尊者——十六尊者之四  在南瞻部洲的赤铜洲,
  住着尊者迦里迦。
  有一千一百阿罗汉围绕着他。
  尊者手持一对金耳环,
  向尊者致敬!
  迦里迦尊者手中所持的一一对金耳环是尊者的标记,其来源及含义如下:一次,迦里迦尊者到欲界天去,在那里讲习佛法。欲界天的天神和他们的孩子听了佛法之后,都脱离了轮回之苦。于是,天神当时赠给尊者一副金耳环和很多其他的装饰品。尊者对所送礼品作了加持,最后将所有礼物只变幻成一副耳环,并作为尊者自己的标志物。
  任何一位看到或触摸到迦里迦尊者这些标志物的信徒,都会受到所有的佛和菩萨的佑护。依靠佛和菩萨的佑护,信徒可以获得对尘世虚无混浊本质的透悟,由此生彻底的厌离心;依靠佛和菩萨的佑护,信徒还可以获得菩萨位,获得不还果——即不再返回(托生)欲界。
  此外,触摸或见过金耳坏等标志的信徒还可获得诸多的成就,如三摩地、静观、透思、机敏、诚实和善智。
  迦里迦尊者以大慈大悲之心救助所有众生。尊者还帮助信徒用基于佛教两大派别(指大乘、小乘)理论,最适合于个人的方法去解救其他众生。如信奉崇拜迦里迦尊者,就会得到所有佛圣者、上师和僧人的佑护如果信徒想获得菩萨位,就必须信奉崇敬迦里迦尊者,只有这佯。他的愿望才能比较顺利地实现。以上等等,都是这位无上的尊者所言。
   释迦牟尼佛说,迦里迦福德是因为在护光佛在世期间积累善业的结果。当时,迦里迦是护光佛的信奉者,他拥戴护光佛的教义,出家成为僧人。他完成了宗教教义的学习之后又坚持修习。除了自己积累善业之外,迦里迦还督促别人也这么做,向僧人表示崇敬,为很多的佛塔奉献供品。他自己又在很多佛塔前供奉豆寇花编成的花环,并把豆寇花瓣撒在佛塔上面,然后进行祈祷。于是他就得到了如你们所说的业报。
  迦里迦尊者的居地  迦里迦尊者的居地赤铜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关于穷人的传说。传说中讲到,一个穷人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送给了一位圣者,他祈祷说希望成为一个统治大片领土的国王。圣者使用自己的祈祷加持力,使一片空无人迹的荒地出现了一个由成千上万户人家组成的繁华的城市,满足了穷人的愿望。这个城市以后就被称为赤铜洲,人们说它是南瞻部洲(古印度)的一部分,并不被大海分离而成小岛。另有文献说迦里迦尊者的居地是辛卡拉洲(即今天的斯里兰卡)。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旨意,迦里迦尊者和他的一千一百名随从住在赤铜洲,守护宏传佛陀的教法。
伐阇罗佛多尊者——十六尊者之五
  在辛卡拉洲,
  居住着伐阇罗佛多尊者,
  他周围有一千名阿罗汉;
  尊者右手作期克印,
  左手持拂子,
  向尊者致敬! 
  伐阇罗佛多尊者右手的平和期克手印和左手所持的拂子,含义如下所述:关于拂子,最早可以追溯到伐阇罗佛多尊者到乾达婆之国去化缘的时候。尊者在其他讲述佛法之后,结果有许多乾达婆和他们的孩子信奉佛法,摆脱了轮回之苦。他们奉献尊者很多散发着香甜气息的拂子作供品。尊者将这些拂子进行祈祷加持后,使之变成一支拂子作为自己的标志物。
  所有看见、触摸到或者闻到尊者拂子发出的香味的信徒都将获得最高的智慧;还可以获得将自己的意念完全控制在任何范围内的能力;并可获得诸多完美的身体吉兆,被自身体内发出的无限的光线照亮。这种光线产生的加持力可使人证得成佛。
  尊者右手的期克手印具有如下的加持佑护力。手印可以佑护加持那些旨在救护众生的人;可以佑护那些弃绝恶业,追求善业的人;可以佑护那些希望不受魔邪伤害的人。只要看见、触摸到、或者观想尊者期克手印,或者崇拜尊者所佩标志物神力的加持,所有的祈供都将获得报答。
伐阇罗佛多尊者的种种业行被作为启发后代佛徒的事例。表明信奉佛陀教法出家为僧的人应该不依恋家眷、亲属、家乡、祖国;不依恋财产。相反,应将以上依恋之物断然割舍,居于静僻之地修习;他们应该依照、遵从上师的指导,从上师那里获得无与伦比的、永久的佑助力,避免外在邪魔的伤害。所有这些就是伐阇罗佛多尊者种种神奇业行的本质所在。
  伐阇罗佛多尊者的居地  关于伐阇罗佛多尊者的居地,其历史最早可以迫溯到一位名叫独辫狮的国王的统治时期。辛卡拉(斯里兰卡)。辛卡拉岛的中央有一座天堂般的山岭,这就是伐阇罗佛多尊者和他的随从的居地。据说伐阇罗佛多尊者在那里永不停歇地护持佛法,救护所有众生。 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旨意,伐阇罗佛多尊者一直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他和一千位阿罗汉住在辛卡拉洲,护持、宏伟佛陀的教法。
跋陀罗尊者——十六尊者之六
  在雅穆拏河中的岛上,
  住着尊者跋陀罗,
  周围有一千二百名阿罗汉相伴随。
  尊者双手作说法手印和禅定手印,
  向尊者致敬!
  跋陀罗尊者的右手作说法手印,左手作禅定手印。右手作说法手印的含义如下:每个观者或者是触摸到尊者右手的信徒都将获取通晓佛教大、小两乘全部经典的智慧;满足他所有的愿望;获得能够透悟慈悲实质的眼力;获取领悟万物皆“空”之本性的智慧。
  从尊者左手的禅定手印信徒可以获得如下的恩泽:信徒可以获得以多种禅定方法取得灵感的能力;可以获得先知;可以获得以种种神力变幻的能力;可以获得弃绝所有歧途,而寻得通晓一切知识的智慧之路;可以获得进入佛法的无限境界,消除由恶行导致的痛苦的能力;还可以依照佛法,彻底地戒除与他人之间的纠纷与争吵。  在护光佛在世期间,上述三人即奉行佛法,在他们整个的一生中,严格地格守戒律,净化欲念,最终获得了阿罗汉位。
  跋陀罗尊者的种种业绩向我们表明,世俗的生活如同牢狱,俗人的财产如同毒蛇涨起的蛇头遮下的影子,根基不稳,险象环生;有人把这个影子看作是舒适的纳凉之处,实际上只是一种幻象。所以,一个人不应该依恋那毫无定性的虚幻的世俗生活,而是应该皈依佛门、遵习佛法,研习“三藏”,努力使自己从轮回之苦中解脱。一个人还应该解救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众生。跋陀罗尊者为后世的佛徒树立了榜样,并且督促他们也这样做。
 跋陀罗尊者的居地  关于跋陀罗尊者的居地雅穆翠河,文献是这样记载的。住在雅穆翠河的龙在夏季的几个月内聚集在一处游戏,它们在雅穆翠河中心一座岛屿上用珍宝建造了一处豪华的居地。正当众龙再度在此聚会之时,恰巧跋陀罗尊者赶到这里。尊者收服众龙皈依佛法,它们就把这座宝石居地作为供品奉献给尊者,尊者出于仁慈之心收下了供品,又帮助众龙积累善业,针对它们各自的情况为它们讲习佛法,引导众龙走向解脱。另一文献说跋陀罗尊者的居地位于雅穆翠河和恒河之间。还有一份文献说赤铜洲是跋陀罗尊者的居地。
  为了宏传释迦牟尼的教法,跋陀罗尊者根据佛法的旨意,没有从这个世界上逝去,和一千二百名阿罗汉伴属一直住在雅穆翠河的居地。
&迦罗加伐蹉尊者——十六尊者之七  在圣地卡切,
  居住着尊者迦罗加伐磋,
  他周围伴随着五百阿罗汉,
  尊者手持宝石制成的念珠串。
  向尊者致敬! 
  迦罗加伐蹉尊者的标志念珠串,据说是尊者到龙国化缘时,龙送给他的礼物。到了龙国后,尊者使众多的龙皈依了佛法,通过尊者的说法,很多的龙愿意为了所有的众生有情而进入佛籍成为僧人。龙送给尊者一串用室石镶成的项链,用它可以满足各种愿望。尊者收下了项链,进行加持后作为自己的标志。
  迦罗加伐踪尊者的标志物可以授与那此触摸或看到过它的信徒以顽强的记忆力;授与信徒聆听诸佛和诸菩萨讲法的机会;授与深刻理解佛法奥义的才能;授与基于知识的自信力;授与获取渊博智慧的能力。
  信徒从迦罗加伐蹉尊者处获得的佑护还有:外力不能将信徒与上师分离开来;受到神、龙、夜叉、非人等等的尊敬与信仰;受到国王、大臣、皇后、王子、僧侣、婆罗门和圣者的尊敬井与之和睦相处;期望成为尊贵杰出之士的人可以通过祈祷尊者,向尊者供奉供品的方法增加心智水平。
 迦罗加伐磋尊者的业绩和成就为后世的僧人树立了典范,它向我们表明,那些通过积累善业,哪怕是微小的善业而进入圣境的人们将会获得无可估量的善报。一个人不应该被世俗的虚荣和财富分心劳神,也不应该仅仅迷恋于世俗生活。使自己迷恋于那些变化无常而且必然衰败、腐朽的东西是毫无用处的。相反,一个人应该努力以全部身心去皈依“三宝”,只有“三宝”才能为他提供一个完美的、没有欺骗的生活目的。迦罗加伐磋尊者还树立了拥戴佛法、皈依佛门、严守戒律的典范。还为依法而行者展示了可能的方法:首先是使自己从轮回之苦中解脱,然后成佛。
  迦罗加伐磋尊者的居地 迦罗加伐磋尊者的居地是在卡切(穆斯林所在地)的估贡中地方,位于印度的西北方向。在卡切这个具有三百六十万人口的地区的中部有一座红花山,山很高但山顶平坦。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佛由很多阿罗汉陪同在空中飞行时,佛陀身上的香气拂到了山顶上,于是山上长满了比其它花更加香甜的藏红花。迦罗加伐磋尊者和他的伴属弟子就住在红花山的岩窟里。 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旨意,迦罗加伐磋尊者没有离开今世间,他和五百阿罗汉住在卡切地方,护持传播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迦诺迦跋黎堕阇--十六阿罗汉之八
在西方的牛货洲,
  住着尊者迦诺迦跋黎堕阇,
  他周围伴随着七百阿罗汉,
  左用作禅定手印。
  向尊者致敬!
  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的双手作禅定手印,手印的含义如下:当尊者在信徒面前展示禅定手印时,可以帮助信徒逃脱恶趣;并可获得菩萨十地之初的极喜地;获得幸福,增长机智;增长对佛法的认识,看佛法犹如观无云之蓝天。
  那些想获得声望的人;想托生为女人身的人;想获得密友和亲眷的人;想成为国王、王后、大臣、王子等高贵王族亲戚的人;想观仰佛陀面容的人;想得到大乘大菩萨评价的人;想实施“六度”的人,想成为佛近身弟子的人;想通过次第修习而成佛的人等等,据说都可以通过崇拜和祈祷迦诺迦跋黎堕阇达到他们的目的。    
 迦诺迦跋黎堕阇的一生给人们最大的启示是善恶业报的法则。善业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欢乐;恶业则会带来悲伤和痛苦,这是一条不能回避的自然法则,不论是做了什么业,哪怕是些微的小业,都会有业力的报应。上世的善业,不仅使我们托生在善趣、从轮回之苦得到持续的救助;善业还会给我们每托胎一世的生活带来吉运。
  迦诺迦跋黎堕阎尊者为后世僧人树立了榜样。只要遵从释迦牟尼佛用以指导尊者的真纯之路,由于佛陀的教导,我们将会拥有细致入微的所有善德成就。
  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的居地 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的居地沃色穷瓦乃(光生处)据说是在西方牛货洲的六大国之一哈日札。在哈日札的中央有一座叫杜丹(具时)的高峻室山。据说在这座山上有一个光耀四射的珍宝岩窟,住着五百贤人。由于他们的祈祷,这座岩窟变成了比帝释天官还要辉煌的居地。此后就被称为“沃色穷瓦乃”。时至今日,迦诺迦跋黎堕阎尊者和他的伴从,七百个阿罗汉还住在牛货洲。
巴沽拉尊者——十六尊者之九
  在北方俱卢洲,
  住着尊者巴沽拉,
  九百阿罗汉伴随着他,
  尊者手捧猫鼬。
  向尊者致敬!
巴古拉尊者,于释迦牟尼出生前七十年出生,出家为苦行僧人后,只用树皮作衣衫,潜心研究佛法,终获阿罗汉果位,“巴古拉”是一种树的名称。 巴沽拉尊者的标志猫鼬的含义如下述:每个触摸或看见过尊者猫鼬的信徒都将获得五欲(色、香、味、触、声)的快乐;持守“六度”透悟万物皆空之理;对所有众生产生无限的慈悲心。巴沽拉尊者便具有如上的成就。 简要来说,学识是从透悟佛法所具备的内外两个必需条件中得来的。那些希望获得丰富学识的人,如果信仰尊者和他的标志物,并予以祈祷和崇拜,就会达到目的。
& 释迦牟尼评价巴沽拉说:“我的比丘巴沽拉,是以无限的信仰出离轮回的第一人。”
  尊者巴沽拉由于前世的善业,解脱了所有的身体病痛。有时,他还回忆追想前世生活的情景,并讲给聚集在玛法木圣湖畔的僧人。他告诉他们,他过去曾是一个专卖供香的小贩,一次他奉献给毗婆佛的弟子一些治病的药物。巴沽拉回忆说,另有一次,他作为施主邀请一些僧人消夏休养,给他们每人供奉了含有药物成份的阿如日果(一种像杨梅的水果)。由于上世所做的这些善业,使巴沽拉今世的身体十分强健。巴沽拉尊者说,无论如何微小的善业都会带来很大的业果。尊者告诉僧众说在无数的轮回中,他一直是托生在善趣(成为人或神)。在此生皈依了释迦牟尼佛,经过佛陀的说法,仅仅三天,他就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度过一百六十年之后,他自己将不患任何疾病。
  以上内容巴沽拉尊者是以诗体的语言叙述的。巴沾拉尊者的业绩为后世的信徒树立了这样一个榜佯:说明一个有家有业的人采取放弃尘世生活成为一个无家的流浪僧人的方式是值得称赞的。巴沽拉尊者告诫那些希望脱离轮回之苦的人们,只有遵循释迦牟尼佛指引的佛法之路才能得到解脱,这是唯一可行的道路。此外,还使我们认识到善恶业报的法则。 巴沽拉尊者完成了大济众生的任务之后,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旨意,没有离开今世间,和九百个阿罗汉住在俱卢洲杰嘎山上的波载岩窟。
怙罗尊者——十六尊者之十
  在唐古特青蓝洲,
  住着尊者罗怙罗,
  他身边伴随着一千一百名罗汉,
  尊者手持王冠。
  向尊者致敬!
罗喉罗尊者,十六罗汉中释迦牟尼之子,因遍学小乘和大乘渚教法,获得阿罗汉果位,“罗喉”意为能引起日月食的魔。罗喉罗尊者垂足坐于胡椅中,脚踏莲花,手捧金冠。罗怙罗尊者手中所持的王冠最初是尊者为了使众神皈依佛法,到三十三天化缘时得到的,尊者到三十三天讲法之后,天神及其子女获得了从轮回解脱的成就。为了答谢尊者,众神脱下戴在头上的王冠作为礼物送给他。尊者收下了这些礼物,进行了加持,使之变成一顶王冠作为自己的标志。
  每位戴过或者看见过王冠的信徒都将受到尊者的加持,使其能去除内心的欲念;理解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一切;受到所有佛和菩萨的佑护。王冠还具有其他的法力。 据说祈祷罗怙罗尊者的人,还会受到护法神的保护。
 罗怙罗尊者的居地 罗怙罗尊者的居地唐古特青蓝洲据说是在南瞻洲的北面。护光佛在世期间,有一座成千上万户人家的城市成了废墟。城中央一座用五种宝石建成的宫殿,也逐渐沉入水中。后来,当释迦牟尼佛在世期间,又从废墟遗址上重新出现了一座繁荣的城市,并由魔王统治。罗怙罗尊者为这些荒蛮之人说法,使得众人对尊者心生信仰,于是就把重新修复的用五种宝石所建的宫殿送给尊者作为尊者的居地。尊者接受了他们的礼物,帮助他们积累了善业。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意旨,罗怙罗尊者没有离开人世间,他和一千一百位阿罗汉住在青蓝洲护法,传播佛陀的教法。
注荼半托迦尊者——十六尊者之十一  在灵鹫山上,
  住着尊者注荼半托迦,
  他身边有一千六百阿罗汉围绕,
  尊者手作禅定手印。
  向尊者致敬!
注荼半托迦尊者者生性愚钝,常因背不下经而遭嘲笑,但他却坚定不移地修持佛法,终成阿罗汉果。释迦牟尼将他说成是改变他人观念的比丘中最杰出的一位。注荼半托迦尊者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山石卜,神情专注。座前是怀抱小狮戏耍雄狮的侍者。注荼半托逸尊者双手作禅定手印。这个手印的含义是说所有信奉佛法的人都应该从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各种华丽的外在物中解脱。佛徒应该遵奉修习佛法,仅此一念毫不动摇,最终获得从轮回之苦中解脱的成就。
  注茶半托迦尊者还有很多的神通和恩德,其中一部分如下述。据说众生无论处于任何的境况,只要尊者出场,他都可以获得尊者的佑护而安然无恙。例如众生处在色欲之火、敌恨之火和愚痴之火中;处在希望伤害他人的思想意念中;处在背运的时候;处在深受烦恼和痛苦折磨的时候;处在思想波动烦乱的时候;处在以异道抵触佛法的时候;以及产生误见的时候。注荼半托迦尊者还能帮助众生控制自己的感官,比如可以将痛源移开,可以摆脱意外的伤害。
通过注荼半托迦的例子,人们可以逐步认识到业力因缘是如何的徽妙、深奥。业力的报应是确定无疑的,一个人必须积累善业,否则就要受到上世恶业的报应。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智水平,就可以掀掉蒙在心灵上愚鲁迟钝的纱幕。这完全要靠目己的努力,别人、甚至就是释迦牟尼佛也不能帮助你做这件事。同时,通过导师的指引,也能获得学识。一个人不能只满足于对佛陀教义的初步认识而不求精进。只有在导师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尽情地摆脱烦恼。此外,如果一个人要走上持续不断的解脱之路,获得成佛的成就,所需要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积累善业,清除上世的恶业污迹。
  后世的僧人从注荼半托迹的业绩中,还可以明白,如果一个人的行动坚定不移地遵循佛陀的教法,当然这些行动并不仅仅限于扫扫庙宇,他将会获得善业,荡涤烦恼,从而有助于他从轮回之中解脱,注荼半托迦尊者展示了很多的善业成就,并且用适合每个人的方法使众多的人皈依佛法。
  注荼半托迦尊者的居地 注荼半托迦尊者的居地灵鹫山是一处圣迹,释迦牟尼佛曾在此讲授《般若波罗蜜多经》。在每月特定的吉日,灵鹫便飞抵此山敬献供品,进行祈祷。遵照释迦牟尼的意旨,注荼半托迦和一千六百名阿罗汉留在灵鹫山,护持传播佛陀的教法。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十六尊者之十二  在东方胜身洲,
  住着尊者宾度罗跋罗堕,
  他身边伴随着一千位阿罗汉,
  尊者手持经书和法钵。
  向尊者致敬!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手中所持的经书和法钵,据说是处于恶趣的众生献与尊者的礼物。当时,尊者为了帮助没有机缘聆听和实践佛陀教法的恶趣众生,为他们说法。说法之后,恶趣众生向尊者奉献了这两件礼物。处于恶趣的众生看到或者触摸到经书或法钵都将得到多方的援助。举例来说,由于邪念而坠入恶趣的人,看到或触摸尊者的两件标志,将会减缓所受痛苦。聋哑人、盲人、精神失常的人,或者持误见的人,经书和法钵将帮助们恢复感官、神智的正常、并可信奉佛法、弃除误见。他们还可获智慧和两种荣辱感:荣辱感一是来自害怕公众责难的心理,一是来自自我内心的反省和唯恐受到自身遣责的心理。以上是宾度罗跋罗堕应尊者授与众生的恩惠中的一部分。
  信徒看见尊者待法钵的手作禅定手印时,将获得如下的帮助: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不同学科的渊博的知识。 法钵就像一件大如意宝或者是宝瓶,所有看见它的人都能从法钵处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法钵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七圣宝”帮助神和人获得幸福。
  对宾度罗跋罗堕静心祈祷、诚心供奉,还可获得如下的恩惠:弃除疾病、痛苦;免除国王的惩罚;防止盗贼的袭扰;增加体力和脑力;减兔贫穷的苦恼。为了聆听佛法,为了表示对尊者的敬意,邬陀夷国王经常去拜访宾度罗跋罗堕尊者。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一生及其业绩向后世之人表明:一个人无论是出生在高贵的种姓之家、富豪之门,或者说是出生在父辈高官厚禄的家庭、这些都是无用的,因为转瞬即失的奢华毫无意义。因此,一个人应该彻底抛弃尘世的享受,出家为憎,学习佛法。即:聆听佛法,理解佛法,实践修习佛法;一个人应该去除头脑中的杂念,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地禅静于佛法;僧人不应该和尘世间住户有过多的交往;僧人受亲眷朋友的赞誉没有多大意义,而且会经常滋生病态的感情;僧人应该遵守十二苦行,以每天化缘所得为生。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居地 尊者的居地是东方胜身洲(佛教宇宙观所说四大洲之一,位于东方)。胜身洲有一座山叫拉聂日山,山中经常有仙人出入(仙人生处),山的中央有一座奇妙的岩窟,叫生静洞。据说那里曾经住过当地一位富有的国王。国王死了之后,他手臂上的肌肉被运到此洞中,因而得此山名。“拉聂日”的意思是“手臂肉山”。这座山后来成为众仙人的居地,据说山上的岩窟因一菩萨在其中祈祷而得名。无论任何人在洞中静修,都能完全入定,因而把此洞称为“生静洞”。
  另一份文献说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居地是在西方牛货洲。这也许是说尊者曾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根据释迦牟尼临终之前的遗言,宾度罗跋罗堕尊者没有离开人世间,他和一千名阿罗汉一起护持传播佛陀的教法。当地一位富有的国王。国王死了之后,他手臂上的肌肉被运到此洞中,因而得此山名。“拉聂日”的意思是“手臂肉山”。这座山后来成为众仙人的居地,据说山上的岩窟因一菩萨在其中祈祷而得名。无论任何人在洞中静修,都能完全入定,因而把此洞称为“生静洞”。
半托迦尊者——十六尊者之十三
  在三十三天,
  住着尊者半托迦,
  九百名阿罗汉伴随着他,
  尊者左手持经书,右手做说法手印。
  向尊者致敬!
  半托迦尊者的标志,左手所持经书和右手说法手印意思是实现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唤起慈悲心,向众生传播佛法。据说看到触摸到或者知道经书内容的信徒都能够获得基于各种学科知识之上的自信力;还可以获得透悟佛法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照亮愚痴造成的黑暗;还可以帮助信徒消除因偏离佛法所做的恶业;还能为信徒提供修习佛法的机会;提供信奉和实践大乘教法的机缘。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信徒还可以从尊者左手所持的经书获取其他的恩泽。
  对于那些看见、触摸到或者观想尊者右手说法手印的信徒,可以增长智慧;有缘听佛讲述三皈依之奥义;赋于正见,荡涤所有误见,有看见佛的机缘;在学法过程中有上师指引。信徒还可以获得如下的卓识:他们可以永远意识到瞬息万变的外物实质上是空无的、无益的,由此而生厌离之心。同时心中涌起下世早绝尘缘出家为僧的愿望,而且这个愿望可以毫无阻碍地兑现。所有希望将自己的一生献于佛法的学习、实践和观修“三宝”的人,只要崇拜半托迦尊者,向尊者祈祷,就会实现他们的愿望。
 在半托迦成为比丘以后,他必须选择比丘完成的两门课程之一。一是学习佛法,一是在断除尘念之后修习佛法。半托迦同时去完成这两种课程。白天,他学习佛陀的教法,获得了基于智慧的自信力;夜晚,他实践教法,及时地获得了阿罗汉位。半托迦说:
  “我已经获得了圣者位,现在我必须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向他表示敬意。”
  此后,半托迦和他的弟子前往室罗伐悉底,向佛陀表示了忠诚和信仰。为了报答释迦牟尼佛,半托迦尊者用最适合个人的方式使很多人皈依了佛法,使自己的弟子也皈依了佛法,并将他们剃度出家。
  半托迦尊者的居地 半托迦尊者在三十三天的居地据说是三十三天神送给他的礼物。当时,半托迦遵照佛陀释迦牟尼的指示,为了在三十三天传播佛法,来到须弥山顶为众神说法。为了感谢半托迦,天神送给他一块居地作为礼物。这个居处称作“花蕊”,其渊源要追到天与非天交战的时代,天与非天作战的结果是天取得了胜利。众天神认为他们之所以取胜是因为众贤圣之人相助。为了表示感谢,众神就将最美的居处献给贤圣大德。他们在三十三天达那都城的北面一个有许多美妙去处的隐秘之地变出一座美丽的岩宫,即“花蕊宫”,把它作为礼物献给了诸贤圣。
  另据文献记载,半托迦尊者的居地是持双山(梵音译逾健达罗山,为六金山第一重山,是出现日月的山顶,有一双岩石如车轭,故名。亦称持轭山)。这可能是尊者曾在持双山居住过一段时间。 根据释迦牟尼的意旨,半托迦尊者没有离开人世间。他和九百名阿罗汉一起住在三十三天,护持和传播佛陀的教法。
那迦希尊者——十六尊者之十四  在翁羊山上,
  居住着尊者那迦希,
  他身边有一千二百名阿罗汉围绕,
  尊者手持法钵和禅杖。
  向尊者致敬!
  那迦希尊者的两种标志:法钵和禅杖,据说是尊者为居住在四天王天里的众神和其他善相护法神、龙传法时所得。尊者传法之后,所有的神、龙都心生信仰,为尊者奉献了很多的供品。此外,他们还给尊者奉献了很多随人意愿而任意取用财宝的如意宝瓶。尊者收下了这些宝瓶,进行加持后将众多宝瓶变成一只法钵作为标志。无论任何人,只要看到、触摸到或者观想宝瓶,都可以获得去除心智和躯体两方面缺陷的恩泽。
  禅杖是恪守戒律的僧人所用的器具。禅杖的声响(即禅杖上的锡环的撞击声)可以把人们从愚痴中唤醒,谁听到这根禅杖的声音将医治心智方面的顽疾,从各种苦难中解脱,从愚痴引起的痛苦中解脱,并可产生对“三宝”的执着信仰。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人们还可以从尊者处获取其他的恩泽和成就。
那迦希尊者的业绩为后世树立了这样一个典范:他向我们展示了财宝、荣华和权力以及作为王子的荣耀都是微不足道的;相反,它们蕴含了极大的危险。这犹如在毒蛇鼓涨的蛇头阴影下小憩,或者用舌头去舔抹在剑刃上的蜂蜜、充满了危险。
  尊者告诫我们,一个人过去无论犯了多大的罪孽,只要皈依“三宝”,忏悔过失并力求补过,就可以驱除罪愆、净化灵魂。通过上述的方法和其他善业功德,尊者引导众多弟子走上了至善之路。
  那迦希尊者的居地  尊者的居地翁羊山据说是王舍城的主山。翁羊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在这里住过的一位圣贤。当时,这位圣贤得到梵天神的帮助,找到了一处静修地。静修地是一座山,山上有一块宽阔的、非常平坦的山坡地,故称“翁羊”(藏语音译,意思是“宽广的平面”)。另有一份文献说那迦希尊者的居地是在白顶山,这到底是翁羊山的异名,还是另一座山名,不得其详。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意旨,那迦希没有离开人世间。他和一千二百名阿罗汉一起住在翁羊山,护持和传播佛陀的教法。
苏频陀尊者——十六尊者之十五
  在比呼拉山,
  住着尊者苏频陀,
  他身边伴随着一千四百名阿罗汉,
  尊者双手持经书。
  向尊者致敬!
  苏频陀尊者的标志是拿在手里的经书。经书的意思是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旨意传播他的教法,以各种方法矢志不移地帮助别人,对别人要有慈悲之心,帮助别人的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他们讲说佛法,当讲述“三藏”时,经书所代表的就是苏频陀尊者对此的权威阐述。
  据说每个看见或者触摸到经书的人都将获得尊者的佑助,帮助他获得艺术和各门学科方面的知识;给予他克服人间苦难的见识和勇气;并能使之成为一名教法的向导;成为具有高深智慧的天才;成为佛的心腹弟子。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苏频陀尊者处获得其它的恩惠。
苏频陀尊者的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业力报应法则的无情;还可以发现无论从永久或短暂两方面来看,佛陀的教法都是完美无缺的。
  苏频陀尊者的居地  苏频陀尊者据说是住在比呼拉一个叫住生狮洞的岩窟内。另一份文献说尊者的居地是日沃帕吉阿丹山。这可能是比呼拉山的另一种叫法;或者是尊者曾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
  根据释迦牟尼的旨意,苏频陀尊者没有离开人世间,和一千四百名阿罗汉伴从一起住在比呼拉山,护持和传播佛陀的教法。
阿秘特尊者——十六尊者之十六  在冈底斯雪山之上。
  住着尊者阿秘特,
  他身边伴随着一千名阿罗汉,
  尊者双手持菩提佛塔。
  向尊者致敬!
  阿秘特尊者的标志菩提佛塔,据说是尊者到须弥山北面的罗刹居地去时由释迦牟尼佛赠给他的。佛陀给尊者菩提佛塔的目的是帮助阿秘特进入罗刹境时攘除罗刹的魔力,制服罗刹。尊者到罗刹境后,为众罗刹说法,使得众罗刹及其子女从轮回之苦中解脱。
  据说任何看见、触摸到或者观想菩提佛塔的人都会满足自己的意愿。信徒可以获得“三学”成就;可以获得吉运、善德和幸福;清除由于罪孽所积的恶业。除以上所说的之外,还可以从阿秘特尊者处获得其它的恩惠。
 阿秘特尊者的一生向我们表明:对于佛陀的教法来说,一个人的出生和种姓等级是无关紧要的,最重要的是实践佛陀的教法。阿秘特尊者强调,慈悲心、同情心是进入佛法大门的钥匙。因此,尊者告诫他的弟子要尽力帮助所有众生。
  阿秘特尊者的居地  阿秘特尊者的居地冈底斯山,据说是在仁沃岗中的香跋拉山附近,位于印度的北部,为“二十四境”之一。人们传说尊者就住在此山一个叫做“大宝生处”的山洞里。
  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意旨,阿秘特尊者没有离开人世间,他和一千名阿罗汉一起住在冈底斯山,护持和传播佛陀的教法。
节录自扎雅·诺丹西饶煮《十六尊者》
我的更多文章:
( 15:07:37)( 11:43:23)( 09:54:35)( 14:41:54)( 11:37:27)( 10:40:31)( 13:28:19)( 12:33:42)( 10:20:24)( 10:14:3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罗汉果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