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药物制剂是干什么的生产为什么要有卫生标准的要求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正在筹建中,将对原相关网站进行整合升级,打造方便快捷的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平台,欢迎对网站建设提出意见建议,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药物制剂生产中的过量投料与标准中含量限度的表述关系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药物制剂生产中的过量投料与标准中含量限度的表述关系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学生)中药药剂学实验给学生》 www.wenku1.com
(学生)中药药剂学实验给学生日期:
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必须遵守下列实验规则:1. 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对处方中药物性质、配制原理、操作步骤、操作关键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2. 遵守实验纪律 应保持实验室内肃静,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不得擅离实验操作岗位,甚至高声谈笑。不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严禁吸烟。3. 杜绝差错事故 实验用原、辅料应名实相符,要在拿取、称量和放回时进行3次核对;处方中如有毒性药品,须仔细检查是否超过剂量,称量时需经实验指导教师核对在专用的天平上称量。称量完毕应盖好瓶盖,放回原处。使用精密仪器时,首先应熟悉性能与操作方法,用前检查,用后登记。如实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如发生差错事故或异常现象,应随时报告指导教师,查明原因,及时解决。4. 爱护仪器药品 实验仪器、药品应妥善保管、存放和使用。如有破损缺少,必须立即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药品报损表,然后到准备室补领。实验小组合用的仪器药品,每次实验前应检查核对后再取用。实验指导教师对破损缺少的仪器药品应查明原因,按各院校对仪器药品破损处理办法提出处理意见。注意节约水、电、气及药品、试剂。5. 注意安全卫生 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仪器,并将本组实验台、实验架等整理洁净,并经实验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小组轮流值日,主要负责实验室内、走廊地面、门窗的卫生整洁,以及废物缸的清倒工作,关好水、电、窗,经指导教师验收后再离开实验室。注意安全,严防火灾、烧伤或中毒事故发生。6. 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既是实验者对特定条件下实验内容的书面概括,又是对实验原理、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既是考察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资料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又是评定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完成实验的最后环节。实验报告要求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本(纸) ,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并按时完成,做到格式规范,内容真实,数据可靠,结论正确,文字简练、工整。实验报告的内容与要求见表25-l 。 表25-l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项目与要求参考格式)××中医药院校 ××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得分 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题目)[处方] 处方应按《中国药典》格式写出实验用原、辅材料的名称与用量,必要时进行组方原理及附加剂作用等的简要分析说明。[制备操作] 写出工艺流程,详述各步骤的操作方法及控制的条件。要如实、准确表述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原辅材料及试剂等的实际用量。[实验结果] 要客观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有关现象及测定数据,或制成图、表等,决不可凭主观想象或简单地以书本理论替代实验结果。[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应是实验结果的概括性总结,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不能单纯地重复实验结果,也不要超出实验范围任意扩大。必要时可对实验结果或异常的原因加以分析,但不要离开实验实际而抄书。同时对与实验直接相关的思考题作出简答。实验收获、教训、建议和要求等可单列另加说明。实验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7. 评定实验成绩 实验课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记分。每一个实验满分以10分计,一般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卫生纪律等方面组成,而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各占40%。实验报告应按要求及时集中上交实验指导老师评阅,拖延上交时间,将酌情扣减实验成绩。
实验一 教学参观一、目的要求为密切联系生产、科研和临床实际,本课程教学还包括教学见习和生产实习。为使学生对中药药剂生产有一个感性认识,各院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药厂和(或) 中医院药剂科进行教学参观。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在调剂、制剂、管理和技术质量等方面有一个感性认识,熟悉中药制剂生产和使用的现状和历史,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二、实验内容(一) 参观中药厂的内容要求1. 熟悉或了解中药厂GMP 情况 熟悉硬件设施,如厂址选择、厂房设计、装修材料使用、工艺布局,以及设备选型;了解软件管理,如机构设置和人员职责、生产技术管理、生产质量管理,以及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管理等。2. 熟悉常用器械设备 熟悉中成药工业生产中粉碎、过筛、浸提、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等基本操作的主要方法和常用器械设备。3. 了解中药厂其他情况 如生产剂型的工艺流程,以及新技术、新辅料等的应用。(二) 参观药剂科的内容要求1. 熟悉有关操作规程 如中药调剂操作规程;中药加工炮制及煎药等的操作规程。2. 熟悉特殊药品的管理 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戒毒药品、毒性药物、OTC 药物的处方调配、使用和保管制度。3. 了解其他情况 如饮片“斗谱”的排列和中成药分类存放原则;中医院药剂科组织管理、药学信息网络管理、临床药学情况,以及各类人员职责;医院制剂室必备条件和制剂管理等。(三) 教学方案的实施因地制宜选择条件较好,有一定代表性的中药厂和(或) 中医医院药剂科作为教学参观单位,事先联系约定,作好安排,充分准备。带队教师根据被参观单位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提出参观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带着问题前往参观。在集中听取单位负责人重点介绍的基础上,由单位业务骨干带领分组参观,实地讲解。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并及时提问请教,不得喧闹。参观后应及时就其收获体会、意见或建议写出简明书面小结,并组织一次班级交流。实验一 散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 掌握一般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2. 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二、实验提要1. 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为: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散剂类型不同,其粉末细度要求不同。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的散剂,应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应通过9号筛。2. 混合是制备散剂的关键步骤。当处方中药物比例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较大,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磨器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明显,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放入研磨器中,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若含低共熔成分,一般应先使之共熔,再用其他成分吸收混合。制备含有毒性药或贵重药的散剂,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匀并过筛。3. 若处方为毒性成分,应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亦称倍散) ,或测定毒性成分的含量后再配成散剂。必要时还可加入着色剂和矫味剂。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散剂的有关要求进行质量检查。三、实验内容(一) 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处方] 滑石10g 甘草1.7g 朱砂0.5g[制法](1)粉碎 朱砂水飞成极细粉(过八号筛) ,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 。(2)混合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即得。[功能与主治]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用法与用量] 调服或煎服。一次2包,一日2次。2.养阴生肌散[处方] 明腰黄0.62g 人工牛黄0.15g 青黛0.93g 龙胆末0.62g 黄柏0.62g 黄连0.62g 煅石膏3.13g 甘草0.62g 冰片0.62g 薄荷冰0.62g[制法]以上各药粉碎过七号筛。(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 ,套研均匀倾出。(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后将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湿热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疱疹性口腔炎。[用法]取散剂少许置口腔溃疡处。(二) 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 外观检查 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2. 均匀度 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 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3. 水分 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 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4. 装量差异 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 ,分别称定每袋(瓶) 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 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 ,并不得有1袋(瓶) 超出限度1倍。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Ⅻ C) 检查,应符合规定。表 单剂量包装的散剂装量差异限度标示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0.1g 及0.1g 以下 ±15%0.lg 以上至0.5g ±10%0.5g 以上至1.5g ±8%l.5g 以上至6g ±7%6g 以上 ±5% 5. 无菌 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Ⅷ B) 检查,应符合规定。6. 微生物限度 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Ⅷ C) 检查,应符合规定。四、思考题1.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含共熔组分的散剂如何配制?2.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 煎膏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二、实验提要1.煎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药材煎煮→药液浓缩------→收膏→分装。 加入炼糖(或炼蜜)2.煎膏剂一般是先将药材提取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的“清膏”,再加入规定量的炼蜜或糖(或转化糖) 收膏,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若加入量过多、蔗糖转化率不适当均可导致煎膏出现“返砂”现象。5.收膏时应不断搅拌。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相对密度一般控制在1.40左右。6.煎膏剂应趁热分装于洁净、干燥的大口容器中,俟充分冷却后加盖,以免长霉变质,且便于取用。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处方] 益母草125g 红糖32g[制法] 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2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时,与上述清膏混合,再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本品应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取本品10g ,加水20ml 稀释后,相对密度应为1.10~1.12。[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g ,一日1~2次。四、思考题1.何谓“返砂”现象?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 实验三 糖浆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2.熟悉含糖量的测定方法。二、实验提要1.中药糖浆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物料准备→浸提→精制→配制→滤过→灌装→质检→包装。-12.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 ) 。一般将药材提取浓缩液或将药物用新沸过的水溶解后,加入单糖浆;如直接加入蔗糖配制,则需煮沸,滤过,并自滤器上添加适量新沸过的水,使成处方规定量。糖浆中如需加入山梨酸或苯甲酸等防腐剂,其用量一般为0.2%(其钾盐、钠盐的用量分别按酸计)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用量一般为0.05%。如需加入其他附加剂,其品种及用量应符合国家或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应不影响制品稳定,并注意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乙醇、甘油或其他多元醇。含有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相对密度、pH 值、装量、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规定。三、实验内容(一) 糖浆剂的制备鼻渊糖浆[处方] 苍耳子166.4g 辛夷31.2g 野菊花10.4g 金银花10.4g 茜草10.4g 加水至100ml[制法] 辛夷和野菊花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苍耳子加水煎煮2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金银花加水于70℃~80℃温浸2次,每次l 小时,合并浸液,滤过,滤液静置;合并上述两种澄清药液和辛夷、野菊花的水溶液,浓缩至适量;另取茜草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制备,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俟有效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静置,取上清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60g 和山梨酸0.2g ,煮沸溶解,滤过,俟冷,加入上述辛夷和野菊花挥发油,加水至l00ml ,搅匀,即得。本品为深棕色的黏稠液体;具芳香气,味甜而苦。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30。[功能与主治] 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窍止痛。用于鼻塞鼻渊,通气不畅,流涕黄浊,嗅觉不灵,头痛,眉棱骨痛。[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ml ,一日3次;小儿酌减。(二) 含糖量的测定1.测定仪器 手持糖量计,根据不同浓度的含糖溶液具有不同的折射率这一原理设计而成2.测定操作(1)当被测制剂含糖量低于50%时,将旋钮转动,使目镜半圆视野中的分划尺拨为0~50,若含糖浓度高于50%时,则应转动旋钮,使目镜半圆视野中的分划尺拨为50~80。(2)掀开照明棱镜盖板,用绒布或擦镜纸将折光棱镜拭净。注意勿划伤镜面,取俟测含糖制剂1~2滴,置于折光棱镜镜面上,合上盖板,使含糖制剂均匀地分布于棱镜表面,将仪器的进光窗对向光源或光亮处,调节目镜视度圈,使视野内分划线清晰可见。于视野中所见明暗分界线相应之读数,即为该制剂中含糖量百分数。四、思考题1.糖浆剂易产生沉淀、霉变发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实验四 液体药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各类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与操作关键。2.熟悉影响液体药剂质量的因素与质量检查方法。二、实验提要1.按分散系统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4种类型。各类液体药剂其制备方法不相同,检查项目和要求也不相同。2.制备溶液剂一般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溶解法制备溶液剂多先取处方量3/4的溶剂加入药物,搅拌使溶解,滤过,再自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最后搅匀即得。处方中如有助溶剂、增溶剂、pH 调节剂、稳定剂、防腐剂及抗氧剂等,应先以适量溶剂溶解,再加入药物;其中对热稳定而溶解缓慢的药物,可加热促进溶解;挥发性或不耐热的药物则应在40℃以下时加入,以免挥发或破坏损失。制备芳香水剂时,用分散剂(一种惰性不溶性物质的细粉) 分散或剧烈振摇,使油水充分接触加速溶解。稀释法适用于制备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化学反应法系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通过化学反应而制成新的药物溶液的制备方法,俟化学反应完成后,滤过,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适用于原料药物缺乏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3.胶体溶液按胶粒与分散媒之间的亲和力不同可分为亲液胶体与疏液胶体,若以水为分散媒则称为亲水胶体和疏水胶体。亲水胶体的制备,药物溶解要经过溶胀过程,宜将其分次撤布于水面上,使之自然吸水膨胀,然后搅拌或加热使溶解。疏水胶体的制备采用分散法或凝聚法。处方中如含具有脱水作用的电解质、高浓度醇、糖浆、甘油等物质时,宜先行溶解或稀释后再加入,而且用量不宜过大。如需滤过时,所用滤材应与胶体溶液的荷电性相适应,最好采用不带电荷的滤器,以免凝聚。4.制备乳浊液有干胶法和湿胶法。干胶法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均匀,加入一定量水,乳化成初乳,再逐渐加水稀释至全量。湿胶法则将胶先溶于水中制成胶浆作为水相,将油相分次加入水相中,研磨制成初乳,再加水至全量。乳浊液中药物的添加方法,需根据药物的溶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入。制备时需加入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乳化剂,使乳浊液得以稳定。5.制备混悬剂时,固体药物应研细过筛。其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采用凝聚法制备时,应选用稀溶液在较低温度下反应,以获得细腻、均匀沉淀。分散法制备混悬液时,亲水性药物,一般先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和稀释;疏水性药物,应先将药物与润湿剂研匀,再加液研磨、稀释。凝聚法包括化学反应法和微粒结晶法,制备时应注意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的条件,以便制得均匀、细腻的新生沉淀。处方中有盐类,宜先制成稀溶液加入。以防可能发生的脱水作用。混悬液为不稳定体系,制备时往往须加用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等稳定剂。三、实验内容1.复方碘溶液[处方] 碘2.5g 碘化钾5g 蒸馏水加至50ml 。[制法] 碘化钾5g 置于适宜的容器中,加蒸馏水约5ml 溶解,加入碘2.5g ,随加随搅拌,使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50ml ,振摇均匀,即得。本品为红棕色液体,有碘的特臭。[作用与用途] 调节甲状腺功能。用于因缺碘所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辅助治疗。亦可作为甲状腺术前给药。[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0.1~0.5ml ,一日0.3~0.8ml 。极量:一次lml ,一日3ml 。饭后服。[注](1)碘在水中溶解度小,加入碘化钾作助溶剂。(2)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宜先将碘化钾加适量蒸馏水配制成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3)碘有腐蚀性,切勿接触皮肤与黏膜。(4)本品服用量小且有刺激性,应以5~10倍水稀释后服用。2.甲酚皂溶液(来苏儿)[处方] 甲酚25ml 豆油9g 氢氧化钠1.35g 蒸馏水加至50ml 。[制法] 氢氧化钠1.35g 加蒸馏水5ml 溶解。取豆油9g 于蒸发皿中,在水浴上加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时搅拌,使之皂化(必要时可加入乙醇约2.5ml ,促进皂化反应速度) 。至取出液体1滴加蒸馏水9滴,无油滴析出,即为已完全皂化。加入甲酚,搅匀,放冷,再添加蒸馏水至50ml ,混匀,即得。本品为黄棕色至红棕色的黏稠液体,具甲酚臭,与皮肤接触如肥皂样润滑。[作用与用途] 消毒防腐。用于手、器械和排泄物的消毒。[用法与用量] 外用,手的消毒用1%~2%水溶液;器械、环境消毒和排泄物消毒用5%~10%的水溶液。[注](1)本品还可直接用软皂配制。其处方为:甲酚500ral ,软皂500g ,蒸馏水加至1000ml 。(2)甲酚又称煤酚。其在水中溶解度小(1:50),利用肥皂增溶作用,制成50%甲酚皂溶液,俗称“来苏儿”。(3)皂化程度是否完全与成品质量有密切关系,加入少量乙醇(约为制品全量的5.5%) 可加速反应,俟反应完全后再加热除醇。(4)甲酚、肥皂、水3组分形成的溶液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具有胶体溶液的特性。按该比例配制的成品为澄清溶液,且用水稀释时亦不呈现浑浊状态。3.松节油搽剂[处方] 松节油32.5ml 樟脑2.5g 软皂3.75g 蒸馏水加至50ml 。[制法] 软皂3.75g 与樟脑2.5g 置乳钵内共研至液化,缓缓加入松节油32.5ml 继续研匀后,分数次注入贮有蒸馏水12.5ml 的具塞玻璃瓶中,随加随用力振摇,俟乳化完全,添加蒸馏水至50ml ,摇匀,即得。本品为乳白色至微黄色乳状液体,臭特异。相对密度应不低于0.87。[作用与用途] 刺激皮肤使局部充血、发赤。用于扭伤、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等症。[用法与用量] 局部涂搽,每次适量,一日数次。4.氧化锌混悬剂[处方] 氧化锌5g 甲基纤维素0.1g 蒸馏水[制法] 称取甲基纤维素0.1g ,加入蒸馏水研成溶液后,加入氧化锌细粉,研成糊状,再加蒸馏水研匀,稀释并转移至10ml 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沉降容积比测定:将上述混悬液试管,塞住管口,振摇一定次数(或时间)后放置,分别记录0、5、10、30、60min 沉降物的高度(ml ),计算沉降容积比。F = VU / VO = HU / HO[作用与用途] 收敛和中和皮肤酸性分泌物的作用。[用法与用量] 临用时摇匀涂擦于患处。四、思考题1.配制复方碘溶液中,碘化钾起何作用?制备本品应注意哪些问题?2.甲酚皂溶液的配制原理是什么?3.松节油搽剂属何种类型的乳剂?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影响乳浊液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4.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五 蜜丸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塑制法制备蜜丸的方法与操作要点。2.熟悉蜜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二、实验提要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和滴制法。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量检查→包装。用塑制法制备蜜丸,应根据方药性质将蜂蜜炼制到一定标准。和药时注意药粉与炼蜜的用量比例与蜜温。搓丸条与分丸粒操作速度应适宜。2.供制丸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极细粉;起模、盖面、包衣的药粉,应根据处方药物的性质选用。丸剂的赋形剂种类较多,选用恰当的润湿剂、黏合剂,使之既有利于成型,又有助于控制溶散时限,提高药效。3.水丸制备时,根据药料性质、气味等可将药粉分层泛入丸内,掩盖不良气味,防止芳香成分的挥发损失,也可将速效部分泛于外层,缓释部分泛于内层,达到长效的目的。一般选用黏性适中的药物细粉起模,并应注意掌握好起模用粉量。如用水为润湿剂,必须用8小时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水蜜丸成型时先用低浓度的蜜水,然后逐渐用稍高浓度.的蜜水,成型后再用低浓度的蜜水撞光。盖面时要特别注意分布均匀。4.泛制丸因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丸剂在制备过程中极易染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控制。三、实验内容大山楂丸[处方] 山楂20g 六神曲(麸炒)3g 麦芽(炒)3g 蜂蜜26g[制法] 以上3味药,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另取蜂蜜置蒸发皿加热至60℃. 倾入药粉内,混合,制丸块为以手搓揉至不黏手,不粘附容器壁为宜,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 ,即得。[功能与主治] 开胃消食。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1~3次,小儿酌减。四、丸剂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 圆整均匀,色泽一致,大蜜丸和小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2.重量差异 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A )按丸服用的丸剂,照第一法检查;按重量服用的丸剂,照第二法检查。第一法应符合表25-6的规定。第二法应符合表25-7的规定。表25-6 按丸剂服用的丸剂重量差异限度 丸剂需包糖衣者应在包衣前检查丸心的重量差异,符合规定的方可包糖衣。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3.装量差异 依《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A 检查,按一次(或1日)服用剂量分装的丸剂应作装量差异检查,其装量差异限度不得超出表25-8的规定。 4.溶散时限 大蜜丸不检查溶散时限,其他丸剂依(《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A )法检查。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除另有规定外,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浓缩丸和糊丸除另有规定外,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微丸的溶散时限,按所属丸剂类型判定。.五、思考题1.用塑制法制备蜜丸时,一般性药粉、燥性药粉、黏性药粉其用蜜量、炼蜜程度、和药用蜜温度应怎样掌握? 实验六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及其操作注意事项。2.熟悉中药注射剂常规质量要求及其检查方法。二、实验提要1.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药料的提取、精制→配液→滤过→灌注→熔封→灭菌→质量检查→印字包装→成品。2.中药注射剂处方组分可以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药材,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仍以后者为多。为确保和提高质量,注射剂的原、辅料必须符合《中国药典》或卫生部(药监局) 药品标准中有关规定,现已开始逐步实施指纹图谱控制注射剂质量的方法。3.水醇法是该类注射液提取纯化常用方法之一,根据有效成分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醇的性质,采用水提取,乙醇沉淀,以达到除去杂质,保留有效成分。4.注射液配液方法有浓配法和稀配法两种。经初滤、精滤、质检合格后,注射液应立即灌封。对主药易氧化的注射液,配液和灌注时可通入惰性气体。灌注时药液不能粘附在安瓿颈壁上,以免熔封时出现焦头,且应按《中国药典》规定增加附加量,以保证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5.注射剂灌封后应立即灭菌。常用灭菌方法有流通蒸汽灭菌、煮沸灭菌和热压灭菌法。可根据灌装容量、成分稳定性等因素选择。三、实验内容黄芩苷注射液[处方] 黄芩苷lg 葡萄糖l0g 注射用水加至100ml[制法](1)黄芩苷的提取 黄芩生饮片200g ,加水1600ml ,煎煮1小时,二层纱布滤过,药渣再加水1200ml ,煎煮0.5小时,同法滤过。合并滤液,滴加浓盐酸,酸化至pH l~2,80℃保温0.5小时,使黄芩苷沉淀析出。弃去上清液,沉淀物抽滤,取滤饼加入10倍量水使之呈混悬液,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 7,混悬物溶解,加入等量乙醇,滤去杂质,滤液加浓盐酸调至pH l~2,加热至80℃,保温0.5小时,黄芩苷即析出,滤过,沉淀物以少量50%乙醇洗涤后,再以5倍量乙醇洗涤,干燥,磨粉,测定黄芩苷含量,备用。(2)黄芩苷提取物含量测定(注射液原料含量测定) 取黄芩苷提取物细粉约15mg 。精密称定,置l00ml 容量瓶中,加乙醇约90ml ,加热溶解,冷至室温,以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溶液 lml ,置25ml 容量瓶中,以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置1cm 比色杯中,以乙醇作空白,用分光光度计在279nm ±1nm 处测定其吸收度(A),按下式计算,即得:A ?25?100?100% 黄芩苷%=0. 673?样品重(3)黄芩苷注射液的制备 称取黄芩苷提取物细粉(含黄芩苷1.0g) ,加适量注射用水溶解,用10%氢氧化钠液调节至pH7.3,使黄芩苷全部溶解,加入葡萄糖10g 溶解,加注射用水至l00ml ,加入活性炭0.2%,微沸,稍冷后,滤过脱炭,用G4垂熔漏斗精滤,灌封,每支2ml ,煮沸灭菌(100℃、30分钟) ,检漏,灯检,印字,包装,即得。本品为黄芩苷的淡黄色澄明灭菌水溶液。[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2~4rnl ,一日1次。[注] 每2ml 内含黄芩苷20mg ,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四、思考题1.影响中药注射液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措施可提高产品澄明度的合格率?2.简要说明本实验注射液制备中,各步操作的目的,操作注意事项。3.中药注射液的类型有哪些? 实验七 中药制剂提取工艺优选 (PBL) 中药提取是中药制剂的基本操作,是中药新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加深学生对中药提取研究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中药制剂提取工艺优选的PBL 教学实验。一、实验形式及步骤1. 由教师选择一方药处方,提前布置实验,并提出问题,要求每个学生根据处方中药物性质及临床用途,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设计该方药的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的优化方案,并确定以某有效成分为指标的定量测定方法。2. 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及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回答问题,写出设计方案。3. 以实验教学大组为单位,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已见。4. 同学修改设计方案。交设计方案。5. 学生设计方案经教师批阅,总结,制定实验方案。每一大组做一正交实验。二、 黄连解毒汤提取工艺优选1.实验目的(1)掌握正交试验设计在中药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及数据处理方法。(2)以黄连解毒汤为例,熟悉中药提取工艺设计方法。2.实验内容黄连解毒汤某一医院制剂室需大量制备黄连解毒汤,处方如下:【处方】 黄连 1500g 黄芩 1000g黄柏 1000g 栀子 1500g【功能与主治】泻火解毒。用于三焦火热证。3.提出问题(1)如何以正交试验设计黄连解毒汤的提取工艺优选方案要求学生根据处方,药物的性质,查阅文献资料,就以下方面进行讨论:①本方药用什么提取方法?②选用什么合适的测定指标?③如何设计黄连解毒汤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选方案,选用合适的正交表。用什么测定方法,测定中需注意什么?(2)如需将黄连解毒汤制成颗粒剂,又该如何设计?①能否与制备汤剂用同样的提取方法,为什么?②如何选择测定指标? 实验八 软膏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操作关键及其注意事项。2.通过体外试验法(扩散法) 熟悉不同类型基质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二、实验提要1.软膏剂的制法有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当软膏基质稠度适中,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可用研和法。当软膏基质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或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须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多采用熔和法。乳膏剂宜采用乳化法制备,大量生产时,使用乳匀机或胶体磨可使产品更细腻均匀。2.软膏剂中药物加入的方法应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选用。其中不溶性药物应粉碎成细粉(通过九号筛) 后缓缓加入基质中混匀,或将药物细粉在不断搅拌下加到熔融的基质中继续搅拌至冷凝;可溶于基质的药物,应溶解在基质或基质组分中;用植物油加热提取的药油应先与油相混合;水溶性药物应先用少量水溶解后以羊毛脂吸收,再与其余基质混合;药物的水溶液亦可直接加入水溶性基质中混匀;中药煎剂、流浸膏等可先浓缩至糖浆状,再与基质混合;固体浸膏可加少量溶剂使软化或研成糊状,然后再与基质混合;有共熔成分时,可先将其共熔,再与冷却至40℃左右的基质混匀。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应使基质冷至40℃左右再与之混合。3.不同类型的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吸收的影响不同,其中以乳剂基质释药最快。三、实验内容(一) 软膏剂的制备1.油脂性基质水杨酸软膏[处方] 水杨酸细粉(过六号筛)0.40g 凡士林8.70g 羊毛脂0.90g[制法] 称取凡士林,加人羊毛脂,水浴加热熔融后,加入水杨酸细粉,搅匀,放冷,即得。本品为淡黄色软膏。2.乳剂性基质水杨酸软膏[处方] 水杨酸细粉(过六号筛)0.40g 冰片0.02g 硬脂酸1.20g 单硬脂酸甘油酯0.40g 蓖麻油2.00g 甘油1.00g 三乙醇胺0.15ml 尼泊金乙酯0.01g 蒸馏水5.00ml[制法](1)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蓖麻油、尼泊金乙酯共置于干燥烧杯内,水浴加热至50℃~60℃,使全溶。(2)将甘油、蒸馏水置另一烧杯中,加热至50℃~60℃,边搅拌边加入三乙醇胺,使全溶。(3)将冰片加入(1)中溶解,立即将(1)逐渐加入(2)中,边加边搅拌均匀,至室温,即得空白基质。⑷ 将水杨酸细粉加入到基质中研匀,即得本品为乳白色软膏。3.水溶性基质水杨酸软膏[处方] 水杨酸细粉(过六号筛)0.40g 甘油1.00g 甲基纤维素1.70g 苯甲酸钠 0.0lg 蒸馏水7.00ml 。[制法](1)将苯甲酸钠置蒸发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水浴加热使溶解,放冷。(2)另将甲基纤维素、甘油在研钵内研匀。(3)将(1)加入(2)中,边研边加,至研匀。⑷ 将水杨酸细粉加入到基质中研匀,即得本品为白色软膏。(二) 软膏剂中药物释放性能的考察1.试管测定法(1)琼脂基质的制备①林格氏溶液的配制。取氯化钠0.85g ,氯化钾0.03g ,氯化钙0.048g ,加水至100ml 溶解。 ②取琼脂2g ,加入林格氏液内,水浴加热溶解,冷至60%后加入三氯化铁试液数滴,混匀,立即倒入事先预热的3个相同试管中,装量为距试管口约2cm(倾倒时沿管壁倒入,不得混入气泡) ,直立静置凝固,备用。(2) 水杨酸软膏释放性能考察 取制得的3种不同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分别填装于上述有琼脂基质的试管中,装量应相同,然后置恒温箱内(37℃) ,经一定时间,测定药物向琼脂中渗透的距离(即变色区的长度) 。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25-3内,并作曲线,用以比较3类不同基质药物释放的情况。基质类型 油脂性乳剂性水溶性 四、思考题1.中药软膏有哪些制备方法? 各有何特点? 如何选用?2.根据实验结果讨论药物在不同软膏基质中的释放情况。3.制备软膏时药物的加入方法有哪些? 表25-3 不同基质水杨酸软膏药物释放性能测定结果 扩散色区长度(cm) 1h 2h 4h 8h 16h 24h 48h 72h 168h 实验九 颗粒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二、实验提要1.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原料的处理→提取液的精制------→制颗粒→干燥→整粒---→包装2.原药材一般多采用煎煮提取法,也可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提取法等方法进行提取。提取液的纯化以往常采用乙醇沉淀法,目前亦采用高速离心、微孔滤膜滤过、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等除杂质新技术。颗粒剂常用的辅料有糖粉、糊精和泡腾崩解剂等。干浸膏粉制颗粒所加的辅料一般不超过浸膏粉量的2倍,稠膏[相对密度为1.30~1.35(50℃~60℃]制颗粒所加的辅料一般不超过浸膏量的5倍。3.制粒是颗粒剂制备的关键工艺技术,常用挤出制粒、湿法混合制粒和喷雾干燥制粒等方法。喷雾干燥粉加用适量的干燥黏合剂干法制粒,可制得不加糖的颗粒剂。挤出制粒,软材的软硬应适当,以“手握成团,轻压即散”为宜。4.处方中若含有挥发性成分,常用适量的高浓度乙醇溶解挥发油,喷洒于干颗粒中,密闭使均匀吸收。亦可将挥发油用β-环糊精等包合后,再与制好的颗粒混合均匀。5.湿颗粒制成后,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应逐渐上升,一般控制在60℃~80℃。三、实验内容感冒退热颗粒[处方] 大青叶50g 板蓝根50g 连翘25g 拳参25g[制法] 以上4味药,加水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90℃~95℃) ,俟冷至室温,加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60℃) ,加等量的水,搅拌,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60℃) 的清膏。取清膏,加入蔗糖粉与糊精的混合物(糖粉:糊精=3:1)适量,混匀,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制成200g, ,按每袋重18g 分装,密封,即得。[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四、思考题1.颗粒剂通常应进行哪些质量控制项目检查?如何检查?2.颗粒剂处方中的挥发性成分,应如何处理? 辅料或(和)药料质检 实验十 膜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掌握膜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二、实验提要1.膜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配制成膜材料浆液→加入药物及附加剂→脱气泡→涂膜→干燥-→(分剂量)→包装 →脱膜--2.成膜材料多为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如聚乙烯醇、白及胶、明胶、纤维素等,最常用的是聚乙烯醇。3.制备时,水溶性药物可与增塑剂、着色剂及表面活性剂一起加入成膜材料浆液中,搅拌使溶解;非水溶性药物,应研成极细粉或制成微晶,与甘油或聚山梨酯-80研磨均匀后再分散于胶液中。浆液脱气泡后应及时涂膜。玻璃板应先涂润滑剂。增塑剂用量应适当,以免药膜太脆或太软。干燥温度应适当,可采用晾干或低温通风干燥。三、实验内容养阴生肌膜[处方] 养阴生肌散1g PVA(17-88)5g 甘油lml 聚山梨酯-80 5滴 蒸馏水25ml[制法](1)取PVA 加入85%乙醇浸泡过夜,滤过,沥干,重复处理1次,倾出乙醇,将PVA 于60℃烘干,备用。(2)称取上述PVA 5g,置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25ml ,水浴上加热,使之溶化成胶液,补足水分,备用。(3)称取养阴生肌散(过七号筛)1g ,于研钵中研细,加甘油lml ,聚山梨酯-80 5滴,继续研细,缓缓将PVA 胶液加入,研匀,静置脱气泡后,供涂膜用。(4)取玻璃板(5cm×20cm)3块,洗净,干燥,用75%乙醇揩擦消毒,再涂擦少许液状石蜡。将上述药液,倒于玻璃板上,摊匀,水平晾至半干,于60℃烘干。小心揭下药膜,用紫外线灭菌20分钟,封装于塑料袋中,即得。[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湿热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疱疹性口腔炎。[用法] 贴口腔患处。四、思考题1.处方中聚乙烯醇、甘油、聚山梨酯-80、蒸馏水各有何作用?聚乙烯醇在使用前应如何处理?为什么?质检实验十一 栓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与操作关键。2.熟悉栓剂基质的分类、特点与应用。二、实验提要1.栓剂的制法有搓捏法、冷压法、热熔法3种,可根据基质和药物性质选用。热熔法最为常用,水溶性基质和脂肪性基质的栓剂都可用此法制备。其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为:基质热熔→加入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切削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2.为便于脱模,同时保证栓剂外观光洁,栓剂制备时应涂润滑剂。基质不同所用润滑剂不同。水溶性、亲水性基质的栓剂涂油性润滑剂,如液状石蜡、植物油等;油脂性基质的栓剂涂水性润滑剂,如用软肥皂:甘油:90%乙醇=1:1:5制成的混合液。3.不同的栓剂处方用同一栓模制得的栓剂容积是相同的,但因基质和药物密度不同,同一栓模制备的栓剂重量不同。故应预测药物的置换价。置换价(f ) 定义为:主药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f = 药物密度/基质密度当基质与药物的密度未知时,可用式25-2计算:f = G -(M -W )式中,W 为每粒栓剂中主药含量;G 为每粒纯基质栓的重量;M 为每粒含药栓剂的重量。 根据求得的置换价,计算出每粒栓剂中应加入基质量(E ) 为:W E =G - f三、实验内容1. 油脂性基质栓剂阿司匹林栓[处方] 阿司匹林3g 半合成脂肪酸酯6g称取研细的阿司匹林粉末(过100目筛)3g 置于小研钵中,称取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6g 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待2/3基质熔化时停止加热,搅拌使全熔;将基质分次加至研钵中与乙酰水杨酸粉末研匀。倾入已涂有润滑剂的模型内,迅速冷却固化,削去溢出部分,脱模,得到栓剂。[作用与用途] 本品发挥全身治疗作用,解热,镇痛。[注](1) 药物与基质需充分混匀。(2) 混合物注模时温度应适宜,过高引起中空和顶端凹陷,过低难以完成一次性注模,栓剂的注模必须二次性完成。灌好的栓模应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冷却一定时间,保证脱模的顺利进行。[用法] 直肠给药。2. 水溶性基质栓剂紫花地丁甘油明胶栓[处方] 紫花地丁20g 甘油6.5g 明胶6.5g 蒸馏水适量[制法](1)药材提取 紫花地丁,加水适量,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1:2稠液,放置备用。(2)基质制备 取明胶加入蒸馏水适量,使其充分溶胀,水浴加热搅拌至溶解,加入甘油继续加热搅拌,蒸去过量的水分,至约15g 时取下。(3)栓剂制备 将栓模洗干净,用脱脂棉蘸润滑剂少许涂于模内,倒置,使多余的润滑剂流出。取紫花地丁浓缩液,加入甘油明胶基质中搅匀,注模,冷却,削去多余的部分,取出,即得。[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内痔及直肠炎。[用法与用量] 塞入肛门内。一次1粒,一日1次。四、思考题1.栓剂基质有哪几类?常用品种及其适用性如何?2.本实验两张处方各应选择什么为润滑剂?3.热熔法制备栓剂应注意什么问题?基质中加入药物有哪些方法?W实验十二 片剂的制备(PBL) 一、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半浸膏片的制备工艺过程及其操作注意事项。(2)熟悉片剂的质量要求和常规的质量检查方法、(3)熟悉压片剂的基本结构、性能及其使用保养。二、实验提要1.片剂制备工艺流程:物料准备→药材处理(粉碎、提取、纯化)→制颗粒(湿法或干法)→干燥---→整粒→压片---→(包衣)→包装2.应根据药料性质,选用适宜、适量的黏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制颗粒。湿粒应选用适宜温度及时干燥,干燥时应循序升温,并控制水分,以适应制片工艺需要,并防止成品在贮存期内潮解、霉变或失效。3.挥发性或遇热易分解的药物活性成分,在药料处理过程中应避免高温。挥发油除常规的喷雾加入法外,最好制成微囊或β-CD 包合物后与颗粒混匀,压片。4.中药半浸膏片可按方中药材出膏率和出粉率,调整膏料与粉料的用量比例。其片重计算方法如下:片重=膏料药材量?出膏%?膏中固体物%+制粉药材量原药材总量?出粉%+压片前加入辅料量/每片含原药材量化验质检5.根据临床用药需要,有些药物可制成泡腾片、溶液片、含片、咀嚼片、阴道用片、缓释或控释片等。具有不适臭味、刺激性、易潮解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糖衣或薄膜衣。对一些遇胃酸易破坏、刺激胃黏膜或需要在肠内释放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应包肠溶衣。三、 实验内容穿心莲片[处方] 穿心莲饮片40.0g ,穿心莲粉16.0g ,滑石粉适量。[制法] 取穿心莲饮片40g ,加水煎煮两次,每次30min ,用纱布加六号筛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约得膏15g) 。稍冷加入穿心莲粉(过六号筛)16g ,拌匀,制成软材,用一号筛(14目) 挤出制粒,湿颗粒摊于盘内,于60-70℃烘干,加3%滑石粉,混匀,用一号筛(14目) 整粒,压片,每片相当于药材1g 。做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硬度,脆碎度检查,符合规定后,包装。[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片,一日2次。(2)片剂的常规质量检查①外观检查 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应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贮藏、运输的过程中产生碎片。②崩解时限: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ⅫA 法检查。取药片6片,分别置崩解仪的吊篮玻璃管中,每管中加入1片,加挡板,浸入1000ml 烧杯中,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 ,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25mm 处,支架移动的距离为55±2mm ,往复频率为每分钟30-32次。应在下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崩解通过筛网。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取6片重测,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通过筛网。 片剂崩解时限片剂类型 崩解时限(min )30 药材全粉末片60 浸膏片,半浸膏片,糖衣片 60 薄膜衣片(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肠溶衣片(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检查,2小时没有变化,60再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检查)凡规定检查溶出度和释放度,以及供咀嚼、含化的片剂,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③硬度测试 将药片纵向夹在硬度测定器或片剂四用仪上测硬度的卡钳中,开动马达,片子碎裂时指示的千克数值,即为此片子的硬度。测5片取平均值。④脆碎度:以转鼓式Roche 脆碎度测定器测定,当片剂在旋转盘中转动,盘内片子亦转动时,可引起片子磨损。经一定时间和一定转速之后,将所称片剂称重,并与原重相比,由磨损或断裂损失的百分比作为片子的脆碎度。四、提出问题①穿心莲片属于什么类型的中药片剂,为何采用这种方法制备,此法有什么优点?②中药片剂在赋形剂选择与制备上有哪些特点?如制颗粒中颗粒松散,可用什么方法解决? ③本片需从哪些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如何做含量测定?④实验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五、思考题①中药片剂在赋形剂选择与制备上有哪些特点?②如何决定中药半浸膏片处方中膏料和粉料的用量?复方半浸膏片处方中含芳香性药材,应如何设计制片工艺?③测定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各有何意义?哪些因素可影响片剂的重量差异、崩解时限与硬度? 实验十三 片剂溶解速率(溶出度)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固体制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溶出度的测定原理、方法与数据处理。2.熟悉溶出度的意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3.了解溶出仪的基本结构与性能4.学习溶解速率测定中数据的计算、绘图,并从威布尔概率纸中求出T 50、T d 、m 三个参数。二、实验提要1. 溶出度系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度速度和程度。崩解(或溶散)度无法反映崩散后微细颗粒的再分散和溶解过程。当溶解过程为影响吸收的主要限速过程时,崩解(或溶散)时限往往不能作为判断药物制剂吸收的指标。采用血药浓度法、尿药累积量法等体内测定法虽可推测药物的吸收速度,但试验方法较复杂,成本高。固体的溶出度测定法是一种较简便的体外试验法,对主药成分不易从制剂中释放,久贮后变为难溶物,在消化液中溶解缓慢,与其他成分共存易发生化学变化的药物,以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均应作溶出度检查。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或溶散)时限检查。2. 溶出度的测定原理为Noyes-Whitney 方程:dc/dt=ks(Cs-Ct )式中:dc/dt为溶出速度;k 为溶出速度常数;s 为固体药物表面积;Cs 为药物的饱和溶液浓度;Ct 为t 时溶液的药物浓度。试验中,溶出介质的量必须远远超过使药物饱和的介质所需要的量。一般至少为使药物饱和时介质用量的5~10倍。现行《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方法规定有转篮法和桨法,并对装置的结构和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通常以固体制剂中主药溶出一定量所需时间或规定时间内主药溶出百分数作为制剂质量评价指标。本实验以牛黄解毒片为材料,测定黄芩苷的溶出度。三、实验内容牛黄解毒片中黄芩苷溶出度的测定1.比较E 值的测定 取样品10片,精密称定,计算出平均片重(W ) ,将称定的片剂研细,再精密称取相当于W 的量,置1000ml 容量瓶中,加入人工胃液至刻度,混匀,放于37℃±0.5℃水浴中,不时振摇,浸渍24小时,取样,滤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276nm 处测定吸收度E 值。2.样品E i 值的测定 取温度为37℃±0.5℃的人工胃液1000ml ,倒入圆底烧杯中,调节转篮转速为每分钟100转,将精密称重的药片一片(W 1) 放在转篮内,以人工胃液接触药片开始计时,每隔10分钟取样一次(取样位置固定在转篮正中,距杯壁不小于1cm 处) ,每次取样10ml ,并立即补充新鲜人工胃液10ml 于圆底烧杯中。取出的样品液滤过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276nm 处测定吸收度E i 值。四、实验数据处理1.测得结果记录牛黄解毒片实验结果记入表中,并计算百分溶出量和残留待溶量。表 牛黄解毒片中黄芩苷溶出度测定数据及计算结果[注] 百分溶出量(%)=W i E 100%;残留待溶量(%)=1—百分溶出量。2.作溶出曲线图以百分溶出量为纵坐标,溶出时间为横坐标用普遍坐标纸作图,得到溶出曲线。3.用威布尔概率纸作图,求溶出参数t 0.5、t d 及m五、思考题1. 固体制剂进行体内溶出度测定有何意义?哪些药物进行溶出度测定? 实验十四 滴丸一、目的要求1.掌握滴制法制备滴丸的方法与操作要点。2.熟悉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3. 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质量的因素。二、实验提要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和滴制法。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拭去丸粒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易挥发性药物制备滴丸时,要注意加热熔融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药物挥发损失。三、实验内容苏冰滴丸[处方] 苏合香0.5g 冰片1g 聚乙二醇-g[制法](1)安装仪器 贮液器外壁通80℃~85℃循环水(由超级恒温水浴供给) ;冷却柱中加入液状石蜡,外壁通凉水加碎冰块冷却。(2)药物分散 聚乙二醇-g,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至全部熔融,加入苏合香0.5g 及冰片1g ,搅拌至熔化。(3)滴制成丸 将上述药液转移至贮液器中,通入80℃~85℃循环水保温,打开贮液器下端开关,调节滴出口与冷却剂间的距离,控制滴速为每分钟30~35滴,每粒重50mg 。俟滴丸完全冷却后,取出滴丸,摊于滤纸上,擦去表面附着的液状石蜡,装于瓶中,即得。[功能与主治] 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用法与用量] 口服,常用量,一次2~4粒,一日3次;发病时可含服或吞服。四、思考题1.滴丸有何特点?制备滴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有哪些?4.滴丸为什么属高效、速效制剂?如何选择滴丸的基质。 实验十五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熟悉β-环糊精的性质及包合物的其他制备方法。2.了解β-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二、实验提要1.β-环糊精(β-CD) 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筒状结构的低聚糖化合物,具有环状中空圆筒形结构和环筒内疏水、环筒外亲水的特性。β-CD 包合物是指借助分子间的作用力,将药物分子(客分子) 包含或嵌入β-CD(主分子) 的筒状结构内形成的超微粒分散物。β-环糊精分子环筒内径大小适中,能与许多药物分子形成包合物。形成的包合物服用后在体内经渗透、扩散、竞争性置换等作用释放出药物分子而发挥药效。2.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方法很多,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等,可根据环糊精和药物的性质,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加以选用。3.本实验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即在一定温度下将β-环糊精加适量水制成饱和水溶液,与客分子药物搅拌混合一定时间后,通过适宜的方法,使包合物沉淀析出,滤取即得。实验中包合温度、主客分子配比、搅拌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包结率,应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难溶于水的药物也可用少量有机溶剂如乙醇、异丙酮等溶解后加入。通过冷藏,可使β-环糊精包合物溶解度下降而析出沉淀。三、实验内容(一)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处方] β-环糊精4g 薄荷油1m1 蒸馏水50ml[制法] 称取β-环糊精4g ,置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50ml ,加热溶解。降温至50℃,滴加薄荷油1ml ,恒温搅拌2.5小时。冷藏24小时,待沉淀完全后,滤过。用无水乙醇5ml 洗涤沉淀3次,至沉淀表面近无油渍,将包合物置干燥器中干燥,即得。本品为白色干燥粉末,无明显的薄荷油气味。(二) 薄层色谱分析(TLC)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取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0.5g ,加入95%乙醇2ml ,振摇后滤过,滤液为样品a ;另取薄荷油2滴,加入95%乙醇2ml 混合溶解,得样品b 。分别吸取样品a 、b 液各约10μl ,点于同一块0.3%CMC —Na 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取出晾干后喷以1%香草醛硫酸液,105℃烘至斑点清晰。样品a 中未显现出薄荷油中相应的斑点。 绘制TLC 图谱,说明包合前后的特征斑点与Rf 值的情况,验证包合物的形成。(三) 计算包合物的含油率、油的利用率与包合物收得率称取包合物3g 置250ml 圆底烧瓶中,加水150ml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薄荷油(1ml薄荷油约重0.9g) ,按公式25-4、25-5、25-6计算包合物中含油率、油的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 包合物中含油率=[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g)/包合物量(g)]×100% (25-4)油的利用率=[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g)/实验投油量(g)]×100% (25-5)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实际量(g)/[β-环糊精量(g)+投油量(g)]}×100% (25-6)四、思考题1.制备包合物的方法除饱和水溶液法外,还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常用环糊精衍生物包合材料有哪些? 其适用性各如何?7080 实验十六 青霉素G 钾盐的稳定性试验一、目的要求1.掌握运用化学动力学原理测定药物的稳定性方法。2.掌握恒温加速试验预测青霉素G 钾盐水溶液的有效期。二、实验提要青霉素G 钾盐酸盐在水溶液中迅速破坏,残余未破坏的青霉素G 钾盐可用碘量法测定。即青霉素G 钾盐酸盐的水溶液先经碱处理,生成青霉噻唑酸盐,再经酸处理,生成青霉噻唑酸。后者可被碘定量氧化,过量的碘则用硫代硫酸纳溶液回滴。反应方程如下: I 2 + 2Na2S 2O 3 → 2NaI + NaS4O 6随着青霉素G 钾盐溶液放置时间的增长,残余未破坏的青霉素G 钾盐越来越少,故碘液消耗量也相应减少。根据碘液消耗量(毫升数) 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如为一直线,即表明青霉素G 钾盐溶液的破坏为一级反应。因为这个反应与pH 有关,故实际上是一个伪一级反应。三、实验内容1.称取青霉素70~80mg ,置于100ml 干燥容量瓶中,加构椽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4)配至刻度,按此法配3份。2.将此容量瓶分别置于一定温度的超级恒温水浴中,立即用5ml 移液管吸取液两份,分别置于2个碘量瓶中,同时记录取样时间,进行含量测定Co ,以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取样一次,方法同上,每一样品共取样4次。实验温度及取样时间间隔如下:实验温度 35℃ 40℃ 45℃ 30℃时间间隔(分钟) 60 40 20 10四、含量测定方法1.向盛有样品的一个碘量瓶中(检品) 加入l mol/L NaOH5m1,放置15分钟,加入l mol/L HCl 5ml 、pH4.5醋酸缓冲液l0ml ,摇匀,精密加入0.0l mol/L 碘液10.0ml ,在暗处放置15分钟,立即用0.0l mol/L Na2S 2O 3,回滴,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加至蓝色消失,消耗的毫升数为b 。2.向盛有样品的另一碘量瓶中(空白) 加醋酸缓冲液l0ml ,精密加入0.0l mol/L 碘液10.0ml ,放置1分钟,用0.0l mol/L Na2S 2O 3回滴,消耗Na 2S 2O 3毫升数为a 。a 一b 即为测定的实际消耗碘液的毫升数。将结果填于下表。 五、实验数据处理:1.用lga -b 对时间t 作图。2.求出每条直线的斜率m ,可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两点,它们横坐标为t 2-t 1,纵坐标之差为lg(a2-b 2) -lg(a1一b 1) ,则直线的斜率为: lg(a 2-b 2) -lg(a 1-b 1) m = t 2-t 13.求速度常数K :K =2.303 × m4.求K 25℃,t l/2,t 25℃0.9 :用反应速度常数的对数(lgK)对相应的温度(绝对温度) 的倒数(即1/T)作图,得一直线。用外推法可找出室温时的反应速度常数K ,进而可求出t l/2,t 0.9。六、思考题从制剂稳定性考虑,青霉素G 钾注射液在临床中应注意什么? 实验十七 微型胶囊的制备一 、实验目的1.掌握制备微囊的复凝聚或单凝聚工艺及操作要点,影响微囊形成的因素。2.掌握光学显微镜目测法测定微囊粒径的方法。3.了解微囊的成囊条件、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二 、实验提要1.微囊系利用天然、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通称囊材) 将固体或液体药物 (通称囊心物) 包裹而成的微小胶囊。其粒径通常在1~250μm 。2.单凝聚工艺制备微囊的原理:以明胶作囊材为例,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 (可以是强亲水性电解质硫酸钠水溶液,或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 ,由于明胶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成囊。这种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除凝聚的条件 (如加水稀释) ,就可发生解凝聚,使凝聚囊很快消失,这种可逆性在制备过程申可加以利用,经过几次凝聚与解凝聚,直到凝聚形成满意为止。最后加入交联剂甲醛或戊二醛,甲醛与明胶发生胺醛缩合反应,戊二醛则与明胶发生Schiff 反应,使明胶分子交联形成网状结构而固化,得球形或类球形微囊。3.复凝聚工艺制备微囊的原理: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例,将pH 值调节明胶的等电点以下使之带正电(pH4.0~4.5时明胶带正电荷多) ,而阿拉伯胶带负电荷,由于电荷互相吸引交联形成复合物,溶解度降低凝聚成囊,加水稀释,甲醛交联固化,洗去甲醛,得球形或类球形微囊。三、实验内容1.复凝聚法制备液体石蜡 (或鱼肝油) 微囊[处方]液体石蜡 (或鱼肝油) 5g(或3g) 阿拉伯胶 5g(或3g)明 胶 5g(或3g) 36%甲醛溶液 2.5ml5%~10%醋酸溶液 适量 20%NaOH溶液 适量纯水 适量[制法](1) 明胶溶液的配制:将处方量明胶用适量蒸馏水浸泡溶胀至溶解(必要时加热) ,加水至100ml(或60ml) ,搅匀,50℃保温备用。(2) 阿拉伯胶溶液的配制:于小烧杯中放适量水,将处方量阿拉伯胶粉末撒于液面,待粉末润湿下沉后,搅拌溶解,加水至100ml(或60ml) ,搅匀,50℃保温备用。(3) 液体石蜡乳(或鱼肝油) 状液的制备:称取液体石蜡5g(或鱼肝油) ,与5%阿拉伯胶溶液l00ml 置组织捣碎机中,乳化1分钟,加入5%明胶溶液100ml ,混匀即得。取液体石蜡乳剂一滴,置载玻片上用显微镜检查备用。(4) 液体石蜡乳 (或鱼肝油) 微囊的制备:将液体石蜡乳转于烧杯内置50℃水浴恒温,不断搅拌下滴加10%醋酸溶液,调节pH 至4.0(用广泛pH 试纸) 。于显微镜下观察成囊后,将约30℃蒸馏水400m1(约成囊系统的体积的两倍) 加至微囊液中,在搅拌下取出烧杯,继续搅拌至10℃以下(用冰浴) ,加入37%甲醛溶液2.5ml, 搅拌15min ,用20%NaOH溶液调节pH 8~9,继续搅拌1小时,静置至微囊沉降完全,倾去上清液,过滤(或甩干) ,微囊用水洗至无甲醛味,并用Schiff 试剂检查滤液不显色,抽干,即得。[注解]复凝聚法制各微囊,用10%醋酸溶液调节pH 是操作关键。因此,调节pH 时一定要把溶液搅拌均匀,使整个溶液的pH 为3.8~4.0。制备微囊的过程中,始终伴随搅拌,但搅拌速度以产生泡沫最少为度,必要时加入几滴戊醇或辛醇消泡,可提高收率。固化前勿停止搅拌,以免微囊粘连成团。2.单凝聚法制各液体石蜡微囊[处方] 液体石蜡 (或鱼肝油) 2g 明 胶 2g10%醋酸溶液 适量 60%硫酸钠溶液 适量36%甲醛溶液 3m1 纯水 适量[制法](1) 明胶水溶液的制备:称取明胶2g ,加水10ml ,浸泡膨胀后,微热助其溶解,50℃保温,即得,备用。(2) 液状石蜡乳状液的制备:称取液状石蜡2g ,加入明胶水溶液,置于研钵中研磨成初乳,加水稀释至60ml ,用10%醋酸调节pH 至4,即得,备用。(3) 60%硫酸钠溶液的配制:称取Na 2SO 4·10H 2O 晶体15g ,加水25m1混匀,于50℃溶解并保温即得,备用。(4) 硫酸钠稀释液的配制:根据成囊后系统中所含的硫酸钠浓度 (如为a%),再增加1.5%[成为(a+1.5)%],配成该浓度后置15℃放置即得,备用。(5) 微囊的制备:将液状石蜡乳状液置于烧杯中,于恒温水浴维持50-55℃,量取一定量的60%硫酸钠溶液,缓慢滴入搅拌的乳状液中,至显微镜观察己凝聚成囊为度,并计算出系统中的硫酸钠百分浓度,从而得硫酸钠稀释液。将体积为成囊系统3倍的稀释液倒入成囊系统中,使凝聚囊分散,静置使凝聚囊沉降完全,倾去上清液,用硫酸钠稀释液洗2~3次后,将凝聚囊混悬于300ml 硫酸钠稀释液中,加36%甲醛3m1,搅拌15min ,加20%NaOH调节pH 至8~9,继续搅拌1小时,静置待微囊沉降完全,倾去上清液,抽滤,多次用纯水抽洗,至无甲醛味且用Schiff 试剂检查洗出液至不显色为止,抽干,即得粉末状微囊。[注解](1) 所用的水均为纯水,以免离子干扰凝聚。(2) 液状石蜡乳状液中的明胶,既是囊材又是乳化剂,因此,可以用组织捣碎器乳化1~2min ,代替研钵,克服其乳化力不强的缺点。(3) 60%硫酸钠溶液温度低时会析出晶体,配好后应加盖于50℃保温备用。(4) 硫酸钠稀释液的浓度至关重要,在凝聚成囊并不断搅拌下,立即计算出稀释液的浓度。例如,成囊已经用去60%硫酸钠溶液21m1,而原液状石蜡乳状液体积为60m1,则凝聚系统中硫酸钠浓度为(60%×21m1)/81ml=15.6%,则(15.6+1.5)%即17.1%就是稀释液的浓度。浓度过高或过低时可使凝聚囊粘结成团或溶解。(5) 用稀释液反复洗涤凝聚囊的目的是洗去未凝聚的明胶,否则在交联固化时形成胶状物。四、结果讨论1.绘制乳剂和微囊的显微镜下形态图,并说明两者之间差别。2.记录微囊的直径 (最大粒径和最多粒径) 。五、思考题1.单凝聚工艺和复聚凝聚工艺制备微囊时,药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为什么?2.单凝聚工艺和复聚凝聚工艺制各微囊两种工艺有什么异同?3.使用交联剂的目的和条件是什么?用Schiff 试剂检查时显色的反应是什么? 实验十八 中药新药的研究设计一、目的要求1.熟悉中药新药研究的程序与方法。2.独立设计一种中药新制剂。二、实验形式1.明确任务各院校结合新药研究实际,从《中国药典》或《部颁标准》中选择适宜的中药成方制剂,按中药新药注册管理的要求进行剂改研究设计,或拟定新处方,按中药新的复方制剂注册要求进行研究设计。2.设计要求在“中药新药的研制”一章讲授至适当时候,布置实验设计工作。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文献资料的调研、方源与处方分析、剂型选择、工艺研究、质控方法研究、稳定性研究、主要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验证或试验方案等。要求写出完整的书面设计报告。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物制剂本科好就业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