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再美国对俄罗斯外交制裁制裁了吗

对于美国的制裁,俄罗斯能扛得吗? - 知乎370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分享邀请回答8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8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美国宣布对俄制裁 俄回应:不会因外部压力改变路线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美再挥制裁大棒 俄回应:不会因外部压力改变路线
  中新网4月8日电
综合报道,俄外交部在莫斯科称美国的最新惩罚措施是“反俄行为”,明确表示,克里姆林宫不会因任何外部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路线。两国关系陷入数十年来的“寒冷新低”。
  美国财政部4月6日宣布,将对7名俄罗斯商业领导人及其拥有或控制的12家企业、17名俄罗斯高级官员、一家俄罗斯国有武器进出口企业及其下属银行实施制裁。制裁措施中包括冻结其财产、美国公民不得与之有生意往来。
资料图片:美国总统特朗普。
  俄罗斯外交部在声明中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最新制裁措施与惩罚无异。声明指出,“华盛顿忘记了,没收个人财产和资金就是偷窃”。声明称,美国政府试图通过针对俄企业的这些措施,"消灭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者"。声明同时强调,来自美国的此类"攻击"未来一定会受到莫斯科的"强硬回应"。
  据悉,新制裁措施尤其构成对现年50岁的亿万富翁奥列格&#8226;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的严重打击。因其相关企业在全球范围占据的领先地位,他在俄罗斯媒体中被称为"铝王"。他的名字在美国有关当年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团队可能的"通俄门"事件的调查中频频出现。
  除德里帕斯卡外,还有多名生意人在新制裁名单中,其中就有维克多&#8226;维克泽尔贝格(Viktor
Wechselberg)。他曾是石油大亨,2015年初,其身家财产估计超过140亿美元,被媒体评为俄罗斯首富。
  安德烈&#8226;考斯京(Andrej Kostin)也被列入名单。他是国资占多数股权的俄罗斯第二大金融企业-VTB银行董事会主席。
  外媒称,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关系目前处于数十年来的最低点。上月中旬,美国即已出台对俄制裁措施。美国情报机构相信,俄罗斯使用有利于后来的胜者特朗普的黑客攻击和宣传手段,干预了2016年美国总统选战。
  美国还认定,俄罗斯要对今年3月在英国境内发生的对前双料间谍斯克里帕尔(Sergej
Skripal)和其女儿尤利亚(Julia)的毒剂袭击事件负责。对此,克里姆林宫否认相关指控。美国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之国际法分析
——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 17:54 来源:《法学评论》(武汉)2014年5期第148~155页
作者:简基松/王宏鑫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英文标题】International Law Analysis of US Economic Sanction against Russia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作者简介】简基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作为对克里米亚危机的反应,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单边经济制裁。单边经济制裁无论是作为反措施还是作为经济强制,都不为国际法所禁止,所以美国此次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不违反国际法,并起到了一定功效。以美国对俄罗斯的单边经济制裁为启示,我国应反思单边经济制裁在我国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选择正确的立法价值取向,制定相应的国内法,使之步入法制化轨道。  As a response to the crisis of Crimea, the United State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unilateral economic sanctions on Russia. Unilateral economic sanction is not prohibited by international law as both counter-measures and economic coercion, so the economic sanctions implem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on Russia do not violate international law and exert an influence on Russia. Getting some implications from American's economic sanctions, we hold the opinion that there ar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for China to apply unilateral economic sanctions in the future. However, we should choose a correct orientation of legislative value and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law for implementing unilateral economic sanctions.  【关 键 词】克里米亚/单边经济制裁/合法性/精准经济制裁Crimea/Unilateral Economic Sanctions/Legitimacy/Targeted Economic Sanctions  日克里米亚公投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美国立即对此作出反应,于同日宣布对7名俄罗斯政府高官与议员实施经济制裁。①此后美国又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一系列国际法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是否合法?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是否合法?美国对俄罗斯的单边经济制裁是否具有功效?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与相应立法有何启示?这些都是本文试图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美国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之定性  关于美国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之定性问题,本质上就是探讨其经济制裁是否符合国际法的问题。在探讨这一问题前首先应对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是否合法做出定性分析。  (一)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之非法性  就这一问题,可从克里米亚历史归属、公投和人道主义干涉三个角度论证。  1.从克里米亚的历史归属来看,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非法  虽然苏联在法律上存在着联盟主权和加盟共和国主权的双重主权体系,②并且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91年解体,乌克兰一直都是联合国会员国,③但这并不代表在苏联时代,作为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因为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加盟共和国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那么1954年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决定就无需当时的最高权力机关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确认。④这一确认行为恰恰说明划归行为实际上是苏联内部行政区划的调整。根据国际实践,国家解体是领土变更的一种情况。⑤苏联解体后,对于如何处理领土变更问题,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于日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协定规定相互承认并尊重领土完整和联合体范围内现有边界的不可侵犯性。该协定说明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是乌克兰领土的一部分。除此协定外,1994年乌克兰、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证备忘录》,俄罗斯承诺尊重乌克兰的领土完整。⑥1997年俄乌还签署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确认克里米亚是乌克兰领土。⑦依据“条约必须信守”原则,俄罗斯应尊重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的这一事实。  2.从克里米亚公投的有效性来看,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非法  对克里米亚公投最大的误读是将其与民族自决等同起来,其实不然。全民公投(referendum)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内,由享有投票权的全体社会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以投票的方式进行直接表决的制度安排。⑧全民公投内容其实非常广泛,既可以是民族自决的内容,也可以是领土变更的内容,还可以是对某位总统的不信任案。从克里米亚全民公投的内容来看,应该属于纯粹的领土变更范畴。虽然民族自决也涉及到领土变更,但民族自决还会涉及到在一个国家内享有一定自治地位问题。克里米亚全民公投主要设计了正反两个问题:“一、是否赞成克里米亚在享有俄罗斯联邦主体权利的基础上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二、是否赞成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1992年宪法并赞成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⑨通过这两个问题不难看出,克里米亚的公投目的只是决定克里米亚是否作为一个普通行政区,也即联邦主体,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以及是否作为一个普通的行政区留在乌克兰,并不涉及到在俄罗斯或乌克兰享有高度的自治地位问题。因此可以断定克里米亚公投内容属于纯粹的领土变更问题,而并不是民族自决问题。克里米亚这样设计全民公投的内容,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因为民族自决原则虽然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但在民族自决权的主体、方式等等问题上,存在巨大的分歧,而且各国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决与分离相冲突的问题。以自决权为公投的内容很难得获得多数国家的承认与支持。  既然克里米亚公投的内容纯粹属于领土变更,那么,其是否合法有效,就只能依据领土变更的国际规则和标准来判断。公投的两个问题也表明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是领土变更中的分离行为,即克里米亚从乌克兰脱离出去,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行为。分离和独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联系是:分离的结果可能是独立,因为只有先分离出去才能独立;其区别是:独立的主体不一定是现存国家的一部分,而分离主体是现存国家的一部分。国际法上有关“独立”的国际法原则与标准相对比较完善,但关于“分离”的国际法规范与标准却存在许多空白。⑩虽然难以找到有关“分离”的国际法规则和标准来对克里米亚分离行为直接做出是否合法的判断,但仍然有办法对此做出间接判断。这种间接判断的标准就是国际社会的承认状况。正如《奥本海国际法》所言:“领土取得包含各种不同因素和考虑以及实际占有的相互作用,一个最重要的新因素是国际社会对一定情形的态度,部分地由于承认的程序,但也通过联合国表达出来。”(11)克里米亚公投后,联大就乌克兰等国起草的一份题为“乌克兰的领土完整”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表决结果是100个国家投赞成票,11个国家投反对票,58个国家弃权(中国投了弃权票)。(12)这说明国际社会基本不承认克里米亚的分离行为。不承认的原因就在于克里米亚的分离公投是违反国际法的,而针对违反国际法行为产生的国家“不承认主义”已被一系列国际文件和国家实践所接受。(13)  之所以说克里米亚的分离公投违反国际法,原因在于它不满足全民公投实现领土变更的三个条件:一、有合法和正当的理由;二、没有外国的干涉、威胁和操纵,当地居民能自由地表示意志;三、应由联合国监督。(14)以此判断,克里米亚的公投在以上三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第一,克里米亚公投缺乏正当理由。涉及领土变更的全民公投一般发生在殖民地、托管地、非自治领地,以及原本就是独立的民族和国家。(15)而一个国家内部行政区单方面分离公投违背国际法,正如国际法院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公投案中指出的那样:“利用公投变更领土的归属或独立要得到母国的同意和认可方能生效。”(16)因此,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在未经乌克兰人民全体同意或中央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其公投分离的行为是非法的。  第二,克里米亚公投违背意思真实自由表达原则。克里米亚总计约220万居民,俄罗斯族占58%,约150万,他们是支持公投的绝对势力,但是鞑靼族、乌克兰族等8个少数民族对公投普遍抵制。(17)此次公投共准备了155万张选票,最终结果是96.77%即约150万人赞成脱离乌克兰。(18)以上数字或许可以说明,在150万赞成独立的居民中,主要是约150万的俄罗斯族居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全民公投”是否代表克里米亚所有民族的真正自由表达存在争议。其次,在克里米亚3月16日公投前,俄罗斯外交部承认,位于黑海舰队司令部的俄军已进入克里米亚以保证黑海舰队人员正常执行任务。结合公投前后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似乎俄罗斯“闪电”般的占领了克里米亚,不得不让人怀疑此次克里米亚公投存在着外国干涉、威胁和操纵的可能。  第三,克里米亚公投存在程序瑕疵。由于全民公投涉及领土变更,一般由独立的第三方对公投的程序加以监督。联合国公投监督小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经常监督公投,而此次克里米亚公投共有23个国家的135名观察员和克里米亚当地1240名观察员监督此次公投进程,(19)唯独没有联合国公投监督小组的参与,使人不得不怀疑此次公投程序的合法性。  3.从人道主义干预角度来看,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非法  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不但通过克里米亚的全民公投寻求合法依据,同时还以人道主义为由实施军事干预。(20)通常,人道主义干预的前提是存在大规模的侵犯人权情势,正如英国著名国际法学家马尔科姆·N.肖所言:“在一国大规模的压迫其公民时,这时外来的干预会保护大量的生命,对此,国际社会可能不会采取谴责态度。”(21)然而就克里米亚问题而言,至今尚没有证据表明在克里米亚发生了大规模的侵犯人权情势,而关于乌克兰政府可能会对克里米亚俄罗斯族人进行清洗的猜测更不能成为俄罗斯人道主义干预的理由。即使真如俄罗斯所言克里米亚发生了人道主义危机,那么进行人道主义武力干预也需要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因为根据当代国际法,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使用武力进行单方面的人道主义干预是非法的。(22)当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常以人道主义干预为借口干涉别国,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的借口,因为西方国家的干预远未达到国际社会普遍法律确信的程度,并未形成一种国际习惯。  基于以上分析,无论是从克里米亚的历史归属,还是从克里米亚公投和人道主义干预来看,都不能认为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的行为是符合国际法的。  (二)美国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之合法性  从经济制裁的基本法理来判断,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不违反国际法。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解读制裁的一般定义得知。一部分学者认为:“制裁是针对一个或多个国家采取的强制性措施,试图强迫目标国改变政策或者至少表达制裁国对目标国政策的一种观点。”(23)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制裁是一种通过威胁或处罚影响不法行为者的消极措施。”(24)这两个定义的不同点在于后者强调制裁针对的是不法行为,前者并没强调针对不法行为,只是认为制裁就是一种强制行为。这种不同是由于制裁一词含义的变化引起的。17世纪下半叶以前,制裁是对不法行为的惩罚,而到了18世纪中叶,制裁更多地被认为是种通过惩罚来改变一种行为的手段,被制裁者是否违反法律不再是制裁的前提条件。(25)换言之,现在制裁所代表的行为范围已经变得十分广泛。因此,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在本质上可能属于以下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为。  第一种被称为反措施(counter-measures)。反措施是指受害国针对责任国不履行其国际不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而采取的措施。此次克里米亚危机中,由于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的行为是非法的,所以乌克兰作为受害国有权针对俄罗斯侵犯其领土主权而又不停止的行为采取反措施。但问题是,乌克兰并没有制裁俄罗斯,美国才是制裁俄罗斯的主体。此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对受害国之外的国家是否有权针对责任国采取反措施仍存在着争议。(26)国际法委员会二读暂时通过的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第54条曾同意受害国以外的国家有权采取反措施。但是这一规定很快遭到了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因为受害国采取反措施是为了促使责任国履行对受害国应尽的义务,如果扩大对受害国的解释,那么反措施会被滥用,成为大国干涉别国的工具。最后,国际法委员会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拟定了一个“不妨害”条款,该条款规定:“本章不妨碍依第48条第1款有权援引另一国责任的任何国家,对该另一国采取合法措施以确保停止该违背义务行为和使受害国和被违背之该义务的受益人得到赔偿。”(27)保留这一“不妨害”条款平衡了各方的立场,并将这一问题留给以后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总之,受害国针对不法行为采取的反措施完全符合国际法,至于受害国之外的国家采取的反措施是否违反国际法,国际法并没给出肯定的答案,那可以推定其并非非法。因此,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不能被认定为违反国际法。  第二种被称为经济强制(economic coercion)。经济强制与反措施的不同之处在于经济强制未必以国际不法行为为前提条件。例如,从1960年开始,美国针对古巴所实施的大多数单边经济制裁并不是以古巴存在国际不法行为为前提,而是要推翻敌视美国的卡斯特罗政权。(28)对于经济强制行为合法性问题存在着争议。对其合法性问题可从国际法渊源的角度分析。布朗利认为:“造法条约、国际会议结论、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和国际法委员会的草案对国际法内容具有直接的影响。”(29)因此,可从造法条约、联合国大会决议和国家实践考察经济强制的合法性问题。  首先,从造法条约来看经济强制的合法性。《联合国宪章》具有造法性条约性质,其第2条第4款规定国家禁止使用“threat or force”。(30)现有的中文宪章译本,直接将“force”翻译为了“武力”,但是在《元照英美法词典》中“force”除了具有武力的意思外,还有强制的意思。(31)如果“force”专指武力,则表明宪章并不禁止包括经济强制在内的非武力措施;如果“force”指强制,则表明宪章不但禁止武力强制,而且禁止包括经济强制在内的非武力强制。显然,该条规定的很模糊,难以判断经济强制是否合法。  其次,从联合国大会决议来看经济强制的合法性。例如,《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1条规定:“每个国家有依照其人民意志选择经济制度以及政治、社会和文化制度的不可剥夺的主权权利,不容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强迫或威胁。”联合国决议对于国际习惯法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法律意义。但是一个接近普遍性团体如联合国大会所一致通过的决议并不一定反映一个法律确念,或者从而产生一项新的习惯规则。(32)因此,有关禁止使用经济强制的联合国决议是否形成了一种国际习惯存在着疑问。原因在于:第一,联合国决议没有法律上约束力。第二,在这些决议的辩论或准备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同声音,而这正是缺乏法律确信的表现。第三,这些决议可能仅仅是一种政治观点,因为还不存在法律上的确信,所以这些只是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上的指导原则。(33)  最后,从国家实践来判断经济强制的合法性。国家实践并没有显示禁止经济强制已经作为新的国际法出现,因为当一个国家真的对另一个国家采取经济强制措施时,其他国家很少反对。有些国家在对别国采取经济强制措施时甚至认为自己是合法的,所有这些国际实践都最终导致一般禁止经济强制的国际习惯法难以形成。(34)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和其他国家对包括经济强制在内的制裁的大量使用表明制裁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国际习惯。(35)  基于以上分析,无论是作为反措施还是作为经济强制,单边经济制裁都不为国际法所禁止,美国无论是以俄罗斯违反国际法为由,还是因为政治上的需要对其实施经济制裁,都不为国际法所禁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任国凤)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为什么只有美国制裁俄罗斯,难道俄罗斯不好制裁美国吗?|俄罗斯|美国|世界_新浪网
为什么只有美国制裁俄罗斯,难道俄罗斯不好制裁美国吗?
为什么只有美国制裁俄罗斯,难道俄罗斯不好制裁美国吗?
美国是当今世界无可匹敌的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经济大国,雄居世界,傲视众强,睥睨八方。正因为如此,美国人以世界领袖自居,要维护自己的世界霸主或叫“天下共主”的地位,建立一个以自己为领导,以英、法、德、日等强国支持和帮手,其他各国俯首听命的这样一种“单极化”世界格局。同时,美国为维护自己的“天下共主”的地位,还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输出和推广其价值观、政治制度等,使世界各国无不“美国化”,并认为,只有“美国化”的国家,才会认同美国的领导,才不会事事同美国找别扭,才不会与美国争夺霸主地位,也只有这样,美国才会最安全。美国为了维护其所倡导的世界秩序,还以“世界警察”自居,谁不听话就打谁,到处干涉别国事务。 世界是靠强权说了算的,强权是靠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当今世界,在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能与美国抗衡的情况下,美国人的这种“自称霸主”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其到处干涉别国事务的“霸道行为”也不会有所收敛。 当今世界,有点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到处攻城略地,其他国家如何生存,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实力是必须的,同时还是要学一点苏秦、张仪的“合纵”、“联横”之术。美国制裁俄罗斯,主要是经济制裁。本质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制裁表现为中断经济联系。因此,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对双方都有损害。但是为什么美国会用对自己有损害的手段打击俄罗斯?因为美国认为:第一,制裁是和平的手段,比动武成本低;第二,制裁虽然带来经济成本,但是美国经济实力强、科技优势突出,中断美俄部分的经济和科技合作,对美国造成的损失,比给俄罗斯的损失小得多;第三,美国承受损失的能力比俄罗斯强。所以,美国试图以制裁为手段,让作为弱者的俄罗斯屈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对俄罗斯制裁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