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教和天主教和佛教的区别的区别》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_百度知道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弥撒。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基督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基督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许多人以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没有甚么分别,甚至基督教范围内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看法,以为两者之间非常接近,也有许多人以为基督教是从天主教分出来的新教,这种思想和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只注意到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产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记自从耶稣降世一直到使徒时代,基督教便己经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后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物。事实上,在第四世纪罗马王君士坦丁统治之前,在基督教里绝对没有教皇这一种位分。并且在第七世纪的初叶各教会才同意教皇作为教会中看得见的元首。所以我们纵使按最保守的讲法,「在第四世纪初叶以前根本就没有天主教」,因为天主教最大的特点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时代便开始存在的了。★ 1.教义:天主教↓强调「罪」与「罚」、「天堂」和「炼狱」。基督教↓强调「因信称义」、和 神之间的亲密关系。★ 2.崇拜:天主教↓除了三位一体的 神之外,还崇拜玛利亚被称为圣母。基督教↓只敬拜三位一体的 神(圣父、圣子、圣灵)。玛利亚就是一般妇女,而不是神明。★ 3.活动时间和名称:天主教↓主要是望弥撒,时间有星期五或星期六、日。基督教↓是主日崇拜,时间在星期日。★ 4.对 神的称呼:天主教↓称 上帝为「天主」(这也是天主教这名称的由来)。基督教↓称 上帝为「上帝」、「天父」、「耶和华」(会因为个人和神的关系不同,而有比较多的称呼)。★ 5.经典:天主教↓使用天主经、圣经、圣母经、圣三光荣经;玫瑰经是在念经时手拿一串念珠的方法。基督教↓只读圣经。★ 6.组织:天主教↓有「主教」、「修士」(又称神父)、「修女」…等组织架构,并且有阶级之分。基督教↓分为「全职同工」和「半职同工」或「平信徒」,基本上并没有阶级的分别,只是有没有领受全时间服事 主的差别。通常读完神学院的信徒就称为「传道」,如果有在教会里面服事,通常隔了一段时间就会被按牧,也就成为我们所称呼的牧师啰!★ 7.祷告:天主教↓必须透过神父来祷告、认罪,他们认为这些人可以在人和 神之间成为带领者。基督教↓没有这样的分别,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向 主祷告。★ 8.服事人员:天主教↓神父和修女终身都要实行「独身」,并且在修道院透过简单的物资来生活。他们每天都有内部的望弥撒,并且一天有数次。基督教↓牧师可以结婚生子,并且因为不同的呼召而在不同的环境中执行不同工作。★ 9.圣餐:天主教↓认为圣餐「就是」,耶稣的身体和宝血。基督教↓认为圣餐是「纪念」 耶稣的受死。★ 10. 洗礼:天主教↓有婴儿浸礼也有洗礼。基督教↓则要看不同牧师的想法,而不一定认同,甚至实行婴儿浸礼;洗礼。★ 11.食物:天主教↓认为「血」是耶稣的宝血,拒绝食物的血。例如:米血、猪血汤…等。基督教↓没有这样的拒绝食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食物。★ 12.偶像: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虽然对偶像行敬礼是偶像崇拜,但不认为那些像为偶像,其实所行的敬礼是表示「尊敬之意」。基督教↓则是完全拒绝偶像的,认为是崇拜偶像之罪恶行为,因为有圣经上说「除了神外不可事奉偶像」。★ 13.祭拜:天主教↓有遵照中国传统礼俗举行祭祖典礼。基督教↓认为祭祖典礼祭拜祖先是崇拜偶像之罪恶行为,「除了神外,不可把神的荣耀变为偶像」。★ 14.十字架:天主教↓天主教教堂的十字架上有耶稣基督像。基督教↓而基督教教会的十字架上是没有耶稣基督像。■基督教教会的变迁:第一:耶稣原始教会(基督宗教)→犹太人基督教徒第二:耶稣原始教会(基督宗教就是基督旧教)↓异族基督教徒(罗马人等)↓天主教教会(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成为罗马天主教的新教)↘→基督教教会→东正教(希猎、埃及、土耳其、西伯利亚等)→基督正教(俄罗斯、巴尔干半岛)→新教(路德、加尔文)→英国教会→卫理会(约翰韦斯利创始)贵格会(乔治福克斯)→摩门教→加尔文教派→清教教徒→浸信会、长老会→再洗礼教→孟诺派(荷兰西门创始)→路德教会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1)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承认教皇为最高领导(即承认在普世教会中的首席权),具有浓厚的&普世&以及&一统&的色彩。基督教则反之,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威,认为教皇制是历史的、人为的产物。因此,基督教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教派之间的联系松散。另外,基督教废除天主教的教阶制,主张教会生活多样化,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教徒就是司祭。而天主教则强调神职人员的中介作用,从而使神职人员享有一个较崇高的地位。(2)圣经中的十五卷次经基督教一律不收入,天主教则收入其中的十二篇。另外,天主教还将不见之于《圣经》记载的、代代流传的&圣传&视为圭臬,而基督教则不以为然。基督教与天主教在读经态度上亦有不同,基督教强调个人的发挥,天主教讲究集体的注释。(3)天主教对耶稣之母玛利亚特别恭敬,尊其为&天主之母&,而基督教则没有此一礼拜。天主教非常恭敬圣徒、天神、圣像、圣物,基督教的教堂中则见不到这些事物,在他们看来,这是偶像崇拜。(4)天主教认为,圣事对于信徒的成圣、恩宠的赋予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是神人沟通的不可缺的渠道。基督教则认为,人是&因信称义&。因此,即使在基督教保留着的两项礼仪,即洗礼和圣餐中,其意义与天主教也大不相同。另外,天主教除承认&天堂&、&地狱&外,还承认&炼狱&的存在,基督教则只主张前两者。(5)天主教神职人员,按照教会传统过独身生活,不忌烟酒;而基督教的牧师则可以结婚,但一般忌烟酒。以下是天主教与基督教在外观上容易辩认的区别,以帮助你辩认你踏进的是天主教堂或是基督教堂:·天主教教堂尖顶上有十字架,十字架各种各样,堂顶也都有“天主堂”三个字样。而基督教堂尖顶上也有十字架,一般都是红的,堂顶有“基督教会”或“基督教堂”字样,有的还冠有本教派的名字,如“真耶稣教”、“安息日会”、“以马内利”、“哈利路亚”等等。· 天主教堂中,除中间有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苦像外,两边有时还会有圣母玛利亚、大圣若瑟等圣人圣女们的圣像,四壁还有耶稣基督走过的十四处苦路像。而基督教堂里一般只有一个红十字架,内部设施比较简单。· 天主教堂前堂中央都有一个祭台,为举行弥撒礼仪而用,而基督教堂前面只一个小小的讲道台,从不举行弥撒。天主教基督徒进教堂或祈祷前后都在额上、胸上划十字,以表明自己是基督徒,而新教基督徒却没有这个习惯。·天主教基督徒在教堂祈祷都是念统一的祈祷文,同心合意地按一定的曲调而颂念。基督教徒的祈祷则较为随便,各说各的。·天主教的圣经共有七十三卷,而新教的圣经只有六十六卷,在旧约中有七卷被马丁路德删除了,因为这七卷书是用希腊文写成的,而马丁路德只承认用希伯来文写成的三十九卷旧约圣经。· 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被称为教宗、主教、神父,且都是奉献度独身生活的。而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教派的不同而也有不同的称呼,在长老派里称为“长老”,在路德派被称为“牧师”,在其它小教派里被称为“神的仆人”、“某某兄弟”、“某某同工”。在圣公会派里也有被称为“司铎”及“主教”的,新教的神职人员都是结婚度世俗生活的。新教里没有修士、修女。· 天主教把最高的上帝称为“天主”或“上主”,一个天主包含有三位,就是圣父、圣子、圣神。基督教把最高的神称为“神”或“耶和华”,三位一体的上帝就是圣父、圣子、圣灵。
采纳率:23%
1. 圣经、教会传统,但这在圣经中无法成立 3. 生耶稣后,她也生下雅各。」 5. 她并无升天,圣经无此记载,与神直接建立个人关系,接受主耶稣为个人唯一的救主,才可罪得赦免 6. 洗礼是得救之人的见证,她就是神 7. 信徒要向好祈祷 新教: 1. 她只是耶稣肉身之母,并非神之母 2. 她也是一罪人,只不过是被神拣选作生耶稣身体之器皿(罗3,所以不可能完全代表神。(参太16:22-23;加2。(注2) 3. 个人过失、罪孽不可能凭买赎罪券得减或赦,就算到了天堂门口也进不去。(注3) 3. 此生及炼狱中所受的刑罚,可藉赎罪券、或念玫瑰经、拜苦路、参谒葡萄牙蒂玛之圣堂等来减轻 4. 使徒:11-14) 3. 圣经是每位信徒都应读及研究的,解经原则是历史背景、原文,乃所有信徒均应遵守,在主再来信徒复活之前也无此可能 6. 这是迷信。圣经中有多处直称「女人、教宗都具有规范性权威。 2. 教宗在地上是神的代表,是无误的。(Infallable) 3. 只有教会(教宗)的解经是绝对正确的,信徒不可以随意解 4. 彼得是首任教宗,是教会磐石,是无误的 新教 1. 圣经乃唯一规范性之权威、在圣灵里向父祈祷,不需要经过任何人 天主教对权威的看法、悔改、相信接受主基督唯一救主,便必得救,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提前二5「只有一位中保,乃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拜偶像天主教对马利亚的看法,人必须主动恳切向神认罪悔改(诗51。追本溯源,她也是亚当夏娃后裔,除非我们相信她也是从天而降,非人所出,但非教宗,也不是磐石,只小石而已。(参彼前2:4-8;太16:18-19;18:17;约壹1:9):23;6:23) 2. 救恩是神白白的恩典:18)@ 天主教对罪及救恩看法: 1. 她是神之母 2. 她是无罪的,所以能生下无罪的主 3. 她只生了耶稣 4. 她是中保,因她是蒙恩的女子 圣经是将她抬得很高 向她祷告比向耶稣祷告更好,因为耶稣 、天父都听她的 5. 她已升天 6. 她可显灵,只要肯认罪,信徒若不守此七圣事:23),上文下理,圣经神学等,而不是教宗 4. 彼得是教会领袖: 1. 罪有分致命的罪及可恕的罪二种,(注1)致命的罪是不守圣礼或是去基督教教会聚会 2. 除信心外,人要得救必须要守圣事,真正诚恳进入基督生命中的人不应如此迷信 7. 信徒只能奉主耶稣之名。 2. 世上没不人是无误的。多数异端均以建立人的权威为始。所幸现代的教宗已较少强调此点、犹大等子女 4. 只有主耶稣是中保,连彼得亦有错误。 4. 果子是每个人自己付代价得到的,绝不可能用钱交换或售卖 保罗说他不求什么馈赐。不认罪不接受主者,任何罪均属死罪(罗3,任何罪皆可得赦,圣徒等之功德是可以用钱买来自己用的 5. 教会以外无救恩 6. 洗礼可洗去人原罪 7. 救恩也要靠工作(善工) 新教: 1. 除亵污圣灵外,只求他们的果子渐渐增多归于他们自己的账上 5. 救恩是神所赐,非教会所赐,唯有藉着个人认罪悔改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天主与阿弥陀佛不是一样么?玛莉亚不就是观世音么?宗教之间有区别吗?佛说:应以什么身得度,便现什么身,何其精妙!!?凡夫之世智如何能解真实智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基督教和天主教混为一谈,以为它们是一个教派,都是信耶稣的,都会建有教堂。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教派来的,而且在一些观念上两个教派还是持相反态度。其实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一走进教堂就可以分别出来。一般来说,天主教因为历史悠久,所以比较有钱,教堂装修得比较漂亮。教堂里面会供奉耶稣像,圣母像,还有的教堂里会有圣人像。而基督教则刚刚和天主教相反,教堂里除了十字架不会供奉任何塑像。因为基督教认为十戒里规定不许拜偶像,所以连耶稣也不供奉。而且基督教徒除了耶稣外是不会向任何神祈祷的。而天主教除了拜耶稣外还会拜圣母和圣人。其次是,天主教是不会有教皇的,也就是说,教会里没有一个权利中心和领导者。我们都知道,天主教是有教皇的。对欧洲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基督教是从天主教分裂出来的,导致分裂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双方的教徒对教徒的赎罪方式有分歧。天主教认为人生来有罪,也就是原罪,所以要教徒赎罪的方法就只有向神职人员告解才可以赎罪。于是在中世纪,教会便利用这个说法敛财。于是便引起一些有良心的神职人员反抗,马丁路德便是当中的先驱,接过是最终导致了天主教分裂出基督教。基督教认为教徒不需要向神职人员告解也可以赎罪,基督教认为耶稣受难时已经用鲜血帮所有教徒赎清原罪,教徒只要信教就可以赎清罪过去的罪,信教后的罪只要诚心向神认错就可以,不需要上教堂和告解。其实两个教派的分歧还是很大的,有时候两个教派的教徒还会互相指责。再补充一点,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分为主教、神甫、修士、修女,神职人员是不可以结婚的。除了修女,所有神职人员都不许是男人。而基督教的神职人员分为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士,男女都可以,神职人员是可以结婚的。以后进了教堂就注意不要乱喊神职人员的名称了。
天主教是多神的,但坏事变成好事,无论树立多少圣经的偶像,也该不了信主的信徒了,基督教因主耶稣的救世尔成大树,路德因蒙主恩将基督教合法化,只是有的人解释有同化的嫌疑,所以现在有人不断走出寻找真理。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天主教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是基督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基督教是世界上第一大相关信息,其信徒约有18亿人,与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之后,在罗马帝国境内,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之间的分歧。东部教会承袭希腊文化传统,包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和耶路撒冷四大"牧首"区;西部教会承袭拉丁文化传统,包括以罗马为中心的帝国西部地区。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
  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因为以东部教会为主体,也称为"东正教";因最初盛行于希腊语地区,举行宗教仪式时使用希腊语,因此也称"希腊正教"。西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因为中心在罗马,也称"罗马公教";传入中国后,被译为"天主教"。16世纪在天主教教会内部爆发宗教改革运动,一批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新派别因为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而被称为"抗议宗",统称"新教",与被视为"旧教"的天主教相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三个主要新教派别,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现在新教主要有六大派别(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公理宗、浸礼宗、卫斯理...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是基督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基督教是世界上第一大相关信息,其信徒约有18亿人,与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之后,在罗马帝国境内,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之间的分歧。东部教会承袭希腊文化传统,包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和耶路撒冷四大"牧首"区;西部教会承袭拉丁文化传统,包括以罗马为中心的帝国西部地区。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
  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因为以东部教会为主体,也称为"东正教";因最初盛行于希腊语地区,举行宗教仪式时使用希腊语,因此也称"希腊正教"。西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因为中心在罗马,也称"罗马公教";传入中国后,被译为"天主教"。16世纪在天主教教会内部爆发宗教改革运动,一批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新派别因为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而被称为"抗议宗",统称"新教",与被视为"旧教"的天主教相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三个主要新教派别,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现在新教主要有六大派别(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公理宗、浸礼宗、卫斯理宗)及众多支派和独立教团。因为在汉语中常以基督教这一称呼特指新教,为了加以区别,有人将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内的各派统称"基督宗教"。
  天主教在历史上形成了严格的教阶制度,以教皇为最高首领。东正教在历史上将君士坦丁堡牧首称为"普世牧首",但是只享有名义上的首席地位。16世纪以来,形成了多个自主教会和自治教会。新教反对天主教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主要有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等。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宣扬独一无二的上帝、三位一体、原罪、救赎、末世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这些方面差别不大。与天主教相比,新教在教义上强调"因信称义",重视信徒与上帝直接相通。《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是基督教各派共同的经典。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所用的《新约》基本相同,但《旧约》差别较大,天主教和东正教所用的《旧约》内容比新教多出一些。由于中文译本不同,三个教派在《圣经》专名和术语的中文翻译上也有差异。
  在宗教礼仪上,天主教和东正教奉行七件圣事,即洗礼、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和婚配,而新教则只强调洗礼和圣餐两种圣事,有些新教派别甚至放弃了所有圣事。(文非)
  《环球时报》 日 第六版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基督教基本教义
基督教教义存在于《圣经》 和《信经》 之中。尽管基督教各派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其基本教义为各派所共同承认和遵守。这些基本教义是:
(1)“三位一体”上帝说。基督教认为,世界和宇宙中存在一种超自然和超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上帝。他是独一无二、无所不能、创造有形和无形万物的神。由于他具有三个位格一圣父、圣子、圣灵,所以称他为“三位一体”的上帝。因圣父在天,称他为天父,被认为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力量。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圣子为耶稣基督,受圣父的派遣降临人间,以自已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牺牲拯救世人的苦难。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圣灵是上帝与人的中介,启迪人的智慧和信仰,使人弃恶从善。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这三个位格不是各自独立的三个神,而是同一本体,三者组成上帝的统一整体。
(2)上帝创世说。基督教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创造的。《旧约·创世记》记载:上帝用5天时间创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6天造人,第7天歇息。上帝创世说是基督教的核心。因为上帝创造一切,他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
(3)原罪说 。基督教认为,人本性有罪。宣扬上帝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他们被安置在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夏娃在魔鬼的引诱下,怂恿亚当偷吃了伊甸园内能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即禁果(智慧果),因而触怒了上帝,被驱逐出乐园,“下放”到地上劳动。亚当和夏娃的罪一直传到他们所有的后代,成为人类苦难的根源,即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即便是刚出世即死去的婴儿,虽未犯何罪,但因其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仍是罪人。
(4)救赎说。基督教认为,人类既然有了原罪,又无法自救,于是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降世人间,为人类的罪代受死亡,流出鲜血,以赎人类的原罪。只有相信和依靠一个救世主耶稣为人类赎罪,人才能求得死后永生。
(5)天堂地狱说。基督教认为,人世间充满了罪恶,将来基督从天降临、审判地上的活人和死人,信基督者将进入天国获永生,不信基督者将被抛入地狱受永罪。基督教会把天堂描绘成一个极乐世界。它是“黄金铺地、宝石盖屋”,“眼看美景、耳听音乐”,“口尝美味,每一感官都能有相称的福乐”。地狱则到处是不灭之火,蛇蝎遍地,可怕到了极点。天主教和东正教还在天堂与地狱之间设立了炼狱 ,认为有一定的罪,但不必下地狱者,就被暂时放在炼狱里受苦,等所有罪过炼净,补赎完了,方可进入天堂。
(6)忍耐顺从说。基督教号召人们做到忍耐、顺从、听话,不反抗。《新约·马太福音》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拿你的内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新约·罗马人书》讲,要人们顺从掌权者,因为权是神给的。因此,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令,抗拒的必自取刑罚。《新约·彼得前书》又说,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忍耐,顺从主人,不但要顺从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厉害的也要顺从。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天主教亦称“公教”,公教一词源于希腊文Catholic,意思是“普世的”、“大公的”,所以被称为公教;因为它以罗马为中心,所以又称“罗马公教”;Catholic一词按音译,又称“加特力教”,有时也被称为“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传入中国后,信徒们称所信奉的神为“天主”(取自《史记·封禅书》),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所以被称为“天主教”。
天主教相信天主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也相信圣母马利亚。其基本教义是:宣扬圣父(天主)创造天地和人类;圣子降生成人,为救赎人类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复活、升天,将来再次降临,审判世界;圣灵来自圣父和圣子,是赋予生命之神。宣称教会为耶稣基督所创立,是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有权赦免世人的罪。宣传诸圣相通功、人的肉身可复活和永生。还说善人得享永福,恶人要受永苦等。
天主教会组织特点:它有一套严格的教阶体制,主要反映在神品方面。天主教的神品分为七品:司门员(一品)、诵经员(二品)、驱魔员(三品)、襄礼员(四品)、副助祭(五品)、助祭(六品)、司祭(七品)。前四品为低级神品(亦称小品),后三品为高级神品(亦称大品)。随着教会发展的需要,主教 品位又分为主教、大主教、宗主教、枢机主教 (红衣主教)。
中世纪时,天主教在西欧各国占绝对统治地位。它把一切学科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特别是把哲学作为“神学的婢女”。它专门设立了异端裁判所(亦称“宗教法庭”)作为其维护统治,镇压“异端”的工具。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天主教势力在欧洲一些国家里逐渐削弱,于是天主教会加强对海外的传教活动,鼓吹“在欧洲失去的要在海外补进来”,向拉美和东方一些国家派遣大批传教士。天主教教徒主要分布在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波兰、匈牙利、美国、立陶宛、拉美和菲律宾等地。
天主教领导中心设在梵蒂冈,首脑是教皇,实行集权制,教皇掌管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的传教事业,有权任命各地的主教,是大部分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据教会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天主教徒9亿多人,占世界人口总数18%强,其中欧洲约2亿多人,拉美约3亿多人,北美洲约1亿多人,亚洲约8000多万人,非洲约9000多万人,大洋洲约700多万人。
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科学的进步,导致天主教的危机。20世纪60年代以来,
天主教会为了克服危机,召开了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开始在教义、礼仪、组织和政治等方面走向现代化。
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新教又称“更正教”、“抗罗宗”,在中国称为“耶稣教”,通常又把“基督教”作为“新教”的专有名称,它是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1517年,马丁·路德因反对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而发起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脱离罗马天主教的新宗派——路德宗,即所谓“新教”,从而使德意志帝国封建诸侯分成旧教诸侯与新教诸侯两派。1529年,帝国议会在德国斯拜耶召开会议,旧教诸侯人多势众,强行通过决议恢复天主教会的特权,新教诸侯联合提出抗议书,维护新教权益,被称为“抗议者”(后来,新教各派统称“抗议宗”或“抗罗宗”,即来源于此),结果引起德国内战。1555年,德皇查理五世战败,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路德宗为合法新教派,并根据“教随国定”原则,承认各国诸侯有权选择新教为其国教。于是新教正式成为合法的教派了。最初脱离天主教的新教派为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后来又从这些宗派中陆续分化出更多的宗派。这些宗派统称“新教”。
新教教义来源于《新约圣经》,认为它是信仰的最高权威。新教的特点是,不承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不接受罗马教廷的统一领导,反对天主教复杂的教阶制度,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认为教牧人员与平信徒之间没有根本的对立,信徒可直接与上帝交通而无须教会与神父作中介,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和圣礼,废除禁止神职人员婚娶的规定,取消隐修制。不培训修道士,强调社会服务,不承认马利亚为天主之母及“炼狱”,没有崇拜圣母、圣徒、天使、圣像、圣物的礼仪,圣事只有两项:洗礼和圣餐礼。
新教内宗派繁多,主要有六大教派:路德宗(信义宗)、加尔文宗(长老宗)、安立甘宗 (圣公宗)、公理宗、浸礼宗、卫斯理宗(循道宗)。此外,还有一些小教派与教会,如教友派、五旬节派、奋兴派、基督复临派、救世军等。总之,除天主教和东正教外,可以把基督教中其他一切教派都划归“新教”。
19一20世纪,一些新教教派主张宗教和科学“调和”,对《圣经》作纯理性解释,传播没有上帝的宗教。一战后,新教教会发起普世教会运动,号召全世界基督教各派大联合。在这一运动中起了主要作用。新教主要分布在英、美、德、荷兰、瑞士、北欧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地。据教会统计,全世界现有新教徒约44985万,三分之二集中在欧洲和北美。
1807年,苏格兰长老会传教士马礼逊开始来华传教。鸦片战争前后,新教各派陆续传入中国,曾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利用为侵华工具。1949年以后,中国基督教(新教)界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三自革新运动”,1954年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从此,中国基督教(新教)会走上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之路。
基督教新教六大教派
基督教新教六大教派除了有共同的信仰外,还有不同的地方:(1)路德宗(Luthean Chuch)又称信义宗,是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对以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统称。它强调“因信称义” ,《圣经》的权威高于教皇;信徒凭《圣经》直接与上帝交通,不必通过教会神职人员作中介;不服从罗马教皇管辖;教会的组织形式可因地制宜。路德宗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出现于德国,后来主要传布于德国北部和北欧各国。18世纪随着德国移民传入美国。在基督教近代传教运动中,路德宗也传到亚、非、拉地区。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2)加尔文宗(Calvinists)又称长老宗、归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以加尔文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统称。它强调信徒因信仰而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相信上帝预定论,即人得救全凭上帝的预定,自己无能为力;基督只为“选民”而死;不相信圣餐中的饼酒是耶稣的肉体和血,反对婴儿受洗;屏弃祭台、圣像、祭礼;主张由教徒推选长老和牧师共同治理教会。加尔文宗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产生于瑞士,后来逐渐传布到荷兰、法国、英国、东南欧国家和北美等地。在基督教传教运动的过程中,它又传入亚、非、拉地区。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3)安立甘宗(Anglican Communion)亦称圣公宗,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产生于英国,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使国会通过法案规定英国教会不受罗马教廷管辖,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圣公会为英国国教。它自称与公教、正教同为古老教会,保有使徒亲自传下来的主教制度和正统教义;支持宗教改革;在礼仪万面承袭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传统,但也受到加尔文宗等教会很大影响。在英国殖民扩张活动过程中,安立甘宗逐步传到北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各国。19世纪后,安立甘宗传入中国。1949年以前,它一直是中国基督教(新教)的重要宗派。
(4)卫斯理宗(Wesleyans)又称“循道宗”,是以该宗创始人英国约翰·卫斯理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统称。该宗于18世纪产生于英国。它提倡遵循各种道德规范;认为传统传教活动不足以应付现存社会问题,主张改良社会,着重在下层群众中开展传教活动;宣传内心的平安喜悦即幸福。卫斯理宗主要分布于英、美、加拿大等国。鸦片战争后,它传入中国,称美以美会或监理会。1940年,中国的卫斯理宗各派系联合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
(5)公理宗(Congegationalists)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16世纪后期产生于英国。公理即“公众治理”之意,主张各教堂独立自主,由教徒公众治理,以民主方式推选牧师;不赞成设立统一管理机构,只设联谊性机构;各教堂体制与礼仪由该堂信徒自已决定。独立教会由教徒群众管理。公理宗一般坚持《圣经》是信仰的权威,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它于17世纪随着英国移民传入北美,在英语国家影响较大。]9世纪初传入中国。
(6)浸礼宗(Baptists)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于17世纪初产生于英国和流亡于荷兰的英国人当中。它反对给婴儿施行洗礼,认为受洗者必须达到能够理解受洗意义的成年期才能领受洗礼,并主张受洗者必须全身浸入水中,以象征受死埋葬而重生;强调各教堂独立自主,不受政府或其他教会干预。浸礼宗在英国和美国的影响较大。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从美国南方传来中国的教会称作“浸信会”。
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差异
宗教改革运动后,从天主教中产生出新教,它在诸多方面与天主教(旧教)有所差异,具体有以下几点:(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唯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经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
(2)在教义方面,新教不承认没有《圣经》根据的天主教传统教义——马利亚、炼狱说,而天主教则主张马利亚为天主之母和炼狱之说;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徒靠信仰与上帝直接交通,无须神父作中介,而天主教则强调信徒要与上帝交通,必须通过神父作中介;新教主张要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永无谬误,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绝对的传统权威和领导地位,保持原有的旧东西。
(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
(4)在仪式方面,a)举行仪式时,新教教士在衣着装扮上不强调一律,比较自由,有的教派教士穿圣袍、戴圣带,有的教派教士只穿普通服装(西服、中山服和其他服)就可以了,而天主教主教则要头戴神帽,身穿神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祈祷时,新教使用地方语言,而天主教则在长期内只能使用拉丁语言,现在偶而也使用地方语言;c)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只承认2件圣事:洗礼和圣餐礼,而天主教则坚持繁缛的宗教礼仪——7件圣事。洗礼时,新教采用点水式或浸水式,而天主教刚采用注水式;d)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
(5)在节日方面,新教只过圣诞节和复活节,而天主教则要过4大瞻礼——耶稣圣诞瞻礼、耶稣复活瞻礼、圣神降临瞻礼、圣母升天瞻礼。
(6)在教阶制方面,新教一般无教阶制,但少数派别如圣公会等保留有某些简化的教阶制,而天主教则有教阶制,主要分3个等级:教皇、主教、司铎(神父)。
(7)在组织方面,新教在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教会中心,教会组织是分散的,各自为教,而天主教则有统一的教会中心和统一的领导。
(8)在教堂式样方面,新教的教堂外部式样很一般化,内部装饰极为简朴,台上只挂一个十字架,而天主教的教堂外部呈古典式(罗马式或哥特式),内部布置得格外华丽和庄严,台上悬挂有圣母像,墙的两侧挂有耶稣受难像。
东正教(Easten Othodox)是基督教三大派之一。基督教出现后不久,就逐渐分化成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派教会。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大部分东派教会自称“正教”,意为保有正统教义的正宗教会。因为地处东方,故又称“东正教”;因为宗教仪式使用希腊语,故又称“希腊正教”。
公元9一11世纪,在拜占庭提出了东正教的神学教义,当时传播范围主要在东欧和近东一带。该教最初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深深打上帝国历史发展的烙印。这一点既反映在东正教会的教义中,也反映在其组织方面。《圣经》和圣传是东正教教义的基础,此外,东正教教义还反映在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449年以弗所大公会议、公元451年查尔西顿大公会议、公元553年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681年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787年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所通过、补充和修改过的《信经》里。
东正教 宣扬三位一体的上帝、来世、死后报应、天堂、地狱、末日审判,还相信耶稣基督可以救赎人类,认为教会能起上帝和人之间的中介作用。
基督教的七件圣事在东正教仪式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七件圣事是:受洗礼、坚振礼、祝圣礼、告解礼、婚配礼、敷油礼和圣餐礼。节日和斋戒在东正教中也有重要意义。
东正教不接受天主教的某些教条,如关于圣灵不仅来自圣父,且也来自圣子之说,炼狱、童贞女马利亚贞洁受孕和其肉体升天的教理,反对罗马教皇永无谬误说,不承认其至尊地位,只承认他是罗马的主教和西部教会的首脑。东正教与天主教不同,没有统一的宗教领导中心,也无统一的教会首脑。东正教举行仪式时,除使用希腊语外,也可使用地方民族语言。除主教外,一般神职人员可以结婚。它有一套教阶体制,实行牧首制。
东正教在历史上形成了5个中心:亚历山大里亚教区、耶路撒冷教区、安提阿教区、君士坦丁堡教区和莫斯科教区。中世纪时,它直接受拜占庭帝国的控制、领导,并成为其国教。16世纪末,俄罗斯东正教会脱离君士坦丁堡教区牧首的领导而独立自主,并使其宗教成为使用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受沙皇政府的控制并成为国教。18世纪以后,东欧一些国家的东正教会陆续脱离君士坦丁堡教区牧首的管辖而宣称行政上的独立自主。
东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15个独立自主教会 和两个自治教会 ,但在名义上仍共同承认君士坦丁堡教区牧首的首席地位。它们尊重各自所在国家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虽然对当代国际迫切问题持不同态度,但它们都同意互相接触,参加基督教合一运动,出席全东正教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
东正教比较拘泥于古代基督教会的教义和礼仪,强调与神交通的神秘意义和礼拜活动的神圣气氛。其教士穿着打扮十分引人注目,教堂布置得庄严、华丽,挂满了圣徒像,尤其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堂内烛光万点,更显得隆重肃穆,而圣乐团的演奏和信众的合唱,也常使参加者陶醉在圣乐和圣歌之中。
东正教最初盛行于巴尔干半岛、西亚和北非,后传入俄罗斯、东欧、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再后传播到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地。据统计,全世界现在有东正教徒1.6亿人,其中仅俄罗斯就有几千万人。
东正教的特点
特点之一:保守性。东罗马帝国的封建化过程十分缓慢,整个社会死气沉沉,处于停滞状态,因而其意识形态也毫不例外地有保守性、落后性。东正教的保守性表现在,它拘泥于古代基督教会的教义和礼仪,信守《尼西亚信经》的基本原则和前七次基督教大公会议的各项决议,对它们不作任何更改、补充和革新。
特点之二:神秘性。教会要求教士作个神秘主义的祈祷者,从而与神交往;同时实行禁欲主义,与世隔绝,终身过隐修 生活。
特点之三:依附性。东正教是在东罗马帝国皇权统治下产生的,所以它作为精神支柱服务于帝国政府。东正教会直接受制于皇帝,完全依附于世俗政权,从来没有起过象罗马天主教会在西方所起过的那种独立于皇权的作用。东罗马皇帝实行独裁统治,有权任免教会牧首,召开主教会议,批准宗教会议决定,解释教义。教会与国家相结合,同时皇权高于教权。东正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相结合。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东正教不同于基督教其它教派的特征,就是国家与教会,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混为一体。”
特点之四:多中心。东正教力量较分散,不象天主教那样在全世界有统一的教会中心和统一首脑。它各自独立为教,其影响也不及天主教会大。罗马帝国分裂后,东正教会各主教为争夺牧首地位而经常进行斗争,每个主教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因此形成了东罗马的4个宗教中心:亚历山大里亚教区、耶路撒冷教区、君士坦丁堡教区和安提阿教区。矛盾和斗争的结果:君土坦丁堡教区主教居于其它三教区主教之上,享有“至圣主教”和“普世牧首”尊号。迄今为上,除上述4个教区或教会外,东正教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十几个教区或教会。
特点之五:具有华丽、庄严的气势。教堂四壁悬挂众多使徒画像。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礼仪时,整个教堂灯光通明,烛火万点,十分隆重、静穆,圣乐团演奏,引领圣歌,带动信徒的情绪,使之陶醉在圣乐氛围之中,宗教气氛之浓,是天主教和新教所不能比拟的。
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区别
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会分裂成东西两派。东派是在帝国东部地区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形成的。由于帝国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民族、风土、人情、习俗等方面与西方不同,东正教在这里的发展与西方天主教有所差别,表现在:
(1)经典:东正教除《圣经》(新旧约)外,还包括《圣传》(即前七次基督教大公会议决议)、《尼西亚信经》教父亚大纳西、大巴西勒、金口约翰等人的著作和神学家格列高利等人的作品,而天主教的经典则主要是《圣经》。
(2)教义:东正教主张圣灵只来自圣父,不同意天主教关于圣灵既来自圣父又来自圣子之说。否认天主教关于教皇“永无谬误”、永远正确。
(3)宗教仪式:东正教教士衣着与天主教不同,东正教主教头戴圆筒帽,身穿银白色或黑神袍,胸挂圣像,手持权杖,天主教主教则头戴瓜子帽或四角帽,身着金黄色长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祷告时,东正教除使用希腊语言外,许可使用地方民族语言,如斯拉夫语言。天主教则在长期内只能使用拉丁语言;洗礼时,东正教采用浸水式,而天主教刚采用注水式;东正教的坚振礼在婴儿受洗后不久举行,而天主教则在婴儿长到七至八岁时进行;在圣餐礼上,东正教徒是饼酒同领,而天主教规定,只有神职人员才能饼酒同领,平信徒只能领饼;东正教准许除主教以外的一切神职人员结婚、离婚、再婚,而天主教则规定,一切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强调独身主义和禁欲主义。
(4)宗教节日:东正教的一些大的节日与天主教节日大体相同,只是称谓不同。如:东正教的主降生节,天主教称耶稣圣诞瞻礼;东正教的主领洗节即天主教的主显节;东正教的主进堂节相当于天主教的圣母行洁净礼日;东正教的主进圣城节,在天主教里叫棕枝主日;东正教的主升天节,等于天主教的耶稣升天瞻礼;东正教的圣三主日,在天主教里为天主圣三瞻礼;东正教的主显圣容节,即天主教耶稣显圣容日;东正教的圣母安息节,在天主教里称圣母升天瞻礼;东正教的圣母进堂节,在天主教里叫圣母献堂瞻礼。东正教的其它一些小节日则因民俗习惯不同而异,如乔治节、尼古拉节、彼得节、殉教节等。
(5)神品:基督教会的最初神品只有副助祭(副执事)、助祭(执事)和司祭(神父、主教)三个品位。基督教会分裂后,东正教会实行牧首制,牧首制确立后,神品分为黑白两种:黑神品有修土、修士辅祭、修士大辅祭、修士司祭、修士大司祭、主教、大主教、督主教(牧首派驻国外教区的代表)、都主教、牧首;白神品有诵经士、副辅祭、辅祭、大辅祭、司祭、大司祭、司祭长等。
天主教会的神品分七品:司门员(一品)、诵经员(二品)、驱魔员(三品)、襄礼员(四品)、副助祭(五品)、助祭(六品)和主教(七品)。前四品为低级神品,后三品为高级神品。罗马教廷制进一步发展后,主教品位又分为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宗主教、大主教和一般主教。
(6)教历:东正教使用儒略历法,它是公历的前身。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对之进行了改革,于1582年公布新历法,称为格列历法。此历法后来被多数国家采用,被认为公历。天主教会自那时起一直采用格列历。
(7)教堂式样:东正教堂的建筑式样多为拜占庭式,或斯拉夫式。拜占庭式教堂如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斯拉夫式教堂如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升天大堂。天主教堂则多为罗马式或哥特式。罗马式教堂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堂;哥特式教堂如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1基督教是主创造的,天主教是人编的
2天主教把天使的分类分得很详细,好像他们就是创造了天使的我主上帝似的
3天主教说男女合欢的时候不让带安全套
4天主教说人只有...
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公教)同源,有许多相同和相近的地方;然而,两者分离已逾400年,在教义、神学、组织、制度和礼仪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别。
仅从外部来说,主要...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
(1)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承认教皇为最高领导(即承认在普世教会中的首席权),具有浓厚的"普世"以及"一统"的色彩。基督...
楼上说的仅仅是一面之词,是基督教的一面之词,天主教并不这么说。
天主教的说法:东正教,基督教等等是从天主教分裂出去的一部分,他们的数量不如天主教多。
分裂的原因...
天主教是耶稣基督亲自创立的教会,在天主教会史上,教会经历两次大分裂,一次是1054年东正教的分裂,另一次也就是马丁路德的分裂了。因为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在中国被...
答: 开光的本命佛以吉照堂本命佛最为正宗,奉请开光本命佛基本都在吉照堂本命佛奉请。我们都知道本命佛是自己的生肖守护神,但是本命佛对于我们大家来说确实很陌生,因为不是这...
答: 宗教社会学的著作,比如《神圣的帷幕》《信仰的法则》等等,到我里面搜
答: “释然”的答复?
期待中..............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稣教和基督教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