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抗美援朝志愿军时期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六团三营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邮箱youkujubao@service.alibaba.com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和Copyright(C)2018 优酷 youku.com 版权所有[转载]鸭绿江畔映山红—闽籍志愿军烈士(16)
郭赞成(1924-1951),福建省厦门市禾山人。小时候在家乡读过两年私塾。十五岁时父亲去世,开始帮助母亲挑起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一九四七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一九四八年在辽宁通化被我军解放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六团(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三团)侦察排排长,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二月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牺牲。
罗德荣(1930-1952),福建省建瓯县南雅镇房村人。一九三○年出身于贫穷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一月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救护队副班长,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年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一九五二年九月四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张光明(1929-1952),福建省建瓯县芝城镇管葡街人。一九四九年六月建瓯解放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一九五○年四月参军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八师三五四团战士。一九五○年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三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刘仁兰(1914-1952),福建省建瓯县东峰镇长源村人。一九四九年六月建瓯解放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入伍后任福建军区新兵团战士,一九五一年完成集训后赴朝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六团战士。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冯文光(1922-1952),福建省建瓯县吉阳镇吉阳村人。一九二二年六月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十月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一营三连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年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在朝鲜战场上失踪。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建瓯县人民政府追认冯文光为革命烈士。
曾长生(1933-1952),福建省建瓯县南雅镇鲁口村人。一九四九年六月建瓯解放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完成集训后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赴朝作战,一九五二年在朝鲜战场上失踪。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建瓯县人民政府追认曾长生为革命烈士。
鄢春香(1926-1953),福建省建瓯县南雅镇小康村人。一九二六年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八月在河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军直警卫二连战士,参加了中原战场、中南战场、西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一年三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一九五三年三月十八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吴宗华(1920-1953),福建省建瓯县东峰镇铜场村人。一九二○年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在中原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一○三团(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四十九团)三营九连副班长,参加了中原战场、中南战场、西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一年三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九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李松婢(?-1953),福建省建瓯县东游镇上范村人。一九四九年六月建瓯解放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积极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完成集训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任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担架营二连战士。一九五二年九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作战,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一日夏季反击作战期间,在朝鲜金化地区坚守上甘岭大圣庙中线三号阵地的战斗中牺牲。
李金灼(1931-1953),福建省建瓯县芝城镇东门村人。一九四九年六月建瓯解放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二月完成集训后赴朝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担架营二连战士。一九五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在朝鲜前线夏季反击作战中牺牲。
陈之富(1928-1953),福建省建瓯县吉阳镇吉阳村人。一九四九年六月建瓯解放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三月入伍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担架连战士,一九五二年九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五日在朝鲜金化地区金城反击战围歼南朝鲜军的战斗中牺牲。
谌木森(湛木森)
谌木森(1924-1953),又作湛木森,福建省建瓯县小松镇大庙村人。一九二四年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八月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六师四○七团(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一营二连副排长,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二年九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九日在朝鲜战场夏季反击作战中牺牲。
吴久清(1917-1953),福建省建瓯县川石乡后山村人。一九一七年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八月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五团(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二团)某部战士,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三年二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在朝鲜金化地区金城反击战中牺牲。
郑克明(1925-1951),福建省霞浦县松城镇中乘村人。一九二五年六月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七月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一九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七师三四九团(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六团)三营班长。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年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二月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牺牲。
黄仕贤(1914-1950),福建省霞浦县州洋乡赤岸村人。一九一四年五月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六年二月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六十师一七九团(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师五团)二营四连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年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年十一月三十日第二次战役期间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围歼敌军的战斗中牺牲。
张时基(1925-1952),福建省霞浦县州洋乡利埕村人,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在华东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六十师一七九团(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师五团)二营五连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年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十月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牺牲。
林朝佃(1927-1952),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八堡村人。一九二七年五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五月在中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二十九师八十六团三营八连战士,参加了中南战场、西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三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在朝鲜金化地区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连品党(1921-1951),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青山村人。一九二一年五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四月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五团(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十二团)二营五连排长,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牺牲。
陈立广(1913-1951),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竹江村人。一九一三年三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五月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五团(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十二团)一营二连战士,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牺牲。
韩则景(1928-1952),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水潮村人。一九二八年八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和福建前线的海防斗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第二十四军七十师某团一营三连战士,。一九五二年九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底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牺牲。
林顺意(1924-1951),福建省霞浦县长春镇洪江村人。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七月在中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二十九师八十六团二营五连战士,参加了中南战场、西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一年三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牺牲。
陈明来(1922-1952),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七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和福建前线的海防斗争。四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十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三营七连战士,一九五二年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牺牲。
刘石养(1922-1952),福建省霞浦县水门乡武坪村人。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一九五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和福建前线的海防斗争。三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十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炮营二连战士,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牺牲。
陈俭(1923-1950),福建省同安县马巷镇山亭村亭洋人。一九二三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六月在东北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七师三五一团(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九师二十七团)直属队运输连战士,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底在朝鲜战场第三次战役中牺牲。
许家色(许家设)
许家色(1925-1951),又作许家设,福建省同安县新店乡东界村人。一九二五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十月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一师四四九团二营六连战士,参加了中南战场、西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八月在朝鲜文恒山战斗中牺牲。
林清(1930-1952),福建省同安县西柯镇瑶头村策槽人。一九三年四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七月在华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三军一八七师五六(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旅二十团)警侦三连排长,参加了华北战场、西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一年二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四月在朝鲜战场阵地防御作战中牺牲。
陈清岭(1926-1952),福建省同安县马巷镇舫阳村人。一九二六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十月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四团(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二十一团)一营二连班长,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八月在朝鲜大德山守备战中牺牲。
洪九岭(1930-1952),福建省同安县新店镇钟宅村人。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在河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时为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山炮营副排长,参加了中原战场、中南战场、西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三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在朝鲜金化地区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洪金水(1927-1952),福建省同安县马巷镇后滨村窗东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在河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某部战士,参加了中原战场、中南战场、西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三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在朝鲜金化地区上甘岭战役五圣山战斗中牺牲。
彭炳建(1924-1952),福建省同安县新店镇彭厝村人。一九二四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九团(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六团)一营二连战士,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在朝鲜战场上作战牺牲。
许少权(1928-1953),福建省同安县城关大同乡双溪街人。一九二八年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二二团通讯队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二年九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程德流(1922-1950),福建省龙海县海沧乡(今厦门市海沧区)温厝村人。一九二二年十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某部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的解放战争和华东地区的剿匪作战。一九五○年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十一月下旬在朝鲜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地区攻打敌军战斗中牺牲。
章德元(1923-1950),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一九二三年七月出生于贫穷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在淮海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八十一师(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警卫连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解放战争。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十二月在朝鲜新兴里围歼美军的战斗中牺牲。
纪文书(1919-1950),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开元镇夹板寮人。一九一九年出生于贫穷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在淮海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一团(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七十九团)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解放战争。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十二月在朝鲜新兴里围歼美军的战斗中牺牲。
吴水林(1921-1951),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一九二一年一月出生于贫穷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八十一师(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警卫连班长,参加了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解放战争。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二月在朝鲜汉城杨平村战斗中牺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来源:网络
编辑:双石
发布时间: 23:51
摘要:双石:红小鬼掀翻洋上将――王扶之智斗约翰逊
  土鳖抗铁牛&&王扶之PK
  《红小鬼王扶之》(节选)
  王扶之,别名王硕,日生于省子洲县三眼泉楼砭傅家新庄。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测绘员。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测绘股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通信参谋、副连长,师司令部通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四团副团长。1949年任第一一六师作战科长,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团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起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团长、一一五师副师长、师长。1954年起任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部长。1975年任省军区司令员。1980年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哈罗德&基斯&(Harold Keith Johnson,(),美国陆军参谋长,。生于北达科他州鲍斯蒙特。1933年毕业于西点陆军军官学校。任陆军少尉,1936年晋升中尉。1938年毕业于本宁堡步校。1940年晋升上尉,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与所部第五十七团坚守菲律宾巴丹半岛。1942年该半岛被日军攻占时,他是中校营长,成为巴丹死亡行军的幸存者之一,先后被囚于菲律宾、日本和朝鲜战俘营。1945年获释。1947年毕业于指挥与参谋学院。1950年毕业于武装部队参谋学院。参加过朝鲜战争,先后任步兵第三师第七团营长、第骑兵第一师第七团团长。1951年任第一军助理参谋长,晋升上校。1953年毕业于陆军军事学院,1956年晋升准将,任第8步兵师助理师长、1957年任驻德国第7集团军参谋长。1959年任北约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1960年任指挥与参谋学院院长。1963年晋升中将,陆军赴总参谋长,1964年任陆军参谋长,晋升。1968年退役。1983年去世。
抢先了几分钟
  三四三团入朝后,于10月22日经新义州进至枇砚以北白马地区。
  23日,王扶之接到命令:在枇砚以南自龟城两侧构筑工事,准备抗击北进之敌。
  这也是志愿军入朝前的确定的作战方针:入朝后第一个时期只取防御态势,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三道防御阵地,在朝鲜北部站稳脚跟,等待苏联装备到达并完成训练,再行反攻&&
  当时,&联合国军&包括韩军部队的兵力已达42万,拥有作战飞机1100余架,各型舰艇200余艘,地面部队达5个军15师另两个旅,23万余人,其中美军3个军6个师约12万人(每师装备坦克154辆,57毫米以上火炮352门),韩军两个军团9个师(每师装备各种口径火炮219门),另有英国、土耳其、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军队1.2万人。
  其第一线兵力为4个军10个师另一个旅一个空降团,计13万余人。
  但敌人对志愿军已经开始入朝的情况并不知晓,正以韩军为先导,在东西两线兵分多路放胆北进:志愿军刚开始入朝那天&&10月19日,西路韩军第二军团之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占领阳德、成川,正向楚山、江界方向发展进攻;西路美一军之骑兵第一师、步兵第二十四师、英二十七旅、韩军第一师占领平壤,正沿京义铁路向新义州、朔州、碧潼方向发展进攻;21日,西线韩军第二军团之第六师、第七师和第八师已进至顺川、新仓里,成川、破邑一线,距离球场、德川、宁边等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仅70~100公里,东线韩军首都师已进占五老里、洪原等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而此时志愿军已过江的5个师仅进至鸭绿江南岸新义州以东的朔州、满浦地区,距预定防御地区尚有120~270公里。
  毛泽东和彭德怀不约而地认为:应该改变原部署,集中兵力打击冒进之敌一路。
  迄至10月24日,西线韩军第八师和第一师进至宁远、宁边地区,韩军第六师进至熙川地区;美步兵第二十师、英步兵第二十旅也正向泰川、定州,东线之韩军第一军团已冲过五老里、洪源同,而美第十军正拟在元山、利元等港口登陆&&
  志愿军总部果断决定,放弃原计划,改取&从运动中歼敌&方针:在西线集中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三个军和四十二军一二五师及炮兵4个团,寻歼位于温井西北的韩六师、位于熙川及其以北的韩八师和位于云山附近地区的韩一师;在西线以四十二军及炮兵一个团在长津以南的黄草岭、赴战岭组织防御,箝制东线之敌。
  25日,三十九从龟城、泰川地区向云山地域开进:一一七、一一六师沿凤龙里通往云山小路前进;一一五师主沿龙城洞至云山大路前进&&王扶之所率三四三团由枇砚以南出发,经泰川西北的10公里佛峰、龙祥等地区,于当晚17时到达泰兴里;次日早晨,又经马场洞、龙城洞,进至明棠洞地区待命。
  集结于云山地区之敌是韩军第一师,下辖十一、十二、十五团,配属美榴炮第九(105榴炮18门)、第十七营(105榴炮12门、155榴炮6门)、化学迫击炮第六营(107迫击炮36门),坦克第六营两个连(坦克44辆)。按志司部署&各个击破&的原则,三十九军首先要阻击韩一师北进,在保障四十军歼灭温井的韩军第六师后,再将该敌歼灭于运动之中。
  所以,三十九军各部队进抵云山附近后一连好几天,都在阻击北援之敌:一一七师、一一六师阻击北援之韩十五团、韩十二团,配合四十军攻歼温井之韩六师;一一五师三四五团与韩十一团形成对峙,三四四团则留在泰川以北之北安洞地区阴击北犯的美步兵第二十四师。迄至31日,三十九军各路部队都与敌人交了火,而且都把敌人挡在了阵前&&
  友邻打得很热闹,三四三团却一连闲了好几天。
  10月31日晚上,王扶之终于接到师首长传来的吴信泉军长的指示:着三四三团立即赶赴龙头洞,准备阻击平阳、博川方向来援之敌,以保证我主力歼灭云山之敌。原来这几天军师首长们一直都在操心着怎么对云山之敌下手。迄至31日,三十九军首长经过几天的筹措,已确定了决心并上报志愿军首长并获批准:集中8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团一个高炮团的兵力,歼灭云山之敌并以一部向上九洞方向发展进攻,预计总攻发起时间为11月1日19时30分&&
  于是闲了几天的三四三团被派上了用场&&打援。
  龙头洞位于云南15公里处,距三四三团驻地明堂洞还有20多公里。31日当晚,王扶之就让团侦察股长薛强带一个侦察排向龙头洞以南监控敌情;11月1日8时,三四三团长在明堂洞小学村东头小学召开班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临战动员和部署;10时,侦察参谋一头大汗闯进会场向团首长报告最新敌情:&团&&团长,我们的侦察排在龙头洞南边跟敌人遭遇了,是美&&美国鬼子,骑一师五团的,离龙头洞还有十多公里,侦察排现在正尽量迟滞敌人前进&&&
  王扶之赶紧结束会议,在与政治委员王国英简短商计后,命令部队以三营、二营、一营的行军序列,立即向龙头洞前进,王扶之本人则随前卫连九连跟进指挥&&他后来才知道,也就是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志司彭德怀司令员已电话指示三十九军吴信泉军长:&四十军已于今日拂晓已全部肃清进至温井、两水洞、楚山的伪六师主力,还歼伪八师一部,本日晚四十军将协同你军围歼云山之敌。&
  他更没想到的是,三四三团竟然先于云山战斗发起前跟美国鬼子交上了手!
  三四三团上路后,敌人的炮火就盖了过来!他们不顾天上敌人飞机轰炸扫射,跑得飞快。刚过晌午,就已经跑到了185.8高地西侧,还看见了公路上的来往车辆和少数敌人,王扶之和参谋长汪明德赶紧就地摊开地图,对上了方位:这里离龙头洞还有1公里,刚好卡在公路之侧,如果敌人抢先占领了这个高地,正在跟进的全团有被敌人压进沟里的危险&&
  &九连长,你们把背包扔了,赶紧抢占这个山头!&
  王扶之果断下令。
  &是!&九连连长李庆祥应声回答,随即高声对九连喊道:
  &同志们,扔掉背包!上!&
  那会儿的王扶之还不知道的是,这些美国鬼子是这位哈罗德&[]中校所率的骑兵第一师第五团。这位哈罗德中校原本是被军主力的圈住的骑兵第一师第八团第三营的营长,两个星期前才升官到骑兵第五团任团长。就在头天晚上,这位新任团长还独自驱车从龙山洞骑兵第一师师部赶到云山南侧的诸仁桥去看了自己的老部队。作为二战老兵,哈罗德团长当时已经嗅出了危险的气息,新任的第三营营长罗伯特&奥蒙德少校在部署上的漫不经心更是让他十分吃惊:大部分士兵都驻扎在平坦的稻田上,连战壕都没有挖&&
  按捺不住的老营长向新营长大发了一通脾气,而新营长却对老营长的告诫置若罔闻。
  现在自己的老部队被围住了,这位老营长又不得不率队前往救援。然而一上路就撞上了中国军队。而老营长刚接手的这支救援部队同样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觉:骑兵第五团第一营在龙头洞附近与三四三团遭遇时还以为是撞上了&韩国部队&,有士兵还在问&可不可以开枪&,结果还没打响就发现中国军队已经迂回包围了过来&&
  敌人醒过味儿时已经发现三四三团正向185.8高地运动,于是地面的炮火和天上的飞机也就开始不断地袭来,但三四三团的战士们却毫不顾忌地继续前进。三营副营长姜玉清带着九连也拿出吃奶的劲儿拼命往上爬,连长李庆祥、政治指导员王珏冲在最前头,敌人的机枪、步枪子弹也在他们身边打出了一朵朵黄土飞溅的&蘑菇云&,他们也全然不顾&&
  不到10分钟,九连抢上185.8高地及其左侧诸高地一瞅:乖乖,美国鬼子也上来了。
  九连手榴弹、冲锋枪一通招呼,一个排的美国鬼子连滚带爬地滚下了坡。
  王扶之在望远镜中看在眼里,一拍大腿叫了一声&好!&
  话音未落,敌人的炮火更加猛烈炽盛,步兵也疯狂反扑了上来。
  五分种后,九连连长李庆祥、政治指导员王珏双双阵亡。
  王扶之一着急,抬脚就往山上冲,警卫员连抓几把没抓住,只好也跟着冲。
  这时三营主力已经在九连之后抢占了九连左翼阵诸高地。王扶之冒着炮火上得九连阵地开设指挥所后,一营在三营掩护下也抢占了龙头洞北侧云(山)博(川)公路凹口及公路两侧高地,迎头堵住了北进美骑兵第五团的前进道路。王扶之观察了一下战场态势后对各营交代了任务:一营为正面防御为主阵地,三营从侧翼配合为辅助阵地,二营靠后为团预备队并准备阻击从云山南逃之敌&&
  王扶之刚交代完任务,骑五团一个连就在20余辆坦克的引导下,向一营阵地冲来。
  骑五团是美骑一师主力,本来火力配备就是一流。这次驰援云山,还有骑七团一个营跟进配合,美骑一师师指挥部所在地龙山洞配合掩护的他们的炮兵有155毫米榴炮一个营和105毫米榴炮两个连。王扶之带着的三四三团已经算是中国八路的最佳档次的装备了,然而跟骑五团比起来,那就寒碜得没法提&&
  一营就是在没有任何工事依托的情况下冒着极其猛烈的炮火,连续打退敌人3次冲击。
  骑五团又加了码:来了3架飞机轮番轰炸和扫射,但一营阵地屹立未动。
  黄昏前,三四三团将骑五团击退至龙头洞及其以南进区。
  这个时候,云山的主力也提前打响了&&也是打响了才发现是&美国鬼子&。
  当天下午15时30分&&也就是王扶之率三四三团在龙头洞跟美国鬼子打得血肉模糊那个当口,担任云山主攻任务的一一六师师指和前沿侦察人员发现:云北方向敌步兵在炮火和机枪掩护下不断前前后运动。一一六师师长汪洋、政治委员石Q都是王扶之极为敬重钦佩的老首长,当时他们合计了合计,判断可能是敌人发现了我军意图准备逃跑,随即向军指报告,建议立即发起攻击;在云山西面与敌对峙的一一五师三四五团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发现敌人有撤逃征兆,团长耍清川也是请示师指建议提前发攻击&&
  军长吴信泉当机立断,决定乘敌混乱之机,提前对云山发起攻击。
  后来才知道,这是韩一师正和美骑一师换防。
责任编辑:双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胜利召...
欧盟给土耳其人入盟制定了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要实行民主,二是要实行世俗化...
强军梦里的职业荣光从军是天底下最为特殊、最为神圣的崇高职业。板荡动乱之...
民生全媒体
民生矩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站务与帮助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美援朝38军113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