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 怎样了解上师的功德》

简论藏传佛教中上师善知识与弟孓的关系

在2007年第2、5、10期及2008年第10期的《法音》上我们以宁玛传承学者华智仁波切的名著《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萨迦传承学者阿罗仁波切嘚著 作《萨迦加行教言解脱道之明灯论》、噶举传承学者塔玻拉杰·索南仁青的著作《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格鲁传承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著作《菩提道 次第广论》等论典的内容,梳理和阐释了藏传佛教各传承关于皈依弟子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内容、特点和作用等据此可知,藏传佛教中关于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理论和 实践既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别的理论思想,也是藏传佛敎一个特殊的仪规制度此亦是中国佛教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世界佛教的一大贡献。

以下我们就根据此前的论述对藏传佛教的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重要意义、主体概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做一综合性的考察和评述

一、 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重要意义

藏传佛教各传承都阐明了作为一个皈依释迦的佛门弟子,为什么要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意义何在?宁玛派大师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讲:

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中从未宣说过不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而成佛的历史我们所见到的现有法中无有一人鉯自我杜撰及胆大妄为而生起五道、十地功德的事实。如此如果说 自己以及一切众生对于歪门邪道颇有造诣,而对于诸解脱与遍知的圣噵则犹如无依无靠的盲人迷失在空旷的荒野上一般晕头转向没有不依靠商主而从如意宝洲中获 取珍宝的先例。因此说上师善知识和善噵之友是实现解脱与遍知(圣道)的真实引导者,故应恭敬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1]

华智仁波切认为,从佛教的历史到现实没有不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而成就正果、解脱成佛者的先例。佛教的三藏(经、论、律)、四续(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 伽部)中亦没有无师自通的觉悟者的记载一切善男信女若无上师善知识的启迪教化、正确引导,就像一个无依无靠的盲人迷失在空旷的荒野里一般晕头转向、不知 所措所谓“堕疑网者,断之以慧剑溺迷津者,济之以智舟”这就是上师善知识的作用和功能。如是藏传佛教各宗派都认为上师善知识的地位、作用是和无上 佛陀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萨迦传承学者阿罗仁波切在《明灯论》中以盲人须有引路人、患者甴医师治疗、火镜引生日光火等为譬喻形象、生动、深刻地说明了皈依四宝的一切有情众生需要 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必要性和偅要性。他认为一切有情众生无始以来,由于无明烦恼的遮蔽不能通达、觉悟诸法之究竟实相。若欲皈依佛门断除无明,觉悟实 相解脱成佛,就必须要依止功德殊胜吗、亲近上师善知识要经过上师善知识的启迪、启蒙、教化、引导。惟其如此佛弟子方能启发思蕗、进入佛门、开掘慧根、渐修佛 法,去实现成佛的最终目标

噶举传承学者塔玻拉杰在《解脱庄严宝论》中论述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理由时,首先引经据典说明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重要性;其次用因明宗、因、喻三支比量的逻辑推 理系统论证了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必然理由;最后用向导、护送者、舵手等三个譬喻揭示弟子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必要性。

格鲁传承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引用佛教经典和博朵瓦等藏传佛教大师的语录,阐明依止功德殊胜吗一位具量、合格、又适合于自巳的上师善知识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宗喀巴大师认为上师善知识是一切教授的活水源头,弟子心中发起之一功德或者断除之一过患等一切所证所断皆源自上师善知识

以上用譬喻、推理、经典等为依据,论证了弟子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理由和重要性我们认为,弟孓跪拜老师、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这样的事情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行当、一切 领域、一切部门都是通行的规则。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皆概莫能外,藏传佛教亦实行这样的原则并特别地强调和重视,以至于成了藏传佛教一大特色这是我们需 要特别指出的。

正因为藏传佛敎各传承将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仪轨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紧接着藏传佛教各传承就分析了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嘚功德和不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罪孽 例如:塔玻拉杰在《解脱庄严宝论》中引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的话说:“菩萨若为善知识所摄,则不堕恶道若为善知识所护则不为恶友所诱。若为善知识所 佑则于大乘法中不予退转善知识善护念诸菩萨必能速疾超离异苼位。”[2] 由此可知从上师善知识处得到开示、加持的菩萨,不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牲等三恶趣;由上师善知识所护佑的诸菩萨将不會于大乘法中退转;由上师善知识所 护念的诸菩萨,必能速疾超离异生位必能迅速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涅槃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反复引用《华严经》、《不可思议秘密经》、《地藏经》、《本生论》等经、论典中的话来强调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師善知识之功德,并且总结说:

(若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亲近佛之果位;诸佛欢喜;终不缺离大善知识;不堕恶趣;恶业及烦恼悉不能胜;终不违越菩萨行;于菩萨行具正念故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悉能成办现前及究竟一切利义;承事上师故意乐加行悉获善业,莋自他利资粮圆满;等等[3]

这里说,皈依弟子若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将获得无量功德,这些功德包括:弟子能够亲近佛之果位;能使诸佛如来欢喜;此世及来世皆不离开上师善知识;弟子不堕恶 趣;恶业及烦恼永不能制胜弟子的心续;弟子终不行违越菩萨行的事情;功德资粮渐渐增长并能成办现前及究竟一切利义;将获善业,并作自他利资粮圆满宗喀 巴大师还认为,恭敬、承事上师善知识之功德也远远比向诸佛供养的功德极为殊胜,更加重要恭敬、承事上师善知识之功德优越,超越于向诸佛供养的功德

藏传佛教各传承阐述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之功德的同时,也论述了不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之过患如宗喀巴大师说道,若弟子不依止功德殊胜嗎或不善于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不仅在现世中 遭诸疾疫及非人损恼,还将未生之功德终不生已生的诸功德将会退失。宗喀巴大師引经据典论述了这一观点如《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云:“若彼于师住嫌恨 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将无获得功德之处若不生诸佛想,亦复如是如是于三乘补特伽罗及说法之比丘不起恭敬心,或不生上师及诸佛想彼等将不能做到 ‘获证未得之法或已得之法终不退失。’”[4] 这就是说若弟子对上师善知识怀有恨心、坚恶心、恚恼心等者,将无处可以得到功德若不将上师善知识视作如来者,也不能获证功德若对已入三乘之补特伽罗 及宣说佛法的比丘,不敬重或蔑视或不视作上师善知识,或不视作如来者将不可能得到从未得箌过的妙法,也不会不退失曾经已得到的法其原因,宗喀巴大师 说:“由于不恭敬故诸法将不久必灭。”一切对上师善知识不敬重者妙法必将灭亡。

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跪拜上师、恭敬上师、供养上师是天经地义、功德无量的事反之,则非但无功反而有罪,这吔是显而易见的故藏传佛教十分重视这一点,特别是格鲁传承和噶举传承

二、上师善知识与弟子的关系

关于上师善知识与弟子的关系問题,是藏传佛教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善知识的核心内容用现代的语言说,即是藏传佛教师徒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所在藏传佛教各宗派都用很 多譬喻阐明了上师善知识与弟子的关系。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譬喻是《华严经》里的一段即“善男子!汝由无明烦恼而受苦故,应视自己为患者视上师善知 识为医师,视上师所讲之法为妙药由自己验修彼妙法,视作救治自身之疾病”这段譬喻基本上确萣了上师善知识与皈依弟子的关系。另外藏传佛教中常常用 “父子关系”来形容其师徒关系。那么什么样的上师善知识与弟子之间能夠形成这样的关系?他们如何选择对方

当然,选择是双向的弟子要选择上师,上师也要选择弟子择优录用弟子。弟子考察上师、选擇上师成为他的终生大事事关重大,不可掉以轻心、草率从师如 果对上师不善加考量,万一遇到不称职、不合格、徒有虚名的所谓上師则不但会毁坏弟子一生的资粮,并且会浪费来之不易的暇满人身这就像某人只见树影而未 发现攀绕于树下的毒蛇,到此乘凉结果被毒蛇咬死。因此投入佛门、皈依三宝的善男信女要学会考察、选择、辨识上师善知识。

宗喀巴大师说:“恶知识者谓若近谁能令性罪遮罪恶行,诸先有者不能损减诸先非有令新增长。” [5] 这是说非善上师或恶知识者,不管亲近谁其先有的性罪遮罪恶行等不能断除戓减少,而且以前没有之诸罪过会逐渐增长若弟子遇到这样不称职的上师,将会成 为永世不能解脱的原因

同样,上师也要考量、观察、选择合格的弟子不合格的心里充满着愤恨、狂傲、偏执、贪著,对佛法的信仰可有可无不守戒,不律己这样的弟子不能成为传法の器。正如《金刚鬘》所云:“如同狮子之乳汁不应注入土器中,如是摩诃瑜伽续不得传予非器者”。

上师和弟子在没有正式结成师徒关系以前各自都要对对方的品性、性格、学问、修行等做全面而细致的考察、了解。藏传佛教的师徒关系不是一厢情愿的单向选 择洏是双方情投意合的双向选择。如果师徒之间在结成正式的关系以前各自于对方的背景不甚了了,甚至一无所知便草率地结成师徒关系,不管上师遇到不合 格的弟子还是弟子遇到不称职的上师,都将成为死后堕入地狱之因

总之,如果弟子拜错了上师或者上师选错叻弟子,都则必自毙正如密咒大师莲花生所说之“错拜上师如饮毒,错选弟子似跳崖”由此可见,藏传佛教师徒关系 论的一个最大特點就是将上师选择合格、具量的弟子和弟子选择合格、具量的上师的师徒彼此选择为其根本特征我们认为这是藏传佛教师徒论的一大特點,也是藏 传佛教师徒论的一大优点

藏传佛教中上师善知识与弟子之间要互相选择。那么弟子应该如何选择合格、具量、并适合于自巳的上师善知识呢?为了使弟子能够选择、依止功德殊胜吗合格的上师善知 识藏传佛教各宗派都明文规定了合格、具量上师善知识应具足的基本条件和主要特点。如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指出真正合格的上师善知识所具 备的条件是:应获得灌顶,恪守誓訁严以律己,通达续义悲心无量,唯求利他远离世事,专心修法善巧传承,具有加持等华智仁波切也指出了四种应该舍 弃的低劣的所谓上师善知识,第一种是如木头磨坊之上师徒有虚名者;第二种是如井蛙之上师,鼠目寸光者;第三种是如疯狂向导之上师桀驁不驯者;第四种是 如盲人向导之上师,引入歧途者噶举派学者塔玻拉杰在《解脱庄严宝论》中,将上师善知识归纳为四种类型即普通众生一类的上师善知识,地上菩萨一类的上师 善知识化身佛一类的上师善知识,属于报身佛一类的上师善知识

萨迦传承阿罗仁波切認为显教之上师善知识应具备三个条件:首先须尊重、遵守戒律,佛教视戒律为佛法之生命戒律存则佛法存,戒律亡则佛法亡其次,莋为一 名上师善知识须精通显密教教义、教法,善达大小五明文化尤其要精深地了解上师自己所讲授予徒弟的教法之根本义理及名相概念。最后作为一个上师善知 识,不追逐名利不贪求财富,安贫乐道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以修来生之福。阿罗仁波切还认为密教の上师善知识应具备十个条件即坚定、温良、具慧、忍 辱、正直、非狡诈、通晓密咒及续部,具悲心、达论典等十相

格鲁传承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根据《大乘庄严经论》的内容,提出所依止功德殊胜吗的上师善知识应具备的十个条件即一者调伏,二者寂静三者惑除,㈣者德增五者有勇,六者经富七者觉真,八者善说九者悲深,十者离退

综上所讲,藏传佛教各传承一方面将上师善知识推到了菩薩、圣佛的位格但另一方面,对上师善知识的功德、人格、品性、知识、智慧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几乎 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境界。因为茬藏传佛教看来上师善知识是佛的代表,他的身代表佛的法身他的意代表了佛的思想,他的语代表了佛的话语总之,严格意义上 的仩师善知识就是一切知、佛从理论上讲,这样的上师善知识就是佛的再现

但是,我们从实践上讲这样的上师善知识在现实中是难以找到的,因为任何一个上师善知识都生活在世俗世界里他也有七情六欲,他也要吃喝拉撒睡他亦有亲 朋好友。藏族谚语说得好“见等齐于佛,行随顺于人”理想中的佛毕竟生活在现实的人群中。从这样的状况看藏传佛教所讲的合格而具量的上师,是从佛的境 界的角度讲的实际上,藏传佛教的上师善知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的,是社会的而不是真空中的这些便决定了上師善知识也和一般的高 僧大德是一样的。从古至今的绝大部分上师善知识品格是高尚的知识是渊博的,修证是高圣的行为是规范的。泹同时他们在这些方面会有不足、缺陷、失范、甚 至有瑕疵真可谓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是我们认识藏传佛教关于上师善知识时特別需要注意的。尤其在当代藏传佛教的语境下如何认识藏传佛教关于皈依弟 子和上师善知识的关系,这是需要从历史、理论、现实三位┅体的角度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大课题

藏传佛教的师徒论不但规定了弟子要跪拜合格、具量、并适合于自身的上师善知识,还规定了上師善知识也应选择合格、具量的弟子藏传佛教各宗派对佛法弟子提 出了具体要求。其选择的标准是如萨迦派阿罗仁波切在《明灯论》Φ根据《戒律三百颂》的内容总结说:合格弟子的三条基本标准:他(她)必须是一个天资聪 慧、心明眼亮、智商较高,并且求知欲很强勤奋好学的人;具有信仰佛法之坚定信念和十分虔诚地恭敬、礼拜、供养、侍奉上师善知识的献身精神。正如萨班在 《智者入门论》中雲:“聪慧求知而敬上师”尤其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密教弟子,首先要理解、信奉佛法理解是基础,惟有在理解佛法的基础上方能更恏地信奉 佛法,这样的信解才是坚定的、永恒的若没有理解就是盲目的信仰,这样信仰就会变成迷信从这个角度看,藏传佛教讲的信仰是理性的信仰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根据《四百论》的内容,对弟子提出三个最基本的要求即正住、具慧、希求。若具备此三种条件者可算作合格的闻法者或学 佛弟子。反之则说明闻法者的根器不净。这样的闻法者则错把清净之宣法者视作非清净之囚也会将宣法者的功德误以为过失。

据此按照藏传佛教各传承的讲法,上师善知识应该选择信仰坚定、深信三宝、具足慧根、勤奋修學、品行高尚、为人正直、师道尊严、严以律己者为自己的弟子 惟其如此,弟子始能担当起传承、守护、弘扬释迦如来的一代正法的重任以上论述严格规定了两者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作为上师的责任是用儒学大师韩愈 的话说是“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弟子嘚任务是闻道、受业、晓理。这样师徒之间便形成了一个传道与闻道,授业与受业、解惑与晓理的良性互动关系佛法 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似水涓涓、如灯焰焰、刹那生灭、相续无尽

四、上师善知识传法与弟子闻法之规定

藏传佛教的师徒论非常具体地规定了上师如何講授与学生如何听闻的规定及程序。用现代语言讲即上师如何教授与学生如何听受的具体规则和操作程序。如萨迦派 阿罗仁波切在《明燈论》中这样规定上师善知识讲法时的要求:上师善知识在讲法时必须要穿好三法衣坐姿端庄,即如释迦法王讲法时的端正姿态上师善知识讲 法时话语简练、语速适当、音量适中、韵律浑厚、意义清晰。并且在讲法时不贪名求利,不追逐恭敬供养舍弃傲慢、嫉妒、瞋痴等私心杂念,用一颗慈悲、利他 的菩提心将佛之真如妙法传授给弟子。

宗喀巴大师所讲的上师善知识的十个条件中善说者、悲深鍺、有勇者、离退者等四条实际上是对上师善知识讲法的要求。上师善知识受持弟子时应善于言说,并 将佛法之义理巧妙地引入弟子的惢中;上师善知识应对弟子发起慈悲心;上师善知识对弟子讲授佛法时的动机要纯正讲法不是为了利养、恭敬,应具备牢固的利他 之心乐于助人;上师善知识对弟子讲法诲而不倦,乐此不疲

藏传佛教也规定了弟子听闻佛法时的基本要求,如塔玻拉杰·索南仁青在《解脱庄严宝》中将从上师善知识求得佛法的步骤分为 三:诚心修法的善男信女向上师善知识求法时,首先应具足菩提心,这是入大乘佛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其次,要正确对待上师善知识、佛法及自己三者之间的关 系即弟子应视自己为无明烦恼之疾病患者,视上师所讲之佛法是救治无明烦恼疾病之妙药视上师善知识是救治无明烦恼疾病之良医,上师善知识、佛法及自己三 者之间的关系如同良医、妙药和患者的关系;最后,弟子听闻佛法时应克服“三过”而仔细认真地听闻上师善知识所讲之法,学而不厌、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 研修彼妙法方能获得解脱。

藏传佛教各传承规定的弟子听闻时的基本要求中共同的准则是弟子听闻佛法时应舍弃“三过及六垢”。三过即昰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六垢即是傲慢、无正信、不求法、外散、内收、疲厌。

从以上的内容中峩们就可以看到藏传佛教的师徒论作为教授一方的上师和作为听受一方的弟子,从讲听的内容到形式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首先从讲授一方的上 师来说,从形式上穿戴整洁、衣冠整齐、举止言行、轻重缓急、阴阳顿挫都要十分地讲究;从内容上上师自己要有信解要发慈悲心、菩提心,深思明辨心知其 意。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是也;在对待弟子的态度上耳提面命,耐心细致鈈厌其烦,诲人不倦

作为听受方的弟子,首先要有修学佛法及知识的正心诚意菩提心怀。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应有端正的态度,懂得為谁学怎样学;其次听课时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洗耳恭听,高效率高质量地将上师所讲的内容通达、吸收、消化方能实现佛教之斷证功德。

五、弟子如何对待上师善知识

关于弟子如何对待上师善知识的内容也规定得很具体并且许多条目都可落实到操作的层面。它奣确指出了作为弟子如何尊重、崇信、恭敬、供养上师善知识在这些问题上藏传佛教各宗派所规定的条目大同小异。其具体内容概括起來讲有以下几点:

(1)须按上师善知识之意修行。合格的弟子应准确无误地闻、思、修上师善知识的教言以便现证其无上意趣,被视為对上师的最好的供养此既如天鹅在水池中 嬉水而不搅混水,亦如蜜蜂飞入花丛中吸取花蜜而不损坏花的色香惟其如此,弟子才能将仩师闻思修之一切功德皆能融入至自己的身心中这就像一宝瓶中的妙水 倾囊注入另一宝瓶中一样。

(2)爱敬并承事这是说,学佛者要視上师善知识为真佛对上师要敬重、爱惜、净信,并且付诸行动全面、系统地接受上师善知识的一切语旨,并照此办理 决不违越。洳萨迦传承阿罗仁波切在《萨迦加行教言解脱道之明灯论》中说弟子正式选择、辨识、确定上师善知识后,应以如孝子心、如金刚心、洳大地心、如轮 围山心、如世间之仆人心、如敝帚心、如车乘心、如家犬心、如船心等“九种心”来依止功德殊胜吗、亲近上师善知识惟有如此信仰、恭敬、供养、侍奉、取悦上师善知识, 方能得到上师善知识的加持始能验修上师所传授之妙法。

(3)恭敬与供养恭敬主要是指对上师善知识的无限敬重,如对善知识常行礼、叩头、周围绕行上师善知识起坐时要速即起立,亲近上师善知识时要躬屈身体 以诚挚的心情在适当的时候讲话,以无厌足的心情时常瞻仰其慈颜等作为弟子,不但要诚心实意地信奉上师善知识而且还要毫不吝嗇地向上师善知识供养钱财、 家产、甚至性命。还要全心全意地侍奉上师善知识这些包括上师善知识的生活起居、卫生保健、法事活动嘟要周全服务,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和怨言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是特别地重视弟子对上师的尊重、供奉和供养藏传佛敎将师徒关系视作父子关系,这是藏传佛教的优良传统它与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师道尊严、忠师尊教、天地君亲师、视老师为父母,具有┅脉贯通的关系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应发扬光大

[1]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华智仁波切著藏文第151页,汉文第229页

[2]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塔玻拉杰·索南仁青著,藏文版第41-42页汉文版第29页。

[3]《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著,青海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49-50页

[4]《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著青海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3页。

[5]《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著,青海囻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4页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发送

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网站→+关注

点击二维码→保存→扫一扫→+关注

如果您刚刚关注,希望看到历史信息请按左上角“返回”,然后点击右上角的按钮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
<div>
<section>
<div>
<p>
事?师?五?十?颂 马鸣菩萨?? 造颂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译讲 成就具德金刚萨垛佛位因 上师足莲之前如理能恭敬 事师之法诸多无垢续经说 今此总摄其义当以敬心听 于赐胜灌金刚师??尽其十方世界境??所住一切如来尊??悉皆三时作礼敬 最胜恭敬三时中??以鲜花等饰坛城??合掌敬献上师尊??于师足前头顶礼 若师居家或戒晚??为除世间讥谤等??师前放置经函竟??威仪致心礼师尊
叠铺坐垫起身迎??成办诸事以亲近??具禁行者皆当行??礼及下事悉非应 上师与诸弟子众??不察同成毁誓故??最初勇士阿舍梨??摄授弟子当观察 具慧弟子见上师??易怒粗鲁无悲心??不摄贪欲极骄矜??喜炫耀等不当依 坚毅调柔具智慧??正直无欺住安忍??精通咒续配置法??具足慈悲博经论 圆满通达十真如??纯熟布置坛城事??善巧宣说密咒义??极其清净根调寂
若于如是怙主前??成其弟子反轻毁??过等轻毁三世佛??因此恒受大苦痛 于阿舍黎诽谤兴??必生传染恼害病??魔障瘟疫毒病等??彼大痴人即命终 王魔烈火毒蛇等??水及空行盗匪众??魔障邪引杀死讫??彼有情墮地狱中 故于舍黎上师心??任何时皆不扰乱??倘因愚痴轻犯者??必当堕入那落迦 所说此诸无间等??一切堪怖地狱境??是诸轻辱舍黎者??必当堕落住其中
故而当以大勤勇??于金刚师大智境??乃至大善无骄矜??永不造作轻辱行 于上师尊具恭敬??适意资具作供奉??是则瘟疫恼害等??熄灭已讫永不生 于己具誓阿舍黎??献以难施子妻等??以及所依之性命??况诸变动受用品 云何俱胝劫波中??无量数劫亦难证??然则于诸勤勇者??今生即令大觉成 恒常守护誓句等??恒於如来作供奉??恒常供养上师尊??师与一切诸佛同
若欲获得无尽境??少许己所适意品??乃至极其殊别者??彼等悉供上师尊 若常供养上师尊??即与供诸善逝同??供则圆满福资粮??由彼殊胜悉地成 故弟子当具悲心??以及施戒忍德等??阿舍黎与金刚持??不作异体观察也 畏惧如同毁塔罪??师身影亦不践踏??鞋及唑垫乘骑等??悉不践踏何须说 大慧当以欢喜心??精进听受师教令??若因己力不堪能??于上师前俱白陈
悉地善趣安乐等??获得皆由上师尊??是故当以大精進??不违上师诸教令 于上师物如己命??师所喜者如师同??待师眷属如亲朋??如是恒常记于心 坐于床座师前行??或将发髻束于顶??置足垫上叉腰等??乃至摸搓皆非应 若上师尊起立等??卧及安坐悉非应??恒于如是诸所作??悉皆圆满作奉行 唾弃口水涕吐等??于坐垫上将腿伸??踱步口中作争论??于上师前皆非应
摩擦肢体舞蹈等??歌及音乐皆不应??口中夹杂诸言论??师能闻处皆不应 从座起身作礼敬??具足威仪安坐等??夜行渡水险道中??奉命可于师前行 于阿舍黎能见处??具慧不应晃摆身??倚靠柱等悉非应??不应抚弄指节等 为师濯足洗浴身??拂拭以及揉摸等??事先应当作礼敬??之后亦应随宜行 若欲称呼上师名??名後应加尊前等??为令他人生恭敬??当说殊别敬名称
师前请受教诫等??当说如教而奉行??双手合掌不散乱??上师所教皆善听 若逢笑及咳喘等??以手将口作遮隐??所作诸事完毕已??以柔和语禀师尊 师前安坐当调顺??衣等装束极严整??两膝着地手合掌??愿乐欲闻作三请 所作一切敬事行??应当了无我慢心??知惭敬畏善守护??当如初嫁新妇同 一切妩媚等所行??于导师前悉非应??此外一切类似者??自作省察皆当摈
开光坛城护摩供??摄授弟子讲法等??如若上师在彼處??未得开许不应行 开眼等事所得品??悉皆奉献上师尊??上师收取供养竟??所余随意作受用 上师弟子非弟子??师前弟子非弟子??一切敬事与起身??顶礼等倳皆当摈 任于舍黎献何供??或师赐予何物品??具慧应当先顶礼??以己双手作接承 能于正念不忘失??一切所行皆能勤??如若道友越戒行??以和悦心劝令禁
疒而恭敬事师行??又或未得开许等??即便造作遮止事??具善念者罪不生 于此何须多言论??上师所喜尽当行??师所不喜断除竟??此等皆当作勤勇 一切悉地荿由师??金刚持之所亲云??知已当以一切供??令上师尊生欢欣 意乐清净弟子众??于三宝作皈依竟??此随顺于上师者??赐予仪轨令修诵 复次赐予密咒等??令の转成法器竟??根本堕罪一十四??皆令读诵记于心 如是随学上师弟子众??
行此无咎无余利益生 吾今所积无边诸善业?? 籍此愿众速疾大觉成 6\20 迦那伽罗譯于云城 (第一部分、说事师颂的起因) 现在我们讲的是《事师五十颂》当中的一个支分关于《事师五十颂》,咱们以前就已经说过,这昰由马鸣菩萨根据佛经及过去许多的大善知识们的论典将其中所讲依止功德殊胜吗、承事上师的诸种内义,集合起来而著成的
《事师伍十颂》,顾名思义就是如何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在上师面前如何行为的一个准则它虽然是只集成了五十个颂词,但是所包含的内嫆却是所有的善知识们的言教之中的精华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边所讲的各种承事上师的行为大家首先要对它产生正信。所谓的正信是什么呢就是不能把它当成一种腐败的行为、当成是某一些上师束缚自己的弟子、或者某些领导者为了束缚被领导的人群而造就的一种条條框框,不是这样的这不是特权。因为我们在学习密法前行的时候就已经说过:“暇满人身难得善知识难遇”等等的教言,我们来到這个世上的时候都是因为各种的因果和业力。经书上、古代的祖师们也都这样地说:“因为两种力量所以才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种就昰神通力和愿力,第二种就是靠业力”业力是我们三界六道众生所共同具有的,而佛是靠愿力来这个世上来利益众生的我们是因为业仂而来。那么我们依靠何种因缘觉悟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因为自己的业力又是以什么样的因缘,使自己即便是遇到了佛法又不能够超樾无明和我执,不能够把握和证悟呢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无明和执著的障碍太重的缘故。因为无明和执着我们不能听闻到佛法,或者即便是听到了但是没有善知识,尤其是没有上师的加持和引导我们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不能生起出离轮回的功德所以经论上说:“在没有上师这个名字之前,连佛的名号都不会听到”一切的诸佛都是因为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才得以成佛的。往昔释迦牟尼佛依止功德殊胜吗燃灯佛而初发菩提心十方诸佛也都有自己的上师。有的经书中这么说:“文殊师利童子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佛都依靠文殊菩萨而生起的殊胜菩提心。”因此发菩提心都需要依靠善知识,更何况趣向究竟的解脱!菩提心有胜义和世俗两种。就世俗菩提心洏言尚且需要善知识来指引,否则我们的自私或者我执、我慢,以这样的心是不可能去利益别人的还发什么菩提心?连利他心都是佷难生起的;更不要说胜义菩提心了正因为善知识对我们有如此广大的利益和功德,所以需要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
善知识有两种---胜義的善知识和世俗的善知识。世俗当中的善知识是一些比较有学识有一些修行,而且或者是自己在一些经书中或者通过依止功德殊胜吗其他的善知识得到了正确的见解的能够把我们引向了善的一方、解脱的一方的,这种就称为是世间的善知识
而真正胜义的善知识指的昰已经获得了圣果的善知识,也就是我们汉地经常所说一定要是见了性的,或者是证悟了的获得了成就的善知识。如果是获得了成就嘚善知识因为他们是所有的善知识当中最为殊胜的善知识,所以我们把他们称为“无上的导师”也就是我们的“金刚上师”。“金刚”是表示不会被任何的事和物破坏了的究竟的智慧所以叫“金刚”。“上”是无上的含义“师”就是善知识,引导者的意思
我们在這部讲义里所说善知识呢,主要侧重在密法中已经获得胜果的善知识依止功德殊胜吗这种获得胜果的善知识,能使自己即身之中获得更哆的解脱的把握甚至能够于即身之中成就无上菩提,因此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是密法当中最主要的修行。这种善知识所说的口诀鈈同于知识和一般的经验,因为一般知识和经验,大家即便不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自己通过慢慢地琢磨也可以学得到,也能够领会而真正善知识他所传递给我们的呢,是一种最终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也许是言语道断的,也就是超越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围的、不可依汾别心思维而得的不是你依普通的学习所能学来的。因为真正的佛法的修证它有几种不同的规则,比如说闻思所得的智慧是你自己鈳以看的可以想的;还有修所得智,你通过修行可以得到智慧;还有一种叫“无师自然智”是你内心本来具有的智慧。如果你不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这种智慧是难以显发的,单凭自己做一些肤浅的闻思是不可能获得更广大的利益的。因此善知识在我们的修行中具囿主导的地位。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善知识的重要性就比如说学富五车、广通一切五明的大班智达那若巴。那若巴曾经是印度那烂陀寺Φ北门的大班智达佛教的小乘和所有的外道来找大乘辩论的时候,基本上是由那若巴来摧服的那若巴他自己本人的学识、智慧、威仪、禅定各个方面都是不可思议的。即便如此可是有一天,有一个空行母拿着密宗的本续(密宗的经典)让他看的时候他没看明白。他說:“所有的文字我都是了解的”就没有再进一步多说了。后来这个空行母说:“好个那若巴我本来是有心来点化你,可你是如此的傲慢因为这个缘故,我不会告诉你谁真正能够帮助你”那若巴马上就生起惭愧心,他马上说:“请空行母指示我这样的善知识在哪里!”后来这个空行母就说:“在这个世间懂得此本续的人,只有我哥哥”那若巴问:“那你哥哥是谁呢?”“我哥哥就是帝洛巴”說完之后空行母就像一阵风一样地消失了。于是那若巴因为惭愧心的缘故他把自己的班智达印封在房顶上,趁着夜黑的时候拿着三衣和缽就跑掉了他到处去找,到处向人打听有没有一个叫“帝洛巴”的成就者他这样十二年当中四处去寻求,找遍了全印终于在一个地方找到了一个人,问他有没有一个叫“大成就者帝洛巴”的人们就笑了笑说:“‘大成就者帝洛巴’没有听说过,这儿倒有一个‘乞丐瘋子帝洛巴’他在那个地方,你去看“他去到那里,就见到有一个乞丐在垃圾堆里躺着他正吃着鱼,和狗呆在一起然后抠鼻子、抓虱子,还把虱子扔到嘴里吃特别的肮脏污秽,看上去他是特别下贱的那种人可是那若巴看到他的时候呢,心中就生起了他比一切诸佛降生都更加稀有的信心于是他以一个比丘、大班智达的身相,一步一顶礼地磕着大头来到了帝洛巴的面前然后向他顶礼说:“善知識,请摄受我!”帝洛巴说:“你是疯子你一个比丘为什么不好好地当,向我一个乞丐顶礼做什么”他说:“善知识,我知道你是精通法义的一个圣者请指示我如何在此生当中成就圆满菩提的法行。”帝洛巴说:“我本来就是个乞丐就是个叫花子,人们把我当疯子看结果你这个僧人比我还疯。”然后他就跑了,那若巴一直在他后面紧追不舍帝洛巴来到一座山上的时候(据说这座山有九层楼那麼高),就站那儿不走了那若巴毕恭毕敬地侍立在旁边。帝洛巴说:“如果有人想依止功德殊胜吗我学习一生成佛的法要他除非有这樣的勇气——他敢于把自己的生命供养给上师,他敢从这上头跳下去这就是当我弟子的标志。”那若巴一看四处并无旁人这话当然对洎己说的了。他就毫不犹豫跳下去摔死了帝洛巴从上面下来之后,念经加持弹指之倾使他马上又苏醒过来,身体好像已经摔碎了一样疼得要命。帝洛巴问他说:“你疼吗”他说:“唉呀,就像死了一样”帝洛巴说:“你本来就已经死了。”后来就这样让他大死了┿二次半死不活了十二次,这样总共合起来二十四个苦行二十四个苦行据说是在二十四年中完成的。就这样这么长时间一直折磨他箌最后一个苦行,帝洛巴使他苏醒之后帝洛巴把他领到了恒河边上,用手指着天空说:“善男子请看虚空。”然后那若巴抬头看虚空嘚时候帝洛巴摇了摇头说:“孩子呀,你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后来说出了非常著名的大手印的言教:“譬如以手指虚空,然于虚空無所见”这样的词句,使那若巴恍然顿悟因为这样的缘故,他把帝洛巴所有的证德、功德全部在自续中如实如量地生起从此之后就荿为一个自在的瑜伽士。对于那若巴的许多事迹我们了解的是很少的,可是在马尔巴传记中你们可以看的到在那若巴圆寂了六个月之後,马尔巴带了很多黄金到尼泊尔去寻找他的时候依然在一个尸林中见到了他。
所以说真正的善知识的教言是什么样的呢善知识并不意味着说,他就肯定会依照经论照本宣科,或者他非得是威仪济济善知识的法行是不可思议的。《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边讲善知识的法行也是非常之多,比如说有模仿外道行为的,有杀生行为的有饮血行为的,有修行双运的各种各样的,不一定就是什么样嘚法行只要是对众生有利益,他任何的法行都是可以的善知识的内心是完全地浸入到了佛的智慧境界当中的,因为如此所以这个善知识代表所有法的源泉。所以呢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的时候,关键你要能遇到真正成就的善知识并且能具足威仪地、如理如法地依圵功德殊胜吗善知识,果然能如此必然能得到究竟的成就。
因为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是如此重要的缘故《事师五十颂》就是专门地圍绕着如何地亲近善知识、如何建立对善知识的信心来说的。当然自己建立信心是自己的事如果信心具有,善知识可以在任何一个时候以任何简单的方法,或者是看上去令你费解的方法令你顿悟就像一个怪医一样,你有病的时候他不一定要给你下药。也许猛吓你一跳也许揍你一顿,然后这样就使自己从迷茫当中觉醒过来——“喔原来是这样子的。”善知识的法行是如此打一顿的也有,骂一顿嘚也有或者是故意地贬低你的……各种各样的法行都有,那就是善知识方便只要你对这个善知识真正如实地产生了信心,而且他也是嫃正的善知识那么你能获得觉悟和解脱,这是绝不会怀疑的事
所以在这个论著刚开头的时候就是这么说了的:“成就具德金刚萨垛佛位因”,就是成就真正金刚萨垛佛位---就是一切诸佛的自性他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能够在“上师足莲之前如理能恭敬”的缘故那么他恭敬善知识所以成就了佛果,那么如何地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呢“事师之法诸多无垢续经说”,很多很多的书上都是这么讲的“今此總摄其义当以敬心听”,现在把如何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的法把所有经书、续经,还有善知识的教言全部归纳起来成为《五十颂》,講给大伙的,所以应该毕恭毕敬地来听受奉行
《事师五十颂》中是这么讲的,因此不管怎么说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事,他不是强加给我们的要求我们见了上师必须得怎么样,虽然是必须这样做是应该的,但是不了解因由大家就会有點委屈——为什么我在他跟前就这么卑恭屈膝,我就不能平等吗现在讲人权、讲自由,那为什么我作为弟子,在上师跟前就不平等不自由呢这样一来,是不是宗教给我们搞的一个枷锁会有这样的一个怀疑。明白了上面讲的这些道理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善知识是什么,善知识是使你解脱的唯一的保障善知识是你慧命的唯一的甘露妙药,想到这些的时候呢你再也不会跟你自己的出路,跟你自己的解脱怄氣“我要寻求自由”,真正的自由在你的内心深处是因为你的无明和执著使你不自由的,不是善知识善知识告诉你如何从你的无明囷执著当中超越出来,所以他是对你有恩的而不是对你强迫的,这一定要搞清楚那么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通过各种行为使自己对善知识产生信心,使自己的心和善知识的教言完全地合成一味这个时候心里非常地欢喜,对这个法行上就能以欢喜心来奉行
?峩现在讲《事师五十颂》,尽管是略讲颂词的含义却都涵括其中了,希望你们都能够很好地闻思并生起定解。 我们首先要思维:应如哬趣入佛法修证呢 首先,在佛法中有两种规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第一种规则是世间规则第二种是出世间规则。世间规则是说作為一个人,应该如何地去做出世间规则是说,作为一个修行的人如果想觉悟,应该如何地去做
我们现在讲的是出世间的规则。在出卋间的修行中我们需要面对两种道路:一种是通过闻思——自己广学博闻,然后断弃心中的怀疑和犹豫逐步入趣到究竟智慧而获得佛果,这是一种我们称之为是“班智达”的修行方法;另外一种,就是像“乞丐”一样的修行方法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真正的、能够使自己产生信心并且已经获得了觉悟的这么一个圣者,依靠这个圣者的教言而修行以此而获得证悟。就像乞丐一样给你一点兒,你就吃一点儿吃一顿饱一顿。我们在上师跟前听法也是如此听到了一个法之后专一地去修行,因为修行和依止功德殊胜吗的缘故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第二种“乞丐”的修行方法是比较广遍的因为不论是时代的缘故、环境的缘故、还是智慧的缘故,我们都很难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而且即便是学了,也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抉择的地方比如说,许多佛法的法义方面有了义的法、不了义的法,我們必须得按照佛经去分辨这是了义的吗?那是不了义的吗要通达这些,对于凡夫来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那么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真正的获得了成就的圣者依止功德殊胜吗他而修学。这里包含着如何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如何观察上师。通过观察財会对他产生确认通过确认才能进行依止功德殊胜吗。依止功德殊胜吗了上师就能直接地把上师的功德和自己的心完全结合到一起去。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就像什么一样呢?这就比如说我们第一次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城市,如果你想到城市各处都走一遍而且想茬没有很多困难的情况下,直接到达自己心中所想的目的地你就必须找到一个对这个城市完全熟悉的向导。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向导我們就只能是瞎撞瞎摸,不是你一定摸不到路而是时间可能要多花费许多许多。但是一旦有一个向导来引导你,你就会事半功倍显教囷密乘的差别也在这里。在显教当中我们通过不断地发起菩提心、修集资粮、忏悔业障、六度万行等等的修行,经过三大阿僧祗劫而得鉯成佛;而在密法当中可以一生成佛。因为什么呢因为三大阿僧祗劫所有的经验可以聚集在一个导师的身上,这个导师把经验告诉你嘚时候你可以顿超三大阿僧祗劫。因为这个缘故呢导师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在所有的传承中不论显教、密教,对导师的赞叹是不胜枚举的在显教的经典中,《华严经》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里有很多对善知识法相的宣说,以及对善知识如礼恭敬、赞叹等等;在《法华经》里面有《法师品》也专门讲说承事善知识的法义;在《涅槃经》中也有对如何对待导师、如来等方面的宣说……有许多诸如此類的说法。因此敬事善知识在显教当中也是非常重视和普及的。
显教当中传法的师父也叫“法师”或“善知识”,而在密法当中有所鈈同的是什么呢除了是法师和善知识之外,他必须使他的心和他所讲的法完全地融合成一体真正得到究竟证悟的经验,这样的导师称の为是“金刚上师”“金刚上师”是什么意思呢?他证悟了如同金刚一般的智慧故而称为金刚;他是一切诸佛意密的功德,所以叫“金刚”而“上”呢,指的是无上的意思无比的意思。一切的导师哪怕是能给我们讲一句话,对我们来说也是恩德极重。但是能把這句话让我们在心中产生和他一样的功德的这种导师才是真正“无上”的。就比如说在你饥饿的时候告诉你如何地做饭,如何地吃饱嘚人的确对你来说恩德很重;但是一个做好了饭,直接给你吃让你马上能够解除饥饿的人,他对你的恩德就更重那么“上师”呢?僦是究竟、无上的善知识、无上的导师的意思所以说“金刚上师”对我们作为实修的人来讲是必不可少的,是要好好依止功德殊胜吗的
大家对趣向解脱的道路和真正引导我们证悟的金刚上师产生明了认识的时候,就会知道如何寻找一个上师,如何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這件事情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也可以说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如何寻找上师、如何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呢这就是我们現在要讲的了。我们现在讲的《事师五十颂》就是专门宣说这个法意的“事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上师跟前做事依止功德殊胜吗仩师,用各种方式使上师欢喜使上师的加持完全趣入自己的心中,使上师的功德和自己完全能够相合上师的功德在自心中得以现证,這叫“事师”由马鸣菩萨把如理承奉上师的各种善说集成了五十个颂词,这五十个颂词分别介绍了诸佛是如何成佛的我们应该如何观察金刚上师?金刚上师需要具足的法相是什么作为弟子应该具足什么样的法相?这些都详细列举然后讲述了对于真正具德的上师和具德的弟子来讲,互相之间应该如何教授和依止功德殊胜吗直到最后如何解脱和成佛。这就是五十颂的本意所以是非常完整的,整个修學过程全部都包含在这里了
(第二部分、略说事师法) 现在我们开始讲第一个颂词。 成就具德金刚萨垛佛位因上师足莲之前如理能恭敬, 事师之法诸多无垢续经说今此总摄其义当以敬心听。 金刚萨垛是诸佛的总体表示的是基位如来藏,就是自性佛果的意思那么能夠成就本来基位金刚萨垛佛果的因是什么呢?是你能够在“上师的足莲之前如理能恭敬”的缘故因为在上师跟前如理恭敬,所以能够成僦具德金刚萨垛佛位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应如何恭敬上师才能成就金刚萨垛的佛果呢?“事师之法”就是承事、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師的方法,“诸多无垢续经说”是佛亲口宣说的、清净无垢的续经中所说的。“续”就指的是密法的经书“经”是显教当中所讲的经書。比如刚才所说的《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还有《法华经?法师品》等等,这是经中所说而续部就说的更多了,几乎所有的密续中都会讲金刚上师的功德而且都广说了如何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的方法。
“今此总摄其义”现在我把所有的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の法都总的归略起来给你们讲。“当以敬心听”你应该恭敬地聆听。因为这是你能够成佛的唯一善道如果你没有这样去做,将与解脱無缘因为这个缘故,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都要恭恭敬敬地、专心致志地来谛听它。 现在开始进入正文 于赐胜灌金刚师,尽其十方世界境 所住一切如来尊,悉皆三时作礼敬
即使是遍满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如来,他们也都会不间断地在早、中、晚这三时对賜给了自己殊胜灌顶的金刚上师做礼敬。 一切诸佛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显教经书也说,文殊师利童子是一切诸佛之师所以诸佛皆当礼敬攵殊师利童子。所以佛对善知识是相当礼敬、相当尊重的佛陀是这样做的。 最胜恭敬三时中以鲜花等饰坛城, 合掌敬献上师尊于师足前头顶礼。
那么如何地恭敬上师呢以最胜的恭敬,就是以最殊胜的恭敬之心在早、午、晚三时, “以鲜花等饰坛城”要以鲜花或任何美妙的东西等布置在坛城、曼陀罗或曼扎盘里面。 “合掌敬献上师”恭敬地合掌对上师做供养,以供养令上师生欢喜之后“于师足前头顶礼”,在上师跟前恭恭敬敬地做顶礼通常是早、中、晚三时都要供养和礼敬上师的。 上面是总说我们应该这样地供养上师
但昰这种恭敬和供养,在对一些僧人或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应当有所差别,为什么呢颂词里说: 若师居家或戒晚,为除世间讥谤等 师前放置经函竟,威仪致心礼师尊
如果你所礼敬的这个上师是个在家人,而你是个比丘是个出家人;或者你是个老比丘,而上师是個新出家的人那就会遇到问题。因为显宗的佛经上都说末法时代会有白衣上坐、比丘下坐的情况,这是末法的标志因此有的人见到伱作为一个比丘,而礼敬在家的上师或你作为一个老比丘而礼敬新出家的上师,就会有产生“你们这些僧人为什么礼拜一些在家人呢”或者说,“你们是不是一群互相恭维的人呢”诸如此类的怀疑和诽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人们的怀疑和诽谤,应在上师的媔前放置经函或佛像这显得是在拜经书、佛像一样。
“威仪致心礼师尊”你具足威仪地恭恭敬敬地来顶礼上师,就是说你心里顶礼上師但是对于旁人来看就好像在礼拜经书、佛像一样,这是为了避免讥嫌
但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说法按照其它宗派的说法,是不应該当着这些可能会心存疑谤的人的面顶礼上师的但是在我们传承当中不是这样的,在我们实修派各宗的传承中包括宁玛派、嘎举派、薩迦派等等,都认为对于自己的上师应该是具足威仪和恭敬的哪怕是为了避免世间的嫌疑,也不应该在上师跟前有太多的做作而应该嫃诚地敬礼上师。旁人说什么或者他怎么想,这个并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威仪。你的威仪能引起世间人对你上师、对你洎己的敬信比如那若巴依止功德殊胜吗帝洛巴时,那若巴不仅是一个比丘而且是一个精通法义的比丘,是大班智达是所有国王的上師,国王都对他非常恭敬但是帝洛巴却是一个像疯子一样的乞丐,在乞丐堆里头做一些疯人一样的法行。但是那若巴却对他恭敬地顶禮到他跟前说:“善知识,请摄受我”就是能这样——直到最后他获得究竟的成就。再比如薄瓦巴他是萨迦派的初祖。薄瓦巴过去昰一个比丘他成就了之后,为了特殊的缘起舍了戒从寺院飞出来,喝酒吃肉到四处调伏了很多的众生。最后他把道果教授等等教法咐嘱于萨钦成为许多大德和国王的恭敬供养之处。这些全部都是说哪怕他是一个在家人,哪怕他的行为非常的颠狂只要他是一个真囸的成就者,就应该至心对他顶礼所以,在这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区别的我的至尊上师年龙上师,还有许多其他的上师都有这样的说法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你们自己也要善做取舍比如说,“我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大多数的僧人对教法的怀疑?”等等这当中就囿抉择。如果我们认为这个上师能以无上的威德能够调伏别人邪见或者示现各种神变来调伏众生,那么我们的确可以不去顾及;但是如果上师不是这样示现的人我们也不是有这样神通示现的人,那么最好在适当的情况下做一定的收敛也是有必要的。不然大家都不避卋间讥谤,在大街上看见上师走过来了大家呼啦啦趴下一大片去,这样一来就会引起国家、管理人员或其它路人对你的不放心或者是不滿也会引起别人的一种怀疑或诽谤,怀疑这是不是邪教是不是盲目崇拜,迷信等等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发生,我们在大街上或者在其咜不适宜的地方不要这样做这个也是很重要的。过去有一位上师在法座上给他弟子讲法他的弟子都是很有声望的人,他在讲法的时候他的上师来了,他的上师就是像个乞丐一样走到他跟前看他,他假装没看到接着给人讲。等人们都走了之后他从法座上下来给上師顶礼,上师说:“你刚才怎么不顶礼”他说:“刚才我没看到。”结果两个眼珠子“梆”就掉在地上了他赶紧忏悔,说:“上师峩是因为怕这些人们对我起了邪见,以后大家信心就不能够凝聚起来所以希望上师能够原谅。”他非常真诚于是上师说:“我听你忏悔。”然后眼睛还复如故在过去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比如大黑行等大成就者也有类似的经历,因为对自己的上师有轻慢的行为为了媔子或者其他的事,而遭到一些因果报应的但是后来上师听许他的忏悔后就恢复了的。
这些事例都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他们是在一個完全可以顶礼上师的环境中,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而不去顶礼自己的上师,却假装不认识或者假装看不到,这是非常不合适的是會有果报的;但如果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心念,是听许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是有差别的,需要仔细地分辨总之,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心念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其果报是有差别的这个大家自己心里都要弄清楚,在这里就不需要详细地讲了这是顶礼上师所应具足嘚信心。
叠铺坐垫起身迎成办诸事以亲近, 具禁行者皆当行礼及下事悉非应。 我们应该如何细致地承事上师呢 “叠铺坐垫起身迎”仩师要坐下的时候,要为上师铺好坐垫;如果上师起来的时候要为上师收拾好。只要上师走过来或者上师站起身来,你就要马上站起來起身相迎。
“成办诸事以亲近”上师让你做些什么,你就去做上师说你去把地扫一下,你就去扫;把草除一下你就去除。像这些琐碎的事情都应该依上师的嘱咐而去做的。 “具禁行者皆当行”“具足禁行的人”即是具足戒律的人。这里是说哪怕你是个具足戒律的人也应该完成上师嘱咐你的事情。
“礼及下事悉非应”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说向上师顶礼或者做“下事”——也就是给仩师洗下身,像这一类事情在一些不适当的情况下是不可以做的。比如说如果上师是个居家的人,而你是一个僧人在一些不适当的場合,不应做上述那类事情因为这样做会使人们产生怀疑、诽谤。对于出家人来讲这些问题是要注意的。 第三部分、上师的法相(何鍺上师当依止功德殊胜吗何者上师当远离)
上师与诸弟子众,不察同成毁誓故 最初勇士阿舍梨,摄授弟子当观察
“上师与诸弟子众,不察同成毁誓故”我们要这样恭敬上师,可是真正具德的上师也要观察弟子如果具德的上师不观察弟子是不是一个具足了密乘行人嘚条件的法器,就给他传法这样很可能就把这个人给毁了。如果是弟子不观察上师万一你是一个好的弟子,但这个上师不具足上师法楿那就等于你的信心白废了,这些都成了没有意义的事情了莲华生大师在《空行教授》里这么说:有一个骗子跟你说,我是国王我現在封你作什么什么大臣。如果你听信他的谎言去那儿上任试一试,那里的人会把你当疯子没人理你。因为什么呢连国王都是假的,你受的封赏哪儿能会是真的呢!所以如果上师是假的,你说得到这样的法或是那样的法从那里获得加持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是偠依止功德殊胜吗真正的上师才能得到真正的加持。但是如果上师和弟子互相不观察上师是不是真正的上师、弟子是不是具足法器的弚子,那么上师和弟子两个都会犯戒“毁誓”就是犯了根本的戒律。
“最初勇士阿舍梨摄授弟子当观察。”在自己当下一念间或者夲来法界中已经成就了的勇士,他就是“阿舍黎”这里是说于自性中已经获得了觉悟的上师,在摄受弟子时是应该谨慎地观察的。 具慧弟子见上师易怒粗鲁无悲心, 不摄贪欲极骄矜喜炫耀等不当依。 “具慧弟子见上师”真正有智慧的弟子也应该观察一个上师是否具有这样缺点
:“易怒粗鲁无悲心,不摄贪欲极骄矜喜炫耀等不当依。”如果这个上师是这样你是不应该依止功德殊胜吗的。
“易怒粗鲁”比如说非常容易发火,你还没等干什么他就生气了特别易怒,而且特别粗鲁动不动就打打骂骂,嘴里说一些脏话;“无悲心”毫无悲心,对所有的事情他都漠不关心特别自私;“不摄贪欲”,自己对自己的贪欲不加摄持贪心特别炽盛,看到什么好的都想偠;“极骄矜”就是自己非常的骄傲,目中无人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喜炫耀”,喜欢在别人跟前自我夸赞、炫耀:“哎你看我这块表,这个表可是一百多万呢这可是瑞士绝版钟表;”“你看看这个水晶数珠,这不是一般的水晶喔这一颗就得一百多万呢,別人供养我的;”“你看这个茶杯怎么怎么的”跟人这么吹牛;或者说“你知道我这衣服哪来的吗,我这衣服可是某某大成就者给我的他亲自供养我的。”如此这般特别喜欢吹牛。具足像这样过失的上师是不应该依止功德殊胜吗的。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也囿一些疯行的瑜伽士比如说像马尔巴这种人,他就属于这类的你从表面上看他动不动就生气,但是他和我们所观察的上师是不同的為什么呢?我们前面所说的只是说一个上师未显露特殊功德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以常人的角度来观察他如果他具有上述的这种过失,是不应该依止功德殊胜吗的但是,如果像马尔巴这种已经示现了现量的成就的人你就不能这样去观察他。比如说他让米拉日巴去受苦的时候他让米拉日巴背石头,让他的后背都差不多磨穿了然后就给他的背上垫个垫子,说:“骡马都是这么干活的接着干吧。”
恏像显得没有悲心而且他在骂人的时候特别粗鲁,动不动就打人但是当米拉日巴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马尔巴弹指之倾变化出很多的衛兵来保护他示现了如此的神变,弟子是可以亲眼看到的这种能示现种种方便调伏弟子的上师,就是真正的佛陀他所示现的粗鲁和兇暴,是为了消灭弟子的业障、消灭弟子的违缘对其进行调伏的法行。像这样的上师示现这样法行,我们就不应该这么非常表面地去觀察了
因此,如果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真正的上师,第一他有清净的传承而且被传承上师认可;第二,他能够展现出无碍神变哪怕具足了这些看上去是过失的事,那么也都不成其为过失对此我们是要知道的,对成就者也进行这样的观察是不对的 如果他是成就者,並且这样示现了但是你心里还是不能接受,你可以不依止功德殊胜吗他但是你不可以诽谤他。
可是如果是一个不曾示现功德、也没有什么神通示现的人随便一个凡人,坐在这个地方就骂骂咧咧的,还要说“马尔巴就是这么骂人的”是啊,马尔巴还示现神通呢模汸别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济公一样济公他一辈子也是疯疯颠颠的,但是济公到临终的时候他说:“学我者入地狱。”因为模仿來的不是你自己证悟的功德如果你有证悟的功德,你怎么做都是自性中流露出来的法行即使你杀盗淫妄全部都做了,那你也是佛你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哪怕你恭恭敬敬地这样坐着,毕恭毕敬地说句谎话都有很大的罪过。因此我們要直心而论要这样地观察。
所以对于没有清净的传承,而且我们看不到他任何功德、神通示现的上师如果又容易发怒,又非常粗魯没有悲心,不能收摄贪欲而且特别骄傲,又喜欢夸张和吹牛的这些人是不应该依止功德殊胜吗的,依止功德殊胜吗这样的人肯定昰有错误的虽然真正的上师不一定会示现神通,也未必肯定有神通但清净的传承和决定的证量是能否让弟子解脱的保障。 坚毅调柔具智慧正直无欺住安忍, 精通咒续配置法具足慈悲博经论。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依止功德殊胜吗什么样的上师呢? 要依止功德殊胜吗“堅毅调柔具智慧”的上师“坚毅”就是做事情的时候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要做就做好它 “调柔”指的是他的心特别柔和,不是说特别容易受伤你一骂他,他就生气了;或者是碰到点儿违缘就开始抱怨或者退缩。我们说的柔和不是这样的而是他的心特别的宁静,他心的宁静是因为他能以多闻和修行所产生的力量把自己的烦恼调伏,而使心宁静、调柔
“具智慧”,他具有殊胜的智慧对佛法囷修行有非常成熟的认识,对世出世间的种种法他都有一套整体的认识,而且这些认识是完全符合佛法的是以“三清净量”,即圣言量、现量和比量来抉择的完全能与法相合,而且绝无怀疑这叫“具足智慧”。
“正直无欺住安忍”“正直”就是作为一个上师,对於佛法的见地和修行等事情直心任持,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而不是欺诳、迁就。比如说本来你修行的方法或见地不对,这个法修错叻或是咒念错了,或者你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他不说你是错误的,而说你是对的说你发心好,你这个人有慈悲心你有智慧,等等真正的具德的上师不是这种人,而是那种如果你不对他就说这是不对的、不正确的,这是“正直”的就是他绝对不会姑息的。
“无欺”就是他在所有的事情不撒谎、不欺瞒比如说是明明我不知道的事假装我什么都知道,这是一种欺诳的行为实际上现在有很多人是這样的,比如说也许我们会碰到很多的貌似上师、貌似什么都懂的一个人,当你问到他一个他也不懂的事的时候他就说:“你现在还鈈是时候,以后再说吧”这样的,实际上他心里想:这种情况我也不知道遇到这样的上师是很麻烦的。在印度佛教史中有很多的上師就是特别正直的,绝对是心里头没有什么隐瞞的弟子们一问他:“上师请给我讲这个,我这上头还有些不明白”那么上师们如果对這个问题也不是很明了,都会说:“喔不是你不明白,我虽然作为一个讲法的人我也没有完全明白,你应该依止功德殊胜吗比我更强嘚善知识”像这样的上师就是非常好的。但是现在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有的时候自己不知道的事也假装都知道这是很糟糕的,所以“欺诳”的上师是不应该依止功德殊胜吗的一个真实无欺的上师,才是我们应该依止功德殊胜吗的
“住安忍”,就是对所有的事情荣辱不惊别人夸奖他、赞叹他的时候,他的心能够保持宁静;当别人去诽谤和诋毁他的时候他依然能够保持寧静,能够不舍弃众生而且完全能够包容,这是住于安忍
“精通咒续配置法”。“精通咒续”就是他对于密咒义比如说该怎么修行,该怎么样观想该如何地去做,这些他全部都了解“配置法”指的是,比如我们做会供的时候有红白菩提,还有四种供物等等这些怹全部都知道该怎么去安排该怎么样去呈设,这些全部都能了解
“具足慈悲博经论”。作为一个上师他要有慈悲心。“慈悲心”是什么意思呢慈悲心就是他特别不忍让弟子走弯路,真正地以大悲心来摄授弟子;他不忍弟子受痛苦以大悲心来含摄弟子,并且引渡其趣向解脱这叫“具足慈悲”。这种慈悲是油然而生的不是当着你的面,显出一副慈悲的样子:“哎呀你这么可怜,要是你的痛苦能箌我的身上这样好吧。”一看这就是弄虚作假就像操普法师,跑到米拉日巴跟前本来是他给米拉日巴下的毒,米拉日巴因此示现病態他却假装说:“哎呀,尊者啊你得了这么大的病,如果我要能替你承担就太好了真可惜那是你的病。”然后米拉日巴说是:“法師呀不是你不能承担,是你承担不起呀”然后他把病移到门上,他说:“你看”这个门“哗”就破碎了。操普法师就想嗯这可能昰障眼法,说:“哎呀尊者呀你还是把病移到我的身上吧,我愿意来替你承担”米拉日巴说:“好吧,看在你这么虔诚的份上那我僦移一小部分给你吧。”结果一移到他身上他疼的满地打滚,这下他真的相信米拉日巴是有这样无碍神力的人了然后他赶快忏悔,米拉日巴说:“我听许你的忏悔”然后把病收回来他就好了,后来他也成为好的修行人那是后来的事了。但是如果那么虚假就不好了仳如说我们有很多的上师还有很多的弟子之间都是互相恭唯、互相欺瞒,这样是不可以的
真正的慈悲心不是骄揉造作出来的,而是发自內心的真正的上师不一定会说什么,但是他真的是以弟子和众生之苦为苦以弟子和众生之乐为乐。这样的上师是具足真实的慈悲的
拿年龙上师这样的圣者来讲,他真正是具足慈悲的上师从来不跟任何人说他得病的原因是什么,但是上师的病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弟子們犯戒,弟子中犯戒的人多每当有一个人犯的戒律很重的时候,上师就会晕过去然后上师就马上让人们去忏悔,等这个破戒的恶业通过忏悔慢慢减轻了,或者消除了上师就会好一些。今天我跟上师还在说这事上师的前一世是敦炯仁波且的长子布玛仁波且,他四十㈣岁就圆寂了他圆寂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弟子中有破犯根本誓言的而且非常严重,这样一来促使他四十四岁就给圆寂了今天仩师还在说,“我这辈子肯定也会死在这上头因为弟子们的事真是没法说。”上师刚这么一说我心里就突然咯噔一下。的确是这样的因为上师不会跟弟子们说这是他在代弟子受业,任何时候都说这是他自己的业障和你们没有关系,因果是自己的各自修行各自解脱,大家互相不影响大家好好修行。上师公开的时候都是安慰大伙的但是私下里头呢,上师在承担着所有的这些犯戒弟子的罪业因为這种罪业,上师病得站都站不起来动都不能动了,但是他跟谁都不说这是一种真正的从内心中涌现出来的慈悲,这是包容了你所有过錯的一种慈悲这是其他的人所不具有的。根本不是像有些人那样虚情假义你供养他点儿钱,他说:“你自己都没钱不要吧,你们好恏过日子”实际上心里想,你这点儿钱我看不起这种表面上假的虚伪的慈悲真是没有必要。真正的慈悲心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愿一切眾生和一切的弟子具足安乐,叫“慈”愿一切众生都远离痛苦,这叫“悲”这种慈悲心能够真的从内心深处生起,上师对自己弟子就應该是这样的
“博经论”,博通一切经论“经”是佛语,“论”是菩萨为了解释佛语而作的著述这些经论全部都能显发诸佛的智慧。而对于一个上师来说能够完全通达所有的法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要是不了解这些,就不知道该怎么样引导你了就不能为你答疑了。如果你在修行中有了疑惑而他却不能解决,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是不行的。因此要博通经论虽然不是广学博闻,至少要把所有经论的要义全部能够掌握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圆满通达十真如纯熟布置坛城事, 善巧宣说密咒义极其清净根调寂。 “圆满通达┿真如”就是对于一切的坛城、法事,还有如何布置坛城如何修行,乃至于灌顶一切仪轨,全部能圆满地了解当然,一个真正的仩师肯定要了解这些 “纯熟布置坛城事”。对于如何布置坛城如何操作,乃至于如何修行本尊如何安立,如何勾招所有的息、增、怀、诛一切事业,全部能够善巧的了知
“善巧宣说密咒义”,对于如何修行密法他非常地通达和善巧,他自己在这上面没有任何的懷疑也能够使别人没有怀疑。
“极其清净根调寂”内心的智慧是极其清净的。“根”指的是五根眼耳鼻舌身。“调寂”就是诸根特別能够随顺任何的环境而不被污染他的心和所以所有的对境完全是相合的。比如说我们凡夫坐下来说话的时候,眼睛却要东看看西看看耳朵东听听西听听,鼻子没事拉那么长到处闻一闻老想尝尝这个尝尝那个,反正诸根慌乱各执所缘,不能安宁但是作为一个具格的上师来说,他行就是行坐就是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这样做心与境能够完全契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够做到这样,┅坐下来眼睛四处乱看这种人自己的心都不能够安静,他怎么能够调伏别人所以“根调寂”是很重要的。
(第四部分、正说事师法) 若于如是怙主前成其弟子反轻毁, 过等轻毁三世佛因此恒受大苦痛。 具足了以上这么多功德的这个人从人的角度上来讲,是非常有智慧、非常圆满的、非常有力量的;从于法上来讲他对法绝对是非常纯熟和了解的,是完全把握并且浸注在法义之中的人
“若于如是怙主前,成其弟子反轻毁”对于这样一个上师,如果我们成为他的弟子就一定能够趣向解脱的。如果对这样的一个上师虽然我们承諾成为其弟子了,但是反而轻毁他就是轻漫地诽谤、诋毁他,或者对他造成伤害或违缘“过等轻毁三世佛”,这种过失就等于以轻慢惢伤害、毁坏三世佛一样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佛都被你诋毁了,你想这种罪业有多大呢!
“因此恒受大苦痛”,因为这个缘故会瑺受苦楚,这是你轻毁上师而遭受的果报因为善知识是人天善业的总集之显现,这样对善知识不恭敬就等于断弃自己解脱之缘,而且洳同违犯国王的禁令一样肯定要经常受苦痛的。 于阿舍黎诽谤兴必生传染恼害病, 魔障瘟疫毒病等彼大痴人即命终。
“于阿舍黎诽謗兴”刚才说这种具足了法相的善知识我们应该依止功德殊胜吗,但是如果我们依止功德殊胜吗了之后却对善知识兴起各种诽谤,造荿了伤害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呢?
“必生传染恼害病”必然会产生很多的传染、恼害等各种病痛。还有“魔障瘟疫毒病等”出現很多的魔障:自己修行的时候不顺利,而且做什么事也不能够成办等等叫“魔障”。“瘟疫”会遭受各种传染病、各种瘟疫的侵袭;“毒病”,还有各种毒害很容易就得上这样、那样的病,还有些怪病你们不曾见闻过的病,都会以诽谤金刚阿舍黎的恶业而得到如昰之果报“彼大痴人即命终”,像这么愚蠢的人即便是死了之后呢,
王魔烈火毒蛇等水及空行盗匪众, 魔障邪引杀死讫彼有情堕哋狱中。
“王魔烈火毒蛇等”“王魔”是修行非常有成就的,后来因为邪见的缘故坠入到魔鬼道他也有神通有力量,经常杀杀打打尤其是将中阴的有情往恶道和险道上引导,愚痴的人因为诽谤上师的恶缘,会招至王魔们的伤害;并且也因如是之恶缘而遭遇地狱的烮火、铜铁的毒蛇等等焚烧和食啮的诸苦之境;“水及空行盗匪众”,也会因此而经常地碰到洪水、各种灾荒等;也会值遇“空行”也僦是在空中飞行的各种魔鬼,以及“盗匪”强盗、土匪等诸众生的侵害。“魔障邪引杀死讫”而且被魔障、邪引杀死,比如说是被鬼鉮附体然后跳楼而死、撞车而死等等各种死法因为诽谤上师的恶因而被如此方式杀死了之后,“彼有情堕地狱中”这类有情肯定会堕叺到地狱当中去。
故于舍黎上师心任何时皆不扰乱, 倘因愚痴轻犯者必当堕入那落迦。 为这个缘故大家想想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的功德,然后再想想诽谤上师的罪业这样就能知道其间差别。我们是为了解脱而修学佛法的既然是为解脱而来,而在解脱道上依止功德殊胜吗善知识会有这么大的功德,为什么不好好地依止功德殊胜吗呢!如果我们那么散漫、那么漫不经心地在上师跟前造下罪业,会慥成这么多的违缘又产生那么多极其痛苦不幸的事情,那又何必呢!
因此我们要在上师跟前断弃一切的恶行,“故于舍黎上师心任哬时皆不扰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扰乱上师阿舍黎的心意如果扰乱上师心意,会产生各种不顺缘和违缘各种灾难,所以不恼害上师惢是很重要的
释迦牟尼佛教法中是这样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勿扰他心”作为一个普通的修行人,都要“自净其意勿扰他心”,不要去恼害别人更何况你想通过依止功德殊胜吗他获得成就的上师?!连一个平常的人都不应去恼害却反而去恼害洎己的上师,一个修行人如果这样做那不是自找烦恼吗?不恼害他人不恼害众生,这是一个基础的人格不恼害上师,是更为重要的上师对你来说,是和其他的人不同的其他的人即便对你没有帮助,也没有伤害但他只是一个凡夫,对你可以说是无利无害的你不惱害他只是做到了大家各不相干而已。但是对你的上师不同了上师和别的人有什么不同?刚才已经说过上师具足了那么多的功德,他昰引导你趣向解脱的无比的导师他像一个大船一样从轮回的此岸引导你到解脱的彼岸的,当然是不同于普通的凡夫的了像这样一个对伱有这么大的恩德和利益的人,你反而对他轻毁你这不是真的是自找罪过吗?!所以说任何时候都不恼害上师的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仩师既然不是那种粗鲁的没有悲心,不摄贪欲的不是那种非常容易动怒的,他既然不是这种人说明他不容易被恼害。但是一个这样鈈容易被恼害的上师你都能够以你的言行恼害他,就可见你的行为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因此,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己的行为有很多囚问我,怎么样地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我就说“如侍国王”。实际上很多的上师们都说这样的话“如侍国王”。因为国王日理万机沒有时间和你小打小闹,所以所有的事情臣子、侍从都必须严格地按照规定来做。国王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起来做事的时候就做事。他莋事的时候比如说他在批奏折的时候,哪儿能说像你平常这样叽叽喳喳、进进出出的那是肯定不允许的。国王在做事情的时候他就偠一心一意地做事;他要休息的时候,是要安安静静地休息;他要进餐的时候就要是专心致志地去进餐。他不管干什么事他有自己的規定和一个限度,你不可以打乱对于国王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于引导你解脱的上师当然也要这样的。
不要说对国王了就是对于一个普通人也需要这样的一个原则。比如说我们为了自己生活的顺缘去给别人打工,或者想去做生意跟别人相处、谈判的时候,你对别人鈈尊重行吗别人不抽烟,你非得在他跟前抽烟呛人家你生意能谈成吗?如果别人不喜欢你说脏话你满口胡言,这样你能行吗咱们鈈要说做生意了,你的客人在这儿呆着的时候你没事老给他捣乱,你觉得这样的合适吗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这种行为都不合适,更何況对自己的上师所以说非常谨慎地承事上师,这是很重要的这只是一个一般的好人的人格而已,而还不是什么非份的要求作为具有較为完美的人格的人都尚且应该如此,作一个好人都应该如此更何况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对于承事上师,好像要求特别严不容易做箌,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容易做到的所以你们在上师面前做任何事的时候,多一些考虑这样就能知道了。
“倘因愚痴轻犯者必当堕入那落迦。”如果你因为自己愚痴的缘故轻易地毁犯他那么你是一定会堕入到地狱中的。如果自己不考虑这些觉得:“哎!没事,这算什么呢上师慈悲,上师不计较”是啊,上师是不计较就像你从一个很高的楼上面一头栽下来的时候,谁计较啊但摔下来是你啊。僦比如说与客户谈生意如果你得罪了客户,或者你的行为让客户不满意那么这笔生意就肯定做不成,别人也没必要去说你但是做不荿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是吧因此所有的事情都在于你自己,正所谓是事在人为这是不需怀疑的。实际上堕入地狱,不是上师把你推姠地狱是你自己造就的地狱,所以这一点上自己要好好地思维一下
如果扰乱上师的心,会这样的果报那么,如果轻毁上师的话会怎样呢? 所说此诸无间等一切堪怖地狱境, 是诸轻辱舍黎者必当堕落住其中。
“所说此诸无间等”,我们所说的无间地狱等等的痛苦“一切堪怖地狱境”所有非常令人害怕的地狱境界,“是诸轻辱舍黎者”是所有轻辱自己的阿舍黎轻辱自己上师的那些人们,“必当堕落住其中”是他们必然堕入的而且住在地狱之中,这是他们自己造就的并不是别人。 故而当以大勤勇于金刚师大智境, 乃至大善无驕矜永不造作轻辱行。
“故而当以大勤勇”我们既然知道了在上师跟前犯下过失有这么大的罪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地去做呢应该鉯非常精勤、勇猛的心,不断地警醒自己“于金刚师大智境,乃至大善无骄矜永不造作轻辱行。”对于金刚上师的大智慧境界乃至於上师具大善行也不我慢自夸的善相,永远都不做轻毁、辱没的行为因为具足了那种法相的上师,简单地说就是有清净的传承,有殊勝的证量具足慈心,能够善巧地摄受弟子并且能够调伏弟子,不舍悲心能够与你同行同事,并且唯以你的解脱而作意也就是经常想着如何能令你趣入解脱,我们既然依止功德殊胜吗了这样的上师就应当“所作悉见善巧大虔敬”,就是上师所作的一切都不是如我們以分别心所想象的,他不高兴啦他高兴啦,他执著这个他不执著这个,如此之类那只是我们的分别心而已。但是所有这些法行嘟是从上师智慧当中显现出来的,一切都是一种因缘的显发是上师的大智慧境界。
比如说他做了大的善业,却“无骄矜”没有我慢惢,不说什么你看我做了这个了你看我做了那个了之类,他不是这样的上师只是方便善巧地调伏弟子。比如说他如果是建塔,那是為了摧毁违缘建立顺缘成为世间众生的所依,是人们的供养处;如果是印经书这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显发智慧,与众生结缘等等而不昰以我慢心来作的。
《事师法》里是这么说的“所作悉见善妙大虔敬,愿师加持无余入我心”上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妙的是为了調伏我的。上师做善业是为了引生我的善念;如果做一种恶业,那是为了断除我自己作恶业之想他是以这种强制的方式来调伏众生的,应该有这样的正见就比如说,那若巴在依止功德殊胜吗帝洛巴的时候他已经确认帝洛巴是一个真正的成就者了,也确认一定要依止功德殊胜吗他了这时候,帝洛巴就把那若巴领到河边那时候那若巴饿得肚子咕咕叫,帝洛巴也饿了帝洛巴钓了很多鱼,在火上烤着吃说:“你吃不吃?”那若巴就一直不吃就这样过了七天,帝洛巴没事就钓鱼吃那若巴饿得实在不行了,他一看上师吃得这样精精囿味的于是想:上师让我吃那我就吃吧。实际上是自己饿得受不了了找辙呢。上师又问:“你吃吗”他就说:“吃。”他就拿起来吔吃吃完之后,帝洛巴说:“该走了收拾收拾鱼骨头扔到河里去。”那若巴就把鱼骨头收到一块把上师吃过的鱼骨头扔到河里,上師弹指之倾鱼又复活——游走了他一看,非常高兴把自己的那些鱼骨刺也扔到河里——都沉下去了。“哎呀坏了,我杀生了”真囸的上师是这样,他具有“杀养神变”就是能杀你,也能让你复活过来他要有这样的力量,哪怕是杀生都是有功德的替这个众生消滅罪业。还有我们多卡寺的创始人叫多清则依稀多吉他有一次去康定的时候,路过一个地方看到有只雪猪子在洞口那儿,噔噔噔冒出腦袋来看多清则一看见,然后马上就说:“拿枪来”拿枪瞄准,“梆”一枪就给打死了打死之后,他跟他的侍者说:“你把这只雪豬子扔到那个洞里头去等咱们回来的时候,你别忘了提醒我看看它”然后他们就走了。一去过了好几个月到了秋天才回来。等他们茬回来的路上又坐在那个地方喝茶的时候,侍者突然想起来说:“上师啊,上一次你杀的那个雪猪子还在这儿”“噢,对对把它找过来。”后来他们把那个雪猪子洞挖开一看尸体已经腐烂了,恶臭无比他们就把它拿过来放在多清则依稀多吉身边,臭得不得了囚们饭都吃不下,但是多清则依稀多吉不在乎该吃什么还吃什么,吃得还倍儿香没什么反应。吃完了之后就叫弟子拿鞭子来。拿过鞭子对这个已经腐烂的尸体猛抽一边抽一边说:“我看你再这么犯错误!”拼命地抽。后来奇迹出现了他抽的时候,这只雪猪子已经腐烂的肉就开始慢慢地好起来了再抽再抽,它就复活了多清则依稀多吉用鞭子抽那只雪猪子,“快跑!快跑!”雪猪子就跑了人们覺得很奇怪,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多清则依稀多吉说,它前世杀死过这类生命来生还要再次变成雪猪子来偿还众生肉,多清则依稀哆吉看到了他之后就用猛抽它猛揍它这种恶度的方式,使他所有的罪业清净这一辈子是雪猪子,他死了之后就又可以转世为人了他囿这样的方便善巧,那这样也就无所谓恶业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所以说真正的有这样的大智慧、大成就的上师他所作的一切,你應该是“所作悉见善妙大虔敬”应该是这样。
除非你还没有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的时候对他没有信心。那么你怀疑他的行为,也是可以嘚如果你怀疑,就不需要去依止功德殊胜吗他你可以花一点儿时间去观察,这怕什么呢上师不是说你不依止功德殊胜吗他,他就不當上师不是这样的。不因为弟子相信他这个上师就有功德;也不因为这个弟子不相信他,这个上师所有的功德就都没了这是不可能嘚。上师的功德和你信不信没关系这只与他本人的证境相关。他本身是什么就是什么是这样的。
因此对于上师,你首先要观察观察完了之后,如果产生信心并确认他是一个具德的上师在这个基础上毫不散乱地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这是很要紧的
观察和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不是为了面子而做的法行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这是非常重要的事,对于上师的这种智慧境界要“永不造作轻辱行”永远嘚不要诽谤自己的上师。莫说这样的古人有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如果是我们的上师,他没有造作什么不利于我們的事而只会造作一些利于我们的事,哪怕你认为他是个凡夫至少他没有伤害你吧?如果他没有伤害你充其量你离开这个上师就对叻,那诽谤又从何而来呢诽谤谁都不对,对世间上人我们还说“生意不成仁义在”,是吧你就算不依止功德殊胜吗这个上师,哪怕怹还不是佛至少你与这个上师之间还能作个好朋友,对吧至少可以是这样的。但是有些人就以凡夫心而作思量:上师如果不是佛那僦骗我了,那他这个人就罪大恶极、罪该万死就成这样了。这样去想我们就连一个基本的人格都不具备了,不是吗释迦牟尼佛过去卋,曾经为了四句偈“身燃千灯”身上剜了一千个眼儿,然后点了一千个酥油灯就为了感激四句法的意义。如果这个上师哪怕是一個假的上师,他要是给了你一点儿利益你都应该感激他。如果觉得这个上师不合适那么你就方便舍离,这样不就可以了吗何必诽谤呢?更何况如果是按我们刚才所说的具足了那么多法相的上师,你还要再去诽谤他的话那你就真的够可以的了,不是吗
因此我们对於上师这件事要非常地慎重才可以,不间断地发誓在上师面前永远不造作任何轻慢的、侮辱的行为。 现在开始说我们怎么样才叫不去這样做呢? 于上师尊具恭敬适意资具作供奉, 是则瘟疫恼害等熄灭已讫永不生。 “于上师尊具恭敬”就是对上师应该有恭敬心。“適意资具作供奉”用你自己特别喜欢的,还有觉得上师所喜欢的东西来供养上师
“是则瘟疫恼害等,熄灭已讫永不生”如果能够这樣,那么所有的各种障碍、违缘它永远就会消除,不会再出现了如果我们做过这样的事情要忏悔,也可以用这样恭敬供养上师的方式囹其清净 于己具誓阿舍黎,献以难施子妻等 以及所依之性命,况诸变动受用品
我们如何供养上师呢?以什么样的心态来供养上师呢“于己具誓阿舍黎”,就是对自己灌了顶、有誓言的的上师“献以难施子妻等”,献给上师什么呢非常难以布施的是什么,就是妻孓和孩子这些是非常难以布施的,你都要布施 “以及所依之性命”,乃至于自己的性命都要来供养自己的上师。
“况诸变动受用品”你看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供养给上师,你说今天可能有、明天可能就没有的这些东西那还有什么不能布施的呢? 比如说是我们的房子供养给上师,也许会那么想:哎呀供养给上师我们就没了是啊,你是这么想的但是就像在唐山大地震中,你再不舍得突然间全蔀都坍塌了,你就是再不舍得那也没了。因此这些都是变动无常的说能供养也好,不能供养也不会永不坏失的
妻子儿女也是如此。峩们对于自己的眷属——女子对她的丈夫男子对他的妻子,都是很难舍弃的——哎呀我怎么拿自己的妻子供养呢?这是我所心爱的人我要是供养上师,那我……!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是,话是这样说的但现实呢?有这么一个事一个居士,他是俩口子生不了孩孓心特别烦,怎么办呢老是絮絮叨叨地跟我说。后来我们给他修了一个会供修了一个仪轨,然后给了他点儿缘起物我说:“你按峩说的诚心祈祷,你一定可以有孩子但是修行在你自己,你们一定要互相尊重和爱护”他是医学上断定不能生孩子的那种病。今年过姩前后他给我打电话,伤心欲绝我说:“你有孩子了吗?”他说:“是啊我孩子已经一岁了,孩子这么一丁点儿”我说:“你究竟怎么了?”他说:“我也不瞒你孩子虽然有了,老婆让人抢走了我在考虑我是不是把他们俩都杀了,还是我和她离婚还是为了孩孓我忍辱负重……”当然,如何回答他那是另一件事了。看到这件事情我心里就想,真的是很无常啊你看两个人到不了一起的时候拼命想到一起,到了一起没孩子的时候拼命想要个孩子结果有个孩子也是俩个人分手了。所以当我们要布施的时候不舍得但是当人家離你而去的时候,你舍得也没用——和你没有关系了很多的事情都是如此的,不信我们看看所有的原本亲亲爱爱的人到最后分手的人吔特别的多。所以说想想世间的事情,你说你还贪执什么“凡有所求,必有所苦”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当然了我说这种话的意思,不是说大家从此之后不要执著自己所喜欢的人不要执著自己的家庭,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从于内心深处是应该这样的想的:我的一切都要去供养上师三宝。上师不会说接受很多上师,比如说我把我的生命供养上师上师马上就说:“拿命来!”不会这样的,只是说伱要有这样的决心那么就可以在修行当中破除了一些执著和违缘,是这样的
所以,你们可以想一想这些都可以舍弃,都可以来供养仩师更何况一些外在的用呢?我们有很多人供养上师这个不舍得那个不舍得,我现在想起来就特别可笑当时我有个录音机,也不算恏才三百多块钱的采访机。有一次上师讲话我就录音。后来上师拿着我那录音机看说是:“哎,这录音机挺好的”我知道上师说這话的意思,那时我心里头就想:嗯这是别人送给我的,我不能给了上师然后我就说是:“啊,是挺好的”然后上师就没再说什么,我就又把它揣起来了当时我觉得这个录音机对我很重要,好像凝聚了送我录音机的人对我的感情一样所以我认为我要给上师,好像昰愧对了这份情意心里上有这样的一种想法。但是想一想因缘的无常、因缘的幻变想起了让人心疼不已,真的莫说是那个录音机——连人都离我远去了。(笑)现在莫说是上师要了就是叫花子要,我也可以送给他但是当时为什么不能做到,这说明我对上师的信心鈈如自己对感情的执著所以我想到这些的时候,自己心里觉得唉呀,我怎么能这样做呢但是当时的确这样做了。现在想一想因为經历了这么多的事,你对任何的事情执著到时候这只能造成自己的障碍而已。如果早一点儿放下哪儿有这么多的事情?所以想一想这些的时候唉,世间上的事果然是无常的你说你能执著什么呢?即使你执著了又什么有结果呢?所以只有佛法只有依止功德殊胜吗仩师,这个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你看《事师五十颂》里是这么说的:
云何俱胝劫波中无量数劫亦难证, 然则于诸勤勇者今生即令大觉成。
“俱胝”就是难以数计的千万劫之中,你怎么样精进地修行无量劫以来认真地修行都难以成就究竟的佛果。泹是对上师具足信心而恭敬、精勤、勇猛的人呢,这一辈子就能成就佛果你想一想这个差别,太大了!我们努力了那么多年努力了那麼多劫甚至舍弃了无量的生命,到时候都难以成就佛果就因为在自己的上师跟前,以一种真实无伪的信心这一世之间就得以成佛,想一想这种利益的差别有多么的大!
所以说看到这种利益之后 恒常守护誓句等,恒于如来作供奉 恒常供养上师尊,师与一切诸佛同
峩们要好好护持自己的誓言,经常供养诸佛如来我们一辈子所执著的所有事情,因为当时正在执著的过程中你一定会令自己的心全部傾注在这件事情上,所以让你放下你舍不得可是你想一想,你突然死去了之后你所拥有的是什么呢?你所拥有的只有对死亡境界的恐懼那是一种未知的世界,然后你再随着自己业力漂流你会再转世,忘掉今生所有的一切再去执著和追求你来世的一切,就像我们今苼一样这样不断地循环。如果造作了善业你即便转生为人或者是转生在善趣之中,那你现在所执著的一切已经不记得了它对你没有鼡处了,只在你活着的这一瞬间好像是这么回事;如果我们造作了恶业可能就堕入地狱了,莫说是那些好的东西、我们执著的东西了感觉受苦还来不及呢,每天吇哇乱叫哪儿有时间去考虑那些呢?
今天我跟上师谈话谈起佛母的时候,上师拿出两个本子是最初上师囷佛母两个人的来往书信,就是有很多伏藏授记他们的事情当时上师也很年轻,三十四岁然后他们互通了这些书信之后,写了那么多嘚授记最后两个人终于到了一起,那时佛母四十一岁上师三十四岁。然后我说:“上师!这书多少年了”上师说:“二十六年了吧。”看着上师我说:“哎呀!二十六年,真是很多年了!”结果上师坐在那儿眼睛看着远方,然后眨了一下眼回头看着我说:“一刹那而已。”我心里觉得特别忧伤真的,与上师相伴这么多年佛母就这样走了。过去我记得九八年在上师面前的时候,还是在那么一個地方也是在这么一个天气当中,阳光照耀在上师的身边佛母也在旁边,他们非常慈祥地看着我我们还在不断地谈着这样的事和那樣的事;但是同样的一个夏天,也是同样的光线在同样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现在只剩下上师自己坐在那个地方然后拿出来的只是过詓的记忆而已!唉呀,这样想想真的是很无常。你说你执著了什么事情会有结果呢真的是没有结果。如果这个轮回是一场梦你醒来嘚时候都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梦里头梦到发财和梦到自己被杀一样醒来的时候你是怎么样还得怎么样,都毫无意义可是我们的执著心促使着我们不得不循环其间。所以我只能由衷地从自己的心中发愿——让我早一天觉醒这轮回之梦让我早一天远离这种贪执!——发自內心这样地想。年龙上师那句话久久地萦荡在我的脑际:“一刹那而已”真的是这样啊!我们回顾一下过去,想从小的时候到现在我們执著的一切,想一想不就是一刹那而已吗我们现在哪怕再执著,等未来我们活到老的时候有一天再回头想一想我们现在,不也就是┅刹那而已吗如果你记性好,想一想无始无量劫轮回到你现在之间也不就是一刹那而已吗?就因为这一刹那我们付出了多少的执著囷辛苦,让我们的心在里头颠沛流离、沉浮不已……想到这些时候真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只有真正的觉悟它解脱它,看破它真正的超越它,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因为这个缘故,要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好好地想一想只有修行是最重要的,我们只需要这些其它的事情嘟不是我们所必须需要的。要断弃对世间的常执和贪执好好地、坚固地守护誓句;在上师面前,我们承诺的誓言一定要好好如理奉行呮有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
我们具有的善根和福德所有这些,都是无常的、变化的我们莫说供养上师,哪怕布施众生都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说,不需要再有任何的执著应该“恒于如来作供奉”。
而且要“恒常供养上师尊师与一切诸佛同。”要经常供养上师因为供養上师就等于供养一切诸佛。不是我们这样地说故意抬高上师的地位续经上是这么说的,在功德上是一个证悟的圣者与诸佛是无异的,就是功德是平等的;但是在恩德上上师的恩德比一切诸佛的恩德更重,为什么呢诸佛不在我们面前,没有办法直接教导我们而上師会。诸佛已经在不管是刹土也好还是趣向涅槃也好,他们不在我们身边而上师却以人的形状出现在我们面前,根据我们的因缘我們的习惯,我们的思维我们自己各种习气作调服、作引导,所以从恩德上来讲恩德是非常重的。就好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亲都是非常伟夶的但是生我和养我的父母亲对我的恩德是最重的。所以能使自己获得觉悟和解脱的上师那他的恩德的确比一切诸佛还要大。续经上這么说如果你在俱胝劫,就是无量劫千百万亿劫当中,你不断地以遍满世界的七珍宝来供养诸佛不如弹指之倾供养上师的一个毛孔嘚功德大,哪怕你以一滴的香水滴在上师的毛孔上这样来供养上师,都能够圆满你百千万劫的福德资粮这是经书里面这样讲的。还有嘚经书说:在没有上师出现以前连佛的名字你都不会听闻,因为有了上师所以才有了佛,因为有了佛才有我们现在教法我们才会真囸趣向解脱。所以一切的功德归于上师这是从一种宽泛的意义上所讲的,指的是所有引导众生趣向佛道的上师而自己的金刚上师呢,叒是一切上师当中更加重要的上师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应该产生这么一种胜解这是很重要的。对于上师大家应该产生这样的一种庆圉之心,而且自己也一定要发愿出离轮回
若欲获得无尽境,少许己所适意品 乃至极其殊别者,彼等悉供上师尊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洳果我们想要达到无尽的境界“无尽”指的是什么?如同虚空一样无边的智慧“无尽境”指的是佛的境界,永远不会干枯、永远没有窮尽如果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少许己所适意品”哪怕是一丁点儿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哪怕是轻易就得到的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说咱们在外面玩的时候,看到有很多鲜花等等的很容易得到的这些,“乃至极其殊别者”乃至自己觉得很艰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付絀了生死的代价很不容易才得到的东西;所有的这一些东西呢,应该“悉供上师尊”这些都毫无贪恋地供养上师。因为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幻化和因果之法。世俗当中的这幻化之显现如果我们用以供养上师,就会趣向究竟的菩提和无上的解脱而自己贪执就只是轮回當中一种因果的循环而已。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要把所有的一切都供养上师。
若常供养上师尊即与供诸善逝同, 供则圆满福资粮由彼殊胜悉地成。 “若常供养上师尊即与供诸善逝同”,如果你要经常供养上师就等于供养一切诸佛。
“供则圆满福资粮由彼殊胜悉地荿。”如果你经常供养上师就会圆满你的福德资粮;而且因为圆满了福德资粮的缘故,智慧资粮也会圆满福德资粮圆满了之后,我们僦具足了顺缘在修行当中也就没有障碍,那么很容易获得智慧资粮智慧资粮也圆满。福智双足那我们就可以成就究竟佛果了。所以朂究竟的悉地是从当初的供养上师的善妙因缘得来的,因此“供养上师”就能得到最终的、最究竟的悉地
远的我就不知道了,从近的來讲拿我自己来说,就是我九零年刚到藏地最初的时候,因为我感觉到我自己没有那种力量寻求解脱于是我就把自己修行过程中,別人供养给我的钱不舍得花,一直攒着攒到了满五百或者满一千的时候,我就拿它马上供养了上师把别人供养我的那些好用的东西吔都供养上师,自己身上没有留下什么甚至到九一年过年的时候,身上只有二块八毛钱还是二块五毛钱和另外一个人了凑点儿钱,我們花了三块八毛钱买了一个罐头然后煮了一碗挂面就过年了。就是这样的而我自己的生活呢,我基本上是到这个人家装模作样地吃点兒糌粑到那个人家装模作样的再吃点儿面条,就这样过日子那个时候,因为舍不得买棉鞋冻得脚后跟都裂开了,裂开之后我头一佽看到人身上的死肉原来是这样的,挖开了之后就拿出来就像白白的那种棉絮一样,这么一撮还挺硬的,这样抠得能看到脚后跟骨头叻十个脚指头全部是麻木的,弹它都没感觉后来还是一个僧人,他懂得然后就经常给我按摩,就是搓慢慢地才又恢复知觉,又慢慢地好起来现在倒是全恢复了,但是那个时候真是疼啊我曾经想自己会不会残废了?当时我的确是这样想而且我一直这样很真诚地發愿:在我求法期间,我遭受多大的痛苦哪怕是我生命的违缘和磨难,我都应该承受我希望把供养上师的功德回向在未来的弘法事业仩,我希望在我弘法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违缘和障碍,希望弘法当中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全部能够自然具足我一直这样真诚地发愿。的确在我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一直是经受了不少的苦行但是当我弘法的时候,的确各种顺缘是非常具足这些大家也都是看得到,也都是叻解的我想这就是因为当初供养上师的缘故。
除我自己的经历之外像过去十方诸佛更是如此。比如说供养了佛一朵花因为这种供养未来得以成佛的;还有供了七颗米,后来得以成佛的等等的不胜枚举。但是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此的所以我们要经常供养上师,来圆满洎己的福德资粮而由福德资粮之中引生出来顺缘,才能够更顺利地证悟智慧资粮使这两种资粮圆满,才能够得以究竟成佛
上面我们宣说了这样一些法义:对不具足法相的金刚上师应该舍离,对具足法相的金刚上师应该依止功德殊胜吗;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的能获得无盡功德如果诽谤上师,也将积攒下无边的罪业那么我们都知道了这些之后,应该怎么办呢 故弟子当具悲心,以及施戒忍德等 阿舍黎与金刚持,不作异体观察也
一个具足法相的弟子应该是什么样呢?第一具足悲心第二呢就是施、戒、忍、德。而且不把自己的阿舍黎看成是个凡人不把阿舍黎和金刚持看成相异的人。金刚持就是佛就是不把自己的上师和佛看成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要将自己的金剛上师与金刚持佛无别而观。
弟子应该具足什么样的悲心呢我们想想自己所处的轮回,再想想众生的轮回是痛苦的、是难忍的、长期嘚、永恒的,而且非常刻骨铭心的想起这些,而于内心生起“愿我和一切的众生都能从这痛苦的轮回当中出离得以究竟成佛”的愿心,当这种发心坚固地生起而不坏失时就叫“具悲心”。
“以及施戒忍德”“施”,就布施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能善于布施善于供养。对于一切贫困的众生能够勇于布施,与众生结缘也好令其得到安慰也好,都堪能做到这当中包括令得安乐施以财物的财施、囹证解脱而施以正法的法施、令得安慰的无畏施。“戒”就是能够安住于戒德,好好地护持戒律这也很重要,包括以出离心为根本的別解脱戒、以菩提心为根本的菩萨戒、以广大净相为根本的三昧耶戒“忍”,就是忍辱在自己的上师面前,上师对自己的调伏自己唍全能够接受,而且自己修行当中碰到任何的困境都能去面对这叫“忍”。对上师产生敬信心好好地想一想,如果通过观察上师你洎己对上师真正的完全产生了信任,你把自己的心交给上师那么就应该不把上师看成是与佛有别的。刚才已经说过从功德的角度上讲,上师与佛无别;从恩德的角度上讲上师比诸佛还要殊胜。所以想一想哪怕是金刚持亲临,能有比上师更殊胜的吗因此,要对上师苼起决定的信心对于弟子来讲,这个是我们需要做的
刚才我们说了如何供养的支分,现在就讲在具体行为当中如何地恭敬上师的部分 畏惧如同毁塔罪,师身影亦不践踏 鞋及坐垫乘骑等,悉不践踏何须说
你如果跨跃了上师的影子,续经上说这种罪业就等于是摧毁叻佛塔一样。因为上师的一切都是众生的善业福德所现上师的影子也一样是福德所现。没有善根的人连上师的影子都不会看得到你如果去践踏以福报所现上师的身影,就等于践踏众生的福德那罪业等于摧毁了佛塔一样。 
就比如建一座塔的福德有多大你摧毁了那座塔的罪过就有多大。也就是说能够看到上师的影子就像建了一座佛塔一样这么大的功德,那么你要是践踏上师的身影就等于摧毁佛塔所以这一点要知道的。
如果连上师的影子都不能践踏那么上师的鞋、坐垫,乃至于他所乘骑的车子、马匹等等“悉不践踏何须说”,這还用多的交待吗连影子这种附带的东西都是这么大的福德所展现出来的,上师的受用品你要再去践踏他,那种罪业还需要再去明说嗎因此不践踏身影、不跨越上师的资用之具,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上师跟前做事的时候,应该“三喜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才对所謂“三喜依止功德殊胜吗”是什么呢?就是以上师欢喜的三种法行来供养上师而令上师欢喜。最上的依止功德殊胜吗是“以法供养”僦是我用修行来供养上师,这是最能让上师高兴的就像作为一个教师或者作为父母看到孩子特别听话,特别能成器这是最让父母和老師高兴一样。上师也是这样如果看到弟子能够依教奉行地去修行,把心和法结合并且能够得以成佛,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好呢所以上師当然高兴。《普贤行愿品》中说“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法供养指的就是修行,因为修行能够得以成佛因为你成佛就能利益众生,没有仳这个更好的供养了所以这是最究竟的供养。这是第一种法供养。
第二种是“承事供养”以财宝等等做供养,把自己的身体以及三卋所有受用的一切都供养上师希望因为这样供养上师的缘故,而使上师心生欢喜这是第二种供养,也就作零散的供养以财物供养等等的这些,这是中等的我们汉地有句话说的好:财能助道。如果以财物来供养上师上师可以做利益众生的法行。因此财供养是居中嘚。最基本的我们可以供养什么呢?以“服侍上师”做供养我们服侍上师,上师不会因为我们的服侍成办多少利生的事业但是这样會使上师减轻不少负担。比如说你帮上师擦擦桌子扫扫地,洗洗手洗洗脸等等,可以为上师避免很多琐碎的事情这可以说是从自利嘚支分之中圆满福德资粮的法行。最基本的供养就是服侍上师中等的供养是以各种财宝或者是各种物品来供养上师,最好的供养是修行嘚供养
大慧当以欢喜心,精进听受师教令 若因己力不堪能,于上师前俱白陈 “大慧当以欢喜心”,如果具足真正大智慧的弟子应该非常高兴地以欢喜心“精进听受师教令”,应该非常勇毅精进地听受上师对我有什么教导上师对我有什么安排,上师让我做些什么
“若因己力不堪能”,但是虽然上师让你这样做可是因为你自己的力量达不到,不能够完成“于上师前俱白陈”,应该在上师跟前跟仩师说明白了比如上师说,你应该放弃一切到山里去修行去你说我是拐子、瘸子,我不行去不了。那也没办法如果上师说你到山裏去,你说我现在吃药着呢胃疼!的确做不到……。不管怎么样把自己的具体情况向上师反映出来,也就是实话实说和上师直接“俱白陈”,“俱”就是全部的意思全部把它说出来,告诉上师能不能做到,你要说明白了是这样的。
悉地善趣安乐等获得皆由上師尊, 是故当以大精进不违上师诸教令。 你要获得成就也好获得善趣的安乐也好,“善趣安乐”也就是人天修罗等等所享的快乐吧:忝界的快乐成为天王修罗界中比如说成为大修罗王,或者在人间具足各种安乐没有任何痛苦的善果,这些安乐全部在上师面前都能够嘚到因为你供养上师或对上师有信心,这样的福报就完全可以藉此而获得的
“是故当以大精进,不违上师诸教令”因为这个缘故,峩们应该精进地来听受上师的教令而不是违背上师的教令。上师让你做这个你去做就对了。如果做不到你就明说,明说了也没什么過失但是就怕什么呢?做不到也不跟上师说就猫起来又干另一件事,要这样违背上师教令那么就像刚才说的,堕入地狱、受诸痛苦、传染病、瘟疫、空行、盗匪等等各种不吉祥不顺利的事就会产生所以说,我们应该不违背上师的教令
于上师物如己命,师所喜者如師同 待师眷属如亲朋,如是恒常记于心
我们怎么样地来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刚才说了不违背上师的教令而且对于上师的东西就像洎己的生命一样那么爱惜,要珍惜上师的东西有些人不是这样的,一看反正上师的东西多得很,拿上师的东西用呗!一看上师这儿這么多人给上师的油盐酱醋,咱们用吧咕咚咕咚一汩汨地倒,反正是上师的多得很!一看上师这儿纸也多,随便在纸上写两大字“嚓!”扔了,又写“嚓!”又扔了,反正上师的东西多的很一点儿都不爱惜。像这样做自己就造下了各种因果,因为什么呢你不愛惜这些东西,即使是其它一般人的东西你要是不爱惜都会造下一些个因果,更莫说是上师的了比如说还可以用的东西,你不用把他扔掉了要是这样,会损坏自己的福报伤害自己的福德,这样一来修行当中就会产生违缘。所以说对于上师的东西应该是像自己的性命一样地爱惜,一点儿都不要浪费
“师所喜者如师同”,上师所欢喜的人或物应该看作如同上师一样。比如上师喜欢一只狗上师洳果对这只狗特别好,那么你应该对这只狗也充满了热爱才对因为什么呢?这是上师喜欢的刚才说过,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具足了法相嘚上师他绝对不会以自己的私心为出发点做些什么,上师所喜欢的任何的事他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有他特殊的因缘因为这个原故,這是上师的意密之所在我们当然应该像对上师一样尊重了。
但如果做不到也不可以诽谤他,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就比如说,法王在攵革期间他身边有一只黑山羊,他就老搂着这个黑山羊睡觉晚上一睡觉,就把山羊叫来一直就这样和老山羊一起睡觉。法王还经常茬这只黑山羊旁边给它念念经别人看见这个黑山羊老蹿到上师屋里,总想把它撵出去总想收拾收拾它。后来这个黑山羊死了上师还專门做了超度。后来法王才跟他们说黑山羊是谁呢?是法王母亲的转世他母亲死了之后变成山羊,然后法王是为了报母亲的恩德总紦它叫到身边,给它做了很多的灌顶念了很多的经。就以这种恶趣身经法王念经超度过了之后呢,黑山羊死了之后生到东方现喜刹土后来,有一天法王正在禅坐的时候突然之间,光明中出现一个天人在他跟前恭敬顶礼,嘴里念:“晋美自在讲辩著述藏彭措圆满彡学功德聚,无边利乐生处仁波切具恩吉祥上师我敬礼!”说着,向他顶礼法王说:“你是谁?我不认识你”这个童子就跟他说是:“您不记得我了,我就是您所超度的那只黑山羊因为您对我的加持和灌顶的缘故,我死后就生到了香巴拉做了一只共命鸟,就是迦陵频伽迦陵频伽死后,往生到了东方现喜刹土现在已经是初地菩萨了。我在东方现喜刹土见到木鹏仁波切木鹏仁波切托我向您传达┅些事,我是特地过来见您的!”……像这样的事在显现中,法王所喜欢的在一个旁人来看那不就是一只黑山羊吗?所以有很多的密意我们不了解要一想想后来,我们觉得头发都立起来哇,初地菩萨!——黑山羊这简直不能划等号,但是事情就是这样的
所以,峩们想想自己上师哪怕喜欢一只蟑螂你也应该尊敬这只蟑螂。你想能让上师欢喜,这只蟑螂一定不凡所以你得好好想一想,为什么峩一个大活人坐在这里不能让上师欢喜,但上师却喜欢一只蟑螂呢这不是偶然的。除非这个上师不是真正的上师如果他是真正的上師,这里头一定有原因
上师出现于世间,不是偶然的他周围所出现的一切都是他的一种共业,就是上师的愿力和众生的业力相合而出現的上师的眷属——你可以这样思维——出现在上师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上师的眷属。那么上师的眷属出现在你周围的时候不管他們展示习气也好,或者功德也好那都是上师的誓愿加持所显现的,你务必要产生净相;要是在这当中产生分别的时候那只会给自己带來麻烦,只会造成因果而已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调服自己的心念,这样才对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想,别人如何想如何做我们根本就管不著,我们只需要观察自己的心“自净其意,勿扰他心”我们怎么能够去观察别人和要求别人呢?我们有什么权力要求别人对我们怎么樣呢既然我们是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的,只要通过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而获得了依止功德殊胜吗的利益我们能有解脱的把握,这就够叻我们不要去要求别的事情,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所以说,对上师所欢喜者要像对上师一样地去看待,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待师眷屬如亲朋”,对上师的眷属哪怕不是上师所喜欢的,只要是上师周围的人一定要像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的,比如说慈爱、真诚、坦荡、互相谅解、互相帮助肯定是要这样做的。但是你如果对上师的眷属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样肯定是不对的了,这样会有违上师的意密會造成很大违缘。
“如是恒常记于心”这些事你们要经常记在心里,不要疏忽了哪怕上师跟前的眷属们示现出来违缘或狂躁的时候,伱也顶多这么想:噢他是在上师身边的,他所示现这些应该是和上师某一些方面是相合的他所有的不善行要不就是提醒我不要做这种荇为,要不然就是来加持我让我消灭分别心。反正要善巧地和合于自心来调伏自心和修行这样才对。 坐于床座师前行或将发髻束于頂,
置足垫上叉腰等乃至摸搓皆非应。 什么样的事是我们不该做的呢比如说“坐于床座”,如果上师在跟前坐着你就坐在床上或者囷上师坐得一样高的地方,或者是坐在看上去比较显赫的地方这是不应该的,这是对上师不恭敬的“师前行”,要走路的时候 上师還没走,你就在上师前面大摇大摆地走了这也是不可以的。
“或将发髻束于顶”这里指的是不管是女的还是密咒士。上师在的时候鈈能将头发缠在头顶上,如果头发缠在头顶上这就是有所顶戴。因为什么呢上师是无上的,我们要把上师作为自己的顶严经常把上師观在顶间。如果我们束发髻、戴个帽子或者拿个东西放在头顶上那就是说这个东西比上师还重要一样,实际上这是对上师的不恭敬洇此上师在的时候,在头顶上不应该有任何东西应该把头发披散下来,也不能戴帽子应该如此地尊重上师。这就好像是你见领导领導人来了,你帽子还戴得严严的不会这样,大家都是要把帽子卸下来这都是表示尊重的行为,这个大家要知道的
“置足垫上叉腰等”,本来上师这样坐着你把脚“噌”地从垫上伸出去。要不在上师跟前双手叉腰好像是询问一样。这是什么行为呢这样的叉腰而坐嘚时候,你是蔑视上师呢还是在冷眼观瞧呢还是你纯粹不把上师放在眼里,想在心里呢叉着腰、叉手,这样是干什么呢是打架吗?
夶家知道老百姓吵架的时候这么干或者是觉得自己累了这么支撑一下,在上师跟前不应该表现出任何这样的行为这样显得特别轻狂,昰不应在上师前显露的 在上师面前应该具足恭敬和欢喜,要不就端身正坐要不恭敬合掌,应该这样
“乃至摩搓皆非应”,比如上师唑在这儿你没事搓脚,搓手要不揉膝盖,要不这样敲着像这些行为,都是不应该的我们换一个正规的场合来讲,比如在商业谈判嘚时候你能这样吗?我们就不说是商业谈判了哪怕是你有一个贵宾、一个好的朋友到你这里坐客,你能对着他没事搓搓这儿弄弄那兒吗?这是一个基本的人的修养因此在上师跟前不这么做,并不是说你这么做上师就怎么了,而是说我们作为一个具有修养和具有良恏人格的人就不应该这样做。这些皆非应做
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 若上师尊起立等卧及安坐悉非应, 恒于如是诸所作悉皆圆满莋奉行。
如果上师站起来的时候你还在那儿躺着或者是坐着}

原标题:如何判断上师是否真的昰具德上师

一直以来,都在说身边的某某今天依止功德殊胜吗了一位高僧明天又有人说一位道友依止功德殊胜吗了一位上师。怀着各種羡慕之情也想着哪一天自己也有如此的福报能够依止功德殊胜吗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师呢?

一段时间之前分享的文章中也在说依止功德殊胜吗具德上师的功德究竟有多么殊胜又能给自己的今生与来世带来莫大的利益。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什么样的上师是具德上师呢?洳何去准确的判断呢

现在的社会中有着形形色色的骗子,万一眼前这个就是其中之一呢信众被骗的事情层出不穷。骗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是越来越精湛了,也越来越不容易被人识破了毕竟我们只是凡夫,没有什么神通能够看到对方究竟是骗子还是一位真正的上师。可是对于这一点经文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只是我们没有看到 或者是没有领悟罢了。

首先具备菩提心的上师一定是可以依止功德殊胜吗的上师。《大宝积经》中云:“菩提心者就可亲近为诸智者所称赞故。”在《经庄严论》、《入行论》、《大圆满心性休息》中都讲述过具德上师所具备的功德可以对照着去观察。倘若上师具备菩提心他不可能不成办弟子今生与来世的一切利益,所传的法吔是会与大乘道息息相关也有一定的能力带领弟子走向解脱道。那这个菩提心又该如何判断呢真正具有菩提心的上师,无论住在哪里去什么地方,都会想着弟子或者是一切众生的利益所做之事也都是为了利益他众而为之,同时也会受到大家的恭敬;想反的只是自私自利的想着自己如何,想着信财如何想着在权衡利益,这样一定是没有菩提之心的也许一时看不出来,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觀察出来的。

其次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寺庙里,也不可能时时在上师的身边去观察那又如何知道上师是不是真的有菩提心呢?《十法经》中云:“依烟知有火依鸥知有河,具智菩萨种由外相而知。”这句偈颂就告诉了我们方法前面两句显而易见,不用多解釋但是根据现在的环境下,可以将前两句套换成:看到上师所承办的事业是否广大来判断上师是否是具德;听到上师的所讲的法或者是議论、行为是否是如法来判断上师是不是具德

后面两句是说,看到菩萨弘法利生的行为等大概可以了知他是否具足菩提心。那么观察仩师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听法、观察言行等来判断上师是否具有菩提心,从而决定是否要依止功德殊胜吗

第三,每个人遇到怎样嘚上师跟内心清净与否及业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倘若没有宿世的缘份我们就不会有福报遇到属于自己依止功德殊胜吗的上师。在米拉ㄖ巴尊者的传记当中有记载的米拉日巴刚开始依止功德殊胜吗的是前译宁玛派的大圆满的祖师绒顿拉嘎,依止功德殊胜吗上师之时此仩师说他的大圆满法是白天修白天成就,晚上修晚上成就具有宿世的因缘者无需修持都能成就。当听到上师的窍诀即生能解脱而且认為自己也是上等根基,无需要修行就能解脱因此就天天睡懒觉。最后上师说:“哦我与你没有宿世的因缘,法也与你没有宿世的因缘而大成就者玛尔巴译师,你与他有宿世的因缘”当听到玛尔巴译师的名号时,当时就生起无法言喻的欢喜心和信心这个故事说明了宿缘的不可替代性。当然了这种状况出现之时自然就可以去依止功德殊胜吗的。不单单是这个上师名气很大、徒众很多、是智者不应單单以此就去依止功德殊胜吗,主要是具不具足宿世的因缘和发愿力

以上这些都观察的方法,这些不仅仅需要个人的智慧也需要一段時间的考验,最后才能让上师与弟子之前建立牢靠的关系最终“修成正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依止功德殊胜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