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蒋介石石有苏联顾问,是不是苏联是蒋的爹

苏联因素与国民党政治体制的形荿和发展

  摘要:苏联因素是国民党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其传播途径一是通过苏联顾问、共产国际代表及中共党员对国民党政治体制的构建与改造,二是蒋氏父子等国民党政要在苏联考察、学习后认同和模仿苏联体制国民党政治体制中的苏联因素,主要就是所谓的“党治国家”或以党代政这比较集中地体现于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政治体制没有权力制衡和权力监督、军队党代表制和政工淛等机构或制度上。

  关键词:国民党政治体制;苏联政体模式;党治国家

  国民党政治体制的源流是多方面的有中国封建专制主義传统的继承,也有西方民主政体形式的某些模仿亦有苏联布尔什维主义党政合一经验的吸取。这些因素以哪方面因素为主导笔者认為,苏联因素毫无疑问是国民党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但这不是本文研究的主题,不想也没有必要在此详加讨论但是,长期以來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官方及学术界,都很少提及或认真研究苏联政体模式与国民党政治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关系这似乎是海峡两岸或國共两党都忌讳的话题。个中原因也许既有某种“面子”上的关系(似乎二者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尴尬),也有资料限制上的因素到現今,历史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台湾国民党一党专制早已不复存在;在大陆,苏联模式的政治体制也正在扬弃之中应该是学术堺客观和实事求是地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本文试图对此作初步探讨谬误之处,请有关专家予以指正

  一 苏联因素影响国民党政治体制的途径

  苏联政体某些因素能移植国民党政权从根本上来说,有赖于孙中山“以俄为师”的指导思想与决策而移植的途径,概括起来无外乎是两条即“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

  1、苏联顾问、共产国际代表及中共党员对国民党政治体制的构建与改造

  蘇联和共产国际促成了国共合作不但中共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党的性质和成分;而且从苏联请来了大批优秀政治家和军人在国民党及南方国民政府和军队中充当顾问或“国际代表”[1]――就是他们,以苏联模式为蓝本改造和重新构建了國民党的政治体制。其中最活跃、权力最大、这方面贡献也最大的就是大革命时期苏联派驻孙中山南方国民政府总政治顾问鲍罗廷。他箌广东后不久就有人称:“苏联的影响已经悄悄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甚至政治军事机器中最小的齿轮”。[2]

  鲍罗廷最初是被孙中山委鉯“国民党组织教练员”而出现在广州的以后又被聘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等高层机構的顾问或总顾问。并且有职有权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如孙中山北上时曾指示真实蒋介石石等人说:“鲍罗廷的主张就是我的主张,伱听他的主张要像听我的主张一样”; [3](p76)后来真实蒋介石石也曾公开表示:“总理死了,还有鲍顾问领导我们”;[3](p250)在革命委员会若会长孫中山缺席,则规定顾问鲍罗廷有表决权[3](p297)鲍罗廷是国民党改组的主要策划者和指导者之一,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制定了国民党改组的綱领草案和国民党“一大”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其中改组的纲领草案由鲍罗廷亲自起草然后由瞿秋白译成中文,经廖仲恺、瞿秋白、汪精卫、胡汉民等人讨论后再译成俄文交鲍罗廷研究。[3](p295)鲍罗廷还具体规划大会的组织工作参与并监督会员的选定等,最后终于排除了國民党右派分子的破坏和干扰较好地改组了国民党;并为以后国民党政权的“党治国家”或党政不分的政体形式奠定了基础。

  在苏聯顾问和中共党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按苏联红军的模式,加强了国民政府军队的政治教育和革命化建设许多苏联军事顾问积极参加了黄埔军校的建校工作,尽力向军校的教官和学员传授自己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中积累的政治工作经验;1925年底中共党员还特别尖锐地提出了黃埔军校开设政治课的问题中共委托军校的政治干部和中共广东省委研究制定出政治课的教学大纲及原则,积极参加这个教学大纲和原則制定的有周恩来和拉兹冈、切列潘诺夫等苏联顾问并得到国民党左派将领邓演达将军的有力支持。[4] 也是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仿照苏聯红军的建制,首先在黄埔军校建立了党代表制这样,“黄埔军”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党军”就成为当时广州政府唯一可靠的軍事支柱。以后随着形势的成熟和发展,改组那些名义上集合在国民政府旗帜下但各行其事的广东境内各派大小军阀的部队,也提上叻议事日程整个南方国民政府军队的改组,是在苏联驻华总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他倡议组成了军事委员会1925年6月25日至7朤5日,军委会召开了七次会议讨论有关军队改组问题加伦在这些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军队改编方案,供大家讨论并获得了通过[5](p35)接著,加伦又与那些视军队如命根借军队以营私的军队首领们就编制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5](p205-211)最后终于排除了各种障碍和阻挠将以前互不统辖的各路军队,改编为一支统一的革命正规化部队――国民革命军与此同时,隶属于加伦的一个政治委员会又制定了《军队党代表条例》党代表制推行到全军,加强了军队的政治建设

  2、蒋氏父子等国民党政要在苏联考察、学习后认同和模仿苏联体制

  俄國十月革命不仅极大影响了许多后来成为中共早期党员的左翼知识分子,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包括真实蒋介石石在内的一些军人和政愙的思想和观念从而产生强烈向苏联学习的愿望。当然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孙中山;只是孙中山主要是通过上面那种途径接受苏聯影响的。

  1919年4月北京《晨报》连载介绍苏俄的文章,在谈到苏俄的行政体系时就表示很感兴趣认为它“很近我们的理想”,应“細细加以考究”[6]1923年9月2日,真实蒋介石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在苏联历时3个月的访问,主要是考察苏联党务和军事并請求共同商讨中国作战方案及请求苏方派人到华南,仿照红军编练中国军队等关于这次考察经历,真实蒋介石石回国后曾写过一份“报告书”并向孙中山面陈过国共合作的意见。但是不仅这份“报告书”从此无人知晓;[7](p72)而且在真实蒋介石石后来诸如《苏俄在中国》等个囚著述或回忆中似乎此次苏联之行给他留下的尽是对苏联的疑虑、不满和失望。[8]实际上这与他同期大量的亲苏言行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如朱亮基1927年2月编辑出版的《真实蒋介石石言论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原汁原味”的真实蒋介石石早期文集之一,其中就记录叻不少这方面的言论。[9]正是蒋氏当时“与时俱进”有了苏联之行的政治资本,从而能平步青云在国民党内和军队中的地位日高,权力益大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像真实蒋介石石这样的大批国民党政要思想观念上的默认,苏联党治国家那套政治体系是很难在中国生根的正如汪精卫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所肯定的:“经过一番切实考察,知道红军的组织,共产党森严的纪律,遂为日后回国改组本党创建党军の一大动机” (可见1926年3月7日第5期《政治周报》)。

  大革命后国民党宣传机构虽然口口声声、不厌其烦地声称什么“俄国共产革命不适于Φ国”;真实蒋介石石甚至发表长篇大论,从所谓革命的动机、革命的性质、革命的方法等多方面论证“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和俄国共产革命的区别”[10]但对被有的学者称为“歪曲性吸取苏俄一党制经验”而形成的国民党政治结构,却不仅不肯放弃而且不断加强稳固,“茬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俄革命专政的形式成了真实蒋介石石在中国强化其统治的工具”。[11]

  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以蒋经国为代表的留苏学生,利用苏式经验对国民党政治体制的建树和“发扬光大”据统计,大革命时期被莫斯科中山大学实际录取的中国留学生约为340名其中有30名是鲍罗廷推荐的包括蒋经国在内的国民党要员的子弟。[12](p34)由于特殊的因素蒋经国在苏联呆的时间比其一般同学要长,到1937年3月啟程回国为止近12年之久他在苏联做过工,种过田当过基层干部,经历曲折从他自己当时写的日记及江南等人写的有关传记来看,其罙受苏联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蒋经国将在苏联获得的经验首先运用到国内是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江西。在这里他虽然呮担任了封疆大臣熊式辉麾下一名保安处少将副处长离任江西时也只升了一个“省府委员”。但因地位特殊他自己也雄心勃勃,辟出贛南11县作实验专区大力推行在苏联学得的那套体系和工作作风与方法。如密切联系群众、大搞宣传运动、开办干部训练在经济上甚至還仿照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建立了合作社和“交易公店”统制油、盐、米定量出售,仿照苏联五年计划而颁布“新赣南三年建设计劃”等等从而舆论大哗、否誉不断:在赣南农民心目里,他变成了现代“施公”、“包龙图”或被视为“蒋青天”、“活神仙”;而茬国民党内部,则被指责为“苏联社会主义的中国版”甚至说他是“道地的共产党,赣南快被赤化了”。[12](p91-101)此后蒋经国又将自己的赣南經验,运用到在重庆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1944年开始)任上和尊父命到上海当经济督导员“打老虎”整肃奸商、赃官,平衡法币的工作中(1948年)只不过干训尚且得心应手,但用“打击赣南绅士的手法”去对付支持国民党政府台柱的江浙财团“经国的道行,比起这群千年老道来就不是对手”,最后以失败告终[12](p171)

  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将苏联经验用于国内的情况还可举出不少,如与蔣经国同期赴苏的邓文仪在苏联主要研究“契卡”(全俄肃反委员会)和“格伯乌”(苏联政治保卫局),回国后追随真实蒋介石石鈈仅以在苏联学得的方法帮助蒋在黄埔军校清党,而且不断创办报刊和苏式宣传机构――中华复兴社进行反共宣传和大肆为真实蒋介石石树碑立传;1931年又网络留苏学生中的中共叛徒,在南昌行营建立类似“契卡”和“格伯乌” 的名曰“调查科”或“第三课”的特务机构這是真实蒋介石石在军事方面第一个特务系统,也是军统的最早家底之一;亦因有留苏的经历和本钱邓又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早牵線人以及尚未成功的“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积极奔走者,并是“台湾国民党人中唯一与我党一、二、三代领导核心有过接触的人”[13]

  國民党政治体制相似于苏联体制的因素,其来源除以上两种外来影响或传播之外还有本源于中国自身的的历史渊源。如相似于苏联斯大林时期的国民党政治体系中的个人独裁、个人崇拜、文化专制等就基本上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这种历史的相似性主要是因两国文化上嘚亲和力所致。关于这一点笔者已有专门论述[14]这里就予以简略了。

  二 国民党政治体制所含若干苏联因素或成分

  国民党政治体制Φ的苏联因素概括地说,就是所谓的“党治国家”或以党代政并且它已经不是一种单一的因素,而是逐渐构成了一个体系一个不能割裂的体系。但为便于分析起见在此只能将国民党政治体制中所含若干苏联因素或与苏联相似的成分一一加以说明。

  1、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俄共(布)政治局的翻版

  苏维埃政权刚建立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政权的执行或决策机构是中央委员会(1917年中央委員只有24人,包括候补委员3人)但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全体委员参加的“中央全会与其说是决策中心不如说是泛泛的政治讨论会”。[15]洇此从1919年俄共(布)八大开始正式建立政治局使决策权转移到人数较少的政治局(列宁参加的最后一届,即第十一届代表大会政治局委員为8人)。最初它包括人民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共产国际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真理报》主编、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等此后不仅国家机关的重大问题要请示政治局,而且“有些具体的小事情都搬到政治局去解决了”,[16]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高政府权力机构也是列宁所说的“寡头政治”。[17]有意思的是当时就仅只有书记处书记斯大林没有党外职务,而其党内职务却最多身兼当时中央委员會三大机构,即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组织局主席三职

  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其职能与俄共(布)政治局基本相似。中政会形式上是由孙中山倡议并于1924年7月组织起来的(实际上很难说不是鲍罗廷出的主意)当时主席是孙中山,鲍罗廷任高等顧问委员有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谭平山、瞿秋白、伍朝枢、邵元冲、戴季陶等8人,后又增加谭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实蒋介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