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是基督教的圣地是做什么的?

已收藏本页面
公交站台还在路口前面,要坐的车子也在这边等红灯,而且就在我旁边。我朝司机招了招手指了下门,司机不耐烦地摇头。我脑子一抽,做了一个基督教徒的十字祈祷动作,然后双手合十加了个佛教动作,念念有词,最后一指司机,怒目圆瞪,大吼一声开!!!!我不会告诉你司机一脸恭敬地给我开门了!
他怕你要咬人!
我日,,,,
你下面是有多好吃???葱香排骨味还是鲜虾鱼板的???
楼主ID大亮啊
目测已是纯黑发亮的木耳...
楼主ID大亮啊
目测已是纯黑发亮的木耳.
楼主有病 撸主sb
2楼怎么看?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什么是基督徒最应该做的.doc 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什么是基督徒最应该做的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什么是基督徒最应该做的?——就“三自/家庭”之分回应《教会在中国的未来走向》
中国基督教文化
09:10:58 阅读466 评论9
字号:大中小
读旧约的时候,我总是很奇怪,以色列人为什么这么不长记性?他们往往才经历过神的恩典,没多久就忘了,开始抱怨神;往往才从被神击打和管教,被撒旦攻击的境地中悔改、走出来没多久,又故态复萌,转而拜偶像,以至于再次被神击打。我一直搞不明白,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快就忘了自己民族的历史甚至自己个人的人生经历,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我甚至有一些怀疑,神是不是有意拣选了特别不长脑子的一群人? 但我越看教会的历史,越是发现,这不是以色列人独特的个性,乃是所有犯罪堕落之人的本相。我们自己也和以色列人一样不长记性,经常随从今世的风俗,听从荒谬的言辞,以自己不洁净的眼所看见的为道路,以被欲望所充斥的心所想念的为真理,却忘了神从始至终的作为和一再叮嘱的话语,我们把我们的信仰建立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神的信实上面,如同经上所说的:“我的百姓竟忘记我,向假神烧香,使他们在所行的路上,在古道上绊跌”。(耶18:15)
包括我所见到的《教会在中国的未来走向》一书的部分内容,近来有一些新奇的言辞,论及三自和家庭教会今天的情形,虽然也不乏正确的认识,比如三自中有一些信徒乃是真信徒,或者家庭教会中间有很多的危机和问题,可能也出于好意提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是其基本观点——时代变了,情况变了,为了教会的合一,三自和家庭应该抛弃前嫌(积怨),握手言和——却是有问题的。基督徒应该有属灵的洞见,从一切属人意的好心后面,看见那天上的争战。
正如“程序正义”是法律上“正义”的前提一样,判断方法和判断内容的正确是我们对任何一件事情进行正确判断的前提。对于上面所提到的那个观点,只有正确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我们才能判断出它是不是正确的:
三自和家庭的所谓“前嫌(积怨)”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定义和解读?
时代和情况真的变了么?导致三自和家庭之分的因素真的消失了么?
“教会的合一”到底该如何理解,以至于我们该如何行动才算“合一”?
我认为,恰恰是在这三个彼此相关的问题上,很多人是糊涂的,这表现出当下基督徒(不论是在三自还是家庭中的信徒)信仰的两大危机:1)对所信之道的模糊;2)对教会历史的模糊。前者是对神启示之话语的模糊,后者是对神历史之作为的模糊,简而言之,是对所信之主的认识模糊。
对此,我愿意做一点非常仓促的分享。如果下面的文字有什么内容或者字句上的错漏,请大家原谅。
我承认,对于一些很具体的事情,比如三自中到底有多少信徒是真信徒,有基本正确信仰和神学立场的传道人比例到底是多少;家庭教会的问题有多严重,到底有多少传道人不够忠心,有多少教会失落了信仰的根基,或者陷在很大的危机之中,我都不能回答(能回答的人大概也没有),但是一则,我在这里不是要做定量而仅仅是定性的探讨,所以“比例”问题虽然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二则,我相信保守教会忠心与圣洁,决定一个教会是否是神的教会的,是神的灵而不是人自己的努力。哥林多教会问题不算少了,但是保罗写信给他们的时候,说的是“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林前1:2),同样,去到加拉太的一些犹太信徒提出来的信仰规条不可谓不严格,听起来不可谓不敬虔,但保罗说他们“应当被咒诅”(加1:8)。所以,与其说我在这里试图讨论的是“什么是真教会/假教会”——对此,我承认,虽然有明确的立场,但我学习和研究得依然不够深入——不如说我要讨论的是对每个基督徒而言更简单和直接一点的问题:“以三自/家庭这个现实问题为背景,神要我们基督徒如何活着,我们活在世上又是如何的”。
第一个问题:三自/家庭的分野何来?他们之间的所谓“前嫌”或者“积怨”到底是什么?
首先要明确的是,所谓三自/家庭之分,并不是一个上世纪五十年代年之后才出现的问题,而是导致西方教会动荡与没落的自由主义神学传入中国后,中国教会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执在新时期的特殊表现与结果。
从二、三十年代起,就有后来以王明道为代表的“基要派”和吴耀宗等人为代表的“自由派”的分歧。正如王明道在《我们是为了信仰》一文开头所说的: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教会同世界的教会一样的,都存在着信仰方面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发生在‘基要派’“Fundamentalist”与‘现代派’“Modernist”之间的。‘基要派’是信仰基本要道的,他们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信圣经中所记载的:基督藉童女降生,在世上传道的时候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在各各他山上为人舍命流血,成就了救赎的大工,死后三日身体复活,出了坟墓,四十日以后被接升天,坐在神的右边,将来还要再来到地上,接他的门徒,使他们复活、改变,得着属灵的、不死的身体,与他自己复活后的荣耀身体相似,以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概述/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一神和天国的宗教,发源于中东以色列地区。在人类发展史上,基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中世纪的欧洲地区)。近代以来,虽然经历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基督教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欧美地区被普遍信仰。基督徒相信人类具有原罪,而耶稣作为神(天主或称上帝)唯一的儿子(圣子),通过牺牲自己为人类的救主(弥赛亚,即基督)。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列为当今三大世界性宗教,提倡的是上帝的爱,救赎人类的罪和灵魂体。
宗教信仰/基督教
教义基督教基督教一词的英文写作“Christianity”,由基督徒“Christian”加抽象词“-ity”组成,原型来自的“Christianus”,系天主教会在5世纪后用来形容包括阿里乌派在内的“广义基督徒”名词。而“the Christian religion”(基督宗教)、“Christianism”(基督主义)、“the Christian world”(基督世界)三个近义词,则是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一种基于基督信仰或《圣经》原教旨主义的政治倾向。基督教的核心是耶稣,主要经过初期保罗的信仰化、约翰的神学化、彼得的教会化,米兰赦令后君士坦丁一世的宗教化与政治化、狄奥多西一世的国教化与世俗化,还有宗教改革后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至今的一系列现代化或复古化。而君士坦丁主持的首届大公会议,以及整编的官方教义,则被学术界视作基督教取代多神教成为社会主流的里程碑。其中主要包括:神是父、子、圣灵(圣神)三位一体的神。父创造天地。子耶稣基督(救世主)早于万物诞生,是父的独生子。子不是被造物。子与父一同创造天地。灵(精神)是神,是地上的子与天上的父的联系。不是被造物。子是童贞女玛利亚以处子之身生诞。在地上以完全的肉身,拯救了世人。不是幻象。子以罪人之名,钉死于十字架,三天后复活,升天,荣归父的右边。子会再临,审判所有的死者及生者,而后永远统御万民。教会是子在人间留下的象征性身体,圣神赋予其根基。施洗是以父、及子、神灵的名义。信徒接受洗礼加入教会,即表示愿意相信耶稣以死赎去的罪。圣餐是纪念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所立下的新约。信的,会在审判后的来世复活。按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标准,合法的基督教需要接受三位一体理论,以及“耶稣是唯一的救主”两条基本原则。教规耶稣强调自己不是为了废除律法《》和先知,而是完成及完善,所以基督教的戒律是在原有框架补充而来。耶稣强调即使天地被废除的一天,也不可废除自己律法的一笔一划,而是要完善它。强调无论什么人废除,又让别人跟着做的,到了天国都要为小的;相反无论什么人遵从,又让别人跟着做的,到了天国都要为大的。强调“义”不能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人,不能进天国。 戒律
摩西十诫(犹太教):旧约
耶稣主张(基督教):新约
神是唯一的神。
不可试探神。当只拜一神,侍奉一神。
神是灵,当用心灵和诚实崇拜。
不可因诱惑,吃祭拜给偶像的食物。
对人子犯的罪和亵渎的话,一切都可得赦免;亵渎和顶撞灵的,今世来世都不得赦免。
不可制造神的偶像。也不可制造、崇拜、侍奉别的神。
不可亵渎和妄称神的名字。
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六天要完成所有工作,第七天(安息日)不可做任何事。 凡犯安息日的,必要治死;凡在安息日工作的,必从民中剪除。
可以因饥饿食用祭祀的食物。神喜欢怜悯,不喜欢祭祀。
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由人做主的日子;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犯安息日,就是将无罪说成有罪。
安息日可以行善事。
当孝敬父母。 打父母的、咒骂父母的,必要治死;轻慢父母的,必受诅咒。
爱父母、爱儿女胜过主的,不配作主的门徒。
只给父母奉献金钱,但不亲自照顾的,也不算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凡杀人的难免遭受审判。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才能不污秽人;因为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包括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伪证、诽谤。
凡无缘无故向同胞动怒的,同样难免审判;骂同胞是废物的,难免公会的审断;骂同胞活该的,难免地狱的火。
凡看见妇女,在心里动了淫念的,就已经犯了奸淫罪。
右眼或右手陷入淫邪,就扔掉右眼、砍掉右手,宁可失去一体也不可让全体都负罪掉到地狱。
不是因为妻子淫乱而休妻的,同样犯了奸淫。
不可奸淫。 包括婚前与非合法配偶之间的性行为。
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证。 不可从众散布谣言、行恶,不可在争讼的事上从众偏行,不可与恶人连手乱做见证、冤枉正直的人。
不可贪恋他人财产,包括妻子、仆人、牛驴,以及身边人的一切。
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 耶稣强调诫命里最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的爱自己的主,即神。其次就是要相仿的,爱人如己的对待其他人。这两条诫命是基督教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也是最根本的宗教价值观。
主要宗派/基督教
旧教早期基督教(英语:Early Christianity),指拿撒勒的耶稣钉死于到第一次的基督教,基督简称自希腊语救世主的音读基利斯督(希腊语:Χριστ??),是早期希腊裔基督徒对《希伯来圣经》信仰和预言的受膏者(希伯来语:????????)的转译。耶稣的专称。西方基督教(拉丁语:Ecclesiae Occidentales,英语:Western Christianity),罗马帝国分裂后发展于西罗马范围的基督教派。 西方教会
( 大公教会 ,拉丁语:Ecclesia Catholica;希腊语:Καθολικ? Εκκλησ?α;英语:Catholic Church),意为至一的、至圣的、至公的使徒教会,基于罗马教会的罗马礼仪(拉丁礼仪)以及各国家地区隶属的教区组成。 确立了 圣父 、圣子、 圣灵 的三位一体等基督教主流理论和古典教派的宗教文化,主张历届 大公会议 内容及 托马斯·阿奎纳 的自然神学为官方神学及哲学体系。教会代表为耶稣首席门徒 圣伯多禄 (彼得)后继者的历任罗马主教,通称 教宗 (教皇)。 圣座 (教廷)建在 梵蒂冈城国 。 引据于耶稣对圣伯多禄的教诲:“我要把我的教会建在磐石上,阴间的门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教义达成一致,且结成团契,但保留自身宗教文化特色的教会。主要包括:亚历山大礼仪、安条克礼仪、亚美尼亚礼仪、迦勒底礼仪、拜占庭礼仪,以及 马龙派 等东方礼仪教会组成的 东仪天主教会 。
,基于罗马礼仪,泛 宗座缺出论 的教会。主要包括: 老派天主教会 ,道林格尔(Johann Joseph Ignaz von D?llinger)反对通过"教皇不可错谬"与"教皇首座权"的第20次大公会议;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菲律宾独立教会;波兰天主教会,反对圣母无染原罪; 解放天主教会运动 ,融入 神智学 和 转世 理念。
教宗(Pāpa/Π?πα?/Pope),意为爸爸、教父。 特指罗马教宗。全职包括:罗马主教, 耶稣基督 的代牧者,宗徒长(伯多禄)的继承者,普世教会的最高祭司(教皇),意大利的首座主教,首都罗马的 都主教 ,梵蒂冈城国的元首,神(天主)的众仆之仆。根据教会法,外交职位是“罗马帝国最高祭司”(罗马教皇/Romanus Pontifex)。
凯尔特基督徒团体(英语:Celtic Christianity),基于凯尔特礼仪,继承自首任阿马大主教 圣帕特里克 的凯尔特天主教会[Celtic Catholic Church],曾一度在西欧绝迹,20世纪复兴。特点是热爱大自然、对异教宽容友善,欠缺宗教性。 东方基督教(拉丁语:Ecclesiae Orientales,英语:Eastern Christianity),罗马帝国分裂后发展于东罗马范围的基督教。 东方教会
(希腊语:Ορθ?δοξη Εκκλησ?α),全称正统天主教会[Orthodox Catholic Church],强调“正统”(规范)的使徒教会,宗教文化保持在早期基督教。信守前7次大公会议为正统教义。继承于 圣安德肋 (安得烈)的 君士坦丁堡 、圣马尓古(马可)的 亚历山大 、圣保禄(保罗)的 安条克 、 圣雅各伯 (雅各)的 耶路撒冷 4座初代教会的牧首区(宗主教座),并以君士坦丁堡主教为普世牧首,荣誉领导各地独立正教会(Αυτοκεφαλ?α)和自治正教会(Αυτονομ?α)。 普世牧首认可罗马主教(教皇)为首座主教,但反对首座权。
非普世牧区派
,自 东罗马帝国 遭 奥斯曼帝国 灭国以后,不承认 穆斯林 治下普世牧区正统性的教会。主要包括:马其顿、黑山、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的正教会,以及希腊旧历派、老信徒派( 旧礼仪派 )、忠贞派(地下教会)
非迦克墩派
[Non-Chalcedonian Orthodox Churches],又称老东部派( 东方正统教会 ),因对耶稣神人一性论和两性论持保留意见,独立于通过两性论的第4次(迦克墩)大公会议。亚历山大、安条克牧区的直系继承者。主要包括: 圣西满 (西门)与 圣巴尔多禄茂 (巴多罗买)的亚美尼亚、 圣多默 (多马)的印度,以及科普特(亚历山大)、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叙利亚(安条克)等地的正教会。
君士坦丁堡 的 大主教 ,新罗马及大公的 宗主教 [普世牧首]; 伟大城市 亚历山大 、 利比亚 、五城联邦、 埃塞俄比亚 、全埃及及全非洲的宗主教与教宗,众 神父 之神父、众 牧者 之牧者、众主教之主教、第十三使徒(马可)的继承者与大公的审判长; 安条克 及全东方的宗主教;圣城 耶路撒冷 及全 巴勒斯坦 、 叙利亚 、 约旦河 外、 加利利 的 迦南 与圣地 锡安 的宗主教。
聂斯脱利派
( 景教 ,希腊语:Νεστοριανισμ??),全称东方亚述圣徒天主教会[Holy Apostolic Catholic 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基于普世牧首 聂斯脱利 思想,主张耶稣基督拥有神人两性, 玛利亚 是“人格母”(Χριστοτ?κο?)而非“神格母”(Θεοτοκο?),且非殉道者不宜封圣;独立于通过“诞神女”尊号的第3次大公会议。“景”取自“基督”谐音和"光明辉煌"的含义,是 也里可温 、 天主教 、耶稣教以前,基督教最早的中文官方译名。 其他宗派 异见者
诺斯底派 (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公元2、3世纪主张 二元论 的教派,强调宇宙由善与恶、真神与伪神、灵魂与肉体组成。包括2世纪 马吉安 受使徒保罗和诺斯底主义影响的
,强调基督再临和主张回归早期纯粹信仰、禁欲生活的孟他努派。
(形态主义,Sabellianism),3世纪强调耶稣拥有人的身体和灵魂,但保留神的思考方式的教派。包括亚玻里拿留主张耶稣非完全人格降生的
亚玻里拿留派
(Apollinarism),和阿里乌斯后继者保卢、卢西亚诺否定耶稣神性的 阿里乌斯派 。
( 伯拉纠主义 ,Pelagianism),5世纪伯拉纠继承者克里斯提乌斯的教派,主张得救需要自己的功德配合神的圣宠,婴儿施洗无用。包括10世纪鲍格米勒反对善恶二元论、主张 幻影说 的 ,和主张世界由邪恶构成、强调修道的
(Cathares)。
寂静派( 寂静主义 ,Quietism),14世纪主张 清心寡欲 的教派,追求佛教涅槃相似的无罪、神人合一的状态。 包括17世纪倡导弥格尔·巴衣乌斯思想,主张人类意志力薄弱、腐败是人类劣根性,强调人类原罪和神的圣宠重要性的詹森派( 詹森主义 )。 新教历史新教(英语:Historical Protestantism),狭义的新教。特指宗教改革开始后抗议罗马教廷及天主教会世俗化的一系列宗派。包括宗教改革激进派(誓反教,Radical Reformation)。 更正教会
(抗议宗,Protestantism)早期宗教改革先驱。主要包括:12世纪彼得·瓦勒度主张清贫,尝试使用非拉丁语的《 圣经 》翻译本传教的 瓦勒度派 (Waldensians);14世纪 约翰·威克里夫 强调神职人员权威必须建立在圣经之上,要求教廷勤俭和上税的 罗拉德派 (Lollards);15世纪初制定面包加葡萄酒两种圣餐、在强制德语的 卢森堡王朝 用捷克语礼拜、抗议教会的腐败、遭罗马教廷火刑处决的 扬·胡斯 的 胡斯派 (Hussite)。
路德派( 路德宗 ,英语:Lutheranism;Lutheran Church), 马丁·路德 指导的宗派,他的教会在中国译作信义会。保留 主教制 ,但革除了教会在“救赎”上的权威,强调 因信称义 ,以及信徒皆祭司理论,新教及更正教( 福音派 )鼻祖。因为路德给自己的名字赋予了“自由”的含义,又称自由派。 主要包括:路德世界联盟、德意志福音教会、玛利亚福音姐妹会、 瑞典教会 、 挪威教会 、 丹麦教会 、 冰岛教会 、 法罗群岛教会 。
( 加尔文宗 ,Calvinism;Reformed churches)。主张 慈运理 的唯独相信圣经理论、和 约翰·加尔文 的双重预定论及 加尔文主义 ,基于信仰与传统“归正”的 改革宗 鼻祖。分为直接继承于加尔文的归正会(Continental Reformed church),由 约翰·诺克斯 主要继承于 长老制 的长老会( 长老宗 /Presbyterianism);长老派的分派,由 罗伯特·布朗 主张信徒平等管理教会、创立 公理制 的公理会( 公理宗 ,Congregationalists)。主要包括:改革派教会世界共融、美国长老会、 利珀教会 、 苏格兰教会 、 纽埃教会 、 图瓦卢教会 。
( 浸信会 ,Baptist、Baptist churches),实行会众制,强调成人施洗。分为主张加尔文主义的
特别浸礼派
(Particular),以及主张 雅各布斯·阿民念 的 阿民念主义 的
普通浸礼派
(General)。更正教信徒最多的宗派,也是 美国基督教 主体。主要包括: 美南浸信会 。
盎格鲁派( 安立甘宗 ,Anglicanism;Anglican Church),保留主教制,主张 伊丽莎白一世 的中道政策。根据神圣而大公,教会译作圣公会。宗教文化上属旧教。继承于天主教会首任坎特伯雷宗主教的圣奥古斯丁(坎特伯里的奥古斯丁), 亨利八世 出于政治原因改革。分为坎特伯雷普世大主教领导的 普世圣公宗 及其他的圣公会。主要包括:英格兰圣公会传教协会、 英格兰教会 、 爱尔兰教会 、 尼日利亚教会 、 乌干达教会 。
循道派( 卫斯理宗 ,Wesleyans;Methodism),安立甘宗的分派,独立于 约翰·卫斯理 指导的循道运动。教会译作卫理公会。主要包括:联合卫理公会、 救世军 、拿撒勒人教会( 宣圣会 )
再洗礼派 (Anabaptist),改革派 慈运理 的众弟子创立。主张界石主义、和平主义,反对婴儿施洗,继承 施洗约翰 和早期基督教思想。分为 门诺·西门斯 领导的 门诺派 ;门诺派的分派,雅克布·阿满领导德裔美国人组成的严谨派( 阿米什人 );亚历山大·马可领导的兄弟会(Church of the Brethren);主张与世隔绝的生活、固执于信仰和固有文化,遭教廷火刑处决的雅克布·哈特指导的哈特派(固执派/Hutterite)
灵修基督教
,俄语:Духовное христианство,英语:Spiritual Christianity ),兴起于俄罗斯东正教范围的改革教派。主要包括:主张 神秘主义 、绝对和平主义、 无政府主义 和共同 务农 生活的
与圣灵战斗派
(Духоборы);反对君权神授、反对圣象、拒服兵役、拒拿武器、主张继承初代教会精神的
(Молока?не);通过用鞭子抽打身体、疯狂舞蹈,追求灵魂出窍感觉的
(khlysty);根据耶稣教诲,强调 万恶淫为首 、主张男女教徒 去势 的
斯科普里派
(阉割派/скопцы) 现代新教(英语:Modern Protestantism),特指大觉醒运动以后产生的一系列教派,是加尔文宗的归正思想的延续。主要是复兴圣经里记载过,但遗失掉的传统。 复原教
教会合一派
(联合教会,United and uniting churches),始于19世纪初亚历山大·坎伯及伯通·史东主张一个教会原则、强调教会名应取自圣经、反对分门别派和个人名义教会的 恢复运动 。 定型于20世纪成立的 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 ,以及主张普世教会概念的 普世教会合一运动 。完全合一的教会主要包括:基督联合教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 、 孟加拉国教会 、 巴基斯坦国教会 、 北印度国教会 、 南印度国教会 。
,Holiness),始于17世纪末菲利普·雅各·施本尔主张回归信仰本身、反对教条主义、改革路德宗的 虔敬派 ;定型于19世纪改革卫理公会的 圣洁运动 。主张 宣信 (A.B.辛普森)提出的《圣经》逐字灵感,以及新生、圣化、神愈、再临四重福音理论。主要包括:宣信成立的 基督教宣道会 ,印第安纳安德森的神的教会(Church of God)、圣契会、 同善会。
基督复临派 (米勒派,Adventist;Millerites),始于威廉·米勒预言 基督再临 、强调守星期日的基督复临教会。包括改守安息日(星期六)的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
( 五旬节运动 ,Pentecostalism),20世纪查理·福克·巴罕领导,强调圣灵洗礼、说方言。新教所有宗派信徒最多的一派。主要包括: 神召会 、 方城团契、国际信仰共同圈、中华福音团契(唐河团契)
灵恩派 (Charismatics),出自五旬节派及其后的灵恩运动、新灵恩运动,信徒遍及新教和天主教内部。完全独立的团体主要包括:加略山教会、重生派、 葡萄园教会联盟
都市社区教会(Metropolitan Community Church),传道对象为男女 同性恋 、 双性恋 、性别障碍者,特洛伊·佩里发起。 普世基督教,又名宗教复兴运动。新兴宗教团体,包括耶和华见证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世界基督教统一协会(统一教);基督教科学会;新思考(New Thought);家庭国际;新耶路撒冷教会;人民圣殿教;神体一位论主义(Unitarianism);一神普救教;日本型基督教。
基督教(正统信仰)/基督教
正统纯正信仰观点,所有信仰内容在《圣经》里,其中只敬拜(圣父 圣子 圣灵 三位一体)独一的真神,最重要的是,只传 钉十字架上耶稣基督,他是救主,为拯救人类钉十字架上,三天复活,可以看看 中国基督教福音影视。信耶稣得永生,今生得上帝赐的平安。1、(只传钉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 最重要核心 所信的所传的,只有一位救主,就是钉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唯独耶稣基督是救主,除他以外别无拯救2、(圣父 圣子 圣灵)是一位真神,三个位格,正统信仰称 三位一体或说 三一神 三合一的一位真神(下文有解释)3、圣灵是神 ,圣灵是从父出来的另 一位4、耶稣是神,耶稣与父原为一,人看见耶稣就是看见神5、耶稣基督是神, 也是人,他是神人两性6、世界末日,耶稣再来,没有任何人知道,7、耶稣是真实的复活了8、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结婚9、基督徒不可以吃血10、不可敬拜任何人,包括天使也不可敬拜,唯独敬拜 (圣父 圣子 圣灵) 独一的真神11、人体是不可以注射的 现在科学家发明一种芯片,可以把你所有都存在芯片了,身份证钱,但是这个芯片,圣经里被称为魔鬼的印记,基督徒绝对不可以注射。
基本介绍/基督教
基督教基督教是一种信仰神和的,发源于。在人类发展史中,基督教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尤甚)世界各地遍布为数众多的教堂。基督徒相信耶稣为神(天主或称上帝)的圣子、人类的救主(弥赛亚,即基督)的一神论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列为当今三大世界性宗教。基督教主要有天主教(又称公教会)、东正教(又称正教会)、基督新教(华人俗称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许多规模较小的派别。基督教虽然产生于中东地区,但后来由于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扩张和持续打压,基督教的传播中心逐渐转移至欧洲并在欧洲发扬光大,并由此传播至远东、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即便如此,目前在基督教的发源地中东地区仍存留着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古老的东方礼教派,信仰者有阿拉伯人、科普特人、亚述人、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等。中文语汇的“基督教”一词时常是专指基督新教,这是中文目前的特有现象。《一本读懂世界三大宗教》指出,基督宗教的信徒占2008年世界人口32.9%,即约20亿7千万人。天主教徒占其中52.89%(约11亿人),基督新教占其中17.63%(约3亿6千万人),而东正教则占其中10.64%(约2亿2千万)人口。基督教提倡包容、进步精神。敬仰并感恩基督(指对基督教之父耶稣基督进行感恩,他为拯救人类的罪恶而死),基督教号召自由、民主、仁爱、诚实与道义。消除内心的不良欲望,对犯下的过错和自身的罪恶进行忏悔,净化心灵。基督教占全世界有信仰人口的 33.39%。耶稣基督天主教(拉丁语:Ecclesiam catholicam)、新教(德语:Protestantismus、法语:Protestantisme、英语:Protestantism)、东正教(希腊语:Ορθ?δοξη Εκκλησ?α、教会斯拉夫语:Православие)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三大教派中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
宗教起源/基督教
犹太教是所有基督宗教的起源,是最早且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犹太教的形成代表着基督宗教的诞生。《》或称《》是亚伯拉罕,犹太列祖之父,信奉的唯一神YHWH(旧译耶和华)与亚伯拉罕的后裔达成的“圣约”(Holy Testament),也就是犹太人与耶和华的圣约,亦称“亚伯拉罕之约”,亚伯拉罕与其十二子为基督宗教创始人及奠基人。这个圣约的内容是耶和华承诺亚伯拉罕的后裔(指上帝的选民)将来会被降临的弥赛亚所救赎,这群选民的聚集形成为属灵的国度,这个属灵国度就是现在所说的犹太教会,基督教会的前身。基督教 图画“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这句经文正是对后来将来基督降临的印证。亚伯拉罕的后裔因为大饥荒而流亡到埃及,在耶和华的先知摩西带领下前往应许之地,耶和华在与亚伯拉罕达成的契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十诫以及律法,又称《》,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后来撒母耳为扫罗抹油,承认他为以色列的首位国王,是耶和华指定的国王。扫罗和大卫在应许之地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大卫之子所罗门死后,以色列王国以及第一圣殿被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毁灭。后来波斯国王居鲁士释放了巴比伦之囚的犹太人,先知尼希米和以斯拉重建并改革了犹太教,期待弥赛亚再次降临拯救以色列人,重建以色列王国。之后的先知们逐渐强化对耶和华圣约的敬畏和一神论,耶和华从亚伯拉罕的神变成了普世的上帝,巴比伦之囚是因为以色列人背叛了上帝,但以色列人是的上帝选民,是超越其他民族的,耶和华将审判以色列人的邻居。正如在巴比伦的以赛亚所说:基督教教堂一览(19张)“......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我是公义的上帝,又是救主,除了我以外,再没有别的神。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因为我是神,再没有别神。……以色列的后裔,都必因耶和华得称为义,并要夸耀。”圣经预言“以色列在万国中被抛来抛去,却不至灭亡。”从以色列亡国,流亡,复国,对抗阿拉伯世界的事实中,可见其准确性。基督教 图画因为犹太人在叙拉古王朝的希腊人统治下没有宗教自由,西元前140年,玛加伯家族起义赶走了希腊人并建立了哈斯摩尼王朝。由于对旧约理解和政治立场的差异,犹太人又分化为强调律法传统的法利赛人和以祭司长为中心的撒都该人,还有一个拒绝耶路撒冷祭司权威的异见者在旷野组成的爱色尼教派。《新约全书》是基督徒(此处指新教徒)与他们所信仰的神子耶稣基督达成的新圣约,以取代了先知亚伯拉罕和摩西与耶和华达成的旧约。新约分为四部分:福音书、保罗书信、使徒书信和启示录。也是由拿撒勒派所发展出的新教(即一般意义上的中文的基督教)所奉的圣经。福音书被认为是记载耶稣的言行和生平,福音书所描绘的耶稣基督符合了旧约的先知们对弥赛亚特征的预言。因此,耶稣被他的信徒认为是耶和华派来的救赎主,是神独生子。保罗(亦称圣保罗或使徒保罗)强调信耶稣得永生,耶稣用血与人类立了新约,旧约也就因此得到印证。于是,通过保罗神学的改造,“公义的神”耶和华被“圣洁仁爱的神”耶稣所体现出来。神是良善的,出于对世界的爱而为了他选民的原罪和本罪而钉十字架,用他的血洗清了选民的罪,通过信仰耶稣是神子以及耶稣死而复活,人类就能进入天国,重新与神在一起。因为神让耶稣复活了,所以信靠耶稣的人死后也能复活。保罗强调:“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启示录据说是耶稣的门徒约翰所写的,主要是对未来的预警,包括对世界末日的预言:接二连三的大灾难,世界朝向毁灭发展的末日光景,并描述最后审判,重点放在耶稣的再来。
圣婴耶稣/基督教
圣婴降生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旧称: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希腊语:ΗΠαλαι? Διαθ?κη、拉丁语:Vetus Testamentum)。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希伯来语:?????希腊语:Ιησο??拉丁语:Jesus)。出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母亲名叫玛利亚。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公元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颁布米兰诏书(Edictum Mediolanensium),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宣布它为国教。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耶稣耶稣宣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基督教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us)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基督教会。 罗马教皇当时以太阳神的生日制定了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即圣诞节(拉丁语:christmas、希腊语:Χριστο?γεννα)(耶稣出生的确实日子已不可考)。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当时的基督教被国王作为统治奴隶的工具,为控制奴隶们的精神为主,当时欧洲一代都是靠基督教的功劳统一,分成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国,是三兄弟意见不合而分裂的。部分非基督宗教教徒的史学家认为,耶稣传达的教义更加接近犹太教,而新约保罗(希腊语:Πα?λο?、拉丁语:Paulus)对基督教教义做了较大贡献,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于犹太人范围。在蛮族之间传播基督教,具有开化功能并能确保罗马法的精髓和拉丁语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区流行。只有英国视罗马基督教为异教信仰。在克洛维的统治之下,法兰克人成为天主教徒,尔后并渡过莱茵河把天主教传播给日耳曼人。拜占庭人则在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之间传播东正教。在公元第五世纪初期,圣巴特瑞克把体天主教带到爱尔兰,然后传播到苏格兰,再从北方返回英格兰。在第六世纪后期,教皇格列高利(伟大者)派传教士由南部进入英格兰。在同一个世纪,英格兰人再一次皈依天主教。
耶稣生平/基督教
在圣经旧约(公元前)中就有预言神子的降生。研究基督教起源的人,总是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的耶稣是否实有其人? 否认耶稣实有其人的学者大约持有下列几种观点:(1)认为耶稣只是基督教神话中的偶像;(2)耶稣是错误传说中的人物;耶稣(3)基督教中的耶稣实际上是历史上同名者的捏合杂揉;另外,教会中同样有一部分人否认耶稣有血肉之躯,他们认为耶稣基督是神,作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的耶稣只是一种“幻影”,或者说是人的幻像,这群人以诺斯底为代表人物,被大公教会定为异端。(对于基督的正确认识是:基督既具有完全的神性,也具有完全的人性)。主张耶稣实有其人的既有护教人士,也有非基督徒的学者,各种看法之间往往大相径庭,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接受圣经的记载, 维护教会传统,认为耶稣就是道成肉体的基督;(2)耶稣是当时犹太人“叛乱的首领”;(3)耶稣是一场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学术界对圣经中"拿撒勒人耶稣"这个名称展开过讨论。《新约》头5卷称耶稣为"拿撒勒人(Nazarene)或"拿佐拉派。(Nazoraean);而在犹太教文献中,耶稣及其门徒被称作“拿撒利姆”(Notarim)。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词都与加利利一个叫做“拿撒勒”(Nazareth)的城市有关,但也有少数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在《旧约》中找不到这个拿撒勒城的名字,可能它是一个小村庄名字。近人罗伯逊(Archibald Robertson)引述4世纪的有关文献后指出:公元前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境内就有一个教派叫“拿撒利派”(Nasaraens),并说:“另一桩奇事是,一个叫做曼达安派的教派,他们崇奉施洗约翰为真先知,而斥责耶稣是说谎者和骗子,但是依然称他们的主要成员为拿撒拉(Nasoraye)也就是“拿佐拉派”。他因此得出结论说:“约翰和耶稣的信徒们被称为拿佐拉派。但是这个称号并不是源于拿撒勒的村名,却是源于希伯来语????一词,原是“守”的意思 即指守秘密者或严守犹太律法者。”国内也有人认为基督教是由上述拿撒勒派发展而来。 似乎更多的学者坚持拿撒勒派是基督教中的一个派别的观点,认为该派出现的时间应为1、2世纪。“耶稣”在希腊文作,是希伯来文?????的译音,原意为“耶和华(是)拯救”。罗伯逊认为希腊文中“基督耶稣”就是“弥赛亚约书亚”同《旧约》中的先知约书亚有内在联系。但这种一家之言忽略了“约书亚”这词本身的含义,也撇开了《马太福音》第1章第21节的解释,所以不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圣经》中记载耶稣生平事迹寥寥无几,童年的事几乎未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讲到他12岁时跟父母去耶路撒冷,在圣殿里坐在教师中间听讲发问的情景。然后就是第3章第23节说:“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30岁。”此外,福音书记载的都是他传道以后的言行。所以黑格尔也觉得不无遗憾地说:“关于耶稣[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这一有趣的问题,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最初出现时已经是在成年时期,那时他已经从犹太人传统旧俗念意识中解放出来了。”综合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耶稣生平有下列几点我们可加以肯定:1、生活在公元1世纪初;2、30岁左右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3、曾收12个人为门徒(后亦称“使徒”,需要注意“使徒”仅仅指十二个门徒而非其他人); 4、遭到犹太教上层分子的嫉妒(逼迫); 5、后以“谋反罗马”罪被钉死与十字架。“基督”一词在希腊文作Χριστ??,意为“受膏者”,即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对应词。在《新约》圣经中,常同耶稣连用或换用。但近代研究者常将耶稣同基督分开。有的还将“历史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加以区分。
历史沿革/基督教
宗教起源圣墓教堂基督教属天启宗教的一支,但因其主流教派尊奉耶稣为神,与犹太教、伊斯兰教存在差异,因而又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上半叶,耶稣开始在亚洲中东地区的会堂教诲世人知识、传播天国的福音、救治百姓各种病症,陆续收了西门彼得(圣伯多禄)、安得烈(圣安德鲁)、大雅各(圣长雅各伯)、约翰(圣若望)、腓力(圣斐理伯)、巴多罗买(圣巴尔多禄茂)、多马(圣多默)、马太(圣玛窦)、小雅各(圣雅各伯)、达太(圣达陡)、西门(圣西满)、犹大在内的耶稣十二门徒。约28年,耶稣因以犹太人的君王自居,并自称为神的儿子和弥赛亚而被捕。犹太公会裁定认为耶稣和他的弟子练习魔法和巫术,引导犹太人崇拜偶像,受外邦人资助,想推翻犹太人的信仰;耶稣荒淫、邪恶,崇拜磐石,所以将耶稣开除出犹太人,不许悔改。最后耶稣被转交到罗马帝国政府,以磔刑的十字架刑处死。三天后,耶稣的门徒和信众据称看到了耶稣复活和升天,并借此在耶路撒冷组织了宗教团体耶路撒冷教会。是为早期基督教历史上的“犹太教拿撒勒派”,或“犹太教耶稣派”时期。圣经古卷当时耶路撒冷教会在伯多禄的领导下,过着禁欲主义和共同财产的修道生活,同时展开传教活动,并伺机到远离耶路撒冷的地方活动。另一方面以圣保禄(保罗)为首,因遭到犹太教会的主流教派迫害而分散到各地的犹太裔希腊人(Hellenist),已将精力投入到传道上;犹太人和外邦人纷纷皈依,并成立了安提阿教会。而耶路撒冷教会则在伯多禄和众门徒被逮捕后,由最有资历的长老雅各伯代行领导,担任耶路撒冷教会首任大主教。公元48年与49年左右,安提阿教会因重视外邦人和采取适应外邦文化的策略,所以与严格遵守律法的耶路撒冷教会发生教义冲突,雅各伯对此进行了仲裁,定下外邦人“不可用不洁之物祭拜偶像、不可品行不端、不可绞杀动物,避免沾血”四条规定,而诸如割礼等犹太人遵守的律法、习俗一并免除的妥协方案。此后,各地也相继以独立性和自治性为基准成立教会。随着内部的差异扩大,犹太教拿撒勒派形成遵守安息日、割礼等犹太教律法的犹太人基督徒(Jewish Christianity),遵从外邦人传统和习俗、推崇《保罗书信》的保罗派基督徒(Pauline Christianity),遵从抹大拉的玛丽亚是耶稣合法继承者、推崇《约翰福音》的诺斯底派基督徒(Gnostic Christianity)。三者里保罗派占据主流,因而主流学术界认为保罗是基督信仰的实际创始人。2世纪初,依保罗派为主体,三者里的部分基督徒共融为一派,自称为天主教(Catholicism),从各方面脱离犹太教(Judaism)。天主教会(Catholic Church)认为教会是耶稣创立,伯多禄是教会的首任领袖,而非抹大拉的玛丽亚。2世纪末,因天主教高层推崇权威和信仰一体化,部分温和派的东方天主教会开始自称东正教会(Orthodox Church)。自耶稣之后,基督徒在犹太教的律法基础上,结合耶稣和后来使徒们的言行,确立了基督教的教义,并将最主要的基础理论记在《保禄书信(保罗书信)》和《若望福音(约翰福音)》两部文献。公元四世纪,东、西教会及罗马帝国政府依《保禄书信》和《若望福音》为基础,确立了27卷《新约圣经》的框架结构,并和希腊正教会《七十贤士译本》的全部56卷《旧约圣经》合为83卷本《希腊圣经》。罗马天主教会则剔除旧约4卷,合并12卷为6卷。基督教各派也以新、旧《圣经》脱离《妥拉》产生的犹太教各派,正式进入基督教时期。十六世纪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剔除新约没有引用过的罗马版旧约篇目,包括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传、智慧篇、德训篇、2卷巴路克书,确立其后新教的39卷《旧约全书》。普世教会公元1世纪60年代,圣雅各伯、圣保禄、圣伯多禄三位早期基督徒重要人物相继殉道。70年代,攻入以色列造成耶路撒冷圣殿损毁,耶路撒冷教会因犹太人的离去沉落,而希腊语文化圈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教徒则有了从犹太教里独立的志向。但基督教义与罗马帝国的多神教文化相斥,因此遭到批判,并且基督徒抗拒皇帝崇拜的行为,也成为主流社会眼中的异端份子。随后基督教因忤逆国家而在罗马帝国禁教,信徒也接连遭到以尼禄、图密善、德西乌斯、戴克里先皇帝为首的举国镇压和迫害。是为早期基督教遭遇的第一次大迫害。但基督教并未因此衰落。301年,亚美尼亚王国成为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311年,伽列里乌斯颁布了缓和政策。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颁布米兰赦令,成为合法宗教。350年,阿克苏姆帝国也将基督教国教化。公元3世纪中叶,因耶稣的神性问题,基督教分成主张耶稣非神同体的阿里乌斯派和主张耶稣神人同体的亚大纳修派(希腊语:?μοο?σιο?)。是为基督教第一次分裂。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一世召开第一次大公会议的第一次尼西亚会议,确立了基本教义的三位一体理论,天主教会成为唯一合法教会,同时阿里乌斯派定性为异端。君士坦丁一世死去,尤利安政变上位后,恢复多神教和施行迫害基督教政策,并让基督教在内部各派以及与犹太教的争斗过程中留下第二段屈辱历史,直到约维安上位后取消反基督教政策。公元392年,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施行反对一切异教和天主教会以外基督教派的政策。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在狄奥多西一世去世后,演变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公元5世纪,在成为罗马国教之后,帝国仍存在信奉古典宗教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元415年,基督徒在主教的发动和带领下,以清除异教名义在亚历山大港对古希腊文明的缪斯神庙进行了掠夺和破坏,并残杀了新柏拉图学派领袖希帕提娅。是为基督教犯下的第一次暴行,而基督教也自此从遭受迫害,转向了对外的异教和对内的异端施加迫害的道路。公元431年,以弗所公会议召开,确定了玛利亚为神的母亲的基本教义,并强调耶稣的神人两性一位。而缺席会议,主张耶稣神人二性二位,并借此反对圣母说的聂斯脱利派被定性为异端,处以绝罚。是为基督教第二次分裂。此后,东方亚述教会在聂斯脱利学派基础上成立,并传播到波斯成为与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并列的宗教、又传播到唐朝,成为当时基督教信徒复盖最广的一派,直到伊斯兰教兴起后式微。公元451年,迦克墩公会议召开,确定了耶稣同时拥有神性、人性的双性论,将阿拉伯、叙利亚地区持有单性论学说,但并未将单性论定为教义的教派定性为异端。是为第三次分裂。东、西大分裂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天主教会在西罗马范围的罗马教廷与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教区(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区),也自此在拉丁语、希腊语两个的社会大环境下分别发展,是为东、西教会时期。随后数百年里,双方相继发生了关于罗马主教在天主教会地位的首席主教权争议、基督教礼拜仪式的差异化发展、圣灵从父来还是从父和子来的和子说、神职人员是否可以结婚争议、圣像破坏运动、罗马主教未经东罗马皇帝同意私自为查理大帝加冕问题、佛提乌从教会独立、斯拉夫语礼拜仪式的对错,以及摩拉维亚、罗斯、罗马、君士坦丁堡的教区争夺问题。公元1054年,天主教会的罗马主教利奥九世与大主教米恰尔互相施以绝罚,断绝关系,基督教正式分成罗马天主教会(天主教)和希腊正统天主教会(东正教)两派。是为基督教第四次分裂和第一次大分裂。但在罗马新主教继任后,双边恢复了一般交流,并商议如何解决两教会分裂的问题,以便找到最后统一的办法。而历代东罗马皇帝也因伊斯兰教势力攻入叙利亚、安纳托利亚造成的烦恼,更倾向于通过承认罗马主教的天主教会首座权来获得西欧各国的国力支援。但是因为教义的差异,导致的文化、组织、政治环境日益加剧。公元1096年至1291年,罗马教廷为夺回被伊斯兰教占领的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展开了8次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宗教战争,即十字军东征。1204年,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时,十字军对东罗马帝国的平民进行了虐杀、掠夺、奸淫妇女的罪行,并设置新的君士坦丁堡教区大主教,破坏和篡夺了东方教会的教区制度,东、西教会自此正式决裂。于此同时,罗马教廷在历次十字军东征过程中,还设立了无视耶路撒冷牧首的新耶路撒冷宗主教座,并在地中海东部的正教会牧区范围设立了以东方仪礼形式的大公教区。13世纪后半叶至15世纪前半叶,巴列奥略王朝的东罗马皇帝和此前的皇帝同样,倾向寄望于调和罗马当局以便寻求西欧援军,但遭到民众、贵族、修道士、教会举国上下压倒性的反对,所以皇帝的意图没有实现过。东罗马大臣兼军事统帅卢卡斯·诺塔拉斯[Λουκ?? Νοταρ??]就曾针对罗马教会发出:“宁见苏丹人的头巾,不见罗马的三重冕”的世界名言。15世纪的佛罗伦萨大公会议召开,东罗马帝国在受迫于奥斯曼帝国领土扩大导致的政治危机背景下,授意正教会对和子说进行妥协,同意圣灵同时出自圣父与圣子的理论以便安稳局势,但当时正教会有一名出席代表对这项决议持有异议而拒绝签署和议书,最终东、西教会和议失败。而得不到西欧大规模援军的东罗马帝国也自此灭亡。宗教改革自西罗马帝国遭日耳曼民族的东哥特人灭国之后,在称作黑暗的中世纪的中世纪,天主教会开始包办一个人从出生的洗礼、结婚的婚礼到死去的葬礼,并成为特殊环境下约束人们律己生活、维持社会秩序的组织。而修道会的成立,也使得基督教成为西欧的学术权威。此后,主教陆续组织起教徒收复被荒废的无主之地。公元6世纪,意大利在教宗额我略一世[格里高利一世]带领下抵挡住了伦巴德人的入侵,自此成为政治势力。而教廷也在政治化的过程陷入腐朽,从第八次大公会议以降,历任教宗陆续将正教会反对的章要写入大公教义,也使得大公教义丧失了普世性,成了权利的工具。公元15世纪,随着年西欧中世纪的结束,西方基督教在文艺复兴的政教分离与人道主义主流思想背景下,产生了针对旧教的新教理论,而罗马教会也在康斯坦茨公会议上宣布将进行从头到身体的改革,但没能成行。教会的腐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于是16世纪初,德国的马丁·路德以教会贩卖赎罪券为中心,开始了一系列从宗教问题到政治问题的改革运动。此后,德国到北欧的基督教会纷纷响应路德,脱离曾经唯一的罗马教会。是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路德的同时代,新教改革派先驱慈运理提出唯圣经论。此后法兰西王国的约翰·加尔文提出了双重预定论,以长老制的教会为基础在瑞士组织起自己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得到苏格兰的约翰·诺克斯为首者响应。与此同时,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也借离婚问题,将国内的天主教会独立出罗马教廷,成立英格兰国教会(安立甘宗)。自此更正主义基督教(新教)的三大宗派成型。但初期的英格兰国教会仍在大公教义和更正教义之间摇摆,直到伊丽莎白一世提出中道政策(via media),并以此迎来伊丽莎白王朝的文艺复兴。1545年,天特大公会议召开,更正派教会与天主教会达成和解,而天主教会整顿纲纪的问题没有取得满意进展。但随着宗教改革的不断进行,和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势,天主教会也诞生了以依纳爵·罗耀拉的耶稣会为首的新兴修道会。耶稣会在欧洲传道的同时,也借助地理大发现的契机,将基督教带到了亚洲、非洲、美洲世界各地,并因为尊重各地的地方文化和传统使得基督教自此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多信徒的宗教。17世纪初,因德国的三十年战争导致西欧陷入荒废阶段,主流社会开始进行对战争原因的反省,继而开始否定人格神、否定耶稣的神性、否定奇迹,以及用自然神论重新解读圣经。是为宗教改革后的欧洲启蒙时代。而自由主义神学和康德哲学的出现,也让天主教会和越来越多的新教派发生不可调节的根本性矛盾。但随着不可知论、泛神论、无神论的兴起,以及法国大革命蔓延西欧大陆,越来越多的人退出教会,整个基督教社会都陷入信任危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马克思就发出:“圣经是神圣的,但宗教是鸦片”的世界名言,并以此宣传与原始基督教描写的理想社会相同,但又更实际的共产主义。清教徒革命基督教在英国自以降,主张彻底清除天主教会残余的加尔文宗清教徒,因为遭到政治上的镇压,或为实现政治、宗教目标去到了美国,或皈依了国教派,或皈依了其他非国教的新教宗派。直到之后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清教徒爆发了清教徒革命,并一度推翻王权建立共和,最后王政复辟。经过这次光荣革命,议会权相对王权已占据上风,确立了国王以下的议会制和君主立宪制,为后来议会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工业革命、殖民帝国主义奠定基础。是为的开端基督教在远离欧洲的,因政府从建国开始既推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政策,而受到新教各派移民的青睐,成为基督教百家争鸣、多样化发展的新大陆。18世纪,伴随着美国的大觉醒运动为代表,以及信仰复兴运动、再临运动、五旬节运动在内的宗教运动陆续发起,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兴宗教和邪教组织,并波及到欧洲与世界各地。19世纪,在信仰复兴运动的背景下,新教各派开始将传教的注意力投到美国以外。20世纪初,围绕自由主义神学,新教进行了以梅钦为首的讨论,美国新教分成采用自由派神学的主流新教、主张圣经无误的福音派神学两派。而受到欧洲格局的变化,以教皇至上和反近代化为主流的天主教会,则先后被拿破仑一世没收了教皇国,又在维也纳会议及其后的普法战争式微,直到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后限制在罗马城内。1864年,庇护九世将启蒙主义、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在内的思想列入谬论表,并将教皇首座权、教皇无误说写入教义,后者也导致老派天主教会为首的教会脱离。但19世纪后半叶,随着英国在内的英语国家相继废除了对天主教徒的不平等对待,以及爱尔兰大饥荒造成爱尔兰天主教徒向北非为首的世界各地移民,天主教会迎来了转机。东方基督教的正教会方面,正教会自彼得大帝死后,因俄罗斯帝国其后的罗曼诺夫王朝皇帝保护国家的西欧近代化,受到了国家管制。1721年,莫斯科大主教被废除。受此影响,正教徒在18世纪后半叶的阿索斯山开始了正教修道精神复兴运动,诞生了圣塞拉芬为首的修道士。而为不受西方教会改革的影响,延续正统精神,司铎们将4世纪至15世纪历代正教圣人的文集汇编于《慕善集》出版。而奥斯曼帝国范围由普世牧首统一管辖的教会,随帝国逐步解体而纷纷成为独立教会,直到1850年雅典大主教承认其牧首权,成为首位但平权的联盟体制。而其他东方正统教会也开始在19世纪移民到美国、澳大利亚为首的国家。普世教会合一1929年,梵蒂冈城国根据拉特兰条约建立,成为象征性国家。但失去政治权利的天主教会为求自保,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身边兴起的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为首的法西斯主义采取了退让政策,又在西班牙内战站在德国、意大利支持的佛朗哥一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教皇庇护十二世外交上默认了纳粹德国的犹太人大屠杀,暗地里则资助盟军军费、接收犹太人进入罗马,命令各地教会为犹太人办假施洗证、提供衣物和药品。1944年,犹太教首席拉比就此表达了感谢,而希特勒闻讯则叱骂庇护十二世为“犹太人爱好者”。但天主教会二战期间的软弱外交,以及对法西斯主义不清不楚的态度,造成其在战后备受争议,促使教内主张第二次宗教改革的声音成为主流。20世纪以后,随着共产主义革命的兴起,东方基督教的正教会受到了压制。祭司不能穿着祭服在教堂外礼拜,不能在墓地祷告下葬的死者。1931年,苏联总书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下令炸毁了历史上沙皇为纪念基督教拯救俄罗斯而建造的救世主大教堂。直到苏联,巴尔干半岛在内的共产主义国家相继解体后,正教会恢复正常化发展。另一方面,1846年,为应对德国的自由主义神学,位于英国的福音主义联盟提出了新教福音主义信仰9项原则。是为基要主义。1910年,新教在爱丁堡举行了世界基督教大会,天主教会与东正教会在内的各教派到场,商讨教会合一。1948年,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WCC]成立。是为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此后新教各派受信徒减少影响,陆续就洗礼、圣餐、职阶达成一致,联合教会[United Church]诞生。1961年,俄罗斯正教会代表正教加入WCC。20世纪末,希腊正教会与叙利亚正教会达成教义一致。埃及的科普特正教会也作为WCC的一员在非洲展开活动。1960年代,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召开,保禄六世[保罗六世]向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发出积极信号,并强调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日,天主教会和正教会在罗马和东方的法纳耳,宣读了相互宽恕书,取消了东、西大分裂以后判处了900年的绝罚。日,新教的路德宗世界联盟和天主教会双方高级代表就“因信称义”问题在德国奥格斯堡签署《成义联合声明》,强调人的得救和成义,除了来自神白白恩赐的圣宠外,也需要人本身的努力来配合神所赐的得救圣宠。双方在联合声明的“成义”教理上取得基本共识,撇除谴责。结束了双方自宗教改革后延续了500年的争执。日,在韩国举行的世界卫理公会大会上,卫理公会[遁道宗]也接纳了该份声明。2007年,东正教会的普世牧首同意罗教宗为东、西天主教会共同的第一主教。
国际影响/基督教
政治世界宗教势力格局基督教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最大的宗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三(旧教)、第四(新教)宗教。该教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G8)与经济大国二十国集团的19个国家及1个联盟里,是日本以外的7个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与其他6个经济大国的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南非以及欧盟13个国家的最大宗教,在印度尼西亚、韩国及中国3国也是主要宗教之一。完全基督徒组成的国家及地区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梵蒂冈,以及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新教)的皮特凯恩群岛。法定唯一国家宗教或政治面貌的15个主权国家包括罗马天主教会的梵蒂冈、阿根廷、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以及东正教会里希腊教会的希腊、亚美尼亚宗徒教会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正教会的格鲁吉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的埃塞俄比亚,还有新教安立甘宗里英格兰教会的英格兰、路德宗里丹麦教会的丹麦与教会的冰岛、挪威教会的挪威。根据2000年代最后一年统计,信仰该教人口最多的地区是欧盟,人口在3.43亿以上;不包括欧盟的十个国家则是美国、巴西、墨西哥、、菲律宾、尼日利亚、刚果(金)、中国(大陆)、埃塞俄比亚、,人口分别在2.4亿和0.54亿之间。千万以上人口比例最高的十个国家是希腊、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赞比亚、罗马尼亚、瓜地马拉、波兰、刚果(金)、墨西哥,不信比例在3%以内。不信比例在10%以内的一共52个。整体信仰人比例在50%以上的广义基督教国家126个,包括美国;其他71个比例在50%以下的属于非基督教国家,包括5%的中国。截止2014年,全球总人口72亿746万,广义基督徒23亿7561.9万,注册22亿6582.4万,参加礼拜者15亿7123.5万;增长率1.32%,继续保持第一大宗教地位,但不及伊斯兰教1.81%增长率。全球总人口48亿3184.1万不信该教,包括伊斯兰教的穆斯林16亿6072.9万、泛印度教徒10亿19.3万、无宗教信仰者6亿8300万、佛教徒5亿1359.3万、民间信仰华人4亿3641.3万、民间宗教信仰者2亿5067.2万、无神论者1亿3653.3万、新兴宗教6366.9万、锡克族2551.1万、犹太教徒1406.4万。其中罗马天主教会12亿1995.2万,东罗马正教会2亿7996.1万,更正派教会4亿4144.4万及圣公会9226.8万,独立或小众的更正派教会、正教会、天主教会等4亿770.3万,未分类1亿979.5万。1927年至今,登上过《)封面的基督宗教人士,包括天主教会教宗若望二十三世(1962)、若望·保禄二世(1994)、方济各(2013)。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教人士,包括信义会普世教会合一运动领袖纳坦·瑟德布卢姆、卫理公会基督教青年会领袖约翰·瑞利·马特、浸信会人权运动领袖、圣公会人权运动领袖德斯蒙德·图图,以及天主教会人道主义工作者乔治·皮尔、的德肋撒(特蕾莎修女)、西门内斯·贝洛。2008年,梵蒂冈教宗领衔的天主教会信徒被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取代,逊尼派穆斯林成为全球政治人口第一大的单一族群,退居第二。而在历史上,以英国、美国为首的新教国家或俄罗斯为首的东正教国家,也习惯以新教徒、东正教徒与天主教徒的比例来判断内政是否受梵蒂冈影响和控制。美国第一位天主教徒总统约翰·肯尼迪从竞选到当选,就贯穿着非议和不信任。是为天主教阴谋论哲学基督徒谱系图基督教(天主教会)因早期的宗教化需求,所以根据亚里士多德为首的古希腊文明,构建了一整套唯心主义哲学及科学理论体系,成为西方世界的学术权威,瓦解了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社会,使欧洲在中世纪进入肉体上相对自由的封建制社会。日耳曼、法兰克、盎格鲁为首的原始民族政治家,通过普及基督教而步入文明。但受大环境的局限,当局者也禁锢和打压过教会内部培养的日心说先驱哥白尼、伽利略,并对激进的布鲁诺处以了火刑;还有加尔文宗处以火刑的塞尔维特。成为教科书里封建传统、阻碍科学发展的反面教材。随着科学发展,理论和假说得到实际证实和社会的认可,历史上被认定为危害社会稳定的冤案被教会陆续平反。也出现了天主教会神甫、现代遗传学之父的孟德尔和宇宙大爆炸理论之父的乔治·勒梅特;加尔文宗新教长老教会长老的电力工业之父迈克尔·法拉第和牧师的斯特林发动机之父罗伯特·斯特林。根据21世纪《》杂志抽取自美国1000位物理学家、数学家的调查结果统计,39位相信有神。而科学家们对基督教的态度也分为新教公理会信徒,后为摆脱宗教对创意的禁锢而退教的托马斯·爱迪生;本不信教,但因科学理论遇到瓶颈,而借宗教寻找真理的艾萨克·牛顿。但基于圣经的创造论,新教福音派、基要派、自由派(右派)及传统的大公派、正统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和反对进化论、克隆技术、脑科学、同性恋、堕胎合法化、离婚在内的文化普及,成为与自由主义相对的西方保守主义代名词。文明建筑领域中世纪,西欧各国开始批量兴建天主教堂和修道院,11世纪罗马式建筑、12世纪哥特式建筑、15世纪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成为欧洲建筑史和教会建筑史并行发展的特殊时期,以及欧洲古典文化和城市象征的一部分。新教的“无形的教会”[Unsichtbare Kirche]理念,也影响到“包豪斯之父”沃尔特·格罗佩斯为首的近代建筑家建筑风格;东欧的东正教会则依托于拜占庭式建筑自成一派,后又融入了西欧的新古典主义在内的建筑元素。而最初用以接待旅客、照顾伤者和濒死者的修道院,则成为医院的原型。美术领域早期基督教美术,即天主教会美术,是建立在古罗马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相比古罗马美术的写实风格,基督教美术更注重写意。中世纪,教会的教堂成为美术的最大发挥平台,圣人肖像画和圣传被画成壁画、绘画,并成为嵌入窗户的彩色玻璃、圣像、祭坛以及各式各样被摆放的圣器。而祈祷书在内的插画,也在欧洲美术史上占据重要位置。12世纪文艺复兴,融入基督教与其他宗教文化的作品陆续面世,并在13世纪后半叶得到公认。直到一度废除的罗马帝国世俗美术再次复兴取代基督教美术成为主流。而东方教会出于维护正统教义的一部分,对圣象在内的美术品沿用古典样式,直到文艺复兴,以及18世纪俄罗斯正教会为首的教会,也开始在抽象派作品融入写实派风格。音乐领域音乐艺术作为基督教礼拜的一部分,发展成为独特的基督教音乐风格。最早由使用高低重音和希腊语为通用语的希腊教会[东正教],整理出8套教会旋律[gregorian mode],又将祈祷文全部以韵文形式书写,确立了圣句的咏唱体系,并影响到后来拉丁教会[天主教]的额我略圣歌[格里高利圣咏]。公元9世纪,拉丁教会在单旋律的额我略圣歌加入奥尔加农声部,创立双旋律的复调音乐体系,又将口耳相传的旋律以乐谱形式记录下来,带动了使用五线谱的记谱法、和声法、对位法在内的音乐理论发展。西方基督教对管风琴的偏爱,也让大型风琴迎来全胜时期。而东正教会出于正统教义,以不使用乐器的拜占庭圣歌自成一派,又在传入俄罗斯以后发展出一套无伴奏音乐体系,并使用纽姆记谱法和钩记号[Крюки]记录旋律。文学领域中世纪民间流行起基督教圣人们的传说故事,13世纪由天主教会主教雅各伯·霍拉金[Iacobus a Voragine]编入《黄金传说(Golden Legend)》出版,对其后的欧洲文学影响重大。而基督教本身在圣经福音书提到的耶稣受难,以及承继于犹太教《希伯来圣经》(旧约)的创世纪、诺亚方舟、摩西出埃及记、众士师的年代记在内的故事,也成为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大审问官》为首文学家作品的创作中心或灵感来源。而由圣奥斯定、依纳爵·罗耀拉为代表的基督教圣人也带动了回忆录文学体系。世俗影响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百大人物里,75位出身基督教。其中早期基督教3位、天主教会31位、俄罗斯正教会4位,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安立甘宗13位、路德宗5位、加尔文宗10位、其他6位,以及神体一位论2位、詹森主义1位。实际从事宗教活动的包括创始人拿撒勒的耶稣(3)、民间信仰化的保罗(6)、宗教化的君士坦丁一世(26);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23)、约翰·加尔文(55)。天主教会教宗乌尔班二世(50)、奥斯定会创始人圣奥斯定(53)、奥地利神父孟德尔(59);10位候补人物还包括天主教会的托马斯·阿奎纳。近代以来在主体信仰路德宗的诺贝尔奖开办国瑞典、挪威,自1901年到2000年间的100年,基督徒获得过物理与化学65.3%,医学62%,经济54%,文学49.5%。总计得奖者654人,包括423个奖项,占65.4%。其中政治倾向同属新教的人,获得210项,占32%。无特别政治倾向或宗派不详者133项,占20.3%。另有天主教会11.6%,东正教会1.6 %。截至2010年代,累计超过850人获奖。而约占世界人口1/3的基督徒,获得了1/2的奖项。但不及犹太教20%的比例。基督教主要节日包括圣诞节,原为罗马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生日,基督教国教化后改为纪念耶稣;复活节,纪念耶稣的复活,象征重生与希望;受难节,纪念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升天节;圣灰节。还有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的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命名日;北美洲的感恩节。
不同教派/基督教
东正教: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项圣事,即圣洗圣事、坚振圣事、修和圣事、圣体圣事(弥撒)、婚配圣事、圣秩圣事、病人傅油圣事。在这其中,弥撒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诵经也是天主教信徒经常进行的活动,这些经文大都是一些经过编排好的重要经文的连祷,例如天主经﹐宗徒信经和《玫瑰经》。:东正教派的神学和对于经卷的解释都是遵循基督教兴起初期所传下来的典范。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要继续和延续基督传给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传给早期教会僧侣的神学和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正教是最保守的基督教派。:新教具有与天主教和东正教不同的教义,比如:信义宗(路德宗)强调“因信称义”,即得以称义是不需要任何善行,只在乎信;人人皆可为祭司,因为彼得前书2: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只有圣经为最高的权威,并只承认洗礼和圣餐礼两者为圣礼,这与天主教和东正教注重圣事(即圣礼)的传统截然不同。
上帝概念/基督教
基督教教义中关于上帝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上帝是有位格的独一真神;2、上帝是天地万有的创造者;3、上帝是圣洁、公义、慈爱、怜悯、信实、自有永有、不变的唯一真神;4、上帝是历史的主宰;5、上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他们的罪孽,呼唤他的儿女悔改,传福音,荣耀神;6、上帝将于世界末日审判世人;7 、上帝、主耶稣、圣灵是三位一体的真神。
圣经介绍/基督教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其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其教义、神学、教规、礼仪等的依据。信仰者认为《圣经》各卷是在长达1600多年的时间里,由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陆续记录下来的上帝的启示,所以把它奉为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的准则。起初是犹太教徒,后来是基督徒把这些“上帝启示”的记录汇编成书,称之为《标准书》,《圣经》全书66卷,分为两大部分。把耶稣降生之前成典的各卷称之为《旧约标准书》(后称《旧约全书》)。耶稣降生之后,标志着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所以成典的各卷称之为《新约标准书(后称《新约全书》)。所谓“约”是指耶和华上帝与人之间订立的“盟约”。犹太教和基督教都相信古以色列人在逃出埃及时曾在西乃半岛南部的西乃山与上帝订立了一个“盟约”――《》,其核心即《上帝十诫》。圣经虽然是一部宗教经典,但它还是一部文化巨着,是研究了解西方文化的丰富宝藏。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接受它为自己经典的一部分。全书39卷。按其内容可分为四大类: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杂集。新约全书《》是基督教自身产生的经典。全书共27卷,按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福音书、历史书、使徒书信、启示录。《新约全书》各卷的定型为原始基督教脱离犹太教成为一个独立宗教提供了必要条件。福音书4卷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历史书主要是《使徒行传》。使徒书信21卷包括保罗、彼得、约翰、雅各、犹大诸使徒写给几个地方教会或个人的信件,分《保罗书信》14卷、《公函》7卷。先知书1卷《启示录》。
基督教义/基督教
圣墓教堂上帝是唯一的最高的神圣的存在者、人格神、绝对完美的终极存在三位一体:同一个上帝具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上帝惟有耶和华他是神,除他以外,再无别神 --《旧约·申命记》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1:1神的本质为一,称为 上帝,是无始无终,无形无像,不可分开(无部分),全能,全智,全善的,是一切有形无形之万物的创造者保存者;但他有三位,同质,同权,又同属永恒,就是父,子,圣灵。---- 《历代基督教信条·奥斯堡信条》2、原罪罪的起源:亚当、夏娃违背了,神吩咐善恶树上的果实不可吃的诫命。罪的本质:人拒绝服从神的旨意,不让神决定他一生路程,而决意选定走自己的路。原罪要素:知识上不信与骄傲;意志上有与神同等的欲望;感情上放纵与放任。3、拯救(Salvation)上帝的独生子化身成人,以其在十架受死替人赎罪,克服人离弃上帝的罪况,使人与上帝重新修和。4、上帝之国和末日审判“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马19)5、启示上帝本身、上帝的意志和上帝的话语自我显示并在人间的传播。启示是上帝的恩赐。基督徒根据启示认识上帝和信仰上帝。(四) 摩西十诫:1、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2、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4、当守安息日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证陷害人;10、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1、以色列的伦理传统:《旧约》中的“摩西十诫”。2、基督教的伦理:A.「不可杀人」---尊重人的生命(马太福音 5:21-26)B.「不可奸淫」---脱离情欲来的败坏,走向圣洁,敬畏圣洁、公义的神 (马太福音 5:27-30)C.「若非淫乱,不可离婚」---上帝所设立的婚姻,二人成为一体(马太福音 5:31-32)D.「不可起誓」---敬畏上帝,尊重真理 (马太福音 5:33-37)E.「不可报复」---放下自我,学会饶恕;宽恕一切愿意悔改的人,伸冤在神 (马太福音 5:38-42)F.「爱仇敌」---爱神,爱人如己,但不纵容犯罪 (马太福音 5:43-48)3、基督教道德的核心是爱,原则是爱神与爱人的统一。“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第一的,也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信仰概述/基督教
1、含义:护教者阐述、制订教义,使之系统化,从理论上论证和捍卫基督教信仰的神学家,称为教父,其思想被称作“教父哲学”。2、时期:发端于2世纪,终结于6世纪。分为“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3、第一位希腊教父:查士丁(Justinus又译游斯丁约100-166)提出基督教高于、优于希腊哲学,基督教就是真正的哲学。主张对信仰进行理性辩护主义。4、第一位拉丁教父:德尔图良(Tertullianus,约160-240)神学上一些专门名词,如“三位一体”、 “圣礼”、“救赎”等为其首创。 当得起拉丁神学鼻祖之尊称。提出“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 ---信仰主义:上帝的儿子钉在十字架上了,并不因为这是耻辱的就让人耻辱;上帝的儿子死了,正因为这是荒谬的,所以是绝对可信的;他被埋葬后又复活了,正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是确定无疑的”。
主要节日/基督教
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等,天主教和东正教还有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命名日等节日。圣诞节:12月25日。原为罗马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生日;罗马帝国以基督宗教为国教后将此日改为纪念耶稣基督诞辰,但耶稣基督降生的真实日期无人知道。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西方过春节。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基督教 教堂当马利亚快要临盘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有一个王了传的“耶稣为王"而愤怒杀了所有男婴,为不要耶稣真正为王,所以玛利亚躲到一个偏远地区,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有3个东方博士对耶稣跪拜,(原是王派来杀耶稣的)并献上黄金膏药等,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受难日:复活节前的礼拜五,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基督教节日。耶稣受难日是纪念耶稣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圣周”,又称“受难周”)中最重大的日子。这一周是从复活节前的一个星期日(棕榈主日——耶稣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城,民众手持棕榈枝欢迎他)开始,经复活节前的星期四(立圣餐日——纪念耶稣与门徒进“最后的晚餐”时设立圣餐礼)和星期五(受难日——纪念耶稣为世人的罪被钉十字架而死)到复活节(星期日)结束。“圣周”的主题也是《新约圣经》的核心——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复活节: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间,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日,纪念耶稣基督复活。复活节(主复活日)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感恩节:(北美洲基督教传统节日,而非普世基督教节日)11月的第四个礼拜四(美国),或10月的第三个礼拜六(加拿大)。感恩节(英语: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而加拿大与美国的感恩节时间不同,10月第二个星期一。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
教堂遗迹/基督教
中国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和遗迹: 北京南堂和北堂;沈阳南关天主堂;利马窦墓;天津老西开教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上海佘山天主教堂;广州圣心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江西临川圣若瑟大教堂;青岛天主教堂中国著名东正教教堂: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上海圣母大教堂;南通狼山天主堂(狼山露德圣母堂);南通启东曹家镇德肋撒老教堂;中国著名新教教堂:上海国际礼拜堂;上海沐恩堂;上海圣三一堂;上海景灵堂;杭州崇一堂;世界其他地方著名教堂:(法国巴黎),科隆大圣马丁教堂(德国科隆),救世主大教堂(俄罗斯莫斯科),圣索非亚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巴西圣保罗),巴西利亚大教堂(巴西巴西利亚)。
大事记录/基督教
1、自耶稣出生至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为止的大约500年,是早期基督教时期。2、其后,自500—1500年,基督教逐渐传播给罗曼、凯尔特、日耳曼和斯拉夫等民族,在欧洲建立起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但是,也是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受到严酷的考验。它早期的势力范围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乃至西班牙部分地区已经伊斯兰化,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也受到威胁。俄罗斯沦于蒙古可汗及突厥金帐汗的统治之下,随之安瓦尔人、匈奴人、蒙古人、土耳其人也先后侵入西方。3、1054年,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派。4、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教又产生了新教、安立甘宗、信义宗、归正宗和其他各派。5、19世纪是基督教传播史上的“伟大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基督教被传到世界各地。
教义形成/基督教
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既有继承又有分离。在1、2世纪,罗马统治者认为基督教无非是犹太人的教派,对基督教和犹太教一律迫害。自君士坦丁大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后,特别是从6世纪起,基督教迫害犹太教,历次十字军东征把犹太人与穆斯林同样视为敌人。然而,历代基督教神学家向犹太教圣经学家寻求指引,犹太教神秘主义也不断对基督的神秘主义派别发挥影响。2世纪以后,基督教又从希腊文化吸取营养。一些神学家认为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就是弥赛亚,他成为肉身就是耶稣基督。柏拉图对现实世界的唯心主义解释,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和知识的论述,都渗入基督教义。基督教的一部分崇拜仪式和赞美诗也可溯源于希腊密教和神秘哲学。在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国教时代,特别是4世纪末,皇帝狄奥多西登位之后,信奉异端成为应受国家制裁的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4—8世纪参加帝国宗教会议的主教们往往将少数持不同宗教观点的人宣布为异端,当作国贼加以剪除。中世纪教会为了维护正统教义,根据教会法成立异端裁判所并颁发《教廷禁书目录》。
组织形式/基督教
关于教会的组织,东正教和天主教都一贯实行主教制。在英格兰,尽管经过教改运动和革命,清教徒和独立派的反对虽然十分激烈,但是,从使徒时代一脉相承的主教制的理论和实践都原封不动地由圣公会保存下来。瑞典国教信义会保留主教制。在德国福音会(在信仰上属信义宗和归正宗)主教制已在宗教改革运动时废除。苏格兰长老会以及北美洲的各长老会还有许多清教派别都采用长老制,形式上类似民主共和政体。公理制强调由各个教会独立自主地进行传教、礼拜、管理和行政等方面的事务。基督教的崇拜形式不一而足,个人祈祷和家庭崇拜受到重视。家庭是基督教社会的基本。集体崇拜形式和多寡因教派而异。关于圣礼,天主教规定七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告解、圣体、圣品、终傅和婚配。东正教圣礼也是七件。抗罗宗的古典派信义会、圣公会和归正会只采用两种圣礼,即洗礼和圣餐。
宗教传播/基督教
当今基督教各宗派在全球的分布图基督教传遍全球,其传布范围超过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兰教向西方冲击之前,东方教会已大力从事传教活动。东方教会,特别是聂斯托利派教会在3、4世纪传入中国(称为景教)、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东方教会也向西扩展,迁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亚细亚和拜占庭督教。在北方、东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统的不同民族也通过拜占庭受基督教。传教、开化和殖民这三种活动往往配合进行,因此,代表较先进文化的传教士往往给许多较后进地区带来重要变化。抗罗宗的传教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虔敬派的一种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认为,必须用基督福音之光去照亮“黑暗”的异教世界。在20世纪,由欧美传教机构产生的所谓子教会,强烈要求独立,要求基督教各派联合。现当代沃伊蒂瓦枢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拉辛格枢机(现任教宗,神学家), 罗云·威廉斯(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神学家) ,葛培理博士(布道家) ,钟马田, 薛华, 斯托得 、巴刻, 卡尔亨利,唐崇荣博士(布道家,神学家)伯利恒——耶稣的出生地。 耶路撒冷——该市的最终地位尚未确定,它是以色列自1950年以来的首都,但大部分国家未予承认,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耶稣被钉十字架和发生其他圣经事件的地方。 拿撒勒——耶稣长大的地方,耶稣又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 安提阿——基督教向罗马帝国开展的中心。 梵蒂冈——全球天主教教会的中心,历任教宗的办公地点。 君士坦丁堡——直到1453年拜占庭灭亡为止,一直是东正教的中心。
传入中国/基督教
耶稣基督宗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历史和独特意义。其长达1300多年的在华传播构成了基督宗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复杂图景。基督宗教第一次来华传播为唐朝时“景教”的传入。在此之前有关基督宗教入华的情况仅为传说,包括认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多马曾于公元52年从亚历山大城出发、经海路到印度和中国传教,认为东汉时期曾有两位东方教会人士以养蚕织丝技术之研习为名到中国传教,以及认为公元3世纪末已有传教士来“赛里斯”(丝国)传教等说法。但这些说法迄今仍无任何历史根据和可靠资料来对之确证。基督宗教第二次来华传播为元朝的“也里可温”的发展。“也里可温”亦称也里可温教,是元朝时蒙古人对来华基督宗教及其信徒的统称。“也里可温”一般被理解为蒙古语“有福缘之人”的音译,亦有人认为乃意指“上帝教”、“信奉上帝之人”或“奉福音教人”。“也里可温”作为基督宗教在中国的第二次传播,一方面为景教在元朝的复兴,另一方面则指罗马天主教首次到中国来传教。从景教在元朝的复兴来看,“也里可温当即景教之维绪”。唐武宗“灭教”之后,景教在中国内地虽然已不复存在,却仍在一些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留存。随着元朝的建立,景教重新传入内地,在许多地区得到发展。基督宗教第三次来华传播指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入。这次传教始于西班牙人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1551年从日本搭乘葡萄牙商船到中国广东上川岛,但他因明朝海禁而无法入内地传教,不久即病死岛上。此后葡萄牙耶稣会士公匝勒等人在澳门建堂传教,从而有了一块立足之地。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等人虽最早入内地传教,但未获成功。1583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作为罗明坚的助手到肇庆传教建堂,此为近代天主教在中国内地传教的真正开端。基督宗教第四次来华传教是在鸦片战争前后,而其得以在华真正立足则是凭借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一时期,天主教各修会如耶稣会、奥斯丁会、多明我会、巴黎外方传教会、遣使会、圣母圣心会、圣言会等会的传教士相继来华,至19世纪末已在中国建成五大传教区、发展教徒达70多万人。
中国基督教/基督教
详见词条:中国天主教(旧教)、中国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历史上基督教主要分四个阶段官方传入中国,民间则可追述至东汉。唐朝贞观九年(635),东方亚述教会(景教)上德阿罗本从波斯国带经书、圣象历经跋涉到达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派宰相房玄龄在长安西郊主持仪仗迎接阿罗本入宫,留在藏经阁翻译经书,并且在寝宫讲经问道。当时的神阶词语多借用佛教。唐朝贞观十二年(638)秋,唐太宗认为基督教义主张的正真,于是特别下诏准许亚述会在唐朝传播,同时在长安义宁坊建造教堂。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尊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教会极盛时达到“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信徒20万众的规模。唐玄宗李隆基时期,遭遇波折,但在玄宗保护下得以延续。唐武宗即位后,废除佛教,同时也废除掉基督教。自此衰退。公元13世纪,罗马天主教会陆续由教皇英诺森四世派方济各会的柏郎嘉宾到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尼各老四世派方济各会的孟高维诺到元朝的大都传教;1310年,方济各会开始在泉州建造修道会。而唐朝灭教后遗存在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的亚述教会,以及俄罗斯人正教徒(东正教)也随着元朝一起入主中原,是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也里可温教时期。元朝灭亡北迁后又再次中断。公元1551年,耶稣会的圣方济各·沙勿略认为日本有基督徒而中国没有,于是从日本搭乘葡萄牙商船到广东上川岛,但因明朝海禁无法入大陆传教,不久后病死在岛上。1553年葡萄牙人陆续进入澳门直到租借,公匝勒为首的耶稣会士也得以在澳门传教。日,公匝勒和伯莱笃再次来到沙勿略到过的上川岛。但最终放弃,回到澳门。公元1561年,日本养老的神父巴尔达·撒加高、狄野高·贝勒拉、方济各·贝勒兹、代宰拉和平托相继进入澳门传教,最终经广东政府批准在今圣安多尼教堂附近用稻草盖起一间名为天主教圣母堂的小教堂。1563年,发展至9位神父和900人教徒规模,当时入教分为本地居民直接入教,和广东各县居民每年一次赴澳门入教。1566年,教皇庇护五世任卡内罗为澳门主教。日,东亚基督教发源地的澳门教区成立。而在同一时期,东印度教区巡查师范礼安为继承沙勿略在明朝境内传教遗志,开始着手让欧洲宣教士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长期派遣方针。最终选出的罗明坚于1579年到达澳门开始学习汉语。明朝万历十年(1582),利玛窦作为罗明坚的助手被允许在广东肇庆传教和建设教堂。1601年,利玛窦实现进京,并翻译了众多的基督教义和科学典籍。利玛窦去世后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在《西字奇迹》基础上,与汉人王征修订编制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汉字拼音字字汇》。此后耶稣会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麦加是基督教的圣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