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不信佛又没有佛像可以打坐念佛入定的诀窍吗

当您想请一尊佛菩萨像来供奉时,心里一定会有疑问:该请哪一尊呢?请什么样的呢?是不是要找人算一算呢?在这里广承告诉您,十方三世无如佛!佛菩萨都是已经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圣人,只要您诚心礼拜,清净供奉任何一尊佛菩萨像,都会获得三宝的慈悲垂护,具有无量的功德,从而消除宿世的业障,带来平安好运。不可以
10:45 / &&&&
达真堪布:是不是真的看破放下了
我们通过学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和轮回过患,断除了对世间的一切贪恋,就会生起真正的出离心,想获得解脱。解脱共有三菩提果位:声闻、缘觉、佛。
声闻和缘觉的果位对一般的众生来说不是痛苦。但是对佛菩萨来说,不能利益众生,不能帮助他人,也是一种痛苦,一种值得畏惧的事
14:03 / &&&&
请问:“禅”字如何解释?
法清法师:这个禅呢,本来是不能解释的,如果硬要去解释它,也只能是解释它的文字。禅是“禅那”的简称,“禅那”是梵语音译,翻译成中国话,就是清净、寂静、安详的意思,或者是静定、静思,就是处于一种非常安祥、清净的状态。按我们今天通俗的讲法,当你处在自在和安详的那一瞬间,就
10:03 / &&&&
  南京圣清法师
  问:有一僧人说:出家人在古时根基利,在今时根基钝,古人修难修的法门,今人只宜修易修的法门,如我解释,此是自打退堂鼓的话;出家应修难修的法门,身既出家荷担如来阿弥陀佛,难修的法门不修,莫非留与在家人修;古人根利,今人根钝,今人会作飞机电灯,古人不会,根基利钝,古今皆然;佛说汝等
09:52 / &&&&
问:有人说:「人死亡的时候有如生龟脱壳。」那么死后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器官捐赠是否也是菩萨道的行为?如果舍心不够,如此做是否会影响往生善趣?生前应该如何作心理建设呢?
帕奥禅师答:死亡之后捐赠器官就像将吃剩的食物布施给人一般,这不是上等的布施,只是一种微弱的善业。菩萨通常是在活着的时候将器官布施给他
14:58 / &&&&
圣严法师答:若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实相无相,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不属界外,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
  所以,古来即有大德以为西方弥陀净土,是属于方便土,或者是凡圣同居土,不是佛的实报土。但是唐朝的善导大师,主张以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所成的西
09:35 / &&&&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些专门喜欢扬恶隐善的新闻记者,便会在报纸上大做他们‘六根不净’的渲染文章!至于什么叫做六根,甚么又叫做六根清净?他们是不想知道的。
17:26 / &&&&
  做名僧还是做高僧?
  作者: 惟善
  前几天有位朋友给笔者发了一条关于“佛门谢霆锋”的信息,在google上查找,结果得出4万多项符合“佛门谢霆锋”的查询信息,其博主释道心的人气也达到了75482 次的关注高度。释道心法师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于吉林,17岁出家,如今有了一批“释道心粉丝团”,也算得上网络上的
12:21 / &&&&
内容简介:人在尘世,有许多心。佛心、慧心、凡心都是心。
说心、道心、炼心、修心,都以心为主。佛性佛心、智慧之心、红尘有情之心,都能在人的心中找到。
《佛心·禅意》是一本具有浓厚佛学色彩的文学书,含87篇佳构,短文为主,有的是小故事,素材来源于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均蕴含着佛法佛理。它是一个作家以丰
09:40 / &&&&
现在多数人都认为
01:14 / &&&&
感恩分享放生的好处很多:但要注意四点!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放生的好处很多:
但要注意四点!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 15:19:30
一是注意放生的生灵。放生的生灵最好是放生那些容易被别人杀了吃掉的动物、鱼类、
鸟类等。譬如最好是放生那些容易被别人买回去杀掉能吃的甲鱼、鳖、海龟等。
11:39 / &&&&
心善则美,心纯则真
心善则美,心纯则真。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心存善念,非靓也美,非富也贵;人之真诚,并非话语,而是纯洁,心灵纯洁,不语也真,不诉也纯。
善恶仅是一念间,而这一念却是十万八千里,莫以小善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行走尘世,不求虚名,但求无愧;不求浮利,但求心安
15:59 / &&&&
这辈子就能看到“
“供僧产生的福报
供僧产生的福报 这辈子就能看到
许多有能力的大人物常对圣境行供养,但卑劣的人对此善行却往往报以轻蔑的态度,如同大自在天的顶饰,也曾被非天吞食。
供养与布施一样都是积累资粮的殊胜法门。供养的对境一般指佛法僧三宝、金刚上师以及父母等。以清净的
09:14 / &&&&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如此会中。菩萨大众。见于如是诸佛如来甚深三昧大神通力。如是尽法界虚空界。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一切方海中。依于众生心想而住。始从前际至今现在。一切国土身。一切众生身。一切虚
09:02 / &&&&
学生:清明节期间,有很多的地方在举行超度的法会,有很多这些像中峰三时系念,包括经忏佛事。我们遇到有的同修提出来一个疑问,他的这个疑问让我们有了很大的警醒。他是实话实说,他说在参加这些经忏佛事的时候,他说他自己都听不明白,昏昏欲睡,他说那些鬼难道能听得明白吗?这是他很大的一个疑问。我们想请
17:30 / &&&&
净空法师:了凡先生的现身说法
了凡先生我们大家都相信,他自己给我们现身说法,给我们做证明。
孔先生给他算命,那一年十五岁,给他算流年,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算得准不准?二十年当中没有一年不准。所以他心就定了,不再有妄想,为什么?有妄想没用处,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他那年跟云谷禅
18:07 / &&&&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位富如多闻天子的大施主,其妻自怀孕起浑身散发臭气,常想食用不净粪。施主闻知深感痛苦,担心妻子着魔,请教相士后得知妻子无事唯因胎儿业力显现而如此异常,待婴儿出生后,便会恢复如故,施主方才
14:02 / &&&&
大凡到过佐钦寺的人,很多信众会有机会听闻到一些关于钦哲活佛的轶事与趣闻!他那种神奇与自如确实让很多人会肃然起敬!以前我也听过不少他的神奇故事!有的已经写出,跟大家分享了!
此次我去佐钦寺时,就再听到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特此与大家分享!
我是8月4号到达成都的,与第一批到佐钦寺返程
16:23 / &&&&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我们人为什么色欲心,这个淫欲心那么重?情爱的心那么重?就因为业障重。你若业障轻,就不会有这种心了。这个业障重,它赘著你,就叫你一天到晚都想这个事情,没有停止的时候。在业障重的时候,你就应该生出一种觉悟心:”啊,业障这么重!“
18:55 / &&&&
  清代小说《红楼梦》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不少人说它淆乱人心,万万读不得;也有说它如暮鼓晨钟唤醒痴迷众生,有大功于天下。那么,到底该如何解读这部巨著?我认为,对该书所传达的重要理念,应作佛法的观照,庶几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在高鹗对《红楼梦》的续本中点明大石幻化的贾
15:37 / &&&&
[color=#000][font=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444444][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 Hei][size=20px]李赵待,是雍州鄠县人,他的父亲有邪见,说佛法是虚假的,梦到神责备他,然后吐血而死。赵待本来就是全心归依大势至菩萨的,现在更为救父亲苦报而念佛,并造三尺高的大势至菩萨金像。刚开始
10:13 / &&&&
[size=4]问:念佛还在作恶,也能往生阿弥陀佛佛土吗?
& & 答:不论你是心地清净的菩萨,还是罪业深重的凡夫,南无阿弥陀佛视一切众生如母视子,不弃不舍。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往生净土就没有这些恶业。[/size]
09:57 / &&&&
[color=#000][font=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font=Verdana]&&[/font][font=Verdana][size=18px]那天我做了一个很吉祥的梦,梦里那个寺院在建设中,还看到围着脚手架的房子。通往寺院的那天路,干净洁白,一尘不染,好像是天鹅的羽毛铺成的,很长很长,通向那座寺院。这么雪白柔软的路,我都不忍心踩上去。在路口,我
19:24 / &&&&
[size=4]问:初学时念佛,计数好还是清净心好?
& & 常敏法师答:先要搞清,念佛是佛在救度我们;念佛是佛在摄受我们;念佛是佛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因地为了救拔生死凡夫,发了超世弘愿。愿愿告诉我们:如果我成佛,我要救众生出离生死轮回苦海。让他们离苦得乐,往生到我的净土。为了满足此大愿
09:41 / &&&&
[align=left][size=4]在龙泉寺的日子里,每件事都很平常,每件事都很感人。
清晨六点钟左右,我们还在大巴车上,师父已打电话来了。师父已在车站等我们了。而我们的车还要半小时才能到。唉,在已很冷的晨曦里,师父要等半小时。
晚饭后,师父在他楼上客厅里,请我们喝功夫茶。这些老菩萨活了一辈子,没人把她们当宝贝
10:19 / &&&&
[size=4]问:是不是“称名必往生,依佛本愿故”?
& & 答:“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念佛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得救了。阿弥陀佛说:我既然要救你,你就逃不掉。十方诸佛都说:“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十方诸佛都在护念你,东南
09:56 / &&&&
[size=4]我等五浊恶世末法众生,是何根机?又具何力?
《大悲经》
:”娑婆世界,诸众生等,烦恼厚重,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摒弃,以重业故。”
& &《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净度菩萨经
10:08 / &&&&
[size=5]问:但有群生即有法。是先有机,还是先有法?
& & 答:诸法因缘生。机、法因缘而生,无有先后。离法无机,离机无法。[/size]
09:45 / &&&&
[i=s] 本帖最后由 西风 于
13:57 编辑
[size=4]问:智慧是从定中生的,这个定是如来大定,不是我们自己的定,是吗?[/size]
[size=4]& & 常敏法师:净土法门所说的念佛三昧,就是普等三昧,三昧就是正定。念佛三昧是从闻名而生,从弥陀本愿而出。我们来学习一下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13:52 / &&&&
[size=4]问:净土法门需要闻思修吗?
& & 常敏法师:净土法门也有个闻思修的过程。但这过程是由法传递过来的,由阿弥陀佛传达过来的。《大经》中佛告弥勒: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 & 佛法还是要去行持的,顺佛愿,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size]
16:37 / &&&&
/ 01-18 19:21
/ 01-12 19:19
/ 01-06 18:50
/ 12-30 15:01
/ 12-29 08:29
/ 12-25 11:20
/ 12-19 11:04
/ 12-13 11:06
/ 12-11 07:27
/ 12-11 04:36
/ 01-23 23:34
/ 01-15 19:07
/ 01-15 19:07
/ 10-27 09:07
/ 09-02 09:51
/ 08-08 10:24
/ 08-03 14:36
/ 08-02 12:26
/ 07-27 18:01
/ 06-17 18:57
虔心抄写经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虔心抄写经文:《解冤咒》 一部
虔心抄写经文:《解冤咒》
虔心抄写经文:《解冤咒》 一部
虔心抄写经文:《解冤咒》
虔心抄写经文:《往生咒》 一部
虔心抄写经文:《解冤咒》 一部
虔心抄写经文:《解冤咒》 一部
虔心抄写经文:《解冤咒》
虔心抄写经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虔心抄写经文:《安土地真言》 一部
虔心抄写经文:《解冤咒》
在线抄经是在网上抄写经文的自我修持的方式。
虔心念诵经文:《地藏经(卷上)(国语版)》
虔心念诵经文:《大悲咒(国语版)》 一部
虔心念诵经文:《金刚经(国语版)》 一部
虔心念诵经文:《大悲咒(国语版)》 一部
虔心念诵经文:《大悲咒(国语版)》 一部
虔心念诵经文:《大悲咒(国语版)》 一部
虔心念诵经文:《大悲咒(国语版)》 一部
虔心念诵经文:《大悲咒(国语版)》 一部
虔心念诵经文:《大悲咒(国语版)》 一部
虔心念诵经文:《大悲咒(国语版)》 一部
虔心念诵经文:《大悲咒(国语版)》 一部
虔心念诵经文:《大悲咒(国语版)》 一部
在线诵经是在网络上念诵经文的一种新的诵经形式。
虔心念诵佛号 《南无地藏王菩萨-匀速版》一篇
虔心念诵佛号 《消灾延寿药师佛-拜愿版》一篇
虔心念诵佛号 《南无观世音菩萨-居士版》一篇
虔心念诵佛号 《南无观世音菩萨-佛七版》一篇
虔心念诵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灵岩佛号》一篇
虔心念诵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灵岩佛号》一篇
虔心念诵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灵岩佛号》一篇
虔心念诵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灵岩佛号》一篇
虔心念诵佛号:《南无地藏王菩萨-五音版》 一部
虔心念诵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佛七版》一篇
虔心念诵佛号:《南无地藏王菩萨-五音版》 一部
虔心念诵佛号:《南无地藏王菩萨-五音版》 一部
在线念佛是在网上念诵佛号的一种新的修持方式。
虔心忏悔 忏悔没有布施
虔心忏悔 极其全面万分强烈忏悔祷告哦不敬不及时及妄念妄言不孝之举
虔心忏悔 极其全面强烈万分忏悔祷告不敬不及时
虔心忏悔 极其全面万分强烈忏悔祷告不敬不及时及妄念妄言不孝之举
虔心祈福 祈福万物
虔心忏悔 极其全面强烈万分忏悔祷告不敬不及时及妄念妄言不孝之举
虔心忏悔 极其全面强烈忏悔祷告不敬不及时
虔心忏悔 极其全面强烈忏悔祷告不敬不及时及妄念妄言不孝之举
虔心祈福 祈福万物
虔心忏悔 极其全面强烈异常万分忏悔祷告不敬不及时及妄念妄言不孝之举
虔心忏悔 极其全面强烈异常万分忏悔妄念妄言不孝之举
虔心忏悔 极其全面强烈忏悔祷告不敬不及时
在线祈福是一种在网上为亲友进行祈福的新形式。
虔心祈求 健康
虔心祈求 健康
虔心祈求 平安
虔心祈求 平安
虔心祈求 平安
虔心祈求 平安
虔心祈求 平安
虔心祈求 平安
虔心祈求 健康
虔心祈求 平安
虔心祈求 健康
虔心祈求 健康
求愿是一种在网上为亲友进行求愿的新形式。
虔心忏悔 我以至诚心、恭敬心、平等心、惭愧心、忏悔心向我所堕杀的婴灵儿女至诚忏悔!
虔心忏悔 忏悔
虔心忏悔 嗔恨心
虔心忏悔 罪过,之前流过多次胎,真心忏悔,南无阿弥陀佛!
虔心忏悔 忏悔
虔心忏悔 忏悔信女一切罪过
虔心忏悔:悉心忏悔
虔心忏悔:悉心忏悔
虔心忏悔:悉心忏悔
虔心忏悔:悉心忏悔
虔心忏悔:悉心忏悔
虔心忏悔:悉心忏悔
在线忏悔是一种佛弟子在网上进行忏悔的形式。
主题:153,帖子:1197
主题:11,帖子:87
主题:4,帖子:9
主题:1,帖子:2
主题:18,帖子:109
主题:8,帖子:58
主题:2,帖子:3
主题:6,帖子:14
主题:18,帖子:141
主题:1,帖子:1
字母索引:
字母索引:
字母索引:
字母索引:
善缘网是一个佛教社交网络,在这里您可以与信奉佛教的朋友,一起分享学佛的点点滴滴,来体验一下善缘网吧。
更多佛教文章,请关注善缘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hanyuanwang010(转载)如是学佛
问:请问师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金钱?
师:你把钱当佛看,它就是佛,你种的是佛因;你把纸当钱看,它可能就是钱,你种的是钱因,自然会产生贪念、执著。佛法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钱,而是让你放下心中对钱的贪念和执著。正所谓“手中有钱,心中无钱”。心里没有了,手上拿着钱,又怕什么呢?相反,如果我手里没有钱,但心里除了钱,什么都没有装。这与人家手里拿着钱,心中无钱相比,是不是人家的境界高呢?我心里有执著,人家心里没有执著。
今天有人问了一个问题说:“我是一个医生,有时候要为病人做手术,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杀业?”他觉得尽管他在救人,但是当他看到手术刀上的血时,总感觉不舒服。我说:“这是因为你的境界不够。如果你的境界够了,你就想着:我是在为众生服务,为佛服务。病人也是佛,只是身体不健康了,有一天他开悟成佛了,我不也是做了一件功德吗?你干嘛为手里拿着血淋淋的刀子做手术感到不踏实呢?尽管佛法讲一切唯心造,但是你的心力不够,心量不够,转换不过来,就会往负面的力量去造。如果你的心力够,就会往正面的力量去造。如果你的心始终停留在负面的想法和力量里走不出来,不妨换个工作。如果你过得了自己心灵的这一关,心里不执著,能从工作的状态中走出来,当下你就是菩萨的境界,你自然也就不需要换工作了。”
在座所有的菩萨都在追求真理,弘扬佛法,为众生服务。如果这一世没有修成就,有些工作没有完成,做得不够圆满,来世回来继续完成这一世的工作,那么来世你们肯定是有智慧的人、富贵的人。但是,我希望大家这一世就把工作做圆满,一起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投入。佛教所说的放下,并非要你放下工作不做,放下家庭不要,而是要你放下心中的执著,放下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安逸享受,放下自私自利的心态。
比如一个大菩萨为了救度众生,可能需要去打骂众生,甚至可能需要去杀了作恶的众生。菩萨是放下了个人的利益:只要能让众生受益,我做点恶业,承受点果报,算得了什么?哪怕要下地狱,我也心甘情愿。而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所谓的放下:只要会造恶业的事,我就不去做,不管众生死活,反正我就是不能造恶业。学佛的最高境界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承担恶业,谁来承担恶业?难道我们学佛之后,恶业就让别人去承担,我们来受益?不是这样。真正学佛之后,应该是:发现了业障,我就把业障扛过来,由我来承担。这就是行菩萨道,这就是无我的精神、无我的境界。可是有些人学了佛之后,思想变得偏激,认为学佛人只能造善业,看到于己不利的事就不去做,这不是一个佛弟子应有的精神。
大家是不是都听过一个故事,传说过去有一群烧香拜佛的人坐船去朝圣,当时船上有一个海盗,当他看到这些善男信女带着很多金银财宝时,就动了杀念,想杀了他们,夺走他们的财宝。当时船上有一位菩萨,当这位菩萨观到这个海盗想杀人劫财时,没等他下手就先把他杀了。人们可能会问:菩萨怎么能杀人呢?这就是菩萨!不考虑个人利益——造了杀业要承受果报,他所考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
如果你真的想学佛,想做佛弟子,在你身上就必须体现出学佛人的精神、佛弟子的精神。如果你不敢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你肯定不是真想学佛,真想做佛弟子。其实成佛的勇气与下地狱的勇气,是同一种勇气。你想成佛,有成佛的勇气,却不敢下地狱,没有下地狱的勇气,我敢肯定你成不了佛。你没有下地狱的勇气,肯定也没有成佛的勇气;你有成佛的勇气,也应该有下地狱的勇气。因为它们来自同一个力量。
譬如,你有担五十斤重量的体力,你做好事时能挑五十斤的担子,你做坏事时能挑多少斤?(众答:一百斤)(师笑,众笑)为什么你做好事的时候是五十斤,做坏事的时候就变成一百斤了呢?做好事时是五十斤,做坏事时最多也就是五十斤。实际上你说反了,你应该说“我有挑五十斤的力量,做坏事时我能挑五十斤,做好事时我能挑六十斤、一百斤”才对。因为在做坏事时,你是心虚的,战战兢兢的,而不是洒脱自在,你的力量比平时弱,所以只会挑少,挑不了更多。而在做好事时,你是轻松愉悦,洒脱自在的,所以更有力量,能挑更多。
因此,你敢成佛,也必然敢下地狱;你不敢下地狱,说明你没有成佛的力量。你所谓的想成佛,有成佛的勇气,都是虚幻的。我们学佛就要学佛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无我的精神,不应该以一个索取者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应该以一个奉献者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不应该以一个怯懦、没有胆识、不敢担当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应该以一个有胆有识、无私无畏、襟怀坦荡、敢于承担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今天有个人问我说:“我学佛,家人不支持我,同事对我也不理解,我该怎么办?”我说:“还是你自己做人做事没有到位,果真做到位了,他们怎么会反对你学佛呢?肯定是你学佛以后,不照顾家庭,不安心工作,什么都不管,打着学佛的旗号:我要学佛了,你们都在障碍我,我不管你们了!给人的感觉是:你这个人哪,过去不学佛时还是一个朋友、一个母亲,现在学佛了,母亲不像母亲,朋友也不像朋友了。实际上拿佛的标准来检测你,会发现你并不是在学佛,恰恰相反,你是在往佛脸上抹黑,是在践踏佛法,糟蹋佛教的形象,毁坏佛教。因为你这种“学佛”的方式导致很多众生不学佛,对佛教反感,排斥佛教,甚至毁谤佛教。
众生看不到佛,会看谁啊?看佛的弟子。我们是佛的弟子,也是佛的代言人、佛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这个代言人,众生就了解了佛。所以,我们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身边的人是否学佛,是否支持我们学佛。
我经常说一句话:学佛是你自己的事,是你的业余爱好,你必须先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比如你是一个母亲,就要当一个好母亲;你是一个女儿,就要做一个好女儿;你为人妻,就要做一个好妻子,在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之余,还有时间、精力,再去学佛。你不能因为你要诵经、念佛、打坐,该给孩子做饭也不做了,该给丈夫洗衣服也不洗了,该照顾老人也不照顾了。如果你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再去学佛,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不支持你学佛。因为你的家人会看,过去你不学佛时是怎么做人,怎样做事的,现在学了佛又是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的。你把人做到位了,把事情做到位了,你的家人朋友怎么可能不支持你学佛呢?实际上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到位了,就是在学佛,就能影响你的家人、朋友。可是你却用了错误的方式、相反的方式。你学错了,学颠倒了。
这个人还告诉我说她天天在做家人的工作,说佛怎么好啊,佛祖怎么伟大啊,你们也跟我一起学佛吧,等等。我说:“你做工作的方式错了,你不需要刻意向他们介绍佛,更不必把他们都拉来学佛,你就通过自己做人做事,把事情做到位做圆满了,拿结果给他们看,以身作则,现身说法。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他们自然会被你影响,会认可佛法,接受佛法,认识到佛有多伟大。你不需要用语言去教导他们,引导他们,而应该身体力行去影响他们,感化他们,这比什么力量都大!比如过去你总跟你的另一半吵吵闹闹,学佛以后,你不跟他吵了,他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而且高高兴兴地为他服务,把他当佛菩萨来供,借他来检验自己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好不好,心量大不大,承受力强不强,在什么情况下能检验出来呢?是当不顺心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记住,不是发生了好事的时候,而是发生了坏事、不顺心的事的时候。所以当不顺心的事情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正好借此机会看看自己的心量有多大,配不配作佛的弟子、佛的工具、佛的代言人。
问:当我们在生活中产生了烦恼时,该怎么办?是不是避开它,让它慢慢地自动消失呢?
师:当一个人有了烦恼,回避不是办法,应该超越。如何超越呢?除了面对人、面对事以外,别无他法。一味地回避,你的心灵怎么成长?你在这里回避了,到另一个地方还是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遇到的事情或许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要想超越恶缘和不顺心的事,必须在当下面对,当下超越。当你能心平气和地接受、面对和处理这件事情时,你就超越了。很多人一遇到恶缘就吵架。吵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最终还是要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分析这件事情,处理这件事情,才能真正解决这件事情。
我们到任何地方,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想着:我是一个佛弟子,不能与别人一般见识。如果我与别人一般见识,我就忘掉了我的身份,忘掉了我的信仰。与别人一般见识,我还有什么出息呢?我是要成佛,要当佛的工具的。而他并不想成佛,也没想当佛的工具,只想生活过好一点,吃好点,喝好点,多玩点。他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不同,做人做事的标准和我的也不同。他是随顺世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我学佛了,就要有佛的价值观,要拿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然不能与他一般见识。
有个人问我说:“我把日常工作做好了,是不是在修道?”我回答他:“肯定是在修道。你把当下的工作、手头的工作、眼前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在修道。你在当下专注地工作,投入地工作,就与道同一体,不会违背道。你一心不乱地切菜,和你一心不乱地念佛,一心不乱地打坐,一心不乱地持咒、观想,有什么区别呢?(众答:没有区别)怎么没有区别啊?你在切菜,我在打坐,他在念佛,大家做的是不同的事,怎么会没有区别呢?(众答:形式不同,实质相同)没错,形式上是有区别,但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通过做一件事达到一心不乱。如果我切菜不专心,一心多用,就会把菜切得厚一块薄一块,甚至把自己的手指切了。我只有把心收回来安住在当下,人、刀、菜、案板四者合一,才能把菜切得均匀、漂亮。这与你安住在当下,专心地念佛,一心不乱地打坐,外在形式虽然不同,但内在的本质是相同的,所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也一样。
所以,你尽管安心地把你当下的工作做好,没有时间念佛、诵经、打坐也不要紧。你能通过当下所做的事情把你的散乱心收回来,训练到安住在当下,达到一心不乱,再用这颗不乱的心念佛,你的佛怎会念得不好?再用它来打坐,你怎么可能坐得不好?做任何事情都一样,真正起作用的是我们的心。你说打坐,是谁在打坐?是心在打坐。切菜,是谁在切菜?是心在切菜,是心在指挥着你的手。当你通过做一件事情降服了这颗心,驾驭了这颗心,你就能安住在当下,无论是切菜、拖地、洗衣服,还是念佛、打坐、观想,你都能安住在当下。所以你并不需要放下手头的工作,非要去打坐、念佛才算修行。
当然,修行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大伙儿定期聚一聚,探讨一下佛法,分享一下心得,是有必要的。灵感、智慧是需要碰撞的,大家经常探讨,智慧也会提高。独自一个人做事,或者总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打坐、念佛,很多事情会想不明白,甚至会走极端,产生了邪思邪见自己都不知道。
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在拿出来用之前,自己是不知道的。只有经常用,才会明白自己的能力有多大;经常挑担子,才知道自己能挑多少;经常到台上演讲,才知道自己的表达能力如何,是否会讲法;经常为人处事,才知道自己会不会为人处事。学佛是要拿出来用的,要经常拿出来检验自己学得好不好,学得是否正确。
你怎样知道自己学对了还是学错了?怎么检验?就是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只有此时才能检验出你的智慧是否打开了,你是否变得圆融了,做人是否成功。看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就看他做事圆不圆融,圆不圆满;看一个人有没有品德,有没有素质,有没有品味,也是看他为人处事;看一个人有没有定力,有没有智慧,学了佛是否掌握了真理,是否学得正确,还是要看他为人处事。
我再问,你怎么看一个大学生是否掌握了专业知识,是否有文化,是否有智慧?还是要看他为人处事,而不仅仅只是看他的考试成绩,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只能检验出他的记忆力好不好。唯有通过为人处事,才能真正检验出他的思考与分析能力、辨别与判断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等,各项综合素质与能力。所以当你学佛学到某个阶段,想知道自己学得如何,是否学好了,就去做一做事,检验一下自己。
在佛法的戒、定、慧三学中,慧就是智慧,就是能起用。学佛修道最后的成就,是落在智慧的成就上,而不是落在戒上,也不是落在定上。你说这个人修得很好,结果做事一塌糊涂,家庭失败,事业失败,你认为他真的修得好吗?既然他修得那么好,为什么做事会一塌糊涂,家庭、事业都失败呢?真修得好,应该是家庭成功、事业成功、人际关系成功,什么都成功才对。
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佛的人恰恰相反,事业不得志,感情失意,家庭不和,样样不如意,想找个环境调节一下,才来学佛。当然,这还算是有智慧、有福报的人,出了问题,懂得找佛法解决问题。他果真把佛法学通了,任何问题都能解决。也有一种人没有智慧,心灵出了问题,就躲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久而久之,他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最后就走极端,寻短见了。
佛法真的是一门智慧之学,只有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也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没有智慧,你做事就分不清是非对错。你以为你在做善事,恰恰是在做恶事;你以为你在做恶事,却是在做善事。因为你没有智慧,无法辨别判断,不能决断,只能瞎碰乱撞,听天由命。你若有智慧,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做事既精准又到位。
过去,佛法是在皇宫贵族这个阶层传播的,是为高智商的人服务的,因为佛法是智慧之学。可是众生都想有智慧,释迦牟尼佛慈悲,就把佛法从上往下推广。于是越传越广,导致如今,尽管闻到佛法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懂得佛法精髓的人少之又少。
无论在世间还是出世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想做成一件事情,都是要有方法的。方法是不是事情本身呢?譬如你想发财,我告诉你一个发财的方法,是不是有了这个方法,你就能发财了?你想成佛,我告诉你一个成佛的方法,你是不是就能成佛了?你要得道,我告诉你一个得道的方法,这个方法本身是不是就是道?法只是一个工具,发财的工具,得道成佛的工具。可是太多人都把法当成了道,把标月指当成了月。
问:何谓法门?法门与道之间有何差异?
师:法门是方法,不是道,是通往道的阶梯、工具。要想成佛得道,没有方法,没有梯子,是不可能的。你若认为方法就是道,那就错了。法门很多,任何一个究竟的法门都能帮你成佛。但前提条件是你要会用这个法门。一旦会用一个法门,所有的法门都会用。因为任何一个法门都离不开我们的心,都是由心来使用,来驾驭。你若不能把心收回来安住在当下,我给你哪个法门,你都悟不了道,成不了佛;你若能把心收回来安住在当下,我给哪个法门,你都能悟道成佛。
当我们开始修习一个法门时,还不能叫修道,只是在修习这个法门而已。为什么要修法门呢?因为你的心很散乱,漫无边际地跑,飞到十万八千里以外。我让你把它收回来,你收不回来,我就给你设计一个法门,帮你把散乱的心全部收回来安住在当下,安住在这个法门上,与这个法门融为一体,把你的心拴在这个法门上。喜欢念佛的,我给你设计一个念佛的法门,你就好好地念佛,把你散乱的心收回来安住在当下念佛;喜欢打坐的,我给你设计一个打坐的法门,把你散乱的心收回来拴在打坐上;喜欢持咒冥想的,我给你设计一个持咒冥想的法门,把你散乱的心收回来安住在当下持咒冥想……当你的心全部收回来安住在当下了,这时候才是修道的开始(在此之前都是在修法门)。然后再慢慢地与道对接,与道相应。当你与道相应了,你就与道融为一体了,这时候你就是道了。你走到哪里,就能把道带到哪里;你开口闭口,举手投足,就是在传道,就是在为众生布道。
你们会问:哪个方法高,哪个方法低?哪个方法快,哪个方法慢呢?其实方法没有高低、快慢,只是我们人的根器有利钝,导致我们的修行有快慢。无量劫以前每个人种的因不同,造成了今天每个人相应的法门也不同。这个道理就如同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养得壮壮的;南方人喜欢吃米饭,也一样长得高高大大。你让南方人天天吃馒头,他可能吃不饱,吃得营养不良;你让北方人天天吃米饭,他也不习惯。所以,佛菩萨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对治我们的散乱心。如果你能把心安住在当下,你就已经超越了方法。方法是通向道的工具,但它毕竟不是道,一旦把你送到道的门口,它就完成了使命,派不上用场了。这时候你想进一步深入,就必须把所有的方法都丢掉,改用你的心。方法是有为的,尽管有为法只能把你送到道的门口,但是对于初学佛者、初修行者,还是非常有用。
问:自从学佛以后,我总担心我的家庭不顺利,孩子不顺利。请问这样会有问题吗?
师:过去你的心很散乱,你就是想要你的家人好,你的心力也不够。同样,你就是想诅咒别人,你也没有这个力量。现在你学佛了,你的心专一了,能专注在当下了,你想人家好,人家就会好,想人家不好,人家就不好。所以现在你只能想人家好,不能想人家不好。
你老担心家人不顺利,出问题,实际上你是在用你专注的心,把宇宙中负面的能量带给你家人,这些负能量就真的会附在他们身上,你的家人将来就真的会不好。正确的做法是,你要想着:我的家人很好,我的孩子很好,我的丈夫很好……一切都很好。因为你的思想是正面的,就会把宇宙中的正能量召感过来附在他们身上。所以为什么说学佛要管住、驾驭、支配自己的身口意,只能让它起善念,不能让它起恶念呢?你每天担心孩子不顺利,怕出这个问题,怕出那个问题,说句不该说的话,其实你是在诅咒你的孩子。
为什么你会这样想呢?你学佛了,有了心力,为什么不想着你的家人好呢?根本原因还是你的福报不够,业障深重。怎么办呢?在佛前多忏悔,把不好的信息忏悔掉,拔除掉。你们看咒语的“咒”字,上面两个口,下面一个几,外在的口和心灵的口不停地说人家不好,就是诅咒。现在你懂了这个道理,以后外在的口和心中的口都要说人家好,慢慢地,他就真的好了。
学佛的人都喜欢做善事,如果你既没有财力也没有体力去帮助别人,你可以用你的心力在内心默默地为别人祝福,祈请佛菩萨加持别人。这本身也是在做善事,也是在与众生广结善缘。就像今天有个人说:“我没有钱布施,放生,做功德。”我说:“你不需要跟别人一样去布施,放生,做功德,你只要管好你的身口意,不伤害别人,不给别人带来烦恼和麻烦,就已经是在做功德了。你少吃一顿肉,多吃一餐素,就是在放生。你吃一个月的素,就是放了一个月的生。所以没钱也有没钱修功德做善事的方法,没钱一样可以放生。他有钱,今天买几万块钱的生命去放生,可是回到家里又是鸡鸭鱼肉。这样做是不好的。既然你放了生,就要尽量做到身口意相应。
相反,也有些人把放生宣传得比较极端:你放了鱼就再也不能吃鱼,放了鸡就再也不能吃鸡。按这样的逻辑,恐怕社会上就没有几个人敢放生了。他好不容易今天发心放一只甲鱼,你对他说:“你放了甲鱼,这辈子都不能再吃甲鱼了。”他一辈子都不敢再放生了。哪怕他是一个爱吃肉的人,今天发了善心去放生,我们也应该随喜、赞叹。学佛一定要学佛的智慧,不能光学形式。
问:佛教说情是六道轮回之因,喜怒哀乐容易与三恶道相应,我们学佛之后,是不是不应该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呢?
师:我们假设观音菩萨没有七情六欲,不懂喜怒哀乐,你说:“观音菩萨啊,我失恋了,很痛苦,求求你帮我解除痛苦吧。”观音菩萨问:“什么是失恋?什么是痛苦?”(师笑,众笑)菩萨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所以众生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譬如失恋的痛苦,他也能感同身受。但是菩萨做得了主,不会因为有七情六欲就迷失了方向。而凡夫做不了主,会被七情六欲牵着鼻子跑。佛菩萨会用七情六欲来感受众生的苦,理解众生,从而度化众生。而凡夫的七情六欲是为了占有。区别就在这里。
七情六欲只是佛菩萨的一个工具,是他们用来超越三界的一种力量,是他们用来与众生沟通的一个桥梁。菩萨拥有的七情六欲能把你从烦恼中、痛苦中解救出来,帮你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菩萨是能驾驭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的。他们不仅有七情六欲,而且他们的七情六欲比凡夫的还要纯,还要正,还要精,还要准。如果你达不到这个层次,你所谓的七情六欲只是敷衍了事,你所谓的爱只是一种索取。
倘若你的七情六欲能像佛菩萨一样,它就是又精又纯又正又准的。但是对于凡夫而言,同样的工具到了他手里,他可能就用来干坏事了。就像宝剑一样,用得好,可以修理坏人;用得不好,会伤了自己。但是,无论你会不会用,你学了佛,就要把七情六欲用得恰到好处。比如今天这样做会有利于对方,你相应的情绪就要马上到位;如果今天这样做不利于对方,你就不能有相应的情绪,可能要过上一段时间。我们做与不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对方不要忘记了道,不要忘记了修行。这个娑婆世界是我们短暂停留的地方,并非我们永久的家、我们的源头。
所以我们学了佛,就要像佛菩萨那样,善用我们的七情六欲来服务众生,利益众生。如果你学了佛,仅仅是个人受益了,你是没有功德福报的。因为你的功德福报来自你为众生服务了多少,奉献了多少,让多少众生受益。让众生受益越多,你的功德福报也越多。有无量的众生从你身上受益了,你就有无量的功德福报。没有一个众生从你身上受益,你就没有功德福报。
每一个众生都是我们的福田:我是你的福田,你也是我的福田。我们讲布施,讲奉献,都要从自身做起,而不仅是倡导别人去做。修行人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如果你每天拿着佛法的尺子去衡量别人,检测别人做得对不对,到不到位,你就错了。我们应该拿着佛法的尺子来检测自己做得对不对,到不到位。只有检测自己,你才会进步;检测别人,只会让你生起傲慢心,你和众生结的是恶缘。
你身边的众生有烦恼,只能说明你学佛的力量不够,没有把佛的力量发挥出来。你是佛的弟子,你就代表了佛,为什么你身边的人那么烦恼,那么痛苦,你不能帮助他们解除呢?如果你是有计划、有安排的——我现在不出手是因为还没有到火候,那又另当别论;如果该出手的时候你不出手,那只能说明你没有把佛法学懂、学通,或者说你完全是一个阿罗汉的心态——只要我自己受益就行了,不管你们众生死活。
确实有这样一种现象,你看清了别人的烦恼和痛苦,也知道自己手里拿着佛法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对方解除烦恼、痛苦。可是对方的心门没有打开,不会接受。或者说现在把佛法给他,他可能非但不相信,还会诋毁。那么你就应该把佛法变一个形式,因为法无定法。倘若你真的能打破佛法的外壳与形式,我相信你把佛法的道理传给任何人,他都会接受。注意,我讲的是传播佛法的道理与精神,而非传播佛教仪轨。因为佛教也是一种形式,有教规、有教义、有教徒,这是佛教。而佛法、佛的智慧是没有形式,没有形象的,它是真理。你把真理传给人家,人家怎么可能不接受呢?一个人可能不信宗教,不接受宗教,但他不可能不接受真理。
在真理上附着一种仪轨,它就成了宗教。世界上也有一些宗教并不是真理,同时也有一种真理不是以宗教的形式出现。但是,真正的宗教与真理是合二为一的——真理就是宗教,宗教就是真理。比如佛教就是如此,既是真理也是宗教。民间也有一些教不是真理,为什么却有很多人相信呢?因为众生需要,它才存在。
问:我执是什么?它体现在哪里?消除我执必须大死一番,这个“大死一番”又是什么意思?
师:我执就是自我意识太强了:你们都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你们都应该接受我的观点、我的理论,听我的。我执重的人,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出发点。那么,自我又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坚固的妄想和妄念,只是一种念头啊!你打破不掉,超越不了,自然就有我执。有了我执,你为人处事根本玩不转。只有把我执的力量彻底消除了,也就是所谓的“大死一番”,你才能无我。一个无我的人到哪里都不会碰钉子,到哪里,大家都会接受他,欢迎他。
那么,无我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和存在,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呢?无我的人不是先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而是先接过别人的东西,然后慢慢地,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东西传递给别人。或者先把别人的东西接过来,把它变一变形(其实已经是你的东西),然后再传回给对方。这就是有智慧的人做事的方式,有境界的人做事的方式,无我的人做事的方式。
所以我们要度众生,不要先去说服他,而要先接受他的理论。当你接受了他的理论,他就不会提防你,排斥你了,这时候你不就可以把你的理论介绍给他了吗?不要强势地用所谓的大道理去说服别人,更不要一开始就强迫别人跟着你走。你要先接受他的观点,跟着他走。佛菩萨度众生都是用无我的方式,凡夫度众生都是用我执的方式。所以凡夫度凡夫,成功的几乎没有,甚至越度越少,自己也越度越不愉快,越度内在的空间越小。
但是,消除我执真的不是一句话的问题,它必须经得起现实生活的检验和磨练。我们在佛堂里都觉得自己无我了,破了我执了,一出去为人处事,才发现我执还大得很,还有一个坚固的妄想存在。突破我执的确很难,但有一点我们能做到,就是以退为进,圆融处事。
在座的都是佛的工具,都在弘扬佛法,当你想度一个人的时候,他反而给你讲了一大堆大道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你不需要跟他辩论。按常理,一个人输了之后会高兴吗?你把他驳倒辩输之后,他还会接受你吗?嘴上图痛快,打赢了口舌仗,但你知道你因此而失去了什么吗?你失去了人脉,失去了人缘,失去了人家接受你的机会。辩理的场景一般都是:你想把对方驳倒,对方想把你驳倒。这时候你就装着倒下,他不就高兴了吗?他高兴的时候,你马上跟着说:我口袋里有样东西,你来看一看,尝一尝。他美滋滋地拿过去一看一尝:哎呀,真好看!真好吃!(众笑)所以啊,退步未必不是前进,示弱未必不是刚强。事实上内心越强大的人,越敢示弱;内心越脆弱的人,越不敢示弱,相反,他会把自己装得很强大。
真正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所学的佛法是真理,为什么要那么急急忙忙地胡乱推销,贱卖真理呢?要知道你手里拿着的可是宝贝啊!急什么呢?宝贝是要留给知音看的。就好比一个美女,她是不会为那些不懂她的人化妆的,只会为那个懂得欣赏她的人化妆。同样,佛法是也讲给知音听的。来的人若听不懂,只能说句阿弥陀佛,合个掌,鞠个躬,留个善缘,然后默默走开。他听不懂,不接受,你再把他骂一顿,结果除了结个恶缘,还会如何?所以你手里有真理、有黄金,不需要着急,总会有知音、有识货的。真理是说给知音听的。
人与人之间确实有个缘分的问题,但我们往往把这个“缘”理解得很笼统。什么是缘呢?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不清的,就叫缘。与其说两个人有缘,不如说两个人的品质相近、素质相当、品味接近、志趣相投。倘若品质、素质不接近,彼此之间又怎么会有缘呢?所以说,人家跟你无缘,你不要抱怨。你有真理,必然能找到知音。你的素质好,自然能找到相知的伴侣、知心的朋友,你急什么呢?其实,你刻意强求,正是我执的显现。
问:请问了生死的关键是什么?必须通过打坐吗?
师:刚才讲了,修行的方式很多,本质只有一个,道只有一个。无论你是穿着和尚的衣服在寻道,还是穿着道士的道袍在寻道,是穿着基督教的服装在觅道,还是穿着伊斯兰教的服装在觅道……宗教很多,但天下的道只有一个。当初默罕默德、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老子和圣母玛利亚,都找到了这唯一的道(生命的源头)。他们在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风格来表达道,传播道。他们手里拿着的产品是一样的,外在的包装却各不相同,各有千秋。道是没有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之分的,它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你用哪种方式去寻找它,只要找到它,你就解脱了。在未找到它之前信教,只是帮助你的人生找到了方向,只是解脱旅程的一部分,并不代表你就此得道了。
对入道者、得道者而言,是没有教派之分的。只有未入道的人才会分这个教、那个派。教是人为的把戏,宗派也是人为的把戏。因为你想当老大,就创个东华教;他想当老大,就创个西华教;她想当老大,就搞个北华派。如果大家都不想当老大,只想传播真理,哪里还有什么东华教、西华派?
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教、那么多派流传至今呢?是众生的执著导致的。佛菩萨一看:万行这小子不能接受佛教,于是观世音菩萨就摇身一变,成了圣母玛利亚。万行一看:哎呦,昨天那个老太太(观音菩萨)讲的不合我意,不是真理,今天这个圣母玛利亚讲的合我意,是真理,我就信圣母玛利亚吧。再说一行,他既不信观音也不信圣母玛利亚,于是菩萨又摇身一变,成了基督耶稣。一行一看:哎,这个人讲得不赖,于是就信了基督耶稣。其实弄来弄去,就是那么几位圣人,就是那个唯一的道。只是凡夫的智慧不够,喜欢以相论道,以相取道。
世间的行业有区别,你是当兵的,他是从政的,她是从商的,我是当和尚的,但是道没有区别。记住:隔行不隔理,隔行不隔道。不管有多少教,道是唯一的;不管有多少行业,其中遵循的道理是一样的。比如说做和尚要谦虚,难道当官就不需要谦虚吗?从商就不需要谦虚吗?当兵就不需要谦虚吗?做和尚要圆融,要奉献,当官就不需要圆融,不需要奉献吗?所以说,隔行不隔理,隔教也不隔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只有一个道。
但是,如果你不能超越形式,就会觉得:当官比当兵好,从商比从政好。其实,无论是当官、当兵,还是从商,都是人在扮演角色。你超越不了眼根,就会被现象所转。一旦超越了眼根,就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旦超越了耳根,就不会出现“他骂我不好听,他唱歌就好听”的现象。因为一旦超越了眼根,你就会觉得他唱歌不新鲜,他骂我反倒特别新鲜,特别好听。就像你们每天“万行上师”“万行上师”地叫,听得我都没有感觉了,有时候反而会听不见,突然有个人喊一声“万行”!我一下子就听见了(众笑)。是不是这个道理啊?所以,以后你们为了引起万行上师的注意,就不要叫万行上师了,直接叫万行,保证你一叫,我的心马上就到你身上去了(众笑)。
其实一个在道中的人,无论别人称呼他什么,他都能接收到信息;无论别人以什么心态在念他,他都能感受到。为什么?因为得道的人是与万物一体的。得了道,就是个体消失,融入到整体中了。
那么,得道的过程是什么?首先必须身心合一,达到这个一之后,再与大自然的道合一。第一次合一是身心合一,生理与心理合一。第二次合一是身心灵合一,即和宇宙大自然的道(正能量)合一。既然你已经和宇宙的正能量合一了,我问你:宇宙间的动物、植物、矿物(石头)是不是宇宙的能量?是不是当下也与你合一了?(众:是)所以,与其说你和宇宙中的正能量合二为一了,不如说你和宇宙中的动物、植物、矿物合二为一了。因此,得道的人首先是让自己的身心合一,然后再和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进行第二次合一。当个体消失,融入到整体中,就是得道了。只有融入到整体中,你才能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
如何才能和宇宙间的万物对接,进行第二次合一,从而和宇宙融为一体呢?你们看我手中的这只杯子(师面前有一个盛满了水的盆子,言谈间,师将手中的空玻璃杯倒扣其中),这样扣下去,里面的水和外面的水是不是分开了?(众:是)我再把杯子拿出来,原本扣在杯子里的水是不是哗一下,就和外面的水合二为一了?(众:是)正是玻璃杯这个道具,导致了杯子里的水与杯子外的水分离。那么,这个杯子是什么?就是我执。我执是什么?就是心中牢不可破的妄念。它既不是正念,也不是正能量,而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所以修行必须放下我执,打破我执,冲破我执。也就是只有把玻璃杯拿掉,被杯子扣住的水才会顷刻间与外面整体的水合二为一。
问:每个人都应该专修一个法门才能悟道,上师是否能收在家人为弟子?
师:何须问?出家人替佛收弟子是本分事。其实,我也是佛的弟子,你也是佛的弟子,我只是你的一个引礼师、引荐人,一道桥梁,一个中转站,把你引到佛那里。就像这墙上的一个插座。你不可能直接跑到发电厂去接电,你想用电,只要通过这个电源插座接上电就好了。同样你也不需要跑到水源处去取水,只要装上水管,就把水接到你家了。是不是这样?所以水管很重要,电源插座也很重要。因为水管和插座是和水源、电源接通的。明师就是水管,就是插座,他是负责把你和水源、电源连接上的。接上后你干什么呢?你只要通过插座、水管享用电,享受水就行了。明师把水把电传输给你,就完成了他应该做的工作作。你受益了,接下来你也会变成水管,变成插座,让更多的人受益。作为佛弟子,我们自己学佛受益了,就应该慢慢地学着当佛的工具,传播佛的思想,争取把自己也变成水管,变成插座。
问:希望师父举办禅七,让我们在家人也有机会参加。
师:我们已计划从今年七月份开始,每月举办一期居士禅修班,为期一周,人数保持在三十人左右,内容包括佛学知识、佛教的理念与佛门仪轨。准确的时间我们会公布在东华寺的网站上。你们只要登录东华寺的网站(www.donghuasi.org),看“公告”栏目就可以了解具体信息。下半年我们的女众道场“观音禅院”就要投入使用了。旁边盖了一栋可以住好几百人的“千佛堂”,是专门给居士盖的,希望住进去的人都能成佛!
佛教里面有些思想不开化的人认为,禅堂只能让和尚进,女出家众不能进,女居士更不能进。但是我认为,只要你坐得住就可以进禅堂,为什么要分什么出家男女众,在家男女众呢?学佛应该超越外在的形式。所以我们盖了“了尘阁”,有五层,地下室设灵骨牌位,用来供奉东华寺的出家僧人以及他们的父母往生后的灵骨。东华寺的皈依弟子将来往生后,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方便。一楼是五百罗汉堂,二楼、三楼、四楼就是供居士禅修的禅堂。
问:何为根本上师?如何才能知道谁是自己的根本上师?
师:所谓根本上师,就是和你最有缘,给你印象最深,能帮你转迷为悟的那位师父。譬如,当别人提起万行上师,你说:“谁是万行上师啊?我怎么想不起来?”那他就不是你的根本上师。如果别人一提起万行上师,他的形象马上清晰地浮现在你的眼前、你的脑海里,一秒钟的思考、观想都不需要,那么万行就是你的根本上师。
进一步讲,哪位菩萨是你的根本菩萨?哪尊佛是你的根本佛?万行知道,观音菩萨就是他的根本菩萨。万行十四岁时有一次与人吵架,气得喉咙哽住了,无法呼吸,满脸涨得通红地躺在床上,突然从房顶上咻地下来了一道光,光中站着一位白衣少女。万行顿时心花怒放,喉咙不堵了,呼吸也顺畅了。下午,万行跟村庄的小伙伴说他中午看到一束光,光里站着一位白衣少女。小伙伴看了他一眼说:“你想媳妇想疯了吧!”(师笑,众笑)后来我再也不跟别人说了。等到十六岁到我们老家的水濂寺,第一次看见观音菩萨时(那是一尊白衣观音),我才恍然大悟:这就是我十四岁时在光中看到的白衣少女!当时的印象太深了!
万行十四岁之前从未闻过佛法,不知道什么是观音菩萨。但是她从房顶上下来的那个记忆,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直到现在,只要提起这件事,一秒钟都不用想,她就在我的心灵中。那时候我才懂得什么叫心花怒放(师笑,众笑)。所以现在你问我:“谁是你的根本菩萨?”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观音菩萨就是我的根本菩萨。”我观想阿弥陀佛,观想释迦牟尼佛,还需要一秒钟、两秒钟才能把他们的轮廓观想出来。但是你一说观音菩萨,半秒钟,甚至0.001秒都不需要,我和她永远是融为一体的。所以有一次别人给我拍照时说:“哎,你的大胡子怎么没有了?穿个土布衫,拍出来怎么像个白色菩萨坐在那里?”我心想:因为我的根本菩萨是观音菩萨啊!讲完这个故事,你们就会知道你的根本上师是谁,你的根本菩萨是谁,你的根本佛是谁了。
问:请问上师明心见性和习气之间的问题,是明心见性后,习气立马灭掉,还是习气灭尽之后才能明心见性?
师:明心见性之后还是有习气的,并非明心见性之后就大功告成,再也没有习气了。只是明心见性之后,你才知道自己的习气在哪里,如何消除习气。就像你没来东华寺之前,怎么想象都想象不出东华寺的样子。当你来到东华寺,亲履了东华寺的风光之后,当别人再提起东华寺时,你头脑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东华寺的形貌。
所以没有亲履本地风光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如何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呢?就是要亲履本地风光。而且走一遍,看一个轮廓还不行,还要走好几回,每个角落都看清楚、看透了才行。所以明心见性之后才是真正断习气的开始,才是破无明的开始。看到苹果和摘到苹果不一样,摘到苹果和吃到苹果也不一样,吃到苹果和消化、吸收苹果还是不一样。所以说悟道、证道、得道、弘道是有区别的。明心是一个层次,见性是一个层次,成佛是更高的层次。
问:见性和断习气毛病是否有区别?
师:肯定有区别。只有明心见性之后,你才知道什么是习气,什么样的念头与道相违背,哪些年念头该砍掉,哪些念头该保留。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所谓的虔信都是迷信。但是每个人都是从迷信走过来的,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尽管迷信,你也有功德福报,因为你的人生有了方向。
你可能会问:既然我与道同一体,为什么我不知道,也没有开智慧呢?因为明心见性与开大智慧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明心见性的人就把智慧完全打开了。但是在彻底破无明,开大智慧,消除业障之前,一定要先明心见性。就好比你刚刚上了大学,而我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别人都说我们是大学生,我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古佛与新佛之间有没有区别?
明师之间也是如此。有的明师大名鼎鼎,但是个糊涂蛋,不是明明白白;有的明师明明白白,已然明心见性了,但他的名气并不大。为什么没有名气呢?这是他在无量劫以前种的因——不想出名,不想普度众生,只想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而前一种明师在无量劫以前种的因、发的愿是:我要出人头地,扬名四海。所以现在就威风八面,声名远扬。但是他并没有明心见性。因此,大名鼎鼎的明师未必明明白白,明明白白的明师未必大名鼎鼎。你们喜欢哪一种师父,会跟随哪一种师父呢?
一个师父,你不要看他当几个寺庙的方丈,也不要看他当多大的会长,身兼几个会长,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开悟得道了,对道是否明了了。
和尚也有当官的,也有抓经济的。当官的、抓经济的和尚也是菩萨。比如我们东华寺,倘若每个和尚都去修道,就没有人理财,没有人做饭,没有人种菜了。可是做饭、种菜、管财务等等也需要人啊。其实,一个和尚能放弃打坐,去管财务、烧饭、种菜,他的境界比我的境界更高。我不愿意放弃打坐去管财务,也不愿意放弃打坐去做饭、种菜,而他可以牺牲一切,当然他的境界更高。
看一个人修得好不好,不是看他打坐能坐多久,而是看他内在的境界有多高。佛与凡夫唯一的区别就是境界。有的人说是智慧,智慧也是通过境界体现出来的。比如说牺牲精神,它也是一种境界的体现。
问:诚如上师所言:信必深信,行必力行。八万四千法门,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法门就行了。龙是自己画的,就等着上师点睛了。祈请上师为我点睛,帮我开大智慧!
师:这条龙可以说是你自己画成的,也可以说是你师父帮你画成的。因为明师可以帮你画成一条龙,也可以不帮你画,让你自己修成一条龙。当你修成龙以后,再让他给你点睛。这个道理就相当于,大学教授只教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本科以下的不教。除非你考上了大学,他才教你。因为他的定位就是大学老师,只教大学生。而高中老师的定位则是只教高中生。但是,如果你很幸运的话,你拜的师父既画龙又点睛,他从打坐开始教你,帮你解答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乃至你家庭生活中的问题他也帮你解答,一路跟着你。
还有一种师父,你到他面前,只允许谈道上的事,你的家庭生活、工作,一切的一切都不允许谈,谈了他就要骂你,因为他的定位是只点睛不画龙。
还有一种师父,他可能点不了睛,只会画龙。他会带着你朝山、拜佛、放生,供这个,供那个……他做的是一些普及性的基础工作。这样的师父也很重要:他念佛念得很好,通达放生仪轨、火供仪轨、敲打唱念的仪轨等等。至于如何明心见性,如何开悟、破无明、了生死、成佛,他不懂。他把你做成了半成品,送到我这里来,我更好教。这种师父才是菩萨,更可贵。
问:我们在家居士第一次修行可不可以先观香?我去年生理绝经了,这样修下去,是否可以恢复以前的状态,开始真正的修道?
师:需不需要观香由你自己定。观香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把散乱心收回来。你能把心长期锁定在香头上,你的散乱心就收回来与香头合二为一了。第二个是长期观香的人,眼睛特别有神,特别有穿透力。至于是否能把身体修年轻,恢复更年期之前的状态,这也因人而异。并非修上一段时间,恢复到更年期之前的状态就叫修道。成道与生理没有绝对关系,只有连带关系。一个人如果超越不了生理的欲望,心思都放在生理的欲望上,他肯定悟不了道,破不了无明,了不了生死,成不了道。连最基本的生理欲望都不能超越,怎么可能悟道呢?一个悟了道的人是能管住自己,能超越生理欲望的。
在座的都是在家居士,譬如你们夫妻俩都在修行,或者你的妻子不修行,或者你的丈夫不修行。既然他/她个凡夫,就有生理的欲望和需求。而你学了佛,不愿意跟他/她合作,你们的感情就会出问题,家庭就会破裂。但是你学了佛,就要懂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恒顺众生”。你要度这个众生,首先要恒顺这个众生。只有恒顺了这个众生,你才能把他接引过来,进而转化他。
又比如你的先生不吃素,你不仅要给他做鸡鸭鱼肉,还要用心做给他吃,一边做鸡鸭鱼肉,一边念佛持咒加持它们。你做的鸡鸭鱼肉香得不得了,他吃完了,满足了,就超越了,再也不想吃了。很多时候,人之所以喜欢吃鸡鸭鱼肉,是因为没有一次真正吃得心满意足过,所以超越不了。一个人对某样东西只有真正得到了,满足了,才能超越。
为什么凡夫那么渴望爱?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真爱。什么是真爱?就是没有任何条件,以一种无我的境界所给予的爱。只有当你得到了这种无我的、无条件的爱,你才会真正地陶醉,真正地满足,真正的富有,才会真正地超越爱,超越欲望。
所以你要你的爱人吃素,你要有一个阶段用心地给他做荤食,让他吃满足了,吃过瘾了,解馋了,他就不会再要求你给他做荤食了。所以学了佛,你就必须学会用佛的智慧与你的家人沟通、交流。否则,你若用我执跟他交流,他会反感、抵触,非但不会跟你学佛,还会反对你学佛。
问:我们夫妻同龄,都是五十岁,已经没有夫妻生活了,请问这对健康会有害吗?
师:你们已经超越了,身体不需要了,就不需要勉强身体了。很多事情是因为身体需要,比如吃饭,是身体需要我们才吃。当你身体不需要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吃呢?吃多了身体会出问题的。吃饭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口欲。而我们现在吃饭已经颠倒了,不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工作、生活,而是为了满足口欲。
问:东华寺的皈依证上有佛像,居士往生后,皈依证可不可以和居士一起火化?
师:可以。因为你信佛,你和你的皈依证,甚至和你师父的相片一起火化,都没有问题。你把你的师父当佛看,把你的皈依证也当佛看,是可以的。甚至你会问:我干脆放一张观音菩萨像或者阿弥陀佛像在口袋里,跟我一起火化,可不可以?回答也是可以的。为什么?佛教讲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从你的动机出发,来决定有没有因果,有没有业障。你的动机是好的,就没有业障,没有恶果;你的动机是恶的,即便表现得很好,也一样有业障。相反,你的表现形式是恶的,但你的动机是善的,也一样有功德、有福报。
按世间的法律和按宗教的因果律来判定事物,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世间的法律是以表象和形式来判定,而宗教的因果律是以起心动念来判定。所以即便你好心做了坏事,以宗教的观点,你也一样有功德福报,但在社会上,你可能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样,你起了歹心恶念,没有付诸行动,世间的法律不会制裁你,但是按宗教的因果律,你一样会遭受相应的果报。
问:弟子在修行中出现了障碍:血压极度不稳定,忽高忽低。请师父指点。
师:血压高,打坐的时候,把意念放在脚底的涌泉穴上,你的气血就会降下来。当血压不高了,就不要继续把意念放在脚底了,这样做只能是短暂的一段时间。另外,可以在晚上用热水烫烫脚,按摩按摩脚底。第三个办法,中午的时候,把鞋子、袜子脱掉,在晒热的鹅卵石路上、水泥路上多走一走,这样体内的静电就会释放出去。因为你从来没有光着脚接过地气,所以你的气血升上去以后降不下来。光着脚接地气能把气血降下来,把虚火撤下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和打坐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