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蒋介石逃往台湾不死守南京,而是逃到了台湾

(知是陌生人)
(夕漫归途)
(夜吟风啸月)
(我是大魔王)
第三方登录:陷入绝境的蒋介石为啥不死守南京? | 历史解密——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陷入绝境的蒋介石为啥不死守南京?
陷入绝境的蒋介石为啥不死守南京?
发布时间:
  人对于历史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在历史面前你唯一的选择是“顺从”,寿懿当然也不例外。寿懿共生有四子,长子学森、次子学浚、三子学英、四子学铨。也许是出于对东北故土的眷恋、也许是对未来形势没有准确判断、也许是对她身后大量财产难以割舍(除了大帅府,寿懿在沈阳有多处房产,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八纬路14号张寿懿公馆,2004年被列入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1947年,当她决定从天津经上海前往台湾的时候,决定把小儿子张学铨留下来,让他到东北追随哥哥张学思参加革命,自此母子咫尺天涯,这个小儿子成了寿懿永远的“心病”。
  记者从香港中文大学在云南举行的2015年招生说明会获悉,香港中文大学今年计划在全国31个省市招生300人,在云南计划招生8人。
  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信息宣传保先进。信息工作在组织培训、表彰奖励、排名通报的基础上,在“高、深”上下功夫,多向上级统战部门反馈站位高、有见地的建议性信息,当好参谋助手;在总结工作中,深挖细研,总结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经验,以利于推广。宣传工作要在二等奖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立足统战系统,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大统战宣传格局,在宣传稿件质量、数量上实现大的提高。
  【女主持】:快乐的分享胜过独自拥有,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放飞心情,分享快乐,祝福我们今天的寿星,生日快乐!祝愿这份快乐也分享成我们岁月所有朋友的快乐。请听悠然音乐的一首《分享》。  陷入绝境的蒋介石,并非真心死守国都南京  面对人民解放军咄咄逼人的气势,虽然下野、但仍手握实权的蒋介石,幻想着凭借“不可逾越的天堑长江”,做起了南北分治的美梦。“梦想,总归是梦想。”78岁的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长王辅一少将,当年是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的。  这位长期从事战史研究、著作等身的研究员说,蒋介石也意识到,兵力上的捉襟见肘,难以做到全线防守长江。  “蒋介石防御的真正重点,是沪杭,而非南京。”101岁的开国少将、时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的陈锐霆说。一次争吵,便能完全看出蒋介石的真正用心。  当年的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生前在回忆录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这次国防部会议上的争吵经过。  1949年3月初,南京,国民党政府国防部。  李宗仁、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蔡文治等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正在召开作战会议。蒋介石  李宗仁说:“军事上发展到今天这步田地,需要守江,把我们的命运寄托在长江天险之上,虽已属下策,但是我们毕竟还有强大的空军和数十艘军舰,这些是我们的长处,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共军未必可以飞渡长江。”  参谋总长看看作战厅厅长蔡文治说:“先说说你们作战厅的。”  蔡文治说:“我军江防主力应当自南京向上下游延伸,因为这一段长江江面较窄,北岸支流甚多,共军所征集预备渡江的民船,多藏于这些河湾之内。至于江阴以下长江江面极宽,江北又无支河,共军不易偷渡。”  就在蔡文治走到江防作战地图前,还要继续讲解时,京(南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断然打断他的话:“这一方案根本行不通,它违背了总裁的意图。”  汤恩伯说:“我认为,应把主力集中于江阴以下,以上海为据点。至于南京上下游,只留少数部队应付应付就可以了。”此言一出,四座哗然。
  顾祝同说:“守上海,而不守长江,此乃下策。”  李宗仁说:“汤司令可否重新考虑?”  作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汤恩伯手握上自江西湖口,下至上海的45万大军。蒋介石给他制定的京沪地区的作战方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御方针,最后坚守淞沪,以台湾支援淞沪,然后待机反攻。这个作战方针,李宗仁等人并不知道。  汤恩伯想都没想,拒绝李宗仁说:“这是总裁的方案,我必须执行!”  蔡文治实在忍无可忍,对汤恩伯说:“就战略、战术来看,我想不论中外军事家都不会认为放弃长江而守上海是正确的。现在代总统、顾参谋总长都同意我们作战厅的方案,为什么你独持异议?”  汤恩伯还是把蒋介石抬了出来:“我不管别人,总裁吩咐怎么做就怎么做!”  蔡文治顶了汤恩伯一句:“总裁已经下野了,你还拿大帽子来压人,违抗参谋总长的作战计划,如果敌人过江,你能守得住上海吗?”  汤恩伯根本不把蔡文治放在眼里,把桌子一拍,大声嘶吼道:“你蔡文治是什么东西?!什么守江不守江,我枪毙你再说,我枪毙你再说……”说完,汤恩伯把文件一推,便冲出会场,扬长而去。  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表达了对蒋介石、汤恩伯的极大不满——  “蒋先生最不可恕的干预,便是他破坏了政府的江防计划,蒋先生原非将才,东北及徐蚌二役可说是他亲自指挥垮了的。当时我和白崇禧力争,徐蚌之战应本着‘守江必先守淮’的传统原则作战,而蒋不听,硬要在徐州四战之地与共军作战,卒至一败涂地。此次守江,虽属下策,但是我们空有强大的空军和数十艘军舰为共军所无,若善加利用,共军亦未必可以飞渡长江。无奈蒋先生无意守江,却要守上海一座死城。执行他这错误战略的,便是他最宠信而实际最脓包的汤恩伯。”  “就在李宗仁指示南京卫戍总部制订防守南京的计划,并令国防部拨款构筑防御工事之时,汤恩伯已在秘密地将江宁要塞的大炮拆运上海。”84岁的南京市政协专员王楚英,当年是国民党52军副参谋长,“在南京孝陵卫的汤恩伯总部指挥所,经常控制着一二百辆卡车,准备随时离开,并没有死守南京的打算。”  ■一支国民党起义部队,夺占国民党老巢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代伟人毛泽东情难自禁,挥毫泼墨
  4月24日凌晨,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35军104师312团在师参谋长张绍安的率领下,在起义警察及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高举着红旗,向总统府飞奔而去。“我们刚到总统府门口,就有几很配合地把门打开了。”裹挟在这支胜利之师中间,徐法全兴奋极了。  “战士们鱼贯而入。”对总统府并不陌生的徐法全,看到曾经富丽堂皇的总统府一片狼藉,“到处散落着相片、文件和各种书报”。  徐法全回忆,312团一队战士一进门,率先冲上门楼,争先恐后地扯下青天白日旗。“接着,一面鲜艳的红旗就换了上去。”徐法全说,一大批欢迎的群众拥向总统府,争相目睹插在南京的第一面红旗和护旗的解放军战士。  在总统内,一张玻璃台面的大桌子上,日历翻在了4月23日。这一天,代总统李宗仁等一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逃离南京。  当新的一天来到时,中国也将揭开新的一页。24日夜半,开国上将、第8兵团司令陈士榘率兵团部进驻南京,担任警备南京的任务。  当一个月前刚从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入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的毛泽东,看到4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号外头版头条通栏标题“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异常兴奋。  毛泽东没有和任何人交谈,回到办公室,又把报纸看了一遍。看完报纸,他首先给邓小平、刘伯承写了贺电。  写完贺电,毛泽东诗兴大发,当即挥毫泼墨,写就传世佳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几乎在同一时间,龟缩到浙江奉化县溪口镇老家的蒋介石,决定将家人送往台湾,黯然神伤地对儿子蒋经国说:“把船准备好,我们要走了!”  蒋经国生前回忆:“其(蒋介石)精神之抑郁与内心之沉痛,不可言状!”
  “因为第一次进入这样大的城市,战士们出现了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徐法全回忆,在接管总统府时,有的战士将总统府走廊和办公室中的红地毯剪成小块,做成垫子,用来睡觉。  “还有的战士不会使用自来水龙头,水流遍地,不知所措。”徐法全说。  徐法全回忆,有的战士将战马赶进总统府西花园的水池中洗刷,有的战士跑到办公室拿来花瓶甚至痰盂盛水,还有的战士居然在水池中捞鱼改善伙食。  “一时间,西花园留下许多马粪,卫生搞得很不好。”徐法全说。更有甚者,还有的战士竟冲撞了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4月25日早晨,103师307团1营营长谢宝云带着通信员为部队安排食宿时,不慎误入司徒雷登的住所。  正在洗脸的司徒雷登看到两个解放军进去,暴跳如雷,大声叫道:“你们到大使馆干什么?”  谢宝云见这个洋人如此粗暴,便愤怒斥责,幸亏教导员王怀晋及时赶来,缓和了事态。  当晚,美国之音播出了“驻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搜查美国大使馆”的“”。  毛泽东知道后,于27日致电三野并告总前委和二野:“35军进入南京纪律严明,外国反映极好,但是侵入司徒的住宅一事做得不好。”他要求“三野查处此事”。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对部队深入进行外交纪律教育的同时,派军管会外事处长黄华与美方进行沟通,很快妥善处理了此事。  4月27日,邓小平、陈毅从安徽合肥的瑶岗村渡江战役总前委赶到总统府。  当看到战士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后,邓小平十分生气,严肃地对部队领导说:“总统府是文物,我们要爱护好。我们可不能做李闯王啊。从现在起,总统府中的全部人马立即撤出,不留一兵一卒。”  4月29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刘伯承赶到总统府,与邓小平、陈毅一同视察了总统府。  “为接管南京,还搞了一个班子。”王辅一回忆,中共中央调集了2440余名有丰富城市工作和各方面专长的领导干部,参加南京的接管工作。邓小平、刘伯承、陈毅来到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斜放在窗口,墙上挂着一幅镶在镜框里的大照片,那是1943年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时的戎装照。  办公桌上端放着台钟、笔插、毛笔、镇纸等。桌面上还摆放着一套《曾文正全集》。蒋介石对清朝重臣曾国藩一向推崇备至。此外,还在蒋介石的办公室里发现一对曾国藩的鸡血石章,一对翡翠石章,两串清代的朝珠。  目睹这一切,邓小平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诙谐地说:“蒋委员长,我们来了,缉拿我们多年,今天我们上门了,看你还吹什么牛皮。”  刘伯承指着桌上的台历说:“瞧,蒋先生的台历还是23号哩,转移真不慢啊。”
  陈毅一屁股坐在蒋介石办公桌前的皮椅上,拨通了一个长途电话,直通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的办公室。陈毅风趣地说:“主席,我是陈毅啊,我这是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向您汇报呢。”  “我们的指导员杨绍津也曾坐到蒋介石的总统椅子上。”徐法全至今还感到遗憾,当年怎么就没有像指导员那样,也坐坐总统宝座。  “指导员高兴地对我说:‘我来当总统了’。”徐法全回忆。  5月1日,中共中央致电人民解放军参加渡江作战各部队:“南京迅获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从此宣告灭亡……现在整个形势对于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极为有利,尚望前线将士继续进攻……为消灭反革命残余力量,解放全国人民,建立统一的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  南京解放7个月零17天之后,蒋介石逃到台湾。  1949年的记忆,留给蒋介石的,是不堪回首。正如他后来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  “过去之一年,实为平生未有最黑暗、最悲惨之一年。”  “过去一年间,党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彻底失败而绝望矣。”  日,也就是中国传统清明节,89岁的蒋介石逝世。他死前,念念不忘的遗嘱,除了“光复大陆”之外,就是要将遗体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又过了一年,日,毛泽东也走完了他83年波澜壮阔的一生。  两个人的较量,终于结束了。  他们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摘自《开国英雄的红色往事》 梅世雄 黄庆华 著 新华出版社)
  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立于1868年,因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教质量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德国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被德国政府列为“未来计划”中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
  信息宣传保先进。信息工作在组织培训、表彰奖励、排名通报的基础上,在“高、深”上下功夫,多向上级统战部门反馈站位高、有见地的建议性信息,当好参谋助手;在总结工作中,深挖细研,总结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经验,以利于推广。宣传工作要在二等奖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立足统战系统,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大统战宣传格局,在宣传稿件质量、数量上实现大的提高。
相关内容:
  大陆时期,戴季陶等政要名流请命下跪,迫使蒋暂停推行简体字  今年两会上,冯小刚联合张国立上交提案,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引发媒体热议。著名文字专家党怀兴回应称,目前简化字已深入人心,恢复繁体字,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不可估量,恢复繁体字不可能也没必要。  揆诸史料,有关汉字繁简的讨论由来 ...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有两个时刻可以杀掉张学良,而且可以拿出比较靠谱的、说得过去的理由。  第一个时刻:“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率3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特别是在1931年12月,张学良公然违抗中央政府“固守锦州”的命令,不放一枪一弹撤出锦州。当时国内舆论就有要求枪决张学良的。一个可参照的案例是,19 ...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集团虽然被迫抗战,但却缺乏信心和决心,起初,蒋介石幻想依靠国际解决;继而期求英、美干涉;后又寄希望于九国公约签字国布鲁塞尔会议的调停,因此,他一面应付抗战,一面企图同日本妥协,他说:“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还说:“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 ...  导读:“蒋介石防御的真正重点,是沪杭,而非南京。”101岁的开国少将、时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的陈锐霆说。一次争吵,便能完全看出蒋介石的真正用心。那么,蒋介石为何不留在南京呢?  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 ...  1945年春,国库局的几个知情年轻人开始向重庆国民政府秘密检举中央银行美金公债舞弊案。  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国家巨款巧妙地成为国库局少数“同人”的囊中财富,对于这样一个损公肥私的签呈,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居然批了一个“可”字。案发后,社会“反孔”情绪日趋强烈,蒋介石不得不考虑“换马”。但孔是蒋 ...  1944年,汪精卫死后下葬在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梅花山。1946年,蒋介石派人炸开了汪精卫的墓,这是为什么呢?炸开墓室后,人们发现汪精卫的尸体没有腐烂,在其口袋里也发现了四个什么的字!  汪精卫为何葬于南京梅花山?  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湖南路中央党部召开。集体合影时,突然有人 ...揭秘:陷入绝境的蒋介石为啥不死守南京?(三)_网易新闻
揭秘:陷入绝境的蒋介石为啥不死守南京?(三)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蒋经国生前回忆:“其(蒋介石)精神之抑郁与内心之沉痛,不可言状!”
“因为第一次进入这样大的城市,战士们出现了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徐法全回忆,在接管总统府时,有的战士将总统府走廊和办公室中的红地毯剪成小块,做成垫子,用来睡觉。
“还有的战士不会使用自来水龙头,水流遍地,不知所措。”徐法全说。
徐法全回忆,有的战士将战马赶进总统府西花园的水池中洗刷,有的战士跑到办公室拿来花瓶甚至痰盂盛水,还有的战士居然在水池中捞鱼改善伙食。
“一时间,西花园留下许多马粪,卫生搞得很不好。”徐法全说。更有甚者,还有的战士竟冲撞了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4月25日早晨,103师307团1营营长谢宝云带着通信员为部队安排食宿时,不慎误入司徒雷登的住所。
正在洗脸的司徒雷登看到两个解放军进去,暴跳如雷,大声叫道:“你们到大使馆干什么?”
谢宝云见这个洋人如此粗暴,便愤怒斥责,幸亏教导员王怀晋及时赶来,缓和了事态。
当晚,美国之音播出了“驻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搜查美国大使馆”的“新闻”。
毛泽东知道后,于27日致电三野并告总前委和二野:“35军进入南京纪律严明,外国反映极好,但是侵入司徒的住宅一事做得不好。”他要求“三野查处此事”。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对部队深入进行外交政策纪律教育的同时,派军管会外事处长黄华与美方进行谈判沟通,很快妥善处理了此事。
4月27日,邓小平、陈毅从安徽合肥的瑶岗村渡江战役总前委赶到总统府。
当看到战士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后,邓小平十分生气,严肃地对部队领导说:“总统府是文物,我们要爱护好。我们可不能做李闯王啊。从现在起,总统府中的全部人马立即撤出,不留一兵一卒。”
4月29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刘伯承赶到总统府,与邓小平、陈毅一同视察了总统府。
“为接管南京,还搞了一个班子。”王辅一回忆,中共中央调集了2440余名有丰富城市工作经验和各方面专长的领导干部,参加南京的接管工作。邓小平、刘伯承、陈毅来到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斜放在窗口,墙上挂着一幅镶在镜框里的大照片,那是1943年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时的戎装照。
办公桌上端放着台钟、笔插、毛笔、镇纸等。桌面上还摆放着一套《曾文正全集》。蒋介石对清朝重臣曾国藩一向推崇备至。此外,还在蒋介石的办公室里发现一对曾国藩的鸡血石章,一对翡翠石章,两串清代的朝珠。
目睹这一切,邓小平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诙谐地说:“蒋委员长,我们来了,缉拿我们多年,今天我们上门了,看你还吹什么牛皮。”
刘伯承指着桌上的台历说:“瞧,蒋先生的台历还是23号哩,转移真不慢啊。”
陈毅一屁股坐在蒋介石办公桌前的皮椅上,拨通了一个长途电话,直通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的办公室。陈毅风趣地说:“主席,我是陈毅啊,我这是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向您汇报呢。”
“我们的指导员杨绍津也曾坐到蒋介石的总统椅子上。”徐法全至今还感到遗憾,当年怎么就没有像指导员那样,也坐坐总统宝座。
“指导员高兴地对我说:‘我来当总统了’。”徐法全回忆。
5月1日,中共中央致电人民解放军参加渡江作战各部队:“南京迅获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从此宣告灭亡……现在整个形势对于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极为有利,尚望前线将士继续进攻……为消灭反革命残余力量,解放全国人民,建立统一的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
南京解放7个月零17天之后,蒋介石逃到台湾。
1949年的记忆,留给蒋介石的,是不堪回首。正如他后来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
“过去之一年,实为平生未有最黑暗、最悲惨之一年。”
“过去一年间,党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彻底失败而绝望矣。”
日,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89岁的蒋介石逝世。他死前,念念不忘的遗嘱,除了“光复大陆”之外,就是要将遗体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又过了一年,日,毛泽东也走完了他83年波澜壮阔的一生。
两个人的较量,终于结束了。
他们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摘自《开国英雄的红色往事》 梅世雄 黄庆华 著 新华出版社)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揭秘:陷入绝境的蒋介石为啥不死守南京?
揭秘:陷入绝境的蒋介石为啥不死守南京?
  陷入绝境的,并非真心死守国都南京  面对人民解放军的气势,虽然下野、但仍手握实权的蒋介石,幻想着凭借“不可逾越的天堑长江”,做起了南北分治的美梦。“梦想,总归是梦想。”78岁的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长王辅一少将,当年是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的秘书。  这位长期从事战史研究、著作等身的研究员说,蒋介石也意识到,兵力上的捉襟见肘,难以做到全线防守长江。  “蒋介石防御的真正重点,是沪杭,而非南京。”101岁的开国少将、时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的陈锐霆说。一次争吵,便能完全看出蒋介石的真正用心。  当年的国民党政府代总统,生前在回忆录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这次国防部会议上的争吵经过。  1949年3月初,南京,国民党政府国防部。  李宗仁、、、、蔡文治等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正在召开作战会议。蒋介石  李宗仁说:“军事上发展到今天这步田地,需要守江,把我们的命运寄托在长江天险之上,虽已属下策,但是我们毕竟还有强大的空军和数十艘军舰,这些是我们的长处,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共军未必可以飞渡长江。”  参谋总长看看作战厅厅长蔡文治说:“先说说你们作战厅的计划。”  蔡文治说:“我军江防主力应当自南京向上下游延伸,因为这一段长江江面较窄,北岸支流甚多,共军所征集预备渡江的民船,多藏于这些河湾之内。至于江阴以下长江江面极宽,江北又无支河,共军不易偷渡。”  就在蔡文治走到江防作战地图前,还要继续讲解时,京(南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断然打断他的话:“这一方案根本行不通,它违背了总裁的意图。”  汤恩伯说:“我认为,应把主力集中于江阴以下,以上海为据点。至于南京上下游,只留少数部队应付应付就可以了。”此言一出,四座哗然。  顾祝同说:“守上海,而不守长江,此乃下策。”  李宗仁说:“汤司令可否重新考虑?”  作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汤恩伯手握上自江西湖口,下至上海的45万大军。蒋介石给他制定的京沪地区的作战方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御方针,最后坚守淞沪,以台湾支援淞沪,然后待机反攻。这个作战方针,李宗仁等人并不知道。  汤恩伯想都没想,拒绝李宗仁说:“这是总裁的方案,我必须执行!”  蔡文治实在忍无可忍,对汤恩伯说:“就战略、战术来看,我想不论中外军事家都不会认为放弃长江而守上海是正确的。现在代总统、顾参谋总长都同意我们作战厅的方案,为什么你独持异议?”  汤恩伯还是把蒋介石抬了出来:“我不管别人,总裁吩咐怎么做就怎么做!”  蔡文治顶了汤恩伯一句:“总裁已经下野了,你还拿大帽子来压人,违抗参谋总长的作战计划,如果敌人过江,你能守得住上海吗?”  汤恩伯根本不把蔡文治放在眼里,把桌子一拍,大声嘶吼道:“你蔡文治是什么东西?!什么守江不守江,我枪毙你再说,我枪毙你再说……”说完,汤恩伯把文件一推,便冲出会场,。  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表达了对蒋介石、汤恩伯的极大不满——  “蒋先生最不可恕的干预,便是他破坏了政府的江防计划,蒋先生原非将才,东北及徐蚌二役可说是他亲自指挥垮了的。当时我和力争,徐蚌之战应本着‘守江必先守淮’的传统原则作战,而蒋不听,硬要在徐州与共军作战,卒至一败涂地。此次守江,虽属下策,但是我们空有强大的空军和数十艘军舰为共军所无,若善加利用,共军亦未必可以飞渡长江。无奈蒋先生无意守江,却要守上海一座死城。执行他这错误战略的,便是他最宠信而实际最脓包的汤恩伯。”  “就在李宗仁指示南京卫戍总部制订防守南京的计划,并令国防部拨款构筑防御工事之时,汤恩伯已在秘密地将江宁要塞的大炮拆运上海。”84岁的南京市政协专员王楚英,当年是国民党52军副参谋长,“在南京孝陵卫的汤恩伯总部指挥所,经常控制着一二百辆卡车,准备随时离开,并没有死守南京的打算。”  ■一支国民党起义部队,夺占国民党老巢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代伟人毛泽东情难自禁,挥毫泼墨  4月24日凌晨,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35军104师312团在师参谋长张绍安的率领下,在起义警察及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高举着红旗,向总统府飞奔而去。“我们刚到总统府门口,就有几个人很配合地把门打开了。”裹挟在这支胜利之师中间,徐法全兴奋极了。  “战士们。”对总统府并不陌生的徐法全,看到曾经富丽堂皇的总统府一片狼藉,“到处散落着相片、文件和各种书报”。  徐法全回忆,312团一队战士一进门,率先冲上门楼,争先恐后地扯下青天白日旗。“接着,一面鲜艳的红旗就换了上去。”徐法全说,一大批欢迎的群众拥向总统府,争相目睹插在南京的第一面红旗和护旗的解放军战士。  在总统办公室内,一张玻璃台面的大桌子上,日历翻在了4月23日。这一天,代总统李宗仁等一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逃离南京。  当新的一天来到时,中国历史也将揭开新的一页。24日夜半,开国上将、第8兵团司令陈士榘率兵团部进驻南京,担任警备南京的任务。  当一个月前刚从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入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的毛泽东,看到4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号外头版头条通栏标题“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异常兴奋。  毛泽东没有和任何人交谈,回到办公室,又把报纸看了一遍。看完报纸,他首先给邓小平、刘伯承写了贺电。  写完贺电,毛泽东诗兴大发,当即挥毫泼墨,写就传世佳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过大江。  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人间正道是沧桑。  几乎在同一时间,龟缩到浙江奉化县溪口镇老家的蒋介石,决定将家人送往台湾,地对儿子说:“把船准备好,我们要走了!”  蒋经国生前回忆:“其(蒋介石)精神之抑郁与内心之沉痛,!”  “因为第一次进入这样大的城市,战士们出现了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徐法全回忆,在接管总统府时,有的战士将总统府走廊和办公室中的红地毯剪成小块,做成垫子,用来睡觉。  “还有的战士不会使用自来水龙头,水流遍地,不知所措。”徐法全说。  徐法全回忆,有的战士将战马赶进总统府西花园的水池中洗刷,有的战士跑到办公室拿来花瓶甚至痰盂盛水,还有的战士居然在水池中捞鱼改善伙食。  “一时间,西花园留下许多马粪,卫生搞得很不好。”徐法全说。更有甚者,还有的战士竟冲撞了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  4月25日早晨,103师307团1营营长谢宝云带着通信员为部队安排食宿时,不慎误入司徒雷登的住所。  正在洗脸的司徒雷登看到两个解放军进去,暴跳如雷,大声叫道:“你们到大使馆干什么?”  谢宝云见这个洋人如此粗暴,便愤怒斥责,幸亏教导员王怀晋及时赶来,缓和了事态。  当晚,美国之音播出了“驻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搜查美国大使馆”的“新闻”。  毛泽东知道后,于27日致电三野并告总前委和二野:“35军进入南京纪律严明,外国反映极好,但是侵入司徒的住宅一事做得不好。”他要求“三野查处此事”。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对部队深入进行外交政策纪律教育的同时,派军管会外事处长黄华与美方进行谈判沟通,很快妥善处理了此事。  4月27日,邓小平、陈毅从安徽合肥的瑶岗村渡江战役总前委赶到总统府。  当看到战士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后,邓小平十分生气,严肃地对部队领导说:“总统府是文物,我们要爱护好。我们可不能做啊。从现在起,总统府中的全部人马立即撤出,不留一兵一卒。”  4月29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刘伯承赶到总统府,与邓小平、陈毅一同视察了总统府。  “为接管南京,还搞了一个班子。”王辅一回忆,中共中央调集了2440余名有丰富城市工作经验和各方面专长的领导干部,参加南京的接管工作。邓小平、刘伯承、陈毅来到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斜放在窗口,墙上挂着一幅镶在镜框里的大照片,那是1943年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时的戎装照。  办公桌上端放着台钟、笔插、毛笔、镇纸等。桌面上还摆放着一套《曾文正全集》。蒋介石对重臣一向。此外,还在蒋介石的办公室里发现一对曾国藩的鸡血石章,一对翡翠石章,两串的朝珠。  目睹这一切,邓小平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诙谐地说:“蒋委员长,我们来了,缉拿我们多年,今天我们上门了,看你还吹什么牛皮。”  刘伯承指着桌上的台历说:“瞧,蒋先生的台历还是23号哩,转移真不慢啊。”  陈毅一屁股坐在蒋介石办公桌前的皮椅上,拨通了一个长途电话,直通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的办公室。陈毅风趣地说:“主席,我是陈毅啊,我这是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向您汇报呢。”  “我们的指导员杨绍津也曾坐到蒋介石的总统椅子上。”徐法全至今还感到遗憾,当年怎么就没有像指导员那样,也坐坐总统宝座。  “指导员高兴地对我说:‘我来当总统了’。”徐法全回忆。  5月1日,中共中央致电人民解放军参加渡江作战各部队:“南京迅获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从此宣告灭亡……现在整个形势对于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极为有利,尚望前线将士继续进攻……为消灭反革命残余力量,解放全国人民,建立统一的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  南京解放7个月零17天之后,蒋介石逃到台湾。  1949年的记忆,留给蒋介石的,是不堪回首。正如他后来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  “过去之一年,实为平生未有最黑暗、最悲惨之一年。”  “过去一年间,党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彻底失败而绝望矣。”  日,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89岁的蒋介石逝世。他死前,念念不忘的遗嘱,除了“光复大陆”之外,就是要将遗体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又过了一年,日,毛泽东也走完了他83年的一生。  两个人的较量,终于结束了。  他们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摘自《开国英雄的红色往事》 梅世雄 黄庆华 著 新华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把李隆基和杨贵妃奢靡和纵情声色的生活态度抛开不谈,单单说两人的爱情,直到如今
  老一辈的革命家对自己的要求十分的严格,公事私事都分的很清楚,在生活中对自己的
  近代以来,由于川军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不惧生死,使得他们也成为了血性的代名词。
  提起杜甫,从小到大可没少背他老人家的诗。他一生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和诗
  慈禧太后墓怎么被盗的?孙殿英都干了些什么?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定东陵。她生前享尽
  白居易的一篇《长恨歌》,道尽了杨贵妃一生的荣宠,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也写的凄
  话说北魏孝文帝逐渐长大,执政的冯太后就想从自己哥哥冯熙的女儿中为他选一位皇后
  合阑真沙陀之战
十三世纪初草原处于群雄争霸之期,当时王罕和扎木合都有超过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后被朝廷招安。在征战方腊时,梁山好汉死伤无数
  三国时代距今约1800年,从184年张角黄巾起义到280年司马炎灭吴统一全国
  在《你知道清朝&八大总督&是哪8个吗?谁的地位最高?》一文中,我们提到了清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宋(年)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
  新中国第一贪腐案,杀了刘青山、张子善。人们说:&毛主席用两颗人头换来中国30
  二战期间,日军大举入侵东南亚诸国,妄想建立起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其实这不
  现在的古装神话剧中,动不动就想象出各种凶兽,想要得到某种宝物,必须打败保护它
  皇上本身就是最有大男子主义的人,占着后宫三千佳丽却又享用不完。那怎么才能让这
  你能想象一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建造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集中营吗?  你能想象一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能人异士更是不尽其数,但是唯独这四位神秘高人不知去向,据说
  抗战结束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历史事实已经被后人有意或者无意的忘记。现在很多中
  兔唇虽然影响美观,但是兔唇的治疗其实只是一台小手术,手术之后嘴唇外形就可以和
  日清晨,梁济自沉于北京城北的净业湖(积水潭)。这只是《京
  所谓魏晋年间名士风流,其实大多数都是些奇葩。历朝历代都有奇葩,只是魏晋时期的
  每年9月18日,国人都在痛心1931年那场震惊世界的&九一八&国耻,那一幕两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
  邱少云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所在潜伏区被敌军的燃烧弹射到,火势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在其成长与革命生涯中,曾长期驻留于西方,耳濡目染于
  韦克菲尔德战役是英格兰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日
  中国女战俘常常被日本人当作盾牌推上了战场,但她们不会就些投降叛变。在过去接受
  在中国十四年抗战中,每个中国人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抗战的很多细节大家都记
  1941年,日本做了一件直接让希特勒崩溃的事情,就是偷袭珍珠港,成为了太平洋
  全面抗日战争一共持续了8时间,中国几百万军队,日军进入中国的总兵力不到200
  在很多影视作品和人们的印象中,大刀在肉搏战中已经成为抗战中中国军队的象征,而
  在东北大地,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一位是杨靖宇,一位是赵尚志,巧合的是,
  古代四大美女,众所周知,是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贵妃,前三位毫无争议,因为她
  说道古代的婚姻制度,虽然也是一夫一妻制,但是男方却可以纳妾,并且妾室越多,越
  杨贵妃是当年大唐盛世的象征,绝世容颜人人见而爱之。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却变成了
  近日《虎啸龙吟》的热播,夏侯徽也是刚上线不久,剧中她和司马昭有染着实让大家大
  上周末,俄罗斯在基洛夫保护区建立的纪念列宁格勒解困75周年的新&解困&全景博
  最近《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的热播让三国这段历史再次火了起来,而说到三国除了刘
  袁天罡是唐朝著名的玄学家和,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在当时预测出了未来
  现在娱乐圈小鲜肉爆火,殊不知民国时期也有四大美男,而且颜值绝对不输当代的这些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基本都是历史人物们的正面评价,毕竟反面人物如果出现得太多
  曾经享受贵妃捧墨,高力士帮忙脱靴的殊荣的李白,民间传闻他和杨贵妃感情甚好,经
  诸葛亮和姜维这两个人物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两人同作为三国时期的名人在民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岁寒,冬季,如今已是深冬,很多地方有了雪花飘落,很多地方在期待雪花飘落,我们
  趣历史小编为大家整合了古诗词中最惊艳的九次初见, 一眼千年!&&n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大家都知道&黄花闺女&这个词,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逃往台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