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满清战败后,会割让朝鲜半岛

解读甲午战争导火索:为什么会是朝鲜|甲午|中国|日本_新浪军事
解读甲午战争导火索:为什么会是朝鲜
1894年,朝鲜交涉通商事务督办大臣赵秉式在外事活动中(法国《插图报》报道)
  1894年的这场战争,通常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其实这种说法不经意地忽略掉了当年事件的另一个主角――朝鲜。同属东亚的朝鲜,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俄国和日本之间,也是列强踏入东亚的最后一块神秘封地。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朝鲜问题逐渐成为东亚国际关系的焦点。朝鲜,成为新兴近代国家日本与传统宗主国大清王朝的角力场,并最终引燃了中日大战的导火索。
  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从甲午战争至今的一个多世纪,朝鲜半岛仍是东亚乃至国际社会的特殊焦点。历史与现实相纠缠,也使得它今天的现实更为复杂。也正因为此,更值得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疏理当年中日这场甲午之战的起源。
  东学之乱
  1894年,弥漫于整个东亚的不安定,首先是从中日之间的小国朝鲜引起的。而新年之初即爆发的这场政治动荡,又似乎预示了它的影响将超越整个甲午之年,甚至更加久远,最终直接引发整个东亚格局的大动荡。
  甲午年正月初十,朝鲜全罗道古阜郡爆发了一场农民骚乱。骚乱起因很简单:粮食连年歉收而地方官员依旧以高压姿态征以重税。其实1894年的这场农民起义,并不是朝鲜历史上石破天惊的第一次,而只是近几年绵延不断的农民骚乱的又一起,也是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下,底层民众孤注一掷式的反抗。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甲午之年的这场农民起义,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令当权者心惊肉跳的巨大能量。
  1894年的这场战争,通常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其实这种说法不经意地忽略掉了当年事件的另一个主角――朝鲜。同属东亚的朝鲜,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俄国和日本之间,也是列强踏入东亚的最后一块神秘封地。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朝鲜问题逐渐成为东亚国际关系的焦点。朝鲜,成为新兴近代国家日本与传统宗主国大清王朝的角力场,并最终引燃了中日大战的导火索。
  最后的属国
  满族建立清朝、统治中原以后,继续享用先前王朝积累下来的政治成果,其中之一,就是“宗藩体制”。宗藩体制是中国政治上的特殊现象。学者黄枝连先生对两国关系是这样形容的:“在正常的情况下,天朝与藩属国所维持的只是一种间接的、松散的、形式主义的、低姿态的礼仪关系。”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一书解释说,宗藩体制下,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模式是,以中国为宗主国,而将其他国家都视为中国的属国;作为宗主国,中国有义务保护各属国,也有权力干预各属国的内政外交;作为属国,各国要向中国请封、朝贡,接受中国对其内政外交的干涉――虽然这种干涉是非常罕见的,各国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保持着实际上的独立自主。
  对于属国来说,来自中国的册封不但使其政权拥有更为充分的合法性证明,而且借此获得了抵御外忧内患的强大外援。“在成为中国的属国之后,既不必担心来自中国方面的入侵,还可以依赖中国抵御来自其他国家的侵略。因而,属国可以节省下为保持庞大的武备力量所必需的开支。”在宗藩体系之内,属国比中国获益更大。
  “虽然中国几乎在每次改朝换代之后,都要对朝鲜半岛进行重新征服,以便将之纳入宗藩体系之内,但一般来说,中国很少运用武力来确认和维护这种宗藩关系。大多数属国都是和平地、自愿地开始向中国朝贡的。”《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一书里说。宗藩体制的鼎盛时代是明代,而这“恰恰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对周边15个国家留下‘不征’的祖训之后到来的”,从中可以看出宗藩制度的非军事性。
  在宗藩体制之下,天朝除了获得大国的声威之外,单纯从物质利益上来说,实际收获非常有限。更多的是一种追求“天朝大国”的威严感和满足感。1592年,丰臣秀吉率20万兵征讨朝鲜,明朝帮助朝鲜抗击日本的战役持续7年之久,虽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明朝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当时明代吏部一官员对此总结说:“劳七年之士马,费百万之金币,方全一属国。”当宗主国国力强盛时,作为属国的小国获得的实际利益,远远超出他们向宗主国付出的部分,因此他们也很愿意依附于宗主国、强化这种宗藩关系。比如在明代,朝廷曾要求朝鲜三年一贡,而朝鲜方面却坚持一年三四次朝贡。
  满清征服明朝以后,朝鲜曾一度自诩为正统,认为满清为夷狄,因而不向满清称臣,且决心为明朝报仇。后清朝派兵横扫朝鲜半岛,迫使朝鲜与清朝建立了宗藩关系。1832年,英国人胡夏米前往朝鲜,要求与其通商,朝鲜方面的回复是“朝鲜服事大清国,只尊大清国的旨”。这种回答在具有近代意识的英国人眼里是不可理喻的,胡夏米在给朝鲜国王的回复中,直截了当地表示这种定位“凌辱贵国之体面”,仍无济于事。双方的认识显然有巨大差异。
  可是进入到19世纪中期,大清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它推行的外交、政治和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根本不足以支持抗击列强,原本在宗藩体系下臣属于清朝的各朝贡国多在列强的逼迫和离间下,中止对中国的朝贡关系。1883年,清朝与法国为争夺越南而交战,两年后,中法战争结束,李鸿章与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根据条约,清朝承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所有条约,这意味着清朝自此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权。就在同一年,不甘寂寞的英国效法法国入侵缅甸,迫使缅甸脱离中国,沦为英国的保护国。逐步放弃对越南、缅甸等南部属国的宗主权,对于已有日薄西山之相的清王朝来说,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对当时的清王朝来说,令他们多少有些安慰的是,当其他属国纷纷弃之而去的时候,朝鲜这个北方属国,至少看起来还保持着与清朝相当稳定的关系。虽然清朝在英国的炮舰之下被迫打开大门,并被迫与列强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也不得不进入条约体制,但同时与朝鲜的这种宗藩体制却仍然保留着。对清政府来说,朝鲜不仅是重要的朝贡国,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北部的一个重要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来自日本和俄罗斯的威胁,清政府无论如何不能掉以轻心。
  早在中法战争爆发之前,清廷内部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充分意识到中国真正的危机并不来自边远的南方,清政府所面对的真正威胁,除了国内的骚乱以外,主要来自毗邻京畿的北方,中国如果丧失对朝鲜半岛的宗主权,将会失去京畿的重要屏障。因此,包括恭亲王奕D及李鸿章在内的许多满汉大臣真正关切的是京畿周边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和平。为了保护朝鲜以屏御将入侵中国东北之敌,总署理衙门建议,把与朝鲜公牍往来中涉及洋务者,从原来的礼部管辖,改为由李鸿章及出使日本大臣直接与朝鲜通递文函、相机开导,并将结果报告总理衙门。这样,李鸿章就成为中国政府处理朝鲜事务的主要负责人。
  动摇的“藩属”
  在北方,大清王朝日益感觉到了来自日本的威胁。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倒幕废藩”,开始走向强盛。日本崛起后,首先破除了朝鲜与琉球的宗藩关系,并在一天之内将琉球王国吞并。
  介于中日两国之间的琉球群岛,在历史上与两国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7世纪后,琉球同时向中日两国朝贡。“至清末,日本将琉球置于萨摩藩属下,清廷未予过问,默认为‘两属’。”王芸生在《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中说。然而,随着明治维新的开展,日本国力强盛,遂开始觊觎琉球王国,试图强制让琉球成为日本的藩国。1875年,日本强行把琉球并入自己的领土,引来大清国抗议。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名为冲绳县。李鸿章《复何如璋书》里说:“以威力相角,争区区小国之贡,非惟不暇,亦且无谓。”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进行了国政改革,统一对外事务于政府。他们当时就曾试探地接触朝鲜,但是第一次的接触并不愉快。当时日本派特使带了一封文书到达朝鲜,这封读起来语气比较诚恳的信,表示希望与朝鲜“大修邻好”“是我皇上之诚意也”。但是信里的“皇上”字眼触怒了朝鲜政府。“守旧的朝鲜政府,以日本文书中‘皇上’字样,违背旧例。朝鲜统治者以为除大清国皇帝外,不复知有‘皇上’,拒绝接受此项文书,也不接待来使。”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中说。日本不甘心,两年后,又派特使到朝鲜,“再请通使”,又被拒绝。朝鲜的冷淡使正在凝聚力量的日本甚为不满。
  日,日本海军少佐井上良馨乘“云扬号”军舰,到朝鲜江华岛附近测量海口,和朝鲜方面形成纠纷。日本方面深知,要解决与朝鲜的纠纷,首先要面对的是大清王朝。于是1876年1月,森有礼作为“特命全权公使”,前来清朝交涉,也是想借机了解清朝对朝鲜的态度。森有礼到总理衙门拜见恭亲王奕D,而总理衙门在给其书面答复中称:“朝鲜虽隶中国藩服,其本处一切政教禁令,向由该国自行专主,中国从不与闻,今日本国欲与朝鲜修好,亦当由朝鲜自行主持。”
  单有总理衙门的这番话并不能让森有礼安心,他后来在拜访李鸿章时,又再次询问清朝与朝鲜的关系。李鸿章答:“高丽奉正朔,如保不算属国?……高丽属中国几千年,何人不知?……邦字指高丽诸国,此是外藩,为外属,钱粮政事向归本国经理,历来如此,不始自本朝。如何说不算属国?”――李鸿章一方面强调朝鲜仍是“属国”,另一方面又再次重申“钱粮政事”等由朝鲜自己处理。此番问答,显示清朝方面仍以中国传统的宗藩观念为根据,认为中国与朝鲜的宗属关系只要得到名义上的承认即可,不需要用条约加以固定。不得不说,这个观念在当时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彼时国际社会也开始学会用条约来规定并约束彼此关系。此体制下的朝鲜是否是真正的独立国或从属国的问题,在对外交涉上一直成为争论的问题。
  “清廷既不肯为朝日关系居间,又不能阻止日本向朝鲜提出交涉,在逻辑上只有让朝日实行直接交涉。”王芸生后来评价说。经过一番交涉谈判,日,朝鲜与日本签订了《朝日修好条约》,史称《江华条约》。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互派使节。除此之外,朝鲜还同意向日本开放三个通商口岸,日本在这些口岸享有领事裁判权。
  放宽历史的视野来看,《江华条约》的签订,对于清朝而言,它对未来局势最大的隐患并不在于日本通过建交而可以名正言顺地使自己的势力渗入,而在于朝日双方对彼此政治主体资格的认定。《江华条约》第一款开篇就写明:“朝鲜国乃自主之邦,拥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这实际意味着宣告朝鲜对中国在形式上的“藩属关系”至此废除。日本借此具有近代意义的国际条约,强化朝鲜“独立政治主体”的地位,而借此排挤清朝的影响。
  但是,对清朝的统治者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仍然坚信自己作为“宗主国”地位不可撼动。所以《江华条约》的签订也并没有遭遇来自清朝的阻力。梁启超后来在《李鸿章传》当中,重提此事,并痛心地说:“中日之战,起于朝鲜,推原祸始,不得不谓李鸿章外交遗恨也。”康有为弟子罗谠凇吨腥毡卤灸芬皇橐蔡岬剑罄慈战⒃谌蚀ㄒ淮饬砍屎0叮爸泄又灰病薄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编辑:SN100)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当前位置: >>
甲午战争应不应该打
学号:院系:理学院化学系姓名:刘陆涵甲午战争应不应该打--浅析甲午战争爆发前的中日形势序中日甲午战争,简称甲午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日 清檎 是清朝中国和日本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它 , 以 1894 年 7 月 25 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 开端,到 1895 年 4 月 17 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 甲午年, 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 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也都很清楚, 是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 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 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战争也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中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中国割让 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于日本,向 日本开放多个中国内陆的港口城市,日本又获得 2.3 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经济 迅速发展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 主要战争策源地,同时日本崛起 改变了远东地区由英国和俄国对立和争霸的原有 格局。而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 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国内的改革派 对自身的弱点有了更深的认 识,准备积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既然战争的结果是失败, 那这场耗费两国所有海军力量的战争到底应不应该 打呢?本文是针对中日甲午战争之前的两国国情、 两国策略以及两军实力进行的 分析, 简单粗略的表达了笔者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个人见解,也没有大量引用名 家名著。如有异议欢迎提出共同分享。一、中日两国的时情中国方面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 朝廷依然暮气沉沉, 满朝文武只知迎合贪污谎报。 中国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主权受到严重损害。由于人民的负担 逐年加重,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甚至 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虽然通过洋务运动,清王朝一度出现“同治 中兴”的景象。但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同治中兴” 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日本方面 1868 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1 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 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 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 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并且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其实并不平静,缺少很多资本主 义国家发展的必经的要素, 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 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正因如此,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中国打不过日本:一个是回光返 照的老大帝国, 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就像一个迟暮的老人和一个力气满 满的年轻人。打了这场仗也会输,也会赔款,但不打很可能亡国!因为日本极有 可能直接占领朝鲜直逼北京。日本人的野心这么大,无法想象他们会干什么。至 少出于国防考虑,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这仗必须打。二、两国的政治形势清朝末期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 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清政府则自视为天然的东亚霸主,完全没有 打一场战争的心理准备。 虽然洋务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时人多数 未明当代的国际形势,少数人的急迫性并无法改变多数官僚的旧思维。 反观日本,1887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 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 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 “八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 可以说,为了打甲午战争,日本动用了举国之力,赌博式的准备战争。 可见, 两个国家一个是苟延残喘的却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一个是先进的资 本主义。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必然趋势, 但决定这段中国历史的应该是 我们中国人而不是日本人。 所以这场仗该打, 我们需要一场战争来唤醒全民族的 意识。三、 两国的经济形势清末的中国,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全国各地开始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 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修建新式学校、培训技术人才;同时 也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逐步改进清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 而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 铁、 铜、 煤、 煤油、 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 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 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 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 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 况且战争毕竟是消耗品, 即使清廷打不赢日2 本,战争本身也会对日本的经济造成很大程度的冲击。所以这仗应该打。四、两国的军事实力1880 年,经过反复比较,清政府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1881 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5 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 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1888 年 12 月 17 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 。从此, 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1888 年 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 1894 年甲午战 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 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 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 但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 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 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 。无论航速、射速皆领先于中国。日本常备陆军 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 量对比, 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 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 中国还略占优势。所以这仗如果拖下去日本也存在的亡国的危险。而在一场短 期战争中, 日军或者清朝都不能通过建造新的军舰来弥补损失。况且清军的陆军 尚能一战,架空的说,如果清廷胜利了,那么制海权就足以决定东亚的局势。即 使日本不承认失败, 我方舰队已经炮轰东京了,日本人恐怕也没有足够财力时间 安安生生的重建海军。 所以这一仗很有必要打。终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不仅该打,而且必须打。一方面战争能激起群众更 高的卫国情绪, 另一方面也能让大清朝这头沉睡的东方雄狮渐渐苏醒过来。因此 随后, 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也发动了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一定 程度上说明了清政府的改变,即爱国救亡、政治改良与文化发展。而《中庸》中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思想告诉我们,愚者“必然”会变得聪明。至于战 争最终失败的原因我认为简单的说,日本是全国全人民在打,但中国不是清政府 在打,只是&李鸿章&们在战斗。 历史的波澜早已消逝,比讴歌或谴责更重要的,是总结历史教训。 一方面 我们认识到革命必须发动群众, 而认清国内外形势则更为重要。所以一定要加强 国防建设,时刻警惕周边国际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史为鉴。 天地有正气,人间有正义。只有正义的一方才能永存天地间。3
其实只需提一点, 读者就不难明白甲午战争对朝鲜国...笔者所要强调的是, 被几乎所有中国人认 为是大...中兴名臣所部海陆雄师打得溃不成军, 缴械投降, 并...甲午战争的整理与分析【内容摘要】中日甲午战争是 19...求和派的领导下,清政府消极抗战, 无法做出应有的大...3.世界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战争是残酷的。...回顾甲午战争带给我们的八个启示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历史不能忘记,教训...清 朝政府偏安一隅,偷安一时,终于被日本打了个措手不及,在甲午战争中败北。...甲午战败之后,清廷诿罪于李鸿章,谓其应负全责,...在甲午战争的时候,其实是一个近代化的日本在打一个...未来的中国不应该走这条路――不要等待被战争打 败...再谈甲午战争教训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再谈甲午战争教训:居安应思危 无...这些麻痹思想不除,能打仗、打胜仗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今日推荐 ...发生于1894年的那场战争被认为是 “日本帝国兴起”的开始,燃起日本“称霸亚洲乃至 世界的信心” , 一些日本人也因此热衷于收集相关文物 作为纪念。但这一事件在...论甲午战争一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论甲午战争一.docx ...“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 1884 年伊藤因想侵略朝鲜 之事来华...甲午战争的教训、犹太人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甲午战争的教训刘梦溪 陈寅恪...应该以自己的生死去就, 说服慈禧和光绪改变主意,阻止这场明知打不赢的战争。...总结甲午战争以来的日本对外侵略史,不难发现,日本...平时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产生震慑,战时确保能打必胜...最后, 我们还应团结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一切和平...军事:军报反思甲午战争称不变的炮台,打不赢多变的...该炮台配备的 240mm 口径加农炮,也是当时旅 顺口诸...其贯彻实施最终要靠具 体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形成...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Service Unavailable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朝鲜半岛“四月危机”会如何演绎?
一哥牛股:股市里的透明厨房,提倡价值投资、理性投资,希望用低风险获得中高收益 !让我们一起寻找久违的希望!
战争,从来就是负生产力。
它离我们很远,但又好像一直离我们很近。
4月15日,是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的105周年诞辰,也是朝鲜一年一度的“太阳节”。朝鲜在金日成广场举行大规模阅兵活动。
&据路透社消息,朝鲜在阅兵式上展示了3枚潜射导弹,系该国首次在阅兵式上展示这种类型导弹。
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说,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朝鲜的战争叫嚣已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朝鲜将以超强硬方式粉碎美国一切挑衅,扬言有能力打击韩国、日本甚至美国本土目标,可以在几分钟内夷平驻韩美军基地和青瓦台。
从历史看,很少有战争因素真正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他认为,战争就如同一条变色龙,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战争的暴烈性,战争的概然性和偶然性却是其根本属性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卷入战乱,战场上双方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1亿人,大约9000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000多万人流离失所。战争中没有完胜的一方,战争对于哪一方都是灾难。
从经济角度看,战争开销惊人。朝鲜战争花费3400亿美元,越南战争花费7200亿美元,波斯湾战争花费1020亿美元,第四次阿以战争花费210亿美元,阿富汗战争花费1160亿美元,两伊战争花费1500亿美元,美国对南斯拉夫科索沃空袭费用是250亿美元。
冷战后,美军曾发动多次规模较大战争与袭击。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3年武装干涉索、1994年入侵、1999年悍然空袭南联盟、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战争。
“4月危机”是历次危机的重演!
这一次,战争的概率性大吗?
以下为全球锋报观察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博士、“东方鹰”朝韩观察团成员李益斌的观点:通过对历次冲突的数据挖掘和对比,发现美国对朝鲜动武可能性极小!&
理由一:美国经济疲软不会轻言战争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艰难复苏。由于经济实力的下降,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进入全面收缩战略期。
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原则来处理内政外交,要求在全球“卸担子”,减少美国在海外开支,以应对国内复杂多变的局势。
通过对冷战后美国历次发动战争之前一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对比,由表中数据可知,美国当前经济环境不佳,两种指标均低于历史其他时期,不能为对朝动武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
虽然美国依然保持着超级大国地位,经济总量也始终维持世界第一,但是与冷战刚结束相比,美国当前的经济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2016年末,美国总规模升破19.97万亿美元,特朗普政府背负巨额债务,随时面临停摆的危机。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特朗普的新政府把恢复国内经济和保障就业作为头等大事,不会轻易增加负担。因此,美国不会轻言战争。
理由二:军费开支巨大,军力受牵制
多年来,美国军费开支始终保持全球第一,军费总额超过排名其后的前10个国家军费总和。
举例来说,受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美国军费开支年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超过9%,2003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3.8%。
但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这一进程,美国军费开支从2011年开始回落,2015年降至不足6000亿,而2016年增长至6220亿美元。2017年美国实际国防预算为5837亿美元,军费开销依然庞大。
虽然美国维持着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由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消耗,牵制着美国的军力。尤其是当前,面临着“伊斯兰国”ISIS和内战的挑战,在与俄罗斯的对抗中牵扯了美国大量的精力。
虽然派“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前往朝鲜半岛,但是其更多是一种威慑,如果真正发动一场局部战争,美国恐怕也有心无力。因此,美国军力无法满足其多面作战,对朝动武微乎其微。
理由三:历史上美国从未对有核国家动武
2006年以来,朝鲜已经5次核试验,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一个“拥核国家”。
据韩联社4月13日报道,朝鲜可能即将进行第6次核试验。不论消息确实与否,朝鲜的拥核决心显而易见。自金日成以来,成为有核国家一直是朝鲜的国家战略,尤其是金正恩上台后,连续进行3次核试验,更是显示了朝鲜第三代领导人对核武器追求的迫切。
冷战之后,美国发动的几次战争对象都是无核国家,不论是伊拉克、索马里、海地、南联盟还是阿富汗,都不具备核打击能力。
美国历史上从未对有核国家或准核国家开战,这是核武器造成的“恐怖平衡”的结果。目前,虽然朝鲜并没有直接威胁美国本土的核打击能力,但是其对东亚地区的破坏力巨大,使美国必须谨慎考虑对朝动武的选项。因此,美国目前对朝鲜动武的可能性较低。
理由四:朝鲜半岛的特殊性中俄同意吗?
与其他地区相比,朝鲜半岛拥有着极为复杂的地缘政治,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大国都牵涉其中。
美国对朝鲜动武必须考虑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而中俄两国都不允许朝鲜半岛生乱,因此不会轻易同意美国的战争选项。
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一直持续至今。韩国作为“人质”被朝鲜利用,其首都首尔靠近边境线,即使不使用核武器,朝鲜也可以对首尔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美韩对朝作战计划几经变更,当前制定了“斩首行动”和先发制人的“5015”计划。即便如此,美韩也很难在朝鲜没有反应之前就完全控制朝鲜军队的有生力量,该计划能否奏效尚未可知。因此,美国对朝动武必须考虑韩国民众的安全,这也是朝鲜得以生存的一个“利器”。&
结论:“4月危机”是历次危机的重演
综上所述,美国空袭叙利亚让外界联想到美国对朝动武的可能性,尤其是美国白宫、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的强硬表态,更使人感觉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
然而,从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来看,美国并没有发动又一次朝鲜战争,乃至“斩首行动”的能力。美国和朝鲜正在玩着“撞车游戏”,双方在互相讹诈,希望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是一定要“车毁人亡”。
因此,本轮“4月危机”不过是历次危机的重演,不会上演真正的战争冲突。
确实,“在半岛问题上,不是谁放出的话更狠,谁扬起的拳头更大,谁就能赢。一旦发生战乱,结局只能是多输,没有谁能够成为赢家。
中方呼吁各方不管是在口头上还是行动上,不要相互刺激相互威胁,不要把事态搞到难以挽回不可收拾的地步。不管是谁,如果要在半岛生战生乱,那就必须为此承担史责任,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中华民族由于朝鲜承担了三次民族牺牲
历史上,中华民族由于朝鲜三次承担了最大的民族牺牲。
中国就是为了朝鲜,才同日本打了这场战争。最后中国战败,台湾割让给日本了,另外中国赔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本来赔款是两亿两,辽东半岛也割让给它,后来德国、俄国、法国给予日本最后通牒,必须把辽东半岛退回给中国,日本没有办法只能同意,就追加了三千万两。
十多年以后,清朝就覆灭了。原因何在?
原来国民认为中国被英国、法国打败,还可以理解,这次败给小日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知识分子对清朝的希望就此破灭了,再加上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大家就参加新军另觅出路,后来毛泽东也当了八个月的新军。1911年,武昌新军起义,清朝一朝覆灭。
中华民族为了朝鲜承受的第二次最大的民族牺牲就是抗战。抗战同朝鲜有什么关系?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这次事变同朝鲜直接有关。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鼓励大批韩国人到东北去,日本人大批向韩国移民,韩国人向东北移民,所以那时长春县周边朝鲜族移民不少。1931年,吉林省省会是吉林市,长春是个县。伪满洲国成立以后,长春成为伪满洲国的首都,长春才发展成为东北一大重镇。&
那年一个汉族地主把一块水源地卖给了韩国人,韩国地主拿到这块地以后,把水源掐断,只往韩国人的农田输水,汉族农田水源中断,致使汉族地主、为争水同朝鲜族移民爆发大规模的械斗,械斗的规模相当大,双方出动人数超过五六千。1931年五六月份的报纸竞相予以报道,称为“万宝山事件”,大规模械斗持续了几个月。&
当地政府支持汉族。朝鲜族移民在大规模械斗中是吃亏的。日本在当地设有派出所,就是一个武装排,鸣枪示警,阻止了大规模事件的蔓延。朝鲜族吃了亏,要求地方政府处理这件事。地方政府拖延办理,一直悬而未决。&
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向沈阳北大营发起攻击时,理由就是两条,第一条就是万宝山事件将近半年迟迟没有解决,第二条是中村大尉事件。&
张学良在口述回忆录里讲了,为什么会爆发东北九一八事变?第一个原因是万宝山事件,第二个原因是中村大尉事件,张学良是东北地方政府的一把手,对万宝山事件对九一八事变造成的影响有多严重,他是心知肚明的。&
万宝山事件之后,在韩国各大城市爆发了大规模迫害华侨的事件,杀了一百五六十个华人。他们认为万宝山事件是中国人迫害朝鲜人,这件事蔓延韩国全境。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12月日军占领了南京,韩国举行了全国性的晚上提灯游行,欢呼日军攻占中国首都,给中国人一次沉重的打击。当时日本每个师团都有一个朝鲜联队,朝鲜联队作战也非常凶悍。&
1950年朝鲜战争
还有一次就是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国参与这场战争,向苏联借了大笔款项,直到60年代中期才还清。另外,由于美国公开支持台湾国民党,也造成了台湾跟大陆相隔68年分割、分离的现状。
此外,中国历史上有四个朝代是由于包括朝鲜在内的来自东北方向的军事威胁,或者是覆灭或者是处于覆灭的边缘。&
第一个覆灭的朝代是隋朝。在隋朝以前东北是高丽人的地盘。隋炀帝三次征伐高丽都打了败仗,每次打了败仗以后,就变本加厉地进行国内人员和物资的动员,所以三次攻打高丽失败以后,国内老百姓实在承受不了这个痛苦,揭竿起义,隋朝就此覆灭了。至于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这对摧毁隋朝的统治方面起的作用远远不如三次征伐高丽引起的社会震动大。
东北在什么时候成为中国的疆土?从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的地图可以看到,在唐太宗死的时候唐朝的疆域还不大,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执政时,他和武则天派薛仁贵征伐东北,薛仁贵征东,才把高丽赶出去了。如今韩国和朝鲜许多人提出东北是它的,说一千年前是韩国的。
第二个朝代是北宋。靖康之变,来自东北的金朝也同高丽有关,金军攻陷北宋京城开封,占领了整个黄河流域,大批当地民众逃到南方来了。中国南方的客家民族,第一批是西晋末年五胡乱中华时从北方逃至南方的,第二批就是北宋时大批中原军政官员和读书人,带着亲属部下迁移到江南来,成为客家民族的。就此,北宋金朝覆灭了。
第三个朝代是明朝。明朝(包括南明)之所以灭亡,是清军入关。清朝当初不叫清朝,叫大金,也是先臣服了朝鲜,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然后清朝再通过山海关入关把整个中国占领了,就此明朝覆灭。
当然,明朝灭亡还有一个原因是明朝崇祯皇帝本身在李自成农民军的攻击下已经危若累卵了,但是如果没有清朝来自东北方向的威胁,崇祯皇帝本来是可以把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调来保卫北京的,就是由于要抵抗清朝的威胁,他不敢调兵。
关宁铁骑这支部队是非常厉害的,李自成占领北京以后,率领大军讨伐山海关的时候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打仗,打得难分难解,都不能消灭对方,后来清军横腰出击,把李自成的军队消灭了,李大败,逃到北京。此事说明明朝的覆灭也是源自东北方向的威胁。
第四个是清朝。前面说过了,没有甲午战争,清朝不会覆灭,甲午战争结束,十六年后清朝就灭亡了。
一哥牛股,给你“好看”!
&本来4月是“雄安”行情,但由于地缘政治危机愈演愈烈,出于避险情绪,大家对后续A股的走势都不太乐观,估计大家买的不少基金净值也在下降。于是不少投资者纷纷转向去买黄金和军工,今天就来讲讲都有哪些黄金和军工基金可以投资。来源:第一财经、经济参考报、多多说钱及网络综合地缘政治危机升级北京时间4月14日凌晨,美军为打击IS极端分子,向阿富汗投下其威力最大的非核炸弹(称为“炸弹之母”的大型空爆炸弹)!这个消息...&来源:揭秘涨停板综合上周复盘上周市场的走势是比较低迷的,股指周一到周四连续四个交易日盘中出现跳水,也是走出了四连阴,股指也是相继跌破了各自的重要支撑,周五市场稍微有些止跌企稳。分析这种下跌,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季末资金紧张;二是近期的领涨龙头存在获利了结的需求,比如最近活跃的一带一路概念和次新股概念前期的涨幅确实非常惊人,龙头品种的回落,并没有新的龙头起来填补老龙头的空白,没有新龙头出现,市场的赚...&今日沪深两市开盘涨跌不一,随后全天维持震荡趋势,大盘在银行股的带领下有所反弹,另外军工,锂电池等也相继发力,略微修复了昨日的下跌形态。截至收盘,沪指上涨0.39%,报收3222点;深成指上涨0.78%,报收10428点;创业板上涨0.72%,报收1907点。从盘面上看,国防军工、银行、汽车等板块涨幅居前;港口航运、新疆振兴、西安自贸区等板块跌幅居前。沪股通净流出1.42亿,深股通净流入0.5亿。个...&近几年来,每年的春天,朝鲜半岛都不会太平,但今年这一轮紧张局势被认为空前的“复杂敏感”。进入4月,朝鲜平壤也陆续迎来一系列具有节点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4月11日第13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开幕4月15日金日成诞辰105周年4月25日朝鲜人民军建军日85周年而上述每一次事件,都成为外界猜测朝鲜第六次核试验或者远程导弹发射的重要窗口。就好像是三个定时炸弹,每临近重要的日子,倒数计时器就会滴滴作响。而...&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赞-->日周日,全球瞩目的4月15日过去了,为什么如此吸引眼球?因为这天是朝鲜的“太阳节”,是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的105周年诞辰,也是半岛危机的关键时点。这对A股又有什么影响呢?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知道“顺势而为”的老话。按照百川哥的理解,这个“势”包含很多内容,由远及近、从大到小地看,世界政治-世界经济-外汇及大宗商品走...&
公众号推荐
聚焦金融热点,速递论坛动态,独家发布论坛
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是中国石油大学(
传播汽车金融优质、专业知识,促进行业健康
急用钱?找贷嘛!贷嘛是宜信宜人贷旗下借款
每日一更原创内容,带你扬帆驰骋金融之海。
天天帮您选到涨停股财经自媒体 Analy
提供全覆盖的新三板行情和资讯,更将信息以
一个神奇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1.全国
学交易、学金融知识、学会克服人性战胜市场
南阳新闻广播隶属南阳人民广播电台,收听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午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