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认为马克思理解的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阴谋论吗

马克思早期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6版:理论·实践
&& 往期回顾 & && &
马克思早期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无可比拟的道义感,特别是一些早期政论性文章,突显在“应该与是”的二元对立逻辑中展开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对于道德批判路径及其转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演进的轨迹,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汲取近代启蒙思想的价值理念,崭露道德批判的思想萌芽。马克思最初思想明显受到他父亲和几位中学老师的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那里汲取思想精华是其思想的起点。在启蒙思想的熏陶下,青年马克思推崇理性、自由、平等、尊严、博爱、幸福、理想等价值理念,并以此来反对封建势力和宗教力量对人的摧残和压抑,这在他中学时期的作文和博士论文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初步显露了马克思对不道德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思想萌芽。例如在拉丁语作文中,青年马克思通过分析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国家较幸福的时代这一问题,阐发了幸福时代的判断标准,强调了政府对于保障人民的自由和社会道德风尚文明的重要性。借古喻今,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此外在博士论文中,通过揭示伊壁鸠鲁原子学说独特而积极的意义,彰显了青年马克思追求自由的观点,流露出了他反对宗教对哲学和个人的压制,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鲜明态度。&&&&转向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哲学,以“应然”批判“实然”。柏林大学时期,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同康德、费希特哲学决裂之后,马克思转向了蕴含丰富而深刻辩证法思想的黑格尔哲学。他参加了“博士俱乐部”,成为青年黑格尔派。黑格尔的法哲学以及青年黑格尔派批判宗教教条、捍卫信仰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的这些思想与主张,都对马克思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应用这些理论,进行了以“应然”批判“实然”的一次尝试。同样遵循黑格尔哲学的逻辑,国家是代表普遍利益的理性存在,然而林木盗窃法却亵渎国家理性,为维护林木所有者的私利,把国家贬为同理性和法相抵触的手段。在批判书报检查制度和林木盗窃法的过程中,同现实世界的大量接触,使马克思意识到,与黑格尔哲学中所说的大不一样,人不是那样的形而上,国家也不是那样的理性。在世俗和私利的驱使下,现实的国家及其法律都沦为了有产者的工具。残酷的现实使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哲学产生了强烈的质疑。&&&&效仿费尔巴哈的人本学逻辑,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莱茵报》时期的实践经验打破了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的神话,致使马克思告别黑格尔哲学,开始接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逐步从理性观念的云端下降到现实的土地上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是马克思效仿费尔巴哈的人本学逻辑,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和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集中体现。在这部书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劳动。然而在资本的掌控之下,工人的劳动发生了异化,致使其失去了自身、自由以及自己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是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才能消除异化劳动,使人达到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显然,此阶段的马克思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本质,并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然而我们不得不说,尽管此时已经确立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目标,但由于没有能够进一步揭示现实世界何以至此的深刻原因,所以,马克思试图通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批判使德国无产阶级认识到自身的异化,从而起来革命以实现共产主义的想法,只能是马克思饱含革命激情的浪漫的主观愿景而已。&&&&创立唯物史观,从道德批判转向社会历史批判。不论是启蒙思想的价值理念,还是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国家观,抑或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都是从社会现实之外寻求自由、平等、幸福等抽象的理论支点来谴责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道德。不可否认,道义的批判可以揭露社会的丑陋与罪恶,可以促使人们觉醒。但是,如果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一般道义谴责,而没有进一步透过社会现象揭示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没有找到克服这种现象的现实道路,那么这种道义谴责就是软弱无力的。显然,要达到对资本主义彻底而深刻的批判,不能只诉诸道德批判,而必须走向现实,研究那些被以往哲学家和伦理学家所忽视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随着对国民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以及施蒂纳批判费尔巴哈的重要启示,马克思逐步摆脱费尔巴哈及其人本主义,开始真正关注现实的人及其生产活动,从而日渐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就标志着马克思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动力机制,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运动,发现了资本主义异化现象产生的内在原因,并找到了摧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改变不公正社会现状的实践力量和现实路径,从而实现了对资本主义从道德批判向社会历史批判的转变。相对于先前的道德批判而言,此时的社会历史批判不再是建立在抽象的道德范畴基础之上,而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不再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而是从资本主义的现实矛盾出发;不是仅仅作道义的谴责,而是深入地作经济学、历史学的科学分析。(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热门问题 |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马克思是如何推导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结论的 推导过程中用了哪些方法
马克思是如何推导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结论的 推导过程中用了哪些方法
09-04-08 &匿名提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学科概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这些基本原理和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给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要按照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二级学科来建设,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对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科研究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 三、培养目标: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比较熟悉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问题 最近有一些网民,提出了关于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到现在为止,怎么还没有灭亡的问题。 现答复如下: 资本主义灭亡有一个过程,完成这个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渐进式的方式完成资本主义灭亡的过程。完成这种渐进式过程的时间非常缓慢,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在没有外力作用条件下进行的,完成这一过程的时间可以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奴隶制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封建制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都非常明确的证明了这一点。在人类社会没有出现马克思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将按照渐进式的方式完成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进入死亡发展阶段。 完成资本主义灭亡过程的另一种方式,它是以阶跃型的方式完成资本主义灭亡的过程。阶跃型方式完成资本主义灭亡过程的时间非常短,少则几年或几十年,多则几百年时间。能够使资本主义社会实现阶跃型快速完成全部发展过程的重要条件,能够使资本主义快速死亡的重要条件,就是人类社会出现了最伟大的未来社会的首席设计大师——马克思。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向全世界人们宣布了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设计。这是一副最强有力的催化剂,当人们把这副催化剂注射在实行资本主义地区的弱处,该地区的资本主义社会立即死亡。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已经有十多个不发达的实行资本主义的地区在短短几年或几十年时间内,突然死亡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阶跃型方式有两种加速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方法,一种方法是非常恐怖的方法,它是人们在初步掌握了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以后,对资本主义社会实施无产阶级专政手段的做法,这种做法的结果使资本主义社会突然死亡。另一种方法是非常平和的方法,这种做法是给资本主义社会输入一种催化剂,使资本主义社会阶跃型快速进行自身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只用几十年时间就要完成几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出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虽然这种不健全的社会主义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病,但它同样是一副强有力的催化剂。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生存下去,必须接受这一副不愿意接受的催化剂,快速进行自身的发展过程,使资本主义社会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这一发展过程使资本主义社会从少年发展阶段,快速进入到中年发展阶段。 如果当代人们能够实现马克思论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这将是置资本主义社会快速死亡的最强有力的催化剂。当人们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生存下去,必须接受这一副不愿意接受快速死亡的最强有力的催化剂,以最高速度快速进行自身的发展过程,使资本主义社会用几十年时间,必须完成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这一发展过程使资本主义社会从中年发展阶段,快速进入到老年发展阶段。处于老年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稍有不慎立即死亡。 如果我们能够把马克思论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设计变为现实,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之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寿命不会超过500年。从总体看资本主义社会的寿命将最少缩短500年以上。 今天,很多人都关心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问题。这是一件好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他预见地球总有一天毁灭,所以资本主义肯定灭亡,因为人类都灭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第一,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为社会主义取替资本主义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准备了社会条件。第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为社会主义建立后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规律作用的必然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加深和激化,在现实中的运动形式是复杂的,时而激化,时而缓和,起伏交错。运动中有多种因素的作用,如科技革命、资本占有形式的调整、政策变化、革命成熟程度状况等,都使基本矛盾运动呈现出复杂性和曲折性,从而使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并具有长期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蕴含两个最为基本的维度:哲学范式和思维范式,只有从这两个维度入手,才可以展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义。具体而言,这一革命蕴含了两个根本性的范式转换:就哲学范式而言,从思辨哲学转向实践哲学;就思维范式而言,从现成论转向生成论。从实质上看,哲学范式的转换与思维范式的转换并非比肩并立的两个转换,亦非前后相继的两次转换,而是同一转换的两个方面,即它们乃是两种视野下的同一个转换。只有把握了这一转换,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之所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乃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对这一变革的任何具有实质意义的研究都必须将其置于西方哲学的传统之中予以考察。从巴门尼德开始,西方哲学家就具有了一个根深蒂固但却不无合理的“偏见”:特定时空之中的感性事物、经验世界是变动不居的,通过它们只能得到意见,而不能得到真理,真理之路在于超越变动不居的感性世界,以达到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在这一“偏见”主导下,西方传统哲学的历史成了一个不断悬置实存、高扬概念的历史。这就决定了整个西方传统哲学都把自己的阿基米德点建立在概念、范畴的思想王国之中,从哲学范式的角度看,它们都属于思辨哲学的行列。与思辨哲学的范式相辅相成的是现成论的思维范式,这一思维范式构成了整个传统哲学“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与这一前提相对应的是“是什么”这一垄断性的追问方式。在这一追问方式的垄断下,哲学家们前赴后继、孜孜不倦地追问万事万物之后、之上的“根”、“底”“是什么”,于是得到了一个又一个颇具本源意义的“什么”,如巴门尼德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康德的先验自我、费希特的自我意识、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无论从表面上看它们是多么的不同,但在根本上则是同一的,即都是超时空的、已完成意义上的现成性存在。这样的存在,从实质上看,只能是“普遍的,抽象的,适合任何内容的,从而既超脱任何内容同时又正是对任何内容都通用的,脱离现实的精神和现实的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逻辑范畴”,简而言之,即“纯思的概念”。可见,现成论的思维范式与思辨哲学的哲学范式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传统哲学这“同一硬币的正反两面”。 马克思通过对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颠覆性批判,把哲学的阿基米德点从抽象的概念范畴之中拉回到了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之中,“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这就完成了一场哲学的革命,实现了哲学范式的根本性转换:从思辨哲学转向实践哲学。与这一哲学范式的转换相辅相成的是思维范式的转换:从现成论转向生成论。在生成论的视野中,一切存在、整个世界都不再是留待“纯粹思想”予以解释的现成性存在,而是生生不息、变动不已的“实实在在”的生成性存在了。“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 哲学范式与思维范式的转换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系列根本性转换随之而起。就实践而言,在思辨哲学的范式中,实践是通过一个最高的概念、范畴“推演”而来的,这样得到的实践,无疑仍然是一种观念性的概念、范畴。“传统哲学也谈‘实践’,并且也对‘理论’和‘实践’做出区分,但这种区分本身仍然是‘理论的’,亦即知识论路向之性质的,正像其所谈论之‘实践’仍然是概念或范畴以及反思的规定一样”。作为概念、范畴的实践,乃是一个现成性的存在。到了马克思所倡导的实践哲学之中,实践则不再是任何意义上的概念范畴,而成为了实存意义上的“人的感性活动”、现实生活。“对马克思而言,实践其实是现实生活的‘代用语’,他凸现实践是为了回归现实生活总体”。作为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则不再是任何意义上的现成性存在,而是一种生成性的存在———“人的感性活动”。就根本而言,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自己的哲学,并非只是为哲学增添了一个新的范畴,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的基础。把哲学的阿基米德点从思想性的“观念”层面转移到了“实存”性的“人的感性活动”之中。这就使哲学的对象、内容、性质、使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实践的转换在最终意义上决定了以之为基础的人及其世界的转换。就前者而言,随着哲学范式的转换,人学范式亦发生了一场根本性的转换:从思辨人学转向实践人学。在思辨人学之中,人是一个没有肉身的空灵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从思维范式的视野看,这样的人乃是一个已经“是其所是”的“现成人”。“毫无疑问,传统哲学无论对人的规定有何不同,都是将他和其他存在者一样视为现成的东西,无论是称他为主体,灵魂,自我,还是别的什么”。马克思的人学革命则把人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从虚幻、空灵的“思想人”转换为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现实人”。这样的人就不再拥有任何意义上的现成性本质,人之为人的根据就在于其实际的生活过程本身。“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因此,人的本质不再先于存在,而就是其存在本身,把握了人的存在,也就等于把握了人本身。“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所以,不应再问“人是什么”,而应问“人怎么是”。而问“人怎么是”也就是问“人如何”、“人怎样”。这样得到的人就不再是现成人,而是生成人。 人学的转换同时意味着世界的转换,因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由于思辨哲学的基本进路在于超越感性具体的万事万物,并在它们之后、之上的概念范畴中寻找哲学的阿基米德点,这就决定了它们必然把超感性的本体世界当作真实和本源的世界。“自柏拉图以来,更确切地说,自晚期希腊和基督教对柏拉图哲学的解释以来,这一超感性领域就被当作真实的和真正现实的世界了。与之相区别,感性世界只不过是尘世的、易变的、因而是完全表面化的、非现实的世界。……如果我们把感性世界称为宽泛意义上的物理世界(康德还是这样做的),那么,超感性世界就是形而上学的世界了”。因此,思辨哲学的世界乃是一个纯粹的、超感性的思想世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把哲学的阿基米德点从观念性的概念范畴拉回到现实性的感性实践之中的同时,也把哲学世界从天国拉回到了人间,从而完成了一场世界革命:“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随着这一革命的完成,人与世界亦从思辨哲学“制造”出来的“分离”回归于“本源”意义上的统一。这种统一“既不是运用概念或逻辑推论的结果,也不取决于某种知识的样式,而毋宁说直接就是现实生活本身”。因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 参考资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最终解决,提出了由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就是说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必要条件。首先,资本主义为建立社会主义准备了物资条件,这就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就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产生和锻炼了实现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社会力量。这种社会力量就是无产阶级。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为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组织形式和可供借签的经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竞争和无政府状态规律的作用,各个企业、生产部门、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平衡的。到了垄断资本主义石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了,不平衡现象大大加剧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引起政治、军事实力发展的不平衡。列宁很据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加剧的新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世界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环节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根据这一新的科学论断,成功的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方式,表现为缓和、加剧、再缓和、再加剧的过程。社会主义革命是否成功和能否巩固革命成果,取决于当时当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这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既可以发生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时期,也可以发生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腐朽性垂死性加深的时期,既可以发生在现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这样,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代替,就可能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是整整一个历史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存在逻辑上的“扬弃”关系。概括地说,这种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既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否定,有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继承。具体地说,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经济;它们都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实行生产资料的劳动群众共有是和按劳分配的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是想资本主义死有事和少数人剥削广大劳动者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关系,使资本主义经济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的一种参照物。社会主义国家也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吸取可供自己借签的新的经验和新的经济形式。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而道路是曲折的,是因为:1:社会主义革命最先在薄弱的国家胜利,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拥有很大的优势;2:资本主义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体系,不可能同时消亡3: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内部萌芽4: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统治不断的改善其对社会的控制,管理的水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生哲学的基本命题 分类:默认栏目 23:07 作者:大隐于市 | 评论:3 | 阅读:141 人是否只有一次生命?它的等价命题是:人是否有一个可以迁移的灵魂,或者说人是否有死后世界?当思考人生的意义时,这是所有思考的出发点,是永远无法绕开的最基本的命题。一个答案是:人的精神现象不过是各种神经,化学物质作用的结果,人死亡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精神现象也就随之消失了。生命就如海中的一朵浪花那么简单,缘来而聚,缘去而散。另一个答案是:人有不灭的灵魂,死亡只是一个生命的结束而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有天堂有地狱有六道轮回......到底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呢?遗憾的是,人们只能告诉 们应该相信哪一个答案,但是没有人能够为其中任何一个答案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关于人的灵魂,人们可以讲出很多故事,其中最最普遍的就是濒死现象,人在重大事故后的弥留之际,常常会看到一些奇异的景象,感到自己来到另外一个世界。 相信这种现象的真实性,但是,这也可以解释为大脑在极端情况下产生一种幻境。还有很多荒诞古怪的传说。有的人能够清楚的描述自己是如何如何转世过来的,如何在上一世死亡后经过一番灵魂的游荡而投胎转世。 相信这样的事情并非空穴来风,但 们完全可以解释为讲述者得了癔症,纯粹是一种妄想。甚至有的人还说他说的他前世的事情可以得到印证。但这样的故事完全无法追溯其真实性,通常都是一些一传十,十传百的传说罢了。相信如果真的刨根问底的去调查,会发现疑点重重,很多事情都是讲故事的人一厢情愿夸大的。至少 认为,并没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能让人相信人是有灵魂的。但要 们相信世界上没有灵魂,同样缺乏证据。现在的科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精神现象——除非有一天,绝大多数的精神现象都可以用神经、化学物质解释清楚,那么 们才可以相信人是没有灵魂的。另一种否认灵魂的观点是: 们目前的科学框架中,并不能找到一种能够为灵魂提供载体的物质。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灵魂存在的理由——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永远都是有限的。这两个完全矛盾的观点,无论你相信其中的任何一个,无疑都是盲目的、没有证据的。令人痛苦的是,这两个矛盾的观点,带来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对待人生的态度, 们只能盲目选择其中一种,而在人的生命结束之前,无法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如果人没有灵魂,生命不过是一种纯粹的生物现象,那么世间就无所谓善恶,人的行为无非是动物行为的延伸,人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像动物那样,有利于个体或种群的生存繁衍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反之就是无意义的。或者从个体的体验来讲,能够让个体体验到愉悦、快乐的就是有意义的,让个体体验到痛苦的就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的行为就应该考虑,是否能让自己的生存更加有利,或者让自己的家族、甚至自己的国家、整个人类的生存更加有利。或者从个人体验来讲,人的行为应该谋求自身体验快乐的最大化。但是,如果人有灵魂,人的行为就不应该仅仅考虑对今生今世的影响,还要考虑自身的行为是否会对自己的死后世界有影响,是否会让自己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于是就有了善恶的标准:能让自己上天堂的就是善,让自己下地狱的就是恶。于是今生的幸福与否并不重要,甚至象印度很多行苦行的人那样,终身用各种痛苦的方式来折磨自己,以求来世的幸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在“消灭剥削”问题上是不是相矛盾?我国现阶段究竟应该“消灭剥削”还是“允许剥削”?对此人们存在不同看法和争论。   怀疑“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人认为,世界各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根本不具备消灭剥削的条件,说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这是把社会主义理想化、简单化,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主张“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有三种情况:一是为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一致性,认为我国现在已经消灭了剥削和不存在剥削了,否认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存在剥削;二是为了说明我国现阶段存在剥削并不违反社会主义本质,便降格以求,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变相否认我们是社会主义;三是认为只要是搞社会主义,不管社会主义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也不管有何特殊情况,社会主义都没有理由允许任何剥削存在,都要消灭剥削。   有的同志则主张淡化剥削问题的讨论和争论,理由是剥削问题较为敏感,现阶段到底是“消灭剥削”还是“允许剥削”很难争论清楚,主张搁置争论,只干不说,尽量回避和淡化剥削问题。   以上无论是赞同还是怀疑“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都有一个通病,或是用裁剪现实社会主义的办法去适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或是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去裁剪和硬套现实社会主义,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显然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不仅对讲清楚问题无补,而且易造成思想混乱。淡化剥削论者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实际上剥削问题是淡化不掉、回避不了的,你越想淡化,人家越要议论,地下议论越多,越易引起思想混乱和矛盾。因为,在我国现阶段,是“消灭剥削”还是“允许剥削”?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是非和原则,而且事关党和国家的现行经济政策,同时还影响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国家现行政策的信任,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和探讨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这一马克思主义真理,是有力量解释现实、说服群众的。   正确把握“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原则,既要打破“左”的思想束缚,破除传统思维定势,又要清除右的思想影响,防止自由化倾向;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深化认识,切忌不可拘泥书本,脱离实际,也不能囿于某个社会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一发展阶段的现实。而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理解,从“一球两制”并存的世界格局中去把握,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实践去考量。只有着眼未来,放眼世界,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把握“消灭剥削”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正确把握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      (二)      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主义消灭剥削问题上一直存在简单化倾向和急于求成、过于求纯的思想,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一建立剥削就消灭了,以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再存在任何剥削。受此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影响,当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发表后,相当一部分人把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理解为“消灭了剥削”。这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明显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的误解。我们认为,一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消灭该国剥削制度的结果,但不是消灭剥削的终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面临着消灭剥削的艰巨任务。消灭剥削,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现实任务和奋斗目标。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中所说的“消灭剥削”,作为奋斗目标,从时态上说,是“现在进行时”、“将来完成时”,而不是“过去时”、“过去完成时”。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它不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决定的。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①马克思的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只有当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到私有制已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了,私有制已没有存在任何生产力发展空间了的时候,人类社会才从根本上铲除了剥削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人类社会才能消灭一切剥削。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情况是,生产力还不发达,有的还相对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远不具备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条件,而且,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自身,也不具备消灭一切剥削现象的条件,还要允许合法经营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雇工剥削存在。社会主义消灭剥削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而社会主义要造就使剥削既不能存在又不能再产生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则还有很长很长的路程要走。   其次,是由“一球两制”长期并存的世界格局决定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既是一个必然的自然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社会主义诞生,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完全代替资本主义这一漫长过程中,社会主义将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共处。这一共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由弱变强,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由盛到衰,由强变弱走下坡路的过程。在很长一个时期里,社会主义处在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社会主义处于劣势、弱势,资本主义处于优势、强势。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存在激烈竞争和斗争。资本主义以消灭社会主义为已任,社会主义以消灭资本主义为目标。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说白了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剥削。一是要在国内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和最终消灭一切剥削现象。譬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允许合法的私营经济雇工剥削现象存在,又要警惕和防止剥削现象扩大化,演变成为剥削制度;要允许外资经济合法剥削现象存在,又要抵御和防范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剥削思想的渗透和侵略。二是要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最终要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奋斗目标。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影响和地盘,逐步分化、瓦解和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这就如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道理一样。社会主义只有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才能最终巩固自己,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必然要消灭剥削,但消灭剥削的斗争是激烈的,过程是漫长的。在社会主义消灭剥削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克服简单化倾向和急于求成、过于求纯的思想,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这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剥削关系和剥削现象的存在具有永恒性,不管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过程有多长,都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社会剥削关系和剥削现象存在的历史暂时性,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将最终消灭一切剥削,人类社会必定要进入到无剥削社会。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基本原理,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消灭剥削”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依法允许合法剥削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消灭剥削问题上具有不同于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特殊性。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消灭剥削   作者谭劲松,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教授。(杭州 310018)      (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在“消灭剥削”问题上是不是相矛盾?我国现阶段究竟应该“消灭剥削”还是“允许剥削”?对此人们存在不同看法和争论。   怀疑“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人认为,世界各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根本不具备消灭剥削的条件,说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这是把社会主义理想化、简单化,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主张“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有三种情况:一是为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一致性,认为我国现在已经消灭了剥削和不存在剥削了,否认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存在剥削;二是为了说明我国现阶段存在剥削并不违反社会主义本质,便降格以求,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变相否认我们是社会主义;三是认为只要是搞社会主义,不管社会主义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也不管有何特殊情况,社会主义都没有理由允许任何剥削存在,都要消灭剥削。   有的同志则主张淡化剥削问题的讨论和争论,理由是剥削问题较为敏感,现阶段到底是“消灭剥削”还是“允许剥削”很难争论清楚,主张搁置争论,只干不说,尽量回避和淡化剥削问题。   以上无论是赞同还是怀疑“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都有一个通病,或是用裁剪现实社会主义的办法去适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或是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去裁剪和硬套现实社会主义,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显然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不仅对讲清楚问题无补,而且易造成思想混乱。淡化剥削论者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实际上剥削问题是淡化不掉、回避不了的,你越想淡化,人家越要议论,地下议论越多,越易引起思想混乱和矛盾。因为,在我国现阶段,是“消灭剥削”还是“允许剥削”?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是非和原则,而且事关党和国家的现行经济政策,同时还影响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国家现行政策的信任,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和探讨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这一马克思主义真理,是有力量解释现实、说服群众的。   正确把握“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原则,既要打破“左”的思想束缚,破除传统思维定势,又要清除右的思想影响,防止自由化倾向;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深化认识,切忌不可拘泥书本,脱离实际,也不能囿于某个社会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一发展阶段的现实。而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理解,从“一球两制”并存的世界格局中去把握,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实践去考量。只有着眼未来,放眼世界,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把握“消灭剥削”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正确把握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      (二)      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主义消灭剥削问题上一直存在简单化倾向和急于求成、过于求纯的思想,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一建立剥削就消灭了,以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再存在任何剥削。受此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影响,当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发表后,相当一部分人把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理解为“消灭了剥削”。这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明显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的误解。我们认为,一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消灭该国剥削制度的结果,但不是消灭剥削的终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面临着消灭剥削的艰巨任务。消灭剥削,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现实任务和奋斗目标。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中所说的“消灭剥削”,作为奋斗目标,从时态上说,是“现在进行时”、“将来完成时”,而不是“过去时”、“过去完成时”。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它不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决定的。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①马克思的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只有当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到私有制已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了,私有制已没有存在任何生产力发展空间了的时候,人类社会才从根本上铲除了剥削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人类社会才能消灭一切剥削。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情况是,生产力还不发达,有的还相对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远不具备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条件,而且,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自身,也不具备消灭一切剥削现象的条件,还要允许合法经营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雇工剥削存在。社会主义消灭剥削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而社会主义要造就使剥削既不能存在又不能再产生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则还有很长很长的路程要走。   其次,是由“一球两制”长期并存的世界格局决定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既是一个必然的自然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社会主义诞生,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完全代替资本主义这一漫长过程中,社会主义将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共处。这一共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由弱变强,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由盛到衰,由强变弱走下坡路的过程。在很长一个时期里,社会主义处在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社会主义处于劣势、弱势,资本主义处于优势、强势。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存在激烈竞争和斗争。资本主义以消灭社会主义为已任,社会主义以消灭资本主义为目标。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说白了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剥削。一是要在国内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和最终消灭一切剥削现象。譬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允许合法的私营经济雇工剥削现象存在,又要警惕和防止剥削现象扩大化,演变成为剥削制度;要允许外资经济合法剥削现象存在,又要抵御和防范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剥削思想的渗透和侵略。二是要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最终要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奋斗目标。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影响和地盘,逐步分化、瓦解和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这就如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道理一样。社会主义只有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才能最终巩固自己,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必然要消灭剥削,但消灭剥削的斗争是激烈的,过程是漫长的。在社会主义消灭剥削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克服简单化倾向和急于求成、过于求纯的思想,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这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剥削关系和剥削现象的存在具有永恒性,不管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过程有多长,都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社会剥削关系和剥削现象存在的历史暂时性,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将最终消灭一切剥削,人类社会必定要进入到无剥削社会。      社会主义消灭剥削,不仅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逐步完成的渐进过程。人类社会最初并没有剥削,剥削又最终要被人类社会所消灭。剥削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剥削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是剥削的产生,还是剥削的灭亡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资本主义的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