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25章29节九章六节什么意思

《马太福音》第9章
我的图书馆
《马太福音》第9章
第九章&大卫的子孙,为召罪人而来!&13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第九章的主要内容是:治好瘫痪病人,呼召马太,与施洗约翰的门徒的对话,治好已死的睚鲁女儿,两个盲人得医治和治好被鬼附的哑巴。凡作家写作的时候,都要求主题鲜明,目的明确,福音书的作者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明白,本章例举这么多的神迹奇事,可主题和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见证主耶稣是谁。马太在记录了山上宝训(5-7章)之后,说:“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7:28),可见,通过主耶稣的教训,即通过话语见证了耶稣是谁。但第8-9章中记录了很多神迹奇事,“众人看见都惊奇,就归荣耀与 神,因为他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9:8),由此可见这一部分是通过神迹奇事来见证了耶稣是谁。但是,以福音书为主题经文讲道的时候,我们的首要目的不是见证基督,而是处心积虑地研究怎么才能使人愿意听,怎么才能让他们高兴。比如说,在讲医治瘫痪病人的奇事时,我们常常直截了当地应用说:“你也可以得医治”。这样讲,忍受着病痛折磨的人当然会高兴了。但是这样做却使那个人只能看见“病”,而看不见自己的“罪”。他只想自己如何能得医治,却不会去思考主耶稣是谁,他为什么来这类的问题。好,下面我们分三个单元来具体分析一下:第一单元(1-8)你的罪赦了第二单元(9-17)我来乃是召罪人第三单元(18-38)大卫的子孙,我们相信&第一单元(1-8)你的罪赦了&&& “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2)&① 第一节说:“耶稣上了船,渡过海,来到自己的城里”,是这样的,主耶稣渡过海,来到了“加大拉人的地方”(8:28),后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即迦百农。那么,主耶稣想通过这一行程显明什么呢?第一,告诉门徒他有权柄,甚至能“叫风和海平静”。第二,他有权柄能叫“群”这样的魔鬼降服。当他来到自己的家乡的时候,“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2上),通过这件事,主耶稣想显明的又是什么呢?② 如果将马太福音的这段经文,与马可福音(可2:3-12)和路加福音(路5:18-26)中的并行经文对照的话,你就会发现马太福音中只是概括了其内容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呢?即便是相同的事件,按照排列顺序的不同,强调点也会不同。马可和路加用此事件证明耶稣是谁的同时,强调了“信心”,但是马太要强调的中心则是:主耶稣不但有让风和海平静和让鬼降服的权柄,而且有“赦罪的权柄”。因此,为了特写这一部分,作者故意将那几个人做这事的过程,即他们拆通房顶将瘫子放下来的“信心的行为”省略掉了。③ 主耶稣对那个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2下)。但是事情发展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后来这个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个文士,并且他心里暗暗地想:“这个人说僭妄的话了”。因为只有神才有权柄说“你的罪赦了”,人要是说这样的话就是亵渎了神。④ “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意,就说:‘你们为什么心里怀着恶念呢?’”(4)当时文士们在主耶稣的权威面前一定感觉到压力和震慑——“他竟然能看透人内心的想法!”但是,主耶稣为什么说他们“心里怀着恶念”呢?这必定是因为文士们在心里想主耶稣是个骗子。他们可能在心里想:“他不能治好瘫痪的病人,所以想用‘你的罪的赦了’这句话为自己解围”。⑤ 因此,主耶稣对他们说:“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5)弟兄们,你们认为哪一样更容易呢?从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说“你的罪赦了”更容易一些,因为骗子也可以这样说。但是,从神的角度来看,这是特别难的,因为只有一句话就可以治好那个瘫子,但是“赦罪”却只能借助于基督救赎的宝血。但是,人(文士)却认为说“你起来行走”更难。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呢?我们是否将传道人传福音,使人罪得赦免,重生称义看作是一件小事,而若是听说谁治好了一个瘫子的话,就会认为是一件大事了呢?⑥ 主耶稣说:“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6上),这正是作者马太要见证说明的。于是主耶稣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来,回家去了。这证明了什么呢?躺在褥子上叫人抬来的瘫子,竟因主耶稣的一句话自己站起来拿着褥子走回家去了,难道这不明确地证明了主耶稣有赦罪的权柄吗?文士们亲眼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反应又该如何呢?&第二单元(9-17)我来乃是召罪人&&&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9)&① 本段讲了主耶稣呼召税吏马太的内容。福音书中所记之事并不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即便是相同的事件,随着见证主题的不同,所安排的位置也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每个事件所在的经文脉络和事件本身所在的坐标点。没有任何一个主妇在摆桌子的时候,会将准备好的菜肴随便摆放,而是一定会精心地安排每个菜的位置,这就和福音书的作者写作是同样的道理。从这层意义上来看马太的蒙召,就会明白作者的强调点不在于“呼召”(9-10),而在于“法利赛人对主耶稣呼召税吏的反应”(11-13)。也就是说将税吏和法利赛人作比较,税吏蒙召,而法利赛人却被子遭到撇弃。② “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10)。这一场面被法利赛人看见了。按照法利赛人的信仰习惯,这是不合宜的事情。于是法利赛人就对主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11)如果站在法利赛人的立场上,他们这样的非难实属正常。③ “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12),主耶稣明白清楚地说出了自己来的目的。主耶稣说:“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13)。主耶稣的话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这句话引自何西阿书第6章6节——“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 神,胜于燔祭”。这里的“祭祀”指的是形式上的宗教仪式。而“怜恤”和“良善”则是信仰的真谛。既成宗教人士,总有一天会遇到像拿着“没有油的灯”打盹的那五个童女一样的危机。④ 第二,“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这句话实质上是说:“只有领悟到自己有病,自己是个罪人,才会知道主耶稣对自己的必要性”。但是,哪里有没有病的人,即义人呢?当时的宗教家们都假冒为善,装作义人的样子,只知道定别人的罪,对人丝毫没有怜恤之心。有个人在路上遇到了强盗,几乎快要死了,祭司路过看见这人的时候,按照清洁的例,以为他是不洁的,对其置之不理,而一个撒玛利亚人看见他,就动了慈心,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顾他。这两个人谁是真正有信仰之人呢?&&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① 在第14节施洗约翰的门徒出现了——“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14上)。作者通过这件事要说明什么呢?他们问主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14)正如他们的话中所说的那样,他们和法利赛人之间有共通之处。他们对主耶稣和他的门徒的非难是相同的——“你们的先生为什么……”(11),“你的门徒……”(14)。非难的内容也都是与律法的仪文有关的——“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不禁食”。那么,施洗约翰的门徒是站在法利赛人那一边呢?还是站在主耶稣这一边呢?② 主耶稣首先用两个比喻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即“把新布和旧衣服”(16)的比喻,和“新酒和旧皮袋(17)”的比喻。主耶稣的福音就像“新布和新酒”一样,而律法的仪文则像“旧衣服和旧皮袋”一样。这样就很明白了,施洗约翰是属于律法的那一边的,正如圣经上所说的那样:“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11:13)。因此,他的信仰路线和法利赛人的信仰路线是一致的。③ 作者要通过法利赛人的非难和施洗约翰的门徒的质问说明什么呢?第一,说明了新的时代即将到来,正如圣经所说:“既说新约,就以前约为旧了,但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来8:13)。这新时代的特征表现为“改革”。圣经说:“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来9:10)。主耶稣时代的教权主义者们害怕“改革”,因而对此进行了抵挡。④ 第二,主耶稣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15上)?基督来了,福音时代也来了,主耶稣把这福音时代比作了刚刚开始的“婚宴”。把福音时代比作婚宴,这在圣经中出现了好几处。先知以赛亚曾预言说:“在这山上,万军之耶和华必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用陈酒和满髓的肥甘,并澄清的陈酒,设摆筵席”(赛25:6),这天国的宴席正应验了这个预言。启示录中也说:“天使吩咐我说:‘你要写上,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启19:9)那么,这婚宴的新娘是谁呢?信徒们既是被邀请的客人,同时又是新娘。因为新娘只能有一个,但是祝贺的客人越多越显得荣耀,所以这里选用了“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即“客人”这种说法。⑤ 主耶稣又说:“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15下)。主耶稣这是在间接地表达自己将要被杀的事实。他为什么一定要死呢?为了新娘。这就像一定要亚当睡了,从他身上取出一条肋骨才能造出夏娃一样。⑥ 我们应该仔细思考“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17上)这句话。因为现在教会中仍存在着许多的“旧皮袋”。“新酒”指的是福音,而不是仪文,不是敬拜的仪式。我们不是要到某个山上或是祷告院里祷告,才会蒙应允,关键在于“心灵和诚实”。福音中充满了对得救的喜乐和感激之情。如果不想教会成为旧皮袋的话,就不要安坐在既得的权位上,一定要不断地改革。主日知道去教会作礼拜,却不知道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将自己当作活祭献给神;虽然知道奉献十分之一,但是却忘记了仆人的使命和救赎的恩典;知道大发热心,但是却以蒙福为动机和目的;无视福音的自由,用新律法主义束缚人等等,这些都是该扔掉了的旧皮袋。&第三单元(18-38)大卫的子孙,我们相信“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个管会堂的来拜他说:‘我女儿刚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18)&① “耶稣便起来跟着他去,门徒也跟了去”(19)。有一个女人也在这些人当中,她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她“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20)。如果一个患了血漏的女人摸了文士或法利赛人一下的话,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简直难以想像。马太这样的安排使“旧皮袋和新皮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圣经说:“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21)。这就是信心。但这不仅仅是相信主耶稣的能力,而更是相信主耶稣的爱,相信他会怜恤自己,只要摸到他就会痊愈。“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22上)。路加福音的并行经文中说:“耶稣说:‘摸我的是谁?’”当时那个女人一定是怕得颤抖。② 但是,主耶稣岂不是称她“女儿”,并且叫她“放心”吗?试想,这个女人因血漏之症痛苦了十二年,这十二年间可否会有人这样安慰她?旧皮袋(仪文)将血漏看作是罪的代价,他们将这个女人看作是不洁净的,只会排斥她而已。但是新皮袋却说:“女儿,放心!”旧皮袋非难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11)但是新皮袋却说:“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22)。弟兄们,你们不渴望这种安慰和给人希望的话语吗?这就是福音。这就是恩典。神说:“你们的 神说:“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要对耶路撒冷说安慰的话,又向他宣告说,他争战的日子已满了,他的罪孽赦免了”(赛40:1-2)。③ 耶稣到了管会堂的家里,看见有吹手,又有许多人乱嚷,就说:“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嗤笑他(24)。主耶稣难道不知道那个女孩已经死了吗?那么,在这里说“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的人到底是谁呢?④ “众人既被撵出,耶稣就进去,拉着闺女的手”,此时神的儿子拉着已死的无名少女的手。他也曾向大麻风病人伸出手。这就是“新皮袋,新葡萄酒”。主耶稣一这样做,“闺女便起来了。于是这风声传遍了那地方”(25-26)。&患血漏的女人得救和死人得救&①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有两个瞎子跟着他,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27)这里出现了两个瞎子。福音书中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即要通过这样的事说明两点:第一,要见证耶稣是谁,第二,强调了信心,即“你们信我能作这事吗?”② 他们说:“主啊,我们信!”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说:“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他们的眼睛就开了(28-30)。这样看来,连耶稣的脸都看不清的瞎子的信心是什么样的信心呢?从他们对主耶稣的称呼“大卫的子孙”中可以看出来。这个称呼就相当于直呼弥赛亚。这就说明他们相信耶稣就是神向大卫所应许的大卫的子孙基督。主耶稣在我们身上有什么期待呢?主耶稣指着百夫长的信心说:“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8:10),还有患瘫痪病的人的信心(9:2),患血漏症的女人的信心(9:22),两个瞎子的信心,从这些事上可以看出,到现在为止,主耶稣一直想要看见的是我们的信心。这些人得救不是因为他们做过什么事,只是因为他们相信了耶稣就是大卫的子孙基督。③ 但是,法利赛人却非难主耶稣,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34)。从这一点来说,“祭司,文士,长老和法利赛人”从未为作过“税吏,罪人和患病之人”的牧者。因此主耶稣“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36)。只要有这位真牧人,即便是在贫苦,生病,遇到苦难的时候,也不可怜。④ 好,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主耶稣在第四章正式开始了他的公开事工,在第5-7章他展开了“教训”的工作。并且这教训的最后结论部分说:“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7:28-29)。在此之后,主耶稣又通过第8-9章展开了“医治”的事工。其结论是:“众人看见都惊奇,就归荣耀与 神,因为他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9:8)。⑤ 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36)。从而将文脉推到了“求主打发工人”的阶段了,主耶稣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37-38)。在下一章,我们会看见主耶稣差派十二门徒的场面。是的,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关键的问题就是工人的问题。要收的庄稼多,说“我要跟从你”的人也多。但是真正的工人却不多。弟兄们,盼望你们都能成为主需要的工人。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马太福音第九章精意解经
作者:以利亚. 张牧师&神学老师 (Rev&Th.T
Elijah Zhang)
治好瘫痪的病人
耶稣上了船,渡过海,来到自己的城里。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孩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这时,有几个文士心里说:“这个人说亵渎的话了。”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思,就说:“你们心里为什么怀着恶念呢?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让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于是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来,回家去了。众人看见都畏惧,归荣耀给神,因为他把这样的权柄赐给人。(太9:1-8)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关于赦免罪的文化背景,人本身是不可能赦免人的罪的,唯独神可以。当主耶稣基督说:你的罪被赦免了,那些文士法利赛人就已经认为耶稣亵渎神了。当然,背后他们的恶心也有嫉妒的心理。主耶稣基督反问他们:让这个瘸子行走和跟赦免罪哪个比较难?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明白,这是权柄的问题。一个人不可能让瘸子行走,必须有神赐予的权柄。一个人也无法赦免罪,除非神给与权柄。主耶稣基督在这里宣告自己的权柄是有赦免罪的,也同时拥有让瘸子行走的权柄。神子耶稣基督展现自己的权柄非常多的,他可以赶鬼、医治各种各样的病和控制大自然,这些都展现了主耶稣基督的神性身份。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在税关坐着,就对他说:“来跟从我!”他就起来跟从耶稣。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老师为什么与税吏和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听见,就说:“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去揣摩。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召罪人。”(太9:9-13)
对于马太这个人,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他是一名税吏。税吏在当时的名声是非常不好的,经常欺诈百姓。马太也是有一定身份和受到过教育的人,这也是跟其他的使徒不一样的地方。又是一张耶稣邀请的画面,马太选择放下自己的一切东西来跟随耶稣。我不知道今天在这里是否考虑过这些使徒的信心问题。马太是唯一一个比较有财富的人。耶稣说:富人去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按照逻辑来讲,财富越多的人,越是难脱离这个世界的诱惑和捆绑。马太的信心是真实的。他愿意舍下他拥有的,而去追求更美好的盼望。
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是什么意思?
我们要观察这个故事的布局,自我为义(“健康”是贬义)的人指责耶稣跟罪人在一起吃饭。故事的高潮是:耶稣说:“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结尾总结是:“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去揣摩。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召罪人。那么,我们就要去明白,耶稣说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意思。非常显然,耶稣用这个比喻是带有讽刺的意思,在这里健康的意思是贬义,指的是靠着律法和假冒为善的义。“有病”在这里是褒义,是指的那些承认自己罪的人。然后,耶稣马上引用旧约经文:“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这句经文,是建立在旧约的背景基础上。在旧约时代,信徒靠着杀死羔羊,洗掉自己身上的罪。很多假冒为善的人认为,杀羔羊献祭是神喜悦的。事实上并不是。这些假冒的、伪善的法利赛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外在的,但内心根本不爱神。对于他们而言,犯罪了,然后就祭献。他们犯罪是因为心中没有神,他们不真正爱神,不敬畏神,所以生活在罪恶里面,根本就没有任何悔改的意思。他们只是靠着献祭,自我认为神必定喜欢他们这样行。但,神痛恨他们这样外在的表演。总结:主耶稣基督讽刺那些自我为义(自我认为健康)的人,他们需要在神面前真正悔改自己的罪和归向神。这样,那些谦卑承认自己的罪的人,和信而跟随主耶稣基督的人,他们的罪可以得到赦免。
新酒和新皮袋
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却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宾客在一起的时候,宾客怎么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被带走,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了。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会撕破那衣服,裂口就更大了。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会胀破,酒就漏出来,皮袋也糟蹋了。相反地,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太9:14-17)
耶和华对先知耶利米向末后发预言说:我要洗净他们干犯我的一切罪,赦免他们干犯我、违背我的一切罪。这城在地上万国面前要因我的缘故,以喜乐得名,得颂赞,得荣耀,因为他们听见我所赏赐的一切福乐。他们因我向这城所施的一切福乐平安,就惧怕战兢。”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论这地方,说是荒废、无人、无牲畜之地,但在这荒凉、无人、无居民、无牲畜的犹大城镇和耶路撒冷街上,必再听见欢喜和快乐的声音、新郎和新娘的声音,并听见有人说:你们要称谢万军之耶和华,因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他们奉感谢祭到耶和华的殿中;因为我必使这地被掳的人归回,如起初一样。这是耶和华说的。”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在这荒废、无人、无牲畜之地,并其中所有的城镇,必再有牧人的草场,可让羊群躺卧在那里。在山区的城镇、谢非拉的城镇、尼革夫的城镇、便雅悯地、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和犹大的城镇,必再有羊群从数点的人手下经过。这是耶和华说的。看哪,日子将到,我应许以色列家和犹大家的恩言必然实现。这是耶和华说的。在那些日子、那时候,我必使大卫公义的苗裔长起来;他必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在那些日子,犹大必得救,耶路撒冷必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因为耶和华如此说:大卫家必永远不断有人坐在以色列家的宝座上;(耶33:8-17)
新郎和新妇分别又是什么意思呢?
“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愚拙的拿着灯,却没有带油;聪明的拿着灯,又盛了油在器皿里。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半夜有人喊:‘看,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挑亮她们的灯。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聪明的回答:‘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你们还是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与他进去共赴婚宴,门就关了。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却回答:‘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太25:1-13)新郎指的是主耶稣基督本人,童女可以说是新妇,当然新妇当中也有聪明的和愚拙的。那些聪明的新妇在这里指的是真信徒(好土地),而那些愚拙的新妇指的是假信徒(石头上和荆棘丛中)。保罗解释,《创世记》中丈夫与妻子联合的奥秘,是指的是基督和教会而言的。(弗5:32)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主耶稣基督说自己是新郎的意思是新的约来到。
新酒和新皮袋是什么意思?
通过上下文来说,新郎跟新酒和新皮袋是有联系的。根据先知耶利米所发的预言,他说大卫后裔——弥赛亚要来建立一个永恒的国度,并且与我们立下新约。如果新约来到的话,再守旧约又有什么意义呢?新约和旧约不可能同时运行,必定有一个约我们要进入。旧约时代,最重要的约是遵守律法,那么,新约时代的约又是什么呢?
我们得到救赎,是靠着恩典和信心,同时,主耶稣基督也用其他的解释方法描述救赎的途径。救赎等于恩典和信心同时具备,也就是说,救赎等于从水和圣灵而生。简单的方程式是{救赎=(恩典+信心)=(水+圣灵而生)},如果一个人没有恩典和信心,也就是没有从水和圣灵而生。所以,我们必须搞清楚,从水和圣灵而生分别是什么意思。根据神的启示(约2:3-11)记载,耶稣基督参加结婚典礼,但在这喜庆的日子,酒用光了。耶稣的母亲就询问耶稣如何是好?耶稣马上给出答案,但话语非常奇怪。耶稣说:“母亲,我与你何干呢?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约2:4)这句话足够让我们产生对当时语境的上的质疑,为什么耶稣说的话语脱离本身的语境呢?耶稣说这句话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呢?使徒约翰有上万个神迹故事,为什么他要只挑选这个故事来写呢?旧酒不尽,新酒不来,耶稣所说的时候到了,会发生什么呢?耶稣说:然而,我把真情告诉你们,我去对你们是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会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到你们这里来。他来的时候,要为罪、为义,为审判,指证世人;(约16:7-8)耶稣说: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会撕破那衣服,裂口就更大了。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会胀破,酒就漏出来,皮袋也糟蹋了。相反地,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太9:16-17)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人把新酒放到旧皮袋里面,而是新酒放入新皮袋里面。如果我们能正确的解答酒和皮袋所指代的是什么,那么我们就找到线索。什么叫做从水和圣灵而生?第一个,可以确认酒和皮袋是指的新旧两约的不同。保罗说:惟有内心作犹太人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圣灵,不在乎仪文。(罗2:29a)但,现在的问题是,就算我们找到了从圣灵而生是什么意思,我们还是缺少如何从水而生。那么,新酒应该放到新皮袋里面,是否是一语双关呢?除了新、旧两约的不同,是否也同时讲述圣灵只内住在新人里面吗?我们可以确定,从圣灵洗礼意思就是从圣灵而生,那么从水的洗礼引线又是从何而来呢?水的洗礼是从洗礼约翰而来,而圣灵的洗礼,是从主耶稣基督而来。主耶稣基督说:人若是不从水和圣灵而生,就不能进入天国。新约是关乎圣灵内住,而旧约是遵守神的律法。
治好睚鲁女儿和血漏妇女
耶稣说这些话的时候,有一个会堂主管来,向他下跪,说:“我女儿刚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会活过来。”耶稣就起来跟他去;门徒也跟了去。这时,有一个女人,患了经血不止的病有十二年,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因为她心里说:“我只要摸他的衣裳,就会痊愈。”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起,这女人就痊愈了。耶稣到了会堂主管的家里,看见吹鼓手和乱哄哄的一群人,就说:“退去吧!这女孩不是死了,而是睡着了。”他们就嘲笑他。众人被赶出后,耶稣就进去,拉着女孩的手,女孩就起来了。于是这消息传遍了那地方。(太9:18-26)
两个盲人得医治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有两个盲人跟着他,喊叫说:“大卫之子,可怜我们吧!”耶稣进了屋子,盲人就来到他跟前。耶稣说:“你们信我能做这事吗?”他们说:“主啊,我们信。”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说:“照着你们的信心成全你们吧。”他们的眼睛就开了。耶稣严严地叮嘱他们说:“要小心,不可让人知道。”他们出去,竟把他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太9:27-31)
两个盲人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心并不盲目。他们第一声喊的是“大卫的子孙”,也就是说,他们相信以赛亚预言的那个救世主就是耶稣。所以,他们已经确认耶稣就是这个人。耶稣传道,是让他们知道去追求天国的义。所以问他们:你相信我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吗?如果,这两个盲人只是相信耶稣是一个行神迹的,或只是一个医生的话。他们的眼必不得医治。但,他们两个的眼睛确实被治愈了,说明他们的信,是真信心。
治好被鬼附的哑巴
他们出去的时候,有人把一个被鬼附的哑巴带到耶稣跟前来。鬼被赶出去,哑巴就说出话来。众人都很惊讶,说:“在以色列,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法利赛人却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的。”(太9:32-34)
你知道在旧约时代有人做通灵术和交鬼的,但你从来没有看过赶鬼的记载。主耶稣基督四处医治赶鬼,这让以色列人大大惊奇。赶鬼已经非常惊奇了,他们更加惊奇的是,魔鬼都害怕主耶稣基督。但,他们又不想承认主耶稣基督的权柄,他们只能说,耶稣基督是魔鬼,所以可以赶鬼。展现了他们自己的嫉妒和邪恶心。
庄稼多,做工的人少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他们的会堂里教导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一大群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无助,如同羊没有牧人一样。于是他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要求庄稼的主差遣做工的人出去收他的庄稼。”(太9:35-38)
主耶稣基督的来到,象征着新约的开始,救赎要降临到整个世界。耶稣用三年的时间去培训门徒和四处撒种,就是为了等待收割庄稼。这个庄稼不仅仅是以色列里面的,以后神会拣选更多像保罗一样的人,在万国里面撒神的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太福音25章29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