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年金是什么为什么139个月

  工作变动职业年金怎么办?职业年金可以取吗?当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员工变动工作单位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  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职业年金  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有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运营;  新就业单位已建立职业年金  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原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随同转移。  职业年金可以取吗?怎么领取?  1、  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办理退休手续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的方式  方式1: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  方式2: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同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享有继承权,本人选择任一领取方式后不再更改。  2、  出国(境)定居人员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3、  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4、  未达到上诉职业年金领取条件之一的,不得从个人账户中提前提取资金。  举个例子说明职业年金怎么领取:假如公务员60岁退休,其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39月,职业年金滚存总额为30万;那么这个公务员可以按月领取30w/139=2158.27元;  除了退休金外,该公务员职业年金收入再增加2000多远每月,连续领139个月。来源央视财经)国务院公布养老金并轨方案 公务员也需缴纳月工资8%_新浪无锡_新浪网
  2014年10月起实施,单位为职工另建职业年金;养老金没领足139个月的,余额可继承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待遇水平与缴费相关联,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考虑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同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综合新华社 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今后怎么养老
  国务院日前决定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曾经被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被打破,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今后咋养老呢?
  个人缴8%,另缴4%给职业年金
  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国务院改革决定还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此举将保障改革人群的新养老金水平不低于现有水平。
  根据改革决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
  职业年金方面,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改革后,这4000万人的退休后待遇咋样?决定明确,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总的原则实际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这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一致。“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逐步过渡”政策主要是两条:
  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特别要指出的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这位负责人说。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一直以来,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级、职称的情况。而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按照职工退休最后一个月工资发,并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这是造成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差距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改革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意思。
  养老金不再按级别,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没领足139个月即过世,余额可继承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称,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未领够139个月即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也就是个人账户中的钱分139个月发完,按照60岁退休计算,职工领自己的钱要到71.5岁才能领完,在此之前死亡的,余额可继承。
  涉及至少86万名机关事业人员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请江苏省人社系统的养老专家解读,专家认为,此次养老金并轨改革非常彻底,不管是缴费方式、缴费比例,还是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都与目前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一致的。江苏将制定具体的落实实施意见和办法,并报人社部、财政部备案后实施。
  截止到去年底,江苏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4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8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8万人。专家表示,已经离退休的这38万人,将按照“老人老办法”,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目前在职的86万人,则要开始每月缴养老保险费。而目前参加江苏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主要是事业单位,很多公务员未纳入范围,也就是说,改革办法实施后,江苏预计至少有86万人要缴养老保险。据了解,南京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的上限为16200元。
  这些保险,江苏已统一或即将统一
  生育保险:《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于去年10月1日起在全省正式施行,参保覆盖范围扩大,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医疗保险:省内13市都已取消公费医疗制度,机关事业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保。现在仅省级机关尚没有并入职工医保统筹,将适时启动合并工作。
01-15 09:15|分享
01-15 08:44|分享
01-15 08:41|分享
01-15 08:38|分享
01-15 08:16|分享
01-14 09:24|分享
01-14 09:07|分享
01-13 09:49|分享
01-13 08:57|分享
01-13 08:56|分享
新浪地方站当前位置: &
国务院:职工如未领够139个月养老金即死亡 余额可继承
[导读]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另外,职工如果未领够139个月即死亡,养老金余额可继承。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方案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另外,职工如果未领够139个月即死亡,养老金余额可继承。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发布:明确目标和五项原则
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它牵扯到全社会公平,涉及3700万人。
《决定》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同时《决定》确定了改革的五项原则:
首先,既体现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又体现工作人员之间贡献大小差别,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其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 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体现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第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水平,切实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实现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立足增量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确保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
第五,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量力而行,准确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先行解决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的突出矛盾,再结合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坚持精算平衡,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确保解决突出矛盾与保证可持续发展相促进。
改革基本思路:一个统一 五个同步
对于此前一直存在的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国家这次动了真格的,那么改革的目标和原则都已明确,接下来如何推进呢?
方案明确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所谓一个统一,就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则是指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而对于同步完善工资制度和同步改革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专家表示,国家将建立起更为科学的增长机制。
改革影响哪些人:解决&中人&是关键
改革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公平问题,那么,这项改革究竟会影响哪些人?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改革的目标人群十分明确,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就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在职人员,实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办法。这也就意味着,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而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参与社保;应该说对于这两类人,改革带来的变化并不大,改革直接影响的是约700万名在职公务员,以及超过3000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 金维刚:对于改革前已经参加工作,改革后已经退休的这些人我们把他称为中人,对于这些群体,一方面他们要参加改革要进行缴费,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过去视同缴费的这些年限,过去实际上是没有这种单位和个人缴费的积累,所以要给他们实行一些过渡性的办法,
为了避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出现改革后养老金出现较大幅度降低的情况,改革方案中明确,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确定视同缴费年限,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在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同时,为更好保持中人待遇的衔接,决定实施之日,也就是日以前参加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实行新办法后,养老金低于老办法的,按老办法补齐,以确保待遇不降低,新办法计发的养老金高于老办法的,对高出部分有所限制,以防止养老金的不合理增加。
视同缴费不会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安全
专家多次提到了一个词,就是视同缴费年限,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在改革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所谓视同缴费年限,通俗的说就是职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时间。也就是说,在这次改革中,决定的实施之日成为一个节点,也就是在日前参加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此日期之前的都被视作已经缴纳养老保险对待。
视同缴费也就意味着账户中实际并没有这笔钱,这也引发了不少的担忧,3700万人携带长短各不相同的视同缴费年限参加社保,会不会给本就存在一定支付压力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带来风险呢?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改革方案中明确,改革初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改革后养老金如何计算
可能出现的风险被规避掉了,那么眼下在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未来的新人会按照什么标准参加社保,他们的养老保险又该如何缴纳呢?
《决定》明确,改革后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为了保障改革的平稳推进,国家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又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设立了职业年金,《决定》中规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4%的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编辑:鄢明霞]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鄢明霞同学
蓝房网编辑
21000元/㎡
20000元/㎡
18500元/㎡
20000元/㎡
30000元/㎡
12500元/㎡
14000元/㎡  1月15日,国务院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办法。作为该办法重要配套项目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昨日正式出台。这个牵涉到3700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补充养老办法,意味着我国养老“并轨”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单位缴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4%
  办法明确,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
  为保证在特定时期(如C PI超高)职业年金收益可能面临通胀带来的缩水情况,办法还提到,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适时调整单位和个人职业年金缴费的比例”。
  职业年金的钱从哪里来?
  办法规定,对于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部分由财政支出,根据单位提供的信息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
  而对于非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由单位实际承担,采取实账积累。由此形成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
  职业年金怎么管理?
  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也就是你缴的年金全部进入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人账户,“我的是我的,单位交的退休后连本带息也是我的”
  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部分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息
  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部分划入核定账户形成职业年金基金,按投资收益计息。
  职业年金基金怎么投资?
  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保证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具体投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委托具有资格的投资运营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选择具有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
  必须与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自有资产或其他资产分开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怎么领取?
  退休后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然后按保险约定按月领取待遇
  退休后选择按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发完为止
  1和2为单选项,参保人选定后不得更改
  出国(境)定居,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怎么交税?
  事涉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带来的退休金收益,按社保法规定,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什么时候开始交?
  自日起实施,也就是说要从去年10月起缴交
  焦点一缴费基数是多少?
  人社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缴费基数是上一年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补贴和已经规范后的津补贴;对于事业单位人员,缴费基数是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补贴以及绩效工资。“改革性的补贴、奖励性的补贴暂时不纳入缴费基数。”这位负责人说。
  以一名月薪6000元的基层公务员为例,其每月参加职业年金的缴费数为0元;而单位虽然是以工资总额的8%缴交,但具体到个人,实际上也为这名基层公务员缴交了0元的职业年金。
  再如一名60岁退休的公务员,其对应的计发月份数为139月,其职业年金滚存总额为30万,那么其可以按月领取 =2158.27元。除退休金外,该参保人的职业年金收入再增加2000多元每月,连领139个月。
  焦点二“记账利率”到底和什么挂钩?
  办法规定,“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对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根据单位提供的信息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对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实账积累形成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
  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也就是说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进入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人账户。
  “记账利率”怎么计,将会成为公务员职业年金的一个焦点问题。统一公布职业年金的记账利率到底和什么挂钩,是和什么期限的银行利率挂钩,目前利率市场化竞争,商业银行利率可以进行浮动。这个问题很关键,决定了公务员职业年金到底有多少。
  焦点三工作变动,职业年金怎么算?
  办法规定,变动工作单位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运营。这解决了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升迁、调动后的职业年金接续问题。
  办法规定了领取职业年金的几种情况,其中工作人员退休后,可以选择两种方式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一种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然后按保险约定按月领取待遇;另一种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
  此外,参保人如出国(境))定居,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工作人员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责任编辑:袁雅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务员职业年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