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国民革命军的中央教导总队队是什么水平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国民党桂系军队:1949年弹尽粮绝 与解放军拼刺刀
国民党第7军,是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队,能征善战,号称&钢7军&。在杂牌军中,一直流传着&川军、滇军、黔军是只羊,湘军是匹狼,桂军是虎又是狼&的说法。解放战争中,第7军与解放军多次交手,互有胜负。解放战争后期,当林彪率四野大军杀向江南时,在他眼中,也只视桂军为劲敌,特别是第7军。由第7军和第48军组成的国民党军第3兵团,全是广西的老兵油子,兵龄最短的也有五六年。日,四野第49军146师误入第7军和第48军在湘南青树坪设下的埋伏圈,造成重大损失。参加过此战的解放军某连长回忆说:&我们从东北打到湖南,从没见过如此顽固勇猛的国民党军。&到了1949年10月的衡宝战役时,四野方面精心策划,准备了近十倍于对手的绝对优势兵力,大迂回、大穿插。而白崇禧不能清醒认识整个战局,竟以弱势兵力主动进攻。当进攻受挫后,他认识到了错误,立即下令全线撤退。林彪下令全线追击,四野第45军135师迅速到达灵官殿地区,正好在白崇禧部后撤的必经之地,整个战役就此定局。第7军所属171、172师和第48军的176、138师在四面被围、建制全乱的情况下,依然凶狠。在四野战史和许多解放军官兵的回忆中都有这样的描述:&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在135师的各个阵地上,每一条水渠、每一道田埂、每一座房屋都必须经过反复争夺,甚至白刃相搏&&&;&桂军重机枪的支架都是特制的,有一米长,非常适合山区的地形,给我部以很大的杀伤。桂军到了粮弹尽空时,竟敢与我军白刃作战,在国民党军中是很罕见的。&桂军4个师被四野主力13个师围住,依然未被全歼,172师一个团以及138师师长率师部和一个团突围成功,剩下的2.9万人被歼。到1949年11月广西战役时,第7军只是由剩下的一个师和衡宝战役突围出来的部队,加一部分划拨过来的其他部队混编而成的,战斗力已不能和老7军同日而语。即便如此,还是被四野部队视为剩下的国民党军中的主力。广西战役结束,第3兵团被全歼。《长江日报》评论说:&广西战役胜利结束,桂系匪军以及华南蒋匪残余的歼灭,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因为在我国大陆上,再也没有一支像桂系匪军这样剽悍的反动武装了。&
从蒋介石日记看国共关系
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愤青&蒋介石少时的理想是游历欧美,&十月革命&后,开始学习俄文。美国斯坦福大学访学可以见到蒋介石写的俄文单词,很是工整。他曾经留学日本,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日本也很流行,并兴起了一股空想社会主义的热潮,叫&新村主义&,蒋介石曾一度想在家乡浙江奉化进行试验。为此曾经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他说过,读马克思的著作竟然&久而久之,竟不忍释卷,越读越有兴趣& &要救中国,关键是要把资本家杀光& 。在苏联的几个月期间,正值列宁病重,他看到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内斗,看到了苏联政治中&排斥异己&的风气盛行,对苏联的政治充满失望。回国后,蒋介石成为国民党内的左派。我们通篇看完《孙中山全集》,都找不到&联共&这个词,而在国民党内最早提出&联共&的是蒋介石。至于为什么北伐后期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原因很复杂,其中包括蒋介石和汪精卫的领导权之争。
抗战时期:一度想合并共产党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让国共反目,两党结下血海深仇,到1937年的十年间,国共两党一直在围剿与反围剿之中撕扯。1936年发生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与共产党合作抗日。1937年2月,他在日记中破天荒写道:&(我们)要开放党禁,实行政党政治,以本党为中心,吸收余党。&对待共产党使用了&收容&一词,表露了他想合并共产党的想法。日本打着&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号侵略中国,曾多次派人找国民政府接触,希望同蒋介石合作。对此,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敌人(日本)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以后)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打击日本侵略)。&
内战时期:与共产党彻底决裂,曾想扣留毛泽东日本投降当夜,毛泽东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连续发了七封电报,命令各地日军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蒋介石见状急忙发了一条电报,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原地待命,日军只可向国军投降。对抗战胜利果实的分割,成了国共两党新的争夺点。这时,蒋介石电请毛泽东。毛泽东到重庆后,受到国民政府的极高礼遇。蒋介石当时制定的对毛政策是&诚恳、忍耐&,并提出让共产党削减军队,编制限制为12个师,而毛泽东则提出要保留48万军队,保持在华北五省的势力范围。蒋介石大为震怒,在日记中写道:&我以极诚对待毛(泽东),毛据此提条件&&&共匪&诚不可以理喻也。&后来,对毛泽东的态度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四字方针变成了&扣留、审判&。蒋介石权衡了各方的利益,最终作出了这个决定,在日记中称毛泽东为&汉奸&。但后来再三考虑,对毛泽东又一次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四字方针变成了&授勋、礼送&。蒋介石给毛泽东颁发了抗日勋章,&礼送&毛泽东回了延安。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之后,蒋介石因不同意变&总统制&为&内阁制&从而撕毁了政协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修改原则&,国共内战不可避免。日后,蒋介石败退台湾。
台湾时期:&反攻大陆&与民族主义刚败退台湾期间,蒋介石拟定了数十个反攻大陆的计划,甚至还起草好了反攻时的&告中共士兵书&。19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蒋介石开始跟苏联方面接触,共谋推翻大陆的共产党政权。国民党政权当时驻墨西哥的大使陈志平和苏联驻墨西哥大使暗中谈判。苏联驻英国的一个名叫维克多的记者也亲自到了台湾与蒋介石方面进行接触。1969年3月,珍宝岛发生了武装冲突,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中苏之间的战争似乎一触即发。7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恢复大陆领土主权问题,俄共入不能与我等先解决,如其阳为合作,阴无诚意,则不可合作,否则清军入关,对于吴(三桂)洪(承畴)之欺诈,当引以为戒。&10月17日,蒋介石又在日记中写道:&我政府自当静观其内部变化,决不在此时反攻,以免俄共侵占华北,以制造另一个傀儡政权。&从这里可以看出,蒋介石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他宁可放弃&反攻大陆&的好时机,也不当吴三桂、洪承畴。70年代后&反攻大陆&无望,蒋介石积极建设台湾,发展科学和教育。后人多认为台湾经济的起飞是蒋经国的功劳,其实蒋介石时代已经奠定了基础。纵观蒋介石的一生,有功有过,每个人对他的评价都不一样。有人称他为&人民公敌&,有人认为他是&中国的救星&。蒋介石领导了北伐,领导了抗战,一生坚持&一个中国&,是值得后人肯定的。
民国元年鲁迅、许寿棠、钱稻孙等人根据袁世凯总统府的要求,为北洋政府设计的国徽图案,人称十二章图。钱稻孙设计鲁迅说明的嘉禾国徽,被北洋政府选用。而后袁世凯给文官和武官授予的勋章,也采用了嘉禾国徽图案,名字就叫嘉禾勋章。 图案中含日、月、星辰、山、龙、凤、总彝、藻、火、粉米、黼、黻等...
自从蒋介石组织和领导黄埔军校师生参加1924年10月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就一直为统一中国而努力,历经北伐,跟两广的军阀打,跟中原的冯玉祥和华北的阎老西打,拉盛世才,劝张学良易帜,安抚二马,借着剿匪之机将势力渗透到西南几省,迅速发展经济。不惜付出代价求得美苏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好在终于在日军大举进攻中国华北时候,将四分五裂的中国勉强统一在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下。虽然是极其仓促的领导全国进行抗战,但是还是扛住了,在美苏两国的支持下,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还使得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变得高大了。到1945年日寇投降时候,中华民国已经达到了自清朝灭亡之后空前的统一。
二战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书原文【翻译】
一、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二、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令规定&在(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蒋委员长投降三、吾等在上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之将领愿率领所属部队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四、本官当立即命令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海陆空军各级指挥官及其所属部队与所控制之部队向蒋委员长特派受降代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及何应钦上将指定之各地区受降主官投降五、投降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暂留原地待命所有武器弹药装具器材补给品情报资料地图文献档案及其他一切资产等当暂时保管所有航空器及飞行场一切设备舰艇船舶车辆码头工厂仓库及一切建筑物以及现在上第二款所述地区内日本陆海空军或其控制之部队所有或所控制之军用或民用财产亦均保持完整全部缴于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指定之部队长及政府机关代表接收六、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日本陆海空军所俘联合国战俘及拘留之人民立予释放并保护送至指定地点七、自此以后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日本陆海空军当即服从蒋委员长之节制并接受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颁发之命令八、本官对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以后对投降日军所颁发之命令当立即对各级军官及士兵转达遵照上第二款所述地区之所有日本军官佐士兵均须负有完全履行此项命令之责九、投降之日本陆海空军中任何人员对于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嗣后所授之命令倘有未能履行或迟延情事各级负责官长及违犯命令者愿受惩罚
奉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命签字人帝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岗村宁次
昭和二十年(公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 分签字于南京
在大家的支持下,小站关注度有所增长,感谢。我喜欢历史,真实的历史,我会在这里和大家讨论我知道的历史,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
仰望历史,今民国已走过百年,回首往昔,孙中山即位,“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之新出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
1949年蒋介石诀别大陆赴台之谜
本文来源:人民网,作者:陈宇,摘自《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蒋介石最后离开大陆之谜人心惶惶的成都市,一有风吹草动,就更加动荡不安。街头跑了一只兔子,传到街西就会说成跑了一群牛。这天下午4时22分,金家坝街口上一家的5只羊,不知怎么地跑到房顶上去了,赶都赶不下来,成都市民的房屋在那时都房连着房,屋连着屋,5只羊在驱赶中,从这家房顶窜到那家房顶,人们越着急,越是赶不下来。羊在房子上还像哭一样,咩咩咩地叫个不停,东跳西蹦,把房子上的瓦都踩碎了。这件事本来在平时算不了什么新闻,但在这特别时期却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被记者们搬上了报端。大街上,人群虽仍成堆成片,乱哄哄的,但明显比前几日减少了以往两种引人瞩目的目标:一是军车,许多车辆正开往川西,准备那里的&会战&和&突围&。原呆在城中能开车坐车的,这时该走并有办法走的也都走了,车没人坐也就没人开,更主要的是汽油,因全部保证飞机的用油,许多烧油的车辆不得不趴窝等待解放;二是由于战局的紧张,许多妙龄姑娘谁还敢再出门,太太小姐们坐藏在家中,开始欣赏起&父母&服装,长的稍有姿色临街胆小者,下至刚成年的少女,上自还自我感觉能引起滥兵游勇歹意的半老徐娘,万不得已非得出门,也要在脸上涂抹上看上去让人恶心的锅灰油垢。有些报纸竟故作玄虚登载《寻人启示》:&时装女郎都到哪里去了?&&传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离奇。但励志社中传出的片片哭声却是真的,原来昨日12时由成都起飞的空军第226号运输机,于当天晚上7时飞抵海南岛三亚机场上空时,由于天气恶化,汽油燃尽,被迫降落失事,机上所载国防部、中央社眷属40多人遇难。这天上午,三亚的消息传到成都后,还未离开成都的国防部、中央社的官员们哪有不痛哭失声的。没有眷属遇难的人一方面庆幸没搭那架航班,一方面更担心自己是否能走得成。人心更加浮动。&成都市民再次得知蒋介石已离开成都的消息,是在今天中午过后,《新新新闻》报在该日的报纸头版头条以醒目大字写道:&蒋总裁巡视蓉市区&,有的市民也的确在那天下午的城门口或街头见到过乘车巡视的蒋介石。而现时仍戒备森严的北较场,更使市民们怀疑蒋介石是否是真的离开了成都,离开了北较场(档案记载:北较场内执勤的学生兵,是在12月18日由军校教育处副处长徐幼常率领最后一批离开北较场西移新津方向)。&蒋介石的离蓉在当时即成了一个谜,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说是一个未解的谜。台湾学者李敖所着的《蒋介石研究》中,写到关于蒋介石如何在危急时刻脱险,借用别人的一句话说,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运用了特种技术,终于将领袖送到安全地带&,李敖说:&我不知道毛人凤的&特种技术&是不是就是战车。若不是战车,哪将又是什么呢?&那么,蒋介石离蓉真的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吗?下面我们不妨根据有关史料作一分析。&&离蓉之谜&的主要焦点,首先在于蒋介石究竟是在何时何机场离开成都飞往台湾的?这在当时的新闻报导就有多种说法,在时间上主要有8日、10日、13日等几种说法:在地点上主要有凤凰山机场、新津机场两种说法。&8日&之说主要见于当时成都发行量最大的各晚报,上载:&蒋总裁已于今晨乘中美号专机离蓉,因事前未通知,故王主席等均未赶上送行。&这一消息在战时的成都无疑引起了巨大震动,以致到今天笔者在采访一些&老成都&时,他们都肯定地说蒋介石是在8日离开成都的:那天是&大雪&节气(农历十月十九)的第二天,是一阵白茫茫的&大雪&为蒋介石送别的,白军飞走,红军到来。&那时曾多次在北较场受到蒋介石约见的国民党第十六兵团司令陈克非,在1962年发表回忆文章时,也多处指明蒋介石是在8日离开成都的。前面已提到过的地下党&留蓉工作部&在时间相距刚一个月的《策反报告》中,也是白纸黑字地写着12月8日,蒋匪离蓉。&笔者在访问当时被挑选出任&捉蒋敢死队&的队员们时,他们也无不惋惜地说:&我们计划是在10日左右晚上行动,可是蒋介石提前在8日跑了。&&&10日&之说,较为普遍流行,主要有12月11日的《新新新闻》报,文载:&蒋总裁离蓉飞台&,具体时间是10日中午12时30分。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在1965年的回忆文章中亦说是十日,具体时间是早饭后不久,他说那天黎明他刚准备躺下睡一会,忽得知蒋介石要走了,他立即驱车赶到凤凰山机场送行,与蒋介石说了几句话,蒋的座机便升空飞走了。&熟悉成都附近地形的人知道,从北较场到凤凰山机场,小车行驶充其量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按王陵基的说法,蒋介石起飞时间不会超过上午九时。而据另一当事人蒋经国的&日记&称,他们蒋氏父子是于10日下午2时从凤凰山机场升空飞台的。其它一些文章所载&10日&之说,便多是源于以上&一报两人&之文,但在具体时间上,三者又不相一致,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蒋经国的&日记&,在11日却是空白,而在12日的&日记&中写道:&日昨尚在成都&,这个日昨与昨日是没有根本区别的,说明蒋氏父子11日还在成都。&另据许多回忆文章载,蒋介石是在听说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起义通电和驻宜宾的国民党第七十二军军长郭汝瑰的起义通电后,才决定离开成都的。蒋经国在10日的&日记&中就这样写着:&父亲返台之日,即刘文辉、邓锡侯公开通电附共之时&。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六处处长徐文山回忆说:&蒋介石在成都听到郭汝瑰在宜宾起义的消息,气得捶胸顿足。&那么,刘、邓、潘和郭汝瑰的通电起义时间究竟是在何时呢。&档案史料证明,刘、邓、潘的起义通电所署时间是12月9日,但是,通电发出的时间却是十一日深夜,据当事人称,之所以时间不署11日而署9日,是为了表示不落后于在9日通电起义的云南卢汉,关于此事已有专门文章论述。这也就是说,蒋介石若得知刘、邓、潘的起义通电,最早也得是12日凌晨的事。由此可见,蒋经国的&日记&正如本文前面多处列举,在日期上是存在很大问题的,特别是对照档案史料看,蒋经国在写到这一段时好像总是在隐瞒着什么东西?关于郭汝瑰的正式通电起义时间,经考实查证,也不是过去一些文章所说的9日或11日,而是12日,这有当时解放宜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战斗日志和战史为证;&我军主力进抵宜宾后,野司电令我军与其接洽谈判,该军于12月12日12时通电起义。&这又说明,蒋介石若得知郭汝瑰部起义的消息,最早也得在12日下午,那他的离蓉时间也显然是在12日之后。&刘文辉的第24军代军长刘元在日写的《国民党二十四军起义概况》(载成都军区《党史资料》1985年第1期)中写道:&刘、邓、潘宣布起义后,十三日蒋介石就仓皇逃到台湾去了。&参谋长杨家祯在1984年底《国民党二十军起义始末》中也写道:&刘、邓、潘宣布起义后,蒋介石感到绝望,就于十三日飞逃台湾去了。&时任成都警备司令的严啸虎,在1962年的回忆文章中对1949年12月逐天排序记事后写道,&蒋遂于13日飞逃台湾&。以上种种迹象也表明,蒋介石在13日之前,仍住在黄埔楼内,等待着国际、国内形势能有个转机,但这个转机却始终没有到来。此日深夜,实已是12日凌晨,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的起义通电传入黄埔楼。通电如雷贯顶,惊得蒋介石从床上跳了起来。通电开篇写道:&&北京毛主席、朱总司令并转各野战军司令暨全国人民公鉴:蒋贼介石盗取国柄二十余载,罪恶昭彰,国人共见。&&所望川、康全体军政人员,&&努力配合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之残余,以期川、康全境早获解放,坦白陈词,敬维垂察。&通电中开头&蒋贼介石&几个字,更是惊得黄埔楼内所有听到这一消息的人为之瞠目结舌。&晨曦中,已闻远处传来隆隆解放炮声,蒋介石瘫倒在床上。&解放大军的&铁扫帚&终于扫到了成都,蒋介石及其侍从人员不得不作出了马上离蓉的决定,着手在选定具体时间等技术细节上绞尽脑汁。
巧施金蝉脱壳计,铁甲护送登机去&蒋介石离成都的方案定下后,胡宗南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拔掉去机场路上的钉子,急调部队攻打城南交通要道上的武侯祠。&武侯祠,是成都市南郊的一个古迹胜地,有三国时期刘备的墓地和后人专门为纪念一代名相诸葛亮建造的祠堂。在临解放时,这里驻扎有刘文辉第二十四军起义部队的一个团。这个团原系刘文辉部第一三七师特务营。驻于城南郊本来只是作为刘部往日贩运烟土的一个关卡,并无很强战斗力。在胡宗南部由陕入川到了成都附近后,有些川籍的士兵不愿随军奔波,便滞留了下来,加入了特务营,于是这个营由原来两个连200多人迅速扩展到2000余人。有些进步人士也来到这里。武侯祠内官兵推举原第一三七师的团长聂文清指挥。又因为原来这个营的营长是董旭坤,故人们称这个营(团)为&董营&或&董团&。本来,刘文辉在宣布起义之前,曾准备撤出驻武侯祠的这支部队,但出于某种政治上的考虑,又坚持留下了这个营,并坚决地说:&天亮了,我们还没有什么表现,纵然牺牲这支队伍也在所不惜。&因此,这个团在危机四伏的险恶局势下,仍踞守在武侯祠中。胡宗南为了保证蒋介石的轿车安全通过武侯祠关卡,竟不遗余力调动了10辆装甲车和坦克车,先一日聚集在北较场军校操场上。很显然,若仅是为了攻打一个已处于胡宗南大军包围之中的&孤岛&,而又非坚固工事的祠堂,何以动用如此多铁甲兵,并把攻打时间选在深夜,且战车也在行动之后开往新津呢?其背后肯定隐藏着更大的机密&&这便是用装甲、坦克车开路并借以混淆视听,掩护蒋介石出城登机离开大陆。
盛文在胡宗南的授意下,特制定并下达了《攻击武侯祠战斗方案》:&一、以第七师一个师的兵力,包围攻击刘文辉驻武侯祠部队;另以一个营的兵力部署在由城内到武侯祠必经之地南门大桥及大桥与武侯祠相连的地区,断绝这一线的交通。&二、战车营的轻型坦克及15吨装甲车,掩护部队攻击前进。&三、先对武侯祠守军实施炮击,尽可能地保护祠堂。对于刘湘墓园建筑毁坏与否,视战斗需要由第十七师自己决定。&四、以第二五四师五五五团一个团的兵力,由南门至西门设防,预备阻击其他川军部队及中共地下党游击武装的拦截或增援。五、为防止驻城内华兴街邓锡侯部第九十五军秦述观输送营在城内截断出城道路或出援武侯祠守军,特先派第二五四师五五四团以一个团的兵力,在对街居民房顶架设重机枪、无后座力炮,一旦秦营出动,即消灭之。六、以第五五五团四个加强连兵力,包围刘文辉在城内的新玉沙街公馆,严密监视不使该公馆内刘部一个营出援。然后,可视情对公馆封查之。&胡宗南看了以上方案后,又特别叮嘱:以上行动方案,严格保密。各部战斗布置必须在13日午前完成。违令者以军法论处,就地正法。他在亲自部署好由北较场到武侯祠沿途各要道、街口兵力后,又沿此路线秘密驱车走了一圈,在确信不会出什么问题后,才放心地返回黄埔楼,向蒋介石覆命。&这天晚饭后,蒋介石已作好了离开成都的准备,他很清楚此行将是他与大陆的告别之行,也或许是永别,胸中别有一番凄凉滋味,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他把公子经国叫到身边,二人合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的中华民国国歌,伤感至极。一旁的人也洒下了同情的泪水。窗外,那棵高大的银杏树在寒风中面对黄埔楼低歌。众枝头丢出一柄柄心一样形状的黄叶,在冬的时令中翻滚而下。蒋氏父子痛苦未止,侍卫人员慌慌张张从楼下跑上来报告说:&军校前门附近发现有可疑人行踪。&为了安全起见,请示是否可以出军校后门或东门,绕道再由装甲车辆护送出成都南门。蒋介石厉声斥道:&余由军校正门进来,必由正门离去。&他因愤怒而有些失态。他悲感交集,心力憔悴。侍卫人员只得赶紧打电话令国民党军盛文等部协助,设法引开军校正门前附近的嫌疑人员。夜幕低垂,约十一时左右,蒋介石、蒋经国、陶希圣、谷正纲、俞济时以及秘书沈昌焕、曹圣芬一行,与继续留守军校中的顾祝同等人告别。一切都在无言中进行,个个都明白对方的&哑语&。装甲车、坦克车已起动轰鸣等待在校门旁,蒋介石一行在军校第二十三期二总队一个大队乘车护送下,出军校正门直向城南驰去。凄风苦雨中,街上已断行人,连近在街旁铺面门板后的夜狗狂叫声,也显得十分遥远。隆隆马达声盖过街面,由于这两天装甲车、坦克车经常上街,市民们对这些铁甲怪物也已习以为常,并不多加注意。直到武侯祠枪炮声很快响成一片,市民们才意识到这一夜晚不同寻常。可想而知,武侯祠内这支刚组合的队伍,怎能抵挡得住胡宗南用六个团的兵力配属重武器的攻击。市民们也满以为很快就会解决战斗。但说也奇怪,如此悬殊兵力,胡宗南解决这个团竞持续到次日拂晓八时前。炮弹呼啸声,弹药爆炸声,士兵们的冲锋吼叫声,乱糟糟的人群哭喊声,一直折腾了一夜。天亮有消息传来,&董团&伤亡一百余人,大部被俘。&武侯祠一战,在当时的成都各大报都有报导。市民惊闻一夜激烈枪炮声,相距有两站路浆洗街一带的几位居民在床上竟被穿过房顶的流弹打伤。至今许多当年住武侯祠附近的居民仍对此大惑不解,为什么那铁甲怪物停在武侯祠门口轰鸣作响,既不向祠内进攻,也不熄火,相继轮番开炮,后来又不等步兵进攻展开,急急忙忙向新津方面开去了呢?其实,说怪也怪,问题就在于胡宗南的任务并不是以解决&董团&为目的,掩护蒋介石顺利离蓉登上飞机才是第一要旨。胡南宗在攻打武侯祠同时,为掩人耳目,搅乱视听,又令所部在城内缴了驻守刘文辉公馆一个营的枪,借口是&董团&和这一个营不听让其早日迁出城外40公里远的招呼,并无别的理由。刘文辉公馆的被占,胡宗南部的目的是在于抢劫公馆内的财物。刘文辉占据、统治川康多年,私宅中的财物不计其数。这次入宅抢劫,仅大项计搜去财物:保险箱7个,其中多为金银首饰和珠宝;黄金3000多两:银箱26个,8000多块银元;鸦片烟1万余两;大小皮箱52个,内装贵重皮毛衣物;大小汽车3辆及各种贵重物品、名人字画等。这里虽然也驻有刘部一个营,但胡宗南根本没把这几百人看在眼里,因此在强入公馆时,也就根本用不着装甲车、坦克车之类的重武器。对付有差不多兵力的武侯祠刘部守军,那是为掩护蒋的逃离战,当作别论。&再说蒋介石一行人的车辆,在那装甲、坦克车轰鸣马达声和激烈的枪炮声吸引住不明真相人的耳目之时,从夹杂在装甲、坦克车辆的行列中驶出,经武侯祠门口向西迳直冲去。蒋介石等人到此时才稍放下心来。在车队将抵新津飞机场时,突遭地方武装力量的拦截,随行担任警卫任务的军校学生立即还击,战斗较激烈,&每当一名军校学生遭受袭击伤亡时,即以另一名学生递补,以维护蒋公的安全&(台湾出版《传记文学》一作者语)。&军校学生蒲剑虹在1987年对笔者回忆这段往事说:&我们在卡车上边打边向前冲,蒋介石的轿车就紧跟在我们卡车后面,车队一停也未停,穿过火力网,直开进新津机场。&蒋介石走出轿车后,向卡车上的军校学生招了招手,没等后面的车辆来到,就直奔中美号专机,上机稍回过神来后,又再次向站在飞机一旁的胡宗南等人作别。中美号专机已发动,旋即驶入跑道,腾空而起消失在夜幕中。
&黄鹤一去不复返,只剩空楼悠悠&日11时50分,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台湾,他赶紧了仅10分钟,死在了这个清明节的晚上。蒋介石从成都一别,从此再没有踏上大陆半步。现在,蒋介石的灵柩,停放在台湾&慈湖行馆&正厅,其遗体经防腐处理。蒋介石躺在黄色大理石的灵柩内,身着长袍马褂,这是他在26年前的成都,最后离别大陆时的一身装束,只不过死后,别人又在他胸前配戴了一串勋章。与安放蒋介石灵柩正厅相连接的厢房,现保持着蒋介石生前卧室的样子,卧室的茶几上放着一张蒋介石生前手书的便条,上书&能屈能伸&四个大字。这正是:
慈湖行馆屈难伸,留身也难大陆游。多少反攻豪言去,梦里依稀黄埔楼。
国民党兵败大陆原因浅析
【整理搜集至铁血网军事论坛】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短短3年间,在军事上、经济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权,被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离大陆。时间过去了60年,国民党将领不断反思失去大陆的原因和教训,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段极为苦涩的回忆。一位台湾学者写了本厚厚的书《为什么失去大陆》,国民党为何打不过共产党?笔者也以此为题,探讨其中的原因。
毛泽东的战略预见:蒋介石比共产党还困难应该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威望达到了一生中的顶点,他就是正统的化身。那时,共产党是不愿打仗的,或者更准确说是怕打的。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题目就叫《论联合政府》,希望建立国共合作的民主政权。重庆谈判时,毛真诚地提出&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的纲领与和平建国的意向,但蒋容不得共产党的存在,一待部队调动完毕,就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战争初期的3个月,形势对共产党极为不利,106个县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当时多数干部认为,以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尚不具备与国民党军抗衡的条件。东北的两位领导干部给中央写报告,提出了让步以求和平、拖延以待时机、坚决打下去以分胜负的3种对策。在这里,打是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究竟怎么办,毛泽东思考了3天3夜。打,暂时没有胜利的把握;但退让更没有出路。日,毛泽东下了最后的决心,给党内起草了一个指示。他肯定两位干部的分析是合乎实际的,&但缺点是对美帝国主义及蒋介石的困难估计不足,同时对国际国内人民民主力量所具备的顺利条件也估计不足&,&主要的政策不是让步而是斗争&,&如无坚决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这个指示传达到各战区,大家感到不解。说蒋介石比共产党还困难,谁相信呢?但这就是毛泽东的战略预见。蒋介石身为一国之主,背的包袱重着呢!他要将大后方的政府机构、工厂和难民迁回沿海地区;他要在沦陷区重建政权和经济秩序;他要审判汉奸,清理逆产,改编伪军;他要将300万投降的日军及家属遣返回国。与共产党作战只是他诸多事务中的一项,而共产党则是全力以赴,所以,还是蒋介石的烦恼和困难多。毛泽东抓住了国民党的弱点,鼓舞了全党全军的士气,开始了3年解放战争。谁也没想到,仅仅3年,国民党政权和军队就土崩瓦解了。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每提及此,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从电影上可以看到,国民党将领许多都受过高等教育,留过洋,开会的时候军装笔挺、将星闪耀;而解放军干部军装破旧,开会时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着烟袋。土里土气的&共军&,怎能把正规的国军打得落花流水?过去我们说是由于蒋介石政府的腐败、不得人心,但打仗的人心里明白: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容不得半点犹豫。在战场上,双方都是真刀真枪。一两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整个战争的结局不会是偶然的,其中必然有几个方面是共产党能做到,而国民党做不到的。笔者根据这些年的研究,提出以下4个观点
谁能集中优势兵力共产党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前进和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军处处受到牵制,有优势但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国民党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有守土安民之责。比如占领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下一个连。国民党军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部队就越分散,可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随之逐渐减少。共产党则不同,战争开始,军队大踏步后退,但兵力没损失多少。例如,1946年5月四平之战后,杜聿明率国民党王牌军大举进攻,林彪部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当时林彪作了最坏的打算:放弃哈尔滨,带着部队到北满打游击。但国民党军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杜聿明、蒋介石都很着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好停下来。过了一年,解放军开始反攻了。蒋介石则处于被动局面,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产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打。1948年3月粟裕指挥豫东战役,先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只有一个师守卫。华野用3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3天就打下来了。当时南京在开&国民大会&,河南的国大代表连夜跑到总统府,下跪痛哭,恳求蒋介石把开封收回来。蒋介石下令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的5军把开封收回来。邱清泉本来在商丘等着粟裕,明知开封是一个空城,毫无价值,但也得执行命令。国民党报纸发布&国军收复开封&的消息时,粟裕却绕到邱清泉的背后,把区寿年兵团一口吃掉了。这样的战例很多。待蒋介石终于醒悟过来,将部队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却为时已晚。此时解放军的兵力已占优势。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把集中优势兵力列在第一条。蒋介石懂不懂这个道理?当然懂,但他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谁能化敌为我共产党善于化敌为我,改造俘虏,补充部队。华东野战军在这方面最有办法。每次战役,部队都会有伤亡。把国民党俘虏兵补充进部队,是保持部队建制完整、恢复战斗力的必要措施。1947年底,陈毅在晋绥军区作报告,连讲3天,特别介绍了华野改造俘虏兵的经验。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结束后,陈毅指示对74师的俘虏一个不放。6746名俘虏被转送到后方,进行审查、集训和再分配。如何实现从国民党士兵到解放军战士的思想转变,华野政治部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经验:开展群众性的融化改造俘虏运动,通过诉苦,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新老战士朝夕相处,生活、行军、战斗都在一起,随时随地可以交流思想。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解放军官兵一致的民主作风,最能感动俘虏兵。他们看到解放军干部吃、穿、住都和战士一样。班长宿营时帮新战士烧洗脚水、铺稻草,行军时帮新战士背东西,把好房子让给新战士住。大家感动地说:&国民党的班长都要小兵伺候,这里的班长反而照顾我们。&随着战争的发展,多数情况下解放军都是连续战斗。战斗一结束,就把俘虏兵补入部队。头天被俘,第二天就随部队参加战斗,这叫&即俘,即补,即战&,显示解放军政治工作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在解放军中,无论新老战士,只要在战斗中表现勇敢,都可以立功受奖。这些&解放战士&在战斗中凭借个人良好的军事素质,表现出机智灵活的优长。陈毅对此十分称赞,号召老战士向他们学习。陈毅说:&我们有一个营长指挥三个连去打一个村里的敌人,村外是开阔地,不讲究火力掩护,冲一次就死伤七八十人。一个俘虏兵是轻机枪射手,他看见营长叫&打!打!打!&说:&营长你叫打哪里呀?&营长没法答他。他说:要用机枪封锁敌人的枪眼,掩护冲锋。营长同意了他的意见。他指挥三挺机关枪一齐开火,压住了敌人的火力。没有一个伤亡,敌人就投降了。这是战术的作用,俘虏兵起了指挥作用。&&解放战士&一旦觉悟,就焕发出巨大的能量。相比之下,国民党却做不到这些,只能以自己的部队给共产党&送礼&。以&王牌军&74师为例,在孟良崮战役被歼灭后,蒋命令重新组建。1948年9月,74师上了淮海战场。4个月后再次被华野歼灭。蒋命令在江南第3次组建74师,到1949年10月,又被华野在厦门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组建一个军,从征兵、训练、配备武器到上战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没多久就被解放军消灭,大部分俘虏兵转变为解放军,掉转枪口打国民党。回顾一下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与解放军的实力对比: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国民党军有430万人,解放军为127万人。1948年2月,国民党军有365万人,解放军为249万人,双方实力已经接近。到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只剩下204万人,解放军则上升到358万人,形成了压倒优势。短短两年多变化如此之大,除了解放军在战场上歼灭大量国民党军之外,通过教育改造把大批俘虏兵转化为解放军战士,是加速双方实力转换的一个重要原因。
谁能充分发动群众共产党能够运用严密高效的组织系统,充分动员群众支援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战争。一提起这个,大家马上就想到淮海战役中车轮滚滚、百万民工支前的壮观场面。国民党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起被俘,开始是不服气的。他的部队是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很强。他被押下战场后,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他感叹地说:我们在战场上哪看到过这种场面?国民党军队根本不可能动员这么多老百姓支援战争。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国民党是一个松散的组织,而共产党组织严密,令行禁止。共产党的组织延伸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每个村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还有儿童团,共产党通过这些基层组织,把人力物力资源完全控制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应。例如支前,上级将动员民工的指标下达到各个村,村里研究让谁去,走后他家的地由谁代管,人伤亡了怎么抚恤,出工的补助怎样解决,每个环节组织上都安排周到,让你支前没有后顾之忧。通过地方组织,共产党解决了征兵、支前、物资转运等多方面的问题。尽管解放区的资源和实力比不上国统区,但充分地调动人力物力,使解放军有了强大的后援,可以全力进行战争。共产党还运用组织力量抵制国统区的危害,掌控国统区的经济命脉。1948年上海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经济崩溃。不是蒋介石想这样,根本的问题在于物资短缺,没有米、没有布,所以才涨价,奸商才囤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因为1948年初共产党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国民党仅仅控制着长春、沈阳、北平、济南这样的大城市。全国100%的煤炭资源、80%以上的小麦产区、80%以上的棉花产区全被共产党控制了。解放区看见国统区货币天天贬值,采取措施不许国民党货币进入解放区、危害解放区经济。共产党还规定各种政策,开列几份清单,包括允许和不许进出口的清单。什么东西可以出口?古董、文物可以输向国统区,粮食、棉布则一律不许出口。国统区生产的煤油、纸张、药品可以进口,因为解放区需要这些东西。不许进口的东西就多了,绸缎、罐头、化妆品之类的奢侈品解放区都不要。这才是真正的&农村包围城市&。国统区大城市没有物资来源,能不恐慌?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打击囤积,平抑物价,最终以失败告终,就因为无法克服资源短缺。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上海公推杜月笙给毛泽东写信,请求用上海的工业品换开滦的煤炭。毛泽东批准,不能让上海崩溃。唐山的煤炭拉到上海,维持了百姓的生计。国民党没有经济基础,怎能不垮台?
谁能打入对方心脏共产党的情报、渗透、策反工作打进了国民党的心脏,隐蔽战线发挥了重大作用。战争年代,谁有情报谁就能打胜仗,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国民党由于组织松散,政审不严,无论什么政府机关、机要部门,只要有关系都能进去。早在抗战期间,共产党就利用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的机会,往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派遣大量情报人员并长期潜伏,建立了许多内线关系。解放战争中,这些内线发挥了大作用。当国民党军对陕北发起重点进攻时,毛泽东坚持留在陕北与胡宗南周旋。毛为什么敢于这样做?最重要的原因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是共产党的情报人员。熊向晖在胡宗南进攻陕北之前,就把作战计划送到中共中央,所以毛对胡了如指掌。平津战役期间,傅作义的女儿就是地下党的眼线,傅的一举一动,甚至其表情中共都一清二楚,战争的进程当然在解放军的掌握之中了。再说策反。当时各野战军的政治部都有敌军工作部,专门对国民党军策反。1946年3月,济南的王耀武命李仙洲指挥3个军,与南线配合,要把华野消灭在沂蒙山区。陈毅、粟裕决定先打莱芜。国民党46军军长韩练成与共产党有关系,我方的联络员安排他临阵脱离。韩练成一走,46军失去了指挥,把李仙洲其余两个军也搞乱套了。华野主力部队乘势猛攻,仅一天就把国民党3个军全消灭了。王耀武大惑不解,说5万多人一天就完了,我就是放5万条猪也够共军抓一个礼拜啊。还有孟良崮战役,战前张灵甫的自信是很足的,如果没有情报作依据粟裕也不敢断然下决心的,有些情报蒋介石都还不确定,粟裕就掌握得一清二楚。这样的例子,在解放战争期间比比皆是,尤其是大战关键时刻,共产党的策反常导致国民党军全线崩溃。相比之下,国民党拥有先进的通信设备、庞大的特务机关,却无法从解放区获得任何情报&&解放区到处是警惕的眼睛,国民党特务根本无处藏身。淮海战役已开始3天,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还不知道共军的主攻方向是哪里。纵然国民党有千军万马,没有情报却等于瞎子、聋子。胜负就这样决定了。
秘史:国民党掘开花园口消灭了多少日军
【来源 新华网】
凤凰卫视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何亮亮:提起花园口,几乎每一个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会想起70多年前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人祸。号这一天,国民政府在郑州附近的古渡口、花园口决堤,放黄河之水,&以水代兵&,阻挡向西咄咄紧逼的日军。引黄河之水阻日军的想法由来已久。当时就有资料说,1935年担任武汉行营参谋长的晏勋甫就提出了中日交战时可以决黄河之堤,将敌隔绝于豫东,借以保全郑州的议案。1938年晏勋甫出任第一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的时候,又以此计划向程潜建议,程认为可行,所以向蒋介石请示,蒋回电予以批准。1938年日军入中原,6月7日开封失陷之后,中牟相继失守,郑州危急,武汉震动。此时&以水代兵&之策,进入了实质的操作阶段。首选地点是在中牟县境内的大堤较薄的赵口,不过因为赵流沙太多,没有能扒开。经过紧急协商,驻守在黄河附近的新八师初步把地点选定在赵口以西的花园口附近。掘堤之前,新八师也做了一定准备工作。他们首先把花园口一带的民众转移到了5公里以外,随后密布岗哨,出动身强力壮的士兵800多人,分成5个小队,日夜轮流掘堤。6月9日上午9时许,河水奔腾而出,水流南犯之后,如脱缰之马,直扑开封西北两门,之后呢在安徽入淮河河道。掘堤之前,国民政府通知该地区的民众撤离,并发放了慰问金。刚决堤的时候发放5万元用于直接受害区的&急赈&。但是黄河决堤造成的危害绝非小事情,巨大损失也难以一时一地来估量,据国民政府事后的统计称,决堤造成的死亡超过38万人,而依据大陆方面和日本的文件显示,因&花园口事件&而死亡的总人数达到了89万人,受影响的更多达1200万人。而日军因决堤而伤亡者也只有7400余人。&以水代兵&之策的本意是阻挡日军,黄河决口之后,也的确给日军西进造成了很大困难,不过这都是暂时的现象,日军并没有因此停止前进的步伐。
国军武汉抗战:日军作战30天 战线仅推进2公里半
核心提示:一名进攻南浔路的日军在日记上这样记载当时战况:&几次进攻中,庐山上的迫击炮弹如雨点般从天而降,皇军大受威胁,死伤可怕。&日本著名作家石川达三在《武汉作战》中这样描绘中国军人的抵抗:&占领星子后,不停顿地连续战斗了30多天,战线仅仅推进了2公里半。&&&&&&&&&&&&&&&&&&&&&&&&&&&&&&&&&&&&&&&&&&&&&&&&&&&&&&&&&&&&&&&&&&&&&&&&&&&&&&&&&&&&&&&&&&&&&&&&&&&&&&&&&&&&&&&&&&&&&&&&&&&&&&&&&&&&&&&&&&&&&&&&&&&&&&&&&&&&&&&&&&&&&&&&&题记
本文摘自《决策与信息》2005年第7期 作者:蔡伟 张君 金斗 原题为:武汉会战决策武汉会战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不但粉碎了日军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也鼓舞了全国抗战的热情。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少将高参、后曾协助薛岳取得第三次长沙大捷的赵子岳高度评价国民政府在武汉会战的战略决策:&综观武汉会战,我军不仅在武汉城内弹丸之地作困兽之斗,而在武汉外围的广阔天地进行灵活、坚强的作战,予日军以重创,作战逾4个多月,竟无一个整师被歼灭,这都是由于统帅部正确的战略决策而来的。&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日本大本营一进入南京就开始研究所谓&攻占汉口作战&的决策。日军参谋本部情报部对于攻占武汉的建议是:&从历史看,只要攻占武汉,就能支配中国;只要控制了武汉,即可以把蒋政权逐出中原,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1938年5月徐州会战一结束,日军即决定于当年秋季进行&汉口作战&。因此命令所有在中国大陆作战的部队停止回国调动,由国内继续动员增兵40万人,并拿出32.5亿日元的作战费用预算。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作战计划。蒋介石国民政府终于认识到&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为此抛弃过去的教条,广泛发动群众的抗日热情,以&致力于全面之战争与抗战根据地之充实&。同时跳出城市防御的桎梏,将防御作战推进到武汉外围的广阔战场。而当敌人接近武汉外围时,中国军队在撤离武汉后,依然可以利用武汉的外围山脉险阻与敌人周旋。这一作战的战略决策核心,就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战武汉&。在徐州失守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即调整部署,先后调集约130个师和各型飞机200余架、各型舰艇及布雷小轮30余艘,共100万余人,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地区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武汉。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挥所部负责江北防务;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所部负责江南防务;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杭州&株洲)向粤汉铁路(广州&武昌)迂回。日,日本海军通告驻汉口各国领事,称溯江进攻武汉的作战已经开始。冈村宁次指挥的第11军占领九江后伺机攻取南昌。他面临的对手是国民党名将薛岳。薛岳根据日军动向作出了&北守西攻&的部署,依托庐山天险,对日军南下进攻展开激烈的抵抗。一名进攻南浔路的日军在日记上这样记载当时战况:&几次进攻中,庐山上的迫击炮弹如雨点般从天而降,皇军大受威胁,死伤可怕。&日本著名作家石川达三在《武汉作战》中这样描绘中国军人的抵抗:&占领星子后,不停顿地连续战斗了30多天,战线仅仅推进了2公里半。&中国军队顽强有效的抵抗,让日军南路沿江攻击武汉的计划被迫推迟。在久攻不下中国军队正面阵地后,冈村宁次以赌徒式的冒险,令日军第106师团利用中国军队防线上的缝隙,仅携带6天口粮,孤军深入后方,试图偷袭中国军队后路。然而日军的动向即被中国军队第4军发现。这支在北伐中于丁泗桥战役一战成名的&铁军&迅速缠住日军。此时的薛岳正调动部队刚刚包围日军第27军。当发现日军第106师团并孤军深入之后,薛岳迅速放弃日军第27军,转而攻击更加孤立的第106师团。薛岳先斩后奏,在尚未获得武汉军委会批准就迅速调集重兵包围第106师团,并动用蒋介石部署在庐山做敌后游击之用的第66军断绝日军后路。当身在九江的冈村宁次从空军侦察中发现薛岳的部署意图时,日军第106师团已经陷入10万中国大军的合围之中。蒋介石对薛岳下令务必在10月9日24时前全歼日军106师团,作为给&双十节&献礼,第106师团的防御阵地于10月9日彻底崩溃。薛岳第1兵团主力第74军第51师师长王耀武,命令第305团团长张灵甫亲率敢死队,经浴血奋战占领万家岭战场最高峰张古山制高点,彻底断绝了日军退路。为拯救死伤惨重的日军第106师团,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俊六大将亲自组织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以补充该师团战斗力。此举动显示出中国军队对第106师团的重大杀伤。在万家岭战场周围约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日军的辎重、马的尸骨、钢盔、马鞍、弹药箱、毒气筒、防毒面具等杂物,俯拾可得。此外沿山麓、沿道路、沿溪流,到处都是日兵骸骨,若说五步一尸、十步一马,并不算过分,统计雷鸣谷刘村、哔叽街、万家岭一带战场,日兵骸骨至少在6000具以上,马骨至少在千具以上。10月24日,日军对武汉形成了东、北、南三面包围的态势。同时为策应武汉会战,日军于10月12日在广东南海大亚湾登陆,10月24日切断了粤汉铁路,占领广州。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此时武汉地位已失重要性,如勉强保持,则最后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全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根基。&在坚持抗战而非妥协投降的大前提下,必要时机放弃某些据点的战略认识方面,国共双方所见略同。10月24日,蒋介石正式下令放弃武汉,并&将凡有可能被敌军利用之虞的设施均予以破坏!&此后,中国军队在严密的组织下,以大无畏的勇气和作战胆识,主力全部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实现了中国军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历时逾4个多月的武汉大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战线最长、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是役两军在纵横千里的战线上激战4个多月,日军动用12个师团,120余艘舰艇,500余架飞机,共35万人;中国军队参战的有129个师,40余艘舰艇,100多架飞机,共110万人。日军伤亡在10万以上,中国军队伤亡20万人。中日双方动用了开战以来最大兵力,日军未能歼灭中国100多个师中的哪怕一个师,最终占领的只是一座燃烧了两天的空城。武汉、广州失守后,日军已无力继续实施战略进攻,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张治中将军【一辈子只爱一个女人】
本文摘自:《我们的父亲》,作者:周海滨,出版:华文出版社张治中,人称&和平将军&。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作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张治中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层。同时,张治中又以其独特的身份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1985年,习仲勋代表中共在张治中将军95岁诞辰纪念大会上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文白先生是杰出的爱国将领,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是同我们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1983年3月,邓颖超评价张治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张治中育有五女二子,依次是张素我、张一真(长子)、张素央、张素初(三女)、张一纯、张素久(幼女),其中四女张素因在重庆早夭。2010年6月,张治中留在中国的95岁长女张素我和81岁次子张一纯讲述了父亲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这位唯一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唯一敢对毛泽东、蒋介石多次直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国共往事?
张治中离家:咬口生姜喝口醋张治中1890生于安徽巢县洪家疃。16岁那年,张治中满怀梦想离开了这个养育之地,怀揣着留有母亲体温的七拼八凑筹来的24块银元,独自踏上了外出闯荡的路。与很多中共革命者从此不归故乡不同的是,这位在国共两党中均居高位的风云人物,在此后的人生中,故乡洪家疃成为他人生的拐点处和心灵的栖身之所。离家远行前,母亲要张治中咬口生姜喝口醋。这句在安徽洪家疃村流传着的古训,寓意在人生的岁月里,只有能够承受所有的苦辣辛酸,历尽艰苦,才能成人立业。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人的生存不仅艰难、局促,而且残酷、迷茫。张治中正是凭借着母亲的教诲,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代名将。&咬口生姜喝口醋&也成了张治中一生的座右铭。无论是参加最后一科科举考试遭遇不公平落榜时,还是作为&备补士兵&和&备补警察&食不果腹时,甚或是在浴血沙场之际,他靠的就是这种尝遍苦辣辛酸的坚韧。后来,张治中请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将这句话写成一块横匾,以省身心。张素我、张一纯、张素久都说,父亲的所有言行,几乎都打上了这句话的印记。父亲说,&我之有今天,是由于这一句话的赐予。不但我永远不能忘,我的儿女也应该永远不忘他们的伟大的祖母,我愿我的子子孙孙,都永远记住这一句格言和遗教。&张治中对母亲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改变了张治中的人生起点。从篾器店学徒毅然出走到安庆报考陆军小学,张治中的父亲并不赞同,但是母亲费尽心机、毅然举债筹资支持儿子求学,否则,张治中也许像父亲和叔父一样终其一生只是个农村篾匠。张治中说:&我自小一切得到母亲的培养,她对我的帮助实在太大了!按照当时的环境,如果没有母亲的支持,我要迈出第一步也是不可能的。&迈出了人生第一步的张治中并没能如愿在省会安庆考上陆军小学,迫不得已在安徽当了预备警察,后在扬州进警察教练所,辛亥革命时投身学生军,参加北伐。1924年,孙中山赴广州,蒋介石正任黄埔军校校长,他听说张治中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优等生,便邀请他到黄埔出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授衔上校,从此,张治中步入国民党军事阵营,而蒋介石对他可谓有知遇之恩。自16岁离家后,经过20年奋斗,到1920年代,不到40岁的张治中已成为国民党的中流砥柱。
国民党中只有一位妻子的将军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并陪伴他直到1969年去世。洪希厚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张治中一生对洪希厚这样一个农村妇女,始终不离不弃,两人相濡以沫60年。张一纯说:&国共两党高官惟有2人一生只一位夫人,共产党有周恩来,国民党有张治中。母亲没文化,到北京之后因为要参加会议,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因此,当时国民党中不少要员都和张治中开玩笑,劝他另娶出身高贵的小姐。而当时高管家庭连娶三妻四妾并不鲜见。但张治中却说:&她是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她,我将来何以向子女交待,何以面见家乡父老?&据张素我姐弟等人回忆,&母亲一生对父亲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但有一次,母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此时,张治中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文心留在你的身边,好吗?&。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有了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张一纯说:&任何时候,只要不打仗,父亲和母亲总是在一起。母亲善于持家,我们全家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他们从不让我们做少爷小姐。&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后的一张照片上,张素我与父母合影,&我与母亲长得很像。&这时的张素我正在父亲1929年创办的洪家疃黄麓小学担任校长。秘书陶天白曾在张治中后来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求学,他记得张治中亲题的校训是:敬勇诚毅。他回忆说:&当时他(张治中)是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教育长,军衔为上将,一个月的薪水与蒋介石、冯玉祥等一样,都是800银元。当时南京市民一个月生活费3银元钱,所以他余下来的钱很多。有些军政要员把余下来的钱,或讨小老婆,或游山玩水,或盖别墅。而他认为民族的振兴重在教育,所以他把这些钱留下来兴办学校,这一点令人很佩服。&张素我说:&母亲和父亲是指腹为婚的,相濡以沫一辈子。母亲没有文化,却跟着父亲见过许多大世面,性格开朗,与宋氏姐妹、何香凝等许多高官夫人交好。&当张治中和中共接触后,洪希厚又和邓颖超成了好友。
张治中加入中共,周恩来婉拒1956年,&十一&国庆节晚上,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焰火时,张一纯与周总理有一段对话。张一纯走的周恩来跟前说:&我入党了。&周恩来马上说:&噢,太好了。&周恩来拉张一纯在他身边坐下,然后说:&从我们党内来讲,马克思主义在你们家取得了胜利。但你一定不能骄傲。你要更加尊重你的父亲。你父亲早年曾申请加入共产党。当时,我们没有同意。主要考虑到他在国民党内,比加入共产党对革命事业更有利。&张一纯说,周总理讲起的这件往事,我过去不知道。早在黄埔军校期间,张治中即与周恩来、恽代英、高语罕、熊雄等人过从甚密。初入黄埔不久,在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张治中想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向周恩来提出了申请。周恩来十分高兴的说:&我个人表示欢迎,但要请示组织后才能给你回话。&过了一些时候,周恩来回复说:&中共方面当然欢迎你入党。不过,你的目标较大,国共两党曾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的高级干部入党。此时你加入中共恐有不便,不如稍等适当时机为宜。&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作为国民党要员的张治中言论激烈。到1925年夏,他&言论和态度,都大为右派所看不惯,&因此被右派视为&红色教官&、&红色团长&,把和张治中关系密切的邓演达、恽代英、高语罕称为&黄埔四凶&。&周总理和我父亲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他们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时期。&张一纯回忆起周恩来与父亲的往事,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989年。这年的春天,邓颖超邀请张治中子女去做客,她对张一纯说:&你父亲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我们这位老大哥喜欢开玩笑。他讲笑话,别人哄堂大笑,可他自己却一点儿也不笑。&邓颖超举例说,&1925年我同恩来在黄埔军校结婚。那时恩来是政治部主任,你父亲是新兵团团长。我们结婚很保密,除了你父亲,别人谁也没告诉。谁知你父亲一定要请客。他安排了两桌酒席,找了几个会喝酒的人来作陪。那次他自己一口酒都没喝,却把恩来灌醉了。最后他找来卫兵把恩来抬回去,直到第二天,恩来的酒也没醒。这件事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自此,周张之谊即便在国共两党尖锐对立、武装斗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也从未中断过。北伐战争开始后,张治中为了能够使国共两党合作如初,避免破裂,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建议由周恩来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但最终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同意。每想及此事,张治中&始终认为北伐的统帅部没有周参加,是一个大损失,&&也是导致国共两党破裂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北伐军到达衡阳后,张治中又一次提请蒋介石:会师武汉以后,&对两党问题要请你特别注意,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来保持两党的合作,不能使它破裂!&1928年秋,张治中出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要职。在黄埔军校的10年间,张治中5次离校、率兵参战。其中一次就是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蒋经国一句话,终止了“蒋家王朝”【蒋宋背影】
本文摘自:《蒋介石画传》
坐困孤岛,昔日枭雄郁郁而终由于自奉俭约加上美方的支持,蒋介石不但身体状况颇佳,并且牢牢抓稳台湾的各项命脉,成为台湾土地上真正的强人,尤其蒋经国的能力卓越,更让蒋介石无须太过操心。不过在冷战情势的影响下,美方无意在中国另辟战场,因此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口号,几十年来不过是幻梦一场。至于曾为世界瞩目焦点的宋美龄,虽然仍以&第一夫人&的姿态,穿梭在蒋介石身边,却已不复当年光彩。虽然由孔宋家族主持的&中国游说团&仍在美积极运作,并巩固蒋介石&反共&英雄的形象,也没能对国民党的艰难处境有更多帮助。甚至在国际现实情势下,中美关系改善,令台湾的空间不断压缩,乃至被迫退出联合国,让身处孤岛的蒋介石更加抑郁。1972年,蒋介石的健康开始急速恶化,先是动了前列腺手术,又因为车祸住进医院,同时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蒋介石痊愈速度相当慢。日午夜11点50分,蒋介石在睡梦中因心肌缺氧并发肺炎不治而病逝台北。
&蒋家人今后不能也不会参选&总统&。&蒋经国此言与随后的辞世,终止了&蒋家王朝&的统治命脉虽然表面上蒋经国喊宋美龄&阿娘&,宋美龄喊蒋经国&经国&,颇有母子情谊,但外界多认为,蒋介石在世时,小蒋已经将&夫人派&人马打压得差不多了。1975年老蒋过世后,宋美龄即离开台湾长住美国,外界也多将其解读为母子芥蒂未除。此时的蒋经国早已实质接班,但每遇重大事件,蒋经国仍会礼貌性地向宋美龄请益,例如蒋经国在挑选&副总统&人选时,宋美龄曾建言&慎重考虑副贰人选&,她提出的条件是&对吾党宗旨深切服膺&与&坚持执行复兴大业&者。后来蒋经国选的副手是李登辉。宋美龄常向人说&经国主政,我不便再插手干涉&,即使她对李登辉有意见,最后还是尊重蒋经国的布局。政坛充斥小蒋与夫人不和的传闻,蒋经国并非完全不知情。1986年蒋介石百年诞辰时,蒋经国可能认为此时宋美龄再不返台致祭,将坐实他们母子不和的传言,因此派三子蒋孝勇到美国邀夫人返台。对蒋经国而言,孝武个性冲动,女儿孝章因婚姻之事长年避居美国;个性较内敛的幼子孝勇成为最适合的接班、襄助政务的人选。据蒋经国的副官翁元回忆,每周二、五是蒋孝勇向父亲报告各种公私杂务的日子,也因为可&上达天听&,敏锐的&官场&人士纷纷向太子靠拢,蒋经国也安排许多青年才俊,与蒋孝勇有较多的合作与互动机会。但无论如何,蒋经国晚年一句&蒋家人今后不能也不会参选&总统&&,终究终止了&蒋家王朝&的命脉。此外,虽然有名医组成医疗小组为蒋经国诊治,但由于他任性不忌口、嗜甜食的结果,引发视网膜剥离左眼失明、肾脏病和双腿肌肉坏死等多种并发症。日,经医师再三劝说,蒋经国首次坐轮椅主持国民党中常会,首次证实他的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尽管如此,空闲时蒋经国仍喜欢到台北近郊的阳明山和关渡等地兜兜风散心,发呆沉思。蒋经国的副官王文皓在接受台湾《联合晚报》访问时透露,在蒋经国过世前不久(日),蒋方良气喘病发作,情况严重,但她不愿离开已经病到站不起来的夫婿去住院。为了劝蒋方良去医院,蒋经国坐着轮椅,决定陪蒋方良住院,在&荣总&病房,一人一间。蒋方智怡说,婆婆长年为气喘病所苦,1月6日那次气喘发作时,其实状况比公公更不好。未料蒋方良出院后不久,日,蒋经国病逝于七海寓所,享寿78岁。
望尽世纪之旅,宋美龄告别人间;两蒋移灵胎死腹中蒋纬国、蒋孝勇同样因病过世,对宋美龄、蒋方良带来更大的打击,蒋家几乎全盘移居海外,不再过问政事,相关争议在台湾社会终于也不再起波澜。宋美龄稍后也透过在美照料生活的侄女孔令仪对外表示,包括蒋纬国在内的蒋、孔、宋家人物,在大陆情况未变前不宜归葬故土,终于了结此前由蒋纬国们发动的反对李登辉的&两蒋移灵大陆公案&。但关于蒋家期待蒋介石能与孙中山一同归葬中山陵的想法,则还在广泛争议中,无法获得肯定的答案。2003年10月,宋美龄在纽约东八四十街格莱西广场寓楼于睡梦中长逝,安详地告别了历史舞台,终年106岁。宋去世的消息,引起全球华人社会的悼念与追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唁电中称: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宋去世后,葬于纽约芬克里夫墓园。宋一生未立遗嘱,亦无遗言,也没有留下口述历史和回忆录,更无私人秘档留世。一生看遍人世苍茫的宋美龄,不著不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蒋氏一族,至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近百年之中国历史中,蒋氏背影模糊,但又影响非凡。时至今日的两岸相持及至统一问题的争拗仍源于蒋介石当年的意气与选择。中国正面临千年未见之大变局,而大历史格局中的蒋介石,经过时间的淘洗,正在变成历史,也在变成某段故事中的某段箴言,供后世观叹,也供后世在其巨大的争议声中,寻求他的历史定位。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冯国璋,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今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生于日 (清咸丰八年十二月初四)。1884年,冯国璋只身去津投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甲午战争期间,冯国璋随聂士成赴朝鲜及东北前线作战,战后他得到了候补知县并加五品顶戴的虚衔。1899年袁出任山东巡抚,冯国璋随武卫右军入鲁,并奉命改编原旧军,组成武卫右军先锋队20营。1901年11月,升为补用知府并加盐运使用权衔。日,武昌起义爆发,委冯国璋为军统。袁世凯出山后,冯国璋率军与革命军激战四夜,于日攻陷汉口。袁世凯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国璋于1912年9月出任直隶都督兼民政厅长。二次革命爆发后,冯国璋任江淮宣抚使兼北洋军第二军军长南下镇压,于日攻占南京。12月16日冯国璋出任江苏都督,同年晋升陆军上将,后又授以宣武上将。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选冯国璋为副总统。1917年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进入外国使馆。冯国璋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日出生于六安,数年后迁至合肥。1881年,段祺瑞怀只身前往山东威海投军。1885年,段祺瑞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两年后,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1888年,段祺瑞到德国柏林学习一年半年军事,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回国后到威海任随营教官5年。1896年31岁,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还任过江北提督、湖广总督等职。他与冯国璋、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三杰&。武昌起义后,段祺瑞致电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后,1912年3月段祺瑞任陆军总长。1913年代理国务总理。1915年5月,他因不满袁世凯自为帝制,称病辞职。袁于日被迫取消洪宪帝制,请段复出,任参谋总长。4月,段代徐世昌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6月,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实权。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军败北,段去职移居天津。1924年10月,奉系联合冯玉祥部打败直系,段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他召集&善后会议&以抵制孙中山所主张的国民会议。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辞去所有职务。此后退居天津,自号正道居士。1933年2月,段祺瑞移居上海,日在上海病逝。
吴佩孚(1874年&1939年),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日,暴卒于北平。
曹锟(日出生于河北大沽口,日逝世于天津),字仲珊。幼年家贫,稍长贩布为业,1885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投兵,参加过甲午战争,战后参加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新军,任帮带,次年升官带。1903年升任北洋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统领。1906任北军第一混成协统领。1907年升任第三镇统制,同年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该部移驻长春。武昌起义后,移驻京郊南苑附近。1914年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驻岳州。1915年袁谋称帝,曹上书请求改变国体,被授&虎威将军&,再封一等伯。1917年7月张勋复辟,曹任西路讨逆军总司令。复辟乱平,曹以直隶督军兼省长。孙中山南下护法,曹锟曾通电附和段祺瑞反对恢复旧国会、反对护法军政府,导致护法战争爆发。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被奉为直系首领。1920年4月,曹锟组成八省反段联盟,7月直皖战争起,皖军战败,段祺瑞下野。直奉两系共掌北京政权。9月,曹任直鲁豫巡阅使。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起,直系胜,曹锟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1923年10月,曹锟以每票五千银元收买国会议员的贿选手段当上了总统。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冯玉祥反戈发动北京政变而失败,曹锟被软禁。1926年4月,冯军将领不满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与奉系勾结,发动驱段兵变,将曹锟释放。曹一度去开封依靠吴佩孚,此后,长期在天津英租界作寓公。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占领天津曾企图说服曹出面组织政府,但遭到曹的拒绝。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追赠曹锟一级上将,以彰其民族气节。
戴笠所经历的西安事变
戴笠失职惊现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戴笠正在广州进行接收,扩充广东缉私部队。午后1时整,他忽然接到军统局西安情报站站长发来的加急电报。他心里立刻一抽,一种不祥的预感霎时笼罩心头。他知道此刻蒋介石正在西安劝说东北军&剿共&。而之前也有情报传来说据张学良身边的亲信透露,张杨有可能采取&兵谏&的方式,逼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可是当时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戴笠都认为张学良颇有忠义之风,不会做出这种事,因此都没有放在心上。可眼前这一纸加急电报会不会就是报忧的噩耗?他颤巍巍地打开电报纸,念道:&十万火急,南京沈沛霖(戴笠的代号)亲译(绝密):据确切悉:12日拂晓,张学良、杨虎城突然发动兵变,叛军包围了华清池,领袖已被挟持到新城大楼,生死不明。西安江雄风敬叩。&戴笠&啊&了一声,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出了一身冷汗。他感觉到自己为蒋介石办事以来,最大的危机已经来临。戴笠立刻坐飞机赶回南京,下飞机刚好接到宋美龄的急电。他知道此事已经遮掩不住,连忙驱车前往蒋介石的府邸。一进门,宋美龄正在桌边拭泪,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都在一旁走来走去。看到戴笠,宋子文首先斥责道:&你们是怎么负起保卫领袖安全的责任的?为什么此次事变之前竟然没有任何动静?&戴笠不敢接话,他拿起桌上的电报一看,是下午3点50分,西安方面发来的正式电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蒋介石被扣。&戴笠心里一凉,只得说:&这条消息不要扩散,我先去找何应钦商量一下应该怎么办。&孔祥熙马上说:&何应钦他早就得到电报了,故意遮掩着不告诉我们。要不是他身边有我的人私下递了个消息来,我们到现在还是被蒙在鼓里啊。&宋子文说:&因为党内的政府要员已经跟随委员长去了西安,现在留在南京的数他位置最高。他一直就对委员长不服气,现在姐夫在西安出事,正好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看他是要借刀杀人,所以故意封锁消息。&一听到他这话,宋美龄更是嘤嘤地哭了起来。戴笠连忙撇清责任:&其实在校长去西安之前,我已经劝说过校长,张学良、杨虎城似乎与陕北红军的某一负责人进行秘密接触,此行危险。可是校长却说他不相信汉卿会出此下策,坚持要走。我阻拦不住。而事情到现在这个地步,我估计大家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现在何应钦应该也不敢有异动。&宋子文问:&那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戴笠沉吟了一下说:&汉卿是个忠义之人,他虽然做出了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定然不会和校长为难。我相信这些都是在杨虎城的怂恿之下做出来的。而且有汉卿在,校长的生命是有保障的。我们现在应该争取和西安方面取得联系,说服校长答应他们的条件,早日救校长回到南京。&宋美龄是又急又气,她站起来大声疾呼:&轰炸西安是置中正于死地,我坚决不能答应。我这么做不只因为他是我的丈夫,而且因为他是国家的领袖,他要是有什么好歹,中国将陷入更大的混乱。&可是在何应钦等人的强硬意见下,宋美龄一个女流之辈的声音是如此微弱。戴笠虽然是站在&主和&这一边,但他并不敢发言。因为事变发生以来,已经有不少人质疑他和特务处与张、杨内外勾结,故意骗蒋介石去西安。他一开口,就会有更多的反对和质疑的意见砸向他。他只好坐立不安地保持沉默。就在场面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时,忽然戴季陶又站起来说:&我是信佛的。活佛在拉萨,去拉萨拜佛有三条路,一是由西康经昌都,二是由青海经玉树,还有一条是由印度越大吉岭。这三条路都可通拉萨,诚心拜佛的人三条路都走,这条不通走另一条,总有一条走得通的,不要光走一条路。&说完又叩了一个响头,退了席。与会者都看见这一幕,特别是主攻的人知道戴季陶转了向,也不再提反对意见了。宋美龄等人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时间,抓紧时间和西安进行联系。12月21日,随蒋介石去西安的英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从西安带回消息,说张、杨只想让蒋介石接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请求,并无加害之意。宋美龄、宋子文决定跟随端纳去西安亲自劝说蒋介石先答应条件,再秋后算账。这一场风波下来,戴笠成为了少数的&拥君派&。但他也已经无路可走了。他就像和蒋介石拴在一处的蚂蚱,离了这个主子,他也没有了去处。
为前途赌性命飞赴西安这时,戴笠却又面临着他另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是去西安救驾,还是留在南京。留在南京等待事变解决当然是万无一失。可是此次西安事变他有渎职之过。无论蒋介石是生是死,他都逃脱不了失职的罪名。不如随宋氏兄妹冒死前往,或许还有转机。戴笠马上去找宋美龄哭陈愿意一道去西安。宋美龄担心他恶名在外,去了只能坏事。宋子文却帮他说话:&雨农和汉卿关系极好,他去或许能帮我们做做他的工作。你就让他去吧。&戴笠连忙谢了宋子文。从这件事开始,他跟宋子文的关系也就更近了一步。当天晚上,南京特务处大礼堂召开了骨干特务训话。戴笠把工作交给了郑介民和梁干乔,又回鸡鹅巷拜别了老母妻儿,踏上了去西安的飞机。飞机途经洛阳机场,戴笠跟随宋美龄在飞机上向下眺望,只见机场上已经罗列着数十架轰炸机,心里是突突直跳。宋美龄让机长同洛阳空军司令联系,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切勿派飞机接近西安。戴笠此时已经对张学良放下心来,知道他不会对蒋介石动手,也不担心自己会在西安遭遇不测。既然他愿意让宋氏姐弟前去,就说明他没有歹心。张学良与宋子文有姻亲关系,张的夫人又是宋美龄母亲的干女儿。有这两人同行,必定不会和他为难。他最大的忧虑是何应钦乘人之危,派人攻打西安,使蒋介石和张学良等人同归于尽,然后何应钦就能坐收渔利。所以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一场争夺时间的战斗。他环视一眼机舱,宋美龄、宋子文等人都是一脸焦急,宋美龄甚至把一柄手枪交给端纳,告诉他如果出现军队暴动等情况,立刻开枪杀了她,不用迟疑。她美丽的脸庞上现出一份坚毅的神色,端纳默默接过手枪,没有一个人敢说话。整个飞机上笼罩在一片悲壮的气氛中。很快,飞机抵达西安机场,可是机场中并没有出现迎接的车辆,只有两三名卫兵。戴笠沉吟一下说:&也许是我们出发时发送的电报还没有送达西安。可以让飞机在西安城上方盘旋数圈,引起城中的注意。&机长依言行事。不一会儿,车辆陆陆续续往机场开来。飞机刚刚停下,张学良立刻出现在机舱门口,形容憔悴,面带愧色。宋美龄保持着端庄冷静的仪表,主动和他握手问好,看似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张大帅能否让部下不要搜查我的行李?我怕他们翻乱了我不好整理。&张学良立刻惊恐地点头说:&夫人何出此言,我张某人哪里敢对夫人如此不敬?&看到这个场面,大家都放下心来。戴笠也知道张学良如此性格,是断断不可能为难蒋介石的。他整整衣装,要跟在宋子文身后下飞机,不料被张学良私下拦住说:&雨农兄稍安勿躁,我有专车来接你。&戴笠狐疑地停下脚步,但他知道自己在西北军中树敌甚众,也就不敢贸然行动。他坐回座位等待,听到机外一辆辆汽车开动走远了之后,才见到几个士兵走出来,向他行了个礼说:&请戴先生解下随身武器,跟我们上车。&戴笠心里&咯噔&一下,暗暗懊恼自己终究还是没有逃过此劫。他乖乖解下了佩枪,跟着士兵上了一辆小轿车,往一条偏僻的小路开去。半小时之后,轿车驶到一座戒备森严的公馆,士兵不由分说地把戴笠&请&进了地下室,关押了起来。戴笠看了看屋子,里头准备了干净的被褥和设施完善的洗漱间,显然可见张学良没有亏待他。可是他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西安,连蒋介石的面都没有见上就被关起来,那不等于是白走了一趟吗?他拍着门叫士兵过来,可是敲了半天都没有人理他。天色暗下去又亮起来,他除了能从一个小窗子中取到干净的饭菜和饮用水,此外没有半点和外界的联系。戴笠越等越慌,越等越怕。他不知道西安城中此时是兵荒马乱还是和平无事,不知道是蒋介石妥协了答应和谈还是杨虎城一怒之下逆天刺主。他更担心某天屋外就闯入一批人把他杀掉灭口。从前他每天都能得到许多的消息,忽然有一天什么消息都传不到他这儿来,他一下子失去了安全感,只觉得前途渺茫。戴笠翻遍了身上的口袋,找到一个本子和一支钢笔,他怀着必死的心情写下了遗书:&自昨日到此,即被监视,默察情形离死不远。来此殉难,同志所愿也。唯未见领袖,死不甘心。领袖蒙难后十二日,戴笠于西安地下室。&写完他把纸笔一掷,闷头大哭一场便沉沉睡去。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戴笠就被开门的铁锁声惊醒。他一翻身坐起来,看到张学良背着手走了进来。他双颊消瘦,神情更加疲惫,仿佛几天都没有睡过。戴笠站起来,两人相视一眼,一言不发。张学良把一份东北官兵联名写的报告交给戴笠,戴笠一看,又是浑身一颤。只见上书八个大字:&速杀戴笠,以绝后患。&戴笠最初的恐惧过去后,反而冷静下来。他明白张学良给他看这一纸报告,就表明了张学良不愿意杀他,但是又迫于舆论的压力,只得把他软禁在此。他转过头对张学良说:&你不杀我,我应当谢你。可是你挟持领袖,闹出如此大乱,该当何罪?&张学良长叹一声说:&我是国家的罪人啊。这次事变后,我愿意随蒋委员长去南京,以表示我的赎罪之心。&戴笠听了,心又放下一半,他问:&事情解决了?&张学良点头说:&蒋委员长答应了我们提出的和谈条件,你可以去见他。但是逗留时间不可过长,我已经准备好飞机,你马上可以返回南京。&戴笠听了,心是完全放下了,他握住张学良的手说:&既然如此,多谢汉卿兄了。就请快带路吧。&张学良在前面走着,戴笠在背后相随,脸上露出了得意而阴险的笑容。
事变和平解决戴笠升官戴笠在张学良的护卫下,穿过层层守卫的府邸,走进了蒋介石休息的内室。一路上他的心里都颇为忌惮,因为知道东北军中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人不少。要不是张学良的贴身保护,恐怕这一路过来也是凶多吉少。蒋介石正坐在屋内生闷气,宋美龄在一边劝他。看戴笠走了进来,蒋介石立刻大吼一声:&你来干什么?给我滚出去!&戴笠很久没有听到蒋介石的训斥了,乍听之下,竟然感动地哭了出来,心里觉得格外亲切。看到这场面,宋美龄连忙打圆场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骂雨农。现在那么多人等着看你死,只有他一个冒死来救,如此忠心是实在难得。你就让他见见你吧。&蒋介石心里何尝不是感念戴笠的忠诚?只是这次面子丢得太大了,总得让他耍耍威风,出出恶气。看着戴笠第一次落下眼泪,他还是又骂了一句:&干嚎个什么,我还没死呢?&他嘴里这么说,心里却做好了回去给他升官犒赏的准备。在张学良的保护下,戴笠登上了返回南京的飞机。在起飞的那一瞬间,他仿佛有一种唯我独尊,平步青云的感觉。他暗暗在心里说:&这一场赌得漂亮!&事后他也曾把自己的幸运归功于化名取的好。因为戴笠有&缺水忌土&的命相,所以在军统局本部用过许多&水汪汪&的化名,来弥补自己命中不足。这些化名有:汪汉清、汪涛、涂清波、海涛源、沈沛霖、雷雨雯等。他用得最多的化名是&沈沛霖&,因为自取了此名后,他的老胃病就很少发作,甚至罕有伤风头疼,&天天如愿,事事顺手&。12月24日,蒋介石在宋氏兄妹的劝说下,终于答应了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六项协议,即:
1.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
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6.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12月25日下午,在宋美龄和宋子文的陪同下,蒋介石扶着腰一瘸一拐地登上了开往洛阳的飞机。走在机场的时候,蒋介石还一直注意张学良有没有陪在身边,直到看着张学良也坐上一同返京的小飞机时,他才放下心来,对宋子文说:&你盯牢些,别让汉卿跑了。回去后把他交给雨农好好处置。&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周恩来正坐在疾驶往西安的汽车上,他想要劝阻张学良留在西安,可惜晚了一步,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飞机越飞越高。12月26日,蒋介石回到了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可从这一天起,张学良也失去了自由。戴笠特地到机场迎接蒋介石。他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蒋介石一走出机舱,他马上走到了最前面迎接。和他一起等候在机场的何应钦、桂永清等人都是面色尴尬,似笑非笑。蒋介石瞪了他们一眼,什么话都没有说,把手伸向了戴笠。戴笠连忙像个小太监一般毕恭毕敬地扶着他坐进了小轿车。这短短的两步路却象征着巨大的荣耀。回到府邸的蒋介石斜躺在软榻上,私人按摩师在一旁按摩他的腰。他嘴里不时地&哎哟哎哟&叫唤几声,满脸痛苦的神情。宋美龄坐在一边削了个苹果,切成薄片送到他嘴边。她又是心疼又是气愤地说:&要不是汉卿突然发动兵变,你也不会从骊山的虎斑石上摔下来,你的腰也不会受伤这么严重。&蒋介石皱着眉头说:&这也不能全怪汉卿,他年轻,并不懂事,这次兵变纯粹是受人唆使。最应该负责任的是杨虎城,要是没有他在一旁怂恿,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戴笠走进屋内,刚好听见了蒋介石的牢骚。蒋介石连忙说:&戴科长你来得正好,汉卿这事就交给你办了。我已经让军事委员会对他进行审判,他日后的生活,就由你好好管束。&戴笠愣了一下,问:&报告校长,请问对张学良的管束期大概要多久?&蒋介石气得一拍椅子扶手坐起来,马上扶着腰&哎呦&叫着躺了下去,他指着戴笠说:&他本来就罪该万死,难道你也要为他说情吗?&戴笠连忙解释:&学生不敢,学生的意思是,软禁汉卿必须在一个隐秘僻静的场所,而且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这个度是多少,学生不敢擅自做主。&蒋介石平息了怒气,想了一下,叹了口气说:&我们毕竟是结拜的兄弟。在西安的时候他也不曾亏待过我。虽然他犯下这等大罪,终究我还是不忍心对他太过苛刻。你自己看着办吧。至少应该派一个少将级的干部去,再派给他一个连,由他指挥。经费嘛不论多少,要尽量保证他生活舒适。&戴笠心中有数了,答应了一声,又问道:&那么杨将军该怎么处置?&一听到这个名字,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蒋介石又是火冒三丈,他狠狠地拍了拍椅子的扶手说:&这个杨虎城竟敢怂恿张学良和东北军谋反,胆子不小啊!我一定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戴笠明白了蒋介石的意思,立刻下去准备。从此之后,张学良再也没有自由的日子。而杨虎城一家更是被囚禁起来,受着生不如死的折磨。临去台湾之前,毛人凤代替已经死去的戴笠举起了屠刀,将杨虎城一家残忍杀害。
直击常德血战
1943 年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常德与日寇进行了一次大会战。这次会战,其规模之大,兵力之多,战线之长,仅次于台儿庄会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相当重要地位。&1943年11月初,日寇的大本营和派遣军总司令部为了挽救起必然失败的命运,悍然把矛头指向湘西北常德这一军事要地,出动了第11军5个师团和四个伪军师在内的16万多兵力,与国民党第六,第九战区的16个军42个师约21万人,在以常德为核心的十几个县市进行了一场殊死的血战。此次会战,中国军队伤亡5万余人(其中,第57师阵亡5703人,伤2000余人),日军伤亡2万多人(一说4万多人)。就整个常德会战来看,日军虽一度攻陷常德城,并掠去大量物资,但其根本目的与主要意图未能达到。中国军队虽是&惨胜&(惨,一是指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二是指会战中战况惨烈异常;胜,是指日军是被迫北撤的,不然,就有可能被中国军队消灭在澧水和沅水流域之间),但在会战中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打乱了日军作战部署(如日本大本营曾计划在常德作战后抽调第3、13两师团去南方作战,后因华中派遣军在常德作战中损失较大而停止抽调)。常德守军打出了军威,提高了中国军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当时纽约《前锋论坛报》曾发表评论:&此次会战,至少可以使所有关于中国军队力量薄弱及日军可任意攻入中国内地的谎言宣告平息。&常德后来成为坚持湖南抗战、保卫湖南、拱卫西南的重要基地。常德会战有力地配合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使中国入缅军队无北顾之忧。常德会战在客观上也策应了敌后战场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的斗争。11月2日傍晚,日军第11军集中4个师团(3、13、39、68)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