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时2016年中国vs日本军力的军力,真的无法对抗4艘黑船么

征文|《别样的春愁------现代化史观透视下的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7月20日)
1.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县级中学。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通过初中的学习已对甲午战争历史有初步了解,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了解甚少,尤其是对甲午战争的历史认知相对匮乏,还不具备历史学科素养以及开阔的视野。
2.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为本校奥赛班和重点班的学生,在本校学生中基础算是最好的,有一部分学生知识面较广、能力较强,敢于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见解、乐于探究问题;情感丰富,需要引导其形成较为正确的价值观。也有至少一半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次上,缺少思辨意识和合作探究意识,历史认知有很多偏差或者带有狭隘的民族情绪。不具备历史学科素养和比较开阔的视野。
1.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属于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的第二节《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的第二子目,原名为“黄海海战”,与“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并列,标题为《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原教材内容过多过杂,出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学科素养的需要,将“黄海海战”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两个子目结合在一起设计为一课内容,并进行拓展延伸,以甲午战争的来龙去脉为主线,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十九世纪末前后中国社会的风云激荡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抗争之路。
本节与专题二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联系紧密,同时又对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起到铺垫和支撑的作用。
1.知识和能力: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的基本史实;
(2)理解《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3)通过对甲午战争发起以及原因、过程、影响、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剖析等问题的探究,将甲午战争放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当中加以考查,并在史料基础上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把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贴切的解释、能够用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多元史观来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景、史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得到一定的历史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民族屈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通过学习这一课,既要体会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也要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与面向世界的开放包容心态。
甲午中日战争发起的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签订的条约及对中国的影响。
确立的依据:课标、学情、三维目标
突出的方法:设置情境、小组合作史料研习
如何引导学生将甲午战争放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当中加以考查,并在史料基础上形成新的问题视野,用现代化史观去审视甲午战争,把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贴切的解释。
确立的依据:课标、学情、三维目标
突破的方法:史料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
(2)指导阅读;启发式教学等。
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研读史料;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一、导入:
在投影仪上打出:“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溟一哭休。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题江建霞东邻巧笑图诗》
师问:谭嗣同因何而愁?因何而哭?
生答: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而哭。(学生也会有其他不太确定的回答,教师根据情况注意引导。)
师说:1895年的春天,为期近一年的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和日本明治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罕见的奇耻大辱震动了国人,中国有识之士的心情或许正像谭嗣同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那样:震动、悲痛、忧愁!历史已经翻过了两个甲子有余,回望这段历史,很多人不再有忧愁。我们今天在这里回望这段历史,不是唤起大家的春愁,更是一起理性地去还原和剖析这段历史。
教师打出标题:《别样的春愁------回望甲午中日战争》,进入本课。
二、教师打出:第一部分:愁起
师问:“愁”缘何而起?1894年为何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
学生众说纷纭,教师点评。
师说: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时,中日两个近邻都曾遭遇过外敌入侵、国门洞开的历史,中国遭遇了鸦片战争,日本遭遇了佩里叩关,在这之后都被迫与西方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只是戏剧的是结局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放出材料:
材料一:战争结束了,和平重现了,但中国人没有弄清这场战争的意义,没有弄清英国人不惜战争的根本目的。中国没有利用这五个新通商口岸引进西方近代以来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创造,没有利用五口通商去培养中国市场,培养新兴产业,培养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中国上下在战争结束后依然浑浑噩噩,继续陶醉在中国文明昔日光环之中。------《鸦片战争:失败未带来革命》马勇
材料二:日和日,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两次强行驶入江户湾的贺浦及神奈川。在美国的武力胁迫下,幕府接受了开港要求,于1854年3月在神奈川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世界历史》近代史编(下卷)164页,(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材料三: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佩里公园。当年由佩里率领的黑船登船的地点,竖立了一座佩里登陆纪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
在佩里公园里,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在纪念表演活动中,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
尽管当年佩里仗著船坚炮利迫使日本签订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但后世的日本人并不视之为仇敌。相反,日本人有感佩里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视之为日本的恩人。------纪录片《大国崛起》片段
师问:从这三则材料中看到了什么?
生答,教师点评。
师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就没有向西方学习吗?也不尽然。光阴荏苒,到了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又都遭遇到了一次相似历史的选择:1861年之后,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
放出以下材料:
材料一:洋务运动开始之后,他们马上发展的就是军事工业。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用国家资本发展军事工业速度是非常快的,从1861年开始到1867年,江南造船厂就可以制造出和在德国生产的质量差不多的枪炮船,这一点使当时清朝官员感到很自信。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日本人的目标是脱离亚洲、转型向西,要在远东建立一个纯粹的西方国家。日本人讲,我们不会纯粹发展经济,更不会利用国家资本来发展经济,而是希望发展一种自由国家形态。李鸿章说,这种东西只适合小国,只适合你们这种没有文化根基的国家,中国是个大国,有自己的文明和本质,不可能像你那样做!----(《重寻近代中国》马勇)
师问: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师说: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和日本都经历了一次与西方文明亲密接触的历程,只不过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重在“器物”层面、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全方位地向西方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外的侵略扩张,制定了“大陆政策”。(简要解释“大陆政策”)
光阴荏苒,时间到了19世纪90年代这个节点时,中日关系已经越发微妙。此时夹在二者中间的一个小国----朝鲜内部爆发了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使得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成为一个“火药桶”。
教师给学生简要介绍一下 东学党起义。
放出材料:
材料一: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贡职,为中外所共知。近十数年来,该国时有内乱,朝廷字小为怀,迭次派兵前往勘定,并派员驻扎该国都城,随时保护。
——(《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16卷,第2--3页)
材料二: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家,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朕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和平。
——《日本外交文书》第27卷,第610号
师问:在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两国政府的态度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清政府在面对朝鲜半岛局势时,仍然把朝鲜看做自己的藩属国,而日本在朝鲜问题上则更具有开放和长远的眼光。
综合刚才学生们所探讨的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师小结:
1.根本原因: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差异;
2.国际原因:欧美列强对东亚问题的观望;
3.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三、教师在屏幕上打出:第二部分:愁燃
师问:甲午战争爆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教师组织学生在导学案上绘制“甲午战争大事时间轴”,学生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自己绘制的时间轴。教师点评后指出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1894年6月日军出兵朝鲜----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平壤战役----日黄海海战----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1895年2月日军占领威海卫----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中日正式开始和谈----日签订《马关条约》。
师问:为何曾经在亚洲也是居于前列的北洋水师最终不敌日本海军,甚至全军覆没?
设置合作探究问题:探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让学生分成三组:一组站在日本角度来探讨、一组站在中国角度来探讨、一组站在欧美强国角度来探讨。(人数较多的班级分为六组,依然为三个角度)
待小组讨论完毕,三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小组所讨论的原因结果。(学生们的回答会五花八门或者有依赖课本和教参的倾向,教师予以恰当点评,对有独到见解、有思考深度的学生予以肯定,对思想还比较幼稚肤浅的学生予以鼓励和宽慰。)
教师在小结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后,在屏幕上打出材料:
清日两国军力比较:1、兵役制度:清国军队属于皇家部队、佣兵体制;日本军队属于效忠天皇的国家军队,义务兵役制。
2、舰船吨位:清国海军的舰船数量、吨位、舰种超过日本海军,占优势。
3、舰船动力:开战前日本进口的海军战舰超过清国,蒸汽动力5000马力以上的战舰有9艘、清国有6艘,日本占优势。
4、巡航速度:航速16节以上的战舰日本10艘、清国2艘,日本占优势。其中日本新购置的“吉野”号堪称世界上最快的战舰,此舰原为清国订购舰,因资金不足而放弃。
5、舰队指挥官: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三年私塾学历,陆军军官出身、历经对太平军和捻军陆战经验,无海战经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东京大学前身毕业、参加过萨英战争和戊辰海战。1889年曾任海军大学校长。-------摘自《清日战争》27-28页宗泽亚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清日战争时我正在清国满洲旅行,宣战后的形势日趋险恶,清国各地人心惶惶。常闻清军散兵半夜闯入小旅店无钱住宿、强行掠夺,令店内狼藉才弃之而去。清军败退后,日军进入满洲,军队纪律森严、工作秩序井然,毫无踞傲不驯之行为,旁观者一目了然、肃然起敬。-----英国著名女性旅行家、游记作家伊丝贝拉手记。
“日本是以世界进步为目的地展开战争,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信仰的较量。日本在亚洲国家率先理解文明世界的理念。力图彻底摆脱独裁国家制度和野蛮文化。日清战争因此成为迈入文明国的行列的起点。1886年日本加入国际红十字条约组织,1887年加入巴黎宣言。在日清战争中的表现,让欧美国家相信,日本已经成为代表亚洲崛起的文明国。战争中日本虽然有过野蛮的行为,但是西方社会依然接受维新之国为文明国的一员,而守旧的清国仍为尚未开化的野蛮国。”
--------《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福泽谕吉
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同时也指出三则材料的角度倾向,包括偏颇之处,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从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的角度来审视甲午之败。
四、教师在屏幕上打出:第三部分:愁思
打出材料:
材料:“春愁(清) 邱逢甲1896年4月17日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师说:丘逢甲之愁和谭嗣同之愁都是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愁,这之后,谭嗣同等人开始了为维新变法而奔走宣传,丘逢甲则亲自领导了台湾义军的反割台斗争。甲午战后,中日两国何去何从?
学生总结甲午战争给中日两国造成的影响,整理《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师用归纳概括法“一批工厂、二亿白银、三块土地、四口通商”来引导学生记住马关条约的内容。
师说:甲午战后,世纪末的中国面临更大的世纪末恐慌,中国的“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都在某种角度上受到了更大的触动、在这之后台湾反割台斗争、维新变法运动、反洋教斗争、义和团运动等随之开展。此而日本则因《马关条约》等的获利实力进一步增强且信心倍增甲午战后,军国主义更加膨胀,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
回望历史,我们如何理性审视甲午?如何理性看待中日问题?
放出材料:
材料:蔡洋,21岁,南阳人,瓦泥工,2009年来到西安跟着表姑父王超打工。
他18岁从老家南阳来到西安,吊在空中刷了两年墙,刚刚为涨到200块一天的工资而感动振奋。他喜欢看抗日剧、上网玩枪战游戏、有一个上大学的梦、在QQ空间里孤独地诉说对爱情的渴望。
2012年9月15日15时40分许,被害人李建利驾驶丰田卡罗拉轿车经过环城西路,被告人寻建奎持砖头砸该车前风挡玻璃和后视镜,李建利阻拦并夺下砖头。被告人蔡洋持U型锁砸前风挡玻璃时,李建利上前阻拦并用砖头砸伤蔡洋头部,蔡洋即用U型锁猛击李建利头部左侧四下,致李建利重伤并五级伤残,被砸车辆维修费7562元[1]。
砸车事件发生后,蔡洋似乎并不清楚,他的四下跃起的攻击对李建利造成了什么伤害。随后,他的照片和手机号码都被网友人肉了,他用手机上网看消息,不时喃喃自语“我是爱国,抵制日货。”
师问:面对这个年轻人的“爱国举动”,各位怎么看?
(这个部分容易激发出学生对时事的兴趣,学生们会众说纷纭,教师引导学生区分狭隘的民族情绪和真正的爱国主义之间的区别。)
师说:一个也曾有梦想的年轻人,却在一种狭隘的民族情绪影响下酿成大错,希望这样的悲剧不会重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要点:愁起-----愁燃-----愁思
结束语:两个甲子过去了,我们回看甲午、也许会依然愁闷、愤怒、震动!我们为甲午英烈们而感动、为清廷之日趋没落而愤懑、为中日关系的复杂微妙而揪心,但是我们更应该用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甲午、反思甲午!甲午之战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选择的结果。
甲午之战刺激了国人,更在某种程度下加速了国人对现代化之路的探索。走在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审视甲午之战,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希望这种别样的春愁,带给各位的不仅仅是愁!谢谢大家!
这节课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意识将其设计为一次探究课,高于常规教学的一些标准,希望能对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等方面有帮助。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一部分基础较好且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也有一些有意义的课堂生成,但就部分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来说,主要起到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思考的作用。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来审视甲午战争,学生们以前还没有充分尝试过,对他们的思维习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眼前有一定难度,但是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学科素养来说应该坚持。
在史料的选材上应该更加精炼一些,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但是史料教学的方式依然值得提倡和坚持。
作者:胡栩,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石泉中学历史教研组长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关注最新教育资讯;了解前沿史学动态;发布权威教学思考的书店
关注最新教育资讯;了解前沿史学动态;发布权威教学思考的书店
今日搜狐热点&>&&>& > 正文
人民币须从东亚破局之三:被东西方撕裂的日本(四)
作者:二两拨千金
发布时间: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被东西方撕裂的日本(四)
——人民币须从东亚破局之三
二两拨千金&
(接上篇)
4、撕裂与回归
频频挨揍,谁疼谁知。
《广场协议》制造的日经指数崩盘及东南亚点燃的日元危机,不过是日元去势手术后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而已。当然,美元会极力掩饰这一点,日元也坚决不肯承认这一点。受西方资本长期洗脑,日元对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条件反射般的厌恶和抗拒,即便在1998&年日本经济间歇性昏迷的艰难情况下,傲慢的桥本内阁依然不愿向中国邻居求援,因而失去了借力人民币重新起身的机会——经济衰退也导致桥本黯然下台。
最终,日元把祈求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美元。
这回华尔街推出了炙手可热的犹太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早在1994年,这位共济会成员就在华尔街杂志《外交事务》上撰文,“警告”日元经济模式风险;更在两年后的新书《流行国际主义》中“大胆而准确”的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
克鲁格曼和我以前文章中谈到的格雷厄姆与弗里德曼一样,是华尔街和白宫的重要棋子之一,美元并非看重他在国际贸易、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方面的造诣,而是要截取其成果的“片断”送给日本。克鲁格曼不负众望,给日本开出了止疼的“麻沸散”——量化宽松——即迅速增加货币供给以抑制通缩。
1998年,在华尔街的策应下,日本央行获得了一项特别法律权,即可以不受政府影响而独立制订货币政策(听起来很耳熟吧,中国的P&G们正向他们看齐)。它忠实服下了量化宽松的“麻沸散”——把利率降为零,基础货币保持每年30%的增长水平——疼痛似乎减轻了,日元经济一度回光返照。
不过,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两个后遗症:
一是,零利率虽然使日元实业投资走出国门,日本企业遍布全世界,但在军力与资源缺失的情况下,日元信用反而比以前更加依赖美元。
二是,日元与“以美元为参照的高息货币”的利差培育出一个庞大的套利群体,投机者通过对冲基金以低成本套汇后,大量投向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如果美元稳定,则投机者坐收渔利;如果美元波动、造成日元利差出现反转预期,投机者只要及时抛售资产,就能安全逃回“本垒”。&发现了这个资本游戏后,大批日本企业再也无心研发生产,纷纷跃入波涛搏前程。
这两个后遗症,导致日元眼里只剩下一个影像——美元利率。
因为,日元是出口导向经济,美元利率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日元的汇率变化,从而可能直接导致出口受阻,引发日元脑梗塞。
另外,“投机套利比经营实业来钱快” 不但成为新一代日本企业家的信条,也成为日本经济决策者的共识,举国言利不言愁。
由此,日元的行为也就只剩下一个动作——调整汇率。
一步错,步步错。
在我看来,各国制订利率和汇率的依据,大都来自于美元遗留在经济犯罪现场的面包屑——日元就是深陷其中的典型代表。
首先,美元鼓励大家向福尔摩斯学习,用放大镜去观察这些经济面包屑的细节,并找出其中的相互关联;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家还特别强调用显微镜来分析这些物证,以便指导宏观政策时“更加精确”——当然,华尔街早就准备了用做比对的“科学指标”。实际上,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包括当今中国的“P&G”们)都在争当福尔摩斯。
其次,看似不小心遗漏在犯罪现场的面包屑,基本上都是美元故意撒下的。这些线索一律指向复杂的迷宫,专家们最终会发现,所谓的出路要么通向悬崖,要么绕回原地,要么走入更大的庄家圈套。他们一般不承认受骗,反而要求更独立的行事权力和更多的云计算设备,并发誓要从利率和汇率的波动中描画出美元的心理曲线。
这就是美元对全世界施加的利率魔法。
魔法的前提是,出口导向经济体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我在[人民币是革命的力量]一文中谈到,美元的信用来自靠全球军力维系的全球资源。既然用各种手段占有了别国资源,美元当然就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上随意支配、甚至透支这些资源。请注意“随意透支”的含义——就是将可以正常使用一百年的资源信用,在一个季度内用完!——这种美元突击行动就不怕造成资源枯竭吗?不怕。因为美元使用的是别国的资源信用。
具备了这种以邻为壑的条件,美元不论加息或减息,都享有无可比拟的弹性。
世界进入新千年以来,美元利率在格林斯潘的咒语下忽落忽起,日元的心也随之在恐惧与兴奋两端抽搐。接过指挥棒的伯南克更加疯狂,在其强硬的减息行动中,以日元为首的套利群体疯狂抛售新兴国家股市及发达国家楼市资产,奋力逃向“本垒”,令人绝望的市场流出最终引发美国次级债崩盘,并迅速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美元通过利率做空自己,从而做空了全世界货币,再次确定了座次排序。
相同的是,美国与“玩弄利率和汇率面包屑”的国家都站在了地狱中。
不同的是,美元在第一层,日元在第十八层。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寻梦利率和汇率的日子里,“积极财政”一直是日本政府的最爱——规模巨大的政府资产总是可以先于企业和民众获得可观收益。不料,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萎缩直接冲击日本海外产业,进而强烈冲击日元资产,反使政府损失惨重!
为挽救颓势,日本政府不得不靠迅猛举债来支撑日元。
问题是,当各国都在地狱的时候,谁会对日本国债感兴趣呢?或者说,日本国债能用什么来充当抵押品呢?资源?军力?都不可能。最终,日元自己买单。
日本国债90%以上被日本的银行、邮政储金、保险公司、年金基金等机构吸纳,而他们的资金来自民众的钱袋,因此,巨量政府债务又间接甩给了日本民众——日本的债务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每个国民从出生起就要负担约750万日元债务(近9万美元)——与民争利的政府,大抵都会这样。
实际上,自己抱着债务地雷的日元,只剩下唯一的抵押品——遍布全球的日本海外企业——这是日元行走江湖的最后依靠,同时也是日本被东西方撕裂的直接见证者。
是的,东西方撕裂日本的着力点,就是日本的全球海外企业。
严格的说,日本海外企业的重心从没有离开过东方,就在中国和东盟,而东盟又一直在中国辐射之下,因此,角力日本海外企业的两只手,便是中国与美国。
其实自“黑船事件”开始,日本一直夹在东西方之间,被人性与兽性、道德与欲望撕扯着。从1885年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到今天的菅直人,日本在125年中总共换了61位(94任)首相——美元的冷酷无常和日元的麻木不仁令真正有良知的日本人倍感耻辱,前文提到的桥本龙太郎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日本剑道高手刚担任首相时,决心“以剑言志”,不但秉持对华鹰派立场,更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引发日本与东亚关系紧张。直到他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受到美元的百般羞辱,才开始反思日本的道路;尤其是在逐步了解日元真相与人民币的成长潜力后,他决定“收剑问道”,对华态度也变为「亲中」。退出政坛后,桥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中日友好交流上,并多次率团访问中国。他意识到,既然未来躲不开中国的影响,不如现在就做好铺垫。
留意一下近20年的日本政治家,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上台时亲美反华的,下台后大多刚好相反。是他们故意耍两面派吗?我不这样看。他们能上台,是因为都有着良好的美元支持率;等他们逐步接触经济及金融的更深层面,直到摸索出日元的真相,往往还没做出反应,任期就被突然终结了。这种对美的不满情绪一直积蓄到鸠山由纪夫时代才总爆发——有着“外星人”绰号的他一上位就奋力晃动美元中的军力要素,欲将冲绳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迁往冲绳县内的名护市边野谷——然而,不到一年他就被迫辞职。
现在,考验日本的时候到了。
谁才是海外企业真正的依靠?日本政府夹在中美之间,失去了判断。
靠美国?历史证明是靠不住的。况且,日元的债务地雷早被华尔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令人不寒而栗。
靠中国?历史的血债一直没还,还总在邻居伤口上撒盐。如果人民币真跟美元翻脸,理论上,中国有权没收日资企业,这也让人痛不欲生。
菅直人政府在煎熬中挣扎,一会儿冲向钓鱼岛宣示“主权”,一会儿“呼吁”中国保护日本企业和侨民,一会儿开亚洲圆桌会议强调“和谐”,一会儿领美国航母“狐假虎威”。难怪有人说,菅直人最近简直不是人,是人妖——你不理他,他在你门口撒尿;你要削他,他说你调戏妇女。
这位日本前财务大臣的焦虑表明,人民币必须有所作为了!
许多人把日本针对钓鱼岛的骚扰和军演看成是新世纪的挑衅,我不这样认为。
在我看来,钓鱼岛事件不过是日元“脱美入亚”、递向人民币的第一份投名状!想以此借人民币的武力抵消美元的压力,将日本海外企业的重心稳定在东亚。
只不过,这份试探性的投名状太小气了点!
因为,人民币的目光从来就没在钓鱼岛或什么狗屁大陆架上停留过!他将越过琉球群岛,直面太平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我说的绝不是现在人民币。)
日元应认清这个趋势,并努力付出自己的真诚与人民币沟通、交流。
交流的平台,首先就是在华的日资企业,然后是东盟,并逐步扩展到全球。
这期间,人民币必须拿出自己的魄力和决断力,拿出自己的武力和国家意志去证明自己。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当人民币走向东海、抵达琉球之时,就是日元获得解放、回归东方之始。
据报道,在今年6月4日,已宣布辞职的鸠山由纪夫在结束最后一次首相内阁会议后,塞给前属下和继任者菅直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日美关系、日中关系、日韩关系,拜托你了。”。许多西方媒体猜测,这是鸠山给菅直人排列的工作重点顺序,表明他后悔与美国硬碰硬。这也太低估了鸠山的智商——明摆着,日美关系是殖民形成的,是过去时;日韩关系是二战后形成的,是现在时;只有日中关系,才包含了历史、当下和未来。
鸠山其实说的很明确,重构日美关系,开创日中关系,维系日韩关系。
别忘了,他曾有一篇重磅文章《日本的新道路》登在《》网站上,文中说“我感到由于的失败和,美国领导的全球化时代正走向终结,我们正从单极世界走向多极世界。”
我想,这也是1.27亿日本人民心底的呼声,更是日元获得新生的力量,这力量终将促使日元加入人民币的解放洪流,并在与美元的斗争中回归自己的灵魂。
如果说,百年前,日元最喜欢唱的歌是[飞得更高];
或许,今天它只想重温的是,[把根留住]。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无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军力知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