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的抗日剧历史上 有没有这种事情

这是一位抗日老兵的真实历史!为满足老人的最后心愿,看后请帮忙转发!
_百度宝宝知道
这是一位抗日老兵的真实历史!为满足老人的最后心愿,看后请帮忙转发!
宝宝1岁1个月LV.12
  我的历史
  —————一个抗战老兵的自述
  我叫姚春祥,学名姚承宗。1920年12月生,17岁去浙江桐乡田公大米行当学徒,做了四年学徒,期间结识曹申豪、张道成等有志青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嘉兴爱国人士、抗敌后援会行动委员会主任陆初觉先生启发,我们几个冲破日寇铁围,去浙西山区昌化颊口(当时的嘉属联中)求学。
  嘉属联中为原浙江省第十区七县(嘉兴、嘉善、平湖、海盐、海宁、崇德、桐乡)联立临时中学,成立于1942年初。日日寇在我金山卫全亭登陆,嘉属七县先后沦陷。国家受难,人民受苦,为使沦陷区青年免受奴化教育,并让不愿做亡国奴的有志青年走上进步道路,当时的爱国乡贤、有识之士奔走呼吁,在较偏僻的浙西山区创建学校,使不少沦陷区青年逃脱魔掌,归属其中。虽历经艰难困苦,但造就了不少爱国人才(1945年抗战胜利后嘉属联中搬迁嘉兴,为现在的秀州中学)。现嘉属联中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嘉属联中主要负责人中有不少当时的知名人士,如主任常务理事陆初觉,理事中有著名爱国人士沈钧儒、著名艺术家丰子恺等(原国民政府海宁县县长顾达一也在其中),校长是沈大瓒。
  在嘉属联中求学期间,广大青年受时局影响,热血沸腾,力主抗日,不愿当亡国奴,纷纷报名应征入伍参加“知识青年远征军”,该军后来很大一部分开赴缅甸参加抗日。我当时23岁,与祝秉诚、韩秀珠、曹烈、蒋琦之子蒋为民等十几位同学也报名入伍,编入青年远征军教导五团(团长敖建畴,少将级,思想极进步,他把自己16岁的独生女也动员来当兵),在江西横峰莲荷参加新兵,后转编31军209师627团(军长黄维,师长温鸣剑,原三战区中将参谋长,团长顾容君,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之弟),我是通信兵。后来部队经弋阳转上绕到达瑞金,又转战福建马尾、长汀、上杭、广东汕头、云南等地。途中历尽甘苦,傲雪凌霜,脚上血泡累累。有一次过江时几十条船遭日机猛烈轰炸,死了不少人。我的右膝盖上也受了一块弹片。那时吃的东西没保障,经常饿着肚子行军,加上疾病,因此减员非常严重,我也是九死一生,并因保障前线通信有功,得到嘉奖和提拔,派送到中央军校第三分校(即黄埔军校江西分校)参加军事培训,六个月后结业,结业证上有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及分校校长柏天民的签名章。我的军衔是上尉(所有证件、照片及其相关资料在文革中让我儿子给烧掉了,因为在当时这些证件可是天大罪证,可能会由此丧命。有个在缅甸的老兵,以为政府搞建设需要人才,专门带着那些证件回来了,结果却被枪毙了,那些留在缅甸劝阻他不要来的人反而没事),后来我转入209师627团直属通信营,驻守武平十方,当时是为日寇退出后接收台湾作准备。日本投降后,美国等战胜国曾要求中国派孙立人将军带五万远征军进驻日本,蒋介石没有答应。
  不久,蒋介石排共,内战加剧,部队缩编入208师,据说要开赴东北。当时的二营营长郭杰透露要与共产党打仗。郭营长为人正派,他说日本人走了,自己人打自己人,有什么意思?受他的影响,我们几个就坚持退役回家了。留下的有部分去参加内战与兵团司令黄维等一同被俘,有部分随国民党到了台湾,有人还成了国民党“国大”代表。
  1946年回家后在家务农。1947年由国民党县政府委派我到祝场乡做队附,负责征兵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人武部)。1948年祝场乡与庆云合并,我转入庆云乡任原职。后由县里开办在职人员培训三个月,结训后分派县委所在地硖石镇任镇队附(当时镇长杨济坤),任职一年后,因妻子在伊桥乡教书,为照顾方便,调到伊桥乡任队附,直到解放。
  人民政府接收人员来前,当时的国民政府人员认为所有档案应销毁,但我反对这样做,应该全部交给接收政府。我私下里找到了伊桥的孙家祠堂,把所有档案偷藏在空棺材里,直到接收部队张队长来,我把档案全部移交给他。张队长说我办得很好,如果愿意留下来任职,按解放军待遇,每月6块大洋,三两黄烟,18斤大米。由于当时家里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我照顾,所以我还是回家了,一直务农至今。历史就是这么一回事,失之交臂则抱憾终身。
  回想这段历史,年轻时血气方刚,大家都想抗日救国,那时是喝着“大刀歌”上抗日前线的,同学们送行前的悲壮、激情至今历历在目。但想不到这种激情会变成一生中的磨难,文化大革命中批斗连连,每隔几天就要戴高帽子游街,一路敲破脸盆一路喊“我是历史反革命分子”甚至把我做成泥人跪在场地上天天批斗。后来抓到伊桥关了几个月,出来时得了个颤抖毛病,两只手抖得字都不能写。右腿由于吃到过弹片,旧伤复发,手术后僵直了,至今残疾不能弯曲。心灵创伤更使自己前后判若两人。子女也受到连累,他们的求学、婚姻成了严重问题,“黑六类”子女一律赶出学校。我儿子甚至被关起来“思想改造”。为了出路,子女们只能跟我和“划清界线”,在台上高喊打倒我这个“历史反革命”,这让我彻底绝望,甚至尝试过自杀,有谁知道我孤独地生活了四十余年。我不想再提及这些往事,现在人也老了,94岁了,也许这段历史很快会伴随我一道进入坟墓。
  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向政府伸过一次手,叫过一次屈。现在政府开明了,希望政府能给我一个恰当合适的政治评价。当初我也是一个热血知识青年,反对外侮,一心抗日才去参加远征军的,后来不想打内战才回家,却遭到如此凄惨下场。那些参加内战而被俘的人现在却得到政府厚待,这是我永远想不通的。我们参加抗日即使没有功也是无罪的啊!何况我坚信:我不是历史反革命!希望政府能记得我这样一个抗日老兵,还我一个清白,我也心安了。如果政府许可,能关心一下我的生活,那我叩谢了!
  如果还有远征军209师627团的老兵健在,请与我联系(),我们聚聚旧吧!我原来名字叫姚承宗。
  二〇一三年二月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评《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回归真实的历史
来源:搜狐读书
  文/谢红星 (长江大学校长 教授)
  日,开罗会议结束后正式发表的《开罗宣言》,确定了战后对日本的一系列惩处措施,包括要求日本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陆续从中国掠夺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允许朝鲜独立,会议还讨论了同盟国坚持长期作战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等。为此,蒋介石在12日4日的日记中写道:“昨日,发表开罗会议公报以后,中外舆情无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与此相对应的,那张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和宋美龄在开罗会议现场谈笑风生的照片更是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想,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都相信,作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是唯一能够代表中国与日本抗衡的人物,中国似乎一下子获得了和英、美、苏大国平起平坐的殊荣。
  但是事实上,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虽然以巨大的牺牲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从来就没有提高到应有的认识高度,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人认为这是战后冷战思维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我们的宣传不够等。不管理由如何,历史终究要剥去层层迷雾,回归到它的本源。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Rana Mitter)所著《中国,被遗忘的朋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以下简称“该书”)就是一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抗战史,它为我们揭示了逐渐真实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给了世界一个公正的说法。
  首先,作者认为,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众所周知,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它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开始步入现代国家的行列。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在获得军事上的胜利的同时,其政治图谋和领土野心也进一步膨胀。中国民众看到从台湾、澎湖列岛到东三省领土的逐步丧失,看到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逐步崩溃,看到朝野上下包括后来的知识分子和一些“革命者”不得不开始对这个曾经的“岛国”刮目相看。中国民众逐步看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资源需求,而是赤裸裸政治野心、军事扩张、领土侵略,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欧洲的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掌控之下,希特勒的纳粹党将德国塑造成为一个独裁的国家,支撑它们的是暴力和法西斯主义。而所谓的民主国家英国、法国站在场外,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刚刚再次当选为总统。虽然还没有一个事实上存在的同盟(包括后来的轴心国),但以日、意、德为代表的法西斯力量,已经开始用野蛮的战争、赤裸裸的侵略瓜分世界版图,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它们挑战人类的良知,毁灭着世界的未来。中国人民虽以3 500万军民的巨大牺牲,历经8年,对付当时已经是高度军事化、技术先进的日本,使得日本从战略上无暇开展对苏联、东南亚以及美国的进攻。遏制了法西斯力量的纠结联合,避免了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中国的贡献不可忽视,中国的作用不容低估。对此,该书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贡献“与美、苏、英三国地位同等”,这个评价应该是恰与其份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也认为,“一般来讲,大国的标志是有能力打赢战争”。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一个大国对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应该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其次,该书客观全景式地描述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七七事变”到“淞沪会战”,从“南京大屠杀”到“重庆大轰炸”,作者通过大量的笔记资料和当事人的叙述描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无耻。如写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作者援引战后远东军事法庭的判决书中写道:“同时,还发生了许多起强奸&&在强奸过程中,还发生了多起变态和虐待行为。许多妇女在强奸后被杀,他们的尸体被烧毁。在日军占领后的第1个月里,大约共发生了2万起强奸事件。”作者揭露,这种暴行没有被“阻挠”,反而被当成一种“奖赏”,他援引美国基督教南京青年会牧师费吴生的日记指出:“在整个现代史上,没有一页如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般黑暗。”作者也讲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如“淞沪会战”、“血战台儿庄”。在写这次战役之前,“日军希望最多投入40万兵力就摧毁镇守华东和中原的中国军队”,但“台儿庄城内,每天都上演着极激烈的巷战,空前的争夺巷战,不止争夺一街一巷,即一院落和一间屋子,谁也不肯让过谁&&有时彼此同时挖洞,同在一堵墙打洞,彼此见面,就互敬以手榴弹。没有手榴弹,就用嘴咬”。台儿庄胜利,“是日本在中日战争中第一次遭遇的巨大失败”,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该书也讲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战,如蒋介石对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的指挥,如共产党在军队指挥的平型关大捷等。对于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作者也给予了一定的评价。当然,作者似乎更加偏重于讲述蒋介石,包括他对武汉失守后的长沙大火、黄河花园口决堤,甚至对汪精卫集团的态度等。当然,该书还有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关于战争对中国普通民众的伤害,给予了充分的描述和记载,如作者关于“南京大屠杀”、“花园口决堤”、“重庆大轰炸”、“河南大饥荒”的描述等。战争对中国人民的伤害是无法形容的,留守的人民在恐惧中生活,流亡的民众一次次把生存的希望抛洒在远方。混乱、饥饿、疾病、死亡始终伴随着中国民众,而且灾难随时都会降临。
  再次,该书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作了细致的研究,这是许多历史学家包括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历史学家鲜少做到的。如通过“珍珠港事件”的记载,表明了美国被迫对日宣战,中国开始与美英的结盟的过程。再如,中国对缅甸的远征,固然有中国军民的又一次牺牲,但也说明中美的同盟,有力遏制了日本的“南进”野心,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该书记载了国民党政府包括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等一些国际活动,虽然包括《开罗宣言》在内的成果没有维持太久,但该书肯定地表示,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活动,表明中国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动作为,同时也表明中国的大国地位在国际上开始得到提升。
  最后,该书分析了西方国家包括同盟国对中国的态度,描写了中国军民的孤军奋战。这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没有受到重视甚至不自觉的被弱化的原因。该书写道:“西方势力为了从中国获取利益。曾一度干涉中国内政,但在这一阶段它们却几乎没有提供什么帮助。”该书举英国为例说明,英国“插手干预此事”对保护英国“在远东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有害无益”。英国政府认为,他们应该“保护英国在华北(天津海关不在此列)的特殊利益,除此之外则保持观望态度”。在中美英开始所谓的结盟后,中国也始终处于受“侮辱”的地位。如:“美国总统要求中国对结盟表示支持但不要大张旗鼓地庆祝”,因为他们担心“美国领导人对于国内会如何看待新同盟仍感到紧张,也不愿意让他的选民看到中国重庆那些兴高采烈的人群”。美国如此,英国也差不多。该书援引蒋介石的日记指出,“英国人没有认真对待中国,中国的下一代应当理解这种忍辱建国的不易”。该书进一步分析道:“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人和西方人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的。对于西方盟国来说,中国是恳求者,是一个被打垮了的国家,等待着美国和英国把它从日本人手中拯救出来。但在蒋介石和许多中国人眼里,中国是第一个奋起反抗,也是最坚决地反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尽管有无数次将被迫投降,但中国在外部援助希望渺茫的前景下仍然坚持抗战,那么现在它理应被当作一个平等盟友来对待。”该书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中国抗战的重大意义。如:“美国知道,如果中国失败,那么原本受到国共两军牵制的60多万日军将会投入太平洋战场。因此,&让中国继续处在战争中&是美国的迫切需要。”作者还分析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原因。“各方(这里指西方国家、中国大陆、台湾)对这场战争的解读均采取了冷战时期的态度。”这当然也包括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一样。在谈到国民党政府时,作者提到:“欧洲第一的战略意味着需要以最低的代价把中国留在战争中,而蒋介石就曾一再被迫把自己的军队按照有利于盟军地缘战略利益,却有损于中国自身目标的方式投入战场。”
  当然,本书还有一些缺憾,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作用的发挥,包括动员全民族参与抗战就着墨不多,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动员也缺乏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而这恰好是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群众基础、民意基础。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的演讲中说道:“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平崛起的中国不会去威胁世界,也不会纠缠翻查历史的旧账,但是厘清历史的迷雾,还中国一个公正,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也是为了让爱好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相信人间正义并获得不断前行的动力。
(责任编辑:UB004)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3140被浏览1363869分享邀请回答2.7K1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5K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抗日神剧与历史真实_参考网
抗日神剧与历史真实
史侨时下,一部抗日电视剧《敌后便衣队传奇》忽然又被网友翻出来,其中一个片段被称为抗日神剧的巅峰之作。在抗日武装举行的比武大会上,自称“爆破王”的马洛同志端出包子请大家品尝,然后把咬了一口的包子扔出去,包子落地登时爆炸,仿佛马洛扔出去的不是包子而是手榴弹。随后马洛又相继拿出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辣椒……每一样,都既能吃又能炸,马洛称之为“蔬菜雷”。抗日神剧历来是网友吐槽的热点,从手撕鬼子、裤裆里藏手榴弹、向空中甩手榴弹炸飞机,到八路手拿AK47和捷克式轻机枪打鬼子、日本兵手持跟机枪火力一样的日本三八大盖,再到抗日英雄骑着二战后才有的全地形车、操着二战后才有的新式加特林转膛机枪或者雷明顿系列狙击步枪打鬼子,衣着笔挺发型不乱,杀得鬼子人仰马翻。抗日神剧雷点频出,在遭人诟病的同时也影响了很多人对于抗战历史的真实观感,甚至有网友戏称:“看了抗日神剧,很好奇日本鬼子是如何挺过八年全面抗战的。”一切根源于不了解应该说,在反映敌我冲突的影视剧中,通过艺术手法让对方在某些方面变得愚蠢,让正面人物适当变得战斗力强悍,这在世界范围内的影视剧作品中都是常见的。远的比如法国著名二战喜剧电影《虎口脱险》、美国战争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等等,里面的纳粹德军中弱智比例相当高;近的也有美国2001年电影《珍珠港》、2014年电影《狂怒》等等,里面的主角都是开着低劣的飞机/坦克在强敌面前大杀四方,在银幕上创造了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战绩。2016年一度被视为奥斯卡热门的战争电影《血战钢锯岭》中也把历史真实人物攀爬的7米矮崖注水成了120米高的悬崖,这个关键性事实的注水,直接让上下悬崖几十次的历史真实主人公,摇身一变成为不了解历史的观众眼中的攀岩超人。这些夸张并没有引起国内观众对神剧的大规模吐槽,原因就在于,或者是观众并不了解这些海外电影的夸张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对当年的战争细节也不甚了解,或者是国内影视剧制作方错误理解了艺术夸张的尺度,甚至把喜剧和正剧混淆,把夸张和科幻混淆,把动作和武侠混淆。比如现在被网络大肆嘲讽的包子当手榴弹,这在历史上其实是存在的——1942年,美国战略情报局为缅甸的抗日游击队提供了一批大约15吨的C型粉状炸药,这些用80%的TNT炸药与20%的面粉混合制成的特种炸药,由于考虑到需要通过漫长的日军控制区才能抵达游击队驻地,为防止在运输途中经过日军岗哨时被发现,特意做成了可以烙成大饼的无毒材质,游击队员可以背着一叠C型炸药大饼,安全经过日军岗哨关卡,甚至可以当着日本兵的面,吃上几口大饼以示真实,到达目标附近时只需要在炸药大饼中插入雷管,就能变成威力强大的炸弹。既然历史上真有其事,为什么还会被吐槽为抗日神剧呢?问题就在于,是这批可食用的炸药大饼味道很糟糕,并不能像抗日神剧里那样吃起来还很可口、甩出去时爆炸威力又惊人。而且这些炸药大饼也从没有被投入过中国战场。包子做炸弹的电视剧编剧没有补充这个历史真实故事作为铺垫,其实哪怕强行说这种装备被意外投入中国敌后战场(虽然编剧很可能并不知道这种能吃的炸弹真实存在),都不会引起观众这么大的反感和吐槽,既然没有对这种剧情的提前铺垫和合理解释,那也就不该抱怨我们的观众看不懂这个情节甚至把这些当成了科幻故事。票房与真实的取舍一直以来,很多人在吐槽抗日神剧不能反映真实抗战。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批评既对,也不对。说这种观点对,是因为14年抗日战争进行得确实艰苦卓绝,日本鬼子在1943年之前确实战斗力强悍,单兵作战能力和整体装备对中国军队有优势,对日作战中的我国军民确实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把日本兵统统描述成不堪一击,这是对当年抗日军民艰苦奋战的无视和抹杀。说这种观点不对,是因为抗战这类戏剧,有些内容确实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比如真实历史中的日军残暴和虐杀远远突破人类底线,这不适宜全都拿到影视剧中展现。又比如抗战叙事中常见的白刃相搏刺刀见红,在真实抗战历史中的白刃战,考验的是双方士兵的技术、斗志和纪律,而不是某几个英雄的赵子龙式武功,一场上百人的生死肉搏,可能三五分钟之内就结束了。这种突刺几分钟就结束的场景,既没有敌我双方缠斗几十回合的扣人心弦,也没有飞檐走壁内功伤人的武侠玄幻,如果如实拍摄,完全不能吸引观众。而为吸引观众,加上大部分影视剧制作人员不了解真实抗战,导致了抗日雷剧频出,票房和收视率的压力,让如今的影视剧制作方选择那些青春偶像、帅哥靓女作为吸睛工具,确保了收视率和收益,但是反过来就导致了抗战剧畸变成了青春偶像剧。另一方面是制作方对抗日的不了解,为了吊人胃口引人入胜,一味突破真实边界,以抗日之名拍出的是抗日科幻劇武侠剧,结果演的人和演的事情因为完全缺乏事实依据而造成了观众的吐槽,造成对历史真实的损害甚至污蔑。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加强监管和提高影视市场的鉴赏能力,形成双管齐下,避免抗日历史的无限制娱乐化和玄幻化。(责编:石磐)
新天地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真实的抗日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