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sc的工作流流和BPM的区别

工作流和BPM有何不同? - CSDN博客
工作流和BPM有何不同?
在考虑案例管理应用时,工作流和业务流程管理(BPM)的差异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甚至有了先进的工作流能力也还不够:为什么?此二者的比较将能对此做出说明。
  在许多企业内容管理软件系统里,工作流都是标准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被市场化定位为流程管理,因此理解其不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作为对比,BPM工具套件(BPMS)包含有工作流,在额外功能需要之时应该被使用到,因此它一般包含在大部分的案例管理应用之内。
  本文用一个简化的购买订单流程作为例子,检查了传统工作流与BPM的不同。
  什么是工作流?
  非结构化的内容&通常是纸质文档的电子替代品,在业务中有着特定的生命周期。在这个例子里,我把生命周期定义为一段内容对业务运营有用的一段时间。非结构化内容的例子可能是一份购买订单的电子图像,许多业务均使用的公共文档等等。
  电子文档在业务的不同工作者之间流转,许多工作者需要引用这些文档来完成其工作。工作流可定义为在其生命周期内一段内容被路由所包含的步骤。
  作为工作流操作的一个例子,让我按们步骤来走查一遍一份购买订单业务流程的工作流。如果你跟着一张购买订单在生命周期所经历的步骤走一遍,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工作流究竟是什么。在本例中,请想象一下一家办公室设施供应商接收到了一份要求新的办公设备供应的订单。
  如果收到的是一份纸质文档,这份购买订单将先被扫描,然后该购买订单的一幅电子图片会被创建出来(或者,可能它已经作为PDF文档或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传输过来)。这是购买订单文档工作流的第一步。图片被送达订单输入文员的工作队列处等候处理。通过浏览该图片,文员把产品和数量输入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的订单处理应用系统中。装运人员则完成来自于ERP系统的订单,但他是登入到内容管理系统,在里面通过复核原始购买订单来确认装运。
  装运人员然后将购买订单导向到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电子化地将订单标记为完成,更新客户发票号相关联的文件,并把该图片保存5年。
  这个例子显示了工作流作为在流程中穿越的纸质流的自动化过程。我们没有物理地移动纸件文档,相反,我们通过一序列的工作任务电子化地移动该纸张的图片。现在,我们来看看BPM可以如何对该流程加以改善。
  什么是BPM?
  BPM既是策划业务流程的基础,也是持续优化业务运营方式的商业规则。为了满足全面的BPM需求,需要一套集成的业务流程工具(BPMS)。BPMS可对业务流程进行理解、自动化以及优化。对文档进行路由只是BPM其中一个元素。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购买订单的例子,不过这一次我们是以BPM为背景。
  工作流的目标是按预设的次序以文档图像的电子化移动来替代文档的物理移动。BPM的目标是从总体上进行业务流程管理,并利用以流程为中心的技术对其进行优化。
  BPM始于对已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定量分析&也即业务流程分析(BPA)。为了实施BPA,首先你需要确定已有流程的基本特征。这一基线是通过发现业务流程的当前状态的细节来确定的。
  发掘出当前状态之后,第二步就是开发出一个对未来状态加以改进的流程设计。通过理解当前流程状态的属性,并捕捉问题或改进机会,业务分析师获得了对需要进行哪些改变以优化流程设计的理解。当BPA工具成为BPMS的一部分时,建议的流程设计就可以被直接导入到流程设计器或建模界面里,并进行业务逻辑的配置。
  假设用这个购买订单例子办公设备供应商已经完成了对已有的订单输入流程的分析。分析确定,订单输入流程可通过消除不必要的活动并自动化其他的一些活动来加以合理化。
  在业务分析师将新的流程提交给开发部门实施之前,新的设计要进行模拟仿真。进行模拟是为了确认新流程将如何执行。通过各种不同的&如果&怎样&的场景模拟,订单输入流程及资源分配不断进行变化,直到设计好优化的流程。开发部门然后用新的流程设计创建出新的订单输入应用。
  现在,当办公设备供应商接收到一份购买订单,它马上就扫描。来自纸质文档的特定的信息被自动识别并析取出来。相对于工作流,BPM的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它可以集成已有的应用,并通过精心的设计与那些应用进行交互。
  BPM系统将从扫描的订单上析取出来的客户信息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上的数据进行比对来进行验证。基于新的订单输入流程,如果购买的订单来自于新客户,BPM系统就把客户信息添加进CRM系统数据库中。这个在系统之间的自动化步骤被证实节约了时间和金钱。使用BPM的另一个好处是办公设备供应商现在可以直接接受网上的订单。对与已有应用的交互进行精心策划,并与之集成是BPM相对于工作流的关键优势所在。
  BPM软件连接了其他系统上的那些需要通讯但又没有集成进来的点。比如说,从购买订单析取出来的产品信息可以直接录入到订单管理应用。类似的,在产品被打包送交客户之后,BPM系统可以将运输和投递的状态信息传给客户通信应用,由该应用发送提醒性质的、个性化的电子邮件以及信函通知。
  利用BPMS,办公设备供应商也可以监控每一份订单的处理流程以及新订单输入应用的订单处理趋势。供应商实施了业务活动监控(BAM)来跟踪动、订单状态及异常情况。当订单出现问题需要人工干预时,BPMS可以把必要的人工步骤编排进来去解决相关问题。具备协作工具的BPMS可以更有效地在以人为基础的流程和以系统为基础的流程之间迁移,以确保流程的平滑流转。BAM模块现在则可以根据需要统计性地跟踪整个订单输入流程的生命周期,从订单接收开始,到订单实现为止。
  BPM被误以为是更先进的工作流,或者被视为工作流,这一点可以理解。许多公司以内容管理的实施开始,其目标是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随后进入企业内容管理(ECM)实施阶段,以受控的电子化文档影像替代物理文档的搬移。这就是工作流。
  BPM提供了比电子化文档搬移更多的东西:这是一个以技术为基础对业务流程进行理解、自动化以及优化的方案。复杂的业务流程是人员活动和自动化活动的混合。
  当用户执行人工活动并与BPM应用进行交互时,接口界面应当是直观、灵活、开放的,这种直观和灵活应该可以让用户能利用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而开放和灵活则应该可以让用户要么直接与之交互,要么可以利用其他应用如电子邮件与之进行交互。
  流程编排包括了与已有的后端办公应用的集成。任何应用都可以设计为可相互对话,但这种对话要达到哪种层次的效果呢?你需要写代码,还是只需简单地配置流程模板就能进行应用集成?
  无论你使用的是工作流还是BPM,重要的是降低总体的环境复杂性,通过使用单一的、集成的平台,以足够灵活的方式编排任何类型的流程,以足够开放的形式容易地与其他应用集成,且具备足够的健壮性,可从小规模做起,扩展到处理大规模的业务。
本文已收录于以下专栏:
相关文章推荐
技术背景:大规模定制、个性化、随需应变和大规模融合趋势都是下一步信息化应用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对应用软件开发商的新挑战。而目前的web技术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软件开发商不但开发出的应用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
BPM, 业务流程图, 商业智能图,工作流自动化图,设计开发工具,可视化VC++控件源代码组件库
-- 100%源码全开放企业级业务流程解决方案!
BPM与工作流相比有如下的不同:
(一)  跨组织的业务流程描述语言和工具。
在工作流系统上马早期,经常会发现同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组织单元、部门的流程采用不同的描述方法,比如A/B/C/F四个部门的...
目前公司在进行网站重构,需要将工作流系统整合到新开发的系统中,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宏天的BPMX3和普元的BPS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在评估计划中,因此我对这两个系统有了一个浅显的研究,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最近整个部门在学习K2工作流,需要培训三天,已经过去两天了。虽然老师讲得有气无力,我们听得云里雾里,但是总体上对于K2的开发、部署、应用场景有了大致的方向,剩下的具体应用准备通过阅读官网文档来了解。在...
这篇先来研究下BPM在医院的应用场景,下篇将开始学习K2(估计需要一两个月的学习,英文文档看的比较生疏)。
        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相继出现了His、Lis、Pacs等系统,提高了医院...
他的最新文章
讲师:宋宝华
讲师:何宇健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业务流(BPM)与工作流(workflow) 的区别.pdf 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业务流(BPM)与工作流(workflow) 的区别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业务流(BPM)与工作流(workflow)
在 SOA 实践中,对于 BPM 面临着不少困惑与选择,主要是工作流与业务流
的架构区别。有些项目把业务流产品用作工作流设计,而有些工作流为主的产品
工具却作为业务流实现。这里简单地讨论一下 BPM 中业务流与工作流的作用区
别。简要概述了工作流与业务流的主要区别。
工作流与业务流的主要区别
简单地说,是定义,构建及执行 具有服务组合,服务编排及并
流程。工作流基本上属于面向应 发处理的能力。强调面向服务
用的流程架构,例如,典型的人 的企业级端到端业务流程管
工审批流,页面流,文档的路由 理。主要用于跨系统,跨部门
等。从项目过程来看,一般根据 的企业系统,例如,与 ERP 系
业务部门的用例需求,由技术人 统的整合。业务流项目关键在
员遵循传统步骤进行设计,开 于业务梳理及优化分析。项目
发,测试,部署。工作流一般强 重点为建模,组装 / 接口转
调快速开发,着眼于局部应用,换及管理。流程导向以业务为
反复多。重用性差。
中心,关注全局业务价值及服
建模与开发使用统一流程模板。一般建模与开发分开进行。强
具有一定的工作流模式。流程较 调业务为导向。流程状态及动
为可控。可使用多种不同的编程 态性可通过服务组合与其它
语言。编程除错基本反映在程序 系统关联。当流程跨越多个用
层面。学习上手较快。单一流程 户及交互时,与组织结构的变
开发周期较短。业务流程监控一 化关联较大。服务可动态绑
般表现在流程或活动节点
定。编程模式可采用核心的
SDO/SCA/BPEL 规范。编程除
错反映在建模和流程界面。业
务流关注的是服务的组装,而
非代码开发。流程设计具有一
定的曲线要求。业务流程监控
涉及流程 / 任务以及业务对
象层,强调实时业务调控。
比较适于图像,文档等传输。使 适应于系统业务重组优化。其
用变量参数,一般无松散持久 数据接口关联主要通过 SDO/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基于工作流的BPM系统研究
作者:张成蛛
欢迎访问e展厅
在企业生产管理中,人们对所从事工作的分工越来越细,完成一项工作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不同职责的人共同参与协作完成。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合理组织,可以大大提高公司业务流程的运作。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即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从具体实施的层面看,BPM还可分为流程分析、流程定义与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管理、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如何才能帮助企业进行高效持久的业务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是值得研究思考的问题。BPM系统就是用来开发完成过程建模和过程管理的软件系统。为了在企业的实际业务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它必须和企业已有的或购买的其它业务应用软件实现集成,通过集成来提高整个企业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基于目前的企业需求和工作流技术发展现状,通过对公司的实际需求分析,本文提出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BPM系统的设计和解决方案。
1 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Workflow)是针对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将工作活动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工作流技术是为了解决多人之间的协作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建立业务过程模型,将不同的人、不同的任务组织起来,并控制业务的执行顺序以及任务在不同的人之间的分配。工作流技术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工作流关注的是如何缩短流程闲置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业务处理能力并使企业能够关注于真正对企业有意义的增值业务上。
根据WFMC(工作流管理联盟)给出的定义,工作流是指整个或部分经营过程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在实际情况中可以更广泛地把凡是由计算机软件系统控制其执行的过程都称为工作流。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中包含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组件以及这些组件之间的接口,其中的主要组件有:
(1)工作流核心组件。包括工作流的执行服务组件等,它提供了一个运行环境,利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进行过程的实例化、解释以及激活,并且支持与外部必要的资源的交互。
(2)工作流引擎。它是一个为工作流实例提供运行执行环境的软件服务。
(3)工作流辅助组件。帮助实现不同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问的互操作。
根据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特点,可以设计出基于工作流的BPM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个灵活敏捷的平台,便于工作流的自动化和流程再造。系统中要求设计可视化业务流程定义和业务表单设计的模块,使应用开发人员更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降低复杂流程应用的开发难度。统一的流程开发、运行和管理平台,使得应用系统可以在不修改业务逻辑代码的条件下,通过重新定义流程图即可实现业务流程逻辑的变化。
2 系统设计与架构
WFMC提出了工作流参考模型,定义了各个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如何调用第三方程序,实现功能的扩展。研究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发现,流程的流转是基于定义工具现行绘制的流程定义,然后由工作流运行服务(引擎)调度工作流实例的流转方向、流转内容和用户交互。基于工作流的模型和结构,设计出如图1所示基于工作流的BPM系统架构。
图1 基于工作流的BPM系统架构图工作流定义工具是任务流转的前提,图形化地定义流程可以大大简化描述的复杂性,更加直观,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沟通;系统支持各种工作流节点(开始、自定义、分派、串行、并行、循环、数据处理等节点),可以方便地定义现实工作中复杂的工作任务;对于流程运行时,涉及到的数据表单,系统也专门提供了灵活的设计器,任意流程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从数据库中引人任意多张数据表作为业务数据的存放。系统支持对流程的设计内容的导入导出,包括流程图的设计和表单的设计。
作为系统的核心之一,工作流引擎负责流程实例-任务的自动流转,可以处理直流、并流、条件分支、条件循环、自由节点、分派节点等等多种复杂情况,还可以实现任务逾时自动处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分布和系统角色定义包括几方面:(1)一般用户:使用流程,参与使用系统,进行申请、审批操作。(2)流程设计人员:负责绘制流程定义、设计数据表单和流程规则维护。(3)系统管理员:添加、设置系统角色,对员工的系统使用权限进行统一管理。(4)流程监控人员:可以查看两种状态的流程——运行时和错误时的流程,并且可以将发生错误的流程的审批人临时修改掉,使流程重新正确运行。
3 技术实现
基于工作流的BPM系统以微软.NET2.0为技术平台,可以采用C#、ASP.NET、JavaScript开发语言,基于三层结构(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每一层都相对独立。整个系统运行使用完全是B/S架构,实现了Internet访问使用系统。所有的模块,均采用多层架构设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技术层次:
(1)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都采用ASP.NET制作网页;(2)业务外观层:外观模式采用Facade设计模式,提供统一的内部访问接口;(3)业务规则层:封装商业逻辑,提供校验、逻辑实现的功能;(4)数据访问层:访问后台数据库,提供后台多种数据库支持;(5)公共层:各层公用模块。
系统的技术层次图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基于工作流的BPM系统适用面非常广,客户只需连接上网页,就可以用B/S方式访问和管理业务流程。采用Web方式将企业网与后方数据库系统相连,使流程应用者能方便地参与企业的业务过程。另外,从Web直接驱动工作流,简化了企业办公,便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客户端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安装和维护工作,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维护成本。如果系统需要升级,也只需在企业服务器上安装一次,其他客户端无需安装程序。系统采用集成数据库开发业务应用逻辑,然后在应用逻辑中嵌入对工作流引擎的调用从而实现流程的控制。此外,系统代码全部放于服务器上,只有被授权的系统管理员才能访问数据库、更改代码。系统采用灵活而严格的权限管理,大到模块的访问,小到单个数据的访问与修改均可以控制权限,确保数据的安全性。4 结语
基于工作流的BPM系统提供了快速构建复杂业务流程应用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数据、业务流程、人员集成和重组提供了通用环境,使得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在整个软件产业链中合理布局并有机组合,允许用户利用新的和现有的企业数据可视化地组装成表单和流程应用,实现全面的业务流程管理,使得新业务快速上线。BPM系统可以帮助企业IT部门缩短开发时间,改善流程应用的质量和可维护性,从而提升应用开发的生产力。从长远经济效益来看,基于工作流的BPM系统具有较为可观的应用价值。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查看更多流程管理BPR/BPM相关文章:
· 徐锐 ()· 北京科技大学 黄艾舟 梅绍祖 ()· 岳澎 郑立明 任浩 ()· newmaker ()· 延展咨询 ()· 知客CRM ()· 胡飞虎 张涛 孙林岩 ()· AMT研究院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郭宇 ()· Peter Schooff ()
查看更多CIO信息化管理相关文章:
· 王平 黄徐进 於斌 ()· 吕纪伟 ()· 李垒 ()· 田雅芳 梁文静 ()· 李春磊 王晶 陈泽 ()· 王桂合 ()· 徐锐 ()· newmaker ()· 王晓燕 ()· newmaker ()
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畅所欲言吧!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下次自動登錄
現在的位置:
& 綜合 & 正文
工作流(Workflow)和BPM的不同
1、工作流(Workflow)
在模擬、定義、執行和分析方面並不是非常關心完整周期的流程管理。沒有內置的流程管理概念。
有限的可測量性和可靠性,通常只是為部門級的使用進行設計並只有有限的平台支持。
缺乏整合能力,通常只限於傳送圖片或者文檔附件。
通常只能運行指定的應用系統,無法運行外部的主機應用系統,比如Oracle、SAP等等。
功能着重於提供強大的電子錶單功能。
通常在非任務驗證和收入結算領域使用。2、BPM
業務流程的管理、模擬、執行和分析的獨立的軟件平台,通常用於P2P、P2A和A2A(STP)任務驗證和收入結算流程中。
高可測性、高事務數、大用戶量的設計。
很強的集成能力,業務流程能夠通過不同應用系統與多個軟/硬件平台進行端到端的連接。
提供的主要功能
a.高可視化
b.可管理化
f.基於規則
g.持續的優化
h.嵌入的工作流關注於通過預定義指令集組成活動組件的特定應用的序列,包括自動過程(基於軟件的)和手動活動(人工工作)。
BPM關注於由一些獨立的應用系統組成的業務流程的的模擬、定義、執行、分析和管理。BPM是工作流的超集,最大的不同是使不同的應用活動相互協作提供強大的整合能力。
工作流管理系統用於控制流程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從一個應用到另一個應用,因此,它用於管理工作流的信息。工作流管理不考慮業務流程的優化。BPM真正控制整個流程,確保工作流能夠按計劃實施。
BPM的解決方案包含很多工具,可以幫助業務人員很容易的創建和記錄流程。可以為IT人員提供一個協同環境,來將業務人員創建的業務流程轉換為可以執行
的、與數據庫、電子表格和業務規則相集成的代碼。當業務流程很複雜的時候,一個人是不夠的,很多不同的人要一起工作,協同工具是有必要的,它使得業務人員
和IT人員可以進行協作。
BPM可以幫助軟件開發人員來集成第三方的應用軟件。在企業中有很多不同的應用系統。例如,ERP、PLM、財務軟件等。這些系統可以通過BPM平台進行
集成。此外BPM還用於處理流程執行過程中的意外和特殊情況,發布流程,並對流程進行版本控制。另外有一種工具,可以從正在執行的流程中提取一系列的指
標,生成各種形式的報告,使流程的擁有者能夠管理流程的資源,實現流程的優化。
簡而言之,BPM可以提供所有的流程控制功能,並實現與各類應用軟件的集成,但工作流管理不能實現這些功能。
BPM/Workflow Both Target Business Enablement
By STEVE WEISSMAN
Even the most casual observer of today’s enterprise software market is aware that “BPM” and
“workflow” are two of the catchiest phrases now in play. But the way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progressed, even the most expert participant currently finds it difficult to clearly delineate
between the two. Last year we wrote that these once-disparate market segments would dramatically
converge until they’d come to occupy a single functional niche (see Enterprise
Interoperability Takes Center Stage), and we were right – to the point where such stalwart
defenders of the workflow faith as Staffware and Ultimus now readily and comfortably speak
BPM as well.
區分Workflow與BPM
按照我最初的設想,這篇文章本不應該寫Workflow與BPM的區別的,但是世界總是變化這麼快。前幾天給公司內部的期刊寫了篇介紹工作流的文章,之後就有很多同事詢問Workflow與BPM的區分問題。於是不得已就寫了點這方面自己的看法,現摘錄如下:
對Workflow和BPM,沒有嚴格的概念界限區分。
首先讓我們回顧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誕生了“Process Reengineering”,可惜那個時候只是一陣風,因為技術跟不上,所以大多都只停留在管理層概念。但是,在九十年代,workflow技術卻蓬勃發展,可謂是百家爭鳴,蒸蒸日上。
2000左右,工作流技術應用已經非常成熟,數據集成,應用集成也發展迅速。隨之也推動了業務過程管理、整合、統計、優化等方面的應用需求。於是就誕生了“BPM”這個概念。
如果Workflow是早期人們為了解決“辦公自動化”“流程自動化”而誕生的應用技術和解決方案的話;那麼BPM則是為了“對全局性的業務分析、整合”,以及“能夠基於這些分析提供對上層管理決策的支持”的一種應用技術和解決方案。
事實上,如何去描述業務過程“Business Process”,一直還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也因此存在幾種標準。主要是以WfMC為代表的XPDL,OASIS為代表的BPEL,OMG為代表的BPMN和BPDM。
雖然描述過程“Process”的標準並不一樣,但是在圈定以:過程定義、過程執行、過程監控、過程分析、過程優化這幾個方面為核心的BPM Solution ,這一方面各家幾乎都是相同的,只是實現技術不同。
當然,隨着SOA浪潮的到來,BPM基於SOA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
整理自網絡資料。。。。
&&&&推薦文章:
【上篇】【下篇】博客分类:
本书关注于
里的流程产品。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流程产品,很多人的困惑是:这些流程产品究竟能够帮助企业做出哪方面的改进,这些产品背后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同时,很多人对
产品的宣传也存在着困惑,最多的就是:工作流技术和
(业务流程管理)技术究竟存在着什么区别?为什么很多原先的工作流产品现在都改称为
产品?本书将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一定的讨论,一个事实是
流程系统将在企业的改进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目前而言,这些系统还存在着很多的局限,如果一个流程产品的思想是流程自动化,那么很大程度上这个产品是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
提到流程,第一个问题就是流程的历史。
世纪英国经济家学亚当
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
劳动分工原理
,提出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产量,其理由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分工可以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第三,简化劳动和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亚当
斯密的分工论蕴涵了最朴素的流程理念。流程产生于一系列的分工。
维基百科里
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如下定义:业务流程是为特定的对象(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由一系列相关联、有组织的活动或任务组成。企业和组织中,业务流程一
般被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管理流程,对企业运行进行管理、协调的流程;运行流程,构成核心业务和创造基本价值的流程,如采购、制造、市场销售等;支持流
程,支撑管理流程和运行流程的流程,如会计、招聘、技术支持等。
接下来我们关注工作流技术的历史。工作流技术发端于
领域的研究工作,但工作流思想的出现还应该更早,
Fritz Nordsieck
就已经清楚地表达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的想法。
年代与工作流有关的研究工作包括:
沃顿学院的
Michael D. Zisman
开发的原型系统
Gary J. Nutt
等人开发的
系列试验系统,还有
Anatol Holt
Paul Cashman
监控软件故障报告
SCOOP, Officetalk
开发的系统都采用
的某种变体进行流程建模。其中
Officetalk
系统,不但标志着工作流技术的开始,而且也是最早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可以看到,工作流最初出现的思想和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但是这带来了工作流技术应用的局限:第一是在企业里存在着很多关键的业务流程,这
些流程自动化的成本太高,无法自动化;第二是很多流程并不需要自动化,自动化反而会降低这些流程的执行效率,典型的在一个企业里,请假往往需要一定的审
批,在这种情况下,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往往比通过工作流提交表单更有效率;第三是自动化流程往往意味着流程的柔性降低,
比如制造企业都有设备维修业务过程,基本步骤如下:故障维修申请
维修数据记录。这样的一个维修过程如果用工作流实现,工作流引擎会严格按照这样一个顺序执行,但是车间随手换了一个备件,可能只需要
分钟,而从提交申请到维修结束,走这样一个繁琐的过程,恐怕不是信息系统服务于人了,而是人服从信息系统了,再比如,紧急情况下进行的维修,可能直接进行维修、验收、记录维修数据三个步骤,可能连派工都来不及了。此时,自动化流程就会严重影响执行效率。
代人们对工作流技术充满着强烈乐观情绪,研究者普遍相信新技术可以带来办公效率的巨大改善,这种期望不可避免的落空了。人们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成功
的组织往往会在适当的时候创造性的打破标准的办公流程;而工作流技术的引入使得人们只能死板的遵守固定的流程,最终导致办公效率低和人们对技术的反感。
年代工作流技术失败的技术原因则包括:在办公室使用
尚未被社会接受,
技术还不普遍,开发者还不了解
技术的需求与缺陷。总结一下,工作流应用失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自动化流程的柔性低;第二点则是限于当时的技术原因。
年代后,随着
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工作流技术开始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热潮,这个热潮完全是技术驱动的,这时候出现了大量的工作流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流技术不仅仅是指专门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同时也指拥有工作流特征的各种应用系统,例如各类企业管理软件(
)和协作软件里有具有的相应流程组件。工作流技术的应用使得很多应用软件的开发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同时,可以观察到工作流产品的采购客户往往会是系统集成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工作流要解决的问题域依旧是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由此带来的应用局限并没有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新的管理革命正在发生。
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再造:不是自动化改造而是推倒重来》
(Renglneenllg work
obliterate)
的文章,文中提出的再造思想开创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
哈默和詹姆斯
钱皮在其著作《企业再
造:企业革命的宣言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iution)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
Process Reengineering)
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取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
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性的进展。该定义包含了四个关键词,即:
志,形成了新的业务流程理念,并伴随着对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组织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反思,新的理念强调企业以业务流程为中心进行运作、打破传统的部门隔阂、增
加客户价值和企业效益(降低成本)。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取代职能分工,成为管理的首要原则,围绕流程建立起来的组织具有更高的敏捷性、效率和效益,呈现出扁
平化、网络化的特征。
新的管理理念催生新的
产品孕育而生。可以说一个好的
品总是对应有相应的理论基础,那种简单的对现有工作方式的复制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小的而典型例子是电子印章软件,从布局到排版都很逼真。可是现实中印
章的设计是为进行文件的状态确认,非常直接,但是在电脑上摹仿这种印章,不但用着别扭,看着也十分难过,更重要的是,明明通过工作流的控制已经能够确认文
件的状态,却一定要通过电子印章来生硬模拟。)。很多技术人员以
来区分流程产品是工作流还是
更为强调软件的系统集成能力。实际上,工作流软件与
软件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技术实现,而是它们解决的问题域发生了变化。
工作流软件解决的问题域是流程的自动化,而
软件解决的问题则是业务流程的优化
因为解决的问题域发生变化,那么
软件相比工作流软件在技术上的变化就很清晰了:强调对流程运行的监控、强调对流程运行数据的分析、强调对各种企业应用软件的集成能力、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实际上很多
软件的前身即是工作流产品,从技术角度上理解,工作流软件和
软件是没有区别的,
软件是工作流软件发展的结果,只是开发商出于市场的考虑换上一个不同的标签而已(非常类似于当前的药品市场,同一种成分换个名称就变成新药)。然而从处理问题的角度考虑,区别两者则又是必要的。
软件面临的问题依旧存在,因为很多
软件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不正确,很多
软件依旧是通过自动化流程来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这再次回到工作流软件所面临的问题:企业很多业务流程很难自动化、自动化流程的柔性很低。对于这些问题,
软件试图通过简化编程(快速开发、
思想)和系统集成来尽可能自动化多的流程,通过增强流程定量分析能力来尽可能的增加流程柔性。这实际上是在用正确的方式做错误的事,因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这并不是一条正确的路。
相比而言,
Control-ES
软件则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它并不强调流程的自动化,它是从咨询软件发展而来的,这决定了其解决问题的另外一种方式:强调对现有流程的评估和重构而非自动化。在
Control-ES
里,流程是作为企业财产保存的,仅仅文档化。这几乎立刻扩大了其对业务流程的描述能力,但是其的咨询背景也决定了它的局限性:无法实时获取业务流程执行的数据(完全依靠咨询人员的工作),于是
Control-ES
更多是作为咨询人员的工具而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流程改进本来就是一项咨询工作,很多
厂商甚至没有任何业务领域经验,拿出其
软件就宣传能够实现客户流程的优化是一件很搞的事情,很多所谓的流程梳理实际仅仅是对现有流程的复制再现,没有任何改进可言。
一种更好的方式是文档化所有业务流程,然后通过系统集成能力实时获得关键的数据信息,实现以流程为中心的数据撮合,关键的流程执行和改进则交由人去灵活执行。对这种实现思路我们将在本书的最后部分进行讨论。可以看见的是,流程优化从来也不应该是
系统能够完成的事情,
系统所要做的是为流程优化撮合必需的数据,做为支撑系统而存在。
软件,最后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方向是云计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工作放置到了网上,典型的如
提供的各种在线服务,文档、邮件、
等,这种趋势触发了新的业务模式,云中的工作流即是其中一种,通过提供在线的工作流程自动化,将各种在线服务通过流程粘合起来。在这方面,
走在了最前面。
论坛回复 /
(15 / 6807)
ronghao 写道引用因为解决的问题域发生变化,那么 BPM 软件相比工作流软件在技术上的变化就很清晰了:强调对流程运行的监控、强调对流程运行数据的分析、强调对各种企业应用软件的集成能力、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
此处,我感觉“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改为“强调业务系统的柔性”更为恰当。我并不是鸡蛋里头挑骨头的意思,因为“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导致了很多厂商的BPM产品出现一个共同的致命的弊端,就是改变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变成模型,搞出来一条私有的很封闭的所谓“免编程”的东西;这种产品在开发人员群体里面是没有生命里的,最终用户实际上也不会用、不屑用。所以,用“强调业务系统的柔性”更合理,它更能体现业务价值。
谢谢!你的意见非常好,这里确实不太恰当,本质上要解决的是业务问题。我个人也很反对所谓图形化的快速开发平台。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BPM做B2B的集成非常非常重要。
你去看看国外做集成的的软件哪个没BPM啊.....
集成分很多层面,常见的有数据层(ETL)、应用层(EAI)、展现层(Portal)
我想你们说的应该是应用层吧,BPM在这个层面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尤其是很多涉及到人工操作的环节
引用因为解决的问题域发生变化,那么 BPM 软件相比工作流软件在技术上的变化就很清晰了:强调对流程运行的监控、强调对流程运行数据的分析、强调对各种企业应用软件的集成能力、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
此处,我感觉“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改为“强调业务系统的柔性”更为恰当。我并不是鸡蛋里头挑骨头的意思,因为“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导致了很多厂商的BPM产品出现一个共同的致命的弊端,就是改变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变成模型,搞出来一条私有的很封闭的所谓“免编程”的东西;这种产品在开发人员群体里面是没有生命里的,最终用户实际上也不会用、不屑用。所以,用“强调业务系统的柔性”更合理,它更能体现业务价值。
谢谢!你的意见非常好,这里确实不太恰当,本质上要解决的是业务问题。我个人也很反对所谓图形化的快速开发平台。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BPM做B2B的集成非常非常重要。
你去看看国外做集成的的软件哪个没BPM啊.....
因为解决的问题域发生变化,那么 BPM 软件相比工作流软件在技术上的变化就很清晰了:强调对流程运行的监控、强调对流程运行数据的分析、强调对各种企业应用软件的集成能力、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
此处,我感觉“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改为“强调业务系统的柔性”更为恰当。我并不是鸡蛋里头挑骨头的意思,因为“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导致了很多厂商的BPM产品出现一个共同的致命的弊端,就是改变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变成模型,搞出来一条私有的很封闭的所谓“免编程”的东西;这种产品在开发人员群体里面是没有生命里的,最终用户实际上也不会用、不屑用。所以,用“强调业务系统的柔性”更合理,它更能体现业务价值。
谢谢!你的意见非常好,这里确实不太恰当,本质上要解决的是业务问题。我个人也很反对所谓图形化的快速开发平台。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BPM做B2B的集成非常非常重要。
实际上,工作流软件与 BPM 软件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技术实现,而是它们解决的问题域发生了变化。 确实是二者的本质区别,非常认可荣昊兄的简介。引用因为解决的问题域发生变化,那么 BPM 软件相比工作流软件在技术上的变化就很清晰了:强调对流程运行的监控、强调对流程运行数据的分析、强调对各种企业应用软件的集成能力、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此处,我感觉“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改为“强调业务系统的柔性”更为恰当。我并不是鸡蛋里头挑骨头的意思,因为“强调快速的开发能力”导致了很多厂商的BPM产品出现一个共同的致命的弊端,就是改变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变成模型,搞出来一条私有的很封闭的所谓“免编程”的东西;这种产品在开发人员群体里面是没有生命里的,最终用户实际上也不会用、不屑用。所以,用“强调业务系统的柔性”更合理,它更能体现业务价值。
无论是什么XPM还是XPDL,始终要运行,一旦运行起来,其控制运行的系统就成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前面的XML定义语言就没有什么作用了,而我看无论是BPM还是XPDL这些规范都是在说流程设计过程的规范,而从来没有看到过在后期运行控制方面的问题? 是否请楼主提示下
这些规范本身就只是规范对流程进行xml建模的,你说的运行期的管理和控制属于其他的范畴,这个我认为倒不大可能形成规范,因为涉及的内容太多,只能从大的方面进行约束,例如工作流系统的5个接口、组成等等。
实际上,企业和用户最终并不会关心这些概念,而会综合各个方面的意见,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并且无论是BPM还是WF开发厂商都会很现实,很现实的来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所以我们无论是宣称什么产品概念,都必须从很实际的技术应用做起,脚踏实地,简单的方法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我相信BPM和WF之间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壁垒和隔阂,而应该是在实际应用中相互学习,互相借鉴,以后的工作流技术或者BPM技术会融合在一起,我坚信这点。。。
谢谢你的意见!
我认为从概念上进行一定的区分是必要,因为每个产品都有其理念和想解决的问题,了解一个产品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它的历史和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我也同意你的部分观点,从技术上讲,大部分BPM都是从工作流发展而来,它们之间从技术实现上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是如果依旧以工作流的方式来解决BPM想解决的问题,这是存在问题的。
浏览: 352612 次
来自: 北京
浏览量:7386
很好的文章,帮助我快速了解zookeeper提供的能力以及为什 ...
支持,已经买了 是对工作流和BPM的很好总结啊
看来,我与这个时代有些脱节了。必需加快赶上来。谢谢你的奉献。必 ...
目标 人没有目标就很容易迷失自己,常常陷入困惑中
支持。就凭你这个感悟,必须买一本收藏!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773203',
container: s,
size: '200,20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流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