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义(古兰经 恐怖主义)里面真的有极端恐怖主义的句子吗?如果有,那我国政府咋不禁?

从圣经和古兰经看宗教恐怖主义,及伊斯兰教改革探讨
/ 2015年 /
从圣经和古兰经看宗教恐怖主义,及伊斯兰教改革探讨(草稿)
日,法国巴黎发生惨案,伊斯兰教恐怖分子枪杀了《查理周刊》的12名记者和编辑。全世界都在声讨这种赤裸裸的恐怖袭击,我也谈一点对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的个人看法。
(一)向善还是向战?
虽然各大宗教都劝人向善,但翻一翻历史书就知道,宗教很多时候并不是社会的融合元素,而是分裂、杀人和战争的元素。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一千多年来从没停过,其高潮是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在教皇的支持下,信奉天主教的西欧领主联军对异教徒国家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士兵们以十字为标,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称之为“上帝的士兵”(milites
Christi)。十字军所到之处,抢掠、偷盗,遍地焦土。1099年,十字军攻克了圣城耶路撒冷,屠戮了城内的伊斯兰教徒。1187年,萨拉丁领导伊斯兰大军又杀了回来,收复了耶路撒冷。
油画《蒙吉萨战役》,鲍德温四世大败萨拉丁的的伊斯兰军队
宗教之间残酷仇杀,同一宗教不同派别之间的内斗也同样惨烈。伊斯兰教在先知穆罕默德之后的两任哈里发都死于内部谋杀。伊斯兰教的分裂和内部斗争从未间断,什叶派和逊尼派作为千年宿敌,互相视对方为异教徒,杀戮的血腥程度让人惊讶。公元694年,逊尼派的伊拉克总督哈贾吉•尤苏夫血洗库法城,残酷清洗什叶派和赫瓦利吉派,一次性就杀死12万人。
基督教的内斗也不含糊,1618年-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欧洲十多个国家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有些国家人口甚至减少了一半以上。这场战争当然有欧洲各国争权夺利的因素,但传统天主教与基督新教(改革派)的争斗是其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三十年战争属于基督教内战。
有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以及在现代核战争的阴影下,当今世界大规模宗教战争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地区性战争依然持续不断,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四次中东战争,伊斯兰解放军发起的科索沃战争等,宗教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911事件,纽约世贸大厦被毁
从1960年代开始,一种新的战争形式袭来,这就是恐怖主义袭击。所谓恐怖主义,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己(或组织)的目的与利益,不惜牺牲无辜百姓的生命。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反人类行为。从摩洛哥到尼日利亚,从马德里到伦敦,从印尼巴厘岛到美国纽约,恐怖袭击每年都夺去成千上万平民的生命。以美国2001年的911事件为例,恐怖分子劫持三架民航客机撞毁纽约世贸大厦,当场造成320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按美国总统布什的说法,这不是恐怖袭击,这就是战争。
(二)为什么宗教导致仇杀与战争?
合上历史书,我们得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劝人向善的宗教会导致仇杀与战争?或者可以这样问:为什么劝人向善者会残酷对待他人?翻一翻各大宗教的基本教义就知道,向善只是对信徒和准信徒的,异教徒通常不在此列。
宗教引发冲突的第一原因在于排他性,排斥异教徒:只有我是对的,其他均为异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都是一神教,他们都认为世界只有唯一真神:
《圣经》十诫第一条:不得信耶和华之外的神。
《古兰经》第一章:一切赞颂全归真主,我们只崇拜你。
《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第一条:佛陀是我们唯一的导师。
世界只有一个,教主各不相同,有不同就有斗争,发展到极致就是战争。在冷兵器时代,战争虽然也是血肉横飞,但总不可能把人杀绝。但核武器的广泛装备改变了这种情况,它意味着大规模战争最后的结果没有赢家,而是全人类一起灭亡。
氢弹爆炸图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一旦让宗教极端分子掌握了政权,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他们可以不惜屠杀平民百姓,蔑视任何人权和国际准则,只为宣扬和扩张自己的宗教。
在核战争的阴云下,如何避免冲突,保证种族延续,是人类最紧迫的任务。这个任务要求我们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但这和绝大多数宗教是冲突的,宗教信徒心中最崇高的是教义,而不是生命,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尤其如此。这也是恐怖主义袭击的根本原因,就像巴黎这次惨案,你嘲讽了我的教主,我就要杀死你。如果他们也认为生命最崇高,那就不会有恐怖袭击了。
自从宗教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有异教徒和持不同意见者。地球上不可能人人都皈依同一宗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可能。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宗教的教徒人数超过了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任何宗教,在任何时候,都要面对异教徒,而且异教徒(在世界范围内)占大多数这个事实。如果各大宗教不能坦然面对现实,不承认异教徒的平等地位,甚至对异教徒和持不同意见者采取暴力攻击,这个世界就永不得安宁了。所以老杨认为:宽容对待异教徒,是各大宗教的新任务。在核战争的阴云下,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不能宽容对待异教徒的宗教均属邪教。
在对异教徒的态度上,佛教做得比较好。如果你不信佛,一般称缘分未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在佛教的主要经文里发现严酷对待异教徒的文字,屠戮异教徒的案例也非常罕见。佛教强调不杀生,连猪都不能杀,遑论杀人。
藏传佛教可能是一个例外,它的《二十五支分三昧耶戒》中有一章叫做《杀所行戒》,明确规定有十种情况可以杀人:
(1) 与三宝为敌者(杀之)
(2) 与上师为敌者(杀之)
(3) 坏根本戒者(杀之)
(4) 有邪见者(杀之)
(5) 无上密法灌顶及修胜法时,不应入而强入者(杀之)
(6) 为国家人民之一切损恼者(杀之)
(7) 恼乱静修者(杀之)
(8) 往畜牲道者(杀之)
(9) 往饿鬼道者(杀之)
(10) 往地狱道者(杀之)
有人说藏传佛教(以及某些密宗教派)这么杀气腾腾,背离了佛教的基本教义,这不像佛教,更像叛教。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我认为西藏的主流宗教还是称为喇嘛教比较合适,藏传佛教这个词有误导之嫌。
(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让我们言归正传,主要说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旧约圣经》有十诫,其中第六条规定了“不可杀人”,但十诫是针对基督徒来说的,圣经并没有说不可杀异教徒。如果你搜一下“宗教裁判所”就会发现,历史上基督教对待异教徒是相当严酷的,比如宗教裁判所,它是公元1231年天主教教皇格里高利九世(Gregorius
IX)设立的宗教法庭,负责审判异端,刑罚包括没收财产、鞭笞和监禁,直至火刑。
在所有被火刑烧死的异教徒中,布鲁诺(Giordano
Bruno)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生于1548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因为坚持多神论和日心说,否定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于日被烧死在罗马百花广场。
把一个人烧死,只是因为他的观点与本教不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宗教相当疯狂。劝人向善的基督教为什么会残暴地烧死异教徒?究其原因,除了宗教的排他性之外,其基本教义尤其是《圣经》的指引不可忽视。让我们来看几段《圣经》原文:
马可福音16: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约翰福音 3:18:“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启示录 21:8
:“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
从以上经文可以看出,对基督只有两种态度:信和不信。不信的就是基督的敌人。不信基督就是犯罪,和杀人与淫乱并列。所以基督教大规模处死女巫,审判伽利略,烧死布鲁诺等持不同意见者就不足为怪了。
伊斯兰教《古兰经》对待异教徒的态度与《圣经》同样直白,比如《古兰经》4:14写道:“谁违抗真主和使者,并超越他的法度,真主将使谁入火狱,而永居其中,他将受凌辱的刑罚。”
这样的文字很明显,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有皈依伊斯兰教才是唯一出路,否则就让你下地狱。顺便说一下,几乎所有的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极力宣扬地狱的概念,这也是我对宗教最大的质疑之一。对地狱的描绘极尽恐怖之辞,刀劈撕裂下油锅,宗教的怜悯之心何在?信我的教义就能上天堂,不听就得下地狱,容不下不同意见,且用恐吓来逼人就范,实乃下策。
六道轮回。本人2002年在云南所拍的松赞林寺壁画,下为局部
(四)宗教与国家,极端与暴力
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在近代已经逐渐走向温和。虽然基督教徒杀戮异教徒(尤其是穆斯林)依然时有耳闻,但大规模有组织地迫害异教徒已不再出现。目前地球上的恐怖袭击和区域性宗教冲突大部分都与伊斯兰教有关。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换句话说,为什么伊斯兰教比其他宗教更暴力?
老杨认为,宗教要求绝对相信某种理论,绝对意味着极端。而国家是一个暴力强制机构(包括警察、法院和军队等)。宗教与国家结合,意味着极端与暴力结合。政教合一意味着极端暴力、邪恶与恐怖。旧西藏的喇嘛教,中世纪的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极端教派教控制的国家都是如此。宗教和政权走得越近,就越邪恶和恐怖。
正基于此,美国的开创者们把政府不单独支持某一宗教(不立国教)写进了宪法。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原文如下:“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伊斯兰教都和国家政权走得最近,基督教次之,而佛教与政权相隔较远。“政教合一”这种国家形式也是伊斯兰教最为普遍(国家元首同时又是最高宗教领袖)。所以论残暴程度,伊斯兰教排第一,基督教次之,佛教最为温和。
阿富汗少妇Bibi Aisha惨遭割去鼻子和双耳
现在地球上宪法明文规定的政教合一伊斯兰国家只剩下伊朗一个了,但是施行伊斯兰教法(沙里亚法)的国家还有十几个,包括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也门、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巴林等等),伊斯兰教徒占人口多数的国家有近五十个。在这样的国家,极端伊斯兰教派随时可能势力暴涨,上台执政。比如阿富汗塔利班组织1993年才现身,1996年就以武力夺取了政权,在全国推行极端伊斯兰法,把阿富汗变成了人间地狱。在塔利班的统治下,女孩不得上学,妇女不得参加工作和任何社会活动,也不能和没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见面,涂指甲油者一律剥去指甲等等。上图为Times杂志封面,在塔利班授意下,18岁的阿富汗少妇Bibi
Aisha惨遭丈夫割去鼻子和双耳。
2001年3月,塔利班政府还不顾全世界的反对,摧毁了阿富汗全国所有的佛像,包括国家博物馆馆藏佛像,以及有两千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说,“炸毁佛像是伊斯兰教的光荣”。1979年,伊朗极端派伊斯兰学生还占领了美国大使馆,扣押外交官作为人质。宗教极端主义者向来蔑视任何人权和国际准则,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伊斯兰极端教派掌握了核武器会出现什么情况。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对伊朗核技术的发展高度警惕,即便建核电站也不行,各种严格限制,只差没直接空袭炸掉。
巴米扬大佛被炸毁的前后对比
(五)宗教与战争 C 阿拉伯帝国简史
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伊斯兰教与政权走得最近,与战争的渊源也最深。基督教有派出传教士到异教徒地区传教的传统,伊斯兰教则少有这种做法。翻一翻阿拉伯帝国史不难发现,伊斯兰的传教史几乎等同于战争史。伊斯兰大军杀到哪里,伊斯兰教就传播到哪里。
伊斯兰教在创始之初遭到麦加多神教和犹太势力的围攻,先知穆罕默德选择了面对面展开战斗。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这一年也是伊斯兰历元年),旋即开始对外扩张,夺取土地和财产,伊斯兰教也借此传播开来。穆罕默德在622-631的十年里以“圣战”的名义发动作战65次,其中亲自带兵出征27次。到630年,他终于征服了整个阿拉伯半岛。
630年,穆罕默德率领的穆斯林大军兵临麦加城下,信奉多神教的麦加贵族被迫请降,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麦加全城居民归信伊斯兰教。进入麦加后,穆罕默德下令捣毁克尔白殿内全部神像,改克尔白殿为清真寺。前面我们说过塔利班政府炸毁巴米扬大佛之举丧心病狂,其实砸毁异教徒的神像是伊斯兰教的传统(伊斯兰教严格禁止偶像崇拜,你不会在清真寺里找到任何神的画像和塑像)。说句题外话,相比佛教在塑造佛像方面的穷奢极欲,我个人非常推崇伊斯兰教不拜偶像的优良传统。
麦加的朝拜,克尔白殿(Kaaba),伊斯兰圣地
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阿拉伯帝国进入了哈里发王朝时代(632-661年),其标签之一就是战争与扩张,尤其是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Umar,586-644),堪称战争狂人。635年,欧麦尔大军横扫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637年占领伊拉克,638年占领耶路撒冷。到公元651年,穆斯林大军彻底征服了具有千年历史的波斯帝国,新的伊斯兰属地叫作伊朗(Iran)。
伊斯兰军队向东方的圣战一路不停,664年占领阿富汗斯坦首府喀布尔,然后兵分两路,北路军侵入中亚,先后征服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等国,直到在帕米尔高原遇到中国唐朝和藩属国的军队才停下来。南路军则攻入印度河流域,712年占领信德地区,713年征服了旁遮普,从此伊斯兰教在巴基斯坦和印度扎根。
与此同时,伊斯兰大军也开始了从阿拉伯半岛向西(北非)的远征。从公元640年占领埃及开始,阿拉伯大军向西一路横扫,通过642年和670年两次远征一直打到了大西洋边的摩洛哥。711年,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欧洲,713年灭了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然后向法国南部进军,占领了波尔多。
公元732年,阿拉伯帝国的西班牙总督阿布杜勒•拉赫曼率五万骑兵越过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国,在普瓦提埃(Poitiers)最终被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率领的法国军队击败。伊斯兰教在西欧通过战争的强力扩张从此停止了。
油画:普瓦提埃战役
普瓦提埃战役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惨败而归的阿拉伯人再也没有能力对西欧发动战争,基督教得以在欧洲继续生存。同时普瓦提埃之战也有力地支援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对阿拉伯帝国的反击。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国人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挽救了欧洲,挽救了基督教,不然整个法国甚至欧洲早就是伊斯兰教的领地了。
伊斯兰教在东部(中亚)的扩张也直接和中国人发生了大规模冲突。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属于伊斯兰什叶派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军队和唐朝安西都护府大将军高仙芝率领的大军展开决战,战斗地点在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附近(诗人李白的出生地,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史称怛罗斯之战(Battle
of Talas)。此役唐朝军队惨败,从此伊斯兰教在中亚站稳了脚跟。
阿拉伯帝国版图
从先知穆罕默德公元630年武力统一阿拉伯半岛开始,到公元750年左右,通过一百多年的战争,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阿拉伯帝国已经从阿拉伯半岛的几个部落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向西包括整个北非以及西班牙,北至黑海,东至印度河,包括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最鼎盛的时候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地中海几乎成了阿拉伯人的内湖。这是当时历史上最大的帝国。
对伊斯兰教扩张贡献最大的毫无疑问当属阿拉伯帝国,但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的前身)也不可不提,它是14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进攻欧洲的伊斯兰势力。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最终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信奉东正教的东罗马帝国从此灭亡。
现在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称君士坦丁堡)旅游,圣索菲亚大教堂(Sancta
Sophia)都是必去的参观项目,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老杨看来,这个宏伟的大教堂本身就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千年冲突最好的一个实体证据。此教堂建于公元532年,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督造,有一个巨大的圆顶,是典型的(东正教)基督教堂,但它周围的四根巨型柱子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基督教堂没有这样的建筑风格。
圣索菲亚大教堂。图片来源:
其实圣索菲亚大教堂原本没有那四根柱子,奥斯曼帝国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这个基督教堂改造为清真寺,基督教的钟铃、祭坛、圣幛被扔掉,壁画抹掉,然后增加一些伊斯兰设施和外围建筑,包括我们现在见到的那几根大柱子
伊斯兰教的叫拜楼。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融合的标志:两者可以共用同一建筑,崇拜同样至高无上的神,只是名字不同。
翻了这么多历史书,在老杨看来,伊斯兰教的传教史与战争是紧密相连的,伊斯兰的大军杀到哪里,伊斯兰教就传播到哪里。纵观人类历史,要说哪一个宗教与国家政权走得最近、与战争走得最近,如果伊斯兰教说自己第二,应该没有哪个宗教敢说自己第一。(待续)
-----------------------------------------------------
关注老杨作品:
1,杨飞摄影
2,微信订阅号:长沙杨飞
3,新浪微博@长沙杨飞
4,推特Twitter@feiyang17
本文插画均来自谷歌图片搜索,难以寻找作者,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我。谢谢了。伊斯兰文化的中正思想
伊斯兰文化的中正思想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近年来,&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原教旨主义&、&暴力&等词汇频频呈现在大众面前。暴力和灾难在给遇难者带来不幸的同时,也在考验着国民的素质。谣言满天飞,以谣传谣,唯恐天下不乱的势头,弄得大家人心惶惶,草木皆兵。随之罪恶的帽子就往穆斯林身上扣。作为一个阿訇,我强烈谴责这种惨无人道的暴力行为,呼吁社会、国人一定要把暴力恐怖分子和穆斯林、伊斯兰教及新疆广大各民族普通群众区别开来,坚决支持国家打击暴力犯罪,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建议加快制定我国的《反恐法》。同时也祈求真主,愿逝者安息,伤者平安!作为穆斯林我更为有&定是穆斯林为之&的言论,深感痛心与深思。
实际上,极端、恐怖主义本身就是反伊斯兰的,与伊斯兰教教义背道而驰,各族穆斯林也都是恐怖主义施暴的对象和受害者。&伊斯兰&这个单词本身即为&和平&之意。穆斯林做任何事时,总是以诵念:&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这样的经文开始。《古兰经》教导人类:&枉杀一人如杀众世人,救活一人如拯救全人类&(筵席章 32节),先知曾说:&宁可天地崩塌,也不可枉杀一人。&
为了保护人们的尊严,伊斯兰禁止我们伤害他人,避免一切与不公正相关的事项。真主启示:&你说:我的主确已禁止一切明显的和隐微的丑事,一切罪恶和无理的伤害。&(7:35)伊斯兰还指责在大地上伤害他人的做恶者。安拉说:&他转身之后,就在大地上作恶,蹂躏禾稼,伤害牲畜。真主是不喜悦做恶的。& (2:205)
为此我们在这里要告诉那些无论是教内还是教外对&伊斯兰&一知半解的人:&极端不是伊斯兰,恐怖、暴力不是穆斯林&。因为极端带来的是更多的极端,仇恨带来的是更大的仇恨。极端也是&以不利斯&的变现形式。所以任何形式的极端、暴力、恐怖活动都是非伊斯兰的,是真主禁止的。任何挑战、践踏人类社会共同秩序和人类文明共同底线的图谋都是不得人心的。对于暴力恐怖活动要严厉打击,做到&零容忍&。这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所在。极端、暴力、恐怖的行径是每一个穆斯林都必须要抵制和反对的。某个人的极端思想和行为,绝不能代表穆斯林,更不能以某些人的极端行为来看待伊斯兰。穆斯林是中正、仁和的民族,伊斯兰教是中正、和平的宗教。有《古兰经》为证,安拉说道:&我以你们成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为世人作证,而使者为你们作证(2:143)。&
一、伊斯兰是中正之道并体现在各个领域
我们每天在诵读的《古兰经》首章时,经文告诫我们:&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这是中正的道路,和平的道路,端正的道。而&遣怒者&、&迷误者&的路,则是过激或怠慢的极端之路。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尽忠报主,当秉公作证,(即:你们要做公正的证人,做公正的事情,把公正用在你们自身及他人上。)你们绝不要因为怨恨一伙人而不公正&(5:8),意为:不要因为对部分人的仇恨而使你们为非作歹,我们要善待他人与之和睦相处。
中正意味着节制, 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安拉准许你们享受佳美的,你们不要把它当做禁物。你们不要过分,的确安拉不喜爱过分者& (5:87)。 《古兰经》在阐述教义、教法、处事待人、战争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伦理规范时,要求穆斯林恪守中正的原则,《古兰经》中启示:&你们用钱的时候不要挥霍,也不要吝啬,谨守中正&(25:67)。在履行安拉的各项命令时,要严格遵守法律要求,不能极端。对于过分者&安拉&在《古兰经》中提到40处之多,警告过分者,明确表明不喜欢过分者和极端者,所以要因时,因人,因地,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灵活处理。先知的做法是当遇到两件可选择的善功时,只要不导致犯罪,选择较容易的一件。穆圣告诉我们:&宗教是容易的&,又说:& 你们让人容易,不让人困难,当报喜,不要惊吓。&
二、伊斯兰对待任何事情,无论是宗教还是世俗都主张均衡,和平,公正的原则
凡事不可不及,也不可太过,坚决反对极端做法,在今后两世的问题上主张两世兼顾,物质和精神和谐,文化和经济均衡发展。穆圣说:&你们为今世工作就像永活不死一样,你们为后世工作时就像明天就要死亡一般。&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以入世的精神做出世的工作,从而获得两世幸福。伊斯兰著名学者穆哈西比说:&这个民族中的优秀分子,是为他们的后世不耽误他们的今世,为他们的今世而不耽误他们后世的人。&
在伊斯兰的中正思想中肯定了人合理的物质需求,又强调人们适度地控制各种欲望,以免人沉溺于现世的享乐,而迷误了人生方向,只要是人就会有要求。真主说:&安拉是无求的,你们才是有需求的&)47:38)。
我们是&安拉&创造的平凡人,我们需要生活,但是现状满足不了我们无尽的物质需求。就现实而言,资源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人们过分的追求GDP,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良田、菜地、森林消失了,大气、湖泊、河流被污染了。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一步加快,人们认为进了城就有了&幸福&,其实不然,如果只是追寻单一、极端的价值观和缺乏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则会给我们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就像现在困扰我们的雾霾天气警示着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实际上已经遍体鳞伤。
人世间可用的物质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伊斯兰倡导的两世吉庆,既不是&禁欲主义&的做法,也不是&纵欲主义&的主张,而是一种充实的,有条件的,理性的,有节制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节欲,使人们既不陷入恣情纵欲的享乐主义泥潭,又不至于因压抑自己的欲望而扭曲人性。&纵欲主义&也好,&禁欲主义&也罢,二者各走极端,都是违背人性的。
放眼社会,纵观历史。诸多的社会问题,灾难,痛苦都是因为人们失去中正,不守衡的原因造成的。先知说: &宗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人的欲望没有错,是人性不可缺少的,欲望如果经过正确的引导,规范之后,就会成为伟大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实在的追求,成功的彼岸。如果欲望被错误的心态诱导,那么人生最终会被盲目的野心推向罪恶的深渊,所以使者说:&你们当谨防在伊斯兰中制造极端,你们之前的人就是因为宗教极端而灭亡的。&伊斯兰主张精神与物质并重,两者不能忽略,如果只注重物质的享受,心灵的空虚会使人走向痛苦。反之,只注重精神方面,当碰到现实问题时就会没有办法,只能束手无策,惊慌失措。所以两者不可轻视其一,必须做到均衡。
三、伊斯兰是关爱人的宗教,走的是中正,中和之道
伊斯兰充分照顾了人的本性,并且提出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是合理范围内的正常需求都是被允许的,因为适当的控制人的一些过分欲望,可以保证人的动物性和人性之间的平衡,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先知对人的最好评价是:&正确的运用理智节制欲望的人胜似天使,而只顺从私欲的人就像畜生。私欲就像一匹烈马,而理智就是他的驾驭者。&
穆圣说:&万事中和为贵。&伊玛目安萨里也明确提出:&对于合法范围内的各种欲求,既不能完全忽视他,又不应一味的满足他,而是走折中的道路,因为万事皆以中和为贵,所以对待任何事物走两个极端均属错误,正确的做法是保持适度,中正、服从理智的规范。&中正即是适中,不过分,意指在两个对立的事物之间实现一种平衡,中和就是不至于一个方面排斥另一方面。
四、穆斯林做任何事情要讲中正,不偏不移,不左不右,不极端,不怠慢
每个穆斯林都是一个牧羊人,作为牧羊人不能有极端的思想否则羊群就很惨!所以一个好阿訇不仅是为任一坊、发展一坊、平安一坊、和谐一坊,而且要多给人劝诫、给人报喜、给人容易、给人知识。无论在宗教功修中和平时的教务工作中都一样。真主说:&真主只依个人的能力加以责成,各人要享受行善的奖赏,要遭受做罪的惩罚&(2:286)。 当前清真寺阿訇、毛拉都要主动运用中正的思想,在开展教务工作的同时并不断提升穆斯林的道德操守。一代经学大师马良骏阿訇的事迹值得学习。自1919年起,他在伊犁掌教20余年,凭经立教,不批评教派,不妄断是非,不诋毁他教,弟子遍布西北诸省,多明经饱学者。他撰写《大杂学》,统一教法,翻译典籍,诠释教义,团结各教派门宦和各民族宗教界精英人士,与诸多维吾尔族毛拉和商人交好,著述甚至被维吾尔族清真寺传抄讲授。马阿訇还兴办教育,培育人才,用宗教教育劝善戒恶,导人向善,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回、维吾尔、汉等民族中享有盛誉,至今人们仍缅怀其功,可谓师道楷模。
据艾奈斯&本&马立克传述:三个人来到穆圣的妻室跟前询问穆圣的功修。当他们得到穆圣妻室的如实回答后说:穆圣之前和之后的罪过全被饶恕了,我们怎样才能象穆圣一样?其中一个说:我将一直夜间礼拜;另一个说:我将一直长期封斋;最后一个说:我将远离女人,永不结婚。后来穆圣来到他们跟前说:
&你们就是如此这般说的吗?以真主发誓,我比你们都更害怕真主,更敬畏真主,可是我也封斋,我也开斋;我也礼拜,我也睡觉;我也结婚。谁背弃我的道路,谁便不是我的教民。&(布哈里辑录)
我们每天都在念诵祈祷词,&主啊!求您赐我今后两世的幸福生活,免遭火狱的刑罚。&(2:201)来自古兰的教导,两世并重,就是出世与入世的完美结合,作为代治者,工作干了多少?又干了多少善功?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他曾创造死和生,以便考验你们中谁的工作最优美&(67:2)。抛弃今世,就是放弃代治者的身份,没有完成安拉给你的工作。大家只想进天堂,只做个人功修独善其身,而忽视社会的功修与代治者的身份,这是与中正思想背道而驰的。在伊斯兰的经典教义中,是绝对找不到任何有暗示极端思想的言论。
五、伊斯兰的中正和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同出一撤并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著名穆斯林学者刘智说:&人以利养,苗以水滋,但水深不养苗,暴利多招灾。人获暴利,苗受猛水,不得其益,反受其害。&又说:&人贪利终伤于利,苍蝇贪蜜终亡于蜜。利多贪愈甚,薪多火愈炽。&盐多了菜肴就会坏。但没有又不行,所以要适度。
凡事都讲一个度,中正为佳,宋代哲学家,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说:&中正者,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之名。&不厚此薄彼,只有走中正之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极端产生矛盾,导致分离。过分产生罪恶,罪恶遭致毁灭。中正造就稳定,创造和谐,和谐才能幸福。如果人们找不到一条中正适合的生活道路,那么,构建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实现真正的两世吉庆,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中正之道才是吉庆之路。
(作者系中国伊协副会长、安徽省伊协会长)
·····
··········
版权所有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Copyright (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兰经全文诵读播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