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重生之我是小八路军军,现在已经91岁了,请问一下,国家都有什么待遇,一年大概多少钱?

陈士矩(),湖北省荆门县人,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生平概况/陈士矩
1948年3月,陈赓同陈士矩在洛阳战役前线
湖北省荆门人。一九二七年加入,同年参加湘赣边界义并转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教导队区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副大队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红一军团司令员作战科科长、教导营营长,第四师参谋长,红十三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天三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和警备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在逝世,享年86岁。
大事年表/陈士矩
陈士矩,湖北省县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裔。其祖父陈克山、二祖父陈克水,都是清军行伍中人。陈克山之子,是陈士矩的父亲。陈克水之子陈,是陈士矩的养父。陈荣钟、陈荣镜均为清新军第16协工兵营管带。1909年4月,陈士矩出生于武汉新军军营黄土坡,其时恰逢祖父陈克山60岁大寿,故小名“祖庚”。辛亥革命后,陈荣钟任清陆军参谋,陈士矩随父迁居北京,居七年,后返武汉随母居。母亲胡氏,无名。
陈士矩,原籍湖北省钟祥(今荆门)县集。日出生于武昌黄土陂的一个职员家庭。陈士矩1921年在钟祥县入高等小学。后当过学徒。1927年在家乡参与组织农民协会,同年到参加学生军事训练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学习结束后被编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当兵。1927年9月,陈士矩随军参加由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第一军第一团教导队任区队长,随部上参加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1月任工农兵政府常委,参与领导农民分配土地,发展革命力量。1928年春,陈士矩任第一师第一团教导队区队长。同年8月30日,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排长。1929年5月,陈士矩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副大队长,1930年春任第三纵队司令部参谋,同年夏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1931年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长、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曾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陈士矩参加了中央。1935年任红一军团教导营营长,1935年10月到达后,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所部参加了,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战役第三次“围剿”。1936年6月,陈士矩奉命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同年12月毕业后,调任陕北红三十军参谋长,不久任三十军代理军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红一方面军编为第一一五师。陈士矩任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参谋长,随后开赴到山西抗日前线。1937年9月为配合友军作战,参与组织指挥所部参加了,与友军一道,经过一天激战,歼敌1000余人,击毁100余辆,缴获大量和军用品,一举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首战告捷后,陈士矩率部连续出击进犯日军,参加了。进到流域后,广泛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参与了开辟晋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击溃和围歼日军2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保卫了河防和晋西抗日根据地。1939年,陈士矩任晋西支队司令员。1940年7月率部到山东后,任第一一五师参谋长。1942年任军区司令员。1943年陈士矩组织指挥部队进行了攻克赣榆县城等战斗。1944年在山东攻势作战中,率部恢复和扩大了。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士矩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1946年12月参与组织指挥,与华中野战军一道全歼国民党军第六十九师2.1万余人。1947年1月,陈士矩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参与组织和指挥了,与友军一起共歼国民党军5.3万余人,俘国民党军师长2人,缴获24辆,217门,汽车474辆。结束后,陈士矩参与组织指挥了、、。不久,与兵团政委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转战鲁西南、挺进中原,协同晋冀豫野战军主力进军,参与组织指挥所部先后参加了沙士集、、等战役。随后,又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49年1月任第八兵团司令员。担任过北平军事调停执行八路军代表团整军处处长兼参谋长。南京解放后,兼任南京警备区司令员,留守。担任过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任校长。1950年,陈士矩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1952年任教育长。同年8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中央军委决定建立导弹实验靶场。1958年4月,负责靶场建设的领导机构——特种工程指挥部成立,陈士矩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士矩把工程兵司令员的工作暂时交人代管,带着30多人奔赴祖国的。其中有国内的专家,还有几位负责核实验基地建设的专家。5月,实验工程建设拉开帷幕,实验工程也即将进入勘察阶段,各项工作都在忙碌而紧张地进行着。一日,陈士矩写报告给周总理,要求尽快解决北京到的专线联络问题。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部队战士的努力下,一条金色专线连通了。这是当时全国最长的专用线路。1959年春,中央决定要在区域选择原子弹投弹地点。陈士矩向空军司令员提出要架飞机,刘亚楼把性能最好的值班机交给了他。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核技术研究协定。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两弹基地,掌握核武器。1960年8月,总参、国防科委组织质量检验,专家们的评价是:“这项工程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中国用国产原料发射第一枚弹道导弹获得成功。11月5日,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发射试验成功。两次发射实验证明:陈士矩带领部队建设的高科技国防工程设施,经受住了实践考验,实现了周总理“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要求。日下午3时,中国在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1975年,陈士矩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共八大、九大、十大代表,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日,陈士矩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从军报国投身革命/陈士矩
陈士矩,原名陈有琤,日生于湖北省武昌黄土陂,祖籍湖北省钟祥县(今荆门市)团林铺镇陈家坪村。父亲陈午霆,青年时期曾就读的,后加入同盟会,任湖北新军第三十一标营,参加了辛亥革命。母亲陈胡氏操持家务。辛亥革命后,陈午霆携家眷赴北京,在陆军部任职员。1917年,陈士矩过继给荆门一带有名的塾师、时任荆门县高等中心小学校长的二叔陈芷垓。1918年,陈午霆专程将陈士矩从北京送回老家陈家坪村。在武汉至沙市的轮船上,陈午霆发现一只皮箱被盗,请求日本船主帮助查处,岂料日本人不仅不予查处,反把陈午霆训斥了一通。陈士矩上前讲理,被日本人重重打了一耳光。父子双双受辱,在陈士矩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的印记。陈士矩回到家乡,入团林铺镇的一所私塾读书,两年后转到县城高等中心小学。读书期间,有两位老师给他以重要影响。一位是胡孟平,中共党员,在龙泉中学任教。因中学、小学同在一个院内,陈士矩参加了胡孟平办的夜校学习,开始听到、共产党和革命军这些名词,虽然并不深知其内涵,却在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另一位是讲地理课的覃老师。覃老师上课时指着中国地理大挂图,讲述进攻北京的路线,诉说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和一块块被帝国主义列强割占的土地、租界以及大量赔款。陈士矩听了震动心弦,萌发了要当兵报国的强烈愿望。1925年春,陈士矩因家境贫困辍学,经人介绍到沙洋镇“万镒生”杂货店铺当徒工。店中雇员20余人、学徒五六人,主要是销售从四川购进的川盐和从山东进来的济盐,兼营烟酒糖和蜡烛之类的日用杂货。16岁的陈士矩睡在库房的木板上,天不亮就起来擦柜台、扫地、下门窗板。开始营业后,擦洗水烟袋、煤油灯罩,烧水泡茶招待客人,卸货、倒货,整天累得晕头转向,吃的是残羹剩饭。1926年秋,北伐军攻克荆门。11月,荆门地区的中共组织由秘密转为公开,荆门城关和沙洋等地相继成立了工会、农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接着,中共荆门县委正式成立,胡孟平任县委书记。在中共荆门县委领导下,各级党组织都有了很大发展,他们号召党员到军队中去、到农村去,领导工农运动。陈士矩被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吸引,常常偷着参加集会,听演讲,并将所见所闻讲给其他徒工们听,引起店铺老板的不满,于12月被解雇。陈士矩返回家乡后参加了农民协会,带领青年上街演讲、撒传单、贴标语,宣传革命道理,号召群众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日,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驻扎在鄂西的夏斗寅部直扑农村抓“暴徒”,陈士矩被列为“暴徒”之一。5月,他被迫离家前往武昌,暂居在叔叔陈雨苍家。这时的武汉,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的较量非常激烈,大街小巷贴满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以及“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的标语,工人、农民、学生上街游行。在这种浓烈的革命气氛中,陈士矩经常跟随在读书的堂兄参加游行和学校里的集会活动。6月1日,陈士矩在中山大学参加集会时,填写了“公开征求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登记表”。几天后,武昌女子师范学校学生黄瑞芝代表团组织,正式通知陈士矩,他已被批准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带他到武昌坛花林第一中学,即中共湖北省委主办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校报到学习,团校对外称湖北省学生军事训练班。团校学习结束后,经介绍,陈士矩进入专门为北伐军服务的护士训练班学习。一个月后,在举行的训练班毕业典礼上,他和护士训练班的成员一起受到了、的接见与鼓励。7月初,陈士矩和在护士训练班学习的100多名男生正式编入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接受军事训练。陈士矩被编入第二营第五连。1927年9月初,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到达湘赣边界的安源、铜鼓地区,进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陈士矩所在的警卫团和驻修水的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9月9日,长沙市郊的部分农军和铁路工人开始破除长沙至、长沙至的铁路。11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陈士矩随第一团由修水经龙门厂,拟取道长寿街攻击平江,而后协同起义军各部攻取长沙。由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所辖的3个团过于分散和临时收编的邱国轩部突然叛变,会攻长沙的计划未能实现。17日,毛泽东果断命令各路起义军向浏阳东南的集中。19日,陈士矩所在团和其他各部陆续到达文家市。当日晚,毛泽东决定部队放弃进攻长沙的原计划,沿罗霄山脉南下湘南,以求发展。20日,部队从文家市出发,沿罗霄山脉南下。9月29日,陈士矩随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的。这时部队官兵只剩下700余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为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队伍,毛泽东在三湾村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辖2个营7个连和卫生队。实行党支部建在连上,营、团建立党委制度。同时重新任命了干部,陈士矩所在的第一营一连,连长,党代表是。接着,陈士矩随部队继续南下,于10月中旬到达湖南酃县水口。10月15日夜,陈士矩随着入党介绍人袁一民、郑毓秀走进酃县水口街叶家祠堂的阁楼上,房间里摆着几条长板凳,靠北墙的一张方桌上,垂挂着两张长方形的红纸,上面分别写着入党誓词和3个外文字母CCP(中国共产党),菜油灯把整个房间映成一片红色。人到齐后,毛泽东起身站在桌旁宣布:人已到齐,入党宣誓仪式开始。各入党介绍人(各连的党代表)介绍新党员的简历和政治情况后,大家郑重地举起右手,紧握拳头,毛泽东带领新党员宣誓:牺牲个人,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宣读誓词后,毛泽东对大家说: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光荣的共产党员了。这天晚上入党宣誓仪式的情景,深深地印在陈士矩脑海里,使他终生难忘。随后,他和部队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11月中旬,陈士矩所在的工农革命军第一营攻占茶陵县城。继而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建立了中共茶陵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县政府由3个常委组成:工人代表、农民代表、士兵代表陈士矩,谭震林任政府主席。县政府在短短一个月里就完成了为部队筹款、组建茶陵县游击大队等紧迫任务。12月中旬,陈士矩随部队撤回宁冈。1928年1月,陈士矩调任团教导队区队长,担任培训班长的教学任务。4月中旬,、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陈士矩在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一营一连任排长。7月,红四军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团在湘南行动受挫后转移到桂东,第三十一团三营由井冈山去桂东迎接。第三十二团和第三十一团一营留守井冈山。8月中旬,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5个团,准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会剿”。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团长、党代表等得悉后,组织部队利用山险,挖陷阱,设竹钉,构筑工事,进行作战准备,等待主力回师,共同粉碎国民党军的“会剿”。30日晨,湘军第八军3个团由酃县出发,在赣军一部策应下,向井冈山哨口发起进攻。在朱云卿、何挺颖指挥下,陈士矩带领全排坚守哨口阵地,连续打退国民党军多次猛烈进攻。下午,正当湘军重新组织进攻时,红军以仅有的1门刚修复的迫击炮和3发炮弹,轰击在源头的湘军后续部队。湘军误以为红四军主力回山,害怕被歼,当夜撤回酃县。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日,红四军主力进至闽西长汀城南四都,经过两天激战,消灭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2个团,占领长汀城。部队随即休息和整编,将第二十八、第三十一团和特务营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纵队。陈士矩在第三纵队第七支队第十九大队任副大队长。1930年初,陈士矩任第三纵队司令部参谋。6月中旬,红一军团成立,辖红四、红六、红十二军。陈士矩升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参谋处处长。8月23日,红一军团在湖南省浏阳东北的永和市与红三军团会师,合编为,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10月,红十二军所辖3个纵队依次改为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师,陈士矩任第三十四师参谋长。1931年2月,陈士矩调任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部队枪支少,缺乏,陈士矩深知只有枪打得准,才能达到既消灭敌人又节约子弹的目的。于是,他连续举办了三期骨干训练班,重点进行射击训练。在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经过射击训练的这些骨干发挥了很大作用。1932年秋,陈士矩调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1933年1月,红一军团在黎川三都进行整编,陈士矩改任作战科科长,参与拟定红一军团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的作战计划。2月下旬至3月初,红一军团在黄陂设伏,和友邻部队一起全歼国民党军第五十二、第五十九师。接着又在东坡、草台冈附近重创国民党军部的第十一师,连战告捷,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33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1934年7月上旬,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区实施全面进攻。8月底,军团长、政治委员决心在温坊地区伏击进犯的国民党军,指示陈士矩拟制战斗计划。温坊位于连城东南,参战部队主力为红一军团,协同作战的有第二十四师和红九军团,由红一军团统一指挥。陈士矩拟制的作战计划规定:在国民党军进至红军前沿阵地20公里时,乘其立足未稳,工事尚未修好,以黑虎掏心战术,主攻部队直插国民党军指挥中心,将其消灭后,再分割围歼其余各处之敌。军团领导批准了陈士矩拟制的作战计划。8月30日,国民党军4个师由朋口、莒溪、洋坊尾一线向汀州进犯,31日13时进抵温坊地区。这时,红一军团已按军团首长的企图部署完毕。第二十四师攻击温坊东北国民党军的侧翼;红一军团第一、第二师等由东向西突击,直捣指挥中心;红九军团于曹坊一带牵制地方反动武装,并阻击增援的国民党军。战斗从是日21时开始到3日16时结束,歼国民党军1个旅又1个团。这次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并未挽回整个反“围剿”的失败。由于在整个反“围剿”作战中,中共临时中央和中革军委实行了错误的军事战略指导,致使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央苏区大部丧失,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和直属机关撤离中央苏区。出发前,红一军团进行整编,陈士矩调任教导营营长。他率领部队随主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于1935年1月进至地区。接着,率部参加一渡赤水、二渡赤水作战。中革军委在指挥中央红军进行二渡赤水和遵义战役后,为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于3月13日决定:中央红军向遵义西南地区转移,在与部的战斗中调动、纵队,并迅速控制河上游的渡河点,以利再战。陈士矩奉命率教导营协同兄部队在赤水河选择渡河点架桥。他立即组织勘察,协同兄弟部队选定在赤水河东岸的茅台镇附近架设浮桥,并开设一个徒涉场,保证了中央领导和红军部队于16日顺利西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后,云南境内国民党军主力大部调出增援。中革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决定向进军。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向云南挺进,红一军团包围龙里、佯攻贵阳,教导营奉命攻打定番(今惠水)。陈士矩率领教导营从龙里出发,一口气走了20余公里,到达附近。突然间,国民党军的飞机隆隆地直飞过来,在头顶上盘旋一阵后匆匆向西飞去,为什么没有轰炸扫射呢?陈士矩仔细观察,当发现赤城镇区公所飘着的“青天白日”旗时,心里顿时明白。原来“青天白日”旗在起作用,便当即让传令兵也打起“青天白日”旗走在前面,部队加快了行军速度。在快到定番城时,又见城墙上人头攒动,一些人老远就争先恐后地招手,把教导营当成国民党军来欢迎。陈士矩命令部队迅速接近定番,但走到城门桥头时,还是被识破了。守城哨兵举枪开火,警察急忙关闭城门抵抗。因伪装未奏效,陈士矩决定立即强攻。教导营第一连的一个班迅速爬上城墙,当场击毙守城的两名国民党军士兵,后续部队随即攻进城内。守城的国民党军见红军来势凶猛,弃城而逃。5月9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到达会理地区作短暂休整。红一军团机关来人了解部队思想情况,发现由于长途行军和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教导营减员20余人。陈士矩作为营长,当负首要责任。军团长林彪、聂荣臻找他谈话。林彪首先指出:部队减员太多,要执行纪律,禁闭一个月。陈士矩急忙问道:部队天天行军,怎么执行法,我还要走路啊!聂荣臻说:路,,但不准骑马,警卫员、马夫保留。6月8日,红一军团来到冰峰峭立、白雪皑皑的脚下。12日,陈士矩随部队向夹金山进军。在经过雪山山岈口时,一些人因身体虚弱,过度疲劳,你靠我、我靠你地停下来休息。山上空气稀薄,呼吸困难,有的倒在地上就再也没有起来。陈士矩学习过一些救护知识,便主动组织所部搀扶行动困难和体弱有病的人员行军。后来每过一个岈口,大家都格外地警觉,越走越有经验,终于跨过了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翻越夹金山后,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四方面军一部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的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各个消灭红军的计划。8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中央红军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8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出发向班佑前进。从毛儿盖到,要经过数百里的茫茫草原。毛泽东随红一军(由红一军团改称)机关行动,见到陈士矩说:你是下马受罚,表现不错嘛!后又要陈士矩当军团的“设营司令”,打前站,调查民情、政情、路情,画图标路,号房子,搞给养。陈士矩便带领侦察员和炊事人员先于部队早行一步,一边搞调查,一边插路线标示牌,在宿营地提前埋锅造饭,划分宿营区域,标定驻地房号。漫漫草地,常常是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路,连个村庄人影都看不到,何来物资供给?而部队过草地体力消耗很大,部队减员情况较严重。根据有关敌情和社会情况调查,陈士矩提出在没有敌情威胁的情况下,最好能缩短行军距离、增加休息时间的建议,以便减少部队疲劳,并发动大家做群众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毛泽东赞同这一做法。根据毛泽东和军团首长的指示,陈士矩每天率先头部队穿行于草地之间,抓住一切线索,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给养问题。因此,军团主力每天行军20公里宿营,休息得好,还能做群众工作,生活也有所改善,大家体力逐渐恢复,减员情况大为减少。经过六七天的艰苦跋涉,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陈士矩和部队终于走出茫茫的大草地。9月16日,红一方面军主力逼近川甘边界的要隘。腊子口两面悬崖绝壁,周围崇山峻岭,一条河流从悬崖下面穿越,水深流急。河上的一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必经之地,国民党军以两个营的兵力部署在木桥和山隘处,并在桥头和山坡上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当晚攻取腊子口的战斗打响,战士们屡攻不克。毛泽东举目看看腊子口方向的险山峻峰,又俯首查看军用地图,深思片刻,摆摆手要陈士矩过来,命令说:你去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另外可以通行的道路,要尽量减少部队损失。陈士矩马上找到当地群众调查,并审问了3个俘虏,都证明别无他路。向毛泽东报告情况后,毛泽东果断地说道:上山看看,找一个便于观察的地方。陈士矩带上聂荣臻的望远镜,转身离去,登上一个既隐蔽安全又便于察看的石头山上。这时已是第二天清晨,只见一阵激烈的战斗过后,红军突击队奋勇占领了腊子口,他火速返回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将右臂用力地一挥说道:好,赶快走!毛泽东疾行,率先来到腊子口。此时,部队刚刚通过,毛泽东站立在腊子口上,目送远去的部队,而后便大步流星地离去。太阳下山后,陈士矩找好房子请毛泽东休息。第二天,天色未亮,陈士矩就提前起来,静坐在院子的里等候。这时毛泽东走到他面前问道:“他们都来了吗?”毛泽东是指军委其他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陈士矩回答:“主席放心,他们都来了。”接着,陈士矩随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9月中旬由红一方面军改称)突破封锁线,翻越,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今吴旗县城)。11月初,陕甘支队同红十五军团会师。随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辖红一、红十五军团。陈士矩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参谋长。11月下旬,陈士矩参与指挥第四师参加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5月,陈士矩入红军大学第一期一科学习。12月学习结束,他调任红三十军参谋长,后任代军长。1937年2月,又调任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
抗日战争时期/陈士矩
日,日军制造,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还击,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中共中央为促成全国抗战,就红军改编问题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〇、第一二九师,陈士矩所在部队被编为第一一五师。旅长,副旅长,陈士矩任参谋长。为挽救华北危局,八路军改编尚未就绪,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支援国民党军作战。当第一一五师向晋东北挺进时,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迅速向浑源、灵丘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茹越口,打开晋北通路,配合其主力歼灭(今北京至汉口)线的国民党军。为配合友军作战,阻滞日军的攻势,八路军总部命令第一一五师主力速向平型关开进。9月14日,第一一五师先头部队进抵大营镇后,便派出侦察分队查明平型关地区的情况。为统一作战指挥,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领导下,成立了师指挥部,陈士矩被调到指挥部工作。他到指挥部后,抓紧阅读侦察分队的侦察报告,并带着地图到现地勘察。平型关周围地区群山峥嵘,沟谷深邃,一条公路蜿蜒其间,地势极其险要。他特别注意察看从关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地段的地形。这个地段沟深道窄,沟谷的两侧有高地、有缓坡,既便于观察、隐蔽和部署兵力,又利于发扬火力和展开突击。他认为在这个地段只要拉好网,张好口袋,日军只能是进得来出不去,是伏击作战的理想战场。在指挥部研究作战部署时,陈士矩提出了建议。21日,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孤军冒进,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22日占领东跑池地区。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和敌情、地形特点,林彪、聂荣臻研究决定,利用平型关东北之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伏击由灵丘向平型关进攻之日军,配合友军作战。24日夜,各部队冒雨进入伏击阵地,并于次日拂晓前完成各项战斗准备。陈士矩一行不顾天黑路滑,冒雨在崎岖的小道上疾进,提前赶到石灰沟南山头的指挥部。这时,雨停放晴,天蒙蒙亮,指挥部就开始忙碌起来,陈士矩等全神贯注地查看作战地图,掌握部队动态。25日拂晓,日军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7时许,日军全部进入第一一五师设伏地域。由于道路狭窄,雨后路面泥泞,车辆、人马拥堵,行动缓慢。林彪、聂荣臻当即命令各部队发起冲击。顿时,枪声炮声响遍山冈,指战员从山坡上、公路旁杀向敌人,激战至13时许胜利结束。此役,歼灭日军精锐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10月下旬,东线日军突破友军晋东防线后,沿(正定至太原)西进,企图与北线南犯的日军会攻太原。为支援国民党军保卫,陈士矩协助陈光等率领第三四三旅随师部由区南下,协同在正太铁路以南作战的第一二九师侧击西犯的日军。经连续7天行军,全旅于10月30日进抵昔阳县以西的沾尚镇,准备在昔阳以西的广阳巧设伏兵,痛歼日军。11月2日,日军第四十旅团先头部队逼近昔阳城西马道岭,向广阳开来。陈士矩协助陈光以第六八六团二营在马道岭节节抗击,掩护全旅迅速占领广阳及其以东道路南侧有利地形,完成了一翼伏击作战部署。11月4日13时许,日军第二十师团第四十旅团两个联队通过广阳伏击区,西进至松塔镇,其辎重队和一个大队进入第三四三旅的伏击圈内。陈士矩协助陈光采取避强击弱的战法,指挥部队立即对当面日军发起攻击。日军被压在山沟里切成数段,骡马和辎重相互冲撞,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经4小时激战,进入伏击圈的日军全被歼灭。  接着,第六八六团三营攻入广阳镇,这次伏击战,歼日军近1000人,俘虏3人,缴获步枪300余支及大批军需物资。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参谋长陈士矩1938年2月中旬,日本华北方面军集中两个师团及另两个师团各一部,向晋南、晋西进犯。3月初,日军4000余人由蒲县西进,企图占领大宁和马斗关黄河渡口,威胁。为支援晋南国民党军作战,粉碎日军西进的企图,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陈士矩协助陈光率第三四三旅奉命在隰县午城镇、蒲县井沟村地区伏击日军。16日,第三四三旅在午城、井沟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突然,日军一发炮弹呼啸而至,陈士矩没来得及卧倒,炮弹在左侧炸响,将他掀翻到一个壕沟里。他胳膊、腿多处受伤,左耳鼓膜被震破。由于伤势较重,转送延安后方医院治疗。4月22日上午,一个女干部骑马来到医院,将毛泽东写的一封慰问信和200元钱一并交给陈士矩。送信的女干部没有讲她的名字,陈士矩仔细看信,才知道是江青。毛泽东的信文字不多,却言简情深,他要陈士矩安心治疗,早日康复,重返战场。陈士矩看信后非常激动。住院期间,陈士矩有幸得到医疗队爱德华大夫的医治。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他的伤势逐渐好转,于9月2日伤愈归队。9月上旬,日本华北方面军为围攻晋察冀边区和策应华中派遣军进攻武汉,以第一〇八师团一部沿汾(阳)离(石)公路西犯,先后占领离石、柳林,进逼军渡、碛口,威胁黄河河防和陕甘宁边区。为粉碎日军进攻,第三四三旅受命迅速向汾离公路开进。陈士矩参与指挥部队作战,先后取得汾离公路油坊坪、薛公岭、王家池“三战三捷”,共歼日军1000余人,给西犯黄河的日军以沉重打击。1938年12月,第一一五师师部及第三四三旅奉命东进山东,留下第三四三旅补充团与晋西游击第一、第二、第三大队合编为晋西独立支队(又称陈支队),在区坚持游击战争。陈士矩任支队司令员,政治委员由中共晋西南区委书记林枫兼任,支队副司令员是中共晋西南区委军事部部长黄骅,下辖第一、第二团。独立支队组建后,一面积极发动群众,加强地方武装;一面与日伪军进行斗争,成为坚持吕梁斗争的主要力量。1939年4月至7月,陈士矩率领独立支队先后袭击上栅、孝义、兑九峪的日军,收复,攻占罗曲和磊上村、郊古村等,歼日军300余人。12月,经过密谋策划,制造了“十二月事变”,调动骑兵第一军及第十九、第三十三和第六十一军袭击晋西独立支队、决死第二纵队、政卫队。陈士矩指挥晋西独立支队奋起自卫,在水头、石口一带打退阎锡山部第十九军进攻,歼其一部。1940年2月,陈士矩率晋西独立支队在第一二〇师统一指挥下,参加临县反顽战斗,与坚持晋西北的暂编第一师、决死第四纵队会合,向盘踞在临县的国民党军骑兵第一军部发起反击,歼其一部,残部弃城向汾(阳)离(石)公路以南逃窜。战后,陈士矩率独立支队移驻晋陕边三角镇、青塘地区整训。1940年3月,八路军总部令晋西独立支队挺进山东,归第一一五师建制。时值日军以临县为中心“扫荡”晋西北。陈士矩率独立支队暂缓东进,继续配合第一二〇师反“扫荡”。4月,晋西独立支队在万余日军的夹击“扫荡”中,将日军诱到大山里,抓住战机,激战数日,配合第一二〇师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接着,又在晋西石楼、秋林一带,打退了妄图阻止东进的赵承绶部。5月8日,陈士矩率晋西独立支队第一、第二团离开晋西驻地临县大安镇,跨越(大同至风陵渡)第一道封锁线,向晋东南八路军总部驻地进发,踏上入鲁征程。在行军的队伍中,有两匹专驮书籍的马,特别引人注目。这些书籍都是陈士矩从抗大和根据地搜集起来的,多为军事、政治和哲学类。在晋西,人们都知道晋西独立支队有“三多”,一是知识分子干部多,二是轻重机枪多,三是文化书籍多,甚至在行军途中,陈士矩在马背上还坚持读书,右边放读过的书,马褡左边放未读过的书。5月16日,陈士矩率领晋西独立支队涉过汾河,跨越太岳峡谷,到达八路军总部驻地襄垣县,受到八路军领导的热情欢迎和亲切接见。遵照八路军总部的安排,晋西独立支队休整10天。6月上旬,陈士矩率部经太行山、越过平汉铁路(今北京至汉口),进入冀南平原,横扫永年、威县、丘县、曲周等地的日伪军据点,毙俘日伪军1500余人,并将缴获的大批武器弹药物资武装地方部队,鼓舞了冀南军民的抗日斗志。陈士矩率晋西独立支队乘胜东进,直入鲁西和,与坚持当地斗争的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会合,参加反击盘踞在濮阳、清丰、南乐等地的国民党顽军和红枪会反动武装,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接着,陈士矩率部横渡东平湖,涉过汶水河,跨越(至浦口),于10月下旬到达沂蒙山区第一一五师师部驻地,胜利完成归建任务。晋西独立支队归建的当月,陈士矩被任命为第一一五师参谋长。这时,山东抗日根据地处于最艰难困苦的时期。日伪军倚仗其优势兵力,对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蚕食”和分割封锁,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于第一一五师与山东纵队两大机关驻地分散,时常出现作战指挥不统一、协调不够好的问题,影响了对日伪军斗争的开展。陈士矩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除报请上级明确指挥关系外,军队、地方的高层领导须加强联系、交换意见,提高对搞好团结和实行统一指挥重要性的认识。他协助师政治委员、代师长陈光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把罗荣桓提出的游击战争“必须成为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11月初,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一次调动日伪军5万余人,向区发动多路、多梯队的“铁壁合围”大“扫荡”。5日16时,在留田村东南牛家沟的一间草屋里,主持召开高级干部会议,研究情报和突围方向。屋里挤满了人,听取陈士矩报告敌情。陈士矩指着挂在墙上的军用地图说:今天早晨日伪军从临沂、费县、蒙阴、沂水、莒县等地出动两万余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分11路向青驼寺、孙祖、留田地区合围,企图消灭刚转移到留田一带的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最近的一路,现离留田只有5里地,最远的一路,也不过15里。北面的日军骑兵,上午进到离留田两里的地方,和前哨部队发生了接触。南面进占高里的日军,下午和警戒部队也打响了。同时,日伪军还在沂河沿岸的河阳、葛沟一带预伏重兵,布成口袋阵,等待一一五师和中共山东分局领导机关向滨海地区转移。严峻的现实表明,只能有一种选择,就是今晚必须突围。但是从哪个方向突出去呢?成了与会者思考的中心议题。有的提出东面日军兵力比较薄弱,封锁线尚未形成,突围。但有人反对,认为这是日军搞的阴谋,故意让出一条路,引诱部队从这里突围。有的提出向西突围,认为西面的群众基础好。还有的说向北突围,可以与山东纵队靠拢。南面是日军的大本营,部署的兵力较多,又搞了三道封锁线,因此很少有人提向南突围。罗荣桓听了大家的意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认为日军兵力正向留田中心区合围,后方必然空虚,于是果断提出:先向日军大本营方向突围,跳出合围圈后转而进入便于机动的蒙山和鲁南结合部。罗荣桓这一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黄昏,日伪军在留田周围燃起堆堆篝火,以待天明发起总攻。中共山东分局和第一一五师领导机关等正趁机组织突围。罗荣桓率作战科、侦察科的几名干部和师营1个连为先导,从日伪军重兵包围的缝隙中腾挪闪避,迂回穿插,迅速隐蔽地通过三道封锁线,于6日拂晓顺利地跳出了日伪军的合围圈,安全转移到费县东北的埠山庄地区。随后,部队经高里再折而向西,也到达了埠山庄。当晚,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和第一一五师师部等,经诸满安全转至黄埠前地区。在与日伪军斗争中,陈士矩觉察到山东一些地区的日伪军势力虽然较大,但在伪军中的许多成员有着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和个人打算,可以做这些人的工作,为我所用。于是,他在1942年3月召开了各旅、团侦察股股长、侦察参谋参加的专题会议,在会上提出大力开展群众性情报工作,要求大家大胆工作,在日伪军内部建立联系,把情报侦察和对日伪军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之在战斗中发挥更大作用。1943年3月,滨海军区由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第五旅各一部与山东军区滨海军分区合编组成,辖第四、第六、第十三团和警备团。陈士矩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9月以后,相继成立了滨北军分区、滨南军分区、滨中军分区、第二十三团和独立团。陈士矩、符竹庭到军区任职后,指挥部队向周边出击,扩大滨海抗日根据地。11月,日军第十二军对鲁中、清河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并令驻赣榆县城伪军第七十一旅旅长李亚藩出兵向北“蚕食”。为配合鲁中、清河区的反“扫荡”作战,陈士矩、符竹庭根据山东军区指示,决定乘伪军尚未行动之际,先发制人,攻打赣榆县城。赣榆县城位于陇海铁路东段北侧,是日军固守新义州、海州、的重要据点,李亚藩率第一四一、第一四二团及县保安部队驻守城内。因为这个战斗是城市攻坚,罗荣桓特批给三发“九二”步兵炮炮弹。陈士矩和符竹庭反复研究,作出攻城的部署:以第六团负责突破东北门,歼灭东北门至西门大街以北的伪军;以第二十三团负责歼灭东西大街以南包括南关与西关的伪军,该团第三营部署在青口与赣榆城之间,阻击青口可能进犯赣榆的日伪军;以海陵独立团以攻为守袭击沙河据点,防止该据点守军来犯;以海赣独立营破除青口至赣榆公路,并配合区中队相机攻克元堵、殷庄和小庄子等伪军据点。守城的伪军第七十一旅所属的第一四一团团长张星三与第一四二团团长矛盾很深,双方为扩大势力都想把对方吃掉。滨海军区利用这一矛盾,经过长期工作,争取了黄胜春。黄胜春应诺在滨海军区攻击第一四一团时按兵不动。同时争取了第一四一团团长的副官刘宫城,并派人打入该团,接应部队攻城。赣榆是个老城,城高墙厚,护城河环绕,壕深水险,修有许多工事,架桥攀登都很困难。陈士矩、符竹庭研究,决定由刘宫城带上工兵装扮成的催粮队叫门“诓”城。如果“诓”城失败,就实施强行炸城。11月19日21时30分,符竹庭亲自向工兵郝凤双、任发明和刘宫城交代任务,郝凤双、任发明二人一身农民打扮,扛着装满炸药的粮袋,乔装刘宫城的催粮人。午夜,化装成运粮农民的突击队进至城东北门时,刘宫城以“出城催粮晚归”为由进行喊话,守护城门伪军副班长熟悉刘宫城的声音,便拿出钥匙去开城门。乘此机会,郝凤双、任发明二人以闪电般的动作将守门卫兵撂倒。在连长何万祥带领下,迅速冲入城内,解决了城门楼上的伪军哨所,并占领了城内一片民房。随即大部队向内城发起攻击。第六团在团长指挥下,向靠东城坪的文峰塔和龙王庙据点发起攻击,以扫除向纵深发展的障碍,并迂回包抄打退了第一四一团张星三部的猛烈反扑。第二十三团团长率部向东西大街以南发动的攻势进展迅速,在包围并歼灭伪警察局的警备部队后,又攻克城东南的一个大炮楼。李亚藩退缩到城北部的核心阵地,企图据守顽抗,等待日军解围。20日上午,陈士矩和符竹庭决定,先行喊话进行政治攻势,符竹庭还亲笔写了劝降信,由俘虏送给李亚藩,限10分钟作出答复。10分钟后,没有人出来谈判。忽然,碉堡里高声喊道:八路军兄弟,你们没有炮,有炮就缴枪!陈士矩笑道:原来你们以为我们没有炮,这好办,请炮兵连长操炮,把罗司令给的“礼物”(三发炮弹)送给李亚藩尝尝!人称神炮手的李玉章根据内线情报和现地观察,连发三炮,首发炮弹在碉堡的了望孔里爆炸,第二发炮弹炸穿了炮楼中层,第三发炮弹不偏不倚,正中李亚藩的后院中央。顿时,后院里乱作一团。在强大的火力打击和政治攻势下,李亚藩待援无望,抵抗无力,被迫率残部1600余人缴械投降。结束不久,在日伪军的报复“扫荡”中,符竹庭不幸牺牲。1944年1月,陈士矩组织发起石沟崖村攻坚战。石沟崖村位于日照和莒县之间的公路上,是连结两县的枢纽,也是伸入滨海根据地的一颗钉子。石沟崖村四面环山,工事坚固,障碍较多,易守难攻。驻守该村的是日照县伪保安大队副大队长朱信斋部4个中队500余人。陈士矩多次研究作战方案并进行战术推演。决定采取强攻战术,用两至三天时间分3次战斗,拿下这个据点。他命令第六团主攻;莒中独立营和滨海支队一个团,分别在石沟崖东、西两侧构筑阵地,阻击自日照和莒县来援的日伪军;调第十三团和教导团一部为预备队。1月21日晚,第六团团长贺东生率领全团及配属的军区工兵连排长余维雄带领的爆破组,冒着刺骨的寒风,向石沟崖村进发,拂晓之前完成了合围。第一营3个连分别攻克东、西两个大碉堡和石沟崖村。22日下午,第二、第三营进攻北围寨,激战至23日上午,全歼其伪军3个中队,并活捉朱信斋。守南围寨的伪军1个中队,见势乘夜突围,大部被歼。从莒县来援之日伪军400余人,遭到莒中独立营的阻击,被迫退回莒县。莒县城内有日军1个中队100余人和伪军1个保安大队。该城内外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构成独立防御体系。伪县保安大队有3500余人,其副大队长,经滨海军区做争取工作,准备带出部队反正。11月,山东军区决定集中约1万兵力,以里应外合手段收复莒县县城,战役由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矩、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陈士矩、唐亮受命后立即进行部署,将部队分成攻城、打援和扫除外围据点三部分,加紧战前动员。12日下午,陈士矩命参谋周乐亭化装成伪军军官,随敌工科科长进城,进行莫正民部反正和攻占日军据点的准备工作。工兵连班长吉玉贵等化装成卖布商人,骑自行车将包装炸药的布匹运至城南关,通过内应将炸药包放在炮楼中。14日16时40分,随着巨大的爆炸声,莫正民部按计划顺利出城进入根据地。第六团和军区特务团主力及莒中独立营乘势攻入城内,将日军压缩到中心围寨内,日军利用坚固工事顽抗。由于攻城部队缺乏炮火支援,强攻未果,乃转为围困。16日,诸城日军分批增援,遭阻援部队顽强抗击,仅有一部突入莒县城。城内日军在滨海军区围困和不断打击下,于29日被迫撤退,莒县城遂告收复。根据毛泽东“猛烈扩大解放区”的指示,1945年上半年,山东军区先后部署了春、夏季攻势。陈士矩率领滨海军区所属部队参加了这两次攻势作战。1月中旬,陈士矩指挥第六、第十三团在诸城以东和赣榆外围地区对日伪军展开进攻,攻克百尺河等据点40余处,歼伪军1000余人,并通过政治攻势,争取伪军1300余人反正。6月下旬,滨海军区发起讨伐部战役。该部原为国民党军挺进第十七纵队,共2000余人,后投靠日军。22日,陈士矩指挥第四团、独立第一团等部,在鲁南军区第五团配合下,对驻郯城西南王海子、新城的梁钟亭部发起攻击。激战至26日,攻克大小据点10余处,歼伪军500余人,生俘梁钟亭。7月12日,陈士矩等指挥第四团、独立第一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发起郯(城)码(头)战役。当日夜,对日伪军重要据点码头镇发起攻击。战至16日夜,歼日军1个小队和伪军500余人,解放码头镇,并攻克郯城以南店子据点,使郯城陷入孤立。接着,他指挥部队乘胜包围郯城并展开政治攻势。23日,郯城守军弃城逃窜,战役遂告结束。这期间,滨海军区还发起了讨伐张步云部战役。张步云时任伪山东国民自卫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所部3个师,共1万余人,盘踞在滨海区北部的诸城、高密地区。为打好此仗,陈士矩多次召集机关和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共商作战计划和具体部署。在打法上,陈士矩认为张步云部人员多、占地广,一口难以吃下,应分两个阶段进行攻击。报经山东军区领导同意后,由滨海军区副司令员万毅统一指挥,于7月15日夜,发起第一阶段作战,第六、第十三团和鲁中军区第一、第十二团冒着倾盆大雨,分路驰奔相州、双庙、秦家河崖等据点,伪军大部被歼,残部东涉潍河溃逃。至17日,潍河西的伪军被肃清,第一阶段作战胜利结束。20日,第二阶段作战打响。滨海、鲁中军区部队分兵两路,先后东渡潍河。一路向北直逼胶济铁路,歼灭高密伪自卫团一部,随后继续向北发展,策应路北胶东军区部队作战;一路向南于诸城以北埠头一带歼诸城保安队,生俘保安队队长吕孝生。在滨海、鲁中军区参战部队的强大攻势威慑下,州自卫第五团反正,胶县西南地区均获解放。战役于7月30日结束,张步云部大部被歼,拔除据点51个,解放诸城、高密、胶县约2500平方公里土地。在一个多月里,陈士矩指挥滨海军区部队在兄弟部队协同下,连续发起讨伐日伪军的战役,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胜利。8月上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临近最后胜利,中国的抗战也进入大反攻阶段。9日,毛泽东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命令解放区武装部队,向附近城镇交通要道之日伪军发出通牒,限期投降,对拒降的日伪军予以坚决消灭。为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和执行朱德的命令,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于8月11日召开高级干部联席会议进行部署。陈士矩开完会回到滨海军区机关后,立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和山东军区司令部发布的向城市进军的命令。8月15日,日本政府虽已宣布投降,但山东的日伪军仍拒绝向八路军缴械。针对这一情况,山东军区决定将全区主力及基干部队计8个师、12个警备旅和1个海军支队,编成5路野战部队,执行战略反攻任务。滨海军区为第二路,陈士矩任前线指挥,唐亮为政治委员。16日,陈士矩指挥第一、第二师和警备第十、第十一旅,分南北两个作战集团。北线集团向胶济铁路(青岛至济南)东段沿线的日伪军反攻,配合胶东军区部队夺取青岛。19日,第一师与滨海支队解放胶县,俘伪军2000余人,切断胶济铁路东段,保障了向青岛进军的胶东军区部队的翼侧安全。南线集团向陇海铁路(至连云港)东段的伪军反攻。21日解放赣榆、青口,逼近海州、连云港,控制了日照以南、新浦(今属连云港市)以北海岸线。9月6日至8日,陈士矩率第一师占领诸城、日照。10日,他派出第二师和鲁中军区部队协同作战,对临沂县城发起强攻,用2000公斤炸药炸开城墙,迅速攻进城内,与负隅顽抗的伪军进行激烈巷战。11日,攻克临沂城,歼伪军2000余人。临沂城的解放,使鲁中、鲁南、滨海3个地区连成一片。在此期间,山东军区一部分主力在罗荣桓率领下进军东北,新四军军部率部分主力北移山东,与山东军区留下的机关合组成新四军兼山东军区。10月,陈士矩调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陈士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期待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然而,蒋介石却要进行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全国实行独裁统治。但迫于国内外形势的压力,蒋介石又不得不以国民政府主席的名义,三次电邀毛泽东赴谈判。经过国共双方反复协商,于日下午在曾家岩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但《纪要》签订后,国民党违背协定,继续派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八路军、新四军有力反击。日,国共双方又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双方下达停战令,组成了国民党、共产党、三方代表参加的军事三人小组,在北平(今北京)建立由三方代表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共产党方面派出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为首的代表团。陈士矩调任军调部整军处处长,后任中共方面代表团参谋长,佩戴少将军衔。2月25日,国、共、美三方军事三人会议达成《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简称“整军方案”)。为实施整军方案,陈士矩遵照叶剑英的指示,提出:“要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在民主的基础上统一全国的军队。中国共产党表示愿将其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由现有数目缩编至24个师或至少20个师,并且表示将其所领导的、、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除外)8个地区的抗日军队着手复员,同时从上述地区逐步撤退应整编的军队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国民党军队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减。”这个整军方案,共产党作出了很大的让步,以表示争取和平的诚意。就是这样一个方案,国民党表面上接受了,实际上却在加紧扩军,准备全面内战,同共产党的谈判完全是为了拖延时间。整军方案的谈判事关重大,按军调部的规定,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在延安的毛泽东。于是,陈士矩到重庆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对整军问题作了指示,说:一定要坚持中央决定的方案,不能再让,一些重大问题必须请示中央。据此,陈士矩在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谈判中坚持既定的原则,与对方进行了说理斗争。就在谈判中,东北各地的苏联红军按照协议于3月初开始撤军,国民党军却乘苏军撤兵之机,进驻沈阳。随后向东北解放区分路进攻,扩展他们控制的地区,抢占抚顺、辽阳、等地。与此同时,美国为加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和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以“调解国、共军事冲突”作掩护,帮助国民党进行内战准备,大量调动军队抢占。陈士矩根据叶剑英指示,利用会议和外出视察的机会,对国民党政府违反停战协定的行径作了有力的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也引起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中的有识之士的不满,陈士矩在军调部整军处所结识的国民党方面的代表镕上校就是其中的一员。裴治镕是黄埔军校学生,后考入陆军大学,抗战胜利前夕毕业。首任国民党军政部整编科科长,参加了国共双方在重庆的谈判。这次又参加整编军队的谈判。作为国民党整军谈判代表的,是陈士矩谈判的对手之一。通过与陈士矩多次接触,他对共产党代表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坚持斗争,不避风险的大无畏精神由衷敬佩;对蒋介石蓄意发动内战的反人民政策有所醒悟;愿意弃暗投明,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裴治镕和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原来还是师兄弟陈毅早年在成都锦官驿私塾就读时,裴治镕之父裴野堂先生是陈毅的老师,对陈毅的才能和书法十分钦佩,知道陈士矩是陈毅的参谋长后,更积极主动地接近陈士矩,谈判对手变成了好朋友。裴治镕对共产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为其日后献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6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了全面内战。接着,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南京、武汉等地的代表团先后被迫撤回延安,北平的军调部也名存实亡。10月初,叶剑英通知陈士矩说:代表团要回延安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要你到华东工作,协助陈毅同志指挥山东部队作战。于是,陈士矩离开北平,前往山东临沂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报到。10月中旬,陈士矩一回到山东,便抓紧时间阅读和研究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华东战场的各项指示和山东、华中野战军的一些战斗文书,以及各部队战斗情况的报告。陈士矩对华东的局势作了分析和衡量之后,对未来战场作了预测,认为把山东作为大量歼灭国民党军的基地,然后再向苏皖豫发展最为有利。正如陈士矩所料,从宿北战役后,战场逐步移至山东地区。11月初,国民党军为了配合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国大”制宪活动,制定了一项“结束苏北战事”的四路进攻计划。即分别由东台、淮阴、宿迁、台儿庄地区同时进犯盐城、淮海和鲁南地区,并预定12月中旬开始。12月12日,陈毅在山东野战军司令部驻地召开会议,商讨应付国民党军进攻的具体作战方案。陈士矩及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参加了会议。会上,陈毅让陈士矩先提个方案。陈士矩考虑到此次国民党军兵分四路进攻华东解放区,正面宽达300多公里,其部署与第二次“围剿”中央红军的部署有许多相似之处,间隙大,应援不便,难以协同,因此建议:集中3个纵队、2个或3个师共24到27个团,迎击由宿迁向新安镇和沭阳进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九、第十一师。先集中兵力,兵分两路,东西对进,歼灭整编第六十九师,再打整编第十一师。经过讨论,大家同意陈士矩提出的方案,并进行了分工。陈毅在指挥部总揽全局,粟裕指挥第二、第九纵队和第七师以及正自盐城北进的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由东向西打,谭震林指挥华中野战军第六师等部监视涟水方向的国民党军,陈士矩和山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指挥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和第八师由西向东打。宿北战役从15日开始,激战到19日结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部、3个半旅和整编第十一师一部,共计2.1万余人。这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的第一个胜仗。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领导在一起。左起:叶飞、丁秋生、韦国清、邓子恢、陈毅、唐亮、粟裕、陈士矩、谭震林宿北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军委来电指示:下一步作战,宜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相机收复枣庄、台儿庄,并期望打一个比宿北更大的歼灭战。据此,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主力从苏北迅速移师鲁南。12月底,陈毅、粟裕主持作战会议,讨论实施鲁南战役计划。各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各师师长都参加了会议。陈士矩根据陈毅、粟裕商定的作战方案作了具体部署:以第八、第九、第十师等部组成右纵队,以第一纵队、第一师等部组成左纵队,首先歼灭孤立突出的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而后向峄县、枣庄进击;以第二、第九纵队和第六、第七师等部由谭震林指挥,在新安镇以南地区阻击国民党军北进。日,各参战部队按照作战方案,秘密进入集结地域。战役自2日晚开始,至20日胜利结束,历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3万人,缴获坦克24辆、各种火炮200门、汽车474辆,首创华东战场一次歼灭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的记录。1月下旬,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在临沂附近召开。会议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对华东部队进行统一整编。新四军及山东、华中两个军区及两个野战军番号撤销,改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军区和野战军司令员及野战军政治委员,任军区政治委员,任军区副司令员,粟裕任野战军副司令员,谭震林任野战军副政治委员,陈士矩任军区和野战军参谋长,唐亮任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任野战军副参谋长,任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并组成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陈毅任前委书记,陈士矩是前委委员。部队整编时,陈士矩在动员会上作了整编方案的报告。部队整编后,华东野战军辖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共27万人,主力集结于山东临沂地区。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华东野战军经过宿北、鲁南战役后,续战能力不强,遂制定“鲁南会战”计划,企图在临沂地区与华东野战军决战。在陇海、胶济、津浦3条铁路线上集中23个整编师53个旅共31万人的兵力,以临沂、蒙阴为目标,南北对进,夹击华东野战军。南线以整编第十九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为主要突击集团,由台儿庄、新安镇、城头一线分三路沿沂河、沭河向临沂进攻;北线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指挥第四十六、第七十三、第十二军为辅助突击集团,由淄川、博山、明水(今章丘)等地南下莱芜、新泰地区,威胁临沂侧后,配合南线进攻。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华东战场的实际情况,1月31日指示华东野战军应采取诱敌深入,待国民党军分散兵力,然后各个歼灭的方针。2月4日又指出:“敌愈深进愈好,我愈打得迟愈好,只要你们不求急效,并准备于必要时放弃临沂,则此次我必能胜利。”陈士矩协助陈毅、粟裕等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国民党军采取南北对进的实际情况,拟订了3个作战方案,一面上报中共中央军委,一面令第二纵队于2月6日至7日进攻白塔埠,一举歼灭部两个师,俘郝鹏举,想以此吸引欧震集团东援,寻机歼其一路。但集团稳扎稳打,逐步向北推进,不但没有东援,反而靠得更紧;李仙洲集团分两路南下,先头部队已占领。此时,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华东野战军的第三方案,即以一个纵队在南线迷惑国民党军,主力北进寻机歼灭李仙洲集团。并指示:对外装作打南线模样,待北线国民党军第十二军占领莱芜,第七十三、第四十六军占领新泰、博山一线后,秘密移动全军,将其歼灭,而后攻占胶济铁路全线。据此,陈士矩协助陈毅、粟裕根据李仙洲集团孤军深入的情况,以野战军两个纵队在临沂以南佯装主力,摆出要与欧震集团决战的姿态,迷惑国民党军;以野战军5个纵队分三路秘密北移,并令驻胶东、渤海地区的两个纵队南下博山、明水地区参战;同时以地方武装进逼兖州,在运河上架桥,造成主力将西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合的假象。2月15日,华东野战军主动撤出临沂。18日,陈士矩等率部赶到莱芜城外,参加指挥围歼李仙洲所部。23日上午,华东野战军第四、第七纵队各一部占领莱芜城,并切断了李仙洲集团的退路。与此同时,第一、第七纵队主力由西向东,第四、第八纵队主力由东向西,展开猛烈攻击,激战到17时,李仙洲集团大部被歼,生俘李仙洲。这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所、两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解放博山、淄川等13座县城。莱芜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集中重兵进攻鲁中山区。4月22日,根据陈毅、粟裕的决心,陈士矩和唐亮指挥由第一、第三、第十纵队和后期调入的第六纵队及一部分炮兵临时组成的西线兵团,当晚开始攻击泰安外围各要点,包围城。24日黄昏,各部队展开总攻,激战到26日,全歼驻守泰安城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部及所属的两个旅,共2万余人,收复了泰安城。泰安战役结束后,陈士矩又于5月中旬协助陈毅、粟裕组织指挥了,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及整编第八十三师一个团计3.2万人,中将师长被击毙。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率4个纵队(简称“刘邓大军”)自豫北强渡黄河,对鲁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展开猛烈攻击,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为策应和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率领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等部组成外线兵团(又称西兵团),执行外线作战任务。7月初,陈士矩、唐亮奉命指挥第三、第八、第十纵队向津浦铁路泰安、兖州进击;、则率第一、第四纵队挺进鲁南。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等纵队在鲁中地区打了南麻、临朐两个战役。8月4日,为策应即将向中原地区挺进的刘战军作战,中共中央军委指示陈毅、粟裕率特种兵纵队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鲁西南的5个纵队,并强调指出:刘邓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于陈、唐、叶、陶5个纵队是否能起大作用。8月7日,刘邓野战军自郓城及其以南地区南下,11日横越陇海铁路向大别山跃进。这时,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陈毅、粟裕的指示,陈士矩、唐亮率第一、第三、第四、第八纵队并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钳制、阻滞由鲁中回援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五、第八十四、第五十七师等部,掩护刘邓野战军南下。当刘邓野战军在大别山区展开之际,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大部匆忙全力回防中原,集中23个旅分路尾追刘邓野战军南进,并以一部由平汉铁路车运南下堵击。9月5日,国民党军整编第五、第五十七师分别进抵隋官屯、贾敬屯一线,两师相隔20余公里。陈毅、粟裕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决定围歼疯狂冒进的整编第五十七师。遂命先期到达鲁西南地区的陈士矩、唐亮统一指挥第三、第八纵队和第六纵队主力,担任主攻任务。以第四、第十、第十一纵队和第六纵队一部监视、阻击由隋官屯北攻郓城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师;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在曹屯地区监视从菏泽向东北进犯的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八师。7日下午,陈士矩、唐亮指挥主攻部队分路快速向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七师进击。国民党军发觉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意图后,迅即向沙土集及周围村庄收缩集结,固守待援。当晚,各纵队按预定部署向国民党军进击,完成了对国民党军的包围。陈士矩、唐亮根据陈毅、粟裕指示,对攻击部队作了进一步部署:命令第三纵队从北面向沙土集突击,并肃清马庄、精良寺、曾庄的国民党军;第六纵队自西北进攻沙土集守军;第八纵队由南面及东南向沙土集攻击,并肃清徐庄、苏家庄、曾家楼的国民党军。沙土集是菏泽、巨野公路上的一个村落,东西约1.5公里,南北仅0.5公里许,周围筑有土墙,墙外有壕,壕中无水,另设有鹿砦两道,筑有众多地堡,与围墙上火力配合,不易接近。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七师以1个团分散守外围村庄,其余都麇集在沙土集村内。8日下午,在王家楼指挥所密切注视战况的陈毅、粟裕下达聚歼退守沙土集国民党军的命令。担任主攻任务的各纵队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向国民党军发起攻击,猛烈的炮火炸得沙土集烟尘翻滚,守军防御体系完全崩溃。至9日清晨战斗结束,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七师近万人,其中俘中将师长以下7500余人。结束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策,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于9月下旬越陇海铁路南下,进入豫皖苏边区,扩建豫皖苏解放区。12月13日,又发起。陈士矩奉命指挥第一、第三、第四纵队破击平汉铁路官亭寨至许昌段,伺机攻占。第一纵队于13日攻克中牟城、第四纵队于14日在官亭寨全歼国民党军骑兵第一旅旅部及1个团,歼新1200余人。第三纵队在攻击长葛据点的同时,做好了攻占许昌的准备。许昌是平汉铁路线上的一座重镇、也是国民党军中原战场的重要兵站,守军有骑兵第一旅、第二十六师特务营、第四十师一一五团和一个特务营,以及地方保安队共7000余人。该城墙高约两丈,周围有护城河,各门有桥可通,筑有地堡,实为易守难攻之地。陈士矩和第三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等经过精心研究,在部署破击平汉铁路的同时,决定以第八师包围许昌,并扫清城外据点。这时,各纵队边战斗边破路,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下,仅用两天时间,中原战场的最大交通动脉平汉铁路被切断了,许昌成为一座孤城。13日20时许,第八师主力即攻占南关外围据点塔湾,全歼守军,控制了南门有利攻击阵地。同时,以一部乘夜幕袭取西关,占领许昌车站。14日黄昏,第三纵队各师向许昌守军发起攻击。在猛烈炮火掩护下,担负突击西门的第二十三团三营率先炸开城门,迅速突入,占领要点。该团第一、第二营继后冲进,协同第三营向纵深发展。第二十二团进攻南门受阻,改从西门进入向纵深发展。第二十一团由西门跟进,向北发展。15日晨,许昌城内枪声更加激烈,第二十、第二十四团主力也投入巷战,迅速攻占城东南角守军炮阵地,进而又肃清城中心区及西南角、南门守军。第三纵队占领许昌全城。西线兵团在陈毅、粟裕统一指挥下,经过4个月的艰苦作战,共歼国民党军7万余人,协同刘邓野战军及陈(赓)谢(富治)集团开辟和扩大了中原解放区。三军挺进中原,站稳脚跟,对改变全国战争形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平汉陇海路破击战结束后,粟裕奉命率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北渡黄河进入豫北休整,准备进军江南。陈士矩、唐亮指挥第三、第八纵队在平汉铁路两侧配合刘邓野战军、陈谢集团作战。
1948年3月,陈士矩同陈赓(右)在洛阳战役前线1948年3月上旬,为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并掩护刘邓野战军主力休整,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陈士矩、唐亮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八纵队和陈谢集团第四、第九纵队及太岳军区第五军分区部队发起洛阳战役。陈士矩、唐亮、陈赓等在襄城召集参战的各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共同研究作战方案。经研究讨论确定:由第三、第四纵队担任攻城任务,第八纵队负责阻击来援的国民党军,第九纵队负责阻击由来援的国民党军。并决定攻城部队采取隐蔽接近、突然袭击的战术,首先夺取四关,而后迅速攻城,力争在三至五天内解决战斗,完成攻城任务。9日,外围战斗打响。11日黄昏开始攻城,第三纵队由东门、北门攻击,第四纵队由南门、西门攻击。12日凌晨,第三纵队第二十三团首先突破东门,冲入城内。当日14时,第四纵队突破南门和西门,会同第三纵队向纵深发展。攻城部队进入城后,守军第二〇六师师长收集残部4000余人,退守核心阵地西北运动场,固守待援。攻城部队两次攻击未能奏效。陈士矩立即亲自入城现地组织指挥,决定集中全部炮火,步炮密切协同,再次发起攻击。战至14日晚,外围少数残存的国民党军也被肃清。此役歼国民党军约两万人,并取得了城市攻坚战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洛阳战役结束后,陈士矩、唐亮组织所部在平汉铁路两侧进行了休整,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6月初,粟裕率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南渡黄河,进入鲁西南地区。陈士矩、唐亮奉命率第三、第八纵队由平汉铁路东进,配合作战。6月15日,当陈士矩、唐亮率部进到圉镇地区时,接到中共中央军委和粟裕以第三、第八纵队“攻取开封,调敌西援”,“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命令,要陈士矩、唐亮立即布置攻打。陈士矩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宿营。随后又召集各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开会,传达命令,研究作战部署和打法,并草拟安民布告,公布城市政策、入城纪律和注意事项。陈士矩要求各部队以奔袭手段扫清外围,而后有依托地迅速突破城门进入巷战,争取三至五天内攻占开封城。16日晚,第三、第八纵队隐蔽向开封急进。17日晨,突然兵临城下,对四关守军发起猛烈攻击,18日袭占各关。当晚,陈士矩、唐亮指挥攻城部队分东、南两面攻城。19日凌晨,攻城部队突入城内进入巷战。战至20日深夜,守军残部退据城西北之龙亭、运动场等核心阵地。21日,陈士矩、唐亮率兵团指挥部移进城内理事厅的天主教堂内,一面组织部队作战,一面开展城市工作。入城部队当夜攻占守军核心阵地龙亭,旋即对运动场守军发起多路攻击。22日,守军一部投降,一部在突围时被歼。开封战役胜利结束,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部及所属第十三旅、河南省两个保安旅等部3万人,加上阻援部队作战,共歼国民党军近4万人。这是人民解放军在关内攻克国民党军据守的第一座省城,政治意义重大。开封战役结束后,陈士矩又参与指挥了睢杞战役和济南战役。晨,在济南战役行将结束时,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八九月攻克济南,冬春夺取的要求,向中共中央军委并中共华东局、中共中原局建议举行淮海战役。25日19时,中共中央军委电复华东野战军领导:“举行,甚为必要。”同时指出:应以歼灭不久即将返回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布防的兵团为第一个作战;歼灭两淮、高宝地区之国民党军,为第二个作战;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国民党军,为第三个作战。这就明确提出了淮海战役的首战目标是歼灭黄百韬兵团。集结在淮海地区的国民党军有徐州“剿总”司令官、副司令官指挥的4个兵团和3个“绥靖”区部队,连同以后由华中增援的黄维兵团及由东北撤回的第五十四、第三十九军等,总兵力达80万人。人民解放军参加这次战役的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的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两大野战军的作战、后勤保障和战区支前各项工作。10月底,淮海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11月4日,华东野战军下达由粟裕、谭震林、陈士矩和副参谋长署名的《淮海战役攻击命令》,要求各部队8日晚发起战斗。华东野战军在进行淮海战役的准备工作时,陈士矩根据作战计划安排,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名义,写信给中共地下党员、徐州“剿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要他们率第五十九军全部和第七十七军大部及时起义,配合行动,并派华东军区联络干部杨斯德去该部进行具体策动和布置。8日,、率2.3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及时让开了国民党军在徐州东北的运河防线,使人民解放军迅速直插徐州近郊,切断了黄百韬兵团撤守徐州的退路,同时造成了徐州国民党军上下混乱,惊恐动摇。
陈士矩在淮海战役中淮海战役分3个阶段进行。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主力向陇海铁路徐州以东以新安镇为中心的地区挺进。7日,黄百韬兵团已率先从新安镇地区沿陇海铁路西撤,经堰头、窑湾西渡运河。华东野战军查明黄百韬兵团的动向后,立即改变部署,展开猛烈追击、截击。9日,陈士矩受命指挥第一、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纵队抢渡运河,向西追击,并在黄百韬兵团刚到达碾庄圩地区时,即从北、东、南三面逼近。至11日,将黄百韬兵团部和4个军合围于碾庄圩及其周围约18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并在窑湾歼灭其第六十三军。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的第二、第十二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也经新安镇、宿迁向徐州西南迂回,13日在睢宁西北大王集地区歼灭第一〇七军1个师,迫其军部率1个师投诚。战至20日拂晓,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四、第一〇〇军及第六十四、第二十五军各一部,并攻占黄百韬兵团部所在地碾庄圩,兵团司令官黄百韬转至碾庄圩东北大院内,指挥残部顽抗。华东野战军实施连续突击,至22日黄昏全歼第七兵团,黄百韬毙命,第六十四军中将军长被俘。国民党军第七兵团被歼后,第二、第十三、第十六兵团龟缩徐州地区不易分割,第六、第八兵团由、固镇沿铁路北进至任桥、花庄集一线后观望不前,只有向宿县进攻的第十二兵团,被中原野战军阻于浍河南岸南坪集地区,孤军突出。11月23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电粟裕、陈士矩、张震并报中共中央军委,建议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中原野战军全部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先歼灭第十二兵团,以华东野战军主力阻击徐州和固镇地区增援之国民党军,并争取歼灭第六、第八兵团各一部。24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完全同意先打黄维”、“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粟裕、陈士矩、张震接到中共中央军委电报,于25日上午复电,表示完全拥护先集中兵力歼灭兵团的作战方针,并对参加歼灭黄维兵团作战以及阻击南北两线增援的国民党军作出具体部署。25日,中原野战军将第十二兵团合围于双堆集地区。为解第十二兵团之危,11月26日,第二、第十六兵团在第十三兵团一部配合和大量飞机、坦克掩护下,沿徐蚌线南下向宿县方向进攻。粟裕、陈士矩、张震等以9个纵队19个师的兵力部署在徐州以南夹沟至符离集之间正面宽50公里、纵深30公里的地域内,设置3道封锁线,英勇顽强地阻击由徐州南犯的国民党军,使其无法前进。另以5个纵队南下,求歼固镇地区的第六、第八兵团,但因该两兵团已先行南渡,仅歼其后尾2000余人。在第十二兵团被围,增援部队无力突破人民解放军的阻援阵地,第六、第八兵团惧怕被歼撤守淝河以南的情况下,蒋介石于11月28日决定放弃徐州。由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率第二、第十三、第十六兵团,避开华东野战军的正面阻击,绕经萧县、永城南下至蒙城、阜阳地区,攻击中原野战军侧背,以解第十二兵团之围;由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率徐州“剿总”空运至蚌埠,指挥第六、第八兵团继续北援。11月30日,杜聿明率3个兵团和徐州地区党政机关、后方人员共30万人,沿萧县、永城公路仓皇撤退。粟裕、陈士矩、张震发觉杜聿明集团西撤后,立即部署追截围歼,至12月4日拂晓,将杜聿明集团合围于、地区。在华东野战军合围杜聿明集团的同时,中原野战军对第十二兵团的围歼,也将进入总攻阶段。国民党军统帅部为解脱困境,一面从武汉等地调兵开赴淮海战场,一面令南线已渡过淝河的第六兵团在第八兵团的策应下,向包家集方向攻击前进。总前委根据这一情况,报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决心集中足够兵力,首先歼灭第十二兵团,再集中兵力歼灭杜聿明集团。同时以两个多纵队在蚌埠以北地区阻击第六、第八兵团北援。12月5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下达《对黄维作战总攻击的命令》。6日16时30分,东、南、西3个攻击集团同时发起总攻。黄维兵团犹作困兽之斗,不断疯狂反击,双方连日激战。12月10日晨,粟裕、陈士矩、张震获悉国民党军第二十、第二十八军已于5日由武汉登船东运,增援淮海战场;同时杜聿明集团已加强防御,必须采取稳打的办法才能奏效,全歼杜聿明集团尚须时日。于是,他们致电总前委并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再由华野抽出一部分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而后,中野负责阻击李、刘、宋敌,再集中华野解决杜、邱、李集团”。总前委当日复电同意。华东野战军遂增调第三、第十一、和炮兵一部参加,由陈士矩率领于当日晚南下。12月12日,刘伯承、陈毅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但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拒绝投降。13日晚,陈士矩率领的南下部队到达。总前委立即调整部署:以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十三纵队加入南集团,以鲁中南纵队为总预备队。这时,南集团有,华东野战军第三、第七、第十三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以及陕南军区第十二旅。因此,总前委改置重点于南集团,决定由陈士矩统一指挥,会同东、西两集团,直攻第十二兵团指挥中心双堆集核心阵地。战至15日,黄维残部无法坚持,四散突围,终被全歼。中将兵团司令官黄维、中将副司令官吴绍周被俘。歼灭黄维兵团后,陈士矩立即返回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参加部署指挥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在围歼杜聿明集团时,陈士矩和副参谋长张震等与粟裕一起,不分昼夜在作战室值班坐镇指挥。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自12月4日被围困在永城东北地区,曾数次突围失败。日15时30分,华东野战军按照预定部署,以猛烈炮火向杜聿明集团发起全线总攻。至10日,歼灭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和孙元良兵团残部,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化装潜逃。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番号的决定,改称第三野战军,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陈士矩奉命改任第八兵团司令员,兵团政治委员(渡江战役之后到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参谋长何以祥,辖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三十四军。随后,陈士矩即组织部队着手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2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在中照旧行使总前委职权。总前委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意图和国民党军部署以及长江中下游的地理特点,于3月31日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陈士矩所在第八兵团划入东突击集团。为发挥各部队的特长,第三野战军前委决定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军分别调归第七、第九兵团指挥;第七兵团的第三十五军和第九兵团的第二十军则调归第八兵团指挥。兵团进攻正面,西自金河口、滁县,东到扬中、丹阳一线,包括南京、、浦口、等国民党军重点设防城市,守军兵力达6个军。第八兵团必须在国民党军重点设防、长达28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展开渡江作战,任务十分艰巨。3月下旬,陈士矩在兵团机关驻地滁县会见了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原国民党军第四十五军第九十七师师长。该师下辖3个团,担任警卫“首都”任务,被称为“御林军”)。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前的关键时刻,王宴清毅然率部起义,走向光明。王宴清郑重地向陈士矩呈交了“南京城防图”。这份城防图为第八兵团即将进行的“攻占两浦,炮击南京”的作战,提供了依据。陈士矩在对部队进行战前准备的同时,极为重视情报搜集工作。3月下旬,陈士矩率兵团指挥所进到大桥镇后,指令第二十军参谋长廖政国组织一支800余人的渡江侦察支队,同苏北第二军分区和该地区江南工作委员会,共同组成侦察指挥所。侦察人员在人民群众掩护下,潜入南岸国民党军占领区,查明了扬中以东沙头咀至龙稍港,长江南北两岸40公里的国民党军兵力部署、工事位置等,为第八兵团渡江作战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4月1日,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今北京)开始谈判,为争取达成有利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协定,渡江时间数度推迟。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朱德遂于21日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4月21日,继中突击集团20日发起渡江后,东突击集团第八、第十兵团在江阴至三江营段同时扬帆渡江,发起进攻。按照原定的方案,第二十军的第一梯队以第五十八师为右翼,以第五十九师为左翼,第六十师为第二梯队。各梯队均以强大炮火封锁江面,拦截国民党军舰,掩护第二十军部队渡江。当晚18时,正按原定部署集结,准备发起战斗之际,风向突变,东北风骤起。陈士矩当机决定各梯队以炮火封锁江面。第五十八、第五十九师各级指挥员迎着风浪,指挥部队夺取了扬中县,接着在江南建立滩头阵地,策应第二十六、第三十四军相继渡江。22日,陈士矩指挥第八兵团各部队先后进至丹阳、吕城、镇江,然后截断连接南京、上海的沪宁铁路,并对溃逃国民党军展开猛烈追击。按照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由兵团参谋长何以祥指挥的第三十五军向三浦(江浦、浦镇、浦口)进攻,肃清江北桥头堡,直逼南京。陈士矩指示第三十五军军长、政治委员:南京是座古城,部队一定要保护好历史文物。为早日解放南京,保护古城,陈士矩命令第三十五军尽快渡江。4月23日晨,在当地中共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下,第三十五军渡江部队冒着国民党军飞机轮番轰炸、扫射,顺利渡过长江。当日午夜,第三十五军第一〇三师第三〇七团指战员高举红旗,跨越国府路,直下国民党总统府,把红旗牢牢地插在总统府门楼上。南京被解放的消息传来,刚到达镇江城内的第八兵团部一片欢腾。陈士矩怀着胜利的喜悦心情,同江渭清一起率第八兵团部机关于24日晨赶到南京,到达国民大会堂和总统府。吴化文、何克希率部迎接。陈士矩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表示祝贺,并一起走进总统府。总统办公室办公桌上放置的日历,时间依然停留在“4月22日”的页面上——国民党最高军政机关逃离南京的一天。在第八兵团部队进入南京后,部队发生了误入美国大使馆事件。4月25日早晨,第三〇七团第一营营长谢宝云带着通讯员为部队安排住房时,不慎误入美国大使馆。正在洗脸的美国大使暴跳如雷,态度蛮横,大声叫喊:“你们到大使馆干什么!”谢宝云见这个洋人如此粗暴,脑子里立刻闪现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割地赔款、肆意屠杀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气得脸色发青,嘴唇颤抖,便以牙还牙,愤怒斥责。幸导员王及时赶到,缓和了事态。当晚,美国之音播出了“驻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搜查美国大使馆”的新闻。毛泽东当即电示陈士矩、查处此事。陈士矩深感,部队进入城市后,斗争复杂,部队还不适应新的斗争环境,简单处分一两个人是容易的,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花力气提高部队政治素质,增强纪律观念。于是,他一面派军管会外事处处长黄华与美方谈判沟通,平息事态;一面对部队进行外交政策和外事纪律的教育,终于妥善地处理了这一涉外事件。4月下旬,陈毅、邓小平和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等分别率总前委及第二野战军机关先后进驻南京。为了维持南京的社会治安,保卫南京市和市民的正常生活,第八兵团领导机关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兵团部继续指挥所属各军;一部分是新组建的南京警备司令部。陈士矩为兵团司令员,兼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4月28日,以刘伯承为主任、为副主任的南京市军管会正式成立。5月1日,中共南京市委成立,以刘伯承、宋任穷、、、陈士矩5人为常委,刘伯承为书记,宋任穷为副书记。随着政权的建立,全市警卫治安、接收管理、基本建设等项工作走向正轨,工农业生产、市场供应和人民生活恢复正常,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7月11日,第八兵团编制撤销,兵团机关一部分与第三十四军军部组成新的南京警备司令部,大部改为华东军区军政大学校部,陈毅兼校长和政治委员,陈士矩任副校长,钟期光任副政治委员,陈士矩与钟期光一起主持校务工作。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陈士矩作为军队代表参加了会议。
首任工程兵司令员/陈士矩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刘伯承任院长兼政治委员,陈士矩调任训练部部长。1952年1月,陈士矩改任教育长。,陈士矩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员。11月4日,中央军委军事建筑部成立,陈士矩兼任军事建筑部部长。陈士矩到任时,工兵领导机关刚刚建立,人员少,任务重,困难多,机关、部队都有一些亟待处理的问题。他针对工兵领导机关新组建的情况,统筹安排各项工作,重点是尽快健全兵种机关,以领导全军工兵部队开展正规化、现代化建设。12月26日至,工兵召开第一次军事训练会议,陈士矩在会上作工兵建设报告。他强调全军工兵部队要认真贯彻军委军事训练方针,改变战争年代的训练状况,实行统一的正规训练,全面打好专业技术战术基础,提高部队的战斗工程保障能力。会议确定工兵军事训练以野战工兵部(分)队为主要对象,以专业技术战术为重点,以提高战役战斗工程保障能力为主要目标。为适应正规训练的需要,工兵司令部颁发了全军工兵部(分)队军事训练大纲,翻译出版了《军用道路》、《爆破》、《野战筑城》等教范教令。建筑部队和担负施工任务的野战工程兵部队(包括队属工兵),贯彻施工结合训练的原则,军事训练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52年陈士矩和陈毅在一起1月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工兵党委以司令员陈士矩、副司令员、副参谋长、政治委员办公室主任、干部部部长5人组成,陈士矩任党委书记。4月,中央军委任命黄志勇为工兵副政治委员。9月21日,陈士矩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并参照苏军工兵建设经验,与、共同向中央军委报告,提出将28个工兵团按照任务区分为工程工兵团、舟桥工兵团、建筑工兵团三种性质的部队。其中,工程工兵团担负构筑指挥所,抢修道路桥梁,设置和排除障碍物的任务;舟桥工兵团担负保障部队克服江河障碍的任务;建筑工兵团担负构筑技术复杂的坑道、永备工事和主要道路桥梁的任务。2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签署同意并报请毛泽东审批。28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一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使工兵部队的编制和分工更为科学,对提工兵部队专业技术和战术水平,有计划地装备和使用部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兵领导机关成立初期,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开办正规院校,为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指示精神,先后以中南军区工兵学校(前身为东北工兵学校)及华北军区工兵教导大队为基础,组建了长沙高级工兵学校;以华东军区工兵第三团及特科学校工兵大队为基础,组建了南京工兵学校。长沙高级工兵学校,学员主要是部队连营干部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着重学习合同战术,专业基础理论和工兵战术,培养工兵中级指挥员及参谋、教员。南京工兵学校,重点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工兵初级指挥员。陈士矩曾担任军事院校领导,对教育训练工作熟悉,他到工兵任职后,对工兵院校建设很重视,亲自主持院校工作会议,审批教育训练大纲,有时还到课堂听教员讲课,到现场指导演练。陈士矩认为,工兵初建急需大批有文化知识的人才,应通过建立更多的学校,培养提高扩大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他和工兵其他领导带领机关有关人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并争取军委总部的同意支持,积极进行建立新院校的工作。在他领导下,工兵(工程兵)先后在江苏开办了工兵文化速成中学;将北京军区第三文化学校改建为工程兵预备学校;将吉林工兵训练基地扩建为工程兵技术学校;将昆明军区第十速成中学改为工程兵第二预备学校。这些院校的建立,在为部队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批经过院校培养的指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工兵革命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士矩1963年8月在雷峰班1954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批准陈士矩关于工兵机关编成的报告,正式颁发工兵机关编制表。工兵机关设司令部、国防工程建筑部、干部部、器材部、政治委员办公室和工兵杂志社。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陈士矩作为当选代表参加会议。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设立,陈士矩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工兵改称工程兵。陈士矩任工程兵司令员。9月27日,陈士矩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陈士矩作为当选代表参加会议。至29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陈士矩作为当选代表出席会议,并任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60年11月,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批准陈士矩和政治委员黄志勇的报告,成立工程兵后勤部。从此,工程兵领导机关三大部均告成立,各部领导干部先后配齐。1964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号召全军开展学习教学法活动。陈士矩等兵种领导在听取副司令员关于南京观摩郭兴福教学法表演汇报后,于2月3日向全军工程兵发出号召,在工程兵部队、学校中普遍开展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活动。于是,在全军工程兵部队中迅速兴起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以“一专多能”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练兵活动。在练兵活动中,工兵的专业技术和战术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涌现出一批“尖子”单位和技术能手,在各项比武中取得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