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父母还在世.有人愿意世界领养日这个孩子需要什么手续

频道头部广告调用
西方父母带中国孩子寻根 美国收养中国孩成时尚
  主持人:
  对于这些中国孩子,收养中国孩子的西方家庭来说,怎么让孩子能够把这个与生俱来的基因里面带的这种传统、血统,和他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吸收的西方文化,能够在他身上找到平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白岩松:
  首先,我觉得要相信所有的养父养母们的爱,没有爱,他们不会做这样的选择,甚至其中会有一些,虽然比例不大,但是会有,他们收养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孩子是残疾的,但是他们依然选择了,为什么呢?我看过他们曾经写的那个文字,在那一瞬间,当最可怜的孩子用最无助的眼神看着我的时候,突然我觉得,我可以为他做得更多。首先,我们不会去怀疑他拥有的这种爱。
  另一方面来说,从他参与到这次中国的寻根之旅,而且非常好奇,我们俩看到的这篇文章,孩子的养父养母们为孩子回到中国,被得到欢迎,孩子喜欢中国文化,他们不仅没有一种失落感,反而开心得不得了,他觉得,孩子找到根了,我们回去的时候,将来还可以去讲另一个家的故事。所以我觉得,从他们的父母角度来说,在孩子未来成长来说,也是有益的。
  另外,从孩子角度来说,刚才我们有没有看到,其实有很多的孩子已经蛮大了,因为领养的过程已经持续了近20年,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也会有自己的需求,甚至刚一开始会有躲避,但是他们选择我要回来。但是等得到了这样大家的笑脸的时候,他自信心又增长的时候,回去的时候,我相信会比来之前更开心。
  主持人:
  您现在收看的是《新闻1+1》,今天我们节目关注的是西方父母带着他们收养的中国孩子回到中国来寻根,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主持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收养中国福利院里面孩子的大多是西方国家的父母,他们收养的这些孩子的数目这些年来也经历了一个数量上的起伏变化,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这位来自美国的弗朗西斯·倍德纳(音)夫妇,已经在中国收养了两个孩子,大女儿来自重庆涪陵,小儿子来自,倍德纳夫妇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希望孩子将来也能会说中国话。像弗朗西斯这样的美国家庭,想要在中国领养一个孩子并不是一件难事。根据美国的《儿童公民法》规定,跨国收养的儿童仅仅需要45天,就能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而中国也早在1992年就实施了《收养法》,为跨国收养打开了一扇法律的大门。
  在美国收养的外籍儿童中,中国儿童的数量是占最多的,大多数的收养家庭都来自白人富裕阶层,而且收养的几乎都是女儿,美国人甚至把收养一个中国孩子当成了一种时尚,甚至许多明星都收养了中国孩子。比如好莱坞女星梅格瑞恩,收养了一名中国女儿戴西(音),好莱坞剧作家马克布朗,也收养了一名河南女孩。
  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资料显示,从1989年到2003年,仅美国家庭就一共收养了四万多名中国儿童。而2005年中国加入了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后,也为这些在国外生活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安全和法律保护。
  目前,与中国建立收养合作关系的国家有17个,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等。在这些国家中,符合收养条件的家庭都可以向中国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收养儿童。
  但是从2007年5月,新收养法实施之后,把外国家庭收养中国孩子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很多,许多外国父母难以达到领养标准。根据美国国务院统计,来自中国的国际收养孩子的数量已经下降了50%。2005年,美国公民通过官方的中国收养中心,收养了7906名孩子。在2008年,这一数字则降到了3909名。
  主持人:
  现在收养中国孩子的法律手续越来越健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很多孩子一下子变成了,父母可能都失踪,但是没有确立下来他是不是孤儿,所以还不能被外国人领养,所以很多人就说,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地被这些有爱心的外国人收养的话,他们未来会不会更好?
  白岩松:
  我想如果要回到汶川地震的话,尤其回到这几年外国朋友收养中国孩子的数字在急剧下降的过程来说,其实中国人自己想要收养自己国家里头的孩子的事情越来越多。谁都不会忘记,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当时多大的比例,甚至要抢那些孤儿,或者说地震当中失去父母的孩子。最后几乎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孩子太少了,而要献出爱心的人太多了。
  其实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样的一个事,将近20年的时间了,从80年代末一直到现在逐渐在增加,当初是谁冒着这么大的决心决定开这个口子,因为中国曾经有一句话叫“家丑不可外扬”,在一个狭隘的意识当中,有可能把这个当成一种家丑,你看弃婴,甚至有一些是残疾的,然后放在我们这儿居然还让外国父母给领养走了,但是是谁最早破除了这种狭隘的眼光,不仅不是家丑外扬,反而变成了我们共同来营造一种美。我不知道今天所有的人在看到这样的一种场面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到这是一种美。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不断地进步和相当多白领,还有中产阶级这样的家庭的诞生,包括丁克家族,也就是不要孩子家庭的诞生,陆续越来越增加有收养孩子愿望的中国的家庭。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弃婴越来越少,包括女婴,这种意识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收养的数量急剧下降了,我觉得这当然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可是另外一方面,即使近来的孩子不多了,我觉得外国的父母跟中国的父母也可以同样地拥有这样的机会。
  主持人:
  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的孩子被外国人领养走了,是不是领养走了,我们就一切做到家了?
  白岩松:
  我觉得没有,我觉得恰恰是因为从去年,我们看到了像2007年、2008年,尤其是这一次可能是媒体关注得更多了,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悄悄地关注这样的事情。
  其实你要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恰恰是从自信的张开怀抱开始,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你把孩子送出去,你希望所有的人都别知道,千万别知道,这是家丑,那么,首先最重要的事情就没做好。先从张开怀抱开始,我觉得做得很好,非常好,最后反而领养孩子的父母,包括孩子本身,都带着自信,带着自尊,带着尊严,带着那种爱走了,多开心。
  第二个,将来你还要做很多的准备。举一个例子,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们能够想象十年后中国什么样吗?很难想象,中国是最难想象的一个国家。也许十年后会有很多的孩子说,我想重新选择中国国籍,在中国国籍的管理来说,如果到了18岁的时候,原来中国的孩子加入了外国国籍,再想选择中国国籍的时候是可以的,这个口子会不会开?甚至有人做过很大胆的想象,我们会不会允许这些我们的孩子将来打破我们的某种惯例,也可以拥有双重国籍呢?对于他们的自信和成长会不会有一种支持。当然这是很多人更急的一种说法。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事情的一部分,包括将来就业,包括跟父母的联系,包括有一些需要基因治疗,等等这方面的救助,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况),你像骨髓移植等等,我们不希望有这样的事情,但是这些小的细节其实都是一种纽带。
  主持人:
  你怎么看民政部门这些年来对于什么样的外籍人士可以收养中国的孤儿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包括肥胖,包括你是不是50岁,这么细致都放进去。
  白岩松:
  我觉得就是逐步地提高收养的门槛是重要的,因为不仅仅是面对国外要收养孩子的父母,面对国内要收养的父母,你还记得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当时的要求其实也是很高的。不仅仅有软件的要求,爱、责任,你没有孩子,甚至有这样的要求,硬件也有很多要求,你的收入,你的固定的收入等等。刚才大家在字幕上都可以看到相关的条件,在PPT上都可以看到哪些可以作为被收养人等等,这些是硬件的条件。这几年又提出了比如像肥胖,会不会照顾孩子不是很方便。另外,你的年收入必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门槛,包括单亲家庭尽量不考虑。因为你也要考虑,他本身是希望得到一个更全面的爱,单亲家庭的时候会不会缺少或者父爱,或者母爱等等。我觉得这样一个门槛放到全世界都是正常的。
  主持人:
  刚才我们同短片中也了解到这样一个数据,这些年来,中国被收养的孩子的数量在减少,一个问题,我们反过来问,为什么在前些年,中国的家庭没有更多地去考虑收养中国的孩子?
  白岩松:
  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个情况一样,比如说我们很久以来的一种传统的这种意识,第一个,孩子如果大了,已经到了孩子的福利院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的时候,相当多中国的父母不愿意选择。
  主持人:
  这些年来观念就变化了吗?
  白岩松:
  不,这是原来的一种情况。另外,原来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人的意识没转过来,不像现在生了一女儿高兴,生了一个“小棉袄”,那个时候可能这种男女的不平等的意识还很强。因此有很多的女性的弃婴,另外还包括男女都有的残疾的孩子。另外,很追求的一种根源就是穷。
  主持人:
  养儿防老。
  白岩松:
  是穷,当这个孩子是残疾的时候等等,他就觉得我没有力量照顾他,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被领养孩子的故事,最后是放到了警察的门口。你也能够想到,当父母把有残疾的孩子放到公安局的门口的时候,他也是很痛苦的,但是他知道,只有交给社会才能把孩子帮一把,或者救助一把,所以这一系列因素加在一起的时候,相当时候,也许我们很多的孩子只能是在福利院成长,然后被领养。但现在这几种意识都在改变,所以能被领养的孩子越来越少,但是不管怎么样,将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中国太大了,所以这个时候,中国人、外国的外国人,都是平等的,可以养护的机会我们的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家里长大,也可以在其它的国家长大,当你看到这些父母领着中国的孩子,都戴上中国的红围脖的时候,那一瞬间,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这方面不谈论面子、政治等等很多因素,我们回到人,回到一个孩子的成长,一切都能想通。
&& 相关文章
·····
&& 发表评论
右侧调用-广告
右侧调用-本站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领养现象凸显种族问题 黑人小孩难找美国爸妈
领养现象凸显种族问题 黑人小孩难找美国爸妈
华夏经纬网
美国人素以热衷于全世界各地领养孤儿而著名,然而最近美国媒体披露,美国每年有大量黑人儿童被加拿大以及欧洲国家收养,这不禁使人觉得奇怪,美国人难道养不起黑人孩子吗?
&&& 德国夫妻有了美国孩
纳丁和克里斯托弗夫妇居住在德国。夫妻俩一直期望着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他们尝试了一年多,却屡次失败。最后他们无计可施,只能决定领养一个孩子。2004年6月,他们联系了美国一家儿童领养机构。今年4月1日,也就是愚人节那天,他们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一个两周大的小男孩可以供他们领养。纳丁和克里斯托弗夫妇大喜过望,为他取名诺尔?帕斯卡尔。
今年27岁的克里斯托弗是一家健身俱乐部的教练,他幸福地回忆说:“第一次我抱起他的时候,我想,我做到了,这是我的孩子。”27岁的母亲纳丁说:“我不知道该怎么照顾他,但是我想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 美国黑人儿童外国收养
这好像是无数对领养父母的幸福经历,但是不同的是领养这个美国孩子的夫妇竟来自德国。美国人素有领养外国孩子的传统,对于许多不能或者不愿生育的美国夫妻来说,如果他们想有一个孩子的话,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跨国收养”。据估计,从国外领养孩子的美国家庭,最近10年来扩张了3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每年都有几百个美国孩子被外国父母领养,许多美国黑人生出的孩子被辗转送往加拿大以及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
到底有多少个像帕斯卡尔这样在美国出生,后来被白皮肤的外国人收养的黑人婴儿,目前尚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是美国媒体通过对加拿大还有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收养机构和收养者的家庭进行调查后得知,这些国家现在都有很多来自美国的收养儿童,而这些儿童中的绝大部分有着黑皮肤。
其中,加拿大已经证实美国是该国收养婴儿的第4大“输出地”。一个位于美国好莱坞的儿童领养机构也公开表示,它们通过设在芝加哥黑人社区的收养链条,将百分之九十被遗弃的黑人婴儿送往加拿大安置。虽然某些富有的欧洲国家也允许他们国家的孩子被外国父母收养,但这很少发生。
&&& 黑人母亲对美国失望
与此同时,从收养程序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来看,想收养一个健康的白人婴儿至少需要5年时间,花费高达4万美元。相反,收养一个黑人婴儿只要等几个月甚至几周的时间,费用也不过1万美元左右。而收养一个中性肤色(介于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婴儿,则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费用接近2万美元。虽然需要的周期长、费用高,但美国白人家庭还是愿意收养那些不是黑肤色的婴儿。正是这种心理原因,造成了大量的黑人婴儿不得不被送往国外抚养。
绝大多数的儿童领养专家表示,在同等条件下,最适合领养黑人孩子的家庭是美籍非洲裔家庭。全美黑人社工协会赞同这一点,他们表示他们的目标是使领养的孩子们能够在同种的家庭内生活。但是这不是亲生母亲们能够决定的。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传统使得不少黑人母亲对美国领养家庭失望,转而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
据介绍,许多美国黑人母亲在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去让人收养时,明确表示希望她的孩子能在其他国家找到新的家庭。她们认为这是给孩子找到一条好的出路,因为在别的国家,黑人遭受的种族歧视要比美国少得多。
&&& 白人夫妇顾忌“黑孩”
&&& 使人感到困惑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为什么容不了自己国家的孩子?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是非洲裔?仅仅因为他们是黑人?
“种族歧视是原因之一”,美国领养协会的发言人谢丽尔说。不少夫妇希望自己领养的孩子长得像自己,这样不至于使自己的家庭看上去就是很明显的“领养家庭”。2003年7月的一份调查表示,在所有美国家庭收养的外国孩子中,37%是白种人。因为大部分领养父母是白种人,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来自俄罗斯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孩子们这么受欢迎了。
白人夫妇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收养一个黑人孩子,他们的亲戚朋友们会怎么看待他,他会不会习惯生活在一个白人家庭环境里,文化冲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对他是否公平?等他长大之后,是否能够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
更深入的调查表明,美国白人家庭收养孩子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倾向。一般而言,他们喜欢婴儿胜过更大的学步儿童,喜欢女孩胜过男孩,喜欢白皮肤胜过黑皮肤。其他肤色的小孩则位居其中。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收养“排行榜”上,排在最末位的是黑人男婴。“领养的层次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美国领养协会主管玛格丽特?佛莱明说。经由她手已经有74个美国黑人儿童被送到了外国抚养。
&&& 外国领养者不在乎肤色
很多人指责美国有关跨国儿童领养的规定过于宽松,而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规定则非常严格。前面提到的德国人纳丁和克里斯托弗夫妇,他们如果在德国领养小孩的话需要等待很长时间,而国内奇低无比的出生率和政府鼓励单身母亲的政策使得他们在德国竟然找不到孩子领养。在欧洲其他国家以及加拿大情况也很类似,所以来自这些国家的领养者种族观念非常淡薄。
“我们根本不在乎孩子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的”,克里斯托弗说,“每个人看见我们的孩子都会说:‘噢,多可爱的孩子!’等到他上学的时候,会有人说:‘嘿!你为什么是黑皮肤的?’”他的妻子纳丁相信他们夫妻对此已经有准备了:“如果我们给他一个幸福的家庭,做他的好爸爸好妈妈,他就会知道来找我们。我们能解决问题。”
不过到目前为止,夫妇俩还没有联系过诺尔的亲生父母。“我们害怕那样,”克里斯托弗承认。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夫妇俩还将和一名社会工作者见面,给他看看在他们的抚养下,诺尔适应得很快。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收养的手续能在10月份办完。他们还在攒钱,等到有了1万5千美元再领养一个孩子。“当我看到妻子快乐的面庞,我就知道诺尔不会是我们的最后一个孩子。”
&&& 加拿大后妈毫不忌讳
有一对来自加拿大的夫妻佩林,他们领养了3个美国黑人孩子:4岁的麦西、6岁的汉娜和17个月大的查理。佩林夫妇从来也没有听到周围关于他们一家的种族言论。“唯一一次是在芝加哥,”劳拉?佩林说,“一个高加索男子在我边上走过说:‘你应该有自己的孩子。’”
为了使他们的黑人孩子能够保住自己的“文化源头”,佩林夫妇还把家中布置得很有非洲特色,他们还穿上非洲服装,并寻找一些非洲裔的流行文化明星作为孩子们的榜样。他们还和2个领养孩子的生母保持着联系。“汉娜只是发现她有点不同,”劳拉说,“汉娜说:‘嘿!我的肤色和你们的不一样’。她从来不问为什么。她知道为什么,我和丈夫都把来龙去脉和孩子们说过了。”他们的这些努力与美国白人家庭对于黑人儿童的冷淡形成了鲜明对比。
&&& 美国人期望情况改变
很多收养者觉得,美国国内“好像没有多余的孩子可供收养”。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收养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首先与各种社会机构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有关。长期以来,美国媒体为了体现美国社会所强调的人权价值观,总是喜欢宣传美国人跨国收养婴儿的故事,以此表明美国人富有爱心、珍惜生命。长此以往,在不少美国人的观念中,只要一提到收养婴儿,一下子就会想起“跨国收养”,对国内的收养问题反而没有深刻印象。
不过这一切正在发生变化。美国国会正在审定一项新的收养管理条例。根据该条例规定,今后谁要是想把美国公民的婴儿送给外国人收养,将面临诸多的限制。同时该条例也鼓励美国的黑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本国人收养。
&&& 美国领养协会和一些跨种族领养父母正在大力推动这一条例的通过,希望以此促进族群关系,化解种族矛盾。
一位领养了黑人孩子的领养妈妈的看法也许能代表他们的心声:“如今周围的人更能接受我们了。一滴水掉进池水里、河水里就会产生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跨种族领养也一样,这滴水掉进社区这个池子里、河里,就会产生影响,很少人会无动于衷的。”
(杨飞 国际周刊专稿)(新闻晚报)
【】【&】【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评论内容:&&&&&&&&(剩余字数: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评论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被美国人收养的中国娃:对中国又恨又有“根”_新浪教育_新浪网
被美国人收养的中国娃:对中国又恨又有“根”
新浪中小学国际教育嘉年华
时间:日 9:00-17:0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郎园艺文中心
请扫描左侧二维码或
  对于大多数被收养的中国儿童来说,他们对于中国的情感很复杂,首先是恨,然后是对“根”的依恋。在美的华裔被收养儿童,往往会经历这样的过程。随着他们的长大以及在对“出生地”――中国实地探访之后,这些被收养者对自身的身份认知,往往会有新的提高。
  “寻根”之旅改变华裔被收养者观念
  据全国广播公司(NBC)22日报道,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凯特•克罗蒂(KateCrotty)――一名华裔被收养者,都很“痛恨”中国。这种感情直到今年六月她“返回”中国待了一个月之后才消失。克罗蒂生于无锡,1997年来到美国时仅1岁,她不知道为什么亲生父母会丢弃她,她猜可能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还有她的女孩身份。
  “我对过去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了解,”克罗蒂说。然而在高中三年级时,克罗蒂开始觉得应该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克罗蒂对她的养母――一位爱尔兰裔美国人说,她想去中国寻找亲生父母。
  不过克罗蒂的中国之行并没有让她找到亲生父母,但令人惊讶的是,曾经惧怕中文家教的她,现在已经爱上了汉语和中国文化。那些曾经参加的文化夏令营和节日,对她来说也有了新的意义。今年夏天,她甚至还接待了来自中国的交换生。
  “中国对我来说意味着一切,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父母的家乡,我是中国的一部分,”克罗蒂说,“在这次旅行之后,我会说,我是中国人。”
  过去14年 美国人“领回”71632名中国儿童
  中国的国际收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且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被遗弃的儿童越来越多,孤儿院等机构不得不寻找方法来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尽管近十年来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的趋势在衰退,但被美国人领回家的中国儿童就有约71632名。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自1999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养最多的就是中国儿童(1999年到2013年)。
  “在1999年之前,这个数字接近10万人”,宾夕法尼亚州米勒斯维尔大学(MillersvilleUniversity)传播学教授常昌富(ChangfuChang)说,常教授曾拍摄关于中国收养者和他们家庭的纪录片超过10年时间。也采访了很多被收养对象和他们的家庭。
  克罗蒂并不是唯一自我意识转变的华裔被领养者。对许多被收养走进美国家庭的中国儿童来说,族群认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结果,这种变化更像是一种文化的“拉锯战”。特别是对那些被跨族裔收养的华裔儿童,他们渐渐成长,也逐步探索自己的“中国根”。
  中国,还是美国?是个问题
  但也不是每个华裔被收养者都有同样的体会。
  23岁的诺曼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长大。诺曼生于中国常州,1991年被收养时才7个月大,现在是化学品分销公司尤尼威尔(Univar)的商业分析员,诺曼曾在高中的时候返回过中国。
  “在中国的时候我很自在,因为周围都是和我类似的人,”虽然在与中国朋友相处时也会因为对方用中文交流而感到被冷落,但诺曼对中文的兴趣直到高中参加了一堂普通话课程才被发掘出来。
  “我知道未来要去中国留学(微博),所以我要准备好。”诺曼在奥斯汀学院(AustinCollege)主修商业管理和汉学,随后得到了在上海学习的机会,但在中国待了半年之后,诺曼说,无论是以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身份,周围的人都无法接受她。她还说,觉得没必要找到亲生父母。
  “我留学后,我想要融入中国文化的观点改变了,”诺曼说,“现在我认同美国的方式。”
  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常昌富教授说,“一些孩子想找到亲生父母,因为这与他们的身份息息相关。但另外一些则拒绝寻找亲生父母。”不过无论他们最终如何协调他们的身份,许多华裔被收养者仍然承认他们与出生地及其文化的天然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正如诺曼说,“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本文选自那些事》的新浪博客,。
  更多信息请访问: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孩子出生了父亲不见 未婚妈妈盼好心人收养儿子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望着在温室里躺着的孩子,小兰忍不住眼含泪水。这是她自己的亲骨肉,可现在,她只能将她交给别人抚养,因为她没有能力将孩子养大。“我希望有好心人能将这个孩子养大,我什么条件也没有,只希望能让这个孩子健康成长。
”  孩子出生了 父亲不知在何方  今年21岁的小兰是广西南平人,来东莞才一个多月。2月3日,她在东莞市人民医院产下一名体重3斤6两的男婴。医院告诉她,孩子必须进温室护理才能存活,大概需要两周时间护理。当她得知护理的费用需要近2万元时,她几乎绝望了。  “我生产的费用尚未结清,还欠两家医院1500多元和2000多元,现在我去哪里找钱给孩子护理。”小兰一筹莫展。她还在私底下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消息,她是未婚妈妈,孩子的爸爸身在何方,她也不是很清楚。  “我相信他不是不要孩子,他和我一样,也是没钱养这个孩子。”小兰说。  聊天结识男友 意外怀孕留下孩子  小兰对男友感情很深。她向记者讲述了和男友认识和相恋的过程。男友阿文也是她的家乡人,2007年初,在一个朋友聚会上,他们相识了。“当时我们也没说话,仅仅只是见面而已。”小兰说。  但一次QQ聊天改变了他们。“经过一番沟通,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后来也主要是在网上联系。”小兰告诉记者,2007年下半年,他们才见第二次面。这一次,他们正式确定了恋人关系。去年3月,她到医院看妇科病,医生告知她怀孕了。  他把消息告诉了男友,但两人一筹莫展,明知道自己现在的状况没办法养活孩子,但却不忍心打掉孩子,于是他们决定留下孩子。  愿意无条件将孩子交由别人收养  昨日下午,记者在南城步行街附近一间小屋见到了小兰。在这间小屋子里,放着一些做鞋子的面料,屋内显得狭小而凌乱。小兰来东莞就一直寄居在这里。小兰说,这里是一个亲戚打工的地方,因为春节老板不在,她才得以栖身,不然她还没地方住。  “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记者问小兰,“我是被家里赶出来的,因为我没有结婚就怀孕了,父母非常生气,我妈妈有间歇性精神病,家里人怕她受刺激,就把我赶了出来。家里的亲戚都在骂我,我在那里也待不下去了。”说着说着,小兰就不说话了。  小兰告诉记者,她怀孕后,男友很照顾她,两人搬到佛山租了一间房子同居了3个多月。那段时间两个人都没什么钱,她去一家制衣厂打工,却总是吃不好。“可能就是那个时候营养不良,所以孩子出生时体重不够。”  “我希望有好心人能收养这个孩子,他是我的骨肉,我带他来到这个世界,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开,我虽然没能力抚养他,但我相信会有好心人能救他。”小兰说这是她最后的打算。  她说,她没有任何条件,只要孩子以后健康成长,她就心满意足了。  孩子爸爸:我很想要孩子但没能力抚养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孩子父亲的想法,记者做通小兰的思想工作,通过QQ联系上了孩子的爸爸。  阿文明确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想法。“我和小兰感情很好,可是我们真的无力抚养孩子。我现在还欠着债,所以我现在正在外面拼命挣钱,但是孩子如果没人救他,可能就会死掉。我希望好心人能救救他,我日后一定会报答。”  阿文告诉记者,他自己父母早已双亡,现在一个人在外打拼,有小兰他才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他曾经犯过错,因为好赌没有攒下钱,也没能和小兰结婚。  他说,他一定会赚够钱回来娶小兰!  律师说法  收养资格有严格限制  小兰和阿文都无力抚养孩子,将孩子交给有能力监护和抚养的人收养,也许是无奈中的希望。收养孩子需要哪些条件?有无合法程序可行呢?记者采访了广东海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丽芳。  张丽芳说,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作为被收养人。具备领养资格的人,只要到民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双方达成协议,孩子就可以被收养。  而收养资格有严格限制,收养人既没有亲生子女,也没有养子女和继子女,那么领养人必须年满30周岁,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才可以领养孩子;有配偶者收养则必须夫妻双方共同收养,同满30周岁;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代希奎、周伟涵)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
09-02-09 11:12·
09-02-08 11:21·
09-02-09 10:55·
09-02-06 07:14·
09-02-07 07:32·
08-11-27 03:15·
09-01-03 06:45·
06-11-26 14:21·
09-02-01 02:05·
08-06-18 11:25·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谁愿意领养女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