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把信仰dnf传承之信仰礼盒给下一代的是谁

将信仰传承给下一代
将信仰传承给下一代
经文:诗篇78
信仰的传承
“我的民哪,你们要留心听我的训诲,侧耳听我口中的话。”(1节)。神总是兴起一些牧人和教师来教导和警戒他的百姓,这些人作神的口,将神的心意表明出来,神的子民中间最需要的是“留心听”,“侧耳听”,教导是出于神的恩惠。“我要开口说比喻,我要说出古时的谜语,是我们所听见、所知道的,也是我们的祖宗告诉我们的。”(2—3节)。教师需要领受、聆听、学习与总结,并借着神赐的智慧将这些讲解出来,使神的子民蒙训诲、受警戒。“我们不将这些事向他们的子孙隐瞒,要将耶和华的美德和他的能力,并他奇妙的作为,述说给后代听。”(4节)。信仰的传承十分重要,将这一代所领受的,充充足足地传递到下一代,借着对于圣经的教导以及活生生的信仰见证,使下一代蒙保守、被建立和得祝福。
对于圣经的教导
“因为,他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设律法,是他吩咐我们祖宗要传给子孙的,使将要生的后代子孙可以晓得,他们也要起来告诉他们的子孙”(5—6节)。神的子民的产业是宝贵的圣经,神吩咐要将这宝贵的圣经一代一代地教导下去,信主的父母首要的职责是要教导儿女圣经,教会这一代的职责是要教导下一代人明白圣经。“好叫他们仰望神,不忘记神的作为,惟要守他的命令。”(7节)。下一代人的信仰是在教导中被建立的,父辈对他们耳提面命,口传身授,他们就会仰望神,守神的命令。“不要像他们的祖宗,是顽梗悖逆、居心不正之辈,向着神心不诚实。”(8节)。教导中父辈的失败也可以成为例证,圣经中满了这样的例证,不是我们行的完全才配教导孩子,恰恰是我们在失败中的认罪,会很好的建立孩子,我们要相信神在下一代中要做的工作会大过这一代。
教导人的罪和神的作为
“以法莲的子孙带着兵器,拿着弓,临阵之日,转身退后。他们不遵守神的约,不肯照他的律法行,又忘记他所行的和他显给他们奇妙的作为。”(9—11节)。这里讲到神的百姓的三宗罪:第一是退后,第二是不顺服,第三是忘记。我们对神的回应和神对我们的恩常常是不相称的,我们的行为暴露了我们里面的不信和忘恩是何其的大,我们常像以法莲的子孙一样,一边在蒙受神的大恩典,一边目光如豆,心里挂念的只有自己。12—16节讲到神从埃及带领以色列人到旷野所行的诸般奇事,所赐的各样恩惠,这是神儿女最初蒙恩的经历,常有各样的奇事见证和说不尽的欢喜。人之罪和神之恩相形之下,如同粪土和珠玉,垃圾和黄金,在对下一代的教导中要充分教导关于人的败坏,也要教导神的厚恩,既使他们警醒又使他们大有盼望。
教导人的悖逆和神的管教
17—20节讲到神百姓的两宗罪:心中的抱怨和口中的不满。这是在信仰的第二个阶段的经历,即使见过神迹奇事,还是不满足神的带领,尤其在受到试炼的时候。人的贪欲是一个无底坑,无论领受多少恩典,不管看过多少神迹,内心总是不满,口中总是抱怨,总是在不信的恶心中试探神,起争论。21—31节,神责罚了这些发怨言的百姓,一方面满足了他们肉体的愿望,在他的愤怒中将他们所要的赐给了他们,另一方面将他们击杀,将这些贪欲之人埋葬在了旷野,使他们不能承受应许之地。在教导下一代时要建立他们有知足和感恩的心,知道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的心中有一个贪婪的窟窿,掉进去就会出不来,不要与人比较,无论神给予的多与少,都要知足,都要感恩。
教导人的败坏和神的赦免
32—40节中讲到即或人屡屡得受责罚,依然犯罪,不肯悔改,即或他们吃尽苦头,丧失生命,还是不肯转回,即或是寻求神,也是因着急难和责罚,所呈现的热心不过是片刻出现的云雾而已,云雾散去,还是旧性不改。但神因着他丰富的怜悯,不断赦免他们的罪孽,念及他们软弱如风,屡屡收回他的怒气,不灭绝他们。这是在信仰上经历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认识人性的全然败坏,无药可救,以及神广大的怜悯和无限的赦免。在这个时候要看见十字架,我们都是该死的,该灭亡的,但主却替我们死,使我们得救有指望,惟独靠神的恩典,神是天天背负我们重担的主。
教导人的健忘和神的厚恩
41—55节,这里讲到神百姓的健忘,神在一路上行了数不清的大神迹,但他们似乎全然忘记了,眼睛里只是看到自己的缺乏和环境的艰难。健忘是人性的通病,有人说历史给人最大的教训就是人不接受历史的教训,人不断在重复的错误中领受失败的教训,却又始终没有领受。人不但健忘,也是短视,只能看见近处的,尤其是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再远就看不见了。旧约历史中不断有人提醒他们起初神对他们的带领以及所行的各样奇事,告诉他们不忘与神之间幼年的恩爱和婚姻的爱情(耶2:2—3节),神没有忘记,希望他们也不要忘记。这是信仰的第四个阶段,重温起初的爱,重拾起初的火,回到起初,归向神。即或我们远离了神,神依旧在原地等候,即或我们忘记神,神依然不忘记我们。
教导人的不忠与神的远离
56—64节,这里讲到人刻变时翻,旧性不改,就像何西阿书所说的一样,是背叛丈夫的淫妇,不断地将爱情献给列国的偶像,因着淫性不改,毁掉了与神之间的盟约,结果神离开了圣殿、圣城和圣地,将他们交在了仇敌的手中,使圣殿被毁,圣城被烧,圣地被污秽,神像一个深受背叛之痛而忧伤离去的爱人一样,神人之间的“旧约”因着人的淫乱而遭致毁坏。这是信仰的第五个阶段,意识到我们与神的关系靠着自己无法维持,惟有倚靠圣灵,才能和神有稳固而更新的关系。
教导神的信实和神的大爱
65—72节,这一段是新约的写照,是主以受死的大爱和复活的大能来与他的百姓重立新约,大卫是基督的预表,犹大支派是他立约的百姓,预表基督里新造的人,圣灵要降下来,住在祂的百姓中间,一直牧养、扶持他的儿女,直到永远。神的儿女的信心全然建立在神的信实和神的慈爱上,尽管人性是全然败坏的,但神的恩典不离不弃,神是好牧人,神的杖和神的竿要引领他的羊群,神要亲自牧养他的百姓,直到永远。这是信仰的第六个阶段,全然的信托,完全的倚靠,不看自己,是神超然的恩典带领着我们前行,一切都本与他、依靠他并归于他,直到永远!
愿我们都忠心教导下一代!愿神赐福我们的下一代!阿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让下一代拥有 更高的信仰追求_中国江苏网
&&&&&&&正文
让下一代拥有 更高的信仰追求
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刘方
  在南京晨报“重走铁军之路 传承铁军精神”的活动现场,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刘方,戴着即将“出征”采访的南京晨报小记者献上的红领巾,牵着小记者的手,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今年是建军90周年,新四军成立80周年,在这个时候,这样的活动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来说,特别有意义!”刘方说,自己是革命后代,父亲就是老一辈的地下党,参加过南京解放战争,而岳父就是新四军的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所以对于他来说,太能理解父亲和岳父那一代艰苦卓绝的奋斗。
  “现在物质丰富了,精神也比以前开放,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长大成才,拥有精神的追求和信仰,才是百年大计”。
  刘方说,现在的孩子不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知道追求自己的理想,其中,就少不了精神传承这一环节。“小记者和大记者一起去亲身体验、采访这段历史,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报道形式来展现,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铁军精神传承的重视,也让他很欣慰。刘方说,“你看今天一个孩子,就有几个家长陪同一起来参加,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影响到孩子,也会影响到陪同的家长。孩子知道了这些感人的故事,还会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就这样传播开去。”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杨静
责任编辑:苗津伟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信仰与教育传承,有信仰与无信仰家族200年对比,让
大家都相信,信仰和爱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人的身心健康,对一个家庭的和睦。但到底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却不清楚。
两个家族200年后的统计:
两个同时代的家族,一家是有信仰的爱德华兹。另一家是著名无神论的宗师马克·尤克斯。
并且,无神论的马克·尤克斯对爱德华兹曾说过:“你信的那个信仰,我永远不会信”!
有人统计了爱德华兹家族200年后的情况,也统计了马克·尤克斯家族200年后的情况,详细统计结果如下:
(一)爱德华兹家族
人口数:1394人,其中有: 100位大学教授,14位大学校长,70位律师,30位法官,60位医生,60位作家,300位牧师、神学家,3位议员,一位副总统。
(二)马克.尤克斯家族
人口总数:903人,其中有: 310位流氓,130位坐牢13年以上,7位杀人犯,100位酒徒,60位小偷,190位妓女,20名商人,其中有10名是在监狱学会经商的。
美国学者A.E.Winship在1900年做了一项研究,比较两个家族,写成《Jukes-Edwards》一书。他追踪他们近两百年以来的繁衍发展。
时间的伟大,在于它可以见证一切真实与浮华!这个世界没有偶然。
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历经百年,为什么在结果上有那么大的差别。而其中真正的关键,是因为爱德华兹,爱德华兹家族获得了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背后,他们种下了两颗重要的种子。
种下的第一颗是,向善和爱的种子,所以他们家出了那么多的医生,教授和大学校长。
种下的第二颗是,敬畏的种子。这种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永远都会记得,头顶三尺有神明。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为什么马克.尤克斯家族有那么多的流氓,小偷和妓女?
就是因为这种家族的教育里面,缺少了敬畏。
没有敬畏之心的教育,当然会出像李天一这样的案子。在他们的内心读白是:老天爷算什么,我才是最大的,没有我不敢做的……
这历经百年的两个家族,让我们感受了信仰和爱的巨大能量。所以,在金钱关系里面才有了一条定律:信仰,是连接能量的通路!
美国有个总统叫尼克松,他写过一本书叫《1999不战而胜》,在那本书的最后部分,有这么一句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官网客服QQ:
免费体验课
免费体验课请联系淘宝客服
今日搜狐热点教会传承性的特征
浏览量: 1453 作者: 谢继东 来源: 恩典在线约稿
摘要:  经文:徒八14-25  引言  当我读了这段经文的时候,就直接想到三个问题:  (1)使徒怎么知道撒玛利亚人没有受圣灵?或已受圣灵?为什么要等到他们来按手才能受圣灵?  (2)西门是一个真信徒吗?他的悔改是真的吗
  经文:徒八14-25
  当我读了这段经文的时候,就直接想到三个问题:
  (1)使徒怎么知道撒玛利亚人没有受圣灵?或已受圣灵?为什么要等到他们来按手才能受圣灵?
  (2)西门是一个真信徒吗?他的悔改是真的吗?
  (3)使徒在回耶路撒冷的路上向撒玛利亚人传福音,这意味着什么?[1]按康来昌牧师的话说:当时圣灵降临主要的标志是说方言(二11、十46),[2]这是要向外邦人证明神的同在。按手主要是一种认证与合一的表征。但受圣灵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真正的认识基督、归属基督、见证基督,及荣耀基督(约十六13-14)。另外,从彼得对西门的责备里,可以看出,西门是假信徒&&&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你在这道上无份无关。&(20-21节)以及他后面的悔改也不是出于真诚的,因他自己没有求主赦免而悔改,而是要求使徒为他代求(22、24节)。
  最后,使徒在回耶路撒冷的路上,也向撒玛利亚人传福音,这意味着使徒完全转变了过去对他们的偏见,并以此证明腓利的事工是使徒们所认同的。
  从以上可以看到母会对子会的关注与认同,里面有教会传承性的使命。我们来看下耶稣在升天前对门徒说的话:&...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8-20)我们结合《马太福音》二十八18-20节和《使徒行传》八章14-25节的内容,来看教会三个传承性的特征:
  (1)正确传讲基督的圣道&&&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太二十八20)&&&领受了神的道...证明主道&(徒八14、25);
  (2)正确施行教会的圣礼&&&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二十八19)&&&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徒八16-17);
  (3)正确施行教会的纪律&&&...教训他们遵守&(太二十八20)&&&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得赦免。&(徒八20-22)。以上的对比使我们看到,耶稣将教会应有的特征告诉门徒们,要他们忠实的教导和传递,他就必与他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后来门徒在探望撒玛利亚教会(子会)的时候,就将这些特征传递给他们。当然,里面的一些形式是需要解释和说明的,否则我们以为过去的一些现象可以直接套用到当今教会的服事中,这是不合适的(如:有人认为&&方言代表受圣灵、按手才能受圣灵等)。我们应先明白其中的精神和原则,再应用到我们现今的生活和服事中,这样才不会误用和误传。
  一、正确传讲基督的圣道;14、25
  【14、25】&14使徒在耶路撒冷,听见撒玛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就打发彼得、约翰往他们那里去。。。25使徒既证明主道,而且传讲,就回耶路撒冷去,一路在撒玛利亚好些村庄传扬福音。&
  教会首要的特征是正确传讲基督的圣道,因为这是正确施行教会圣礼和纪律的前提。若不能正确的传讲基督的圣道,那么我们在教会所施行的圣礼和纪律就会带来偏差,而不能让信徒从圣礼和纪律中体验到基督救恩里的价值和意义。当时的腓利所传讲的内容就是基督的圣道&&&传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12节),他藉着神迹显明福音的大能,使许多撒玛利亚人受洗归信了基督。这消息迅速地传到了耶路撒冷教会(母会),他们为了验证这个消息,就立即打发彼得和约翰到撒玛利亚去了解情况(14节),同时,看下他们需要什么帮助。结果他们看到撒玛利亚人是真的领受了神的道,并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就知道神的救恩也临到了外邦人。所以他们又藉着个人对主的经历来见证神的道是可信的,是可佩服的(提前一15)。这不但认证了腓利所传的福音是正确的,而且,还要以此来坚定他们的信心。当他们回耶路撒冷的时候,一路上都向撒玛利亚人传扬福音(25节),这里充分显示,基督的福音已把血统、种族等所隔离的墙,完全给拆除了,叫犹太人与外邦人能够在基督耶稣里合而为一(加三28;弗二13-16)。
  从以上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正确传讲基督的圣道,是教会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他是维系教会合一最重要的根据,藉此教会才能成为信徒之母,这是真教会的特征之一。耶稣曾经说:&...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我必须领它们来,它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十16、27)这里讲到:凡是属于主的羊(神所预定的),他必会按着他们的名字叫他们来(圣灵的呼召),把他们领到自己的羊圈里(基督的教会)。他们要合成一群(大公性),归一个牧人(教会的元首)。其中重点是,凡是属于主的羊一定会听他的声音。&主的羊&:是指真基督徒;&听他的声音&:是指听从基督的圣道。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听基督的话是何等的重要。耶稣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如果没有基督的话,其他的话都是空话,是没有意义的话。因为他的话是我们的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着他的话,我们就无法认识神,就无法亲近神,就无法见证神,就无法荣耀神。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是属神的人吗?你注重神的话吗?神的话启示在这本圣经里,&...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6-17)圣经是神特殊的启示,他非常清楚地描述了神对世人的爱。因他已将自己的爱子耶稣基督赐给了我们,为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了,被埋葬了,第三天又从死里复活了,可以叫我们因信而悔改的人出死入生,并能活出良善的生活。他可以从根本上去改变我们的性情与人格,使人可以恢复始祖亚当所失去的、原有的那种关系和荣耀!如果教会没有正确的传讲圣经的话,那就不是真教会。因为&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约贰9)这里的&越过&(proago),就是向前先走的意思,何赓诗译作&任意前进&。这是指当时的假师傅因为自高,自认为知道一些更高深的事,就擅自作主地越过(离开)福音的真理。在基督的救赎上加上,或减去一些人的道理。很多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完全拒绝,而是故意多加,或减少了一些信仰的内容。在有关信仰的解释上超越了本来的意思,叫人产生误解&&以假混真;例如:异端东方闪电、三赎派、呼喊派、重生派等。他们会打着基督的招牌来传讲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而败坏了许多人的信心。就因为圣道的重要,所以保罗才劝提摩太说:&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二15)因为只要我们正确的讲解圣经的真理,才能产生真的基督徒,才能产生真的教会,才能成为无愧的工人,才能得蒙上帝的喜悦。
  当然在这里不是说,我们要把基督的圣道讲得完完全全了,那才算是真教会,因为我们不能达到这种理想完美的程度。但是,我们是可以从圣经中找出核心的教义:&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二2)然后从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亚他那修信经、迦克敦信经中,去延伸认识早期教会所整理归纳出来的基本教义,再从古至今教会神学家们对圣经有更多的、更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相当完全、相当权威的一个信仰系统。好让我们历世历代的基督徒可以以此为标准去护卫、传扬、并更进深地去研究神的真理。总之,我们教会要作好四方面的工作:
  (1)要竭力地维护圣经的真理;
  (2)要竭力地传扬基督救世的福音;
  (3)要竭力地持守大公教会的基本信条;
  (4)要竭力地进深研究神学的课题。保罗说:&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的守着。。。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一13-14;二2)这里我们可以晓得,保罗已很清楚的将基督的圣道告诉了我们,我们完全可以知道我们所信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要藉着圣灵所赐的信心和爱心,牢牢地守住这些真理。不单守着,还要去传递这些真理,让神的真理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这是真教会很重要的特征。
  我知道在教会当中,不是每个弟兄姐妹都能这样深入研究圣经的,但我们要将神所给我们的恩赐彼此配搭合作。在教会当中有作牧师,或教师的,他们要花很多的时间、财力、人力、精力去作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前方作战)。弟兄姐妹就要在背后支持、理解、代祷和帮助(后方支援),让教会有这方面恩赐的弟兄姐妹能够站立起来,因为这样的支持就是一种服事。我们通过主日的讲道、青年团契和主日学的教导等,将神的真理更整全地传递给大家,让大家有机会听到神的真理。让青年弟兄姐妹和主日学的孩子都能成为真理的继承者。我希望弟兄姐妹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异象,我不希望异端来冲击我们教会的时候,我们是束手无策的。我不希望许多老弟兄姐妹被主接去的时候,而没有下一代的人来继承教会的事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教会是很悲哀的,在主面前是很惭愧的。
  所以,弟兄姐妹,按我们信主的时间来看,我们本该作师傅了,可以带门徒了,可是我们很多时候,还是要从圣经基本要道学起。就象吃奶的孩子一样,而不能成为吃干粮的大人。因为我们不能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我们还不能领悟一些更深入的真理(来五11-14)。我在这里,并不是嘲笑,或轻视弟兄姐妹,而是要讲一些不得不讲的话,在这些话中,可能会&刺&到一些弟兄姐妹的自尊心,但因为这些实在是很重要,也是圣经要我们这样的讲的,如果我们避讳不讲,我就不是神的仆人了,因为我不是要得人的心,而是要得神的心(加一10)。愿我们邵武的教会是一个传承性的教会,如果我们失去了这种特征,那我们的教会就是一个名存实亡的教会了。
  二、正确施行教会的圣礼;15-17
  【15-17】&15两个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受圣灵;16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17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
  接下来我们讲教会传承性的第二个特征:正确施行教会的圣礼。在15-17节里讲到,因为撒玛利亚人虽然接受了福音,并受了洗,但还没有受圣灵,直到使徒到了,按手在他们头上,为他们祷告时,他们才受了圣灵。这种&割裂&的状态,是一种特例,而不能成为一种通则来使用。斯托得对此作了详细的分析: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了要避免教会分裂的出现,神故意不在撒玛利亚人信主时立即赐下圣灵。但这是暂时的,直到使徒下来探究,再表明赞同,及支持腓利在撒玛利亚人中间的福音工作和大胆的策略。当使徒为信主的人祷告,并按手在他们身上时,这是作为&团契与合一&的表示,也是给予整个教会以及撒玛利亚归主的人一个公开的表征。让人知道,他们是真正的基督徒,被引导进入这蒙救赎的群体当中。他们被接纳进入这群体的原因及条件,跟犹太信徒完全一样。所以,他们信而受洗时,却没有立即受圣灵。使徒知道,或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受圣灵,在当时主要是藉着方言这标记来辨别(二11、十46)。现在的天主教和五旬节宗,以此为根据认为,要按手才能受圣灵(坚振礼),要说方言才算是受圣灵的观点,是没有足够的圣经基础来支持他们的。因为在历史上,彼得和约翰的正式访问及行动是一次例外。在我们现今的时代并不能找到跟这些事完全相似的例子,因为再没有撒玛利亚或任何基督的使徒了。今天,因为我们不是撒玛利亚人,因此,在我们信主的一刻,我们便马上得着赦罪的恩典,及领受圣灵(徒二38;罗十9-10)。[4]
  然而,我们这样的分析并不是说我们教会不需要圣礼。因为圣礼与神的道是不可分开的。圣礼可以说是把神的道用有形的方式传讲出来。奥古斯丁认为圣礼是上帝无形恩典的有形形式的表达。改革宗传承奥古斯丁的思想认为圣礼是上帝恩典的媒介。因此,加尔文认为圣礼是某种外在的记号(sign),藉著圣礼,主把他对我们的良善旨意的应许,印在我们的良心上,以支持我们软弱的信心;而我们则在神、众天使和人的面前,证明我们对他所存的敬虔之心。所以教会必须由合法的教牧遵照神圣的定制,对信徒施行。如果离弃了福音的重要真理,那就会影响圣礼的正确施行。如:耶稣说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浸。&(太二十八19)&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十六15-16)后来,我们也看到五旬节圣灵降临时,彼得站起来证道,众人听了之后感到扎心,马上悔改受洗归入基督的名下。&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二41-42)这里我们看到教会的初期,信徒过的属灵生活与神的道,及圣礼(洗礼和圣餐)是分不开的。然后后期,保罗在他的书信中,也教导了神的道,及圣礼的重要性(罗六3-8;林前十一23-30)。
  在中世纪时期,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七大圣礼:(1)圣洗礼;(2)坚振礼/坚信礼(东正教为敷圣油);(3)圣体(东正教称圣体血/基督新教称圣餐礼);(4)忏悔;(5)病人敷油;(6)圣秩/神品(基督新教称为按牧礼)(7)婚姻(东正教为婚配/基督新教通常称证婚礼)。直到马丁路德改教以后,保留了两大圣礼,即洗礼与圣餐。洗礼是强调与主生命的联合;是表明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是表明藉着神的灵和基督的宝血洗净我们的罪(罗六3-8)。当今教会洗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点水礼;一种是浸水礼。洗礼虽然不是得救的必要条件,但一个得救的人是一定要受洗的,因为这是主耶稣给我们大使命的内容之一(太二十八19)。改革宗认为洗礼是恩约的印证与记号;在旧约时,神藉着以色列的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到了新约由洗礼来取代了割礼。所以洗礼可以是一个丧礼(与主同死),也可以说是一个生日(与主同活&&重生);更可以说是一个婚礼(归属基督)。
  圣餐是主在逾越节时亲自设立的,以此来取代逾越节的羔羊筵席。圣餐是表明与主的生命相交,使我们能够藉着圣餐与主合而为一(约六56)。耶稣说:&你们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林前十一24-25)这里的&记念&是指记念耶稣的降生、受苦、受死、复活、升天和再来。当我们将&饼&和&杯&祝福的时候,这是一种重演的方式,也就是说这是主耶稣在曾经设立圣餐时的方式。我们就重新的将这种的仪式重新演绎一下,让弟兄姐妹看到这种的礼仪,就会想起主曾经的吩咐和教导。虽然这&饼&和&杯&只是象征主的&身体&和&宝血&,但每逢我们参与到其中的时候,就好比参与到二千年前的圣餐一样,一同来记念主的救赎之恩。让人看到我们这种有形的圣礼,就能了解里面所要表达的意义。是要表达我们与历世历代的教会在圣餐中与主相交,与主合一,我们都是主的身体,我们都是归属于主基督,我们都在他的生命中有份。[5]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没有遇到特殊的情况,我们要重视教会的圣礼,因为这是主耶稣的吩咐,是真教会的特征,是教会蒙恩的记号,是弟兄姐妹相交的管道,是我们敬虔的表达,是我们生命成长的要素。
  我们从17节里看到使徒过去有按手礼,这里的&按手&是指一种生命的联合。使徒代表基督的身体,藉着按手与他们联合,将新的信徒接纳到基督的身体里面来,成为一体。但我们从整本圣经去看,按手礼的形式有很多种。为什么要按手礼呢?这对于有的教会来说,不太重视,但对有的教会来说,比较重要。那我们应如何来看待这种礼仪呢?我们可以从旧约和新约来看,神所要表达的意义:
  (一)旧约的按手礼:(1)祭司在祭典中,将他的两只手按在两只羊的头上,那表示将百姓的罪转移到羊的身上后,一只宰杀放在祭坛上,献给神,来赎我们的罪。一只将它放逐到旷野,表示我们的罪离开我们,归属于魔鬼(阿撒泻勒)(利十六21)。(2)雅各将手按在约瑟儿子的头上为他们祝福(创四十八)。(3)摩西按手在约书亚的头上,使他接受智慧与圣灵的充满(民二十七18、22)。
  (二)新约的按手礼:(1)耶稣以按手代表医治与祝福。&有人带着一个耳聋舌结的人,来见耶稣,求他按手在他身上。。。于是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可七32,十16)(2)门徒以按手表示医治与委身。&亚拿尼亚。。。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徒九17)(3)使徒以按手指明差派职份(徒六3、6,十三3)。(4)使徒以按手,使受按者接受圣灵(徒八15-17)。(5)教会以按手授予圣工的职责(提前四14-15;提后一6)。(6)教会以按手来证明,凡受洗者已脱离罪恶,进入基督得新生命(来六1-2)。从圣经的整个原则,及教会历史的传承来看,现在的按手礼主要是针对洗礼、医治、任职、祝福为主。
  所以,我们要根据圣经有明确的教导来正确施行教会的圣礼,任何基督徒都不可轻视这些圣礼,否则是大大的得罪神,就象保罗所说:&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林前十一27)有的人,没有用正确的态度来参加圣餐,这是得罪神的事。或者有的人,没有特殊的原因而故意不参加圣餐,也是得罪神的事。因为他是轻视耶稣的教导和吩咐,他是在用这种态度来告诉大家,他跟主,跟教会没有生命联属的关系。他是在向大家宣告,主的死跟他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希望我们要重视教会的各项圣礼,因为这些圣礼是真教会必须有的特征,我们必须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直到主的再来。
  三、正确施行教会纪律;18-24
  【18-24】&18西门看见使徒按手,便有圣灵赐下;就拿钱给使徒,19说:&把这权柄也给我,叫我手按着谁,谁就可以受圣灵。&20彼得说:&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罢;因你想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21你在这道上,无分无关;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22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或者你心里的意念可得赦免。23我看出你正在苦胆之中,被罪恶捆绑。24西门说:&愿你们为我求主,叫你们所说的,没有一样临到我身上。&&
  接下来我们讲教会传承性的第三个特征:正确施行教会的纪律。我们从18-24节可以看到彼得对西门的一种责备和警告,就是在施行教会的纪律。因为西门看见使徒按手,便有圣灵赐下来,降在各人的身上,就想用钱来买这样的权柄,这是他一贯以来的错误(寻求宗教的异能)。因他尝试把属灵的事转化为商业的事,要在神的事上作交易,特别是想走一条捷径登上教会的高位&&用金钱去获取教会的高职位。从此我们可以知道,他表面相信,并受了洗,但他对基督的福音没有正确的认识,以为属灵的权柄可以用物质的价值来衡量。彼得见到这样的情况,就直接责备,并警告他&&&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罢;因你想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20节)彼得接下来的话可以显示西门仍是没有真信仰的人&&&你在这道上,无分无关;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21节)他希望西门通过这样的警告,能够知罪悔改。可是我们看到西门没有真正悔改的意思,彼得本来是要西门自己祷告求主赦免他的罪恶。结果是他不知怎样的祷告,而要求使徒来替他祷告。这种的生命是无法与神联合的,因他错误的心已使他失去了祷告和悔改的能力。[6]
  彼得这样施行教会纪律的权柄乃是主耶稣亲自赐下的:&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十六19)这里的&钥匙&是象征权柄之意;&吕正中&译本将&捆绑&译为&禁止&;是指加以制裁,宣告禁止的意思(法律术语);将&释放&译为&准许&;是指解除刑罚,宣告准许的意思(法律术语)。这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使徒(或教会)有权柄藉着福音来宣告天上的判决&&信的得救,不信的灭亡(约三16、18、36)。二是指使徒(或教会)有权柄藉着主道的原则来制定教会的制度或教规&&听从的祝福,不听从的咒诅(林前五1-5)。
  维持纪律与圣洁生活的权柄:
  (1)维持教会的纪律&&&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十四33)神赋与教会有两种管制权:一是遵行基督的律法(徒二十28;彼前五2);二是拟订教会的教规。教会因为有许多特殊事件,有拟订各种章程与法规的需要(约四23;林前十一17-33;十四33、40)。
  (2)维持圣洁的生活&&接纳那些经过考验合格的人,及开除那些生活失检,品德败坏的人。这里可以分为四方面来讲:一是维持圣洁生活的教导(约二十23;帖后三14-15);二是维持圣洁生活的目的;就是藉着接纳与开除会友,使基督的律法,能发生实际的作用与果效。藉着遵行基督的律法,使教会会友的灵命能得到造就和长进。三是维持圣洁生活的执事;这里讲到教会的主教法庭(或长老法庭),他们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A、关于私人的罪(太五23-25;太十八15-18);B、关于妨害公众的罪(林前五1-5)。四为维持圣洁生活的必要(罗十六17-19):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不能接纳公开犯罪的人。因为他留在教会里面必是&害群之马&。如果一个基督徒不悔改、不努力追求长进,不追求圣洁的生活,不共同维护教会的神圣性,那他就不算是真正的基督徒,他也不具备这样的特征。[7]
  耶稣原来有教导我们怎样施行教会的纪律:&15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16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17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象外邦人和税吏一样。18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十八15-18)
  当我们看到弟兄得罪了你,或犯了大错,我们找个机会单独的指出他的错来。我们这样作的目的,不是要责备,或控告他,而是为了避免他一错再错,促使他能够悔改归正。我们这样作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不到不得已,我们不可让别人知道他犯罪的事。我们处理这样的事情,不单要作对的事,还要有对的态度和作法。如果态度和作法都错了,即使是作对的事,也无法收到对的效果。如果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挽回对方的错,就要藉着两三个人的见证(要有份量),同时指出他的错。如果实在不听的话,那只有交给教会,这是最后的挽回机会。如果教会全体力量都不能帮助他知错的话,那么说明他已堕落到完全属肉体的地步了。在这种情形下,就要与他断绝来往,这样作的原因是:一方面叫他自觉羞愧(帖后三14);一方面避免使教会的见证遭受亏损。作这样的决定是一件大事,所以握有教会治理权柄的人应当谨慎使用,尽力作好挽回的工作,不到不得已,我们不轻易行使这样的权柄。如果教会的弟兄姐妹都能够自知之明,知错不行,知错就改的话,那就是一个有见证能力的教会了,那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天上与地上和谐的画面了,那就可以充分的体现真教会传承性的特征了。
  弟兄姐妹,我们从以上所学习的内容中,能知道教会传承性的特征吗?一是正确传讲基督的圣道;二是正确施行教会的圣礼;三是正确施行教会的纪律。因为这些特征都是出自基督的命令,他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而不能失传。我们虽然不熟悉圣经,但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渴慕圣经的道,要明白其中更多的真理,让这些真理来更新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因为他让我们有得救的智慧(提后三15),并能让我们活出基督的样式。使我们能用这样的见证来影响下一代的人。我们虽然已经受洗归入了基督,但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在圣餐的聚会中,深刻去认识和体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意义&&他救赎我们出死入生,是要我们为他而活,为他而作,为他而死(罗十四8)。我们虽然略知教会的一些纪律,但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去遵行和顺服,好让教会凡事都可以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并能维持教会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好让基督的真理和仁义能够充分地体现在我们的教会中,可以让神的名因我们的教会而得到荣耀!
  -------------------
  [1] 康来昌:&使徒行传&,讲义(台北:电子版),页128。
  [2] 这里所说的方言不是灵恩派所讲的那种听不懂的方言,而是大家可以听得懂的&&&讲说神的大作为&、
  &称赞神为大&(徒二11、十46)。
  [3] 约翰&斯托得著,黄元林译:《使徒行传》(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06),页201。
  [4] 约翰&斯托得著,黄元林译:《使徒行传》(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06),页209-210。巴刻(J.I.Packer)
  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揣测&,但他再加上一句:看来这解释也是&理性和敬虔的&。
  [5] 关于圣餐有几种不同的看法:(1)变质说:这是天主教的看法,认为圣餐中的饼和葡萄汁经过圣职人员
  的祝福,就变成了耶稣的身体和宝血。(2)同领说:这是马丁路德的看法,认为饼还是饼,葡萄汁还是
  葡萄汁,但耶稣真实的身体同在在饼和葡萄汁之中。(3)代表说:这是慈运理的观点,认为饼和葡萄汁
  代表耶稣的身体和宝血。(4)属灵的临在说:这是改革宗的立场,认为耶稣以属灵的临在同在饼和葡萄
  汁中。每次圣餐感恩礼拜的时候,耶稣的恩典透过圣礼向我们传递。这也是每位弟兄姐妹深有体会的。
  [6] 约翰&斯托得著,黄元林译:《使徒行传》(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06),页201。
  [7] 章力生:《系统神学-教会论》(香港:宣道出版社,1989),页61-66。
&&&@恩典在线&微信公众号: 恩典在线扫描二维码,关注恩典在线文章
恩典在线 中国浙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的传承和信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