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分类吗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_思想理论_人民论坛网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核心提示:
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传承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在推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其与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相融合,丰富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传承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在推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其与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相融合,丰富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红色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理念。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红色文化资源中,处处呈现出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精神实质。在当前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道德风气的净化,而且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可与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相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红色文化可与人文文化相融合,如延安红色文化。在延安,从枣园到宝塔山,从桥沟鲁艺到南泥湾,处处遍布着革命旧址,其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其革命传统中凝练出的人文精神,如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是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的延安精神的集中体现。延安的红色人文文化凝结着共产党员的信仰、精神和价值。在当前弘扬延安红色文化,对于抵制和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抵制奢靡之风和形式主义,都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深挖延安红色文化精神,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
红色文化可与自然文化相融合,如井冈山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在革命年代的发生地多是经济相对落后而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域,如沂蒙山区、广西百色、井冈山、西柏坡等。这些&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可利用其绿色秀美山川,让它们与优良革命传统、革命文化相结合,使得&红&&绿&两种资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以井冈山为例,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红色文化根基深厚,可以说井冈山既是一座革命山,又是一座旅游山,还是一座文化山。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在实地教学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通过旅游也能间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红色文化可与改革开放文化相融合,如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整个国家处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在悬崖峭壁克服重重困难而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精神以&一切为了人民&为根本出发点,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基本立足点,倡导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自立自强、战天斗地的激昂之志,坚定为实现国家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及追求。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研究与教学程度尚浅。目前,红色文化教育只是在个别红色学校或特色高校有所开展,红色文化普及度不够,教育成效不显著。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往往只是组织学生看一本红色书籍、看一部红色电影、听一场红色报告,或组织去一次红色景点,开展现场教育,教育的内容往往浮于表面,为了活动而活动,只停留在完成某次学习任务的较浅层面,没有做到持续深入地系统学习,不能从精神层面细致体会红色教育资源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本较高。高校无论组织学生听报告会,还是到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遗址、红色博物馆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都需要付出讲座费或是交通费、门票费等成本,远不如常规教学节约现实成本。教育成本的推高也无形中限制了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规模和程度,使得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在高校打了折扣。
红色网站的建设水平与利用程度参差不齐,距离达标要求有较大差距。部分高校对加强红色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便建站,也多是转载上级文件政策要求或是长篇大段的理论解读,内容与本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切合,网站内容单一,教育内容不接地气,内容和形式都有待整合提高。在实践中,红色网站还面临内容更新不及时、网站管理员队伍不健全、网站建设经费匮乏等情况。
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多措并举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进高校教材、进课堂。高校应提高思想认识,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探索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的方式方法。高校要搞好课程设计,把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学生必修课程,组建教学团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编制统一教学大纲或教材,完善教学计划。通过以上举措,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红色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的思想认识。同时,应注重对辅导员、班级导师、专业课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理念的宣讲,引导他们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的浸润教育。健全相关制度,对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进行跟踪问效和考核,切实增强教师课堂传授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红色文化教育在课堂教育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积极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学校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二是邀请参加过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做革命优良传统报告,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文化进课堂&等活动,让大学生的思想受到深刻教育,增强其对革命理想信念的认同。三是增强与诸媒体的合作,积极开拓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形式,策划红色文化摄影展、图片展、红色文化电影放映周、红色艺术演艺周、寻访红色历史遗迹等活动,增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感召力。四是利用好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展示红色文化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高校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有利契机,依托学生各自专业优势,充分发动和组织学生分赴革命教育基地,红色老区、红色教育基地等地方,寻找红色文化遗迹,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服务红色老区人民,争做新时期学红一代。在具体实践中,把青年学子的志愿服务热情和服务地方、扶贫济困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积极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调研。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支教活动,搜集整理并讲好红色故事,让学生在服务红色革命老区的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知,通过切实的实践体会,增强对红色文化育人效果的切身感受,充分把握并挖掘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效能。
(作者为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刘克、黎绍富:《红色文化: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例》,《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②王全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论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③徐朝亮、周琰培:《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责编/周素丽&&&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高校教学论文相关信息
?相关高校教学论文文章推荐
热门高校教学论文文章推荐
本文选取从1998年至2011年所发表的
感恩,是得到他人恩惠时表达感激情
摘 要 尝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角
本文以计算机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近年来国内科技迅猛发展,数学建模
全国高等院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人人会管理,
体验模式是以情感教育为目标、以
特别合作伙伴
高校教学论文文章阅读排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admin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指我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人民留下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基于这一判断,论文提出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k)
作者简介:陶丹(1981-),女,四川资阳人,硕士,讲师。尹浩亮,男(1978-),湖南邵东人,硕士,讲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坚持结合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指我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内容,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章、纪念馆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开辟新途径和多样、有效的形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正确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这些资源天然地具有导向性的教育功能。中国共产党历经几代人形成的崇高革命文化和精神,蕴含的无数感人的事迹,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对于思想活跃、价值观与世界观处于形成期的大学生来说,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于被他们接受,并有助于引导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育高尚情操,坚定爱国情感。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具有恒久的号召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努力探索的创新精神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内涵,同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无数的素材和内容。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客观需求,也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客观要求。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新内涵,推进红色文化建设,不断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将红色文化引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是最主要的渠道。当前理论课程最易出现的问题是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脱节,时效性的缺乏导致生动性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热情及教学效果。将红色文化引入理论教育,须注意避免这一问题。可基于历史资料,通过理论阐述、影像播放、专题讲座等形式,以更生动、直观的形式进行思想引导。此外,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想状态出发,挖掘现实需要与红色文化的共通点,理论结合实际,寓教于乐,以青年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增进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将红色文化引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将红色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塑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教育形式,如专题展览、专题报告会、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红色书画作品比赛等等,努力将红色资源所承载的先进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要在校园内营造浓厚而符合时代要求的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精神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融入青年学生的头脑,塑造积极健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的红色基调,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统一,将革命的激情与奋发学习的动力有机地统一。
利用网络开创红色文化的传播新形式
  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渗透到了学生们的校园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在学生成长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需与时俱进,正视新的传播媒介与机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进行红色文化的载体创新。要把握好网络文化的传播特点,积极关注学生关注度高的网络站点,利用这些平台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此外,也可自行开发红色文化网站,把握校园网络传播的主动权,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更深地融入到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里。
(四)将红色文化引入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易于被学生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每年都要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这也是一个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红色精神的良好平台。可选派学生到红色基地实践考察、组织学生到相关地区参观学习,以身临其境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心灵中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中,不仅是接收者和学习者,还成为优秀文化的信仰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2).
[2]李康平,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8 (1).
作者:陶丹1 尹浩亮 2
(1.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重庆 401520)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 广告赞助
◎ 版权说明COPY RIGHT
任何个人及媒体在转载或引用本站文章作品时请遵守以下版权要求:
未经本站和原作者同意,不得擅自将转载本站的文章做任何修改。
转载务必注明本站网址 (),或所转文章在本站的文章网址。
转载或引用本站的文章作品时,须同时注明原作者姓名。
本站的文章若附有单独的版权声明,则除上述各条外,还须遵守文章所附的版权声明
(两者矛盾的部分以文章所附的版权声明为准)。
本站最终解释权归《教育界》杂志官方所有。红色文化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中南大学曾长秋
我们这里所指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铸造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统称。其精神文化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传统以及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时代品格;其制度文化包括我们党和政府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及其文献;其物质文化包括历史遗址、实物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尤其是集政治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于一体的红色文化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更凸显了我们党着力构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当前,我们使用红色文化资源来拓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以感性与理性交融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并通过红色宣传、红色记忆来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立志将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一、注重把握红色文化资源优质性、独特性两方面的特点
任何文化都是特定价值观的直接表现,红色文化作为我国无产阶级的文化形态,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其“人、物、事、魂”都展现出前辈们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精神风貌。其中的“人”指战争时期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物”指革命前辈或先烈的遗物和旧址,“事”指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魂”
即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可见,红色文化本质上是中国革命范式的文化,具有中华民族大众文化的本体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以及以“文”化人的功能。如何做到以“文”化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推进,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了认同危机。高校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在面临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时,由于尚存某些宣传教育的缺位状况,使大学生难免不受到一些消极影响。因此,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需要以科学和健康的先进文化来引导大学生,从井冈山、延安等地形成的红色文化,便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找到的这样一种优质资源。这种资源之所以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关联性,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优良品质。研究如何有效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地发挥其在高校育人功能中的重要价值和独特优势,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呈现出优质性和独特性两方面的特性。
其优质性包括:1)主题重大。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是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凝结而成的,反映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历史,尤其在弘扬主流意识形态方面,既反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又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内涵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不仅包含着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忧国忧民、自强不息的进取状态,同时它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形成的,又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来源;3)形式多样。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包括革命文物、文献资料、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遗存,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陈列场所,以及以英模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原型创作的文学影视作品等,都具有育人功能;4)价值永恒。伴随着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历程,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不但走出了根据地、传播海内外,而且深刻地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其独特性包括:1)导向明确。红色文化资源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奋斗史交织在一起,因而“天然”地具有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然会发挥其特有的政治导向功能;2)资源稀缺。由于中国革命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道路,革命主要发生在井冈山、延安等农村根据地,因此与之相联系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多位于偏僻山区,分布比较零散,后来的损坏也相当严重,其遗址、文物、文献等资源不仅不可再生,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显得弥足珍贵,必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3)见证历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富含真理性、时代性和人民性,既有见证历史的价值,又有精神激励、文化传播等功能。然而,如果其功能不由主管部门开发、不经专业人员进行制作或转化,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必然有限;4)拉动经济。红色文化资源除了能够发展红色旅游、工艺制作、餐饮住宿等产业之外,其内容还可融入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音像制作、展览陈列等行业之中,形成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产业链。
当然,红色文化资源更多地是运用于学校德育之中。在高校利用其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也有过一些偏差。即往往只看到其优质性,而没看到它的独特性;或者只看到它的独特性,而忽略了其优质性;或者只看到二者特点的某一方面,而看不到特点的其他方面。例如,高校往往从德育工作的视角,强调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导引、政治驾驭、价值追求、道德示范等功能,而忽视它在人文素质熏陶、审美情趣发展、法纪意识养成、心理健康培育等方面的功能。又如,我们看到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等优质性特点,却没有看到其数量稀缺、见证历史等独特性特点。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时,往往由于其主题重大、导向明确,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而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可见,要用红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必须把握好各方面的“度”,做到深挖掘、巧开发、善利用,兼顾优质性和独特性,使其成为满足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优质德育资源。
二、以红色文化育人要遵循大学生的心理接受规律
在中共党史或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记载:每一个红色遗址就是一处处救亡图存的历史现场,每一份文献资料就是一个个英勇抗争的历史见证,每一则红色故事就是一段段中华儿女的历史传奇,每一首红色歌曲就是一声声仁人志士的历史回响。可见,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与建设实践,是红色文化资源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孕育和产生红色文化资源的母体。从历史来看,正是革命先烈的奉献和牺牲,浇灌了红色文化产生的热土;从现实来看,正是因为广大民众的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才有拓展空间;从理论来看,正是老一辈领导人的集体智慧,红色文化才有源头活水;从实践来看,正是人民群众充满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物质与精神生产活动,红色文化才得以有口皆碑、世代相传。为了充分发挥好它的育人功能,我们在新时期要不忘先辈的奋斗史,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文化、弘扬好红色精神。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内部各要素。
首先,要认真厘定红色文化资源的主题、精髓、灵魂与载体。红色文化资源固然离不开物质实体、文献资料,其背后彰显的却是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其中,革命道路是主题,革命文化是精髓,革命精神是灵魂;而所陈列的图片文字、文献史料、展品遗物等,只是呈现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毛泽东等老一辈开辟的革命道路,不但孕育了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也成为今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创新精神的逻辑起点。我们认为,红色文化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成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以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反复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能起弘扬主旋律、提升正能量的作用,能促进高校德育的提升。同时,我们要积极收集整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面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必然丰富高校德育的内容。
其次,要科学定位红色文化资源的各项教育功能。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弘扬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能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品牌。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各项教育功能中,思想引导和政治驾驭功能居核心地位,属内核层;道德示范和法纪教育是基础功能,属中间层;心理优化和审美熏陶功能是延伸功能,属外表层。对各项教育功能进行科学定位,要从具体的作用和效果来判断。我们认为,思想引导、政治驾驭功能之所以居核心地位,是因其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能够决定其他教育的性质、内容和方向。道德示范和法纪教育之所以是基础功能,是因为道德和法规具有普遍的、经常的调节作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思想问题日渐突出,道德教育日益重要,法纪教育则是维护社会正常有序运转的一个基础手段。作为一个功能整体,我们之所以把心理优化和审美熏陶列为延伸功能,是因为外表层的信息最快也最容易传达,能够给受教育者形象化的印象,同时也需要通过情、史、理交融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样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的规律”[2]P67。(1)从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接受心理考察,需要遵循这一规律。有人说,“从事自然科学的老师,把科学原理讲好,即使人品差一点,学生也不会因此怀疑他所讲授知识的科学性。而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师,科学的魅力很多是通过他们的人格魅力来体现的。”[3]此话说得很中肯,即要求教育者从师德入手,修身慎言,使学生从喜欢教师的人品开始喜欢红色文化。(2)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心理考察,也需要遵循这一规律。由于红色文化并不具备外语、自然科学知识那种实用价值,它们都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性。这就要求教育者进一步整合内容,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做正确解读,用红色记忆强化他们的悟性,培育其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受教育者自身的角度考察,更需要遵循这一规律。虽然大学生愿意接受正面教育是主流,但逆反情绪并存。根据年轻人的接受心理,对真理、对符合时代特征的榜样、对身临其境的形象化东西都乐于接受,这就要求高校给大学生提供具有真理性、真实感、形象化的教育内容及其形式。为此,我们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德育,必须“在其接受心理方面下功夫,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情趣爱好等,因势利导”[2]P69。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既要把握红色文化自身的特点,又要遵循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规律,并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方法、途径、情境和载体,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我们认为,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的育人功能,其路径主要有:
1.遵循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规律,引导他们对红色文化资源作出正确解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中国革命的历史、革命先辈们的事迹越来越陌生,红色文化有淡出大学生视线的趋势。因此,我们在选择育人内容时,应突显内容的真理性、时代性、人民性。为何要突显真理性?因为真理最具说服力,具有真理性也就具有先进性。红色文化资源是理论、现实、历史紧密结合的教育资源,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善于做比较分析,勇于追求真理,对具有真理性且代表先进文化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乐于接受的。为何要突显时代性?因为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时代性与传承性具有一致性。将中国近代以来反映爱国主义主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纳入高校的育人范畴,体现了时代性与传承性的统一;同样,将社会主义建设涌现的英模人物标志物及其改革创新精神纳入红色文化的范畴之中,亦是向大学生提供了具有时代感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何要突显人民性?因为学术化是少数人的事,大众化、通俗化、形象化则是通向人民性的桥梁。列宁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4]我国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喜闻乐见的讲解,多种形式的陈列,都再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艰辛,再现了革命先辈开拓创业的历程,可以更好地唤起大学生的感性体验和思想共鸣。这就启示我们,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教育也要走大众化、通俗化、形象化的路径,才能使内容更好地入脑入心,在大学生中扎根。
2.把握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选择教育方式上注重感性和理性相结合。众所周知,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往往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5]。根据认识规律来选择教育方式,可以是高校全员育人,也可以是高校与社会、家庭相结合。例如,通过校园文化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或者社会传媒与各种网络信息,让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品质。例如,在社会考察时对照建国前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刻变化,提升大学生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其一,以感性材料来启迪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向大学生提供具有一定强度的信息(如文字、图片、解说、音乐、影像等),来触发人的感官、开启人的想象、触动人的心灵。教育者在现场或课堂讲授时,应多陈述事实和自身的感受或经历,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或观点,以便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感悟和认识。其二,以理性分析增强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者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的思维方法训练,指导他们获得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红色文化、热爱红色文化,并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去。
3.把握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征,为大学生创造意蕴丰富的教育情境。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通过深挖红色资源的内涵,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其他还有红色之旅的推出、红色小说的重版、红色电影的回放、红色歌谣的传唱……都可以尝试。高校使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传输给大学生的不仅有思想观念,还应有积极的情绪情感。首先,教育者对红色文化资源应当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饱含深情地进行介绍。只有对内容熟悉、善于表达,并充满感情和激情,才能做到以情生情、以情动情、以情导情。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乐影像、实物实景等作为教学媒介,使受教育者多层次、全方位地受到感染和心灵震撼。其次,教育者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调动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要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把“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引导他们亲身去感受、主动去思考,促使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正能量。再次,教育者要向教育对象呈现意蕴丰富的教学情境,唤起大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学情境既要富有思想性和知识性,又要具有情感性和趣味性。要使创设的图文并茂的情境,以收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效果,并达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4.适应大学生群体心理的特点,宜采用团队方式开展活动。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的全部生活实践,一刻也离不开和周围的客观世界进行交往。”[6]大学生过的都是集体生活,由于受从众心理支配,在团体活动中容易受到群体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带动。帮助大学生将红色文化与自身实践结合起来,可通过以下方式:一是帮助他们建立红色文化社团。其活动内容,可以组织红色旅游和社会考察,也可以通过听英模报告会、陈列巡回展板以及开展读书、影评活动,使大学生多感受正能量,从而克服消极情绪。二是采用竞赛方式,激发群体成员积极向上的心态。开展学习英模演讲、党史知识竞赛、红歌汇、红色景点摄影比赛等活动和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很有必要,能够强化红色记忆,获得情感熏陶、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高校开展建党、建军、建国的纪念活动有独特优势,可组织大学生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来表达颂党、拥军、爱国的情怀。新生入校之后的第一项团体活动就是军训,可将红色文化活动融入其中,如进行以军事素质、国防意识为主要内容的野营拉练、野外生存锻炼、体能拓展,或者组织他们参观革命纪念地和现代化建设重点工程。要根据大学生的爱好,分别吸收他们参加各类红色文化社团。各社团分工不同,旅游专业的学生社团调研本地的红色旅游,政治和历史专业的学生社团整理本地的红色档案,中文和外语专业的学生社团宣传本地的红色资源,艺术专业的学生社团演绎本地的红色故事……以此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5.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提供所需要的网络教育内容。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互联网接入中国以后,中国的网民与日俱增,现在的网民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大学生最早触网,普及率和应用水平均比普通网民要高,互联网成为学习、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工具。高校应当通过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充分吸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为此:一要把握网络教育的特点,增强内容的科学性。网络教育具有资源集约化、信息生动性、环境虚拟性、活动自主性等特点,我们将红色文化资源上网,开设网上博物馆、网上纪念馆等新型场所,必然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二要注意大学生对信息需求的差异,增强内容的针对性。要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信息满足他们需求的差异性,同时引导其低层次心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发展。例如:有些大学生喜欢看军事题材的影视剧、喜欢听红色经典歌曲,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作品上传到红色网站。三要适应大学生的个人爱好,增强内容的趣味性。教育者要调查了解大学生的上网动机,向他们提供各种参与方式。有些同学喜欢浏览论坛,教育者可设置一些与红色文化有关的话题,组织他们讨论。部分同学操作电脑的技能较强,可将红色经典故事制作动漫来吸引他们参加竞赛。
总之,红色文化资源是篇大文章,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大有可为。&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4]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5]张泰城,肖发生.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74.
[6]潘菽.心理学简札(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M].1984:1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分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