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有关事项 违法什么纪律

如何认定处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
我的图书馆
如何认定处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
如何认定处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钟纪晟首页上一页1  基本案情  孙某,中共党员,A市副市长。  孙某及其妻李某某、儿子孙某某(未婚,与孙某夫妇共同生活)名下现有6套住房、2个车位。孙某任A市副市长后,于2016年1月填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时,在“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房产情况”一栏,只填报了其本人名下的3套住房,隐瞒了拥有其他3套住房、2个车位的情况。同时,孙某为规避报告,以其远房亲属名义购买了300万元理财产品,也未报告。  分析意见  2010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中办发〔2010〕16号),其中对报告的范围、要求和责任追究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认真贯彻执行。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是党员的基本义务,不报告、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行为,在本质上是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应受到严肃处理。  近年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制度不断完善,同时加大抽查核实力度,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凡提必核”。从纪律审查实践看,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抽查的43.92万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中,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的3900多人,受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处理的124人,因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160人。  本案中,孙某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蓄意隐瞒真实房产情况,并以其亲属名义购买理财产品规避报告制度,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其行为构成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已违反组织纪律,需要给予纪律处分。  延伸解读  执纪实践中,对此类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的范围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根据《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领导干部每年度需要集中报告上一年度的事项主要有: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情况;本人的工资及各类奖金、津贴、补贴,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房产情况;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有价证券、股票(包括股权激励)、期货、基金、投资型保险以及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的情况;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的情况;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的情况。  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基本要求是“如实报告”,包括不得漏报,更不得虚假报告或隐瞒不报。这也要求领导干部尽量详细报告上述要求报告的事项,若有特殊情况应如实作出说明。领导干部在执行本规定中,认为有需要请示的事项,可以向受理报告的组织(人事)部门请示。对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需视情节轻重追究纪律责任。  2.对党员领导干部以他人名义持有的财产未予报告行为,应如何认定处理?  根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对本人名下的房产或股票、基金等金融理财产品必须如实报告。实践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为规避报告制度,故意把个人所有的房产、股票、基金等登记到他人名下,在填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中未予报告。我们认为,对此类行为应坚持“实质判断”这一标准。即只要根据证据能证明上述财产确系领导干部本人所有,如本人没有如实报告,则违反了组织纪律,构成“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  3.对日前后发生的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如何适用条规恰当稳妥处理?  一是对日后发生的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由于2016年《党纪处分条例》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对此类行为如何处分作出了明确规定(“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不报告、不如实报告”,“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因此,可依据《党纪处分条例》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对违纪党员领导干部作出纪律处分。此外,对日后发生的不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同时该事项本身构成另一违纪行为的,应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合并处理。  二是对日前发生的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根据2010年5月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实践中,对能否直接依据该规定给予党员领导干部纪律处分,存在不同认识。经研究,我们认为,《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是认定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性质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该文件未明确具体处分档次,因此不宜将其直接作为给予党纪处分的条规依据。考虑到1997年和2003年《党纪处分条例》对此类行为如何处分均未作出规定,因此在实践中,一般可区别不同情节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方式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如党员领导干部既有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也有其他违纪行为(如受礼行为)需要处理,可以在审理报告、处分决定等纪律审查文书中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作为情节一并表述。&
馆藏&10144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has expired.
If this is your domain name you must renew it immediately before it is deleted and permanently removed from your account.
To renew this domain name visit如何认定处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认定处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清江浦党风廉政网
党员领导干部不如实申报,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违反什么纪律?
发布日期:
来源:清浦纪委
2015年11月4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刊登了科技日报社原副社长、机关党委书记汤东宁的案例,汤东宁未经批准获取英国永久居留权,一直未向组织报告;其配偶子女获取英国永久居留权,未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中如实填报;未经组织批准、未履行请假手续多次因私出国,事后隐瞒不报;长期违规持有个人因私护照,不按规定及时交由组织统一管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经科技部党组研究并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批准,汤东宁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科技部决定给予其行政撤职处分,撤销其科技日报社副社长职务,由三级职员降为六级职员。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仿宋_GB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党员领导干部,需按照规定向组织报告本人有关事项。组织还将根据领导干部申报情况,每年进行抽查,发现有不如实申报、隐瞒不报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新增了关于&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不报告、不如实报告&的内容,并将其归入了违反组织纪律一章中。党员领导干部不按规定报告,构成违纪的,将会被给予党纪处分,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后)
第六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一)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不报告、不如实报告的;(二)在组织进行谈话、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的;(三)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的。
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是党内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和管理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对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党员领导干部不认真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瞒报、不如实申报,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意识不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监督,倘若遮遮掩掩、隐瞒不报,必将受到组织的严肃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训纪律注意事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