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贫困地区中国人口老龄化原因更严重的原因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对策.doc 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对策.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某某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对策
某某省由于社会经济落后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的波动,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全省人口出生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晚到将近四年。也正是基于这一因素的影响,使得某某省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比重高、增速快、农村高于城市等明显特征。目前对整体老龄化的研究文章很多,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还显薄弱。本文根据普查资料和基层调研数据,对某某省农村老龄化状况和问题进行粗浅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1、某某农村人口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2000年某某省农村少儿人口比重27.4%、年龄中位数30.16岁、老年人口比重6.31%、老少比23.04,按照2005年全省农村老年人口占8.55%,老少比40.8推算,2002年左右农村老年人口已达7%,老少比超过30,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比总人口早两年进入老龄社会。
2、某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某某农村老龄化社会特征明显,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明显。某某同全国一样,虽然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晚了几年,但农村老年人口由1982年的4.78%上升到2002年的7%仅用了20年。由此可见,某某省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很快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健康水平提高,全省农村80岁以上高龄人口比重将继续上升。二是区域分布不平衡,贫困地区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某某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区三大块,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陕南最为突出,其次是关工、陕北。在秦巴山区调研时我们看到,随着移民搬迁,中高山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和青壮年人口多向城镇和平川转移,中高山区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川道集镇。三是“未富先老”十分突出。某某省2009年人均GDP为21732元(折合约3200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农村人口贫困而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438元,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村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使“未富先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应对老龄化的实力非常薄弱。
3、农村人口老龄化原因与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同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紧密相关,但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下降直接作用的结果,而人口迁移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水平的降低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使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改变了原有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式,家庭用于养育子女的阶段明显缩短,无子女共同生活的“空巢”阶段、单身阶段大大延长,四世同堂家庭在农村已经很少见到。由于城市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农村青壮年人口大多数选择到城市就业发展,在客观上形成了农村越来越多的纯老年人家庭。目前农业生产以“386199形式”为主的现象就是农村老龄化的生动写照。另外,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全省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仅为99.3万人,2000人达到155.7万人,年均增加5.64万人。进入新世纪之后,全省农村老龄人口则逐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年农村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78万。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某某省农村老龄化水平不仅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将逐步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贴近。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
1、农村老龄人口是弱势中的弱势。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是弱势群体,老年农民更是弱势中的弱势。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由于老人自身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他们的养老问题,基本上由儿女安排,老人几乎没有发言权。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父母二老大多由儿女分别赡养或轮流赡养,还有少数儿女不尽赡养父母义务。一些子女较多的家庭虽然签订了赡养协议,但以财产分配不公等各种理由借故不执行协议,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丧偶的老年人生活孤独,想找个老伴安享晚年,多遭子女反对。据专项调查,49%的子女对父母“感情麻木”,基本上不闻不问;农村老年人权益受到伤害的案件呈增加之势,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老人为了维护儿女的名声都保持沉默,极少数的老人选择依法维权。
2、农村养老模式单一,养老投入机制不健全。目前,农村养老大多以居家养老为主。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某某省55%的农村老年人主要领先子女或其他亲属,只有5.7%的农村老年人依靠退休金、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财产性收入等,36.8%依靠劳动收入。据调查,农村老人2/3与子女生活在一起,1/3与子女分户居住。全省现有各类农村供养服务机构899所,床位33000张,远远不能满足全省14.2万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需要。农村养老方面的投入很小,且以政府为主,资金严重不足。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受农民欢迎,但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全省仅有45个县区进入试点。
3、农村贫困面较大,老年贫困问题突出。全省107个县区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方面研究
--请选择大类--
当前位置: >
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方面研究
&&& & 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老龄化、养老不仅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将会迅速增加。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它是更严重的在我们的国家,它是更加困难。老化的原因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家,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共同生活增加;是我们的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生育率下降,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再加上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新工党将大约1000一千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造成许多在职工人相对早期或辞掉工作,加入老化,需要支持和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美,有资金短缺等问题,措施到位。
&&&&& 在当前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在我们国家,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有必要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其趋势在21世纪是年龄的老化的人口。目前,所有世界的发达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早些时候,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国家在世界上老年人口,占世界人口老化(p5,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深远的影响。(一)的主要特点,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老年人口规模是巨大的。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是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超过4亿,最大。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第二是老化的速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老龄化,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属于一个国家的老龄化最快。三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从东到西地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四是城乡倒置显著区域。处理老化的人口在发达国家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地区,中国的情况是不同的。目前,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1.24%,在城市和城镇,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五是提前老化的现代化。条件下的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不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不发达,环境纳入提前老龄化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1]。(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示养老保障的负担正在增加。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为3502亿元,增加了65.5%,相比之下,在2000年,中央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攀升至522亿美元。完全退休、辞职,还介绍了趋势的连年激增。政府、企业和社会都感到压力显著增加养老保障。老年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估计,老年人消费者健康资源一般3 ~ 5倍的人口的其余部分。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862亿元,占75.5%的基金收入增加了31.6%,比前一年增长速度超过基金收入的3.5%的增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是经济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 养老社会服务需求迅速扩张。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大型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空巢0,年老和服务要求的老。尽管养老机构和数据,例如,目前,中国有38000种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只占8.6床的老头,在发达国家平均每千的占领养老床位的老人50到70年的水平。其他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许多养老服务也发展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求。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压力。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65.82%,农村老年人口是1.24%高于城镇。同时,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处于试点阶段目前,农民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养老、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和其他压力的相对城镇将会更加突出,西部贫困地区面临的情况尤其严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许多还有待建立和完善系统,压力的养老金、医疗和社会服务有潜在的增长,人口老龄化只是强调这些压力。
&&&&& 目前,压力仍不够成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的影响将更加深刻、更加普遍。(3)在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在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从2001年到2001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个阶段,中国将增加每年平均596万老年人口,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28%,超过0.66%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020,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化阶段。随着1960年代到70年代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出生的婴儿潮人口将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开始加速增长,增加620万人平均每年。逐步实现零同时,由于人口增长和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提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7亿,0 ~ 14岁儿童等于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超过30%,其中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毕业论文()均已流向互联网,只可用来写作参考之用,如需原创论文,请联系客服。7X24小时服务热线:
【本文关键字:】【
】& 【发布时间: 15:49:04 】【点击:1705】
管理学论文
经济学毕业论文
版权所有:大学生毕业论文网
论文在线咨询QQ: 论文在线咨询QQ:
热线电话 :某某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对策;某某省由于社会经济落后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的波动;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1、某某农村人口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2、某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化问题陕南最为突出,其次是关工、陕北;3、农村人口老龄化原因与发展趋势;入新世纪之后,全省农村老龄人口则逐步呈现出高速增;二、农村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1、农村老龄人口是弱势
某某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对策
某某省由于社会经济落后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的波动,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全省人口出生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晚到将近四年。也正是基于这一因素的影响,使得某某省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比重高、增速快、农村高于城市等明显特征。目前对整体老龄化的研究文章很多,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还显薄弱。本文根据普查资料和基层调研数据,对某某省农村老龄化状况和问题进行粗浅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1、某某农村人口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2000年某某省农村少儿人口比重27.4%、年龄中位数30.16岁、老年人口比重6.31%、老少比23.04,按照2005年全省农村老年人口占8.55%,老少比40.8推算,2002年左右农村老年人口已达7%,老少比超过30,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比总人口早两年进入老龄社会。
2、某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某某农村老龄化社会特征明显,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明显。某某同全国一样,虽然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晚了几年,但农村老年人口由1982年的4.78%上升到2002年的7%仅用了20年。由此可见,某某省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很快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健康水平提高,全省农村80岁以上高龄人口比重将继续上升。二是区域分布不平衡,贫困地区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某某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区三大块,农村人口老龄
化问题陕南最为突出,其次是关工、陕北。在秦巴山区调研时我们看到,随着移民搬迁,中高山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和青壮年人口多向城镇和平川转移,中高山区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川道集镇。三是“未富先老”十分突出。某某省2009年人均GDP为21732元(折合约3200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农村人口贫困而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438元,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村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使“未富先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应对老龄化的实力非常薄弱。
3、农村人口老龄化原因与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同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紧密相关,但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下降直接作用的结果,而人口迁移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水平的降低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使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改变了原有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式,家庭用于养育子女的阶段明显缩短,无子女共同生活的“空巢”阶段、单身阶段大大延长,四世同堂家庭在农村已经很少见到。由于城市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农村青壮年人口大多数选择到城市就业发展,在客观上形成了农村越来越多的纯老年人家庭。目前农业生产以“386199形式”为主的现象就是农村老龄化的生动写照。另外,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全省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仅为99.3万人,2000人达到155.7万人,年均增加5.64万人。进
入新世纪之后,全省农村老龄人口则逐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年农村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78万。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某某省农村老龄化水平不仅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将逐步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贴近。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
1、农村老龄人口是弱势中的弱势。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是弱势群体,老年农民更是弱势中的弱势。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由于老人自身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他们的养老问题,基本上由儿女安排,老人几乎没有发言权。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父母二老大多由儿女分别赡养或轮流赡养,还有少数儿女不尽赡养父母义务。一些子女较多的家庭虽然签订了赡养协议,但以财产分配不公等各种理由借故不执行协议,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丧偶的老年人生活孤独,想找个老伴安享晚年,多遭子女反对。据专项调查,49%的子女对父母“感情麻木”,基本上不闻不问;农村老年人权益受到伤害的案件呈增加之势,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老人为了维护儿女的名声都保持沉默,极少数的老人选择依法维权。
2、农村养老模式单一,养老投入机制不健全。目前,农村养老大多以居家养老为主。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某某省55%的农村老年人主要领先子女或其他亲属,只有5.7%的农村老年人依靠退休金、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财产性收入等,36.8%依靠劳动收入。据调查,农村老人2/3与子女
生活在一起,1/3与子女分户居住。全省现有各类农村供养服务机构899所,床位33000张,远远不能满足全省14.2万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需要。农村养老方面的投入很小,且以政府为主,资金严重不足。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受农民欢迎,但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全省仅有45个县区进入试点。
3、农村贫困面较大,老年贫困问题突出。全省107个县区,仅国定贫困县就有50个,其中44个靠财政补贴。按照1196元贫困标准,全省农村2009年末尚有贫困人口335.39万,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438元,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3%。基层调研显示,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子女供给,约占70%。陕南山区贫困县由于生活环境差、女孩外嫁、男孩到条件好的地方做上门女婿,使这些村的孤寡老人和双老户更为严重。
4、农村老龄化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和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实施,我国以较快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目前不少地方党政领导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重视不够,没有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与城市相比,直接服务于农村老年人口的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老年人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组织不健全,服务措施不到位,缺乏长远性的制度安排。
三、几点建议
1、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保持适度规模老年人口。某某省已
经进入低生育率水平时期,但是目前低生育水平还很不稳定,现阶段的低生育水平还很不稳定,现阶段的低生育仍然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全省平均出生人口近40万,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将使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在群众生育观念未发生根本转变、人们对子女数量的要求与生育政策还有距离、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或不平衡性的条件下,生育政策的松动,必将导致人口规模的膨胀,也将使未来的农村老龄人口数量剧增。因此,必须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从根本上降低未来老龄人口数量,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龄人口规模。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一个既能控制人口增长,又能避免过度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高度重视农村老龄工作。解决老龄化问题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单靠某一个部门是无力解决的。应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老龄工作”的新要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农村养老体系建设,把农村老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切实关注和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在管理体制上要整合行政力量,建议设立统管城乡、专门负责老龄化问题的政府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管理老龄化工作。
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加快建立实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中央财政应加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对策02等内容。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3 农村老年人口体弱多病的健康状况,无疑加重了农村养 老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3.老年 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农村老年人口高于城乡人口,出现倒置现象;再者便是...  5 (三)关于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依据研究 ... 5 (四)关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问题研究 ... 6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 6 (一)人口结构...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城镇应加大力度推行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 而农村重 点则要...  从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浅析人 口老龄化时代农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发展;对策 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研究_解决方案_计划/解决方案_应用文书。对衡阳县库宗乡关于...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 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本文通过对农村...经商等谋生手段以维持生活,他们的父母被迫留守农村,独守空房,成为人口老龄 化中...  2、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堪忧 现今,农村老龄化让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三、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扶持种粮大户 ...  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国人口...广大农村, 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医... 2页 免费 ©...当前的位置:
四大因素制约插花贫困地区脱贫步伐
&——全省59个插花地区贫困数据分析报告
湖北省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分析课题组
  我省插花贫困地区是指国家和省定重点贫困县之外,有一定数量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县(市、区)。依据我省建档立卡数据,通过对全省59个有插花贫困现象的县(市、区)进行分析,四大因素制约了插花贫困地区脱贫步伐,插花地区扶贫开发仍不容忽视。
  一、插花地区贫困状态和特征
  (一)插花地区贫困分布点多面广,贫困因素多维复杂
  插花地区贫困面大、范围广,老区占据全省六成,致贫因素多样,严重制约了地区精准施策、整体脱贫的扶贫战略。
  1、插花地区贫困分散、点多面广。插花贫困地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共有2379个,占全省4821个贫困村总数的49.3%。贫困户共有79.1万,占全省总数的41.3%,贫困总人口数为226.5万,占全省贫困人口的39.1%,占插花地区乡村人口2605万人的8.7%。主要分布在全省15个地市、59个县(市、区)、640个乡镇和13985个行政村内。
  2、插花地区老区范围大。全省共有83个老区县(市、区),插花地区老区占52个,占全省老区的62.7%;全省855个老区乡镇中,插花地区占499个老区乡镇,占全省老区乡镇的58.4%。插花地区老区占比近六成,老区数量较为集中。
  3、插花贫因地区致贫因素多样。从插花贫困致贫原因分析看,因病致贫有56.6万户,占插花贫困总数的71.55%,比全省64.14%高出7.41个百分点;缺资金户有17.9万户,占比22.72%;缺劳力贫困户有12.6万户,占比15.91%;缺技能的贫困户有12.1万户,占比为15.34%;因残致贫的有9.3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1.81%;因学致贫的有3.9万户,占贫困户的5.05%;因灾返贫有3.8万户,占比为4.76%;自身发展不足有3.1万户,占总数的3.95万户;缺土地有2.4万户,占贫困户比例3.06%;交通落后的户有0.93万户,占贫困户比例1.17%;缺水户0.6万户。上述十一项指标造成的贫困最为突出,尤其是因病、缺劳力、因残致贫的比例高于四大片区和全省。
  4、插花地区贫困发生率奇高奇低。插花地区平均贫困发生率虽为8.7 %,但59个插花县(市、区)中,兴山县、张湾区、茅箭区贫困发生率分别为44.76%、32.43%、31.90%,高于四大片区26.31%的贫困发生率;浠水县、远安县、江陵县、沙洋县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6.60%、16.09%、15.73%、15.36%,高于全省14.70%的贫困发生率。而大冶市贫困发生率仅为2.62%,插花地区贫困发生率高低差异奇大。
  (二)插花地区贫困村底子薄,村级发展堪忧
  插花地区贫困村约占全省贫困村的一半,这些村大多基础薄弱,发展迟缓,现有增收手段未能形成优势,打赢整村推进、整村脱贫攻坚战十分艰巨。
  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插花贫困地区的贫困村占全省建档立卡的49.3%,这些贫困村规模大,但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379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仅为4102万元,村平集体经济1.72万元。
  2、产业增收缺乏手段。插花地区贫困村,村级发展参差不齐,令人堪忧。参加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村为1424个,占全省比例的37.1%,比片区低25.8%;开展乡村旅游和从事乡村旅游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只有713户、2207人,占全省贫困村2890户、7503人规模的24.7%和29.4%;经营农家乐的贫困户只有786户。插花贫困村参与特色农业合作社和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户只占全省贫困村的四成不到。
  3、外出务工优势不够。插花地区贫困人口共有劳动力114.8万人,其中在乡内务工的有25.9万人,占比22.6%;在乡外县内务工有6.1万人占5.3%;在县外省内务工仅有5.2万人,只占4.5%;在省外务工有10.8万人占比9.4%。插花地区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总数为48万人,只占插花贫困人口的21.2%,有技能的劳动力仅为1.6万人,只占1.4%,插花地区外出务工量小,且技能型劳力少,缺乏竞争优势,务工很难成为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唯一门路。
  4、小额信贷活力不足。2014年插花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扶贫小额信贷户数有0.59万户,仅占插花贫困地区贫困户总数的0.7%,当年贷款户数也只有0.21万户,占38.9%,不到贷款户总数的一半。59个有插花贫困的县(市、区)中,还有仙桃、潜江、张湾、茅箭等13市、县、区没有参与小额信贷扶贫,插花地区小额信贷运行活力不足,合力不够。
  5、雨露计划占比不高。我省插花地区的初中毕业生未升入普通高中的新成长劳动力有3.7万人,参加雨露计划的只有0.41万人,占比11.1%;高中毕业未升入大学的新成长劳动力有2.53万人,参加雨露计划的只有0.25万人,占比9.9%;全省插花地区还有占88.4%的2.83万初中毕业生和占91.2%的2.37万高中毕业生没能参加雨露计划,明显高于四大片区。
  6、缺失劳力数量偏高。插花贫困人口中,无劳动能力有85.8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37.9%,比四大片区35.6%高2.3%,占全省贫困人口中无劳动能力的40.4%;丧失劳动能力有25.9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11.4%,比四大片区8.1%高3.3%,占全省丧失劳动能力的47.4%,插花地区贫困人口劳动力的大量缺失,直接影响了贫困群体的整体脱贫。
  (三)插花地区教育程度偏低,社会保障滞后
  插花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比例高于片区,受教育程度低,病患残疾比例大,老龄化严重,参合率低、参保率小,贫困户通过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脱贫的能力弱。
  1、受教育程度低。插花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高达34.2万人,占插花贫困人口总数的15.1%,比四大片区文盲半文盲的比例13.9%高1.2%;小学文化水平的有83.5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6.9%;大专以上的仅有5.3万人,仅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3%。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影响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
  2、病患残疾比例高。插花贫困人口中,长期患有慢性病的高达52.5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23.1%;患大病的有18.6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8.2%;残疾的有3.2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1.4%,残疾人比四大片区0.8%高0.6个百分点。当下农村大病救助、医疗保险缓解了部分贫困群体看病难题。但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费用也随之大幅提高,贫困家庭只能享受常规保障,患病、残疾等健康问题,给农民带来的负担沉重。
  3、年龄弱化现象严重。插花地区年龄结构弱化,18岁以下人口有12.2万人、50岁以上的有40.1万人、60岁以上的有68.6万人,这类人口高达120.9万人,占插花贫困人口总数的53.4%、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20.8%,高于插花地区贫困人口青壮年46.6%的比例,年龄结构趋于弱化。
  4、参合参保率低。插花地区贫困村新农合参保人数为313.3万人,参合率为86.23%,比片区贫困人口参合率低1.29%;新农保参保人数为147.4万人,参保率仅为40.6%,参保比例不足贫困村人数的一半。
  (四)插花地区基础条件薄弱,可利用资源匮乏
  插花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差,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土地资源匮乏,仅凭现有的条件,确保插花贫困地区实现率先脱贫的任务重。
  1、生产生活不便。插花地区有饮水困难户有12.5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5.8%;未实现安全饮水户数有12.1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5.3%;未通生活用电户数有6987户,占全省未通生活用电户的29.9%;未通生活用电的自然村有102个,未通生产用电的自然村有1130个;未通广播、电视的有11.5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4.5%;危房住户有15.6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9.7%;无卫生厕所的有44.6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56.3%,插花地区贫困指数明显走高,增加了脱贫难度。
  2、土地资源稀缺。插花地区贫困户耕地总面积为292.1万亩,人均耕地为1.28亩,但有效灌溉面积只有169.1万亩,人均仅占0.74亩;林地面积为281.9万亩,人均1.24亩;林果面积为16.9万亩,户均面积为0.21亩;牧草面积为4.1万亩,户均面积0.05亩;水域面积5.99万亩,户均面积0.08亩,贫困户可利用资源极为稀缺,在这仅有的土地上,仅靠栽种基本作物,只能解决温饱。
  二、插花贫困地区实现率先脱贫的对策及建议
  四大贫困主因制约了插花地区的小康进程,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插花贫困地区务必强化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强大合力,实现插花地区精准脱贫,率先脱贫。
  (一)落实责任,确保四个到位。切实把插花地区的扶贫开发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责任,攻坚克难打好硬仗。一是主体责任明确到位。各级要建立“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插花地区扶贫开发以市州主导,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行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要求,各地党委政府负主体责任,主抓扶贫开发工作。二是部门责任分解到位。各部门要因地制宜,研究到户到人精准扶贫政策,对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施策,实施脱贫倒计时,利用倒排工序,分解好226.5万人的减贫任务。三是扶贫责任监管到位。以国家、省扶贫政策和《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湖北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等法规,定期对责任履行情况、政策法规条例落实情况、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审计,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四是帮扶责任落实到位。要落实领导部门帮扶、驻村结对帮扶、干部党员帮扶措施,配强配齐贫困村第一书记,明责任、明目标、明任务,不脱贫不脱钩。
  (二)突出重点,采取四大举措。针对插花地区贫困村基础薄弱、发展迟缓、增收手段不足等问题。
  1、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推行贫困村整体脱贫的举措。插花贫困地区贫困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建档立卡确定的2379个村逐步实施整村推进,按照“地方投入为主、省级投入为辅;整合资源为主、专项投入为辅”的投入原则,地方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向上,可借鉴宜昌“极贫重扶”、秭归“1119”类似的扶贫模式,并集中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分批分期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逐一研究脱贫计划,实现整体脱贫。贫困村、老区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实行连片开发开展整乡推进。
  2、以金融扶贫为切入点,精准到户到人扶贫的举措。扩大插花地区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加大小额贴息贷款力度,助推精准扶贫到户到人的金融扶贫机制,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通过放大扶贫资金使用效应,转变贫困户经济发展方式,以金融杠杆撬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到户到人,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3、以雨露计划为结合点,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举措。整合相关资源,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地创业培训,加强能力建设。雨露计划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为对象,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未就业的“两后生”以中长期职业培训为主,其他贫困劳动力以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务工技能和创业培训为主,逐步拓宽工作领域。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施农民回归创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脱贫、创业致富的能力。
  4、以发展产业为根本点,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的举措。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资源开发上项目,围绕特色农业搞加工,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良种繁育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产业化扶贫领域,以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为扶持重点,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致富能人+贫困群众”新模式,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入会、入社,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的产业发展思路,构筑贫困农民长效增收脱贫机制。
  (三)提高标准,强化四大保障。
  一是强化教育卫生保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建立推进义务教育“9+3”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重视插花地区特殊教育发展,落实高职高专和经济困难大学生国家资助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健全农村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二是强化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全面覆盖没有劳动能力等原因造成常年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探索建立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是强化危房改造保障。做好村庄规划,优化居民点布局,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进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覆盖范围和补助标准。
  四是强化社会扶贫保障。插花地区要积极谋划社会力量参与帮扶途径,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手段”、以社会为“平台”的大扶贫开发格局,改变以往政府“单打独斗”的局面。开展爱心主题活动,努力营造社会责任担当,引领社会力量在减贫工作中的“主角”地位,共同帮扶弱势群体。
  (四)高位推进,形成四大合力。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
  一是形成政府主导与贫困群众参与的合力。插花地区扶贫开发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各地党委、政府要转变职能,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有效服务机制,为生产服务,为市场服务,为脱贫服务。贫困群众不能过于依赖政府,要积极置身于其中,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共同形成合力。
  二是形成产业调整与市场需求的合力。插花地区土地资源稀缺,必须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出发,瞄准市场需求,有计划的发展与市场对接的产品。贫困群众要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数据时代的市场经济转变,形成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是形成政策投入与自力更生的合力。国家出台扶持的优惠政策,既要鼓励能人闯市场,扶持发展多种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要发挥政策调节作用,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农民要通过多种途径,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同时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艰苦奋斗谋发展、自力更生奔小康,努力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四是形成能力建设与机构建设的合力。“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队伍”,体现了我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扶贫开发思路,扶贫攻坚需要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和扶贫机构队伍作保证,来确保各项政策的宣传和执行。而目前,全省插花地区不少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强,大部分市州县扶贫机构为部门管理单位或事业单位,存在任务加重,组织和机构削弱的现象。建议出台硬性规定,对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机构建设提出一个量化定性的指标,并入责任制考核,以适应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
  省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分析课题组
  组长:杨朝中
  副组长:张杰
  成员:朱佳平、喻伟
  执笔:朱佳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