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消防工程师报名时间一证两书三本

线性代数经典书推荐三本
及其应用(第3版)是lay的话,参看下面的评论(非转载,我原创)
不错的书,在美国属于知名的教学工作者,搞教学很有一套,虽然算不上厉害的数学家。
老外的教材,特别是美国的,一般为了清楚地讲明白问题,并加以引申,达到的目的,因此页数很多,颇有大部头的感觉。
此书也不例外,而且另有特点:
1,举了很多应用实例,增加了读者的直观体会,这点往往是国内教材所欠缺的
2,观点较高,处理方法比较现代,对线性(向量)空间予以足够的关注。说白了,此书的内容不像一些年代久远(比如文革前)的书,至少当下它不会落伍。
3,注重了的应用,当然没有上机条件或不喜编程的人也可以略去不看,不影响的。
需要注意一点是,习题答案在书后只有约一半,另外一半(偶数号题目)要到网上下载查阅(网址可参考此书部分)。
总之,推荐。此书有两个翻译版本,个人推荐华南理工的刘深泉老师版,翻译错误较少。当然,如果能流利阅读英文,最好是看原版,原汁原味嘛。
另外,还有一本斯特朗(strang)的《线性代数及其应用》较以上两本更加堪称经典,国内的侯自新校长翻译的,1990年左右吧,现在市面上难以买到了,除非去什么之类的看看。不过,一般的学校图书馆都应该有借。当年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从中受益颇多。
我也推荐gilbert strang 的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一开始用这本书会比david c, lay那本形象些。。某些证明什么的,可以参考下david的。gilbert这本书太强大了。。。
Gilbert Strang ——
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4th edtion&
讲课视频如下:
比我见过的其他教材都要形象明了  次书是
MIT 线性代数课程的教材,同时Strang 教授的讲课录像也可以在MIT的开放课程网站下载。&
  就我个人经验来看,线性代数在大学工科里是最为被忽视,而实际上又最为有用的一门数学分支。从信号处理到文本挖掘,到处都是矩阵,矩阵,矩阵。&
  国内的线性代数教材我很久以前翻过两本,一本清华的一本同济的,感觉是这两本书不会激起我任何学习线代的欲望,都是唠唠叨叨的从行列式讲起。而Strang的书借助几何的概念帮助读者简历对向量空间的基本概念,非常引人入胜。而行列式则等到读者对向量空间,逆矩阵,以及向量正交性等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才被引入。没有突兀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结合理论还举了不少应用实例,譬如图和网络,快速傅丽叶变换等,涉足计算机科学和信号处理领域.&
  Amazon的书评里有称此书作为数学专业教材不合适,我想可能是因为Strang
教授非常强调概念而不是严谨的证明(从书中的习题也能看出——通常不难,但要求对概念的理解到位)。&
  无论如何,此书非常适合作为非数学专业理工科线性代数课程教材用。&
  我是花了50欧元从ebay买的二手书,但是我敢保证看完此书的效果,很可能超过花500人民币买一堆国产教科书参考书习题集。&
第一个直观的感受是非常深入浅出。&
  每一章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例子出发,然后到稍微复杂一点例子。这些例子非常简单,有的仅仅只是涉及到2x2矩阵的问题,大量的图片以及结合matlab的例子,给人以非常直观的感受,似乎读者以及从例子触及到了其中的奥妙。然后再提出某一个或者定义或者定理或者推论。然后稍加证明。接着又是一些例子。不过此时的例子更加实际更加具有应用性。此书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第六章特征值一章。不但从直观形象的算例入手,而且在主要结论后。展示了特征值分解,SVD分解在常微分方程组,甚至是最新的图像压缩,文本分析中的应用。观之国内线代书籍,未有一本能讲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如此紧密。这些应用都是现在工程学,机器学习,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等的热点研究对象。引人入胜,爱不释手。&
  读完之后思路之清晰前所未有!
这本书作为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其对于抽象定义的具体化做的非常好,有很多简洁明了的实例。对于非数学系的来说此书应该足够了,而且其观点能让你了解线性代数最本质的东西。&
如果看那个公开课,读此书就算英语不是非常好也能流畅阅览,可以说是将各线代定理直观地展示在人面前,看到线代真正的精妙与威力,抓住了核心,内容也全,正交的那一章尤其精彩,最小二乘法相当直观,特征值的那章,简单不失深度,作为初步入门是再好不过了,适合大一新生学线代的同时学习
如果自学的话 很多证明是没有的&
  所以 如果学习线性代数 还是主要听教授讲&
  如果上课是用这本教材的话 它主要是辅助的&
  所以啊 还是好好听教授的 别指望看了这本书就飞升了&
  看 MIT 的视频也不是说按教材讲的 关键还是看人讲&
  所以啊 单是引进这本教材是不行的&
  另外只做这上面的习题恐怕也不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摘要:当一个人思考的时间,变成了一年只有几十个小时的时候,其实是很可怕的,你永远在路上,永远在奔波的时候,你想的时间就少了,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思考。
本文由善缘街0号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善缘街0号(ID:zhumengtrip)
12月4日,在“第十五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倪正东对话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谈了2015创投发展以及对创投行业的建议。
红杉中国十年有非常好的成绩,沈南鹏直言,优势竞争力在于“红杉的十杆枪”, 人少不是坏事,可以在投资方面更加聚焦,更容易抓取有潜力行业的公司,比如美国的First Round Capital人数相当少,但很会抓取项目,比如Uber。
但纵观10年,沈南鹏也有遗憾的公司,例如小米。京东的教训是最深刻的,沈南鹏坦言“京东是红杉40年以来投的最大一笔支票,1.5亿美金”,看京东如今的发展并没有让他失望。
如今,中国迎来良好创业机遇,沈南鹏建议创业者要对创业成功率有足够信心,对创业能力有足够判断时再上路。去创业公司担任高管,也是很好的选择。
基金也是如此,不一定要做创始人、基金合伙人,可以用其他方式参与。例如清科也管理基金,但它更重要的是一个服务商,扮演幕后英雄。
对投行来说,沈南鹏认为节奏降下来,中国太大,北上广深都要跑,路程上的时间成本太高,思考的时间就很少。
以下是倪正东对话沈南鹏实录:
倪正东:第一个问题,我们很多VC的头发越来越白了?为什么沈总头发还这么黑?
沈南鹏:工作辛勤程度还是不够,比如说早晨比较喜欢睡懒觉,因为我们这一行,真的很累,只能通过更好的睡眠,通过别的方法来补偿。
倪正东:别的方法是什么?
沈南鹏:锻炼。
倪正东:我问了红杉,沈总从来不锻炼。
沈南鹏:没有告诉他们。今年我估计要比过去几年都更忙,机会很多要处理的事也很多,我感觉行业里大部分人都比较贪,做自己原来可能能做事情的两倍,三倍,我记得有两次感冒,都是同时想锻炼,又想干活,结果累得不行去锻炼,回来就感冒了。
倪正东:在美国红杉都是早上吃早餐,喝喝咖啡,见几个项目,一年投两三个,周末陪家人,跟老婆一块带孩子,旅行旅行,为什么整个中国VC、PE和天使都在战争,我在想这15年到底是谁引起了这场战争,熊晓鸽唱歌唱得最好,阎总打高尔夫,老沈凌晨一点还给我打电话,中国VC为什么这么辛苦?
沈南鹏:我觉得中国太大,北上广深都要跑,都要设立办公室,很多人把时间交给了航空公司。这是最浪费时间的,VC和PE应该跟航空公司谈一谈,能不能提高准点率。
因为大家有多的时间节省下来,又做了一个deal,这么多年不管是波士顿,还是纽约,还是北卡,好象也没怎么起来,就是硅谷那一块地方集中了90-95%有意思的公司。
倪正东:我们要排名,不管是年轻还是资深的VC到北京来拜访,他们说改变我们生活的罪魁祸首,好象有一个姓沈的人,中国05年之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一半都在沈老板的口袋里,还这么拼命。
沈南鹏:这十年,大家都在成长在同样一个年纪进入大学校园,一起走过来的,阎总和熊总比我们更早,有很多人是05年进入了VC市场,那一年是中国VC市场很重要的一个节点,一下子多了很多VC,那个时候是钱找人,之后变成平衡,现在开始人找钱,海外PE公司进入中国,都是在那个时候。大家从无知了解不多,开始了解市场,开始尝试投资,逐渐成长起来,倪正东是见证所有这些的人,十年以前你看这个行业开始起来了,其实已经坚持了五年。
倪正东:老友聚会,我记得刚见沈总还是在上海,穿着西装,梳特别光亮的头发,那个时候大家也不知道红杉,老沈还是携程创始人,十年之后,为什么红杉变得这么强大,你觉得是什么因素让红杉能够在今天比在美国影响力还大,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沈南鹏:应该感谢这个行业所带来的机会,说实话,红杉做大了,很多当年的基金都做大了。过去十年大家都投到一些优秀企业,如果和过去五年甚至十年相比,所产生的市值,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过去看创业板,再看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市值加在一起,被VC和PE所拥有的,而在五年之前,是五到十倍的距离。在这个大潮当中,能够赚到钱,应该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
倪正东:风口上大家都有机会,VC和PE过去15年都是十倍,甚至几十倍,一百倍的增长,对于红杉来说,做得这么强大,有什么优势?
沈南鹏:我特别欣慰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从最早四五位创业成员,到今天50多人,最骄傲的是有将近10杆很强的枪,人数本身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你刚才讲的硅谷,我看了三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基金,AW一年投到60个项目左右,跟中国的VC差不多。First Round Capital我非常佩服他们的做法,一年大概投7-8个项目,抓到了Uber,红杉也抓到了一些非常不错的项目。红杉是介于这两个之间,大概投30个项目左右,但是三家都能够投到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都能带来很好的给投资人的回报,团队架构的建设是不一样的,First Round Capital的人数相当少,人数少不见得是坏事,反而在投资上面做出了非常优秀的成绩,更加聚焦,更加去抓取最有意思的行业最有意思的公司,所以这个我感觉应该是不同的特征。
倪正东:早期创业公司跟两个VC,或者三个VC谈,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估值加价的问题,红杉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
沈南鹏:很纠结,价格确实会影响最终投与不投的判断,不排除有加价的时候,大部分因为价格我们没有做。我反思一下过去十年,因为价格因素没有投的,反过来如果投了,是不是最后这些公司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早期,我真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答案。
倪正东:今天的互联网公司合并,很多都是红杉这样的幕后推手,当然希望抓更多的公司合并,你投了那么多成功的公司,肯定觉得有错过的公司,遗憾的公司,05年到现在红杉十年,你错过的,最遗憾的,或者从你手上走过的公司是谁?
沈南鹏:遗憾的公司很多,小米肯定是一个非常遗憾的公司,我们曾经有过几次可以投资的机会,当然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太差,都没有把握住。
京东的教训是比较深刻的,有的时候人最重要就是克服自己的理障碍或者人性的弱点,包括上次十周年,碰到刘强东还在说这件事,2008年最后一次pass,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那一年正好开CEO峰会,在北京一个郊外特别大的会议酒店,来了30多家公司,一天聊下来,所有人都讲明年的情况看来很不妙,大家还是意气风发的时候,1+1是叠加的状态,市场悲观的时候,相互之间是感染的,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那个时候多多少少会影响你的投资决策。我现在只能给自己找一个理由,那一天下午的情绪,造成我后来没有去投京东,给自己找一个非常重要的借口。等到两年半再去投京东,这个价格已经是40倍,从1亿到40个亿,这当中的落差太大了。
倪正东:但是你还是投了。
沈南鹏:那个决策对我们来讲很不容易,红杉40年以来投的最大一张支票,1.5亿美金,40倍的落差,压力还是很大的,如果出状况,没有办法面对LP,还是很幸运,判断还是非常正确的。
倪正东:老沈同时错过了A轮,B轮,并不代表C轮和D轮不投,哪怕上市也会投?
沈南鹏:在每个阶段都可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没有必要因为已经是错过了的项目,就不去关注它。
后来再一次跟刘强东接触,发现很多东西,在那一段时间当中发生变化,我都不是很清楚,因为没有投,有些行业可能不那么了解,通过一些媒体报道,信息可能有50%是真实的,另外50%可能是公司忽悠的,或者故意忽悠的,种种因素干扰了你的决策。真正还是要自己把很多的数字看明白,把很多情况了解清楚,做出一个相对来讲接近事实的判断。
倪正东:创办红杉中国十年的时间,你最艰难的一个决定是什么?让你最痛苦的。
沈南鹏:谈不上最艰难的决策,刚才谈到硅谷VC的模式,很鲜明就是聚焦和关注,我们在08年开始,看到有创业板以后,就开始看应该不应该进入这个市场,后来决定,要做人民币,到底当时这样的决策,以及在后面所谓的分散精力,对我们是一个好事,还是一个坏事。我们投了一个不错的公司叫蒙草抗旱,当年跟香港大佬聚会,我提到了这个公司,上市之后也是100亿的市值。在传统的华尔街,跟中国的观念是有一定的折扣,我们也是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不能完全认同A股这些投资理念,但是我发现还得必须学习一部分A股在投资上的战略和战术,这之间怎么能结合好,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既然人民币市场这么重要,A股提供了这么多的退出机会,我们还是要继续走下去。
倪正东:媒体上经常报道独角兽公司,红杉也投了很多独角兽公司,最近媒体说,很多独角兽是假的,你觉得现在市场上这些未上市的公司,很多的独角兽,有百分之多少是假的?
沈南鹏:比例不好说,其实这个定义有点问题,任何的市值不能真实,只有一个公司真的在有非常好的流通性市场上,你才可以跟自己说我是不是独角兽,没有上市的超过10亿美金的市值公司,如果不是被大众所认可,这个价值难以认同,在我心目中的独角兽,是上市以后,在流通性非常好的市场上,达到了10亿美金,就是真正的独角兽。
倪正东:台下都是投资界的同行,还有创业者和企业家,在今天有人说是资本寒冬,你说在红杉的眼中,从来没有冬天,不管有没有冬天,你对未来的三年有什么样的建议?
沈南鹏:创业在中国确实很好,看过去五年报道都是走出来的公司,其实很多公司默默无闻,最戏剧化的是倒闭了,创业者要对创业的成功率,和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信心去做一个判断。创业是一个让人挺激动的事,但是在激动的背后,还是要算一下,成功率有多少,去一家创业公司担任高管,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就像做基金一样,很多人感觉做基金很好,倪正东好像没有做基金,但是这15年以来,清科的业务比我们基金做得更欢。很多人忽略了在整个价值链里面有很多办法参与这个行业的发展,不见得要做一个创始人,或者做一个基金合伙人,用别的方式来参与。清科也管理基金,更重要的是一个服务商,很多事情扮演了一个幕后英雄,或者是搅局者的角色,这样的机构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知道倪正东帮我们做了多少真正的好事。
对投行说的,是不是明年要把节奏降下来,中国的航空还是不太好,在机场等四个小时的事还经常发生,当一个人思考的时间,变成了明年只有几十个小时的时候,其实是很可怕的,前两天接受采访,我感觉现在的生活状态有点糟糕,我在大学的时候还念一点闲书,跟我学的数学物理没有关系,还能读七八本,甚至十本。现在能够读两到三本,跟自己专业投资没关的书。你永远在路上,永远在奔波的时候,你想的时间就少了,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思考。
倪正东:媒体问我对今年投资预测增长了多少,我说就看红杉今年增长了多少,这个市场真的有一天红杉投资的个数和投资金额下来了,这个行业就下来了,明年红杉投资的金额还是20%,投资的个数还是在增加,我们还是在战争中间,牵头人之一就是沈南鹏。
沈南鹏:我们根据倪总的意见,明年把投资金额一定做到比今年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善缘街0号立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商品名称:
评价得分:
其他谈论话题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1333|回复: 40
有限元学习资料集锦(5本书+两本书的matlab程序)(三本书,一份matlab程序免金币)
& && &本人为研二学徒一枚,以下为学习有限元以来下载过的书籍和程序(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下载,因为我想申请科学网某个板块的版主,需要升级为中级会员,所以需要一些金币,请大家谅解与支持,谢谢):
& &&&书籍过多,需分三部分上传。
& &&&(求金币一枚) “书籍1”附件中含有:
& && &1.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Siam, 2006)。由浅入深介绍了有限元的理论与实现。
& && &&&此书已上传过一次,两天下载量超500,被版主列为精化。应网友要求,把程序直接上传,方便大家下载。
& && &2.PDE tool。这是matlab的help对有限元的介绍,某位牛人总结的。以下附有程序。
& & (免金币) “书籍2”附件中含有:
& && &3.Multiscale Finite Element Methods。此书500多页,还没看过,对多处度有限元感兴趣的可以以后大家讨论
& && &4.Mixed and Hybri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 Brezzi and Fortin M。同上
& && & (免金币)最后一本是:(这本书太大,不知为什么不能上传,很纠结,有需要留言email发给他)
& &&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Elliptic Problem。这本书500多页,是导师推荐我读的,很好的入门书和工具书。
& &&&(求金币一枚)附件“程序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Siam, 2006)”:应网友要求,欢迎下载。
& &&&(免金币)附件“程序pdetool” 是matlab中的内嵌程序,结合书籍pdetool学习最佳。很多matlab新手不知如何查看内部程序,可以下载学习。
(68.57 KB, 下载次数: 191)
13:22 上传
13:1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270.33 KB, 下载次数: 231,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售价: 1 枚金币 &[]
13:5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307.13 KB, 下载次数: 335,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14:0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15.4 MB, 下载次数: 740,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售价: 1 枚金币 &[]
14:1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13.06 MB, 下载次数: 1033,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
大赞,非常感谢楼主
万分感谢楼主分享!
能给传一份否?
非常感谢非常感谢
感谢楼主分享!传给我一份吧,
感谢楼主分享!:):)
谢谢您!收到了,大概翻了几页,不过缺页和重复非常严重。全书总共500多页,只有前面200多页还另外完全重复了3遍。
刚在本坛找到了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Elliptic Problem的完整版,下载页面见下链接的22楼,格式为DJVU格式,文件只有3兆过一点。楼主发的为2011年的SIAM 版(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是该版1976版的重版,除封皮、出版社不同,其它完全相同。
好的,谢谢指正
楼主,这个资料能不能发送给我一份,,谢谢!
刚刚看到楼主资料,非常喜欢,能不能给我发一份,,谢谢!
刚刚看到楼主的资料,非常喜欢,能不能给我发一份,,谢谢!
刚刚看到楼主的资料,非常喜欢,能不能给我发一份,,谢谢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防演练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