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二战德国失去领土后德国东部大片领土被划归波兰

怎样看待二战后德国东部大片领土被划归波兰? - 知乎139被浏览64393分享邀请回答173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7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一战 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
我的图书馆
一战 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
&一战 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
年德国疆域图&&
&年德国疆域图
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
现在德国地图
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
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
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
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8平方公里
二战前德国面积472082平方公里
具体数字:
1918年的Deutsche
Reich:540,857.54 km2
面积,人口6492万。不包括德属殖民地。
1945年的Weimar
Republik:468,787
km2面积,人口6241万。后来被割让给波兰-捷克的上西里西亚地区也计入内。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二战后,为什么德国东部的大部分领土都划给了波兰?
二战后,为什么德国东部的大部分领土都划给了波兰?
军事天下资讯
波兰和德国都身不由己。波兰流亡政府的确主张从德国处获得领土补偿,也的确主张过奥得-尼斯河边界。但是最终,这个想法被流亡政府自己给放弃了。波兰能够获得这样一条边界,本质上完全是属于对其东部领土损失的补偿。东部领土被苏联1939年侵占吞并之后(需要注意的是,利沃夫、斯坦尼斯瓦沃夫等地此前从来都不属于俄国),虽然苏联在1941年宣布苏德两国在1939年签订的有关领土变动的条约全部归于无效,但是这部分领土最终还是基本都被吃了下去。但是很明显,如果波兰西部边界完全不变,那么这个波兰不管怎么说都看上去太过于弱小。而斯大林满口答应的是一个“独立、强大、自由”的波兰,再加上德国作为战争发动国无可争议的罪责,也就自然是直接将大片土地都划给波兰了。也就是说,这条边界属于明显的“补偿”性质——补偿苏联所掠夺去的。当然了,还应该考虑到所谓的“历史因素”——在皮雅斯特时代早起,该地区也的确是波兰的。但是事实上这个理由的确太过于牵强。事实上,在雅尔塔会议的里瓦基亚宫第七次会议的时候罗斯福就提出过质疑。丘吉尔在此之前也表示怀疑。并且,事实上罗斯福和丘吉尔都建议过斯大林将利沃夫让给波兰。总统问,这些土地在多久以前曾属于波兰?
莫洛托夫说,在很久以前,但是它们事实上的确曾是波兰的。
总统回答说,这也许会导致英国人要求把美国归还给大不列颠。
——《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236页除此之外,这一边界有相当多的波兰人也很有疑虑。因为这条边界比起“战利品”性质,“补偿”性质实在是太过于明显。接受这样一条边界,也就自然是主动放弃了东部边疆。在1946年6月份的公投中,有三分之一的波兰人投票反对这条西部边界(在官方伪造的结果中,只有9%的人反对——当然了,某些人是不会承认这个结果是伪造的的)。在一般人看来这简直匪夷所思,领土扩大这么多,海岸线长了这么多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都不爱国吗?事实上根本还在于这条边界的“强加”性质和“补偿”性质。至于海岸线问题,应该指出一点——战前的波兰是有自己的出海口的——没错不是但泽自由市。事实上,很多人都忽略了格丁尼亚的存在。如果考虑到格丁尼亚港的存在,更长的海岸线的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意义还是很大的,只是没那么大。最后回到这个边界对德国是否苛刻的问题上。首先,西德政府几十年不愿意承认,就连东德领导层一开始都不想承认(在东德成立之前)……肯定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另一方面,考虑到正经被讨论过好几次的“肢解德国方案”(罗斯福认真的考虑过把德国分成五个国家,还头头是道地描述了一番。丘吉尔后来也仔细思考过分南北德意志的问题),这个边界划分还是好了太多。最后,如何看待?一条被强加给波兰的补偿性质的边界,固然从实用角度“还算不错”,但是却有着屈辱属性。当然,在今天——2017年,早已木已成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军事天下资讯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汇集最新最热的军事资讯
作者最新文章二战后德国与邻国边界、领土争端的解决述评
日 08:42 来源:《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作者:丁丹
内容摘要:如果说德国与西欧国家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是从欧洲联合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与东欧国家边界的解决则更多体现的是德国在东西缓和外交政策的有限独立,考虑的长远政治目的是德国统一。
关键词:德国;领土争端;邻国;欧洲;领土
作者简介:
  引言  边界、领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圣不可侵犯。自主权国家诞生以来,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争夺领土资源的战争史。  战争与边界、领土争端如影随形。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世界地图的同时,也制造了众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虽然一战已经结束近百年,二战也离我们远去70年,但因边界、领土问题导致的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动乱每天都在上演。  欧洲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战争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痛苦的回忆,更有反思战争、寻求联合发展的智慧。欧洲历史的辉煌曾因战争而远去,现在又因联合的实现而再次辉煌。今日无边界争端的欧洲与过去为了疆界厮杀、分裂的欧洲有天壤之别。  有着8个邻国且位于西欧中心位置的德国在历史上不是因为太弱小被他国侵略,就是因为太强大而侵略他国。曾经的德国由宰相俾斯麦通过铁血方式统一,获得了大量邻国的领土。德国是一战与二战的策源地,同时又是战败国,所以与邻国存在领土争端问题。二战后的德国被分区占领,甚至分成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  使邻国深深恐惧的德国是如何打消邻国的疑虑,解决边界、领土问题,恢复经济并重新统一的呢?  一、德国与西欧邻国解决边界、领土问题为欧洲联合奠基  德国与法国的边界、领土争端曾经是决定欧洲命运的最难解决的争端。德法边界争端的和平解决,直接改写了欧洲甚至世界的历史———导致欧共体的诞生并发展为欧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法德关系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法德之间打了200多场战争,其中大的战争有23场,平均50年就打一场大战。从1871年德国统一到1945年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德法双方就有三次大的战争,其间巴黎则两度被德国占领[1]。一战后,法国作为战胜国仍然依据传统的处理方式来处置战后德国,在领土与边界问题上极力压缩德国范围,这也成为德国冲破《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起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又摆在战胜国,尤其是法国面前。是再次重复历史的恶性循环,还是另辟蹊径超越传统,这是欧洲走向和平与发展还是战争与动荡的现实问题。能否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对待战败的德国就是症结点之一。  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国的政策主张是类似于一战后的强压与严厉制裁。在鲁尔问题上,法国主张多国共管,以防范德国的东山再起。就领土问题而言,法国对战后德国的强硬政策还反映在萨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上。萨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一直是法德矛盾的一个结点。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萨尔地区一直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德国。路易十四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后,萨尔曾两次短暂归于法国。维也纳会议后,萨尔归属于普鲁士和巴伐利亚,德国统一之后则一直属于德国。一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地区由国际共管15年。日,按照和约规定,由国际联盟在萨尔地区实行全民公决[2]。根据表决结果,萨尔地区属于德国,一直延续到1945年德国纳粹的倒台。  萨尔地区之所以成为德法争夺的对象,是因为萨尔的煤矿和铁矿。二战结束后,萨尔地区一直由法国管控,日,法国与萨尔自治政府签订了“萨尔协定”,该协定规定了萨尔地区政治自治、经济上隶属于法国。联邦德国政府在“萨尔协定”签订的第二天就表示强烈的不满并提出抗议,法德关系由此恶化。  上述表明,历史上法德关系恶化并诉诸武力的重要导因在二战后初期又有重复的可能。将引发德法历史冲突的症结问题改变为促进德法和解的引擎,法国政治家找到一个突破口,这就是:从煤钢问题入手,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将法德双方的利益连接起来,使之成为法德和解的良性开端。日,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公布了著名的《舒曼计划》。《舒曼计划》既满足了法国经济振兴发展的需要,又迎合了人们限制德国的心理要求。同时,《舒曼计划》改变了法国单独管控鲁尔的初衷,转而谋求符合法德双方利益的共同发展,这就从经济及资源的根基上缓解了由此带来的领土争端恶果。此外,《舒曼计划》的开放性让德国的钢铁工业置于欧洲国家共同监督之下,也使欧洲国家消除了对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担忧。正如阿登纳所预见的:“只要实现了舒曼计划,萨尔问题也就会无形中得到解决。”[3]  这样,法德之间持续了一百多年冲突乃至战争的萨尔问题,最后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得以解决。萨尔问题的解决清除了法德和解最大的障碍,为欧共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日,《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签订,日该条约生效,宣告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在《舒曼计划》基础上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成了欧洲联合的先例和示范。日,法国与联邦德国签署了《萨尔协定》,该协定的签署为法德在萨尔问题上的和解铺平了道路。日,法德两国在卢森堡签定了新的《萨尔协定》,规定萨尔分两阶段加入联邦德国:政治上的加入于日完成,经济上的加入于日完成(实际上提前到日完成)。总之,通过《舒曼计划》,法德实现了超越历史旧怨的和解,开创了全新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的先例,为日后欧洲国家处理边界、领土纠纷问题提供了范例。  德国除了与法国的领土纠纷外,二战后德国与邻国的领土纠纷还包括:德国①与比利时;德国与荷兰;德国与捷克和德国与波兰等国的领土争端。  二战后,联邦德国追随美国并加入北约组织;东德则追随苏联,属于华沙条约成员。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格局在德国明显体现。联邦德国出于对战争罪责的认识,为了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恢复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处理与西欧其它国家的边界领土争端问题上态度积极。  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确立的德国—比利时边界线,是划分两个国家的历史边界线。一个世纪后,重新确立世界格局的《凡尔赛条约》的第31~35款规定,将Eupen-Malmedy和Moresnet割让给比利时。这就使1036km2领土和6万居民被划出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只能暂时接受这一屈辱安排。  1935年,双方甚至进行过和平谈判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德国得到了Aachen附近的两块小的领地改善交通拥挤状况。日,因为一项Eupen-MalmedyandMoresnet属于德国的法令的公开,维也纳会议确定的两国的边界线再次生效。后来这项法令由于比利时的不满和这两地再次交给比利时当局而导致无效。二战后初期,比利时和荷兰就都向占领当局要求对各自与德国的边界做出修改。因为边境管理、税收控制、交流和水域污染等问题在边界的一些地方长时间存在,1949年,德国西部边境临时调整工作组批准将7处边境地区(共约20平方公里,500居民)给比利时。  这次调整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边界划分不合理带来的问题,但是也产生了新的类似问题。经过短暂谈判,德国与比利时于日在布鲁塞尔签订《联邦德国与比利时王国关于边界变更和其他问题》条约。这个条约主要是为了解决边境地区交流的技术问题、水域污染和关税控制问题。该条约日生效。条约的生效使得德国与比利时边界纠纷得以解决。这种以谈判签订条约解决的方式在边界纠纷中是很值得赞赏的。因为条约以小部分的领土交换的办法来尽量让双方都满意。这次谈判将1949年临时调整的其中三地区完好无损地归还给了德国,并且根据交通便利等前提,将高速公路、公路等归属也作了相应调整。这些调整的相关内容于日生效。1956年签定的条约基本上消除了双方的矛盾[4]。  从德国与比利时领土纠纷解决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德国与比利时领土纠纷的产生主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纠纷存在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暂,双方历史上没有过多的战争与冲突,总体上两国关系比较友好,所以解决起来相对简单。第二,德国与比利时在解决领土纠纷的过程中都能够理性地合作,尤其是在二战后确立边界线划分的过程中,能够长远地考虑到对双方边境地区居民生活、经济发展等的影响。具体解决途径是通过交换领土的方式,非常睿智,也正因如此,两国边界基本稳定不至于产生新的纠纷。  德国与荷兰边界是欧洲比较稳定的边界之一。两国北部边界有近400年的历史,而南部边界才150年的历史。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一些类似于交通、关税控制、灌溉等小问题时有发生,但是还不至于影响到两国正常的外交关系。为了解决这些小问题以及同时作为对战争的赔偿,1948年,荷兰对德国提出领土要求。荷兰对德国的领土要求达700平方英里。到1949年,西德划界委员会的一份“临时建议”里将荷兰的领土要求减少为26平方英里。最终,划界委员会作出对德国西部领土临时调整的决定,涉及到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和法国的边界。  1949年,德国荷兰划界委员会就划界问题提交一份报告。基于这一报告,日双方签订《联邦德国与荷兰王国关于埃姆斯河口(Ems)合作规定》,日生效,双方划界完毕,基本没有领土纠纷。德国与荷兰边界划界主要不是依据自然特征,而是基于社会经济的角度加以划定的。条约的签订,缩短了两国边境线的长度,也减少了很多问题,除了多拉德(Dollart)和埃姆斯河口(Ems)的边界还未确定。但是条约确定了双方对存在争议地区共同勘探与开采的原则[5]。  同年,因为存在争议的领土人烟稀少且没有太多的经济价值,边界问题最终解决[6]。上述边界、领土争端的解决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解决方式都是和平谈判签订条约,没有出现任何冲突甚至战争。有些即使在短时间内没有解决的边界地区,也确立了共同勘探与开采的原则,体现的仍然是双方的和平合作。第二,在边界划界过程中,双方都首先考虑到了经济因素,如,对资源的共同开发、海关便利、乡村经济发展等。第三,边界确定过程中签订了大量的条约或者协定。尊重国际法,选择和平协商解决边界问题,是这些国家能够解决边界纠纷的重要原因。第四,争端解决的时间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欧共体成立之前。这为欧共体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环境,便于欧共体的进一步深化。欧盟后来的历史表明,共同体内存在领土争端不利于欧盟的深化合作。英国和西班牙关于直布罗陀的争端曾经就导致欧盟成员国提议的《外部边境公约》在1991年、1993年两度受挫。  西德立足于欧洲,认识到欧洲发展德国才能发展,在现实的压力之下理性处理边界、领土问题。正因为西欧国家尤其是德国在边界划界阶段能够理性合作、考虑到边民的生活便利,才为日后欧洲的稳定和边境地区的跨境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早在欧盟通过官方手段促进地区融合之前,边境地区就已经组成各种合作模式。而跨境合作则为欧盟的深化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德国与东欧国家边界、领土争端的解决为国家统一铺路  在冷战时代,德国处理与东欧国家的边界问题就复杂缓慢得多。因德国的分裂并分属冷战两大阵营的条件下,德国东部边界的确定尤其是与波兰的边界确定复杂得多,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战后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所奉行的是不承认民主德国政策,并用“哈尔斯坦主义”处理与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所以,德国的东部边界划定比西部边界划定晚。德国与捷克、波兰、东德的边界确定则是在70年代勃兰特任总理时期了。  二战结束后,德国成了东西方冷战和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最前沿。西德一直不承认与东德的边界,一直到1972年,东西方局势相对缓和,西德勃兰特总理上台后意识到阿登纳奉行的哈尔斯坦主义限制了德国外交发展空间,不利于德国统一。勃兰特立足西方,并开始实行“新东方政策”。西德承认与东德、波兰和捷克的边界都是这一共同背景下的产物。1972年12月,西德在与东德签订的一条约中承认东德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同时,西德重申通过自由表决的方式实现德国和平统一的目标[2]。  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地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给了德国。二战后虽然德国把苏台德归还给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德国从未正式宣布这一条约无效。西德政府认为德国东部边界要等德国实现统一才给予最后确定。1973年12月,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签订协定,德国宣布《慕尼黑协定》无效,并表示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没有领土要求。德国统一后,两国于1993年完成陆地边界的划界。2003年4月,捷克共和国政府与德国在布拉格签订协定,2004年11月双方进行因为过境高速公路建设涉及到3000平方英里的领土交换[7]。  二战后,波兰以西德的奥德尼斯河为界限,获得西部属于德国的领土。二战后两国边界划定是根据波茨坦协定划定的。东德政府承认这一边界,西德政府宣称对波兰获得的这部分领土有所有权,对于与波兰的边界认为要等德国实现统一再给予确定。1970年11月,西德与波兰签订条约,承认奥德尼斯河为德国与波兰的西部界限,并对波兰没有领土要求[3]。西德承认与波兰的边界,但是德国统一后与波兰的边界又成为新的问题。开始科尔政府未能明确表态保证统一后的德国承认这一边界。随着德国统一的临近,波兰更加坚持要求德国在统一前就确认这一边界。科尔意识到,德国“历史上有一些劣迹。这部历史使人们对我国始终有着强烈的恐惧感”[8]。确实,最明显的是法国对于科尔是否承认德国统一后与波兰现有边界十分敏感和紧张,并通过各种途径和场合给科尔施压。日,由东德、西德和美、苏、英、法召开的第三次“2+4”会议解决了德国与波兰的边界问题。1990年9月的《莫斯科协定》承认这一边界并与波兰签订确认这一边界线的条约。德国与波兰的边界问题的解决直接为德国的统一铺平道路。  德国与东欧国家边界、领土争端的解决在70年代初通过谈判签订条约的途径实现。如果说德国与西欧国家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是从欧洲联合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与东欧国家边界的解决则更多体现的是德国在东西缓和外交政策的有限独立,考虑的长远政治目的是德国统一。与同一阵营中的西欧国家解决纠纷相对容易,通过欧洲联合,西德恢复经济发展并最终和平“吞并”了东德,实现了德国统一。  三、结语  边界、领土争端影响两国关系甚至世界和平。边界划界过程中应该坚持合作的原则,一定要服务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边界的划分不科学、不合理最终将导致不稳定的因素增加。  边界、领土纠纷的解决只有秉持友好合作态度才能赢得两国关系的长期友好。对于暂时难以解决的领土纠纷,双方官方和民间都应该保持冷静和克制,如果能共同开发、实现双赢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共同开发则应该等待时机,坚持和平解决争端原则。总之,共同发展是王道。  在传统安全观念向现代安全观念转变的时代,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不仅仅只局限在于边境的铜墙铁壁,更重要在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现代国家边界应该更多地成为“桥梁”而不是“屏障”。主权国家应该以开阔的胸怀和学习的眼光看待外界,将发展经济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孙志香)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回复:波兰二战后占大便宜了,把德国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据为己有【欧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2,188贴子:
回复:波兰二战后占大便宜了,把德国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据为己有收藏
我曾经以为我历史很好,现在只有一句,国无定界,谁赢谁说了算
确实,本来易北河以东的赫韦尔人,卢迪茨人,奥波德利人,波莫瑞人,普鲁士人都不是德意志人,不过都被同化成为德意志人了,他们的后代都是德意志人,并且在二战后被赶出故土。但是他们都不是波兰人,除非波兰人把他们征服了并且同化成功,可惜历史书没这样写。还是那句话,谁的拳头大,谁的领土就大,当年波兰-立陶宛就是把条顿骑士团和立窝尼亚骑士团揍趴了才夺得但泽,托伦,马林堡和部分波美拉尼亚,里面有立陶宛不小的功劳。另外,德国和法国1000年来的边境变化可以让这对邻居成为世仇了。
现在的但泽等地已经都是波兰人占绝对多数了, 就是将来搞公投, 肯定也只能属于波兰。。。
同情德国,憎恨苏联,德国要收回东普士的领土!
憎恨苏联干嘛?苏联夺取的波兰东部土地,一直就是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占多数。从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角度来说,苏联的做法非常正确。最不合理的做法我认为是一战后分解匈牙利,虽然匈牙利人只占总人口的55%,但是很多匈牙利人世居的地方被划走后就丢了,比如克鲁日,布拉迪斯拉发和科西策这些地方。而斯洛伐克人和罗马尼亚人根本就打不赢匈牙利,靠得是协约国的干涉,为了保持所谓的主体民族特性,这些国家还大批驱逐匈牙利人。所以说,要说正义,欧洲没有一个国家配得上正义这两个字!
哈萨克,吉尔吉斯这些国家还由于帝俄的原因继承了今天很多原中国领土,我觉得他们才真正的占了便宜,不过这事不好说,今天中国没有实力拿回来,也只好闭嘴了,承认人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了”
回复:38楼也不能简单的说他们占了便宜,民族和主权本来就是相互矛盾的。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自决权却受到保护。所以只能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不过就中亚来说,我可以把话撂这,过不了1个世纪俄罗斯还要吞并中亚。
怎么不说老毛吞了我们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那我们丢了的多了去了
千错万错都是希特列的错,如果不是报仇心切,推迟几年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会割地赔款了!
那是为了削弱强者德国,而扶持一个弱者波兰,并利用他作为缓冲地带。
学特色小吃哪家好? 找苏味轩 包教包会 一费到底 学2送2 自己创业做老板!
波兰这孽种国家的德行,经济落后。战后苏联补偿给波兰的是德国东部的3个工业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包括什切青这样的重工业城市和旦泽这个全德第三大港。吃亏的只有战败的德国。谁让你战败!波兰人不傻,他们偷着乐了几十年!波兰这个国家,二战被德国沦陷后时充当德国帮凶,甚至有时候比德国占领军还积极,战后马上驱逐和屠杀QJ本国的德族,还战后忙不迭的摇身一变,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这点真是和棒子一个德行),刚复国时刚拿到凡尔赛划给的一快缓冲地带就到处打杀,把四邻都得罪光了,德苏两个彼此敌对的国家会如此一致也说明波兰自身的问题。波兰也曾经打到俄罗斯,扶植假沙皇,也曾经乘两个强邻大乱时趁火打劫,杀人占地,而且从卡廷人员构成来看,也是十月社会主义GM和内战的阶级斗争的延续,和国家民族仇杀无关,
德国战败割让这么大块土地,真的很痛心,如果这块土地还留 在德国,那德国的实力肯定超过日本
公元1000年公元2000年呵呵,1000年过去了,波兰没赔也没赚嘛
普鲁士人是波罗的海民族,就和立陶宛这些波罗地海三国很像,只不过早于条顿骑士团之前就被德意志人同化了,条顿骑士团主要目标是征服立陶宛而不是普鲁士,德意志和波兰的政治中心本身不是在波美拉尼亚地区,德意志国家中心在现在德国西部易北河流域,而波兰的古都则是克拉科夫。说穿了就是德意志和波兰人的向北进经济宗教殖民运动把波罗的海这些民族卷了进来,然后波兰和德意志在三次瓜分波兰以前对于波罗的海地区进行了反复争夺,各有胜负,最后瓜分波兰的结果是当然是波兰完蛋,德意志国家全面胜利,俄罗斯也分的了很多好处。所以关于普鲁士的领土问题,实际是德意志和波兰争夺的结果,17世纪以后波兰连国家都没有他还在普鲁士问题上说的起话?至于一战之后关于西普鲁士的问题,大概是以但泽为中心的地区领土归属问题成为了希特勒鼓动德意志人仇恨一战之后国际安排的动机。二战之后,苏联在扶持了卢步林委员会作为波兰的执政者,苏联抢了波兰东部的利沃夫-加里西亚地区,还有布列斯特以西的地区,就把东西普鲁士作为补偿送给波兰,自己保留了普鲁士最大的城市——柯尼希堡(加里宁格勒)(前面有人说过~)。所以波兰没得选,只能拿了东西普鲁士走人,要不然毛子就把这些地方,尤其是但泽还给民德,波兰就傻眼了。顺便说一句毛子这样划分领土,有关方面,联合国五大流氓除了英国之外都是同意的,美国跳得老高支持斯大林,东西德和波兰也同意,至于英国为毛不同意,他是希望波兰的那个流亡政府回国执政,但是他的两个盟友美法都对这个政府没有好感,所以英国在毛子那里撞了南墙就还是只得养着这个流亡政府。
作为对发动二战的惩罚,德国的一些地方被划给了波兰,德国丢失了很重要的土地。所以同样道理,日本失去北方四岛是应该的,他真没有什么要回来的理由。
52楼这样说的话是不是元朝是中国抢来的清朝时的领土不该收回
一多半也只是回收而已。历史上,普鲁士本来就有一半是 霸占波兰的。大家轮流争夺而已。其实波兰在东边丢的更多。
因为苏联想保持西方边境的样子,所以肯定不能让波兰弱么,拉出点不列斯特吃点但泽……而当时大家都以为要么联德,要么民德谁想到民联都有……
大波波厉害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大片德国大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