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外道的区别 慈诚罗珠堪布视频500

    这句话,就是索达吉堪布的得意门生。智诚法师所说。这个智诚法师。也叫生西法师。现在在网络上弘法。五明佛学院那边出来的官方介绍,说这个智成法师,人格贤善。戒律清静,闻思修优异。被评选为堪布。  作为汉地学佛者的一员。就有些话要说。这种话都说出来了。而且是出自五明佛学院堪布的口。这个堪布,就是索达吉堪布,慈诚罗珠堪布们认可的。而索达吉堪布是五明佛学院的领导人。那么,这句话是否代表整个五明佛学院的观点?如果是,那么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到了难以预估的程度了。如果不是,为何索达吉堪布允许智诚堪布出这本书?这是什么用意?要知道。索达吉等一干堪布,其门下徒众甚多,影响力大。而且许许多多堪布门的弟子,五明佛学院的忠实粉丝,都把智诚堪布这本书当作经典。并且广为流传。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么,是该好好谈谈了。索达吉堪布是五明的领头人物,既然索达吉堪布容许弟子出这种书。那么,等于是堪布本身是认同这个观点的了。堪布说自己会因明。想来这些话也是经过考究的。弟子出书,肯定也是索达吉堪布过目过的。能够出版出来的,那就说明是索达吉堪布认同的了。  那就有问题出来了。总共就是四个问题。  该法师在其已经出版的书《般若锋兮金刚焰》中,这样说:  “在西藏。否定大乘法的纯洁性和神圣性的人,不要说成名,刚一露头就会被讨伐声所淹没,当作邪师外道论处。奇怪的是,在号称文明,进步的汉地,千奇百怪的危及大乘佛法安全安全的邪师谬论却一个个粉墨登场,非但难以见到积极的鞭挞,声讨,反为成千上万的佛教徒所轰传(疑为弘传),追捧!这种不正常现象,让人对文明和愚昧的真实含义,有了更深一层认识。  现在社会中的人们,精神修养和文化品味其实是每况愈下的。没头没脑的随波逐流者越生越多。。。。。。。”  第一问:汉地人愚昧,是现量还是比量得出?  智诚堪布的意思也很明显了,藏地那种做法体现的是文明。汉地的这种做法,体现的是愚昧了。藏地僧俗是有头有脑的。汉地僧俗是没头没脑的了。藏地是没邪师横行的了。汉地邪师就多。  那么。关于汉地僧俗对于外道的批评有无,以及数量多少,智诚堪布可曾做过调查?调查数据何在?如果根本就没有调查。而是道听途说。那么堪布与外道的区别也不大。身为佛教徒,连事实依据都不谈,仅仅凭自己的臆想就下定论。这也不是佛教徒实事求是的作风。如果说有,为何堪布在书中不出具具体调查过程和结果?  如果说不需要数据,不需要调查,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堪布入定观察了。那么请问,堪布入的是哪一种定?这个涉及到汉藏佛法和谐共处的问题。如果因为堪布而有更大的隔膜和误会。这个结果恐怕也不是堪布和堪布的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两个能够承担的。  所以,如果堪布看到此文。请务必说明是现量还是比量知。是比量要有数据,是现量就站出来说明自己入的是那个定。不然的话。就是你智诚堪布信口雌黄了。  如果两个都拿不出。那就有理由对于五明佛学院培养出的堪布。这个人品问题打一个问号。以后也要更加严格得审查进汉弘法的堪布。确实人格贤善,学识踏实的,当然是欢迎,而且也会大力支持。  第二问:文明愚昧是否五明佛学院堪布说了算?  智诚堪布既然认为藏地是文明的,汉地是远不如藏地文明的愚昧之处。是没头没脑的人特别多。  那么,文明和愚昧的判定,是不是在五明佛学院?是不是在索达吉堪布那里?智诚堪布是口口声声说索达吉堪布是大恩上师。那么,说汉人愚昧,这应该也是索达吉堪布同意的。  五明佛学员是培养僧才的地方,该学院是否同时具备评判世界文明的资格?世界文明的评定,至少也是要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共识。为何一个五明佛学院的堪布就有这个资格来断定?  这个希望索达吉堪布,慈诚罗珠堪布,以及智诚堪布,五明佛学院诸位大德长老给出一个说法。到底五明佛学院具备不具备世界文明裁判员的资格?  如果是作为普通人口头的说法。没有必要太计较。但是作为一个堪布,而且是被五明佛学院诸位大德认可的堪布,并且是在一本公开出版的书里这样说,那就需要追究了。五明佛学院诸位长老堪布,请给出一个交代。为什么学院培养的弟子,说这种言论,居然还认可,还出版了。还般若锋。  请五明佛学院负责人以及该堪布给出一个说法。如果有资格,请出示证据。如果没有资格,请五明佛学院诸大德长老以后把好关。请智诚堪布以后三思而后说。尽量就事论事,有理有据,这样最好。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第三问:不鞭挞,声讨,是否就是不文明?  智诚堪布说,在藏地的话,有邪说出来,就会受到讨伐。在汉地居然没有人鞭挞声讨。那么,到底是五明佛学院哪个大德下的定义:讨伐就是文明,不讨伐就是愚昧?  下这个定义是索达吉堪布本人,还是智诚堪布自作主张?  要知道,是否文明,如果仅仅是管理自己,那么当然自己说了可以算的。但是如果要去管理别人。那就首先需要有共识了。  智诚堪布现在还在网络讲经。索达吉堪布也在讲法华经。希望二位堪布讲经时是否能解释一下。什么时候汉地僧俗与诸位堪布共同安立了这个以讨伐为界限的文明愚昧的分水岭?  第四问:五明佛学院是否是绝对的正法代表?  从这个智诚堪布的说法来看,堪布是认为自己就是正法。那么与自己相左的,就是邪师外道了。那么这个正法,是谁评定的?是否五明佛学院有这个资格论断一个人是否正法?有的话,请给出说法。   是否索达吉堪布,以及智诚堪布,就是绝对的正法。这个是很关键。一个改动中论100多处的,金刚经法华经都要改的,是不是正法?  敢于改动经典的,肯定是自己认为自己是正法了。正因为有索达吉堪布这样的大恩上师。才会有随口给汉地僧俗下结论的弟子。  这一点,也是需要确认一下了:到底索达吉堪布,智诚堪布代表不代表正法?这个智诚堪布已经在给汉地佛教下评判了,那就是自诩为正法的代表了。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凭什么智诚堪布就是代表正法?凭什么索达吉堪布代表正法?  这是第四个问题。如果不是,就不能给汉地佛教下结论。如果是,需要自己证明。自己将自己对于佛法的真实义理解说出来。藏汉两地的各位传承者都认可了。那么就无可厚非了。  结:这四个问题。如果都不愿意回答。那就烦请诸位五明佛学院的堪布大德们,以后嘴下留情。就事论事。多探讨知见法义,互相取长补短。而不要把精力放在培养这种喜欢贬低汉地僧俗的堪布上。佛教的兴盛,藏传汉传都有责任。如果就以自己为正法代表自居,无视且随意评判其他语系的修行,如果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到黑。恐怕不是真正藏传的有识之士所原意看到的。也不会是藏传历代祖师愿意看到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第一,在佛学理论体系,大乘小乘是一个协同整体,许多教宗是不同思维节点的创造性理论发展,是在不同思维层次的表达。因而有争议是正常的,但要注意风度和分寸。  第二,大乘教是动态生成性哲理表达,难以理解也是正常的。三元结构论及其信息方法组为大乘教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第三,有兴趣的不妨查阅《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该书就是核心理论体系基因思维范式的经典阐述。阐释三元结构论及其信息方法组道通儒释道耶宗教核心的述说,则发表在华文翼书网站。
  大乘法吧,在文化层次来判断,就是“文化自觉”到“文化自由”那个层面了。  所以遍阅佛经,确实佛祖是几乎没有去“批判”什么的,只是很客观地告知世界的构成,然后很客观地说“一沙一世界”,都有自身独特的存在形式,所以都得尊重。  大乘的传承方式,也就很简洁不复杂,甚至有“拈花微笑”这种心传方式。  连印度的大乘佛徒甘地,也是不以人为敌地提倡“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就很得大乘精髓了。  批判吧,一般是在“文化觉醒”这个文化层次比较常用。  还因为主观太重,未必了解了客观,滥用的话,怕会入了恶去空(虚无主义)之境,反倒离佛学本身远去。  而且文化觉醒顶多算文化的中级阶段,往上走的文化之路还远。
  不能否认,“批判法”有益于思辨。  但归根到底不过是博弈法的一种。  所以难及现世应用层面。  强加应用,也不过轻则弄至环境失衡,重则带来“赢者通吃”那种新的阶级压迫,更重者两者并举。  俺下棋时,当然要攻击对方的弱点。  但棋局不论输赢,只不过是自身的思维训练,换不来现实的效率与效益。
  以沟壑划界,宣示自身的特异,不过是宣示自身的割据领地。  由此带来的封闭闭塞的气氛,无异于活埋了自身的文化。  文化,只有在人与人交流之中,才能有比对,才能有择优,才能成其大。  这就是东方哲学中“水不流则腐”的至理。
  汉地确实经常能看到对大乘佛法的批判,至少有一种批判是认为大乘非佛说,从根本上否定大乘,这种断人慧命之说当然是如此严重。一个非佛说足以让大乘教徒疲于奔命,常常难于应对。智诚堪布的认为并不为过。本来话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偏偏楼主喜欢用西式理论方式的什么数据论,我深不以为然,要他拿出什么数据,那么也烦请你数据拿出来,反证他说的不对。如果你拿不出数据,就证明你很恶意。如果你自忖有能力无碍修道,那可以多多去应付对大乘的批判。  我更相信智成法师,人格贤善。戒律清静,闻思修优异。你自省修行可以和他比吗?自己尚在揣测他什么现量、比量等等,也未见你有什么根据,便信口雌黄智成法师信口雌黄,还怀疑人家人品,意味整个佛学院的品行也大有问题了。这就是你的人品德行?你算了吧。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您现在的位置:
皈依是一切佛道的基础
大圆满法网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简单讲一下皈依的相关内容。这几天,大家用十天的时间学修了皈依,皈依的修法很重要,不分显宗密宗,皈依是一切佛道的基础。
  其实,很多人都走过皈依的形式,领过很多皈依证。但是真正的皈依,是得到戒体。
  皈依分好多种,有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上士道的皈依。这里好多人都已经皈依了,但是是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上士道的皈依,还是不知道哪个道的皈依?
  下士道的皈依主要是为了得到人天福报,就是为了健康,为了发财,为了神通神变。这样即使皈依了,也不算真正走进佛门。在《大圆满前行备忘录》里讲过,在形式上皈依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外道与佛教有什么差别呢?佛教是把上师三宝视为皈依处,外道不把上师三宝视为皈依处,是求世间的健康、平安等福报的,求神通神变的。学佛人当中也有求世间福报的。
  也许有人有疑惑,怎么不能求呢?学佛人是不是不能健康?是不是不要平安?不是,因为不用求。八苦之一有个&求不得苦&,求本身也是一种苦。你真正有修行了,福报自然就来了。自然来的福报才是真正的福报。如果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福报,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了,也是暂时的,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痛苦。这都是下士道的皈依,这种皈依也是根基比较低的人的皈依。
  中士道的皈依。主要是为了自我解脱。比如声闻、缘觉的皈依,属于中士道的皈依,他们求的是自我解脱,自我解脱要有出离心的基础。我们学修四外加行是为了什么?为了生起出离心。有出离心才有真正的解脱道、成佛道,之前都是求神通神变,求世间福报的。
  《三主要道》里讲了,对世间法,对世间的福报没有丝毫的贪恋,日日夜夜求解脱,这是出离心。为什么很多人身体很健康,工作很顺利,有钱财,有权力,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快乐呢?就是因为有欲望。如果有贪心,有欲望,即使有再大的权力,有再大的福报,也不会快乐的。社会上有很多有钱的人,有很多有权的人,有很多有学历的人,但是他们一样烦恼,一样痛苦。他们精神上的压力,内心的烦恼,比普通人还严重,比普通人还大。他们贪得无厌,越有越觉得穷,没有满足的时候。
  其实世上最大的福报,最真实的福报是知足。知足不是消极,不是懈怠,是内心有一种满足感,珍惜当下。&我很好,我至少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这都是福报啊!&为什么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主要是因为想得太多,没有知足感。知足是珍惜当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知足少欲不是穿得破破烂烂的,不是住在山洞,住在很破的房子里,吃的也很随便。
  有的人问题挺多,这样问那样问的,我跟他说,不要再问了,若是自己什么都放不下,永远都会有事。所以,我们遇到佛法了,就是要学会放下。什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候就没有事了。&我身体这种状况,家庭这种状况,工作这种状况,能没有事吗?&能,你把心态放下了,当下就圆满了。这里有很多人是带着很多问题,带着难以解决的事情来的。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学会放下。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放下不是放弃,放下了就有了。
  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想要的快乐呢?就是没有放下。这样你永远都没有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要断除贪心,断除欲望呢?因为这是你快乐、成就最大的障碍。你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你有贪心,有欲望。&我也努力了,也奋斗了,为什么没有丝毫的成就呢?&因为你有贪心,有欲望。
  我们学佛也是,表面上很精进,天天修法打坐,但是心态没有放下,还是有所求。&我要快点成就,快点解脱&&&你没有贪心、欲望的时候,日日夜夜求解脱的心也就有了。你越着急解脱,越不能解脱;你越执着成佛,越不能成佛,你不执着的时候才能解脱,才能成佛。你不着急,不求的时候才是解脱。
  快乐和痛苦也一样,我们现在都特别执着。什么叫执着?我们特别在意痛苦,想远离痛苦。这种心本身就是一种束缚,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你不执着痛苦,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当下就没有了。越害怕越痛苦,你不害怕痛苦,敢面对痛苦的时候,就不痛苦了。快乐也是一样,我们现在执着快乐,追求快乐的时候,是不会有快乐的。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你执着的这种心态,会有快乐吗?快乐从哪里生起啊?你不执着快乐,这个心是轻松自在的,这个时候快乐就来了。
  顺境与逆境也是一样。我们特别执着顺境,特别希望自己遇到顺境;我们特别害怕逆境,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种逃避,本身就是一种苦。一说出离心,很多人就不明白了,不想修出离心。有的人担心自己有家有孩子,有生活工作&&不矛盾。想解脱首先要有出离心,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皈依上师三宝,这叫中士道的皈依。
  其实修解脱道,和我们平时的生活、工作,一点都不矛盾。若是没有出离心,为人处世都处在贪心和欲望中,这都是造业。债还不了,缘了不了。我们修解脱是了缘了债了生死,你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生死。如果没有贪心和欲望,有出离心,无论你生活、工作,无论你在家里在外面,一切付出都是为了了缘,为了了债。如果不了缘了债,都会是你的负担,都会给你带来烦恼。你真正了缘了债了,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了。然后任何付出,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我要了缘,我要了债,没有要求,不求回报&&&这都是修行,这叫修行。
  我们看看自己,在家里在外面做事情,付出,都是有要求,求回报的。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没有回报的时候,你不会做的。即使是最亲最爱的人,你也不会去做的。若是你真的知道了,达不到要求,没有任何回报,你不会去做的,更何况在外面。现在人做事,都是这种心态,都是有要求,求回报的。包括父母对儿女也是一样,必须要达到我的要求,我才会去做,才会供你上学&&都是这种心态,这样缘了不了,债还不了。作为父母你们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过?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想做什么?没有吧?都是按父母的要求,按大人的要求要求孩子。对家人,对任何人都是这样。这样,你的缘了不了,债也还不了,也解脱不了烦恼,解脱不了痛苦。你努力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也没有用,老了死了,心里还很委屈,怨天尤人。这都是自己没有做好。
  这都是因果规律,因果规则,没有办法。&我没有任何要求,不求回报&&&这样去付出,能在一起,能相遇,都是缘分,肯定有要了的缘,肯定有要还的债。包括帮助朋友,借给朋友钱都是这样。他需要你就借,他不还也是应该的。为什么?因为没有无缘无故的。你信佛就要信这个,如是因如是果。他欠你,肯定是你前世欠他的;他伤害你,肯定是你前世伤害过他。因果规则不是佛制定的,也不是某某神创造的,是自然规律。一年四季很正常,这也是自然规律。这叫解脱!看似不理解,其实这就是佛理。给你讲因果,就是给你讲自然规律。了缘了债了生死。这样,你干再多的活,付出再多,心里也不会有障碍,这叫解脱。学佛要换位思考,换角度想,别让自己烦恼,让自己开心起来,这叫学佛,别追求那么多。你追求不了,因为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佛讲,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生命是无始无终的。让自己开心快乐起来,为什么要让自己烦恼痛苦呢?为什么说&傻有傻福&呢?&我很开心,我很快乐&&&就OK了。让自己烦恼,让自己痛苦,这是没事找事。都是父母众生赐予的,都是上师三宝赐予的。很多人到处求加持,其实这就是加持。你明白了,就能得到加持;你不明白,就得不到加持,本来就这么简单。
  我说过,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虽然一无所有,但至少身体还健康,还活着啊!虽然条件不好,没有钱,可恶道众生更没有钱,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怎么办啊?跟它们比,我们已经特别富有了。跟恶道众生相比,我们有吃有穿&&什么都有。人就要学会忍受,学会放下。
  有的人有点冷了,就跑了,一会儿又说热&&冷也是修行的机会,通过冷观想八寒地狱的痛苦。&跟他们比,我是温暖的&&&热的时候,可以去观想八热地狱众生的痛苦。这是磨练心态、磨练习性的好机会。
  修行就是要对治烦恼,对治习气;就是要跟烦恼,跟习气作对,这叫修行。若是总跟着烦恼跑,跟着习气跑,这算什么修行人啊?有的人修行好多年了,学佛好多年了,为什么烦恼习气依旧呢?因为是在表面上学佛修行,内心里没有去对治烦恼,对治习气。如果你有信心,烦恼好对治,习气也好对治。你能对治烦恼、习气,能降伏烦恼、习气,一切就都好了,这叫自在,就要这样修行。
  现在的人都讲命运,希望自己命运好一点,你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让这些烦恼习气掌握你的命运。这些烦恼习气不可能一天就能降伏,一天就能对治,要慢慢来。想学佛修行就要这样做,就要学会跟烦恼作对,跟习气作对,别总跟着烦恼跑,跟着习气跑。忏悔也一样。什么叫忏悔?你不小心跟着烦恼跑了,造业了,但是你下决心,&我再也不跟烦恼跑,再也不造业了&&&这个决心叫忏悔。口头上说&忏悔,忏悔&&&没有用,这不叫忏悔。
  我们不用说大乘菩提道,小乘解脱道也不跟世间冲突。也就是不跟世间的生活和工作冲突。远离世间,就是心要远离。小乘是有逃避心的,是想离开红尘,离开世间。没有贪心和欲望,这叫离开红尘,离开世间。
  然后是大乘,大乘是上士道的皈依。大乘的出离心有两种:一种是小出离心,一种是大出离心。小出离心是远离轮回边,大出离心是远离两边&&一个是轮回边,一个是寂灭边。无论是声闻,还是缘觉,最后要入灭&&入寂灭。大乘修行人要远离寂灭,这是大出离心。大出离心为什么要远离两边?因为有悲心和愿力,主要是有慈悲心。大乘修行人发的愿是不离慈悲心的。他为什么不堕入涅槃边呢?因为他到世间是为了度化众生。大乘修行人特别害怕堕入涅槃边,如果堕入这个边了,暂时就无法利益众生了。大出离心就是为众生解脱,为众生成佛。但很多人不理解这点。
  我们嘴上都会说,都敢说,但是真正去做,真正去观察的话,就会生起疑惑:我为什么要为别人呢?我为什么要为众生呢?因为这是大乘佛法强调的。就是要为一切众生,不能为自己。有些人还会有疑惑:我不为自己,为他人,福报从哪来?我不为自己,为他人,怎么解脱?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如果没有的话,还是没有真正思维或者观察。你不为自己,为他人的时候,福报才能圆满,功德才能圆满,福报自然就来了。
  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人,说是为员工,为学生,但这里掺杂了自私。我对员工好一点,员工就为我认真做事;我对学生好一点,学生对我的评价就高一点。若是你真的没有私心,真正能为他人做事,想感动、感化一个人,是不能靠物质的,因为心和心是相连的。真诚心、善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不用说人,一般的物质通过心也能变化,也能感化。现在的很多科学家都研究过这些。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你想跟人打交道,想真正感化他,就要用心来感化,这个不得了,这才有力量。通过物质感化是暂时的,会变的。
  大家都说,感情是无常的,感情是没有用的。感情是怎么产生的?通过物质产生的!感觉好,通过一些渠道就产生感情了。但这都是暂时的,不可靠的。那用什么办法维持?用心。不为自己,只为他人的时候,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然后可以扩大。先在家里试一试,但是要真心实意。真心实意去做了,才能感动众生,才能感化众生。这样,你的福报自然就有了,不要也有了。看看很多大德高僧,他们不要荣誉、钱财,但是这些自然就有了。他们要的不是这个,但是拦也拦不住,躲也躲不了。这叫真正的福报。
  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失财都是苦。首先积累财富的过程是痛苦的;真正有钱了,要去守护财富,这也是一种痛苦&&钱越多压力越大,放在银行里心不安,放在家里心更不安。然后失财,最后这些财富都要失去,要么财富离开你,要么你离开财富。只是先后的问题,都是痛苦的。我们活着的时候,希望不能破财,不能失去这些财富,那你死的时候怎么办?一分钱也带不走,死的时候一样烦恼,一样痛苦,因为你放不下啊!所以,人死了,钱没花了是痛苦;人活着,钱没有了也是痛苦。这是真理。就是这么个下场,就是这么个结果,就是苦。
  自在的人,没有积财的苦,也没有守财的苦,也不会执着这些,黄金和牛粪等同,最后也没有失财的苦,这才是真正的福。若是心里没有放下,那不是福,是祸,是真正的祸害。这里有新来的同修,可能不明白这些。我发财了,得意了,怎么是祸害呢?但是过后看,它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神通神变也是,世人包括我们这些学佛人,都特别喜欢神通神变。在真正看破放下之前,这是解脱最大的障碍。就像有钱财一样,有神通,通过神通造业造得更狠;内心的快乐也是,虽然有,但是内心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佛为什么不让我们求神通,不让我们修神通?你真正看破放下的那天,自然而然就有神通神变,包括有一切福报、功德。
  为什么不为自己,要为一切众生?因为这样你的心胸才能打开,这是打开心胸、打开心灵的方法。你为什么烦恼痛苦呢?是因为心胸狭隘。你心灵打开了,一切都是为了父母众生,一切都是为了佛菩萨。显宗强调一切都是父母众生,密宗强调一切都是佛菩萨。若是你真深信这个道理,还能有烦恼吗?我伺候父母,我供养佛菩萨,还能有烦恼吗?佛菩萨就在你的身边,这才是真正的佛菩萨。
  他们来干什么?是来度化你的,来让你了缘、了债、了生死,让你消业积福,功德圆满,福德圆满,都是对境。这样一想,当下不就解脱了吗?当下不就圆满了吗?不用讲那么深奥,这才是真正的佛理,才是真正的真理。所有的佛理都是真理,所谓的佛法就是智慧。信佛就要信智慧,修佛就要修智慧。
  因为究竟的佛是智慧。佛有色身佛、法身佛,色身佛不是真佛,法身佛才是真佛。法身佛是我们本具的智慧,本具的觉性,也是一切法的法性,也是一切法的自性。最后,我们成佛就是要回归自性,就是要启发自己内心的智慧。若是把佛菩萨当神,和神一样供着,那就是神了,就不是佛菩萨了;是神道,就不是佛道了。
  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慈悲。什么是慈悲?慈悲是想拔除一切众生痛苦,是想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是一颗伟大的心,这叫菩萨。佛、菩萨,也有色身佛,色身菩萨。众生执着嘛,必须有东西给众生看,这是佛菩萨慈悲,这样他才能修行,尤其是开始的时候,最后不是这样。佛一生中说了很多假话,为什么?没有办法,佛慈悲,像父母哄孩子、骗孩子一样。父母哄孩子、骗孩子没有罪过。同样,这是佛菩萨引导众生,让众生明白这里的含义。
  我们见到佛像,见到菩萨像就要拜。拜的时候是拜智慧,拜慈悲。五体投地拜是一种表示,表示什么?表示心里的欢喜、恭敬。欢喜什么,恭敬什么?欢喜智慧,欢喜慈悲;恭敬智慧,恭敬慈悲。作为学佛人,要智慧一点。这是上士道的皈依。
  皈依还有很多内容,比如皈依的对境,皈依的方式,皈依的学处,还有皈依的功德,今天就不讲了。大家刚听完加行开示,我用了十天的时间讲了皈依,很详细,今天不再重复。
  刚才为什么要讲三个皈依呢?要对照自己。有的已经皈依了,有的即将要皈依,看看自己的发心动机,看看自己的内心:是上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还是下士道的皈依,这个很重要。你们到这里闻法,是要对照的。我书里的开示和我讲的,都是佛理、真理,都要对照自己,当镜子照自己,这个很重要,我每次都这样强调。
  我们不是在讲故事,不是在讲别人,讲的是自己。你看看自己是哪种皈依。若是下士道的皈依,现在可以改变;若是中士道的皈依,也可以改变。我们最好是上士道的皈依?&&为了一切众生。这样,都有了&&世间的福报有了,自我解脱也有了,都一样圆满。都明白了吧?
  我们不能糊里糊涂&&糊里糊涂上山,糊里糊涂下山,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没有意义。若是你真的能这样对照,甚至去改变,利益非常大。虽然参加一百多天的共修,或者参加十几天法会,但是对你的人生、未来会有很大的改变。大家别凑热闹,到这里来别只在表面上做,法要入心。想改变命运,就要改变心态;想改变心态,就要拿佛法对照自己。好,今天就讲到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慈诚罗珠堪布微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