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关东军被弄去西伯利亚,为什么没有人反抗党

日本军队按战斗力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当时甲种师团基本上是在太平洋、菲律宾、缅甸等地区对美英作战。乙种师团和部分丙种师团主要是在中国占领区,对国民党和共产党游击队作战(当然,对付共产党游击队的基本上是丙种师团就够了)。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主要是部分丙种师团和丁种师团(伤病人员组成),由于当时东北基本上属于战略后方,所以武器配备上相当简陋,基本上属于保安队性质。另外,苏联对日作战,在日本方面基本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战略准备就更谈不上了。而苏联当时刚打败强大的德国,无论在心理上、装备上、军队作战素质上、武器制造能力上处于绝对优势。关东军一触即溃的下场不可避免。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战争末期,关东军的实力已经大打折扣,由于对苏联参战估计不足和其他战线局势危急兵力不足,关东军精锐部队和大量武器装备早已支援其他战场,留守的只是些实力很弱的二线部...
(1) 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
二战参战国家军队战斗力排名
1、德军。无论从装备、人员素质、指挥水平、军事思想、战绩各个方面,德军都是各国的榜样。但德海军是其弱项。在对称条件下,德军在绝大多数...
你可能有受虐的倾向,不过并不要紧,但你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的老公,就说你喜欢那样,夫妻之间在性方面的合谐还是要多沟通才能达到完美,所以你要把你的想法说给你老公听,我...
插紧凑会吸的阴道最舒服。阴道内壁会呈现出一种令人兴奋的滑流状态。爱液会从JJ四周缓缓流出,而且会随着一出一进的动作流遍阴唇,以及整个会阴,有时阴道似乎活了起来,...
答: 腹痛腹胀的原因有哪些??有没有宝妈对这方面的知识是比较了解的?可以跟我说说吗??
答: 斯德哥尔摩教育18世纪,斯德哥尔摩开始了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如斯德哥尔摩气象台就是那个时期建立的
答: 当然,把人模式化啊
分析犯罪心理学等
下一个比尔.盖茨或爱因斯坦呗
答: 你是想说什么问题呢?
这个证是全国通用的,广东只是证明那是证书发放的地方而已,以后的年检需要在广东年检,不过在其它地方找到工作后可以把会计证转过去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60万关东军被弄去西伯利亚为什么没有人反抗
?王阳明是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稻盛和夫等共同的心灵导师。欢迎扫码关注【明代大儒王阳明】
1945年8月上旬,苏联红军突然出兵中国东北,闪电般击溃昔日自诩为无坚不摧的日本关东军。包括几十名将军在内的近六十万关东军成为苏军战俘,当年在中国横行霸道、烧杀掠抢的强盗,瞬间沦为阶下囚。
近年来,这些被俘虏的日本强盗在前苏联西伯利亚遭到的惩罚,陆续有一些史料进行了披露,让人们知道了恶魔得到的报应。
史料介绍,1945年被苏军俘虏的近60万日本关东军强盗,在中国东北短暂拘押甄别以后,被陆续分期分批送往到苏联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上千个战俘营服苦役。
被抓获的关东军俘虏
由于当年铁路和公路交通运输工具匮乏,很多战俘经历了徒步的长途跋涉和公路铁路混合输送。按苏军要求,徒步离开中国东北的日军战俘,必须保持行军队形,“掉队一律枪毙”。在漫长的艰难跋涉过程中,不少战俘倒毙在路上,其中有年迈体弱者,也有因掉队而被苏军枪毙的。
为了麻痹日军战俘,苏军在押运前,有时候会对日军战俘谎称:将把他们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回日本国内。以至于由闷罐车组成的战俘专列经过几天运行,路过了一片“汪洋大海”时,有很多日本战俘认为已经到了日本海的海边,即将回到日本,后来取水煮饭时发现,这里的“海水”居然是淡水,才知道他们已经到了西伯利亚深处——贝加尔湖。
多年来,日本方面认为大约有十几万关东军战俘死在苏联的劳改营里,苏联时期一直对此保密,按苏联解体后的解谜档案,俄罗斯提供给日方的数据对照,1945年大约有接近60万关东军战俘被押往苏联内地,后期回到日本的大约有47万人,战俘营有记载的死亡记录有5万多人,中间的缺口、少量留在了当地、大部分没有记录在案,基本认为也是死在了远东。 日本导演小林正树的《人间的条件》和山本萨夫的《不毛之地》等影片均对此有过描述。
苏联解体后,日本NHK电视台曾和俄罗斯合作拍摄过一个题为《西伯利亚抑留俘虏的证言》的记录片,片中提到1945年8月有超过57万的日本关东军战俘被扣留,至少有10万日军战俘死在西伯利亚,而苏联人当年承认只有5人。一本名为《日俄关系中的战俘问题》的书中提到,“苏联地方当局没有做好接受如此众多数目的战俘的准备:住房不足、冬衣紧缺、粮食和药品也匾乏。由于这些原因,年冬天,在日本战俘劳改营里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总共有55000名日本战俘死掉。”
西伯利亚恶劣的天气和战俘营内的劳役,让这些过去一向在中国作威作福的日本关东军强盗尝到了人间地狱的滋味。他们在看押人员的枪口下被迫从事采矿石、修铁路、伐木、挖河道等繁重劳役,每天必须干活12小时以上,稍有懈怠,就有可能遭到拳打脚踢。
恰在二战结束的那一年,苏联遇上了饥荒。战俘营里更是缺粮,饥饿、疾病和繁重的劳役,使许多关东军俘虏在进入集中营的第一年便一命归西。有史料介绍,战俘劳改营每个月会对战俘例行身体检查,但这并不是关爱的健康检查。每次,看押人员把战俘们排成四排,脱得一丝不挂,冬天也是。检查方法是由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军医拉起日本战俘大腿上的皮,根据皮肉的厚薄,分成若干个等级。肉最厚的为一等,下月起将进行高强度劳动,皮肉最薄的,下月起将降低劳动强度。
战俘营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食物通常不够吃。曾经有德国和日本的战俘在一个劳改营里干活,开饭的时候德国人仗着人高马大去抢日本人的土豆,被看守发现拖出去殴打,并被告知“你们都是平等的!”据当年被视同日本战俘,同样关押在战俘营里的伪满洲贵族和高官回忆:“日子苦啊!饿(除了溥仪)。谁都吃不饱。老远看见个马粪蛋子都要扑过去,心想万一是个烧糊了的土豆呢···”。
因为灾害、饥荒和战俘营的粗放管理,当时日本战俘还遭受到集体屠杀。流传较广的一个段子说:“由于战俘数量太多,苏联人并没有提前做好接收准备,一次上级通知说要押送过来200个鬼子,结果来了400多,炊事班只做了200人的饭,咋办。于是连长命令炊事班集合,端起冲锋枪,在鬼子吃饭前先用10分钟时间扫射,这样剩下200个鬼子的伙食问题就解决了···”。
日,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刊登的《日本武士的俄国坟墓》一文这样介绍:“1945年11月,第一批5000名关东军战俘被苏军专列押送至坦波夫州坦波夫市。对这个偏僻的州来说,地道的日本人真可谓是‘异国情调’了···”
来迎接战俘的当地苏联人让日军战俘苦不堪言,文中援引了坦波夫市一位名叫谢拉菲玛·多尔戈娃的女市民的回忆:“我们在车站等了好多天,日本人刚下火车,我们所有的人立刻就向他们扑去,抢夺他们的东西,不一会儿,他们就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了。”这批日军战俘主要是关东军高级军官,随身携带了不少好东西,如轻飘飘的毛垫、枕头、几身换洗的睡衣、暖和的棉袄棉裤、新奇的彩色照相机、画笔、颜料等。甚至还有人带了不少做米饭用的调料,这些东西转眼间就被洗劫一空。
据战后日本防卫省统计,死于西伯利亚的日军高级将领有36名,其中大将1名;中将14名;少将21名。包括日军第1方面军司令喜多诚一、关东宪兵队司令大木繁、关东军情报部长秋草俊、满铁调查部长谷部照俉等恶贯满盈人物。
缴械投降的关东军
史料记载,或无法忍受超负荷劳作以及苏军监工的虐待,或经受不起西伯利亚的酷寒,或难以忍受伤痛、疾病,或思念家人、亲人心切,大约有3000名日军战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狂躁症等心理疾患。自杀也成了战俘营里的家常便饭。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0名战俘在集中营采取服毒、投河、上吊等在日本人看来有点不太“壮烈”的自杀方式自杀。他们已经放弃了日本武士道所采取的剖腹自杀的方式,这对于“忠于”天皇的日军战俘来说,也许是人生末路的“最后的遗憾”。
非常有意思的一则说法是:自1947年起,战俘营里传闻说苏方可能将日军战俘转交给中国。日军战俘们特别是高级军官们立刻苦苦哀求苏军代表,无论如何请不要这么做。原来他们惧怕中国人的报复,坚决拒绝返回中国。但他们很多人都没料到,监押在中国的部分日本高级战犯战俘却得到了非常人道的高级生活待遇。”
有则史料记载了一段日俘遣返的趣闻,说是:
1947年苏联遣返日俘,上船前给每人配发一个直径30厘米的大黑面包,用来当航行途中伙食。日本战俘在码头上与苏方人员依依惜别、满脸泪水,情深意切,纷纷表示”感谢“这几年苏联人对他们的关照,回国以后还要为继续加强日苏友谊而多做贡献。但开船以后,这些日本战俘又全体把黑面包扔出船外,同时骂一句:滚你娘的黑列巴,俄国佬的破烂。以至于使海面上一时飘着成片的黑面包,场面蔚为壮观。
日本战俘为何会扔掉宝贵的面包,回国途中吃什么。原来,接俘船是日本政府派遣的,船上给他们准备了食物。
俄罗斯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当年苏联当局将大量战俘滞留而不按时遣返,一是因为苏联正缺乏劳动力,二是因为当时苏联领导人可能认为战俘是特殊的人质、是同日本缔结和约时的一张王牌,抑或是也担心美国人会将这些战俘重新武装起来对付苏联。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南鸢(微信:)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荐语: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古今佳作,开卷有益!
菜根谭名句
荐语:嚼得菜根,百事可为。《菜根谭》其文简炼明隽,兼采雅俗,每日一读,气爽神清!
道德经解读
荐语: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人生真谛。纪晓岚赞其“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邀您说文论史!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1945年8月上旬,苏联红军突然出兵中国东北,闪电般击溃昔日自诩为无坚不摧的日本关东军。包括几十名将军在内的近六十万关东军成为苏军战俘,当年在中国横行霸道、烧杀掠抢的强盗,瞬间沦为阶下囚。    (网络资料图片 被抓获的关东军俘虏)  近年来,这些被俘虏的日本强盗在前苏联西伯利亚遭到的惩罚,陆续有一些史料进行了披露,让人们知道了恶魔得到的报应。  史料介绍,1945年被苏军俘虏的近60万日本关东军强盗,在中国东北短暂拘押甄别以后,被陆续分期分批送往到苏联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上千个战俘营服苦役。  由于当年铁路和公路交通运输工具匮乏,很多战俘经历了徒步的长途跋涉和公路铁路混合输送。按苏军要求,徒步离开中国东北的日军战俘,必须保持行军队形,“掉队一律枪毙”。在漫长的艰难跋涉过程中,不少战俘倒毙在路上,其中有年迈体弱者,也有因掉队而被苏军枪毙的。  为了麻痹日军战俘,苏军在押运前,有时候会对日军战俘谎称:将把他们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回日本国内。以至于由闷罐车组成的战俘专列经过几天运行,路过了一片“汪洋大海”时,有很多日本战俘认为已经到了日本海的海边,即将回到日本,后来取水煮饭时发现,这里的“海水”居然是淡水,才知道他们已经到了西伯利亚深处——贝加尔湖。  多年来,日本方面认为大约有十几万关东军战俘死在苏联的劳改营里,苏联时期一直对此保密,按苏联解体后的解谜档案,俄罗斯提供给日方的数据对照,1945年大约有接近60万关东军战俘被押往苏联内地,后期回到日本的大约有47万人,战俘营有记载的死亡记录有5万多人,中间的缺口、少量留在了当地、大部分没有记录在案,基本认为也是死在了远东。 日本导演小林正树的《人间的条件》和山本萨夫的《不毛之地》等影片均对此有过描述。  苏联解体后,日本NHK电视台曾和俄罗斯合作拍摄过一个题为《西伯利亚抑留俘虏的证言》的记录片,片中提到1945年8月有超过57万的日本关东军战俘被扣留,至少有10万日军战俘死在西伯利亚,而苏联人当年承认只有5人。一本名为《日俄关系中的战俘问题》的书中提到,“苏联地方当局没有做好接受如此众多数目的战俘的准备:住房不足、冬衣紧缺、粮食和药品也匾乏。由于这些原因,年冬天,在日本战俘劳改营里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总共有55000名日本战俘死掉。”  西伯利亚恶劣的天气和战俘营内的劳役,让这些过去一向在中国作威作福的日本关东军强盗尝到了人间地狱的滋味。他们在看押人员的枪口下被迫从事采矿石、修铁路、伐木、挖河道等繁重劳役,每天必须干活12小时以上,稍有懈怠,就有可能遭到拳打脚踢。    (网络漫画资料)  恰在二战结束的那一年,苏联遇上了饥荒。战俘营里更是缺粮,饥饿、疾病和繁重的劳役,使许多关东军俘虏在进入集中营的第一年便一命归西。有史料介绍,战俘劳改营每个月会对战俘例行身体检查,但这并不是关爱的健康检查。每次,看押人员把战俘们排成四排,脱得一丝不挂,冬天也是。检查方法是由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军医拉起日本战俘大腿上的皮,根据皮肉的厚薄,分成若干个等级。肉最厚的为一等,下月起将进行高强度劳动,皮肉最薄的,下月起将降低劳动强度。  战俘营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食物通常不够吃。曾经有德国和日本的战俘在一个劳改营里干活,开饭的时候德国人仗着人高马大去抢日本人的土豆,被看守发现拖出去殴打,并被告知“你们都是平等的!”据当年被视同日本战俘,同样关押在战俘营里的伪满洲贵族和高官回忆:“日子苦啊!饿(除了溥仪)。谁都吃不饱。老远看见个马粪蛋子都要扑过去,心想万一是个烧糊了的土豆呢···”。  因为灾害、饥荒和战俘营的粗放管理,当时日本战俘还遭受到集体屠杀。流传较广的一个段子说:“由于战俘数量太多,苏联人并没有提前做好接收准备,一次上级通知[]说要押送过来200个鬼子,结果来了400多,炊事班只做了200人的饭,咋办。于是连长命令炊事班集合,端起冲锋枪,在鬼子吃饭前先用10分钟时间扫射,这样剩下200个鬼子的伙食问题就解决了···”。  日,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刊登的《日本武士的俄国坟墓》一文这样介绍:“1945年11月,第一批5000名关东军战俘被苏军专列押送至坦波夫州坦波夫市。对这个偏僻的州来说,地道的日本人真可谓是‘异国情调’了···”  来迎接战俘的当地苏联人让日军战俘苦不堪言,文中援引了坦波夫市一位名叫谢拉菲玛·多尔戈娃的女市民的回忆:“我们在车站等了好多天,日本人刚下火车,我们所有的人立刻就向他们扑去,抢夺他们的东西,不一会儿,他们就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了。”这批日军战俘主要是关东军高级军官,随身携带了不少好东西,如轻飘飘的毛垫、枕头、几身换洗的睡衣、暖和的棉袄棉裤、新奇的彩色照相机、画笔、颜料等。甚至还有人带了不少做米饭用的调料,这些东西转眼间就被洗劫一空。  据战后日本防卫省统计,死于西伯利亚的日军高级将领有36名,其中大将1名;中将14名;少将21名。包括日军第1方面军司令喜多诚一、关东宪兵队司令大木繁、关东军情报部长秋草俊、满铁调查部长谷部照俉等恶贯满盈人物。    (缴械投降的关东军)  史料记载,或无法忍受超负荷劳作以及苏军监工的虐待,或经受不起西伯利亚的酷寒,或难以忍受伤痛、疾病,或思念家人、亲人心切,大约有3000名日军战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狂躁症等心理疾患。自杀也成了战俘营里的家常便饭。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0名战俘在集中营采取服毒、投河、上吊等在日本人看来有点不太“壮烈”的自杀方式自杀。他们已经放弃了日本武士道所采取的剖腹自杀的方式,这对于“忠于”天皇的日军战俘来说,也许是人生末路的“最后的遗憾”。  非常有意思的一则说法是:自1947年起,战俘营里传闻说苏方可能将日军战俘转交给中国。日军战俘们特别是高级军官们立刻苦苦哀求苏军代表,无论如何请不要这么做。原来他们惧怕中国人的报复,坚决拒绝返回中国。但他们很多人都没料到,监押在中国的部分日本高级战犯战俘却得到了非常人道的高级生活待遇。”  有则史料记载了一段日俘遣返的趣闻,说是:  1947年苏联遣返日俘,上船前给每人配发一个直径30厘米的大黑面包,用来当航行途中伙食。日本战俘在码头上与苏方人员依依惜别、满脸泪水,情深意切,纷纷表示”感谢“这几年苏联人对他们的关照,回国以后还要为继续加强日苏友谊而多做贡献。但开船以后,这些日本战俘又全体把黑面包扔出船外,同时骂一句:滚你娘的黑列巴,俄国佬的破烂。以至于使海面上一时飘着成片的黑面包,场面蔚为壮观。  日本战俘为何会扔掉宝贵的面包,回国途中吃什么。原来,接俘船是日本政府派遣的,船上给他们准备了食物。  俄罗斯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当年苏联当局将大量战俘滞留而不按时遣返,一是因为苏联正缺乏劳动力,二是因为当时苏联领导人可能认为战俘是特殊的人质、是同日本缔结和约时的一张王牌,抑或是也担心美国人会将这些战俘重新武装起来对付苏联。  来源:凤凰历史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吃过,呵呵,黑列巴又酸又臭
  路过。  
  @杜侃淮
好啊,鬼子报应。  
  日本,菊与刀,当你比它强大时,它会慢慢转过身把它的菊花献给你!当你衰弱时,它会毫不犹豫的举起它的刀!  
  日本的失败在于大战略失误,再联合也不该和一个没落皇族联合,还他么的是人数那么少的民族。日本当初多给中国汉族几个笑脸,以中国人的传统,发达了少不了日本的好处。现在就是一个死结,日本给中国的伤害,五百年内不会忘记。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东军为什么是精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