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中国强朗诵稿,民富则中国强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日丽风和人乐 国强民富年丰 意思
温柔_崿1梋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天气好,人就精神高兴;国家强大,人民就富裕,丰收也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筹办好北京冬奥会|习近平|安置房|北京冬奥会_新浪新闻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原标题: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 着眼精彩非凡卓越筹办好北京冬奥会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北京考察时强调,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的两项重要任务,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首善标准,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着眼精彩非凡卓越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蔡奇陪同下,到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北国早春、春寒料峭,雪后的首都阳光明媚。23日下午,习近平考察了北京新机场建设。北京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南部,规划远期年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8万架次,已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9年将建成并投入运营。
  习近平首先考察了新机场安置房建设情况。在工程项目部,他察看整体征地搬迁规划,了解安置房小区规划、建设进度、建筑标准。在安置房内,他察看户型和配套设施,详细询问工程质量和回迁群众入住流程。得知安置房普遍采用绿色环保新材料,习近平很高兴。他强调,新机场建设涉及10多个村的群众搬迁安置,这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在标准和质量上把好关。要贯彻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保障被安置群众利益,使搬迁安置的每个环节都让群众放心。
  之后,习近平来到新机场主航站楼建设工地考察。在工程指挥部,他观看视频短片,察看新机场模型,结合展板了解新机场功能定位和建设规划,听取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情况汇报,并来到航站楼工地平台察看建设现场。承建单位负责人介绍,主航站楼在屋盖钢结构网架拼装等方面采用很多新技术,显著提高了精准度,施工做到了零差错、零事故。习近平表示肯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他强调,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每个项目、每个工程都要实行最严格的施工管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要努力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
  看到总书记来了,现场工程建设人员纷纷过来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同他们亲切握手,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机场建设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在参与历史、见证历史,大家要树立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在建设中增长才干、展示风貌。
  24日上午,习近平先后考察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大运河森林公园。
  五棵松体育中心是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场地。习近平在门厅结合沙盘和多媒体,听取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场馆总体规划介绍,随后到廊道平台察看冰球比赛场地,观看青少年冰球训练,之后又进入内场观看青少年队列滑表演。习近平指出,场馆规划、设计、施工要注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要加强我们自身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一些场馆要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习近平说,我国冰雪运动总体上是“冰”强于“雪”,既要强项更强,更要抓紧补短板。习近平对围过来的青少年冰球和队列滑爱好者们给予热情勉励,称赞他们训练和表演很专业,希望他们勤学苦练,出人才,出成果,为提高我国冬季运动竞技水平作贡献。
  首都体育馆承担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项目。习近平了解冰雪运动项目设置、体育馆改造规划,视察比赛场地、观看国家短道速滑队和花样滑冰队训练,到训练场边同教练员和运动员交流。国家花样滑冰队主教练赵宏博向总书记介绍刚参加完日本札幌第八届亚冬会比赛回国的运动员,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听他们讲述参赛感受。在同亚冬会500米短道速滑金牌获得者武大靖握手时,习近平说你的比赛我在电视上看了,很精彩。习近平强调,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运动员们刻苦训练,不断提高技战术水平,多为祖国争荣誉、为人生添光彩。在总书记同教练员和运动员合影时,大家齐声喊:中国队加油!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一项重要决策。通州城东,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一片繁忙。在现场指挥部,习近平察看规划沙盘,观看视频短片,了解副中心建设理念、目标定位、文化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指出,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不但要搞好总体规划,还要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在建设工地,习近平考察建设进度,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情况。在工程安全体验培训中心,一些工人正在接受安全帽撞击、安全鞋冲击、洞口坠落、安全带使用、灭火器演示等安全体验培训。习近平逐项观摩,同工人们亲切交谈。他强调,安全生产必须落实到工程建设各环节各方面,防止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施工,做到安全第一。
  时近中午,习近平来到大运河森林公园,听取通州区历史文化、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介绍,察看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眺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全貌。习近平强调,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高度重视绿化、美化,增强吸引力。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24日下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主持召开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座谈会。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汇报了有关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总体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就具有法定效力,要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习近平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要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推进。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总量上限,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对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要系统分析、综合施策。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习近平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习近平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要全力做好每项筹办工作。
  习近平指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要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绿色办奥,就要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共享办奥,就要坚持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使冬奥会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开放办奥,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冬奥会成为对外开放的助推器。廉洁办奥,就要勤俭节约、杜绝腐败、提高效率,坚持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把冬奥会办得像冰雪一样纯洁无瑕。要用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北京冬奥会各赛区要对照筹办工作总体计划,深化细化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尊重规律、讲求科学。各项建设和改造工程都要努力成为精品工程,同时要充分考虑后续利用,不要贪大贪多。
  习近平强调,对提高我国冬季运动竞技水平,要及早谋划、持续推进。在时间上要长短结合,既立足长远,扩大冬季运动覆盖面,夯实冬季运动群众基础,又着眼参赛,集中兵力提高技战术水平。在项目上要扬长补短,既优先保证、重点发展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又积极发展一般项目和新开展项目,抓紧开展缺项运动项目,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全面发展。在人才队伍上要坚持运动员、教练员一起抓,既抓急需急用又抓备用梯队,既引进来又走出去,既抓技战术水平提升又抓思想意志磨练。
  习近平指出,赛事组织、后勤保障、对外联络、宣传推广、市场开发、社会动员等赛会运行保障和服务工作,要系统设计、扎实推进。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赛会运行保障和服务效率。北京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冬奥会组委会要切实履行职责、搞好组织协调。中央各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北京市、河北省要分级负责、主动担当、加强衔接、协同作战。
  王沪宁、刘延东、栗战书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徐匡迪参加座谈会。
  记者:胡玮、史伟、李炜、爱民、亚阳、邢彬、晓东
  摄影:兰红光、鞠鹏、马占成、姚大伟、庞兴雷、丁林、谢环驰、张铎
责任编辑:李伟山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发达国家人均比中国富裕的原因有哪些?-石投金融
下载客户端
三步轻松贷款,贷款利率低
发达国家人均比中国富裕的原因有哪些?
个别高科技企业收入比一般公司企业收入水平,利润水平高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一个国家规模的集体来说,基本要涵盖很广泛全面的社会分工岗位,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要比国内高出这么多呢?甚至很多国内看起来『高薪』的『收入』也就达到很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由于还有很多很多国内不能突破的壁垒,发达国家压榨我们的智商税;还是由于国内的经济体系不成熟造成的;还是由于中国的物价低;由于处在发展中的必然阶段;能源,资源的制约;还是其他的原因?希望辩证分析,不要喷自己的政治态度。--------ps.1 不知哪位答主挖的坟,让这么多答主做了这么多这么好的答案。但是很多很好的答案主要的论点都是『发达国家为什么比国内发达』这样一个比较模糊的定性结论。但是好像没有解决一个为什么国内的『高薪岗位』的『收入』也就达到一些发达国家『收入』『平均水平』体量上的疑惑。题主继续抛砖,国外的『高收入』如果在购买力(当然不同商品情况不同,但是正常人总有个消费比例的)上来比较的话,真的也是像『明面』收入上差距的这么大吗?(就如北京的房价,虽然说价格高,但是不能说整个北京的房地产价值就是8W*总住宅面积,其实房价只是和买卖房的当事人,和被买卖的那一撮房子有关系,多高多低不干其他人其他所有老老实实被住的房子啥事)
匿名用户 |
浏览次数:611
常见类似问题
回答共有17条
视情况而定。 一些小而富的经济体,人口在500W以下的,他有钱不是因为他多牛逼,而是因为他小。一项避税政策足以让卢森堡成为人均GDP世界第一,让爱尔兰GDP增长26%,一个地理位置让新加坡成为发达国家。只要这种小国政府领导有方,人民想要富裕没那么难。 … 显示全部 视情况而定。一些小而富的经济体,人口在500W以下的,他有钱不是因为他多牛逼,而是因为他小。一项避税政策足以让卢森堡成为人均GDP世界第一,让爱尔兰GDP增长26%,一个地理位置让新加坡成为发达国家。只要这种小国政府领导有方,人民想要富裕没那么难。当然,小经济体受地缘政治的挚肘太大,你香港澳门搞个避税港试试?中央政府会和你谈心的。现在看到的大多数的发达经济体都属于这一类,我们嘴里说的“外国”,一般不包括这些国家。 对于人口千万级别的国家来说,例如英、法、德、日,韩这类经济体,他们本身的地理位置还不错,又在合适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集了齐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了今天国富民强的局面。就像英法德在战后重建时赶上了马歇尔计划,日本赶上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后来又赶上电信革命,才在发达国家梯队里站稳了脚跟。如果错过了天时,应该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阿根廷就是很好的例子。 像这类国家基本上就是我们嘴里说的“外国”了,他们抓住了时机,发展出几个有自己特色的产业,而且有几个门类是处于世界领先甚至垄断的地位,有这些就够了。和中国比,他们只需要抓住几个核心产业就可以发展得比中国好,人均也就自然比中国富裕。 如果人口在亿级别的发达国家,历史上只有两个吧,美国和苏联,不过苏联已经死了,现在就剩美国了。美苏能成为发达国家,都是遇到了世界格局重塑的大事件,美国自一战走出门罗主义,自二战成为自由世界领袖;苏联生于一战,自二战成为共产主义领袖。到了这个层次,经济和政治就已经密不可分了,美国人民人均比中国富裕,二次世界大战功不可没。 当然,光是政治格局是不够的,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分工,协调了美苏国内几亿人口如同精密仪器一般参与社会建设。在这种情况下,美苏的组织能力和研发能力完爆其余国家,获得了在高技术产业上垄断利润,这些利润经过二次分配给普通国民,自然美国人比中国人要富裕。 所以,反过来说,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穷?一是人太多了,而且人口素质偏低;二是产业多数处于低端,虽然有几个高端产业但是带动不起整个经济的发展;三是政治制肘经济发展。 我们也可以畅想一下十亿人口级别的发达经济体是什么样的画面,加油吧,印度,我看好你哟。
回答于日 00:00
很多方面,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清的。 显示全部 很多方面,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清的。
大象腿好吃吗
回答于日 00:00
虽然国际贸易里有个“比较优势”理论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有一个大家一般不知道: 那就是可贸易品(工业制造品,高科技)的生产率和工资提高会带来本国不可贸易品(理发,清洁工)的工资提高;结局是大家都富了,但是哪怕最简单的劳动(修草坪,修水管)价格… 显示全部 虽然国际贸易里有个“比较优势”理论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有一个大家一般不知道:那就是可贸易品(工业制造品,高科技)的生产率和工资提高会带来本国不可贸易品(理发,清洁工)的工资提高;结局是大家都富了,但是哪怕最简单的劳动(修草坪,修水管)价格也贵了,所以发达国家人民反而请不起维修工。总之,一个国家人民整体福利的提高长期必然来自整体生产率的提高,当每个人平均能“生产”更多产品,服务,gdp,分蛋糕才有基础:)
回答于日 00:00
了解一个国家实力与公民素质最短平快的方式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看什么呢?第一,看世界有多大;第二,看中国走向世界的脚印,看我们站在哪里;第三,看世界中的中国。我们在哪里,我们是怎么走到这里的,下一步我们迈向哪里。 首先看厕所。 我2008年… 显示全部 了解一个国家实力与公民素质最短平快的方式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看什么呢?第一,看世界有多大;第二,看中国走向世界的脚印,看我们站在哪里;第三,看世界中的中国。我们在哪里,我们是怎么走到这里的,下一步我们迈向哪里。 首先看厕所。 我2008年去蒙古,在乌兰巴托国际机场下了飞机就去厕所,只有一个小便池。到了乌兰巴托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是刚刚从四星升到五星的,马桶滴水,坐在上面还摇摇晃晃的。 厕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千岁丸——日本1862年中国观察》这本书,日本闭关锁国200多年之后, 第一艘到中国的船,回去以后他们就有一段描述当年中国的厕所的情况,还有中国人吸食鸦片。从那个时候开始,日本人觉得他们肯定能够打败中国了,因为有日本人在那本书中断言,给我一万骑兵就肯定能征服中国。 第二,请注意一下海关人员的牙齿。 牙齿的整齐与洁白程度是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福利水平的标志。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牙齿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联合国十大健康指数之一就有牙齿,而且联合国有一个“8020标准”,到80岁以后的人群中,有多少人还保留了20颗完好的牙齿,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很重要的标准。 我看了一下联合国的指数,大概我国是在18%左右,日本比较高,在23%,欧洲和美国都比较高一些。在欧美留过学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欧美国家18岁以下小孩未成年人看牙基本都是免费的,18岁以上的人,很多国家还有补贴。在我工作过的瑞典,应该说社会福利是全世界最好的,他们对牙齿特别重视,基本上全民医保中就把看牙的费用包含在内了。 第三,交通。 一出机场有没有人拥上来拉你坐出租车,是不是乱要价,这也是一个标准。我在南美很多机场遇到有人拥上来拉你坐他的出租车。在巴西如果晚上打出租车,遇到红绿灯时,这个车该停还是不停,几乎都成了问题,因为红绿灯停车就有可能遇到危险。很可能有个人拿着枪,也不知道真枪假枪对着你,当然一般不会发生生命危险,但抢劫很厉害。我们中国媒体常驻那边的一位记者有一次刚下飞机,坐了出租车,遇到红绿灯停下来以后,后面骑摩托车的就上来,拿枪顶住他。其实我们都知道的,出这种事我们赶快就把钱包手机,身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那个劫匪特别怪,他还不要。他就指着我们这位同志手腕上的手表,就要这块手表,最后把那块手表抢走了。当然,这就不仅仅是交通问题了。 我上面讲的这三个小的方面,一个是厕所,一个是牙齿,一个是交通,实际上背后的大背景就是一种规范,是一种秩序,是人口素质和管理的水平。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判断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隐形标准 我一直在想,我走了这么多国家,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左右着我自己对这些现象,对这些事情做比较。这里面有一个参考指数,或者是参照系,有一种标准在里面。 我们生活在标准为王的时代,这个标准就是我们自己去衡量一个国家,衡量一个社会,究竟是属于哪个发展阶段,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 我非常幸运,在退休前两年多的时间内能够在南美工作。 我们知道500年前欧洲人开始发现世界之旅,是和南美有着非常密切关系的。在南美的顶端就是霍恩角,再往北一些就是麦哲伦海峡,我退休前去了一趟。 我们今天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我们所理解的秩序和制度等等很多东西都是五百年前从这个地方开始的。就是从麦哲伦、哥伦布为代表的这么一批探险者的脚下开始的。 我坐的船行驶到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交汇处的时候,剧烈颠簸,当时我吐得非常厉害,船很大,但还是受不了。当时麦哲伦这些人怎么能够忍受那么巨大的痛苦,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绕世界一圈,把航路打开,我体会到这确实是太艰难了。 那时的探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经济上的,这个我们都知道,他要寻找丝绸、胡椒、丁香、肉桂等。实际上欧洲人那时没有什么好东西,他们带了自己制造的一些铁器,去和阿拉伯人换,因为当时做中国贸易的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可阿拉伯人看不上他们这些东西,后来他们就到南美去找矿山,找黄金、白银,然后掠夺回来,拿这些东西到亚洲这边来换。 麦哲伦在年轻的时候参加过远征队,到过现在所谓的南洋那一带,那里有一个香料群岛,回去以后就要求去探险。 麦哲伦当年寻找通往太平洋的航道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和阿拉伯人争夺世界,要把世界的航行权掌握在他们手里。这边从好望角绕过去的路不是很畅通,就要从南美大陆那边往过走。 再一个就是宗教的力量,一方面是要打败穆斯林,一方面是向东方传播、寻找知音,共同对抗穆斯林。他们带着一种传播宗教的使命感开始扩张的。 船到了菲律宾群岛,麦哲伦知道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因为他原来到过这个地方,虽然听不懂当地人说话,但他知道那种口音,所以他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完成了使命。他被土着干掉了以后,其他的船员就把剩下的船开回欧洲,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绕地球一圈的伟大航程。 我到南美之前也非常想走这条路,后来终于有机会。这个确实是让我看到了,五百年之后的世界是怎样走过来的。全球化不是平等的 在《共产党宣言》里有这样几句话,“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是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正像它使乡村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恩格斯也有评价,说世界一下子大了差不多10倍,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经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他们赶紧去占据其余的四分之一。 全球化开始了。但我们记住,全球化不是平等的,西方对其他地方的发现不是降福世界,而是征服世界。这不是土地和民族这么简单的征服,它也是思想的征服。这种标准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比如像我们用的钉子、几号电池这种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思想的标准。 从此以后所有西方的有关政治、经济,甚至国与国关系的协议和协定,包括我们现在学国际关系的学生都要学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等等,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从这里开始,并且走向世界的。 怎样认识西方文明开始传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我刚才说的,资本是贪婪的,不惜牺牲一切代价,要追求增长。二是宗教的强力传播,这两点构成了西方向世界的扩张。 在南美很多国家都有黄金大教堂。秘鲁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教堂,在印加古城库斯科。去马丘比丘必须要先去库斯科,库斯科是印加帝国故都,那边有一个太阳神殿,太阳神殿原来有用黄金砌成的墙面。 西班牙殖民者来了,把印加帝国的国王骗到他们那里给抓住了,就让印第安人赎回,结果印第安人就把太阳神殿的黄金扒下来交给了西班牙人。但西班牙侵略者最后还是把印加帝国的这位国王给杀掉了。后来,他们占领了库斯科,在库斯科建了一个黄金大教堂。这就是两种力量的结合,一种是对资本追求的力量,一种是宗教传播的力量。 后来也有学者对比了七世纪、八世纪,那时候穆斯林在北非和中东也扩张得挺厉害,但有两点不同的地方,一是一定要信我的教,不信则亡;二是一定要用我的法律和制度。一直到现在西方还是这样做的。比如,美国人在伊拉克、在中东就是这么做的。 我们现在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人错过了面向海洋的机会。实际上,我们那时资本和宗教的力量都没有,我们拿什么面向世界?即使你能造船,郑和那时候的船是很好的,但你没有对资本的强烈追求,没有思想的力量,没有信仰的坚守,你可能很难走出去,或者走一半就回来了,走不远,留不住。寻找控制资本力量的方式 我在美国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脱美国化——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篇文章引起了较大关注。很多美国人都不愿意承认纽约是能够代表美国的,但我在美国走了很多州,最后我觉得最能体现美国的还是纽约。在纽约生活久了,就能感觉到高楼大厦背后跳动着的对资本追求的力量。 一位在华尔街工作的朋友说,进了华尔街的公司就像一颗小螺丝钉一样,立即就得随着机器快速运转。你只要被人家装到这个机器上,就会身不由己地去转动。站在那些摩天大楼下,你肯定能感觉到,世界上只能有一个纽约,就像世界只能有一个美国一样。 在美国之前,我在瑞典、比利时工作过,就拿瑞典比。实际上在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在早期的时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候,大批的瑞典人到美国,大概走了100多万人。 为什么这么多人去美国呢?瑞典政府当时觉得很奇怪,政府就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人们向往在美国自由的生活,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个人发展有广阔的天地。那么到底美国模式是一种什么情况? 有学者就去了美国,其中有很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缪达尔,还有格林,这两个人都是瑞典社民党的重要成员。这两个人去了以后发现,美国贫富差距太大了,不是瑞典社会能承受得起的。这是在一战之后,当时美国社会运动、工会运动发展得很厉害,劳资严重冲突。这两个人觉得瑞典不能走这条路。回来以后,他们写了很多文章,并且参与了政府的决策。当然不完全是美国因素,还有其他包括历史、文化因素,导致后来瑞典模式的出现,对资本的力量有所校正。 发达国家大多都是实现了工业化的。但瑞典在制造业发展起步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分配。全世界最早进行集体工资谈判的国家就是瑞典,当时在社民党政府的支持下搞了一个协议,这个协议就是让瑞典工会和资本家坐在一起,每年都要对所有行业进行工资谈判,然后确定本行业的工资。但经济不好的时候,工会也可以不提工资要求。 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为什么能够出现一大批的中产阶级呢?就是因为有了这个东西以后,确保了工人的一次分配的收入,再加上政府通过二次分配进行福利保障,这样就使得一个国家形成了稳定的基础。 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现经济危机以后,这些国家为什么能够坚持走到今天,一直到现在,为什么瑞典仍然是在西方国家中发展比较好的?有件事会有助于我们理解。瑞典社民党一直到现在仍然坚持《共产党宣言》的理念。瑞典社民党现在开党代会的时候,第一件事是全体起立高唱国际歌,一直到现在几十年都是这样。他们强调阶级斗争,因为《共产党宣言》里讲了阶级斗争,人类社会到现在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历史。讲这些东西不是说要搞阶级斗争,不是一个阶级把另一个阶级打倒,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而是通过二次分配,通过福利和税收等一系列的手段来限制资产阶级的发展,把这部分用来帮助形成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 所以,制造业和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这个国家就进入了发达阶段,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走的都是这种路子,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但资本力量在美国更疯狂、更难控制,所以有金融危机。 当时我从美国回来以后,虽然有了这样的看法,但我确实对发展中国家不了解。我前期去的都是发达国家,欧洲国家基本走完了,如果不是欧洲国家的,最多也就是俄罗斯。其他国家中,东欧国家走了几个,当时已经开始转型了。但是对发展中国家确实不了解。 蒙古:被压缩的现代化 2008年我去蒙古乌兰巴托。蒙古一共250万人,乌兰巴托就占到一半以上。进入城市就可以看到,乌烟瘴气。我最近问了一下从蒙古回来的同事,现在还是这种样子,全是板房和帐篷,牧民自己占的地方,就像贫民窟一样。牧民从外地来到首都,要找个工作,因为气侯的变化或者其他的原因,羊养不了了,就到了城市。我和一个人交谈,他说主要是因为两个孩子都到乌兰巴托上学了,他就搬到乌兰巴托附近,搭个棚子,自己占块地就是自己的家,就住在那里了。发展非常快,人口膨胀。 我们都说蒙古是刚刚摆脱了苏联的"最年轻的民主国家"。那么它的现代化发展非常快,基础远不如中国,突然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被资本的力量推动着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 当时中国有一句话,就是在那段时间非常流行的一段话,就是讲中国实现的是压缩的现代化,外国人走了几百年的路,我们只用了几十年就完成了。后来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这个事。我说硬件是可以压缩的,软件可能压缩不了,无法压缩。蒙古就是这样,被全球化的浪潮卷到了发展的浪潮当中去了,它没有办法走自己的路,像这么小的国家,它只有靠能源和矿业,它的发展路径很狭窄,甚至它很少选择自己发展路径的可能。 肯尼亚:西方人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枪走进非洲 肯尼亚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不是野生动物,是在路上看到很多学校医院的牌子,都是一个“圣”开头的,全是西方教会在那里建的,有 的建了很多年了。给我们开车的小伙子拿着《圣经》,和我们一块到外地去也带着《圣经》,就放在车上,每天都要学习的。他就是上教会学校的。一百多年前西方人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枪走进了非洲。当然他们肯定是掠夺了很多宝藏,但是西方人把学校留下来了,至今这些学校、教会还在影响着这些国家的人和他们的发展,所以,这些国家起来以后,要选择自己发展的路径也是非常困难的。 我去了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走出非洲》的凯伦的故居,有机会去肯尼亚的人去那里看看挺好的,因为这会帮助我们认识非洲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我进入这个故居,这个客厅里放着一个菜单,是1928年的时候邀请爱德华八世(爱江山不爱美人的那位爱德华八世)的菜单,那个菜单上的菜都非常精致,甚至还有称之为钻石级美食的松露,他们过着非常优雅的生活。 为什么大家纪念凯伦,就是因为她为解放黑奴做了一些工作,所以后来的人还是记住了她。但我们从住宅可以看出来,这实际上就是殖民者的优雅。凯伦讲述的故事不是非洲的故事,它是一个殖民者的故事中的一段,但不是非洲的故事。 我在一次研讨会上讲到,现在宗教在非洲发展的力量非常快,非洲一共10亿人口,基督教是3.8亿,他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达到7亿, 全球基督教联盟组织,他们要搞到7亿,这就非常厉害了。所以,这种宗教的强力传播,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种反弹会不会给极端主义创造条件呢?现在已经看到了。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习惯将带来很大的冲击。原来的信仰必须扔掉,接受他们的信仰,这和原来的信仰和原来的部落就发生冲突了。 现在这个地区的恐怖主义为什么这么厉害,与宗教传播有相当大的关系。肯尼亚2013年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60多人在商场中被打死,我还去过那个商场。当然这是恐怖分子干的事,但我们应当看到背后的宗教冲突。 泰国和巴西:制造业乏力背后 再后来我到了泰国,我刚才讲到制造业。所以我观察一个国家很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这个国家的制造业。泰国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我们可能很多人都去过泰国,现在去泰国很容易。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满大街都是小贩,尤其是晚上七点以后。世界上各种各样品牌的产品在那里都能买到,当然质量就不知道了,都是假冒伪劣的。我去泰柬边界的亚洲最大的一个小商品市场,长达好几公里的大市场,我在那个市场买了一件T恤,鳄鱼牌的,多少钱呢?一百泰铢,合20元人民币。我们知道鳄鱼T恤正品要六七百。我穿回记者站,给我们同事看怎么样,我们同事说丁老师你这个多少钱买的?在哪儿买的?看不出来。什么地方生产的?中国生产的。我们想这个价格压到这么低,20块钱人民币,买一件质量挺好的T恤,怎么做出来的?我当时还问了一下卖T恤的人,这个人会说中文,是一个华裔,他从柬埔寨跑到泰国来做生意。是广东那边生产的。 回过头来说,泰国的制造业确实很难提升。在最初级的领域中,已经被中国完全压倒了,这就是现在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相互之间的产品是竞争的。 泰国的经济结构现在变成了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什么意思呢?三分之二的人做服务行业。一般是发达国家才是这样的情况,但人家发达国家搞的是金融等高端的,而泰国满大街都是小贩,我和他们开玩笑说,如果靠小贩能够搞成现代化,那就开辟了历史上一条新的道路。 我最后一任是在巴西,里约等大城市都有贫民窟,全部都是海景房,面对大海。当然我去过好几次了,都是跟着警察,不是跟着导游,事先和警察联系好采访,我们不敢单独去。 为了搞奥运会,前几年巴西政府开始搞“占领贫民窟”,以前贫民窟都是自己管理,都是黑社会,贩毒的老大,管理的挺好。后来政府看这样不行,就打击毒贩子,然后坦克、警车全部就开进去了,找一个制高点建一个派出所,警察就住在里面,然后给他们开始提供小额贷款,因为要在银行开帐户,必须要有地址,这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有些地方开展不下去,停在那儿了。像这种情况,我不敢打保票一百年后什么样,但我敢打保票五十年后还是这样,你们有机会五十年后过去看,没办法解决的。这个城市的周边全部是这样的,不管你的景色有多漂亮,山上占了就占了。而且不是一个城市是这样,你去圣保罗也是这样。 我最近写了关于巴西的文章。为什么变不了?关键是这些人能不能去做制造业,能不能去工厂工作?不行。我刚到巴西的两件事,改变了我的印象,我觉得这个国家要出问题,一个是iPhone4,他们卖1000多美元一台,比美国的价格高出一倍多,因为这个东西不是在巴西生产的,加了很高的税。好,富士康在那儿开了一个厂,在圣保罗开了一个厂,没过两天不行了。号称要搞成几万人的大工厂,把中国的生产线都挪过去,招了三千人开始干,结果不到一年干不下去了,工人罢工,不停地提出要求。我说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带着发达国家的福利体制,没办法搞。最后富士康放弃了。 还有一件事,我租了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刚搬进去,就有人敲门。一个黑人老太太,提着吸尘器,这边是拖把桶,说打扫卫生,轮到你们家了,一次三小时,我爱人一看算了,你别打扫了,我们今天不要了。后来我一问才知道怎么回事,你的物业费里70到80美元已经扣了,这个钱你就是不让打扫也要交,就是给那个黑人老太太一个福利。这样强制性的福利能维持吗?肯定维持不了,后来中产上街了。哪能这样搞,四千多万人脱贫,联合国的脱贫明星,多次受表扬,就是靠这种政府补贴,发你一个卡,月月往这个卡里打钱。尤其是单身母亲。但总有一天补不下去了,现在就不行了。 2004年,当时的总统卢拉(音译)带400多名企业家来中国访问,全面靠向中国。借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的腾飞,三大产品,大豆、铁矿石、石油向中国出口,一下子起来了,拿这些钱去补贴穷人,4000多万人脱贫。但这些脱贫的人技术上没有提高,全部进入了低端服务业,大家想一想,全世界女佣最多的一个国家,710万女佣,都做低端服务业,能做出发达国家吗?肯定做不出来。所以这个国家发展到这个程度以后,确实遇到了问题。现在它跌下来是必然的。 巴西能不能回升?因为我刚从巴西回来,很多地方采访我问我这个问题。那么说好一点,这个国家地大物博,没有饥寒交迫,地处的地方不一样,它维持下去没有问题,等到世界经济回来以后,如果能源价格再上来,铁矿石和大豆石油的价格都上来的时候,这个国家可能还会起来。但它的经济结构如果不改变,永远在这个中等收入陷阱中徘徊,一只脚出来了,过一会又掉下去了,没准又出来了,又掉下去了,就这样的恶性循环。 阿根廷: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 还有一个国家特别奇怪,它是从发达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阿根廷。阿根廷漂亮得狠,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在那里建的房子,真是大都市的气派。所有的南美首都里,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最壮观的。这里有一张图,1989年时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铁路,到2003年了,我们看到铁路少了这么多。也是去工业化,发展有问题,一下子掉下来。 中国崛起:不同于西方的另一条道路 讲到制造业,最后应该说一下中国了。 我是从一个自拍杆认识这个问题的。2014年年底,有一位巴西华商运了几个集装箱的自拍杆,几天时间全部抢完,然后很多华商都开始做这个生意,一船一船的自拍杆都运过去了。中国人有这个习惯,互相之间压价,最后压到20美元左右。我就让记者去了解一下自拍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的记者写了一个整版的文章,从义乌工厂开始,成本价不到10元人民币,好点的可能稍微贵点,便宜的可能5元人民币的成本,在巴西市场上能够卖到20美元,中间的利差有多大!多少人把中间这个利差拿走了。一个自拍杆14个部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把这14个部件完整生产出来,日本和韩国可以,但他们生产出来以后,他们的价格就不知道是什么样了。这个东西是韩国发明的,他们生产不了那么便宜的价格。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中国是全要素制造业的发展,这几年确实是特别快,而且很快占据了生产链,不敢说是高端,至少是中端的一部分和下端。 当年小平同志说能不能找出一个华人发展不错的国家,最后就去了新加坡,和李光耀谈了三个小时,后来李光耀也陆陆续续透露了一点,傅高义写的《邓小平时代》里也讲了,对中国改革开放起到了作用。一直到习近平主席见李光耀的时候,还说中国要向新加坡学习。 这就是比较优势,后来讲的新结构主义,当然有争议的,但我们就是用比较优势,“三来一补”,发展起来的。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我们的环境,社会福利、对资本管控、教育体制等滞后。 制造业这块中国的确非常成功,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包括文化的原因。我特别想强调文化的原因。现在讨论中等收入陷阱,太多关注经济的原因,其实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文化原因。比如你搞制造业,家庭观、教育观、财富观和工作观这四个观念特别重要。我去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公司采访时,他们给我讲,到了月底发工资的时候,法院来的通知单很厚的一沓,因为他们员工很多都是结了好几次婚或者同居,比如跟这个结婚同居以后生一个小孩,就要从工资里分钱。所以到发工资的时候,比如张三有四个小孩,分别和四个妇女生的,这四个人的单子就来了,把当月的工资直接就划拉掉了,最后他就没有钱了,他就借钱,很多都是这样的。其实中国企业给的工资挺高的,但不够花。他对这些小孩不负任何抚养的责任,这和中国人完全不同,中国人还要为下一代着想,让小孩上最好的学校,他们这种观念是完全没有的,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制造业他们是发展不起来的。 刚才我说到500年来的模式,我们中国人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被西方最不认同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制度,说白了就是我们的政治制度。我们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国家的崛起,当然,复兴的路还没有走完。 五百多年来受到西方的影响,对一个国家的崛起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实际上有一种固定的看法,中国现在是在打破了这种固定的看法。 别的国家对中国接受不接受,我很难做no、yes的回答,但我还是想说,大部分是持有疑虑的,因为标准不同。 特别是对中国的未来,下一步中国会怎么走,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因为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人走过这条路,没有人是这样走过来的,刚才我说了,从发展到发达,战后也就是那么几个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加上台湾地区,他们走的基本上都是西方认同的路径,中国走的完全不是这样的路径。所以,中国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就是在选择自己的路径时,我们没有更多的参考。我们能参考的东西都参考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创新。但这种创新非常难。中国形象靠企业走出去传播 回答提问时讲中国企业这两年在国外发展: 中国形象的传播还是要靠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现在十分强大,在巴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就有100多个会员,大型国企在那边基本都有办事处和自己的公司。有发展得非常好的,像国家电网。现在商务部有一些比较严格的规定,包括环保和社会义务这方面都有一些要求。 最重要的还是要适应当地的情况,适应当地的法律、企业管理,这是非常难的。不要把中国的那套东西直接带到国外去。我们很容易这样做,这是惯性,尤其是国企。 首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了,在秘鲁买铁矿经营几十年了,他们经验非常丰富。可他们刚去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他们带着大队人马开过去,连厨师、班组长全部自己带过去的。最后没法玩了,语言不通,工人还是需要当地的吧,所以还是把这部分人撤回来了。 还有一个例子,去了以后和工会的关系怎么相处?干脆把工会的人都邀请到首钢看看,看看我们多和谐,向我们的工会学习一下。来了、看了,说挺好的。回到秘鲁以后就提出要求了,说你们的食堂多好,你们过年的时候发油发什么的,我们秘鲁工人也要,要中国工人的福利了。他们的工会不可能和资方坐在一起,一开始就遇到罢工。现在几十年来摸清了路数,专门有几个人应对。罢工就罢工,每年我都准备好。罢工无非就是要涨工资。比如你说一个月涨10元,我说不行,只涨2元,结果就罢工。肯定得罢工,因为工会主席都是不干活,不工作的,专职的。他不罢工就显示不了它的存在,所以就罢工。哪个工人不参加罢工就给你们家门口刷上油漆了,工人必须罢工。 罢工就罢工吧,就按照法律来走,最后是法院仲裁,加不了10元,争取好了弄个2.5元,争取不好3元、4元,一年过去了。到下一年,又来了。我们也应对自如了。 另外就是社会义务这块一定要做好。我们现在有很多投入,能源矿山原料这方面我们投入比较大。我们中铝在秘鲁,海拔4800米的地方,把一个小城镇拆迁了,重新在另外一个地方,花2亿多美元建了一个新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都派记者过去采访了,我们也去了,小城镇建设得真漂亮。当然现在还有几个钉子户在要价,这和中国的拆迁一样,也很难的,但基本上都搬出来了,因为地图上已经把那个地方抹掉了,换到新地方了。秘鲁政府已经通过法律手段确定了新的城市。老百姓非常高兴,当地的就业问题也解决得很好。当然还是有一些后续的问题。比如我们五矿去另外一个地方,又买了一个铜矿要去谈判搬迁,也想采取这种方式,但这不是两层小楼了,那边要三层小楼,要价高了。拉美人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跟企业一心一意,把活干好了,企业给你更多的利益,大家共同发展。他们不这样考虑,他们今天有钱马上花完。 环保也特别重要。我们企业用的全是世界一流的技术。比如中铝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处理废水的工厂,就把矿山流下来的水全部引到那个工厂里,处理以后又用于灌溉和牲蓄饮用。总之,我们现在是一步步在往前走。 这是中国驻外记者,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时政评论员丁刚在《行走五十国看中国崛起》的演讲,最先发表于“观察者网”上,算是一个客观公正的视角去看待大国崛起,超喜欢他。 本文转载于“观察者网”,作者:丁刚。
大象腿好吃吗
回答于日 00:00
首先谈谈我对题主问题的理解:同样是卡车司机,美国司机每年运的货并不比中国司机更多,为何美国司机生活却比中国司机富裕很多?类似的还有美国清洁工对比中国清洁工,美国售货员对比中国售货员等等。。。 先说我的结论:起决定性作用的,通常是该国家高科… 显示全部 首先谈谈我对题主问题的理解:同样是卡车司机,美国司机每年运的货并不比中国司机更多,为何美国司机生活却比中国司机富裕很多?类似的还有美国清洁工对比中国清洁工,美国售货员对比中国售货员等等。。。先说我的结论:起决定性作用的,通常是该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强大程度。哪个国家高科技产业更强大,这个国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富裕,和该国大多数老百姓们自身的努力程度相关性不大。当然也有例外的,就是该国人均资源太充裕了,干些低科技产业甚至卖资源,也能让国民过上富裕生活。但我想这不是题主关注的内容,这里就不赘述了。为什么高科技产业强大,国民就能过上富裕生活呢?我们设计一个简化的模型:在一块地上画一个圆圈,这个圈内就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货币源源不断的向这个圈内流动,而且明显大于向圈外流出的速度,那么这个圈内蓄积的货币就会越来越充盈,导致普通人收入以及物价都会持续上升。但这只是单纯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带来购买力的上升,普通老百姓生活质量也没有提升。但这个世界有国际贸易,其他国家的物价也没有我们虚拟出的这个国家高,所以商人逐利的本能,就使得其他国家的廉价商品不断涌入这个国家,平抑了该国物价,使得该国普通老百姓购买力大幅度提升,从而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但是随之问题来了:是不是随便哪一个国家,只要在本国实行高工资+高物价,就能廉价获取其他国家的商品,从而让国民过上富裕生活呢?如果这都行的话,那么非洲的某些滥发货币的国家,就应该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了,实际上显然不行。这是因为,货币汇率并非是本国能随意确定的,一个落后国家要实行高工资+高物价,货币汇率的暴跌会马上把它打回原形:虽然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给本国货币定一个高汇率,比如本国清洁工每月都能挣几亿元,官方汇率却是一百元本国货币兑换一美元。但市场是否接受这个官方汇率,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取决于其他国家觉得你的汇率是否值这个价。那么怎么判断汇率值不值呢?看按这个汇率换到该国的货币后,能买些什么东西。假设在美国一美元可以买个汉堡,换成这个国家货币后连一根火柴都买不到了。或者这个国家太穷太落后了连铁钉火柴都进口(俗称洋钉洋火),用该国的货币根本就买不到任何所需的东西(不是买不到东西,而是买不到所需的东西),那么傻子才会按该汇率去换该国货币。北朝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说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大约相差100倍,官方把汇率定高也没用,市场会自己对该汇率投否决票。但是换一种情况,该国能产波音飞机,能产苹果手机,能产各种尖端武器,能产各种特效药品,能生产各种高端医疗设备,能生产各种芯片,能生产各种牛逼电影,能生产各种牛逼软件,能做各种高端咨询。。。。而且在这个星球都是独一份的,或者寡头垄断的,而其他国家又确实需要这些东西,那么不管人家货币汇率标多高,你也只有咬着牙,用大把的本国货币去兑换少少的该国货币,去把东西买回来。然后再眼睁睁看着这个国家,用海量的其他国家货币,把各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席卷一空。说白了,生产一架波音737客机只需要几千万人民币甚至更低的成本(在美国一架波音737目录价格几千万美元,在美国一瓶矿泉水也差不多一美元),但人家定的货币汇率,就要你用几亿人民币去换对方的货币,才能买回这架飞机。你换不换?你没得选择。所以,高科技产业的强大程度,是一个国家货币高汇率的保证(别看一日元远远换不了一元人民币,但日元同样属于高汇率)。而一个国家货币汇率够高,并且其他国家认帐,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用高汇率去掠夺其他相对落后国家的财富,从而让大多数平庸的国民过上远超其他国家的富裕生活了。看起来很眼熟吧?没错就是剪刀差。建国后头几十年,中国城里人比农民生活质量相对好很多(仅仅是相对而已,绝对而言也很贫困),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但不是基于同样目的。另外,即使没有国际贸易体系,假设所有国家都是闭关锁国的。如果某个国家高科技产业更发达,也意味着该国能用同样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廉价的商品,从而提升本国人民的生活富裕程度。老亨利福特首创的汽车流水线,在当时也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业了吧。这也是我们国家为什么玩命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重大装备,并被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原因。————————我是可爱的分割线,下面内容为7月25日补充————————总结一下:1.先进的工业技术造就了更高的生产率,从而提升了发达国家普通国民的生活品质。比如美国福特公司流水线模式生产的T型车,使得轿车开始走入普通美国家庭。2.可持续的“高工资+高物价+高货币汇率”模式,我称为“三高”模式,会使发达国家成为抽水机,把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给抽过来,供本国国民低价享用,从而造就了本国普通人的富裕生活。什么叫可持续呢?就是这个国家把货币付给外国后,能付出不高的成本就把货币收回来,这样才能开始下一轮的抽水循环。要把货币收回来还要成本不高,那就只有靠生产出售高附加值的商品了,这就要靠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已经身陷囹圄的前商务部长曾经说,中国要用两亿件衬衫,才能换回美国的一架波音飞机。这说明中国政府高官们,对上面的发达国家抽水原理是心知肚明的。尽管他们不是经济学家,但却丝毫没有受到各种经济学理论的干扰和洗脑,直指问题的最核心。下面用这个原理分析两个例子:1.近几十年来,中国是不是工资越来越高,物价越来越高,货币汇率也越来越高?不要以为这是坏事情,这说明中国在向发达国家的“三高”模式靠拢。只有向“三高”模式靠拢,中国才能从其他国家抽水,让本国国民过上更富裕生活。当然,中国距离西方发达国家的“三高”模式还差距巨大,现在充其量是有了一点点靠拢的趋势而已,还远远算不上“三高”模式。我们的高科技产业现状,也不足以支撑真正的“三高”模式。所以中国的征途虽光明,道路很漫长。而支撑中国逐渐向“三高”模式靠拢的,恰恰是中国科技界和工业界日新月异的进步,从以前向国外出口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和农产品,转向出口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和电子产品,现在已经呈现了出口成套装备的苗头,从而更快更低成本的从国外回笼货币。那么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假设有一天美国能生产的各种高端产品,中国全部国产了而且品质接近美国货,那时中国货币的汇率会有多高?3元人民币换1美元也有可能吧。那时候外国商品相比现在一律半价你爽不爽?那时候出国吃喝玩乐相比现在一律五折你开不开心?普通中国国民的生活品质就是这么提升的。但高科技产业爆发所导致的货币猛烈升值,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首先国内农产品完全丧失竞争力了,应对之策是政府给国产农产品发高额补贴,使其价格恢复部分竞争力(咦,日本韩国不是正在这样做么)。但农产品补贴的根本目的,是把高科技产业剪来的外国羊毛,分享给农民,促进全民共同富裕罢了。你看农民自身没什么改变,仅仅因为国家工业强大了,他就跟着生活更富裕了。货币猛烈升值,还会导致低端产业相比国外产品丧失竞争力。那怎么办?一方面要抑制货币升值速度,另一方面国家提出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创立知名品牌等等。这样本来国内外都差不多的低技术含量商品,国货靠着名牌和专利加持,再加上历史传承、大师设计、匠人精神等噱头,标价比同类进口货贵一两倍还能卖出去,就可以继续生存了(咦,我怎么又看到了日本韩国的影子?)。即便如此,中国也容纳不下那么多的低端产业,从业人员要向高附加值行业(尤其是服务业)转移,而那些被中国遗弃的企业则必须向东南亚甚至非洲转移。所以我们要积极看待鞋厂外迁越南这类新闻,它迟早会发生的,现在不走,将来的中国也会赶它走。所以,与其说产业升级是为了推动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倒不如说是为了扫清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绊脚石。过去为中国经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球鞋代工厂、服装代工厂之类的低端产业,明天都可能成为中国的绊脚石——货币汇率的激增导致其丧失成本竞争力,必然会倒闭,但工人还要工作要福利保障,社会矛盾就会激化。国家再有钱,高科技产业再强大,那么多人没工作可做,也不是闹着玩的,产业升级就是对策。2.欧洲部分国家为什么发生债务危机?归根结底还是“高工资+高物价+高货币汇率”的三高模式——咱是老牌发达国家了,也加入欧盟了,那必须实行“三高”模式啊,要不然怎么从落后国家抽水,过富裕日子。可问题就在于,这些国家真没有多少像样的高科技产业,钱撒到外国买东西倒是容易,但是钱回收不回来啊。尤其是敢和德国这样的工业强国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堪比小白兔和老虎睡在一个被窝里。呃,严重贸易逆差不可避免,这就导致抽水循环断流了,“三高”模式难以为继。本来贸易逆差不那么致命,外汇储备的枯竭就会抑制贸易逆差,外汇一旦花光了,进口也就基本停止了。但统一货币体系大大强化了贸易逆差的杀伤力——本国货币和外汇都是同一种货币,贸易逆差可以抽取这个国家的全部货币,直到彻底抽光为止,这就导致对外贸易逆差竟表现为严重的国内财政危机。而政府借外债缓解财政危机后又没钱还债,就表现为主权债务危机。如果这几个国家能自行印刷货币放水,还能拖延一阵危机发生。偏偏这几个国家又不能自行印刷欧元,你看美国就活得好好的。。。。。如何消除贸易逆差,恢复国际收支平衡?重振高科技产业是不用想了,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是你想重振就能重振,那么就只能告别发达国家的“三高”模式了。首先,改变“三高”模式最可行的路径,是改变“高工资”,通过降低国民工资福利来抑制购买力,从而达成新的国际收支平衡,这样外债就不会再层层加码了,这也是欧盟领头羊国家给这几个国家开出的药方。这个药方理论上虽然最可行,但实际上却是阻力最大的——国民已经吃惯了肉,现在要改吃窝窝头?民主国家嘛,即使良药苦口,政治家们也没有胆量答应的。高工资不能改,那么高货币汇率能改么?这些国家用的是欧元,欧元不是个别国家想贬值就能贬值的,除非退出欧元区,自己发行货币并贬值,否则恐怕无解。那些国家的部分政治家不也正是扬言退出欧元区重新发行自主货币么,就是这个意思。发行自主货币后,假设国民原本月薪1000欧元,现在改为月薪1000自主货币,而自主货币的汇率肯定比欧元低得多,这样还是隐蔽的给国民降工资来抑制购买力。只是这样操作时国民不容易和欧元区直接做比较,阻力就小多了。但一时半会来看,这几个国家还退不出欧元区。降工资、降货币汇率都不可行,那么最后的玩法,就是明知道自己还不起帐,还要厚着脸皮去借更多的外债了。反正也还不起,多借一笔是一笔。我的判断,是现在的欧债危机只是前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壮大,欧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生类似的债务危机,最后甚至可能是美国债务危机。所以我们看到欧美国家开始出现抵制全球化贸易的苗头,想推区域贸易圈,大意就是就是这个圈内的落后国家,只能由我来抽水,中国不准进来。现在反倒是中国义正辞严的要维护全球贸易,真是风水轮流转。不过真到矛盾不可调和时,中国也应该有全球部署的海空军了吧。最后我想说,C919,运20,超级计算机,高铁,核聚变,成套装备。。。。正是这些看起来离草民很远的大国重器,在持续提升着每个国民的生活质量。————————我是可爱的分割线,下面内容为7月27日补充————————有观点认为,发达国家的富裕是比较优势导致的,我们来分析一下。比较优势的核心观点就是:地主家的孩子就发挥学识渊博的优势,泥腿子家的孩子就发挥体力充沛的优势,这样双方一合作,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都收益最大化了。但问题在于:并非只有地主家的孩子发挥了比较优势,泥腿子家的孩子同样发挥了比较优势啊,为何泥腿子家的孩子就没发达起来?由此可见比较优势并不能决定你是否发达,食物链的位置才能决定。而且这个理论的致命处在于:如果这样一直下去,地主家的后代还是地主,泥腿子家的后代还是泥腿子,永无翻身之日。菲律宾现在的比较优势是输出女佣和香蕉,假设一百年后它还是这个比较优势,那么它能跻身发达国家么,国民能过上富裕又体面的生活么。所以有远见的政治家比如毛泽东,虽然没有系统学过经济学,都知道这是个陷阱,建国初期就谢绝了苏联给中国安排的比较优势分工。宁可过苦日子,宁可费力不讨好,也要逆天改命,让工业变成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后代的使命,就是要让高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变成中国的比较优势。韩国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让工业变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不惜让自己的国防军去给美国当雇佣兵(到越南打仗),来获得美国的酬金,有了美元才能推进工业化。所以在这一点上,韩国人的狠劲儿不亚于中国人,值得尊敬。我在十几年前也痴迷西方经济学,对曼昆、斯蒂格利茨如数家珍。现在明白了:经济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经济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和种群的。经济学家提出各种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祖国和种群更繁荣,让自己占优势的现状显得更合理。看看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时间和背景,一定不是该经济学家的祖国输出女佣和香蕉的年代。
回答于日 00:00
这个问题说多了很大,简单一点来看好了。 假如我们退回农耕文明,每个人能种的田就那么多,能产生的产值也就差不多那么多,尽管会受到诸如政治昌明,社会结构健康等诸多影响,但是这些带来的差异并不是那么大。中国能够在农耕时代一直保持全球第一,最主要… 显示全部 这个问题说多了很大,简单一点来看好了。假如我们退回农耕文明,每个人能种的田就那么多,能产生的产值也就差不多那么多,尽管会受到诸如政治昌明,社会结构健康等诸多影响,但是这些带来的差异并不是那么大。中国能够在农耕时代一直保持全球第一,最主要也就是仗着人多地盘大,其实人均一下,大家都差不多。但是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机器之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就全球化的现代来说,机器的使用已经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自己不会做可以买。即便是由于专利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会有一部分价值被瓜分,但这一部分仍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机器的使用看成是一个每个国家都可以较容易得到的东西。当绝大多数事情可以由机器完成,供养人类社会金字塔的底层,得到了最根本的解放。国家之间人口数量的差异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而更重要的变成了——人口素质。没错,人口素质,受教育水平,成为现代社会一个国家发达或是落后的决定性因素。而与广受争议的诸如,主权,地理位置,人种,制度等等,关系不是很大。(主张所有这些因素的都能找出反例)为什么是人口素质?简单的来说就是,机器帮你做了绝大多数必须用于维持你生计的劳动之后,你闲下来了,会做什么?人口素质高的国家,他们或是搞新的发明创造,科学研究,或是精益求精,改善工序流程,或是从事艺术,制造娱乐,等等。通过这些创造财富的活动,他们的财富成几何级数的增长,成为了发达国家。然而人口素质低的国家,他们能做什么呢?打麻将,游手好闲,惹事生非。中国就是这样的国家,很典型。中国缺机器吗?显然是不缺的。可是为什么政府不搞农业机器化大生产?甚至还出台规定,严禁农村的土地,宅基地的交易?难道国家不知道很多农民手里的地都是荒废的吗?国家为什么要禁?其实就是怕农民失去了土地的倚托之后,再没事干,没退路,只有闹事,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以前中国为什么经济发展能够腾飞?因为一帮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工业建设。铺路修房子这种出大力流大汗的事情,农民会干,稍有技术含量的,略经培训,也能胜任。而那时中国又恰恰非常缺乏基础建设,因此修的房子和道路,立刻就会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创造产能。因此跟美国一样,政府用以工代赈取得了经济腾飞。可是现在呢?产能过剩了,道路和房子都够用了,再修房子和道路,不能再起到提高生产率,创造产能的作用,于是全部变成了负债。可是跟美国人不同,这一帮人除了修房子和铺路什么都不会啊!可怕的是这帮人人数众多,占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这帮人失业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所以政府不得不拿出国力的很大一部分来养这些人,继续大修大建,搞什么亚投行,搞什么援建,其实这都是在给这帮人找工作啊!(顺便一提,这里用的词语是国力,而不是财政收入,是因为这部分支出不仅来源于政府财政,还包括通货膨胀稀释社会财富等诸多手段。)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城管。这帮人基本上都是无业游民,刑满释放人员,退伍军人等组成的。你会看到经常大街上都有这些人,穿着制服,端个茶杯,无所事事的游荡。偶尔看到个小贩就赶一赶。坦白讲,基本是一帮完全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可国家为什么要养这群人?因为不养着他们,他们更要乱来啊!所以给他们一口饭吃,给他们一些荣誉感,方便控制这些人。总结一下,人口素质是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为什么落后呢?因为你有太多同胞素质不怎么样,太蠢。政府不得不从你的手上剥夺一大笔财富,用来养活这些人。因此连带的把你也搞得很穷。 想起梁启超的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当时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因为中国当时已经落后贫弱了,所以把希望寄托于少年身上。二是他恐怕也不敢直接说中国弱是因为国民2。 其实换个词,不就是真理么? 国民智则国智,国民富则国富,国民强则国强,国民独立则国独立,国民自由则国自由,国民进步则国进步,国民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国民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反之亦然。
回答于日 00:00
把一些文中的核心想法抽出来写在新的一篇回答里了:发达国家人均比中国富裕的原因有哪些? - Lightwing 的回答 感谢大家的评论,数量太多没法一一回复,抱歉。就补充几点回复在这里吧: 有不少评论者认为;欧洲各国如果没把全球殖民化,就不会在十九世纪超… 显示全部 把一些文中的核心想法抽出来写在新的一篇回答里了: 发达国家人均比中国富裕的原因有哪些? - Lightwing 的回答 感谢大家的评论,数量太多没法一一回复,抱歉。就补充几点回复在这里吧: 有不少评论者认为;欧洲各国如果没把全球殖民化,就不会在十九世纪超过中国,或者不会像现在这么发达。额,有点无语。 这些“帝国”的殖民地过程确实对这些国家有利,而且肯定对其它被殖民的地方有害。但是这些国家当时的经济发展不依靠对外扩张啊。英国早在帝国时期之前就已经当了世界工厂很长一段时间了。几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英国,后来才开始有移民非洲亚洲之类的事。因果关系要反过来,他们是因为经济富裕科技发达才跑去欺负别人。而不是因为去欺负别人才变得富裕(这是很错误危险的想法)。再说,很多欧美国家都没怎么殖民过(譬如瑞典),现在仍然跟英美法一样算是发达国家。如果真要把所有事情都归功到军事成绩上,有点对不起当时的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等等。 另外,很多人说把这篇当做英语阅读练习之类的。网上有几百亿个英文文章,大家想要练习英语的话推荐各个网站多读一读。多读多看,对学习外语来说还是蛮有效果的。我也是这样锻炼中文的。 昨天用英语写是因为没有多少时间。每一段中文需要起码五倍多的时间才能写出来。所以匆忙之中就用英文了,不好意思。 ---原文--- I read another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and wanted to add some my own theories about income disparit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vs China etc. --- Firstly, what is the real extent of this disparity? China's per capita income has already reached about $4,000 on average. In some Tier 1 cities (e.g. Shanghai), its probably already above $10,000. However in most “highly” developed regions, the average income is close to $50,000. And yes, if we look at major western cities such as London or New York, the per capita income is easily over $100,000. On the face of it, it seems there is still a huge gap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nations, with income levels still being about 10x higher in the west. To be more realistic, we should probably compare the income level with cost of living (since cost of living is also around 3-5x more expensive), but that is a topic for another time which we could ignore for now.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in the 1980's, China's per-capita income was only $200 or so. During that period, the income levels in Europe and USA were around $20,000. The income disparity at that time was even more extreme, at about 100x... In other words, Western income levels have doubled or tripled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but income levels in China have in the same period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20+. If this trend continues, then China should quite easily catch up with the West after another three to four decades. --- A lot of people I met in China really do have some very poor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 (although that's probably true for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here in UK as well). I'm not an economics expert by any means, but I do at least understand basic principles enough to see the logical fallacies. For example, I have h (1) China is poor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A pot of money/resources gets shared too much, leaving everyone with a much smaller share.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this argument, blaming various issues China faces on the population. Ok, this is totally wrong. First of all, China's population density is actually much lower than most european nations. UK has a population 20x smaller, but a land area which is 50x smaller. Netherlands has a population 80x smaller than China, but land area over 300x smaller. And there are some even more extreme examples such as Singapore. China actually has far more resources per capita than almost every developed nation. For example, China produces 30-40% of the world's food, even though the population is only 18% of the world total. From many angles, we can say that China is still relatively under-populated! But more importantly, this is not a game where each country gets a fixed quota of economic activity to be divided between it's people.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by far is still human beings and their output. The more people/workers you have, the more can be produced and created. If you double the population of a region, then you also double the economic output. If anything, having a low population is more of a burden than a boon, because of the administration overhead and other reasons I can't go into. (2) Also, there is some idea in China that rich countries are rich because they are somehow taking more ou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an they put in. So they claim more money is flowing into their countries making them richer. I even see arguments that Europe became rich due to exploiting and stealing other countries during the colonial era. Well, it is true that Europe has a dark history of exploiting other world regions. Some western companies and banks may even still be making profits today based on this paradigm (e.g. the big UK oil/mining corporations and certain banks). However, this has very little impact on the economy as a whole. Trade only forms a small part (less than a quarter) of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UK. And trade with non-western countries is worth only around 8% of the economy. And to be honest, this 8% is in deficit, generally causing money to move out of the UK. It is hardly sufficient to explain a 10x + income gap. Furthermore, this idea that the world economy is a zero sum game is fairly ridiculous. It makes sense to ordinary people because they feel that if they send (out) more money than they receive (in) then they must get poorer while someone else gets richer. However, the real world does not work like that. It reminds me of the situation in medieval Europe where each king tried to control a bigger share of gold and silver. The Spanish crown sort of won that game, but did not achieve any kind of economic dominance in the long run. It is totally useless to view economic growth as any kind of competition. (3) Also, there is the idea that China is poor because others somehow got a head start. This is somewhat true, as it takes time to gradually stimulate economic activity step by step. But we are kidding ourselves if we believe that developing 200 years earlier changes anything in the wider picture. Don't forget the example of Taiwan – which went from being as poor as mainland China in 1950s to being fully developed by the 1980s. It becomes easier and easier for countries to grow rapidly in this day and age, especially by copying and learning form each other. China has done very well, some countries like Korea have done even better. Some countries have not made any progress at all. The head start of a few hundred years doesn't mean anything when it's now possible to create more economic output in one year than that of an entire century. I'm familiar with this from finance/HFT etc. - an old established company that has been at the top for a decade or more, can be suddenly replaced by a brand new company in the space of just a couple of years, even if that company starts from zero. Some things such as infrastructure do take time to build up (like China's high-speed rail), but the nature of how an economy works is still mostly rooted in mindset. (4) Ok, 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feel that relative economic activity of countries is due to exchange rates or something along those lines. e.g. Some people thought that Americans are richer than Chinese because they gets paid $3k per month rather than 3k RMB. This is also an extremely silly and naive way to see things, not even worth addressing. --- Ultimately, my theory is that economic activit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way peopl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t's mainly about the “speed of transactions” throughout the system. i.e. it doesn't matter at all how much money (or goods/objects) you have in a community, only how frequently people are exchanging them. Lets use a simple example. We have two communities A and B, of a similar size. (A) Everybody gets $10,000 to spend. They don't spend very often, perhaps only spending $10,000 per year. So after a month, people still have the same wealth of $10,000 on average, but the annual GDP per capita (or spending per capita or income per capita) is only around $10,000. Why would you get a situation like A? People save money too much, and/or they spend money far too slowly. It takes them a whole month to spend their whole income. The “speed” of the economy is extremely slow. “Money” only changes hands 10-20 times per year. Perhaps they are all producing the same/similar things, so they don't have much need to buy each other's services and products. (B) At the start, everybody gets $10,000 to spend, the same. But they spend this amount every month. After each month, they still only have around $10,000 more or less, so total amount of money is still not increasing. However, their annual economic activity (GDP per capita) is going to be at least $120,000. Why would you get a situation like B? People don' what they earn each day gets spent almost immediately. Everyone is mak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things, so they have high desire to spend to buy each other's stuff. “Money” changes hands hundreds of times per year. Total amount of money in the system is the same, but moves much much faster, hence the higher economic figures. --- After a while, B becomes an advanced economy, while A falls behind. The gap grows stronger and stronger over time. Even though the starting amount is the same. China is closer to A, whil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quite a lot closer to B. As you can see, this "speed of money" is mostly rooted in the people's mindset. Things like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 help to create a wider variety of things to buy and sell, but in the end its all about the way people think. If you add in liquidity (debt) allowing people to always spend money they don' and add in strong systems for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e.g. high taxes and benefits), then the circulation rate only gets higher. The goal of an efficient economic system is to maximise this “transaction speed”. Yes, those people who make money and then store it (keep it in banks) are actually hinde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ll China needs to do is to make everyone spend all the money they have every day, and things will rapidly grow (and punish people who save money). Of course its not that simple, as all of these industries have to be stimulated and nurtured until they can be sped up. But please don't underestimate the simple (core) truth behind how to make money flow more quickly. Finally, just wanted to add that to some extent (for a few decades), China was stuck in a mindset of improving GDP per capita via restricting population, trading with the west to bring in money, treating it as a zero-sum game. And building up government savings etc. All of this is actually wrong. For example, Chinese government lent money to other countries, which only helped to improve the liquidity in those countries, making them economically stronger. Of course it helped a lot in early stages, but the only way to gain massive improvements in internal economic activity is to gradually change the mindset of people. My personal opinion is that Chinese leadership is now transitioning to the correct way of running an economy. It is now also more necessary than ever due to technological changes which mean that raw (manual labour) production is becoming less valuable and stable. China already has a wide variety of mature industries, and the main group needing stimulation now is the consumers within China. (some people may ask: but surely people still need to produce goods e.g. food to make an economy viable? Yes, however the best way to drive these things is to have them being bought and sold at a much higher speed, and more efficiently) (also people surely have to save money in order to protect against disasters such as illness or losing employment, as well as buying homes etc. But these are all examples of problems which have been solved by developing economies.Once government encourages high liquidity through various means, these stop being factors stopping people from spending money. Furthermore, expensive items such as houses and healthcare can only get relatively cheaper over time due to technology). --- I worry that I still haven't fully addressed the original question here. Well, in my interpretation, the person who asked the question is wondering "Why certain professions can earn much more in the West compared to China?" Even though these people are undertaking the exact same job with same amount of compl they still end up with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This is really important to address, so here goes: (The income ratio between different professions more or less stays the same unless there is a technological paradigm shift. And tech shifts tend to occur globally rather than in a specific country. So the income level of a particular profession usually depends on the strength of the local economy as a whole) Lets take the example of a London taxi driver vs a Shanghai taxi driver. I talked to some people who drive Uber in London, and they can quite easily make $80,000 per year. However, in Shanghai it might be quite difficult for a taxi driver to even make $10,000 per year. Why? A simple answer would be that the taxi in London costs $2-3 per kilometer, with $10+ starting price. While taxi in Shanghai is around $2 starting price and $0.3 or less per kilometer. A journey from Heathrow airport to my home in costs around $100. Perhaps $150 for a standard taxi. But a journey from Pudong airport to central Shanghai only costs about $15. Hmm, why is this? Well we could say that oil is more expensive in London (Chinese oil price heavily subsid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or that London taxi drivers have to pay much more fees etc. for right to drive/park in central london as well as very high taxes. And so on. But the real reason is that people in London are willing to pay this much for a taxi. Not many people in Shanghai would be willing to pay $100 for a similar journey. People have learnt to accept this cost. The tube (underground/metro/tube/subway) is also 15x more expensive than the one in Shanghai, but millions of people per day still pay it! Even the bus is 20x more expensive. As peoples' incomes increase due to liquidity of the economy, the relative/perceived cost of their time also increases! They would rather spend this money than spend time walking to their house. London house price (to rent) is also about 10x that in Shanghai. Food prices are around 5x more expensive. Some things such as electronic goods are a but a any service which clearly consumes someones time is going to become far more expensive than in other countries. Basic laws of supply and demand. Essentially, even if only one kind of job increases in salary, it gradually feeds into other types of jobs within the same wider economy. At the lowest end, a house-cleaner in London can make $20 per hour ($3000 per month) very easily, but in Shanghai it might only cost $2 per hour ($300 per month). Hmm, dentists in London can get $150 per hour, while in Shanghai its probably more like $10 per hour. A psychiatrist or lawyer may be $300 per hour or even higher. If people require more services and are willing to spend more on such services, and can buy stuff no matter what the cost is, then things naturally become more expensive until it reaches equilibrium. A relatively high-end programmer earns a $5 per hour in Shanghai. But in London, the expected salary is $50+ per hour, often over $100 per hour. People just spend more, and spend it far more quickly. Even those people earning $100 per hour are also spending $100s per day on all kinds of things. I don't know anyone who saves money (except Chinese people), because there is almost no point at all in saving money in a modern economy. If we in London spend money so easily, then of course the people working in restaurants and shops and transport and all kinds of services will also earn a lot more. That is the appropriate price for them to sell their services. They would be foolish if they sold it cheaper. And of course i as things cost more, people need to be paid more. It only stops when the economy is saturated and people can't buy stuff any faster than they already are. --- The main point is that in China, people aren't spending money as fast as they can, so the economy can easily get stuck at a certain level. A large amount of wealth is continuously sunk by rich people (and even middle class people) into various things like housing and savings. Also, these richest people in China are generally unskilled. For some reason, in Shanghai/China the people with genuine skills tend to make less money than rich people who are exploiting them through employment, which I really can't fathom. I don't feel like London/Europe has this issue. Although far from perfect wealth distribution, it still managed to escape this trap in various ways. The local market decides what things are worth. But maybe it's another kind of “freedom” culture which encourages people take the risk to do things by themselves rather than do it as work "job" for someone else's benefit? The goal of an economic policy should be to distribute and circulate money as fast as possible. So if it's not able to achieve that, then it is failing.
回答于日 00:00
很简单的理解方式:不同国家就好比不同公司,员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年强则中国强伴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