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原则为什么能取代事由原则成为档案管理的原则基本原则

档案作业201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档案作业2011
&&2011年档案专业作业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研究_甜梦文库
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研究
黑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研究 姓名:于怀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档案学 指导教师:刘迎红
皇---――…――中文摘要il'T'iiiiiiiiiiiiiiiiiiiiii宣iiiiiiii中文摘要档案记录着人类的文明,人类文明又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人类社 会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之后,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进步,社会性质的变革,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外档案事业出现诸多的差异。本文 通过介绍近代时期的中外档案事业的概况,回顾和梳理近代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比分析中外档案学的异同,探索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规律,以及分析中外档案事业存在差异的原因。希望可以帮助我们总结档案管理的历史经验, 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而使我们档案事业逐步 走向完善。关键词:近代;中外档案事业;档案工作;比较研究;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_AbstractThe archives record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mankind which also promotes th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causeof archives.The mankind has gone through theprimitive society,the slavery society and the feudal society.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al productivity in the modem society,the innovation of the social the democratic liberalism,the domesticand foreignnatureand the spread ofdisplayarchivesmultipledifferences.By means of introducing the overview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rchivalcausesin the modem times,this said paper retracesandstraigtens out the theoreticaland andpractical workof the modem archives,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imilarity of the domestic andforeignarchival causes,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andpractical rules of the archival development and in hopes of helping learning fromUSanalyzesthereasonsfor the differences,summarize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the archival management,experiencecause.advanced foreign managementand combining withtheconcrete situation of Chinaso astoperfectourarchivalKey words:modem times;domestic and foreigncomparative studyarchival caUSes;archival work;.Ⅱ一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堑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孑十乃明签字日期:-2。口夕年岁月劬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墨蕉迤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墨蕉婆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于、协叫导师签名:q烈迄卜签字日期:j DD夕年5月≯D日签字日期:砂毋罗年手月矽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电话: 邮编: 绪论I绪论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 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档案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程度相关,反映了人类记忆的发展脉络和水平。一般来说,有了档案就 会有档案工作。但是完全意义上的有意识的档案工作,却是从封建社会开始的。 有意识的自觉意义上的档案工作,即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工作活动,可分 为两个方面,一是档案管理工作,如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工作计划部署等宏观 方面的工作。二是日常的档案保管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检索、 提供利用、鉴定等方面的工作。 到了近代,中外各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生产力及社会生产关系都发生了重大 的改变。作为社会记录的档案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档案工作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各 种类型档案馆的建立、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档案学及核心理论的形成、 档案专业教育的创办、专门档案法规的出台等,不仅大大促进了档案管理的 全面发展,而且使档案工作开始逐步成为一项独立的事业。近代国际形势的新 变化,在使中外档案工作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开启了档案工作跨国交流的新 历史,同时为此间中外档案工作的比较研究创造了条件。一、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档案事业是以管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手段,以为国家各项事业和社会各界 提供服务为宗旨的一项国家规模的事业。从世界范围考察,近代是档案事业的变 革与发展时期,中国人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档案、档案机构、 档案人员、档案管理的专门化程度日益提高,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在此基础 上,档案教育应运而生,档案学者们则在整理明清档案的实践中对档案学进行理 论抽象概括,具有独立性的专门问题走入人们的理论视野;国外特别是欧洲各国, 以档案改革为契机,在档案馆网体系形成、单行档案法规颁布、档案高等教育出 现、档案学核心理论与基本原则的产生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1. 一――Iiiiiiiiiiiiiiiiiiiiiiii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而开创了档案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基于近代这一历史时期中外档案事业发展都较以往有了全方位的改变与创新,因此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通过对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的比较,对比分析不同国家档案工作实践与 档案学理论的异同,认识各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具体表现,全面解析近代中 外档案事业发展产生共性与差异的原因,从而探索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同 时,找寻中外近代档案事业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理性地 审视我国近代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与水平。 2.近代,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各国,档案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阶段,并奠定了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基本格局和走向。本文以比较研究的形 式,对中外近代档案事业发展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梳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总结这一时期中外档案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保持与继承中外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为当下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启示。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笔者了解到,早在1996年12月4日,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就在武汉召开了中 外档案比较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18篇,12人做大会发言,分别就中外档案工作 体制、中外档案法规、中外文件和档案生命周期、中外档案鉴定、中外档案开放 与利用、城建档案、诉讼档案等专门问题进行了一些研讨,对于总结我国档案对 外交流成果、深化对中外档案工作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中外档案工作比较研究一直被学者关注,成为学术探讨的热点问题 之一。但这些比较大多以现代时期档案工作为主,较少涉及近代,具体情况如下:1.已出版的各类著作,可归属于综合探讨我国和外国档案事业发展历史的专门论述占有相当比重,如周雪恒的《中国档案事业史》、杨小红的《中国档案史》; 韩玉梅的《外国档案管理》、黄霄羽的《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外国档案事 业史》、李风楼、张恩庆、韩玉梅、黄坤坊等人编著的《世界档案史简编》、黄 坤坊的《欧美档案学概要》等。还有部分属于国别史和断代史的,如《六十国档 绪论案工作概况》、《中国近现代档案史稿》等。部分文章也多从侧面论及近代档案 工作,如王德俊的《我国近代档案教育历史简述》、朱国斌《中国近代档案立法 活动述论》等。这些专著及文章内容虽论及近代中外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未 对此阶段中外档案事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外国对档案事业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大多是从档案机构、档案机构的行 政管理职能、档案管理等角度进行探讨的,以及围绕电子文件展开的讨论与 研究。如著名档案学者和国际知名档案活动家詹金逊的代表作《档案管理手 册》、意大利档案学者卡萨诺瓦出版的《档案学》、德国著名档案学家布伦内克所著《档案学――欧洲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历史》、美国的谢伦伯格所著《现 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以及苏联在1980年出版的《苏联档案工作理论与实 践》、戴维?比尔曼的《电子文件――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库克在第十三 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提交的主报告《后保管时代的档案范式一一1 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等著作,大多是对档案事业发展情况的介绍,且多是对现代档案事业的介绍,很少涉及到近代档案事业比较问题。 2.部分文章虽然涉及到比较分析的内容,但基本就档案工作实践和档案学理 论的某一方面加以阐述,未能对中外近代档案事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 如于力的《中外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比较》、章燕华的《中外档案学形成 背景差异分析及启示》、彭丽玲的《中西档案学形成背景比较及其引发的思考》、 饶圆的《中国与欧美档案学生成背景的比较》等。而外国对中外档案比较研究的 文章鲜有问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外国之间的档案工作方面的介绍, 如米切尔?杜琴的《欧洲档案与档案工作发展的由来》,而不涉及中外档案的比 较问题。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一)研究方法 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的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就随之提高一步。因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方法的选择。论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分析近代中外档案事业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探寻并揭示比较对象之间的异同与本 质特征。 论文以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为主,并运用归纳、统计、概括、系统分析等方 法,全面揭示近代中外档案事业的各自发展轨迹、表征,并探索类似或相异的外 部环境及相关因素对各比较对象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一种因果关系。即本文通过 对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与综合,梳理、总结出历史主义的发展脉络,进 而把握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二)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全面、系统地对近代中外档案事业进行比较研究 多年来,档案界对中外档案事业的比较多集中于对档案管理流程中某一环节、 档案学理论的某些问题或档案事业发展组成部分的某个侧面进行比较,很少有人 将档案事业涉及到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比较。本论文对近代档案事业的发展比 较包括档案机构设置、档案管理、档案学理论研究、档案教育和档案法规,基本 涵盖了当时档案事业发展的所有方面。2.分析了影响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的各项要素一些论文对比较对象的差异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鲜有学者追溯存在差异的 社会根源。由于近代中外档案工作是在迥异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因此,影响中 外档案事业发展的因素也各不相同。笔者从近代档案事业这一整体出发,从档案 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档案事业自身的条件入手,对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中出 现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解析,这也是本论文的又一创新点。 第一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概况第一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概况第一节近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概况中国档案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断限是相同的,都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 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中国政权更替频繁,在历时短暂的一个世纪中, 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清末王朝、太平天国政权、辛亥革命政权、北洋政府、国民 政府、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权依次在近代时期交替出现,使近代中国呈现出了极其 复杂的局面。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进入了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国家机关和社会各个领域随之也发生深 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档案和档案工作也发生着变革。一、档案内容与范围的扩大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清朝外交活动日趋频繁,商务往来日益增多, 西方现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近代机器生产开始出现。在此以后形成的档案材料, 除去保留着旧有的成分以外,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材料。这样就打破了过去档案 局限于政府内政活动的单一局面。外交档案和外文档案的大量形成,并且随着社 会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在文化教育、财政金融等各种专业领域里都形成了各具 特点的专业档案。以及档案制成材料和传递方式上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电报、 照片、影片等档案。二、档案机构设置的变化随着档案的发展变化,档案机构也相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首先是总理 各国事务衙门的档案机构的扩大。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而特 设的中央机构。在1861年成立时文书工作由各股司员兼办。后因清政府“立约又 增数国,各处税务,教务,章程益密,案牍因之愈繁",于是总理衙门设置了司 iiiiiii--II-务厅和清档房两个文书机构。司务厅专掌监印、收发、文书运转等事项,清档房 专司档案的承修(编纂)、校对等事宜。司务厅负责下设文案科房,清档放下设 清档科房,负责具体的工作。一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随后机关中专职档案机构的数量增加。到国民政府时期,机关档案室的设置 更加普遍,除了政府机关外,党务系统和军队系统也相继建立了专职档案管理机 构。从1928年至1932年间,国民政府中央各部会陆续建立了一大批专门的档案 机构,这些机构大多设于机关的总司务下面,也有隶属于秘书科、文书科的。内 政部在总务司第二科下设总档案室,各司设立分档案室,外交部设立档案处。实 业、交通、教育、财政、军政等各部也都建立了掌卷室、管卷室、管卷股等名称不一,规模不同的机构。①在中央设立了属于国家档案馆性质的档案机构――故宫博物院文献部,负责明清档案和历史物品的整理和保管。他的产生为建国后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档案管理的加强随着档案机构设置的变化,档案的管理也进一步加强。其中清末档案改革、 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对明清档案整理,都是档案管理加强的表现。(一)档案改革清朝末年,为了维护其统治,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新政"。在“新政”中建 立起来的机关和洋务有关的机关,对现行档案管理进行了一番整顿与改革,使档 案工作有了一些新的特色。如吏部、会议政务处、外务部等部门在档案管理中采 取了按地区、作者、问题和档案的重要程度等几种分类原则,档案管理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国民政府开展了以文书、档案工作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文书档 案改革运动的中心内容是实行文书档案连锁法,即把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连锁起 来,以改变文书运转迟缓和档案管理分散、垄断状态。其核心是在一个机关范围①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IMI.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44页.6. 第一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概况内,以集中统一的原则组织文书档案工作。其具体办法就是“三统一’’。这次改 革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相沿已久的封建陋习,建立了一套与国民政府机关基本相 适应的文书档案工作机制,同时扩大了文书档案工作的影响,提高了文书档案工 作的社会地位。①不仅如此,改革还推动了对档案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成为近 代档案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 在加强档案管理的同时,档案工作制度也随之逐步完善。清末“新政"中, 在“裁汰书吏"和“清理积案"加强档案管理的同时,一些中央机关,制定了档 案分类方法。在北洋政府期间,先后三次发布了《公文程式令》。一些中央机关 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如外交部制定了《外交部编档办法》、《外交部编档规则》、 《外交部编纂规则》等五个规章。确定了“编档"或“文件编制工作”,即类似 现代意义上的文书立卷制度,划定了档案的保管期限,还有关于档案编纂、销毁、 调阅等规定。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些中央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如内政部 制定了《档案室办事规则》,行政部制定了《保存机关旧有档案令》,考试院制 定了《文卷管理规则》,交通部、司法行政部、参谋部、军政部、实业部等都制 定了档案管理办法。@使我国的档案工作制度逐步完善。 (三)对历史档案的整理 大规模历史档案的整理,使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有所加强。20年代初,由于大 内档案流散到社会,引起学术界关注,并开展了收集整理明清档案的活动。在这 种情况下,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文献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禹贡学 会、清华大学历史系等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先后开展了历史档案的清 点、整理和编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满足史学研究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大 规模明清档案整理运动。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发表了多篇关于档案整理、研究 和利用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总结了各机构在整理明清档案过程中的经验教 训,而且对档案的定义、档案的作用、档案的管理体制,以及档案的整理、分类、①李财富.中国档案学史论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页②刘国能.体系论――中国档案事业体系[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第69页-7. iiiiiiiii宣iiiI――――――I―――――――――――i ii―ii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 ii i iI iIiIii―iii―――――I―i―iIiiiiii鉴定、编纂、公布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 观点,丰富了档案学研究的内容。①四、近代档案教育的产生在近代时期,中国开始创办档案专业教育,在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 档案管理专科,是我国档案专业教育的开端。文华图书馆专科的一些教员既是档 案专业教师,又是档案学者,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探讨与研究档案 学理论,编写了一批档案学专业教材,并出版了不少档案学论著,提出了许多创 新见解,为近代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后在重庆创办了档案学校――私立崇实档案函授学校(后改为崇实档案学校),开设档案管理课程。另外还有个别学院的图博系和行政管理系,以及一些职业学校也设有档案管理课程。 如:江西南昌中正大学在行政管理专业开设了含有档案管理内容的文书课程;江 西私立剑声中学职业部开办了三年制的高级文书科班。此外,各地还举办了各种 形式的档案培训和在职档案教育活动。为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提供了人才的支 撑,推动了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理论更快地向前发展。五、近代档案学的形成近代时期,随着档案事业的实践深入,档案学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兴起。中国近代档案学形成的标志是――十三本档案学“旧著’’的问世,这批档案学著作内容较为全面,既有介绍公文、档案历史的,也有叙述公文处理与档案保管具体方 法的,又有探讨档案管理制度的,十三本“旧著"大体反映了近代中国档案学的 产生、发展情况及其得失、特点。在近代时期,我国档案学者就档案的概念、范 围、作用以及档案行政问题、档案分类、立卷、编目、鉴定与销毁、保管与保护、 编辑与公布、档案人才的选拔与任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与古代 相比,档案学研究的范围及研究深度均有比较大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外交 往的不断增多,国外的档案学理论也随之传入。国内的一些学者注意学习和借鉴①李财富.中国档案学史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5页.8. 第一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概况欧美各国的档案学理论、原则、方法,推动了我国档案理论研究的深化与发展。第二节近代外国档案事业发展概况世界档案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的时间断限是不同步的,因为1640年爆发的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对档案工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没有任 何影响。而1789年法国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彻底的摧毁封建制度的资 产阶级大革命。法国档案工作改革就是猛烈打击封建制度的重要表现,从根本上 改变了法国档案工作分散和落后的旧貌。因此,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才是世界档案 史近代时期的开端。自法国档案工作改革后,许多国家也相继进行了档案工作改 革,从而使档案工作进入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在档案事业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系 列成果。 一、档案事业开始独立 法国档案改革的重要成果就是档案事业开始走向独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馆网体系的形成 1790年9月12日颁布的国家档案馆条例建立了国家档案馆。1790年11月5 日法国颁布关于成立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建立了地方档案馆。1796年行政区档案馆更名为省档案馆。到1841―1842年,法国又颁布了建立市镇档案馆的法令,规定市镇档案馆是省档案馆的分馆。法国从中央到地方两级建制的国家档案馆的建 立,意味着档案馆网体系的形成。此后欧洲诸国大多仿照法国组建了从中央到地 方的全国档案馆网络体系。 (--)档案开放原则的提出 法国档案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提出了档案开放原则,1790颁布的法国 国家档案馆条例首次规定国家档案馆对外开放,“穑月七日法令”则进一步明确规 定公共档案馆实行开放原则。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的档案开放原则,使档案馆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档案馆由政权“武器库”变成了服务大众的科学文化机构。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档案事业集中管理原则的确立 1884年法国颁布法令成立了统一管理全国档案事业的专门机构――档案局, 从此国家档案馆不再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只是单纯的保管机构。在法国的影响下, 比利时、意大利等一些欧洲国家也相继建立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行政管理 机关的设立,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国家档案事业开始统一领导的标志,是后来 发展成为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象征,表明从古代时期单一档案收藏和保管 机构扩展到档案保管机构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并立的格局,档案事业逐渐成了国 家行政管理的一个特殊部门,档案事业开始走上独立化的发展道路。二、档案法规的颁行从法国大革命到20世纪初的整个近代时期,可以说是档案事业发展产生重大 变革的时期。法国档案工作改革一直是依照法规条例来推动其改革进程的。1789 年颁布了国民议会组织条例,1790年颁布了国家档案馆条例和成立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而1794年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则集中体现了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思想的总纲领,并从法律上确认了改革的成果。“穑月七日法令"是近代档案法制建 设的开端,为其他国家特别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档案法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并 带动本国及其他国家逐步走上依法治档的轨道。三、档案高等教育的出现近代档案教育是在各国档案工作改革的背景下创立起来的。1821年法国颁布 了建立档案学院的命令,建立了法国档案学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档案高等教育 机构,标志着世界范围内正规的档案高等教育的产生。 法国档案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档案高等教育机构,被称为“第一代档案学院"。 1854年成立的奥地利维也纳历史研究院、1894年成立的德国马尔堡档案学院分别 被称为第二代、第三代档案学院。这三个学院的共同点是重视历史与档案的关系, 课程设置均以历史科目为主。 除了三代档案学院以外,当时在其它国家也出现了档案教育机构。1856年, 第一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概况西班牙创办了古文书学院,学制三年,主要为图书馆和档案馆培养人才。到1900 年该学院被档案人员、图书人员、考古人员协会开办的研究班所取代。俄国的考 古学院是在1887年创办的,以培养考古专业人员为主,但同时也开设档案学课程, 主要讲授档案馆的历史概况和档案工作的基本技能。 档案高等教育是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适应档案管理的需 要而产生的。档案高等教育的创立,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四、档案学的正式形成19世纪初叶,“档案学’’概念首先在德国出现。1804年奥格写的《一种档案 学理论思想》和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古文书学、历史》杂志,都使用了“档案学"的概念。1885年法国学者朗格卢瓦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第一期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首次提出档案学应成为 独立的学科。 档案学的核心理论的逐步形成,成为档案学形成的标志。1841年法国率先提 出了“尊重全宗原则",要求档案馆按照档案的形成机关来进行整理和分类,标 志着来源原则的产生;1881年德国提出“登记室原则",要求在尊重全宗的同时还必须保持形成机关整理档案的原始顺序,使来源原则正式形成;1898年荷兰档案学家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著的《档案的整理和编目手册》一书,总结了欧洲 档案工作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档案整理与编目的理 论、原则与方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全宗理论的深刻论述,提出档案全宗的有机联系和不可分散的原则,确立了来源原则理论并逐步向国际传播;1901年,国际档案界一致认同了来源原则成为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从而使档案学有了自 己的支柱理论。此外‘,在近代时期还出现了正规的档案鉴定理论――迈斯奈尔的“年龄鉴定论",首次提出了“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一系 列鉴定原则与标准,构建了一个鉴定理论体系,完全改变了过去各国对鉴定进行 粗线条简单规定的传统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是一次重大突破。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章小结法国大革命及其引发的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揭开了世界近代档案史的序幕, 使档案及档案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档案事业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档案及档案工作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变革与发展。本章主 要是简单地介绍了中外档案事业在近代时期的时间界限,对中外档案事业在近代 时的发展情况进行具体的回顾与梳理。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档案事业是以管理和开发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国家各项事业为宗旨,由 档案事业管理工作、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作、档案教育、档案科学技术研究、 档案宣传出版、档案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个部分构成的一项事业体系。近代为 档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本章将对中外档案事业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对照比 较,系统梳理中外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与差异。第一节近代中外档案机构档案机构是国家指导档案工作和保管档案的专业部门,其中最主要的是档案 行政管理机构、档案保管业务机构,各个国家均对档案机构的组织管理、体系设 置、地位与性质加以规定。一、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是实现国家档案事业管理的组织保证,负责掌管档案事 务,指导和监督档案业务机构的工作。它是随着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馆数 量的增多、性质的变化,从近代起逐渐产生的。 (一)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1.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中外都在近代时期设置了独立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但存在一些差别。首先,从设置时间上看,外国要早于我国,世界上第一个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法国档案局设置于1884年。早在1874年和1875年意大利接连颁布了两项关于档 案工作的法令。法令规定,由内务部管辖各个国家档案馆,并在内务部设立中央 档案局负责该项工作。代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北欧诸国的王国总档案馆,也大 多成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而我国的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则成立于1935年, 在时间上晚于外国。 其次,从机关隶属关系上看,中外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虽都隶属于政府的一个.1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 I I I|部,但所隶属的部门却不尽相同。法国档案局隶属于教育部,比利时由内政部管 理国家档案馆,西班牙隶属于教育部,丹麦的国家档案馆属国民教育和宗教部领 导。我国则隶属于行政院。 最后,从机构职能履行过程看,中外有较大差异,在法国档案局未建立前, 实际上是档案馆代行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之职能。法国“穑月七日档案法"将行政 管理权授予国家档案馆,明确规定,国家档案馆负责对地方档案馆进行业务指导 和监督,从而开创了中央级档案馆既负责按规定范围收藏档案,又负责业务指导 的先例。欧洲很多国家起初大多效仿法国,由国家档案馆兼而行使档案事业的行 政领导职责,后来逐步意识到建立档案行政机关的重要性,纷纷建立档案行政机 关。我国则恰好相反,行政院档案整理处撤销后,1947年正式成立的国史馆行使 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 2.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 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来看,中外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主要职能是相同 的,都是对档案事业履行统筹规划、监督和指导、制定统一的法规制度等职能。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中,国民党行政院为了整理本 院及指导所属各部会档案整理,1935年2月设立了档案整理处。在该处组织条例 中明确指出,它的职责是制定中央各部院整理新旧档案的划一方法,并监督指挥 各部会依法处理档案,同时为建立档案库做准备。从其职责上看,行政院档案整 理处是一个领导和指导全国档案工作的专门机构。①因经费困难,行政院整理处仅 维持了四个月,就被撤销了。随后在1940年2月,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在重庆成立, 1947年1月正式成立国史馆。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及以后正式成立的国史馆开始履 行行政管理职能。首先是撰拟了全国档案馆组织条例和有关档案保管的章则。国 史馆筹备委员会成立不久,就向外交部致函,请派员向英、美、法三国驻华使馆 代为调查档案之保藏、整理和发表的各种法规。8月,该馆获得驻美大使寄来的美 国档案馆各种规章,在以后的三年内将各种规章翻译成汉语。在此基础上,撰拟 了《全国各机关档案保管暂行办法》、《全国档案监理会组织条例》、《全国档案馆①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I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属454页.14.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组织条例》、《档案保存办法》及《处理档案实施细则》等章则。而法国从1884年开始了由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一档案局独立行使国家档案事业管理的职能,开始了由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承担国家档案事业管理 的历史,直至今日,法国档案局仍是全国档案事业的指挥中心。在法国的影响下, 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挪威等欧洲国家相继成立了档案行政机关,形成了 国家的档案事业。但也有些国家,如北欧诸国就一直保留着国家档案馆作为保管 机构和行政机构双重职能的传统。① (二)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档案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以什么方式管理国家的全部档案和档案工作以及 采用什么手段协调各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它体现在每个国家的各种档案机构之 间的关系和彼此联结的方式。档案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式的管理体 制,又称集中制;一种是分散式的管理体制,简称分散式。圆 由于近代时期我国档案管理方式更偏向于集中管理,因此,本文只与实行集 中制管理的国家进行比较。 尽管我国与外国一些国家相比,都实行档案集中管理制度,但是我国的集中 式与国外的集中制有着本质的差别。国外是一种较典型的集中式管理体制。外国 一些国家的档案机构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档案馆网体系,因此这些国家的 档案管理的集中是指馆际间的。而我国此时档案保管机构在中央只有文献馆,并 未形成全国规模的档案馆网体系,就全国而言,仍然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因此我 国的集中式是指机关内部的集中管理,并未上升到馆与馆之间的集中管理的高度。 我国只是就局部的档案进行集中管理,谈不上体制问题。并且就一个机关范围来 说,档案管理的分散状态并未完全消除。①黄霄羽.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l咽.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第5l页 ②韩玉梅.外国档案管理fl川●E档案出版社,1994.第102页.15. iiiiiiiiiiiiiiiiii宣iiii―― 二、档案业务机构(一)档案馆 1.关于档案馆的设置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i-一-…ii一一"i――iIiiiiiiiiiiiiiii在近代时中外都设立了国家意义上的档案馆,迈出了档案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的一步并将档案馆的性质定性为档案的保管机构。 1925年10月,北洋政府利用清宫旧址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下设古 物馆、图书馆和总务处等机构。图书馆下设文献部和图书部。文献部负责集中清 代宫廷、内阁的档案和图像、钱币、乐器、仪仗等物。故宫博物院文献部的成立 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国近代档案馆事业的开端,也是我国 古代档案工作开始向近代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①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进行了档案工作改革。改革进程的第一步就是根据 1789年7月29日颁布国民议会组织条例建立了国民议会档案馆。该条例的最后一 章专就档案工作作了三项规定,其中第一项便是成立国民议会档案馆,负责保管 国民议会的文件。改革进程的第二步是根据1790年9月12日颁布的国家档案馆 条例建立了国家档案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档案馆。 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发展,欧洲出现了一种资本主义垄断企业建 立的新型档案馆――经济档案馆。德国是最早创立经济档案馆的国家。这一时期 德国的经济档案馆主要有1905年建立的克虏伯公司经济档案馆、1906年建立的莱因一威斯特伐利亚经济档案馆、1907年建立的西门子公司经济档案馆、1908年建立的汉堡经济档案馆。随着经济的发展,瑞士和荷兰等一些国家也相继建立了经 济档案馆。1910年瑞士建立了巴塞尔经济档案馆和苏黎世经济档案馆;1914年, 荷兰在海牙建立了经济历史档案馆。科技档案大多保管在这种经济档案馆中。 此外还有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社团档案馆。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各 种行会档案馆、银行档案馆、公证档案馆、大学档案馆等。①杨小红.中国档案史【l旧.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6页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粟事业发展比较2.关于档案馆的类型 我国档案馆的类型比较单一,而外国档案馆的类型则是多样的,除历史档案 馆外,还有经济档案馆,包括从中世纪就已出现的社团档案馆,如大学档案馆、 银行档案馆等。 3.关于档案馆的馆藏 在近代时,无论中外档案馆的馆藏均以保管历史档案为主。我国的文献部专 职管理历史档案的职能比较突出,是现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外国国家 档案馆集中的档案主要是早期的或封建制度社会遗留的历史档案。法国档案法规 定国家档案馆负责收藏法国大革命前的历史档案及法兰西共和国各中央机关的档 案。西班牙的西曼卡历史档案馆、马德里国家历史档案馆也都是以保存历史档案 为主。比利时王国总档案馆,保存了西班牙和奥地利统治时期的档案。由此可见, 近代时的档案馆藏以历史档案为主。 4.关于档案馆网体系 外国在近代时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档案馆网体系,由此可知,在外国档案 馆已经普遍设立,不仅有国家级档案馆,还有地方档案馆。而我国档案馆的设置 比较少,除了一个国家级档案馆外,地方档案馆的数量也是极其有限的。 5.关于档案馆的地位 法国档案改革之后,外国的档案馆多是独立的专门的档案保管机构。如法国 国家档案馆,比利时的王国总档案馆,荷兰的国家档案馆、意大利的国家档案馆 等档案馆都是独立的专门的档案保管机构。而我国的文献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档 案保管机构,是故宫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具有独立性。 6.关于档案馆的性质 穑月七日档案法颁布之后,外国档案馆逐渐走向开放,成为开放的、科学文 化机构,而我国这一时期的档案仍以封闭为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文化机构。这也是中外档案馆的相异之处。 (二)档案室我国的机关档案室与欧洲国家的机关档案馆,这两类非独立的档案保管机构.17. iiiiiiii亩I――--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1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尽管名称不同,但其地位相同。其地位都是机关内部的档案保管机构。 近代国家机关档案机构,随着政权机关的建立逐步设立和健全起来。南京临 时政府采用总统制,在总统府秘书处下设文牍科,负责整理和保管总统府在日常 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可以说是总统府的机关档案室。政府各部及所属机构并未建 立专门档案机构,而由文书部门兼管,专人负责。北洋政府机关中出现了一批专 职档案机构,到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近代国家机关专职档案机构已普遍设立。 如国民政府中央各部会相继建立起了一大批专门档案机构,这些机构大多设于机 关的总务司下面,也有隶属于秘书科、文书科的,负责管理本部门档案。①外国在 这一时期的机关档案室主要是延续了封建社会时期的机关档案馆。封建社会末期, 随着经济和政治管理体制的强化,部门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为国王服务的各 种机构都有了变化。有些国家对内和对外事务中起重要作用的部门变成独立的部 门。这些部门又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部门档案馆。其性质是一种机关档案室。其主 要职责是负责保管本部门本系统的档案,并向本部门提供服务,一般不向社会开 放。⑦第二节近代中外档案管理在封建社会时期,许多档案工作者已经提出了一些关于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 的问题。到了近代,各国进行了档案工作改革,以及档案工作的理论在实践中得 以应用,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一、档案分类在近代时期,档案的分类在实践中主要以主题分类和全宗分类为主。其中主 题分类法是事由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全宗分类法是来源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主题分类 在档案工作实践中,中外在近代时期都曾以主题分类法为档案的分类方法。①杨璐.浅析我国近代档案教育的兴起[J].浙江档案,2004.(10). ②韩玉梅.外国档案管理[M].档案出版社,1994.第110页.-18.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其中事由分类法、实用归纳法、合理演绎法、卡缪一多努分类法、纲目分类法、 十进分类法等都属于主题分类法,也是事由原则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 我国机关大多采用的是纲目分类法,它是仿照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编制的, 一种固定以组织机构和职掌为区分原则的分类方法。 在封建社会,档案的整理和分类一直是以事由分类为主。直到法国档案工作 改革初期,馆藏档案仍是以主题分类为核心。比较典型的是法国国家档案馆早期 实行的“卡缪一多努分类法’’。在美国,在来源原则传入之前,美国在档案整理和分类主要是借用图书分类法一杜威十进位法。(二)全宗分类 全宗分类法是来源原则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是按照档案的来源对档案进行 整理分类。 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仍以纲目分类法为主。也就是说我国在近代末期仍以 主题分类法为主。而同一时期的外国的档案分类已经由主题分类向全宗分类转变, 并确立了来源原则的统治地位。这是中外在档案分类方面差异较大的地方。 尽管来源原则在我国实践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清华大学历史系整理档案的方 法:一是十进式分类,即主要以问题为区分原则,二是机构式分类,即按机关及 其内部机构为区分原则。这两种方法体现了由主题分类向全宗分类的转变。但是 它在我国近代档案整理分类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仍以主题分类为主要的分 类方法。 1841年4月24日由法国内政部长杜卡特尔发布的第十四号通令《关于各部和 各地区档案整理与分类的指示》是尊重全宗原则提出的标志。尊重全宗原则的核 心内容是保持全宗的完整性。1881年7月1日普鲁士发布了《国家机密档案馆档 案整理条例》,提出了“登记室原则’’。来源原则最早是在法国和德国提出的并应 用的。到1909年,在美国历史协会下设的公共档案委员会的年会上档案学者列兰 德主张档案分类应采用来源原则。此后,美国学者也越来越多地认同了来源原则, 并逐步代替了杜威十进位分类法。 191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会议讨论.1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_III了荷兰手册的核心思想是来源原则,并将宣布这一原则是档案的基本原则。布鲁 塞尔大会确立了来源原则的核心地位,为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档案的鉴定与销毁(一)关于档案鉴定的标准 近代前期档案的鉴定标准并不像现在这样规范齐全,考虑很多的因素,而是 鉴定标准比较单一,仅把眼光放在档案对本单位的现行价值和历史价值上,忽略了档案对社会其他方面的价值。这是近代中外档案鉴定的相同之处。如殷钟麒在《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中提出应当保存文件的五种情况,应该销毁文件的五种情 况中,大多是对什么应该存,什么应该毁加以规定说明。法国当时也只是把档案分为四大类――有用文件、历史文件、无用文件、封建文件。并认为前两类应该保留,后两类应该销毁。随后欧洲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一些有关档案鉴定的简单法规。但是内容都十分笼统,鉴定标准单一。且对于价值的判定比较专一,仅把眼光放在档案对本单位的现行价值和历史价值上,忽略了档案对社会其他方面的价 值研究。 到了近代后期,外国形成了正规的档案鉴定,并由粗线条的简单规章发展成 为系统的鉴定原则和标准。迈斯奈尔第一次提出了“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思想,改变了各国销毁古老文件保留近期文件的做法,并且带动各国相继确立了档案的“禁毁年限’’。而我国的档案鉴定并未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因为我国这一 时期的档案馆事业还不发达,档案鉴定工作多局限于档案室。而机关档案室的管 理又是各自为政的,因此档案鉴定工作也是不科学、不系统的。 (二)关于档案鉴定与销毁的机构 近代时期关于档案鉴定不但有系统的鉴定原则和标准,还设立了专门的档案 鉴定与销毁机构。穑月七日档案法规定,巴黎和各主要行政区中心设立档案鉴定与销毁的机构――档案清理处,负责清理接管的旧政权档案。为了便于管理,该处当时把档案分为四大类,并认为有用文件和历史文件应当保存,无用文件和封 建文件应当销毁。而中国却没有专门的档案鉴定机构,只是将档案鉴定看作是档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案管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三、档案的编目(一)关于档案检索工具 近代中外在档案的编目方面的相同之处在于对档案进行了编目,并且编目所 揭示的有关档案的信息有较大的增加。这一时期的编目一般都指出每个文件大类 的来源、所属年代(起止日期)、大致数量、文件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库房内存放地址等。这一时期我国的一些学者已经认识到档案编目的重要性。其中殷仲麒认为 “编目之用意,即是整理卷宗,分条列目,依次编录,使之条举目张。亦即将档 案室中全部档案之内容要点,一一提示于调阅人及管卷人"。①如归档文件总登记 簿、卷目分类簿以及一些机关还使用的目录卡片。这些都揭示了档案的形成机关、 主要内容、生成日期等内容。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档案的编目工作才真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始编制出版供利用者使用的检索工具。拉包德编制的《简要总目录》,该目录列举了 每个文件大类的文件或条目――卷册、卷盒和其它案卷单元。1871年法国国家档案馆又发表了《国家档案馆所藏全宗的简要目录和编制方法》,此目录对革命前各 个文件大类的来源和主题都作了分析。除了档案馆指南外,还有一种最详细的检 索工具,即案卷目录。 (--)关于档案编目的基础 近代时期,外国的编目多是基于档案馆基础上的,如法国国家档案馆所编制的最普通的检索工具是档案馆指南,它几乎包括各个大类的文件。如卡缪一多努于1811年编制的档案馆指南《1811年8月15日帝国档案馆系统目录》,在1867 年发表了拉包德编制的《简要总目录》等,都是以档案馆为基础的编目。而我国 是基于机关档案室,对于档案馆所需的大型的高级编目形式没有涉及,还是比较 初级的卡片式或归档文件总登记簿、卷目分类簿等,适用于档案数量少的档案室。①李财富.中国档案学史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6页..2l?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档案的开放利用(一)关于档案利用的主体 近代中外档案开放利用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史学家利用为主。自1921年大 批原属清朝内阁大库保存的明清档案流传到社会上以后,一些历史学家开始注意到利用这些明清档案进行明清历史的研究。在2卜30年代,一些文化机构、学术团体和高等学校,曾自发地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这 一时期在我国历史学家对档案的研究比较多,掀起了研究历史档案的热潮,因而 这一时期的档案利用以历史学家为主。 近代档案利用的重大变革是法国首创的档案开放原则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不 仅使利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延伸影响到档案馆乃至整个档案工作的 根本变化。 在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的影响下,欧洲国家逐渐接受并实行了开放原则。比利 时、荷兰、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都在档案法中明确规定公共档案馆面向社会公众 开放。凡属国家的档案,都可以向公民免费提供利用。尽管允许社会公众利用档 案,但由于社会档案意识薄弱,近代时期来档案馆的利用人数并不多,主要利用 者局限在史学家的范围内。因此整个19世纪被称作“历史的世纪’’。 (二)关于档案开放 近代时档案开放利用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无论中外都已经意识到了档案应该 面向公众,向公众开放。不同之处在于开放程度不同,外国将档案开放工作纳入 法制轨道。在1794年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进一步明确规定法国所有公共档 案馆实行开放原则。档案被视为国家的公共财富,任何公民都享有利用档案的平 等权利。而这时的我国的国史馆只是对个别机构组织与人员开放,不对公众开放, 从本质上讲,我国档案馆还是处于封闭状态。 在我国,国史馆就开放利用问题制定了《国史馆档案管理办法》。《司法部文 件保管细则》、《外交部保存文件规则》等也都规定本部保管的档案,不仅供本机 关查阅和利用,且允许其他单位利用,特别是外交部还明文规定允许外国使馆人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员利用,封建社会那种垄断、禁锢的档案制度在北洋政府时开始松动,北洋政府 利用档案的对象大大扩大,档案逐渐向文化遗产转变,为历史研究和学术研究服 务。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的性质逐渐得到体现。 1790年颁布的法国“国家档案馆条例"规定,国家档案馆每周对外开放三天, 法国公民可以前来免费查用档案。1794年的“穑月七日档案法"宣布:法国的所 有档案馆均实行档案开放原则,所有公民都可以在限制和监督的条件下在档案馆 免费利用档案,复制需要收费。另外还对档案编制目录,以便公众利用。第三节近代中外档案学理论研究档案学的产生是各国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我国档案学者将档案工 作的经验提升为比较系统的档案学理论,是我国档案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在 我国档案事业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欧洲的德、荷、法等国是档案学理论的重要 发源地,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以后,创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档案学,对各国档案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档案’’的定义德国的档案学者艾哈德1834年在其著作《对于档案事业科学的建立和组织的 理想》中指出,一宗档案一般是一种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已经结束的、可 用作历史情况证据的书面报告的搜集品。艾哈德本人说,他的定义可以将档案馆 与图书馆划清界限。图书馆的收藏品不是直接从业务渠道上来的,档案馆的档案 室直接从业务渠道上来的,而且是在业务进行过程中还要使用的。①我国在这一时 期并没有对这一关系进行探讨。我国对“档案’’定义的探讨更多的是关注文书与 档案的关系的探讨。例如龙兆佛在区分文件与档案的概念时指出“文件由点收、 核办、封发过程叫做文件,汇集以办结又同属于一宗案情的文件在保管的过程中 叫档案。就时间说,文书和档案只是表示一个东西的两个过程(核办至封发的过①韩玉梅.外国档案管理[M].北档案出版社,1994.第87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叫文书,办结归档报关的过程叫档案)。就数量说,单一的文件叫做文书,汇集 同案的文件叫做档案。文书是组成档案因素,档案是文书的集合体,所以文书和 档案又是一样东西的不同数量。”二、“档案学"一词的提出档案学最早出现在欧洲,1 571年德国的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尔堡出版的《综合报告一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结构和管理》等两部专著,是目前各国档案史料报道的最早的档案学专著。但是“档案学" 一词,却是在近代时才出现的。 (一)关于“档案学一一词的提出 近代时期中外都首次出现了“档案学"一词。不同之处在于,“档案学"概念 提出的先后顺序不同,外国对“档案学’’一词的提出,比我国早了近一个世纪。 另外,“档案学’’提出的基础也是不同的,我国是建立在档案室基础上的,外国是 建立在档案馆基础上的。 近代是我国档案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档案学’’一词在 我国正式问世。沈兼士在总结1922年以来北京大学整理明清档案的经验与教训时 说:“……这种做法是不易将档案管理整理出一个系统来的,档案学更是没有成立 的希望。”1935年,滕固在《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指出:“用 科学方法处理档案,有叫做档案学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根据 现有的文献材料,这是中国明确提到“档案学’’这一名词概念的首次记载。① 德国档案学者最早提出了“档案学"的概念,并在论著或专业期刊中加以应 用。奥格在1804年出版的专著《档案学的理论思想》中第一次使用了“档案学" 的概念;1806年奥斯莱特尔和多林格尔创办了名为《档案学与文书学》的期刊; 1834年霍费尔、艾哈德、冯?麦登创办了名为《档案学、古文书学和历史学》的 杂志。①李财富.中国档案学史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0页..24.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二)关于档案学学科地位 关于档案学学科地位的探讨中外有所不同。我国在这一时期仅仅是提出了“档 案学"一词,虽然龙兆佛希望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尽快得到提高,他说:“目前关于 此问题之学理虽然尚是空乏,但我相信至多十年之后,此问题之学理必可发展成 一种专门学问,档案学一名词必可成为与图书馆相对等之名词。’’①但是并未对档 案学的概念、学科性质等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外国在这一时期不仅提出了“档 案学”的概念,而且对档案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探讨,最早对档案学学科性质进 行定位的则是曾任法国档案局局长的历史学家朗格鲁。1885年,他在《国际档案 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档案馆的科学》,第一次提出 了档案学不是历史辅助学科而应当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三、档案分类档案分类在理论中主要以事由原则和来源原则为主。其中,来源原则是档案 学的核心的核心理论之一。(一)关于事由原则在近代时期,无论中外事由原则都有了新的发展,不同之处在于我国的档案 分类以事由原则为主,国外事由原则仅应用了一个较短的时期,便被来源原则所 取代。 我国比较典型的事由原则是纲目分类法和十进分类法。其中,纲目分类法在 实践中广泛应用。周连宽、程长源、何鲁成、傅振伦等人先后提出过这种分类法一十进分类法是仿照美国杜威图书十进分类法而改制的。方苏生拟制的文献馆所藏档案十进位分类标即属于此法。陈国琛也主张“以采用杜威‘十进法’为最合 理"。⑦ 到法国档案工作改革初期,馆藏档案仍以事由原则为核心。而此时的事由原 则较古代已有了新的发展,即出现了“卡缪一多努分类法"和美国杜威十进位分①李秀华.浅析中国档案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因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o李财富.中国档案学史论[砌.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5页..2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类法。十进位分类法和卡缪一多努分类法,都是封建时代合理演绎法和综合归纳 法的继续和发展。随着事由原则弊端的逐渐暴露,事由原则逐渐被来源原则所取 代。 (二)关于来源原则 1.关于来源原则,无论中外在理论上都主张按档案的来源整理档案,强调档 案整理保持原来的面目。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对来源原则的探讨多限于理论,在实 践中大多数还是以事由原则为主。 沈兼士主张“整理以不失原来之真面目为原则”。方苏生在论及按衙署对档案 进行分类时说:“例如内阁、军机处、内务府、衙署不同,职掌各异,我们必不能 把他们的档案混而为一。文华档案管理专科的教员们则明确提出档案分类应采用法国的尊重全宗群原则,并认为档案分类的基本原则是“须能表明原来制档机关之行政目的"。黄彝仲认为:“档案分类必须尊重档案产生之历史,不能紊乱其原 来之系统,此为档案分类最重要的原则,亦为档案分类之特有要则,为图书分类 所不能适用者"。滕固甚至提出以来源原则作为档案整理、分类的基本原则。 外国此时则形成了来源原则的理论。1841年4月24日由法国内政部长杜卡特 尔发布的第十四号通令《关于各部和各地区档案整理与分类的指示》是尊重全总 原则提出的标志。尊重全宗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保持全宗的完整性。 1881年7月1日普鲁士发布了《国家机密档案馆档案整理条例》,提出了“登 记室原则"。登记室原则更多地融入了历史主义和发展思想,更明确地要求档案整 理原原本本体现档案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有机联系。它才是来源原则正式形成的标志。1898年荷兰学者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作出版了《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 一书。该书对来源原则进行了理论论证,为档案全宗原则指出了科学的定义,强 调全宗必须由同一机关的文件组成,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档案全宗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整理必须以档案形成机关原有的部门编制为基础。最重要的是得出了全宗应 独立保存、同一全宗不得分散、不同全宗不得混淆的科学结论。此后,美国学者 也越来越多地认同了来源原则,并逐步代替了杜威十进位分类法。.26.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2.虽然中外都意识到了档案分类应该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但是对于这一问 题的研究程度却是大不相同。 我国只是一些学者在进行简单的论及,并未对来源原则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入 的研究。而此时的外国对来源原则不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而且在1910年的比利 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上讨论了荷兰手册的核心思想是 来源原则,并将宣布这一原则是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布鲁塞尔大会确立了来源 原则的核心地位,成为各国在档案整理上普遍遵循的原则。四、档案鉴定(一)关于鉴定与销毁的必要性 在我国不仅是档案学者,即使对档案有所研究的历史学家也主张鉴定,徐中舒 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档案的分析》一文中说:“我们觉得这样巨量 的档案,全部保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有许多档案,实在也无须保存f的。如果因为要全部保存,使重要档案与不重要档案一同保存于不完备的设备之 下,而任期逐渐淘汰,自然毁灭,不如经过多数学者鉴定一番,选其重要的,存 储于完备的库藏中。"①这就明确地提出了档案鉴定的必要性。 英国的基拍宣称:“在公共档案馆所保存的大宗的法律及政府文件中,有些对 于法律、历史、军事、统计、经济或官方等各个方面,以至于对任何人都毫无用 途可言。”@他指出了档案应该鉴定的思想。 (二)关于档案鉴定的标准 中国侧重于价值鉴定。从民国时期开始,档案界学者已经意识到价值鉴定的重 要性,把“价值”一词引入档案界,并把“档案价值”作为鉴定档案首要考虑的因素,学者们己经开始从文件的内容、来源、有效性以及外形特征等方面细化并鉴定档案的价值,且对于不同价值档案如何处置作了简单区分。. 何鲁成说:“档案应就其价值与需要,规定保存年限,其逾保存年限者,可经。李财富.中国档案学史论r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7页.口黄霄羽.外国档案事业史IMI.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9页..27. 宣I―i――――iiiii――――――――――――――I高I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过审查后销毁。’’他认为永久保存的案卷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为本机关主管事 项;第二,关系将来办案之根据者;第三,其对象为一般而非个别。龙兆佛认为 清理(鉴定)档案需要有详细的标准。他提出了档案的存毁原则:凡是有文献价 值者、法令规定者、未失者以及其他应存案卷,都应保存;凡是平凡久远者、失却时效者、虫蚀破烂者,都可废弃。①随着文件数量的增多,粗线条的鉴定已经不能适应客观的需要,各国开始研 究和制订更为详细的原则和标准。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普鲁士基米国家档案馆馆长 迈斯奈尔于1901年提出的一套档案鉴定体系,包括六条一般原则和七条具体标准。 并第一次提出“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思想,完全改变了过去各国销毁古老 文件、保留近期文件的习惯做法,带动各国相继确定档案的“禁毁年限”, 使年代久远、数量较少、价值较珍贵的档案得以妥善保存。最重要的是他第一次系统 地改变了过去各国对鉴定进行粗线条简单规定的传统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三)关于档案鉴定理论的研究程度 在近代时,关于档案鉴定理论的研究程度,我国尚属探索阶段,只是对档案 鉴定的标准、原则进行简单的说明,并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此时外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型的鉴定理论一年龄鉴定论,提出“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思想,并要求设置禁毁年限、划分保管期限,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五、档案学成果近代时期,档案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档案学术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一)关于档案学术取得的成果近代时期中外档案学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硕果累累:出现了一批著作和杂志,对档案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中国近代档案学成果,主要体现在十三本旧著的问世。它们是《公牍通论》、①李财富.中国档案学史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7页..28.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档案管理法》、《县政府档案管理法》、《档案管理与整理》、《档案管理法》、《县 政府档案处理法》、《档案科学管理法》、《公文档案管理法》、《文书之简化与管理》、 《公牍学史》、《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公文处理法》、《中国档案管理新论》 等。这些著作不再是单纯的档案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是具有了对具体实践的抽象 概括的性质。大体反映了近代中国档案学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其得失、特点等。 近代档案学研究最突出的成果是荷兰三位学者萨穆?缪勒、约翰?斐斯和罗 伯特?福罗英于1898年合作出版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简称“荷兰手册"。 荷兰手册以条目形式完成,共计100条。内容包括六章,分别是:档案馆档案的 来源和组成、档案文件的整理、档案文件标题的拟定、档案目录的编制、档案标 题的拟制、某些术语和符号的习惯用法。@(--)关于档案学术成果的基础由于近代时外国的档案馆工作已经蓬勃发展,因此档案学的很多成果都是基 于档案馆工作基础的,档案学术也多是关于档案馆问题的研究。而我国在近代时 档案馆并不发达,相反机关档案室普遍设立,档案室工作较发达,“十三本旧著" 也多是对档案室档案工作的经验的积累。档案学术成果也多是基于档案室工作的 经验的总结。因此,中外档案学术成果的基础是有差异的。 (三)关于档案学理论水平 中外所取得的档案学成果的理论水平也是不尽相同的。我国的档案学成果更 多的是档案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深度,而国外较系统地进行论证。其 中“荷兰手册’’是外国档案学成果中的经典之作。它奠定了来源原则的理论基础, 推动了来源原则的广泛发展。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将荷兰手册誉为“现代档案 人员的圣经’’。加拿大档案学者库克也认为荷兰手册阐述的基本思想已成为20世 纪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②①黄霄羽.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第67页. ②黄霄羽.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第69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节近代中外档案教育虽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历史悠久,但在封建社会以及之前的社会时期,都没有形成正规的档案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教育是在近代时期才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档案工作的发展程度不同,因此中外档案教育也存在 诸多的不同。一、关于档案教育的学制从近代档案教育的学制来看,外国普遍学制较长。例如法国档案学院创办时 学制两年,恢复后学制改为四年。西班牙的古文书学院学制三年。我国的私立武 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从最初开办时的学制一年,到改为档案管理专科时的学 制两年,再到1947年的学制三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外在档案教育的学制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二、关于课程设置近代我国档案教育的课程设置注重把文件管理与档案保管相联系,尤其是将 文书档案连锁法纳入教学内容,体现了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思想。④而外国对 文书与档案的关系鲜有探讨。近代外国档案教育重视历史与档案的关系,课程设 置以历史科目为主。例如维也纳历史研究院本身既是历史研究机构,又是培养高 级档案专业人才的机构。三、关于档案教育的形式近代中外档案教育的相同之处在于中外档案教育都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中国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档案专科,其理论课内容有档案经营法、档案行政、档案分类、档案编目、立排序列法等,这些理论知识大多是针对档案 工作的各个环节;又如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与内政部订颁的《县管理档案人员 训练班业务训练课程讲授要点及时数分配标准》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受训时数为①杨璐.浅析我国近代档案教育的兴起叨.浙江档案,2004,(10),,30.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理论课50时数,实践课80时数。o从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档案教育十分注重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而法国的档案学院在1830年之后课堂专设在国家档案馆,并要求 档案学院的学生最后一年为实习时间。可见外国也十分注重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结20 口。四、关于档案教育层次近代时期我国档案学教育以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而外国是以本科教育 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在教育层次上略高于我国。法国档案学院将学制改为四年之 后,毕业时颁发古文字――档案学士证书。西班牙的古文书学院创办于1856年, 主要为图书馆和档案馆培养人才。到1900年该学院被档案人员、图书人员、考古 人员协会开办的研究生班所取代,教授研究生教育。五、关于教育宗旨近代时我国档案教育的宗旨更多的是培养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而外国档案教 育机构主要宗旨就是保持本国文化传统。这是中外档案教育的差异之一。 随着近代国家专职档案机构的普遍设立,对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档 案工作者的需要增多,为了满足档案机构对档案人员需求,于是正规的档案教育 在我国开始出现了。其中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的档案培训班的宗旨是:“培 养管理之中级技术人才,以适应机关增进行政效率之需要。"由此可见,我国档案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为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法国档案改革后迫切需要精通历史知识 又具备档案管理技能的人才。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就曾有创办一所学校培养原始文 献研究人员的设想,但未能如愿。@从古代起外国档案教育就是本着培养保持文化 人员的思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管理人员和为政府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六、关于档案人员的培训与外国档案教育相比,我国档案教育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开设了档案干部培训 班,此班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国近代①杨璐.浅析我国近代档案教育的兴起[J].浙江档案,2004,(10).一3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II II的档案教育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就是档案干部培训班。私立武昌文华图书 馆学专科学校、四川省训团、国民党政府中央训练委员会及内政部都曾举办过档案干部培训班。第五节近代中外档案法规各国都为档案以及档案工作制定了严密的规章制度,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加 以明确。法律法规是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到了近代档案法律法规较古代有了新的发展,并且中外也有所差别。一、对档案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代时中外都认识到法律法规在档案工作中 的地位和重要性,所以,颁布了较多的关于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是中外档案 法律法规方面的共同之处之一。 仅从1912年11月6日北洋政府颁发《临时大总统公布公文程式令》,至1926 年9月1日北洋政府结束统治前夕签发的《国务院秘书厅对执政府时一切公文宣 布无效致内务部函》的15年时间内,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务院到各部院,前后上 下共制定颁布了近百个文书和档案工作法令、章程、规则、条例、办法、细则等 法律和规章,使我国的资本主义档案法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是遵照法规条例来推动改革进程的。1789年颁布的国民议 会组织条例,1790年颁布的国家档案馆条例和成立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还有1794 年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穑月七日档案法是近代档案档案法制建设的开端,它 将档案工作上升到国家一项独立事业,从而为其他国家,特别是资产阶级国家的 档案法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总之,“穑月七日档案法"的颁布标志着近代档案 法规建设的开端。①黄霄羽.外国档案事业史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65页..32. 第二章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二、关于档案法律法规的专业化关于档案法律法规的专业化中外都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档案法律法 规的发展不同于古代,有了新的变化,从包容走向独立。 古代关于档案的法律法规都是包含在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之中,没有独立的 档案法律法规。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体制,历来是民刑不分,诸法合一的,外国也是如此,但凡涉及档案保管方面的有关条款规定,无一不是含括于国家行政制度和律法之中的。到了近代我国关于档案管理的一切规定及实施,不仅与国家刑 法相脱离,而且纯粹以行政法规的面貌出现,不仅档案法规专门化蔚成大势,而 且档案管理内容已被正式纳入行政立法的范畴之内。o此时的外国也早就颁布了专门的档案法一“穑月七日档案法"。由此可见,无论中外档案法律法规较之古代都有了新的变化,从包容在诸法中走向专业化。三、关于档案法律法规的独立性关于档案法律法规的独立性方面,中外所不同的是纵观近代我国没有一部专 门的档案法律,只是在一些行政规章中涉及档案法。如《内务部颁发公文程式咨 各部文》、《总统府收发文通告》、《财政部办事通则》、《公文程式条例》、《国民政 府关于会计文件保管期限训令》、《行政院颁发文卷保存年限四项原则》、行政院关于《公文改良办法》、《各部会审查处理公文改良办法》等。但他们也并不是独立的档案法律法规,而只是个部门行政规章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外国相对来说,在档案法律法规方面就要比我国相对成熟一些,早在1790 年颁布的“国家档案馆条例’’和“城里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就已经是专门的档 案规章。在1794年就颁布了穑月七日档案法,该法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 档案大法。受法国资产阶级档案改革的影响,其他国家也相继制定出台了专门的 档案法律法规,从此档案事业走上依法治档的道路。①刘迎红.浅谈我国近代档案法规的时代特征――兼与古代档案法规比较[J].档案学通讯,2004,(1)..3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关于档案法律法规的制定主体就档案法律法规的制定主体而言,中外是有一定差异的。外国档案法律法规 的制定主体多是国家权力机构,而我国更多的是各级行政部门。我国档案学产生 的起点受统治者利益的制约,档案部门的各种工作和管理更多的是依靠行政力量 和行政手段。而外国在近代时已经有了独立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事业也已 经成为了国家的一项独立的事业,因而档案法律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五、关于档案法律法规适用的范围在近代由于我国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和全国性的档案保管机构出现的较晚,因 此我国档案多处于分散状态,因此我国档案法律法规更多的是针对某一特定机关 制定的,起到规范本机关档案管理活动的作用。如:《档案室办事规则》、《保存机 关旧有档卷令》,就是国民政府针对内政部及行政院的档案工作进行的规定。 而外国此时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档案馆网体系,采取集中式的管理体制, 因而档案法律法规的规范对象具有普遍性,适用范围较广。本章小结档案既是社会管理的工具,同时又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因而档案事业是 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同国家各项事业息息相关,又不同于国家各项事业,有着无 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档案事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组成。本章主 要是对近代中外档案机构、中外档案管理、中外档案学理论研究、近代中外档案 教育、近代中外档案法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 第三章影响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的因素第三章影响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的因素第一节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共性的分析 一、档案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以从事物发展过程固有的联系和必然趋势中认识 和把握它,利用它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限制某些规律对人类的破坏作用,但 决不能创造、改变或消灭规律。规律又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 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每个事物都是这种普遍联系中的一 个环节。这种联系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是各种各样的。事物矛盾双方或事物之间的 这种必然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构成了事物的规律。档案、档案事业都是处在 自身矛盾、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过程中,也就是说,它们是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发 展、变化着。回 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自发到成熟的渐进过程。档案工作发展到近代时期,已经超出了档案管理――档案收集、整理、利用这样的范畴,形成了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档案保管业务、档案教育、档案学术理论研究等在内的多个系统,已经构成了国家的一项事业――档案事业。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贯穿了整个档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遵循着档案事业自身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 伴随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日益增多和复杂,产生了记录人类实践活动的强烈 愿望,而文字的发明与国家的形成,促成了文书档案的产生。文书档案的本质属 性,决定了其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便于今后有效利用档案,档 案收集、整理、保管、保护、提供利用等管理活动应运而生。由于人类历史早期 的档案利用局限于档案形成机关与工作人员,故而最早建立的档案保管机构大多 具有机关档案室的性质。此后,为保管那些对国家与社会具有长期保存价值、能 够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的档案,建立了档案馆。档案与档案形成机关单位、与社①刘国能.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5,(6)..3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_1――i-iiiiiiiiiiiiiiii会的这种普遍联系,是建立档案保管机构符合规律的认识基础与先决条件。社会 的进步与发展,档案管理活动的扩大,确立了规范档案管理活动与管理人员行为 的制度与法规,以及适应档案保管的专门知识技能。为全面、有效地规划与监督 档案管理机构及活动,不断积累总结档案实践工作经验,提高档案保管和人员业 务水平,档案馆网络体系、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学术理论研究、档案专业教 育随之产生,从而使档案事业成为国家管理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国家的档 案事务同国家其他事务一样,往往同周边国家、国际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如工作经验、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的借鉴与交流,一些档案事务的磋商与协调等, 从而推动了档案界的国际交往与合作。 以上是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产生发展过程,是档案事业形成、发展、成熟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档案管理交流的扩大在古代时档案事业尚未完全形成。由于古代时大多数国家实行封闭式管理, 国家对外交流有限,直到近代时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法国大革命标志着世界档 案史的开端。在法国档案改革的影响下,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瑞典、丹麦、 挪威等欧洲国家纷纷效仿,建立了国家档案馆网体系,创办档案高等教育、档案 法律法规出台、档案学正式形成等,相继使档案事业成为国家的一项独立的事业。 191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图书与档案人员的国际大会。这次大 会是近代时期档案对外交流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来自英国、法国、俄国、荷兰、 西班牙、比利时、美国、加拿大等23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档 案界的代表120多名。与会的档案人员围绕档案立法、档案库房结构、档案保管 与修复、案卷目录编制、私人档案保护和档案人员职业教育等当时各国共同关注 的专业问题开展了讨论和交流。大会的重要成果是使各国档案人员开始认识到国 际合作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确立荷兰手册的核心思想是来源原则,并宣布这一原则是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随着国际档案交流的扩大,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也掀起了中外档案交 第三章影晌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的因素流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近代时我国对外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出国考察档案工作,孙仁林认为 “我国档案管理尚无成法,……辛亥政变后中央及各省00 00?盖以各自曾派专员赴欧美调查仿办。嗣后厥后各种档案管理法应运而生……"。①这种考察开阔了眼界。 二是通过一批行政界和学术界人士介绍欧美档案学,如《行政效率》杂志上刊载 了不少介绍美、英、法近代档案管理的文章,何鲁成的《档案的管理与整理》、毛 坤的《档案序说》等也以较多的篇幅论及欧美的档案学理论,但都仅仅流于介绍, 鲜有欧美档案学译著问世。国三是通过档案教育,文华图书专科学校开办了档案管 理专科,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档案学理论,但其课程内容比较“简 单粗糙”。@其中教员也多为图书馆学出身,他们的思想里不可避免地受到图书馆学的影响。档案管理对外交流的的扩大,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管理方法 和技术,对于提高本国档案管理水平,加快本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步伐,具有重要 的意义。第二节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差异的分析在外国,近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资产阶级 用暴力手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把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 的高度,在科学技术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连续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资本主义 经济、政治和文化飞速发展。我国在近代时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代小 农经济受到冲击,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方面,我国此时处于政权交替频 繁且多个政权并存阶段,政权之间的斗争也很激烈。在文化领域,随着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中外经济、政治、 文化方面的差异,对档案事业的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①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323页. ①朱惠珏,魏瑚.中外档案学交流回顾[J].兰台世界,2006,(3). ③吴宝康.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71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iiiiiiii宣I――――――I―I―――――ii―_iiiiii――――――――m―――――――iiiiiiiiiiiiiii宣iiii一、社会环境因素档案事业的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关系密切。如果社会环境呈 现良好的适宜和稳定的状态,那么就会促进、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相反,就会 对档案事业产生消极的作用。 (一)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和制约着一定的社会档案 事业的发展水平,近代档案事业的发展,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状况。自古以来,档 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与经济的关系尤为密切,档案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 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殖方列强蜂拥而至。自给自足 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清朝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列强获取了种种政 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他们把持中国的海关、财政、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 在经济领域便形成了诸如财会档案、统计档案等新档案种类。面对外国资本主义 的入侵,清廷部分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办起了“洋务",创办了 新式的制造枪炮、弹药、造船等军事工业和工矿、交通运输等民用工业。①随着工 业的发展,出现了图纸档案等技术档案,丰富了我国档案的类型。 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经济基础之上的,加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约束,政府的一整套国家机器是模仿资产阶级共和国模式建立的。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上层建筑必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这就使与国家密切 相关的档案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首先是建立一批近代意义上的档案机构,然后 是确立和实施了一整套档案工作的规章和制度。这些管理措施涉及了近代档案管 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环节,促进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从行政院及其下属各部、会等中央机构中,普遍建立了 机关档案工作机构。如内政部在秘书处下设有总档案室,各司、处设有分档案室,①刘国能.中国档案事业体系的形成阶段(续)【J1.中国档案,2004,is). ②吴荣政.近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探源【碉.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年。第132页. 第三章影响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的因素司法部设有文卷保管室。在省、县政府也相应地设立了管卷室。尽管机关档案室 机构设置较为普遍,一个机关的档案还是开始出现了集中的趋势,而且从30年代 开始,进行了多次文书档案改革运动,推行了以统~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登记 为中心的文书档案连锁法。①促进了我国档案学的产生。 到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国民政府借发展战时经济的名义,在“强化国家 资本”的幌子下,迅速膨胀了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严重损害了生 产并破坏了战时的经济基础。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侵略,国民政府的经济掠夺,再加上连年的战争,使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缓慢,必然使社会各个方面发展滞后。由于经济上的窘迫, 使得各个政权机构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有限,甚至发生“八千麻袋事件’’。但是,我 国档案事业仍在曲折中继续发展。 近代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先进国家普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 形成。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在其后大约 3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发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之 中,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确立了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是这一时 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世纪初,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从蒸汽机时代进入到电 气化时代,出现了飞跃式的大发展,资本主义正在进入成熟的阶段,即由自由资 本主义阶段逐步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一过渡中,档案的种类有所增加, 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外,由于照片与影片技术的出现,出现了音像档案。 此外,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家逐渐认识到档案 的价值:垄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信息的及时采集和有效管 理是企业良性运行的基础之一,作为企业各项活动原始记录的档案,正是一种最 重要、最可靠的信息源。于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种由资本主义垄断 企业建立的新型档案馆――经济档案馆。 近代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这些国家在20世纪初①刘国能,黄子林.中国档案事业概述I]v1].档案出版社,1993年.第46页..3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_i I II先后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 对较快,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档案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二)政治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基于人们的某种利益需要而建立、维护、 参与社会的统治管理体系,以制定政策法规来规范和实现特定权力关系与活动的 总和。档案工作是国家上层建筑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档案管理的兴 衰、成败与国家的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档案事业的兴衰沉浮与政治密切相关。 1.政治环境 近代时期,我国政治环境不稳定,政权交替频繁,战争连年不断。在短短的 一百年间,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后的清王朝、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政 府、民国政府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等。各个政权之间的交替、帝国主义的侵略, 无不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缓慢,而作为 国家事业组成部分的档案事业也无疑会受到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招聘的基本原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