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筹能知道谁捐的吗个人捐多少钱收款人能看到吗?

轻松筹个人救助项目引争议 质疑曾充斥了整个募捐环节|众筹|慈善|医保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个人救助项目引争议 轻松筹业务板块或调整
  郑利鹏
  在身份问题逐渐明朗之后,轻松筹仍未“轻松”。公开信息显示,此前,舆论曾对商业公益众筹平台“轻松筹”颇多质疑。这些质疑曾充斥了整个募捐环节。例如,平台是否合法、捐助者资金流向、受捐者案例真实性以及平台收费的合理性等。
  根据搜索热度,轻松筹身份、轻松筹资金流向、轻松筹为何频频出现在朋友圈、轻松筹收费等问题仍是当前舆论关注热点。
  9月1日,《慈善法》正式实施,而轻松筹的身份问题开始明朗。
  根据《慈善法》,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慈善募捐的主体是慈善组织。不过,慈善法同时也为求助者开了“一扇窗”:个人虽然不能公开募捐,但是可以公开求助。
  按照上述解释,个人用户并不能在轻松筹平台以众筹的形式进行募捐,但是却可以以个人求助者的形式在朋友圈发布传播。
  轻松筹平台也曾于5月20日发布公开声明,称轻松筹平台仅作为信息服务方为其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轻松筹”平台不对求助项目进行任何推荐与传播,求助信息在“轻松筹”平台发布后,多通过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方式进行传播,整个项目的发起即救助流程不属于我国新慈善法规制的募捐范畴。
  轻松筹副总裁于亮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解释称,他们一度通过不在网页展示医疗救助项目、明确针对特定受助人,形成事实上的个人求助方面的私募项目,以规避法律风险。
  不过,记者梳理发现,随着身份问题逐渐清晰,更多的质疑被拿到台前。自今年慈善法草案公布以来,曾有包含《南方周末》在内的多家媒体从不同角度关注轻松筹平台,而其中交叉点最多的便是平台项目的信任问题。
  核实难题
  据《南方周末》报道, 2月10日,一位在德国留学的白血病患者在轻松筹发起个人求助,希望筹款500万元治病。这项求助信息在轻松筹平台发布之后,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患者将目标筹款金额500万元修改为50万元,并在两天后筹款成功。
  此事在社交平台引起很大的波澜,公众质疑的焦点在于持有德国留学签证的发起人本可享受德国医保,却在轻松筹平台随意填写和修改资金数。轻松筹发现问题后,立即派工作人员到德国找到了这位留学生,“该留学生说调整金额是怕捐不满,而且回国治疗也需要钱。”于亮说,轻松筹最后把这项求助以争议项目处理,冻结了筹得资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亮并不讳言多个被外界诟病项目,不过,他认为大多数求助者是真的需要帮助,而不是抱着诈骗的心态。
  据于亮介绍,目前轻松筹对类似项目的审核主要分成三块来做,“包含基本的身份信息审核、病例审核以及发起人(不一定是求助者本人)关联银行账户审核”。
  不过,目前对求助者家庭的总体资产情况并不当作必然的条件来进行验证。对于求助者可能存在隐瞒真实财产状况的情况,一般将通过举报通道来进行干涉处理。
  据于亮介绍,目前轻松筹负责审核的服务团队超过100名,其中审核人员近40名,电话客服人员70余人。其中,审核人员大都具有医学方面的背景,可以初步审核求助者发布病历和诊断证明的真实性。
  于亮同时坦承,考虑到时间、人力和财力成本都比较高,所以一般不会去当地调查,而是通过公安部信息开放接口,来验证姓名和身份证号是否匹配,作出初步信息审核。然后就是医院的病例审核,机打病例报告,机打,审核人员审核身份,再通过技术判断是否存在PS的可能。“目前轻松筹主要通过线上审核,因为有合作关系的医疗机构并不太多,和医生电话沟通一次也存在难度,所以实地调查和电话回访方面确实并未完全展开”。
  根据公开数据,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项目遭到用户举报1150起左右,相当于每天有3起用户举报。
  道德风险和法律责任
  目前已经公布的几起问题案例中,不乏由于缺少对求助者个人尽职调查而导致舆论争议的情况出现。
  最直接的例子是,今年3月12日,由于救女心切,团委的教师何金鹏在微信平台上发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希望在朋友圈向自己的亲戚好友求助因宫内感染早产而危重的女儿。他原计划募捐10万元,但截至3月19日0时,共收到善款元。该事件随即在网上引起争议。
  3月28日晚,何金鹏在个人微信号“益人益事”上晒出捐赠明细,称已与近2000名捐赠人进行联系,共已退款约60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曾质疑个人求助者可以超募以及作为第三方平台应付义务过于简单的问题。
  于亮解释称,平台不会出现超募情况,一般都是达到目标金额的时候自动停止,但是不排除最后延迟几秒的金额残余。“但是,这个额度一般不会太大,就是最后一名捐助者的钱”。
  上海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张烽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来看,只要平台向求助者索要了相关身份、医疗等证明,就不用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只有道德风险,而无法律责任”。
  不过,张烽也进一步介绍称,根据《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资助者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在筹款项目结束之前,包括筹款目标达成之前和求助者选择提前结束筹款之前,这期间赠与财产未提现至求助者账户,即赠与财产的权利未转移至求助者名下,资助者要求撤销捐赠于法有据。
  轻松筹本身也已设置了相关程序,解决资助者在筹款项目结束前的退款问题。虚假求助或面临刑事责任大多数资助者仅仅基于对朋友转发的信赖,就在没有深入了解事件真伪的情况下捐了款,而这时出现的募捐诈骗新闻无疑会极大地打击资助者。
  于亮介绍,2015年,轻松筹大病救助平台退回善款1600万元。
  虽然个人求助业务质疑不断,但是其在轻松筹平台所占分量并不轻。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个人求助项目占据所有项目一半的轻松筹来说,如果没有个人求助项目的支撑,恐怕很难获得这个量级的融资。
  据了解,目前轻松筹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尝鲜预售(农鲜产品、私房菜等)、梦想清单(影视图书、艺术设计等)以及微爱通道(大病救助、灾难救助、动物保护、扶贫助学及其他)这三大类型。
  记者在轻松筹官网看到,尝鲜预售项目完成率相对较低,大部分均为筹满。对此,于亮称,一方面,考虑项目太多,众筹成功的项目经过设置变为“已投者可见”。另一方面,因为预售类项目存在筹资者预期过高导致,成功率下降。“个人求助项目,鲜有失败的。”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板块共上线2.3万个项目,筹款金额1.8亿元,参与人数380万人。
  于亮介绍称,目前个人求助项目占总运量近50%,但是具体盈利数据尚不掌握。“肯定比不上预售板块,因为收取的费用差距太大”。
  于亮表示,未来在个人救助板块会不断调整,例如,和国内的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联动,但是不会因为争议就撤掉该板块。“毕竟这块是好事,可以帮到很多人。”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十分讽刺的是,证监会的审批权本来正是当下股市发展最大的拦路虎,证监会竟能把丧事办成喜事,用审批权来帮助脱贫。股市的唯一正途——注册制,仍遥遥无期,此类花式创新倒是效率很高。
房价暴跌之后的银行债权并不会因抵押房地产拍卖后而消失。奉劝购房者和与泡沫共舞的投资者一句:泡沫形成初期,请拥抱泡沫,泡沫加速赶顶和全民资金加速涌入的时候,请远离泡沫。
作为世界最大的黄金开采国,中国似乎却并未持有足够的黄金。我们预计,中国黄金储备将继续攀升,但这将是一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央行可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购买黄金。目前,瑞士、香港和南非是中国主要的黄金进口直接来源地。
香港市场的情绪已飙升到历史性的极端。极度乐观的市场情绪,伴随着创纪录的低市场波动性对于多头头寸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情景。市场回调渐行渐近。长期投资者应暂停交易,等待市场调整带来的对于香港市场更好配置机会。  轻松筹源于众筹空间的子产品,APP版本是大家最常见的,设立之初,他们是这样定义的。
  轻松筹,由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推出的基于社交网络、面向广大网民日常生活内容的&轻松筹&;以独立网站运营,针对商业市场的品牌众筹平台;基于可靠技术的回报管理系统,轻松筹支持任何内容的众筹。
  然而这样的定位,并没有按照运营者希望的路子延续,我们经常在朋友圈看到的更多的是关于医疗求助的筹款项目,爱心捐助已经脱离了商业众筹的本质,这个生态进化成了一个网络捐助专业平台,以至于轻松筹已经在大众心目中形成了轻松募捐的网络工具。
  这个工具能够靠平台提供便利让需要筹款的用户成功获得想要的数字,并且生存下来说明民众有这个需求,继续钱的人找到了一个方法,参与筹款的民众也有了一个献出爱心寻求存在感的窗口。
  不得不说,这歪打正着的补充了民众献爱心的心灵需求,操作简便,并且比起官方捐款似乎更令人放心,能够最大限度的用到受捐者身上,但是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所筹善款是否真的专款专用了?无法监管。
  轻松筹属于个人求助行为,不在将于9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法》规制范围。在目前医疗保障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且很多民众并没有购买商业保险,轻松筹确实发挥了一定的救急救难作用。
  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是个新鲜事物,然而,人们对轻松筹的质疑早已不是第一次。这也难怪,据报道,一家网络众筹公司一年时间发起了2.3万多例医疗个人求助项目,筹款总额超过1.8亿元,379万多人次参与捐款。对于这么一组庞大的数据,没有质疑是不可能的。所以,轻松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诚信问题。
  平台抽取了筹款总额2%的手续费,是否对得起这高昂的手续费。有没有做到认真审核?如果求助者的身份证造假、谎报或夸大病情、随心所欲使用善款、医保报销也不明示……捐助者如何判断真伪和监督善款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捐助金额都在5元、20元区间以内,当然有一部分100左右的单笔捐赠,都是小额的,说明参与捐助的大部分还是普通民众,真正中产以上阶层可能并不会通过这样的渠道献出自己的爱心。
  普通民众成为这个便利的缓解社会医疗压力的资金提供者,这个社会医疗压力来源于人口基数过大、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够健全、商业保险的不够普及、中等收入以下人口比例较大、生活环境的恶化导致的致病几率过高等等很多因素。本身应该政策解决的问题,却成为社会你我的压力。
  而作为捐赠者的大众只要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过高的医疗费用,瞬间就会让他们完成角色转换,变成需要帮助的人,这本质上就是穷帮穷,富帮富。整个医疗体质如果没有改变,轻松筹的出现只是类似于挂号软件,本质上只是把黄牛搬到了网上,并不能解决挂号难的问题,落实分级诊疗才是根本。
  这所有的困扰都来源于社会疾病管控和医疗体质问题,轻松筹只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的过度型需求,人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医疗大健康项目,这里应该为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默哀。
  放开医生多点执业,真正落实分级诊疗,挂钩商业保险,推动互联网未来医疗变革,利用基因检测、疾病监控、可穿戴设备、建立全民通用疾病库,发展家庭医生,以及依托大数据构建的人工智能问诊,等等举措才能根本解决社会疾病医疗问题。
  几乎每天都能在朋友圈看到几条医疗求助捐款链接,这里面肯定有真有假,有过分夸大困难的,也有隐瞒部分实际情况的,当然也有真的很困难需要挽回生命的。
  而一样的是大家发出来都要比惨,因为这类筹款太多如果写的内容不够惨就不能得到更多的筹款,那么那免会出现文字上的夸大。作为普通民众的一员,面对每天3—5条的筹款信息,如果个个都捐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捐了这个不捐另外一个,总是于心不忍,特别是被私发的轻松筹链接,被逼到了道德墙角。
  是的,我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面临道德拷问,拷着拷着就焦了,轻松筹,你筹的很轻松,可我活的很累。
  已经成为医疗救助捐款工具的轻松筹早就不属于众筹的范畴,应该列入社会医疗范畴管理。轻松筹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帮助了很多家庭渡过了难关,但是,关于资金的来源者,普通民众何尝不是一个负担。这个来源于社会发展进程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只能期待保障体制的不断健全才能消除。
  你我皆是菩萨,只可惜是泥巴!
  泥巴烤久了,如果是低温就烤成陶,如果是高温就烤成瓷,不同的是皮肤光滑与否,好不好看,两者相同的是都易碎......
  接下来是你吐槽的时间......
  题图摄影作者:Rainer_Maiores
  图片授权基于:CCO协议
  我在此岸,你在彼岸
  只是想和你打个招呼
  我是花无“嗨!你好吗!”
  如果喜欢请关注我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松筹如何看好友捐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