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题的问题,那个t为什么是八啊,不是2005-2007吗 以年计息 应

谢邀,可是感觉这个问题没办法获得高赞了肿么办,高票已经答的挺好的了,宝宝心里苦啊!&br&&br&不过既然答了,那我就从我的角度再补充一点。说实在的,放在全国的角度看,400亿的量确实不多,从往年的数据看,一般每年储蓄式国债的发行量亿,假设全国只有像知乎水平的人才会去投资,我们假设占全国人数的5%,也就是7千万人,那么这些人平均每个人每年能买到多少呢,差不多就是元左右。诸位想想,这个量对于知乎水平的人而言多么?何况国债潜在购买者的比例实际上是多于我这个假设的。而且很多大爷大妈早起排大队,一次就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被秒杀也不奇怪哈。&br&&br&说白了,人民群众也不是傻子,13年流动性紧张,连余额宝都能分分钟7%的时候,你们看看当时有没有国债秒杀的新闻?去年上半年股市一片红火的时候,你们看看有没有国债秒杀的新闻?就是因为利率已经下到几乎历史低点,去股市又极有可能被当成韭菜收割的时候,国债的优势才重新显现出来。从这个角度看,储蓄国债确实是政府给老百姓的一项福利,这东西就一直默默地在那里,当你发现其他投资手段真的是有风险的时候,国债这种最朴素的投资方式,确实是老百姓居家旅行的好选择。&br&&br&最后再说一个八卦,其实这么多年来,储蓄国债占国债发行总量的比例一直在缩减。由于储蓄国债的定价机制是计划经济双轨制的产物,定价并不太市场化,所以之前有声音说为了降低财政部的融资成本,应当进一步减少甚至取消储蓄国债的发行。不过有一位长期负责国债工作的领导说,大家不要忘了,国债在80年代发不出去的时候,是人民群众帮国家一张一张的买了国库券,支持了国家建设,现在国库富裕了,你们又想着融资成本,财政的事情,不光是钱的事情,也是民心啊!&br&&br&hope this helps
谢邀,可是感觉这个问题没办法获得高赞了肿么办,高票已经答的挺好的了,宝宝心里苦啊! 不过既然答了,那我就从我的角度再补充一点。说实在的,放在全国的角度看,400亿的量确实不多,从往年的数据看,一般每年储蓄式国债的发行量亿,假设全国只…
转载自公众号 PKUEPA&br&&br&给协会师弟师妹关于利率债投研的小介绍
&br&&em&&/em&&em&债市求车新手司机&/em&PKUEPA&br&&br&声明本司机乃银行间市场没证,没牌,没车的求职新手司机一枚,一是为了帮助自己在之后的求职面试中整理思路,二是因为平山村实在地处金融荒漠区,众有志于做固收二级投研的师弟师妹很难找到很多一线的固收实习机会,尤其是利率债投研交易,本文主要讲利率债交易是个什么东东,并且介绍一下我自己常常讲述的投研思路,希望能帮师弟师妹能少走我当年走过的弯路,尽量在学校养成看盘做模拟交易的习惯,在未来找工作中能更加从容。所以,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欢迎拍砖,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正文&p&债市从2014年4月央行定向降准以来,就开启了持续了2年多的大牛市,国债收益率差不多下了200个bp,不少赚资本利得的交易盘得到了可观的收益,于是固收就成了“人少钱多下班早”的代言(虽然还是人家一级和销售赚得多),越来越多的师妹们想要做固收。但是因为学院所处的位置原因,深圳很少有一线利率债投研交易的机会,而且做固收的师兄师姐前辈们也很少有时间能给我们细讲,所以董老师的红宝书以及券商研报就成了我们当年学习的主要资料。但是随着做债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老司机们开写公众号,所以新一代的小鲜肉也就多了很多在学校接触的机会。(羡慕嫉妒恨啊!)&/p&&p&固收的基础知识我就不介绍了,有兴趣可以去参考深港、博雅以及CBA等大协会的内培,大家做的很好,内容详实,其他基础知识自行百度。这里我们的核心是讲讲如何开车。(啊对,因为还没车,所以如何开模拟器)&/p&1利率债 与活跃券&p&利率债主要是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国开,农发,口行)以及地方性政府债。一般来说,我们常说债市交易主要指的是利率债交易,因为其流动性相对较好,而信用债虽然也可以交易赚钱,但是当市场不好的时候,其流动性瞬间消失,真的是卖都卖不出去,参照16年4月,bid-ask之间差距极其大,一天损失10几bp很正常。所以,一般来说,交易主要集中在利率债,并且,10年的期的债券流动性要好于其他券种(因为久期合适,并且发行量也很大),过长的久期,1个bp的波动账面差距就很大,有的时候我们的小心脏受不起,而短久期的债券又久期太小,因此还是10年好玩。&/p&&p&但是,这些利率债就像股票一样有自己的代号,这是我在真正上班实习前一直都不知道的(以前就是从wind的经济数据库里面拉中债的10年国债的数据,以为这就是交易的结果,后来才知道too young)。每年,财政部,国开行,农发行,口行都会发行不同期限的债券,并且一个债券有可能会多期发。举个栗子,160210,市场上目前交易最活跃的债券,是国开行16年发行的第10期债券,票面利率忘了,期限10年。16– 16年,02- 国开行, 10- 第10期债券,在之前几乎每周都有续发该债券,有的时候100亿,有的时候少一些。因此一级市场的发行结果能帮我们看看市场是否配置火热(因为一般大的配置盘都偏好从1级市场买债,量大)。&/p&&p&并不是这个第10期代表10年期限,只是一个代号,比如160205就是20年的债券;并且同一期限并不是只发一次,比如后来的160213也是10年期的国开债。类似地,160008代表的是国债(中间两个数字是00),160418代表农发,160303代表口行债。&/p&&p&160210在wind上张这个样子,这里可以看到其最近这段时间的走势;&/p&&p&这里可以在左下角看到当日的交易情况。&/p&&p&现在交易比较活跃的券是:,, 160303, 以及205,410等长债,和一些7年、5年债。有兴趣的可以把所有的代码试一试,就自然能找到活跃券。&/p&&p&关于活跃券,欢迎大家去读兴业证券唐跃老师的文章 160622《活跃券那些事》。&/p&&p&一般来说,利率债是市场的风向标,能更好地反应整体债市的市场情绪与逻辑,做信用债的交易的人也一定会去看利率债的波动。但是之间也有背离,比如2012年上半年的债市,当时的理财大爆发,信用利差一直被压缩。&/p&&p&另外利率债有参考意义的还有铁道债等,前几铁道债3.15的招标结果,直接引发了当天市场的情绪爆棚。&/p&2市场的参与者们&p&一般在利率债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银行(自营+资管+理财),券商(自营+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及保险,银行应当分为: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其中,最大的参与者是银行,关于这些参与者的行为以及信息,可以参阅国君小胡子总的报告, - 《国泰君安中国债市机构行为者手册》。&/p&&p&另外不能忽略的是货币中介,因为债市是OTC市场,所以需要做市商,货币中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信息的集散地,参与者的举动都在他们的眼中。所以搞好与中介的关系,就能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现在最大的中介是国利,其他中诚,平安,信唐和国际。他们的报价Wind中也是可以看得到的(但好像必须是机构版的,学生版的没有权限?)&/p&&br&&p&一般我会关注他们的公众号的市场点评,可以了解到当天的主要交易双方是哪类参与者。一般中诚的公众号会在第二天早上8:30左右出。&/p&&p&债市中有著名的,央妈,开姨,债王。央妈是央行,开姨是国开行,因为其债券发行量巨大,而且在央妈不呵护资金面的时候,开姨有时候来解围,因此得名“姨”(好像是这样?)债王指的是宇宙行,因为其资金量庞大,并且在有的时候在债市呼风唤雨而得名。因此,平时得多关注这三位的动向。&/p&3交易类别&br&&p&虽然大家都知道交易有现券交易,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等,但是我们这里再强调一下(因为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做过业务的人很难感受到资金面的重要)。当我们现在有1个亿的现金,但是想买2亿的利率债时候,我们可以用现金买一个亿,然后去把这个利率债质押借钱,假如借的是隔夜资金,也就是第二天还钱,今天先去拿钱买债券。之后第二天,我们的隔夜钱到期,我们需要把这1个亿再去质押,借到钱,然后去还昨天的借的钱。但是加入几天市场上资金面很紧,借不到钱,而你又不得不还钱的时候,你就只能卖现券了。因此资金面是债券市场的生命线,因为隔夜利率大概是2.1,而10年国债的持有收益就有2.7,因此就是一个借短套长的套利机会。现在每天的隔夜交易量大概2.5万亿左右,8月份在央行的“指导”下,一度回落到1.7万亿,.03一路回落到3.20。所以资金面是债券交易中及其重要的,而质押式回购交易有的时候能够代表债券的杠杆水平。(好像是 (托管量 /( 托管量量 + 回购量) ,不过正如春申君所说,可能边际杠杆才更关键)而这些期限套利的交易也是全球长端利率下降的重要因素(可以参考伯南克的《why interest rate so low》的第四篇以及BIS的很多文章。1994年的美债危机中就有杠杆交易的影子(记得交易员春申君好像写过这个例子?)&/p&4投研交易的框架&p&好了,前面都是一些基础知识,现在说说可能真正自己做投资决策时候有用的东西。&/p&&p&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理解你资金的负债端,是稳定的长期资金,还是变动很大的短期资金,以及量的大小,这是你选择投资的行情级别的核心。&/p&&p&如果你是保险、银行等负债端资金来源稳定的机构,并且量大,那么配置就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是券商自营等追求超额收益的资金,以及负债端期限短,追求高收益,可能短期的波段操作更加合适。&/p&&p&再次声明,以下的这些都是我没有经历实操,纯粹自己在学校和实习中总结出来的自我使用的经验。所以,仅供参考。&/p&&p&在这里先得感谢一下猫猫师兄,自己刚上研究生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会,幸好遇到了猫猫师兄,不厌其烦地带着我做了两年的研究学习,让我们以小见大,找到了入手点,从而整理出了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p&&strong&——长期趋势&/strong&&p&有一个问题,长期来看,中国利率会不会到0?如果是0,并且我的资金来源稳定,能有个10年,20年之类的,那我不如把汇率对冲掉后,全仓买国债就行了,甚至还可以加一倍杠杆。未来一定有270个bp够我赚的。并且长期趋势,会让我们做所有的决定时更加有底气。举个例子,如果不出现恶性通胀,我们的10年国债会不会回到2004年的6左右?我相信大家都会笑笑。猫猫师兄曾经说在13年钱荒后14年初,看到国债利率在4以上,凭借着自己对长期趋势的判断,大举做多,于是…………&/p&&p&我们从课本中学到,利率的长期决定因素是资本回报率,大家可以看最近伍戈先生的公众号的文章,其通过实证角度来谈利率与资本回报率。&/p&&p&那我们会不会到0利率?可以推荐大家读一读paper,有很多很好的文章,比如英格兰银行的《secular drivers of global real interest rate》和《Long term interest rate:a survey》,以及BIS的一些working paper;最近几年很热的secular stagnation以及伯南克和萨默斯的论战。&/p&&p&另外,说长期趋势,就不得不说到经济周期,这里先推荐大家读一本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里面对很多经济周期的理论做了介绍。最后总结出脍炙人口的主要是:3-4年的基钦周期(库存周期),8年的朱格拉周期(资本性支出周期),18年的库兹涅茨周期(房地产周期)以及60年的康波周期(创新周期)。关于这些周期的文章有很多,其中中信建投的周金涛是康波周期的力挺者,MFI的江勋也是周期派。&/p&&p&除了这些以为,还有几位的理论也很有意思。首先是鼎鼎大名Dalio的债务周期,他在其网站的economics中有很详细的介绍,至少在他的理论中,名义利率应该是会达到0的,否则一定有降利率促进加杆杠的空间。(但愿我没搞错);然后还有我最喜欢的野村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他的两本书《大衰退》和《the escape from balance sheet recession and QE trap》十分建议去读,经济的阴阳周期,十分有意思(利益最大化与债务最小化的经济人假设)。还有就是彭文生先生经常说的金融周期,虽然其并不是原创吧(好多BIS的论文中都有讨论),但是很值得去读。其中房地产作为抵押品所带来的信贷繁荣以及下半场房地产的问题对我们现在的疯了似的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所谓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虽然很多大V不同意,但一方面是房地产抵押创造信贷,一方面也有居民存款的流入)。&br&&/p&&p&当我们能用一些指标,把这些周期理论对应到中国中的时候,相信自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p&&p&所以看长期趋势,我觉得核心是找到一套自己对宏观运行体系认知的理论,从而进行长周期的判断。&/p&&p&其中,判断我们在长期中的哪个位置很重要。彭文生先生在2013年之后觉得金融周期到了拐点,但是之后因为房地产,而使得先生的判断有所失误;Dalio则认为中国还有一段债务增长的时间,利率还没到0,整体的债务还有上升的空间等等。这对指导我们未来几年的投资逻辑很重要。&/p&&p&猫猫师兄还一直推荐我们读《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让我们去读亚当斯密、哈耶克、米塞斯、弗里德曼、凯恩斯的书,认为很多投资问题其实都可以从这些书中找到映射与答案。可惜自己太懒惰,去年暑假的读经典的读书笔记一直都没交……&/p&&strong&——“中期”趋势&/strong&&p&这里中期加引号,因为觉得使用中期并不合适,更多针对的是持仓时间可能达到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周期的投资策略。&/p&&p&在这段投资周期中,我觉得核心是看供求关系。董老师的红包书就是我们最好的武器。研究供求关系,我觉得核心是:经济面,政策面,整体的流动性,汇率,监管以及社会融资体系。&/p&&p&债券的供给,一方面看整体社会的融资趋势,另一方面看政府的规划。比如说,15年以后,随着公司债的放开,很多房地产商在公司债市场可以拿到更便宜的资金,债券的发行量大增;12年的时候,随着利率曲线的陡峭化,以及债市信用利差的压缩,更多的公司选择发行短融,甚至超短融,而在年的时候,受到热捧的是中票,因为短端利率低,全社会整体的融资久期下降。而且对于购买者来说,如果看空未来,那么短久期的债务的确定性就更大,风险更小。&/p&&p&政府的规划方面,比如政府准备财政托底,于是国开行大量发债,比如政策要求债务置换,于是天量的地方债就下来了;比如2014年城投债就要退出历史舞台(好像是?)14年城投债更是一票难求,更比如2007年的特别国债。&/p&&p&因此,经济面、政策面、监管都在对债券的供给产生着影响。&/p&&p&需求方面,就有更多的可说了。好的,我们一个一个讲。&/p&&p&在中期趋势的判断中,我对经济面的理解核心是指导流动性的配置。经济面往往能帮助我们找到风险收益比最好的资产,从而也能看到社会资本的主要流动方向。这其中,对银行、理财的季报、中报的研究就很有用。现在的券商都会出一些相关的报告,比如最近的读银行的中报,不过这里给大家推荐公众号“陆家嘴摩的司机”,东昌路码头老司机的“从银行中报视角看债券配置”很有意思,对我们理解今年上半年的市场很有意义。另外建议小鲜肉们有机会一定要多做银行方面的研究,包括银行的各种监管指标,比如巴三,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等,这些指标对我们理解银行行为大有裨益,对理解债市的主导配置力量就更不用说。&/p&&p&所以对经济面的阅读很重要,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的情况以及整体经济的情况,我们才能够得到资金对不同的投资领域风险与回报的认知,从而能更好地判断银行的决策。(做债的很多人其实对宏观的认识就是那几个指标,深挖经济研究较少,我觉得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基金经理,或者说左侧交易,这些是不可少的基本功。)&/p&&p&另外就像红宝书中讲到的,经济基本面,要看增长+通胀,我再补个国际收支。具体怎么看,红宝书+无数的券商报告讲的都比我好,这里就不再赘述。&/p&&p&政策面,再怎么说都不为过。一句话,央行要放水,你说涨不涨?但是怎么去判断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呢?除了红宝书上的介绍以外,给大家推荐UBS和Morgan Stanley之前的关于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网上一搜都有),详细并且全面,另外特别建议读读伍戈先生写的书。好像现在有三本,以前自己读过一本,但是当时读的有点晕,觉得就是论文,没啥意思,但是现在觉得太有意义了。还有盛松成先生写的书,宋国青老先生的03-08年《财经》文集,以及一些有央行背景的人写的书与文章。说实话,这些书我现在也只能理解皮毛,但是和之前自己读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以前觉得卖方报告比这些有用多了,但是现在觉得想做这种中周期级别的投资,还是很值得细读,研究。&/p&&p&还有比如董老师最近提出的“宽货币,紧信用”等等,这些都是货币政策研究应该覆盖到的。(比如说最基本的降准降息,到底其原理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政策效果,为什么两者的政策效果会不同)&/p&&p&另外关注更多正牌的货币政策分析,会避免我们胡思乱想。比方说,2013年6月的钱荒,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去同业杠杆,但是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另外一种误读。因为,在1-4月的时候,外汇占款流入大增,当时很多的同业滚动资金来源就是新增的外汇占款,之后5月份查虚假贸易,外汇占款大幅下降。6月20日,中国的shibor达到当时的最高值,而当天就是伯南克宣布QE缩减计划的时间,下半年后,全球的新兴经济体都经历了美元大幅度流出的境况,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利率全部回升。所以我曾经把当时的货币政策理解为了“保汇率,保资本流动”,但之后的事实证明自己有一点太异想天开。所以尽量还原每一次货币政策操作的真实背景,会更有帮助。&/p&&p&流动性—— 及其重要的点。说道流动性,特别推荐大家读 QQ总在申万和华创写的流动性报告,王超先生的《银行间流动性管理那些事》以及熊猫交易员写的《宏观交易员入门手册》,他们对整体的流动性分析都很有意思,让人拍案叫绝。&/p&&p&在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衡量银行市场资金面最重要的指标是基础货币,或者说是超储,银行间基础货币变化量 = 外汇占款变化量 +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变化量 – 财政存款变化量 – 银行库存现金和M0的变化量(-央票)- 存款准备金变化量(记得不太清了,好像是这个样子……),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信贷规模增大,春节时期,季末时期,资金面紧,债市的表现往往未必很好。同时,天量信贷是债市巨大的利空,比如,以及2016年年初。(信贷是要生成存款的,最终会减小超储)。再举个例子,16年7月是非标集中到期的时间段,理财因为监管,得把更多的钱配置利率债,因此也能看到7月份的利率债市场有多强,210直接到了3.03.&/p&&p&监管,也是重要的因素。比如2009年9月份的对银行次级债的监管、2013年4月份对理财的监管,直接导致了非标被银行自营资金承接,造成了同业业务的进一步增长,也造就了2013年更加紧张的货币市场资金面,钱荒顺势而生;2013年年末和2014年年初的127号文以及9号文,对非标的进一步管制,更是导致了14年整体经济的快速下滑,理财对利率债的需求,4月份定向降准后,债市正式进入牛市;以及2011年央存贷比考核、超级严厉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表外业务以及民间信贷的兴起,理财,同业业务在12年迎来大爆发,货币市场就一直持续在高波动的局面。&/p&&p&汇率上,多去看看05年债券的牛市,外汇占款扮演的角色,以及11-12年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套汇,对汇率与债券市场的关系就会有更多的认识。&/p&&p&因此,中期的投资核心是将整体的经济体系串联起来,政府、银行、企业、地方政府、居民所有的这些参与者用流动性串联起来,从而发现较大的供需缺口,然后去投资。&/p&&p&这些需要我们在学校内多读书,读课本,读券商报告,读公众号,读大V的深度长文,同时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去参与,去制作一些模板,去写自己的策略报告。其实市面上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的文章与报告都是讲中期投资的逻辑。&/p&&strong&——短&/strong&&strong&期趋势&/strong&&p&所谓短期趋势,我这里就特指波段操作了。这里我更喜欢把所有的参与者称为交易员。&/p&&p&波段操作可长可短,短则日内交易,长则可能半个月到1个月,而且波段操作往往是利率债投资超额收益的来源。平时在学校中,师弟师妹们可能很少接触到,这里就多讲一些。&/p&&p&波段操作有一点像追涨杀跌,并且很强调市场预期。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今年3-4月份铁矿石猛涨,当时市场大跌,price in了大家对房地产带动经济复苏,经济回暖的预期,但是后来,这个逻辑被证伪,但是债市已经经历了一波回调,因此当时市场预期5月份的经济数据并不怎么样,尤其是CPI与PPI,于是4月26日左右,市场开始升温,国债期货和现货同时上涨,开启了一轮轰轰烈烈的行情,160210大概从3.48涨到了3.28,然后在5月9日左右数据公布后,利好实现,获利盘了解,行情开始回落。正好叠加当时的美联储加息炒的火热 + 资金面并不宽松,当时的钢厂开始复产,石油一路涨,因此市场有所犹豫。并且5月的数据已经炒过了一轮,6月炒5月已经没什么好炒的了,因此市场波动很小,每天就是1-2bp的波动,甚至1bp能玩1天。这就是“预期”的力量。&/p&&br&&p&终于,6月中旬,又一个超预期可以炒作的点来了,英国脱欧。6月13日当时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好像是因为民调原因还是什么的),当时日元涨,黄金涨,全球债市都涨,原本以为跟中国没啥关系,但是做多力量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主题,那我们全球一起来避险。但是到了17号,女议员被枪杀,于是全球都觉得脱不了了,我们的市场也跟着走,之后就是6月25日,大家都噗嗤了,于是我们的债市也就也跟着一起避险吧!&br&&/p&&br&&p&因此在这段时间把握好交易的逻辑,就很有意义。&/p&&p&再到6月份,各位老师们已经喊起了配置力量的强大,尤其是董老师,四个石头总和小胡子总,而且当时不少的外资行在买中国的利率债,整体的“钱多”逻辑下,债市就像插上了翅膀,在7月展翅高飞。&/p&&br&&p&这个时候,经济数据是炒作的话题,比如说13号左右,当时上午10:30出了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预期是5.9,最终是6,我当时还判断应该做空,后来10:38-10:40左右,国债期货小小地回落下后立马大涨,当天的现券市场也大涨。一问,原来大家炒作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太差,尤其是房地产在当时6月份有点“偃旗息鼓”的样子,大家觉得下半年投资不好,估计药丸,因此做多做多做多。&/p&&p&另外有的时候行情具有突然启动的样子,比如国开招标,全场倍数很高,或者一级招标利率太好等等。&/p&&p&这里要给师弟师妹们说一下,很多利率债并不是一次性发,而是一段时间内,每周(偶尔间隔)都会续发一些,比如160210每周大概都会发,因此其一级市场招标的情况就会对市场有个指引。一般来说,国开返费0.31,也就是说,假设160210招标3.15,你用3.15的利率买了债后,每个债还给你退回来0.31,大约是3-4bp,所以一般来说一级市场利率要比二级市场低3-4bp。比如,一般发债的结果就是下图这个样子。&/p&&p&&br&全场倍数指的是认购量与发的量的比值,以前这个倍数在2-3倍都很高,但是债券牛市以来,尤其是“钱多”的逻辑主导后,倍数4倍以上已经是家常便饭。&/p&&p&其实可以观察,一般招标的时候,比如11:30截标,9:40左右国债期货就开始涨,10点以后就涨的更猛,这多半反应出了市场对招标结果预期较好,现券市场也迎来一波上涨,之后招标结果出来后,不出大的意料,市场就会横盘,否则,就会有大的波动。&/p&&p&波段操作的核心是短期,并且加杠杆放大收益。随着这两年牛市,更多的机构参与到波段交易中,以前的10年国债,10年国开已经不能满足大家了,于是大家玩起了,160205这种长久期债。&/p&&p&请随意感受一下160008的交易量波动……&/p&&br&&br&&p&也请感受一下160410在短短10天内的收益率变化:&/p&&br&&p&还有最近9月份,资金面紧,但是利率债还在涨,很有意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是谁在吸筹,谁在做多,央妈天天1000亿的投放,为什么资金还紧。&/p&&p&对于波段操作,我建议大家可以多读读两个公众号:&strong&债券笔记 + 债市小兵&/strong&,他们有每天的盘面解读,做的很赞。很建议师弟师妹们能够在学校有机会盯盯盘,去做这样的每天的看盘记录。甚至做一些模拟交易。收获会很大。&/p&&p&&strong&怎么做呢?&/strong&&/p&&p&&strong&第一步,把握关键&/strong&&strong&时间点:&/strong&一般来说,数据公布是最重要的时间点,尤其是通胀数据 + 经济数据 + 货币信贷数据。这些在华尔街见闻和wind上的财经日历上都有,可以提前关注盘面是否对这些数据有所反应,以及数据公布后有什么大的变化。另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做一做数据预测,比如说公众号HTFICC就介绍了CPI的高频数据预测法,大家可以有空多去wind的经济数据中看看有哪些高频数据。&/p&&p&&strong&第二步,把握货币市场资金面。&/strong&在短期波动中,资金面是核心。一般来说,大家关注每天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比如说量,价,前一段时间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的事情直接造成了月23日5.5个bp的回撤。&/p&&br&&br&&p&因为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现在的货币市场,很多人利用滚隔夜的质押式回购方式来持有债券,但是一旦整体市场的资金利率水平提升,很多之前的套息交易没钱可赚,只好造成了减持。7月下旬以来,市场不停地出现资金面及其紧张的局面。&/p&&p&另外2011年申万的银行组好像写过一个“货币微观”的系列报告,对理解资金面的周期性影响因素很有帮助。&/p&&p&&strong&第三步:看每日的新闻。&/strong&可以一边开着华尔街见闻的时事新闻,一边开着现货/期货市场,观察哪些新闻的公布造成市场大的波动,这些就是对市场影响大的点,值得去积累。&/p&&p&&strong&第四步:多品种分析。&/strong&这里的多品种,指的是不同期限的国开、国债、农发以及口行。这里可以衍生出很多的套利策略,比如新老券套利,在市场一致看多的时候,市场流动性提高,老券的流动性改善,新券的流动性溢价就应该收缩,比如这时候做多0210就更有性价比;比如债券的曲线做平,205等长债的性价比就更高;比如国开和国债的价差分析,比如国开、口行、农发的价差分析,最好的时候,418,160303之间利率基本相同,但是前一段时间市场不好的时候,210的利率比其他两个低了5bp,那么下次做多的时候,这两个券就是更好的品种;还有比如7月初的时候,160210的利率低于160207,这时候做多160207就是更好的选择,最终207的收益率低于了210.&/p&&p&同时要多分析国债期货,很多时候现货市场是跟着国债期货在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主要是国债期货的参与者结构简单,几个大机构就能拉动市场,很多现券市场的人就跟着上,羊群效应很明显。&/p&&p&&strong&第五步:驱动因素分析。&/strong&比如6、7月份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配置力量,但是在7月份的非标集中到期后,8月份配置力量减弱很多,而且3.03的国开,一倍的杠杆,可能刚刚覆盖3.5的理财收益率,(尤其是货币市场利率如果上升),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配置力量是不是该“歇歇了”。比如14年下半年的国开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p&之后就进入了“去杠杆”的主题,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这么一搞,利率大幅上行,但是1.7万亿的隔夜量不久又回到了2.4万亿,可能这段时间就是市场对前期“去杠杆”主题过度反应的修正。&/p&&p&总之,多复盘,多去找各种角度分析,很有意思,多去看市场price in了什么,什么没price in,市场对不同信息的态度,当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单边市场,还是震荡市等等。&/p&&p&&strong&第六步:衍生品分析。&/strong&国债期货在一段时间内是现货市场的先行指标,套利盘的存在(正套、反套)更是把两者绑在了一起。因此对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的分析也是交易盘应该做的。尤其是对于净基差的分析,很有必要。&/p&&p&在我们看盘的过程中,最好也能养成交易策略的制定,并且在模拟盘中去执行。关于如何制定交易策略,其实可以看看四个石头总15年的文章《择时的自我修养》和16年的《好的交易策略是如何产生的》。(石头总的市场感觉是我很崇拜的地方)&/p&&strong&——跨市场分析&/strong&&p&特别喜欢四个石头总的跨市场分析,债市、股市、汇市、商品的联动以及中国债市和全球债市的联动。作为一个交易员还是应该对此有一定的了解的。具体的欢迎看四个石头总的微博以及《跨市场交易策略》这本书,之前申万策略写过一个市场风险偏好测量指标的文章(好像一个系列4篇),可供阅读。(一是自己还没想好怎么写,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二是写不动了……)在全球宏观方面,付鹏、GAA、兴业王涵,智堡网,loneschicksal的微博等都是我喜欢看的。&br&&/p&&p&另外多关注外围市场,美股,美债,欧洲股票,欧洲债市,日本市场,还有G7的外汇市场,黄金、石油等。不管是面试,还是投研,一般这些都要考虑。&/p&尾声&p&我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啰嗦,居然能写这么多,其实还有一些想跟师弟师妹分享的东西,也没有篇幅写了,而且前面很多都是大概讲了个思路,很多都是蜻蜓点水,具体的也没探讨。&br&&/p&&p&写本文的目的,还是希望能整理思路,同时给师弟师妹们提供一些做债市研究的框架。我在入学的时候很期待有位师兄师姐能体系化地讲一讲债券的投研思路,从而自己能够早点养成习惯,其实我上面说的这些,一个学期就可以完成了,但是我自己在学校两年都没完全摸索清楚,因此还是希望能给师弟师妹们一点少走弯路,如何入门的建议。&/p&&p&至于推荐的阅读的东西,其实文章中很多都覆盖了,再说一些我没覆盖的以及觉得好的。&/p&&p&公众号:人民币交易与研究,法询金融,东海债券通,央行观察,香帅的金融江湖,何帆工作室,21世纪经济报道,重阳投资,CITICS债券研究(明晰笔谈),EBS光大固收,敦和资管,FICCRUC,郭磊宏观,海清FICC,固收彬法,洪昇,交易圈,债券圈,周浩宏观外汇等等(发现太多了……但是各大券商的宏观和固收公众号至少都应该关注,个人关注更多的是中金继强总,中信明明总,光大张旭总,海通姜超总,兴业唐跃总,华创QQ总,国信董老师,兴业王涵总,广发郭磊总,当然还有高博,徐小庆总等等),微博上就有更多的好信息,欢迎大家自己去挖掘!&/p&&p&未来,如果利率继续下行,可能债市还有一段好的时光,但是就像那篇《生涯最后100bp》所说的;不过目前看,利率债如今已经是赚博弈的钱的阶段,那种躺着就可以赚钱的日子已经不在了,而且利率的窄幅波动,我觉得有时候更加大了交易的难度(可能新手司机水平太差……),有的时候行情的启动会“莫名其妙”,都来不及上车。并且,利率债投资感觉有一点点饱和(至少今年已经不好找工作了),更鼓励大家多做做信用债的研究,毕竟体量远超于利率债,利率高,机会也更多。&/p&&p&当然,再次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千万不要对大家造成误导。正如刚才被同学点醒,作为一个没offer的平山村固收二级狗,好意思分享经验嘛……遂,遁去……&/p&&br&&br&&p&——————————————————————————————————————————&/p&&p&至今找不到工作,大家就仅供参考吧……&/p&&br&&p&——————————————————————————————————————————&/p&&p&谢谢大家点赞!求帮介绍个工作吧![哭][哭][哭]&/p&
转载自公众号 PKUEPA 给协会师弟师妹关于利率债投研的小介绍
债市求车新手司机PKUEPA 声明本司机乃银行间市场没证,没牌,没车的求职新手司机一枚,一是为了帮助自己在之后的求职面试中整理思路,二是因为平山村实在地处金融荒漠区,众有志于…
先自报家门,城商行买方。&br&不同机构对信用资质的审查应该还是有不同的,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做个简要的描述,基本以下说的都是普通的公募债券,私募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一些。&br&首先我觉得需要明确的是信用风险审查跟预期收益率是不挂钩的,即同一只债同一时间不能在收益率为5%时信用风险审查不通过,而收益率在7%时信用审查就可以通过。而应该在信用审查通过,债券入库后考虑收益率是否合适的问题。&br&评价债券主体时,我觉得在看三张报表前首先还是应该关注行业、企业性质、盈利模式及能力这几个方面。我们会给每个行业评分,并每年调整,近期一些强周期行业如钢铁、能源的行业评分就比较低,一些弱周期的如医药、环保就相对较高。另外从中国债券的信用资质现状来看,国企与非国企的差别还是较大,打分时国企特别是国有独资的评分会更高。再一个我们还需要通过募集说明书研究主体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是否稳定,在行业内或者一定区域内是否形成垄断,组织架构是否清晰合理等。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债权投资跟股权投资不一样,我们不是很关心公司不确定的可能性,我们关注的是发行人稳定赚钱的能力,所以股票市场上的讲故事在我们这不好使。&br&在对发行人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我们回来关注三张报表。很遗憾我不是客户经理出身,在这我会比较机械的关注以下几个指标:总资产,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速冻比,经营性现金流/流动性负债。以上指标除总资产外,都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找到上一年度行业五档均值(最优、次优、平均、较差、最差),通过比较就可以观察出发行人的财务数据到底怎样。这些数据也能够跟前面的盈利能力,垄断等相互印证。&br&然后,我们还会看一看发行人融资能力,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城投、平台企业尤其重要,下面我还会单独说下平台的事)。但这些毕竟是属于企业主营之外的事情,是发行人流动性不足时的补救措施,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就是说,除了一些平台类债券的特例之外,不能太把以往的政府补贴,银行的流动性支持协议太当回事!)。&br&最后,有些债券有担保,有些债券是次级债。有担保的就再分析下担保企业,次级的就把你对债券的信用评级再适当调低。&br&以上基本上就是粗略的对债券的信用资质进行了分析。把每个要点给予权重打个总分,就对这个债券的信用资质一目了然了,剩下的就看投资者怎么认定债券入库标准。再啰嗦一句,我们家机构庙小,从交易员的角度对债券主体信用资质的审查大体也只能做到这么粗糙了。后面再经过一系列流程入库,这只债就算是可以投资了。对于一些大行、大券商、大保险还有基金公司,可能本身就有专职的信用研究员,甚至有些本身就是从评级公司直接挖去的,信用审查的方法肯定也更先进,准确度肯定也会更高。&br&呼~终于把整个流程性的说完了,最后提一句对中国特色的平台类(城投、公用事业等)债券,单纯的去看财务指标不是很有效。比如负债率一般较高,流动比、速动比都较差,经营性现金流可能为负。这种时候就要使用各种一刀切,阶级论,地图炮的方法。比如XX年以前发的政府会兜底,XX年地方债务审计时地方政府已经上报的会兜底,地级市发的都没问题,百强县发的肯定没问题,东部沿海省份发的没问题,XX省负债率太高了最好回避,XX省财政最近下的太快最好回避,不一而足(都是一家之言,不足取信)。具体怎么拿捏都看自己掌握了,反正这个品种就是在博傻,完全规避它你这个交易员就是不合格,但万一中雷怎么办?去发改委静坐呗&br&以上
先自报家门,城商行买方。 不同机构对信用资质的审查应该还是有不同的,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做个简要的描述,基本以下说的都是普通的公募债券,私募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一些。 首先我觉得需要明确的是信用风险审查跟预期收益率是不挂钩的,即同一只债同一时间…
先来的同志有人提到了管金生。&br&&br&327事件时我还太小,后来最早通过吴晓波先生的《激荡三十年》认识了这个人,也认识到了一个道理:“你无法和规则制定者抗衡”。&br&&br&管金生于1983年自布鲁塞尔携商业管理和法学两个硕士学位归国后,一直在上海党校的一个研究班里无所事事,直到上海组建了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管金生出任总经理,时年41岁,1988,他想和这个世界谈谈。&br&&br&通过倒买倒卖国库券,管金生挖出了第一桶金。彼时国库券刚刚开始发行,流动性差得无人问津,乃至需要国务院专门组建国库券推销委员会(财政部牵头,国务院秘书长出任主任,人行 、国家计委、军委总后勤部、总工会、团中央和妇联等一起参与)。地方上,国企和街道则以支援国家建设为名,打起党性大旗摊派销售。我记忆中,直到90年代的小学生作文中还有“我偷偷拿着爸妈准备存银行的钱去认购了国库券,回来教育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羞愧地低下了头”之类的桥段,现在想想,熊孩子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br&&br&经济常识告诉我们,这种时候必然出现黑市。为了套现,国库券黑市价格达到7折以下,甚至5、6折。1988年3月,财政部被迫作出《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4月,上海、深圳、武汉等七城市率先试点开放,6月又放了54个城市。当时尚没有现今这样联网的全国银行间交易市场,于是管金生派出他所有的员工,去全国各地收购国库券,扛回上海倒卖,赚取价差。据传说,他亲自去福州,从散户手里收购了以麻袋装的5元、10元面值国库券,租汽车运回上海,他自己则装了两大旅行袋,坐飞机又运回去了一部分。就这样,到1995年,管金生治下的万国证券已经从3500万、4个人,发展到了12亿、250多员工的规模,堪称当时的资本市场明星。&br&&br&然而传奇总是崩毁在最璀璨的那一刹那,古语有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1995年6月,财政部发行的327国债(以下简称“327”)将要到期。327发行于1992年,三年期国债,发行规模240亿元,到期收益为本金+票面利率9.5%+保值补贴。所谓保值补贴,是财政部参照央行给出的保值补贴率,对由于通胀造成的存款(国债)购买力贬值部分给予补贴。在年的通胀期间,保值补贴率一直在7%~8%之间。&br&&br&327的本息到期兑付为128.5元,按8%的到期补贴计算,结算价格应在132元左右(此数字见于各处记载,但具体计算我不甚了然,望高人见教)。然而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为12.24%,市场普遍认为327的收益率太低,财政部必将相应提高到期补贴率。因此,月间,327的市场流通价维持在148元左右。&br&&br&管金生不这么看。他认为当时的宏观局面是投资过热,金融秩序混乱,特别是不久前发生的沈太福集资案,让中央在利率提降等敏感决策上会采取保守的策略,因此, 不可能从国库中拿出额外的钱来补贴,保值补贴率将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于是,他下令万国做空327;他主要的交易对手方,是财政部背景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经开”)。后面发生的事,是一场罗生门。&br&&br&日,财政部宣布提高补贴5个百分点,327将以148.5元兑付。&br&&br&消息一出,327应声上涨。当日上午,价格冲到了151.3元,比上一交易日上涨了3元有余。由于握有大把327空单(国债期货合同,并非327国债本身),每上涨1元,万国的浮亏就增加10个亿。雪上加霜的是,此前坚定的空方盟友——高岭、高原兄弟执掌的辽宁国发集团(以下简称“辽国发”),与中经开一同得到了可靠消息,由空转多,力图跑路止损。严肃地打个岔,写到这忽然想到了这张图,懂的人自然懂。&br&&br&&img src=&/87bfd2b51b4adab4fbd7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87bfd2b51b4adab4fbd77_r.jpg&&&br&管金生和他的万国被逼到了和上图中川神反水之后的西军一样的绝境,只有继续在做空的道路上孤注一掷。到收盘前最后7、8分钟,管金生疯狂砸出了2112亿元的卖单,硬是把收盘价格钉在了147.4元。如果以这个价格交割,万国将盈利10多亿元(一说42亿元,此处存疑),而中经开为首的多方将爆仓,亏损约40亿元。而327国债,也就是国债期货的标的物本身,发行规模为240亿元。&br&&br&监管层对此忍无可忍。万国砸出的卖单总规模,至少要百亿元以上的保证金,显然管金生手里的存粮并没有这么多,违规操作板上钉钉。当晚10时,在经过紧急会议后,上交所受命宣布:当日16时22分13秒(即管金生天量大单砸盘之刻)之后的交易是异常的,经查是某会员公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蓄意违规,故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无效,该部分成交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br&&br&5月19日,管金生被逮捕。1997年2月,管金生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br&&br&在回顾所有于辉煌中破灭的中国当代经济人物时,我都会想起来吴晓波先生在《激荡三十年》中对管金生的最后一句考语,以下直接引用:&br&&br&“有意思的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是因为327国债事件而被捕的,但是对他的指控罪名则是受贿和挪用公款,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指控,管金生利用职权,先后三次受贿29·4万元,此外还挪用公司公款240万元供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犯罪情节特别恶劣”。这位从江西小山村里走出来的股市枭雄功败垂成,无语向天,他没有委托辩护人,也拒绝法院为其指定辩护人。”&br&&br&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健力宝的李经纬、三九药业的赵新先等等,或是由于经营不善,或是由于政治风波,黯然下马。可下马的官宣理由,无一不是个人经济问题。&br&&br&补几个后续。&br&&br&据传说,管金生当时的主要交易对手中经开,借助其隶属财政部的特殊背景,事先获得了“可靠渠道”的内幕消息,但此事显然永远无法考证。中经开,后因涉足长虹换股事件(作为主承销商违规进行转配股,副承销商是申银万国……和上财证)等多起违规事件,于日被人行撤销清算。327事件时操盘中经开的魏东,后来则建立了中国股市中的“涌金系”,直到日意外坠楼辞世。&br&&br&327事件发生后,一手创立了上交所和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上交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因管制不力,于日被免职;后加入华锐风电(对看到这我也惊了),2013年以董事长身份去职。&br&&br&万国证券于1996年4月与申银合并,改称申银万国。&br&&br&至于管卫东(这里写错了……感谢 &a data-hash=&fc97beb8fe42e9627acfa& href=&///people/fc97beb8fe42e9627acf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fc97beb8fe42e9627acfa&&@张校乾&/a& ,不改了聊供一笑吧),公开资料显示他于2003年保外就医,后于上海安享晚年。&br&&br&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先来的同志有人提到了管金生。 327事件时我还太小,后来最早通过吴晓波先生的《激荡三十年》认识了这个人,也认识到了一个道理:“你无法和规则制定者抗衡”。 管金生于1983年自布鲁塞尔携商业管理和法学两个硕士学位归国后,一直在上海党校的一个研究班里…
百度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融资成本:&br&&br&目前的新闻:百度将发行的是五年期的高级无担保债券,票面利率为3.29%。&br&&br&当下中国银行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利息为4.75%;五年期国债利率达5.71%;即使自上线后与日俱减的余额宝,最低的年化收益也有4.37%,如果按当下回报率(日均万分之1.1726%)计算五年期,每年的平均综合回报更是达7.40%。&br&&br&目前美国市场上融资成本很低,通过在境外发债的所付出的利率成本+发行费用,低于目前国内几乎任何一种五年期金融产品的回报率。而即使是3.29%的票面利率,比起目前美国国债5年期的票面利率1.2%左右仍是高出不少,而穆迪给百度债券的评级是A3,在美国发行上不会有太大问题。&br&&br&另外,百度的现金多是人民币。全世界都认为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好嘛,如果百度都是用人民币兑成美元去还利息,这每年的汇率收益还不计算在内呢。&br&&br&另外一个原因:规避税收&br&&br&我不是税务方面专家。但是百度利用美元债券,在境外完成对91的收购(网龙是香港上市公司,91的实体亦在境外)无疑在税收成本上是省的。&br&&br&此前苹果在发布股票回购计划之后,不是也发了170亿美金的债券么。当时有新闻就说,苹果此举最多能避税90亿美金。&a href=&///?target=http%3A///a/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苹果发债幕后揭秘:避税90亿美元&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外,发债最重要的是信用。百度在穆迪评级里的信用评级A3甚至高过部分欧盟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而苹果在穆迪的信用评级更是达到Aa1。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做不到如此。
百度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融资成本: 目前的新闻:百度将发行的是五年期的高级无担保债券,票面利率为3.29%。 当下中国银行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利息为4.75%;五年期国债利率达5.71%;即使自上线后与日俱减的余额宝,最低的年化收益也有4.37%,如果按当下回报…
银行间债券发行(一级市场销售)阶段,承销商往往会通过返还投资者手续费的方式来争取客户。这是国内证券市场中的特例,仅存在于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短融、中票、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OTC品种中。在公司债、企业债的发行中较为罕见。&br&&br&对于这个返还手续费的金额,黑话会说,返几分(一般不会返到几毛)。返还的金额大小一般取决于销售商在承销团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销售商能够获得的最大手续费额度)、债券的销售热度、以及投资者与销售商的业务关系。一般情况下,债券手续费对投资者的最大返还额度是五分。由于债券是面值是100元,返五分就意味着每百元面值的债券,返还0.05元手续费。对于一个一年期的债券而言,这笔手续费的返还相当于降低了债券的认购价值。投资者在缴款时仅需支付99.95元。如果折算到收益率,相当于为这个一年期的债券增厚了5bp到期收益率。假设我们在一个三年期的债券上返还同样金额的手续费,那么这个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增厚就下降到1.67bp了。&br&&br&“&b&现返&/b&”与“&b&另返&/b&”&br&手续费的返还可以采取两种模式,黑话叫:“现返”、“另返”。所谓现返,就是将返还的手续费折算到认购缴款的总金额中去(见上例),以减少债券一级买入成本的方式,增厚投资人的买入收益率;所谓另返,就是通过顾问费、咨询费、合作协议等的方式,将手续费计入投资者的业务收入中,债券的买入价格仍然保持面额100元不变。采用另返的方式的,需要另行签订补充协议,牵涉到较为灰色地带的法律和合规问题,尤其在资产管理行业,它实质上触及了资产管理计划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因此在实践中较少采用。&br&&br&这个销售模式主要是债券承销团成员为了争夺客户而发明的。由于商业银行投行部在主承销短融中票项目中对发行人收取的承销费一般是3毛/年(短融应为4毛/年)。因此理论上一年期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商手续费返还上限是4毛,亦即一年期债券的一级发行价最低不低于99.60。但是考虑到承销成本、合理利润等原因,现实中罕见返费超过1毛的一年期债券。对于承销团内的分销商而言,它所能返还的销售费用总额一般在五分~一毛之间(来自主承销商的折让),因此其手续费返还上限即为一毛。一般而言,分销商返还投资者的手续费不会超过其获得的销售费用总额的一半。通常主承销商也不会为了争夺销售市场份额而主动破坏这个返还手续费的上限。(因为主承销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对销售的个人激励较为一般)这就是为什么市场返费最高常见五分,而不是更多的原因。&br&&br&“&b&明返&/b&”与“&b&暗返&/b&”&br&&a data-hash=&bdd27bc4aea& href=&///people/bdd27bc4ae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amen& data-hovercard=&p$b$bdd27bc4aea&&@Ramen&/a& 问了“明返”和“暗返”。这种说法仅存在于国债、国家开发银行债券、进出口银行债券和农业发展银行债券等利率类债券的一级市场承销发行中。明返和暗返,指的是手续费的来源。由于利率债发行规模巨大、频率高,因此采取承销团制,理论上就可以认为有多个主承销商、数目庞大的分销商。为了激励承销团成员积极销售,尽量压低每次债券的发行成本(财政部的融资成本构筑了中国的最低融资成本利率曲线),利率债的发行人(财政部、国开行、口行、农发行)在固定的承销费基础上,还增加了根据年度销售排名和年度销售量考核的额外承销费返还。&br&&br&举例来说,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增发2015年第一至五期金融债券的发行办法》,&br&&br&&p&&strong&&i&第三部分 分销&/i&&/strong&&/p&&p&&i&  一、分销方式:承销商在债券分销期内将所承销的债券进行分销,所分销的债券可在中央结算公司办理债券一级托管。&/i&&/p&&p&&i&  二、承揽费及兑付手续费:债券承揽费按认购债券面值计算, 1年期无,3年期为0.05%,5年期和7年期为0.10%,10年期为0.15%;各品种均无兑付手续费。&/i&&/p&&br&这里面提到的承销费,如果承销商返还给投资者,就会被称为“明返”。由于利率债高度同质、发行频率高、承销团网络覆盖完善,因此承销团成员之间的竞争就较为激烈。自身利率债需求相对较小的券商如何与宇宙行等开展竞争呢?这时候他们就会祭出“暗返”了。承销团成员在上一年末会根据当年的销售情况和对第二年的预期,做一个下一年度的销售金额、排名预测。由于达到一定销售金额、排名之后,发行人会在年底额外结算一笔承销费奖励优秀承销商,激进的承销团成员(券商)就会在年中销售时提前将这部分预期中的手续费返还给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暗返”了。暗就暗在,这笔钱,其实是承销商YY出来的。如果今年没有达成年初的目标,发行人也就不会返还相应费用,当年返出去的手续费也就打水漂了。具体暗返的最高金额多寡,由于从来没干过销售,我就不太清楚了。&br&&br&OK,总结一下。明返、暗返,说明了承销费的来源。现返、另返,说明了返还手续费的方式。债券圈正常青年是明返、暗返全收,现返增厚账户。文艺青年是明返、暗返全收,另返入公司收入。2B青年是明返、暗返全收,分别走现返和另返账户。&br&&br&一般对于最后一种投资者,销售往往会说:&br&“哔……”&br&挂上了电话。
银行间债券发行(一级市场销售)阶段,承销商往往会通过返还投资者手续费的方式来争取客户。这是国内证券市场中的特例,仅存在于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短融、中票、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OTC品种中。在公司债、企业债的发行中较为罕见。 对于这个返…
以下言论非常乐观,如果你很反感主旋律声音,或者质疑政府的信用,请忽略我。&br&&br&1、规模远远低于预期。市场对于地方政府的全口径负债余额(负有偿还责任+或有债务)的预期是2012年底18-20万亿,实际审计结果仅为16万亿不到,2013年中也仅17万亿。本次审计不止包括了BT融资、债券发行,还包括了信托融资、个人集资,可以说采用了最宽的口径。说明中国政府的杠杆率真的不高啊~~~如此这样,债务率也仅105%左右,什么概念呢?就是地方政府一年的收入,如果不给医疗、教育、公务员发工资,基本就够把所有欠的老账还掉了。&br&&br&2、政府偿债高峰似乎已过。根据这次审计结果,在已经过去的2013年下半年中,地方政府已经还了3.3万亿元,公开市场没有听说任何相关信用事件,说明哪怕在钱荒之后,太极拳都顺利打过去了。未来的数年中,最大到期量为2014年,全年总数在3.5万亿元(仅相当于2013年半年的量),发生违约的风险已经越来越低。&br&&br&3、铁道债似乎悲剧了。在以往市场的认知中,作为政府支持债券面貌出现的铁道债,一直被认为中央政府信用。但是在本次审计结果中,铁道债被毫不留情地披露为“中央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也就是仅仅类似于中央政府发行的城投债,如果财政实在抗不住了,还是可以赖账的。想必明年铁道债利差会拉得更大了。&br&&br&4、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都被正式列为地方政府性债务。这是与2011年审计结果相比的一个质的差异。在此之前,地方政府对于融资平台债券的偿债义务,一直是一个谜一样东西。今天,中央政府首次以审计结果的形式承认了这种义务关系。&br&&br&5、总体来看,全国地方政府的各项指标离“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警戒线还很远。&br&&br&6、个体地区的负债率可能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注意一下文章的行文,全国的“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但是“有 3个省级、99 个市级、195 个县级、3465 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 100%”。这四个样本分别占其对应样本总数的1/10,1/4,1/14和1/10。请脑补一下这个样本可能的分布状态:80%-90%的样本债务率在90%附近,少数几个样本以150%-160%的超高水平雄霸天下,从而拉高总体均值10个百分点。这些地区其实是债务的高危点。可惜,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谁。&br&&br&7、居然查个债务余额,抓了69个人。。。好厉害。&br&&br&8、某个回答中提到偿债准备金“严重不足”,我不赞同。偿债准备金这个东西比中央政府担保还靠谱,如果都足额计提了,那就不存在信用问题了,所有地方政府债都变成国债了。政府也不需要发行债券了。实际上,任何一个发行债券、银行借款或者信托贷款的机构,都不会大量计提准备金,这是一种信用资源的浪费。3%的准备金,实际已经非常多了。正常青年都是匹配一下现金流,到偿债之前才兑付资金的。否则钱闲着干什么?&br&&br&9、真实的债务率比审计署披露的要高。目前审计署披露的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是105.66%,考虑或有债务后事113.41%。看上去很低,但是或有债务是使用19%和14%的历史代偿率来折算的。但是如果真的发生全面违约,政府却只代偿20%不到的话,必然会突破所谓的系统性风险底线。因此现实中,这部分债务也需要按照100%来折算。如此算来,全国的债务率就飙升到174%,远远超过了“马约”规定的150%警戒线上限,这其中大量债务要拜铁道部所赐。&br&&br&刚研究完审计报告,之后想到什么再补充吧。&br&&br&推荐看以上看得吐了的同志看一下&a data-hash=&fc1d975d0f67db0cf1d986& href=&///people/fc1d975d0f67db0cf1d98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fc1d975d0f67db0cf1d986&&@Oleg Vodnik&/a&的回答。他比较悲观。其中他提出的问题,我就不一一回应了。大多数还是定义上的误解,或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以下言论非常乐观,如果你很反感主旋律声音,或者质疑政府的信用,请忽略我。 1、规模远远低于预期。市场对于地方政府的全口径负债余额(负有偿还责任+或有债务)的预期是2012年底18-20万亿,实际审计结果仅为16万亿不到,2013年中也仅17万亿。本次审计不止…
久期是现金流的加权平均时间,但是这只是久期的定义,久期的“意义”是衡量利率风险(interest rate risk),久期大,利率风险高,证券价格受利率变化的影响大。&br&拿债券举例,10年债券的利率变化50bp,1个月债券变化50bp,10年债券的价格变动幅度要大很多。&br&&br&然而久期只是从概念上告诉你了风险大小,并没有量化,修正久期对利率风险进行了量化。假设修正久期的值为x,其意义是“债券利率变动1%,债券价格变动百分之x”。用修正久期乘以债券的全价(Dirty price)再除10000,你就能知道债券利率变化0.01%时,债券价格变化多少(是一个近似值,因为有凸性存在,暂不多述),这个值叫BPV(basis point value),也叫DV01。这样一来久期就能应用在真正实战领域了,可以给投资者一个量化的概念,而不再是一个以年为单位,什么都看不出来的单纯的数字。&br&&br&此外从数学角度上看,修正久期比久期更有意义,修正久期其实是净价对收益率的一阶导数。&br&&img src=&/1d2fdd3ec34c6f709a7675_b.jpg& data-rawwidth=&827& data-rawheight=&6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7& data-original=&/1d2fdd3ec34c6f709a7675_r.jpg&&请看上图,实体黑线就是净价和收益的曲线,虚线就是在yield=y*处的切线,也就是这点的一阶导数,也就是修正久期。一阶导数的另外一个应用意义就是“速度”,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修正久期的意义是“债券利率变动1%,债券价格变动百分之x”,把利率想成时间t,把价格想成路程s,这不就是速度的定义吗!&br&那么二阶导数就是刚才我没有谈的凸性,凸性其实就是久期变化的速度,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加速度,这样一来整个久期-修正久期-凸性的体系就构建完成了,不论考试还是工作,应用起来十分轻松惬意。&br&所以说,修正久期是有数学上的意义的,并且能够帮助你构建整个学习体系。&br&&br&&br&总之,修正久期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意义重大,其本身能够衡量债券利率变动与价格变动相对值,用其算出来的DV01则可以衡量债券利率变动与价格变动的绝对值,是债券交易几大必备要素之一(与发行人、价格、票面利率、期限、金额、评级、计息基准等关键要素并列)。因为我对固定收益比较了解所以我只用债券举例,但是修正久期在金融N多领域都至关重要,基本涉及portfolio投资组合的都需要它。请君好好感受一下!
久期是现金流的加权平均时间,但是这只是久期的定义,久期的“意义”是衡量利率风险(interest rate risk),久期大,利率风险高,证券价格受利率变化的影响大。 拿债券举例,10年债券的利率变化50bp,1个月债券变化50bp,10年债券的价格变动幅度要大很多。…
不请自来,请见谅。&br&有关于久期已经有很多相关的问题和回答。作为FICC重度用户,对于久期的理解其实就跟老司机开车时打算开多快一样,油门、坡度以及副驾驶是谁都对速度有明显的影响。。。咳咳,这个例子大家心领神会吧。&br&先快速地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有一个窍门,当年学的时候Umich的教授说:&b&Duration is payment gravity.&/b& 翻译过来就是,&b&久期是债券现金流的重心。 &/b&只要抓住这个概念,久期和期限、收益率、支付方式(到期本金一次性付清还是分批付清)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br&自然:&br&1)期限越长,久期越靠后;&br&&b&2)票息越高,久期越靠前;&/b&&br&3)尾部本金支付越集中,久期越靠后。&br&&img src=&/v2-e1f00aaaab5427ccf81bdebc6f9ccc67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e1f00aaaab5427ccf81bdebc6f9ccc67_r.png&&&br&&br&&b&对于Yield越高Duration越短的解释:&/b&&br&这是对于YTM的玩法了,稍微复杂一点。&br&先说一下教科书版的解释:因为Yield是折现率,所以说我们看它对价格的影响,主要在于它的变化对于折现过程的影响。说白了,Yield是杀未来值(FV)的,Yield变化1个单位导致的杀价幅度变化越大,自然对于价格的影响越大。但是在Duration这里,变化1个单位并不是真正的1个单位,例如Yield变化其本身的1%(如Yield是3.00%的时候,变化“3.00%”的1%,即0.03%),而永远是1bp(即0.01%),因为Duration就是这么用来看1bp的Yield变化导致的价格变化的。所以说,Yield低的时候,1bp占Yield的比例高(对于Yield 1.00%的,1bp是1%),Yield高的时候,1bp占Yield的比例低(Yield是5.00%的时候,1bp才0.2%)。相当于,&b&收益率低的时候,久期占了收益率量级的便宜,显得更大,而收益率高的时候反之。&/b&所以我们变化1bp收益率的时候,其他条件不变,自然会观察到收益率低的时候1bp的收益率变化导致的价格变化大(即久期长),收益率高的时候收益率变化导致的价格变化小(即久期短)。&br&进一步说,久期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对于价格变化速度的描述,它本身并不作为债券的固有要素存在,与债券的票面、面额、期限等相比完全是个计算结果(以后要是哪个投行创新发个久期恒定债就牛逼了)。&br&&br&但我不这么看,哈哈哈哈哈。&br&&br&还是利用&b&payment gravity的直觉&/b&(以后题主想着这个概念就够了...)。我们把债券现金流(FV),和按照不同收益率折现的现值(PV)放在一起。可以看到,收益率对于PV的影响主要会作用在远端(这很简单,因为复利),而对于Coupon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收益率越高,久期越靠前。&br&&br&&img src=&/v2-e2ca4c9aff27f042c371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e2ca4c9aff27f042c371_r.png&&放大前九个Coupon现金流看下,真的没啥影响:&br&&img src=&/v2-7fb37aa3b4b8cbc47b8f3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7fb37aa3b4b8cbc47b8f3_r.png&&&br&(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给我一个杠杆,一觉醒来我能净亏特么俩地球——阿基米德)
不请自来,请见谅。 有关于久期已经有很多相关的问题和回答。作为FICC重度用户,对于久期的理解其实就跟老司机开车时打算开多快一样,油门、坡度以及副驾驶是谁都对速度有明显的影响。。。咳咳,这个例子大家心领神会吧。 先快速地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有一…
&p&谢邀。个人认为从最新的苹果公司(AAPL)季报来看,苹果持有52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从公司资产配置结构的角度而言,其实并不是什么大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只是因为从绝对数值来看到达了高位,并且超过了一些参照系。趁周末有空查阅了苹果历年的年报数据,用数据说话谈点个人观点。&/p&&p&首先,苹果之所以在这个话题上会成为问题的焦点,是因为该公司持有了大量的现金及类现金资产(见下图最上面的一根线),占总资产的比重在75%左右。之所以苹果持有如此巨大的现金及类现金资产,是因为苹果公司巨大的海外营收及现金流如果要汇回美国的话需要缴纳巨额的税金。因此对于苹果,处置这些资产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们放在海外。&/p&&p&其次,现金本身是不赚钱的,因此苹果公司肯定要将这些现金配置在各类证券上。根据该公司的季报及年报的描述,这类证券投资通常是低风险、高评级的美元证券资产,并且保证头寸的分散,风险敞口不会过分暴露在同一个债务人上。所以基于这样的资产配置目的,也就不难解释苹果公司将相当一部分的现金投资于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美国政府债券上。&/p&&img src=&/v2-efde10c462e51d0434924e_b.png& data-rawwidth=&1029&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9& data-original=&/v2-efde10c462e51d0434924e_r.png&&&p&但是通过从上图描绘的苹果各类主要证券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可以发现,美国国债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历年来其实是相对稳定的——在10%至15%之间徘徊(见橙色线及数据点)。而在各类主要资产中有明显变化的是公司证券(Corporate Securities)。苹果公司在财报中并未详细披露所持公司证券的配置,但根据其笼统的描述,这些资产应该大概率地配置在高评级的公司债上。历年来,从2014年至今公司证券占总资产的比重较2014年之前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这其中的原因应该也是受美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从下图的Moody's 3A级企业债收益率的图中可见,历年来公司债的收益率有明显的下行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总体乐观的信用环境。因此,增持公司债应该也符合苹果公司配置类现金资产的总体目标。&/p&&img src=&/v2-1de9d0c5956bee75ffa770d_b.png& data-rawwidth=&1170&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0& data-original=&/v2-1de9d0c5956bee75ffa770d_r.png&&&p&最后,我们从绝对值总量上来分析这个问题。下图显示了历年来苹果公司总资产、现金、类现金资产的绝对价值(以10亿美元为单位)。很显然,总体上讲苹果的类现金资产(红线)的变化与总资产(蓝线)的变化是相对同步的,而美国国债(绿线)的配比和总资产以及总类现金资产的变化也相对同步。唯一不同步的是纯现金(橙线)资产,近年来似乎还稳中有降,这应当与不断改善的流动性环境有一定关系。&/p&&img src=&/v2-5a14c7dcf20516bcf59b9b205727bdd7_b.png& data-rawwidth=&1147&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7& data-original=&/v2-5a14c7dcf20516bcf59b9b205727bdd7_r.png&&&p&总之,苹果公司是一个总资产增长极为迅速的公司,从年几乎翻了3倍。在此前提下,其对于包括美国国债资产配置的同步增长,甚至很快超过其他主权国家的美国国债配置,也就不足为奇了。&/p&&p&本文中数据援引自SEC的EDGAR数据库(&a href=&///?target=https%3A//www.sec.gov/edgar/searchedgar/webusers.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DGAR | Search Tools&i class=&icon-external&&&/i&&/a&)苹果公司10-K、10-Q财报、FRED Economic Data (&a href=&///?target=https%3A//fred.stlouisfed.org/series/AA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ody's Seasoned Aaa Corporate Bond Yield(C)&i class=&icon-external&&&/i&&/a&)。&/p&
谢邀。个人认为从最新的苹果公司(AAPL)季报来看,苹果持有52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从公司资产配置结构的角度而言,其实并不是什么大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只是因为从绝对数值来看到达了高位,并且超过了一些参照系。趁周末有空查阅了苹果历年的年报数据,…
呵呵呵,扔块砖头出来逗人,打脸请轻拍················&br&&br&首先你要明白mbs是什么,mortgage-backed security,简单就是说,购房者a,向银行比如工商,中银,建设等贷款,银行再将这个贷款债券化,买给其他投资者,回笼资金。但是万一购房者a无力还贷,银行除了保本还可以获得(贷款利率—债券利率)的利润,但是对于债券持有人就只能等房产拍卖后扣除费用才能知道自己亏了多少。&br&&br&比如,a首付三成,向银行贷款20年170万,贷款利率6.55%,银行将这170万换成1700张面值1000的债券,发行费用需20%即1,31%回佣给渠道,债券年利率4.2%。银行等于不占用经营资金,还提前保证每年有(6.55%-1.31%-4.2%)=1.04%的利润,等同做了一个贷款资金中介,空手白赚,债券化越多,赚的越多。风险呢,到买债券的人的手中了。&br&比如购房者a,由于本来200万市值的房子,由于降价,跌到150万,本来要向银行还本息392万,每月月供16000,尼玛,现在首付都不要了,老子不还贷,存8年就能买到了,我还供毛,于是不还房贷了。那么这时候,银行屁事都没有,反正这170万的贷款本钱已经回笼了,还再次贷出去了。而对于购买这批债券的人,房子按市价150万卖出去,按1700张摊分,每张1000面值的债券只能拿回882元,亏损11%。如果房子卖不出去,1000面值等同废纸,亏损就是100%。&br&&br&如果这面值1000的债券里不仅包含了购房者啊,还有b,c,d,e,f·······················等许多购房者的亿万分之一,道理也是一样,百分之多少弃房弃贷,就是百分之多少的坏账,就是百分之多少的亏损。&br&&br&那么,这东西不就是收益上限(不高于贷款利率)比亏损下限(最多100%)小很多的“麻痹死”??!!!&br&一般有理性的投资者得多逗逼才去买这种东西??!!!我放余额宝现在都4%了,协议理财存款都不止6%,房子升值的时候收益没我份,房子贬值哥要亏的,万一房贷7折的时候,连4%年利率都没有,不划算啊。&br&&br&2005年建行的mbs面对普通投资人的债券利率是4.12%,到期日2037年,同年一年定存2.25%,5年3.6%,一年贷款利率5.22%,5年以上6.12%,记帐式国债10年4.44%。2011年的30年国债是4.5%。&br&32年的年息4.12%,你说值还是不值呢??&br&&img src=&/61e4ed4b40a90544ffb24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2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就算怕债券收不回来,再吐点利润出来,将mbs给保险公司上保,万一房子弃贷,mbs债券亏损的部分由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再将这份保险拆分,组合打包,变成债券,回笼资金,就叫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买了这些cdo债券还不安心,再把这些cdo再拿去保修公司上保,cdo上cdo,cds上cds···········这不就是次贷危机么?!一个人弃房弃贷,就能造成mbs,到cdo的亏损,火烧连环啊。接最后一环cdo是保险公司更惨,赚1%的保险费,却要偿付100%的债券损失,aig就是这么破产的·············&br&另外,这债券的利率=房贷利率-发行费用-保险费用,还能剩多少··························&br&&br&那为什么美国还玩?——2008年不就亏大发一次了么!!!!!!!!!&br&&br&所以,为什么不迟不早,要现在“大力推进”呢?&br&很简单,银行没钱,房贷可能坏账,国家不想再搞“4万亿”来救银行········&br&mbs国内2004年就有了,那么多年就只有三单,为什么?买的人不蠢啊,比房贷利率还低,近10年房贷利率都跑不赢cpi,买这玩意是脑抽吧。银行更没必要,尤其是4万亿以后,钱都多到贷不完,还回笼资金给自己找不自在?&br&&br&那么现在为什么要大搞呢?&br&第一,转移银行坏账风险。就算出现弃房弃贷,那也是买mbs和cdo的人的问题,银行完全置身事外。——这不就是说明未来弃房弃贷的风险要大到连银行体系都承受不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弃房弃贷?难道是房价翻几番的时候?&br&&br&第二,国家不通过印钞救银行。如果将来再来4万亿,银行还需通过mbs来回笼资金?给银行mbs的暗示,就是给银行救命稻草。&br&&br&第三,国家不通过印钞救银行,不代表不救。mbs那么低的年化利率,除非国内年年通缩,同时房价至少不降,才能有赚,稍微风吹草动就得亏损,得多忽悠才能有接盘的?那么谁来心甘情愿当逗逼呢?——中国大妈,养老金,国开行,社保基金,红会,公积金,国资委,xx人寿··········哦,你懂的············&br&&br&&br&&br&我支持楼主购房,只要楼主一个弃房弃贷,就能将一根绳子上的龟孙子们玩死玩残,然后出一本《我是如何弄死xx基金的》,《我是如何弄死xx人寿的》等等赚版权费。
呵呵呵,扔块砖头出来逗人,打脸请轻拍················ 首先你要明白mbs是什么,mortgage-backed security,简单就是说,购房者a,向银行比如工商,中银,建设等贷款,银行再将这个贷款债券化,买给其他投资者,回笼资金。但是万一购房者a…
很好,本来我是来吐槽之前的高票答案的,结果自己反而被那些“专注IPO”的“同僚们”&a href=&///people/f1f48047f28fda1b999b4c01ff2338de& data-hash=&f1f48047f28fda1b999b4c01ff2338d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f1f48047f28fda1b999b4c01ff2338de&&@张阿土&/a&吐槽了……&br&&br&那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br&&br&我甚至都怀疑吐槽我的人有没有仔细看我的回答,都已经这么万金油两边倒了居然还会被喷。&br&&br&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br&&br&还说我自诩投行狗?我倒是想问问你们都是哪家的?&br&&br&你吐槽我有什么用,你放眼望去整个中国的大小券商,你就去问问你的顶头上司,你看看他们都是挣得什么钱?&br&&br&他要是说靠的是IPO深耕细作,算老子输。&br&&br&年轻人能不能放下可怜的“投行”自尊心,你看不到那些非本科非名校非金融的人在一级市场披荆斩棘,三个字足以说明你的问题———&br&&br&&br&
格局小&br&&br&&br&&br&我们跟着那波前辈做股权的时候,你们还在吃土好么?&br&&br&现在我们在做债权的时候,你们还在吃土好么?&br&&br&哪儿的风吹得你如此骄傲放纵?&br&&br&还做债的人就那点眼界了,丫做过债么就在这大放厥词?我就问你丫敢拿这句话去刚你们的固收部老大么?&br&&br&你上司要是觉得你说得对,我立马删帖挖坟。&br&&br&你上司要是觉得你是不是“顿悟”了,就赶紧滚犊子走人~玩儿呢?&br&&br&这大过年的我特么也是闲得没事儿干吃饱了撑的........奈何撩不到小妹只能来知乎看大马戏。&br&&br&当然以后要是变天了我还是会回到IPO怀抱哒~&br&&br&哈哈哈哈我就是传说中的墙头草!&br&&br&------------以下内容一定要看哦------------&br&&br&兄台,不知你现在作何抉择,但小弟在这是建议你去债承赚个快钱儿~&br&&br&高票答案我简直笑CRY。&br&&br&是,我承认,就“技术含量”而言,IPO大于发债,要么,咱们再详细一点,并购重组再融资大于IPO大于发债。&br&&br&可是那又怎样,并无任何卵用好么?&br&&br&因为一级市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高技术含量的东西,你说你股权融资业务有门槛,那也是五十步笑百步。&br&&br&我以浅薄的经历告诉题主,一级市场融资的核心,无论债权还是股权,都一样,就是规则。法律准则,行政准则,会计准则,等等。IPO, MA这类的相关规则无非更繁杂,但道理一样,规则也相通。规则得心应手,自然能从容应对发行方和监管方,以一个全局视角更好的处理问题。&br&&br&那些说股权融资更锻炼人的简直站着说话不腰疼,IPO项目本来就不多(何况是更加少得可怜的并购重组再融资),新手入门都两年多了连一个项目都做不完,你跟我说能锻炼人?&br&&br&现在有一口饭就吃一口饭,有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债承短平快,同一时间还能多个项目跟进,不至于两三年等的漫无边际啊。更何况目前债权融资类型和门类也越来也多,毕竟以股权进行融资的方式成本高,灵活性差,时效性也不好,跟短平快的债权没有可比性。这是个非常广阔的市场,企业债公司债各类非公开,需要掌握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之后的投行大方向结构化融资,也是以各类债权准债权资本为核心展开的。债权融资之所以稍显简单,无非是结构设计尚未复杂,关联规模尚未比得过股权融资,但它都注定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br&&br&我想提醒题主的是,哪个岗位并不重要,中短期来看,一个大的平台可能是更重要的。因为未来你将独当一面,承揽项目时,小平台会非常捉襟见肘,更何况,绝大多数人,之所以能办成事,这辈子拼得都不是能力,而是那个“标签”。&br&&br&投行业务范围将来会越来越广,对于多面手也是急需的,即便题主选择了“简单”的债承,也最好把投行条线的业务和技能掌握得当,以后无论走到哪儿,都是能随时提枪上膛的好手~&br&&br&-----------------尴尬的分割线--------------&br&&br&&a href=&///people/af275e0bcffcf& data-hash=&af275e0bcffc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af275e0bcffcf&&@Mistake&/a&的补充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诠释了一级市场的发展变化和目前让人难以掩盖的尴尬局面———&br&&br&无论如何,中国的一级市场都注定平庸、无聊和乏味。&br&&br&股权融资也好,债权融资也好,本身并无高低,对于发行方来说,都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br&&br&我们参与过股权融资的设计,也参与过债权融资的跟进,我只能说,我预测不了融资需求会有什么变化,趋势说到底终归是趋势罢了,我哪有那个能耐啊,毕竟我不配自称“投行人”。但当下债权融资的高涨和股权融资的低迷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IPO的沉寂只是因为现有的限制嘛?我觉得,不见得,也没有表面显得那么简单。我相信市场的力量,市场选择了low到不行的债券。&br&&br&针对您的某些不同论调,我不多做解释,只能简单提点一下,毕竟快过年了有点时间还得赶紧过去给金主磕头。&br&&br&所谓技术含量,是指刨除资本和资源等外界因素,工种本身的内生价值,它的核心表现就在于是否可替代。一级市场业务,它的特点就是超高的可替代性,大专毕业的能做,博士毕业也能做,经济金融专业可以做得像模像样,机械建筑专业的一样可以做得风生水起。一个说到底无非就是个事务性的工作,哪儿来那么多幺蛾子。&br&&br&任何实质上作为中介方的工作,撮合都应该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却不能够成为判定其职业能力的核心标准。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在信息效率超越人工的未来,更不会是。&br&&br&至于那个什么“陡到不得了”的经验值累计曲线,我还真......没见过,任何一个行业,积累都应该是渐进的,不会因为你进了投行就打开了任督二脉。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上来就干翻通关BOSS的,我们叫他——人民币玩家。&br&&br&我还是那句话,我没那么大见识,也没有那么多所谓投行人的情怀,哪个来钱,我就来哪个。这自始至终都是本人答案的主题,毕竟在我眼里,没有投行人,只有投行狗,至于“投行家”这个物种......对不起,太高大上我注定是理解不了咯。&br&&br&不要因为自视清高,去挡他人财路。&br&&br&更何况,没有任何人,有高人一等的资格。
很好,本来我是来吐槽之前的高票答案的,结果自己反而被那些“专注IPO”的“同僚们”吐槽了…… 那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我甚至都怀疑吐槽我的人有没有仔细看我的回答,都已经这么万金油两边倒了居然还会被喷。 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泻药&a href=&///people/a5c9ed4ccc8abbd33db8a7f2d94d5e6d& data-hash=&a5c9ed4ccc8abbd33db8a7f2d94d5e6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oe De& data-tip=&p$b$a5c9ed4ccc8abbd33db8a7f2d94d5e6d& data-hovercard=&p$b$a5c9ed4ccc8abbd33db8a7f2d94d5e6d&&@Joe De&/a& 请让我把问题分成三部分回答。唯一需要的金融科普知识是债券价格和利率成反比,价格越高,利率越低。&br&&br&&br&1. 为什么美债收益率这么低还有人买?&br&&br&购买各国国债的主要机构包括(排名不分先后):共同基金,养老金,保险公司,银行,各国主权基金(主要是中国和日本)和各国央行。&br&&br&这些机构都或多或少必须被动持有一部分各国国债,原因包括:基金说明书(prospectus)的要求,对应的标杆指数(benchmark index)里面有大量国债(比如基金和养老金),期限匹配要求(比如保险公司),行业监管要求(比如银行),以及长期经常账户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比如中国和日本),央行的原因一会单独说。既然这些机构必须买国债,拉出“发达市场”国债收益率报价一瞅,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虽然只有1.4%,已经算高的了 (下表第二列为昨日10年期“发达市场”国债利率) 。&br&&br&&img src=&/ef36361bfe5e101bfd36b63_b.png& data-rawwidth=&194& data-rawheight=&3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4&&&br&除了被动投资,也有主动投资购买美债的。原因也有很多,可能是外国投资者继续看多美元;可能是有投资者认为当前价格暗含的(priced-in)加息概率或者通胀还是太高;可能有人是用来对冲其他的风险资产(比如新兴市场,股票,垃圾债券);可能有人是平仓(short squeeze);也可能是题主说的“避险” (你把风险资产都卖了,也不能放现金在手里,就买点短期国债吧)。投资者那么多,想法可能千差万别,放在一起的结果就是买国债的力量大于卖国债的,美债价格不断上涨。&br&&br&&br&2. 为什么全球国债收益率都这么低?&br&&br&除了大家经常说的经济增长疲软,央行降息,没有通胀以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是之前经济周期都没发生过的,就是“发达国家”央行大量购买远期国债,控制了整条收益率曲线。&br&&br&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始作俑者就是美联储。且听我细细道来。&br&&br&曾经,收益率曲线(yield curve)里,央行只控制前端(short end),也就是短期利率,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控制;收益率曲线的中段(例如5年期),更多是经济增长速度决定;远端(long end,10年期和30年期)更多是通胀决定(30年期国债因为保险公司的大量购买,技术上会相对贵一点)。&br&&br&08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把利息降成了0,可是即使这样,大部分企业的借贷成本还是很高,不利于刺激经济。原因是美联储只能直接控制收益率曲线前端,不能控制长期利率。由于大中型企业负债的大部分都是长期债,所以他们的借款成本还是居高不下。&br&&br&美联储已经没有常规工具可以用了,于是为了应对这70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参见 Ray Dalio 的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伯南克采用了到现在为止一直饱受争议的政策工具: 美联储通过三轮QE(quantitative easing),主动认购长期国债,接管了整条收益率曲线。&br&&br&终于,这收益率曲线如你所愿,整条曲线都被搞平了,企业的长期借贷利率也降了下来。下图实线为最近的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另外两条虚线,分别为三年前和五年前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可见,收益率曲线在过去的五年平了不少,主要是远期国债利率一直下降。&br&&br&&img src=&/d9bd1dbb6c31a79cf1320_b.png& data-rawwidth=&503&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d9bd1dbb6c31a79cf1320_r.png&&&br&美联储疯狂购买长期国债的副作用是,三轮QE后,美联储的资产在之前几十年增长都十分缓慢的情况下,几年之内翻了两番。下图为美联储过去二十年的总资产规模,从08年之前的不到一兆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将近4.5兆亿美元。&br&&br&&img src=&/7edc1cca76fd9a723e8a1a_b.png& data-rawwidth=&97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0& data-original=&/7edc1cca76fd9a723e8a1a_r.png&&&br&欧洲情况稍有不同,欧元区央行(ECB)2011年出了昏招,基于“通胀会在不久的将来升到2%”的幻觉,加息了。一把搞死了欧洲GDP增长。下图为欧盟实际GDP增长,可见,2013年因为加息,实际GDP变成了负增长。ECB见势头不对,再次降息之后,也走上了央行直接认购债券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不归路,更有甚者,不仅是国债和房地产抵押债券,连企业债,ECB都开始买。&br&&br&&img src=&/ecd5893baa0dccdaf248191_b.png& data-rawwidth=&734&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4& data-original=&/ecd5893baa0dccdaf248191_r.png&&&br&日本央行(BOJ)也差不多,基准利率这工具已废,没有通胀,日元还一直升值,咱也别矜持了,开始印吧。&br&&br&你可能会说,等等,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我好像听过。中华民国那时候是不是干过,历史书好像说那是亡国的招?&br&&br&没错,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就是在赤裸裸的印钱。但是,美元,作为硬通货的好处就是只要你印,就有人买,汇率还能坚挺,也不会有通胀,因为大家对你有“信心”。&br&&br&其实,从一个角度来说,整个金融系统都是建立在信心之上,大家觉得银行有钱,它就有钱,大家觉得银行没钱,一起去取,它就真没钱;大家觉得经济还可以,企业继续融资投资招聘,居民继续消费置业,经济就真还可以,明天大家觉得经济药丸,企业缩减投资预算,开除员工节约成本,居民开始节衣缩食,省钱不花,经济就真会转天就完;再举个例子,大家觉得比特币因为数量一定,可以在未来取代黄金,它就真能取代,大家如果都觉得它是骗局,转天价值就会归0。换句话说,黄金这东西,又能有多少应用价值?一盎司黄金,不到40克,卖一千多美金,都是基于市场的信心。又扯远了。&br&&br&回来,全球国债收益率这么低的原因,就是各主要央行接管了整条收益率曲线的结果。你说,这么印钱能行吗?业界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叫“kick the can down the road”,就是把易拉罐接着往前踢,击鼓传花的意思。各国央行,包括PBOC,都在接着踢。&b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