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电视剧?袁腾飞感谢美军飞行员员被击落,得到山寨土匪营救

(74)(12)(4)(53)(36)(15)(53)(29)(86)(25)(7)(7)(13)(1)(4)
颈椎增生(临床经验方) 通痹汤 [主治]
颈椎骨质增生及因颈椎引起的头疼、麻木等症。 [组成]
白芍30—60克、木瓜10克、威灵仙15克、鸡血藤15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葛跟30
克、姜黄10克、当归20克、川芎2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服一剂,每剂分2次服用。
颈椎病头晕疏通血脉方~``
凡颈椎病,头晕者众。有秘方,用数千例病人,疗效非常好。 生龙牡各30克,珍珠母30克,郁金3克,赤芍药30克,白芍药15克,生甘草10克,葛根30克,旋复花3克。 凡颈椎病头晕皆可以用之。每天一剂,少量频服,其效果在一二剂以内即有效果。
颈椎病神方 秘方:葛根12g麻黄9g桂枝、白芍、炙甘草各6g,生姜9g,大枣12枚。
用法:如上肢活动受限加桑枝10,鸡血藤各15g;肩臂疼痛加姜黄12g。 方解:麻黄、桂枝能发汗散寒,温经通络;芍药、甘草能养阴止痛。
透骨草根和葛根治疗颈椎骨质增生 [成分】透骨草根(滇白珠根)15克 葛根15克(回族方)        【用法】以上2味药水煎服,每天3天,每次1茶杯,1天1剂,亦可将其切碎,用开水冲泡当茶喝,可冲泡6次,每次1茶杯。
颈椎病验方~```白花蛇4条,威灵仙72克,当
归、土鳖、血竭、透骨草、防风、川芎各36克,
白芍、葛根各60克,桂枝40克,
将诸药烘干,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或制水丸),每丸重 6克,每日2次,早晚各服6克,温水送服。或者打粉,装零号胶囊,每服8粒,日两次.1个月为1疗程。
颈椎病秘方 姜黄10
g羌活12g伸筋草15g年健12g地龙12g乳香10g没药10g甘草6g
治疗颈椎病有疗效
治颈椎病秘方~~~黄芪15克 黄柏6克 白芍6克
蔓荆子9克 党参16克 葛根9克 升麻4.5克
炙甘草3克 (一剂的量)
上方应该连服五剂,每天一剂,会有特效。
颈椎病秘方:【组成】葛根、白芍各30克,威灵仙15克,木瓜、姜黄、甘草各10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服一次)。【功用】祛风除湿,缓急止痛。【主治】颈椎病。【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献方人:关幼波
治疗颈椎病,管手麻的偏方      用量:黑木耳(用水发起来)120克 桃仁120克 蜂蜜120克   
  做法:将黑木耳和桃仁用搅拌机打碎后,将蜂蜜和打碎的黑木耳与桃仁,放在一起蒸熟15分钟。这个分量一天2次,是四天的量。
颈椎病 ,腰椎骨质增生特效验方:白冰糖200克(不要单晶糖),山蜂蜜200克(3-5元1市斤的不是,河南地区1市斤需15元左右),香油200毫升(小磨油),并加500毫升水。以上放在一个容器内隔水炖,炖至冰糖化完即可。如疼痛较重者,分6次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6加水至500毫升,待水开时,加入鸡蛋荷包(不拘数量,但必须有),煮至鸡蛋熟即可服用。1次即可大轻,2次可愈。 说明:1.糖尿病人忌用。2.症状越重效果愈好。3.蜂糖,枣花蜜及槐花蜜效差。4.此方效果极好,敬请患者使用。 --河南省南阳医专中医副教授 张长庆
颈椎增生 祖传验方 【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1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枸杞子12克,干地黄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西医处方:1.甘露醇液&
&125ML&&地塞米松针
10mg(以后逐渐减量)2.5%GS&
200ml&&丹参针&
&20&&&川芎嗪&
&ivgtt,qd3.夏天无&
&2ml&&硫酸软骨素针
&4.双氯灭痛片25mg
tid&&po&&抗骨增生片4#&
&bid&&po&&西比灵胶囊
5mg&&qn&&po&&尼莫地平30mg&&tid&&po&&全天麻胶囊
3丸bid&&po
中医经典处方:金钱白花蛇&&4条 &白芍&
&&&川牛滕& &
&&杜仲& & 36克
&&36克&/&上方为一个疗程,共研细粉分成三十包,每天一包分三次服用,饮酒者可用黄酒送服
颈椎康复 绝方~~`黄芪15克&&黄柏6克&&白芍6克&&&蔓荆子9克&&&党参16克&&葛根9克&&&&&&&&&&&升麻4.5克&&炙甘草3克 (五剂)&上方应该连服五剂,每天一剂,会有特效。将来如果又发作了可以再服五剂,一般病人五剂就基本痊愈了!
颈椎增生(祖传滴验方)~~```【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1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枸杞子12克,干地黄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其效果如神!敬请验证!  
颈椎病秘方: 药方:生龙牡30克,珍珠母30克,郁金3克,赤芍30克,
白芍药15克,生甘草10克,葛根30克, 旋复花3克。 方法:每天一剂,水煎服,1一2剂即有效果,一般5剂可愈。 神门穴:位於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 作 用:
安定心神的作用非常强,还能泄心火,睡前点按易入睡。
颈椎病(眩晕.颈项活动不利.肩臂肢麻木疼痛):山甲珠.鹿角胶(烊化).牛膝.川芎.灸白芍各12克
忍冬藤30 桂枝9 甘草6 先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两次。将2次药液混合,日服3次。气血不足加黄茋30 当归12
,腰腿酸软加杜仲15 寄生30。
粉葛根50g 薏苡仁30g 板蓝根15g 左牡蛎15g 桃仁15g
骨碎补30g 赤芍30g 羌活15g 威灵仙15g 鸡血藤30g 血竭3g(上等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日三次。(此方是在陈亦人老中医效方上加减而成)。 主治:颈椎增生疼痛。
颈椎病~~三子湿热灸~~~~吴茱萸60 莱服子60
苏子60 白芥子60 制成药包蒸热敷。
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药用威灵仙、葛根、五加皮、独活、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
赤白芍、红花、伸筋草,装入布袋中,水煎 30
分钟,直敷患处,热度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 每次 30 分钟左右,早晚各 1 次,15
天为一疗程
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只要有明显的疼痛和活动障碍都可以在委中下一寸处,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穴位就是治疗颈椎病的特效穴。
&白酒根治颈椎病~`将65度二锅头半两左右倒入一瓷碗,上扣一盘子以免挥发,放入蒸锅烝热,揭开盘子,用纱布蘸热酒热敷颈椎,酒碗始终置于锅内保持热度,如此反复热敷,直至将碗内酒蘸完为止,用时大约20--30分钟,热敷完即感颈椎变轻松舒服。此方热敷4次后颈部皮肤会被酒泡轻微起皮,停几日后即可复原,如未痊愈,可再热敷4天,一般4个疗程可痊愈。
颈椎病输液~``一组5%GS250ml+丹参+川芎嗪;一组5%GS250ml+天麻素。
同体针疗法(以颈夹脊为主)   方法1:复方丹参注射液4ml,5%葡萄糖液10ml,快速注入颈夹脊和阿是穴,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2:以5%碳酸氢钠、10%葡萄糖各46%,骨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各4%的比例配药,每次3~5穴,第穴2ml,每周2次。
  方法3:野木瓜注射液2~3ml,选取颈夹脊与阿是穴2~3个 ,每穴1~2ml,每周2~次。   方法4:维生素B12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分混匀,选取颈夹脊、阿是穴为主穴,每穴0.5~1ml缓慢注入。   方法5:1~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4~8ml加醋酸强的松龙12.5mg局部封闭阿是穴,每周1次,连续2~次。
穴贴:络石藤1000g,桑寄生200g,当归40g,全蝎、地鳖虫、独活、肉桂、乌附片各20g,干姜15g,乳香、没药各30g,冰片6g,桑枝—把。制法:上药除络石藤、当归、桑枝、冰片外,其余诸药混合略炒,粉碎为末,过筛取末,再把络石藤、桑枝、当归加水煎取头汁与2汁,去渣浓熬,离火,加入诸药末调和成膏。
治疗颈椎病 一个很有效的偏方~~~~
病症:颈推病,用料:白参片。方法:晚上睡觉前,将一片白参片捣碎贴在两侧的太渊穴,再用纱布固定。第二天起床后取下。请注意:用拇指指腹按揉头上的百会穴和脚上的太冲、涌泉穴,每个穴位每天按揉3次,每次100下。
颈痛~~艾叶、石菖蒲、生姜各120克,木瓜、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独活各20克,再加少量盐一起缝人纱袋中,用微波炉加热后热敷15—20分钟即可。用5次左右,就需要换药。
姜汁配醋,预防颈椎病】醋可活血化瘀,而姜汁可消肿止痛。两者合用,对颈项进行局部热敷,有效预防颈椎病。取一块纯棉毛巾,再取醋300~500g、姜汁100g,加热至沸腾后,将毛巾浸入其中,浸泡一会儿后,将毛巾拧成半干,热敷颈项,保持30分钟。为了保持热敷的温度,可用2块毛巾轮换进行。
颈椎病~~~`用刮痧配合按摩的方法最妙。例如,有前后俯仰颈痛的,病在膀胱经,就先刮膀胱经;有左右转侧疼痛的,病在小肠经,就先刮小肠经;痛连后背的就从膏肓、厥阴俞开始刮,然后再刮脖子;只是中间颈椎痛的,从后发际顺脊椎向下刮,直至刮不出痧为止。
方治愈颈椎病~``急性子50克 草乌10克 川乌10克
白芷25克 三七20克 马钱子15克 川椒15克
冰片20克. (用法):上药用1000毫升80%乙醇溶液,与药入药净容器内混合制成药液.使用时直接涂擦患处,保鲜膜覆盖,每日涂擦1-2次,连续用2-3天,休息天,21天为1疗程.用药后局部有明显烧灼感,这是药力通过毛孔逐渐渗透的物理反应,对皮肤无损坏.
颈椎病的外敷中药方~``羌活15g,&独活15g,&红花&10g,&细辛6g,&川芎6g,&姜黄15g,&透骨草15g,&葛根15g,&川芎15g,&昆布15g,&海藻15g,&装入一事先缝好的布袋中,&把袋口扎紧,&再用水将布袋中的药物浸湿,&然后将药袋放到蒸锅里蒸热透,&取出用毛巾包在外面放在颈部、肩部进行热敷治疗。这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用的方子.
皂角刺泡酒、颈椎病逃走`````~~洗干净了放在高度酒里泡30天后就可以喝了,二斤皂角刺泡10斤酒(可根据个人情况按照比例减量)。泡的时间越长越好。
骨碎补药枕方治颈椎病! 方药组成:骨碎补50克,葛根30克,威灵仙30克,羌活30克,桂枝30克,白芷30克,当归30克,党参30克,细辛20克,川芎30克。共研粗末,装入布袋中作枕心,每晚作枕用,每月更换一次,连用2~3个月。&
1、个股开盘之后长时间围绕均线不动,上下震荡1个点之内,震荡时间越长,启动拉出涨停的概率越大!
2、个股震荡的过程当中,下方严重缩量,量缩的越小,个股启动拉出涨停的概率越大!
3、启动的时候分时线和均线一起启动,下方快速放出大量,可以果断买入!
4、当我们找到个股的时候,如果下方的量放的很大,这样的个股不追涨买入,一般情况下,如果行情没收盘,量能放到前量的数倍以上,这类个股第二天一般都会低开!
短线操盘口诀:
第一次回调准洗盘
三次过顶就腾飞
背离不超过五天
牛股不下十日
低开直线上扬诱多洗盘
高开直线走低要出局
直线走高要封停
尾盘选股法步骤
首先把大盘15分钟的K线图调出来,如果下午2点半过后,15分钟K线图是处于上升趋势的话,我们就有机会在尾盘买进股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大盘如果全天都是下跌趋势的话,而15分钟K线图我们就要关注2点之后的情况,如果15分钟K线图能出现一根探底针,那么我们就可以去找类似此形态的个股进行买入操作。
【注意:如果大盘是放量大跌,大家就不要进场选股操作,个股基本第二天都是低开】
入围的股票条件
(1)振幅在5%以内【如果分时走势比较平稳,此条件可以无视】
(2)流通市值在200亿以下
(3)换手率3%以上,20天内有涨停板趋势历史
(4)量比在1.2以上
尾盘买入技巧:
(1)尾盘价增量平:这种尾盘表现对次日发展趋势有两种情况,若均线系统在形成多头排列初期,价增量平属于惜售现象,是买盘远大于卖盘的表现,可积极介入,一旦失去当日买入机会,可次日介入,但不宜追涨。这主要是前日在尾盘拉升,成交量不能有效放大的条件下,次日多会出现高开上冲后再回调的走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回调中大胆介入。
(2)尾盘急跌量大:这种情况称尾盘跳水。此种情况如果是发生在涨幅过大,即5日乖离率大于+8以上时,并且全天呈现一路下跌时的尾盘,应大胆离场,切忌摊薄操作及抢反弹,此种尾盘次日多为跳低开盘,并有可能形成顶部。
(3)尾盘价增量增:在涨势中尾盘价量俱增,是人气看多的征兆,也叫做尾盘抢盘。若5曰乖离率小于+5时,投资者可大胆追涨,次日仍会高走。即便是5日乖离率大于+8时,这种盘面次日也会高开上冲,短线也有机会。
选股买入法!
“跌减涨增量”买股法
股价经过一段时间下跌后出现反弹,然后再次回调探底,此时成交量明显减少,低于前一次探底时的成交量水平,即出现成交量的惯性减少;随后,股价再次反弹,并且反弹时成交量明显放大,高于前一次反弹时的成交量水平,即出现成交量的惯性增长。简而言之,“跌减涨增量”就是指二次探底时缩量,二次反弹时放量。
1、衡量二次探底时成交量萎缩的标准是比较两次探底出现的地量水平,并不一定必须统计底部期所有成交量。只要二次探底时出现的地量水平低于前一次探底时出现的地量水平,就算符合我们讲的惯性减量。所谓二次放量,指的是二次反弹的初始量大于前一次反弹过程中的最大量。
2、二次探底时如果没有创出新低效果最好。
3、出现惯性减量时只能表明下跌动力不足。股价基本止跌,但还不能马上买入。只有当出现二次反弹明显放量,并且股价站稳20日或30日移动平均线时,才可以及时跟进,这样做持股时间短、获利快。
岛形反转买股法
股价在经过持续下跌一段时间后,某日突然跳空低开留下一个下调缺口,随后几天股价继续下沉,但股价下跌到某低点又突然峰回路转,股价向上跳空开始急速回升,这个向上跳空缺口与前期下跌跳空缺口,基本处在同一价格区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低位争持的区域在K线图表上看来,就像是一个远离海岸的孤岛形状,左右两边的缺口令这岛屿孤立地立于海洋之上,这就是底部的岛形反转形态。
1、在岛型前出现的缺口为消耗性缺口,其后在反方向移动中出现的缺口为突破性缺口。
2、这二个缺口顺很短时间内先后出现,最短的时间可能只有一个交易日,亦可能长达数天至数个星期左右。
3、形成岛型的二个缺口大多在同呈段价格范围之内。
4、岛形反转向上当天成交量要明显放大,最好是前几日成交量的3倍以上
创新高买股法
股价创出阶段高点或创出历史新高的股票,在股价创出新高时成交量最好同比放大。
一直在相对底部做箱体整理,成交量温和放大,4月11日当天跳空高开,量比在开盘前十分钟达到3以上,股价并且创出近期的一个新高4.2元,符合技术要点,果断买入!当天收获涨停!
1、选择处在上升趋势中的股票为标的物,中短期均线呈现多头排列
2、股票启动当天,开盘前十分钟量比在3以上(小盘股量比在10以上),成交量较前几日明显放大 。
操作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有时只需做到顺势而为就行了,最后就是留意信号“该收手时就收手”。
&&&微时代工作室,常年奋战在中国股票、期货等资本市场,由多为有基金操盘经验的行业专家及民间高手组成,多年实战经验凝练出高效、稳定的裸K线交易系统,致力于利用市场的非同步性捕捉交易机会,倾心打造裸K线第一品牌,竭力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网络课程培训、实战演练培训、投资咨询等服务。
&&&代表作有《裸K线操盘技法》《裸K线操盘技法2》(暂定名,写作中)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及天猫、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网上书店有售,欢迎各位读者选购,希望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QQ/微信&&
一、交易是朴素的简单的
期货操盘绝不是学术研究,交易者不需要绞尽脑汁就能获利。人们总是抬高期货交易对人的思维和心理的磨练,甚至上升到提高素质塑造人生观的高度,这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作怪:做不到,就强调它的困难程度,给自己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而已。
“会说的不会做、会做的不会说”,不是不说,是说的不是大众想听的,大众想听基本面、内部消息、国际市场、主力操作手法、多空持仓分析、价格时间预测,要全面深入具体,要象篇博士论文。而会做的人只一两句就够了,因为他觉得实在不需要找什么理由,图形一目了然。交易远比预测未来简单;交易远比分析历史图表简单。
二、市场(图表)和赢利的简单本质
1、市场总是从一次形态反转或突破到下一次反转,中途间以回落或横盘突破,或反转失败而延续原来趋势,如此不断反复,简单无比,一目了然。只要你想看清楚,市场通常总是很清楚。
2、我们只需从一个起点开始进入,等待下次反转退出或反向进入。市场规律永远不变,任何品种图表规律相同。
3、只看图表本身足够,不需要过多的研究基本面、不需要过多研究品种,不需要过多研究指标。
4、赢利和智商、专业都无关,看正确的书、做正确的功课、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关键。
5、小比例单量,止损、持有到趋势尽头。这是保证长期生存和赢利的三个基本原则。根据拉瑞.威莲姆斯的电脑测试实验,一个随机的入市方式遵守这三个原则就可以获利。
6、正确率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重要,对于等量下单的趋势类机械交易系统,30%正确率就可以保证赢利;主观交易的趋势类交易者,20%的正确率就可以保证赢利。减少交易频率,且扩大每次赢利的金额,才是减少成本累计利润的正确道路。
三、技术分析交易的三个关键要点
1、行情风险阶段的性质判断。何时间层次之:趋势酝酿、趋势开始、趋势中途、趋势尾。永远不要违背行情性质交易。
2、行情大小判断。基于第一点的何时间层次、何风险阶段、何交易类型下的行情大小估计和下单比例计划。
3、进入时机。这是关键,过关者极少。准确的时机使建仓之始就避免我们陷入价格上下反复的折皱中,而且即使看错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而所谓的心理考验、看对还亏损等问题一般都和进入时机不当有关。
时机过关者没有前两点也可以赢利;但做到前两点者才有管理大资金的可能;三点都不过关,但是遵循固定一贯性的交易模式或交易系统并执行小单量、止损、持长的策略也可以赢利&这是聪明的专业人士明智的最终选择&;第一点被很多人忽视,第三点很多人永远做不到,明白了第一点加以实践技巧才能做到第三点,这三点思想基础一致。
期货交易是简单的,赢利是简单的,但是在达到简单之前,过程是复杂的,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而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此亦投机之道也。
&&&微时代工作室,常年奋战在中国股票、期货等资本市场,由多为有基金操盘经验的行业专家及民间高手组成,多年实战经验凝练出高效、稳定的裸K线交易系统,致力于利用市场的非同步性捕捉交易机会,倾心打造裸K线第一品牌,竭力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网络课程培训、实战演练培训、投资咨询等服务。
&&&代表作有《裸K线操盘技法》《裸K线操盘技法2》(暂定名,写作中)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及天猫、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网上书店有售,欢迎各位读者选购,希望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QQ/微信&&
股市中有句老话:“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可以说,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在
K线语言的研读中,开始时是不需要注重成交量的,比如看K线形态,此时的成交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已经淹没在大形态之中,就如同诸多单日K线一样,在形
态中单个K线不足以改变大形态和趋势;如果继续深入研读,想要判断大致的价格拉抬时间,此时的成交量就成为关键因素,此时它就已经成为短线交易者必须注意的一个因素,是力量之源。
成交量对应的是成交金额,即“钱”,俗语称:“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资金是逐利的,一个品种的
涨与跌,都是资金对于价格的把握而形成,有人鸣枪发号,有人呐喊助威,每一个过程都会有资金的身影在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在成交量上。那么成交量到底怎么看呢?
成交量买卖原则
1、市场分歧促成成交。所谓成交,当然是有买有卖才会达成,光有买或光有卖绝对达不成成交。
2、分析大盘涨跌趋势首先分析大盘中长期的牛熊趋势,确定大牛市、小牛市或熊市,进行买卖操作
3、指标龙头股信号显示牛熊顶底顶部:龙头股明显滞涨、多数进入最后的震荡剧烈。底部:有5%以上的股票完成创历史新高
1、成交量的三个经典点表述:
第一:量是价的先行指标,也叫做量在价先。
第二:先见天量后见天价,也叫天量天价。注解:可以是当天见到天价,也可以是随后见到天价,都没有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天量伴随着高换手就意味着卖点,短期的高位形成。
第三:地量之后有地价,也叫地量地价。
一般情况下,成交量在上涨趋势呈现放大;成交量在下跌趋势呈现递减。特殊情况下我们接下来回讲到。
3、结合走势特点分析
从头肩顶、双顶、多重顶的头部形成过程看,很多股在其头部形成前往往出现急拉升,成交突然成倍放大。因此当股价出现急拉升,成交成倍放大时应警惕头部将要现。
如何分析量价关系?
在选股时,成交量这一指标可作为重要的参考,老股民都懂得通过成交量判断后市个股走势。成交量是股票市场的原动力,没有成交量配合,股价上涨永远是空中楼阁。成交量的变化最能反映股市的大趋势。
考察个股的成交量,一般要看三个指标:换手率、量比、总金额。
换手率这一指标最能代表股票的活跃程度。尤其是对于市场上的中小盘股,这些股票的换手率一般都很高,依靠换手率,投资者可以判断小盘股的活跃度。如果一支股票的换手率达到25%,股民们常称其为妖股。
股价在低位、高位时都会出现高换手率,但其预示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
当股价在低位时,如果出现高的换手率,且此较高的换手率能连续保持几个交易日,则可看作是有新增资金介入。充分的换手再加上底部放量,预示个股在后市上涨的可能性很大,投资者对应重点关注。
如果股价是在相对高位时换手率很高,而且伴随着成交量突然放大,一般预示着股价业界见顶,即将下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获利盘在快速出局,投资者应小心应对。
量比指相对于前一天成交量的倍数,其作用是监测放量。个股的量比大,说明最近成交量大,股价在后市往往有大动作。
总金额,顾名思义,指的是个股的总成交金额,对于大盘蓝筹股,总金额这一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其成交量情况。
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密切,也预示了后市的走势,一般来说有以下3种情况:
1、放量杀跌
放量杀跌主要指个股在成交量增加的情况下,股价反而下跌的情况。有些股民也称其为“放量下跌”或“天亮见天价”,这种情况,一般是主力阶段性出货的标志。当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之后,如果出现这种形态,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加大。
股价在高位时,主力经常会获利出货,个股出现放量下跌,但股价若是在低位时,出现放量下跌则有不同的含义,这种情况可能是主力进场吸筹,只是短期内空方力量强大,主力不会过早拉升,仍在等待时机。所以,对于放量下跌,投资者也应该视情况而判断。
2、放量上升
个股如果在成交量明显放大的情况下开始上涨,则后市应该还有更大上涨空间,这种情况一般是主力吸筹完毕,准备拉升,投资者可及时买进。
3、温和放量
温和放量指成交量伴随股价上涨平稳增多,虽然每日成交量不会很大,但逐渐呈现出阶梯状的增量图。
投资者需要注意温和放量出现在股价高位还是低位,股价在低位时温和放量,表明主力机构在悄悄建仓,随着成交量不断放大,股价不断上升。然而,如果在股价高
位时温和放量,则表明主力机构在悄悄出货,直到某日突然出现巨大成交量且后市成交量大幅萎缩,说明主力已经出货完毕,股价见顶,后市即将开始下跌,投资者
应尽快出局。
成交量的其他小技巧
1、成交金额(股市收市以后的总金额)除以总的交易次数,数值小预示着入市股民是散户。数值大预示有机构或大户在入市;
2、成交金额除以总股票数,数值小表示行情最近几天要下跌,因为大户都不肯入市;数值大预示机构和大户看涨行情;
3、成交金额除以的股票数量,如果每一股的平均价等于或接近于最高价,预示行情看涨,反之预示行情看跌。因为当天成交的大部分都在低价位,小部分在高价位;
&&&微时代工作室,常年奋战在中国股票、期货等资本市场,由多为有基金操盘经验的行业专家及民间高手组成,多年实战经验凝练出高效、稳定的裸K线交易系统,致力于利用市场的非同步性捕捉交易机会,倾心打造裸K线第一品牌,竭力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网络课程培训、实战演练培训、投资咨询等服务。
&&&代表作有《裸K线操盘技法》《裸K线操盘技法2》(暂定名,写作中)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及天猫、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网上书店有售,欢迎各位读者选购,希望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QQ/微信&&
80多岁头发花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国医大师陆广莘仍然满头黑发、精神矍铄。在谈到自己的养生秘诀时,陆老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养生秘诀说了出来,只需你在泡脚的时候在水里加点花椒就可以了。
(陆广莘,男,汉族,1927年1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48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花椒泡脚,抗衰老,防白发!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
中医学认为,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连接的反射区,分别对应于人体五脏六腑。泡脚有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天气变化无常。中医提倡“春捂”,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足部的保暖,热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
国医大师陆广莘推荐的这个方法,在水里加上花椒泡脚,不但能杀菌止痒,缓解脚气现象,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抗衰老,防白发!
中医认为:
花椒性温,味辛,属于祛寒类的药物,能除五脏六腑之寒。花椒有温中止痛、解毒理气、驱寒暖胃、活血通络、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对治疗脾胃病、风湿病、头痛、流感、失眠、脑外伤、中风等病均有治疗作用。即使是患有高血压的老人,也可用花椒来泡脚。中医讲究“上病下治”、“内病外治”,用药汤浸泡或按摩这些反射区,可以促使血液由上往下走,使全身经络疏通、血脉流畅,因此血压也容易平稳了。
用花椒水泡脚不仅可以治疗白发,还可以让睡眠效果更好。其实方法很简单:
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将双脚泡入水中,大约20分钟后,再将脚用温水洗净擦干。
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每晚睡觉前泡1次脚,以双脚皮肤发红、面部有微汗为宜,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天天坚持下去,有利于增进足部血液循环,可起到祛病延年之效果。
春天湿邪加剧、霉菌活跃,多泡泡脚,不失为简单实用的养生妙法。而在泡脚时加些花椒,还能和血化淤,可治疗腿部静脉曲张,防白发抗衰老!
(点击进入博文)
背景音乐:《紫竹调》 - 上海民族乐团;上海电影乐团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小时候,对人民解放军印象最深的是身穿65式军服的那个时期,官兵基本一致,没有军衔的年代。特别怀念人民
军队的创建者毛泽东主席,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成长为世界一流军队。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
1,K线特征:
A、当天收盘为阳线(包括小阳、中阳和大阳);
起涨点K线特征图例:
2,均线结构特征:
A,(30日均线)生命线与(60日均线)决策线金叉持续向上;
B,(5日均线)攻击线与(10日均线)操盘线发生金叉。
由于声乐教学没有固定模式,在教学语言上有深有浅,有虚有实,有高雅的,也有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听不懂、做不到的为多数。为了减轻初学者的困惑,笔者想将声乐教学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从而总结出“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自于生活——好的声乐教学应是心理、生理、物理三者的完美结合”。
声乐教学是一种特殊教育,在教学上没有固定模式,这是因为每个学生形成困难的原因不同,形成困难的部位不同,解决困难的办法也就不同,只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又没有可供声乐老师备课的《声乐教学法》,在声乐的教与学中,既有理性的,又有感性的,既有脑力的,又有体力的,全凭老师的智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还要有令人信服的表达能力,否则难以奏效。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了大量的声乐书籍,相互比较,大同小异,不外乎姿势、气息、喉结下放、声音的高位置等,由于缺少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不同的人对书的理解各有不同,至于怎样达到书中的要求,更是各有千秋、众说纷纭、千奇百怪,有深奥的,有浅显的,有实在的,甚至还有荒谬的,呈现出的方法也多,流派也多,如果某些学生频频换老师,或同时跑几个地方学声乐,那就惨了,因为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完全相反,学生深感困惑。
声乐教学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教法是必然的,关键是力求老师要说得清道理,给得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听得见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能真正受益。笔者写这本小册子的目的,也是本着这个宗旨,少讲空洞的名词术语,把声乐教学尽量做到简单、明了、有趣、易懂、易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声乐。
一.学习声乐的两大内容:发声法和艺术表现
一是歌唱的发声方法,约占歌唱的百分之三十,一是歌唱的艺术表现,约占歌唱的百分之七十。不是说发声法不重要,如果这百分之三十不解决,那么艺术表现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只有方法,没有表现力,则歌唱味同嚼蜡。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手段”与“效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如果说“艺术表现”是个性的话,那么“发声方法”就是共性,共性就是基本功,既是基本功,就不论哪种学派、流派都必须解决。
虽然“发声法”只占百分之三十,可对初学者而言,问题或困难往往出现在这百分之三十的发声法上,对老师而言,歌唱的艺术表现不会有很大的争议,如歌曲的时代背景、坐着的创作意图、人物性格、基本情绪等等,一般不会错到哪里去。困难也是在“发声法”的教学上说不清,道不明,常常是几句老生常谈对付学生,很多学生知道了很多声乐名词术语,却不知道众多名词术语的内在关系,连老师每次要说的话都背得出了,却唱不好一首歌,常常是身不由己,被自己所设置的绳索捆绑,在大批初学声乐者中,能成功的、能考上大学的是少数;放弃的、毁坏的是大量的。遇上这种情况,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笨,老师认为学生不是这块料,学生自己更是搞不清是为什么。其实,大部分情况是施教者把原本简单的声乐教学复杂化了,把歌唱的整体感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做了这里,忘了那里。因此说,为初学声乐者先解决发声基本功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我的努力能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目的:力求声音的力度与自如并重
在训练的过程中,先要了解学生的嗓音条件,根据嗓音的明、暗、厚、薄、宽、窄选择适中的教学,不要按老师自己的爱好来左右学生,做到:
u&尽量发掘和发挥学生嗓音的优势,发展一切有利因素;
u&消除一切不利因素,有意识攻克难关;
u&锻炼和巩固学生发声器官的承受能力和持久力;
u&掌握各种发声技能和技巧,为演唱高难度作品练好基本功。
在训练过程中,应杜绝不负责任的走过场,要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做到认真的练、科学的练。做到声音既自如又有力度。
三、科学发声训练的依据
顺应和发展自身生理机能以及充分运用物理原理,让歌唱省时、省力,减轻体力劳动,用最小的力量发出最完美的声音。任何老师都会说自己的方法是最科学的,究竟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其依据是什么?总不能你说白就是白,你说黑就是黑!有没有“标尺”或“原则”来衡量呢?我想应该有!这个“尺”和“原则”就是你的论点和方法应该是来自于生活的,听得懂、做得出的,不是凭空想象的或“想当然”的,而且各种方法之间是相通的,决不自相矛盾。若是前后矛盾以及生活中没有过的,就会导致学生“感觉难找”。这个“生活”指的是心理、生理、物理三者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由于声乐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看不见、摸不着,一百个老师就有一百种说法。我想,也应该是不管白猫、黑猫,逮得住老鼠就是好猫!如果大道理说得特别高深,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越学越困难,那就值得商榷了。
四、值得商榷的“教学法”
违背生理机能和不符物理学原理是导致学生感觉难找的根本原因。
常常听到一些初学声乐者叫苦“感觉难找”、“声乐难学”、“做了这里又忘了那里”……其实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一部分老师毫无科学依据的教学方法和令人费解的“要求”上。如:
“把头再打开一点”:
从生理上讲,头骨不可能再打开,说者的意图应该是“头腔共鸣再丰富点”。
&“先把横膈膜打开”:
从生理学上讲,横膈膜的运动不受大脑指挥,况且人们并不能感知横膈膜的存在,也不知横膈膜在哪,说者的意图应该是“腰两侧肌肉膨胀,向外扩张”。而这种动作应该是歌唱发声时,由于声带向下挡气形成阻力、气息受压、迫使腰肌膨胀向外扩张。如果还没发声就预先打开横膈膜是一种主动、被动关系颠倒的行为,注定唱不好歌,生活中也没有谁是先打开横膈膜再出声音的。
&“声音挂头、声音放下来、声音往前、声音靠后”:
从字面上看,四种要求本身就是自相矛盾,如果说不清,道不明,办法不具体,难怪学生犯糊涂。
从物理原理分析,声音不是物质,它不听人使唤,不能由着你上头就上头,靠后就靠后。实际上这种上、下、前、后指的是打开喉咙的动作,当打开喉咙后,上头的是泛音,放下的声源,即发出声音的喉结,靠后的是后咽壁,往前的是声音脱离肉体,飞出体外。教师只能要求学生始终打开喉咙,建立竖起声音的通道,让管道上通头、下通胸,声音就会顺通道上下。
“气息再深点”:
老师要求的“气息再深点”,常被学生误解为“把气鼓到肚子的最下面”,其实气息深不是肚子鼓起的部位低,气息的深浅应该由喉头位置的高低来界定。喉头低气深,喉头高则气浅。喉头的高低又是由喉咙打开的程度而定,喉咙打开得大,喉头低;不打开则喉头高。所以,若要求学生气息再深点,先检查学生的喉咙是否始终打开了。别从气入手,而是从打开喉咙的状态入手为好。
“腹式呼吸”:
为了求得气息深,老师常常反对胸式呼吸,要求用腹部吸气,意图是好的,说法欠准,从生理学分析,“气”只能吸进肺里,肺在胸腔内,腹部并无呼吸功能,何来腹式呼吸之说呢,是凭“感觉”,因为我们的胸部肋骨最下面两对是游离的,它不与胸骨相连,气吸满肺时,上面的肋骨前连胸骨,后连背脊骨,不能扩张,最下面的肋骨游离,可以扩张,又离腹部最近,所以下面的肋骨一扩张,必然压迫腹部,所以感觉是腹部在呼吸,这就是生理原理,不可违背,不管学生是哪种呼吸方法,建议老师不要从“呼吸”开刀,谁从呼吸上下功夫企图获得科学的发声方法都难以如愿,因为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发声方法,只有唱对了,呼吸才正常。若上胸浅吸气,那是因为高喉头位置起唱加上漏气而形成的,要纠正浅呼吸,先纠正唱法,若低喉头主动向下挡气发声,则挡气越坚定、持久,进气就越是快而不费劲且深。
“声音顶不住,每天练跑步”:
遇上学生声音摇晃,特别是句尾音顶不住、站不稳时,就认为是学生腹肌没力量,往往要求学生每天去跑步,锻炼呼吸肌肉群的力量。当然身体的好坏与歌唱能量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三级的身体,不可能练成一级的歌唱家来。单是歌唱不好,没有力量,却不一定是腹肌的问题。因为是歌唱锻炼了腹肌,而不是锻炼好了腹肌才能唱好歌,如:举重运动员,腹肌力量棒吧?还有摔跤、相扑等运动员,他们不一定都会唱歌;宋祖英、德德玛不一定跑得快。笔者本人就有着亲身体会:我们年轻时,国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校生都要劳卫制达标,我是通过了一至三级的运动员,还是班上的文体委员,唱歌却虚而无实质,现在已是古稀之年却能高亢明亮的唱通三个八度,说明解决声音的力度和稳健关键是唱法,不是腹肌无能。
正常发声时,确实有一股“顶”劲,而且“顶”的时候,腰腹肌肉即呼吸肌肉群也确实是硬而有力,但这是被动形成的表象,为解决这个问题,你得弄清“谁跟谁顶”?“顶哪儿”?“为什么要顶”?免得学生每天跑得汗流浃背,身体是好了,歌还是唱不好,这叫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这个“顶”是发声时,声带向下挡气与横膈膜向上送气的过程中,声带与气“顶”,在下放后的喉头低位置“顶”,顶即对抗,因为只有对抗才产生能量,所以要“顶”。声带向下挡气是主动的,而且这股力是垂直的,与地球吸引力是一致的所以这股力越垂直越主动,则声音越稳健,越有力度,从这股主力发展中,气息受压而分化出横向的派生力,是这股横向的派生力导致呼吸肌肉群的膨胀和横扩,既是派生力,自然就是被动的,所以要解决声音顶得住、站得稳,要抓主要矛盾,那就是学会在喉头低位置的地方加强声带主动向下挡气,发出不虚不吊有实质的声音。
那时的经济不正常,是战备状态的经济,按照和平发展的眼光看未必经济,但是有战略意义。
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进化为工业国,如果没有海外殖民地,又没有外援的话,就需要自己勒紧裤腰带积累。这个过程很艰难,剩余产品很少,生产效率低下。与当年美国和苏联不同,中国人多地少,山地、丘陵多,化肥不足,剩余粮食少,靠本国农业积累尤其艰难。
如果要加速发展,就需要先发工业国的援助。以本国的农产品换取先发工业国的制成品,尤其是工业母机。或者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与先发工业国的资本结合,以较高的生产效率生产,同时获得生产技术。
前者是中苏蜜月,后者是中美蜜月。作为战略盟友,苏联、美国的要求是在关键时刻,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中国的要求是经济合作,也就是当年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和四三方案。
中苏蜜月,在1950年代末终结,中美蜜月,在1970年代初开始。
前者终结的原因,是苏联在二战中损失的人力资源获得恢复,赫鲁晓夫在党内,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地位巩固,中国触碰到苏联设定的技术天花板。这时,赫鲁晓夫要把中国整合成卫星国,中国希望成为独立的一极。于是,分道扬镳。
后者开始的原因,是美国经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现凭借自己的实力,无法对抗苏联,甚至保留立足点都难。反之,如果把美国的装备与中国人口结合起来,那就是可以征服世界的力量。任何一个国家,与这样的国家长期交战,都会极大消耗国力,最终难免崩溃。
中苏蜜月,中美蜜月的背后,都是大国博弈。
有没有资格参与博弈,并要求对应的报酬,要看本国实力。说到底,就是军事力量。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时的中国集中力量发展两弹一星、三线、核潜艇,在一个很穷的国家搞这些烧钱的项目。
不仅如此,当时中国并没有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大量新增人口在16岁以前,都是消耗者。与1980年代,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之后两夫妻供养一个孩子相比,那时两个夫妻往往要供养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孩子,劳动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明显偏低。不过,不能忘记的是,人口是重要的战备资源。
当年,毛泽东曾经想和美国合作,但是国力太弱,没谈下来,司徒雷登走了,毛泽东一怒之下,写下《别了,司徒雷登》。
到了1970年代,中国有了核弹、三线工程、弹道导弹、相对落后,但是数量庞大随时可以接受美国或者苏联装备升级的准现代化军队和数量更惊人的民兵组织。
这时,如果中国与苏联合作,美国在东亚、东南亚,就难有立足点。如果中国与美国合作,就可以极大地牵制苏联,拖垮苏联。事实上,拖垮苏联的阿富汗战争,就是中美合作的结果之一。
两个超级大国,谁进攻中国,谁会被拖垮,联手进攻中国,也占不到便宜,很可能拖垮本国,给另一个超级大国机会。
在这样的基础上,中美之间开始了合作,中国工业化开始再次进入加速过程。四三方案引进的化肥、化工、钢铁项目,让中国进入了加速阶段。尤其是四三方案,让中国农业进入石油农业阶段,彻底结束了几千年来困扰中国的人的粮食问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当年不勒紧裤腰带,没有成为独立一极的实力,基辛格会不会来呢?如果来,会以什么价码来?如果不能成为独立的一极,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有多大发展空间?
反过来看,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国、落后的工业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把大量的资源用于与直接提供生活水平相对无关的领域,最终达到能够拖垮一个超级大国的水平。期间支付的代价,自然远远超过相对发达国家,更超过那些抱美苏两国大腿的小国。从今天的角度看,当然可以批评当年的经济机构不合理、工业结构不合理、国防开支过高、人民生活困难。
这是一种剑走偏锋的发展模式。
一国的发展,其实是在国际舞台上跳舞。
如果承认市场经济的主导权在强者,自由交易会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话,就会知道弱国与强国合作以前,必须首先争得与强国讨价还价,改善本国在国际经贸合租中分配权的权力。只有拥用这样的权力,才能保证本国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有机会获得足够的物质回报和发展方向的自主权,进而获得不断积累良性发展的机会。
获得这种权力,要依靠本国军队。然而,对一个落后的国家来说,要建立一支准现代化的军队,是成本极其高昂的。越是后发国家成本越高。
所以,许多希望成为独立一极的国家,都要经历类似的过程。比如,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勒紧裤腰带发展现代化的海军,争夺海外殖民地加速本国发展。不过,今天没有人指责日本工业化起步阶段,那段艰苦的过程。他们只看到今天日本投靠美国,成为美国全球体系一环之后,相对安逸的生活。
关于司徒雷登的事情,说几句:
当时,中共的要求,是希望司徒雷登北上。国民党政府仓皇逃窜时期,司徒雷登北上,就意味着美国政府承认中共的合法性。承认合法性,就为中美建交,美国和国民党断交,中美开展经贸合作铺平道路。
司徒雷登的要求,是保证美国在华既得利益。司徒雷登回忆录里多次提到这点。也就是说,如果中共答应保护美国在华既得利益,那么司徒雷登就可以考虑北上。
中共没同意。
没同意的原因很容易理解:
第一,美国资本当时已经深入中国内地,美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如果同意保护美国在华利益,那么中国本国工业就难以发展,金融主权难以控制。
第二,美国是移民国家,如果各地大地主、大官僚、大买办加入美国国籍,那么如果承诺不伤害他们的利益,怎么改善多数人的处境?
第三,不触动这些人的利益,新政权怎么可能巩固?看看今天的香港就明白了。
第四,如果同意了美国的要求,那么其他国家的既得利益要不要保护?明确地说,要不要收回苏联在东北的权益?怎么收回?
第五,如果答应了司徒雷登的要求,那么不过是一个新的买办政权替代一个旧的买办政权,解放还有什么意义?谁还会支持新政权?农民不会,应为他们无法获得经济解放。大地主大官僚大买办们也不会,因为他们会投靠美国。这样的话,新政权还能存在多久?
最终,司徒雷登没有北上,中共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建设新中国的过程。
《同盟异梦》
中苏关系,说来话长。
苏俄成立以后,没有促成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却首先遭到各国干涉。当时号称十四国武装干涉。干涉最重要的的重要还是利益,有几件事,直接影响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比如,一战期间俄国向法国、英国欠下的天文数字的战债怎么解决?比如,发达国家在沙俄时期拥有的种种经济特权和既得利益还能不能保留(比如诺贝尔家族在巴库地区拥有的石油利益。这里提到的诺贝尔家族,就是搞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家族。每次看到诺贝尔和平奖都觉得特虚伪,为了钱不要和平的家族搞的和平奖奖励的是什么样的人)?
如何巩固社会主义苏联,这是苏联领导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本国经济,强大本国军力自然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要输出革命,让每一个可能威胁苏联的帝国主义大国,都变成泥足巨人。
理论上,那些受苏联支持的国家的党派的利益与苏联的利益是统一的,这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帝国主义垮台,苏联自然就稳固了。现实中,则难免出现矛盾。比如,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势力太弱,短时间内难以成气候怎么办?再比如,列强愿意以与苏联打成部分妥协,交换条件是牺牲当地共产党的势力,苏联愿不愿意答应?比如,支持其它国家共产党到什么程度,有没有保留,是量力而行,还是毁灭掉苏联也无所谓?再比如,其它国家的共产党为了维护苏联利益,应该做出多大牺牲,是量力而行,还是为了保卫苏联毁灭自身也无所谓?
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苏联国家利益至上,还是全球无产阶级革命利益至上。列宁以后的主要领导人,都是选择了前者,除了戈尔巴乔夫。与毛泽东打过交道的苏联领导人有三位,分别是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这三位在处理国际事务上都是实用主义的。斯大林支持国民党,勃列日涅夫和台湾合作,都不考虑意识形态。中国也没有必要做出无谓的牺牲。所以,两党两国之间的合作,就是基于利益。
斯大林在中国问题上一直采取实用主义原则。斯大林长期怀疑中共的势力,怀疑中国人发动自下而上的革命能取得胜利。他认为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领导、发动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相比之下,蒋介石是实力更强的中国领导人。对斯大林来说,争取蒋介石,使之不完全倒向英美,不投降日本,才是对华外交的重点,如果前一点做不到,至少要避免蒋介石投降日本。当然,可能的情况下还要蚕食中国领土,扩张势力范围。至于中共则只是牵制蒋介石的棋子。中共的行为,要配合苏联对蒋的外交工作。至于中国解放事业,是否成功,则不在斯大林考虑问题的关键。为了拉拢民族主义者,斯大林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支持远远多于对共产党的支持。为了避免疏远蒋介石,他几乎从未给予中共成规模的援助。可以说,苏联对中共异常吝啬,甚至不如对待盛世才大方。当然,如果苏联稍微大方一点,中共的领导人就会是王明或者张闻天,而不是毛泽东。
中共历史上,苏联为了改善和蒋介石的关系就多次使中共陷入困境。中国能革命成功,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毛泽东取代了“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成为中共领导人。解放前,苏联对中国革命就一直指手画脚,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伤亡。俄国抗击拿破仑的时候,采取主动撤退和大规模游击战,不死守一城一池。斯大林的铁杆支持者伏罗希洛夫就是靠游击战起家的。莫斯科真不懂以中共的实力去攻打大城市是以卵击石吗?真不知道反围剿的时候,步步为营,必然伤亡惨重吗?苏联一直反对毛泽东以农村为根据地,保存实力,发展力量。当时,稍微有一点实力,就让中共向敌人势力最强的地方进攻。每次都把精锐损失殆尽。因为苏联的指手画脚,中国革命的火种差点被扑灭。直到遵义会议,毛泽东成为军队领导人,才改变了这种不利的局面,中国武装斗争才走上正轨。抗战时期,王明要求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也是苏联的意思。这种路线完全不顾国民党的防共、限共、溶共、反共。当时,如果没有整风运动,毛泽东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中国革命又不知道会发展向何方了。以本国革命为重、领导本土武装的毛泽东和以苏联命令为重、不接地气的学生派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路线问题上,必然发生冲突,这是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在起因之一。考虑到这一层,就会明白即使当时中共武装力量的领导人不是毛泽东,整风运动也无法避免。当然,如果不是毛泽东领导中共武装,那么这种冲突的结局可能是中共武装兵变以后,堕落为军阀武装;或者学生派领导人继续掌权,中国革命走向衰落。
给予资助异常吝啬,万里之遥指手画脚,随时准备牺牲中国和中共的利益……读者想到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与莫斯科(斯大林)的关系,一直不融洽。
毛泽东的个性之中,有反抗的精神。苏联不把中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泽东也不会盲从苏联的指令(毛泽东决不会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的。张学良年轻气盛想扬名立万,不自量力招惹苏联捻虎须,以苏联的实力,用得着中共保卫吗?)。对莫斯科的指示,经常识具体情况选择对中国有利的执行,不利的缓行或者不执行,从未无条件地听命于苏联。在斯大林看来,他远不如王明、张闻天、李立三之类学生出身的领导人俯首帖耳。当然,那样一来,中国也就不会有独立自主的前途。(王明等领导人如果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话,中国共产党只能是苏共的儿子党、卫星党,不可能成为兄弟党,即使革命成功,中国也不过是东欧国家或者蒙古的扩大版。)
对毛泽东来说,苏联不是一个好老师。对苏联来说,毛泽东不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是一个差强人意的既成事实。“父慈子孝,兄仁弟爱”。父不慈,子不孝,兄不仁,弟自然不会无条件地爱。双方能够合作甚至结成同盟,无非是有共同的利益而已。
与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不同,解放战争初期斯大林并不支持毛泽东领导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与早期斯大林要求实力弱小的红军采取盲动政策不同,此时斯大林要求毛泽东以妥协求和平。在斯大林看来,经过二战苏联损失大批壮丁,势力范围却大大扩张,实力相对势力范围显得空虚薄弱。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已经捞到了足够的好处,在实力恢复以前,应该暂时适可而止。毛泽东的对手蒋介石是美英的代理人。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可能导致美英武装干涉,造成东北亚局势复杂化,危害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获得的在远东的既得利益。这段历史,用毛泽东的话说叫“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解放战争初期,苏联曾经给予解放军一些默许和便利。给予这些支援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苏联在东北和蒙古的既得利益。这些有限的支援,远远不及苏联曾经给予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援助。毛泽东要过长江时,斯大林又不满意了,希望国共划江而治,与美国达成一种默契——统一的中国有全球第一的人口,对任何一个大国都是潜在的威胁。但是,毛泽东的力量来自民间,所以斯大林不满意,百万雄师照样过大江。后来,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斯大林自然也就默许了。仗打胜了,斯大林又曾一度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铁托式的胜利”——中国革命虽然胜利了,但是根不正苗不红,不是莫斯科钦定册封的胜利,是离经叛道的胜利,缺乏合法性。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革命的全国胜利是违背斯大林的意愿而取得的。
在这种不平等,不友好的基础上,新中国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基于利益的合作关系——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不欠斯大林领导的苏共什么,对苏共也不俯首帖耳,苏共也休想对中共颐指气使,指手画脚。新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的。
中苏外交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平等的外交关系替代原有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或者说替蒋介石善后。
要说明这件事,首先要从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说起。
1943年,经过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和库尔斯克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已定。这时,虽然能看到光明,但是通向胜利的道路仍然漫长曲折,仍然需要巨大的牺牲。因此,盟国有必要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分工,争取最终的胜利。盟国之间有必要明确战争期间的分工,并就战后胜利果实打成初步协议。~26日,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召开会议,协商远东战局。两天以后,11月28日~12月1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协商全球战局。两个会议时间间隔很短,远东战局是全球战局的一部分,中国是远东战局的主要战场,为什么不能把两个会议合二为一呢?原因很简单,斯大林不想见蒋介石。当时,苏联要求美英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美英也要求红军从西伯利亚南下,夹击日军。红军可以南下,但是南下就要有损失,用什么补偿红军的牺牲呢?大国之间,人命是交易的筹码,流血一定要有回报!很显然,苏联要求的回报,必然涉及中国的利益。这就是斯大林不愿意蒋介石参加德黑兰会议的原因——当着蒋介石的面,不好谈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反过来,蒋介石是美英的代理人,只要罗斯福、丘吉尔答应了,蒋介石也只能答应,蒋介石不答应,罗斯福、丘吉尔有办法让他答应。在德黑兰会议上,除了提出要求整个库页岛归苏联以外,斯大林还提出红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
1945年初,经过阿登战役、解放华沙、马里亚纳大战、莱特湾大战,德日轴心国败局已定。这时,胜利在望,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有必要再次聚会。这次聚会的重点已经从协调战争期间的分工,变成瓜分胜利果实,也就是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确定战后格局。于是,三巨头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内容中涉及中国的利益部分包括:外蒙古独立;维护苏联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恢复旅顺港口苏联海军基地的租借权;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联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东北完整的主权。控制了大连港、旅顺军港、中长路和南满铁路,就控制东北的交通,平时可以控制东北经济,战时可以迅速投射军事力量。以上这些内容完全是背着蒋介石做出的,是罗斯福、丘吉尔替蒋介石做主,蒋介石事后同意的。
对蒋介石来说,自己的力量来自美英的援助,没有美英的支持,自己很难坚持继续抗战。美英希望红军南下,减少自己的伤亡。从随后的局势看,如果红军拒绝南下,那么关东军会不会在东北负隅顽抗,不好说。美军在硫磺岛、冲绳损失惨重,美军不希望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地面战。如果苏军拒绝南下,那么美国会不会和日本媾和?这是日本的目标。虽然美英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是只要日军给美军造成足够的伤亡,媾和的风险是可能出现的。如果美国和日本媾和,那么以蒋介石的实力,是无力恢复东北和台湾的。
进一步考虑,苏联红军南下以后,蒋介石对斯大林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蒋介石对付不了日军,红军远远强于日军,他能把红军怎么样?红军应美英的要求南下,歼灭关东军以后,在东北造成既成事实,长期盘踞,蒋介石还有能力把红军撵走吗?红军长期盘踞在东北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外蒙古就是例子。所以,对蒋介石来说,与其无可奈何地眼看红军对东北事实上的长期占领,不如在中苏条约约束下有条件地丧失东北主权。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斯大林为了苏联的利益对外实行大国沙文主义,一方面是因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处理不当,他领导的中国积贫积弱无力保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果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全歼关东军,有能力捍卫主权,就不会有满洲国。如果国民党的军队能靠自己的力量在二战后期全歼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那么苏联红军也就没有南下的借口。说到底,蒋介石作为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的代表,作为美英的代理人,自身力量由国外力量衍生而来,而不是来自本土民间,没有资格对东家说“不”。既然实力不足,就要仰人鼻息,自然无力捍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然会答应这种损害中国利益的要求。
因此就有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一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按照条约,外蒙古独立,红军控制旅大和中长路。到台湾以后,蒋介石不承认这个条约,重新在画地图,在地图上搞扩疆。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除了蒙骗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没有任何意义。
1949年,解放军席卷全国,使苏联意识到,中国已经事实上易主,维持与国民党签署的条约已无可能。中国有必要更改这个条约。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大国,这对于新中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国际支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苏联要主动放弃在中国东北的利益。
于是,就有了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毛泽东除了希望获得军事和经济援助,更重要的是要收回雅尔塔会议期间,丢失的部分主权。
这并不容易。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任何人都不愿意。不是为了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权益,斯大林能让红军南下,歼灭关东军吗?红军用血从关东军那里抢来的东西,要交给中国人?国际上,用血得到的东西,要用血交换!所以,这件事情斯大林并不积极。斯大林最终同意换约的原因,是外媒造谣他软禁毛泽东,要对中国有进一步的企图。当时的斯大林,还是比较注意影响的。一般来说,强者讲实力,弱者讲道义。相比美国,苏联当时是弱者,还不敢扔掉全世界受压迫人民解放者的那面道义的旗帜,以免授人以柄,让美国有口实。
可以说,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是一次受辱的经历,纯粹是用面子把东北的权益要回来的。为了要回东北的权益,他承受了胯下之辱。要想和其他国家平等合作,就要有实力,与苏联也不例外。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完全没有和苏联谈判的筹码。现在,一些后人不理解中国失去外蒙的前因后果,不理解毛泽东收回东北主权的艰难,还信口开河。
毛泽东从苏联回来的路上,特意参观了沿途苏联城市的工厂。他既羡慕,有觉得自己也能有。他看到:苏联现有的许多大工厂在十月革命时很小或者还没有。汽车工厂、飞机工厂在十月革命时只能搞修理,和刚解放的新中国差不多,不能造汽车,不能造飞机。过了若干年以后可以造一些,但造的数目也很少。苏联那时比欧洲小国丹麦造的还少,而现在一个工厂一年能造出几万台汽车。他认为,中国现在可以从极小的修理汽车、修理飞机的工厂,发展到制造汽车、制造飞机的大工厂。其他方面,将来中国的发展也是很大的。现在没有的,将来中国可以制造出来。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就给中国提供了最好的经验,中国可以用苏联的经验。这就埋下了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和大跃进的伏笔。
毛泽东来做到了苏联人根本没有预期他能做到的事情,理应受到礼遇,相反却受到了明显的冷遇。这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不是斯大林钦定的中共领导人,他领导中国解放对斯大林来说不过是一个差强人意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势力弱小,一穷二白,完全没有和苏联讨价还价的资格。可以说,如果不是考虑到国际影响,斯大林完全不必交还在东北获得的既得利益。
不久,抗美援朝战争彻底改变了中苏、中美关系。经过抗美援朝战争,中苏可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
经过二战,苏联的势力范围,向西大大扩展。在东欧的红军占领区,斯大林扶植了大批亲苏政权。巩固这些政权,镇压当地反抗力量,肃清亲纳粹势力残余,需要大批军队。此外,与美英军队在欧洲对峙,也需要大批军队。苏联国内战后重建,同样需要大批壮劳力。然而此时,苏联壮丁严重不足。经过卫国战争,苏联损失了2200万人口,其中很多是壮丁。二战结束后,虽然出现婴儿潮,但是大批青少年会成长起来,需要10-15年的时间。苏联长期扣留大批德日战俘的原因,除了报复,与其二战中损失大量壮丁也有密切关系。一方面苏联急需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是避免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被敌对势力再次武装起来,趁苏联壮丁不足的时机进攻苏联。当时,苏联虽然有大量二战剩余的武器装备,却苦于壮丁紧缺。所以,当时的斯大林很怕需要苏联出兵的战争——可以打对苏联有利的战争,但是苏联不能出兵。
相比之下,中国经历过解放战争,有一千万久经沙场的老战士。这些老战士战斗经验丰富,不怕死,不怕苦,斗志昂扬。这是当时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具备的宝贵的战略资源。这些老兵装备落后,但是一旦被现代化装备武装起来,就是一支可怕的军事力量。
“手里没把米,叫鸡都不来。”中国有刚刚经历完解放战争的老兵,苏联有工业技术。双方有互补的资源,就有合作的基础。不过,这个基础需要在外来的诱因下起作用。中国的人力资源发挥作用需要战争,朝鲜战争是外来促成中苏合作的诱因。朝鲜战争对新中国是一个意外,毛泽东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朝鲜战争的起因,是美苏大国博弈的结果。从战略上看,对中国来说,一方面是中国需要一个战略缓冲区,缓解美国支持的军事力量对中国东北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是中国要把美苏斗争的冲突前沿转移出中国本土,推到朝鲜半岛。从冷战期间的局部战争看,美苏的势力分界线划在哪里,那里就会成为美苏势力拉锯的地区,也就是潜在的冲突地区,要么美苏双方重兵对峙,要么直接爆发热战。对中国来说,决不能允许美国把战略前沿推到鸭绿江一线,否则中国东北将被被苏联长期控制,甚至可能爆发激烈冲突。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势力就是以朝鲜半岛为踏板,向东北亚大陆扩张。最终,日俄势力在中国东北冲撞在一起,展开大战,中国惨遭蹂躏,无辜百姓伤亡惨重。日俄大战以后,日本对东北形成了实际控制,为九一八事变埋下了伏笔。所以,对新中国来说,日俄大战这样的事情,决不能重演。在毛泽东看来,与其外军在本土长期盘踞或者等着境外力量打进来,不如主动出击,与其本土遭受蹂躏,不如把战争推出去。说朝鲜战争是为了维护金家王朝的人,没有这样的战略眼光。
毛泽东一声令下,80万中国志愿军先后“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饮冰卧雪,喋血沙场,把联合国军撵回了38线,打出了威风和志气。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从此改变。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看到了中国的战争潜力,对中国提出的正当要求,不敢再置若罔闻。从此,新中国历史上再无大规模长期战争,奠定了长期和平建设的基础。这就是毛泽东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志愿军付出了鲜血的代价,38万战士伤亡,其中18万烈士为国捐躯,埋骨他乡。18万烈士中也包括毛泽东的长子。
当时战争的艰苦,是今天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无法想象的。比如,在苦寒的长津湖地区,志愿军向美军精锐部队发起了“冰血长津湖”战役。当时,气温零下40度,滴水成凌。因为温度低,伤员不用止血,因为血流出来就冻住。这样的环境中,志愿军只有单衣,而且不能生火取暖——火光和烟雾会引来密集的炮火。志愿军的冻伤减员,超过战斗伤亡减员。看过《兄弟连》的人应该知道寒区作战的艰苦,当时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和装备远远不及在《兄弟连》中的美军,气温则低得多。当时的艰苦,是起居在暖气房间内的人无法体会。苦寒的环境并没有削弱双方的斗志。零下40度的条件下,一些美军的机枪由于整夜都在连续射击,也打得滚烫发生卡壳。美军猛烈的火力,没能阻止志愿军的攻势。“只要美军火力稍弱,四处就响起冲锋号和哨声、喇叭声,又冒出凶猛进攻的中国人和横飞的手榴弹”。与狂热、蠢笨、呆头呆脑,只会自杀冲锋的日军不同,久经沙场的志愿军战士却冷静和老练得多,遇上扫射就迅速卧到,利用地形不断跃进。美军的机枪很难打中作战经验丰富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火力稍有间歇,便会遭到猛烈的机枪与手榴弹的猛攻。长津湖战役,只是朝鲜战争五大战役中第二战役的一部分,其它战役同样残酷。想到志愿军战士用鲜血换取今天的和平,每一个有理智的爱国者都会热血沸腾,心存感恩。
志愿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不仅仅是和平,还有中国的工业基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虽然有互相经济协助的条文,但是如果不能落实,不过是一纸空文。苏联的慷慨,是有机遇期的。中国用18万条人命,抓住了这个机遇期。朝鲜战争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朝鲜战争使斯大林意识到,在苏联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有必要长期拉拢中国,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在远东对抗美国的势力。对此,中国提出的价码就是要有工业基础。所谓“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国防工业。按照前面的分析,一旦苏联青少年成长起来,人力资源恢复,中国建立起基本独立、完整的工业基础,两国合作互惠的基础就大大削弱了。历任苏联领导人一贯坚持大国沙文主义,毛泽东在处理外交事务中,始终坚持中国利益为重。所以,一旦没有合作互惠的基础,两国就很难长期友好相处下去。从这个角度看,在中苏合作之初,就埋下了日后分道扬镳的种子。当然,这是后话。
每一个后发国家的崛起过程都要流血,国家崛起的成本是人命。每一个国家崛起的过程,都要改变原有世界格局,这必然遇到重重阻力。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丛林世界中,崛起与压制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冲突,以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后发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要不断发动战争侵略、瓜分、争夺殖民地:一方面要把弱国踩在脚下敲骨吸髓,一方面要抢夺原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既得利益。对后发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为了挣脱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落后国家的枷锁,避免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战争,也必须使用暴力推翻帝国主义国家的代理人,维护本国领土、主权完整,获得必要的安全缓冲区。这就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不可避免的原因。
外国出装备,中国出人力,联合作战的事情,在抗美援朝之前也有过,比如中国远征军与日军作战。中国付出了20万远征军伤亡的代价,但是蒋介石获得了什么呢?美式装备、联合国安理会的虚席,外加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出卖了中国的利益。有人说,蒋介石时代,中国已经是五常之一,中国外交地位大大提升。问题是,中国投票要看美英的脸色,不能维护本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说话列强当儿戏,这样的虚席有什么用呢?
美英对待蒋介石,始终严防其做大。美国虽然给予蒋介石大量军事援助,给了很多武器、装备、救灾物资,但是一直没有给予蒋介石完整的工业基础。蒋介石本身是否有要“鱼”不如要“渔”的眼光不好说,美国方面很清楚给中国“鱼”,绝不能给“渔”——蒋介石的实力太强,就容易不听话。
同样是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美英仅仅给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打发了蒋介石。这是因为在军阀林立的中国,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并不独立,其存在仰赖于美英的支持。美英扶植蒋介石的目的就是为了廉价利用中国的资源,其中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源。蒋介石是美英在中国的代理人,无法拒绝美英的要求,也就没有太多的讨价还价的余地。蒋介石可以要求东家慷慨一些,但是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东家手中,东家给什么就只能接收什么。说到底,与力量开自中国本土底层劳动者的毛泽东不同,蒋介石始终没有和美英翻脸的资本。美英使用中国的人力进行对日作战,与使用印度等殖民地国家的土著人作战,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虽然中国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并没有获得像样的回报。
朝鲜战争奠定了中苏平等互惠合作的基础,斯大林去世则使中苏进入了蜜月时期。1953年斯大林去世,形成了赫鲁晓夫、马林科夫和贝利亚三驾马车的局面,中苏合作继续稳步进行。不久,赫鲁晓夫陆续搞掉了贝利亚、马林科夫。1956年,为了排挤斯大林遗留下来的高层干部,赫鲁晓夫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彻底否定了斯大林。这个报告捅了大篓子,直接动摇了苏共甚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中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波兰、匈牙利发生了动乱。在匈牙利事件中,许多共产党员被杀。最终,苏联军队武装干涉,平息了事件。1957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作出《关于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反党集团的决议》。还派米高扬专程来中国,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通报了情况。中共中央对苏共中央的这个决定是支持的,并公开发表了致苏共中央的支持电。
赫鲁晓夫的做法鲁莽、愚蠢而短视,斯大林的霹雳手段确实错杀了不少人。但是,没有斯大林强力推行工业化,苏联能不能熬过二战,还有没有都不好说,更不用说有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后面会分析,霹雳手段是后发国家工业化的必然副作用。赫鲁晓夫说斯大林是滥杀无辜的恶魔,不公允。
虽然不满意赫鲁晓夫的鲁莽,但是毛泽东其实并没太计较。甚至在东欧发生骚乱时,还声援了被孤立的苏联——此时,赫鲁晓夫对毛泽东多了一项新的需求,就是执政的合法性,无论是赫鲁晓夫在苏共内部,还是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都需要中国的声援。毛泽东也抓住时机,对苏联援助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苏联转移更多的国防新技术。于是,就有了《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这是一项交换。赫鲁晓夫需要毛泽东的声援,毛泽东给予了声援。投桃报李,赫鲁晓夫增加了对中国的援助。那段时期,中苏关系异常亲密——赫鲁晓夫威望不足,毛泽东迫切需要苏联的军工技术。那时,毛泽东形容中共与苏共的关系;“是父子党,还是兄弟党?过去是父子党,现在有些兄弟党的味道了,但也还有些父子党的残余。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残余不是一天就能搞清的。”
蜜月注定是短暂的。苏联答应给予中国核武器、核潜艇、导弹和尖端战斗机技术,有内部原因。赫鲁晓夫树立威信,压制东欧,弥补国内壮丁不足,都需要中国合作。但是,谁都不愿意在自己身边,培养出一个核大国。在核武器、核潜艇、导弹和尖端战斗机的问题上,苏联是否真打算落实?不可能。事实上,最终也没有落实。赫鲁晓夫的目标是希望中国自制武器系统始终落后于苏联一到两代,国防工业长期停留在仿制阶段。这就类似美国允许日本生产常规潜艇、战斗机、坦克,但是不逊于日本生产核潜艇、核武器,拥有远程轰炸机一样。这一点,毛泽东很清楚。在协定实施过程中,涉及尖端技术的部分,比如原子弹教学模型,苏联用各种理由百般拖延。许多技术只给样品不给图纸,或者只有图纸没有样品。对中方关于尽快落实技术合作的要求,苏联人采取各种理由百般敷衍。双方都在争取时间。1959年以后,赫鲁晓夫在苏共内部稳固了,苏联对东欧的统治稳固了,赫鲁晓夫也就悔棋了。1959年6月,苏联以正在和美国等国家谈判达成禁止核子试验的协定为由,停止对共产党中国的核项目的援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苏分裂是逐步积累。1957年,赫鲁晓夫安排大使向中国提出组建联合舰队、设立长波电台的建议。毛泽东当时很不满意。当时,中国海军实力弱小,完全没有能力平等享受对等的权力。联合舰队的主导权必然在苏联人手中。不仅如此,按照有关内容,双方共享海军基地,苏联舰队可以重返旅大。赫鲁晓夫通过大使转达的建议被毛泽东驳回以后,在1958年亲自来华,旧事重提。结果,被毛泽东再次驳回。至此,毛泽东也好,赫鲁晓夫也好,都感觉到中苏蜜月即将结束。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寻求与美国缓和关系。1958年中国炮击金门、1959年3月中国西藏武装平叛,在赫鲁晓夫看来,都不利于和美国搞好关系。在毛泽东看来,这是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必要的做法。赫鲁晓夫可以美国搞好关系,但是绝不能牺牲中国的利益。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共产党已经统一了中国大陆,拥有足够的实力,决不允许当年斯大林为了苏联利益牺牲中国共产党利益、中国革命前途和中国利益的类似事件重演。毛泽东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决定,蒋介石不能,因为两者力量来源不同。赫鲁晓夫在一些国际会议上不点名地影射指责中国,毛泽东则同样不点名地反唇相讥,这是中苏论战的起点。
毛泽东曾经总结过中苏分裂中赫鲁晓夫利用各种国际场合攻击中国的过程,“从1958年夏季开始,要封锁我们的沿海,要搞共同舰队。然后就是1959年9月中印边界问题,塔斯社发表声明,表示中立,实际上是帮助尼赫鲁。这年10月,我们国庆十周年,赫鲁晓夫在我们的讲台上攻击我们。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对我们‘围剿’。然后,就是这一年的两党会谈、二十六国起草委员会会议和八十一国莫斯科会议。”当时,周恩来插话:还有个华沙会议。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论战也是。若看不到背后的利益冲突,单纯认为中苏关系分裂的原因是意识形态之争,就无法理解中苏关系破裂的过程。
武侠小说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典桥段:帮主死了。少帮主为了夺权,把老帮主说成恶魔,干死了老帮主的亲信。少帮主拼命诋毁老帮主,其实也动摇了自己的合法性。毕竟,他是老帮主提拔起来的,他接受的摊子是老帮主留下来的。如果老帮主是个十恶不赦的恶魔,他是什么?于是,整个帮大乱。二当家的站出来,支持少帮主,肯定老帮主。少帮主感谢二当家的撑门面,大力支持二当家的工业建设。过了一段,少帮主坐稳当了,要端帮主的架子,重新树立帮主至高无上的权威,要让二当家的为奴,甚至要出卖二当家的利益。另一方面,二当家在老帮主去世以后的混乱中处事沉稳,威信骤增。于是,少帮主和二当家的闹翻了。中苏关系其实与这样的桥段类似。不过,如果双方合作的基础还在,那么闹翻了也最多是面合心不合,但是到了1960年,双方合作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经过15年时间,苏联战后一代壮丁已经成长起来了,更高新的技术苏联不能给了,中国也初步具备了工业基础,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包围本土安全了。
中苏合作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平心而论,50年代,中国经济迅速腾飞,除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也离不开苏联的大力支持。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遭遇三年困难时期也与苏联有关。三年困难时期有内因有外因。内因是1958年发起的大跃进运动,外因则是苏联停止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毛泽东为什么会在1958年发起大跃进?一些人的说法是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泽东盲目乐观,认为中国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建成世界强国,于是在建设热情的鼓舞下,主观盲动,发起了大跃进,最终遭受失败。这样的说法,忽视了当时有两个背景:一是世界大战暂时打不起来,但是世界大战的阴影始终存在,战争的威胁并没有走远。一战和二战相隔了21年。如果以朝鲜战争为二战的尾巴,20年为周期的话,那么70年代初,就可能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如何在新的世界大战中成为独立的一极,这是毛泽东必然考虑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那么在大战中很难保全自己的利益,即使选边充当仆从国也是如此。蒋介石名义上是四强领导人之一,实际上却不能保住外蒙和东北。如果要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利益,至少要在实力上达到英国的水平,倒排工期,时间很急迫。二是毛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很能继续和睦下去。苏联的壮丁已经成长起来,赫鲁晓夫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已经坐稳了。中国领导人在共产主义阵营内部的威望,一度远远超过办事孟浪的赫鲁晓夫。这些因素,决定中国和苏联的蜜月就快结束了。乘着中苏关系还没破裂,能多捞一点是一点,毛泽东是否这样想过?1958年发起大跃进有没有这个因素?后人只能揣测。毫无疑问,如果当时苏联不翻脸,大跃进虽然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但是也能获得很大的成功。在那样的情况下,应不应该迈跨度那样大的一步呢?
在外交孤立加口诛笔伐不灵,军事打击不便的情况下,赫鲁晓夫对中国进行了经济制裁。他想以此逼迫中国就范,遏止中国进一步发展。1960年,赫鲁晓夫单方面提出停止中苏经济合作。当时,中方提出,苏联撤回专家的行动,违反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违反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准则,希望苏联政府重新考虑并且改变召回苏联专家的决定。但是,苏方以毫无商量余地的态度,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撤走全部苏联专家,撕毁了两国间签订的所有有关协定与合同。
苏联突然停止经济合作,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但是,毛泽东誓不低头。今天看来,如果当时低头,中国再也不可能有成为三足鼎立的一足的机会。最终,中国挺过去了,并没有达到足够动摇毛泽东领导权的效果。从此以后,毛泽东更加坚定了利用外资,以我为主的原则。中苏论战高潮时期,赫鲁晓夫曾经提出两国恢复密切的经贸关系,毛泽东反应冷淡——上次苏联突然中断经贸关系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但是没有致命。难道还想再来一次吗?有人说毛泽东时代闭关锁国,这是误解。《论十大关系》之中,毛泽东谈到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毛泽东会见外宾,经常谈到引进成套设备的问题。所以,毛泽东并不反对对外开放,但是前提是对外开放不能损害中国的经济利益,危害中国国的基本的经济安全。
1962年,中苏论战达到达到白热化。当年4月发生了“伊犁事件”——这是由克格勃根据赫鲁晓夫的指示一手策划、指挥实施的一次震惊世界的边境居民集体叛逃事件。此后的几个月里,中国共有边民六万七千余人逃到了苏联,有两个县跑得还剩几百人。事件发生之后,祖农·太耶夫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两位少数民族将军写了报告,要求到苏联去。毛泽东知道后说:“人家把手都伸到我们军队中来了,我看愿意走的不要硬留,我就不相信那边就是天堂,我也不相信他们这样做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愿意走,可以欢送嘛!”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中国还想再看看有没有继续中苏合作的可能,结论是不行。这是因为,苏联不再需要中国的人力资源,为了保持对中国的军事优势,也不可能转移给中国和苏联武器同代水平的更尖端的军事技术,再说苏联国内并没发生斯大林死后群龙无首的局面,苏联在东欧的势力也已经非常稳固了。巧合的是,赫鲁晓夫下台后第二天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中国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中苏关系最后一点存在的必要也没有了。从密切合作到,斗而不破,到分道扬镳,到势不两立。背后的主线,是中苏实力增长,相互依存度下降,斗争性增加。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必然和苏联分道扬镳。一山不容二虎。欧亚大陆容不下两个世界大国,社会主义阵营的金字塔不能有两个塔尖。苏联不想主动放弃社会主义阵营董事长的职位,这个职位是苏联用2200万人口的生命换来的,当然不会随便放弃。苏联从二战的伤亡中缓过来了,不想当老大哥想当老子。中国获得了工业基础,不想当小弟,想平起平坐。双方的目标相差太远,自然谈不拢。大国之间,本来就会因为利益分分合合,只有小国,因为国力衰弱,无法自立,为了自保,才会抱定其它大国的大腿,成为仆从国。当然,这样的国家,往往也无力摆脱宗主国的控制。
中苏虽然交恶,但是越南战争期间,中国仍然允许苏联途经中国运输各种物资,支援北越。国际上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所以,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双方还是可以继续合作。
1969年,中苏关系彻底闹翻,双方在珍宝岛和新疆铁列克提兵戎相见。
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手里没把米,叫鸡都不来”。建国20年,经过中苏合作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已经拥有两弹一星,基本完备成体系的工业基础,和庞大的人力资源,不是1950年一穷二白的时候了。当时,中国手里已经有米了。虽然不多,但是也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了。于是,基辛格这只“鸡”就来了。
《三足鼎立》
日凌晨,一位伦敦《每日电讯报》巴基斯坦籍记者在伊斯兰堡机场,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他当时就惊呆了:那个身影是基辛格!基辛格飞往中国去了!他立即给伦敦报社发急电,报道这一重大消息。伦敦值班编辑枪毙了这条消息,并骂这位记者喝醉了,不要乱报道假消息,基辛格怎么可能去中国!一位忠于职守的记者,第一时间获得的足以震动世界的消息,就这样被一位同样忠于职守的编辑扼杀了。7月16日(北京时间),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宣布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世界震惊!不知道那位巴基斯坦记者怎么咒骂伦敦编辑。
中美关系要从另一位记者说起。中共与美国最早的接触,源于一位富有正义感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按照前外交部长黄华的回忆录,1936年,在燕京大学教书的斯诺希望实地考察中共,在宋庆龄的支持下,访问了陕北苏区。斯诺一行三人,分别是斯诺、马海德大夫和黄华。按照公开的说法,1936年春末,中共中央想邀请一位公正的外国记者和一名医生去陕北,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情况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宋庆龄推荐了斯诺和马海德大夫,斯诺邀请黄华同行作翻译。
不论是中共主动邀请了斯诺,还是斯诺主动要求去陕北访问,最终的结果是经过宋庆龄介绍,斯诺访问了陕北。毛泽东热情接待了斯诺,抽出时间接受他的采访,并安排斯诺去各处走访。斯诺看到红军领导人是知识丰富、举止文明、懂得革命理论和政策,善于组织领导和爱护人民的英才,完全不是蒋介石宣传的“打家劫舍、共产共妻”的“土匪”。红军战士都是顽强、团结、守纪律和好学的工农子弟,满怀革命斗志和抗日精神。他从多方面证实了红军的高昂士气和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红军的衷心拥护。看到了与国统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中国,看到了与国军不同的另一支武装力量,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和希望。回到北京以后,斯诺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当时,苏区的情况并不乐观:经过长征,干部战士大批减员;底盘狭小,遭受封锁,延安还在国军控制中;军队干部信服毛泽东路线,知识分子干部多数信服王明路线;张学良虽然与中共达成谅解,但坚持“抗日不反蒋”,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平定两广事变之后,随时可能大兵压境(事实上,斯诺离开苏区不久,就发生了西安事变)。毛泽东需要获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得到各方面进步势力的支援,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红星照耀中国》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在舆论工具被蒋介石控制的情况下,斯诺的报道,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爱国青年知识分子,读了斯诺的报道和《红星照耀中国》,深受感染,毅然奔赴陕北。这些人中的多数,后来成为建国初期的中级干部的骨干,个别甚至成为高级干部。美国高层对中共的了解最初也是来自《红星照耀中国》。
为此,毛泽东一直称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尼克松访华的过程中,斯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后话。
然而,中美官方合作却并不那么友好、顺利,可以说是不打不成交的历史。朝鲜战争以前的历任美国领导人,对中国的定位都是经济殖民地,朝鲜战争以后的美国领导人对中国的定位都是遏制的对象。简单地说,美国希望自己为主,中国为奴,如果不行,也不给中国发展、增强国力的机会,避免中国和美国平起平坐,分庭抗礼。毛泽东开展对中美合作的底线是平等互惠,不承认美国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特权,不接受不平等条约,不允许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目标是分庭抗礼则。双方的定位差距太大,只能经过激烈的武斗、文斗,充分展示实力以后,才能就双方合作的身份达成共识,开展合作。美国官方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共的态度,经历了不熟悉、排斥、间接打击、直接武装冲突、长期遏制、主动合作的过程。推动这个过程发展的是毛泽东领导下中共实力和中国国力的增强,促使美国最终被迫接受既成事实。
中美最早的官方接触,是在抗战期间。
按照《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毛泽东曾经明确地向斯诺表明过希望与罗斯福合作的想法。毛泽东希望能与美国建立一种同盟关系,对抗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愿意与美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开展一切合作。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日,即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第二天,毛泽东即对党内发出了《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指示。其中即有在外交上与美英联合对抗法西斯的内容。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公开加入盟国,开始公开支援蒋介石。
抗战初期和中期,中共与美国的合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方面是因为蒋介石的阻挠,一方面是因为史迪威与陈纳德之间兵种政治。
当时,中共控制的敌后根据地大约有一亿人口。这些庞大的人力资源,在战争期间尤其重要。相比国民党腐败无能、内部倾轧,国军挥霍人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组织性、纪律性、战斗力、民众支持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这引起了美国外交官的注意。1943年,史迪威在三位外交官“约翰三杰”的建议下,给罗斯福总统写信,提出与中共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联手抗日。该建议获得罗斯福的支持。罗斯福希望与中共合作,获得华北地区的情报,并计划在中国开展对日登陆作战时利用中共的武装力量,减少美军伤亡。建议遭到蒋介石的强烈反对。此外,陈纳德也不支持史迪威的建议,认为美国完全可以依靠驻华空军的压倒性优势,结合国民党陆军,战胜日本。这种情况持续到1944年。
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在拥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国民党陆军一溃千里,日军从地面端了美军的空军基地。国军的表现实在垃圾,愧对美国在华空军和美国的援助。陈纳德提出的美国空军加国民党陆军联合作战的模式,彻底破产。实践证明,单纯依靠空军,不能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若要取得中国战场的胜利,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陆军参加对日作战,涣散、腐败的国民党陆军显然不能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这时,美国再次提出与中共进行军事接触,提出需要与中共合作,营救美军被击落战机的飞行员。至此,蒋介石难以拒绝了。
于是,美军向延安派去了观察组。美军观察组去延安至少有三个目的:一是摸底八路军的战斗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军飞行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