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香怎么才能会说话跟天堂的人说话是真的吗

查看: 4972|回复: 24
关于沉香的知识帖
探秘越南沉香之源
最开始接触沉香,是几年前的一次非正式谈判,和几个日本,韩国,台湾,越南人在西贡某会所喝茶,除了茶具之外,还有一套相仿的香具,茶是台湾人自备的乌龙我认识,可那木片上切下点燃的香我虽一直难以忘怀,却一直无缘知道是何物
去年春节回国,一老哥信佛,是九华山肉身殿主持的俗家弟子,委托我在越南寻找&奇楠沉香&,隐约记得张爱玲似乎写过关于&沉香&的文字,一直觉得小资和女性化,当下偷笑
工作原因,我一直在越南东奔西跑,从最北的老街到最南的金鸥,车几乎碾过越南各个角落,因为还兼给中文版的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做驻地摄影师,工作之余喜欢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与风景,在很多次旅途中,象牙,砗磲,红木类到是不少,但一直没有了找到&奇楠沉香&,甚至我的翻译也翻译不出来...最终是一个在岘港的越南朋友请我去惠安玩耍,才有缘与&奇楠沉香&一见,点燃ZIPPO3秒后让油的味道挥发完,然后点燃一小片沉香,看见油脂的沸腾后把他熄灭,散发出的那丝丝香味瞬间把我带回到几年前的那次聚会.........
沉香除了味道以外,更令我着迷的是其身世及来历,收藏了一些实物,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也结识了一些爱好和经营沉香的越南朋友
上个月去中部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以外,特意安排去了象牙产地邦美蜀,及传说中的沉香产地惠安,实际上在历史上,惠安是越南与中国,日本通商的一个重要口岸,实际上惠安只是海边的一个渔村,根本不适合沉香树的生长,椰子香蕉芒果树到是...
惠安是岘港市所属的一个小镇,&惠安古街&应该是越南历史上最早的&唐人街&,满大街的唐人会馆,庙宇,鱼网一样的电线,除了延街的店铺里店主与三车夫外,满眼便是晒成烤虾颜色的欧洲背包客,惠安目前的角色地位类似于我&周庄&,沉香商店到是有2家,标价高过淘宝质量不说也罢...
我在岘港的客户或者说是哥们吧,开着老挝牌照的LC100(越南的汽车巨贵),除了我们合作的事情外,这老哥还从老挝倒腾木材去中国大陆,跟我海吹了一番大陆珍稀木材市场的大好前景,我只借机了解沉香,原来,正如我预料,&惠安沉香&的由来,是因为惠安曾是沉香在历史上出口的最大口岸及集散地,而当地并不产出沉香,沉香的真正产地是在越南中部与老挝柬埔寨接壤的高原地区,如官方资料所述:海拔700米左右热带雨林,最适合沉香树的生长.
为拍摄少数民族,那些地区我去过很多次,直觉上,放眼无际的雨林里,一定会隐藏着很多稀奇古怪的好玩意,可是有些地方根本没路,即使是国道,在雨季也经常出现泥石流,塌方,去那里出差,没有4驱,是不可能通过的...当地人自己的车好多都加装的有绞盘.
扯远了.....其柿香行业的流程是,各个山区挖到东西送到西贡-----西贡加工成工艺品,香,油...出口,或发到河内越南商家那边再转中越边境(基本集中在浦寨市场)....所谓正规来源基本都是这样吧.至于假货来源尚且不详...
梁家辉在&情人&里泡妞的地区以前称做&堤岸&,现在叫&第5郡&,沉香,象牙,红木,玳瑁,各类骨角基本都集中在那边一个市场里,周日又去晃悠到傍晚,吃了碗馄饨面才回,呵呵不晓得大家注意到没有,所有关于沉香的所谓传说,资料都是繁体中文,客观的说,几乎全摘抄自台湾的一些沉香网站,学习原本没错,但是有些说法过于可笑,在这里简单的质疑一下...
比如:&一米之外可闻& &放一小片可以让50平方的卧室一直香下去&&----------除了劣质香水,大家觉得什么东西可以长时间的一米之外可闻?名气大些的香水在设计味道的时候还讲究个私密,低调...文
&颗颗沉水&-----那么不沉水的去卖给谁?
&味道钻出密封的拉链塑料带&抽烟斗的朋友都知道,那塑料带不能长时间存草,因为它其实并不密封
最有意思的是------问:如何区别水沉土沉?答曰:看商品名称,我根据经验分.......诸位晕么?
实际上,越南人对大陆客户的要求形容了4点那是相当到位-----&色黑,味重,沉水,价格低&&&.......从商业规律上讲,以得到大众任何的标准的商品,以最短的时间获取越大利润便是越&成功&.可我总觉得这个规则似乎更适合运用在工业类产品.
沉香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入药时,治病救人,举行宗教仪式时,是&持戒之香&,把玩或作为礼品时时,是一种嗜好,多少会注入一些情感,,一些期望和一些寄托,作为藏品时,有他应有的价值...
乱七八糟说了半天,上点图片重要补充--------据说国内&假沉香&是泡了药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实物,沙沉和&假沉香&不是一个概念,只是价值上没好多人忽悠的那么悬乎,最大消费地区是日本和台湾,主要用于装饰,燃烧(香道与拜佛),所以个人建议不必过于认真,喜欢,好玩就可以了...
国内基本都是沙沉,也就是不能入药泡水的,坛子里有高人说过---&药沉一串珠子开价8万还配不齐料...&
越南的人标准:
1,香味自然愉悦,沉香的香味是特有的,似乎不是所谓的&药香&,小弟最开始入手沙沉,感觉是钻,但所谓&丝&状香路的感觉并不明显,对比药沉的味道,沙沉则是&刺&,香路是&片&或者&股&...燃烧后,沙沉会有愉悦的感觉,但药沉则是&空灵通透
2,材质,图片应该可以说明问题
3.油脂,沉香的香源与油脂,不同种类的沉香树所分泌的树脂味道不同,价值差别巨大,沙沉实际上没有特别大的收藏价值,就是好玩,别太认真,药沉水过于深了,除非有非常彻底的了解,不太建议藏友入手
沉香市场之无间道版(越南沉香市场浅析)
放眼国内沉香市场,眼花缭乱,虚虚实实,甚至刀光剑影......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又是想做好人的坏人?谁又是不得不做坏事的好人?
天下自古,上好的沉香乃是佛教圣品,中药极品,本身并为新发现,新物质,可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眼看着又被忽悠的全乱了套了,似乎是处在声高则有理的阶段,品质低劣但价格明显有优势的折腾的热闹,可一些朋友手里拿着好东西但又实在说不到点子上,也可能是人高不愿意说吧,小弟入门不久,就一直忍不住想罗嗦几句,先码点砖,请学长们接着码玉.
关于沉香的知识性文字,小弟不再复制粘贴那些繁体中文文章,基本大同小异,基本都出自台湾野生动植物保护官方或民间网站,其权威性基本不用怀疑,但套用在目前铺天盖地的大部分沉香珠子上,似乎不是特别合适...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搜索.
先从纯商业角度上说起吧,说到沉香不得不谈到台湾,台湾连续很多年在越南作为外资投资排名第一,全面超过美国,法国,日本,从越南改革开放之初进入越南至今,可以说在越南的近代经济史上写下厚重的一笔,由于台湾地理,资源条件所限制,很多台湾人对"家"的概念和大陆是有些区别,象我们快到春节总盘算着何时订机票,是香港走便宜还是广州走便宜,而台湾人更多的是把越南当自己的家了,LP孩子甚至父母都接过来,在越南有几个家的台湾人就更是海了去了,越南被台湾韩国人炒到天价的高档社区,所谓台湾城,韩国城,条件不会比发达国家差,个别规模即使在上海北京也是首屈一指....
说远了哈.历史原因,台湾的佛教知识及风气比大陆更普及更浓厚,所以就沉香的知识来说,台湾人搞的是最透彻的,市场也是最成熟的,而大陆人介入的时间太短,某种意义而言,大陆沉香市场是在重复着一段历史.
规律,知识与信息的封闭,也可以说壁垒吧.其2是规模,小规模的行业必定是暴利,不过大帐算下来,也没多大香火,如果品质上乘,利润率倒也基本合理,可小弟在沉香的网络集散地及一些论坛长期潜水发现,"沉香"的概念相当混乱,我自己都晕了很长时间,通过不断的否定自己的各种猜测进行论证,现在就珠子来说,基本是弄清楚了....
先分析一下沉香的产业链
1,中部偏远山区或南部湿地沼泽采集或一部分人工种植的沉香运到西贡.
2,西贡加工基地根据料的级别提炼沉香油后出售,部分直接出售.
3,下游作坊会筛选材料加工成珠子或工艺品
(请注意,做日本台湾出口的货与供给大陆的供货系统从这里分开,两类货品质及供应上基本是区别开的,不是商业歧视,而是根据买家的要求.大陆的要求基本是4点:"色黑,味重,沉水,价格低..."高级别沉香的产业链在越南基本到此为止,接着就要装箱出口.
注:通常产业链结构如此,但并不排除大陆资深藏友在越南的特殊渠道.)
下面主要是我们关心的大陆供货系统的产业链结构
4,通常情况,西贡的人会把加工好的珠子按公斤卖给河内人,然后河内人会弄到边境上去.
在西贡有个针对中国人的市场(安东广场),批发象牙,玳瑁,各类木雕,沉香....小弟见过几个广西口音的商家自己来西贡进货,进的散珠和山子等,就这么塑料袋一提,上公共汽车走人..
5,中国境内的源头基本就在蒲寨红木市场了,再往下分到国内各地....
就这么个渠道还是最正规的渠道,如果在国内动了什么手脚,小弟没有见过,不敢妄言...
小弟到认为国内沉香市场有待规范的核心就是等级的区分及实际价值,目前最混乱的问题似乎就是一直集中在什么倒架,沉水,活,死....区分办法也就是沉水与燃烧.沉水和燃烧是正确的鉴定方法,但燃烧的真正目的不是看是不是有油,而是要区分香味的类型.
最简单的例子是,请诸位想一下香水的价值差别吧...
沉香在越南的分类主要有两大类,沙沉和药沉,主要是针对沉香的药物价值而定.大陆市场经营的绝大多数是沙沉,针对沙沉,在套用什么倒架,奇楠,顶级,极品....似乎不是特别妥当,因为沉香最大的实用价值是一种中药,老人们说的佛土,香灰能治病,所指的都是药沉或衍生产物,而不是目前大家见到的铺天盖地的手珠...
那么就沙沉手珠的级别分类,越南只有两大系统,台湾系统及大陆系统,台湾系统的经营者全是越南人,大陆系统的源头则是华侨,华侨在历史上受越南人的排挤打压已经是一种习惯,绝大多数聚集在第5郡做各类的小商品批发.....这里就不细说了,虽然现在不存在这些问题,但实际上,华侨是很骄傲的一个群体,很难融入越南人的圈子里,甚至都不会通婚,所以根本无法掌握资源性的东西在手里.而且华侨更知道大陆的需求,语言也相当的方便...普通话和白话都可以沟通.下面两张图是两大供货系统比较有代表性
越南人把沉香称为"姜腾"(发音,绝不是字面意思),对沉香分级的标准,名称和国内说法不太一致,还不太习惯国内的分法,所以我个人在这里暂时只把沉香分为两大类:沙沉和药沉
图中货色可能不入一些大师们的法眼,在国内也只属中等品质,但奇楠和药沉在街面上是遇不见的,持有者行踪极其隐秘,一般只与熟人交易且需预定,过些日子会有些奇楠和药沉的图片登出,所谓"极品奇楠"更是几年才能有一小块,小弟在详细了解之后,便不再奢望能够拥有,只求有缘一见一闻便心满意足了.....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
说到香,我们首先想到的多是宗庙祠堂和寺院道观里的香烟缭绕,于是香在我们眼里就成了一种祭祀和宗教的用物,其实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真正的香料并不产于中国,而远在西域诸国,正如范晔在为《和香方》所写的短序中说的:''甘松、苏合、安息、郁金、 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 (《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贡以外,香料来源比较有限,香料种类也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并不广泛,是作为奢侈品而存在的。汉代时即便贵为皇后的明德马皇后都说 ''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
魏晋南北朝以降,香多为宫中贵族之家焚熏涂傅,平民百姓是无福享用的。据史料记载东晋巨富石崇家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晋书•王敦传》)一次平素崇尚节俭朴素的尚书郎刘寔去石崇家''如厕,见有绛纹帐,茵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耳''''崇曰''''是厕耳''''。寔曰:''''贫士不能若此'''''' (《晋书•刘寔传》)像刘寔这样显贵人家尚用不起,更不用说布耶家了。
宋明以来,在朝贡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极大地扩大,各种香料通过海上之舟大量运入中国,民间各种修合之香也颇为盛行,香在人们生活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香的使用也更为广泛和多样化,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不过纵观中国古代生活中的用香,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熏燃之香:中国古代的达官贵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过熏燃香料来驱逐异味。石崇家的厕所因为焚香曾经声名显著,成为一时笑谈。在石崇以前熏香多出现于宫中。那时香大多产于西域诸国,西域离中原路途遥远,同时中原的海外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宫中仅有的香料都是通过西域诸国的朝贡得来的,熏香也最早成为宫中的习俗,大多用来熏炙衣被。《后汉书•钟离意传》记载,''蔡质《汉官仪》曰''''尚书郎入直台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太官供食,五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尚书郎伯使一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伯使从至止车门还,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也。''可见当时用香熏烤衣被是宫中的定制,并且有专门用来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楼,有古宫词写到''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摺翠裘。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当时熏香的器具很多,主要有熏炉和熏笼。在河北满城中靖王刘胜墓中,发掘的''铜薰炉''和''提笼''就是用来薰衣的器具;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为了薰香衣而特制的薰笼。汉代更有博山香炉响誉于世。
唐代熏笼更为盛行,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或取暖。《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漆画熏笼二,大被熏笼三,衣熏笼三''。 反映此时宫中生活的宫体词也有很多都提到这种用来熏香的熏笼,如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红颜未老思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宫词》),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 (李煜《谢新恩》),''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温庭筠《清平乐》)。就考古而言,在西安法门寺也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制品的熏笼。雕金镂银,精雕细镂,非常精致,都是皇家用品。
除了大量的熏笼,还有各种动物形状的熏炉,用来取暖,特别是唐以后使用的比较广泛。宋代一些官宦士大夫家比较流行的是鸭形和狮形的铜熏炉,称为''香鸭''和''金猊''。和凝作的《何满子》中有''却爱熏香小鸭,羡他常在屏帷'',周邦彦写的《青门饮》中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贺铸的《薄幸》词里也有''向睡鸭炉边,翔鸳进屏里,羞把香罗暗解'',此处的''香鸭''''睡鸭''都是用来熏香取暖的器具。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的生活时也多次提到熏香的器具,如在《凤凰台上忆吹箫》里写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在《醉花阴》里写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不惟李清照,还有周紫芝的词《鹧鸪天》里有''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徐伸的《二郎神》中''漫试着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词中的''金猊''、''金兽''都是这种用来熏香的器具,词中所写的闺闱绣闼或厅堂书房,围炉熏香,剪灯夜话则是古代士大夫之家充满情致的生活场面的具体反映。
一般来说,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熏香更为普遍,原因一正如周邦彦《满庭芳》里所说''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二就是南方多瘴疠,用熏香驱邪辟秽去疾的观念非常普遍,正如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香笺》里论香说的''仓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颜氏香史》中也说到''不徒为熏洁也,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通神,观而去尤疾焉'';还有就是南方多水,多水则蚊虫易于繁殖,熏香是驱除蚊虫的好办法。
悬佩之香:古代很早就有佩带香的风俗,《尔雅•释器》''妇人之祎,谓之缡。''郭璞注:即今之香缨也。''《说文•巾部》''帷,囊也''段玉裁注:''凡囊曰帷。''《广韵•平支》:''缡,妇人香缨,古者香缨以五彩丝为之,女子许嫁后系诸身,云有系属。这种风俗是后世女子系香囊的渊源。古诗中有''香囊悬肘后''的句子,大概是佩带香囊的最早反映。魏晋之时,佩带香囊更成为雅好风流的一种表现,东晋谢玄就特别喜欢佩紫罗香囊,谢安怕其玩物丧志,但又不想伤害他,就用嬉戏的方法赢得了香囊,烧了,成为了历史上的一端佳话。后世香囊则成为男女常佩的饰物,秦观《满庭芳》里有''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的句子就是明证。
不仅仅身体佩带香囊,香还被用来散撒或悬挂于帐子之内,据载后主李煜宫中有主香宫女,持百合香、粉屑各处均散。洪芻在《香谱》中则提到后主自制的''帐中香'',即''以丁香、沉香、及檀香、麝香等各一两,甲香三两,皆细研成屑,取鹅梨汁蒸干焚之。
不惟帐中用香,宋代贵夫人的车里也悬挂香囊,成为一时的风尚。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特别记下了当时的这种风尚''京师承平时,宋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毬在旁,二车中又自持两小香毬,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涂傅之香:此类香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傅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捣碎,罗为末,以生绢袋盛之,浴罢傅身。
一种是用来傅面的和粉香。有调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还有利汗红粉香,调粉如肉色,涂身体香肌利汗。
一种是香身丸,据载是''把香料研成细末,炼蜜成剂,杵千下,丸如弹子大,噙化一丸,便觉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闻得香,又治遍身炽气、恶气及口齿气。''&&
还有一种拂手香,用阿胶化成糊,加入香末,放于木臼中,捣三五百下,捏成饼子,穿一个孔,用彩线悬挂于胸前。
此外还有香发木犀香油,亦可为面脂,乌发香油,此油洗发后用最妙。合香泽法,既可润发,又可作唇脂。五代词《虞美人》''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裾轻轻敛''此处的''香檀''就是指的一种浅红色的化妆品。韦庄《江城子》''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这儿的口脂香大概就是用某种香料调配而成的。在汉代还有上奏言事口含鸡舌香的风俗,为的是除去口气。
唐代妇女的化妆品中,已经出现了补鬓油和润面油,蜀地贡给宫中,也用到了乌沉香、白脑香,宫中称锦里油,此后经宦官之手传到民间,富人家大多称之为西蜀油。见诸诗词的温飞卿《菩萨蛮》中有''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另有《归国遥》''粉心黄蕊花靨,黛眉山两点''此处的''蕊黄''和''黄蕊''都是指的此间流行的一种眉妆,是贵族女子用花蕊研制成的一种黄色香料,涂在额角,以增美观,叫做额黄。
印篆之香:一般的香粉,为了便于香粉燃点,合香粉末,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然后点燃,循序燃尽,这种方式称之为''香篆''。印香篆的模子称为''香篆模'',多以木头制成。《百川学海》''香谱''条中说:''镂木之为范,香为篆文。''这是说香篆模子是用木头雕成,香粉被压印成有形有款的花纹。据宋代洪刍的《香谱》载:''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篆香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篆香,不仅是计时器,还是空气清新剂和夏秋季的驱蚊剂,在民间流传很广。
香有道,非常道
中国书画家网
真是惭愧,在这之前我只知道有茶道、花道,不知有香道。
刘良佑先生是台湾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管理研究所的教授,最近应邀在上海博物馆作研究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挖掘整理中国的香文化。
据博山炉、青铜熏香等文物考证,我国的熏香文化发端于两汉,但我以为作为一种小范围的清赏活动,高度仪式化的闻香可能成熟于唐宋。那么古人的闻香仪式和场景又是如何的呢?那天,我和三个朋友来到刘教授的家,享受复原了的大唐盛世士大夫悠闲生活。
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刘教授在上海购房置家,古典家具和小巧玲珑的江南园林构成了一个非常传统的居家空间,而且专门设了一间香室。一张徽做白木束腰四仙桌上罗列着香具,一手可握的品香炉均为刘教授自己菲的官、汝、定、均,外加龙泉,型制为粗颈鼓腹,釉面温润如玉。由整块纯银打造而成的七孔香插筒还是南宋的遗物,分插花压、羽帚、灰铲、炭针、香挟、线压、香筷。刘教授从一个瓶子里取出一段香料示客,长约八寸样子,质地密致,乳白带黄,从外形看与一般的白木无异。然后他拿起一把大马士革钢刀,在香料上割了一片比指甲略大的木片,放进一具闻香炉内。此前炉内已经铺了用松针和宣纸煅成的灰,埋入一小块点燃的木炭,刘教授挟了香料覆在上面,再用灰押轻轻押出放射状花纹的“小山”,神情异常专注。此时,主客已按礼仪坐定,我年少,居末座。
品香炉的传递是这样的:主人摊开左手将香炉传至主客的右手,客人右手握住香炉的颈部,闻香三次之后再用左手传于下一位的右手,一种古意盎然的仪式感让我兴奋不已。
当这具仿南宋官窑的品香炉传到我面前时,我右手紧握香炉颈,左手罩住香炉口大半,移至鼻下,深深吸入,一股幽然的檀香味迅速渗入体内又从脑顶逸出。记忆在刹那间苏醒,我仿佛身附羽翼,腾空而起,翩然穿过经幡飞转的雪域高原,置身于拉萨大昭寺香烟缭绕的经堂。
“再过一会,你又会闻到另一种香味。香道的神奇就在于在半小时内,你能体会到不同的气息。”刘教授如是说,品香炉按顺时针方向开始新一的传递。
一炉香闻毕后,换上另一种香,继续我们美妙的香气之旅。
刘教授寻香闻香已久了,据他说目前只在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还能买到纯正的香料,不过市场上能看到的货都一般,如有熟人介绍,取得香铺老板的信任,才能一窥顶级货色。他曾在新加坡以每公斤28万美元的单价购得一段棋楠香料。
回家查文震亨著《长物志图注》得知,香由榕树等植物而出,形成过程与火蚁的寄生有关。受侵害的树会分泌一种类似人类淋巴液的粘液,久而久之就在溃疡处形成一块伤疤,干结后就成了香。
闻香在盛唐成为一种高雅的清赏活动,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经过平安时代贵族们初具格局的熏香鉴赏活动,到足利义政时代将熏香演变成一定规模“闻香”风俗,日本的“香道”才逐渐形成。然而在中国,唐宋以后的1000年里,由于战乱频仍,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这炉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前不久日本一支香道代表团访问中国,一时竟找不到华山论剑的对手。
插花、饮茶、围棋、熏香等都源于中国,它们组成了汉民族世俗文化绚丽多彩的一部分。它们在传入东瀛近千年后,再回首一瞥的面貌,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一种刺痛心灵的陌生感,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些在中国很难看到的神圣而庄严的东西。
  其实,无论茶道、花道还是香道,因为它们融于生活,有很强的仪式感,加之适度的表演成分,通过每个细节将传统文化的信号放大,对文明社会的秩序也是一种柔性肯定。特别是香道,比之茶道和花道需要更细微的体察和更沉静的心绪,还有对时空与气息微妙变化的把握,然后才能进入内心世界进行思考。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一个美妙的文化氛围,我们应该为中国文明续上一缕香火。
伊斯兰教及古兰经中所记述的点香“若有人赠香,当欣然接受,香来自天堂”
点香是包括穆圣在内的一切圣人的逊乃提。香来自天堂,直通天堂。点香后,天使、圣贤的灵魂会来到点香场所,吉庆会降临点香场所。
点香后的诵经、赞圣、礼拜、念救济、念济克尔等等的尔麦力远远贵于不点香时的尔麦力。根据:
①艾布•阿林依说,阿丹圣人从天堂里带出来了天堂中的一根树枝,这树枝上有天堂中一棵树的官帽。到了印度醒迪地面上后,这个树枝干了,叶子蔫了后掉了。从叶子中发出了各种香味。所以,所有美味的根都在醒迪。伊本,安巴西说,阿丹圣人从天堂里下来时,身上散发着香味。之后,他在醒迪的一个平川中栽了一根树苗,这树苗原来在天堂里,然后,这个平川中充满丁香味。所以,香料是从印度来的。香的根子是阿丹圣人的体味,阿丹的体味是从天堂中的气味中来的。(见《根索安比亚》第23页)。
②圣人说:“四件事是所有圣人的圣行:知耻、用香、刷牙和结婚。”这段圣训的意思是,这四件事不仅仅是我们贵圣的好品格,而且是所有圣人的好品格。(见《塔志》第二册第254页、《提尔密济圣训集》第一册第206页)。
③圣人说:“若有人赠香,当欣然接受,香来自天堂。”这段圣训中的香指各种各样的植物香料品。(见《提尔密济圣训集》第二册第107页、《塔志》第三册第168页)。
④圣人说:“若有人给你们送来香,你们当接受,不要拒绝。”这段圣训里的香指棍子香。棍子香包括两种:一种是天然的香木棍,一种是用香料和棍子配制的。点香是穆斯太罕布。(见《穆斯林圣训集》第四册第七部分第48页、《塔志》第三册第168页)。
以上圣训说明,他人给你赠送香时,应当接受,不要拒绝。香料品是吉祥物,香是来自天堂的。(见《塔志》第三册第168页)。
⑤人们给艾乃斯送去香时,他接受了,没有拒绝。他说:“人们给圣人送去香时,圣人也接受了,没有拒绝。”因为圣人凭香与天使交谈。(见《提尔密济圣训集》第二册第107页、《布哈里圣训集》第二册第878页)。
⑥扎比尔传述,我随圣人礼拜后,跟圣人到了他的家。来了一群儿童,圣人摸了他们的脸,也摸了我的脸。我感到圣人的手冰凉、香气四溢,好像刚用手抓过香料盆中的香料似的。这段圣训及其相连的几段圣训说明圣人的体味非常香,圣体的香味是真主尊重圣人而使圣体发香,不是因擦香料而香。
圣人虽体味很香,但是,平常他仍在用香,使体味更香,为的是与天使见面、接受天启、与教生同坐。(见《穆斯林圣训集》第四册第七部分第81页)。
⑦圣人说:“你们经常坚持点印度的棍子香,它能医治七种病症。”这段圣训中的七种病症是圣人凭天启知道的。(见《布哈里圣训集》第二册第849页、《穆斯林圣训集》第四册第七部分第25页、《米什卡提》第387页、《塔志》第三册第183页、《麦卡雷麦里艾赫俩给》第18页)。
⑧念大赞提到圣人诞生时起立是穆斯太罕布。因圣人登霄时,天使们拿着檀香木的香炉,点着冰片香、麝香迎接圣人。(见《奴孜海图里麦札利思》第二册第82页)。
⑨伊本•欧麦尔(大贤欧麦尔之子)在房中点香时,使用的是香木棍子或用冰片香制作的棍子香。他说:“圣人生前就是这样点香。”这段圣训告诉我们,点棍子香是穆斯太罕布。(见《穆斯林圣训集》第四册第七部分第48页、《奈萨仪圣训集》第二册第283页)。
⑩艾乃斯传述,圣人说;“今世我最喜爱的是女人、香、礼拜。”这段圣训中圣人说的是,女人是家中之灯,是子女的摇篮等等;香能使人心驰神往,取悦天使;礼拜使人快乐、心安理得,与真主交谈。(见《塔志》第二册第255页、《奈萨仪圣训集》第二册第93页)。
⑾圣人说:“第一群入天堂的人的面容象十四夜晚的月亮,第二群入天堂的人的面容象天空中最亮的星宿,他们永远不大便、不小便、不流鼻涕、不吐痰,他们的梳子是金子的,他们的汗是麝香味,他们点的是印度的棍子香。”这段圣训中“点的是印度的棍子香”也译为“香炉是铝的。”若译为“香炉是铝的”,则隐喻着铝香炉中点的是印度的棍子香。所以,在此处,该句的意思为点的是印度的棍子香。(见《伊本•马哲圣训集》第331页)。
⑿圣人说:“在每个聚礼日,你们让香味充满清真寺大殿。”这段圣训说明,在每个聚礼日,在清真寺大殿里点香是穆斯太罕布。(见《伊本•马哲圣训集》第55页)。
⒀艾乃斯说:“圣人有个器皿,专门点香。”这段圣训中这个器皿指点香的器具、香炉。(见《塔志》第三册第168页)。
⒁阿依莎传述,圣人命各部落修建清真寺、打扫清真寺、让香味充满清真寺。这段圣训中“让香味充满清真寺”就是指点香。(见《提尔密济圣训集》第一册第130页)。
⒂阿依莎太太传述,圣人命人们在大地上修清真寺并使清真寺干净、充满香味。伊本•赫哲尔博士说:“让清真寺充满香味是穆斯太罕布。”每当大贤欧麦尔坐在讲演台上时,阿布杜拉黑(用香)使香味充满寺。(见《米热嘎提》第二册第205页)。
⒃应打扫干净清真寺,因圣人命索哈白们把清真寺收拾得干干净净、在清真寺里点上香。圣人说:“你们不要让儿童、疯子、带武器的人、互相有仇的人……来清真寺,在主麻日你们在寺里点香,寺门前放干净的东西。”(见《萨维》第三册第141页)。
⒄要讲究卫生和用香。因为圣人对大贤阿里说:“唉!阿里啊!每个主麻日你要点香,因为它是我的逊乃提。”萨迪给传述:“圣人点香的支出比家务的支出多。”索哈白艾布•阿布杜拉黑说:“点上香,然后用鼻嗅香味,放在两眼中间,念‘安拉洪麦算立阿俩,穆罕迈丁外阿俩,阿力穆罕迈丁’,香还没插下去,真主就已将点香的人的罪饶了。”(见《麦卡雷麦里艾赫俩给》第17页)。
⒅萨迪给说:“点香后做的两拜乃麻子比不点香做的70拜贵。”艾比力哈散说:“点香是贤行,只有驴子反对点香。驴子就是指那种没有智慧的人。”(见《麦卡雷麦里艾赫俩给》第18页)。
⒆在清真寺大殿里点棍子香是穆斯太罕布。大贤欧麦尔命人们在每个主麻日在清真寺大殿里点棍子香。(见《麦卡雷麦里艾赫俩给》第17页)。
⒇索哈白阿布杜拉•伊本•泽比尔每天在克尔拜里点香。在主麻日点的香更多。(见《海米斯塔勒黑》第一册第119页)。
(21)圣人的第十五个哈随(常干的好行为)是在清真寺大殿里点棍子香、用香料。主麻日大贤欧麦尔曾命众人,在清真寺大殿里点棍子香,主麻日在大殿里点香比在其它日子里更贵重。(见《克什夫力温默》第一册第117页、122页)。
(22)谁若是举意为了遵行圣人的圣行而在清真寺大殿里点香、家中点香、身上洒香水,那么这是顺服真主,在后世,他的气味比麝香还香;谁若是举意为了今世、为了显阔气、为了讨女人喜欢而点香、洒香水,那么这是违抗真主,在后世,他的气味比臭肉的气味还臭。(见《太夫西勒克比日》第一册第679页)。
(23)主麻日穿新衣、脸上摸油、点香是穆斯太罕布。(见《塔志》第一册第251页)。
遵生八笺 之三::我对人们现在崇尚的香加以评议
我对人们现在崇尚的香加以评议
妙高香、生香、檀香、降真香、京线香,是香中的幽闲者。
兰香、速香、沉香,是香中的恬雅者。
越邻香、甜香、黑龙桂香,是香中的温润者。
黄香饼、芙蓉香、龙诞饼、内香饼,是香中的佳丽。
玉华香、龙楼香、撒馝兰香,是香中的蕴藉者。
棋楠香、奄叭香、波律香,是香中的高尚者。
幽闭的香:是超脱于万物之外而高隐的人坐着传授伦理时烧的香,可以使心思清静,精神愉快。
恬雅的香:四更时分,残月挂在天边,兴味荡然无存,此时烧起这种香,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地长吟。
温润的香:在晴窗下拓碑帖,拂去帖上尘埃,闲静地吟唱着帖文,或者挑灯夜读,燃起这种香,就会把睡魔祛到很远的地方,称它为古伴月也是可以的。
佳丽香:美女在身旁,和自己谈着悄悄话,手拉手,把这种香放到香炉上去烧,香烟薰得五脏六腑仿佛都暖洋洋的,说这种香有助于加深恋情是可以的。
蕴藉的香:下雨天,坐在闭着的窗下,午后刚睡足,来到书案前学书,喝茶味也寡淡,炉中刚点着这种香,香烟远盈,撩拨人心,更适合宴席上喝醉的人醒酒。高尚的香:皓月当云的静夜,手指拨动着白色的琴弦,在空楼上长啸,时而放眼遥望苍山,此时,这种香在香炉还没有烧完,香雾时隐时现,缭绕着帘子,可以祛除邪气和污秽。
黄十阁、黑十阁、官香、纱帽香等,都适合在佛炉中烧;
聚仙香、百花香、苍术香、河南黑芸香等,只能在卧床边烧。
有人问我:“这些香,同样都用来烧,为什么烧法大多不一样呢?”
我告诉这位朋友:因为幽深的情趣各不相同,或熏或燎,岂容一律同样呢?
香气中隐含的高下优劣的意境,岂是您知道的?对各种香深入了解了,只要闻一闻,就能辨出优劣来。您说一声“我和你同心”,我就满意了。
他一笑而解。
香道的历史“香道”这门艺术被正式确立是江户时代的事,但根据大枝流芳在德川中世写的一些有关香料著述记载,南北朝时代的佐佐木道誉既是元祖,其后东山将军足利义政也很喜好香料,而志野流香道始祖宗信据传是足利将军义澄时代的人,那个时候香道就开始正规化了。香总给人以一种神秘感,随着时代的变迁,香的用途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在奈良时代,香主要用于佛教的宗教礼仪,人们将香木炼制成香,少数也用于薰衣或使室内空气芬芳。
平安时代,香料悄悄走进了贵族的生活,伴随着国风文化的兴起,焚香成了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香的用途还只是限于作薰物。将各种香木粉末混合,再加入炭粉,最后以蜂蜜调和凝固,这就是所谓的“炼香”。随着季节的更替共制六种薰香——“梅花”、“荷叶”、“侍从”、“菊花”、“落叶”、“黑方”——这都是因贵族的嗜好所需而制的。用香薰衣,在室内燃香,连出游时仍带着香物,贵族们对香的偏好为辉煌的平安王朝更披加了一件华服。薰香的配方现都由平安贵族的后人小心珍藏一代代传下去。
到了镰仓、室町时代,贵族衰败,武士当权。一种纯粹对香的爱好的风气滋长了起来。建立在“善”的精神之上,武士尊崇香的幽远枯淡。同一时期,佛教中密教信仰与净土禅的发展,绘画中水墨画的出现等使这种强调精神性的风潮影响不断扩大。
料越制越精细,闻香分香道具的改良进一步加快了香的普及。香的艺术性也开始逐步展现出来,从不少的和歌或物语文学作品中可看到对闻香的着重描绘。当时还有比试自己所藏的上等香的活动,而流行的连歌会也在一边燃香的环境下进行。“焚继香”与赛香的活动就是现行香道的雏形。
以足利义政为中心的东山文化将闻香与茶道、连歌密切联系了起来。香道二大流派始祖——御家流的三条西实隆与志野流的志野宗信——最终确立了香道的基础。
现在香道使用的组香大多是江户时代所制的。美丽的小道具以及精巧的盘物使的香道更为女性所喜好。町人阶层的兴起使香道也频砌现在平民的文化生活中,香道的传播更广泛了。
然而,明治时期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香道一度衰退,再次成为只有上流阶层参与的高级嗜好。
二战后,随着花道、茶道的振兴,香道也向一般平民打开了大门,御家流与志野流的继承人们正在努力着日益扩大香道的影响。
注:香道中有“六国五味”之说,六国是指六个产香之地,因以地名来命名香木,故此六名也是香木之名。联盟中有人取名“兰奢待”,其实这就是一品名香,是伽罗香的一种。
六国(香名)   五味
1伽罗      辛
2罗国      甘
3真南蛮     檀辛
4真那贺     无
5佐曾罗     酸
6寸门多罗    苦
佛教与香文玩天下
但是,由于香料,特别是用于焚烧的香,与人的精神活动有格外密切的关系,所以古往今来的诸多宗教,无论规模是大是小,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对香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其中佛教尤甚。
从流传下来经书中可以看到,佛家关于香的记载非常之多,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玄应音义》、《大唐西域记》等等;而且诸佛圣众都有与香有关的论述,如释迦牟尼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慧能大师、龙树菩萨等等;经书中所记载的香品的种类难以计数,现今使用的绝大多数香料在经书中都有记载。
在佛教刚刚兴起,释迦牟尼佛还住世之时,就对香十分推崇;其后两千年多年里,佛家用香的风习不改,而且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以至于现在有佛寺处必有香烟,居士之家也必设香案宝鼎。
佛教对香的重视可从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据经书记载,佛于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动三界。故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
如《戒德香经》所记,佛陀对弟子阿难讲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无上之香普熏十方,虽顺风逆风也畅达无碍,非世间众香所能相比;《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讲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阐述修持者若能专诚地忆念佛性,则能受到佛的加持与接引,将之喻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佛家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沈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道。据经中记载,在楞严法会上,香严童子叙述自身得悟的因缘,就是以闻香入手。“我于居处静堂养晦自修,看见比丘们烧沈水香,香气寂然,入于鼻中。我观察这个香气,并非本来就有,也不是本来就空;不是存在烟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时无所执着,来时无所从来。我由此心竟顿销,发明无漏,证得阿罗汉果位。现在佛陀问我达到圆通所用的法门,如我所证悟者,以香的庄严为最胜。”
另有一位孙陀罗难陀,也是观鼻中气息出入如烟而悟道。据《楞严经》记载,孙陀罗难陀曾自述,“当初我出家随从佛陀入道时,虽然具足戒律,但是心却常常散动,无法证入无漏解脱。于是世尊教我观鼻端一片白,我开始定心谛观,经过二十一日,只见鼻中气息出入如烟,内在身心虚空清净如琉璃。后来,这个烟相逐渐消失,鼻息成为白色,心中开明,烦恼尽除,出入的呼吸都化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由此入道,得阿罗汉果。”
在佛家描述的极乐世界中,还有一个“香积净土”,即“香积世界”、“众香国”。其处之佛为“香积如来”,以香开示众生,天人坐于香树下,闻妙香即可获得圆满的功德。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市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教中用于供养的香品种类十分丰富,除了用于熏烧的“烧香”,香料制作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物。其中香水还用于浴佛,是一种很高的供养。如《法华经》之“法师品”列出了“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其中四种都是香品。
在居士家中,无论供品陈设繁简,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常用的供品是香、花、灯,如果供品的种类再增多,那么就会多使用几种香品;如果简化到一种,也会是香烟一炷敬佛。
香不仅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书。也常把香料掺入涂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还常泼洒香水
不仅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敬郑重的礼仪。特别是在重大法会上,上香之前,全体僧众先要跪拜持诵专门的烧香偈语才能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诵念赞偈。据《礼佛仪式》记载:“礼敬赞德,先须至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睹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香普熏证寂灭”。
据经书所记,佛陀本人及其他圣众,都反复讲到香是最重要的供养。佛陀曾对清净慧菩萨讲述,“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等种种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许洗像之水置于自头上,“烧种种香,以为供养”。此为“诸供养中最为殊胜”。
再如《华严经》记载:“以善根回向、供养诸佛,以无量香盖,无量香幢,无量香幡,无量香宫殿,无量香光,无量香焰,无量香住处,无量香佛世界,无量香须弥山王,无量香海,无量香河,无量香树,无量香衣,无量香莲华”……“以如是等无量无数众香庄严以为供养”。
香不仅是婆娑世界的供品,天人也用香来供佛。据《大宝积经》记:“……兴起光照一切香花,善妙香、常熏香、乌虚延香,常有花乐、眼目乐,如是众花兴云致雨。雨众杂香,鼓天妙乐。”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同时,佛家也认为香有好香、恶香之别。并非芬芳馥郁即为好香,而是能培扶灵根者,“悦意”者才是好香。如《入阿毗达摩论》云:“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五事毗婆沙论》云:“诸悦意者说名好香;不悦意者说名恶香”。
所以,佛家自古就提倡在打坐、诵经等修持功课中使用熏香,在寺院内外也是处处熏香,以营造好的修炼环境。而且对香的品类也是精心选择,不仅使用上等的单品香料,还要按照特定的配方调和制作更适用于修炼的合香。甚至不同的修炼法门还要使用不同配方的香。许多修炼有成的法师同时也是调制合香的高手。
佛家以香治病
由于绝大多数的香料本身就是药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龙脑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所以佛家的香也很早就用于治病。用于治病的香品,也称为“香药”,是“佛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医理论颇为相似的佛医学对中医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佛医学关于香药的知识使中药材的种类得到了扩展,增加了沉香、薰陆香(乳香)、鸡舌香、藿香、苏合香等新药材,而且在《本草纲目》等经典医书中增加了“芳香开窍类”药材。
佛家香药的配方种类十分丰富,用途也极其广泛。不仅熏烧香药以除污去秽,预防瘟疫,还有专门的药方对治特殊的病症。使用香药的方法也很多,有的是直接熏烧,有的要口服,有的做成香水香膏涂在身上,有的是在浸泡洗浴时用。
如《大唐西域记》记载:“身涂诸香,所谓旃檀、郁金也。”印度气候湿热,易生体垢体味,所以佛家弟子很早就用檀香、郁金制成涂香抹于身上,既能净身去味,又能消炎杀菌,防治皮肤病。
再如经书所记:“取药劫布罗(龙脑香)和拙具罗(安息香)香,各等分,以井花水一升和煎取一升”可治疗“蛊毒”;“取胡麻油,煎青木香,摩拭身上”,可治疗“偏风,耳鼻不通,手脚不随”;以“昌蒲、牛黄、麝香、雄黄、枸杞根、桂皮、香附子、豆寇、蒮香”等作“香浴”,可以辟秽化浊,开窍通经。
佛家香品的种类十分丰富
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种丰富,包括南亚、南洋群岛、西亚、澳洲、中国等广大地区出产的多种香料。早期的佛教经书中就记载了很多的香料品种,如沉香、檀香、龙脑香、菖蒲、安息香、牛黄、郁金、苜蓿香、麝香、雄黄 、芎藭、枸杞、松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苇香、竹黄、细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芥子、马芹、龙花须等等。
佛家的香品种类齐全,有熏烧用的“烧香”,有涂敷在身上的“涂香”,有香料浸制的香水香汤,有香料研磨成的香泥;有片状、块状的香木,也有粉状的香末;有单品香料,也有多种香料合和而成的合香。而且,这些丰富多彩的香品在佛教形成之初就都已经出现了。
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珍爱有加,久而久之便上升为“道”。茶文化进入日本产生了“茶道”,香文化随佛教东传产生了“香道”。那么,“香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怀着一种神秘感,记者不久前在东京体验了一次日本香道。
日本传统的“雅道”之一
我们如约到达时,5位身穿和服的妇女已做好演示的准备,铺着榻榻米的教室内挂着“和敬(静)清寂”、“静妙求真”、“心安自健康”的条幅,弥漫着一种文化的氛围。
松崎雨香家元(家元即宗师之意)向我们介绍说,日本的香文化是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大师传到日本的。香道是以“乐香”为基本的艺道,与茶道、花道一起构成日本传统的“雅道”。从香烟缭绕升腾而消失于无形中,感悟世事的无常,通过闻香创造各自心中的景象,以求得精神的安宁。按照香道的规矩,出席香会时要“静座而不私语”,就是不能随便说话。虽然家元说不懂的可以问,我们还是做到了一言不发,静静地观看、领悟。
香道的演示内容  第一项内容是香具和香灰演示。
演示者手持香具列队缓步而行,香具端至胸前,有仪仗之风。落座榻榻米时则举案齐眉,以示敬重。装香灰的器具很精巧,青色的瓷香炉与镇灰用具都很讲究,精美的香灰造型给人以美感。炉内的香灰是热的,要在上面放置“练香”———又称“合香”,用沉香木、药草等植物香和麝香等动物香加蜂蜜、木炭混合而成。焚香时火候调节是一门技术,关键是要让香木发出最浓的香味。
随着香烟从香炉内升腾,室内弥漫着清香之气。除了放置“练香”,有时也放“香木”(沉香木),焚沉香木在平安时代就是日本王朝文化的一种形式。家元说这与一般线香不同,香是间接热,不出烟,只让香的成分升腾。据说5毫米见方的沉香木薄片就要1000日元。
第二项演示是对和服薰香
日本用香薰衣服有1000多年的历史,起初是为了防止恶臭和防虫,后来又产生了香袋等装饰物。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混合香,在日本平安时代发展成6种香,即梅花、荷叶、菊花、落叶、侍从、黑方,通称“6种薰香”。对和服薰香也有一定程式。当薰香点燃之后,先将可开合的支架置于炉上,然后由数名演习者将和服托起,再由主持人将和服覆盖其上,让香气移于和服之上。如何在一定程式下把和服充分伸展,给人以美感,这也需要多次演练,通常还以折扇置于一旁起装饰作用。
手持香具的日本妇女
第三项演示是“闻香”。
闻香就是鉴赏香木的微妙不同,是香道之极致。香木按质分为“六国五味”,“六国”指伽罗、罗国等6个产地,“五味”分辛、甘、酸、苦、咸,习香者要在数种不同香中准确闻出香的种类是需要功力的。为了让我们理解闻香,香道师范(师范即老师之意)先取出两种香让我们闻,然后端出盛香的两种香炉请参加者辨别,再把结果记在纸上。闻香也有规矩,先是右手取香炉置放在左手,然后反时针旋转,右手盖于香炉之上闻3次,与最初的感觉相比,由于两种香味明显不同,参加者全都残,皆大欢喜。
光是“闻香”就要练一年  日本的香道有100多个流派,大体分为“御家流”与“志野流”。前者是贵族流派,图风雅,重气氛,香具豪华,程式繁中求柔;后者是武家(士)流派,重精神修养,香具简朴,程式简中有刚。我们所参观的“直心流”香道属武家流派。
习练香道,最初一年专门闻香,第二年练香灰造型,第三年进入综合练习,经过4年才给“初传”证书,进级到师范“皆传”级需要15年,升到“奥传”一级则需要25至30年。
据传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香之十德》中说香的好处是:“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松崎家元说,现代社会既需要“动”也需要“静”。迎客的玄关、待客的居室焚香一柱能拂去污秽;香能醒脑安神,读书、入浴、鉴赏音乐或就寝则是静中之友。
香道简介香道以前的香,是以香味为主要目的的。中国香传入日本,初期阶段也重视香味。但使用方法却略有不同。根据古文献记载,中国人喜欢将香囊挟在肋下、腋下。有人还将香料涂在靴子上。尽管日本也有香囊,那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日本人喜欢将香料放在房屋四角或者用香熏衣料。到了室町时代,香逐渐成为人们鉴赏的对象。三条西实隆的出现使香的地位得到巩固。加之这一时期茶道、花道的出现,使室町时期成为日本文化史上的鼎盛时期。茶、花、香在茶室这一特殊的场所,得到了协调统一的发展。尽管从表面上看,三者的追求对象不同,但在求闲寂、优雅方面却是共同的。从室町时期开使香道作为一种与茶道、花道并驾齐驱的室内艺术,揭开了它灿烂历史的第一页。由于香道将闲寂、优雅作为追求目标所以很快在町民、武士阶层中传播开来,并很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原始的香是佛教的供香。因此香大概是与佛教同时传入日本列岛的。《日本书经》推古三年(595)有&沈木漂于淡路岛,其大一围,岛人不知沈木,以薪烧于灶,其烟气远熏,以异则献之&之说。这是日本古文献中对香的最早的描述。最初传入日本的香,种类不会很多。尽管如此,日本正仓院御物目录之中却记着不少香料的名字。古香中最有名的首推兰奢待。日本现存最古的木片式的香料兰奢待也是东方名香之一。日本天平五年(733)圣武天皇时兴建东大寺,兰奢待收于正仓院内。
奈良时代的焚香方法称烧香。也就是将一种香或者两种以上的香,直接点燃。亦称&供香&,是奈良时期的主流。日本平安时期多种多样的香料输入日本,使日本人对香料的反映敏感起来,日本人开始有目的地选择香剂,将它们搭配起来,品闻各种组合香的气味。日本人称这一时期的香为&香合&、&炼香&。由于焚香时会产生大量香气,所以亦称&熏物&。平安时期创作的宫廷文学中有不少关于香的记载。《枕草子》中就有宫廷贵妇用香料熏衣的描述。《源氏物语》中的人物薰君,其名便来源于香料。可见古时候香料是日本贵族妇女不可缺少的陪衬。
镰仓时代末期,社会上风行赏玩沉香。沉香原产东南亚及日本南方诸岛,产地分布极为广阔。但是,每一产地所产沉香无论色、味都各不相同。日本人恰恰把分辨沉香产地及成色当作己乐。他们将沉香分为伽罗、罗国、真那贺、真那蛮、寸门多罗、佐曾罗六大类。沉香一时成了贵族和足利将军家的珍品。上流社会搜集沉香之风大盛。不久,由于中日贸易的发展,大量香料从中国流入日本社会,日本出现了新的鉴赏之物&名香组合&。随着时代的发展,香料的欣赏之法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三条西实隆生于日本康正元年(1455),殁于天文六年(1537)。三条西实隆曾于日本永正三年(1506)升正二位内大臣,获得了贵族阶层的最高荣誉。日本江户时代三条西实隆被尊为香道的始祖。三条西实隆的日记《实隆公记》中有不少关于香的记载。相传实隆本人收集了66种名贵香料。尽管至今还没有材料可以证明实隆确立了香道的流仪,但他的确为香道建立了特殊地位。三条西实隆的后代三条西公条、实枝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日本人称三条西实隆和他的后代公条、实枝为三条西三代),首次确立了三条西香道的家元(家主)。三条西家香道流仪的特点是风格高雅。这与三条西出身大臣家有很深的关系。目前,三条西流派的香道分初传、中传、里传三个阶段。志野宗信几乎同三条西实隆同时开辟了香道的另一流派--志野流派。志野宗信是幕府将军足利尊的近臣。宗信开创的香道流派由其子弥三郎宗温、其孙弥次郎省巴(三人统称志野家三世)继承。志野流派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然而,自弥次郎省巴之后,志野流派曾一度绝传。现在的志野派实际上是由后世人峰谷宗悟传下来的。
不同于三条西派,志野派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武(士)家色彩。香道的操作规程井然有序。初学志野派香道的人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三条西派现任继承人三条西尧山将自己创作的组香奖给学习香道的人,而志野派却从未进行过类似的奖励。由此可见,三条西派与志野派的不同之处。这与两派的出身有很深的关系。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时代志野省巴的弟子建部隆胜、峰谷宗悟开创了建部流派和峰谷流派。香道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近代,志野宗信派为了打破贵族、上层武士、上层町人对香道的垄断,深入社会,积极地向町民、农民推广香道艺术。志野派的《诸国香道门人帐》收入的人名录包括各个阶层的人们。可见当时香道人口的分布已经十分广泛。香道已从上层人物的玩赏之物,变成庶民百姓也能接受的艺术。这是香道艺术的一大转折。香道开始以民间教养的身份出现在社会上。町民、地主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学习香道,以加强自身的修养。艺妓们也把通晓香道作为一种嗜好。有关这一点,西鹤的小说及民间风土人情画中都有大量的描述。香道正是在由玩赏对象变为社会教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此,香不再以其味为主,而是作为一种艺术教养出现在日本社会。
十六世纪三条西派、志野派、峰谷派诞生之后,便为后人留下本流派的香道宗谱。但是,目前流传在日本社会上的这一时期的香道宗谱原作已为数甚少,多系伪作。十八世纪才出现了有关香道的大量宗谱。十八世纪曾是香道的鼎盛时期,加之印刷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不少香道宗谱流传至今。比较有名的有《体源抄》。作者丰原统秋。丰原家世代为雅乐班头,专门为朝廷服务。该宗谱除记载家传古乐、古乐器的来源以外,还有关于各种香炉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该宗谱特别提到了闻香炉。这在闻香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志野宗信香笔记》记载了香道的经验及秘传。《参雨斋香记》为志野派第二代传人宗温所著,参雨斋为宗温的雅号。该书主要记载了香的阴阳之事及香炉、工具等。《隆胜香记》的作者为建部派始祖建部隆胜。该宗谱记载了香道工具,香的典故及香道作法等方面的知识。《香道轨范》的作者为峰谷派创始人峰谷宗悟。该书几乎详细介绍了有关香道的所有的知识。《闻香目录》的作者不详。目录内收录了名香十炷香、花月香、源平香、系图香、付源氏香、小鸟香、小草香、宗治山香、子规香等。《千代农秋》为大枝流芳所著,全书共四册,记载了香阁板、香工具、香席法度及新发明的组合香。《香道兰园》为集香道之大成之作。从香传入日本,组香的种类,十炷方式到工具、香席法度都有所谈及。《香道贱家梅》同《香道兰园》一样,同系香道百科。可见十八世纪中期日本的香道完全体系化了。
香道工具有大有小,种类繁多,其数之多几乎到了难以数清的地步。下面简单地作一介绍。
装香道工具的箱子称乱箱。箱内各种香道工具都有固定的位置。装名片和香牌用的容器称香盆,大小没有统一的规定。装点火工具的容器称香筋建,点火工具包括银叶挟 、香夕、香筷、莺(一种别针,别香包用)、羽帚、火筷、灰押。统称七种工具。装香木和银叶的容器称重香盒。银叶实际上是一种镶有金银边的薄云母片,点香的时候将银叶放在火上。试香、组香时使用的盘子称试香盘。本香盘亦称银叶盘。装香牌的筒称牌筒。纸制四角形容器称折居,装对答用香牌。包试香包和本香的包称总包。香包没有统一规格,只是香包使用的纸要比总包薄一些。割香工具共五种,包括锯、小刀、厚刃刀、槌、凿子。割香时使用台子称割香台。大小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多为十公分左右。闻香炉6--8公分,直径6--7公分左右。闻香炉一般要求成双成对。以上为香道使用的主要工具。香道工具作工十分讲究,许多工具上都镶有豪华的刻画,样子很精美。
竞香亦称竞马香。它的出现与日本京都贺茂别雷神社祭礼竞马有一定的关系。竞香需要一个穿着红色与黑色交织和服的,高8公分左右的人偶和一个竞香盘。人偶放在竞香盘上。这里的&竞&并不是指决胜负。竞马属于非竞赛式游戏。具体作法如下:选出试香时需经常使用的香,打乱香的排列顺序,重新摆放整齐。参加游戏的人必须根据香的气味依次在答题用的香牌上逐一写出某香属于试香时使用的哪一种香。根据回答的结果,移动竞香盘上的人偶。竞香的规则是:(1)如答案正确的话,一次走一格。(2)如果出席者中只有一个人回答正确,那么他可一次连走三格。(3)落后四格者下马。(4)挽回四格者可重新上马。(5)以人偶到达终点决胜负。(6)得分过多,超越终点者可以接着对数。(7)竞香盘上的游戏结束后,如果还有剩香的话,大家都在一起闻香,并向得分最多的人赠呈记录纸。
另一种游戏方法称十种香。十种香是组香的基础。任何形式的组香都是十种香变化产生的结果。具体作法是:1,首先选出底香;2,用三种香同底香搭配试香;3,将三种香各分为三份,共九份,另加上一份没有参加过试香的香。共十份。然后打乱顺序,将他们逐个点燃,参加游戏者依次传闻;4,参加游戏者根据香味,判断该香属于试香时使用的哪一种香。以残多少决胜负。
还有一种香道游戏名组香。组香必须使用两种以上的香。以文学作品和诗人的情感为基础,将其意境体现在香的创作之中。例如&古今香&必须由莺、蛙、歌三成分组成。所以必须首先相应的选三种香代表莺、蛙、歌。将代表莺、蛙的香各分成五包。首先取其中的各一份参加试香。如果参加者识别出香的味儿,这香便成为底香,随之加入两包&歌&即没有参加过试香的香。在闻这种香时,有以下规定:歌与歌 打开歌牌。莺与莺 打开莺牌。蛙与蛙 打开蛙牌。先蛙后莺打开水牌。先莺后蛙打开花牌。打开xx牌是指使用香牌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参加游戏者可闻两种香。将两种香结合起来,例如前面提到的莺与莺或者蛙与蛙等等。然后用牌回答问题。闻&古今香&的人,脑子里必然反映出《古今集》中的诗歌,为香增添了诗意。今天日本组香的方法约有700种之多,而每一组香都是极其复杂的组合。可以说日本的香道与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出自--《日本传统文化》三联书店
很好的学习贴,楼主辛苦了.
看完虽说花了小弟不少时间,但是很值,不错的学习贴,胡兄辛苦了。
tiger8033 该用户已被删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让娇凤鸟说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