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不同gpon厂家gpon设备主要包括的网管统一管理

建设统一网管平台对多厂商设备实施统一管理
要:随着数字电视业务和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的HFC网管系统来保障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本文根据上海市闵行区HFC网管系统建设的工程实践,总结了在多厂商设备环境下建设统一网管平台,对HFC网络设备实施集中管理的技术难点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 混合光纤同轴网; 网管系统
Uniform HFC NMS
platform with equipment from multiple manufactures
Fan Huian, Senior
Shanghai Minhang
Broadcast & Televi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increase of digital TV and data services,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
HFC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NMS), which should be open,
expansible and secure,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CATV networks
operation. According to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HFC NMS project in
Minghang District Shanghai, we discussed the major technical
problems in uniform HFC NMS platform with equipment
manufactures.
Key words: HFC,NMS
从2003年开始,我区对有线电视网络实施了双向改造,到2004年年底已改造用户35万户,占覆盖总户数的80%,随着双向改造的完成,在网络上运营的业务将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网络的可靠性、传输质量、服务质量等有大幅度提升,为此在HFC网络双向改造开始时,我们就把建设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列入规划。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初步建成了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对不同厂家的近2500台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工作站在统一的网管平台上实施集中管理。
一、建设统一HFC设备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难点
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人们对网络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资金缺乏,加上网管自身的复杂性,网管建设进展十分缓慢,影响网络效益的提升。目前,建设统一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的技术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多厂商网络设备环境
由于HFC网络结构复杂,无论网络规模的大小,都不可能是一个厂商的产品,多厂商的网络设备造成了网络管理系统的复杂性。
2、通信协议互不兼容
由于早期的有线电视网络规模较小、复杂度不高,管理较为简单,
HFC网管系统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各生产厂家的网管系统都采用自定义通讯协议。这样,不同厂商的网络设备网管系统互不兼容,如果要对全网设备实施管理,就必须建设多个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近年来虽然美国和IEC相继颁布了HFC网络设备管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但由于时间不长,加之我国国家标准尚未颁布,因此,在我国符合上述标准的产品还很少见,国内至今还没有一个HFC网络采用过开放式网管系统进行多厂商异构设备的HFC网络设备管理。
3、没有网管物理接口或物理接口不统一
早期在HFC网络运行的设备中,室外设备除部分进口光工作站、双向放大器带有网管物理接口外,大部分没有网管物理接口;近几年,部分国内厂商生产的光工作站和双向放大器也开始带有网管物理接口,但其引脚不统一,监控的物理量不统一,模拟量取样的幅度也各不相同。室内设备除早期生产的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外,大部分厂商都提供了网管接口,但一般为RS232或RS485接口,在提供网管物理接口的厂家中,监控的参数也各不相同,实现的MIB(管理信息库)也不同。
4、上下行通道频率配置不统一
各厂商对网管头端与应答器之间上下行通道的频率配置不尽相同,有的是固定频率,有的频率可调。这样,如果使用多家网管系统,使本来已经很少的上行通道变得更加拥挤,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同时,如果不同厂家选择的上下行频率相同或部分重迭,则将会造成相关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二、对多厂商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的关键
在一个平台上实行对多厂商设备集中统一管理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各厂商网管设备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使网管接口协议规范化、公开化,只有遵循统一的标准,才能将所有设备纳入统一的管理范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管。
国外HFC设备网管系统起步较早,但是,由于早期各厂商均针对自己的产品开发专用的管理系统,不同厂商系统互不兼容,很难实施统一管理,上世纪末SCTE(美国有线电视工程师协会)HMS(光纤同轴混合网管理分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00年10月起陆续提出了关于HFC网络管理的系列标准文件,形成了一套开放的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于2002年已批准该系列标准为美国国家标准,同时该系列标准也提交给国标准标化组织IEC
ITU审议。其中的物理层MAC层规范已于2003年被IEC采纳成为HFC网络管理系统的国际标准。我国HFC网管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于2002年上半年开始启动。经过两年的工作,2004年形成了国标报批稿《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以下简称国标)。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陆续出台,为我们建设统一网管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使我们对HFC设备统一管理成为可能。
这次在我区双向改造工程有源器件的招标中,要求所有设备均带网管接口,在可能的情况下符合SCTE/HMS标准,经整合后能统一管理。事实上,由于前两年网管标准尚未颁布,在短时间内要这些厂家拿出符合标准的网管产品来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中标的四个有源设备厂商网管系统均为非标准的自定义系统,各个厂商的网管系统只能管理自己厂生产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委托国内一家跟踪美国SCTE/HMS国家标准比较早的网管设备生产厂商,遵循即将颁布的国家标准,负责HFC设备网络管理系统集成工作,初步建成了对多厂商设备实施集中管理的统一的网管平台。
三、对非标准设备统一管理的解决办法
对非标准的自定义设备实施统一管理,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统一MIB库和上下行通道参数,对室外非标准设备通过定制符合标准的应答器来实施统一管理;对室内设备通过开发定制专用协议转换器来实施统一管理;对己建的一个分前端的室外设备非标准网管系统,也通过开发定制专用协议转换器来解决。
1、统一MIB库和上下行通道参数
解决多厂商设备统一管理的关键问题是遵循统一的标准,但由于标准刚制定不久,有些还不完善,加上其中有些可选项,如不对这些问题进行统一,仍然实现不了多厂商设备的统一管理问题,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以下几点是必须要统一的:
(1)管理信息库的选用问题
管理信息库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是通过网络管理协议可以访问的信息集合,即网管中的被管资源,其用对象表示被管资源某一方面的属性。目前,SCTE/IEC及国标MIB不尽相同,而各设备厂商的MIB基本都是自定义的,我们决定从以下三点去解决不统一的问题:
统一采用国标《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中定义的MIB库;
国标暂时没有规定而IEC标准中己有规定的,按照IEC标准执行;
某些设备特有的功能参数如标准中没有定义,一般不予支持,如果确实有必要,则在厂商自定义MIB库中支持。
(2)上下行通道的频率配置问题
上下行通道是指HFC网管系统头端设备和应答器之间数据传输通道,国标中关于网管数据通道上下行频谱配置规定了一个范围,见下表:
上行信道(MHz)
下行信道(MHz)
国标还规定:对于HE,在确定的上行3.2MHz或2.4MHz工作频段内全可调或选择固定频率,对于I类应答器,在确定的8MHz下行工作频段内全可调或选择固定频率,因此,必须对不同厂家的应答器的上下行频率配置进行统一,否则不能在同一平台上工作。
由于我区HFC网络较大,有40多万用户,为确保网管系统稳定可靠工作,在经过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决定我区网管系统方案的频率配置为:上行频率为17-20.2MHz,下行频率为108-116MHz,同时决定采用频率可调方式,即在确定的上行3.2MHz工作频段内和在确定的8MHz下行工作频段内全可调,其理由有三点:一是双向网络的最大问题就是噪声汇聚和突发噪声干扰问题,反向噪声大部分集中在5-15M范围内,而网管的上行通道就规定在5-20.2M,因此,频率要选择在该范围的高端,即15-20M左右。二是突发噪声干扰在不同区域頻率不尽相同,尽管15-20M噪声干扰略好于5-15M,但仍然是干扰比较严重的区域,因此,选择频率可调方式可避开严重干扰,对网管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三是频率可调方式是SCTE/IEC国际标准所规定的唯一选项。
(3)寻址方式问题
国标规定寻址方式有两种:IP寻址和MAC寻址。我区网管方案要求HE支持两种寻址方式,如一种寻址方式应支持IP寻址。这是因为IP寻址规划方便,简单明确,更符合SNMP协议的要求,扩展性和兼容性好。
对于应答器的IP地址配置,我们的做法是:给每个HE以下的应答器分配一个私网地址,同时将管理计算机和HE配置在一个VLAN中,此时管理软件将按网管标准中的全透明网关方式访问应答器。
2、室外设备的管理
由国家标准可知,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对室外设备的管理采用OSI简化模型,见图1。前端控制器HE与装于室外设备内的I类应答器之间的协议栈包括:PHY、MAC层、SNMPv1.0及MIB。前端控制器HE与IP城域/局域网之间的协议栈包括:以太网物理层和MAC层、网络层(IP)、传输层(UDP)及SNMP
在上图中,I类应答器的物理层负责定义HE与应答器之间的物理接口及比特流传输规范,提供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能力,包括频率分配和对基带信号的调制解调等。MAC层负责定义HE与应答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数据交换指令及数据包传输规则、实现和维护MAC协议、比特差错检测与寻址等。网络层协议为因特网协议(IP)。UDP),承载SNMP数据报。再上层为(国标采用SNMP
v1.0,符合RFC1157规范要求)和遵循SNMPv1.0并定义HFC网络各种设备的管理对象的MIB。
按照上述模型,在各分前端设置前端控制器HE与安装于被管理设备端的应答器进行通信,完成户外设备的管理。实施对不同厂商设备统一管理有两种方法:
一是从应答器和HE之间物理层、MAC层进行统一,即由网管系统集成厂商在对MIB库的选用、频率配置和寻址方式进行统一的基础上,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前端控制器,相关设备生产厂商提供符合标准的应答器,或者由网管系统集成厂商为室外设备定制符合国家标准的应答器。这是一种比较彻底的统一方式,见图2。
二是在前端控制器和设备管理器之间进行统一,即将已建成的非标准的HFC网络管理系统,在其HE通过专门开发的协议转换软件,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协议及MIB等进行转换,提供符合标准的MIB和SNMP接口,接受总前端设备管理器的统一管理,见图3。应该说这仅是用户界面层的统一,即用户可以使用同一图形界面对不同的网管系统进行操作,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统一。
我区双向改造改造工程除试点工程的一个分前端外,均采取第一种方法,即由网管系统集成厂商为室外设备定制符合国家标准的应答器,其MIB库的选用、频率配置和寻址方式均符合本文上一节的原则和要求。对于试点时建设的一个分前端网管系统采用了第二种方法。
3、室内设备管理
根据国标的要求,室内设备的标准网管接口为SNMPv1.0/IP,并支持国标的相关MIB。目前在我区网络内运行的设备均采用自定义协议,必须对其进行统一,才能在一个管理系统上运行,统一有三种方案:
一是各设备制造商自行通过一定的软件和硬件改进,提供符合上述标准的统一网管接口;
二是在每个室内设备中设置内置式代理,将非标准的协议转换为标准SNMP+标准MIB协议,同时将物理接口改为IP/以太网接口;
三是定制外置式代理(可管理多个设备):设备制造商提供网管接口的自定义协议文本和RS485/RS232接口的物理参数(如传输波特率等)。据此定制符合国标的SNMP代理(协议转换器),完成厂商自定义协议到国标MIB协议的转换,以及RS485/RS232到以太网IP的转换。转换器向上提供标准的MIB/SNMP/IP/以太网接口,通过IP网络与管理计算机连接,向下通过RS485/RS232与一个或多个设备连接。
在上述三种方案中,由于前两种方案牵涉到相关厂商硬件改动,实现难度相当大,我们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由设备供应商提供室内设备自定义协议文本和RS485/RS232接口的物理参数,由网管系统集成厂商统一定制外置式代理(协议转换器),实现对自定义室内设备的统一管理,见图4。这次我们选用了三个厂家的正向光发射机、反向光接收机,由一套设备完成了三个厂家的协议转换(该设备可完成8种非标准设备转换),减少了硬件投入,节约了成本。
必须指出,虽然第三种方法在技术上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由于牵涉到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协调工作量较大。
4、系统总体架构
本系统总体结构见图5。
四、系统的管理范围问题
在我区的HFC双向网络中,各类有源设备三万余台,其中光设备近2500台,最多的分前端不超过300台,而集线器有三万余只,最多的分前端有5000余台,网管系统究竟管哪些设备?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价值因素。HFC网络中含有不同的设备,这些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不同,影响面不同,其重要性也不一样,相对讲前端设备、光设备影响范围大,价值高。
二是技术因素。应答器告警收集有轮询和竞争两种方式,本系统采用的是轮循方式。轮询指令传输的速率为38400bps,每秒可循捡50余个应答器。由于每个分前端以下光设备数量一般不超过三百台,在理想情况下,10秒内即可轮询一遍,即使在回传通道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也能满足实时性要求,如果设备总数在5000个左右,在理想情况下在2分钟以内可轮询一遍,尚能满足实时性要求,然而,如果回传通道噪声或干扰严重,误码率高,轮询时间将会大大延长,能否满足实时性要求,是否会产生大量的虚假报警,是个问题,需要工程验证后才能采用。
三是成本因素。设备数量增大,应答器数量增加,成本将会成正比增加。
综合考虑上述三个因素,本网管系统建设决定采取分步实施的原则,第一步的管理范围确定为光链路设备,即机房光收发设备、室外光工作站。在通过实际使用验证可行的情况下,管理范围逐步扩大到放大器或集线器。
五、设备管理系统和GIS系统整合问题
为了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本次工程中我们建设了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和GIS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有线电视网络中可网管的设备动态数据采集、分析和实时管理;GIS系统实现对网络中所有资源的静态管理;设备管理系统面对智能设备的实时动态数据信息,GIS系统面对一切设备的静态数据信息,功能不同,但互补性很强。因此,就有线电视网络维护的长远来看,应将网管和GIS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有线电视网络特色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完成设备管理系统和GIS系统相关的功能,既能取得实时动态数据,又能结合静态数据进行辅助决策,并能与其他用途的系统进行交互,实现数据共享,为网络运营维护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由于HFC设备管理系统软件和GIS系统软件为两个厂商产品,牵涉到各自知识产权,情况较复杂,暂时不能采用彻底整合的办法,即在数据库和通信机制上完全融合,本方案实现的功能仅仅是网管软件和GIS系统简单的界面整合:以GIS系统为主界面,整合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即GIS平台提供网管拓扑视图入口,实现通过GIS平台对设备的管理和监控,GIS系统中不为网管相关功能建立数据库,所有网管的数据仍然保存于原网管子系统中。具体实现方法是:由设备管理系统软件厂商制作一组网管控件(如客户端连接仿真控件,应答器属性控件,应答器历史曲线、即时曲线控件,应答器报警信息控件等),在GIS系统中只需要安装这些组件群,就可以实现界面整合,此时,网管软件和GIS系统软件都需运行。
在GIS系统电子地图上显示光工作站的实时信息
六、HFC网管的安装、调试和运行
HFC网络管理系统是构建于双向HFC网络,且运行于交互信道(B平台)上,
HFC网管对室外设备的管理是通过分前端的前端控制器和应答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来实现的,对室内设备的管理和分前端和总前端之间的联系完全是基于IP数据平台,其接口是SNMP/IP。
1、HFC网管对网络以及管理计算机配置的要求
HFC网管系统主要由网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若干客户机组成,如果条件有限,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管服务器可安装于同一台服务器上。网管服务器与各分前端的前端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库服务器用于保存网管的历史数据,所有客户端也直接与网管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一般情况下,网管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运行于总前端机房,在分前端机房或系统维护人员办公室安装客户端软件。要实现这样的管理模式,对网络有如下要求。
(1)总前端和各分前端之间必须存在通讯正常的IP网络;
(2)对网管设备分配IP地址,并进行必要的设置,由于公网IP地址资源紧张,一般都利用私网IP地址,如果用户想在广电城域网以外看到HFC网络运行状况,可为网管服务器做公网IP地址映射。
2、安裝调试要点
根据系统集成厂商提供的设计图纸和相关说明书,按从前端网管控制设备到室外设备的次序进行安装。在安装好应用软件后,调整好下行通道电平,送入网络,就可以安装室外设备的应答器了。对室外设备的调试也很简单,可从反向光接收机输出的上行信号电平开始,检查和远程调整应答器的回传电平,直到符合要求,且应答器能上线注册即可。
如遇应答器不能上线或频繁掉线,应用频谱仪检查上行频段内的噪声干扰情况,如在事先设定的频点上干扰严重,应重新将其设置在不受干扰的频点上,以保证所有应答器稳定、可靠地工作(这也是系统选择选择频率可调的原因)。
对于下行通道电平,应比电视信号电平低10dB,如在本频段内如还有其它应用,则相邻频点信号电平应尽可能一致,最大电平差不应超过2dB,否则会产生干扰。
3、网管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网管系统软件能及时取回前端设备和室外设备应答器的数据并显示,除能实时显示设备运行参数,如光功率、电平、电源电压、机内温度外,还能实时反映设备报警状态、定位故障点,并以颜色和声讯提示用户。网管软件还可配备专家系统,对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设备未来的运行走势,并通知用户,告知设备可能要产生的故障,以便进行前期维护。这对保证网络可靠运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公司的网管系统自今年年初投入运行以来,在一个平台上管理了近2500台设备,运行稳定可靠,通过网管系统先后发现了多起故障或潜在故障。
(1)通过报警发现设备运行状态异常
通过网管系统报警界面报告的设备温度升高、光功率变化、设备电源电压变化可及时发现机房空调故障、光发射机故障、光工作站故障,及早解决。
软件实时报警页面
(2)通过掉线统计发现链路异常
对某些线路掉线频度和掉线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能及时发现某些线路噪声升高,某些地区严重的突发干扰,及时加以排除或采取相应措施。
对掉线应答器进行实时统计
(3)通过历史记录发现难以发现的潜在问题
下图是某一反向光接收机接收光功率的历史记录,6月1日前接收光功率为-6.9dBm,接收光功率偏低,但是稳定;6月8日后接收光功率一直在-0.6dBm~
-7dBm之间变化,更换远端光站的反向激光发送模块,相应故障消除。
某一反向光接收机接收光功率的历史记录曲线
下图是某光站+24V电源的历史记录曲线。从曲线中看出该光站电源电压稳压性能存在严重问题,应及早加以解决。
某光站+24V电源的历史记录曲线
七、结束语
本文系统介绍了上海闵行区双向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情况,重点讨论了多厂商异构设备统一管理的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案。
在构建该网管系统时,我们严格遵循《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报批稿)的要求并参考广电宽带城域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建设专家技术研讨建议书的建议,在统一的开放式网管系统平台上,对本网络中所使用的多家设备供应商的不同传输设备成功实施了统一的网络设备管理。已经建成的网管系统工作稳定,基本上可以满足综合信息传输对HFC网络设备管理的各项要求。
1.《GB/T XXXX-2005 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报批稿)2005
2.《广电城域网管专家建议书》(征求意见稿)
&&&&&&&&&&&&&&&&&&&&&&&&&&&&&&&&&&&&
本文发表于2006年01期《世界宽带网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GPON网管系统从代理端管理信息库的设计与实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GPON网管系统从代理端管理信息库的设计与实现
&&OLT的OMCI库的实现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运营商内部通信工程FTTH项目编制说明文档 三亿文库
运营商内部通信工程FTTH项目编制说明文档
2013年深圳联通数据客户接入工程一阶段设计 3.2.1.2
宽带业务总体方案 基于GPON技术的FTTX方案建设的接入网络,采用单一的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综合接入的能力。局端OLT通过内置的V5、以太网、TDM等系列接口分别与PSTN、软交换、Internet、MSTP等多种网络直接接口,而用户端配置不同ONU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在ONU终端设备上提供POTS、FE、E1、V.35等多种接口,满足用户各种情况下的业务接入需求。同时,在局端OLT可通过一根或二根(保护时)光纤接入分光器,分光器可把接入的一路光信号分成N(N=2、4、8、16、32、64)路光信号继续传播,即可接入N个ONU终端设备到用户端,极大地提高光纤资源的利用率。
图1-3 FTTH网络拓扑图 本工程在联通新建接入网机房内设置容量型OLT,利用光纤接入联通汇聚机房的BRAS,使OLT尽量靠近客户端,减少了光纤衰耗,并且能承载本楼宇更大的业务流量峰值,从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速度的宽带服务。 3.2.2
ODN建设方案 外线光缆: 本次工程计划从前海合作区光交箱新建1条48芯光缆至接头盒。
接入管道建设方案 本次工程在前海深港合作区新建管道,全程613米。 3.2.4
设备建设方案 本次工程计划在地铁上盖物业联通接入网机房新建1台OSN1500,2台中兴C300 OLT。 2013年中国联通广东深圳南山地铁上盖物业FTTH新建项目
13 2013年深圳联通数据客户接入工程一阶段设计 3.2.5
网管方案 3.2.5.1
传输系统网管方案 Optix SDH网管系统具有网管的各项管理和控制功能,即系统管理、网络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并能提供联机帮助。 联通深圳分公司本地传输网管系统,已在曙光大厦局建立子网级N2000和T2000网管系统,提供对网元(NE)和网络配置、维护、管理和监视功能。各局站设备通过业务通信通路将设备工作状态显示在母局维护终端上。 本期工程不需新增网管系统,传输网管系统由联通深圳分公司统一考虑。 3.2.5.2
语音交换系统网管方案 语音交换网管系统采用集中维护管理。各远端告警维护信号均经中继通路送至母局,由设在母局操作维护中心的操作维护终端进行统一管理。接入网机房均按无人值守方式设置。 远端一体化和远端模块的操作维护系统可实现配置数据管理功能、维护管理功能、传输管理功能、告警管理功能和测试管理功能等。 本工程交换接入设备窄带部分可采用联通深圳分公司现有的远端一体化和远端模块的操作维护系统进行集中维护管理。 3.2.5.3
FTTX系统网管方案 本期工程采用中兴公司的网管对中兴公司的GPON设备进行管理。
中兴网管通过IP城域网实现与GPON设备的联接访问,网管示意图见下图:
图1-4 网管示意图
中兴公司网管系统支持 SNMP网络管理、支持 CLI命令行管理、支持 Telnet远程管理,主要网管功能包含:系统配置功能、系统维护功能、用户管理、告警管理、性能2013年中国联通广东深圳南山地铁上盖物业FTTH新建项目
14 2013年深圳联通数据客户接入工程一阶段设计 管理、版本管理。 本期工程不需新增网管系统,OLT网管系统由深圳联通分公司统一考虑。 3.2.6
供电系统 接入网供电系统由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架、蓄电池组及连接各设备的电源线组成。根据联通深圳公司要求,交流配电箱按终期容量计算,开关电源的整流器及蓄电池组均按初期容量计算。 3.2.6.1
交流供电系统 本工程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负责解决联通机房电源线的布放及开关电源架和交流配电箱的安装。 3.2.6.2
直流供电系统 本机房直流供电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由整流模块、直流配电单元和电池组成,交流电经整流后变为-48伏直流电源,采用电池组浮充供电方式,经直流配电单元配电后送至各用电设备。市电正常时,由整流模块与电池组并联浮充供电。在市电停电柴油机未启动时,整流模块停止工作,由电池组提供-48伏电池继续向负载供电。在柴油机启动或市电恢复正常后,整流模块开始工作,提供设备所需的直流电源和电池的充电电流。 3.2.6.3
设备耗电量统计 本工程设备采用-48V直流供电,设备耗电量见下表:
表1-9 设备功耗表 序号 1 2 合计 设备名称 OSN
初期容量忙时电流(A) 初期容量忙时功耗(W) 3.53 25.00
28.53 169.5
电池容量计算及设备配置 蓄电池容量计算式如下: Q≥KIT/η[1+α(t-25)] 式中:Q----蓄电池额定容量
K----安全系数, K取1.25;
I----负荷电流(A);
T----放电小时数(h),在T=2-10时,特区内按6小时计,特区外按10小2013年中国联通广东深圳南山地铁上盖物业FTTH新建项目
15 2013年深圳联通数据客户接入工程一阶段设计 时计,本工程按6小时计;
η----放电容量系数,在T=6时,η取0.88,在T=10时,η取1;
α----电池温度系数,当放电小时率≥10小时,α取0.006,当10≥放电小时率≥1小时,α取0.008;
t----实际电解液最低温度,因机房无采暖,取5℃; 根据以上设备耗电情况,电池初期配置按6小时放电计算:电池容量Q=1.25×28.53×6/{0.88×[1+0.008×(5-25)]}=293AH,本次工程考虑到以后扩容的需要,配置了两组200AH的蓄电池,可充分满足建设单位的规范要求。 3.2.6.5
直流电源容量计算及设备配置 直流电源供电范围包括机房内各直流耗电设备及蓄电池浮充电,根据以上设备耗电情况及蓄电池最大充电电流值,考虑到今后发展和建设单位要求,本次配置整流器容量共120A,选用的设备为艾默生公司生产的综合开关电源系统PS-X1。 3.2.7
接地系统 3.2.7.1
室外地线埋设 接地系统由镀锌金属的接地体、地线引入线、地线排、各设备与地线排之间的连线组成。 室外接地体的埋设考虑土壤电阻率、接地体数量和材料、埋设方法等。 3.2.7.2
室内地线埋设 室内接地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种,工作接地用于通信设备和直流通信电源设备的正常工作,保护接地用于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接入机房内交流接地和直流接地公用一个地线排,所有需要接地的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连到地线排,需要接地的部分有: (1)通信设备机架; (2)总配线架的铁架; (3)室内走线架; (4)通信电缆的金属隔离层; (5)通信线路的保安器; (6)交直流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套、穿线2013年中国联通广东深圳南山地铁上盖物业FTTH新建项目
16 2013年深圳联通数据客户接入工程一阶段设计 的钢管等。 3.2.7.3
接地电阻和接地线 本工程使用大楼的接地系统,大楼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所需连接用铜线在预算内估列,具体连接接地点由大楼物业单位指定。 3.2.8
机房要求 3.2.8.1
机房高度 室内最低高度指梁下和风管下的净高度,要求室内最低高度以不低于3米为宜。 3.2.8.2
机房地面 接入网机房内优点敷设防滑耐磨瓷砖,也可敷设导静电地面。导静电地面或活动地板必须进行静电接地,可以经限流电阻及联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限流电阻的阻值为1欧姆。 机房地面承重要求大于600Kg/M2。如果是老楼房,其指标不够时必须有能提供承重能力的加固措施。 本期工程是室内新建传输机柜,地面承重满足新增设备需求。 3.2.8.3
机房环境 机房正常工作环境下,温、湿度的测量点指:在地面以上2米和设备前方0.4米外测量的数值(机架前后没有保护板时测量)。短期工作条件指连续不超过48小时和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 机房照明: 最低照明标准是150~200LX(离地面0.8米水平面上) 机房温度: 15度~30度
-5度~45度
(短期) 机房相对湿度要求:40%~65%(长期) 20%~90% (短期) 机房防尘:直径大于5μm的灰尘浓度小于3×104/m3;灰尘粒子为非导电、非导磁及非腐蚀性;一般防尘窗,其开启窗四周不加防尘垫,但关闭后要求窗缝严密。 机房防火:通信机房要符合防火标准。机房还应符合工企、环保、消防、人防等有关规定,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以及特殊工艺设计中有关房屋建设设计的规定和要求。 3.2.8.4
机房空调要求 良好的温湿度环境,是设备正常运行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机房空调应为专用空调,2013年中国联通广东深圳南山地铁上盖物业FTTH新建项目
联系客服:cand5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兴gpon网管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