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研学旅行基地赚钱吗

1亿学生要研学旅行 “在路上”如何打造最好课堂?_网易财经
1亿学生要研学旅行 “在路上”如何打造最好课堂?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1亿学生要研学旅行 “在路上”如何打造最好课堂?)
一纸文件,中国的旅游市场突然就多出了1亿潜在客户。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全国各中小学要开展研学旅行,并划定了参加学生范围: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去哪儿也有要求: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共有小学在校生9692.18万人,4至六年级约4800万人。初中生在校生4311.95万人,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约2800万人;高中生4037万人,一到二年级2700万人。算下来,要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人数超过1亿。
教育部门牵手旅游机构
春暖花开的4月,学生们出发了。
4月8日,安徽华景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跟黄山区教育局、黄山区旅游委员会合作,为黄山芙蓉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挂牌 “黄山研学旅行总部基地”,“2017百万学生研学旅行”随之启动。
安徽对研学旅行不陌生。2012年以来,教育部先后选取了安徽、江苏、陕西、上海、河北、江西、重庆、新疆等8个省(区、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但并未大面积推广。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北京市海淀区等城市成为首批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北京市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成为首批20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黄山市就是之前获批的全国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
那时用的词还是“研学旅游”,国家旅游局的文件对还在竞争升学率的学校也没有足够推动力。直到这次教育部牵头的文件明确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一下子,“研学旅行”这个新词儿自带1亿流量,成为了全国旅游业界的关键词。
由于文件提出了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突出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一大批旅游景点迅速行动起来,跟教育部门对接资源。
山东曲阜的儒源儒家体验基地、陕西渭南市的仓颉庙“青少年研学旅行活动基地”、河北闾里古镇的体验式研学游基地,在全国各地,自然和文化景点、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纷纷与教育部门合作,挂上了研学旅行基地的牌子,准备在这块亿万级的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安全第一,玩和学其次
1亿学生边走边学,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也不是旅游业一家的事。这从发文机关就能看出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旅游局、保监会、共青团中央、中国铁路总公司,旅游只排在第8位,教育、公安、财政等部委更靠前。
换句话说,谁带1亿学生学?学什么?去哪里?经费哪里来?安全怎么办? 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些问题才是研学旅行的核心。
“这其中,安全是考虑的首要因素。” 青岛营火国际相关负责人何健告诉记者,研学旅行中,交通出行、运动风险、住宿餐饮,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掉以轻心。
营火国际已经在研学旅行领域经营3年了,只不过,那时还没有研学旅行这个词,他们用的是自创的“营火会”来命名,并与美国营火国际合作,在青岛、内蒙、杭州建立了营地,组织全国各地的孩子参加全封闭的夏令营,7天至14天的课程收费元。
据何健介绍,公司在青岛的营地设置在3A级景区,全封闭,避免了外来危险因素,内部的每一个项目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同时,营地活动的外籍导师均持有国际营地相关资格证书,事先公司还做过海外犯罪记录调查,精确到是否有交通违规行为,国内招聘的双语营地导师也经过专业培训,8到10个孩子配一个中教一个外教,24小时监护,确保不出问题。
“营地有专门餐厅和厨师,住宿都是环保的纯实木房子,还配了医务室。”何健表示,营地活动都购买了20万的意外保险,虽然不一定用得到,但每一分保障都要落实到位,“在研学旅行中,比起玩和学,安全是第一位的。”
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必须引入社会力量
由于人数众多、责任重大,近几年许多学校连春游都不组织了。要带1亿孩子出门,单靠学校与旅游机构根本无法做到。
更何况,研学旅行并不是单纯的玩,文件提出的要求是“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本就被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学校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研发寓教于游的课程。
但现在研学旅行成了硬指标,学校必须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引入社会力量成为必然选择。
据经济日报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都采取了教育部门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组织研学旅行,有的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研学旅行平台,对接学校和服务机构。自愿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出行及食宿费用通常由家长自理,学校组织教师护送并在行程中开展体验式课程训练。
11部门文件下发之后,营火国际新增了“研学旅行”这一业务,设计出1到3天的课程,由培训过的双语导师对接学校团队,费用也降到人均300至700元。目前,青岛崂山二中已组织多个批次学生到营火国际的营地参加了研学旅行,自有活动场地的青岛即墨青少年实践基地还引入了营火国际的课程,在基地内开展活动。
在江苏省扬州市,试点学校的研学旅行同样交给了第三方承接。在2017年启动的春秋季研学旅行活动中,课程安排方是北青研学。这是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北青旅的下属公司。《经济日报》记者查询工商企业注册信息后发现,北京青年国际研学旅行有限公司今年2月刚刚成立。
专业机构不仅解决了学校的人力不足,关键是边玩边学的师资和课程设置更专业。
北青研学的法人代表王天敬表示,活动课程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地区以基础主科教学改革为主线,探索基础与素质教育结合;有的学校以传统文化为主线,让学生带着课题游历历史景点;在陕西的贫困县则带农村的孩子走进大都市,进科技营、国学馆、户外营地感受课本之外的知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只要解决了安全和经费问题,孩子们肯定高兴,家长也愿意。“听说又要去营火国际,娃儿兴奋了一晚上,早上一醒就催着我送她去营地。” 北京大兴区榆垡中心小学年级二年级三班的赵梓颍妈妈希望孩子能够跳出书本学本领,“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大人独立生活,也希望能培养她的独立意识吧。”(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 颖)
(责任编辑:符仲明)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研学旅行应防止高大上变成“假大空”_网易教育
研学旅行应防止高大上变成“假大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等11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意见》认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推动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全新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帮助学生了解国情民意,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以达到立德树人、激发学生“三热爱”情怀的目的。笔者以为,中小学生实施研学旅行无疑是教改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要把这样一件大事好事办成,必须谨防“假大空”和“高大上”两种倾向的发生。其实,上轮课改出台的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就是研学旅行的初级版。从这些年该课程实施的情形看,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满意,反而是乱象丛生。概括起来说,“假大空”现象十分普遍。由于没有统一而严格的规范考核和评价标准,校际之间重视与组织实施力度有很大差异,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假大空”现象很多。比如,有的当事人根本就没有到现场,只是家长帮其盖个章就可以交差。有的虽到了现场,对方单位却不以为意,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还有的学校喜欢搞形式主义,场面很大,目的无非是摆摆谱,照照相,搞搞宣传,轰轰烈烈一阵风,至于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则乏人问津,结果就是学生每人交一份所谓的社会实践证明了事。还有的学校,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缩减社会实践课时,有的干脆以安全为由放弃社会实践。真实的社会有时是冷酷无情的。然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实践课程,就像是按事先准备好的剧本演出一样,教学过程轻松好玩。可就是与现实相去甚远,孩子和家长容易被蛊惑,难以起到社会学教育的意义。至于说社会实践最基本的元素——劳动,更是早就被彻底丢弃。劳动原本最接地气,近工农,可是对于如今的中小学生来说,劳动教育几乎是一个空白。要知道,这可是我们曾经的传统优势项目。一个不爱劳动的人,何以爱祖国、爱人民?笔者思考这个问题时,和一群老师在一起交流,大家共同发出这样的感叹:过去学校的卫生基本由学生包揽,现在全由物业代劳;过去孩子都少不了要从事家务劳动,甚至帮大人下地干活,现在学校充斥着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唯独没有劳动节。研学的重点无非是,让中小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向社会学习创造条件;让中小学生参加劳动,亲近工农,向劳动人民学习提供机会。只有这样研学的价值才能显现,中小学生的心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近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渐成为生活常态。将研学与旅行结合起来,其实就是要将教育与旅行统一起来。事实上,旅行过程中蕴藏十分丰富的教育价值。然而,中小学生旅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名校游、奢华游、享乐游等。按说名校游原本无可厚非,只是有的家长过于看重名校所带来的功名效应,却忽视了对孩子理想人格和价值观的教育。为一己私利读名校,未必符合名校精神。鄙视非名校,甚或讥讽职业教育,就更加离谱了。
至于奢华游、享乐游,对中小学生的心智成长不仅没有多大助益,相反会平添不少恶习。比如,贪图富贵、喜欢攀比、盲目追逐时尚、安于享乐等。总之,名校游、奢华游、享乐游显得很“高大上”,但若要从教育人的角度看未必可取。由此,《意见》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只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避免犯“高大上”的错误,归根结底看学校的作为和家长的认知。“只学不旅”容易导致学生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读万卷书不是闭门造车;“只旅不学”同样不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行万里路不是贪图享乐、过奢华生活,而是加强对社情民意的体察、对主流价值的感悟。将研学与旅行高度统一起来,才是《意见》的真谛所在。(作者系深圳第三方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本报特约评论员)
本文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责任编辑:郑娟_NQ0738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推行研学旅行 感受寓教于乐
第09版:区县经纬·教育
 社长:肖争光 总编辑:屈胜文  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8 邮发代号 51-10
区县经纬·教育
推行研学旅行 感受寓教于乐
  爱知中学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纺织城小学师生走进杨凌农业科技博览园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让学生拓展视野,我市在爱知中学、纺织城小学、五环中学等54所中小学,首批开展研学旅行试点。通过研学旅游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项工作已实施一段时间,本报记者走访了几所试点学校,就各个学校对这项工作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与报道。&&教育改革的新契机&&“在西方,旅行被认为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灞桥区五环中学校长匡勇说,教育应该是一个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不应狭隘地认为就是课堂教育。如果孩子们能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接受不同的信息,培养一种兴趣,相信情况将大有改观。&&匡校长认为,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对孩子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界的亲近感,丰富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研学政策推广以来,五环中学积极响应、务实探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首先开展了小范围、近距离的试点研学,组织了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去翠华山研学。这次研学由地理、生物老师带队,在翠华山进行了山崩、地质以及植被生物等的实地考察,学生积极地参与,老师也认为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下,首先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其次由于学生对于知识可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接受、理解,所以掌握起来更加牢固,教学成效显著。&&寓教于乐是根本&&“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是以教育为本。”纺织城小学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张静说道。通过研学旅行,让孩子们实现增长知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兴趣的目的。作为这次研学活动的试点学校,纺织城小学巧妙地将研学贯穿于学校的“三个课堂”之中。该校之前就一直在做校外课堂的尝试,组织学生参观过国际港务区、西安电视台等,“尤其在这次研学政策出台之后,有了政府支持、资金投入,学校组织这方面的活动也更有自信了!”张副校长说道。&&前不久,学校还将组织学生去了杨凌参观农科园,张副校长说:“在去之前,老师会要求孩子们提前搜集资料,这样孩子们在实际参观的过程中就能有备而来,之后还会写观后感。老师们都说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但增强了团队协作,写作文的水平也确实提高了不少。&&据悉,学校已与一所葡萄生态产业园初步达成参观意向,还已申报了“爱上博物馆”活动。除此之外,纺小之前就已与韩国、新加坡、英国等国的学校结成对子,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国际交流。“总的来说,孩子们对于研学表现很积极,家长们也很支持。”张副校长如是说。记者了解到,纺织城小学今后还会继续探索适合学校的研学模式,切实达到研学的目的,全面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结合学科特点分批进行 &&西安市爱知中学副校长张亚武介绍到,学校的研学旅行是结合学科特点分批开展,例如,与生物学科相结合,召开主题班会,学生设计营养早餐、午餐食谱,开展“科学饮食,健康生活”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结合音乐学科,组织学生参与由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少年先锋队鼓乐团联合主办的 “铿锵鼓乐行 相约中国梦”首届中国青少年优秀管乐队展演活动,该校的管乐团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严整的团队形象、娴熟的演技和默契的配合,一举囊括展演金奖、最佳演奏奖、优秀组织奖三项殊荣;结合历史学科,带领学生走进关中传统民居,了解民间民俗文化,并进行现场参观、向游人发放问卷、关中民居特色探究、雕刻艺术探究。&&研学旅行是创新校外教育、深化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更是全社会齐抓共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联合行动。开展好研学旅行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 谢瑾 实习生 陈辰
| 业务联系 QQ:
版权所有 西安新闻网 2008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陕新网审字[号 陕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学旅行红头文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