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如何修行才能增加能量不跑偏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修行哪个法门?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修行哪个法门? (资料图)文:慧广法师想知道自己适于哪种修行方法,就必须虚心向出家法师和大德居士求教和请问,要放下自己心里的种种认知和成见,不要有分别和怀疑。但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无论选择哪种修行方法,都必须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心理准备。因为修行这条路,确实非常的不好走。尤其是刚刚开始的时候,你会看见自己心里有许多的污垢,这些污垢或许是你一直都刻意回避的。所以,一旦修行并观照自心,直面它们的存在,你就会觉得非常痛苦,觉得自己的心就像是一个垃圾回收站,装满了各式各样丑陋不堪的习气,似乎怎么清都清不完。为什么会这样,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一直都那么清净的人呢?几乎没有。抛下前世积累的种种业力不说,我们从婴儿时代就已经在父母的身上“继承”了许许多多错误的观念与习惯,生活环境更像是巨大的染缸一样,不断染污着我们的真心,这些东西不断滋长着我们的分别心,让我们产生了各种各样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的习气。以至于发心修行之后,我们仍然必须不断与分别心的“眷属”作战。什么是“分别心的眷属”?贪婪、仇恨、愚痴、傲慢、怀疑。这些罪恶的种子撒在看不见智慧光明的角落里,不断被世间八风和妄念所滋养,于是,人间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纷争。虽然路途艰辛,但这清理的过程是非常必要且值得的。在清理内心垃圾的同时,你必然会感到心里的重担越来越轻,能够影响你心情的东西越来越少,你的眼里只有可怜的孩子和可敬的人,你再也找不到将你的心捏得生痛的贪婪、嫉妒与怨恨,你将会感到自由与快乐的号角似乎一天比一天更加嘹亮。所以说,只要你有向上、向善的渴望,只要你希望得到解脱与救赎,那么就别放弃,再精进一点,好好地遵循师父对你的指导和鞭策,坚持和不怀疑,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法门!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iryzha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修行如何才能少睡不困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修行如何才能少睡不困
所以这个睡觉也不是小事,是五盖之一,财、色、名、食、睡。(图:龙泉论坛 作者:龙泉视界)
  睡眠为四个小时。这个规定不是咱们僧团创造出来,佛在世的时候就规定了僧人四个小时的睡眠,我们能得到这个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种修行方式是很殊胜的。这种睡眠四个小时是来源于《阿含经》。《阿含经》讲述佛当时领导的僧团是怎样修行的,其中睡眠就是四个小时。到十点锺,晚上都在讲法,晚上都是讲法的时间。
  睡眠对我们来讲是五盖之一,财、色、名、食、睡,最后就是个睡。我们有时候很容易堕落睡眠里去,因为我们认为这个睡眠必须保证,医生也是这么讲:你身体需要,要保证睡眠,不要得官能症,最起码的不能睡八个小时,你得睡七个小时。甚至告诉你睡十个小时、十二个小时,就让你使劲睡。睡觉,我们在世间上不知道它的坏处,但知道睡过多了,你不起来去干活,没人干,你不去挣钱没有吃的,所以他就起来去做,但是睡眠也是多。
  为什么睡眠不能过多?因为这个睡眠,当我们需要睡眠的时候,也就是休息状态,也就是你从睡到醒这一段时间是你的需要量,这是个需要量。当我们醒来的时候,你这个需要量已经满足了,它已经休息过了。再睡,那就是做梦,胡思乱想,天南海北,又飞又跑的,再醒了的时间,它就特别地疲劳,因为这个脑子的运动已经开始活跃了,不再休息,甚至有时候比白天还累。所以说,在修禅人,特别体清老和尚就告诉大家:你睡一觉就起来,睡醒就起来。他每天都是半夜起来,有时候就诵咒,就这么精进。他睡一觉就起来了,就不再睡了。
  实际上我们睡四个小时就足够用了,为什么还困?是我们的习性在困,并不是我们身体需要。多睡,一个是多梦、疲劳,更主要的,欲漏都在醒了以后再睡觉的这一过程,因为有了梦境,它就産生各种的色相,它就会导致欲漏了。我们修行知道:欲要不除,三界不可出。所以我们想除欲,必须从睡眠这块要下手,要少睡。睡眠能毁掉我们的清净心,也会破坏我们的禅定力,也会使我们没有智慧。睡眠多了,这害处很大。
  过去佛在世不是讲过嘛,有一个尊者,因为一讲法他就困,一讲法就困,佛就呵斥他:一睡一千年,是蛤蚌类。就是说,这一睡就会睡到一千年去,这样的果报。这样的果报是什么样呢?也就是蛤蚌类。蛤蚌我们知道,生在海底的那些动物,一种一开一合的,中间有肉的就是蛤蚌。一睡一千年,这一千年都在昏沈之中。所以多睡会堕落畜生道,不是没有因果。说我睡觉无所谓的,还有人说我是睡仙,还有“睡禅定”,睡觉做禅定等等的,这都是自己在给自己讲一个很吸引人的童话来欺骗自己、来欺骗别人,这是不合适的。
  我们知道睡眠的害处,睡眠会堕落;另外睡眠多了,可以耽误我们的修行,使我们正念提不起来。我们如果稍稍一贪睡的时候,那几个小时一会就过去了。睡四个小时也不大得劲,两点起来睡到六点,他也能睡。这四个小时,你知道要做多少事情?我们可以两点锺起来,跑香、坐禅、上殿、诵咒,四个小时完成很多的事情。要是这四个小时的时间你抓住了,这个成佛的机会就越来越大;如果你失去了,反而失去了成佛的机会。
  那少睡,我们困不困呢?
  从习惯来讲是困的,但是你真正少睡,它反而不困。你看今天两点锺起来,它很精神;你要三点钟起来,它就不精神;六点钟起来,它也不精神。说六点钟我挺精神。眼睛是瞪得挺大,但脑袋就象浆似的,它没法运转,糊涂,什么事也想不起来,另外分析问题,它也软弱。所以睡眠过多了没有智慧。睡眠多一个破坏了我们的修行,另外没有智慧,这也是一个大原因。我们早起来,四个小时一觉起来以后,反而不困,主要是个习惯性。现在大家可能基本上也好多了,因为大家到时候起来,两点钟起来打坐,很好的去做,也很清净、很清凉。但是,大家还有一个后备军,等到下了殿回到屋里,还可以躺下来一觉,发现有这样的人。这个不好。因为要多打坐、多诵咒,两点钟起来,起来以后就不要再贪睡了。有时候困怎么办?你打坐,慢慢地就把它调过来了。所以少睡并不困,多睡困。多睡没有智慧,脑袋昏沈。
  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吃完饭,这困劲就来了,特别年龄大的,这个困劲就特别强。这一段有的甚至你不眯上个三分五分、十分八分、或半个小时,它缓不过这个劲。因为食物进入胃肠以后,有时候脑袋缺血,会造成这个状态,一缺血它就要昏沈。我们怎么办来克服?就是我们中午要找事情做,吃完饭不要进屋,不要找床,在外面。
  刚来大悲寺的时候,一到中午的时候,我就拿个小铁丝做条鈎子,去捡东西。那时候有沟,上沟里捡塑料布、捡个破东西,拿个口袋往里装,天天中午就干这些事。这里还有一个笑话。就是有一回我正在捡,来了几个拜佛的,就问我:“你们那个住持师父在哪呢?我们找师父,上哪去找?”我说那你上客堂。告诉他上客堂,他挺谢谢我。上客堂,客堂又给领回来了,告诉他在那头呢,说那个捡破烂的就是师父。这他还挺惊讶,惊讶以后,我在沟底下,他在沟上面就磕头了,挺感动,也没想到这个师父是个捡破烂的。
  所以我们为了减少睡眠、不困,中午你可以去做户外活动,一个吸收空气,另外克服这个睡魔,另外呢,受人尊重。你看多受人尊重,你看你要去做了,没准他也能给你顶礼,这个是很好的事情。
  少睡对我们的修行是一个抓紧时间、了脱生死的好因缘,别人修八个小时,你要修十个小时,那你就超越别人不止一倍两倍的问题了,因为你这里有一个努力的问题。因为这个努力可不是那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所以这个努力太珍贵了,了脱生死往往就在后面你是否再进一步努力的时候。你看你四个小时都克服了,但是你到中午又给它睡一觉,或是我找时间我再睡一觉,那就不行了。如果我们少睡,就给我们了脱生死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因素,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大一个因缘,那是我们修行所想达到的。有时候我们根本费了很大劲都找不着,但是由于我们少睡,这个因缘它就来了,这么殊胜。
  有的人可能担心:我睡少了,脑子糊涂,有时候记不住东西。是,这面记不住东西,但你少睡和努力以后,它有智慧,智慧慢慢从心里就生出来了。本来你想把一个事情做好,你睡得挺多,你不见得把事情做得很好;如果你能够减少睡眠,有时候你想达到的目标,没有费劲,你也没有去做过多的努力,它就会因缘成熟。因为精勤也就叫勇猛。文殊菩萨讲,勇猛就是智慧。我们减少睡眠就是勇猛,就是智慧。有时候我们从文字上、从经书上,甚至参学去,做了种种的努力,你不知道睡眠少了就是智慧。我们有时候捡到了西瓜,反而给扔了,认为它不是西瓜,我们再去找西瓜,再去找。所以我们有时候很可惜的。现在我们要是把这个宝贝抓住了,我们何必再去找呢,是不是?你想抓住这个西瓜,少睡就能抓住,多睡就抓不住了。
  有的人认为:行,早晨两点钟起来,我也能起,晚睡我也能睡,只要你看不着,我就多睡一点。为什么?认为这些修行,是给师父修的,他不是给他自己修。他认为睡觉是自己应该得的,少睡是给师父少睡,所以叫师父知道:你知道我少睡就行了,剩下就是我的事,我就可以满足我的需要去多睡。完全是这么的想法。所以有时候找不到人了,一看哪去了?呆屋里睡觉呢。一招,不好意思,为什么不好意思?还说不出来,他心里可能埋怨:你看师父今天把我发现了,没躲好,应该躲好好才行,找个师父发现不了的地方就对了。通过这个我知道,他是给我修的,不是给他自己修的。我们应该有个主动性,要对睡眠生起厌烦心,因为它耽误事。虽然都是你的东西,也是你的自由,咱们虽然看不着你,你在看不着下你打开一个自由,这种自由也是害人。我们平时本来就不清醒,再多睡那就更糊涂了,我们减少睡眠是为了培养善根福德因缘,也同样为了早开悟。因为一个睡魔你都控制不了,你的定力就没法産生;你把睡魔要控制住了,我们定力必然要上一层楼。
  比如上殿,有时候我也注意观察,有时候咱们看咱自己的人,上殿也老迷糊,晃荡晃荡,有时候也瞅着愁:你怎么上殿还困呢?但是和外来的一比,一看他这个劲头,他就不一样,他有个内在的定力在那块,那脸就透着那种定力。有一种什么呢?就是风暴来了,我能顶得住,有一股定力,一看这就不一样。你等到那睡眠挺多的,一天两天跟你俩靠靠,三天四天就靠不过你了,有时候靠不过就走了,就不行了。这是平时没有锻炼的关系,如果有了锻炼,我们面对困难就能顶得过去。想少睡不困,就是早起。比如说,书勇,有时候晚上十二点钟就起来、一点锺起来,他说他这一天不困,这就是早起的好处。你要晚起,他就不会这样的,你越晚起他困觉越大,你看他睡到那八点十点的,他照样的困,浪费时间。你看刚才讲的书勇,他早起反而不困,很精神。而且越是少睡,他心情越好。为什么心情好?他有定力,他有什么问题,他一下靠定力就把问题解决了,他没那么大烦恼。你看越多睡的人,胡思乱想,起来想来想去,他就烦恼了,烦恼多了,道修不下去了,道修不下去怎么办?就得往回转了,会退道的。多睡会退道。
  所以这个睡觉也不是小事,是五盖之一,财、色、名、食、睡,你看看,它是地狱根。你想不下地狱,你就少睡;你要想下地狱,那你就多睡。睡得越多你下地狱越深,这根据是这么量的。我们平时看看自己是否能下地狱,你先量量你睡几个小时觉。有的人老睡,搁屋里老睡,有的借理由:我有病。所以有时候看大门这活我就不愿意叫谁干,就愿意叫女居士她们看,出家的不愿让他们去,去了睡多了以后就是麻烦事,以后剃度了到僧团里,他很难改过来。
  大家以后要少睡,最好是不要在屋里,不要上床,在戒律来讲有那么一条。特别是高大广床那更不允许,实际上,床上都不允许你随便坐着。平时你想修行就远离床,这个不是不能克服,很好克服的,只要是有长期心,不怕累、困,慢慢就好了,这定力就增加出来了。佛在世讲一个罗汉,因为他老困老困的、老睡觉,佛呵斥他以后,最后他一精进一努力,眼睛瞎了,但是换来了天眼,是不是?这也是因为他不断地克服睡眠,少睡有定力,少睡有智慧。我们知道这个,我们就应该少睡。
  少睡的好处基本说出来了,具体办法,我们说吃完饭做事情,得要活动一下,把它躲开,躲开了就不困了。另外多睡还有个害处,对身体不好,压迫肾脏,对五脏六腑都有个压迫现象,会导致身体各方面松弛和僵化,肌肉松弛,关节僵化,这都是害处。你要不信,你就试一下,你要躺个五个月、六个月的不怎么动弹,最后,原先你没躺之前,你走个十里二十里、几十里地都没问题,等你躺半年以后,你连三里五里都走不了。因为什么呢?就是肌肉松弛,没有力量,关节僵化,不能运动,迈不开了,另外呼气也软弱,心情更不好。种种的害处,都不能多睡。
  如何调伏?我们应该向这个尊者学习,要勇猛。但是这勇猛也不好勇猛,现在有的人就不勇猛了,刚才已经听出不勇猛的信息,这就不好。我在这讲了,他还不勇猛,看来就是平时多睡的原因,平时要是少睡,这时候他就不能发出这样的信息了。你这个多理解,慢慢克服。
文章关键词:
15:41 15:46 06:30 06:30 06:30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佛教万年历达真堪布:怎样修行,才能越修越快乐,越修越有成就?--学佛网
&达真堪布:怎样修行,才能越修越快乐,越修越有成就?
发布:净海&[ &]&& 日期: 21:25:00&&
& & &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入菩萨行论》分二:一、论名;二、论义。   论义分三:一、入造论之理;二、所入之自性;三、圆满结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二、入者之意乐;三、趋入之方法。   丙二(入者之意乐)分二:一、发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一(发心之功德)分三:一、真实之功德;二、具功德之合理性;三、赞叹具发心之补特伽罗。   戊二(具功德之合理性)分二:一、教证之合理性;二、理证之合理性。   此处讲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包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共同的功德、利益和特殊的功德和利益。愿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是不可思议的,但若是和行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相比的话,行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更大,更不可思议。   发菩提心有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吗?行菩提心有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吗?通过教证和理证说明。若是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对此理生起疑惑的话,应该以教证和理证给自己回答:“那当然”;若是身边有众生对此理生起疑惑的话,也可以以教证和理证给他们说明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让自己、让众生都心服口服,这样才可以。   前面我们是以教证进行说明。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时,身边很多众生(主要是一些小乘修行人)也是对此理有所怀疑,佛陀当时就给他们宣讲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引他们入大乘佛道,佛陀所宣讲的这些就是教证。   不仅是以教证能说明这样的真理,通过理证也能说明这样的真理。   己二(理证之合理性)分二:一、意乐殊胜;二、加行殊胜。   庚一(意乐殊胜)分二:一、意乐之所缘广大;二、宣说意乐超胜世间。   辛二、宣说意乐超胜世间:   昨天我们讲了第一个理证,今天继续讲第二个理证:宣说意乐超胜世间。在世间谁都没有这样的心,谁都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说它是超越的,其功德和利益肯定也是不可思议的。   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   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绝对是有慈悲心的,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离苦得乐,真心实意地想让自己的儿女离开痛苦,真心实意地想给予他们安乐,就是这样的慈心和悲心。父母也有这种发誓:希望他们能够离苦得乐,我要让他们离苦,让他们得乐。父母对儿女都有这种愿望。但是,父母想都没有想过,要将儿女们安置于佛果,让儿女们获得究竟的解脱。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究竟的解脱,根本没有想过要把儿女们安置于佛果,没有想过把他们从烦恼或轮回当中解救出来,也没有想过要断除他们相续当中的无明和愚痴。   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特别慈爱,有慈悲心,但是父母对儿女有没有菩提心呢?没有菩提心。他们希望儿女们能够离苦得乐,也会教他们一些离苦得乐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是背道而驰的。难道父母是在害自己的儿女吗?不是。那为什么这样做呢?就是因为缺乏智慧!现在的父母对儿女最好的利益就是让他上大学,出国留学;为儿女多赚钱,搞企业,一切都给儿女安排好。似乎这些就是父母对儿女最好的安排,也是最大的利益了。这些儿女们上大学了,出国留学了,然后大学毕业了,在国外研究生也毕业了,那么有没有解决问题?没有!内心的烦恼仍然存在,内心的痛苦仍然存在。也许这些大学生、研究生,他们内心的烦恼、欲望更大,更不得安宁,更不得解脱。这不是背道而驰吗?为什么这样呢?就是缺乏智慧。有的父母还没有醒悟,有的父母已经有所醒悟了。给儿女赚钱、办企业,也解决不了问题啊;你给儿女钱,让他做企业,也许他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就更多了。现在世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刚开始没有继承家业的时候还挺轻松、自在的,一旦继承家业了,一旦一切财产都归自己了,他的压力更大了,内心的烦恼更重了,这不都是背道而驰吗?   父母缺乏智慧,没有菩提心,所以就是这样的结果。那怎么办?父母想拔除儿女们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这没有错,那么真正痛苦的因和快乐的因是什么?是恶业和善业,善业是快乐的因,恶业是痛苦的因。善业也好,恶业也好,其根本是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我执。   善有有漏的善和无漏的善,有漏的善还是轮回的因、痛苦的因。这些业的根是什么?是烦恼。烦恼的根是什么?是无明。什么叫无明?就是我执。所以,你想让他们脱离轮回、脱离痛苦,就要帮助他们断除烦恼,帮助他们去除无明,这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利益。昨天我们讲菩提心的时候说过,以智慧证悟菩提,这就是证悟菩提。他们证得菩提了,具有智慧了,就可以断我执,断烦恼。没有我执了,没有烦恼了,就不造恶业了,也不造有漏的善业了,这样才可以解决问题。只以悲心不行,还得靠智慧,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现在的父母做不到这些,为什么呢?因为缺乏智慧。   作为儿女,有时候我们是要听父母的,但是有时候也不能听父母的。比如说,我们今天要学佛,要出家修行,就不应该听父母的。《前行引导文》里讲:今天要上山学佛,今天要出家修行,真正有这个机缘,真正有这个发心,可以不跟父母商量,可以自己做主。这样是不是在伤害父母?不是。之所以不跟父母商量,是因为父母不明白,这个时候要听佛陀的,听具德上师的。佛和上师不仅慈悲,还具有智慧;而父母对你只有慈悲,没有智慧。   若是你真正能够上山修持佛法,真正能够出家修行,尤其是我们现在修的是大乘佛法,修的是大圆满法,今生就能解脱,即身就可以成佛。当你获得解脱,得到利益的时候,父母就会明白,就高兴了。那时你可以帮助他们,可以度化他们,这样做利益多大呀!也许他们暂时不明白,不支持,但这只是暂时的。既然你不顾父母的阻拦上山学佛,出家修行,做了自己的主,那么你一定要好好修行,不能让父母大失所望。若是你因为一想到这些而能更精进、认真学修的话,你很快就能有所成就,很快就能以事实证明给他们看,这个时候他们还能不服气吗?“哎呦!我当时的想法真的错了,现在这样多好啊!不仅自己快乐了,还可以帮助我们快乐;不仅自己解脱了,还可以度化我们。”  大家看看《百业经》,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很多这样的公案。很多人出家时父母不同意,但是他们自己做主出家修行,最后获得了成就,具有了神通,然后到父母面前示现神通。世间人都相信神通,当他一示现神通时,父母都吓坏了,最后把父母都度进来了。父母不同意,自己坚决要出家,那你就要精进修行,尽快把神通修出来,然后下山给他们看看,给他们示现一下神通,让他们心服口服。那个时候他们都会跟你学,跟你修了。真的,就要这样。否则,若你自己为了逃避一些事情,为了偷懒、不想工作而留在山上,就是罪过了:第一,你没有听父母的话;第二,你自己没有精进修行。不用说度化父母,连自己都没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难道这不是害己害他吗?   我这里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听父母的话,父母对儿女都慈爱的不得了,这个不用说了,我们要有良心。但是父母在这个时候容易犯糊涂,犯错误,不是他们对我们不好,而是他们缺乏智慧,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利益我们。   现在的很多父母都没有真正明白,而且迫于社会的压力,哪有把小孩子送到庙里的?哪有让子女在小的时候就学修佛法的?其实按道理来说,应该以智慧去利益子女,把他们送到一个正规的寺院,送到一个能真正学修正法的道场,给他们提供方便,资助他们,让他们学修正法,解脱烦恼。这是最大的利益,也是真正在究竟上利益他们。但是现在的父母,谁能听进去啊?谁敢这样做啊?你听不进去是你的问题,你不敢做也是你的问题,说明你的内心还不够强大。事实就是这样的。   这里讲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儿女都没有菩提心,不能真正利益自己的儿女,更不用说对其他众生了。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世间这些所谓的诸仙、欲天、梵天等主尊,也都没有菩提心。   “欲天”是欲界的天人,比如说帝释王等。欲界里也有属于欲界的天人,顶层三十三天住的就是帝释王。“梵天”指色界的梵天王。这些诸仙、帝释王、梵天王等所谓的世间主尊,他们对自己的眷属等众生也有一些慈心和悲心。他们为什么能获得那样的果位?为什么在世间有那么高的地位?说明他们有一定的利他心,有一定的慈悲心,但是他们都没有真正的菩提心。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眷属能离苦得乐,甚至他们也下决心去做令自己的眷属能够离苦得乐的事情,但是都不能从究竟上利益这些眷属。   他们的眷属也可以指一切众生,比如梵天王认为所有的众生都是他幻化的,所以他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的儿女。实际上,众生不是他幻化的,而是以各自的业力显现的。帝释王,包括其他的天王、仙人等也都有类似的想法,他们认为众生是自己的儿女,希望这些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他们也有一些神通和神变,也能通过自己的神通和神变去做一些拔除眷属痛苦、给予眷属安乐的一些事情,但是都没想到把这些眷属安置于佛果,也没想过让他们修持证得菩提果的因――六度万行。他们虽然有神通,有神变,但是缺乏智慧;他们虽然名气大,地位高,在世间很厉害,也很有能力,但还是缺乏智慧。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佛果,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成就佛果,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才能真正利益眷属。他们有时候也会通过神通、神变去利益和保护眷属,给这些众生赐予一些悉地以及世间的福报,这也是要通过因缘的,在一些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才能做得到。现在有很多外道信徒就是这样,他们完全把自己的解脱,把自己的快乐托付给这些仙人,托付给帝释王、梵天王等这些天尊。但是,这些天尊最终给你的成就、悉地可能就是神通、神变。若是这些信徒示现神通、神变的话,别的众生就觉得:“啊,太究竟了,将来可以升天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了。但是,有神通,有神变,甚至能升天,能解决问题吗?解决不了问题。虽然有神通、神变,但是仍然有烦恼啊!虽然能升天,但是在天界也有痛苦,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所以,他们也缺乏智慧,没有菩提心。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让眷属解脱、成佛;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逃脱轮回,自己都没有断除烦恼和我执,怎么能教你断烦恼、断我执?怎么能让你解脱痛苦呢?没有办法啊!   彼等为自利,尚且梦未及,   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彼等为自利”:先不要说他们为了儿女或为了自己的眷属等这些众生,自己肯定是最爱自己的,自己绝对是应该能利益自己的,但他们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在梦中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心。既然如此,又何谈为他众的利益而在相续当中生起饶益心(菩提心)呢?   所谓的饶益心,是为了利益众生欲求佛果,为了获得佛果发誓修持六度万行的心。他们为自己都没有这样想过,没有这样做过,更何况为他众呢?这些人最爱自己,最能利益自己,为什么没生起最能饶益自己的菩提心啊?是不是他们不爱自己,是不是不愿意利益自己啊?不是,他们就是缺乏智慧,就是愚痴颠倒。缺乏智慧就是愚痴,愚痴就会颠倒的。他们不是不爱自己,不是不想利益自己,只是他们不知道、不会。既然如此,更不用说为了他众而能心里这样想,行为上这样做,不可能有饶益的心――菩提心。连为自己都没想过,怎么能对他人、对众生有这样的心呢?   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   珍贵此心愿,能生诚稀有。   “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除了菩萨,别说属于世间的众生,即使是出世间的声闻、缘觉、阿罗汉,哪怕是为自己都没有想过发愿菩提心、行菩提心。   “珍贵此心愿,能生诚稀有”:这个利他心、菩提心太珍贵、太难得、太稀有了,超越了世间。那么谁有这样的心?菩萨才有这样的心!菩萨的利他心不是对部分众生,而是对一切众生,最终能完全利益众生。这种心是为救度一切众生;不是仅仅有这个心愿,还能真正利益众生,即让众生真正解脱成佛。只要解脱成佛了,就不会再痛苦、烦恼了,这是对众生的究竟利益。这种心是超越世间的,这种心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别人都没有,但是菩萨有。我们的相续中一旦有了这种心,真的应该珍惜,因为它太稀有了。   庚二(加行殊胜)分二:一、加行所缘广大;二、其他无有如此加行。   辛一、加行所缘广大:   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   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这样珍贵、稀有的菩提心堪为一切众生安乐之因,遣除有情痛苦终极之妙药的珍宝菩提。如同能遣除一切疾病的妙药一样,菩提心能遣除众生心灵上一切疾病和痛苦,真正能让众生获得安乐,是获得安乐之因。   “其福何能量?”它的福德怎么能衡量得出来呢?佛在《吉祥施请问经》当中讲:“菩提心福德,倘若有形色,遍满虚空界,亦将超胜彼。”发菩提心所得到的福德,若是有和柱子、墙等一样的形色,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了,真是不可思议啊!   现在很多人崇拜的那些明星有没有菩提心?不说那些佛菩萨化现的明星,普通明星都没有菩提心。国王、总统有没有菩提心?没有(不算佛菩萨化现的)。菩提心多珍贵、多稀有啊!若是具有菩提心的人,哪怕他是个乞丐或者残疾人,我们也应该崇拜他,应该成为他的“粉丝”!因为他具有菩提心,这才是真正超越的。我们若是要崇拜一个人,想成为一个人的粉丝,就应该崇拜有菩提心的人,应该成为具有菩提心的人的粉丝。   真的,大家不要颠倒啊!即使他的名气再大,地位再高,权势再大,若不具备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也不值得崇拜和追随。而菩提心才是超越的,也是珍贵、稀有的。   菩提心能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能给一切众生究竟的安乐,这个福德是不可思议的啊!若有形色,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了,这讲的是菩提心的功德、利益。这都是真言,讲的都是真理!大家无论想利益自己,还是想利益众生,都应该去发菩提心,应该好好地修持菩提心,这是唯一的选择,这是唯一的方法,其他的都是背道而驰的。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仅仅在心里想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想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想为了救度众生发誓要成佛,这个功德、福德比供诸佛还大。将整个世界装满各种珠宝,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个功德、福德非常大,非常不可思议!但是仅仅心里想了一下,或者是有这样一个想法,也可以说是发愿菩提心,这个功德、福德远远超过刚才供养诸佛的功德、福德。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讲:“俱胝那由他刹土,所有无量诸供品,恒时以此供圣士,不及慈心之一分。”“俱x那由他刹土”,指这些尽虚空,遍法界,清净、不清净的佛刹。“所有无量诸供品”,这么大的容器里装的都是各种珍宝,各种珍贵、稀有的供品。“恒时以此供圣士”,时间不是百年、千年,而是恒时,以此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圣士”指佛陀。“不及慈心之一分”,也比不上一瞬间的慈心或愿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而欲求佛果的这样一个发心,其福德和功德远远超胜前者。可见,慈悲心多重要,菩提心多重要啊!   现在很多人都在做一些形式上的善法,根本不去发菩提心。我们做供养、做布施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但若是没有菩提心的摄持,都是有限的、有漏的,都只能得到世间暂时的一些利益而已,根本不能成为解脱的因,不能成为成佛的因。若是发了菩提心,哪怕一刹那的善根,也是解脱的因,也是成佛的因。不一样啊!石头再多,再大,也是石头,不能成珍宝,也不能用来做装饰;而黄金就不一样了,虽然只是一克黄金,那也是黄金,也属于珍宝,可以用来做装饰。   也许有些人还不明白:“不可能吧?供养诸佛的功德、福德多大啊!”是大,但是若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就不能成为解脱的因、成佛的因,所以要有菩提心的摄持。不是说其他善根没有功德,但若是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即使你积累的善根再多、再殊胜,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只能成为世间福报的因,这还是有限的、有漏的,还是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   大家做供养,做布施,做忏悔,修忍辱,这都没有错,这都是要做的,但是都要有菩提心的摄持,这很重要。有菩提心的摄持,这些才能成为解脱的因,才能成为菩提的因。我们每天上早、晚课,每天闻法、修法,每天上供下施、忏悔、修禅定,有没有菩提心的摄持?若是没有菩提心的摄持,这些都是轮回的因,始终还是烦恼。   是否有菩提心的摄持,结果差距很大,这个差距是本质上的差距,就像石头和黄金,石头再多也比不了黄金。若是相续当中没有生起菩提心,即使行持的善法再多,所积累的福德再殊胜,也没有多大意义。   辛二、其他无有如此加行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世间的凡夫特别想离开痛苦,但恰恰相反,行持的却是痛苦的因。如《前行引导文》里所讲,想获得安乐,但是不知道去种安乐的因――行持善法;想脱离痛苦,但是却拼命地去做痛苦的因。所想与所行背道而驰,这就是凡夫。   众生都想脱离痛苦,但所做的却是杀生、偷盗、邪淫,吃喝嫖赌,坑蒙拐骗,还为此洋洋自得……这都是烦恼的因、痛苦的因,暂时和究竟上都会给你带来痛苦和烦恼。众生都想获得安乐,不去做获得安乐的因――行持善法,却去做这些痛苦的因,最终给自己带来的都是痛苦。   如果你想远离痛苦,先要断掉痛苦的因。没有因,才没有果,因结束了,果才结束。如果你想获得安乐,就去做安乐的因――行持善法,断恶行:不杀生,保护自他的生命;不偷盗,行持布施;不邪淫,受持戒律;不妄语,说谛实语等等,这样你的身心才能得到安乐,身心才能得到解脱。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虽然想获得安乐,却不去做安乐的因――行持善法。你为了自己能够获得安乐,为了自己获得解脱,做的却都是痛苦的因,最终给自己带来的都是痛苦。这就像消灭敌人、仇人般的毁坏自己的快乐,毁坏自己的安乐。   我们的所思所想都是贪嗔痴慢疑,所做所行都是杀盗淫妄酒。虽然希求安乐,却通过自己的这些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把自己内心的安乐、快乐如同消灭敌人一般的消灭、毁坏掉了。这就是凡夫的所做,一个凡夫就是这样的颠倒!   大家应该把这段偈颂当镜子,好好地照照自己,自己是不是这种人?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言谈举止,到底是痛苦的因,还是快乐的因?我们所求的是快乐、安乐,若是自己的思想或行为都成了毁坏快乐的工具,那我们就是寂天菩萨一千多年前已经授记的这种“愚人”。   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   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   更复尽其痴,宁有等此善,   安得似此友,岂有此福报!   “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安乐,却多具痛苦的这些众生。   “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更复尽其痴”:众生快乐、幸福非常乏少,痛苦、烦恼非常强大。对这种众生,怀着大悲心,用一切快乐来满足他们,以大悲心解除他们所有的痛苦,以大智慧遣除他们对苦乐的因一无所知的愚痴――这是在根上遣除,再也没有发芽、结果的机会了。   佛菩萨利益众生是彻底的利益,主要是怕利益不了众生。若利益不了众生,这不是佛菩萨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些众生的问题。因为佛菩萨的功德和福德都是圆满的、无碍的,但若是众生自己不积善根,没有福德,就得不到佛菩萨的摄受,更得不到佛菩萨的救度。若是因缘具足,你的烦恼、痛苦就能彻底解决,会让你的快乐、幸福达到最究竟,最极点,最圆满。   “宁有等此善,安得似此友,岂有此福报!”哪里有与此相提并论的善业?根本就没有,什么善根都比不了它。哪有能这样立即帮助的我们的亲朋好友?尽管亲朋好友有时候也会帮助我们,但是没有这样帮助我们的(那些佛菩萨化现的亲朋好友不包括在内)。哪有能依之生起如此福德的事呢?前面讲过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哪里还有比这个福德量还大的?没有。   这是佛说的,没有比得了菩提心的善根,菩提心的善根能超越一切的善根。亲朋好友不能这样利益和帮助我们,这也许很正常。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也无法这样利益你,因为佛菩萨利益众生或者上师善知识们利益我们时,也是让我们发菩提心,通过菩提心的利益来帮助我们。若是我们自己没有菩提心的话,谁也不能利益我们,谁也不能像菩提心这样利益我们。   佛说过,佛利益和帮助众生时,不是用手拿掉众生的痛苦,也不是用水或洗涤剂洗刷众生的痛苦,也不是把他自己所证悟的智慧迁移到众生的相续中,那么他是以什么方式利益众生?让众生发无上菩提心,让众生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让众生发菩提心,帮助众生证悟诸法的实相,帮助众生悉发菩提心,这是佛陀唯一帮助众生、利益众生的方法,上师善知识们更是如此。   我现在利用一切时间给大家宣讲佛法,因为这是利益大家唯一的方法。虽然我是个凡夫,但是我相信能利益众生,因为我是以佛的教言,以上师的窍诀不停地给大家讲真理、传佛法。如果你不认真谛听,不认真思维,即使今天佛陀亲自降临给大家讲法,最终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能认真谛听,认真思维,虽然我是个凡夫,但是我给大家传讲的是佛理,和今天佛陀亲自降临给大家讲法,一样能令你得到利益。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跟我学佛法,求解脱,但是我没有别的办法,我没有别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大家多讲些佛理,帮助大家多明白些佛理,所以每天不断地给大家讲。每天讲好几堂课,也不是感觉不到累,但是没有办法啊,只能这样,别的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其实也不再需要别的方法了。我不图别的,不求别的,只是希望大家既然到这里来了,就好好听我讲的法,好好地去修持我所传的法。因为我所说的法、所传的法是正法,如果你们能认真地学修,一定能获得利益,那么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我的光阴也没有虚度。我天天这样给大家讲,若是你们不认真谛听,不好好修持,我的时间、我的生命也就这样浪费了,因为这一切失去意义了!   这些年来,我觉得跟我学修的这些人都有很大的变化,有很大的改变,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动力,但这是谁的功德?是佛法的功德,是正法的功德。谁都一样,无论你是佛,还是凡夫,若是能如法地传讲佛法、弘扬佛法,一定能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即使自己没有智慧,但是如果能按佛的教言去讲、去引导的话,那也是智慧,所以一个凡夫若真的能很认真地去以佛的教言引导大家,也一定能利益和帮助众生。   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出家众,要好好地想想,自己身披袈裟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赖佛吃饭”吧?应该是为了救度众生。哪里有佛法,哪里就有众生的安乐,弘扬佛法才能利益众生。弘扬佛法就是弘扬教法,弘扬证法,即讲解经藏、律藏、论藏三藏,令众生的相续中生起正知正见,生起戒定慧三学的功德,生起菩提心,这就是真正的利益众生。我真的希望大家将来以这种方式去利益众生。   有的人下山以后,找这个关系,找那个关系,然后建个规模很大的寺院,或者塑一尊三四十米高的佛像,这都没有多大意义;若是再以盲引盲,害己害他,那就更完了!我不希望看到这样一个结果。我今天也算是请求大家:以后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否则,一切都失去意义了!现在我们建道场为了什么?我天天不停地给大家讲经律论三藏的内容,大家现在也是昼夜不停、刻苦地闻思修行,如果出现那样的结果,这一切就都失去意义了!大家想出家修行,想将来弘法利生,这都可以,但是自己要想好,要做到,将来不要成为佛教的败类,不要成为众生的祸害!   我给大家讲过,我不希望人多,但希望个个都是精品、精华,将来走进社会的时候能弘扬正法,弘扬大圆满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末法时期变成正法时期。若是这样,我们的努力,这一切的一切就有意义了!我到汉地弘法快十年了,还要继续下去,若是你们将来都不争气,个个都成为佛教的败类,成为佛教的油子,我真的是死不瞑目啊!   希望大家好好地发菩提心,好好地修持佛法,让自己有所成就,让自己将来有度化众生的能力。这里完全可以加工你,虽然我是凡夫,但我是以佛的教言和上师的窍诀来给大家传讲佛法,传讲真理;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同修道友,肯定有很多佛菩萨再来,肯定有很多大成就者,他们都在帮助你,他们都在给你加工啊!不是我一个人在给你加工。一听我说:“这是菩萨的加工厂,正在加工你。”也许有些人就认为:“加工者肯定是他自己呗。”也不一定。所以,大家珍惜机缘,珍惜福报,好好地学修,发菩提心!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免途牛保证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