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老干部最新待遇剿匪模范妻子有什么待遇

任玉岭:建议妥善解决原国企退休老干部待遇过低问题
您的位置: >>
任玉岭:建议妥善解决原国企退休老干部待遇过低问题
中国网 | 时间: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任玉岭委员的发言
——关于妥善解决原国企退休老干部待遇过低问题的建议
原国企退休老干部工资待遇过低,同政府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突出表现,也是信访不断增多和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我作为国务院参事和政协常委近两三年先后收到2000多名原国企退休老干部的来信,他们的处境的确让人同情,一些不合理的做法的确应该纠正。为了更好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现将本人调查到的有关情况反映如下,并就处理好这一问题提出下述建议。
一、原国企老干部为共和国的工业建设奉献一生、功不可没
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是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的,为了增强国力、强大国家,党中央国务院从一解放就高度重视工业发展。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已经建起了众多工业门类,形成了我们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奠定了根基。正如1984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的那样,当年,“仅城市工业提供的利税就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尽管那时的工业总量同今天相比还小很多,但没有当时的工业基础,就不会有今天工业的“参天大树”。
我们很多原国企的退休干部,都是我国工业的奠基人。万事开头难,在建国初期,条件极其艰苦情况下,他们很多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那时的很多企业干部,特别是像河南洛阳那样的地方,因为承担着国家多项重点工程建设,不少干部是从祖国各地选调的,有的是从政府派遣的,有的是由部队转业的,还有些是从学校选拔的。其中不少人是共产党员、积极分子、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994年以前的国企退休干部,大多经历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反肃反、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工业学大庆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们同党保持一致,为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为繁荣国民经济、强大国家实力,“时刻听从党召唤,越是艰险越向前”,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所做贡献有目共睹,功不可没。
国企作为构成社会的器官和细胞,在计划经济时代尤显重要。那个时代,国企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两样,是可以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流动的,是享受同样待遇的。因此,长期创业和工作于国有企业的老干部,应该受到国家的承认与尊重,尤其在他们进入古稀之年时,应该给予关心和照顾。
二、原国企老干部待遇过低有失公平、压力沉重
这里讲的原国企老干部是指1994年前在企业退休的干部群体。迄今他们大多数已进入古稀之年,而且身体多病。由于待遇严重不公,给这些老同志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并已构成他们的沉重负担。向我反映情况的原国企干部大多集中于浙江、江苏、湖南、河南、北京等省市,以湖南为例,又大多集中于长沙、湘潭、株洲、岳阳、邵阳、益阳等。2000多人的来信,举出了大量事实,反映了1994年以前退休国企干部的工资水平都只有几百元,有的是处级干部,有的是高级工程师,也才只拿退休金500~700元。虽然经济发达地区稍高些,但月工资过千元的也很寥寥。浙江杭州,目前企业退休的平均养老金为954.75元/月,湖南退休的人均养老金为564元/月。一般来说,原国企退休干部的工资只有当地同龄的机关干部或事业单位干部退休金的1/2或1/3。就其他补贴而言,内地一些地方几乎是没有的;沿海省市虽享有工资外的补贴,但同机关或事业单位同龄退休人员相比,也差之甚远。如浙江金华市,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各项津补贴一年合计可达1元,而企业退休职工仅能拿到700元,相差15倍还要多。
在比较原国企干部同政府和事业单位同龄退休人员的收入差距时,江苏、浙江、河南的同志们举出了大量事例,河南洛阳的同志说一个企业退休的处级干部,其收入连一个扫路工都不如。浙江丽水提供的大量对比材料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常之法(化名)是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师,退休时为工厂副书记,退休金为769元/月,而其岳母王之秀(化名)是环卫工人,文盲,20多年工龄,退休金1480元/月。环卫处因为是事业单位,所以一个退休工人虽然是文盲,却可以比企业副书记、大学毕业的经济师退休金高出约一倍。又如蓝吉先(化名)和吕根生(化名),两人学历相同,工龄相同,均为高级教师,前者虽然还有教务主任的头衔,但因为在企业职校退休,所以仅拿退休金876元/月,而后者因在进修学校事业单位退休,却拿退休金2050元/月。我收到的资料中,类似这样比较的例子有上百宗。江苏的同志说,当年同为干部和战友,组织上要求优秀的去企业,差点的留政府,而退休后的收入,去企业退休金连政府的1/2都没有。
这种不公正的情况,不仅地方有,中央也有,例如中央研究机构转为企业后也有同样的情况发生。如此的不公平,不仅给很多退休干部、科技人员造成了精神上的沉重压力,致使一些人患病、早衰,甚至已经作古;而且也导致很多企业退休干部频频上访,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浙江丽水的同志说,他们向中央、省、市上访已达1000余人次,连续17年的信访却查无音信,石沉大海,近年来虽有复函,也是互踢皮球,无果而终。因此,使这些国企退休的老干部产生了“卸磨杀驴”、被遗弃的感觉,并经常感到悲观、压抑和失望。
三、关于调整政策,加大补偿,使早期退休国企老干部安度晚年的建议
出现以上国企退休干部工资待遇过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1994年前,企业职工提升的工资叫浮动工资,没有计入工资升级,那时办退休一律减掉浮动工资,以基本工资为准,所以退休干部在没赶上工资改革情况下,退休工资是很低的。二是因为1995年,劳动部门对企业干部重新更换退休养老证时,把原来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退休证》改成了《职工退休养老证》,致使一大批原本定为国家干部的企业干部全部被改为按工人核发养老金。又因干部多数读书时间较长,同工人相比工龄较短,所以同龄的干部与工人相比,干部的工资比工人还要低。
考虑到解放后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具体情况,基于那时“先治坡后治窝”、长期低工资、艰苦奋斗的实际,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为那些一生工作中没有任何积蓄,而且又年老多病的同志着想一下,很有必要对我们现行的做法进行一些改革和调整。应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承认这些老同志的干部身份,在国家财政每年有6000亿元增长的条件下,增加一些对原国企退休干部的补偿。使这些为国家建设流过汗立过功的老同志,减轻一下“受冤枉”、受委屈的不平心理压力,不要再使他们到处奔波忙于上访。让他们真正能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缓解他们的生活拮据和看病困难。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安度晚年。
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建议国务院:一要出台相关文件,作出具体方案;二要配置财政专款,给予经费保证;三要各级政府令行禁止,并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支付转移;四要加强实施监督,防止截留资金;五要强化相关宣传,提高社会重视程度。总之,应该把解决好原国企退休老干部的待遇不公问题,提升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将其抓紧、抓好,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任玉岭 国务院参事)
[  ] [  ] [ 
 ] [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jubao@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当前位置: &
黄岩老干部打出助力“剿劣”组合拳
发布时间:   作者/来源:黄岩区委老干部局  
& & 自从今年4月省委老干部局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参与全省剿灭劣V类水工作以来,在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发动下,黄岩老干部迅速行动,积极参与,通过建言献策、巡查督导、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治水、护水、节水、爱水活动,打出了一套助力剿灭劣V类水组合拳,为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治理&的治水格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奏响了全面治水新乐章。
谏言治水&& 让办法多起来
为发挥老同志在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中的作用,黄岩区委老干部局以&回顾十八大,展望十九大&系列活动为契机,以&剿灭劣V类水,老干部有话说&为主题,通过集中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的建议意见征集活动。从4月份至今,共发放意见征集表280余份,参与建言献策专题座谈85人次,提供&金点子&140多条。在刚刚结束的老干部治水的座谈会上,6位老干部代表又向省委督导组提出查源头、抓地下、抓补水、抓统筹以及正确处理好人与水、生活用水的关系等等宝贵意见,得到了省委督导组的肯定。
与此同时,黄岩区委区政府咨询委、区级机关老干部调研组等团队的老干部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针对剿劣治水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为剿灭劣V类水献计献策。今年以来,老同志针对水岸共治、美丽乡村建设、黄岩污水处理等问题确定了12个课题开展调研,并针对永丰河、东官河治理,污水厂建设等具体工程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督查治水&&& 使成效显出来
除通过建言献策发挥正能量外,黄岩老干部还化身&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地对辖区内治水重点进行走访督查,跟踪治水剿劣进度,检查工作实效。如县处级中心组的老同志,每月一次到基层一线对剿劣重点项目和相关重点工作进行考察督查。每到一处都要详细考察工作进度,并听取汇报。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也及时与区委区政府进行反馈,推动了治水实效。如宁溪镇护水队的5名老同志,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了河道巡查组,对辖区内的永宁溪、黄岩溪、牌门溪等河道保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但及时检查河道两岸和河道内水体流动、水质质量、生态环境等情况,还监督岸边垃圾和河道内漂浮物情况,劝阻污水排放、垃圾堆放、违章搭建等可能妨碍治水的行为,并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将有关情况反映给镇政府,有力地保证了治水成效。
善行治水&&& 用行动带起来
&也有一大批老干部开展助力&剿劣&的志愿活动。他们通过发放倡议书、宣传单,政策宣讲、队伍骑游,创作展示书画、摄影作品,组织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用自己实际行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争做表率,助力剿劣,打好攻坚战的良好氛围。如江口街道老干部骑游队队长杨小青,组织老干部们通过骑游、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政策宣传,使&剿劣治水&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千家万户。黄岩区住建局退休干部徐凤华,率领3000多人的慈善义工队伍,进社区、到街头、下基层,或开展志愿服务,或进行政策宣传,或发放资料,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不但如此,老徐还利用自己&乡村大使&的身份,多次在下棣头村文化礼堂向社区居民宣讲治水,并用身边的真实事例,倡导社区居民如何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参与到宣传&剿劣&的行动中来。
&&&&&&&&&&&&&&&&&&&&& &老干部忆杭州建德剿匪:民兵活捉土匪司令(图)-中新网
老干部忆杭州建德剿匪:民兵活捉土匪司令(图)
&&&&【建德县委会1950年2月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孙汉杰(建德县委书记),孙益友(县委委员,民运部长),赵仲一(县委委员,公安局长),陈相海(县委委员、建德县县长),武琴轩(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徐冰航(县委委员,组织部长)(照片由武琴轩提供,陆进翻拍)
【张文楷夫妇在寿昌工作时与孩子的合影】(照片由张文楷提供,陆进翻拍)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纪念日。
  日,建德、寿昌相继解放。24日,中共浙江省委派出的南下干部七大队五中队90余人抵达建德,与驻军和接管建德的办事处会师,成立了中共建德县委员会和建德县人民政府。25日,南下干部七大队四中队60余人抵达寿昌,与驻军和接管寿昌的城工组会师,成立了中共寿昌县委员会和寿昌县人民政府。
  65年过去了,当年南下建德和寿昌的老同志陆续离世,仍健在的也都到了耄耋之年。笔者有幸寻访到两位亲历者,请他们回忆解放初期在建德的工作经历。
  初到建德,剿匪
  讲述者:武琴轩,1922年出生,山东泰西人。1949年5月南下到建德,任中共建德县委委员、宣传部长。1951年4月调往金华。
  1949年初,根据中央指示,华东局决定从山东老解放区抽调15000名干部南下。我们泰西县90多名南下干部,被编成南下七大队五中队。2月10日,县委县政府在东向镇召开欢送南下干部大会,地委决定,原泰西县副县长孙汉杰为中队指导员,南下后任县委书记;梁玉如为中队长,南下后到淳安任县委书记;原民运部长胡晓民为副中队长,南下后任副县长;我任宣传部长,徐冰航任组织部长,孙益友任民运部长,原五区区委书记赵仲一任公安局长。
  5月,我们到达浙江,省委决定七大队接管建德地区,建立浙江第四地委、专署。地委决定五中队接管建德县。
  地委、县委都在现在的梅城镇。我们进驻梅城镇后,与当地坚持斗争的金萧支队会合。当时县委宣传部只有三四个人,整个县委、县政府也没有几个人,都分到下面的区里去了。我们到建德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剿匪反霸。
  当时,建德的土匪相当猖獗,丁谷、王之辉等匪部实力都很强,我们去的时候,周围的群众都不敢接近我们,他们怕。那时土匪造谣也造得很多,特别是建北区,我们区里的干部白天到地方工作,晚上还要回到县城。老百姓不敢接近我们,而且我们跟当地老百姓的语言又不通,人地两生,语言不通,发动群众遇到难处,做工作很困难。
  当时干部是很有限的,县里自己虽然也组织了武工队,主要还是靠解放军,35军105师派来了一个团(301团)到各个区帮助我们剿匪,我们的主要是维持秩序,并配合部队一起,把土匪全部都消灭了。1949年底主要的工作就是建立组织,减租征粮和继续剿匪反霸。
  1950年4月,浙江省政府决定撤销建德地专署,建德县划归金华专署管辖。我是在51年4月离开建德,调到金华地委宣传部任宣传科长。从此就一直在金华工作。
  征粮、土改,依靠群众
  讲述者:张文楷,1920年出生,河北濮阳人。1949年5月南下到寿昌,历任中共寿昌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等职。1954年调往金华。
  1949年南下时,我29岁,5月到浙江寿昌县,从我本人来讲,那时候我不担任主要干部,先后当了组织部长、民运部长,还有团工委等几个工作。
  那时候,县长是隋长文,县委书记是李铁峰。隋长文一年后调到浦江县,我提升为县委副书记、县长,兼组织部长、民运部长、共青团团委书记。
  后来,县委书记李铁峰调到永康县,我提为县委书记、县长。那时在寿昌县工作的时候,主要干部就是我一个人,因为当时南下的时候,不光是寿昌,整个南方缺少干部,这时,我既当县委书记,又当县长。从我到寿昌工作,一直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为解放地区打下良好基础。
  那时经过发动群众,进行六大任务,减租减息、征粮、还有土改等。在这期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征粮,寿昌县的任务虽然不到一千万斤,但我们准备再准备,调查再调查,研究再研究,经过三天,全部粮食入库,没有一粒尾欠,但在邻近县,兰溪、金华、汤溪,农民反对征粮很激烈。而寿昌就是在这些邻近地区,征粮全部入库,没有一粒尾欠。
  还有就是剿匪反霸,民兵在大同区活捉土匪司令,交给建德地委处理。反霸的时候还有一个事情:刘某是一个地主,地主恶霸,是大同区劳村的,土改的时候,田里要插标,他过去拔了,在这个情况下就把他逮捕了,依法处理了。
  那时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依靠群众,光依靠少数干部是不行的。在寿昌的工作成绩,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有群众的大力支持,加上广大干部的积极努力。
  在解放初期,寿昌的工作在全省来都是名列前茅的。建德地委,浙江县委,上报华东局,经华东局批准,成为华东局的重点县。如果没有工作成绩,怎么能成为重点县呢?
  从我自己的内心来讲,应该是很高兴的。但高兴的是党的正确领导,还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干部的努力。这是解放初期我到寿昌工作这一段的大体情况。(陆进)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干部两项待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