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对比的工资收入大致在什么范围?一定比其他投行高吗

谢谢邀请。我26岁时进了香港投行,年薪加花红超过一百万。今年30岁裸辞进入香港保险和财富管理行业,放下光环从头再来。回忆过去一路的经历,分享3点我的感受,希望对年轻的朋友有帮助:&br&&b&1)知识和学历是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捷径。&/b&&br&我见过很多学历不高,靠能干、眼界和胆识成功的高人,但是要承认拥有这些素质的人极少。&u&对普通人来说,努力学习、考个能力范围最好的大学是一条质朴但是绝对靠谱的道路,因为到目前为止,高考依然是相对最公平的竞争&/u&。&br&我来自内蒙古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绝对不是富二代,学生时代一直是屌丝(女生可以自称屌丝吗?)。改变我命运的是两次考试:&br&&u&2002年高考,&/u&以高分考到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结果是毕业拿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中的三家,留在了上海。&br&&u&2009年在职申请MBA&/u&,拿到4家美国前20的offer,包括宾大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克大学。结果是2011年毕业回到香港,进入了梦想中的投资银行业。&br&我并不是学霸,周围比我聪明和成功的同学朋友大有人在。就是因为我没有背景、财富、人脉,而我相对最能掌握的就是可以量化的学习成绩,所以我这些年来在学业上都很辛苦、很努力。相信我,这条路辛苦但是公平,你也会走的踏实坦然。&br&&b&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赚钱不是目的,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是目的。&/b&&br&&u&香港精英荟萃,我只是一个小土豆,所以我一直把自己看的很低。因为每当自己进入一个新的平台和领域,都会发现比你更优秀的人比比皆是&/u&。赚100万很多吗?在朝阳行业真的不难。在香港投行,最高级别MD的职位现在平均年薪大约在200万美金左右,而成功升为MD需要十几年的拼搏甚至一点运气。但是!我去年进入香港保险领域之后,看到不少二十几岁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年薪千万甚至更多,几乎击溃和重塑了我多年来的骄傲和价值观。合理吗?不合理吗?这就需要独立的思考和分析。&br&赚钱很重要,但不是目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u&把自己放的低一些,多看看和自己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别人怎么成功、怎么生活、价值观是什么?这样人格才会更加完善,更加明白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u&&br&&b&3)创造财富主要靠的是自己的绝对体力和时间投入,还是资产增值的被动收入?&/b&&br&我做投行那几年,每天日夜颠倒,除了睡觉都在办公室。很多类似的高薪工作都是用自己的体力和时间来换钱,换算成时薪并不一定很高。最近创业之后我思考了很久,《穷爸爸 富爸爸》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u&真正持续性的财富来源并不是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薪水,而是被动收入,也就是投资的资产所产生的收益&/u&。这就是所谓的人生钱很难,钱生钱却很容易。这一点我觉得挺值得大家想一想的,也可以一起讨论。&br&就说到这里吧,下次继续讨论,互相学习:)
谢谢邀请。我26岁时进了香港投行,年薪加花红超过一百万。今年30岁裸辞进入香港保险和财富管理行业,放下光环从头再来。回忆过去一路的经历,分享3点我的感受,希望对年轻的朋友有帮助: 1)知识和学历是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捷径。 我见过很多学历不高,靠能干…
请允许匿名。&br&&br&爹是北京某京字头设计院任职;现在管地铁那片。清华土木 本科&br&娘是北京某国字头研究院任职;现在管质检。同济结构 本科&br&我今年研究生毕业…… &br&&br&家庭年收入税前60左右,实话实说,父母分别在父母单位都算低的。和家里人讨论这类专业毕业还是给国家打工最靠谱。而且大院给解决户口、虽然现在基本不分房了。但是补助还是在的。&br&&br&家里人经常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名校毕业生都不喜欢来。大多出国Or转业了,2本阿猫阿狗都跑来应聘还能拿一个户口。&br&&br&所以名校毕业土木生很吃香,且现在国字头中字头京字头都是你们的学长学姐在当院长。。。&br&&br&给大家的建议是 去考证+学编程…&br&&br&去大单位好好工作。闷声赚大钱……
请允许匿名。 爹是北京某京字头设计院任职;现在管地铁那片。清华土木 本科 娘是北京某国字头研究院任职;现在管质检。同济结构 本科 我今年研究生毕业…… 家庭年收入税前60左右,实话实说,父母分别在父母单位都算低的。和家里人讨论这类专业毕业还是给国…
谢邀。&br&&br&说具体数字前,题主需要知道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br&&br&1. 首先要说,高盛、大摩、JPM、UBS、CS这几家外资bb同地区同岗位同title来讲差别不是很大,故不分开讨论。&br&&br&2. 其次,题主要知道,投行是分部门的。前台和后台完全不一样。前台的IBD和S&T也不一样。题主这里没有提及想问的是哪个部门,故这里只讲讲我熟悉的IBD&br&&br&3. 投行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市场好坏的影响。故年际之间的差别较大。我下面说的数字很可能以前有段时间不是这样,可能未来也不是这样。&br&&br&4. 投行前天人员的高薪很大程度上依赖年终的bonus。base并不高(例如中金就是典型的base低bouns有时高,去年得益于万达和中广核的H股两大单,也就有了传说中的48个月bonus)&br&另外一点关键的就是,每个team每个人的bonus多少是完全不一样的。rain maker们和承做屌丝们的年终奖还是差一大截的。毕竟deal是人家rain maker们带来的嘛,不管用什么方法。&br&外资投行有一点好,就是你创造多大效益(直白点说就是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收入),就拿多少钱。和什么跪舔领导、办公室政治关系不大。&br&&br&上面四点希望能帮助题主描绘出一个基本较为全面的外资BB投行IBD(注意这些定语哦)的薪酬体制。&br&&br&下面开始列举我所知道的、以前不一定以前一直是、也不一定以后都会是的,一些数字:&br&以及这里只列举单纯的薪酬,不谈hours、出差待遇、五险一金等其他的。&br&&br&单位:人民币;(税前)&br&&br&IBD summer intern:38000/月&br&&br&Analyst:60w/年 + 10-12个月bonus&br&&br&Asso:80w/年 + 12个月左右bonus&br&&br&VP:100w/年往上 + 12个月以上bonus&br&&br&ED、MD就没有特别固定的数字了,多的如CEO每年2000w美金是可以有的,一个team的小MD我也过不到200w美金的,差距很大。完全看承揽deal的多少和质量。&br&&br&&br&很高很诱人?算下时薪就会发现……呵呵呵……&br&&br&&br&----杂谈分割线----&br&&br&&br&不可否认外资投行IBD薪酬实在是很高,作为22岁毕业的本科生,第一年如果年头好,就能拿到七位数人民币的年薪,怎么看怎么是人生赢家。&br&&br&有很多私信我的知乎小伙伴,问投行是否是个第一份职业好去处。我给出的答案都是正面的。并不因为薪酬,而是我认为外资大行正规的training,对于刚进入金融圈打拼的freshman来讲,是极其重要的。training、平台,第三才是薪酬。&br&&br&在投行几年所学到的软硬技术和思维方法、卖方受虐几年攒出的待人接物的people skills和professional的职业气质、人生五味杂陈的感悟、认识到一帮不错的人,以及因为可观的薪酬快速摆脱屌丝气在物质与精神上双双成熟、并建立理财和财务规划等意识。上述种种,是我认为投行是非常合适的毕业第一份工作的原因。&br&&br&当然,投行也有种种不好,有太多值得离开的原因。这是个围城。&br&&br&讲个小故事:&br&前几天和几个banker吃饭,听到了一个挺令人感慨的离开投行的原因。那就是:投行的工作逐渐让人对“不完美”变得没有容忍度,不能容忍不完美的事情和处理事情的手段。不可避免地带入生活,结果就是出差必然投诉酒店无论是哪个五星级、吃饭常常不愉快叫经理无论是哪个fancy restaurant,最可怕的是,和亲近的人总会说:&br&“你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那样做?”&br&潜台词就是:“你为什么做得不够完美?你本不应该做得不够完美。”&br&&br&这种对完美的执着,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已经有些陌生了。还是当年大学里那个阳光下的追风少年吗?……&br&&br&当一件事情扼杀了你成为另一种更好的人的可能性,并且你也清楚地意识到的时候,或许就是该做出转变的时候了。这是我的理解。&br&&br&呀,说只谈薪酬的,结果还是说了这么多。喜欢就赞下,不喜欢则欢迎讨论。&br&&br&晚安,追风少年/少女们~
谢邀。 说具体数字前,题主需要知道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1. 首先要说,高盛、大摩、JPM、UBS、CS这几家外资bb同地区同岗位同title来讲差别不是很大,故不分开讨论。 2. 其次,题主要知道,投行是分部门的。前台和后台完全不一样。前台的IBD和S&T也不一样。…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519 人关注
406 条内容
390 人关注
100 条内容
118 条内容
559 人关注
584 条内容
25209 人关注
1075 条内容投行薪酬知多少?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投行世界|高盛|华尔街|英镑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薪酬调查机构Emolument最近对伦敦1433名投行MD(董事总经理)和Associate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摩根大通MD的平均年薪92万英镑,高居榜首,比第二名摩根士丹利高出35%。其他一线投行诸如德意志银行、高盛、巴克莱、花旗、美银等MD的年薪均在60-70万英镑。
  值得指出的是,一线投行的MD薪水至少有一半以上来自于奖金,摩根大通的奖金甚至高达基本工资的2倍。这意味着员工必须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才能获得与之相匹配的高收入。
  从国别上看,MD年薪高于60万英镑的7家投行中,仅德银和巴克莱来自欧洲,其余五家都是美国投行。可见美国人为了争夺欧洲人才也是蛮拼的。
  Associate的薪水虽然远不及MD,但各家银行之间的差距却不大,大多在10万英镑左右。
  MD长成记
  很多读者对投行总是充满好奇,这里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上文提到的MD(以下部分介绍来自知乎网友Coco Laurence,特此鸣谢)。
  之所以叫MD,主要是因为英国传统公司(不仅仅是投行)的最高决策者一般称作Managing Director,该说法传播到香港和新加坡被翻译成“董事总经理”。美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之后,MD体系被美国投行延续下来。
  在华尔街,MD是一个非常高的头衔,年薪可能超过一百万美元,但他可能不是董事或高管,甚至可能不会管理。高盛,尽管公司早已上市,但内部仍采用且推崇具有合伙人性质的MD制度。
  关于MD,有一句很著名的话:Being a Goldman partner is like being knighted on the battlefield by king Arthur, only this time the battlefield is the global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Holy Grail is, well, money. (成为高盛的合伙人就如同骑士收到亚瑟国王的受封一般光耀,只是在这里骑士的战场换成了全球资本市场,而“荣誉”便成为实在的“金钱”而已。)
  在投行中要做到MD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少则10年,多则20年甚至更多。本科生毕业刚入投行都是从junior analyst做起,在做到MD之前要经历Associate、VP、Director几个阶段。
  具体而言,各家投行可能会略有差别,但大致总结下来就是下面这个MD升职阶梯:
  Junior Associate -& Analyst -& Senior Analyst -& Associate -& Senior Associate -& Assistant Vice President -& Vice President -& Senior Vice President -& Associate Director -& Director -& Executive Director -& Managing Director
  财经网站BusinessInsider曾经统计过华尔街投行各岗位的平均薪酬(下图),MD的薪酬差不多是初级分析师的10倍:
  曾有投行内部人士对投行中职业轨迹做过如下描述:
  刚进去IBD,就是junior analyst,从pitch book 到 analyst presentation 和 management presentation 到入档案,打印等等事情全都要干。基本上就是训练excel,ppt等功夫。很多时候在打印机房,一站就是1天…
  然后3年左右,顺利的话成为Associate。基本上就是看着Junior工作,不满意的,自己做。还是那些东西,但是加上要陪客人。陪IPO太子,千金买东西,做marketing,做presentation…
  再过2-3年,可以成了VP… 这就不一样了,很多人7年都还是associate,因为VP就要建立人脉,能带来客户等东西了。当然要求还是不是很高,不需要带太多客户,让你boss觉得你有initiative还有就是technically competent。
  从VP以上就是Director / Associate Director, Executive Director,最后Managing Director, 然后就是CEO,进board之类的,嗯……. 那个时候估计也是50岁左右了。
   高盛的MD
  在华尔街投行,MD是仅次于合伙人的非管理类头衔,荣升MD绝对是一件大事。高盛的MD更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华尔街见闻曾介绍过,高盛并不经常提拔MD,通常是1年一次。但这样频率被认为太快。2013年时,高盛将MD选拔周期改为2年一次,并表示 “MD将授予表现最优秀的员工,以保持激励性”。
  高盛30000多名员工中只有2000多名MD,在30岁之前当上MD的更是凤毛麟角。
  2013年高盛280名新任命的MD中有一个明星人物Andrew Silverman,年仅28岁,是这一批中最年轻的。Silverman是哈佛数学系毕业,从事衍生品信贷和债券交易工作,曾入选福布斯30名30岁以下金融从业者榜单。
  2015年,高盛晋升了425名员工为董事总经理,其中6位来自中国大陆。
  正如前文薪酬调查中提到,MD级别不含奖金的基本薪酬约为50万美元。合伙人收入更高,据熟悉内情人士,一个典型的高盛合伙人,其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在内的2011年总收入约为300万至600万美元之间。而在形势较好的年份,这个数字至少翻倍。
  事实上,只要少数投行人最终升到MD。大部分初级分析师在高盛工作几年后,就跳槽到对冲基金、私募基金或者其他行业。
  疯狂的加班文化
  大多数人眼中的投行总是光鲜亮丽,但投行人高密度、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却不为外界所知。
  几十年来,华尔街的公司和初级员工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年轻的分析师同意每天工作15小时,放弃一切正常的生活,以换取高薪工作和不菲的收入。
  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授、曾在高盛担任associate的Alexandra Michel发表了一份对两大投行历时九年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投行的员工每周最多工作120小时。
  在没有手机和电邮的日子里,人们在离开办公室之后还能休息片刻。但高盛全球联席主管David Solomon表示:“如今,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我们必须24*7随时待命。而且,因为每个人都被要求随时保持畅通并即时回复消息,工作和生活几乎没有界限,也没有休息。”
  去年,高盛的一则努力为实习生“减负”的消息令外界一片哗然。高盛告诉暑期实习生,在午夜之前必须离开办公室,早上7点之前不要回来,并且周六也不要来工作。
  有人调侃称,高盛是在告诉实习生,一天只要工作17个小时就够了。
  但近年来,事情可能会发生变化。前年开始,高盛告诉投行部门的初级分析师,周六不要加班,并要求所有的分析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不超过70至75小时。几周前,美银美林建议员工每月至少周末休息四天。两周前,瑞信也告诉分析师,周六不要在办公室加班。
  这些变化看上去很小,但在华尔街,这些消息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如今,随着硅谷创业潮再度兴起,越来越多的投行初级员工正在逃离纽约,转投加州的怀抱。在那里,他们可以拿到诱人的期权,享受弹性工作制,一边在跑步机上工作,一边享受着吃不完的免费零食。
  硅谷的冲击会让华尔街疯狂的加班文化有一点点改变吗?但愿吧。
责任编辑:支全明 SF099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工资收入大致在什么范围?一定比其他投行高吗? - 知乎1389被浏览202787分享邀请回答该回答已被折叠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对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