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定义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热门搜索:
密 &nbsp 码
在线时间61 小时鲜花 0 奖杯0 金币 42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积分542阅读权限60UID
会计员, 积分 5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8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对方科目有时是所得税费用,有时是资本公积,有时是商誉(正因此商誉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搞不明白怎么确认对方的科目?
在线时间1692 小时鲜花 2473 奖杯2843 金币 16364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积分60543阅读权限120UID53704
免税合并产生的商誉才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但非免税合并产生的商誉是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
对于对应哪个科目,我的理解是看该项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损益是记入哪个科目,
1.如果所产生的损益就是计入到资本公积,那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记入资本公积;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如果所产生的损益就是计入到当期收益,则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记入到所得税费用.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3.如果所产生的损益就是计入到商誉,则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记入到商誉.
以上为我个人的理解,非专业意见.因为没人回答,我先试着答一下.后面来的高人继续.
困得醉生梦死
网上报名时间为日-4月30日//-18日& &举行专业阶段考试
如果我说我喜欢你,你敢应吗?
God bless me!
在线时间1692 小时鲜花 2473 奖杯2843 金币 16364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积分60543阅读权限120UID53704
补充一下: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公允价值变动,对应资本公积;如果是减值,对应所得税费用.
学无止境哪,后面的高人能不能提供一些可以使理论水平再提高一些的方法?
困得醉生梦死
网上报名时间为日-4月30日//-18日& &举行专业阶段考试
如果我说我喜欢你,你敢应吗?
God bless me!
在线时间61 小时鲜花 0 奖杯0 金币 42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积分542阅读权限60UID
谢谢解答!
东奥会计在线
微信号:dongaocom
京公网安备:号&& &&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递延所得税负债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Deferred Tax Liability)主要指: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项目进行;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负债定义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本科目
(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本的,借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
(三)、本科目期末,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2006年新的中,将原有的“”科目,更名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不确认情况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一)的初始确认中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非同一控制下的中,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按照规定应确认为商誉,但按照税法规定其为0,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准则中规定对其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否则会增加商誉的价值。
(二)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中,如果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也不影响,则由、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予确认。
(三)与、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不予确认: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导致未来期间产生应税金额,会有经济利益的流出,但若企业能够决定这项经济利益是否流出和流出的时间,甚至可以使该项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内不流出企业,则其就不是企业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不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财务状况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必然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异,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反映这种差异对及其期末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改为统一采用“”。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注意,不是,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的分类是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相关的概念较多,限于篇幅,请具体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下面仅举例简单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递延所得税负债案例解析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为10 000 000元,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 000 000元。相关提取的、工会经费、,税法准予全额。
2、企业拥有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
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费用
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
:10 000 000元
加: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减: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
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 7 788 000元
贷:——应交所得税 7 788 000元
该分录可理解为: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当年应交所得税,属当期费用,应当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按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
2、按照资产、负债的与之间的,确认及其递延所得税。
账面价值 = 500 000 000 – 244 000 000 = 256 000 000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 500 000 000 – 150 000 000 = 350 000 000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350 000 000 – 256 000 000 = 94 000 000元
(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使用、处置该固定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减应纳税所得额94 0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94 000 000 * 33% = 31 020 000元
(由于该在未来使用、处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可少交所得税31 020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资产)
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31 020 000 – 26 400 000 = 4 620 000元
(由于企业当期期初已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26 400 000元,因此,只需在此基础上补计至31 020 000元即可)
交易性金融资产= 2 600 000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 2 000 000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2 600 000 – 2 000 000 = 600 000元
(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出售该金融性交易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600 000 * 33% = 198 000元
(由于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未来出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应多交所得税198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负债)
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198 000 – 0 = 198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 620 000元
贷:所得税费用 4 422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录理解
该分录可理解为:上述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属于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应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至于的问题,由于该差异属于原,不影响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因此,不形成。从暂时性差异计算公式来看,由于相关工资已发放,则(工资部分)与均为零,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在我国,除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以外,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在不同年度之间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可以以现行适用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递延所得税负债案例
在本例中,当期所得税费用最终确认了3 366 000元(7 788 000 – 4 422 000),除以当期税率33%得10 200 000元,正好等于10 000 000元与属于原的调增额200 000元的之和。(需要指出,这样的验算说明只是为了更清楚地反映资产负债表对于原时间性差异及原永久性差异的核算原理及方法,并不表明任何企业任何情况下均可进行如此的简单验算,这是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理论所导致的,也是与原债务法的实质性区别之一)Office办公
> 2013注册会计师-会计基础讲义-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
2013注册会计师-会计基础讲义-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的几种情况
  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资产应按照其公允价值入账。由于公允价值和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商誉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其他的情况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题1&单选题】1&单选题】甲公司日购入的一项设备,原价为1 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该类由于技术进步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设备净残值为0。2011年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4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对该项设备2011年度所得税处理时应贷记( )。
  A.递延所得税负债30万元
  B.递延所得税负债5万元
  C.递延所得税资产30万元
  D.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的重点是递延所得税及其发生额的确定。强调余额与发生额的区分。
  2008年末该项设备的账面价值=1 000-100=900(万元),计税基础=1 000-200=800
  (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900-800=1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0&25%=25(万元);
  2009年末该项设备的账面价值=1 000-100-100-40=760(万元),计税基础=1 000-200-160=64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60-640=120(万元),则2009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有金额=120&25%=30(万元)。
  2009年末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0-25=5(万元)。
  【例题2&计算分析题】教材P314【例19-17】
  甲公司于20&1年12月底购入一台机器设备,成本为525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会计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因该设备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计税时可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均与会计相同。本例中假定该公司各会计期间均未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除该项固定资产产生的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外,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的差异。
  该公司每年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情况如表19-1所示:
  表19-1                 单位:元
累计会计折旧
累计计税折旧
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分析:
  该项固定资产各年度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如下:
  (1)20&2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折旧=525 000-87 500=437 500(元)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前扣除的折旧额=525 000-150 000=375 000(元)
  因账面价值437 500大于其计税基础375 000,两者之间产生的62 500元差异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62 500&25%)15 625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5 6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5 625
  (2)20&3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525 000-87 500-87 500=350 000(元)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已税前扣除的折旧额=525 000-275 000=250 000(元)
  因资产的账面价值350 0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250 000元,两者之间的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5 000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15 625元,当期应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9375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9 3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9 375
  (3)20&4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525 000-262 500=262 500(元)
  计税基础=525 000-375 000=150 000(元)
  因账面价值262 5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150 000元,两者之间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8 125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25 000元,当期应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 125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3 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 125
  (4)20&5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525 000-350 000=175 000(元)
  计税基础=525 000-450 000=75 000(元)
  因其账面价值175 000元大于计税基础75 000元,两者之间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5 000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28 125元,当期应转回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3125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3 125
    贷:所得税费用     3 125
  (5)20&6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525 000-437 500=87 500(元)
  计税基础=525 000-500 000=25 000(元)
  因其账面价值87 500元大于计税基础25 000元,两者之间的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5 625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25 000元,当期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9 375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9375
    贷:所得税费用     9375
  (6)20&7年资产负债表日:
  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均为零,两者之间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原已确认的与该项资产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予全额转回,账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5 625
    贷:所得税费用      15 625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有些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出于各方面考虑,所得税准则中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包括:
  (1)商誉的初始确认。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确认为商誉。因会计与税收的划分标准不同,会计上作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但按照税法规定计税时作为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中规定不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题3&计算分析题】教材P316【例19-18】
  A企业以增发市场价值为l5 000万元的自身普通股为对价购入B企业l00%的净资产,对B企业进行吸收合并,合并前A企业与B企业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假定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购买日B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表19-2所示:
  表19-2                   单位:万元
暂时性差异
其他应付款
(3 000)
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分析:
  B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项交易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的金额计算如下: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12 6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25%)18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4 125&25%)1 031.25
  考虑递延所得税后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11 756.25
  商誉                        3 243.75
  企业合并成本                     15 000
  1)借:固定资产           6 750
      应收账款           5 250
      存货类科目          4 350
      商誉(倒挤)         2 400
      贷:其他应付款            750
        应付账款            3 000
        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5 000
  借:商誉              103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31.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87.5
    贷:商誉               187.5
  商誉=.25-187.5=3243.75(万元)
  商誉的账面价值3243.75>计税基础0,形成暂时性差异。
  因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当事各方选择进行免税处理的情况下,购买方在免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有关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原计税基础不变。被购买方原账面上未确认商誉,即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
  该项合并中所确认的商誉金额3 243.75万元与其计税基础零之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按照准则中规定,不再进一步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业务除外)
  该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由于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直接结果是增加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是降低所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使得资产、负债在初始确认时,违背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除外:一是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二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满足上述条件时,投资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决定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如果不希望其转回,则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项暂时性差异即不会转回,从而无须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意:具体来说,在实际操作中,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若准备长期持有,则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若改变意图对外出售,应确认所得税的影响。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1.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适用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即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按照税法规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注意:这就是债务法的思想。
  2.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不要求折现。注册税务师
&&>>&&>>&&>>&正文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7:14:59东奥会计在线字体:
  2015《财务与会计》预习知识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小编导言】我们一起来学习2015《财务与会计》预习知识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内容导航】: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财务与会计》第十五章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第六节所得税费用的核算的内容。
  【基础考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一般原则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在预计可利用可弥补亏损或税款抵减的未来期间内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3)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等。
  (4)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如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原因在于,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1)适用税率的确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采用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予折现。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以后,继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一般原则
  企业在确认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有些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出于各方面考虑,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包括:
  (1)商誉的初始确认。
  商誉=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断循环状态。
  (2)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除外:一是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二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满足上述条件时,投资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决定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如果不希望其转回,则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项暂时性差异即不会转回,从而无需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3)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该类交易或事项在我国企业实务中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有关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均会为税法所认可,不会产生两者之间的差异。
  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东奥网站发布的知识点由于内容及时更新的需要发布的是往年教材内容,需要查询最新知识点内容的考生请参考2014《轻松过关》系列参考书及相关课程,目前2015年注册税务师考试教材和相关辅导书均未上市,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龙猫的树洞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注册税务师导航
税务师网课
招生方案科目价格 / 购买
税法(一)
税法(二)
财务与会计
涉税服务实务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税法(一)
税法(二)
财务与会计
涉税服务实务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税法(一)
税法(二)
财务与会计
涉税服务实务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税法(一)
税法(二)
财务与会计
涉税服务实务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名师编写权威专业
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解答详细质量可靠
一书在手轻松过关
&&官方微信
东奥会计在线
微信号:dongaocom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关注东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递延所得税负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